目前新能源的现状模板(10篇)

时间:2023-12-22 11:33:2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目前新能源的现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目前新能源的现状

篇1

一、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新能源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化石类能源的概念,泛指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核能等,涉及到生物、新材料、电子等多个领域。具体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核能、海洋能、地热能、燃料电池等。

1.投资现状分析

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立体式的新能源项目投资建设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新能源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广。目前投资新能源的,既有属于国有性质的资金,也有民间投资;既有国外风险资金,也有国内民间资本。而国有资金虽然投资项目少,但单项投资额度大,是目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2)投资方式灵活、领域广泛。国有大中型企业或各级政府的财政投资都以大中型风能、核能、太阳能项目为主;风险投资机构则以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相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为主;民营资本的创业投资则以太阳能、风能等节能辅助类项目为主。

2.经营现状分析

从整体上看,目前新能源企业的经营现状不佳,不同企业的赢利能力差异大。

(1)大型新能源项目亏损较多,少数中小型项目有高额投资回报,但整体堪忧。大中型新能源项目的投资目的主要是为了“节能减排”,其社会作用远高于经济价值,投资初期出现普遍亏损实属正常。中小型新能源项目因缺乏规模效应,使得新能源在价格上很难替代传统能源,盈利能力差。仅有采用成熟技术,针对特定细分市场开发或提供实用性强的产品或服务的新能源项目,才能获得超额利润和快速发展。

(2)不同能源类型的项目运营情况相差甚远。光热类太阳能项目的盈利状况最好。其次是中小型风能项目,尤其是提供中小型风力发电设备和工程服务类的企业盈利能力强,成长迅速。部分实用性强的光伏类项目、大型风力发电项目、生物能项目在相应的优惠政策下,具有发展潜力。而海洋能、地热能等项目还处于概念炒作阶段,能真正获得投资回报的项目少。

二、新能源经济发展存在的障碍

虽然新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宏观环境和资源优势,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充足的项目资金,但从新能源项目的运营现状看,却不容乐观,因为新能源发展面临着以下不足和障碍:

1.信息障碍

新能源人才的不足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与其他产业发展不同的是,新能源产业人才的不足不仅是尖端科技人才的紧缺,更重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不足,使得技术、资本、市场三者之间存在信息障碍。

绝大部分新能源项目的技术关键并非是重大技术创新,而是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即把成熟的技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根据各地资源和环境特点开发出实用的新能源产品与服务。因此,项目成功的关键便是技术、资本、市场三方面的有效沟通。但新能源发展时间短,懂技术者不懂投资、懂投资者不懂市场、懂市场者不懂技术,使得原本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技术、资本和市场三者间的关系断裂,导致项目效率低、盲目投资多。

2.技术障碍

从长期看,新能源项目发展必须依赖于重大技术突破。目前最大的技术障碍却并非技术成果少,而是现有技术难以转化成产品,基本技术的普及程度太低。主要表现在:

(1)项目系统内存在技术匹配障碍,降低研发效率、不利于系统优化。新能源项目主要是将成熟的新能源技术转化为实用新型产品,这一转化过程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多门学科知识,只有各项技术紧密结合,才能研发高效实用的新能源产品。而新能源学科领域跨度广,技术沟通难度大,系统匹配性能差。

(2)新能源项目的基本技术普及程度低,项目的投资、推广等存在技术障碍。如前几年各地一哄而上“水变油”、“乳化柴油”等名目繁多的新能源项目骗局,都能吸引了不少风险资本盲目加盟。这些华而不实的新能源项目的失败却使得许多风险资本对新能源抱怀疑态度,甚至于敬而远之。技术障碍已经严重制约了风险资本进入新能源领域,使得风险资本对新能源项目的态度走向两种极端:要么盲目迷信、要么彻底排斥。

3.资源障碍

新能源项目所利用的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和生物能资源虽然具有可再生性,但开发这些能源,却要受到相应的资源和条件限制,如自然气候条件、矿产资源条件、国土资源条件等。如风力发电项目必须选择在风力资源丰富的沿海或西部地区,太阳能发电项目投资在日照时间长、晴天多的区域效率更高,潮汐能则必须建立在潮汐落差大的海湾。另外,在目前新能源利用和转化率低的情况下,规模大的新能源项目都需要大量用地。如太阳能发电需要大面积场地获得太阳光能;风力发电场的占地规模动辄千亩以上;生物能则需要有大面积适应作物生长的土地;核能的选址则更加复杂。

三、结论

从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和面临障碍不难看出,我国新能源经济发展的关键并非是项目资金的不足和存在重大技术难题,而是要提高新能源基本知识和技术的普及程度,培养新能源行业的复合型人才。政府在新能源经济发展上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在对新能源项目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进行新能源项目建设,才能真正的促进新能源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引言

发达国家为获取工业化所必需的石油资源不惜采取各种手段,为此,石油出产国政治风云变幻,局部战争不断。但不管如何,石油资源终有枯竭的一天。而电力可以从多种一次能源获得,如煤、核能、水力、风力、光、热等,可以缓解人们对石油资源日渐枯竭的担心。有研究表明,同样的原油经过粗炼,送至电厂发电,经充入电池,再由电池驱动汽车,其能量利用效率高于经过精炼变为汽油,再经汽油机驱动汽车的循环形式,因此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正是这些优点,使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应用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热点”[1]。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解决环境和能源危机的产业,因此国内外对于该产业十分重视,这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目前,世界范围内环境及能源问题不断突出,一些发达的国家,例如英、日、美等国家的政府纷纷加大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及投入,不断加大财政资金自主汽车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鼓励电动汽车的制造及运用,例如减免税收、购车补贴等。

1 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1.1 能源短缺问题

众所周知,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首要问题,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能源匮乏等问题逐渐突出,尤其是对于一些不可再生能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目前,大部分国家的能源是天然气、石油,少数国家是用煤炭,虽然煤炭的量稍微大一点,但是也不可能持续一两百年。天然气等能源更加匮乏,地球上的量仅仅能维持几十年。

1.2 环境污染问题

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不仅给能源带来危机,同时传统汽车排放的尾气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全国大面积持续长时间被雾霾笼罩,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严重污染程度,如何控制和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污染也是亟须解决的一大课题。环保部的《2015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显示,我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4]。汽车污染物排放给交通干线等人口密集区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给人类生存的大气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消除。

总体而言,新能源汽车代表了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是未来世界汽车产业的制高点,是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汽车制造厂商的共同战略选择。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审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和实现交通能源转型的根本途径。我国汽车工业正积极参与到这场全球性的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当中,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 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已在广东省范围内基本铺开,珠三角九市以及汕头、湛江、韶关、梅州、潮州、茂名等市先后开展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工作;广州、深圳成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应用成为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期间的一大亮点[5]。

总结广东省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现状来说,目前广东省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等问题的研究上,如何找到适合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及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材料是目前的瓶颈问题[6]。除此之外,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在商业销售上还没有形成标准的模式,相关的行业标准、技术标准等没有形成,因此,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总结而言,目前广东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一个初期,如何找到适合新能源汽车大批量生产的材料、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推广市场成为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广东省的新能源汽车必将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这需要广东省采取正确的措施,发挥广东省新能源汽车的优势,重视知识产权、重视技术,推动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四部委出台的《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公布了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政策和补贴额度,一些试点城市也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的个人补贴政策,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优惠日益明朗,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h境。在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能源紧缺、交通堵塞及大气污染的压力日益加大,国内已有5个城市实行机动车限牌措施,下阶段推行限购政策的城市可能进一步增多,在此背景下,对新能源汽车实现不摇号或者不限号等优惠政策的推行,将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加快商业化步伐[7]。

