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公共关系学的意义模板(10篇)

时间:2023-12-23 15:59: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学习公共关系学的意义,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学习公共关系学的意义

篇1

一、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是教师课堂讲的太多,学生实践太少,至于课外阅读,也被繁重的作业挤掉。要解决这个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问题,只有更新教学方法,更新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让学生扎实开展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养成勤于阅读,不断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具体如何去做呢?首先养成每天阅读佳作的习惯。我们教师可以每学期给学生推荐几部作品,三年下来学生也就了解的多了。其次养成每天做阅读记录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后,把作者和大概内容记录下来,这样也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最后可以建议孩子每周二周四下午进行课外阅读,只要是对学习有帮助的都可以拿来读,这样就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总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都应养成自觉摘抄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平时我们上课时,总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一脸茫然,不知老师所提的问题;指明一个学生站起来读课文,读完之后让其他学生来评议一下,多数学生是持着观看的态度,即使有个别人说了,也无非是“声音响亮”;“读得流利”等等。我想:这与学生不善于倾听大有关系。这样造成课堂效率低。既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使学生养成不认真听课的坏习惯。因此,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认真听讲,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听同学发言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效益很重要。特别是课堂上,会听,才能够有选择性地做好笔记,记下老师讲课的重点和要点。

其次,帮助学生学会记笔记。在平时的留意观察中我们会看到孩子在书上乱记的痕迹,这时我们应该指导孩子哪段笔记记该段处,板书设计要全面展示,不能零散,这样更有利于掌握课文知识。

三、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的习惯。我认为从小学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的习惯。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给的,也可以是书后的,但更好的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久之,这样做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阅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节

四、培养学生边听边思考的习惯。俗话说的好:身边一切皆学问。关键在于学生平时是否观察是否留心,当平时收听广播和看电视时,孩子能边听边思考,也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方法。如果学生在家看电视时,听到主持人读的一个字的音和语文老师读的不一样时而动手去查,这也是提高能力的方法。当孩子在家观看节目时,能够留心主持人的开场白和串联词,从而将它记下,这也是提高能力的方法。

篇2

营业员的工作内容重复性较高。很多人都觉得它很隐性,看不到有形的成绩,我却觉得这项工作很有意思,它的喜悦与痛苦都来自于客户。看电视、电影,念书时,好像所有的对错都很清楚,非白即黑,但面对客户的反应,很多时候有理说不清,我得冷静面对他们情绪性的抱怨,甚至是谩骂的字眼。

刚开始我也常想,移动公司又不是我家开的,客户不顺,干嘛不分青红皂白地骂我,我也常被客户无理的反应搞得郁闷不已。但同时我也拥有笔墨难以形容的喜悦。记得我在做导办的第二个星期,有位客户不太会使用自助终端机《要打印详单》,我很有耐心的教他操作,花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终于把他教会了,听到客户的感谢声音,我差点兴奋的跃起来了。

一天下午已经下班了,我正准备回家,以为客户来到营业厅试探的问我:“我的手机不能上网了,你能不能帮我看看?”我立即放下手里的东西,拿过用户的手机帮客户看了其起来,原来是客户不会使用,我就向客户介绍怎样使用以及上网的资费。讲解一遍后,我看客户的神色好像还是不太明白,有不好意思再问的样子,就马上说:“我可能讲的不太明白,我再给您讲一遍好吗?”我又一点一点的向用户讲解起来,边讲边指导客户操作,知道客户完全掌握了使用的方法为止。我不仅在营业厅认真工作,用热情、耐心的服务接待每一位客户,而且在休息时间,甚至有时走在路上还有人拦住我,向我咨询业务,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停下脚步,耐心的向客户讲解,直到客户明白为止。真诚的服务赢得了用户的信任,一次休息,我和同学在街上遇上了一位经常到营业厅办业务的客户,他见到我就着急的说:“我现在有点急事,你能去帮我交50元话费吗?”说完,把钱给我就走了,我二话没说马上到营业厅为客户交了50元话费,从这以后,这位客户每次到营业厅办理业务,都要专门到我所在的柜台,跟我打个招呼。我热爱营业这项工作,在工作中,我品尝了酸甜苦辣的人生。

篇3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形式和内容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性,预防医学会涉及到很多的专业知识,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公共卫生要对各项工作进行统筹,工作非常复杂,但是只有二者兼容并济、相辅相成,才可以完善公共卫生行业,为广大群众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为了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就必须要理清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之问的联系,明确工作内容和形式,从本质上提高服务质量,为公众提供更有效、更健康的安全卫生保障。

一、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以及内涵

公共卫生服务是临床医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主要通过完善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各项医疗政策、评价各项医疗服务等来切实促进国民的身心健康,属于一种服务性的模式。而公共卫生就是通过对有关监测指标进行细化,综合考评各级医疗机构、卫生组织,对其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从而促使其不断进步。近数十年,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充分重视中央、地方等各级地区的公共_卫生服务,深入公共卫生服务理念,同时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杜绝形式主义,同时以服务人员为公共信仰,健全有关制度、体系,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开展,解决国民的健康问题。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社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进程将贯穿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但是目前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重大的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国民的身体健康,所以在今后很长~段时间内,公共卫生服务都应该以此为重点,加强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措施,降低重大传染性疾病对国民造成的危害性,同时,公共卫生应急处理突发、紧急事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没有形成统一的、科学的联动机制,问题发生后,经常会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倒是应急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此外,国家一些落后地区以及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由于缺少足够的人力、财力投入,导致工作质量不高。

