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3 09:24: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智慧工地人员安全管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建筑行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现阶段,我国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互联网、信息化等先进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促使各领域的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工程管理制度,合理应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有效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与施工效率,更好地推动建筑行业产期稳定发展。
1智慧工地系统的具体特点
智慧工地系统是在智慧理念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建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系统。智慧工地系统具有专业高效化、数字平台化以及应用集成化等特点,能够有效提升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环境管理、人员安全以及经济效益,在建筑行业广泛应用。(1)专业高效化。智慧工地系统立足于施工现场生产活动,真正实现工程建设施工阶段与信息化技术的高度融合,集成管理工程项目各项信息资源,为其提供专业管理与决策支持,有效解决施工现场业务问题[1]。(2)数字平台化。智慧工地系统对施工现场进行全要素、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建立一个虚拟数字空间,使其与实体进行有机结合,形成映射关系,积累大量数据信息资源,通过深入分析数据结果,有效解决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管理与技术问题。系统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平台,切实保障数据的实时获取、共享,增强各部门协同工作能力。(3)应用集成化。智慧工地系统完成各类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的基础目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引用目的,满足工程建设施工需求,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2智慧工地系统的关键技术
2.1大数据技术
随着互联网终端移动通信设备不断优化和改进,全球数据总量逐渐呈爆发式增长,人们每天可以从中获取海量的信息资源。对于现代社会,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工程建设地点不同,其施工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性,数据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更重要。在深基坑建设施工过程中,地下环境比地上环境更复杂,导致施工难度增加,地下周边环境较阴暗[2],一定限度地加大工程建设出错概率。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深基坑内信息,能够让设计人员更好地了解土体结构的稳定性,优化工程施工方案,有效避免塌方安全事故发生。建设地上建筑时,应注重保障高层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性,通过合理应用智慧工地系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数据,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2.2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技术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及先进机械施工设备中,可以有效提升智慧工地系统自动化与智能化管理水平。建设单位通过智能化技术管理工程各项施工阶段,能够促使工程建设整体施工效率不断提升。针对目前发展情况,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比较广泛[3],能够有效减少施工材料资源消耗,节省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缓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2.3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有助于管理人员严格把控整体施工进度和施工数据的精确性。建设单位可以结合工程建设施工情况,统一调配现有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促使工程各项施工环节有机契合,有效避免工程施工进度延长,减少资金成本消耗过多的不良情况,为施工人员人身和财产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3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加强工程施工数据监控力度
施工安全作为建筑工程重要管理内容,是保障工程建设顺利施工的关键因素。在工程建设施工中,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借助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提升工程施工数据的实时监控效率[4]。全方位监控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阶段,发现任何安全隐患问题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以此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相关人员应合理应用智慧工地系统,采取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及时收集与处理施工数据,切实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严格把控建筑工程造价成本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人员、技术和设备多等特点,会给管理人员开展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和压力。成本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能够有效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合理运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材料利用效率。将传感器、人工智能等装置安装在施工人员防护设备或机械施工设备上,可以通过对工程建设整体施工阶段的全面管理[5],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对此进行有效处理,提高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减少工程后期维修成本。
3.3建立健全工程监督体系
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具有科学性、全面性的优势,对建筑工程项目顺利竣工拥有指导与监督作用,能够有效减轻管理人员工作压力,促使建筑企业创新发展。(1)全面监督和收集工程建设项目相关资料,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以此满足信息化工程管理实际需求。(2)有效整合全体员工信息资料,确保其带证上岗。(3)建立科学、完善的员工评估系统,对建筑企业动态管理效果以及管理人员个人诚信进行评估,通过深入分析系统自主计算的数据结果,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促使建筑企业长远发展。(4)合理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6],将工程施工质量和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施工的全过程监控,确保工程监控数据的准确性以及详细性,为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数据依据。(5)管理人员可以借助智能化检测手段,全面掌握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以此减少施工安全隐患发生概率,促使建筑工程项目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3.4周界防范红外对射
建筑工程施工范围较大、施工工序较长,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住宅区以及公路等方面造成一定影响。建设单位应积极做好周界防范工作,提高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性,避免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对建筑工程造成破坏,延长工程施工工期。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应重点管理施工区域、材料和设备放置区域、员工生活以及办公区域。借助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在施工现场周边安装全方位的防范红外对射装置,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红外电子技术实时监测防范区域内是否存在入侵行为,存在入侵行为时,装置会进行自主报警提示具置,确保工程能够在规定时间内竣工。
3.5电气无功补偿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通常会使用多种机械设备,部分设备结构较为简单,长时间运行容易出现运行效率过低的不良问题。建设单位需要应用电气无功补偿机械设备开展工作,并对其不断进行改良和完善,以此提高设备用电效率。电气无功补偿系统主要包括智能控制器和隔离开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设定控制器运行功率因素指标,并在后期施工中及时采集功率因素数据,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系统功率,使其与设定指标保持一致,促使建筑工程施工设备质量和运行效率不断提升。
3.6实时监测绿色施工进度
随着我国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各项施工技术不断深入,对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控制施工污染方面,我国相关部门提出了全新的绿色施工理念,在许多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推动下,绿色施工监测技术能够实现对工程建设各个施工环节的污染监测,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符合相关施工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灰尘、噪声、垃圾等污染对周边居民区及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的环保性和经济性。
4结语
将智慧工地系统合理地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可以提升工程管理质量与效率,规范工程建设施工工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确保建筑工程顺利。为了有效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及社会影响力,建筑行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工程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效用价值,促使建筑工程质量和工程施工水平不断提升,更好地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韦超民.探究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21,19(15):208-209.
[2]张庆喆,贾培海,崔志磊,等.研究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与装饰,2020(33):26,28.
[3]孟昊,张鑫,孙福强.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33):1322.
[4]黄赫.智慧化工地系统在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1(12):1934-1935.
