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5 14:43: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医疗资源的重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专家咨询基本情况
专家的基本情况本次共咨询24名专家,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6岁,平均工作年限为23年;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职称方面,27.3%的专家为正高,40.9%为副高,31.8%为中级职称;根据专家的专业领域,将其分为卫生行政管理、医院管理和临床医疗3个专业领域,各占27.3%、72.7%和54.6%(其中有交叉)。专家对县级医院管理、县域医疗中心评价的熟悉程度均较高。专家的权威程度专家的权威程度(Cr)主要由两方面来反映:专家的判断系数(Ca)和专家的熟悉程度系数(Cs);专家的权威程度(Cr)=(Ca+Cs)/2。本次专家咨询中,专家对于7项一级指标的熟悉程度大都为很熟悉或熟悉,7项一级指标的权威系数均>0.7,表明专家的权威程度比较高。专家的一致程度为检验专家评分的一致性,计算专家对3类一级指标下众多二级指标的重要性、可操作性和灵敏性评分其Kendall和谐系数(W)[1]。对各项一级指标下属的三级指标咨询结果进行非参数Kendall和谐系数检验,结果显示,P值均<0.05,表明专家的评价结果均具有较高一致性,结果可信度较高。县域医疗中心评价指标及其权重评价指标的遴选结果指标的遴选主要根据平均分、变异系数和剔除频率来综合考虑。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显示,7项一级指标的平均分均高于8分,被排除次数低于2次,故所有拟定的一级指标均入选。二级指标中,“县级机构横向互动”下属的“资源共享”指标的排除频率为20.8%,予以剔除。三级指标中,“病床周转次数”、“床护比”等6项指标的排除频率均超出界值;“副高及以上卫生技术人员比例”、“经费自给率”等8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均超过预定的0.20;“年接受其他县级医院进修人员数”、“年合作科研项目数”等3项指标的平均分低于5.7分,以上18项三级指标均予以剔除。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采用百分比法,确定各级指标组内权重,根据模糊层次分析法原理,计算出各项指标组合权重,最终获得了基于县乡村医疗机构资源整合的县域医疗中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讨论
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应用德尔菲法在专家人数及其权威水平方面应满足研究的技术要求,专家人数的多少视研究项目的规模而定,以15~50人为宜[2~3]。本研究共邀请24名专家参与评价,人数达到德尔菲法的要求。专家意见的权威程度应≥7.0[4]。本研究结果显示,专家的7项一级指标的权威系数达到7.7~8.7,均高于7.0。说明专家的代表性与权威性均达到研究技术要求。本研究采用现场填写问卷的方式,专家对于问卷的疑问可以及时得到解答,有效地避免了由于理解产生的人为误差,并提高了回应率,两轮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在指标筛选研究中,大多以全面性、科学性、可行性、重要性、敏感性为原则,但筛选的具体细节各有差异。贲智强等[5]以指标分值是否达满分值的70%以上作为入选评价体系的标准,刘飞鹰等[6]以60%专家赞同作为指标入选评价体系的界值,罗万军等[7]以指标重要性评价值变异系数0.5作指标筛选标准。本研究综合考虑平均分、变异系数和剔除频率,以指标重要性、可操作性和灵敏性综合得分达到满分值的57%(即5.7分)、变异系数<0.2、剔除频率低于16%作为指标入选标准,共剔除了1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占21.3%,确保了指标体系的简约。指标体系的独特性与一般的医疗机构评价指标体系不同,本指标体系的特点在于其着眼于“资源整合”。众所周知,县级医院是我国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的龙头,其发展目标不仅限于自身的壮大,还应拉动整个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8]。为此,县域医疗中心应该把促进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本评价指标体系中,特意加入了“县级机构横向互动”和“县乡村纵向合作”两项一级指标,其权重分别为11.82%和16.43%,充分突出了“资源整合”的重要性。指标体系的适用条件和不足本指标体系适用于县域医疗中心的评价,由于涉及了县级机构横向互动和县乡村纵向合作两项资源整合指标,要求所评价的县域医疗中心必须具有一定的辐射能力。本指标体系不足之处在于指标仍较多,除大部分指标的数据可从医院的统计数据中获取外,个别指标如“患者满意度”、“市场占有情况”需要做现场抽样调查,收集数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9]。本研究确定的我国县域医疗中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一方面,可以为县域医疗中心自身的建设和评估提供可靠的工具;另一方面,该体系的“资源整合”导向性将引导县域医疗中心加强与县域内其他医疗机构之间的互动合作,促进县域医疗服务系统的优化。
关键词:
病案管理;医院管理;药师;作用
0引言
近些年,医院管理的发展逐渐转变为以患者的需求和提升临床疗效为核心,将合理治疗、科学用药、经济治疗为中心,促使医疗机构的诊疗技术能够更加科学、合理。随着病案管理的普及,医院管理的管理方式必然会发生一定的改变。病案管理主要是指对病案物理性质的管理,也就是对病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号、归档以及使用等流程。合理的应用病案管理,能够显著优化医院的管理水平。因此,研究病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有着显著意义。
1通过病案管理,强化医护人员的医护水平
病案信息中会体现患者真实的临床记录、查房记录、医嘱记录、会诊和手术记录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诊断患者的临床疗效非常好用,并且这些信息具备较高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1]。通过这些信息,能够间接体现医护人员的操作是否正确、是否规范等。例如,通过分析诊断记录和一段时间之后疗效进展的信息分析诊断是否准确、用药是否合理等。借助病案记录,还能够体现医院目前的医疗水平,例如通过医嘱记录、查房记录等,分析是否能够对患者的需求及时进行处理。对此,借助定期对病案进行管理,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优化策略,持续提升病案管理的质量,设计病案管理的目的和优化措施,能够持续、稳定地提升医护人员的医护水平。
2通过病案管理,开展高质量医院科教工作
病案能够记录患者接受治疗的整个过程,所记录的信息能够体现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的确定依据和最终疗效等,这对于医院科教工作而言是实践性的教育资源,能够为医院的实训培训工作提供参考资料,并且还能够为医院的新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例如,刚到医院实习的学生可能并不完全清楚某个疾病的治疗方式和临床特点,则可以让学生分析病案信息,让其通过真实的临床病案信息对疾病有客观的认识,从而使后续的教育工作能够更高效。