3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具备一定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尚待进一步突破,产品成本较高,未能完全满足大规模商用的要求;个别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个别关键零部件和材料仍主要依赖进口;自主品牌电动汽车尚未批量进入普通终端市场,产业发展尚未实现自我良性循环,仍处于起步阶段;充电、充气等应用设施建设刚刚启动,应用环境和配套体系尚不完善[8]。

3.1 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主义也是我国推广新能源汽车遇到的重要障碍。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往往优先考虑补贴当地车企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带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使得消费者可选择的车型较少,也阻碍了车企市场的开拓和规模化生产,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明确规定外地车型占比不少于30%[9]。

3.2 充电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充电配套设施配套不健全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未形成规模,导致已建的一些充电设施使用率不高、项目建设收益率低,降低了充电设施规划建设进度,充电设施网络不健全又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二者暂未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虽然提出“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对示范城市给予综合奖励,奖励资金将主要用于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但是具体细节尚未公布,对充电设施建设的政策激励尚未显现。在充电设施产业链尚未开发的初级阶段,如何探索合理的运营机制引导电网公司、电动汽车生产商、消费者、社会资金、中央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充电配套设施的建设值得研究[10]。

3.3 消费者认可度不高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不高是新能源汽车难以打开私人市场的重要问题。目前,汽车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还属于大宗消费品,购买成本和使用成本都较高,因此购买决策相对谨慎。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可选择的车型不多,即使有中央及地方政府的补贴政策支持,其购置价格仍比较高,虽然使用成本会比传统燃油汽车有所下降,但是由于新能源技术、电池使用寿命、续航里程、维修成本等因素不确定,加上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便,普通消费者更倾向于发展了100多年的传统燃油汽车,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还不高,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不足,导致新能源汽车私人市场仍较冷淡。如何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增强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以扩大市场规模应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1]。

4 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

4.1 加快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创新

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化发展关键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二者互相作用。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技术创新期,一些核心技术问题,如安全性能、电池续航里程、混合动力整车共性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研发等问题亟待突破。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包括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和新加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应根据自身优势与市场需求锁定目标市场、研发新技术和开发产品,准确把握目标消费者的消费特征,制定产品定位及营销策略,探索市场化发展道路,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如近期备受关注的特斯拉,就是一家在硅谷没有汽车生产背景的新兴企业,其产品市场定位面向硅谷精英人群以及富人阶层,抓住目标消费者的消费理念特征,强调高品质及绿色环保概念,通过成功的市场营销取得了成功。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加快整个行业技术进步的步伐,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依托市场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12]。

4.2 发挥政府政策法规的引导作用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政府法规政策的制定对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2013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情况与政府补贴政策的出台有较强的相关性也可以说明现阶段政府政策导向的重要性[13]。要保证政策的连贯性,出现政策的空窗期容易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及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要保证政策的引导性,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货币补贴等激励政策或制定提升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等制约政策多方面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推进车企技术提升及规模化生产,从而壮大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要形成立体式的优惠政策体系。地方政策的补贴力度可能会受到自身城市经济规模、财政能力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地方政府政策的制定可以结合财力情况制定货币补贴标准,同时,制定充电优惠、停车优惠、牌照、税费减免、政府采购等立体化配套政策体系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

4.3 完善现行知识产权制度

面对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的高速创新,知识产权制度应当有所调整,适应社会的前进,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14]。建立适合高新技术企业的保护措施在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上,企业选择怎样的权利保护自己的利益,应当考虑几个问题,比如权利的排他性问题。专利的排他性最强,对企业的保护力度最大,但专利申请的费用最贵,对国内一般规模企业来说,也要考虑申请费用;商标也具有较强的排他性,但很难保护技术本身。著作权法只保护作者的思想的表达方式,而不延及思想、产品、方法、公式、工艺等。商业秘密成本低,也没有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的期限限制,但商业秘密风险比较大,而且司法实践中的认定比较困难,第一,建立信息资源搜索机制,可以说,不要毫无价值地重复他人的创新过程,也不要花大量的金钱去购买已经是社会公有财富的技术,更不要花大量的精力物力去申请已是公知自由技术、无保护可言的专利。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对新产品或工艺设想的产生、引进、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保护的过程中,都必须花足够的精力去检索已有的专利和非专利技术文献,了解目前该技术国内外的状况,熟悉目前该类产品生产制造者各自采用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综合性的特征和价格分析[15]。

4.4 探索建立充电设施的共建机制

充电设施及维修网点等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也是影响新能源汽车使用推广的重要因素。目前,相对于传统加油站已形成网络化布局,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建设刚刚起步。考虑电力能源的可获取渠道较多,探索多方参与的共建机制,鼓励电网公司、石油公司、电动汽车生产商、民间资本等多方共同参与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的供给。电动汽车生产商可以与电网公司合作探索直接充电、电池更换等多种模式,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石油公司也可以利用其加油网点优势提供充电服务,实现多种能源供给方案,满足日渐多元化的汽车能源需求。探索盈利模式,鼓励便利店、饭店、停车场等民营资本加入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领域。政府可以出台用地审批、货币补贴、信贷支持、税费减免、规定配套标准等规划方案推动充电设施的建设。

此外,私人市场的培育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逐步培育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了解和认可。当前,车企针对细分汽车消费市场,如个性追求者、环保提倡者、实用主义者以及首次购车族、二次购车族等不同目标群体,抓住特定消费者的消费特征,开发设计不同特点的新能源汽车,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打开私人市场。车企还可以通过试驾体验、租赁服务、出租车运营、公车采购等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接触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多机会,增加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有效培育私人市场。政府可以通^官方媒体的环保理念宣传,并通过公务车采购、租车以及公共汽车投放等方式起到示范表率作用,增强私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信心,逐步开拓私人市场。

4.5 e极发挥国际合作的作用

结合广东省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现状,虽然广东省乃至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知识产权都没有形成规范的标准及体系,但是国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知识产权及运营规范的建设走在前列。目前,国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信贷政策、保险、专利保护等的政策建设相当完善,在这种环境下,广东省的新能源汽车应该积极的与国外的相关机构合作,包括在国外设置研发机构,积极的向国外提交相关的专利的申请,积极的与国外的相关机构展开合作交流等。除此之外,广东省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产业应该发挥带头作用,通过企业在境外注册新能源汽车的商标、境外收购企业等方式提升我国的品牌,开拓国际市场,在借鉴国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发挥广东省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建设中国品牌。

5 案例分析――基于比亚迪汽车的案例分析

在广东省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中,比亚迪汽车是一个典型,因为比亚迪汽车是我国的一个本土汽车的厂商,在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上面临与美日等先进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但是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谈到比亚迪,不可忽视的就是比亚迪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虽然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整体竞争力仍然不足,比亚迪也不例外。对于美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来说,美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是以政府为主题,在政府的积极配合下推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发展重点集中在新能源汽车的用电管理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电网上,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智能电网的运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意义重大。对于日本的新能源汽车来说,日本通过官产学结合的方式,在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技术上保持绝对优势。因此,总结比亚迪企业的国际竞争环境现状,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要发展面临的挑战是不可小觑的。

