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3 15:59: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道路绿化现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Status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Road greening of Wuchang
Abstract: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status quo of WuChang area road greening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summarized the WuChang district border trees, green bel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landscape, and analyzes the insufficiency of current WuChang,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WuChang, put forward effectiv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road greening.
Key word:road greening,border tree, green belt,WuChang
道路是城镇的骨骼,贯穿整个城镇,形成一个完整的道路系统,因此城镇的建设离不开道路景观的建设。科学合理的城镇道路绿化设计不仅有利于交通安全,还可以衬托建筑艺术,使城镇的面貌更整洁生动,从侧面反映着一个城镇的品位。良好的道路绿化,可以活化城镇道路空间,构建和谐统一的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1]。多年来,武昌区不断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城区道路绿化总量大幅提升,环境和景观质量显著提高。但是,在道路绿化现状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绿化树种相对单一,植物配置不合理,市政建设与绿化建设脱节等。本人对武昌区道路绿化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武昌区道路绿化的发展提出有效建议。
1. 武昌区城区道路绿化现状分析
1.1武昌区道路绿化概况
武昌区位于武汉市的中东部,气候特征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侯,四季分明,降水充分,雨热同季,夏热冬冷, 无霜期 较长。城区共有道路130条,道路绿化总面积86.9万。近年来,通过诸多绿化项目的建设,城区道路绿化总量大幅提升,树种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丰富和优化。但是,城区道路绿化依然存在一定问题,无法满足城区日新月异的面貌和居民日益提高的需求。
1.2 城区道路绿化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2.1 行道树树种较为单一
植物丰富多样的观赏性是城市景观多样性的前提, 植物景观的多样性是组成城市景观多样性的重要内容。每种植物的枝、叶、花、果都有其特有的观赏特征, 其形态、色彩、质感风韵、芳香各不相同。有时以姿态独特取胜, 或以色彩变化丰富, 或以别具芬芳, 或是冠大荫浓, 相互构成了美的要素[2]。
根据调查数据,武昌区的130条主次干道上共植行道树19795株,其中樟树和悬铃木两个树种运用最多。樟树共8976株占总数的45.34%,悬铃木共5804株占总数的29.32%,用樟树和悬铃木作为主要行道树的道路多达95条。其次较常见树种为栾树、广玉兰、银杏等。其他树种如无患子、雪松、枫杨、重阳木、水杉、池杉、柳树、喜树、桂花等比较少见,其数量总和仅占行道树总数的16.67%。总体来说,武昌区行道树树种比较单一,未能达到生态和景观多样性的要求。
1.2.2 植物配置不合理
植物配置是指在满足植物生态特性和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各种植物之间的配置,要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创造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艺术空间,从而发挥植物的观赏特性和园林功能。植物配置要求在一个统一基调的基础上,力求植物树种的丰富多样,注重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常绿树和落叶树、速生树和慢生树相结合,适地适树,因地制宜,从而形成多层次、复杂、稳定的植物群落景观[3]。经调查,武昌区部分道路存在植物配置不合理的现象, 例如友谊大道,该道路绿化带中主要树种为石楠、桂花、红叶李、法国冬青、火棘、红叶石楠,其中仅红叶李为落叶,其余均为常绿,常绿落叶比不合理。其次,上层的石楠和桂花栽植过密,形成竞争导致长势不良;过于密集的上层植物又阻碍了中层植物红叶李的生长。这样的配置方式令道路绿带季相变化不明显,观赏效果不佳,同时也影响了植物正常生长。
1.2.3市政建设与绿化建设相脱节,缺乏统一规划设计
目前,武昌区道路规划建设是由市政部门负责,而道路绿化建设是由园林部门负责。在建设程序上往往是道路建好了,再进行绿化施工建设,这就造成道路建设和绿化建设不联系、不统一,建设道路时较少考虑到后期绿化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导致了增加投入成本和施工难度等诸多问题[3]。例如,道路预留的分车带下方有混凝土结构,导致绿化带覆土厚度达不到要求,从而影响植物生长;绿化带下管线埋设不合理,导致管线维修反复毁坏绿地等。这些问题给道路绿化的后期养护管理带来极大困难。
2.对武昌区道路绿化的几点建议
2.1 丰富绿化树种,凸显城区特色
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 人们的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 对美的追求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 原来的园林美学观念和绿化技术远远满足不了现代都市文明的需求; 人们对城市绿化欣赏要求越来越高, 对城市树种选择与配置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
因此,应广泛调查湖北省、武汉市城市绿化的树种, 并对其繁殖和应用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从中选择适合武昌区道路绿化的树种加以推广和应用。同时,在选择道路绿化书中是应充分考虑武昌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挖掘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征,用植物景观展示城区的文化特色,如适当的栽植市树水杉、市花梅花等形成特色景观道路。
2.2 合理配置绿化植物
武昌区道路绿化建设非常重视乔灌草的搭配,每次道路绿化设计都力求营造复合式生态景观模式,但在植物层次设计上还有值得改进之处。合理的配置乔木、灌木、草本三个层次的植物品种,全面考虑树种季相变化、生长习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科学的设计和种植,才能使其发挥最好的绿化效果。
2.3 统筹市政及绿化建设
改变市政建设与绿化建设相脱节的现状,确定由一个部门进行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确保道路绿化建设质量,避免给后期养护管理留下后患。
参考文献
1.顾德海. 浅探城市道路绿化设计[J]. 工程与建设,2012( 2) : 174.
2. 杨琴军等. 基于植物多样性的武汉市道路绿化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31(4):98-102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1、绪论
绿色是21世纪城市的生命和文明的标志。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核心。随着城市的发展,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道路服务水平也不断提高。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以线的形式分布于城市,联系着城市中分散的“点”和“面”的园林绿地,以此组成完整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城市行道树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骨干树种,在创造优美城市环境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肥东县城区园林建设突飞猛进,县城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道路绿化也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县的道路绿化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特别是行道树的品种的选择及种植养护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为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肥东的城市绿化水平,通过对我县行道树种植现状的分析,提出进一步丰富城市行道树树种的对策和建议,以便为我县的道路绿化、绿地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2、肥东县城区道路行道树现状分析
肥东县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种植行道树。主要分布在撮镇路、唐杨路、龙泉路、公园路、人民路、东庵街等,品种有香樟、广玉兰、国槐、高杆女贞等;2005年以后,顺应合肥市城市大建设的趋势,肥东县城大建设也随即启动,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新修城市道路的不断增加,行道树的品种也不断增多,主要有栾树、法梧(悬铃木)、马褂木、银杏等。但由于立地条件差,地下管线多以及其它原因造成广玉兰、大叶女贞等常青树种生长缓慢,长势很弱、遮荫效果差而得不到广泛推广。而法桐(悬铃木)适应性强、生长快、无病虫害、遮荫效果好,使我县龙泉路、沿河西路(中断)、新街等形成了以悬铃木为主的行道树格局,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
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县城大建设的力度和速度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市道路建设不仅出现了量的增加,也出现了质的飞越。先后新建和拓宽了龙泉路、公园路、八斗路、沿河东西路、新街路、合店路(一期)、梁园路,打通了包公大道、桥头集路(一起)等。随着城区道路建设大刀阔斧地改造,道路绿化也不断呈现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行道树树种逐渐多样化、色彩化,法梧、马褂木、栾树等落叶乔木树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右图为新建八斗路东段道路绿化)
3、目前行道树应用存在的问题
