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5 14:43: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220-01
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接近3000万,居全球第一。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具有独特的消费特性,如追求时尚、彰显个性、张扬自我等,不仅是我国最活跃的消费群体,而且在不久的将来也将成为我国最具消费潜能的核心消费群体,其消费理念、消费能力、消费方式与渠道、品牌认知与偏好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理性消费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传承、大学生思想教育成效的提升,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大学生理性消费会影响到消费的未来发展方向。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在国家振兴与民族富强的道路上将发挥重要作用。他们作为社会精英,将活跃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其自身拥有很强的消费能力,而且是未来社会消费的重要主体,同时,其消费特征也对未来社会的生产发展和企业经营以及消费市场变动等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大学生能否理性消费,将对国家未来的经济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大学生理性消费关系到我国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个民族要富强,离不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决不能贪图享受,需要不断创造财富,坚持科学、理性消费,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民族文化传统,为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大学生理性消费也可能影响社会的消费风尚。大学生作为一个青年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状况、消费模式,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也影响到自身家庭的生活水平,还会让同龄人学习和效仿而影响消费潮流的走向。因此大学生进行消费之时需要认真思考,积极努力完善自身消费结构,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消费风气,崇尚科学理性消费观念,引领健康和谐消费时尚。
二、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对策建议
和其他消费者相比,大学生非理性消费明显,通常表现为攀比消费、浪费消费、随机消费、冲动消费等;强烈的消费欲望、前卫的消费观念与脆弱的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造成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倾向。大学生在消费方式上的不理性无疑对他们的成长不利,也对家庭、社会不利。就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
今后对于消费观的社科研究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二)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
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则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是现今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必备因素。
(三)高校校风建设任重道远
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握“育人为先”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语
关注大学生消费,特别是培养和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消费观,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需全社会努力,而高校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和养成科学理财能力方面,应该起主要作用,同时家长也应当承担起足够的责任。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应该自立自强,勇于承担起自身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养成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2 恋爱消费成本过高。大学生不管从生理和心理方面上讲,都逐渐不断成熟,对异性的爱慕之情以及追求情感的需求不断增强。据了解,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的花销比不恋爱的大学生普遍高。主要是一方大学生经常会购买一些礼物送给另外一方,男送女居多,当然也有女送男的情况,这种消费行为是当今大学生恋爱消费的主要形式,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从造成大学生恋爱消费成本过高。
1.3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当今大学规模不断扩大,大学城纷纷成立,与传统的校园生活相比,当今的大学生的生活圈子俨然是一个小社会。如今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消费成本不断增高,主要是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他们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为自己的将来打下人脉基础。然而他们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他们过多将财务投入到这个消费行为,因此,有些大学生在校园网贷的诱惑下,纷纷透支自己的经济信用额度,换来了极其沉重的经济负担,这种压力下有的大学生会拆西墙补东墙,进入了校园网贷的陷阱,不断挣扎越陷越深,最终走向不归路。
1.4 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大学生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父母。对于家庭条件好的大学生来说,其消费行为和方式只要其父母能够承担,就不存在因“贫困”而消费不起的情况,但是当今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来自于广大农村地区,有的家庭条件普遍都不是很好,对于这部分同学来讲,超前消费、透支消费、分期消费等行为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困扰,而且还给父母增加了经济负担。有人认为“贷款消费无可厚非,但是贷款人首先必须具备独立偿还的能力”,作为当代大学,如果能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合理消费,通过自己的努力如做兼职、家教、勤工助学等不依靠父母,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独立自主、信用意识是有极大的引导作用。
2 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的建议
2.1 树立大学生理性消费的观念。首先要树立“适度”消费观念。 因为大学生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家庭,所以我们在消费过程中,要考虑自己的消费能力,谨慎使用自己的财务,在购买物品时尽量选择价廉物美的商品。其次树立“理智”消费观念。在追求时尚、潮流的时候,大学生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最后,树立节俭消费观和绿色消费观。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坚持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和方式,这不仅是我们做人的原则,更是发扬我国传统美德的要求;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少送贺卡、选无磷洗衣粉、绿色食品、买环保电池,节约能源,少开空调等,从小事做起,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2.2 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理财意识。作为高校学工口教师要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理财意识。一是邀请专家以讲座形式为大学生讲解如何加强大学生理财意识,特别是以互动的形式或者案列分析的形式,使大学生明白理财的重要性。二是以小组比赛活动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或者培养理财能力的培训,特别是班主任、辅导员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这类培训活动,增强大学生理财意识,提高理财能力。三是学校出台规章制度,安排学生选修理财相关课程,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理财意识。
2.3 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每个家庭每月或每年在给予大学生的生活費用时候,要考虑适度原则,给予符合当时经济条件下的基本费用,保证提供给予大学生刚刚能够满足其生活学习的需要,合理消费。首先,在消费前要考虑周全,什么东西是必须的,什么东西是可有可无的,什么东西重要,什么东西次要,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其次,货比三家,找出性价比最高的,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不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最后,还要注重自己的精神上的需求,在消费过程中提示自己的精神境界,消费要能带来快乐才是真正值得的;此外,作为高校学工教师,应努力构建一套“高校、家庭、大学生”三位一体的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的教育模式,使得大学生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DOI]10.13939/ki.zgsc.2015.06.041
1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表现
大学生消费观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之间的矛盾使其消费状况存在不少问题,但非理性消费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这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增加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也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体而言,当前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注重符号消费,忽略实用消费