结合比亚迪期汽车的发展现状,目前比亚迪汽车主要采取的措施如下:一方面,比亚迪积极配合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提出了自己的充电基础设施规格提案,争取在国内获取电动汽车市场上的优先地位;另一方面,利用自身的电池技术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并谋求进入美国电动车市场,试图采取“先难后易”战略,确立自己的汽车品牌形象。实际上,比亚迪仍属于内向型市场开发战略。目前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在全球经济危机导致各国汽车销售量锐减的2009年,只有中国比上年增加了46%,达到1360万辆,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汽车市场超越了美国,跃居全球第1位。预计中国的汽车销量上升趋势今后仍将继续,到2020年将超过2000万辆,其中约10%为电动汽车。

在影响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社会基础设施开发上,比亚迪的提案存在着不尽完善之处,表现为与日本提案相比可行性上的一些差距,即最大电流达到1000A,为日本提案的8倍。快速充电站的技术人员指出,从中国的电力基础设施目前还不太高的质量角度来看,这一性能指标给电网造成的影响会过大。

结合比亚迪的市场营销现状,目前比亚迪的市场营销战略主要是基于国内市场的品牌战略。在中国本土,比亚迪汽车走在了前列,依托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优势,比亚迪汽车在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以男方为推广市场,逐渐形成了南北东西全面发展的市场部署。目前,比亚迪的生产基地包括以深圳为中心的上海、西安、北京等17个事业部,其中深圳基地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研发的中心、营销中心以及生产中心。目前,比亚迪汽车延续IT零件的生产及制造模式,通过改进研发技术来降低成本。除此之外,比亚迪深圳营销中心重视对于“新能源汽车生活梦想”的营销,依托深圳经济腾飞的大环境,大力推广新能源技术,其中最亮点的是比亚迪旨在利用“太阳能技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泉,一旦这个研发设想得到实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将会极大的降低,比亚迪也将具备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比亚迪之所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后来居上,成绩显赫,主要是因为一直沿着创新的道路不断进取的结果。如果说最初的模仿创新是为了快速占领市场,那么做大后的开放式创新则是为了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只能遵循这样的创新轨迹。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来说,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所方面参与构建广东省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体系,建设由广东省信息华、工业化部门牵头的科技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动的模式,重视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调控及支持力度。与此同时,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要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广东省相关部门明确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政策落实,通过政府、企业联动的发展模式促进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尚甜甜,缪小明.国际新能源汽车科学知识网络结构及时空演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20:147-153.

[2]何柱.一种新型多端口新能源发电模拟电源装置[J].电气技术,2016,01:135.

[3]家珏.用知识产权武装“蓝色梦想”――吉利汽车的新能源之路[J].今日科技,2016,03:22-24.

[4]王海波.基于专利分析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机电信息,2016,12:171-172.

[5]张睿.我国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战略构想[J].经营管理者,2016,13:209.

[6]张睿.从知识产权角度探讨新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6,12:156.

[7]刘颖琦,王静宇,Kokko Ari.产业联盟中知识转移、技术创新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16,05:1-11.

[8]张群,吴信岚,张柏秋.汽车制动能量回收专利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情报,2015,02:104-109.

[9]苏峰.我国首辆碳纤维新能源汽车在江苏盐城下线[J].纤维复合材料,2015,01:8.

[10]蔡然.新能源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系统构建与应用[J].科技展望,2015,11:176.

[11]Cristian Dinca,Adrian Badea,Horia Necula. Real Option Approach for the Management of a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in the Pharmaceutical Sector[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3(746).

[12]Spiros H. Martzoukos,Eleftherios Zacharias.Real option games with R&D and learning spillovers[J].Omega,2013(2).

篇3

中图分类号:TU241.91 文献标识码:A

现代社会以低碳社会倡导的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基本原则的“低碳经济”成为主流思潮,而新能源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此,发展新能源产业就成为进军低碳经济的捷径。尤其是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不可再生能源日益枯竭的今天,加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产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目前在我国正迅速崛起,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等新型能源已经越来越多的从实验室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当中,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方便,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国内的新能源产业依然面临很多问题。

基础较为薄弱,技术落后,缺乏完善的政策指引

由于我国的新能源产业起步相对较晚,缺乏高素质的技术研发人员,以及完善的政策指引。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还是普遍以传统能源为主,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基础还较为薄弱,技术手段也相对国外发达地区较为落后,处在实验阶段的较多,而实际应用的很少。

新能源市场把握不足导致经营欠佳

现今时期,我国的新能源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佳,大多是以研究开发为主,而真正做成产品,能够在市场上畅销的却很少。其原因就是对新能源市场的把握不够,不了解我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能根据新能源的长处和消费者的需求,将新能源技术转化成市场产品,导致新能源企业经济收益低下,普遍经营不佳,仅是出于新能源、高科技等一些市场“广告词”的利益驱使,而投身其中。

新能源技术人才匮乏,推广力度不够

由于新能源属于一项新兴的技术,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业内普遍缺乏相关的技术人员,此外,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技术更是缺乏认识。而目前我国的新能源企业普遍重视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很少注重对开发出来的新技术进行推广宣传,致使市场消费有限,限制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对策

建立完善的政策,正确指引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而良好的经济环境依赖于完善的经济调控政策。作为对建设低碳经济,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新能源产业,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政策加以指引,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比如减免税费,或是提供项目扶持资金,可以通过政策的指引,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结合起来,实现我国的低碳经济。

加强技术创新和引进,提高新能源技术的转化率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同时,提高新能源技术向市场产品的转化率,可以有效解决技术落后,和经营欠佳的状况。可以设立对外交流部,和产品开发部,定期举行新能源技术的各种交流工作,以及新能源技术向产品转化的各种研讨会议,从而实现技术的引进和创新,优化技术向产品的转化方案,提高技术的经济价值。

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以及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宣传

高素质的研发人才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和国内的一些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活动。另外,还要加强对外的推广宣传工作,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技术优势的了解,引导消费者需求,刺激新能源产品市场的增长,从而加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新能源产业是建设低碳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新能源产业能否快速、良好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虽然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近些年来取得了不少成果,比如节能电动车的普及,混合动力汽车的销售等,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引以重视,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同时,依据自身的实际,积极变革,加强各部门的协作,如此,我们就可以取得新能源产业的快速、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中.浅析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传统能源行业的战略选择[J].中国煤炭.2010.36(1).21-23.

篇4

关键词:

低碳经济;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策略

一、引言

环境问题日益成为新时期的重要问题,成为国际国内重点研究的话题。伴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快,大家越来越关注新能源的发展问题,进而改善环境问题。而如今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为了实现低损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态环保社会的构建,大家纷纷开始寻找开发新能源的方法以及措施,但是子啊实际开发的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的问题,倘若这些问题不能够被有效地改善以及解决,将严重影响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发展。由此可见,探讨低碳经济下中国新能源发展措施的重要意义。

二、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1、缺乏自主研究与创新能力

新能源的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的是坚持不懈的毅力与不断探索的精神,但是就目前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大都是采用一些国际的案例或者是借助于一些已经相当成熟的技术来实现的,缺乏自主研究能力以及不断进行创新的能力,只是一味的沿用已经成熟的科技和手段,这对于新能源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很严重的抑制作用,这会导致新能源的发展抑制停留在现在的基础上,抑制不前,发展速度更是会逐渐减慢。

2、缺少健全的制度

环境新能源作为一项新的低碳经济发展计划,已经作为一项全新的发展战略被部署给各个行业,但是就目前相关的法律机制来看,针对于这一方面的法律机制却很少,没有健全的法律环境的维护,会导致很多的政策或者是发展措施受到严重的阻碍作用,进而抑制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另外,由于相关的法律机制不是很完善,也给了很多人“钻空子”的机会,打着新能源的旗号“招摇撞骗”,却并没有实质性的行为。