肥东县城区种植行道树的主要主、次干道18条,共种植行道树8个树种。树种主要为法桐(悬铃木)、香樟、马褂木、国槐、银杏、广玉兰、大叶女贞、栾树等。按行道树的树种、生长现状、景观效果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肥东县的行道树应用还存在有如下问题:
3.1 树种相对比较单一、开发利用工作薄弱
香樟自上世纪90年代引入肥东县作为行道树应用后,因其适应性强、生长快、遮荫效果好,逐步使该县城区形成了以香樟为主的行道树格局,占行道树总数的55%左右。作为地方树种的高杆女贞、国槐也得到了大量应用,其它树种还有法梧、广玉兰、栾树等。但以肥东县的自然条件来说,这几个树种还是显得比较单一。在行道树新树种的开发利用上目前还显得比较薄弱,许多新的科研成果不能及时应用于生产。
3.2 树种的选择上地方特色不够明显
作为肥东县主要行道树树种的香樟自引入栽植以来,在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普遍应用,未能体现肥东的地方特色,使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肥东有许多性状优良的乡土树种,如合欢、皂荚、柿树、榆树、乌桕、黄连木等,资源相对丰富,容易育苗,又完全适应该县的气候条件,但未见作为行道树应用。
3.3 彩叶树种偏少与季相变化不够丰富
一般来说,城市的绿化要经过两个阶段,一是普遍绿化阶段,二是在普遍绿化的基础上提升绿化品位阶段,在植物配置上进一步追求其造景的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的统一,绿化的功能性、生物性、多样性的统一,即通常所说的先绿化后美化。在这一点上,县城区的行道树色叶树种不够丰富,季相变化比较单一,基本上还处于绿化的阶段,尚经不起“美化”的推敲,行道树的应用还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4常绿树作为行道树存在一定缺陷
2006年前,县城区的道路绿化多数采用了常绿树种作为行道树,固然应用常绿树种可以使得道路冬季的景色不显得十分萧条。但是,肥东地处一个四季分明的区域,冬季较为寒冷。常绿树的树冠遮挡了冬季的阳光,既影响沿街建筑的采光(左图为撮镇路现状绿化),又使得树下的冰雪不易融化,有很大的交通隐患,而且遇到大雪天气树枝极易被压断,甚至整株树木被压倒。目前,部分路段的行道树已栽植有十几年,如塘杨路、撮镇路、东庵街等的行道树都是常绿树种香樟,这些树年多近20年,树冠较大,在2008年冬季的大雪中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他路段的常绿行道树树龄不大,树冠也偏小,所存在的缺陷应引起认识。而行道树的服务年限少则数十年多则上百年,作为专业工作者应当预见到几十年后的状况,这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重视。
3.5 速生树种应用不当
在进行道路绿化时,人们希望马上展现一个优越的生态绿化环境,并有“今天种树,明天见效”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尤其是一些改造、拓宽的道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造成原有已经成荫的行道树被砍伐或迁移,群众意见很大。
3.6 行道树的种植和养护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行道树的种植一般需等到道路施工基本结束后才能进行,而往往此时留给绿化施工的不是工期紧就是气温不适宜。为了赶工期,就造成了换土不充分、修剪不精细等诸多问题。由于地下管线纵横交错、树穴内换土不充分等原因,行道树的立地条件和生长环境本来就很差,而在后期的养护作业中,养护企业还作很得不够。特别是施肥问题尤为突出,有的道路甚至自种植起还从未进行过施肥,造成树势衰弱,生长不良。其次,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是一个薄弱环节。例如由于沿街建筑和道路的施工,造成土壤中混入大量建筑垃圾,而行道树种植时客土又换得不充分,使得土壤偏碱性。一些喜酸性土壤的树种不能适应。还有一点,部分路段沿街商户密集,特别是小饭馆和大排档之类,所产生的垃圾和泔水直接倒向树池内,导致树木生长不良甚至慢慢枯死。
1 我国南方城市道路绿化现状
从当前我国整体的道路绿化现状来看,南方城市的道路绿化工作做得较为优质,大多数南方城市的道路绿化植物的生长状况都较为良好,这对美化城市、净化空气等方面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笔者经过多种途径展开的调查,在许多南方城市的中心城区,其道路绿化都多以带状为主,并采用了草、灌、花、乔相互结合的组合方式,提高了城市道路绿化的绿量以及绿视率,更突出了整个城市的韵律感和现代感。一些城市部分道路的分车带配置,在相同的一段道路上,对乔木和灌木进行了有规律的穿插使用,这样做使道路绿化看起来更加规整、统一,但同时又更加具有活力感。还有一些城市的绿篱式分隔带,采用了颜色对比十分鲜明的灌木,比如勒杜鹃、黄金叶以及红背桂等,同时将其修剪为规整的条状,这样一来使分隔带看起来更加简洁、明快。虽然说当前南方城市的道路绿化工作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客观来讲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1道路绿化规划的整体性不够理想
大多数南方城市在道路绿化的规划上缺乏整体性,这导致了一些路段的车道隔离绿化带常常发生宽度变化,同时绿化植物被反复的替换,使资源被大量的浪费;再者就是一些路段的道路绿化工作进行得非常随意、过于简单,比如一些城市的行道树仅采用了点状列植,一些车道隔离绿化带仅采用了点状盆栽等。
1.2对于绿化植物的选择不够科学合理
在一些南方城市的道路绿化植物选择上,也容易看出一些问题。比如一些道路绿化工作,在常年受到日光直射的绿化带上使用了美丽针葵,而这种植物在每年的6~9月都需要受到较好的遮阴保护,所以一些地方的美丽针葵明显的叶色发黄,生长不理想。再如一些车道分离绿化带上又使用了枝干易断的紫檀冠,这就极易导致交通受堵,同时又不利于城市美化。
1.3管理、养护水平较低
虽然南方城市同西北城市相比,在道路绿化的管理机构和体制上都较为有效,但同国外的一些城市相比仍需得到进一步完善。
2 南方城市道路绿化趋势建议
2.1对绿地指标进行统一
在城市的道路建设上,应当对绿地指标进行统一,对于道路绿化的用地一定要留足,确保道路绿地能体现出实际的功效。道路绿化建设有必要遵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各类道路绿地指标应符合以下规定:第一,对于园林的景观路来说,绿地率应当不低于40%;第二,如果道路的红线宽度超过50m,那么绿地率应当不低于30%;第三,如果道路的红线宽度在40~50m之间,绿地率不应低于25%;第四,道路的红线宽度不足40m,绿地率应当不低于20%。
2.2绿化植物选择应当做到因地制宜
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路段光照、风向等环境因素。其中生长表现出色,绿化与美化效果俱佳,宜继续发展的绿化树种有:绿化芒、细叶榕、垂叶榕、高山榕、橡胶榕、盆架子、洋紫荆、香樟、木棉、凤凰木等;特殊环境下的适合树种有:木麻黄(适合在环城公路上作为防风林树种)、黄花槐(适合在无风或少风的街区作为绿化树种)等;应加强宿根及应时花卉的栽培,利用花木的季节性变化,配置可四季观赏的植物,使花卉花期交替衔接,形成四季景观变化;可在人行道两侧设置花坛、花池、花廊,并利用单位围墙、桥墩等种植攀援植物,增添绿化情趣,丰富城市道路的立体景观。
2.3强化道路绿化的养护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 U4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对城市道路绿地的定义,即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包括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1道路的绿化形式
在城市道路常用隔离绿带的形式组织城市交通保证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将路面横断面分成不同的类型
一版二带式:这是道路绿化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即在车行道两侧人行道分隔线上种植行道树。此法操作简单、用地经济、管理方便。但当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不利于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时的交通管理。
二板三带式:在分隔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中间绿化,并在道路两侧布置行道树。这种形式适于宽阔道路,绿带数量较大、生态效益较显著,多用于高速公路和人城道路绿化。
三板四带式:利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四条绿带。此法虽然占地面积较大,但其绿化量大,夏季蔽荫效果好,组织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决了各种车辆混合互相干扰的矛盾。
四板五带式:利用三条分隔带将车道分为四条而规划为五条绿化带,以便各种车辆上行、下行互不干扰,利于限定车速和交通安全;如果道路面积不宜布置五带,则可用栏杆分隔,以节约用地。
2 牡丹江市道路绿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牡丹江市道路绿化的现状
牡丹江市有黑龙江省甲级绿化街道太平路,光华街,阳明新路,新华路,东小一条路,长安街,向阳街,西三条路,肇庆街,东新荣街,西海林街,东四条路,兴中路,地明街等14条,各级道路总计绿化街路238条,乔木68000株,灌木21000株,道路两侧绿地面积28.4公顷。常绿乔木9种红皮云杉,白扦云杉,青扦云杉,红松,樟子松,赤松,沙冷杉(沙松),杜松,桧柏。常绿灌木2种铺地柏,砂地柏。落叶乔木42种长白落叶松,胡桃楸,新疆杨,银中杨,垂柳,旱柳,垂爆109柳,白桦,黑桦,蒙古栎,春榆,大果榆,榆树,裂叶榆,毛山楂,山丁子,东北杏,杏,李,京桃,稠李,山桃稠李,山梨,花楸,水榆花楸,山槐,黄檗,糖槭,白牛槭,拧筋槭,色木槭,元宝槭,假色槭,小楷槭,文冠果,桃叶卫矛,乌苏里鼠李,紫椴,糠椴,沙棘,水曲柳,梓树。落叶灌木36种大叶小檗,细叶小檗,东北山梅花,京山梅花,长白茶,金老梅,银老梅,毛樱桃,郁李,榆叶梅,玫瑰,黄刺玫,珍珠梅,柳叶绣线菊,毛果绣线菊,树锦鸡儿,胡枝子,茶条槭,卫矛,红瑞木,东北连翘,水蜡,紫丁香,四季丁香,什锦丁香,洋丁香,红丁香,辽东丁香,暴马丁香,金银忍冬,黄花忍冬,长白忍冬,紫枝忍冬,朝鲜接骨木,鸡树条荚迷,锦带花。木质藤本6种五味子,狗枣猕猴桃,南蛇藤,三叶地锦,五叶地锦,山葡萄。绿篱模纹13种小叶丁香、珍珠绣线菊、茶条槭、连翘、锦带花、水腊、偃伏木、金老梅、银老梅、桧柏、云杉、青扦、砂地柏。宿根花卉18种费菜、斑叶景天、八宝景天、荷包牡丹、肥皂草、福禄考、匍匐福禄考、马莲、射干、鸢尾、卷丹百合、百合、大花萱草、金娃娃萱草、花玉簪、紫玉簪、荷兰菊、芍药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街道绿化作为城市的“脸面”,是城市绿化的重中之重。街道绿化搞好了,不仅美化街景,而且还有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减尘、改善小气候、防风、防火,保护路面、组织城市交通、维护交通等作用,同时也会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城市中,特别是车辆拥挤的道路、立交桥和交叉路口等这些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大量种树、栽花、种草能起到人为强化自然体系的作用,利用绿色植物特有的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功能;吸收有害物质,减轻空气污染的功能;除尘、杀菌、降温、增湿、减弱噪音、防风固沙的功能等等生态效益,应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