二、预防医学的现状以及内涵

预防医学也是临床医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公共卫生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主要以人群、环境的健康为基点,借助于临床医学、环境卫生学、基础科学的理论研究结果,来探讨人类健康和环境因索之间的细微连接,从而将其适用于人类,寻找有关疾病的防治规律,以预防为主为理念,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对预防医学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清晰的发现预防医学具有以下特点:

预防医学重视环境、健康和人群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微观、宏观统一分析的研究理念;(2)预防医学非常重视和临床医学之间的结合,以预防、治疗有机融合作为基本的医疗理念,不仅仅强调理论的指导性作用,更加注重实践的重要性。(3)预防医学涉及到的对象不仅仅是单一的个体,还包括以区域划分的人群,尤其是没有身患疾病的人群。

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之间的联系

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从表面上看,是两个工作内容、发展方向各不相同、并且分工明确的学科,但是二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只有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才可以不断提高二者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首先,公共卫生服务是预防医学的实践应用。如果说预防医学是一种理论性的研究,那么公共卫生服务就是一种实践性的检验,两者不可以混为一谈。虽然公共卫生服务和预防医学的目的都是为了国民的身体健康,但是都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配合。预防医学更加倾向于研究,研究健康、人群、环境三者之间的微观联系,研究控翩疾病发展、保障公众健康、改善环境的方法,而公共卫生服务则更加倾向于实践,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检验理论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及时反馈理论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所以,可以这样说,公共卫生服务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制度,一种可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制度,而预防医学无论经过多长时间的发展,都仍然属于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其次,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有关工作实践分析,公共卫生服务在某种程度上涵盖了预防医学的部分内容,也就是说,可以将预防医学划分到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内,这种说法虽然可以清楚的显示二者之间的联系,但是却有很大程度上的片面性。预防医学通过有效的研究。

对疫情的传播和发展实施了有效的控制,防控效果较好,所以可以说,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效力的关键环节。

最后,公共卫生服务和预防医学是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关系,公共卫生服务需要预防医学为其指导发展的方向,而预防医学也需要公共卫生服务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只有实现二者的紧密结合,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二者的工作效力,不断发展,互相促进。

综上所述,预防医学决定了公共卫生工作的深度,而公共卫生服务决定了公共卫生工作的广度,只有最大限度的扩大公共卫生工作的广度,使其覆盖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才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工作效力,并且,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不仅是保障国民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我国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基础。

作者:李传信

篇4

化工生产工艺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及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都达到了一个危险的临界点,若是不采取措施对其进行管理,将会出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资源互换的情况。化工生产工艺的提高虽然能够带动我国农业、工业、生产服务业等行业的提高,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工艺水平的不高,其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资源的消耗是极其大的。因此,必须对当前化工生产工艺的使用进行反思,对工艺的创新和提高进行探究,这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建立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的。因此,在此背景下对化工生产工艺的探究分析是极其有必要的,笔者在查阅相关书籍以及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后,将在下文对化工生产工艺进行详细的分析探究。

1 当前化工生产的主要问题分析

在这个要求都不断提高的社会,化工生产工艺仍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但是,一个技术不完善的化工生产工艺在各行业中的使用,若是抛开所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就,那就只剩下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以及对资源的巨大消耗,尤其是新化工生产工艺在试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资源所造成的破坏和浪费是无法估计的。当前化工生产工艺造成巨大负面影响的的原因主要有几下几方面:

1.1 化工生产效率有待提高

化工生产效率低下一直都是困扰化工行业的难题之一,当前化工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这样的状况即:过分注重化工生产工艺量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工艺水平质的提升。这种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除了工艺技术的不完善外,工艺设备质量水平的不高以及工艺生产环境的不合适都是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这种效率低下的问题极易导致化学原料的反应不充分和使用不完全,不仅无法生产出使人们满意的良心产品,还将造成化学原料资源的浪费,而且,这些反应不完全的化学原料极有可能产生污染和有毒性的气体和固体,一旦不经处理的排放,将污染空气和土地,给人们生活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

1.2 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化工生产所所需的原材料多是化学材料,这些材料本身就具备对环境污染和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特性,在经过化学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和固体,其具备的毒性和污染性将更大,一旦不经处理的排放,将对环境造成难以修护的破坏。部分化工生产企业为了降低生产资金、提高经济效益,往往将化工生产附生的重金属和有毒气体直接排放,这些排放的物质将对空气、土壤、水资源等造成难以修护的破坏,而且极易造成人体中毒事故,这些任意排放有毒化工物质以及造成严重后果的例子,在城市中比比皆是。