3通过病案管理,优化医疗保险工作的实施质量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医院医疗保险的实施也在随之改变,新规定和旧规定修改持续不断[3]。对此,为了确保新规定的制定和旧规定的修改能够真正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医保管理部门可以定期到医院中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和研究过程中,病案便是最为重要的检查对象,通过真实、客观的病案,能够直观的发现目前人群中容易发生的疾病以及患者所需要的医疗保险。由此可见,病案的记录结果将会直接决定医院与患者的利益,制定标准性、准确性、真实性的病案非常重要。
4通过病案管理,利于处理医疗纠纷
就目前而言,伴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越发重视,同时医院所面临的纠纷案件也在不断增多[4]。病案是由医务人员所撰写的文件,同样也是目前司法机关裁定医疗事故、纠纷中的权威性文件信息,病案能够记录患者的用药状况和治疗的过程,为医疗保险机构掌握医疗用药过程也是非常有利的。病案管理能够记录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是处理医疗纠纷案件的重要依据,医院可以通过提升病案管理的质量,要求病案能够详细记录患者的治疗细节,从而提升医院在遭遇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时准确的划分责任主体。由此可见,医院在病案管理过程中,在确保病案管理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医疗纠纷所引发的风险。
5通过病案管理,完善医院工作指标的记录
在医院管理当中,成本和开支的核算是关于经济问题的主要内容。在核算的过程中,会存在非常多的信息,例如门诊和医院人数的记录、床位的占比情况、手术的实施次数、患者的住院费用和时间以及医疗保险报销比例等等。对于这些数据而言,患者的病案中都有记录。由此可见,通过高质量的病案管理,能够让医院随时随地的掌握目前工作指标完成情况,记录医院各项指标统计效率。
6通过病案管理,强化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借助提升医院对病案管理的重视度以及提升病案管理的管理质量,促使病案在医院整个诊疗过程中体现相应的作用,带动医院其他层面的管理工作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借助对病案的记录和分析,促使医院了解当前阶段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问题发生的过程分析引发问题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升医院管理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7结语
综上所述,病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一项核心的管理内容,其能够记录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客观、真实的体现诊疗的全过程,是教育、探究的有利资源。我院目前每年约有22000例患者,755张床位,在建立病案管理之后,每年能够创造约1万多份有意义的病案资源,这些病案资源无论是用于教育还是用于创新临床疗法都有着显著的应用意义。由此可见,病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有着非常明显的重要性。
作者:赵言玲 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
参考文献
[1]范先丽.病案管理在提高基层医院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与价值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0):8-9.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疗设备发挥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医院医疗设备也是衡量医院医疗水平的主要条件之一。而医疗设备的维修和管理是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充分发挥其医疗作用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和管理显得非常重要[1]。
1转变医疗室设备维修和管理观念
医疗设备与医疗服务水平直接挂钩,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必须要重视医疗设备的先进性,做好维修和管理工作。但是就目前医院情况而言,医院领导对设备维修和管理的观念落后,只重视先进设备的购买,对设备维修和管理不重视,导致设备的准确度和寿命快速降低。因此,作为医院管理者,首先必须对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的重要性清楚认识,加大在维修和管理方面的基础投资。其次要对医疗设备的采购招标情况严格监视,树立一切以医院医疗质量为中心的招标理念,在保证设备质量的同时,选择一些能在后期服务中提供更多便利的设备供应单位。
2加强高水平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队伍
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队伍的素质直接与设备的质量和使用寿命相关,在当前医院中,设备维修和管理队伍在处理一些常见设备的维修和管理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一些大型进口医疗设备的维修和管理中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维修和管理队伍面对大型设备的维修往往无从下手,对故障发生原因不能准确分析,找不出问题所在。因此,医院必须要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2]。①建立人员培训机制,增强新上岗人员的技术培训,针对一些大型进口设备要派技术人员接受专业培训,掌握设备的使用和维修。②建立人员激励机制,将维修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与自身技术结合起来,成绩优秀的人员获得的福利待遇更好,激发维修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从而不断提高维修和管理成效。③重视维修工程师队伍建设。作为医疗设备维修的主要成员必须要不断学习,掌握设备维修知识,保证能及时准确解决设备故障。
3建立医疗设备使用和维护制度
完善的设备使用和维护制度能有效降低故障的出现,从而减轻管理工作,降低维修难度。①建立设备使用制度,规范设备使用行为。确定医疗设备的使用人群,专职医生或是技术操作人员的每次操作均要做好记录。当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于专业技术人员处理。由于自身疏忽导致设备损坏,当事人要承担一定的责任[3]。②制定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制度,保证维修和管理的常态化,定期进行医疗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将一些小问题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
4加强横向合作进行自主维修
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和管理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很多设备发生故障之后,本医院不能维修,需要厂家上门服务,但是厂家的维修费用很高。针对这种情况,医院之间应该加强联合,保持良好的关系。当出现上述问题时,可以寻求其他医院的帮助,各医院的设备维修人员共同分析和研究问题,从而将问题成功解决,不仅能及时修好设备,同时降低了维修的成本。