1引言
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传统的管理模式使得工程建设过程中劳动力、材料存在严重浪费,在劳务、安全、绿色、质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将各种高科技管理手段进行整合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形成智慧工地系统,从而达到加强劳务管理、减少劳务纠纷、加强施工安全管理、遏制事故发生、实现绿色施工、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2工程概况及管理的重难点
富士康科技小镇项目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建筑面积约1.78×105m2,由1栋综合楼和9栋高层住宅楼及相连的2层地下车库组成。该工程属于群体建筑,项目工期紧,各栋主体同时施工,交叉作业多,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现场施工班组队伍分工复杂,施工工人较多,高峰期施工工人超过700人。施工工人主要为农民工,安全意识较为薄弱,且流动性大,安全生产若不能全面把控,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3智慧工地系统的组成和实施
该项目建立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主要由劳务管理、安全管理、绿色施工、BIM建造及远程监控5大主要系统组成。
3.1劳务管理系统
项目部严格推行劳务实名制管理,首先为新进班组各劳务人员建立个人信息档案,个人档案信息与当地派出所实现互联互通,防止不法分子混入工地,给工地现场和工地周边治安造成不良影响。采用员工实名制通道、闸机、人脸识别等硬件与管理软件相结合的技术,实时、准确地收集进出工地现场和职工生活区人员信息,进行劳务实名制管理。该系统可以通过手机APP、PC端、场区大屏幕实时反映工地当前用工状态,按照各劳务队伍和不同工种的实际用工数据统计,为项目部提供劳动力生产要素用工分析。另外,还能对项目所有作业人员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自项目开工至今,项目总进出场人数、各专业部位用工数量、地域分布和少数民族情况等,为项目管理层提供劳动力数据参考。项目部落实现场安保制度,实现现场全封闭管理,工人通过人脸识别进出施工现场。人事部对三级教育合格班组人员扫描身份证,录入人脸数据,对退场班组、人员在系统办理退场手续。在工人信息登记时,对特殊工种进行附件挂接、信息维护[1]。
3.2安全管理系统
施工现场建有VR安全教育体验馆,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提供一个沉浸式的仿真环境。通过BIM+VR的结合,实现施工现场的仿真模拟,工人通过沉浸在虚拟环境中,对高空坠落、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等安全事故进行模拟。基于VR的安全教育具有场景多元化、真实感强烈,它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安全教育的不足。该项目共安装有6台(QTZ80)塔吊,通过在塔吊上安装吊重传感器、回转传感器、幅度传感器、高度传感器、倾角监测器、多塔防撞监测器等,获取塔吊的作业全过程数据,并将塔吊作业数据传输至系统平台上。管理人员通过点击塔吊模型,就能看到该塔吊的实时数据,也能查询历史数据。根据不同塔吊进行参数设置,形成预警机制,塔吊运行时数据超标将触发报警。该项目共安装有9台(SC200/200G)人货梯,通过在人货梯操作台旁安装人脸识别装置,提前录入合格操作人员信息,验证通过后便可操作人货梯,有效避免了操作人员非持证上岗及其他人员违规操作等问题。通过安装各种检测模块,如超载检测、上下限位检测、防坠检测、防冲顶检测等装置,同时结合无线通信模块,便可实现将人货梯运行全过程数据传输并保留至系统平台。通过在楼层内侧安装无线楼层呼叫器,有效解决楼上人员呼梯不应的问题。
3.3绿色施工
项目部根据施工平面图建立全封闭装配式冲孔围挡,高2.5m,围挡上面安装喷淋系统,每隔1.5m安装一个雾化喷头,塔吊上也安装喷淋系统。工地4个面各装有一台雾炮机。在现场特定位置放置扬尘和噪声在线监测系统,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24h不间断监测,并且把监测到的数据传输到系统平台,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针对超标的项目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当现场的扬尘数据超标时会通过电磁阀自动触发喷淋、雾炮设备进行喷淋、喷雾降尘。待扬尘监测数据降低至预设范围后,系统会通过电磁阀自动关停相应降尘设备。
3.4BIM建造管理系统BIM建造管理平台是通过BIM技术,将项目在整个施工周期内不同阶段的工程信息、过程管控和资源统筹集成,通过三维展示,为工程施工提供可视化、协调性、优化性等信息模型,使该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施工一体化和各专业相互协同施工,从而达到工序衔接合理、节约施工成本的目的。此外,BIM建造平台可实现在线预览,联合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等关键数据,通过BIM展示进度、工艺、工法,将BIM技术应用的关键成果集中呈现,为工程施工奠定良好基础。本项目采用SSGF工法,主体采用铝合金模板施工。在设计图纸下发后,根据设计图纸对铝合金模板进行施工优化,包括门垛、门窗企口、飘窗、下挂梁板、构造柱、滴水槽、水电压槽等一次成型。对该工程建筑物各专业分别进行建模,把预留孔洞在三维模型中显示,直观地显示出各个位置的预留孔洞口,防止遗漏,建造时及时提醒现场人员做好洞口防护,消除安全隐患。在结构、建筑、水电、设备模型都创建完成后进行合模,分析出各碰撞点,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对设计图纸优化修改,经设计单位确认后,按优化后的图纸进行现场作业施工。有效解决了管线碰撞问题,减少因图纸问题造成返工,确保项目施工顺利进行,节约工程工期[2]。
3.5远程监控系统
为加强该项目日常施工管理,项目部建立了建筑工地远程监控系统,安装视频远程监控高清摄像头,管理人员通过手机APP和PC端实时监管,知道每一个工作面有多少个工人,是否满足施工需求;知道工人到底在干什么,是否违规操作和违反工艺流程。实时了解施工现场的进展情况,做到透明施工。对突况及时上报、应对、沟通、协调、解决,既减少事故的发生,又加强了建设项目在公司及项目内部调控监管力度,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1.BIM技术增强现场预管控,提高安全管理的预见性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建筑过程中并能贯穿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又称建筑信息模型,其能对在建工程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建立工程项目的三维立体效果图,使其能在工程的前期规划、建设中和后期维护的全过程进行数据与信息的收集、共享、分析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能对所建项目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管控。相比于化工企业可能存在的大量能量突然性意外释放、采矿行业的突然性透水、坍塌等引起的重大事故,建筑施工行业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则大多是由于潜在的安全隐患未被及时发现或未及时处理形成积累性的结果,例如脚手架在整体性完整且有保障的前提下,随着现场施工进程的推进需要,在墙体拆除少量且不连续的连墙件,并采取其他临时加固措施,这是较为符合施工实际与可行的,但是在此道工序结束后,应该立即恢复被拆除的连墙件,否则就形成一个潜在的安全隐患,并且此隐患通常不会立即导致事故的发生,但是随着施工进程的继续推进,其他连墙件的再次拆除或外架载荷的增大,存在的连墙件缺失隐患形成一定的积累直到失去控制,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同时,相比于化工企业更多倾向于计算机对于现场设备的管控、采矿业有着较为专业的施工队伍,建筑行业施工现场专业知识素质较低,同时作业面广,工序较多且存在交叉作业的情况,且建筑施工行业对于现场安全管理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施工现场人员流动性大,施工环境变化频繁,由此导致进行安全管理的管控面较大且复杂,还伴随着很多不确定性,所以若可以对安全隐患进行提前识别与预防,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有很大帮助。从安全管理角度出发,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对BIM技术建立的三维立体模型与预先模拟施工进程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对施工现场有更加直观立体的了解,特别是在对某个施工环节,如塔吊的安装、拆卸或者加节环节,在对施工现场危险有害因素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的前提下,能结合BIM技术模拟施工环节进程,使预先危险性分析的内容更具针对性与实际性,从而总结形成某个施工环节的重点管控部分。此外,安全管理人员也可以根据分析的内容,总结罗列成安全检查表或重点管控分项表,也能为安全技术交底的进行提供有力的内容支撑,进而增强对于现场安全的预管控能力,提高安全管理的预先性。