1.3 生产工艺不合格

化工生产工艺是保证化工生产质量的根本所在,而当前化工行业普遍存在生产工艺不合格的问题。化工生产不同于其他生产行业,其对生产的连贯性要求极高,而且其生产时间相对较短,一旦生产出现中断,那将破坏整个生产环节,造成生产进度和生产质量低下的问题。而生产工艺就是化工生产各个环节相联系的桥梁,若是这一桥梁出现问题,那将导致整个路段无法使用,由此可见生产工艺的重要性。

2 有效加强化学工程中化工生产工艺的分析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化学工艺的不完善使得我国化学工程中化工生产存在着一些问题。下文笔者就将结合这些问题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加强措施:

2.1 改善化学反应的条件及环境

在化工生产中,化学反应条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要素,如何有效改善化学反应条件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废料的产生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务必要按照相关的标准对催化剂等所需的条件做严格检查,对于不达标的坚决不能用于化工生产。同时,产生的化学反应废料不要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以保证化工生产能处于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中。

2.2 依据实际情况对工艺进行调整

化工生产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极其广泛的,但从反应环境和条件来对其进行改善显然是不够的。若想从根本上提高化工生产的工艺,那就必须根据不同的化学反应原理来进行不同的生产工艺调整,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对化工生产工艺做出创新和提高,这种工艺的调整给予了化工生产绿色、节能的可能。

2.3 对化工生产产生的废料进行合理处理

废料产生对任何生产行业而言都是无法避免的,化工生产也是如此,既然废料的产生已成为必然,那么我们就需要重视对废料的合理处理和有效利用。化工生产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其生产所产生的废料往往是有毒的、危害性较大的物质,例如重金属。这些物质的再利用价值过高,而且,这些物质的随意排放将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和破化,因此,必须对其科学处理后再进行排放,这在我国环境法以及化工生产条例中也是有规定的。针对不同的排放物质,采取不同的处理手段,化工生产的所产生的“三废”,所需要的处理手段是不同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处理技术。此外,在对排放物质进行处理并排放后,要对排放地点的土质、水质以及空气质量进行检测,一旦发现排放物质对其仍具有污染破坏性,那就必须立即停止排放并改进排放物质的处理技术,只有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后,才能继续排放。

3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已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但是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其资源和环境仍处于危险的边缘,若是不对化工生产工艺进行提高,那我国极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面临着环境的崩坏和资源的耗尽。因此,必须对化工生产的工艺科技进行研究和探索,将其作为化工行业行业可持续发展经济推行的关键环节来做,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化工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化工工艺的使用获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三赢。

参考文献:

[1]张昱.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的整合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

[2]郭泉,蒋若愚.化工生产工艺流程认识方法的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2012,04:4-5.

篇5

凝血功能异常会导致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生,而冠心病患者本身存在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1],一旦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必然会增加血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目前国内对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与心血管意外的相关性研究文献较少,临床尚缺乏对此的干预性治疗措施[2]。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降低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本院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患者176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60个月的跟踪随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6年6月-2007年6月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患者1768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1768例冠心病患者中1713例得到随访,失访55例,随访率达96.89%,结果具有代表性,根据1713例患者的结局分为三组,无心血管意外组1493例,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组91例,死亡组129例。无心血管意外组1493例,男772例,女721例,年龄53~79岁,平均(66.5±13.5)岁;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组91例,男49例,女42例;年龄51~80岁,平均(65.8±12.6)岁;死亡组129例,男71例,女58例;年龄52~81岁,平均(66.2±13.1)岁。三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入选者均经冠状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且同意接受随访;同时排除合并严重肝肾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患者,合并恶性肿瘤及全身感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心肌病患者与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不纳入本次研究。

2 结果

死亡组凝血功能指标明显高于无心血管意外组与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组,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组各指标高于无心血管意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居民日常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善,心血管等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及人类的主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其重要特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3],病因与不稳定斑块破裂有密切的相关性,斑块破裂后容易引起出血和血栓,一旦血栓堵塞管腔,可导致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意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1)血栓突入管腔,造成血流严重阻塞[4],心肌缺血导致血管收缩致心律失常;(2)不稳定斑块破裂处血小板不断聚集,使血栓迅速增大,突入管腔,使管腔部分闭塞或完全闭塞,出现大面积心肌梗死或部分心肌梗死;(3)裂隙中的血栓长入管腔。

众所周知,血栓形成与增大是心血管意外的重要因素,而血栓的形成及血栓的类型与患者的凝血功能密切相关,D-dimers、vWF、TAT、P-selectin及FG各指标影响到血栓形成、增长及消退的全过程,从本组冠心病患者的随访结局与上述指标的关系显示,死亡组凝血功能指标明显高于无心血管意外组与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组,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组各指标高于无心血管意外组,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对于FG等指标异常升高的冠心病患者应及时给予抗凝、降纤药物治疗,以降低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姜德谦,文丹,方臻飞,等.脂蛋白α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0,8(1):58-60.

