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儿的护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12-24 15:26: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生儿的护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生儿的护理

篇1

【关键词】早产儿并低出生体质量儿;保暖;护理

早产儿并低出生体质量儿各器官形态及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生活能力低下,这就是围产儿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但随着对早产儿护理的重视,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住116例早产儿并低出生体质量儿,加强了早产儿的保暖护理,大大提高了早产儿并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存活率,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116例早产儿并低出生体质量儿(体质量≥2.5kg除外)。其中男61例,女55例,胎龄

1.2 临床治疗无症状者在恒温箱中保暖下进行多方面护理,有临床症状者在恒温箱中保暖下按医嘱接受治疗。

2 护理方法

2.1 一般护理护理早产儿时,护理人员的双手必须温暖,对早产儿喂奶、试表、换尿布、静脉注射、抽血等工作尽量在温箱中轻柔完成,无发热者4~6小时测体温一次,做好记录;发热者按医嘱测体温,密切观察早产儿的生命体征,随时注意患儿,各种治疗管道是否通畅,各种监护导线是否脱落。在换尿布时,注意先将尿布加温。使用空调使早产儿病房的室温恒于24~26℃,晨间护理时室内温度调到27~28℃,相对湿度55~65%。每日开窗二次,保持空气流通。

2.2 远红外线辐射台保暖患儿出生后,在远红外线辐射台中实施新生儿复苏,并用干热的毛巾擦干体表的羊水,以防体表液体蒸发引起低体温;必要的操作如腹股沟采血时可在此台操作。

2.3 婴儿培养箱保暖使用婴儿培养箱保暖,早产儿所需温箱的温度是根据日龄、体质量选择其所需中性温度[1](见表1)而设定。使肛温恒定于36.5~37.5℃,皮肤温度在36~37℃为宜,当有寒冷损伤综合症者,如肛温为30~34℃,腋温一肛温差为正值的轻、中度患儿,置于30℃的温箱中,每小时监测肛温1次,使患儿体温在6~12小时恢复正常。对肛温低于30℃,腋一肛温差为负值的重度患儿,先将患儿置于比其体温高1~2℃的温箱中开始复温,每小时监测肛温、腋温1次,并提高温箱温度0.5~1℃,不超过34℃,使患儿体温12~24小时恢复正常。

表1不同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中性温度

出生体质量(g)

箱温

35℃ 34℃ 33℃ 32℃

1000 初生10天内 10天以后 3周以后5周以后

1500 ~ 初生10天内 10天以后4周以后

2000 ~ 初生2天内 2天以后3周以后

2.4 出箱保暖护理当体质量>2000g,一般情况良好,可以出箱保暖,出箱后头戴绒布帽,可采用热水袋保暖,将其放在两被之间,以婴儿手足温和为适宜,也可用电热毯保暖。

2.5 早产儿洗澡保暖护理当体质量大于2000g或者胎龄32~36周分娩的早产儿、低体质量儿,无须特殊处理者,脐带脱落后,每日可洗澡或游泳,室温最好在28℃左右,水温在38~40℃为宜,每次10~20分钟,一切浴巾,衣服应预热后使用,洗澡后要迅速擦干水迹及保暖。

3 结 果

116例早产儿并低出生体质量儿治愈99例,好转8例,死亡9例,存活率92.2%。死亡原因主要是肺出血,多见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其中1例为0.65kg),住院时间为10~45天,平均23天,住院后无一例发生低体温和寒冷损伤综合症。

4 体 会

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表面积大,散热快,极易造成体温过低,导致寒冷损伤综合症、呼吸暂停、低血糖等,所以维持正常体温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重要环节。

4.1 院外保暖不可少对于边远山区无婴儿培养箱的乡镇卫生院,可以采用小儿直接贴近成人身体保暖,或者用热水袋、电热毯保暖。院外转入的28例患儿中有16例出现低体温和/或寒冷损伤综合症,这说明院外保暖不可少。

4.2 正确使用婴儿培养箱保暖婴儿培养箱是目前保暖的重要设备,并根据患儿体温变化随时调整箱温,使体温昼夜波动不超过1℃,因为体温波动超过1℃,可有引起颅内出血的危险。当早产儿出现寒冷损伤综合症后,目前主张快速复温,尽量在6~12小时内复温,但重度低体温者,争取12~24小时内复温[2],防止复温过快并发脑缺氧、抽搐、肺出血等。无空调病房者,室温低于箱温7℃时,预调箱温应增加1℃。适度的湿度,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但湿度过低使呼吸道黏膜干燥,不利分泌物的排出。对胎龄小于30周者,要求相对湿度提高,保持在70~80%但不>90%,以减少其蒸发散热。

3.3 重视出箱后保暖对于体质量大于2000g无临床症状者,可以出箱在空调病房内用电热毯或热水袋保暖,应戴绒布帽,因为头部面积占体表面积20.8%,散热量大,戴帽后可降低散热量[3],但注意防止烫伤或温度过高,逐渐过渡到无空调下保暖,直到患儿体温在正常范围。洗澡或者游泳者抽血检查应注意保暖,这样不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出现低体温或寒冷损伤综合症。

5 结 论

早产儿并低出生体质量儿由宫内环境进入外界环境后,重视保温护理关键问题,能使早产儿顺利度过低体温关,有效提高早产儿并出生低体质量儿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篇2

1.新生儿抚触的方法

1.1 人员培训

选拔临床经验工作并富有爱心的护理骨干,经过中华护理协会新生儿抚触技术专业课程培训上岗。

1.2 准备

室温26°C~28°C,房间内温暖,安静,温馨,柔软舒适的抚触台、柔和的音乐。抚触者温和亲切洗净双手,修剪指甲,双手涂润肤油以滋润新生儿皮肤,减少皮肤间的摩擦刺激。