2.可视化技术增强现场管控,提高安全管理的实效性
可视化技术能够把施工现场采集到的实际图像、现场施工图纸或施工方案中的数字信息转换成直观的以图形图像信息表示的能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对于建筑施工行业,现场安全管理的一大难点与痛点就是复杂多变的现场环境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相同的安全管理部位会随着施工进度的推进发生改变从而带来不同类型的安全隐患,而可视化技术对于现场安全管理的最大辅助作用就是随着施工现场进度与获取信息的不断变化,所呈现出来的以图形图像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也能随之发生改变,保障了安全管理工作措施对于施工现场的时效性,保障安全管理信息最小化的滞后。可视化技术也能与BIM技术形成“事前预防性管理,事中实际性管理”的有效安全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将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及时挖掘出来并处理,让安全管理更具作用性与效率性。
3.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场体验,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虚拟现实技术(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通过对于来源于真实生活中的各项数据收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生成一种虚拟环境,体验者不仅可以在此虚拟环境中体验到与真实世界一般具有的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真实的人体感官体验,还可以实现与此虚拟环境的交互,使体验者的体验与存在于真实的世界无异,但是此虚拟环境中的场景内容又不是真实存在的,其仅仅只能使体验者达到置身于此场景中的感官体验,总结来说就是虚拟现实技术能使体验者达到与真实世界相同的场景与人体感官体验,但又不具备此场景在真实世界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从安全管理角度出发,虚拟现实技术能给传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带来巨大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往的传统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只能依托于文字、图片与视频这三种载体进行讲解授课式传播,形式较为单一且枯燥,并且在建筑行业中安全教育培训的受众是文化教育程度并不高的农民工,他们对于课堂式的安全教育培训本身就存在抗拒心理,加上接收专业知识信息的能力有限,传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并不能使受众更好地了解施工现场各类危险源的危害性,导致传统的安全教育培训的效率并不高,更甚者更多的仅仅是拍拍照片与视频等留下影像资料,流于形式以备上级主管部门在进行安全检查时证明自己所在的项目部进行过安全培训活动。由此,随着近年来建筑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国家及有关部门对于保障建筑施工人员作业安全的重视,建筑行业衍生出体验式安全教育培训模式并被积极推广与应用,而虚拟现实技术则能以此为契机更好地体现出其优越性,虚拟现实技术所能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其虚拟环境体验的真实性,从人的心理学角度上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只有在切身体验过事故过程发生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对应的安全知识讲解的双重刺激,才能更好地使农民工接收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做到安全教育培训的效率最大化。但是,就目前来看,虚拟现实技术所需要的设备开发较少且设备支出较为巨大,与之相对应的针对建筑施工事故模拟环境的开发也较少,应用层面较低,此不足亟需后续发展解决。同时,随着我国及全世界5G技术的开发及应用越来越广,相信虚拟现实技术能以此为契机,借助5G强大的信息应用平台,开发出更多相对应的应用,为工地的安全管理、安全培训等带来更多切实有效的举措。
4.物联网技术增强现场关联,提高安全管理的综合性
物联网技术主要依托于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器作为基本载体,根据每个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所对应的工程项目进行前期相关设置、规划好的协议,然后将其中所包含的各个要素、设备进行有效连接,最终在互联网云平台内实现信息的交换、资源的共享以及数字化通信,包括智能化识别系统、跟踪定位系统、操作管理与视频监控系统。门禁打卡系统是物联网技术的一个基础性运用,也是每个施工工地必备的一项基础性管理措施,其具有劳务管理与安全管理的双重作用,可以实名制记录每个工人的进出场时间,显示进出场工人所属分包单位、班组、工种等工作信息,自动统计计算项目施工范围内在场人数,管理者只要通过访问云平台或终端APP,就可远程获取相关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自定义安全教育类型,系统中可以随时查询工人接受各类安全教育的情况,如若发现未参加安全教育的人员,管理人员可及时对其限制进门权限,达到对现场人员初步的安全管理与管控。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的有效前提是管理人员能对每天施工现场的部位、程序、操作面与人数有清楚的了解,弄清现场哪里有人在进行施工,施工的内容是什么,此施工工序存在什么类型的风险,这样才能展开安全管理的内容,门禁打卡系统就能为此信息的获取提供技术保障。应用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加强对现场工作面的监控,例如在分项工作操作面设置视频监控系统,这就形成了现场施工作业的实时直播,为安全管理的实时管控提供了基础。不仅如此,对于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也需要在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对于深基坑工程的边坡数据监测、塔吊与人货梯等大型机械设备的安全监控均需要用到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在建工程的各项监测或监控项目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增强了安全管理人员对于现场安全管理的关联性与综合性,为安全管理更好地进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不仅仅是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对于施工现场的视频监控内容与其他施工有关的数据监控只要获取相关权限都可以在物联网平台、终端或桌面端进行查看,可以做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与行业主管部门的实时共享监控,做到全方面的监控与管控,避免单方监控约束性不够,增强各相关方的联合性,加强监管力度,减少安全隐患的产生,进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Abstract: Based on the general thinking of the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bining Luoyang-Zhanjiang Railway Hous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d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put forwar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important means to achieve safety management spans type progress.