5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做好维修工作
当前医院应用的各种设备技术含量高,价格也高,维修的费用也较高。为此,医院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维修工作,①邀请相关专业人员组建技术研究小组,利用本地人才资源,将计算机专业、光电专业等非医疗设备人员组织在一起研究相关问题。②借助第三方维修公司进行设备维修,第三方维修公司进行维修不仅能减少维修时间,而且能降低维修开支。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搜寻相关的信息,或者在网络上与专业人士进行交流沟通,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本院的维修技术。
6供需双方保持良好关系
为了保证设备维修的及时性,医院要与设备供应单位保持良好的关系,尤其在一些高智能化的医疗设备维修中,单纯依靠医院的维修力量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供应商必须要提供相关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医院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其资质和实力,选定一个供应商后,不轻易更改,维持长久的关系。
7结论
总之,医院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对医院的正常运行极为重要,医院要认识到设备维修和管理的重要性,组建优秀的设备维修和管理队伍,不断创新维修和管理方法,提高设备维修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一、目前医院档案管理现状
我国社会的科技信息化发展已经遍布了各行各业,档案管理工作也已经从最初的手工整理演变成了信息化的电子档案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大量应用,使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具有占用空间小、信息容量大,应用力强、传输方便跨界等特点,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是档案史上的一大飞跃。对于医院来说医生是存在的必须人才,而对于医生来说自身的医学技术知识是生存的本道,医生的科学研究对于医院和个人以及整个医学界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医院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是利于这一切发展的源头。开发利用科技档案管理资源,将科研计划管理与科研计划档案管理相结合,从中挖掘科技档案中所蕴藏的丰富知识,使之成为科研立项、试试以及研究城规推广的重要依据。
二、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向领导以及各项研究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同时围绕医院的经营与管理涉及的临床、医学、科研、教学等方面的信息开展服务,将档案管理工作于医院整体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医院整体发展紧密联合起来。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越加的不可缺少。一下是简述的其中几点重要性为:
1、规范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形成由院长或副院长直接分管、院办公式主任以及各个部门负责人、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组成的以临床医疗技术为主的档案分级信息化管理模式,并且同时严格实行我国《档案法》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能依据法律规范化的开展相关管理工作。
2、患者病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病历档案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也是用来衡量各个医院的管理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档案管理的差别在于,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直接关联着广大民众在疾病的防御和治疗情况,病历档案资料信息的利用率相对来说比较高,时间性和实用率比较强,以至于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好诊断后的收集、整理、组卷、登记、分类、编目、编码、排号、储存等工作,把病案中大量的医疗信息资料更加进行全面系统的收集起来加以分析,以便及时准确的像医院领导以及各个科室的医务人员提供有家住的医疗信息。从而方便医院的领导更好的加强业务上的管理和业务建立的决策,各科室的医务人员从中总结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给医疗控制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在对医院的强化管理、改进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改进医疗质量等方向起到重要的作用。
3、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医院的发展离不开科学信息技术,当今的是一个信息化、科技化的社会,科学信息技术知识飞速更新,然而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对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医疗工作者在每天的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探索并攻克各种的疑难杂症的新思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医疗行业的科学发展服务。电子信息化的收集管理的相关医疗科研信息给医院的发展带来的有力的帮助。
4、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医院的医疗设备的相关管理直接关系着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的展开,完善医疗设备的相关档案为医院全面、准确地了解设备以及购置和使用情况提空了重要的技术职称和考察依据。也为设备的正常使用提供了保证。
因此设备的档案在大型的医疗仪器引进和维护当中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充分的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考查和论证医院大中型医疗仪器设备,了解医疗设备使用频率以及寿命,从而做好相关预测和准备工作,为购置新的医疗设备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避免了出现资源浪费。是保障医院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质量的重要工作。由此可见医疗设备档案对推动医疗技术质量以及更好的医院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5、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保密的重要性。病历对于医生来讲是知识产权,在医院与患者之间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同时也是患者的个人隐私,不论对于管理部门还是考研部门,在管理以及研究上都是重要依据之一。在很多普通的疾病治疗过程中,病历档案是不被大家重视的,因此患者与医院在日常的管理中不太重视病历档案的保密工作。然而,一旦出现医疗事故,或者患者疾病含有隐私成分的时候,病历档案就成为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病历档案的泄露也会造成各种纠纷。因此,医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病案保密问题,充分重视医院病案信息保密工作,保护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患者隐私,防止医疗信息被非法窃取。