很多大学生的消费从本质上说是对符号本身的消费,也或者说,他们在消费过程中所获得的只是一种作为群体成员感的满足。大学生是一群极具敏感性和接受新鲜事物快的高智商群体,他们的竞争意识强,无论做什么都不想落后于人,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与其他同学作比较以寻求心理平衡,获得自我认同。攀比的心理使他们为了争得所谓的面子与其他同学比高低,就会不顾实际需要和经济能力,超前超标地进行符号消费,从而便忽略了实用消费。
1.2 注重物质消费,忽略精神消费
大学生重视物质消费主要体现在追求品牌、新颖、时尚。新一代的大学生在已超越生存型消费的社会条件下,日益关注的是展现自我价值,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名牌消费。选择名牌,一方面是希望得到品质的保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达到表现和炫耀自己的目的。大学生在重视物质享受的同时,却极大地忽略了精神消费。现代大学生不仅满足于吃饱喝足,而且越来越追求吃好玩好。谈恋爱、玩网游、买名牌花费了他们的大量生活费用,而用在书籍、辅导班上的钱却只占很小的比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大学生精神消费意识的淡化和精神消费的缺乏。
1.3 盲目高消费和生活低消费的严重不协调
当代大学生以追求时尚和新潮作为消费个性化的表现形式,甚至于以极大满足虚荣心为价值取向。他们过分追求时尚,片面崇尚超前消费,出现价值扭曲,进而导致恶性循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以生活费用、购买学习资料和用品为主。但从消费比例看,目前大学生用在学习、就餐方面的费用偏低,而用在休闲娱乐、感情投资等其他方面的费用过高,已明显偏离了学生消费的正常轨迹,成为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
2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成因
2.1 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
当代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现象与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公款吃喝、公费旅游、超前消费等不良社会风气,严重地侵蚀了当代大学生纯净的“象牙塔”。社会规范功能丧失,使得大学生思想涣散、鉴别善恶的能力弱化、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例如,在大学校园中处心积虑积累各种所谓“关系”,视“朋友为手足”,大手大脚,“慷慨”挥霍,而不管自身的经济条件如何。
2.2 学校相关教育的缺失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以良好品德的培养及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为根本任务,是学生的成长和未来事业奠基的第一基础阵地。然而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后遗症,以及我国素质教育转型期所带来的痛楚和迷茫,当下很多高校仍将学生的学习视为工作的重点。虽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可以直接培养和矫正大学生的价值观体系,但由于消费以及消费价值观方面内容的缺失和不重视,从而导致部分当代大学生消费价值观问题的出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对大学生现实情况的真切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真正有效的目的。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斐然的成就,但是由于科研条件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等主客观原因,从调查实践开始的教学教研风气仍未形成,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消费价值观问题的关注与研究仍未成体系。虽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重视国情和传统美德教育,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和世界观,但却缺失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不能及时对大学生消费价值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而且我国的消费价值观教育的重点仍停留在观念的灌输上,忽视了大学生方法和能力的教育。很多大学生为消费问题而困惑,他们也想科学消费、合理理财,制订自己的消费计划,完备自身的消费价值观,但在高校中却很难找到这方面教育的踪影。消费知识、理财能力虽然不是生而知之,却可以通过反复长期地实践而慢慢获得。但消费价值观如果不经过系统的教育与引导,就十分容易失控和扭曲,从而使当代大学生丧失理性、缺乏规划、随心所欲、盲目消费。这些正是我国高校教育中所缺少的。
2.3 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
大学生离开父母走进高校开始独立生活,其消费行为也必然带有家庭消费特点的烙印。首先,家庭经济状况制约着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家庭所属社会阶层决定着他们的消费观念、需求层次和消费习惯。其中后者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制约和影响更为直接。其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主要来自于对家长消费行为的模仿,而消费行为又直接影响到消费观念的形成。文化背景、家庭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理念。最后,家长的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大部分当代大学生都是“独一代”,从小娇生惯养,养尊处优,严重缺乏生活独立性与自理能力。尤其部分在溺爱与放任型家庭中长大的大学生,由于父母缺乏消费教育的知识和意识,对其教育不得法甚至忽视导致他们从小便任性、自私、好逸恶劳、为所欲为,极易形成好逸恶劳的享乐消费观。
3 理性消费的引导策略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当代大学生需要懂得去思考如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学业上,而不应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为了倡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加强大学生理性消费价值观的教育
当代大学生即将成为社会的精英,他们的行为不仅关乎自身的未来,也关乎民族的未来。树立理性的消费观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高校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价值观。一方面要使大学生有崇高的理想、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抵制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不盲目消费,不超前消费。另一方面要使大学生认识到消费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理性消费并不是不让消费,适度的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大学生可以在自身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适度消费。
3.2 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首先,净化校园内的消费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消费风气,把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规范教师的消费行为,高校教师应身体力行,正确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为大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消费环境和氛围。最后,净化社会消费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新风尚。
3.3 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理财能力是现代社会人们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它反映了人们在社会经济中的生存能力,对大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要提高运用金钱和掌握金钱规律的能力。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素质群体,应该形成自己的理财观,理智对待消费,杜绝奢侈浪费,彻底改变乱花乱用的不良习惯。
3.4 充分发挥家庭的督导与影响力量
家庭在大学生树立理性消费价值观的教育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二者双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矫正其不良消费行为,促进其合理消费观念的形成。一方面,父母树立良好的消费榜样。家长要为子女树立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和合理消费的良好榜样,把握爱而不溺、宽而能严的教育原则,培养他们科学的消费价值观和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合理供给大学生生活费用。父母的溺爱是导致大学生养成奢侈消费等不良消费习惯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以及教育方式不当,部分大学生从小便自私自利、任性妄为、过分依赖父母、严重缺乏独立性。因此,家长应将“无私奉献”的经济供给原则改成“适度提供”,在满足子女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又要避免子女不良消费的余地。
3.5 引导大学生崇尚科学消费
科学消费是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的,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高校教育可以有意识地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分析高校学生心理的变动趋势,牢牢抓住影响高校学生消费心理因素中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如开设相应的消费教育课程等方式,进而使大学生日渐关注社会消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赵剑辉.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的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一、位置消费理论综述
自凡勃伦出版《有闲阶级论》以来,位置消费理论作为经济学的新的分支而产生,并在以后的经济研究领域得到发展。凡勃伦把消费中获得的物质满足称为第一级效用,把从显示财富和炫耀性消费中获得的满足称为第二级效用,人们追求财富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对第二级效用的追求。凡勃伦认为炫耀性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心理的、精神的要求,而不是为了满足生理的要求。凡勃伦认为对炫耀性消费的追求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主张对炫耀性消费实行管制。