Key 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herent safety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需求更是日新月异,铁路房建工程项目不断突破“更高、更大、更紧、更难”,建筑物越来越高,建筑体量越来越大,建设工期越来越紧,施工管理越来越难,这些特点对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目前的铁路建设安全管理应该说为“事后型”管理,还停留在宣传、教育、定期或不定期安全检查阶段。这种传统、被动和滞后管理,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化安全生产的要求,如何能突破安全管理瓶颈,真正实现本质上的安全将是我们致力解决的重点。
在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中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就要努力把安全管理从事后追踪变为事前预控,建立先进的、适合现有生产条件的安全管理方法,只有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创新,达到事故早预防、隐患早发现、违章早纠正的目的,才可以逐步实现本质上的安全。
一、科技创新的广义思考
根据目前我国铁路房建施工行业现有的生产条件和水平,科技创新的应用不会是最尖端的科技,而是目前一些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的合理使用,解决施工安全管理的盲区,加强安全管理的预控能力。因此,对科技创新的理解应该从广义的角度去思考,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采用现有的先进设备和技术用于安全管理。例如视频监控系统、塔吊防碰撞系统、指纹考勤机、红外线系统等。这些技术设备是已经成熟的,被广为使用在建筑领域或其他领域的产品,可以主动、有效的预控安全工作中的很多隐患和问题。
2、采用最先进的安全保护装置,达到安全作业的目的。例如工地目前大量使用的透明漏电保护装置和断路器,有效提高了临时用电的安全性。
3、根据目前铁路房建施工生产中,对安全管理难以控制,或控制效果不明显的不安全作业行为和不安全作业场所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不安全因素的主要原因,选择一种合理的、经济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不安全因素,措施中可以采用一种设备来约束或杜绝不安全因素,也可以采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来解决。这种设备也许是市场上没有的产品,需要我们提出功能要求,采用已有技术研发出新产品。例如我路局目前正在研发的“建筑工程现场指挥黑匣子”。
4、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可以快速、系统的收集安全相关信息而进行安全分析、评价、预测和控制。例如路局可以采用目前煤矿工程中广泛使用的安全传感器监管系统,通过互联网施工现场可以及时将重大危险源、违章信息等上传,路局通过对上传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一个阶段的安全控制重点和预防重点。
5、通过深入研究施工现场安全工作,利用现有的新材料和技术对传统的老做法、设备进行加工改造和创新,达到消除隐患的目的。例如通过对砂轮切割机进行加装防护罩,可以消除砂轮切割机作业时火花造成的消防隐患;给电焊机加装小车、防护罩,并可以携带灭火器、三级配电箱,达到移动方便、防雨、防火、安全用电的目的。
以上几方面都是采用了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有着一定的科技含量,却并不是尖端科技,是我们都了解的,可以立即应用且操作简单的产品、技术或方法。通过安全管理人员的合理使用,可以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安全隐患的产生,实现安全管理,预防为主的目的。所以,对科技创新要有广义的理解和思考,才能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
二、科技创新在铁路房建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实践应用与建议
洛湛线铁路房建工程点多、线长,结构形式多样,层高从几米至几十米不等,尤其是站台风雨棚施工,场地狭窄,又面临高空、大跨、塔吊辅助吊装作业等,安全管理难度大。通过在其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对科技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安全管理就是要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科技创新也是为了更加有效来控制人和物,在实践中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1、安全传感器工程建设
安全传感器就是能感知外界信息并能按一定规律将这些信息转换成可用信号的装置,实现安全预警功能。
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在工地现场的主要出入口,加工区、施工作业面等地方安装固定和可转动摄像头,实现对现场24小时的全面监控,并对视频图像进行储存,监控员通过画面可以及时发现违章行为,采取行为予以纠正。同时又能对作业人员有一定的威慑力,知道自己的行为被全面监控中。
塔吊智能防碰撞系统。在站台风雨棚、站房等高大建构筑物施工时,安装塔吊智能防碰撞系统,可以实现塔吊有可能发生碰撞时的提前报警、可以限制塔臂或吊钩进入特定区域、吊物超载报警等功能。这一系统在铁路既有线大机作业中显得更加重要。
指纹考勤与红外线报警系统。在工地主要出入口设置指纹考勤机可以有效控制外来人员进出,规范出入管理;在工地周边围栏上安装红外线报警系统,可以防范非施工人员的私自入内,并有防盗功能,实现周界的有效控制。
安全传感器监管平台。建立安全传感器监管系统,通过互联网及时传递信息,在路局安全总部可以实时看到工地现场的施工画面、塔吊运行实时显示;工地现场及时将违章、隐患信息分类上传监管平台,路局通过对频发违章行为和隐患进行分析汇总,及时制定对策,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隐患整改和治理。
2、先进设备的投入使用
使用最先进的、安全性能更高的机械、设备也是科技兴安很重要的一项内容。目前,工地现场临时用电普遍采用了安全性能更高的透明漏电保护装置和断路器,从源头上增加了临电使用的安全可靠性;以前工地现场的钢筋调直采用卷扬机拉伸,稍有操作不当或钢筋原材存在缺陷,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现在采用的新型钢筋调直机已经非常安全可靠,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装修用爬架、施工升降电梯等,建筑施工行业需要这些更安全、更先进的机械设备的投入,才能让安全管理有质的飞跃。
3、技术创新与持续改进
1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技术质量管理要求
针对目前国内建筑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工程项目现场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要求,应当对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材料、技术安全以及施工技术质量和进度等进行全面管控,其中各环节的施工技术质量管控是重点。对于施工材料管理工作而言,应当从材料的质量、规格以及数量和品牌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管控,切忌疏忽大意,一旦材料质量有偏差,则后果不堪设想。现场施工安全技术管理,也是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重点,实践中应当对施工作业人员加强防火措施以及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针对现场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问题建立专门的安保管理小组,加强以及完善现场施工安全预防管理。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进度管理,直接关系着企业经济效益,若工期延后,则涉及到合同索赔等问题。对于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一系列问题,应当及时进行解决,并且对施工进度进行跟踪管控,审查进度计划,并且协调好各单位之间的关系,以确保施工进度。
2加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要点管控
2.1地基施工技术要点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管控非常重要,对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有效管控,并且进行全面了解和把握。地基施工是应当加强夯实法以及换土法和注浆加固技法管控,首先应当加强测量定位,由施工方依据试夯要求对夯点布置图进行确定,逐一测放。强夯之前利用推土机两次预压,保证场地平整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应当在地基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砂石垫层,也可利用地下水位降低法严防地基开挖设备下降,抑制强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孔隙,以免水压上升。分段施工时,应当严格按照由边缘至中央的夯实法,由一边向另一边发展。每次夯实一遍以后,应当再次利用推土机对施工场地整平,放线定位后继续下次夯击。注浆环节应当对现场施工钻孔进行实地勘察,在硅化加固涂层上预留一定厚度,防止浆液上冒,必要时进行夯填素土。地基施工过程中地基表面出现变形时,应当立即停止注浆,全面核查其成因,对注浆参数进度优化调整,以保证地基施工技术质量。