[2] Walzl M.A promising approach to the treatment of multi-infarct de-mentia[J].Neurobiol Aging,2000,21(2):283-287.

篇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036-02

医药类公关教学的重要性

当代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公共关系,医药企业作为社会营利性组织与公众健康事业关系密切,更是无法回避公共关系。随着人们对公共关系所具有的信息搜集、决策咨询、沟通协调、形象传播、教育引导等职能认识的逐步深入,公关已从简单的化解危机进入全面的组织战略管理的范畴。虽然国内医药企业对公共关系的态度冷热不均,但是,近年来频发的医药行业危机事件表明,我国大多数医药企业公共关系素质欠缺,公共关系意识淡薄,培养专业化的应用型医药公共关系人才已刻不容缓。作为应用型人才培育基地的医药类高职院校,进行医药类公共关系教学是满足这一社会需要的必然选择。

医药类公关教学的特殊性

公共关系课程是高职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课。通常公共关系教学主要是讲授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公关技能,医药类高职院校同样也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如何在医药类高职院校开展公关教学?如何使医药类高职的公关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医药行业和社会的需要?笔者认为,医药类高职院校的公共关系教学内容除了讲授普适的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关技能外,还应当进行具有医药行业特性的公共关系教学,即结合医药行业的特点,突出医药企业的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医药公关教育,形成医药公关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构建系统、独立的医药公关教学体系。医药类公共关系教学的这种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药公关教学的起点是责任公关教育

医药类高职院校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大都面向医药行业,从事人类健康事业,关爱生命,济世救人,为公众的健康负责是其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此,面对医药类高职学生,公共关系教学的起点应当是公关责任教育,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引入医药公关教学,使其成为医药企业公关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融入医药公共关系的基本准则中,构筑起医药公关教学的基点。医药公关教学不同于普通公关教学之处,就在于必须树立并强化医药公关人才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医药公共关系的一切理念和活动都是在对公众健康负责任、对社会负责任的框架下展开的,只有在这样的框架下的公共关系,才是社会必需的。

(二)医药公共关系的教学内容应服务于医药企业和医药行业

医药类高职学生的公共关系教学目标应当具有鲜明的服务行业特色,即要培养合格的医药公共关系人才。基于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医药类高职公共关系教学应当使学生获得解决各类医药组织公共关系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应当包括:医药行业的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医药企业内部公关能力、医药企业外部公关能力、医药公关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能力、与公众的协调沟通能力,同时,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写作能力等。围绕以上目标,医药公共关系的教学内容便与普通公关教学的内容有所不同,这种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强调公关主体的特殊性 医药公共关系的主体是各类医药企业,公共关系主体的构成具有差异性和共性。目前,我国医药企业主要是指专门从事药品的研究、生产、流通活动和提供相关服务的营利性的、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组织。按照医药企业的职能划分,医药企业整体上可分为医药生产企业和医药流通企业两大类。医药生产企业又可分为药品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卫生材料及医药包材生产企业等。医药流通企业又可分为医药批发企业和医药零售企业。由此可见,医药公共关系主体的构成是多元化的,各类不同的企业由于其性能和职能的不同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公共关系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但它们又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医药企业都具有非常强的行业性和专业性,医药企业的产品直接与生命安全相关,医药企业既要实现商业利润,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比商业利润更重要。医药公共关系主体构成的这种特殊性是其他组织所不具备的,也是公共关系教学中“医药公共关系构成要素”这一节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医药公关主体构成差异性与共性的分析,可使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医药公关主体的特性,从而使其具备制定既符合医药企业共性,又满足医药企业差异性需求的公关策略的能力。

突出公关客体构成的特殊性 虽然普通公关主体的公众分类原则同样适用于医药企业的公众分类,但是医药企业的服务对象即消费者群体是与众不同的,它构成了医药公共关系客体的特殊性――多层重叠。医药企业终端服务对象是病人、患者,但是由于医药产品的专业性及高风险性,病人和患者通常需要依赖医生的处方或者依据医生等专业人士的建议,才能选择和购买医药产品(药品和医疗器械),因此,在医药企业产品的流通过程中诞生了所谓第二终端和第三终端:医药批发企业、医院(医生)、药房(药店)被人们称为第二终端;患者、病人被称为第三终端。对于医药企业而言,由于其职能不同,一些医药企业只需面对第二终端或第三终端,而一些医药企业则要同时面对第二、第三终端服务对象。每一类终端服务对象都有其自身不同的利益需求。例如,第二终端主要是基于利益合作、品牌共享的服务公众,而第三终端服务对象则需要提供放心安全的医药产品和教育服务。此外,其他外部公众如政府公众和媒体公众对医药企业也都具有特殊的要求。例如,媒体公众对医药企业的高关注性、政府公众对医药企业的直接监管性,都构成了医药企业外部公众群体特殊性的内涵。