2.2道路绿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绿化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结果使植株生长势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栽植垂柳等大型乔木,因产生树线矛盾,树冠必须重修剪,导致偏冠,影响了美化效果。
(二)设计形式单调且过于封闭。主次干道没有特色,没有创新,缺乏生机与活力,这样容易造成视觉上的疲劳。
(三)盲目选用外来植物品种,违背了因地制宜的原则。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结果因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逐渐死亡。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绿化的整体效果。
(四)选用的植物品种单一,忽视了道路绿化的层次性、生态性和生物多样性。
(五)设计过于强调景观效果,而忽略了人的需求,违反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六)忽视了树种本身的一些特性,一些有刺、飞絮的树种作为城市道路绿化树种。
3牡丹江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的发展趋势
从总的方面看,城市道路植物造景设计应按照《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要求,确定园林景观路与主千路的绿化景观特色。园林景观路应配置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并与街景结合,主干路应体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风貌;在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但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可有所变化.在植物配置上应相互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节相变化的关系,突出自然景观特色.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从力图改变自然、征服自然到顺应自然、回归自然,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因此,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也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力求多元化发展。
3.1植物造景人性化
人是城市道路运营的主体,道路设计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而建设、变化的,不断趋于文明和理性的社会越来越关注人的需求和健康.城市道路植物造景要适合居民的需求,也必须不断地向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植物造景和人的需求完美结合是植物造景的最高境界.强调人性化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主要是考虑车行其中的安全及动态美感,人行其中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及人们在休闲、运动时对道路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要求等等,因此,道路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
32植物造景生态化
21世纪是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时代,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城市道路绿化的综合效益即生态效益,这就推动植物造景朝着更为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对道路功能不断提高的要求.强调发挥以绿色为主的道路绿化生态效益,主要是指由多树种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不仅要保护好原有道路两旁的自然植被不被破坏,又要增添一些新的适宜本地区生长的植物品种,保证本地区的物种生态平衡,形成良好的植物繁殖生态系统。
3.3植物造景艺术化
植物造景的艺术化是指通过借鉴绘画艺术原理及古典文学作品中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巧妙利用各种植物自身的形体、线条、色彩、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构成一幅活的植生长动态系统图。
城市道路植物造景设计既是城市园林空间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极富变化的城市动态景观,是一道流动的自然风景线,为城市的空间形象增添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S].1998,3.
[2]刘承珊,曹洪虎,黄建.城市街道绿化规划设计探讨[J].江西科学,2005,23(3):247-252.
[3]崔红莲,左贵彬.牡丹江市城区街路行道树现状分析及树种选择[J].中国林副特产,2010(6):108-109.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1.1 广州道路绿化概况
近几年,广州道路绿化采用了许多色彩丰富、层次丰富和景观多变的大中小乔木、灌木、绿篱、宿根花卉、草坪结合的种植方式,已建成了一批以色块为基调的多板多带的道路形式,植物的选择突破了原有用高大乔木为主题的格调,采用乔木甚至中小乔木配置开花或观叶灌木及地被植物,追求层次、季相、质地和色彩的丰富。在老城区,其道路一般采用一板两带的方式,且行道树多采用栽种容易,成长快的普通树种,景观设计结构简单,品种单一,大多数以榕树作为绿化骨架,或衬以地被,形成简单的带形绿化。
2材料与方法
2.1选材
道路绿化由中央绿化带绿化、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的隔离带绿化、人行道绿化或路旁空余用地绿化、广场绿化、停车场绿化以及立体交叉绿化和街头休息绿地绿化组成。为了了解广州主要道路的绿化状况,我们按照道路的中央绿化带绿化、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车的隔离带绿化、人行道绿化,把广州市道路绿化分为四种类型:四板五带、三板四带、二板三带和一板二带,根据这些绿化模式,在广州市内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道路进行分析研究。
2.2研究方法
对选定代表道路的绿化进行逐一、详细分析,包括植物的种类、观赏特性、生长状况、结构层次,绿化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及与外部环境(公共设施、道路沿线建筑)的协调性等各方面,并对道路各种中央绿化带、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隔离带、人行道的绿化进行分析对比,确定比较适合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方式。
3.结果与分析
3.1广州常见的道路绿化模式
3.1.1 (路旁绿化)+人行道绿化+隔离带绿化+中央隔离带绿化
机场路:中央绿化带宽4m,采用灌木+地被的形式的标准段设计,有3种不同的标准段,每隔50m变换一种形式,主要植物为苏铁,黄叶假连翘、大叶油草、黄金榕、大红花、美人蕉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隔离带绿化宽1.2m,以中乔木+灌木球+地被,主要植物有大王椰子,七彩大红花,黄金榕,大叶红草;人行道绿化采用乔木+灌木的形式,主要植物有海南蒲桃,黄槐,大红花,路旁绿化用乔木+灌木+地被,主要植物有红花羊蹄甲,夹竹桃,红绒球,黄叶假连翘。
3.1.2 (路旁绿化)+人行道绿化+中央绿化带绿化
广园路:中央分隔带宽4m,并在棠下站至奥林匹克运动中心逐渐缩小消失,采用了4种不同的标准段重复组成的,形式为灌木+地被,色彩比较鲜艳,
所用植物有苏铁、大红花、红花美人蕉、黄花美人蕉、黄叶假连翘、福建茶、黄金榕、大叶红草等,其行道树用乔木,为大叶榕或高山榕,路旁绿化采用小乔木+灌木+地被的形式,常用植物有黄槐、夹竹桃、大红花以及大叶油草。
黄浦大道西:中央采用比较宽的中央绿化带,宽25m,植物种植以不同层次的灌木为主,有色植物和开花植物的地被间种,主要植物有苏铁、黄金榕、大红花、美人蕉、假连翘、大叶红草等。行道树一边为乔木,一边采用灌木球,主要植物为洋蒲桃和黄金榕,路旁绿化根据公路的背景不同,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背景为围墙时,设计使用和围墙差不多高的灌木进行遮挡,植物分为四个层次,所用植物有垂叶榕、花叶榕、美人蕉、黄金榕;后面背景为建筑时,采用花坛式种植,所用植物有洋蒲桃、大红花、大叶红草和黄叶假连翘等。两种方式的植物绿化都能和背景协调,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处理手法,值得借鉴。
花城大道:花城大道在植物设计的变化上比较多,而且绿化力度也比较大,主要设计意图为体现南亚热带的风光,所以采用了较多的棕榈科植物和观叶、观花植物。有25米宽的中央绿化带,采用点和曲线组合的形式,由希美莉曲线种植,大红花点缀。主要植物有大王椰子、希美莉、鹅掌藤、大红花、福建茶、日本星花、芒果、桂花和黄叶假连翘、黄槐、大叶红草等。
综合看来,这种道路属于二板三带型,路面显得比较宽广,中央分隔带采用的方式也比较多种,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为色块,采用鲜艳颜色的花卉和叶片,一类为体现南亚热带风情植物组合,常用棕榈科植物和修剪整齐的绿篱配合。
3.1.3 (路旁绿化)+人行道绿化+隔离带绿化
广州大道中:分车道宽1m,采用乔木+矮绿篱或地被的形式,所用植物有木棉、黄金榕、美人蕉;人行道用乔木,树种为芒果,路旁绿化采用比较规整的手法,乔木+灌木+地被,构成多层次、多空间的植物群落,所用植物比较丰富,有白兰、黄槐、散尾葵、朱蕉、大红花、福建茶、美人蕉、白蝴蝶、大叶油草等。
环市东路、天河路:设计所用植物比较简单,分车道绿化宽度也比较窄,结构层次也最简单,乔木+地被,所用植物也是广州70年代用的最多的大叶榕和蜘蛛兰,行道树也用大叶榕,天河路在交叉变换时还采用了木棉、小叶榕、黄槐、福建茶等植物。
体育路:体育西路和体育东路的设计说法大致相同,只是选用植物有一点小小的区别,分车道宽1m,采用乔木+绿篱或灌木的形式,所用植物有麻楝,海桐、福建茶,行道树用乔木,为红花羊蹄甲。
这种模式属于三板四带型,在广州市区用的比较多,这类道路中央用栏杆分隔,一般比较强调整体的绿化效果和绿荫效果,大多数这种道路绿化是在老城区的基础上改造的,属于广州道路绿化的中期成果。
3.1.4 (路旁绿化)+人行道绿化
中山路段:采用乔木+绿篱的发式,把车流和人分隔开来,主要植物为大叶榕、福建茶。
滨江大道:采用大型的乔木小叶榕,那下垂的气根和苍虬的枝条让人感到历史的沧桑,那深邃的空间,让人体会古城的悠久。
珠江大道:珠江大道采用两条相同设计手法的道路夹着一条比较宽阔的绿化带,其人行道绿化手法主要用乔木+灌木+地被的手法,所用植物为芒果、黄金榕及黄叶假连翘,其主要特色是把路灯与绿化结合的比较好。由于绿化施工时间不是很长,移植过来的芒果为保持水分平衡而采取的修剪措施,使得很多的树型不太美观。