2.2电气接地技术要点
建筑电气接地施工过程中,主要针对框架主体结构进行钢筋安装接地施工技术质量管控。①利用柱内主筋作接地引下线。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由两大钢螺栓、柱作为引线,无其他引下线。若我们可以确定两个支柱内钢筋为引下线,则效果更好。在有断开连接螺栓的条件下,应当先确定断开连接螺栓的具置,注意支柱地位于室内或者室外;若其处于室外,则中间两柱主筋外侧可以作为引线,便于螺栓主要条线索连接;若在室内,则可利用柱主筋作为引下线。从建筑整体情况来看,自主筋安装的螺栓更实用。如果柱子不设断接螺栓,则应当充分考虑避雷问题。建筑现场施工过程中,屋顶引下线应当与避雷网络连接,利用柱内靠内的主筋、左右侧中间主筋来对搭接通畅度予以维护。②连接时应当注意混凝土、钢筋之间的相互配合。底板与钢筋连接过程中,切忌利用电焊方式直接将其与钢筋连接起来,而是应当用连接件进行焊接,所用连接件应当与板内钢筋规格相同,避免影响板内钢筋构件。柱子建筑应对主筋以及梁柱适当连接,而且柱内、梁内主筋之间的连接应当与上述底板钢筋采用相同的连接方式,连接件的具体规格允许不同。
2.3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浇筑过程中,应当做好模板浇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科学选择支架,支架应当与模板相配套。在选择模板时,需对施工现场情况全面勘查,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审核,对模板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合理设计。同时,还应当对模板施工安装工艺进行优化,对模板施工安装方向进行准确控制,先安装水平模板,再安装垂直模板。在初步安装好模板以后,切忌立即对其进行浇筑,而是应当严格按照要求对模板各部位严密性以及牢固性进行检验,加强验收审核,然后再进行施工浇筑。在节点混凝土施工浇筑之前,应当全面清除杂物;同时,建筑施工人员还应当注重混凝土施工浇筑技术工艺的优化与改进,正确利用振动棒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精确计算插入混凝土内的区间,并且将插入点间距布设为0.3~0.4m范围之内。当下层混凝土初凝以后,间距控制在0.05~0.10m间,并且严格按照顺序振捣。在此过程中,还应当注意控制振捣时间,一般在30s为宜。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应当对物料运输过程进行科学调配,先将混凝土运输至出料处,确保坡度流畅性。
3加强建筑现场智慧工地建设
智慧工地建设过程中多采用AI、数据分析以及传感技术和VR等技术手段,将各种先进的高新技术手段与施工设备、人员管理以及建筑有机结合在一起。正是这些最为前沿的技术应用,使得智慧工地项目建设成为可能,同时也助力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以各新技术手段集成为基础,将监控测量、传感技术以及BIM技术等科技手段与智能工地系统集成在一起,将业务逻辑以及底层平台作为支撑,全部单点均可作为系统的组成部分;互联网技术应用,可作为统一体,从而使智慧触手能够得以延伸。设计单位应当将施工图纸以及工程项目概念利用BIM技术向施工方以及建设方提供,设计变更出现以后及时对BIM模型进行更改和调整,以此来保证模型准确性。基于BIM模型,建筑施工方对工程项目设计方案进行深化改进,并且将施工信息有效地纳入其中,创建施工模型,并对施工过程进行指导。建设方对项目参与者的数据模型不断优化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建筑工程数据模型,从而对工程项目进行实时监管,并且为项目决策的做出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以大数据共享以及挖掘为支撑,基于顶层提供的信息数据框架来实现对数据资料的归纳以及分类汇总,可以使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掌握信息资料,对实践中的问题快速处理和解决。同时,在平台应用过程中使用者基于不同管理目的、保密要求和利用需求等,在获取以及填报数据信息时可能存在差异,难以确保其真实性。建筑工地环境较为复杂,现代网络系统也不够稳定,不利于数据信息的准确传输。为此,智慧工地信息化集成平台建设过程中应当逐步轻量化以及低耦合,并且可以移植并应用于各终端系统之中;平台接口以及数据接口可以实现标准化以及可扩张性。
4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应当全面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全过程,加强施工现场各环节施工技术管理,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工地建设管理体系,以此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9(1).
绍兴市政府于2015年7月印发《绍兴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纲要》,其中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慧交通建设过程中,如何对整个建设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从而规范市场行为,引导企业有序竞争,最终安全高效的完成整个建设过程是当前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
建立交通工程管理平台,实现工程管理可管可控
交通工程建设涉及到工程招标、工程拆迁、工程监理、施工队伍管理等诸多环节,而每个环节间存在关联,相互影响与制约,所有工种间只有高效的协同,才能高效、高质完成交通工程建设。
但目前的交通工程建设,各环节与部门的管理的手段与智慧交通对工程建设的要求差距较大,部门间协同、工程队伍管理、工程质量的过程管理、大型工程机械的安全管理、工地水文气象影响等,存在着信息孤岛、信息不对称,影响工程决策,严重情况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随着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交通工程建设运用新技术,建立工程大数据的管理平台与系统,消除信息孤岛、通过大数据分析,支撑工程建设的过程管理、安全管理、招标管理。实现工程建设的所有环节与节点管理的信息化,实现过程可管可控。
中国联通绍兴分公司在2016年开始进行智慧交通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探索。一方面依托中国联通技术研究院、系统集成公司等内部的科研与技术团队,另一方面整合工程管理的平台资源与合作伙伴,聚集大数据资源和产业链资源,为智慧交通信息化平台建设提供了全面的支撑服务。通过物联网、4G通信网、联网,建立了大数据中心(云中心),并结合视频技术、移动APP技术,建立了交通工程管理平台,实现工程管理的可管可控。
数据采集与建库,构建大数据平台,保证决策科学
在数据采集方面,首次应用无人机航拍测绘系统,把控工程形象进度。通过无人机沿线航拍,利用专业后处理测绘和建模软件PostFlight Terra 3D 生成二维正射投影图和三维数字模型,与设计院的设计路线平面图进行地理坐标对应后可拼接成全线高精度数字地形图;对桥梁、边坡等结构物进一步建立三维数字模型;地图全部数字化,可以定量化工程和拆迁进度,同时可以对拆迁面积、 混凝土方量、边坡开挖方量等进行精确计算。
应用GIS系统。功能上以地图浏览、导航定位、数据采集、实时查询、统计分析、成果管理、数据传输、监控指挥等功能,通过将数据建库成果应用在大屏幕与移动终端上,为交通道路工程的查询、监管工作提供便利和空间管理可视化,并能实现对成果、移动设备等统一管理,突破管理空间上的限制,实现交通工程管理现场辅助分析。
同时,将工程建设的参与单位与参与人员,建库建档,实现一企一档、一员一案。包括建立发企业库、人员库、工程库、设备库等四库信息。建立企业库信息主要是获得各类资质的管理,通过对各类企业的信息及资质登记,及相关企业在建筑业市场活动中的行为记录,实现对相关企业的管理及信用评价,通过诚信体系规范和引导其行为;建立人员库,主要是建立管理人员、五大员、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份信息与人体生物特征信息(虹膜或指纹),通过对各类人员的信息及证件登记,及相关人员在建筑业市场活动中的行为记录,实现对相关人员的管理及信用评价,通过诚信体系规范和引导其行为;建立工程库数据,通过对建筑市中五方主体的行为过程管理,实现对工程质量与安全的互动共管,同时记录工程施工过程的所有信息;建立设备库数据,通过对设备智能化改造,实现信息平台与设备之间的互动,同时记录状态的所有信息。
建立评价体系与系统,保证信用好的优质单位参与工程建设
交通工程建设周期长、隐蔽工程多,参与企业的信用至关重要,建立信用评价子系统,不仅对具体实施的工交通工程有直接的指导意义,重要的是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通过具体项目的评价,实现了信息共享,科学、有效地在应用于工程招标,保证了工程参与单位与个人的质量。
结合工程管理规范,对工程标段现场的信用评价扣分、奖励情况、违规情况、现场拍照取证、打印签字标注在GIS地图上。并将不同专项检查中的总评分数进行图表统计信用较差的企业、地图上显示所有的项目标段,方便查看标段信息。并将采集的数据、评价的数据进行关联,可以形象的展示企业信用评分走向趋势,展现各施工企业的年终信用评分。
建立多部门的协同系统,互动沟通高效有序
实现多部门协同共管,提高沟通效率。主要在于与检测互动、 与施工、監理互动两方面。与检测互动:检测单位出具报告,一经签发直接上报到监督系统,如果不合格直接推送到相应监督员的移动工作机上。监督如果对某一工程发起停工,系统将对检测系统设置,对该工程的某些检测项将不能收样。与施工、监理互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及监理单位将自己工作过程及验收情况用文字及视频图像方式通过移动工作机向监督平台,实时上报,上报资料将作为工程资料归档,监督单位对施工及监理单位的通知与任务也将通过移动工作机实时推送。实现互动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提高了互动沟通的效率。