其中关于病历档案的重要性可以从医院以及患者几个方面去理解:
(1)对于医院来讲,目前医患纠纷逐年增多,病历对于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的价值和意义重大:一旦发生了病患纠纷,病历就会凸显出其法律效力,对病历的保管不善就很可能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对医院造成不良后果。同时,医疗档案记录着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反映着医疗单位的医疗水平,影响到医务人员的个人前途和医疗单位的声誉和效益。
(2)对于患者个人来讲,病历档案的意义自不待言:病案信息首先是患者的隐私材料,敏感的病历不仅对于个人的工作,而且对于自己的婚姻、家庭以及其他成员都会造成影响。医院如果因为病历档案保管不当造成患者的信息在没有患者授权的情况下泄露,将会严重侵犯患者的权益,造成严重的纠纷。
总结:在医疗事业飞速发展的时代, 档案是证明历史的重要依据,对于医院来说档案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是医院管理人员和全体医务工作者辛苦劳作的成果,因此各医院应加强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规范档案管理的同时不断吸收新的科技信息技术和相关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医院、服务社会、服务于医疗事业。
参考文献:
[1]杨海立,刘正芳.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医院档案管理工作[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7(09)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医院图书馆建设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借助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图书馆管理效率和信息共享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能够进一步增强图书馆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为医院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供给。因此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医院在加强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正确认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并探索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措施,逐步推进医院图书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
一、新时期医院加强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受到医院的高度关注,对医院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具w来说,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图书馆管理效率的提高
医院在图书馆建设管理工作中引入信息技术,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能够改变传统的资源管理和资源共享方式,管理更加便捷,对管理工作的全面优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有助于促进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高[1]。同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图书馆管理方式的变化还能够促使图书馆从被动的提供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服务水平也有所提高,对图书馆在新时期的稳定发展和医疗图书资源的有效利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图书馆业务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发展
在医院图书馆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图书馆中的书籍和服务进行信息化和电子化处理,不仅能够为图书资源的共享和服务创造一定的便利,还能够有效推动图书馆业务向着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满足医院中医护人员的实际需求,为医院科研和医护工作的良好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二、新时期全面推进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新时期基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对医院医疗服务工作的影响,医院应该加大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优化措施,希望能够逐步改善图书馆建设现状,促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作用的发挥。
(一)加大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
在医院图书馆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经费投入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只有医院加强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并且加大资金投入,才能够促使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积极引入软硬件资源,加强对图书馆信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等,取得良好的信息化建设成效[2]。因此新时期医院在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切实增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效果。
(二)突出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优势