3、新能源产业发展资金欠缺

新能源产业作为一项新兴的朝阳产业,在其发展的股哟城中必定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投入,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存在严重的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且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因此,政府针对于资金的投入量也是各不相同,进而导致各个地区针对于新能源的发展存在很严重的差异性。我们都知道,我国南方地区的经济较北方地区经济而燕妮要更发达一些,因此南方地区政府针对于新能源发展的资金的投入也肯定要比北方地区更多一些,这样一来,南方地区新能源的发展便远远超过北方地区,导致发展存在不均衡性,抑制了整体的发展水平的提升。

三、低碳环境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策略

常言道“有问题存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对策”,针对于上文所阐述的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如下几种解决措施: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二,完善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三,拓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的投入。

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从目前来看,技术限制仍然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我国在新能源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在沿用先人的经验以及一些相对来讲已经比较纯熟的技术,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因此,若想实现我国新能源的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实现技术力度的创新与提升,针对于这一点,其实也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对应的激励措施,针对于研究出新的技术的相关人员或者是单位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进而提升大家的积极性,同时针对于实现新技术的创新的企业也要给予一定的经济方面的支持以及相关的政策的支持,例如,降低税收等等,这样也可以提升企业针对于技术的开发以及创新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创新技术的探索以及提升。

2、完善相对应的法律法规

若想实现新能源的发展,除了要创建新的技术以外,还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而实现规章制度的建立以及市场发展的规范性,针对于低碳产品的设计,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设计标准来执行,针对于新能源产品的售卖,也必须有正规的渠道且必须保证产品一定是满足相关的售卖标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绿色产品与环保系统的科学认证,利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设立,同时也可以控制一些低等水平能源生产企业的介入,进而实现市场的规范性,促进新能源的发展以及提升。

3、拓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的投入

光依靠政府的资金的投入与并不能满足新能源发展对于资金的需求,因此,我们应该设法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资金的融入以及提升。例如,可以选择企业合作的方式来实现资金的融入,针对于新能源的开发,不是单单依靠企业肚子大额力量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的是相关的科研机构的配合以及帮助,因此,企业可以寻找一些这样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进而实现资金的融集,同时也可以促进新能源的开发。除此之外,还可以发动社会的力量,实现资金的融集,或者是利用公益广告的力量来实现资金的融集,进而促进我国新能源的发展以及提升。四、结语新能源产业作为一种低碳型经济,其发展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然而,就目前我过新能源的发展现状来看,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当相信在一系列的解决措施的帮助下,这些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进而促进我国低碳环境下新能源的发展以及提升。

参考文献:

[1]闫世刚.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中国新能源国际合作[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05:82-94.

[2]甄晓非,孟凡生.低碳经济驱动下的中国新能源产业战略发展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115-119.

篇5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世界各国都在寻求解决办法,新能源汽车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我国人口众多,能源消耗严重,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工作。就目前而言,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旧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有待突破,尤其是在一些核心技术问题的研究上似乎遇到了瓶颈。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径,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奠定基础。

1 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

新能源汽车主要指利用非传统燃料作为汽车动力,并在汽车结构上进行一定改装使其成为消耗能源较少、环保清洁、能够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新型汽车,新能源汽车在驱动装置、车身结构、引擎等方面均与传统汽车有着天壤之别。新能源汽车目前主要包括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氢能源汽车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车。根据燃料的类型又可将其分为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燃气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指汽车的汽车仍旧使用传统燃料作为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并辅助以电动机提高汽车动力的利用率,将汽车行驶中产生的电能重复利用,减少能源损耗。混合动力汽车根据燃料的不同又可细分为汽油混合动力汽车以及柴油混合动力汽车,由于汽车目前使用的内燃机大多为汽油机,因此目前市场上的混合动力汽车主要为汽油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主要指利用电能为主要动力的汽车。纯电动汽车的引擎采用电能驱动,电机取代了传统汽车的内燃机,该类新能源汽车更环保,基本无尾气排出,噪声小,操作便捷。相比于传统内燃机汽车,纯电动汽车在最大车速及续航能力上明显不足。

燃料电池汽车主要指在汽车上安装专门用于产生电流的电池装置,为汽车的运行持续提供动力。该种汽车与纯电动汽车不同的是该汽车需要提供一定的燃料作为产生电流的条件,而纯电动汽车一般利用蓄电装置为汽车储存电能。燃料电池汽车主要利用了原电池原理,利用氢气或有机燃料(非烃类,在这里主要指醇类有机物)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并输送到电机推动汽车的运转。燃料电池中提供的燃料并非用于燃烧,而是产生相应的化学反应。

氢发动机汽车主要指利用可燃性的氢作为汽车运转动力的汽车。作为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氢元素必将在未来的能源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氢能源的主要提取途径是海水。众所周知,水是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因此氢能源被视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并且氢能源具有很高的能量密集度,能够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作为汽车动力。难能可贵的是氢能源在燃烧后生成水,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清洁能源。

燃气汽车是指使用燃气作为动力的一类汽车的总称。燃气汽车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其燃料主要是压缩可燃性气体,包括天然气、液化气、石油气等。目前我国使用的燃气汽车主要以天然气、乙醇汽油(酒精与汽油的混合物)、液化气为燃料。相比于传统内燃机汽车,燃气汽车更具环保性,其排放的尾气是二氧化碳和水的混合物。燃气汽车的推广应用主要取决于未来是否能够发展出经济可行的可再生燃气制造技术。

2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技术路径选择

2.1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现状

就目前状况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相比于发达国家而言,让然有一定差距。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缺乏创新能力,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主要以借鉴为主,难以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突破,如缺少其他先进技术的支持将陷入发展瓶颈。

新能源汽车是虽然是能源危机下的产物,但由其造价远高于普通的燃油汽车,由此导致新能源汽车的售价超出人们的可接受范围。

受限于技术水平,目前很多新能源汽车都是以高成本为代价制造出来的,不利于后续推广。

虽然近些年我国出台了一些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由此造成一些汽车企业开始盲目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推广,新能源汽车市场不够稳定,技术不够成熟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新能源既相互支持设备落后。新能源汽车需要相应的设备支持,如同燃油汽车需要在形式一段时间后进入加油站加油一样,新能源汽车在形式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能源补充,而现实中针对能源汽车的补给站却十分罕见,因此导致新能源汽车使用不便捷。

2.2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路径选择分析

2.2.1 选择重点突破路线

根据前文提到的集中当代新能源汽车在配置及燃料上都有较大的区别,这些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都不同,而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掌握不足以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全面发展,仍旧有很多难题等待攻克,为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须确定发展路线,集中力量进行某项技术的突破。

针对前文提到的几种新能源技术进行充分分析,综合考虑各项新能源技术的可行性及经济性,目前最适合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途径为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从政府方面而言更重视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

综合各种情况来看,混合动力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径的首选,并且具有更好的普及性,只需对目前在使用的汽车进行小范围改动即可。

2.2.2 坚持自主创新,开创特色品牌

国内目前在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上更像是一种跟风行为,不利于汽车行业的发展。我国汽车行业应该充分认识到能源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树立正确的观念。在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中找准研究方向,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研发出带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品牌汽车。目前很多国内汽车企业过分注重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进度,忽视了技术上的突破,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落后于发达国家。自主创新有利于让我国汽车产业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并在某些方面迎头赶上,甩掉追随者的帽子,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导者之一。适当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并根据我国的实际需求进行一定改变,使之成为适用于我国汽车环境的新技术。