1.3抚触时间

新生儿出生24小时沐浴后进行首次抚触,以后每天上午沐浴后进行,每次15分钟。

1.4步骤

抚触前先将按摩油倒在掌心(千万不要直接倾倒在宝宝的皮肤上),并将手搓热,按摩时要随时保持双手的温热。①头面部(舒缓脸部紧绷)取适量婴儿油或润肤乳液,用两拇指腹由额头的中央至太阳穴,两拇指从额部中央向两侧颈部滑动,让上下唇成微笑状,两拇指从前额发迹抚向后脑,然后中指移向两耳乳突后停顿。宝宝头顶天灵处的头骨因为没有闭合,不能碰,指头经过时必须翘起来避开。②胸部(顺畅呼吸循环)双手交叉放在两侧肋源(正对腋下肋骨边缘处)四指合并右手向上滑至宝宝右肩,复原,左手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注意,四指经过时要分开,避开宝宝的。两手交叉做,在胸前划一个大的交叉。③手部(增加灵活反应)将婴儿双手下垂,用一只手捏住其胳膊,从上臂到手腕轻轻挤捏,然后用手指按摩手腕。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只手。双手夹住小手臂,上下搓滚,并轻拈婴儿的手腕和小手。在确保手部不受伤的前提下,用拇指导从手掌心按摩至手指。④腹部(有助于胃肠活动)两手依次从婴儿的右下腹向左下腹顺时针方向划半圈,用右手从婴儿的右腹至右下腹画一英文字母“I”,由上腹部导左下腹划一个倒置的“L”,两从右下腹部再至左下腹部划一个倒置的”U”,做这个动作时,再送爱的语调向婴儿说:“我爱你”婴儿会很喜欢的。⑤腿部(增加运动调节功能)按摩婴儿的大腿,膝部,小腿及裸部,然后按摩脚裸及足部,双手夹住小腿,上下搓,交轻拈宝宝的脚裸和脚掌,在确保脚裸部首伤害的前提下,用拇指从脚后侧后跟按摩至脚趾。⑥背部(舒缓背部肌肉)用自己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对着宝宝的脊柱,其余两指分别对着脊柱两边凸起处,双手交替向下划至尾骨,双手四指指向宝宝背部两侧,以拇指处手掌轻轻地由宝宝脊柱向两侧滑行。

除了正常新生儿做抚触,还对早产儿做抚触。做每步动作时用柔和的语调和鼓励性的语言和新生儿沟通交流,要求抚触动作轻柔、力度适中并与宝宝进行目光交流。做背部抚触时帮助宝宝抬头爬行,每天记录宝宝抚触时的表现情况,如宝宝每天的体重、吸吮及睡眠情况、反应灵敏度、胎粪排泄和黄疸消退情况[1]。

2.抚触效果

98%新生儿抚触前哭闹、摄奶量少,经过适当抚触后睡得安稳、易饥饿、摄奶量明显增加,生长发育好。产妇经过抚触与新生儿互动、交流身心也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促进了母乳喂养的成功。

3.体会

皮肤是最大的感官器官,是神经系统的外在感受器,这种触觉感受器可将感受到的刺激通过传入神经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对这些冲动进行分析、判断,而做出相应的支持。因此可通过充分的抚触,传递触觉、视觉、听觉、动觉、平衡觉的综合信息。(1)促进婴儿智能发育,增进食物消化吸收,调节婴儿睡眠节律,提高婴儿免疫力[2]。(2)通过抚触这种非语言的感情交流方式增强新妈妈与宝宝之间的亲密接触。(3)抚触可以促进新生儿的淋巴系统,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应激力和智力。(3)抚触可以减少婴儿的哭闹,增强睡眠,提高孩子的智商和情商,更能促进家人与孩子亲情交流(4)通过抚触保持了宝宝皮肤的清洁和弹性,尤其对生病的婴儿可以减轻疼痛和不适感觉,缩短治疗过程。(5)抚触能改善早产儿的生理功能,更有效地促进其生长发育。

护士给予产妇进行新生儿抚触指导,拉近了护士与产妇沟通的距离,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同时,对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极大的帮助。可以说新生儿抚触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非常的价值,值得推广。

篇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9-160-01

新生儿抚触是对新生儿皮肤进行科学的温和的良性刺激,以促使其产生一系列积极健康的心理、生理反应的一项实用技术。国外研究表明,抚触可促使新生儿体重的增长及应激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智力发育,尤其是情商的发育和提高,促进了亲子情感的交流。抚触开始的时间越早,效果越显著。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表现为安静、舒适。为探讨新生儿抚触的最佳,将新生儿最初开始抚触时的舒适度进行比较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12年1月--12月在我院出生的24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具备纯母乳喂养条件,出生体重2500g~4000g,胎龄38~42周,Apgar评分8~10分。

1.2方法

1.2.1分组

将24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以传统的新生儿抚触为先仰卧位后俯卧位为对照组,即护士先进行头面部、前胸、腹部、四肢再进行背部、臀部顺序依次按摩;其中男婴68例,女婴52例。以先俯卧位后仰卧位为观察组,即护士先进行背部、背侧面、头部、臀部、四肢,再进行仰卧位、面部、前胸、腹部顺序依次按摩;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