这种模式属于一板二带式,最简单的一种绿化形式。
中央绿化带的景观效果
以上为四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中央绿化带形式,图3-11为连续性种植,采用植物3种,形式为灌木+灌木,其特点是比较整齐大方,整个绿化带都修剪得比较整齐,造型,给人开敞的视觉享受;图3-12为绿化标准段变化,采用植物8种,形式为灌木+地被,该图采用了4种不同色彩色调的标准段,循环使用,给人很好的节奏感;图3-13为种植形式的变化,采用植物13种,形式为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设计时采用优美、流畅的曲线,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图3-14为种植植物的规则栽植,采用植物5种,形式为灌木+地被,由于绿化面积比较宽,在两排苏铁之间种植低矮的灌木类和地被类植物,给人清新亮丽的感觉。
3.3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隔离带的景观效果
根据不同的结构层次,把隔离带的绿化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乔木 如图3-11
(2)灌木+地被如图3-17
(3)乔木+地被如图3-16,
(4)乔木+灌木如图3-15
(5)乔木+灌木+地被 如图3-1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隔离带大多采用乔木+灌木或地被的形式,有时也用乔木+灌木+地被的形式,偶尔也用灌木+地被的形式,结构层次为2~3层,采用乔木有很好的景观效果、遮荫效果和空间分隔作用。
3.4.人行道的景观效果
(1)由乔木或灌木构成的单层结构,大多数采用这种形式,如广园路、东风路
(2)由乔木+灌木(地被)的两层结构如大通路、临江大道
(3)由灌木+灌木+地被的三层结构
图3-25
(4)由乔木+灌木+地被构成的三层结构或复层结构,这类绿化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如中山路
(5)乔木+地被的绿化带形式如冼村路(图3-29)、华夏路,这类道路的人行道绿化带比较宽,其形式比较优美,并且能和车道完全隔离起来,给人以安全感和秩序感。
3-29
4结论
4.1结论
4.1.1常用植物
就调查结果来看,比较常用而且景观效果比较好的植物材料有:
乔木:大叶榕、小叶榕、石栗、芒果、麻楝、木棉、红花羊蹄甲、黄槐、洋紫荆、桃花心木、樟树、秋枫、扁桃等。
灌木:苏铁、福建茶、九里香、大红花、红绒球、夹竹桃、希美莉、黄金榕、桂花、黄叶假连翘、红继木、日本星花等。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
回顾我国建国以来的利率制度特点, 不难发现总的基调是利率管制,利率档次的划分和水平的高低决定权与管理权均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在利率管制的框架下,逐步提高对利率政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利用利率杠杆调节经济的主动性,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1.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
1996年1月开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正式启动。最初,同业拆借利率是由交易双方根据资金供求状况在规定的浮动范围内确定,现今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已经全部放开,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自行决定。单个交易品种在每一个交易日的加权平均利率形成“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即CHIBOR。
2.国债市场的利率市场化
从1996年开始,我国对1年期以上的国债发行正式采取招标方式,从此我国国债发行利率开始实现市场化。1996年4月,人民银行正式以国债回购方式启动了公开市场业务,回购利率实行市场招标, 因此在银行间国债回购市场上也开始实行市场化;另外,二级市场上的国债交易利率也已实现市场化交易的方式。
3.外币利率市场化
遵循先外币后本币、先批发后零售、先大额后小额、先农村后城市的改革思路,2000年9月21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对外币利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商业银行境内存贷款利率打破管制,商业银行将自主决定外币贷款利率和30077美元以上的外币存款利率。
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来看,我国优先发展市场化的利率主要是货币市场利率和外币存贷款利率。1996年以来,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了统一的货币市场格局,货币市场上的资金逐步实现了市场化。其中,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国债市场的发行和交易利率,此外还有金融机构所发行的金融债券也全部市场化筹资,实现了市场化定价;入市主体逐渐呈现多元化,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基金、外资银行和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均参与其中,交易日趋活跃,货币市场的发展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良好的条件。另外一个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金融品种是外币存贷款, 目前外币贷款利率已经全部实现市场化,大额外币存款利率也基本实现了市场化。
(二)我国利率体系中的问题
目前,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已卓有成效,但改革还没有触及到实质――存贷款利率。下一步即将要面对的是存贷款利率的放开,但由于存贷款利率涉及到60%的金融资产,更需谨慎行事,因此改革已经进入关键且微妙的阶段。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利率决定的双轨制
尽管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已经启动,部分资金已经实现了市场化定价,但从总体上来说,利率制定的最终决定权仍然在国务院,很大程度上反映政府意图,而不能完全体制市场供求状况。因此,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是既存在以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CHIBOR为代表的市场利率, 同时也存在计划管理体制下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计划体制下利率水平的调整,往往不能根据市场要求来变化,而是政府对利益再分配和再调节的结果,存贷利差的微小变化都显示出国家政策的意图。
2.利率结构的不合理
由于我国的利率体制还处于改革和调整阶段,利率决定既有计划的方式也有市场的方式,而基本的存贷款利率制定还属于中央银行的管辖范围, 因此还没有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合理的利率结构。
首先,在基准利率的选择上存在偏差。我国在利率水平制定的程序上是首先由中央银行制定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再推出三个月、六个月以及三年、五年等各档次的存款利率,最后再确定相应各档次的贷款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一旦制定,往往保持相当长的时间不变,其他资金价格的确定也要参考基准利率,所以计划体制下产生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并不能适时地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作为基准利率存在偏差。
其次,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结构僵化。我国的贷款利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贷款的不同期限和用途等来统一制定的,但在实际上并不符合千差万别的各个微观主体的具体情况。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一笔贷款利率的高低是由借贷双方根据信用程度、贷款期限、贷未规模、担保质押品以及借款人在此家银行所开设存款帐户余额的大小来协商决定的。而我国所有金融机构全部实行统一的贷款利率则无法体现企业的风险状况和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因而不能适应金融市场和企业改革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
另外,货币市场各子市场之间分割严重,发展不平衡。虽然货币市场上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公开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利率已基本上实现了市场化,但是票据市场的发展比较缓慢,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场利率的形成。国债利率虽然逐步趋于市场化,但由于我国国债流动性较差,市场不很活跃, 国债利率还高于同期存款利率,未能反映出作为“金边债券”的地位。
3.利率传导不通畅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处于推进阶段,货币市场利率基本实现市场化,但作为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存贷款利率的管制还很严格,导致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受阻。仅就商业银行内部的利率状况来看,其在货币市场上的利率与所实行的存贷款利率几乎没有关联, 因此在中央银行――货币市场――商业银行――企业的传导路径当中,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利率传导被非市场化的贷款利率阻隔,货币政策的效应无法充分体现出来。不仅如此,利率与资本市场的关联程度也受到影响。通常情况下,市场利率与资本市场的证关价格有密切联系,表现为市场利率抬高或预期提升时,股票价格走低;反之,则股票价格走高。我国由于利率管制严格,导致资本市场上股票的价格并不完全是市场化的,利率调整对资本市场的作用效果没有得到正常地印证,进一步说明了利率传导机制的不通畅。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分析
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发展到最为关键的阶段, 因为进一步的改革即将触及到商业银行的根本性业务――人民币存贷款业务。存贷款利率涉及到包括商业银行、企业在内的各个微观主体的利益, 因此最为敏感。要顺利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就必须对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有一个客观的分析。
(一)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利条件(宏观)