3 结束语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为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须认清我国新能源汽车研究现状,找准正确的发展方向,做好自主创新工作,提高研究的主动性,摆脱技术上的依赖性,走中国特色的新途径。

篇6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4.039

1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

根据2016-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深度调查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5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0万辆,同比增长4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3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6.36万辆,同比增长3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14.79万辆,同比增长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2.46万辆,同比增长79%。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基本历经了近10年的时间,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主要的三大电子技术即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方面都取得重大进步,2014年全国共生产8.39万辆新能源汽车,建成723座充电站、2.8万个充电桩。201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生产76223辆,销售72711辆,同比分别增长2.5倍和2.4倍。

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公认的解决环境污染与能源压力的重要措施之一,相对与国外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应该在资源、技术及配套设施方面加强,例如在燃料电池汽车用发动机上,国内功率35-50kW明@低于国际水平的90-100kW。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稳步推进中,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已经有很多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企业与高等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研发,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巨大考验。

2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掌握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业知识,具备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的调试和检修、车辆性能的检测,对于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融合方面还有较大的欠缺,这缩小了学生就业的范围,违背了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

传统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培养方向、课程体系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比如以往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单一从事汽车等各类机动车电子产品,显然已不能完全适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课程体系方面,传统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基本不涉及新能源汽车知识内容,当前我们所需要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既要面向传统汽车电子产品相关领域,也要面向新能源汽车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课程体系需要配合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培养方向定位改革。

3汽车电子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措施

目前,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特点主要面对新能源汽车制造及汽车应用后市场,从事新能源汽车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充电桩检测与维护、汽车配件与物流等相关工作,而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传统汽车技术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内容知识,我们应该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中体现出来。

3.1结合职业特点,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应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陈出新,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有更强的学习、适应与创新能力,因此,在教育学生扎实的、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外,我们还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与能力创新的培养,即授之以渔。学生需要对自己以后从事的岗位有明确的认知,激发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的兴趣,是使学生未来能够进一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很多高职学生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知识还了解甚少,说起某些国产自主研发新能源汽车还嗤之以鼻,因此,让学生认识国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了解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对其他国家的优势所在有很大必要。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活动,要激发学生对未来就业前景的憧憬,要满足学生在今后岗位对知识的要求,又要符合当下新能源汽车技术对学生能力的需要。

3.2根据岗位需求,设置专业课程

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电子职业岗位群知识要求的深入分析,对于目前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从业情况来看,一部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人员,他们要求对电机及电机控制技术、电池及电池管理技术、整车控制技术等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一部分成为汽车检测维修售后人员,他们需要对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基本工作原理熟知,了解汽车油改气的原理。对于另一部分成为汽车销售人员来说,他们需要熟知新能源汽车的各项新性能新指标,对各种新能源汽车的运行情况及特性有所了解。针对汽车电子技术就业岗位的要求,我们来设置专业课程。以汽车电子技术为例进行分析,高职院校的新能源汽车维修培养计划需要包括:相关机械图纸认知、汽车零部件结构的拆卸组装、电气设备常识、电机构造及维修等方面,此外对混合动力车的结构、工作原理、营销等需要具有一定的常识了解。对相关行业典型知识理论进行符合教学进度的施教,对具有内在联系的相关课程进行由简至难的过程施教,课程学习计划中需要对学习目标、内容、进度进行综合分析考虑。

4结论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应以就业为导向,与汽车产业发展与时俱进,结合职业特点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培养出符合当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汽车电子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生物柴油行业作为我国的新能源发展行业,是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生物柴油行业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新能源建设有着极大的深远影响。一旦具备了经济可行的生产能力,就会为我国的新能源建设带来十分可观的发展前景,同时也给生物柴油行业的发展也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生物柴油泛指可供柴油机使用的可再生的原料主要源于生物液体燃料并且十分环保的新能源,是非常优质且理想的新能源,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和发展新能源的开发生产技术。

1 我国生物柴油发展现状

1.1 我国生物柴油制备技术研究现状

我国生物柴油研究和发展起步较国际整体来说较晚,但是却将其作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在生物柴油植被技术研究方面也有较大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生物柴油的制取大致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物理法生产的生物柴油都属于直接法,与生产技术的同时进行的,性能指标难以控制,稳定性存在很大问题,所以在生物柴油产业使用物理法进行生产的比重较低。化学法的原理则是对动植物油进行相应的化学转换,运用化学原理改变物质内部分子结构,改变动植物油脂的根本性质,从根本上改善其粘度和流动性,成为完全均匀的液态产品,酯交换法是最常见的化学法,通过不同的催化剂实现符合不同柴油内燃机的燃料。目前国内主要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是采用无机酸和无机碱作为催化剂的均相催化法,容易在催化过程中产生废酸或废碱,造成空气的二期污染,这也是目前生物柴油制备存在的问题,新的制备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研发和完善,希望能够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的制备技术,实现生物柴油的制作。1.2 我国生物柴油原料来源现状

原料来源的充足保证是生物柴油能否产业化扩张的重要指标之一。原料来源是否充足也是影响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目前主要的原料来源主要是油料作物、木本油料植物、废弃油脂以及水生植物和动物油脂等等,油脂成分组成会直接影响到产品性能,并且占生产成本的75%左右。研究表明,工程微藻比陆生植物的产油脂量高出几十倍,并且原料成分稳定,产出柴油油品好,是目前普遍关注和推广的原料来源研发项目。

1.3 我国生物柴油生产现状

生物柴油由于其技术上的难关,造成较高的生产成本,产业化的生产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我国生物柴油的研发和开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还是较为迅速的。目前已经有了自己的自主产权、生产技术以及实验工厂。大型相关生物柴油产业生产厂家也于2001年在国内建成,标志着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的全面展开,并且,相关性能指标达到了一定的国际标准,具有本国自己的生物柴油的生产技术和产业化能力,并且,目前仍然有很多生物柴油生产工厂正在筹划和建设过程中,都是颇具规模的现代化高科技生物柴油生产厂家,也有部分国外生产厂家在国内建厂,与我国合作。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道路还属于初始阶段,在产业策略、技术指标、技术方案选择以及销售方式和环境评估等等很多方面还没有形成配套的产业化链接,作为新兴产业,生物柴油行业将在更多的政策扶持和经济刺激下不断规范和完善。

2 我国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2.1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趋势

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发展是我国生物柴油发展的必然趋势。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先进的可再生的能源,得到产业化的发展并取代旧的化工能源的使用,势必为一个国家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一国不断向前发展。加强我国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发展,实现生物柴油产业从产业策略、技术指标、技术制备方案到销售方式和环境评估方式的全面的完善规范化生产,坚持可持续经济发展是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和核心思路,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都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2.2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对策

要实现我国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发展,有几点值得注意的方面,以下进行简单的论述:首先,在来源选择和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闲田进行油菜套中,通过基因工程改善作物产油量,运用更多的空闲资源和生物工程技术创造价值,提高产量,在保证农业用地的基础上实现生物柴油生产来源的可靠保证。其次,生物柴油产业化生产受到阻碍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过高,无法得到普及,针对这种现象,可以针对油脂自身结构特点,走一条经济可行的合成和多元化产品开发的路线,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并且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受到技术、原料和产业化配套产业发展的限制,生物柴油建厂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坚持与时俱进,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然制定完善的生物柴油产品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指标并完善流通和销售体系等等也是十分重要的,是生物柴油产业化生产能够持续扩张的重要保证。