立足于医药健康教育与社会公益――医药公共关系传播内容的特殊性 由于国家法律明文规定,医药产品的信息传播在很多方面受到限制,一般公众特别是终端服务对象――患者对医药知识的普遍缺乏、对安全健康用药知识教育的迫切需求,就构成了医药企业公共关系公关传播的两个特殊维度:一个维度确立了公关传播不能操作的边界,即直接的产品传播或以疗效为主要传播内容的公关传播是行不通的;另一个维度则向我们展示了公关传播应当言说的内容,即立足于公众健康教育及科学用药知识的普及、服务于公众的社会公益,这才是医药公关传播的主要路径。要将企业与公众的沟通建立在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目的的公关主题活动和企业信息的传播活动中,从而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完成企业公共关系管理目标。同时,由于医药产品的专业性以及医药企业要面对特殊的公众群体,例如,第二终端的医院、批发商等,医药企业公关活动也具有特殊的方式,例如,与第二终端进行专业沟通的药品学术会议、学术论坛,与原料供应商、产销合作者的联谊活动等,这些活动带有一定的专业特色,构成了医药企业公关传播的多样性内容。

医药企业公共关系目标的特殊性――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同步 由于医药产品直接与人们的生命安全相关,公众凭借对医药企业的信任度选择医药产品,因此,医药企业组织形象传播的目标应当注重培养公众对医药企业的信任度,医药企业只有积极、主动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出对消费者负责、对员工负责、对合作者负责、对社区环境负责的高度真诚,才能够从根本上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在医药公共关系教学中,应明确医药企业公共关系目标与公众信任度之间的必然联系,突出公共关系目标、公众信任度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逻辑关系,强调医药企业品牌建设要具有公共关系战略眼光,而公共关系战略目标的制定应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核心内容。

(三)教学方式上的特殊性――立足于培养学生实际公关能力

高职医药类公关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对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侧重培养学生解决医药企业在组织形象传播、与公众沟通、构建企业内外和谐环境中所面临问题的实际公关能力。因此,在高职医药公关教学中,教学方式也有别于普通公关教学,这种特殊性表现为:一方面,要围绕医药行业特点,针对医药企业现状,通过典型医药企业的公关案例和其他经典公关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医药公关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另一方面,要依托校企联合资源,对医药企业进行调研、访谈,将当前医药企业信息和企业常见公关问题设计成工作项目植入教学过程中,创设模拟公关情境,通过分组讨论后,让学生组建模拟公共关系工作室,制定出公关方案,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锻炼实际的公关工作技能。由于高职医药公关教学更强调实践性和活动性,因此,高职医药公关教学的模式可设计为“三步曲”:医药企业案例教学――讲授公关基本理论和原则;医药企业问题教学和项目教学――明确医药公共关系面对的核心问题;小组讨论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实践公关知识,演练公关技能。

综上所述,医药类高职公关教学应当面向社会、面向医药行业和医药企业,关注医药行业的发展和热点事件,并以此为教学素材,建构自身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医药行业和医药企业需要的公共关系专门人才,真正完成医药高职公关教学的目标和使命。

参考文献:

[1]薛玉华.浅析“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公共关系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5).

[2]刘柯,乔海燕.关于高职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的思考[J].河南农业,2008,(24).

[3]刘冬枝.高校“公共关系学”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魅力中国,2009,(10).

篇7

有人将共性与个性比喻成一组彩色铅笔,共性是用于书写、绘画的铅笔,个性是颜色不同。还可把共性与个性比喻成一棵树,共性是整棵树,个性好比树叶、树枝,每片树叶、每根树枝都反映整体信息。

共性指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个性指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两者的辩证关系是,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共性和个性在中医学中的体现

中医学的重要特征是辨证论治,体现了由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程,它是个性与共性矛盾的展开。

2.1辩证论治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

中医辨证论治所得的具体证候,是共性与个性特征的统一体。这种治疗观念和思路,在治人与治病的关系上,更重视人;在整体与局部、机能与形质关系的处理上,更重视整体和机能;在对病变共性和个性的关注上,更重视共性。由于个性特征的产生往往与个体对社会、心理、环境因素的个性化反应及体质因素密切相关,故辨证诊断的重点是对个体的个性化特征、个性产生原因和机制进行辨析,最终使个体的多样性个性特征在证候的整体诊断中得到更高层次的统一。要想全面掌握个性特征,在收集表象信息时,必须认真仔细地进行临床观察,收集些能够反映个性特征的表现;同时,在治疗时除要针对共性特征外,还应特别注意对个性特征的调整。中医临床常常在经方或验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治疗,其中作为处方基础的经方或验方的药物、药量等主要针对共性特征,而加减的药物、药量等主要针对个性特征。对个体特征的掌握往往是辨证论治水平的最好体现。

在中医辨证中有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及六经八纲辨证,由于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符合温病病情变化规律,故用作温病的辨证纲领确实有利于温病的治疗。然而,这仅是辨证个性方面的发展,个性并不能代替共性,所以只要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不要六经辨证;或主张只要六经辨证,不要卫气营血、三焦辨证,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而脏贿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关系十分紧密,既不是对立的,也不是完全等同的。