一方面,宏观经济平稳增长,低通货膨胀率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衡量宏观经济环境稳定与否的各项指标(通货膨胀率、GDP增长速度和资本产出率)来看,我国经济渐渐进入一个高增长、低通胀时期。这种环境便于进行放开利率的改革尝试, 因为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有助于银行和企业之间维持稳定的关系,从而保持市场利率的平稳, 降低波动幅度,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条件。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 市场调节的作用在不断加强。据统计,我国总体经济市场化程度已达到50%左右,除少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主要部门外,绝大部分的经济领域已经实现了市场定价。我国正在逐步形成有序的市场机制,从而有效地规范各经济主体的行为,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 我国的金融环境有很大的改善, 已经成功地向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近些年来, 中央银行多次运用利率手段进行的宏观调控逐步从直接调控走向间接调控,取消了计划体制下的信贷规模控制等手段,现在更多地采取间接的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经济。
金融机构改革步伐很大。中央银行在1998年下半年进行机构设置的调整,取消了以往按照行政区划设置的分支机构, 改为按照地区设立大区行,加强了监管工作,提高了效率,加强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国有商业银行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迎接WTO的挑战,不断推进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水平;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分离,成立三大政策性银行,为国有商业银行银行化创造条件;剥离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并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来处置,减轻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包袱,加强风险控制管理等。
金融市场的发展初具规模。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不断发展并走向规范。同时,市场的参与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始成长和壮大, 改变了以往国有商业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宏观上创造了一个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二)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利因素(微观)
利率是联系个人、企业、银行和政府财政的重要纽带, 牵动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因此推进利率改革的每一步都需要倍加谨慎,否则将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应该承认,虽然我国利率改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基础,市场化色彩越来越明显,但目前完全放开利率的时机还尚未成熟,存在着相当大的阻力,面临很多的困难。
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利率作用于经济的过程是由中央银行首先确定基准利率水平,然后各家金融机构据此确定存贷款利率,从而影响企业和居民的经济行为,最终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生影响。因此,利率传导作用的实现和市场化改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微观经济主体, 即众多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运行状况及对利率变动的灵敏反映。然而从目前来看,我国还不具备利率完全市场化的根本环境。
从银行业来看,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在所有制结构上还属于国有企业,在市场运做过程中不断以企业的身份出现。在利率管制条件下,由于执行统一的存贷款利率,商业银行的竞争基本上是营销和金融服务的竞争,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政策性风险,即中央银行是否决定及如何调息等,不存在实质上的资金价格的竞争; 当利率完全市场化后,作为商业银业核心业务的存贷款利率放开,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竞争将是资金价格上的争夺,面临的主要风险也将是利率风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还未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缺乏利率风险管理经验和利率定价机制。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重过高问题严重, 已成为阻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因素。银行的大量不良贷款意味着银行的资产方存在着同样数量的不良资产,从而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下降;另一方面,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意味着银行资本金被大量腐蚀的同时,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因此过高的不良资产率使银行资产的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均受到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放开贷款利率,极有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的一番价格“恶战”,存贷款利差缩小,进一步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从国外经验来看,甚至可能发生银行倒闭的危险。此外,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程度非常高,占存贷款业务65%的市场份额。因此在这样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中, 由于竞争不充分难以
形成均衡的市场利率。在资金价格的竞争中,中小金融机构无法与大银行抗衡,优质客户很有可能选择四大国有银行,那么中小银行的发展可能更加困难。
从企业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不同的企业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优质企业来说, 由于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争夺的焦点,对其贷款利率有可能会下降,但优质企业对银行贷款会出现需求下降的情况, 因为好的企业可以以更低的成本从资本市场上融资;利率市场化后, 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将有很大改善,有可能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贷款,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高利贷的民间或地下借贷市场的发展;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可以通过差别利率来区别不同的客户,从而使过去难以获得贷款、经营效益较差的企业或中小企业有可能得到资金的支持;但另一方面,在我国信用基础薄弱的环境下,利率放开也往往会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即越是经营效益不好企业越是需要银行贷款,本着借款不还的心理不惜高利率争取贷款, 由此可能导致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增加。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对利率市场化推进的速度也存在顾虑。长期以来,我国利率政策都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财政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等多方利益主体谈判、协商、博弈达到的利益均衡的结果。每一次利率水平的调整,都体现出国家对利益再分配的意图。从1996年以来的8次降息可以看出,存贷款利率下调幅度的不同导致利益在居民、银行和企业之间的重新分配,但无论哪次调整,政府始终把企业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上,企业始终是受益者,对企业的影响始终都是减少利息支出。当前, 国有企业改革更是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对于处于发展困境中的国有企业来说,如果实行利率市场化, 等于取消了资金上的优惠政策,势必陷入更深的困境, 因此政府在这方面的顾虑可能会更多。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既具备了一定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微观经济主体的体制改革问题,这是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现实情况。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道路选择
目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处于进退维谷的关键时期, 困难很多,但是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加入WTO后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和外资银行的进入,都迫切要求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到底。