杜森贝利在《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认为由于“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是非独立的。消费者本人的消费和收入要与周围其他人的消费和收入相对比,为此,高收入者就会对低收入者的消费产生“示范效应”。个人消费随着个人消费支出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他人消费支出的增加而下降,他人消费会对本人消费产生“示范效应”。由于“棘轮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非可逆的,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具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消费者本人现期消费和收入要与过去特别是高峰期的消费和收入相比,暂时的收入减少不能引起消费的减少,但暂时的收入增加却能引起消费的增加,这就产生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棘伦效应”。由此出发,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人们的相对收入水平。
弗兰克认为由于人们追求相对经济位置,一个人的努力会产生双重效用:相对效用和绝对效用,对相对效用的追求会使人们过分投资在位置商品中,而在位置商品上的花费只使社会财富重新分配而不能创造财富,从而导致社会的绝对损失。
赫希认为人们对位置商品的消费不是为了从消费的绝对量中获得效用,而是为了从消费时所产生的相对地位中获得效用。
位置消费理论证明了位置消费的存在,指出人们对相对经济地位的追求会影响资源的最优分配。
本文下面运用位置消费理论,利用实际搜集到的资料,对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大学生消费状况作一些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资料来源与数据说明
2010年12月,根据《统计学》课程教学计划的要求,进行了一次实践教学活动,会计电算化08级(1)、(2)两个班的同学参与了这次调查活动。这次活动主要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搜集资料,以轻纺美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在男生公寓和女生公寓分别随机发放问卷100份,以有效问卷构成样本。回收有效问卷:男生86份,回收率为86%;女生93份,回收率为93%;平均回收率为89.5%,达到了预期回收率85%以上的要求。针对这次调查,两个班的同学辅助开了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座谈会。
这次调查,我们试图从大学生消费观念、消费需求、消费方式、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中反映大学生消费观念的问题有:您的消费观念是:A、超前消费;B、全部消费;C、略有节余。您对负债消费的看法是:A、消费新观念;B、可以适当负债;C、不能负债消费。您认为正确的消费观念应该是什么。
本次调查问卷中反映大学生消费需求的问题有:您平均每月生活费大约是:A、500元以下;B、500―600元;C、600―700元;D、700―800元;E、800元以上。您本学期各项开支中前三项的是:A、伙食费;B、衣着;C、学习用品、资料及培训费;D、日化用品;E、休闲娱乐;F、电脑、上网、手机费;G、其他。如果您有手机,购买时的价格是:A、500元以下;B、500―1000元;C、1000―1500元;D、1500―2000元;E、2000元以上。您每月手机话费支出:A、30元以下;B、30―50元;C、50―100元;D、100元以上;如果您有一笔额外收入,首先考虑的消费需求是多少。
本次调查问卷中反映大学生消费方式的问题有:您购物时的方式是:A、实体店;B、网上。您买衣物时考虑的因素是:A、价格;B、品牌;C、款式;D、其他。您认为上学期间最合理的购物方式有哪些。
本次调查问卷中反映大学生消费结构的问题有:您生活费主要来源是:A、父母;B、勤工俭学;C、助学货款;D、其他。您本学期各项开支中前三项的是:A、伙食费;B、衣着;C、学习用品、资料及培训费;D、日化用品;E、休闲娱乐;F、电脑、上网、手机费;G、其他。您认为在大学期间购买学习用品、参加各种培训、考取各类证件的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应占多少百分比。
三、实证分析
通过这次调查,总结出该院大学生消费行为有如下主要特点:在消费观念上,理性消费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主流,表现在消费需求上除了满足生存需要的基本消费之外,他们更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以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同时也较重视体育锻炼;消费方式呈多样化,除传统的实体店购物之外,网上购物成为大学生的新宠,消费结构趋于理性、合理。
但由于大学生群体年龄较轻,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或多或少在消费中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第一,储蓄观念淡薄,大部分同学没有储蓄意识,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第二,在大学生消费中也出现贫富不均;虽然在资料中显示月平均生活费在500元到700元的占了61.46%,800元以上的同学仅占6.7%,但这部分同学的消费方式对其他同学会产生“示范效应”。
在调查资料中还显示,从大一、大二到大三的消费支出呈现每学期增加的趋势,而且只增不减,表现出较明显的“棘轮效应”,特别是在手机与电脑的消费上。女同学在一些化妆品和衣服上都多多少少存在攀比的心理。
在钟淑萍的《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观》中,写到大学四年除学费、住宿费和伙食费以外,额外开支人均消费有:电脑、手机、MP3等用品5850元;通讯费、网费3200元;恋爱消费4000元;旅行费4000元,交际费980元;零食费用1982元,总计19950元。信用卡的流行造成一部分大学生超前消费、其他同学盲目攀比的“示范效应”,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的大学生在消费时也攀比跟风,不知道量力而为,理财意识薄弱。
表1的资料反映了样本月平均生活费支出分布情况。在收回的179份有效问卷中,月平均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有30人,占总数的16.76%,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生活费在600元左右,有6.7%的同学消费在800元以上。
辅助调查资料显示,在生活费支出中,用于伙食费支出平均在68%;学习用品支出,包括考取各种资格证件,参加培训学习,购买学习资料等占全部支出的16%;女生购买衣着的比重大于男生。在从大一到大三的学生中,伙食费呈下降趋势,学习用品支出呈上升趋势;在大三、大四年级学生中,手机、电脑、电讯费用有大幅增加,恋爱支出也在增加。
表2的资料显示,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主要是父母,完全靠自己勤工俭学挣学费的没有,只有一部分同学靠勤工俭学补贴生活费用,大部分支出靠分母。接受助学货款的同学主要用于交学费,日常生活费用依赖分母,一小部分靠勤工俭学。其他一项包括大学生获得的各种奖励、亲戚朋友的借贷或支助,这部分所占比例较小。
四、对大学生构建科学消费观念的建议
大学阶段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不论在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方面,都有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在生活消费领域表现出攀比与炫耀心理。建议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消费的引导,树立理性消费观念,量力而行,对炫耀性消费行为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进行宣传,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大学生来自不同收入的家庭,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生消费水平相同。家庭也应有正确的消费理念,给予子女合理的消费支持,过度负债消费不仅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且会对其他贫困学生造成心理反差,导致他们形成畸形的世界观。过度消费不仅对家庭是一种损失,对整个社会而言,更是一种损失。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让子孙后代也能享用到他们应该享用的资源,家庭应担负起培养孩子正确消费观念的重任。
大学生自己也应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责任意识,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增强独立意识,培养理财能力。
总之,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从而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前途,关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引导他们构建科学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对我们的经济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健:大学生消费调查[EB/OL].新华网,2006-08-15.
[2] 李素花、李男、陈利: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与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 胡世涛:浅析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引导[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8).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是时代的号角,在未来的文化与消费中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他们的消费行为对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可以是整个消费市场的示范者,因此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特殊的研究意义。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生活费用来源单一,在经济上对家庭比较依赖。据数据统计,90%以上的同学生活费都是来自父母,小部分同学是靠自己勤工俭学或奖学金所获。
消费结构多元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学校生活都变得丰富多彩,平日的开销不再只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据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同学在购买服装与上网话费方面开销较大;另外20%左右的同学平均每一个月旅游一次,花费在100-200之间,由此可见旅游花费也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费开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如偶尔的聚餐请客也在生活费消费单上画了重重一笔。
消费存在差异性。根据调查578名同学中73%来自农村,19%来自城镇,8%来自城市。不同的家庭条件,不同的消费基础,最终导致了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性与差异性。据调查显示,来自城市的同学每月最高花费可达万元,而来自农村的部分同学每月花费最低至500,两者相差20多倍。