2.2中医宏现辩证与微观辩证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医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病因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这8种辨证方法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并不断发展和完善,具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特点,是历代医家总结自身临床经验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结果,统称为宏观辨证。1986年,沈自尹教授首次明确提出“微观辨证”概念。危北海指出微观辨证主要是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方法,对各类中医证型病人进行内在的生理、生化、病理和免疫微生物等各方面客观征象的检查分析,旨在深入阐明证候内在机理,探讨其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提供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客观定量化指标。郭振球认为微观辨证是以中医经典辨证为向导,结合现代新科技,深入到细胞化学、神经递质、激素、免疫乃至基因调节,以阐明病症传变规律的一种辨证方法。“微观辨证”吸收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检测手段,是中医宏观四诊的深化和扩展,对“证”的诊断起辅助作用。微观辨证不能独立于宏观辨证存在,而应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宏观与微观结合以寻求中医“证”的共性与个性指征。

2.3中医的诊断与治疗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医的诊断和治疗虽然突出个性,但离不开共性。这种个性表现为个人化、个性化、个病化。个人化指这个人所处的环境、综合素质、各脏腑机能等;个性化指个人的世界观、心理状态、性格、饮食习惯、嗜好等;个病化指个人的病有什么特点,和他的个性、个人状况有什么联系,如因果关系等。虽然这些因素和联系是模糊的,但它对我们运用模糊思维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决定性作用。如冠心病病因多种多样,每个病人都有自己的病因组合,有共性,也有个性。这些病因组合可以变化,各病因在某个病人身上的主次位置也不固定,只有把握病人个性,才能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篇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一、《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教学中,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尽管中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与仪器或仪表相接触,但是这仅仅只能加深学生对仪器仪表的外观认识,无法对仪器仪表的具体结构和原理进行详细了解,要想掌握其主要技能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在学习万用表的时候,由于万用表的表头属于磁电系测量机构,在出厂的时候已经调试和封装,因此,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无法与表头内部结构相接触,更无法了解其表头的实际工作原理。这样不仅加大了万用表的学习难度,而且还使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除此之外,由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枯燥无味,失去对《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学习的兴趣,用于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改变以往教学的方式势在必行。

二、以培养学生技能目标为主,注重《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教学

1、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绪论课开始

由于绪论课是引导和吸引学生进入《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的第一堂课,因此,激发中职学生对该课程积极思考和学习的兴趣是帮助学生日后掌握《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知识的关键。我们可以先通过介绍学校实验室中常见的电工仪表,向学生们介绍电工测量的对象,让学生了解电工仪表测量技术的广泛性。然后向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的电工产品,例如:电视机、稳压器、手机、充电器、收音机等,一旦这些产品出现问题,都需要利用所学的电工仪表与测量技术进行维修。并让学生观察其内部的结构,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2、综合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教学

目前,在新教学理念中,注重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因此,可以采用一体化教学的方式,将课堂和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和探索的能力。首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有目的、巧妙性的提出问题,制造悬念,并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其次,可以采用目标任务驱动教学的方式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结合实际练习,在提高学生主动和互动性,以及创新能力的同时,实现对课程知识的掌握。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类比和反复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会总结、举一反三,不断反复练习和测验,对所学知识熟练掌握。例如:在学习万用表,模拟测量直流电流和电压的时候,通过对直流电流和电压测量电路进行对比,得知尽管获取的电路原理不一样,但是由于两者共用一个直流微安表头,直流电流测量电路并联、电压测量电路串联电阻扩大量程。最后通过总结让学生了解和区分直流、交流电压,以及电阻之间的不同之处。

3、注重教学环节和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学习习惯

在《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由于学生既要学会理论基础,又要学会应用各种电工仪表与测量的方式,因此,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学会先预习后听课、做好课程笔记、不断反复进行复习和练习。

过去,教师在上课时也大多使用多媒体课件,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以“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完全照搬其他学科的模式,仍然以讲授为主。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自主学习机会较少。所以新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电工仪表的讲解时,应该注重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首先就是对于每种仪表进行分类,对于每种类型的仪表,特点,外型和标志都要在课堂上充分的讲解,这样学生才能够有非常直观的认识,做到这一点以后,就可以对于仪表和测量方法进行分组的探讨,每种仪表的适用范围和用途都不一样,所以让学生们进行分组探讨,对增加其记忆有着很大的作用,能够让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互相探讨中得到一定的结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每一节课后教师都应该布置相应的思考题目给学生,希望学生在课后能借助和利用自己查阅的资料和课堂知识来完成作业,教师可以通过课程系统平台的作业管理功能完成大量学生的作业的收集、记录工作。

三、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进行《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教学

1、分配小组合作学习

将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以4到5人为一组进行分配,并选取一名有组织能力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帮助小组发挥团结互助和协作的能力,共同积极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

2、设计学习任务

由于学习任务的设计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任务要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吸引性,同时还要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相紧扣。例如:在学习万用表的时候,任务以万用表套件组装为主,通过讲解万用表的用途,将任务细分为:对元器件进行识别;学习焊接技术;对原理图和印制板图进行分析;对万用表进行组装工艺学习;学会使用万用表等。