从内部的改革情况来看,在实物经济中,绝大部分商品和劳务价格已经由市场供求决定,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也得到极大提高;但是在货币领域里,资金的价格还远没有达到市场化的要求, 由资金引导的资源配置效率受到很大的限制。金融体制的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外部环境来看,在加入WT0之后,中国承诺两年内对外资银行放开所有人民币公司业务、五年后放开所有人民币零售业务,面对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的大举进攻,客观上只有实行利率市场化,主观上也只能推进利率市场化,使国内的金融机构逐渐适应在市场化利率下竞争的环境。面对内外部环境迫切呼唤推进改革,而各方经济主体适应改革的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建议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选择循序渐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战略,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利率市场化是一种趋势,而改革则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平稳地推进,欲速则不达。借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俄罗斯转轨改革过程中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利率急剧地放开和不受管制的银行部门,尽管在短期内可以迅速解除利率管制所造成的价格扭曲,但会给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和震荡,所带来的损失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才能得以修复。在利率改革的过程中, 必须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进。
(二)进一步深化微观经济主体的改革
利率效应传导的顺利实现,需要各金融机构和企业对利率变动作出灵敏反应,这要求微观基础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点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使其真正走上企业化、市场化和商业化运作的道路,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微观基础。
(三)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控制到最小范围内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势必会给经济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只能在所有条件都具备有情况下才能够进行,只是需要对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充分的考虑和控制。
一、绪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步伐逐渐加快,城镇化水平也稳定提高。但伴随而来的是,自然生态已经受到严重的破坏,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噪声,烟尘等环境污染无时无刻不在损害城市的机体,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改善城市生态,保护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环境,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全国各地争创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的热情高涨。以美化家园, 改善城市形象, 为城市营造优化美好的生态环境, 正在全国各地城市大规模展开。作为城市的主心骨――道路、道路绿化, 也同样得到重视和发展,并且以它独特的绿色艺术景观魅力,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道路绿化,是道路环境中重要的景观因素。道路绿化线,可以使城市连成一个整体,道路绿化类型、形式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城市的印象。
二、城市道路绿化现状
1.国外城市道路绿化现状
国外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重视较早。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满通运输及生态环境的需要尤其是在汽车日益增多的年代,行道树的布置形式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城市进行了重新规划,例如巴黎、东京、阿姆斯特丹等。在新的城市规划中,普遍要求增加绿地,以改善和保护环境为目的。近年来,国外城市规划中相继出现“花园城市”、“城市林带”和“绿色走廊”等。
2.国内城市道路绿化景观
我国对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分析与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可操作的标准、规范和实施细则。在城市规划和道路建设可行性研究中,很多情况只做定性分析,缺乏定量依据,或简单地将工业环境影响分析方法套用到城市道路环境影响分析中去,科学性和准确性较差。因此,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研究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提出相应的城市环境改善对策,对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和城市道路事业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都作为道路建设的辅助部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设计仅仅限于机械地套用标准图,或依照已建成的城市道路绿化照搬,没有考虑城市的区域性特色和功能因素,将艺术语言引入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更是极少数。
三、城市道路绿化的生态意义
由于植物固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使得植物在道路绿化中能起到特有的生态保护作用。
1.遮阴
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公元前五世纪(东周)就在首都至洛阳的街道旁种植列树,供来往行人在树阴下休息。可见,道路绿化的最初形式和人们使用它的最基本功能是遮阴,给行人一个避阴、纳凉的舒适的行走空间。特别是种有行道树的街道, 乔木的树冠具有遮荫降温的功能。当夏天的太阳光辐射到树冠的时候,20%~25%热量反射回天空,35%被树冠吸收。加上树木的蒸腾,作用所损耗的热量,都有助于降温。据有关部门测定,夏季有树荫的地方,一般比没有树荫的地方要低3~6℃。
2.降低噪音
道路绿地、绿带、绿篱还可以起着隔音和降低噪音的作用, 根据有关部门测定资料显示, 通过2m宽的行道树、1.8m宽的绿篱可减少噪音30~40ab。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影响沿线居民的生活,损害其身心健康,绿化植物通过密植形成的屏蔽作用及植物枝叶特有的排列方式,可以有效地吸收声波,降低噪声。树木能减低噪音是因为声能投射到枝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消耗而减弱。例如快车道上的汽车噪音,穿过12米宽的悬铃木树冠,到达树冠后面的三层楼窗户时,与同距离空地相比,噪音的衰减量要大3~5分贝。
3.降低辐射热
太阳的辐射热约有17%被天空吸收,而绝大部分被地面吸收,所以地表温度升高甚多,绿化可以改变地面温度,例如中午在树阴下水泥路面的温度,比阳光下低11℃左右,树阴下地面比阳光直射时要低6.5℃左右。当然不同树种、不同质量的地面在降低气温的作用下,是有不同影响的。
4.调节和改善道路环境小气候
植物在夏天可通过树冠的遮阴,减少太阳对地面的直射,降低辐射能量,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消耗热能,通过绿化廊道的通风形成凉风调节气温;在冬天可通过树冠的阻挡,将辐射到地面的热量截留,防止其向高空扩散,起保温作用,可调节和改善道路环境小气候。
5.保护路面
夏季城市的地表往往比气温高出10℃以上,而通过绿化可以降低地表温度,因此道路绿化在改善小气候的同时,也对地面起了保护作用。同时道路绿化还可以改善地温,防止路面老化。据测,树阴下道路路面温度比路面温度在夏季可降5-7℃,冬季可增高1-3℃,从而减弱路面老化程度,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6.吸收粉尘植物
特别是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由于树木有强大的树冠,叶片分泌黏性的油脂,使得树木具有滞尘作用。据测算,1 公顷城市道路绿树一年可吸收各种灰尘达300~1200kg。许多树叶有较强的吸尘能力,如榆树每平方米叶面积吸尘量为3.03g,夹竹桃的吸尘能力更强,达5g 之多,每公顷云杉滞尘量为32t。
道路绿地犹如过滤器,可以减低尘埃、净化空气。根据有关资料显示, 长沙市绿化街道上,距地面1.5m的高处,含尘量比没有绿地的街道上含尘量低56.7%。而显著的是草坪, 草坪的飘尘浓度仅为地面的五分之一。
四、结语
城市道路的绿化不仅美观了城市、净化了空气,而且为人类自身带来健康。搞好城市道路绿化队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城市的道路就像连接整个城市的骨架,道路绿化则是城市绿化的核心所在,把城市中所有分散的绿化点及绿化面都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城市园林绿地。一个城市绿化面貌的好坏直接反映在道路绿化上,通过城市道路绿化,可以了解到这个城市道路环境是否得到改善,以及城市景观是否得到了提升。城市道路绿化的好坏还会影响当地招商引资,优秀的道路绿化是城市对外展示的窗口。因此,城市道路绿化是一个城市对外的名片,集中体现了整个城市的绿化风貌以及城市的景观特点。
1城市道路绿化现状
在乌兰察布城市道路绿化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在设计道路时并没有考虑绿化问题,道路绿化都是在道路修好以后才开始进行规划和建设,导致道路建设和绿化建设之间的脱节以及道路与绿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1.1道路建设与绿化建设脱节
城市道路在早期的设计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绿化的问题,导致许多道路并没有为绿化预留出足够的用地,后期进行道路绿化规划时就出现了绿化带宽度不达标、绿化效果不明显等情况,且整体的道路绿化无法达到统一,残缺不全、形态不一、缺乏美观。
1.2后期绿化建设忽视了实际需求
后期绿化忽视了道路本身的交通功效,造成了绿化与道路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城市电缆、光缆等多埋藏于地下,道路绿化在规划的过程中忽视了绿化与这些地下管网间的关系,在后期绿化建设时就会出现诸多不便。
1.3道路绿化缺少层次性与多样性
首先,与大多数北方城市一样,乌兰察布的城市道路绿化在对乔木与灌木种类选择上较为单一,单调的城市绿化树木无法与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相匹配。其次,在进行道路绿化搭配时也较为单一,整体缺少立体感,过于单调扁平化,季相变化不明显。最后,较少应用乔木、灌木、宿根花卉等常绿植物,使得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和绿化功能都相应降低。绿化没有从人们的实际需求出发,只片面强调美化效果,没有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盲目模仿其他设计和选用外来植物,不符合因地制宜的绿化原则。