1.2.2时间

从新生儿出生后24h开始进行抚触,每天2次,每次15~20min,一般在上午沐浴后及2次喂奶之间新生儿安静清醒时进行。

1.2.3抚触前准备

环境安静、舒适、温暖,室温在26~28℃,伴放柔和的音乐,准备好婴儿毛巾、衣服、尿布,护士剪指甲、洗净双手并涂上润肤油。

1.2.4观察内容

在相同条件下,由有经验的护士进行操作,观察新生儿抚触整个过程中是否安静舒适或哭闹不安,对抚触不同部位的新生儿舒适度进行对比,观察新生儿抚触与舒适度的关系。

1.2.5评价标准

采用先俯卧位后仰卧位抚触新生儿背部、背侧面、头部、臀部、四肢全过程。新生儿以面部或甲床无青紫为耐受力好,反之,如有轻度青紫以上为耐受力不好。

1.2.6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x±s表示,对资料应用t检验,以p 0.05判断差异的显著性。

2.结果

对照组新生儿安静状态需平均抚触次数明显比观察组多;观察组新生儿哭闹状态需平均抚触次数明显比对照组少

3.讨论

3.1俯卧位使新生儿更安全舒适

胎儿在宫内生长的姿势是抬头俯屈,头部贴近胸壁,肘关节屈曲,上臂接近胸部,前臂在胸前交叉或平行,膝关节与髋关节重度屈曲,大腿贴近腹壁,小叉蜷曲在宫内。新生儿自娩出后告别了安全封闭的子宫环境,来到充满好奇新鲜的世界,新生儿抚触提供了延续母亲接触和维系安全感的生命之路,因而在进行新生儿抚触时,先俯卧位再仰卧位抚触,新生儿感觉很安全、舒适,表现为安静、不哭不闹。

3.2抚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

新生儿出生时以具备视、听、嗅等各种基本功能,抚触时通过对新生儿皮肤感觉器官温和刺激,增加迷走神经的张力,而产生更多的激素,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加快体重增长,促进体格发育。

3.3抚触有利于提高新生儿功能

抚触通过触觉刺激调节,增强5-羟色胺的活性,增加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能力,从而帮助机体增强对新物质、新环境的应激反应与免疫应答的机制。

3.4抚触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

新生儿抚触是母婴之间联络的纽带,提高母亲的良性反馈,促进母乳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

3.5抚触是新生儿需要的被珍惜与被爱

抚触给新生儿带来喜悦和欢愉;抚触促进新生儿全面的生长发育,通过正确的指导和操作,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和自信感。

篇4

1.1定义

医学上把妊娠不足37周,出生体重不满1000g的婴儿称超低出生体重儿又称为未成熟儿[1]。

1.2特点: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个子小,体重轻,各个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如足月新生儿成熟,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差,生活能力低下,皮下脂肪层薄,不能有效地保存热量;胃容量小,吸吮力弱,入量少,产生热量的能力差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等原因,极易患病。遇到寒冷时,体温随之降低,易发生硬肿症;若保暖过度,外界温度过高时,体温就会升高,甚至引起发烧。

2 护理要点

2.1 保暖

2.1.1出生时的保暖 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产房温度必须保持25℃。出生后立即揩干羊水,脂肪不必全部擦净,之后放在辐射保暖台上进行抢救和保暖。

2.1.2 暖箱保暖 根据体温的高低结合早产儿的体重及日龄调节箱温。体重小于1000g者调至34℃~36℃,每日测体重1次,体重每增加500g,箱温调低2℃。箱温相对湿度60%~80%。入箱婴儿穿柔软预热过的衣服,头部戴绒布帽子,以降低耗氧和散热量;一切治疗护理操作均集中,尽量在暖箱内进行。如喂奶、换尿布、臀部护理等,尽量避免打开箱门及盖,以免影响箱内温度。每4h测量体温、箱温1次。

2.2 呼吸管理 由于未成熟儿呼吸中枢功能不成熟,肺泡换气面积相对较小,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及分泌不足,呼吸肌和胸廓软弱等原因,常出现呼吸暂停或发绀等。故入院后取平卧头肩稍抬高位,头偏向一侧,立即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严密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节律、皮肤颜色、心率、血氧饱和度,根据病情、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结果选择是否需要给氧及给氧的方式,给氧浓度30%-40%,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3%。由于长时间吸入高体积分数氧易发生损伤、早产视网膜病、神经系统损伤[2],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注重早产儿的氧疗管理工作,医务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严格掌握氧疗指征,吸氧期间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和血氧饱和度监测情况并定期监测血气,严密观察其缺氧症状是否改善。呼吸暂停者给予物理刺激,如弹足底,托背等,若症状未见好转,给予气囊加压通气,压力为1.5~2.0kPa为宜,对严重呼吸暂停、发绀者给予吸氧,频发呼吸暂停者可导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符合呼吸机应用指征的及早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按医嘱静滴氨茶碱以呼吸,配制氨茶碱时剂量一定要精确,并注意观察是否发生不良反应。

2.3合理喂养 合理喂养是提高早产低体重儿成活率的关键。

2.3.1开始喂奶时间:胎龄越小,吸吮和吞咽能力越小,易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这是导致死亡的常见原因。故过去主张推迟至生后36~96h开始喂奶。目前主张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予早期适量喂养,以利于刺激胃肠蠕动和胃肠激素分泌,减轻黄疸症状或缩短其持续时间,减少坏死性肠炎发生等。