医院图书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加强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应该重点突出医疗服务方面的特色性,保证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得到全面发挥。在具体加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医院应该结合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增加馆藏资源储备,并对信息化背景下的多元化图书服务进行合理探索,增强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为医疗服务人员提供特色化专题服务。在探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广泛服务和专指服务相结合,将综合服务与定题、定向服务进行有机结合,突出医学科研教育工作的特色,进而真正从学科实际出发,保证图书馆资源服务工作的开展能够真正为医疗卫生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促进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水平和医学水平的逐步提高。
(三)加强信息安全建设
在医院图书馆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信息安全建设是较为重要的内容,随着医院图书馆数字化和网络化程度的逐渐深化,医院图书馆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已经逐渐引起医院图书馆的高度重视,也成为医院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3]。所以医院在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逐步构建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切实维护图书馆信息安全,有效提高图书馆综合服务质量,促进图书馆作用的发挥。唯有如此,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建设成果,为医院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三、结语
医院图书馆建设是医院总体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医院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明确认识到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结合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探索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医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发展效果,为医院整体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加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对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院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不断地更新管理理念,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活力,使员工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医院的管理而言,要求医院管理人员积极开展工作,处理和协调医院管理的各种关系:(1)处理好管理人员与工作之间的关系,保证每个岗位都有人员配备,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2)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医院的员工是各项工作主体,管理工作需要每个岗位进行协调,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能够使各项工作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3)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这样有利于发挥工作人员的潜力,发挥其创新精神。(4)定期地对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保证医院的最佳效益。
二、加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目标和工作人员的状况,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员工进行职业计划,为员工指明方向。通过定期培训,提高了员工的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增强了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体现个人价值,促使员工明确自己的义务。培养员工积极向上的作风,转变员工的思想,改进员工队伍的素质,使员工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完成医院布置的工作,进而提高医院的整体工作水平。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确保企业组织结构和工作分工的合理性及灵活性,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全面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
三、加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是医院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基本要素,离开了人员的参与,医院的各项职能就不能正常地发挥功效。医院经营目标的制定、实施和控制的过程是管理者通过员工的努力来实现的,这就要求员工具备良好的能力素质,掌握市场运作规律,最终实现医院的经营目标。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构建完善的组织体系,对员工潜力的发挥给予支持,为医院的有序发展提供保障,确保医院反应的灵敏性和强有力的适应性,协助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
四、加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医院竞争力的保证
档案是卫生行业党建工作的重要记录,里面记录着医疗行业的发展情况,对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疗机构党建工作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并加强党建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充分发挥党建档案的重要性,使档案在医疗机构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医疗机构当前的发展情况,对如何提高党建工作档案规范化管理进行了阐述。
1医疗机构党建工作档案的重要性