消费的盲目性。作为群体生活的大学生,价值观、审美观免不了受他人影响,这方面女生表现得更为明显,遇到打折促销自身不需要的也会购买,这两年新流行的网购也使同学们花了不少冤枉钱。数据显示60%的男生会对促销打折感兴趣,40%的男生只会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才会购买;而92%的女生表示见到促销打折就会控制不住自己而购买多余的物品,而8%的女生则表示无所谓,不会因为促销打折而影响购买计划。对于购物方式80%的同学会选择网购,这些同学60%在每次网购中会超出自己的购买预算计划。
二、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消费观念是消费者使用一种价值判断来衡量事物、指导消费的观念,是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内容、消费目标和消费模式等涉及整个消费活动诸因素问题的总的态度和基本观点。在《当代大学生经济状况调查分析及建议》中罗超良总结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主要有三种,即朴素消费观、超前消费观、享受消费观。该观点从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出发勾勒出了大学生消费观念的三个不同侧面,从大学生消费现状来看也可以分成两个大块理性消费观和非理性消费观。
(一)理性消费观
大学生理性消费是大学生根据其经济条件,在进行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消费过程中,坚持中华民族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依赖任何惯性或心理上的因素,不形成攀比消费等盲目行为,对消费过程能够准确认知和预测,其消费水平与国家经济状况相适应,以达到物有所值的一种消费方式。
调查显示理性消费观各方面所占比例明显多于不理性消费,所以说大学生大部分还是能坚持艰苦朴素的传统、保持勤俭节约的习惯,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健康合理,能做到量入为出,属于这类支出的包括食宿,学杂费,必要的网费与话费,服装费,以及一些非主动但不得不支出的开销(为了考证需要,报的一些补习班,这类情况大三大四所占比例较大)等。
(二)非理性消费观
非理性消费是与理性消费相对的,表现为攀比争风、大手大脚的、没有明确目的,仅凭感觉、兴趣引起的冲动需求而产生的消费。大学生出于种种原因,在固守传统的勤俭节约消费观念的同时,其消费观念也彰显了一定的超前性、时尚性、享受性等非理性消费观念。
超前性指用未来购买力来弥补现阶段购买力的不足,以达到超过现阶段经济实力所决定的消费水平。从数据中可看出,超前消费在当代大学生消费中已占据一定市场,践行这种观念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9%。在校园里最能体现超前消费的莫过于信用卡消费。信用卡而非现金交易激发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同时持卡的优越、刷卡的潇洒也给大学生挣足了脸面,于是校园出现了持卡一族。
时尚性是指特定时段内率先由少数人实验、而后来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这在大学生间被表现在吃、穿、用、玩各个方面,如大学生为了追求时尚,彰显个性,提高身份地位,请客吃饭要进高档餐厅,穿着打扮要紧跟潮流,手机、电脑要不断更新,休闲娱乐要讲品味,休闲娱乐要将档次。一时间大学生成了时尚的代名词。
享受性是指把幸福等价于尽量多的消费,也就是消费越多幸福越多,无节制进行物质享受。调查分析反映出,部分大学生不管自身条件是否允许,一味的跟风攀比,过分看中物质享受,忘却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从而导致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失败告终。
三、对大学生形成此种消费观念的因素分析
据调查显示,80%以上的同学还是能够进行理性消费,然而部分同学却迷失了方向,不能进行理性消费。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分析。
(一)社会因素
社会上享乐主义消费观的盛行,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造成现行大学生价值观、认知能力等有一定程度上的偏颇。为此政府应大力宣传勤俭节约之风,提倡合理消费,净化社会风气,制止不良消费风气,努力提高全民的消费文明程度。另外,政府应该加大对高校周围环境的治理,取缔那些纯赢利性的、不健康的娱乐消费场所,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健康的消费环境。
(二)学校因素
由于学校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都是将教育重心放在文化知识和素质的培养上,忽略了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教育。因此,各高校应充分开展对大学生有关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强化治理、提高改善高校的周边环境。
(三)家庭因素
在中国的家庭中,人们习惯了对下一代的“呵护”。不管经济条件好坏无节制的保证子女的物质需求,“有求必应”。家长的这种溺爱做法在客观上助长了大部分学生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另外,家长了为了让子女考上好的高校,将子女的精力重点限制于学习上,除了学习不准考虑任何其他的事情,缺乏对子女的理财能力的培养,导致子女进入高校后无节制无计划的消费。所以家长不应只关心孩子的学习,还应该及时关心子女的消费情况和加强教育,培养子女的合理消费习惯。
(四)个人因素
由于大学生所具有的自身特定的社会心理特征:从众性、时尚性、易受暗示性、攀比性、个性化。各种心理特征错综交杂,如果自我控制意识不够强烈,很容易就形成了部分大学生的不理性消费。所以大学生应摆正消费态度;增强自我控制能力,避免冲动购买不需要的物品;养成计划性的消费习惯,培养自己的理财意识。
参考文献:
[1]毕启冬,王爱丽,孔彪.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2):143-144.
[2]王钰,石泓.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0(28):134.
[3]易菊香,肖海鸥.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研究——以吉首大学学生消费为例[J].沈阳农业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4-67.
作者简介:
李肖肖(1990-),女,现就读于郑州大学商学院统计系。
消费是一种行为,是消费主体出于延续和发展自身的目的,有意识地消耗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的能动行为。消费行为总是影响着一定阶级或时代的道德风尚,它不仅仅意味着怎样花钱,而且还和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相连。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人数在不断攀升。这一群体具有不同于其他群体的消费特点和消费心理,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同时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通过研究大学生的消费特点,有针对性开展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念的教育,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1.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
2.大学生消费盲目追求时尚和名牌
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在吃、穿、用等方面都追求高档、名牌、品位。究其原因,是这些学生的消费心理存在误区,他们把穿名牌作为家里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这种攀比、歧视、怕人蔑视的现象的存在,使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受到周围同学高消费的影响和压力,产生了严重的心理扭曲。同学间产生了不必要的隔阂,人际关系恶化,严重影响了和谐校园的氛围。
3.大学生消费的依赖性与超前性
大学生的主要生活资金来源于父母,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暂时不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总体看来,大学生对超前消费有着理性的认识和态度,但不可否认,一些大学生已成了超前消费的追随者,并接受或实践着“借贷”、“信用”、“透支”等一些全新的消费理念。
4.大学生消费存在盲目攀比的心理
许多大学生消费时往往是看到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别人没有的,自己先要有,别人档次高,自己就要比他还高。这些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在虚荣心的驱使下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二、开展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念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思想活跃、模仿心理强,对来自社会上和校园内的诱惑辨别力不够,容易产生羡慕心理或盲从。这既有他们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还有他们的审美和消费知识欠缺等因素。笔者认为对他们的教育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内容:
1.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
价值观是对什么是最重要、最贵重、最值得人们追求的一种观点和评价标准。消费观是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价值观的变化必然带来消费观的变化。科学消费观是指人们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自觉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合理消费,以实现消费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消费态度和消费观念。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繁荣,出现了不少暴发者以高消费为荣,大肆挥霍,一掷千金,这些不良现象影响了不少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消费观,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因此,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价值观教育,让他们懂得人生的成功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在于是否对社会有贡献,一个人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2.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教育
科学消费观的核心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节俭这一朴素的消费伦理观,充分体现人们对艰苦劳动及其成果的尊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必须代代相传。而今天,随着消费主义的泛滥,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产生了怀疑,而对西方消费主义观念推崇有加。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科学消费观念教育。
3.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知识的教育