3 结语

生物柴油产业作为全球瞩目的重要新能源开发产业,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和新能源取代旧能源实现全面的现代化建设具有特别的意义。生物柴油生产作为新兴行业在我国还属于刚起步,在制备技术和产业化生产道路上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生物柴油是可再生的环保型新能源,是未来的能源发展趋势,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未来的发展中,结合国家政策扶持和相关能源调控等措施,实现我国生物柴油能源产业化发展是总体发展战略思想也是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鲁厚芳,史国强,刘颖颖,梁斌.生物柴油生产及性质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1(1)

[2] 常新林.生物柴油研究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2011(9)

[3] 赵檀,张全国,孙生波.生物柴油的最新研究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1(4)

[4] 谢玉强,黄昭月.生物柴油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及进展[J].科技信息,2011(7)

[5] 罗光碧,涂勇,林朝阳,刘明刚,吴勇.生物柴油的现状及前景展望[J].泸天化科技,2011(2)

[6] 赵檀,张丽,冯成江,张国甲.第二代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现代化工,2011(5)

[7] 佟华芳,邴淑秋,赵光辉.生物柴油的制备技术及发展方向[J].化工中间体,2011(8)

篇8

【Abstract】Pure electric vehicles and hydrogen fuel cell vehicles are favored by the market as important new energy vehicles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ure electric vehicles and hydrogen fuel cell vehicles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f the battery capacity and fast filling technology obtain breakthrough before efficient clean hydrogen production technology, electric vehicles will become mainstream in the future of new energy vehicles, otherwise hydrogen fuel cell vehicles will surpass electric vehicles and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Pure electric vehicles; Hydrogen Fuel Cell Vehicles; Developing status; Prospect

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不断增加带动了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并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同时,汽车产量和保有量的持续上升也引起了广泛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新能源汽车具有无污染、低噪声、能量利用率高的特点,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及城市化过程中的汽车问题的重要途径[1]。

目前,基于全球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各种混合动力汽车只是过渡产品。而纯电动汽车与氢燃料电池汽车是被市场看好的未来重要的真正的新能源汽车。这两种新能源汽车均使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了车辆的动力控制以及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纯电动汽车是以车载电池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由于其对环境影响相对于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是当前新能源汽车的主体。而氢燃料电池汽车使用聚合物交换膜燃料电池。在这一系统中,氢气高压下通过铂催化剂,分解成两个氢离子和两个电子。这些电子形成强大的电力会驱动汽车的电动机运转,而氢离子会和氧气结合成水,以水的形式排出[2]。从最终的驱动上来看,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均使用了电能驱动的电动机。但是,两者的使用性能有着很大的差别,各自的优缺点也很明显。因此,本文从多个角度对纯电动汽车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进行了探讨。

1 纯电动汽车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现状

1.1 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及技术现状

纯电动汽车比燃油汽车出现的更早。早在1873年,英国人就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供实用的电动汽车,这比德国人发明汽油汽车早了10年以上。由于燃油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电动车在能源技术和行驶里程的研发上一直未能取得有效突破,从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末,电动车的发展进入了停滞期。进入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以及人类对生存环境的日益关注,电动车才再度成为技术发展的热点[1]。近十年来,能源和环境对各国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汽车尾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世界各国政府和全球汽车工业行业正在加大对电动汽车开发的投资力度,加快电动汽车的商品化步伐。

对于电动汽车,电池是汽车的心脏,而电池质量和容量是电动汽车能否普及的核心技术问题。因此,车载电池技术的进步大小决定了电动汽车的发展水平。目前汽车厂商和电池厂商在不断地提升电动汽车的电池质量和电容量。最具竞争力的电动汽车生产厂商特斯拉(TESLA),其生产的电动汽车的电池采用了松下生产的NCA系列钴酸锂电池,单颗电池容量为3100毫安时。TESLA采用了电池组的策略,85kWh的特斯拉MODEL S的电池组一共使用了8142个钴酸锂锂电池,行驶里程可超过450公里,但其重量高达900Kg,接近车身重量的一半。钴酸锂电池优点突出,如结构稳定、容量比高、综合性能好,但是其安全性稍差而且成本非常高。该电池组成本约为250美元/千瓦时,能够提供233瓦・时/千克的能量密度。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年生产和消费各类汽车超过两千万辆。最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电动汽车发展迅猛。在电动汽车领域,以比亚迪的电动汽车技术最有代表性,其销量在2015年前十月已超过4万台,同比增长222%。在2015年5月至9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连续五个月全球销量第一,超越三菱、日产以及特斯拉等国外品牌,市场份额达到11%。比亚迪电动汽车采用自主研发的磷酸铁锂电池,它的放电效率高,通常充放电效率可达到90%以上。如比亚迪E6,续航里程可达300公里。而比亚迪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安全性高于其它常用的车载电池,理论寿命也较长,可以达到7年以上,实际使用寿命大约为5年左右。目前比亚迪最新研究的磷酸铁锰锂电池突破了传统的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限制,成本控制上比普通的磷酸铁锂更加优秀,而且已经应用在了新款比亚迪E6电动车上,续航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达到400公里。

除了电池的续航里程这个技术指标外,电池的充放电时间也是电动汽车行业最为关注的一个指标之一。通常汽油车加满一箱汽车只需数分钟,而电动汽车充电则需要数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效率相对较低,这是目前正在攻克的一个难关。但已经有最新的成果出现,即石墨烯电池,它可以在十几分钟至一个小时内将电池的电量充至80%以上,效率大大提高。

由于电动汽车的动力控制、驱动和汽车互联网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因此,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以及成本的降低,纯电动汽车将逐步进入每个人的生活。

1.2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历程及技术现状

1968年,通用汽车公司生产出了世界第一辆可使用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该燃料电池汽车以厢式货车为基础制造,装载了最大功率为150kW的燃料电池组,续航里程为200km。但由于该车的结构复杂,自身部件体积过大,以及当时环境和能源问题并不突出,因此停止了后续的开发工作。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作为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供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技术受到了空前重视,主要汽车厂商和生产国几乎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研发燃料电池电动汽车[3]。

目前,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日本走在了世界前列。最近,丰田推出了售价5.75万美元的Mirai燃料电池汽车FCV,而氢动力先驱本田也将近期推出了一款量产氢动力汽车Clarity。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只排放水的新能源汽车,其技术复杂性更甚于纯电动汽车,其技术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储氢系统及燃料电池推上。本田氢燃料电池汽车采用了70MPa压力的碳纤维氢燃料罐,并实现了燃料电池堆的突破,使得其燃料电池堆的体积比之前车型小了33%,功率输出则达到100kW以上,输出密度则提高到3.1kW/L,较以往提升了60%左右。FCV量产车的续航有望达到700公里,补充一次燃料仅需3分钟,和普通燃油汽车加一次油的时间相当。由于日本汽车厂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比较成熟,因此,日本国内已在今年开始逐步建立加氢站,推广氢能源汽车,并开始在北美推广该类型新能源汽车。但是,制氢技术及大规模储氢技术是氢能源汽车的瓶颈所在,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方面,我国目前没有形成系统的研发体系和工业体系,关键技术和关键材料仍在探索中。储氢系统以及燃料电池堆的研发进步并不明显。

2 纯电动汽车与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1 新能源汽车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以我国力推的电动汽车为例,到2014年底全国的示范城市推广的新能源汽车数量是9.1万辆,但是充电桩只有3.1万个,充电桩和新能源车的比例明显不足。2015年1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表示,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布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而美国作为电动汽车发展比较快的区域,其充电桩也只有5万多个,同样不能满足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而对于产量少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就更少,全美仅有50座加氢站,远远不能满足氢能源汽车的需要。