医疗机构主要是为百姓服务的重要机构,能够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党建工作作为医疗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其在医疗行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结合党建工作在医疗机构实施的概况,加强对医疗卫生体质改革,紧紧抓住党建工作主线,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卫生行业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改进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疗卫生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医疗机构党建工作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医疗卫生行业是我国的一项重要行业,对确保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党建档案是医疗卫生行业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医疗卫生行业内部,存在着对医疗卫生行业认识程度不足、党建档案不规范和不完整的情况,无法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党建工作内容不明确,存在片面性,党建档案建设不规范和不全面;第二,党建工作内容划分不明确,没有及时对档案进行记录,导致查阅不方便,有价值的档案没能得到收集和整理;第三,医疗机构基层党支部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导致档案收集效率不高;第四,医疗机构还在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制度,导致党建档案特色不突出。
3医疗机构党建工作档案规范化管理方法
3.1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完善党建工作档案管理制度
首先,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从思想上意识到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强化党建档案的收集和整理意识。其次,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使档案管理人员明确党建档案的目的,熟知条目建立的流程,为党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前提条件。最后,建立健全的党建工作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对医疗机构的党建档案实施情况进行了解,制定出一套科学、系统和可操作性较强的档案管理制度,增强档案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减少档案管理工作的随意性。
3.2设立科学合理的归档科目
医疗机构人员需要对党建档案进行科学分类,确保档案分类的清晰性,在大科目下进行小科目分类,方便档案查阅,从而有助于党建工作的总结和检查。同时,党建机构人员工作时还需要细心、仔细,加强对医院日常档案的收集和整理,确保党建档案资料的齐全性和完善性。机构人员可将党建档案的收集和整理作为医疗机构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确保党建工作档案的规范性,充分发挥党建档案的重要参考价值。
3.3重视党建工作特色档案收集
医疗机构是广大人民群众重点关注的机构,需要注重党建工作的特色化管理,将党建工作作为提供健康服务的特色机构,党建工作的一切工作内容都需要围绕“以患者为中心”和“为患者服务”而展开,将党建档案管理作为医疗机构中的特色档案管理。为了更好地展现档案的特色性,组织医务人员需要在基层开展义诊活动,加强对医疗结构档案的宣传,确保档案管理的优质性。
3.4建立电子档案
医疗机构要想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必须摒弃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将科学技术融入档案管理中,建立电子档案,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强化现代化管理手段,推动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电子档案是科学技术的产物,相对于纸质档案具有记录方便和准确率高等特点,能够及时记录医疗机构中活动的影像。医疗机构人员需要结合医院党建档案的实际情况,建立电子党建工作档案,确保档案信息记录的及时性和时效性,促进档案检索的便捷性,使电子档案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实现资源共享。
4结语
医疗卫生行业作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行业,需要意识到党建工作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当前医疗卫生行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并结合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特点,将档案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信息资源,为党建工作提供翔实的史料和重要的依据,以期保持党建的特色,保障卫生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孟理偲 单位:恩施州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王顺新.浅谈基层医疗机构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和利用[J].办公室业务,2013(10).
实行成本核算,是医院增强竞争能力,提高效率,谋求发展,加强经济管理的手段。从医院院级核算到科级核算,从病种、病例的核算至医疗项目的核算,不仅使医院在各种物资的购进、仓储、出库、周转、使用和报废等具体程序和环节上加强了经济管理,也使医院管理者能够更加明确医院经济运营情况和注重投资效益,使医院的各级各类人员能够主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实践证明,加强成本核算是医院提高科学管理效益的有力手段,可以提高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
一、 医院开展和加强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医院开展成本核算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医院改革的深化,要求医院必须加强经济管理,认识到成本核算与医院的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通过实行成本核算进一步发挥财务部门的管理作用,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加强成本核算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行成本核算是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需要 。医疗收费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医疗经济效益与医疗费用挂钩,实行成本核算,可以促使核算单位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医院只有提高质量和效益才能更具有竞争力。病人对医院质量的评价是以自身的满意程度来衡量的,这种满意不仅仅是要求诊断快、疗效好,还要环境美和耗费少,合理地耗费已逐渐成为衡量医院质量的要素之一。目前医疗收费由政府统一定价,因此医院提高效益的重点只能是减少浪费,降低消耗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冗员和仪器设备闲置。