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念教育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消费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理性消费、科学理财的意识。一是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应包括三个基本方面:理财价值观的教育;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理财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养成合理计划的消费习惯。二是进行消费与市场的基本理论教育,使大学生了解消费与市场的关系,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消费理念。三是进行消费品常识教育,提高大学生评价和选择消费品的能力。四是进行消费文明教育。文明消费强调的是消费应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学校要教育大学生做有道德的消费者,有道德的消费者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素质:具有判断消费品的价值的能力;具备对自己支付能力的理性分析能力;具有消费的自主性;具有相应的社会责任感。
4.加强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对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丰富人的本质与完善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当前,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审美问题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这些审美的误区导致大学生消费出现误区,审美误区也是导致一部分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一是进行马克思美学理论和美学思想教育,让大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了马克思美学的基本观点,在具体的审美实践中,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一切美的事物和现象;二是组织各种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对什么是美有直观的感受,同时明白一个人的美在于内在修养和品行,而不在于外表的漂亮、衣着的华丽等。在大学生的消费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对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消费观,培养高品位的审美情感,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生活质量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三、开展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念教育的主要途径
教育大学生摒弃非理性消费,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必须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多管齐下,采用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政工队伍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有较强的政治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辅导员、班主任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容易让学生从思想上认同和接受。这些人员要与时俱进,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尤其是加强消费知识的学习,在日常消费上要给学生起好示范作用,做科学、合理消费的典范,同时,要对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2.开设相应的消费教育课程
大学生消费知识匮乏,有必要在大学开设消费教育专修课或有计划地邀请消费教育方面的专家为学生进行消费知识专题讲座,以增强大学生的现代消费知识,提高他们理性消费、科学理财的意识,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消费理念。
3.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
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消费进行引导。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利用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与消费有关的活动,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把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二是充分发挥校内大众传播工具尤其是校园网络的作用,对大学生消费进行引导。三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摒弃非理性消费。
4.建立学生消费咨询、指导机构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很多是由于他们是独身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弱,不会消费,盲目模仿别人而形成的。因此,有必要建立学生消费咨询指导机构,向学生提供消费咨询和指导服务,给学生的消费提供建议,帮助他们确立哪些消费是合理消费,哪些消费是不合理消费,逐步提高大学生消费的自主能力,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从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引导。
5.建立大学生消费约束制度
加强制度建设有利于约束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意识。
6.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引导的作用
要使大学生摒弃非理性消费,树立科学消费观,还必须依靠和发挥好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形成必须通过大学生自身将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要求,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他律转化为自律这个过程才能完成,这个过程也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内化”的心理过程。
参考文献:
[1]徐萍:消费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4
[2]朱存梅: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4)
一、调研背景与原因
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有着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在经济上尚未独立,消费行为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消费观念超前与消费实力滞后的矛盾,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的影响,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难免会存在一些非理性的网购行为,这势必会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大学生的非理性网购不仅对个人,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消极影响。大学生网购行为的产生源自于网购动机的直接推动,大学生网购行为的各种类型,从大学生的网购动机那里都可以找到动因。我们可以根据网购者的各种外在表现来判断一个人的动机,用推理的方法来研究个体的动机,进而认识和了解他的行为。因此,对大学生的非理性网购动机进行调研十分具有必要性。
二、内容与分析
(一)问卷结果分析
通过查找文献提取出如下几类动机,在上述网购动机中,大部分属于非理性网购动机,如外观漂亮、流行时尚、产品新奇、名牌、凸显个性需要、心情好等,如以完全不同意=1,基本不同意=2,不确定=3,基本同意=4,完全同意=5,这些非理性网购动机项目的得分出奇地高。下面给出,各项动机的得分情况,其中项目得分=人数*分值
将质量相对好,学习辅导需要,特长培训需要,工作发展需要,满足实际需要,人情交流需要,产品性能好归为理性网购动机;将外观漂亮,价格相对便宜,流行时尚,身心放松需要,娱乐需要,产品新奇,名牌,凸显个性需要,受周围人影响,受广告影响,心情好归为非理性网购动机。有如下结果:
总分均分
理性网购动机184630767
非理性网购动机356529708
理性消费动机均分=理性消费动机总分理性消费动机项目个数
非理性消费动机均分=非理性消费动机总分非理性消费动机项目个数
总体水平上说明目前大学生理性网购状况只是稍稍好于非理性网购状况,非理性网购在目前大学生中比较盛行,影响比较大。
(二)非理性网购动机分析
1 社会动机
1)自我存在的彰显
由于网购本身具有差异性、层级性、象征性的特点,因而网购在历史上一直他自小成长的家庭,家庭环境、家庭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如何进行自己的网购行为、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网购行为。与以往的家庭环境和家庭观念不同的是,当代大学生的家庭普遍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使得当代大学生对自我存在的彰显格外重视。青年人又乐于表现自己,乐于将自己突出并使自己得到认同。非理性网购行为就可以满足这些需求,将自己突出,并得到别人的认可,甚至是尊重,从而彰显自我的存在。
2)社会“地位”
在社会中,不同的社会阶层以他们不同的网购方式、网购能力与网购水平,进行着他
们自身社会地位的再生产,为他们在社会中确立与稳固自己的一席之地。这在大学校园这个社会雏形中,有同样有着生命力。社会“地位”同样是存在的,尽管这“地位”只在当代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中,甚至只在自己的校园中才可能有所体现,但当代大学生亦乐此不疲。
3)无形的“社会”认同感
“人有脸,树有皮”,“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炷香”,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这些“俗语”反映了一种文化,即是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人所独有的“面子”。这种面子观念,在生产社会化和社会市场化条件下的产品需求与网购需求的众化与泛化,对涉世未深,羽翼未丰,却又在身心上都极度自我“膨胀”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极易将他们带向非理性网购行为。
4)同龄人的影响
同龄人由于年龄相仿、所处于社会环境和时代环境趋同等特点,在从思想到行为的方方面面都具有相近的意识和准则,因而本就极易互相效法和互相模仿。同龄人几乎成为当代大学生进行的交流的惟一的群体。每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却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当代大学生是最荣易被自己的同龄人影响的一个群体。在当代大学生受追求非理性网购、羡慕非理性网购、渴望非理性网购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同样崇尚非理性网购、以非理性网购为荣的校园环境的情况下,同龄人成为了当代大学生非理性网购行为的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因。