视频、照片等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互动方式支持了互动沟通便捷,同时实现了监管模式的转变。通过智慧交通信息化平台实施工程质量与安全的验收与检查由施工和监理自行检查与验收,并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实时上报检查与验收结果。同时,附上视频及图文资料,监督站负责巡查抽检及五方主体的行为监管, 完成对工程质量与安全的保姆式监管转变为对施工、监理、检测等主体单位的行为监管。
建立监理、施工与监测等合作单位的管理系统,过程管理可管可控
把控好施工单位施工过程是工程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施工单位行为监管子系统就实现了路面摊铺质量监控、预制构件张拉、预制构件压浆以及预制构件养生实现全过程自动化管理,并实现对重大危险设备管理、主要检测设备在线监测、工地主要管理人员到岗管理、务工人员管理、隧道施工人员安全定位、隧道施工现场视频监控,确保管理到位与人员安全。
一、前言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城市得和谐共处,“智慧城市”的概念被提出,即通过信息和通信手段监测、分析、调整城市系统运营核心指标,实现居民需求得智能响应,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行。家庭作为城市的组成单元,智慧家庭即以家庭为载体,以家庭成员得温馨亲情为基础,借助物联网、云数据、手机终端、家庭网络、大数据计算等一系列技术,营造更加健康、舒适、安全和温馨的生活方式。
二、智慧家庭信息安全体系地构建
“智慧家庭”作为物联网发展的产物,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家庭组网中各物品、通信链和人之间形成得可交互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安全是物联网系统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比如在智慧家庭信息网中,若安全措施不到位,可能会带来诸如信息被监听、冒用、非法传输及伪造等风险。所以在智慧家庭信息安全网地搭建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移动设备终端的信息安全。在智慧家庭物联网信息系统中,从移动设备角度来看,信息安全最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是物理破坏带来得整体系统无法正常运作,或者是破解终端设备密码使得用户信息被泄露、用作其它非法用途等;另一方面可能非法进行终端设备更换,造成数据异常、系统不稳定、感知信息有误或其它虚假指令以达到非法获利的目的。所以,面对移动终端或互联网终端得智慧家庭信息安全体系构建,重点是配以各类智能传感终端设备。目的是通过自身具备地感知网络运营状况的优势,有效的对终端设备覆盖范围内的对象进行实时监控,并依据相应的协议进行网络传输。但是从目前来看,大范围的网络拓扑结构,数据计算与存储能力依然较为欠缺,是需要大力进行研究和创新的产业。2、网络数据传输中通信层的信息安全。在智慧家庭物联网信息系统中,从家庭网络传输过程来看,信息安全最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是出现在某一设备的软件漏洞,比如最常出现得恶意攻击或结构隐患等网络数据威胁;网络传输过程中地访问控制和数据完整性遇到威胁等,这时应该加强ESP与AH等IPsec网络层协议、电子交易安全SET应用层协议等网络安全协议管理和监督,同时加强分析和管控网络流量分析产品,减少不必要得安全风险,包括对防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地安装等。另一方面即黑客行为带来的信息安全不稳定风险,倘若智慧家庭系统搭建不完善留有漏洞,可能会为黑客入侵提供机会,比如传播有害信息、有害言论、激活安全风险、传输垃圾邮件、扩散病毒、导致系统崩溃等,致使用户产生不好的网络及系统体验。3、数据应用与管理层的信息安全。在智慧家庭物联网信息系统中,应用管理层作为存储应用数据的结构,是大数据、云计算等一些智能技术得以运算的基础,所以若该数据层安全系统不能保障,那么其他所有信息安全都是空谈,同时应用管理层风险对企业的其他相关部门有着重要影响,比如财务风险、计算机病毒风险、公关危机等。所以,在对数据应用层进行信息安全搭建时,应该尤其注意大数据的“端”、“网”、“云”三者同时符合安全标准,以往简单的计算机安全已不能满足当今的时代需求,云数据的安全才是未来智慧家庭信息安全的核心所在,所以,不应着眼于单一领域的系统安全,如何在现有的技术下,符合物联网时代同时保障各领域的信息安全需要,满足客户需求,确保家庭智慧生活正常运行,是未来应该进一步研究与发展的方向所在。
三、总结
智慧家庭信息安全体系及其保障措施,除去上文提到得,对移动终端、家庭网络和数据管理等技术层面地搭建外,还需要依赖智慧家庭信息安全建设的总体指导方针,并制定规范合理切实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流程,形成强有力的行为准则。同时需要搭建合理、安全的组织结构,明确各岗位和部门人员责任,从高层管理人员到技术执行人员,都树立信息安全意识,都进行安全绩效考核,得以辅助信息系统运营过程中的安全决策、管理和执行,使智慧家庭的信息化安全得到保障,使智慧家庭正常运行,生活真正实现低碳、环保、舒适、安全,真正提升消费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王莹,王晓丽.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7(01)
[2]李霞,吴跃明.物联网+下的智慧工地项目发展探索[J].建筑安全.2017(02)
[3]杨润佳.对电力企业系统中对信息安全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2)
1.每道工序由每个施工组单独完成,每一组就是该结构形式的一种,施工组各负起工程内的职责。
2.该结构形式是众组织上保证,由项目经理负责制逐级落实到各介岗位,组成一个现场保证体系网络,明确责任,层层进行质量把关。
3.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质量体系,明确工程项目质量责任制,各有关职能人员都要明确自己在保证质量体系中的责任,各司其职,各尽其职,以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
二、建立和健全专职质量管理
在工程项目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首先提高全体职工质量意识,然后制定全面质量管理教育计划,对工程项目领导班子成员,各业务管理人员直到第一线生产工人,采用分层次施教方式。除项目经理要抓质量外,派质检负责人主管质量工作,使质量管理不断深化、不断提高。
三、制定明确的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是实现质量目标,组织与协调质量管理活动的基本手段,也是各阶段、各环节质量工作的行动纲领。制定各阶段各环节的具体计划,形成一整套质量计划体系,项目经理及时组织检查分析,以保证按期完成质量目标。
四、建立质量管理制度
制定《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质量中间验收规定》、《工程只来年感奖惩规定》、《班组自查、互查制度》、《三不放过的事故处理制度》、《质量例会制度》等。
五、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班组自检、互检的质量信息由班长或质量员输送给施工员,再传给项目班子技术质量组,做好工序交接检查,预先发现前道工序的质量问题。分项工程检查情况又施工员传给技术质量组,分别由材料员、质量员和技术员传给项目经理。并把材料方面的问题传给厂家。项目经理经常要直接组织各专业负责人进行联合检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六、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6.1、事前采取的措施:
①按设计图纸,施工验收范围和操作规范,做好施工技术交底。这对保证工程质量,减少施工差错,保证施工进度是有着重要作用。按工程项目的主次,实行分级交底,做好交底手续,做到层层把关。交底的内容以关键项目和新技术项目为主,交底方式可用文字交底、样板交底和必要的示范交底。
②加强施工工艺的管理。加强工艺管理就是要保证工艺过程的先进性、合理性和相对稳定性,从根本上减少、预防质量事故和不合格产品的发生。
6.2、事中采取的措施
①坚持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始终坚持对各个项目和环节的质量检查,是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已完成的部分的分项工程;特别好似隐蔽工程,必须进行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允许通过,不留隐患,上道工序不合格坚决不进行下道工序。
②安排好施工顺序,搞好专业配合,科学的组织施工,加强巡查。
6.3、事后采取的措施:
①对施工中发生的质量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进行返工,以达到工程质量要求。
②互结经验教训,杜绝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③当事人进行处理教育,使其增强质量意识。
④开项目部全体人员的会议通报情况,敲响质量警钟,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保证工程正常进行。
七、各工序实施质量控制的重点
①清杂的重点要将大于30mm的杂物清除干净;
②深翻的重点是要达到规定的深度;
③精整的重点是要做到无坑洼积水,线型饱满,排水流畅。