2.2 电能和氢气来源清洁度有待提高

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虽然没有污染物排放,但其间接污染也是不容忽视的。目前,充电所需的电能主要还是以火力发电为主,水力和核能等清洁能源发电所占的比例很少。而火力发电仍然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4]。

对于氢能源汽车所需的氢气,目前最好的方法是通过电解水来制造氢气,即用电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目前最好的电解水系统的能量转化率只有80%,效率并不高。甲烷转化要更划算,但却会造成污染。因为蒸汽需要加热到700到1000摄氏度,然后与甲烷结合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以及少量二氧化碳。美国有95%的氢气通过这种方法来制造。为了获得氢气所消耗的能量比直接使用电能更多。因此,氢气制取技术需要革命性的技术出现才能为将来氢能源汽车的普及铺平道路。

2.3 新能源汽车过度依赖国家补贴

目前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补贴的依赖程度还比较高,补贴需要更具合理性。我国的汽车市场规模庞大,但发展基础薄弱,能否实现全产业链的协调发展,其中政策的制定是系统的工程,没有补贴不行,补贴时间过长也不行。最近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政策补贴的退坡给出了时间表,具体为:从2017年到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车型补助标准适当退坡。2017~2018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改变单纯依靠补贴的盈利模式[5]。

3 纯电动汽车与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前景展望

从世界范围来看,由于近年来电动汽车的技术突破,使得各国政府在推广新能源汽车方面都把注意力放在了电动汽车上,而氢燃料电池仅有少数几个国家在力推,如日本政府力推氢能源汽车,补贴力度很大。而且各大汽车厂商的研发重点也是电动汽车,如通用、奥迪、奔驰和宝马等。因此,随着充电桩的建设加速,未来十年至二十年应该是纯电动汽车的春天,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如果电池容量及电池快充技术在未来数年内没有大的突破,则氢燃料电池汽车则有机会赶超纯电动汽车,毕竟,氢燃料电池汽车充满氢气只需3分钟,却可以行使超过700公里,未来可能超过一千公里。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谁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车型取代燃油汽车,取决于各自技术突破的速度以及政策支持。如果电池容量及快充技术在高效清洁制氢技术之前获得突破,那么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未来主流新能源汽车,否则氢燃料电池汽车将超越电动汽车成为未来主流新能源汽车。

从技术发展成熟度和中国国情来看,混合动力汽车可以作为大面积充电网络还没建立起来之前的过渡产品,而纯电动汽车应是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的方向。但是我国也应加快氢能源汽车基础研究以及完善相应的工业体系,避免未来出现氢能源汽车大规模替代燃油汽车时处于被动地位。

【参考文献】

[1]孟欣.纯电动汽车的应用及发展概述[J].科技广场,2010,7:147-149.

[2]肖九梅.氢燃料电池汽车及其电池现状[J].电力电子,2013,3:50-54.

篇9

中图分类号:TU8;TU7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042-01

一、前言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

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引领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是欧美日这些国家,他们起步比我们要早很多,而且它们各有侧重。比如美国侧重解决石油依赖,保证石油安全,日本是既保证能源安全,又重视提高他们产业的竞争力。相对于美国和日本,欧洲更加侧重于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满足日益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要求已经成为欧洲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早期主要以生物质燃料、天然气以及氢燃料为主,本世纪初曾经提出到2020年23%的石油替代目标。近期,欧洲则对电动汽车给予高度关注。例如德国2009年下半年电动汽车计划,高度重视纯电驱动的电动汽车发展,以纯电为重点,分别提出了2012年、2016年、2020年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目标。在技术路线的选择方面,欧洲、美国、日本有些类似的经历,在早期这些国家主要是替代燃料为主,譬如说欧洲发展生物质燃料,美国也曾经大力提倡发展生物质燃料替代燃油。但近期都转向电动汽车路线,尤其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把发展电动汽车,短期内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对于美国和日本,欧洲更加侧重于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满足日益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制要求已经成为欧洲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早期主要以生物质燃料、天然气以及氢燃料为主,本世纪初曾经提出到2020年23%的石油替代目标。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要与能源结构调整相结合

新能源汽车的节能、二氧化碳减排效果不能仅从新能源汽车本身使用的环节来看,还得看上游能源的结构,也就是说要从新能源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来考虑。我们也做过测算,分成几种不同的技术路线来考虑,相对于传统的汽油车,在中国现有的能源结构下,纯电动汽车节能是有效果的,要好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但在减排方面,二氧化碳排放目前还略高于内燃机汽车。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在积极发展纯电动汽车?原因就是上游的能源结构趋势是可变的,比如我国就在逐步提高清洁能源、低碳能源的比重,核电、风能、太阳能、水电的比重越高,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减排效果就会越好,即使依靠现在火电为主的能源结构,如果未来采用IGCC、超超临界等发电技术之后,发电效率大概能够提高40%,下游用电来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它的减排效果就能好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

总结起来就是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的火力发电技术还在进步,另一方面从结构上看,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也在进一步改善,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比重会越来越高,一次能源向电能转换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也会逐步减少,这样,新能源汽车的减排效果会逐渐地体现出来。

针对节能减排效果来说,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着眼于长期应该将电动汽车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无论是提升传统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还是大规模普及混合动力汽车与其他类型的节能汽车,所能够带来的耗油和排放减少最终都将遇到瓶颈制约。因此从长远来看,纯电动汽车才是汽车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纯电动汽车对于技术的要求也最高,普及起来比混合动力汽车困难得多,短期内尚不具备全面推广的条件。因此,至少在未来二三十年中,混合动力汽车仍将会是汽车工业走向低碳之路的重要过渡。

四、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取向

我国汽车产业确立了“纯电驱动”的技术转型方向,重点突破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推进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实现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近期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大力推广普及节能汽车,逐步提高我国汽车燃油经济性水平。“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节能汽车,中度、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计划超过100万辆,但是占总体汽车保有量的比重还是小的。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市场保有量希望超过500万辆。

在发展方式上也存在不小的争论。我们是走自主创新的路线还是走国际合作的路线?是先要市场还是先要技术?如何给小型低速电动车进行定位?在山东一些地方,小型低速电动车已经发展起来,价格不算贵,3到6万元,用的是铅酸蓄电池,市场的接受度很高,买的人较多。但根据发改委的观点,第一,这肯定不算新能源汽车;第二,这用的是低技术,速度也低,达不到现在乘用车的速度。现在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价格太高没有生存能力,即使国家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发放补贴,但是买的人寥寥无几。

在政策支持上,我国主要是在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的进行补贴,也选了很多试点城市,未来还是延续“三纵”“三横”路线,加大关键技术投入和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要建立基于燃料消耗量的奖惩机制,以前是对单车的,以后要针对生产企业,这对企业应该是个非常强的激励政策。

五、结束语

动汽车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废气排出比燃油汽车减少92%―98%。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著减少。通过建立跨部委发展协调机制,避免目前多头管理、整车、电池、能源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同时,明确电动汽车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配套细则,更好地引导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建立和完善电池研发、生产、使用和回收处理系统,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其运营;适当给予电动汽车租赁运营企业电池补贴,加速电动汽车的市场推广;建立报废电池管理系统,由国家提供补助电池回收费用,将整个运行周期对环境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相信,采取了以上措施并且攻克了技术壁垒,解决了成本的问题,达到环境效益和电能效益的双赢,纯电动车在未来会成为新兴的独秀。