2 文化动机
负面的的消费观成为了当代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的潜在的文化上的支撑力量,它也的确已在中国掀起了一种非理性性质的消费文化,而这种文化上的影响,使非理性网购行为找到了理论“支点”,引领了当代大学生的非理性网购行为。消费观,作为一种观念的类型存在,成为当代大学生非理性网购行为形成原因中的中坚力量。
3 心理动机
1)求名心理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名牌”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大学校园里也出现了一批对名牌情有独钟的学生。执着于品牌效应,对非品牌的商品不信任,但在现实中,品牌商品售价偏高,大学生实际消费能力有限,所以他们会更多的将自己对品牌的关注度放在购物网站上,在网上进行该品牌的购买。
2)求“异”心理
很多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购物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商品的外型和款式上,期望自己购买的商品能够走在时尚的最前沿,从而引领消费的潮流。如果只在生活当地的实体店中购物,很难满足他们的“求异”需要,而通过网络购物平台他们则可以选择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产品,能充分满足其追求独特的心理。
3)从众心理
在这个网络购物十分盛行的时代,不可避免地,大学校园中网购也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对于个性特征还不是十分成熟的大学生来讲,极易受周围同学和报纸、电视等媒体的影响,加入这种风尚。看着周围乐此不疲在网上淘宝的同学,再加上铺天盖地的网购宣传影响,大学生会不自觉的便会加入网购行列,很容易由于冲动而发生非理性网购行为。
三、理性网购的引导
非理性网购问题对网络购物和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确实存在有害影响和消极示范,但只要持续地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对策进行引导,就可以减少问题的发生率,将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引入到理性、适度、科学的消费轨道上来。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273-02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消费水平不断地上升,大学生消费水平也进一步提高。讲求实效、理性消费是当前大学生消费的主流。然而,当前大学生消费中也存在很多弊端,不少学生的消费脱离实际承受的消费水平,超高消费、盲目消费。因此,笔者通过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因素,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的多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基本生活消费。笔者对所带班年级的1000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消费水平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情况。大多数生活费在500~800元之间,少数同学每月大于1000元,当然也有的同学月消费200~300元。大学生消费现状呈高、中、低三个档次,而且据观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当然,这与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2.学习方面消费。除了大学生日常生活费,大学生在学习方面消费主要包括书本、各种考试等费用,但是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他们之间在学习消费上也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讲,师范类院校由于他们享受国家政策,学费相对较低。而艺术类院校,因为各个培训,所以消费较高。这样导致不同专业学习投入也不尽相同。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为了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丰富头脑,不惜花费额外的大量金钱。例如近年来考证热、考研热。同时,大学生参加各种考试,名目繁多,考试费用比较昂贵,有的甚至高出自身学费。
3.业余娱乐消费。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业余消费也逐年增加,而且是大幅度的增加。比如旅游、KTV、电脑游戏、蹦极、探险、泡吧等。这些支出占了一部分人的大部分消费比例,尤其在高消费学生中占主要地位。
4.人际交往方面消费。①人情来往消费,主要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彼此之间相互请客吃饭、送礼物、恋爱消费等费用。这在大学生活里也是很常见的,而且他们的聚会理由名目繁多。例如:考取证书,拿了奖学金,过个生日,当了班委,这些都要邀请一些同学参加。同时,礼尚往来,来的同学下次再回请。因此,这方面消费也占了不小比例。②大学生恋爱方面消费,大学生在恋爱方面的消费也很大,尤其是男孩。由于受社会各方面意识的影响,恋爱消费,大多是男孩买单,这样就造成男生的透支消费。而且,男女朋友经常在互相买礼物时,为了一时高兴,购买昂贵产品,一般都是高出自己经济承受力。③大学生在通讯方面消费,在高校刚开学几天,各种手机商家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学生。通常大多数大学生喜新厌旧,看到别人买了新手机自己也效仿,同时,大学生使用手机时间长,通话费用也随之高了起来。
二、对大学生在消费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学生们他们有着渊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然而毕竟年纪尚轻,社会经历少,在好多方面思想不成熟,所以导致消费过程中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1.随大众消费。为了不脱离集体,大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怕不从众会导致自己被别的同学孤立。所以,他们在保持自己消费风格的同时,也慢慢与宿舍别的同学保持一致。久而久之相互攀比,造就了消费的不良之风。
2.消费无计划。有的家长每学期开学给学生一学期生活费,但是好多同学不是按计划每月消费多少,而是随意消费,根本不考虑期末该怎么办。有的同学开学第一个月就花光半年生活费。同时,也有大学生中出现了“月光族”,一到月底生活费就没了,只好向周围同学借钱。
3.攀比消费。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十分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所以,他们在消费上也十分注意品牌消费。尤其是一些家庭生活优越可是学习差的同学,他们有的为了弥补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以炫富来塑造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想通过物质上的优势来弥补自己学习上的不足。
4.冲动消费。大学生喜欢新鲜的事物,看到一些新东西往往控制力太差,不能很好地控制消费。例如,好多同学开学时,喜欢买一些新出厂的手机、电脑,作为炫耀的资本,可是因为一时冲动,好多人消费完之后又开始后悔。
三、针对大学生消费观念提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更好地解决如今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这些不合理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仅和大学生自身有关,也与社会和家长密切教育分不开。
1.加强大学生理财观念的教育。现如今,大学生生活水平很好,家长给的生活费也是越来越多。但是,笔者发现,如今大多数学生的理财能力很低,或者说有的甚至没有。他们不知道怎样合理花费自己的生活费。这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对大学生如何理财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这一观念培养。
2.社会对大学生消费环境的负责。大学生受现今社会上各种享乐主义影响,消费上过分的追求超前的,时尚的品牌,过分的注重生活的享乐。这就导致一些居心不良的商家抓住这一心理,在大学校园中大力推广时尚、高品位、价格昂贵的名牌产品,诱导大学生进行不理消费。而且一些大学生冲动消费,无知消费,在消费过程中,一些商人人为地提高商品价格,然后打折或者以次充好,让这些大学生上当受骗。所以,我们要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购物环境,同时加强如何消费的宣传。
3.父母要做好对大学生的理财观念培养。由于每个家庭经济、生活意识有差异,所以导致大学生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也出现了不同。因此,家长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让大学生认识到什么该消费,什么不该消费,如何消费等这些问题。使大学生摒弃他们的不良消费方式。而且要避免溺爱孩子,放纵孩子。同时大家也要注意,在消费方面家庭的教育应当在前,学校的教育应该在后,不能一味的靠学校。只有这样,才能对大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经济发展的上升时期,各种各样的商品不断丰富,这使得大学生在消费时充满了各种诱惑。见于这种情况,如何理性消费、如何理财都需要认真学习。因此,我们要帮助大学生们培养合理的理财消费观念,为我们国家培养出新一代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付董董,王永明.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J].理论观察,2011,(01).
[2]蒋琦玮,马灿.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J].消费经济,2010,(02).
[3]岳洪竹.关于绿色消费的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0,(04).
[4]王国猛,黎建新,廖水香.消费价值观研究述评[J].消费经济,2009,(05).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90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Financial Capability
――Take Yanbi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SUN Sime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133002)
Abstract Nowadays Conduct financial transaction become a hot topic, which take more and more place in people's life. Undergraduate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society, the ability of conduct financial transaction is needed every time. Based on this current situation, we are going to do a research, after statistical the result, we made conclusion and give suggestion.