2.实行成本核算能够增强职工成本意识,使职工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通过开展成本核算,能够使全院职工认识到成本核算不仅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而且是医院所有部门、所有员工共同的事情,成本核算需要多部门的配合,成本分析也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参与。目前,国家正在倡导节约资源,主张用最小的投入产出最大的效益。通过成本核算,可以使职工了解医院经济运行的情况和成本支出情况,这样就能树立全院职工的成本意识和成本观念,自觉节约资源,杜绝浪费,从而实现医疗服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医疗服务。
3.实行成本核算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的基础。成本核算是医院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建立的前提和基础。激励制度是促进医院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管理措施,绩效工资核算是实行按劳分配的一种补充方式,是对医务人员提供超额劳动的报酬,是激励制度的重要内容。
4.实行成本核算是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医院开展医疗活动,必须消耗人力、物力、财力,医疗成本支出是否合理,对医院的管理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成本核算,加强审核力度,规范支出管理,降低成本费用。在安排支出时,能够保证重点,尤其是要使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支出保持合理的比例,使医院的支出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减少资源的浪费。并可根据全面成本核算,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使决策者了解到通过成本核算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从而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二、目前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院各级管理人员对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认识模糊,观念滞后。医院长久以来实行预算会计制度,采用差额预算补助形式,财务人员缺乏相关的成本核算知识,即便有了成本核算也会出现重医疗业务科室成本核算管理、轻职能管理部门成本核算的管理模式。重直接成本核算管理,轻间接成本核算管理;重财务会计成本核算管理,轻责任成本核算管理等。加强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意义重大。
2.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成本管理方法相对落后,缺乏科学规范。医院的成本核算始终为医院内部分配提供依据,造成医院与科室“一切向钱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将成本核算引入歧途。医院对行政管理及后勤保障部门的成本核算和效益评估缺乏有效手段。虽然医院与科室都意识到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但因管理的基础水平不高,大部分医院的成本控制仅仅停留在事后控制阶段。
3.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水平不高 。从目前状况来看,大多数医院计算机网络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缺乏反馈式控制,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独立于其他系统,不能很好地与成本核算系统衔接,信息资源存在很大的浪费,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没有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甚至出现手工核算电脑数据的现象,而手工操作导致成本核算工作效率降低,准确性差,制约了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4.忽视人力资源成本、质量成本。传统的成本管理忽视了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和质量成本管理,人力资源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医院利润的高低,加强对人力资源成本的有效控制是增强医院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质量是医院的生命,成本是医院的寿命。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可以节省大量的费用,从而增加收益。
在医疗卫生改革工作逐渐深入的影响下,成本控制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和领导者重视。但是,与规范化、科学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要求相比较,现阶段医院财务成本控制工作水平相对较低,存在一些有待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一)没有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受到历史发展影响因素的影响,我国现阶段医疗卫生领域中缺乏一种经营和市场意识,医院管理和领导阶层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在日常成本控制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不支持、不理解、反对以及抵触等现象,尤其是在有关部门或者个人利益受到影响时,成本控制工作往往难以顺利进行。[2]个别领导者认为医院成本控制是由财务部门进行负责,没有意识到成本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所有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
(二)成本核算体系有待完善
很多医院在进行财务成本控制过程中选择的依然是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的管理方式和机构设置方式,差额预算影响下的成本管理难以顺利进行。[3]在购置大中型医疗设备时,没有全面地对成本效率进行考虑,从而导致医院设备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没有建立起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组织体系。
(三)成本管理方式较为粗放
很多医院管理阶层都是临床专家,对于成本管理以及医院运营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在就医条件不断改善的影响下,很多科学技术开始在医疗活动中得以运用,新设备、新技术的使用让医疗服务成本费用开始增加,但是,其选择财务核算方法依然相对滞后,核算手段、成本管理方法、制度以及范围都不够规范,缺乏科学的管理以及经营工具,成本信息的整理、收集、预测以及分析能力相对较低,从而导致成本的计划、决策、核算、控制工作达到标准的要求。