2.3.2喂养方法:根据病情,个体差异而灵活掌握奶量,并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增加,必要时可予少量多次给予。视患儿的具体情况采取滴管、鼻饲或抱奶喂养,即母乳喂养。有吞咽能力而无吸吮能力的可采取滴管喂养,用滴管吸入然后一滴一滴缓慢滴入患儿口内(或用注射器缓慢滴注于患儿口中),儿头稍偏向一侧,防止将奶吸入气管。即无吞咽能力也无吸吮能力的可采取鼻饲,每次鼻饲前均应从胃管回抽以了解胃排空情况,胃滞留物的性质与量,根据残奶量决定是否注入新鲜奶液及注入量,鼻饲注入速度要慢,最好让奶液自针筒利用压力作用自然流入,每次喂奶后再注入温开水1-2ml,回抽和注奶时速度不能过快,以免发生“胃轻瘫”现象[3],鼻饲后采取头高脚低右侧卧位,并加强巡视观察呼吸、肤色腹部情况,注意有无恶心、呕吐等。

2.3.3喂奶后护理:由于超低体重儿咳嗽反射差,甚至无咳嗽反射,呕吐易使其窒息和呼吸暂停,因此,现在多采用腹部按摩法和肛管刺激排便法促进胃肠蠕动。

2.4 发育支持护理 超低体重儿的各器官发育不成熟,让患儿躺在铺好的“鸟巢”中。因“鸟巢”四周有柔软的绒布环绕,患儿感觉似在母亲的子宫里,满足了患儿的生理需求;同时避免光线刺激,降低周围环境的噪声,降低疼痛刺激,减少开箱门时的空气对流,避免环境温度的波动,给超低出生体重儿一个较为稳定的中性温度环境,且“鸟巢”的大小可使其活动范围局限,活动量减少,降低了能量的消耗,促进其生长[4]。

2.5 静脉内营养 生后1-2周不能完全经口喂养满足入量,往往要采用部分静脉营养,奶量增加,输液量渐减少。生后第一天为50~70ml/kg,以后日龄增加1天液体入量增加20ml/kg,达到每日150ml/kg,维持此入量。静脉补液的种类:以10%葡萄糖液为主,辅以复方氨基酸、白蛋白,根据医嘱补钠。静脉补液护理要点:各种抗生素液和营养液均现用现配,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全部液体24h内均匀滴入,并用输液微泵控制输液滴速,开始1-2滴/分,以后渐增至3-5滴/分,输液管每日更换一次,以防止感染。

2.6 预防感染

由于超低出生体重儿皮肤薄嫩,加上免疫力低,极易受到各种细菌的侵袭,应加强基础护理,每日进行口腔、脐部、臀部皮肤护理。保证一人一物一消毒,暖箱每周更换一次进行彻底终末消毒,做好物品、器械、空气、地面和手的消毒。定期更换湿化瓶、氧气连接管、鼻饲管,并谢绝探视,以防交叉感染。经常更换(每隔2小时更换一次),防止性水肿和坠积性肺炎。应加强皮肤、黏膜、脐部和臀部的护理。操作前后要用消毒液洗手才能进行各项操作,脐带脱落前每日用酒精消毒1次,每次换尿布时臀部涂鞣酸软膏,以预防红臀;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医护人员中凡患呼吸道感染及皮肤感染者均应暂时调离新生儿科。

2.7 健康教育

由于超低体出生体重儿的生理特点,病情危重,且住院时间长,给家长带来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应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并向家长耐心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家长稳定情绪,掌握家庭护理技能增强配合治疗的信心。早产儿视网膜病与早产、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有着密切关系,必须进行眼底筛查,随访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5]。听力筛查应在出院前进行。即使听力筛查通过的患儿,也应在12~24个月时复查。对有脑损伤高危儿,应定期随访,早期发现体格发育或神经发育偏高正常儿童,以便及时进行早期干预,减轻伤残程度。按时完成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促进超低出生体重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吴圣楣,陈惠金,朱建幸,储淞雯等,新生儿医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163-170.

[2] 陈超,新生儿氧疗合并症及预防[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1):8-9.

篇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54-02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I BWI)是胎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到2012年收治的6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其中男性有34例,女性有29例,胎龄最短的为28周,最长的为32周,体重最轻的为1000g,最重的为1500g,平均体重为1325g。所有新生儿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均痊愈出院。采用随机的方式将63例新生儿均分成三组,三组分别为静脉组、肠道组、混合组,三组新生儿的性别、胎龄、体重、分娩方式等都基本相似,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一般处理和护理 对于3组新生儿均实行保护性的隔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各项操作,防止新生儿发生胃肠道的感染,同时保持病房内空气的清晰,每天定期对病房内进行消毒,确保新生儿所在保温箱温度的适宜性,确保保温箱是无菌的环境。对新生儿使用的各种用具和器械进行消毒处理,每天对新生儿的体重进行测量和记录以确定需要补充的营养量,同时对新生儿的尿量进行计算,避免由于护理方法不当使新生儿出现并发症。

1.2.2 特殊处理及护理 ①静脉组。对于静脉组新生儿采用全静脉的方法进行营养供给,具体的供给方案为: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按照5:1:1的比例进行静脉注射,其中氨基酸和脂肪的用量从0.5g/kg/d开始,每3天按照0.5g/kg/d的幅度梯度增长,直到3g/kg/d终止。葡萄糖按照4-6mg/kg/d的速度进行输注,其中加入水溶性的维生素等物质,静脉营养采用专用通道的方式进行输注,其他电解质和营养物质等采用另外的通道进行输注。②肠道组。对于肠道组的新生儿就是通过胃肠道对新生儿给予营养的供给。具体供给方案为:主要营养物质为早产儿配方奶粉,开始时所有的奶粉采用胃管鼻饲的方法给予,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一部分奶粉采用胃管鼻饲的方法给予,一部分奶粉通过新生儿自己进食的方式给予,当新生儿每天自己进食奶粉的量达到20毫升之后,停止鼻饲方法供给。对于奶粉量从每天3ml开始,根据新生儿的体重状况,每天增加1-2ml,每隔2个小时对新生儿喂奶一次,为了降低感染的发生,对新生儿喂奶用具进行及时的消毒,每周更换一次鼻胃管。③混合组。对于患者组的新生儿采用静脉注射和胃肠道供养的混合方法,对新生儿进行营养供给,具体的方法如同上面静脉法和肠道法,各种营养物质的用量是上述两组新生儿用量的一半。