Key words undergraduates; financial; current situation; improve
大学时代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段,是各种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理财能力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掌握理财知识,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将会受益终身。
1 大学生理财习惯培养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目标是使大学生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使用金融工具拥有财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理性的消费行为。
(1)理财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财产管理和规划的过程不仅涉及到财务的统筹与安排,还涉及到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的不同知识,通过理财行为结合理论实践,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以及生存能力。
(2)理财能力是大学生顺应社会就业形势的客观性要求。扩招与就业难向来是对立且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想在社会立足,培养理财能力不容小觑。因此,大学期间树立理财意识是顺应就业形势的客观要求。
(3)理财能力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在这个物质横流的时代,拜金主义思潮侵袭导致理财观念扭曲,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培养益处繁多。
2 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延边大学学生的理财能力现状,本项目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延边大学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08份,在有效样本中,男女比例分别占25.48%、74.52%。年级分布比例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别占8.65%、17.31%、52.88%、21.55%。经过数据统计,我们发现了如下问题:
2.1 生活费来源较为单一
在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生活费在400~600元、600~1000元、1000~2000元、2000元以上的比例分别为0.48%、12.5%、62.98%、24.04%。其中,由家人提供生活费来源的高达96.15%,由此可见大学生独立性较差,资金方面主要依赖家人。
2.2 消费支出无计划
根据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大学生的日常支出主要用于吃饭、服饰、日常用品,奢侈品消费等。并且在大学生的消费习惯中,无计划随意消费、偶尔及经常超前消费的比例分别为38.46%、22.6%以及3.85%(如图1所示),有计划消费者仅占35.1%。在记账习惯方面,每天记账的大学生仅有11.06%,有49.52%的大学生偶尔记账,从不记账的大学生群体比例高达39.42%。
图1 大学生消费习惯统计
2.3 理财观念极为淡薄
通过对月底余额处理的统计(如图2),7.69%的大学生选择马上花光,存入银行以及转入下月生活费的比例分别为36.06%以及51.44%,仅有4.81%的大学生选择投资。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对理财并不在意。
在理财能力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理财能力一般,仅有14.42%的人认为理财是自己的强项。
图2 大学生理财能力统计
3 当代大学生消费及理财现状分析
3.1 当代大学生现金规划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现金规划状况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追求时尚和品牌。家庭富裕的大学生往往溺爱成性,随心所欲的购买心仪的潮牌,其他人也经常效仿。追求时尚攀比成风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群体存在的问题。
(2)消费需求多元化倾向。大学生的消费方向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由此导致的则是资金流出加快,浪费现象严重。如学习用具实际用于学习的时间远远小于游戏、聊天时间,旅行也成了一种流行趋势,耗费的资金不菲。
(3)为丰富大脑不吝惜财物支持。由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大学生会在读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专业或考取证书为自己就业积累资本。只要是对于未来发展有利的投资,父母都会给予全力支持。
3.2 当代大学生消费不合理原因分析
由于大学生对自己的现金使用和消费信贷不能合理规划,导致大多数同学在月初活的像土豪,月末活得像乞丐。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自控能力不够强。在父母的层面来看,一般都是有计划的给予生活费,然而钱到了大学生手中,该结余的钱不知不觉消失得无影无踪,最终总会导致入不敷出。所以,自身对理财观的重视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2)对父母依赖过度。孩子在理财观建立、成长的过程中,许多家长往往会忽略了对孩子钱财方面知识的教育。孩子上了大学之后,有些父母对他们的消费要求尽量满足,但对花钱的用途却不多过问。
(3)休闲消费过多。很多大学生们在经济宽裕的条件下,节假日期间乐于休闲消费。这种休闲消费大多限于室内,虚拟空间的交流较多,现实层面的人际沟通能力得不到实际加强。因此,高校应当帮大学生建立良好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3.3 当代大学理财渠道
大学生对理财投资等早已耳濡目染,但是限于资金有限、缺少经验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学生投资理财的起步期较为漫长。大多数人普遍认为大学生投资局限于股票行业,其实不尽如此,适当向其他投资方式拓展并无不可。适合大学生的理财投资渠道实际上有很多,只要把握机会、胆大心细,便可事半功倍。
4 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的解决方案和设想
分析以上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延边大学学生的理财能力总体水平低,问题多。要解决这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应当从家庭、社会、高校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入手, 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以取得成效。
(1)家庭方面。个人理财意识最初的萌芽来自于家庭的熏陶,家长的言传身教有利于从小派样孩子良好的理财意识。
(2)社会方面。形成全社会良好的投资与理财风气需要政府部门和大众媒体的适度引导,同时运用媒体和舆论,将正确的理财知识传授给学生,促进大学生理财意识的形成。具体可以在各大报刊中开办理财专栏和专版,播出一批理财指导与互动的电视节目,进行全方位的理财知识普及。
(3)高校方面。学生处于高校时间最长,在大学生理财能力培养中高校应该起到最核心的作用。首先应该在平时的专业课程中多加入一些有关理财方面的实践类课程,例如证券投资实战模拟等,以增加学生的理财实践经验,锻炼个人理财能力。其次就是要多开展一些基于理财能力的竞赛活动,例如 “模拟银行”等。培养学生对提高理财能力的兴趣,在竞争中形成爱好理财,善于理财的校园风气。
(4)学生方面。对于大学生来说,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开源节流”。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量体裁衣地制定适应其自身的投资步骤以及具体计划,进行有效的管理、投资,从而获最大化的效益,为个人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实现个人投资理财的合理化。
大学生规划现金建议、对策: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逐步形成记账的观念,渐渐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在理论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投资理财的精髓所在、充分进行理财计划的管理;定计划。结合个人消费的需求以及力所能及的消费能力,提前制定好预算,努力地按预期设想的计划用钱,防止头脑发热导致的不理性消费。
大学生消费信贷规划建议、对策:目前在校园中,大学生使用信用卡能够获得很大程度上的优惠;并且信用卡四十天左右的免息期,大学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通过做兼职等其他正规的途径来筹集还款;另外若出现经济状况较宽裕的情况,还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便利进行投资;再者,尽早建立自己的信用档案,随着按时消费还款的记录增多,可用额度会逐渐提高,将会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提供很大便利,并且良好的信用积累有助于今后在金融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大学生投资规划建议、对策:在大学期间,提早培养投资理财习惯着实不容小觑,多种多样丰富化的理财投资方式日益趋多,我们应当尽快结合自身的消费特点制定合理的理财方案并加以实施。目前正处于学生时代,个人(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83页)的资金十分有限,主要依靠父母给予的生活费,且学生应以学业为主其他为辅,故而可以进行一些较为保守的投资。采用的组合式投资理财主要收益虽低,但是具有相对稳定性。
充分把这四方面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就指日可待。
5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解决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依赖于全社会各方的不懈努力。大学生很大程度上会成为将来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一言一行将或多或少地影响中国经济的未来。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将有利于他们在未来走出校园后学会理性消费。全社会都应给予大学生理性的引导。大学生“财商”观念的培养与树立,定会成为一件终身受益的事。
[中图分类号]F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7-0072-04
“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在与各大银行签约后,提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对接的交易支持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电子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交易双方资金流通的桥梁,对电子商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经济风险、服务风险等)起到规避作用。随着网络购物、电子交易的兴起,第三方支付平台因其能够安全便利地实现银行、商家、消费者间的支付、现金流转、资金清算等行为,成为B2B、B2C交易及其他电子金融服务的基础之一。
然而2012年2月,占据中国大陆市场份额前两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和财付通同时关闭了信用卡向第三方支付平台充值的通道,旨在规范互联网支付业务,避免将资金转入支付平台套现的行为。一时间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性、规范性遭到大众的质疑,甚至出现媒体和专家唱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现象。与此同时,随着实体银行相继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购物网站也推出了诸如网银直接转账、货到刷卡支付、货到现金支付等支付模式,越来越快捷便利的支付手段正在威胁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生存。鉴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认知与态度,分析其使用行为特征,以便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增强对大学生的影响,扩大市场份额提出参考意见。