④放样的重点是苗木栽植的中心位置必须准确,模纹的轮廓线位置准确、流畅。
⑤穴的重点是位置准确,坑壁垂直,坑底水平。
八、建植质量保证措施
8.1、地形处理
为了使绿化更具层次感,利用地形排水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规定的标高进行营造,保证地形报案,轮廓线自然,不积水。派测量人员用水准仪及经纬仪进行坐标点及标高的放样、检测和复测。
8.2、土壤改良
①定期施放有机肥,改善土壤的盐碱成分。
8.3、乔木栽植的定位放样
施工前测量人员对施工绿地进行现场实测,比较图纸。在实际操作工程中按照图纸放样定位。放样定位保证正确无误。如果在实地放样中与图纸确有冲突,应速与监理工程师联系,以确定解决方法。
8.4、苗木质量保证措施
①派专人到现场选苗,监督苗木起挖及包扎质量。
②苗木运输一律用雨蓬遮荫和避风。
③运距远的苗木,一律夜间运输。
④苗木在起挖、包扎、运输和种植中尽量缩短苗木的离土时间,做到快挖、快运、快种,确保苗木成活。
8.5、充分做好乔木移植前的准备工作
选树、切根、修剪均应严格按照《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招标文件中叙述的技术要求执行,充分考虑到各工序的技术关键。
九、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1.安全保证体系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领导小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工作,下设专职安全员和兼职安全员。
2.安全生产目标
安全生产目标是:杜绝因工死亡事故,不发生重大施工、交通和火灾事故,力争实现零事故。
3.安全人员及职责范围
(1)施工安全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施工安全第一责任人,下设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成员以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为主,由各管理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施工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安全施工,制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及方法,是工程施工安全的最高领导机构。有权处理一切违章行为。
(2)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为施工安全的重要责任人,负责施工实施安全规章和落实全面的安保工作。
中图分类号:U4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桥梁施工控制的涵义与意义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公路工程的增加,各种施工队伍大量涌入桥梁工程建筑市场。每种体系的桥梁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均按预定的程序进行,施工中每一阶段的内力与变形是完全可以预计的,同时通过监测手段得到各施工阶段的实际内力与变形,从而可以跟踪掌握施工进程和发展情况,及时发现施工中可能存在的较大偏差,消除事故隐患,确保桥梁安全。由此可见,桥梁施工管理是现代桥梁建设,尤其是大跨度桥梁建设的必然趋势,对施工过程的管理成了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修建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证措施。
2 桥梁施工的影响因素
桥梁施工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使施工实际状态最大限度地与理论设计状态(线形与受力)相吻合。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全面了解可能使施工状态偏离理论设计的所有因素,以便对施工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
2.1 结构参数
不论何种桥梁的施工控制,结构参数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结构参数是施工控制中结构施工模拟分析的基本资料,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实际桥梁结构参数总是会与设计参数存在一定的误差,施工中如何计入这些误差,使结构参数尽量接近桥梁的真实结构参数,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重要问题。
2.2 施工工艺
施工控制是为施工服务的,反过来,施工的好坏又直接影响控制目标的实现。除要求施工工艺必须符合控制要求外,在施工控制中必须计入施工条件非理想化而带来的误差,使施工状态保持在控制之中。
2.3 施工监测
监测是桥梁施工控制的最基本手段之一,使大桥顺利、成功修建的重要工序,也是为后期调控提供基础数据的重要手段包括对应力、变形、温度以及建材力学指标的监测。
2.4 温度变化
温度变化对桥梁结构的受力与变形影响很大,其程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不同时刻对结构状态(应力、变形)进行量测其结果是不同的,温度变化的影响必须考虑。
2.5 混凝土材料收缩与徐变
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而言,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结构内力、变形有较大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必须经历一个比较长而又复杂的施工与体系转化过程,普遍存在加载龄期小、各阶段龄期相差大等情况,在管理控制中必须采用合理的、符合实际的徐变参数和计算模型。
3 桥梁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工程质量内部监理制度,项目经理部根据“总公司工程质量内部监理细则” ,制订“工程质量内部监理制度”。工程内部监理工程师在检查中发现造成返工损失或质量事故的,有权做出扣减项目经理部工资含量的裁决;对违反操作规程、弄虚作假、隐瞒质量事故的人员或班组,有权向项目经理提出给予处罚的建议;对提高质量有突出成绩者有权建议项目领导给予表彰和奖励;各级质检人员都有越级反映质量问题的权力。其次,要充分发挥工地试验室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功能。工地试验室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部门,是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路桥建设的施工,必须有功能完善的工地试验室。
3.2 坚持工地现场安全管理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能不断增强施工过程全方位、全员的防范意识,这是抓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核心。企业各级管理工作者、项目经理、作业人员要认真学习关于“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 “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指示,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施工安全对企业、项目、个人的重要性;在施工中,对高空作业、交叉施工、施工用电、机械吊装、洞口临边等空间部位要进行重点防护;对高空坠落、触电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多发性事故,要有预见性地进行专项治理;还要通过定期可不定期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不断完善施工技术方案,有效地把安全生产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项目经理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全体员工进行现场安全教育,把安全防范工作前移、深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这是抓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基础。按科学规律组织施工,遵守施工安全规程和标准,对施工现场组织的行为规范加以约束,这是抓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关键。
3.3 建立和完善项目任务的动态平衡系统
与工期控制网络系统项目经理部从工程开始,便在总体上做好该项目的需求预测,并纳入总体运筹网络。事先预测分析各分项生产要素的需求产量、需求结构及时间要求,分别绘出需求曲线进行优化。通过有效管理,合理利用各项目的施工高峰与低谷的时间差,形成较为均衡地总需求曲线。工程进入筹备阶段,项目经理部应将各项目纳入工程工期网络控制系统之中,以甲方要求的竣工时间为终点,倒排生产计划,确保工期正点运行。
3.4 强化成本管理
经理部实行目标成本控制。依靠推行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实现成本目标,采取“责任成本”和“目标成本”的管理办法;教育全体职工树立成本意识,关心、控制成本,变单一控制为多方控制,全过程控制代替阶段控制,提高了经济效益。
3.5 加强科技管理
一、质量管理加强过程控制,狠抓细部,创建过程精品
质量管理方面要始终注重“过程”和“细节”。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工序繁杂,材料众多,只有从源头上控制材料质量、从工序上创建过程精品,狠抓细部,按照“策划先行、样板引路、过程跟踪、达标验收、奖优罚劣”的管理思路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才能实现一流的工程质量的目标,最终建成精品名牌工程。