1.3 观察指标 对新生儿体重的增长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对于统计得到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如果得到两组数据之间有P

2 结 果

3组新生儿体体重增长情况和并发症情况,见表1。静脉组和混合组新生儿体重增长情况好于肠道组的新生儿,其中混合组的新生儿体重正常速度最快。同时,混合组新生儿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4.76%,明显高于静脉组新生儿9.52%和肠道组新生儿9.52%。并且混合组和静脉组以及肠道组的进行统计学分析可以得到他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统计学比较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采用混合方法不仅能够明显提高新生儿体重增长速度,同时能够显著的降低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的比率,因此,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3 讨 论

随着医学技术和急救技术的不断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成活率变得越来越高。在对极低体重新生儿进行抢救和治疗的过程中,营养的供给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在临床上通常采用的营养供给方法就是全静脉注射,这种方法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引起并发症的比例较高。因此,探究极低体重儿营养供给的方法成为现在临床医学上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对新生儿采用混合营养供给的方法,不仅能够供给新生儿所需的营养,同时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不愧为一种最佳的营养供给方法。分析可以得到极低体重新生儿的胃肠道发育还不完全,对其采用肠道法不断体重增长速度过慢,同时还会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综合考虑可以得到混合方法是最佳的方法,应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篇6

伴随着快速的老龄化,中国未来的护理需求正快速上升,但中国的护理人才奇缺,需求和供给的差距逐渐拉大。根据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的一项研究,至2020年,中国的半失能老人将达到6852―7590万,失能老人达到599―674万,养老护理员岗位则应达到657―731万。据此研究估测,目前中国的养老护理员缺口在300―500万人。而目前全国持证的养老护理员仅为五万余人,新增老年护理员的流失率为40―50%。虽然,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推动的手段,市场上也有相关的供给方逐渐涌现。但受到市场、文化和代际的价值观差异的影响,未来中国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的短缺已成定局。

在这一局面下,如何填平这一鸿沟就成为政府和市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而适时引入管理式医疗(Managed Care)的概念则有助于缓解问题的累积并部分解决未来的巨大挑战。

管理式医疗是指使用各类技术手段来为病人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作为医疗控费的手段,管理式医疗正日益受到市场的关注,相关的一些商业模式也开始获得投资。不久前,为老年人和慢病人群提供管理式医疗护理服务的Advance Health获得了4000万美元的风投,这表明投资者逐步开始进入移动护理领域。Advance Health是一家提供基于线下站点的线上移动护理公司,借助移动端的软件为用户提供各类护理服务,主要针对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这一智能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回答、检查的结果等自动生成新的问题,并提醒用户下一步的护理服务如何操作。系统主要通过风险评估来指导用户的护理服务,并由经过训练的护士来具体进行指导和提供服务,目前主要针对联邦医保用户。

毫无疑问,老年人和慢病人群对护理的需求非常大,但往往不知道具体如何操作,特别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规避操作不慎导致的糟糕的情况出现。从Advance Health的案例来看,管理式医疗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有效地评估用户身体中潜在的风险并提前去预防和控制,从而最终提高病人的护理质量和降低医疗费用,这也正是移动护理的核心价值。

对于美国市场来说,由于平价法案对医疗控费的加强,管理式医疗服务正日益受到欢迎。但在中国的医疗控费需求并不明显的前提下,管理式医疗服务如何获取市场?

从本质上来说,中国的大部分医疗护理并不进入医保或商保的赔付领域,而是由用户自己付费。对于自费部分,作为个人的用户其实有着很强的控费需求,而这也正是移动护理在中国能获得发展的前提。

篇7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40-01

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死亡率极高。随着医学的发展,如何提高超低体重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评估医院的医护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2010年12月份,我科收治了一例三胞胎,其体重均为

1临床资料

患儿系母孕28+4周,三胎,剖宫产,出生后30分钟收入本科,出生时,体重分别为:大毛0.98Kg、二毛0.81Kg、三毛0.75Kg,三患儿均拟早产儿、早产儿脑病、新生儿感染、超低出生体重儿收入院。入院时三患儿反应差,伴有面部及全身发绀,呼吸暂停等现象,立即予以刺激、清理呼吸道、保温等处理后面色稍转红润,经过56天的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三患儿均痊愈出院,出院时体重分别由0.98Kg增至2.03Kg、0.81Kg增至1.93Kg、0.75Kg增至1.95Kg,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体温呼吸稳定正常,每2~3小时吃奶一次,每次40-50ml,吃奶好。

2 护理体会

2.1保温:维持适当的体温对超低出生体重儿极为重要,因此,患儿入院后即被置于远红外线辐射保温抢救台复温,待其生命体征稳定时分别放入早产儿暖箱,按其体重调节,避免温度差异忽高忽低,每2小时测体温一次,使患儿体温保持在36.5~37.4℃,箱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室内温度维持在22~24℃,护理操作均集中进行,以确保体温的恒定,三患儿未出现硬肿症。

2.2吸氧:低氧血症可造成脑部损伤、心动过速、酸中毒等,但吸入高浓度氧气,致患儿血氧浓度过高,可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之所以我们必须严格掌握吸氧指征,注意调节氧浓度,三患儿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面部及全身发绀,呼吸窘迫,三毛缺氧程度重,呼吸64次/分,医嘱给予了鼻导管低流量吸氧,血氧饱和度维持在70%~90%之间,每四小时做动脉血气分析一次,给氧下无吸气三凹征,偶有呼吸暂停现象,予以刺激可自行恢复。