参考文献

篇10

现今,随着国际能源供应的持续紧张、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以及全球环境保护呼声的日益高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就北京的汽车产业而言,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当今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开源节流,对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牵涉40多个行业、关乎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就业机会的产业,新能源汽车是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推进我国交通能源转型,通过能源多元化、动力电气化、排放洁净化,实现我国从汽车生产大国到汽车技术强国的跨越。发展新能源汽车既代表了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同时又符合我国基本国情。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气(NG)、液化石油气(LPG)、乙醇汽油(EG)、甲醇、二甲醚之外的燃料。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新能源汽车属于高新技术,一次性投入较大,研发风险和市场风险较高。

一、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1.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已初具规模

目前北京公交的三种主要车型为国IV标准柴油车、天然气车和双源无轨电车。新能源公交车主要可分为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三种类型。据北京公交集团统计,2005年以来北京已陆续淘汰11000辆老旧公交车,购置13000辆新型环保公交车。截止到2013年,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公交车超过2.2万辆,8000多辆是新能源车,其中有1000多辆是纯电动车。北京市交通委负责人也曾表示,希望今后能够把所有的公交车都变为新能源车。

2.政府大力扶持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

北京市委、市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汽车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北京市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北京市的重要产业,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支柱,为落实区域功能定位、促进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北京市政府连续几年为北京汽车注入资本金支持北京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北京市国有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将汽车产业作为“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的产业,“规划”中提出:根据国务院在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批复中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的精神,结合北京市国有经济的现状,“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汽车、电子信息、钢铁、装备制造业、新型建材和医药产业的发展,在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力争在重点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产业升级。

2014年2月26日,北京首次举行新能源汽车车牌摇号,凭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可以购买列入《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和产品目录》中的纯电动小客车。在摇号买车愈加困难的情况下,北京市政府这一政策的出台是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政策扶持。2014年北京市配置了2万个指标,个人和单位各占50%。首期共收到1960个摇号申请,其中个人申请655个,单位申请1305个。首期新能源汽车摇号申请数量就已经超过供应指标。这也意味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私人消费领域。

3.成立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遵循自主创新,充分发挥、利用、整合北京优势资源的思路,2009年3月13日,中国第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正式开始运行。联盟依托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公交集团等单位联合成立。整合了国内新能源领域的优势资源,包括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科研院所以及终端用户等。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将在技术合作、信息共享、科研攻关、政策争取等多个方面为联盟企业创造机会。通过合作创新改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拉近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国际顶尖水平的距离。

4.北京市远郊区县推广纯电动出租车

北京市电动车租车示范运营目前主要集中在昌平、延庆、顺义、平谷、怀柔、密云、通州、房山、大兴等9个远郊区县。北京电动出租车是北汽集团积极参与2011年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工作,率先启动的纯电动车产品投放北京市出租车市场示范运营项目。在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车基本实现“全覆盖、上规模、可持续”。截止到2013年底,北京的区域电动出租车达到1600辆,电动出租车运营总里程超2000万公里,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动出租车示范运营城市。它的推广解决了北京远郊区县无出租车或少出租车的现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阻碍其发展的因素还很多。概括来说,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资金总量相对不足

财政补贴速度跟不上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缺乏足够的经济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差,没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稳定的市场需求,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没有行之有效的投融资机制,使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新能源技术运行成本低,但初始投资高,需要建立稳定有效的投融资渠道予以支持,并实行优惠政策降低成本。

2.配套设施发展不完善

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标准未统一。电动汽车充电站是指为电动汽车充电的站点,与现在的加油站相似。目前,因为电动汽车各项标准有待完善,充电站建设技术接口等各项标准也未能全部统一,各电网公司按照各自的标准进行建设,一旦国家标准出台,可能造成部分设施的资源浪费,甚至会出现重复建设问题。

充电站商业运营模式未规范化。目前建成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和在建的充电站各有不同,由电网公司牵头建设的充电站主要提供充电服务,部分充电站还提供换电服务。而石油巨头公司则打算把现有的加油站改造成为充电、换电、加油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然而这两种充电站都存在问题。充电站主要解决充电接口问题,但电动汽车的充电比较费时,快充有损电池使用寿命,而换电池方式则因为目前电动汽车电池标准未统一,无法建立完善的换电池体系。加油站改造为充换电池、加油一体站也并不容易,加油站用的电压较小,给电动汽车充电需要更大的电压,石油巨头公司必须对现有的加油站进行改造,改建成更高的工业用电,这就需要电网公司的支持。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够健全。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密不可分,若不建设充电站,将会使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工作举步维艰,而建设充电站则存在使用率过低的问题。所以,只能等到产业链发展健全,各项基础设施完备之后,这些问题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3.技术研发不成熟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绝不是强国。我们沿着传统技术路线追赶,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技术差距依然很大。我国新能源汽车从“组装”开始起步,在核心关键部件与技术等方面相当匮乏。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大规模生产工艺设计、生产过程质量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的缺失,致使国产关键零部件与进口产品的性能差距较大。即使国内相对比较成熟的混合动力车,与欧美日车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如: 整车控制技术、电机驱动系统技术、电系统技术、动力耦合技术、发动机及变速器控制技术等,国内仍未取得产业化的实质性突破,部分国产零部件与进口产品的性能差距较大,电机驱动系统效率低下,电池充电时间长,使用寿命较短。

三、促进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对策

1.搭建技术研发平台

增强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实力是产业发展的首选行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应当从自身发展的实际出发,考虑自身技术能力,可以从选择合作伙伴入手,利用开放的组织形式发展自身,寻求技术创新。就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来说,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激进技术和增量技术的创新。把握好两者的区别,既要重视激进技术的突破,又要重视增量技术带来的实际效益,选择适合产业未来的技术发展路线。

2.完善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缺失。没有出台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明确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形成规范的行业标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发展的必然,证明了我国已经具备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发展的实力,新能源汽车从技术研发到产品生产都需要一系列的企业组织配套完成,因此形成产业体系发展模式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3.国家补贴政策继续支持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无论是财政补贴还是市场统一规范化政策的支持。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复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方案,2013至2015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已于2013年9月启动。新一轮的国家支持政策在总结第一阶段推广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基础上,确立了激发企业技术创新和地方推动市场的积极性,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顺利走向成熟的目标。主要内容有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开展示范,以试点城市为核心建立区域,扩大辐射范围,加速区域电动汽车的推广,改变原有的财政资金补贴方式,加快补贴资金的落实力度,混合动力客车向全国进行推广,对充电站建设等进行财政支持等一系列政策。国家补贴政策应该在补贴范围扩大的同时维持补贴力度,以保证能跟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使新能源汽车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4.推动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运营模式将成为除电动汽车本身的技术限制之外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在新一轮的推广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充电设施建设布局和网络化的建设,明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电动汽车用电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运营的模式创新等问题。要深入研究充电设施的商业模式,积极调动多方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积极性,尽快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开放的、可持续的基础设施运营机制。

5.企业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新能源汽车前期研发一般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但以当前的市场推广情况看,回报周期会很长。虽然,很多企业纷纷投巨资开发新能源汽车,甚至想对新能源汽车的整条产业链进行整合,以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但此类产品的销售情况却不容乐观,导致企业后期研发跟进及市场推广遭遇资金困难,故需要持续的资金供应为企业渡过难关做保障。另外,从目前的政策来看,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支持还停留在整车生产企业层面,享受减免税、补贴等政策优惠的企业大部分为整车生产企业;对于电控、电池、电机及其他零部件的生产研发企业,现有政策的支持力度明显不够。因此,需要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进行支持,以增强新能源汽车的配套生产能力。

6.推动公众接受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