b⑴根据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确定质量目标,进行目标量化分解,形成全员质量管理体系。
学习《建筑法》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要让全体员工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意识,明确质量终身责任制的义务,使干好工程质量责任到人,并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过程奖罚措施。
⑵加强技术指导工作,策划先行,使每道工序都要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交底,明确标准,明确要求。
项目部技术质量组要根据工程总的质量目标和项目管理策划纪要,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施工工长要对工人进行详细的操作技术交底,对一线施工班组工人要进行培训。对后期装饰阶段的分部、分项工程更要进行详细的策划,有的还要进行二次设计,使工程观感不但要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力求美观,体现建筑艺术、塑造时代丰碑。
⑶把好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关。
材料组要加强对材料性能的考察和材料分供方的调查评价,所有大宗材料都必须招标采购,材料供应商必须是本企业合格材料分供方,材料动力组和技术质量组对所采购的材料,要检查其外观、品质,检查厂家企业资质、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按规定做好材料的检验和试验工作,并对进场材料做好标识,防止不合格的材料混入工程实体施工中。
⑷加强过程控制,实行样板引路制度,施工样板在达到要求情况下,再大面积展开施工。
严格检验批班组自检、专职质量员检、监理工程师检的“三检”制度和工序交接检查制度,隐蔽验收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坚决不允许下道工序的施工,技术资料、保证资料等一定要按照规范要求同步形成,需强调的是检验批的划分一定要满足规范要求,资料上各责任人的签字一定要本人署名,要牢固树立“过程精品”的理念,把每道工序都要建成精品。
二、科学组织、统筹安排, 确保工程进度
工程进度是合同正常履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合理安排工期对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施工形象、施工成本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定要做到科学组织、统筹安排,确保工程进度。
⑴充分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根据工程施工合同工期要求,在熟悉工程施工特点和工程量的情况下,要进行技术准备、资金准备、材料准备、劳动力准备和机械准备。选用的技术施工方案一定要切实可行,并有利于工程进度的加快。项目上的资金一定要满足工程形象进度的要求。准确、及时的提供物资需求计划,材料组要保证材料的供应,不能因材料供应不及时而导致工程进度的耽误。要做好分阶段的劳动力需求计划,搞好劳务招标工作,充分考虑当地农忙和冬雨季的影响。选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即能保证施工安全,又能促进工程进度。
⑵科学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加强计划的落实。
项目部要经过科学计算、开会论证等确定平行施工、依次施工、分段流水施工方案,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化网络图,确定影响施工进度的关键因素,找准关键线路,在总进度计划的基础上编制里程碑式进度计划,如出0标高、主体封顶、全面装饰阶段的进度计划。每个月都要编制月进度计划,每个周编制周进度计划,进度计划甚至要细化到每一天。每天都要召开进度落实碰头会,每个周都要在监理例会上落实周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如进度滞后,要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特别强调工程质量不能返工,质量返工也是进度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进度计划关键在“落实”。
⑶加强沟通和协调,充分履行总包职能。
一项工程要按期完成,除总包单位自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加强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督单位等的沟通和协调,尽量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如确需变更的,变更图纸要及时,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要及时进行验收,不能因验收而耽误工程进度。特别是建设单位在资金上要能按照合同要求和形象进度付款,一些工程除按照形象进度付款外,还要获得建设单位特别支持。对建设单位直接分包的队伍,要加强管理,充分履行总包职能,使其很好配合,满足总进度计划的要求。
三、以安全管理为龙头,规范现场管理
安全管理方面,项目部要确定 “以安全管理为龙头,规范现场管理”的管理思路,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⑴根据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项目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明确每个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教育制度、检查制度、奖罚制度,狠抓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从项目负责人到一名普通职工个个安全有责任,人人有指标,要形成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大好局面。
⑵根据工程的特点,编制详细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结合项目实际进行重大危险源辩识,列出危险源清单,并制订相应的安全生产保证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要进行公示,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防患于未然。对深基坑支护、整体式提升架、高大模板及支撑架、临时用电等要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做到安全管理有的方矢。
⑶安全文明施工费做到专款专用,在安全投入方面毫不吝惜,在重点区域加强防范,安全“三宝”质量一定要过关,安全防护设施要进行统一的设计,达到标准化、工具化,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⑷要根据工程规模和特点,配备足够的有充分管理经验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全员安全的培训、教育工作,从重要岗位人员的安全学习到全员职工的三级安全教育,班前安全技术交底都要按部就班的进行。项目经理牵头组织全体职能人员要经常有规律的进行施工现场安全大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整改,安全员更是要时时处处讲安全、时时处处盯安全、时时处处改安全。在施工现场要张挂各种安全警示牌、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标语,要形成人人知安全、个个讲安全的良好氛围。
四、树立形象,建一流的文明工地
文明施工现场是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发扬企业文化的阵地,项目部要通过加强文明工地建设,不断提高项目部的全面管理水平。
⑴文明工地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投入少、效果好、新颖多”的文明工地创建原则,把创新作为文明工地建设的灵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构建和谐的施工新环境。如现在推行的绿色环保型文明工地、小桥流水园林式文明工地、资源节约型文明工地等等。
⑵文明工地建设要进行详细的文明工地策划。
编写文明工地创建计划书,围绕文明工地创建五大内容,狠抓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文明工地创建工作,并且要引入CI形象设计战略。项目部要科学设计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严格将现场划分为办公生活区、生产区、加工区的“文明三区”,机械、材料、构件、临时设施、道路等严格按施工平面布置图布置,布局要合理紧凑,避免二次倒运,要实现安全高效,井然有序。要设置本企业统一设计的围墙、大门,场地全部硬化,并进行绿化点缀,设置排水沟。所有人员要挂牌上岗,统一安全帽、统一服装,义务安全员佩带袖章,门卫严格来客登记,现场设置吸烟室。现场材料堆放整齐,仓库整洁有序,易燃易爆物品严格分开存放。各类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警示标识要齐全有效,醒目美观。
⑶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文明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