2.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儿呼吸、心率、反应、尿量、进食及大便颜色,全身皮肤有无花纹黄染,未发生红臀及皮肤感染的现象。三患儿入院反应欠佳,均有呼吸暂停现象,给予托背、弹足底、清理呼吸道等处理,按医嘱及时给予了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改善微循环,单面光疗等处理。

2.4喂养:早产儿的早期喂养,保证热量的供给和给予肠道的刺激,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三名患儿入院时均无吞咽,觅食反射,为了保证喂养安全,第二天均采用鼻饲喂养,每2~3小时一次试喂5%葡萄糖,如无呕吐和窒息,则给予母乳和稀释的早产儿配方奶,因超低出生体重儿生命力弱,大多数生后3~5天内吸吮和吮食反应差,容易溢奶,所以均在出生后三胎儿均予以胃管内持续用输液泵泵入牛奶,并维持,同时监测血糖,注意喂养耐受情况。根据患儿病情改变喂养量,如自行吸吮,有吞咽能力遂改为先喂后鼻饲,注意有无呕吐、胃食道返流等情况。喂奶后取右侧卧位。定时监测体重,观察体重情况,记录出入水量。

2.5预防感染: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抵抗力差,严格消毒隔离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关键。我们将三患儿安排在有层流设施的NICU病房,工作人员入室前必须严格洗手,换专用工作服、鞋、帽;接触患儿前必须洗手,每天早产儿暖箱用消毒液抹洗,定期开窗通风(每天二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患儿毛巾、尿布均为个人专用,用前进行臭氧熏蒸;每日用1%碳酸氢钠液为患儿进行口腔护理四次,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温水擦洗臀部,之后再用赛肤润涂臀部以保护皮肤。三患儿住院期间未发生红臀及皮肤感染现象。

2.6 PICC置管护理。PICC置管是我科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三患儿均行PICC置管,置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并做好置管后的维护,以防堵管、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经精心护理,三患儿均未发生堵管、导管感染等并发症。三患儿最初4-6周内每日均需使用静脉营养液12~24h均匀输入,PICC技术的应用为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给药途径,既避免了因反复穿刺给患儿增加的痛苦,同时也避免了长期输液导致的静脉炎等感染的发生,得到了患儿家属的认可和好评。

3 讨论

篇8

【关键词】新生儿;肺出血;呼吸机正压通气;护理

The early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neonatal pulmonary hemorrhage (a report of 40 cases).Liang Jianhong,Yu Yongmiao,Li Guihua,et al.(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haoqing,Guangdong 526021)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arly features and nursing observation points of neonatal pulmonary hemorrhage.Methods: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nursing of 40 cases of neonatal pulmonary hemorrhag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Results:Hypoxia,infection,premature,low weight and hypothermia were the high risk factor of neonatal pulmonary hemorrhage.The early signs of pulmonary hemorrhage were poor response,dysphoria,cyanosis,dyspnea,apnea respiratory difference,three depression signs,SpO2 decreasing and bloody liquid in airway.Conclusion:Early discovery and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 is the key to rescue the neonatal pulmonary hemorrhage;strengthening the respiratory management,assuring nutrition supply,keeping warm and preventing cross infection is the bases of successful rescue.

【Key Words】Infant;Pulmonary hemorrhage;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Nursing

肺出血是新生儿期多种疾病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我院新生儿科2003~2007年收治新生儿肺出血40例,由于重视早期发现、及时应用呼吸机正压通气和注重综合护理,抢救成功率达76%,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40例,其中男32例,女8例;早产儿24例,足月儿16例;体重

1.2 肺出血发生时间72h 9例。

1.3 早期临床特点及出血情况:40例患儿中发绀加重、经皮测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33例,反应差并有、口吐白沫、呼吸浅弱继而出现呼吸暂停28例,烦躁、呼吸急促、三凹征明显12例,皮肤发现出血点、瘀血、瘀斑8例,注射或抽血部位出血难止17例,从胃管内回抽出少量血性胃液15例,40例均从气道内吸出血性痰液,听诊肺部均闻及广泛细湿音。其中口鼻有血性液流出12例,气管插管内喷出血性液5例。

2 护理

2.1 警惕肺出血高危因素,早期发现:肺出血的高危因素是缺氧、感染、早产、低体重、低体温等[1]。本组新生儿肺出血中,缺氧37.5%,感染25%,早产儿60%,低体重儿70%,低体温65%。新生儿肺血管内皮细胞因缺血缺氧再灌注或感染后产生的氧自由基而损伤,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出血。本组病例发病第一高峰在生后24h内有62.5%,生后24~72h内发病15%,生后>72h发病22.5%。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儿的接触最密切,因此,要熟悉肺出血的发病特点,细心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肺出血治疗成功意义甚大。

2.2 根据肺出血的早期特点,加强病情监护:凡有肺出血高危因素的患儿均应进入新生儿监护室,尤其是生后3d内,应用心电监护仪严密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增加巡视次数,每15~30min巡视1次。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出血点、瘀血、瘀斑、注射或抽血部位难止血等;对患儿突然出现的反应差、烦躁、发绀加重、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及三凹征、SpO2下降,特别是气道内吸出血性液,应警惕肺出血的可能,及时报告医生,尽早使用机械通气。