3、科学进行教学

当任务提出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明确自己的学习切入点,进行问题的提出和探究,以及解决。即使需要教师讲解,教师也要引导学生通过引入要点、重点,帮助学生透析和规范操作中的难点,并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解析、细化、深化,在分组实践和讨论中,主动寻找解决方案。例如:在学习对元器件进行识别的时候,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利用课内外书籍或工具查找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评估做出答案,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学会组装万用表、了解万用表原理,对常见故障进行维修,还使学生提高了综合学习的技能,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讨论和沟通,深入思考问题。针对任务完成的情况和效果,讨论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心得体会、解决方式,以及日后的改进与提高。

4、教学反思

由于不同中职学生对同一件事物各自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同学生个性上的差异,勇于倡导学生个性上的发展,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使学生自信心得以提高。同时,教师还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任务的选取与设计,必须先以实际试验出发,其次增加趣味,最后根据任务过程所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布置提示和讲解。在学生完成任务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操作规范等方面所做出的客观性综合评价与反思,也是任务教学中的关键。评价可以以个人、小组、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让学生实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与缺陷,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调整,使学生知识和操作有效的结合,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对于学生而言,任务的结束并不是学习的结束,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因此,教师对任务驱动教学的弹性设计是影响学生求知欲,及时巩固消化的关键。

总而言之,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在中职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实践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利用好《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目前教学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9

建国以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稳步增长,从建国前的人均预期寿命35岁,发展到2002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1.8岁。但是,中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却令人担忧。人们伴随着身体的衰老、患病种类和患病次数的增加,对健康保健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中国科学院对本院职工调查表明,在职科学家平均死亡年龄为52岁,大大低于北京市人均期望寿命。

中国记者协会对上海新闻记者调查,1995年因病去世的记者28人,平均年龄只有45.7岁,可谓“英年早逝”。

清华大学医院体检显示,40~59岁组的患病率高达90%以上,高血脂已连续四年居该校疾病榜首位。

北京市的一项体检调研显示,接受体检的知识分子中患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症、高血压、癌症的人,竟占84%以上。

中年人六成以上健康有问题。一项针对上海、深圳、无锡等地中年人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66%的人有失眠、多梦、不易入睡等问题;62%的人经常腰酸背痛;57%的人脾气暴躁;48%的人忧虑不安。

最近有关方面对北京八个城区进行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占17.75%,其中四成以上是独居或与子女分开居住。老年人各种慢性病患病率为72.7%,身心健康的老人比例仅为15%。他们的保健知识优于一般人群,但保健技能却比较差,有1/3以上老人在离退休以后从未做过体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深远的。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当今的老年保健事业要做得好,做得轻松,还是要抓住根本,要防患于未然。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也应上升到全社会的高度,而不单单是老年人。

健康要从娃娃抓起

在当前,往往是老年人比较注重养生,但人若想拥有健康幸福的晚年,应该从小时候就树立良好的健康观念,青年时期做好生命的储备,中年时期积极抗衰,才会有好的收获。人的衰老也是一个过程,如果60岁以后才注重保健,为时已晚矣。

要让儿童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关键在于家里的长者。长辈容易对子女或孙子女娇惯,培养了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一些儿童肥胖、近视、营养不良或孤僻等,这些都对儿童的健康和成长极为不利。

此外,城市青年一代亚健康或不健康者逐年增加,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精神紧张 现代人工作、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如升学压力、就业压力、工作压力、升迁压力等,使其精神高度紧张;

过度工作 目前中国企业家多数在超负荷工作,有近20%的人平均工作时间每天12小时;

心理失衡 主要表现为心理孤独和情感失落;

信息污染 信息接受超量,人的大脑就会患“消化不良”,表现出头昏脑胀、消化功能紊乱、血液循环系统功能紊乱等;

不良习惯 北京的部分企业家调查显示,42%的人有骨质疏松,38%的人患有脂肪肝。

缺乏运动 一些人每天大部分时间在电脑前操作,上下班以车代步,致使全身血液循环不畅,肌肉松弛,脂肪增加;

情绪不稳定 由于生活优越,缺乏艰苦的经历,导致感情脆弱,对挫折、失败承受能力差。

这些因素都导致中国的儿童及青年一代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也必将影响到未来的中国老年保健事业,所以说,要想促进健康老龄化,必须从娃娃抓起。

学习先进的健康文化

“健康文化”是一个新的命题、新的概念,它应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与健康相关的文化理念和意识形态;二是与健康相关的文化活动和行为。人类的先进文化是社会进步和提升健康水平的指导思想,而健康文化是人类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

哲学与健康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改变一个人的心态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人有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心态,就可以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包括生与死。

文学与健康 通常把文学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体裁。诗歌是抒发内心情感的美好形式,表达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经常诵读诗歌、散文可以益智健脑、怡情养性。

艺术与健康 艺术是以美学作为基础的,研习书法、绘画,有利于陶冶情操。工作之余听听音乐或在饭后休闲时高声歌唱,不仅可以放松精神,解除愁闷,还可以增加对艺术的热爱和感悟。