二、提升医院财务成本控制水平的相关策略
(一)做好资产管理工作
医院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磨损,若医院有关部门不能够综合考虑这些医疗设备在投入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效益,盲目进行各种购进,这必然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卫生资源浪费现象,因此,为了能够保证医疗设备投入能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就要能够对投入机制进行改革,实施责任和风险共担投入的机制,保证资本性支出能够更加科学。流动资金包括库存物资、货币资金、药品材料以及各种往来款项等,这类资产占医院总资产的小部分。[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医院管理和领导阶层要能够强化对药品材料、库存物资储备量的控制工作,并选择有效的配送方式,尽可能降低储备的定额,还要能够尽可能减少往来款项的积压,做好清理以及催收应收款项的管理工作。
(二)做好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工作
医院要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在对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引进时,要能够结合医院具体发展状况来进行科室和岗位设置工作,避免因为人员配置不当而诱发的资源耗费现象。人员费用作为医院成本的构成要素,因此,要能够人员费用在整个医院成本管理工作中的地位进行控制,并对逐级聘用、因事设岗、以岗顶位等人事制度加以完善,从而降低人员费用,保证工作人员的潜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医院还要能够对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行深化,制定较为科学的人员配置定额,从而保证医院经济效益能够和人力成本互相适应。
(三)提成财务审计工作力度
要能够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并做好财务审计不定期或者定期检查工作,从而能够保证内部成本控制制度能够实现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为了能够对低产出高投入的设备购置进行控制,避免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以及设备闲置的现象,在购置大型设备时,需要能够做好充分的调查论证工作,综合预计收益率、资金成本以及风险系数等因素,并形成系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医院领导通过讨论决定之后上报给主管部门进行审批,然后再付诸实施。[5]还要能够把资金投入到各个成本效益好的项目,从而达到医疗成本降低、资金使用效率提升的目的,保证医院经济效益能够不断提升。
关键词:
医疗机构;中层干部;管理
1医疗机构中层干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中层干部在医疗机构处于中间层次,是医院发展的核心人才和中间力量,也是高层管理人员与基层员工之间联系的纽带,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1]。在医疗机构中中层干部是贯彻和传达高层管理规定,指挥和协调基层员工之间的沟通,对医院的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整个医疗机构的沟通交流和人员的合理配置有积极的作用[2]。
2如何做好医疗机构中层干部人力资源管理
2.1赢得中层干部的真心
中层干部管理的根本在于管“心”。管理者应该明白,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不在于用制度去规范他该怎么做,做什么,而在于让其主动的发挥自身的潜能与价值。特别是在当今这样一个高速发展创新的时代,更应该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并发挥中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做到这些,需要医疗机构高层管理者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通过尊重与关心,去征服中层干部的“心”。首先要尊重中层干部,尊重他们的自尊与人格,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其次要关心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当他们在这方面遇到困难时,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可以增加他们的信任感和对医院的忠诚度。如此一来,自然也就会赢得中层干部的真诚相报。要懂得尊重人,将心比心,以德服人,以理服人。
2.2培养中层干部执行能力
中层干部承担着医疗机构决策贯彻的重任,必须具备强有力的贯彻执行能力。对于医疗机构高层管理人员下达的任务能够快速、准确、彻底的执行,并且保证执行的效率,给基层员工传达医疗机构政策方针,落实工作执行。中层管理者的执行能力才能促进医疗机构团队执行力。
2.3善用人才
如何在医疗机构选拔合适的人作为中层干部是一项长远工作,医疗机构选拔中层干部首先要知人善任、不拘一格、不计前嫌、坦诚相待、用人不疑、论功行赏;其次要进行系统分析,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仅要考核业务能力,还要分析岗位需求、领导性格、品德、组织能力、决断能力、价值观等方面分析。合理用人,善用人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2.4创新的中层干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医疗机构中层干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吸取先进的管理理念,①从“传统干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向“人才管理”,从“从效率式量变”到“效果式质变”,关键中层干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往往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②数据化干部人力资源管理大势所趋,基于算法的精确匹配已全面被招聘、培训、薪酬、福利等各个领域,以后会日趋深化。③划小核算单元和推行管理会计渐成绩效管理中的常规动作,赋责任于人,责权力度高度统一,对知识型、能力型中层干部的管理要“放权、让利、给名、施爱”留住人才。④新生代中层干部在医疗机构逐渐成长起来,不愿被趋势工作,如何调动中层干部的积极性,自发的领导大家为医院创造更多的效益。创新的中层干部人力资源管理使医疗机构中层干部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转变,为医疗机构创造了更多的效益[3]。经过以上努力医疗机构中层干部管理水平取得了很大的提升,但现行管理政策仍需完善。在今后的管理中我们要不断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发挥创造精神,才能使医疗机构中层干部管理工作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李志仁.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能力结构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9(18):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