2.3 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正压通气的护理

2.3.1 插管前准备:调试好的呼吸机、吸痰器、新生儿喉镜、适宜的气管导管、吸痰管、无菌手套、复苏器、听诊器、胶布、生理盐水、1∶10000肾上腺素溶液等;将患儿置于远红外辐射台上,保持中性环境温度,吸净口腔及咽部分泌物,便于暴露声门,头靠近床沿,颈后垫小毛巾,头后仰,使下颌、气管、剑突成一直线以开放气道,保证插管顺利进行。

2.3.2 机械通气的护理:①肺出血急性期应保持患儿安静,减少搬动,气管内每次滴入1:10000肾上腺素溶液0.1ml/kg,如出血未能控制可重复滴入,给药间隙以复苏器加压给氧,通过扩张肺泡,压迫肺泡表面的毛细血管,起到止血作用[2];禁忌拍背,吸痰负压

2.3.3 脱机护理:当患儿肺出血停止,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全身情况稳定,可将呼吸机参数逐渐调低,血气分析在正常范围可撤机。拔管前充分吸净气管内、口腔、鼻腔分泌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阿托品,以减轻喉头水肿;拔管后即予肾上腺素0.25mg、地塞米松1mg、生理盐水2ml雾化吸入,头罩吸氧。呼吸道分泌物多、黏稠时,为了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应每2~4h雾化吸入、翻身、拍背、吸痰1次。

2.4 注重综合护理:①加强保暖:在护理新生儿过程的每个环节中都必须注意保暖,尤其是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基础代谢率低,肌肉活动少,糖原、棕色脂肪少,产热有限,而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较薄,散热快,如保暖不当则容易引起体温不升、低血糖、酸中毒、低氧血症,应置患儿于暖箱或远红外辐射台上,设置温度30~35℃,保持体温在36.5~37.5℃。对于低体温者要缓慢复温,每小时测体温1次,并根据体温每次升高箱温0.5~1℃,经8~12h恢复体温至36.5~37.5℃,严重低体温患儿一旦给予快速复温并吸高浓度氧后,肺出血迅速出现[3]。②做好静脉输液及出入量的管理:肺出血的主要病理改变是由于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引起的出血性肺水肿。因此静脉补液不宜过多,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使用微量输液泵控制滴速3~4ml/(kg・h),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引起心衰、肺水肿,诱发肺出血;保持输液通畅,防止液体外渗,同时准确记录出入液量。③保证营养的供给:排除消化道出血后尽早给予鼻饲喂养,每次鼻饲前回抽胃液观察残奶情况,视消化情况逐渐增加奶量,同时配合静脉营养的应用,保证患儿能量的供给。④严防交叉感染: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吸痰用物每次用后更换;及时清倒接水器中冷凝水,防止倒流;湿化罐内无菌蒸馏水每天更换1次,呼吸机管每周更换2次。⑤注重基础护理:肺出血患儿病情危重,抵抗力差,应做好口腔、脐部、皮肤、会阴的清洁与保护。

3 结果

由于对缺氧、感染、早产、低体重、低体温等肺出血的高危因素提高警惕,当患儿出现反应差、烦躁、发绀加重、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及三凹征、SpO2下降、气道内吸出血性液等症状时能及早发现,报告医生,及早给予机械通气正压给氧、加强保暖、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本组40例患儿中治愈26例,死亡8例,病情好转放弃治疗6例。

4 讨论

新生儿肺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综合征,由于原发病因多,临床症状表现不一,病情变化快,临床上常因疏忽对新生儿肺出血早期症状的观察,而错过了早期诊断、治疗的时机,造成新生儿严重的后果。因此,对具有2项以上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进入新生儿监护室作好监护,尤其是生后3d内,加强病情观察,早期发现新生儿肺出血的先兆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及早给予呼吸机正压通气、确保呼吸道通畅是抢救的关键。加强呼吸管理、适时有效吸痰,控制出血,加强保暖、低体温者经8~12h缓慢复温,控制输液量和速度,保证营养供给,预防交叉感染,做好基础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韩玉昆,傅文芳,许植之.实用新生儿急救指南[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306~307.

篇9

出生体重在1000~1499g之间的早产儿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VLBW由于胎龄小,各器官系统功能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病死率高。如何降低病死率、提高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现将我院成功救治四例极低体重儿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4例VLBW其中男3例 ,女1例。胎龄28周~34周,分别为28周+3,29周,29周,31周+4,出生体重分别为1103g,1120g,.1210g,1460g。均在生后30min内入院;4例入院时轻度窒息2例,双胎妊娠2例均按照新生儿窒息复苏术进行复苏处理后入我科,均反应低下,青紫,呼吸微弱,,体温低。

2 治疗要点

入院后全部入箱温,持续24小时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输液泵给药治疗。

2.1 呼吸管理与给养;出生后即彻底清理呼吸道,患儿头部轻度后仰,抬高肩部保持呼吸道通畅,入院后常规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mg/(kg?d)静滴以促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预防NRDS的发生。鼻导管给氧,氧流量0.5~1L/min,头罩给氧总流量4~6L/min,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使患儿血氧饱和度一直维持在85%~95%,浓度以氧分压监测结果进行调整,维持氧分压60—90mmHg氧浓度≤40%,避免高氧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呼吸暂停者予托背弹足底刺激,严重者用氨茶碱首剂5mg/kg。 

2.2 液体及营养:4例早产儿均选择静脉营养1周内,初期10%GS 60~80 ml/(kg?d),滴速4~6 mg/(kg?min), 开始逐渐增加到11---12mg/(kg?`min).24-48小时后补纳2-3mmol/(kg?d), 生后3~4天补钾1-2mmol/(kg?d),小儿专用氨基酸(含20种氨基酸)从0.5 g/(kg?d),开始,以0.5~1.0 g/(kg?d),3