宗教文化与健康 宗教现象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产生于史前时期,并将伴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长期存在。一位哲人说过:宗教是镇静人们的鸦片。各种宗教普遍注重行善、修心,中国的道教尤其注重修炼、养生,在批判的继承中弘扬宗教的精华,对于安定人心、克服浮躁,会起到积极作用。常去寺庙、教堂走走看看,也有益于健康。

此外,学习与健康、科学与健康、交往与健康、旅游与健康等,都是有益的结合和促进。它提示我们,要热爱丰富多彩的生活,才能永葆青春。

篇10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它既是一种宏观的管理理论认识, 也是一种切实的管理行为实践, 对公立医院今后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强的指导意义。当前,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已经确定,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正面临着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当巨大的变革来临之际,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医院建设的全局,把握医院时间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医院综合实力,促进医院全面建设。

一、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作为医院,首先要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把患者满意作为医院工作的首要任务;其次要把员工满意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医患关系是“需要”与“需要的满足”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构成了医院发展的基本矛盾。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发展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不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需要,医院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在竞争中必然难以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了。以员工队伍为本,尽管是医院发展基本矛盾的次要方面,如果不加以重视,极有可能影响到“以病人为中心”,只有让员工满意, 才有患者更多的满意。因此,医院必须始终坚持做到以员工队伍为本,形成“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培养人”的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员工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努力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人生目标。

二、坚持“全面发展”

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这里所指的发展就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强调发展的整体性, 在一个统一体中各种要素都要能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发展。对于医院而言,“全面建设”的内涵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以质量和安全为价值取向

质量与安全是医院永恒的主题、医疗服务是公益,享受医疗保健服务是人的基本权力。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质量观要求医院必须改变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价值取向,建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医院大质量观,使医院质量管理工作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

2.要以内涵建设为发展方向

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内部管理等是医院内涵建设的重点,是保证医院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根据医院发展目标,通过内涵建设使医院质量积累更厚的底蕴,有效地促进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科研与教学、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质量与成本的全面发展。

3.要以患者满意为核心标准

要以患者满意度作为评判医院质量的核心标准,引导医务人员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感知和社会需求,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确保医院质量能够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医院质量工作,不断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水平。

4.要以文化建设为有效载体

把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作为医院发展建设的重要载体,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进一步激励医院干部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人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努力营造既用感情留人,更用事业留人的良好氛围,建立和谐的院内人际关系,为人蜕变成人才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

5.要以管理就是服务为理念

突出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中心工作地位,科学设置行政管理流程,方便、快捷地做好事务性工作,让广大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把时间多用在病人身上、学生身上,多用在提高医疗技术身上、科研创新身上,建立高效的为临床医疗、教学、科研服务的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运行机制。

6.要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为目标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拓展医疗服务领域和医疗服务范围,着眼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发展,紧跟医学技术发展,在继续巩固、强化原有优势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一切条件,不断开创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领域,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

三、坚持“协调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就是对影响医院发展的诸多要素做到系统思考、全面兼顾、统筹平衡。对医院来说,坚持“协调发展”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坚持速度与质量协调发展

医院建设必须讲求速度,要抢抓机遇。没有速度就谈不上发展,发展缓慢等于不发展。就我们医院而言,现在的条件与其他大学附属医院和三甲医院有较大差距,这要求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创造条件谋求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强调发展速度与建设质量的一致性。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就是要坚持走内涵建设的发展道路,通过优化管理全面提升发展效率,做到发展速度与两个效益的统一、发展数量与发展质量的统一,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2.坚持外延与内涵协调发展

要坚持内涵与外延发展并举,以内涵建设为主。一般来说,外延建设注重规模、数量的投入;内涵建设则主要通过挖掘潜力、优化结构、提高效率求得效益。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医院只有坚持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相协调,以内涵的提升为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提升,应当是我们医院“十一五”发展的基本任务,只有人才、学科建设,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这几个重点都上了层次,“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才是真正有绩效的发展。

3.坚持医教研全面协调发展

作为教学医院,我们必须认识到医疗、教学、科研是“一体两翼”的关系,医疗是主体,科研教学是两翼。脱离了临床的科研,就不是医院科研的发展方向;脱离了临床的教学,也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而教学和科研也同时能够促进医疗技术的提高。因此,要以医疗技术水平的高标准带动教学、科研的整体提升,以临床中的问题作为教学、科研的主攻方向,并把教学和科研的优秀成果应用于临床医疗当中,实现医、教、研全面协调发展。

4.坚持“可持续发展”

医院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实现医院可持续的发展,必须从一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要坚持自主创新,尤其是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科技对医院发展的贡献率,不断向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技术服务;二是要高效低耗。不断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减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处理好医院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而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三是要卓越服务。医院发展要转变“重技术轻服务”的倾向,要及时了解患者需求,改进服务,延伸服务,接近需求。最大限度满足患者不断增长的需求;四是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医院员工作为医疗技术的载体,管理行为的执行者,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提高后,不仅能满足当前医院建设的需要,也是医院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徐爱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医院中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