1 研究方案设计
1.1 问卷设计
参照消费者使用习惯和态度研究模式(Usage & Attitude Research),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包括被调查者个人信息、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看法及其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状况三个部分共计15个量项。其中:被调查者个人信息(4项)和大学生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状况(5项)均采用封闭式问卷设计,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看法(6项)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
1.2 调查实施
2013年9―11月,笔者利用网上问卷平台()、QQ、人人网、微博、微信等多种社交网络在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学生中展开调查,共计收回问卷1713份,其中有效问卷1700份。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调查数据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描述性统计主要用于分析被调查者个人信息特征及其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使用情况,均值比较在于揭示被调查者的态度与行为差异。
2 研究结果
2.1 研究样本概貌
被调查大学生的性别分布比较均衡,男女性比例分别为49.53%和50.47%;被调查者中84.29%为专科或本科学生,15.71%是硕士或博士研究生;78.35%的大学生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13.59%的人月收入在1500~2500元之间,只有8.06%的人超过2500元;被调查者中未恋爱者约68%,恋爱者约28%,而已婚者不足5%(见表1)。
2.2 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态度
(1)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态度倾向
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便利性(Q1)感知十分强烈,94.7%的人认为给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提供了便利,仅有1.8%的人持反对态度。至于第三方支付平台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趋于理性(Q2)或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Q3),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持中立态度,虽然有39.4%的人认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但至少32.3%的人否认第三方支付平台使大学生的消费趋于理性。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保障(Q4、Q5),大多数人依然持中立态度,其中36.5%的人认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利于保护大学生消费权益,但也有1/3的人(32.9%)认为第三方支付平台不利于保护大学生隐私信息。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之中的发展前景(Q6),绝大多数被调查者(84.1%)表示看好,并认为大学生使用者的比例会增加(见表2)。
(2)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态度差异
从表3可知: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便利性及其未来在大学生中的推广和发展都持积极乐观态度,而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积极影响均持中立态度,态度倾向趋于一致。至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保障性,女性大学生的认同度明显低于男性大学生,说明女性大学生更不看好其安全保障性。学历层次不同的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便利性、安全保障性及其对消费行为的积极影响以及在大学生中的未来发展等问题的看法均表现出了较为一致的态度倾向,没有十分明显的差异。不同月收入水平的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便利性、安全保障性,以及促成大学生良好消费习惯和在大学生中的发展均持比较一致的态度;而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否促进大学生理性消费,其态度倾向与月收入水平成反比,月收入越高,认同度越低,且月收入超过2500元的大学生对此的认同度显著低于月收入2500元以下的大学生。婚恋状况不同的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便利性、促成大学生的良好消费习惯、更好地保障大学生的消费权益等问题的看法比较一致,没有明显差异;而已婚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使大学生的消费趋于理性最不看好,持明显的反对态度,而未恋爱或恋爱中的大学生对此则持中立态度;未恋爱者较之于恋爱中的大学生更看好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消费者的隐私保护作用和在大学生中的未来发展。
2.3 大学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使用行为
调查发现:支付宝、财付通和银联在线支付在大学生中的知晓度和使用率位均位居前三名且远远领先于首信易支付等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其他平台在大学生中的知晓者与使用者的比例都比较低,影响力远不及前述三种平台。其中:支付宝在大学生中的知晓者(98.1%)和使用者(91.4%)均超过90%,而财付通和银联在线支付在大学生中的知晓者也达到了70.8%和65.1%,但它们的使用者却远远低于支付宝,相形之下,银联在线支付的使用者(37.5%)还多于财付通(26.1%),说明财付通的普及程度不及银联在线支付(见表4)。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大部分人(56.7%)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时间在2年以下,2~5年者超过35%,5年以上者不足8%,说明大多数大学生接触和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时间比较短。大学生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目的是购物(91.6%)、充值与缴费(75.3%)和转账(43.1%),而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日常储蓄(12.3%)或担保收款(1.8%)的人比较少,说明大多数大学生视之为消费支付渠道,而非创收渠道。在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充值时,绝大多数大学生(85.3%)使用网银,其次是使用现金充值(28.3%),其他渠道比例相当低(见表5)。
从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时间看,学历层次和月收入水平越高的大学生使用时间越长。在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充值时,网银充值是首选,且学历越高、月收入越高的大学生越喜欢用网银充值,男性比女性、已婚或已恋爱比未恋爱者更乐于用网银充值;其次是现金充值,且女性、本专科学历、月收入1500元以下、未婚的大学生更乐于用现金充值。从使用目的看,女性、月收入1500元以上、已婚或已恋爱的大学生比其他群体更热衷于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购物;而男性、硕博研究生、月收入2500元以上、已恋爱或已婚大学生较其他群体更喜欢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见表6)。
3 结论与建议
3.1 研究结论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描述统计和均值比较等研究方法探析杭州高校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态度倾向和使用行为特征后发现:(1)在大学生中的知晓度和使用度位列前3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依次是支付宝、财付通和银联在线支付。其中,支付宝在大学生中的知晓度和使用率遥遥领先于其他支付平台。(2)大多数大学生十分认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便利性,而对其安全保障性和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积极影响则持中立的态度,但对其在大学生中的推广使用前景看好。(3)多数大学生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时间在2年以下,主要用于购物、充值与缴费和转账。(4)大学生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知晓程度、态度倾向以及使用行为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女性大学生明显比男性大学生更担心其安全保障性,月收入超过2500元的大学生明显比月收入2500元以下的大学生更不相信其能促进大学生的理性消费,已婚大学生相对于未恋爱或恋爱中的大学生更不看好其促进大学生的理性消费;学历层次和月收入水平越高的大学生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时间越长;女性、月收入1500元以上、已婚或已恋爱的大学生倾向于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购物,男性、硕博研究生、月收入2500元以上、已恋爱或已婚大学生倾向于转账。
3.2 研究建议
依据本研究结果,第三方支付平台服务商要想进一步扩大在高校学生中的影响力,促成更多的大学生信任和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笔者建议:
(1)进一步增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安全性能,降低客户的使用风险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第三方在支付平台的便利性普遍看好,而对其安全保障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担心与忧虑。因此,要让第三方支付平台得到更多大学生的认可并在消费活动中更加广泛地使用它,第三方支付平台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技术手段增强其安全性能,严守客户信息和保护客户的隐私,消除大学生的风险知觉。
(2)扩展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功能,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第三方支付平台于大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支付工具,但其创收功能体现得并不充分。因此,第三方支付平台可针对大学生推出记账工具、理财工具乃至金融服务等服务项目,强化其创收功能,使之既能满足大学生消费支付的需要,又能让大学生运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理财增收的意愿。从而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
参考文献:
[1]高健.第三方支付应用下的消费者网上购物风险感知――基于山东大学学生的实证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67-69.
[2]檀溪,陈建斌.首都大学生移动支付使用行为实证分析[J].中国商贸,2010(23):243-244.
[3]邹玉金,范微娜.基于杭州下沙大学生的手机支付采纳意向实证研究[J].电子商务,2013(4):28-29.
[4]何月.基于大学生群体的移动支付使用意向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
[5]江超.手机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