天开始递增至2.5~3.0 g/(kg?d);脂肪乳(含50%中链甘油三酯的力保肪宁)以0.5 g/(kg?d);五天后开始递增至3.0 g/(kg?d)。输液泵20~24小时均匀输入。维生素E25mg/d至体重达1800g为止。静脉营养量调整期间,每日测体重.记录液体出入量,监测血生化指标,注意观察有无黄疸和出血倾向间断测尿比重尿糖。

2.3 微量喂养:一周后4例均采用直接经过口腔的微量的喂养方式,在开始喂养前让患儿进行能够非营养性吸吮的练习,使之极早适应经口喂养,喂养的奶主要选择母乳。用吸奶器采集母乳喂哺时奶温恒定在37-39°C。奶量从1ml/次开始,每一小时一次每天增加1毫升,并根据症状随时调整严密观察消化吸收及排便情况。

3 护理

3.1 保温保暖,暖箱温度保持在32~35℃。湿度55%~65%保持良好湿度的使患儿水分丧失降低到最低,避免因为表失过多的水分影响患儿的体重的增长。

3.2 感染的预防:要求每位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新生儿病区管理标准,确保患儿的安全,凡进入病房医护人员必须做到手消毒,无感染人员进入病房,抹布、拖布、桶做到专用用后消毒。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作好口腔.皮肤.脐部及眼护理。有创操作做到轻柔避免损伤。

3.3 护理要点:1尽量减少搬动,严密监测VLBW体温,2h测量一次,根据体温变化及时调节温箱的温度,使体温控制在36.2~36.7°C,相对的湿度55%~65%,治疗护理都应在温箱内进行,以确保暖箱温度恒定,选择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护士24小时严密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及节律.心率.面色.微循环.肌张力及触觉反应。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定期查出血点,血糖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注意黄疸情况。尤其有颅内出血早产儿

4 讨论

篇10

极低出生体重儿多为早产儿 , 新生儿体重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 2 方法 给予两组患儿常规护理方式 , 出现黄疸的新生儿接受蓝光治疗 , 每天照射时间 >12 h, 连续 3~4 d, 对出现发热、皮疹、抽搐等症状患儿进行输血、白蛋白输注治疗 , 同时静脉滴注 5%碳酸氢钠 (3~5 ml/kg)。将新生儿安置在隔离病房 , 间隔 4 h对病房内消毒 , 每次 1h, 同时用“84”消毒液擦洗新生儿暖箱 , 及时更换暖箱内小垫 , 间隔 1周更换暖箱 , 并对病房内及暖箱内空气进行检测 , 保证 100%合格率 , 医护人员进行操作时进行手部消毒。

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观察组患儿系统护理干预 , 具体如下:①患儿食用早产儿配方奶与新鲜早产儿母乳混合喂养 , 采用 1ml无菌注射器由患儿口角喂养 , 具体速度依照患儿吞咽速度而定 , 首次试喂白开水或者 5%葡萄糖溶液 , 无不良症状后可喂养母乳与配方奶粉混合物 , 最初喂养 1~3 ml/kg, 间隔 2~3 h 喂养一次 , 依照患儿的耐受情况增加喂养量。②在对患儿进行辐射治疗时 , 医护人员轻触患儿 , 播放舒缓音乐 , 保持室内安静, 同时护理人员用轻柔语言及目光与患儿交流 , 缓解其紧张情绪 ,保证愉悦安静的状态 ,医护人员在油辅助下对患儿头部、四肢、胸腹部及背部进行轻柔按摩。

③帮助患儿采取平卧 , 头部偏向一侧 , 适当抬高床头 , 避免患儿出现返流引起窒息 , 用枕头托起患儿肩部 , 保证头部、肩部、颈部在一条直线上, 避免颈部弯曲引起的气管受压 , 出现窒息现象。④保持患儿眼部、口腔及脐部的卫生 , 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患儿眼部 , 用制霉菌素及生理盐水清洗患儿口腔 , 保证口腔内清洁 , 同时患儿浴后用 75%酒精对脐部进行消毒 , 清洗时注重褶皱多的地方 , 避免胎脂参与引起的皮肤糜烂 , 患儿皮肤娇嫩 , 皮下脂肪较少 , 患儿容易出现压疮 , 因此医护人员要间隔 30 min帮助患儿翻身 , 同时用红霉素软膏保护患儿臀部, 避免出现臀红。

1. 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 ( -x±s)表示 , 计数资料采用 t检验 , 组间对比采用 χ2检验 , P

2 结果

2. 1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 1周、2周、3周及 4周时对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进行比较 , 治疗前及治疗 1周时 , 两组患儿体重比较 , (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 2周、3周及 4周, 观察组患儿体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 ( P

3 讨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肠胃消化及吸收功能发展尚不成熟 ,吞咽及允吸能力较差 ,喂养较为困难 ,因此早期胃肠喂养对于患儿的存活及后期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满足患儿机体发展、体重增长的需要尽量不禁食 ,若必须禁食则依照患儿具体病情进行 ,避免长时间禁食。母乳内含有大量婴儿所需营养 , 同时具有杀菌作用 , 因此在新生儿喂养时 , 尽量选择母乳喂养 ,然而医护人员需要将母乳喂养方式等知识告知产妇 ,避免引起其他疾病。通过抚摸能够刺激小儿的运动感觉系统 , 减少患儿应激行为 , 而新生儿肠蠕动较慢 , 排便功能较差 ,通过抚摸能够促进其肠胃蠕动 ,改善其对喂养的耐受性 ,同时加强了其对营养的吸收能力。选择合适有助于减少胃食管返流, 同时能够减少呼吸暂停等不良现象的产生。

参考文献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