1.4前期建设投入过多,后期却不注重定期的保养与维护
道路绿化后期的维护比前期的种植建设更重要,良好的后期养护能够确保城市道路绿化的长效稳定,养护工作需要在特定的时间段进行,如果错过了植物养护期,则很难达到理想的养护效果,植物的生长也会受到阻碍。北方城市普遍存在重建设、轻养护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道路建设经费不足及绿化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等原因导致,这些问题使得道路建设者在施工后不愿对道路绿化进行管护,且管护水平低,造成了大量维护资金的浪费。
2城市道路绿化模式遵循的原则
2.1安全性原则
北方城市道路绿化设计首先要遵循安全性原则,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人们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在道路绿化设计中,最需要考虑的是交叉地带的视距三角形区域以及弯道内侧区域的安全问题,在十字交叉路口以及弯道内侧区域的绿化都应该预留出充足的视距,在视距范围以内,尽量选择种植低矮灌木和花草,避免选择高大的乔木,乔木应当用于外道外侧成行种植,这样既可以展现道路的整体走向,又能调节驾驶员视线变化,最大限度提升驾驶员的交通安全系数。分车绿化带作为分隔道路人流与车流的重要道路绿化建设,还有效提升了城市的美感。在选择分车绿化带的树木品种时,要尽量避免高大乔木,尽量选择低矮灌木丛,搭配草坪,这样一来可以保证司机视线不受阻碍,又能有效缓解司机的视觉疲劳,避免司机疲劳驾驶。在道路绿化中增加常绿植物,可有效避免眩光,乌兰察布应多种植榆叶梅、丁香、金叶榆、沙地柏等植物。乔木与地被植物搭配的方式是两侧分车绿化带的最佳选择,不过在进行乔木种植时,要保证所种植乔木的冠下高度不会干扰行人与车辆的通行。
2.2生态性原则
城市的道路就像连接整个城市的骨架,道路绿化则是城市绿化的核心所在,把城市中所有分散的绿化点及绿化面都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城市园林绿地。一个城市绿化面貌的好坏直接反映在道路绿化上,通过城市道路绿化,可以了解到这个城市道路环境是否得到改善,以及城市景观是否得到了提升。城市道路绿化的好坏还会影响当地招商引资,优秀的道路绿化是城市对外展示的窗口。因此,城市道路绿化是一个城市对外的名片,集中体现了整个城市的绿化风貌以及城市的景观特点。
1城市道路绿化现状
在乌兰察布城市道路绿化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在设计道路时并没有考虑绿化问题,道路绿化都是在道路修好以后才开始进行规划和建设,导致道路建设和绿化建设之间的脱节以及道路与绿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1.1道路建设与绿化建设脱节
城市道路在早期的设计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绿化的问题,导致许多道路并没有为绿化预留出足够的用地,后期进行道路绿化规划时就出现了绿化带宽度不达标、绿化效果不明显等情况,且整体的道路绿化无法达到统一,残缺不全、形态不一、缺乏美观。
1.2后期绿化建设忽视了实际需求
后期绿化忽视了道路本身的交通功效,造成了绿化与道路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城市电缆、光缆等多埋藏于地下,道路绿化在规划的过程中忽视了绿化与这些地下管网间的关系,在后期绿化建设时就会出现诸多不便。
1.3道路绿化缺少层次性与多样性
首先,与大多数北方城市一样,乌兰察布的城市道路绿化在对乔木与灌木种类选择上较为单一,单调的城市绿化树木无法与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相匹配。其次,在进行道路绿化搭配时也较为单一,整体缺少立体感,过于单调扁平化,季相变化不明显。最后,较少应用乔木、灌木、宿根花卉等常绿植物,使得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和绿化功能都相应降低。绿化没有从人们的实在进行道路绿化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乌兰察布城市道路、地理位置以及城市风向等因素,让绿化的生态效益最大化。在进行植物品种挑选时,应当尽量选择园林植物,这是因为城市道路多为狭长形线条空间,自然环境较为复杂,选择优良的园林植物不仅能够最大限度保留和利用城市原有植被和自然景观,有效维护这些原有资源的生态功能,还能够在此基础上打造丰富多样的景观造型,为城市道路绿化增添生机与活力。
2.3多样性原则
传统单一的草坪式绿化已不适应当前乌兰察布飞速发展的城市经济要求及生态环保要求,绿色生态效益极低,导致城市道路绿化质量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要改善这一现象,就必须遵循多样性原则,打造灌木、乔木与草坪、花卉互相组合的立体化道路绿化景观,真正体现出现代城市的道路绿化特点。在进行绿化树种选择时,乌兰察布多为常绿植物搭配落叶树种、速生树种搭配慢生树种、乡土树种搭配外来树种,运用乔木、灌木、藤草花等自由搭配,不仅增加了绿化植物的比例,还使得整个城市的道路绿化更加富有层次感,体现了绿化物种的多样性。
2.4因地制宜原则
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时,有诸多限制因素,除规划出了严格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外,还建设了许多公共基础设施,比如地上有许多架空线,地下安装了各种管道、电缆等,要在如此复杂的城市道路上进行道路绿化建设,就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在进行市政规划时就要同时进行道路绿化规划,结合本市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市政建设等因素,选择合理的道路绿化植物,以及科学的植物搭配组合,将绿化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在地下管线较为集中的道路两侧,应当尽量种植灌木和地被植物,不适宜种植乔木;在相对贫瘠的道路区域,则应当选用耐贫瘠的绿化植物。
2.5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道路绿化建设要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城市美观与人们需求结合起来,设计出有温度、人性化的城市道路绿化方案。设计出的道路绿化既要保证人的安全,也要让人感受到绿化的美,让人在道路行进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确保道路绿化能够真正给人们带来视觉和感官的双重享受。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还要突出当地的人文特色,在进行道路绿化设计时,应当设计一些以乌兰察布人文元素为主题的绿化景观,真正做到自然与人文的高度统一,为乌兰察布的道路绿化增添更多的艺术性与人文性,打造特色的城市道路绿化。
2.6艺术性原则
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时,除了要考虑绿化的功能性,还要考虑绿化的艺术性,将艺术与功能完美结合,让整个城市的道路绿化都能变成一幅优美的画卷,让人们行走其中时,既能感受到自然的清新,又能感受到艺术的美感。在将艺术性与功能性相结合的过程中,乌兰察布市采用了变化与统一、协调对比、障与透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变化与统一是指利用重复来展现植物的统一性,相同的距离种植同一品种相同树龄的行道树,每棵树旁又配以高矮形态各异的植物,让整条道路的绿化显示出统一中的变化。协调对比是指将彩叶树种或开花植物点缀于绿化植物周围,起到互相映衬的效果。障与透相结合是指将高大乔木种植于那些破旧的建筑物前面,周围的地方则种植灌木丛,形成富有层次的景观变化,既起到了遮挡老旧建筑物的效果,又为城市市容增添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搭配低矮灌木丛,让整体的遮挡显得不那么密集,整体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3城市道路绿化树种选择趋势
近年来,随着西昌市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加快了城市绿化建设步伐,通过植大树以及拆墙透绿、拆危补绿、见逢插绿和广泛发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开展绿化活动,城市绿化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绿化面积迅速增加,西昌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得到较大地改善和提高。该文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施工中的亲身实践,指出了目前西昌市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绿化养护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以期对该市今后的城市绿化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西昌市道路绿化现状
西昌市城市绿化经过近5年发展,形成了以航天路、城南大道、邛海周边为重点的绿化格局,在树种上以热带、亚热带主要树种为主,温带树种为辅,配置上做到四季有花、有叶,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景观带。2010年,西昌城市绿化率达到98%,绿地率达到31.28%,绿化覆盖率35.35%,人均公共绿地9.65 m2;城市规划区绿化率98%,绿地率33.5%,绿化覆盖率35%,道路绿化率98%。
2城市道路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各项指标不断提升的同时,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规划设计及施工时过分强调景观效果,而不考虑树木的生态习性及生物学特性,在种植材料的选择上十分盲目,大量引进外来树种;过度密植;大树移植成活率较低;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制度不健全;绿化养护意识淡薄;水肥管理不当;人为破坏严重等。
2.1缺乏科学的规划与设计
西昌市城市道路绿化指导思想不明确,特别是迎宾大道、机场路等几条城市主要进出口通道没有制定科学、长远的绿化规划与设计方案,在树种选择与配置上十分盲目,曾经多次栽植又多次挖除,造成重复绿化,极大地浪费了人力、财力和物力[1]。
2.2大量引进外来树种
目前,西昌市的绿化苗圃以个体户经营为主,规模较小,还不能充分提供乡土植物种苗,优良品种选择空间狭小。城市所需绿化苗木没有地方特色,大部分从山西、广东、浙江、成都、湖北、重庆等地调运,种苗来源比较紊乱,苗木品种混杂。城市道路、庭院、住宅小区、公园绿地中引进了大量的外来植物,如水杉、香花槐、垂榕、橡皮树、高山榕、蓝花楹、加纳利海藻、大王椰子、银杏、小琴丝竹、红叶李、象牙红、红叶石楠、元宝枫、假槟榔、矮牵牛、马蹄筋等,这些植物虽然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绿化景观,但是由于它们在西昌市没有经过长期驯化,生长中抗(寒、旱、大风)性较差。垂榕、橡皮树、加纳利海藻、大王椰子遇到霜冻、下雪,叶子几乎全被冻死,失去了应有的观赏效果;香花槐蛀杆害虫、蚜虫发生严重;矮牵牛、马蹄筋稍遇干旱叶子就失绿,给后期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2.3大树移植成活率低
西昌市绿化中,乔、灌木都以大规格苗和大树移植为主。大树移植能迅速、有效地改变城市的生态景观,但大树移植的技术含量较高,特别是难以生根的大树尤其如此。火把广场成片移植水杉大树,由于没有专业的养护管理人员,栽植后管理跟不上,致使成活率和保存率大大降低,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2.4栽植密度过大
过分强调短期景观效果,而不考虑苗木生长规律及种植地的立地条件,进行大密度栽植,例如:垂榕、天竺桂、红叶李、香花槐、三角梅等栽植密度均为1 m×1 m,金叶女桢、小叶女桢、红花继木等灌木栽植密度为10 cm×10 cm。人为造成植物生长空间狭小,加之在后期的生长中修剪不及时,大部分植物表现出生长状况不良;苗木在生长过程中由于透光性、通风性较差,到每年7—8月高温高湿季节,病虫害频繁发生[2]。
2.5养护管理意识淡薄,水肥管理不当
西昌市城市道路绿化地段大部分没有埋设自来水管,植物需水时得不到及时补充,特别是每年1—5月高温、风大,全靠人工浇水,有的地段浇水次数虽多,但没有浇透,也没有及时补充植物所需养分,导致树木生长不旺;有的地段没有落实专人管理,旱涝季节植物大量死亡。
2.6人为破坏严重
在城市边缘区和集市区绿化带遭人为践踏、车辆辗压较严重,有的地段成了“人行通道”,有的行人甚至把绿化带当成休息娱乐的场所,造成地面板结,植物逐渐死亡;树池里倒垃圾、生活废水,树干上绑绳晒衣服随处可见,故意攀折毁坏树木时有发生[3]。这些都是造成树木死亡的重要因素。
3城市道路绿化管理对策
3.1培养专业的设计队伍
随着西昌市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城市绿化步伐大大加快。因此,政府必须强化意识、转变观念,确实建立起一支专业知识较强的设计队伍,而不应该一味地崇洋迷外,每一期城市绿化工程都花高价到外地聘请设计师。外地设计者对当地的自然条件、立地条件、乡土树种资源、政府投资、后期管护、不同地段的管护难度等都不是十分了解,设计时无法做到设计和施工统一协调发展,甚至盲目地追求档次,而不能真正做到适地适树,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3.2建立绿化种苗基地
充分发挥现有国营苗圃的优势,除了培育国家工程造林所需苗木外,将多余的闲置土地用来大量培育乡土绿化苗木,如香樟、银桦、直干桉、侧柏、冲天柏、栾树、桂花、海桐、玉兰、紫薇、贴梗海棠、茶花、梅花、栀子花、苏铁、大叶黄杨、腊梅、木芙蓉、合欢、青桐、苹果、朴树、国槐、油橄榄、慈竹、苦木、千枝柏、侧柏、腊梅、丝兰、迎春、金丝桃、月季、三角梅、金叶女贞、麦冬、夹竹桃、柳树、枫杨、六月雪、海桐、小叶女贞等[4]。选择交通便利、离城市较近、规模较大的个体户经营苗圃,对他们实行政策扶持,鼓励其以生产经营乡土绿化树种为主,与其签定产销合同等。
3.3加强管理
成立专门的管护队伍,把管护人的具体责任落实到片或地段上。根据不同区域植被的配置情况及生长状况制订出详细的管护方案,按照方案进行管护。对人为践踏、车辆辗压比较严重的地段,将种植的草坪改为灌木,从视觉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醒目的地方插上警示标牌,提醒人们保护绿色植物。对土壤板结地段进行中耕锄草,经常浇水施肥,做好雨季的排水工作,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防治。针对当前城市道路绿化种植密度普遍过大的情况,对迎宾大道、机场路、东延线地段合理调整群体结构,对同种植物之间,上木、下木之间由于密度过大引起的互相抑制、竞争,应及时移植、调整、重新配置。
3.4合理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关系到树木成型和美观问题,整形修剪后的树木对环境具有更为明显的装饰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行道树的成活率,促进其生长旺盛,也能提高其观赏价值,装点街景。按照“服从树木景观配置要求,遵循树木生长发育习性”的原则,乔木长大郁闭后,在秋季落叶后或春季萌芽前对其进行修剪抚育,以及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夏季修剪,根据灌木的生长情况常年进行修剪,从而达到植物造景的设计要求[5]。
3.5建立城市道路绿化档案及信息系统
实行动态管理与监测,为宏观决策、科学经营提供服务。对城市绿化建设中使用的外来树木、花卉等苗木要查验植物检疫证书或复检,严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输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强化市民对城市绿化的认识,让广大市民自觉地保护城市绿地和树木。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绿化搞好了,不仅美化景观,而且还有改善气候、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减尘防风、减低风速、防止火灾的蔓延、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路面、组织城市交通、维护交通、战备防御作用等作用,起着其它城市设施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会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城市道路绿化树种选择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1、片面强调绿化景观,忽视道路绿化的交通组织功能。在人行道上栽植柱形、球形等各种艺术造型的植物,严重影响交通安全视线;在分车带上密植大量的高大灌木,阻挡了行车视线。在交通安全岛上,这一现象更为突出。
2、忽视了绿化植物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之间的矛盾。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结果使植株生长势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盲目种植巨尾桉等高大速生树种,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影响了美化效果,更严重的大风或台风季节,因疏枝不及时,造成线路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3、盲目选用外来植物品种,忽视乡土树种的适应性。只顾眼前效果,不考虑长远利益。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结果因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逐渐死亡。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绿化的整体效果。
4、树种结构较为单调。许多城市在植物配置上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树种不够多样化,极易互相传染病虫害,同时也缺乏层次感和色彩搭配,无法充分展现道路绿化的景观效果。
在对城市道路的绿化进行规划设计以后,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事实上,设计本身只是纸上谈兵,真正的能够在实际的道路环境中长期保持才是真正最重要的,这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单纯的为设计而设计,既要注意设计的可实行性和可持续性,也要关注养护上的简便、经济和良好的维持性。养护上的简便性在多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即包括对植物的合理选择、也包括相关养护制度的控制。
二、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选择:
1、植物配置结合现状,适地适树。力求树种的多样性,多采用乡土树种,体现城市文化的特色。采用树型优美,叶色各异的各种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花灌木等力求达到质朴、自然、亲切。
2、乔木的选择:乔木通常用作行道树,这也就意味着其需要发挥的作用是提供遮荫、美化、引导等作用,从养护简便的角度上则有以下要求:树种要易于移植、存活和继续生长;自身无污染无危害;株型整齐、挺拔、树冠较大;发芽早、落叶晚且落叶周期短。东北地区可选用的行道树有银杏、光叶榉、法桐、国槐、白蜡、糖槭、杜仲、泡桐、千头椿等。
3、灌木的选择:和乔木一样,灌木的选择也需要满足自身无毒无危害;最好选用无刺或者是少刺的;耐灰尘和辐射;并且尽量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同时,选择那些对修剪程度要求不高、可以粗放式管理的花灌木,与乔木、花卉、草坪进行合理的搭配,可以提高城市景观的可观赏性和品位。需要栽植模纹绿篱的地段,要注意在模纹之间为后期养护修剪留出适当距离,不需要很宽,30~50厘米就足够了。东北地区常用的品种有榆叶梅、连翘、丁香、锦带、红瑞木、绣线菊、红瑞木、小叶黄杨、紫叶小檗、金叶女贞、冬青、木槿、紫叶矮樱、月季、木绣球等。
4、道路绿化与环境融为一体,以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为主,遵循生态学基本原理,形成多层结构植物群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屏障功能。融绿化、美化、香化、防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5、充分考虑植物长势因素,合理选择苗木规格,控制景观造价,既能满足前期景观效果,又能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整体和谐统一原则道路绿化景观要融入周围环境,要与周围建筑、道路、桥梁、水体相互衬托,并便于城市其他景观(如亮化工程、广告灯箱等)的实施,达到统一和谐,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土壤
2、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3、因地制宜原则道路根据现状,因地制宜,在满足景观需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地形、地貌、环境形成景观。营造自然生态的景观,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
4、“以人为本”原则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不但要充分考虑该景观绿地的美化、绿化功能,合理考虑提供娱乐活动、生态休闲的功能,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
5、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
6、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
7、协调性原则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道路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协调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得以良性的整体发展,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经济与美观相结合。
四、确定设计目标及风格
1、主题定位。突出“人、自然、城市”和谐发展的主题,通过对道路的交通及景观环境分析,运用生态的观念,简洁明快的设计手法,构成自然与人文相交流的城市生态型景观风光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