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模板(10篇)

时间:2023-12-26 10:29: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班级文化建设研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篇1

什么是班级文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形成的、被班级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也有人把班级文化解释为“班级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班级形象、班级行为规范和意识等文化诸因素,其对班级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良好校风和学风的基础。”综合所查资料,我们认为班级文化就是班级建设过程中的一切文化要素。包括班级物质文化,如班级环境卫生、黑板报、班级绿化等;班级精神文化,如班歌、班风、班训、班旗等;班级活动文化,如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班级制度文化,如班级公约、班级值日生制度、操行评分细则等。

我们学校坚持用阳光办学文化统领一切办学领域,“阳光办学文化”条件不断优化,包括打造舒适温馨的校园环境、构建阳光课堂、打造阳光教师和阳光学生等方面。通过研究,我们初步探索出建设阳光班级文化的基本路径。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研究

班级是学生生活的主要阵地,良好的班级物质文化会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建设班级物质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努力使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教育意义。建设班级物质文化,我们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净化班级环境

我主要通过主题班会、“一带多”、制定严格的值日生制度等,把良好的卫生意识、卫生习惯、责任意识等传递给学生。通^一系列的措施,班级教室环境呈现焕然一新的局面,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

2.建设班级特色物质文化

在结合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保留原来班级文化的有益成分,建立起九年级四班独特的班级物质文化。如在教室前面的墙壁上左边是励志标语“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右边是“我的目标”,南边的墙壁依次是“光荣榜”“今日寿星”“忏悔区”,后面的墙壁是“我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班级图书借阅制度,北面的墙壁是“小组量化积分”“学习方法介绍”等。当然,班级环境布置中也包括每个班级共有的文化,如“班级值日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通过建立班级特色物质文化增强了学生的备考意识,强化了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自觉规范言行。

3.绿化教室环境

绿色代表着生命和希望,象征着青春和活力。在教室摆放花草不仅可以绿化环境,还可以净化空气,有益于学生健康。在绿化教室环境的过程中我先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征求全班学生的意见,然后让班干部根据全班学生意见自行设计绿化教室的方案。最终的方案是后面橱架放几瓶富贵竹,南面窗台放一些小的盆栽,西南墙角多媒体下放高一点、生命力强的植物。通过这一活动,绿化了班级环境,净化了班级空气。同时,学生也学到了一些养花种草的技术,培养了学生细致、专注、持久做一件事的能力。

篇2

在技校教室里,常见到一些标语,如团结、进取、拼搏等,这些往往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要求,班主任通常根据个人喜好的内容制作成本班级的标语。班级标语内容雷同,缺乏班级个性。有些班级标语多年不换,上面铺满灰尘,甚至残缺不全。这些班级标语只是教室的一个摆设,学生并没有太多的关注,他们觉得这些是班主任的事,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二)对班级的制度缺乏认同感

在技校班级中,在公告栏会贴出一些班级制度,内容有班级考勤、课堂纪律、课室卫生、宿舍内务等。但如果随意问一些学生,大都对内容不清楚。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时有发生,课堂上睡觉、玩手机也不是个别情况,可见班级的制度形同虚设。

(三)对班级环境缺乏认同感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在技校的一些班级,教室脏、乱、差是常态,课室地面垃圾随处可见,班级卫生缺乏管理。学生不爱护班级的环境,随手丢垃圾的行为普遍,刚打扫完的教室又到处是垃圾(饮料瓶、废纸等)。班级的桌椅凌乱、门窗铺满灰尘。清洁工具乱堆,成了卫生死角。

(四)对班级集体形象和荣誉缺乏认同感

在学校较大的活动中,一般要求学生穿校服(工服),但学生往往以各种理由抵触穿校服。有些班级由于出勤率低、课堂秩序乱等问题,常常被通报批评,但班级中大多对此无动于衷,习以为常。

(五)对班主任、班干部和专业教师均缺乏认同感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负责人,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因为有操行评定、奖学金评定等职能,在学生心中应树立有一定的威望,但在一些班级中,班主任对班级的影响力在减弱,在班上发出的指令难以落实,部分学生对班主任是阳奉阴违,甚至恶言相对。班干部作为班级管理的实施者,在班级中反成了弱势群体,处于势单力薄的状态,还有被不良品质学生同化的倾向。专业教师作为班级课堂的实时管理者,对于这种班级也是只能磕磕碰碰地实施教学,师生关系若即若离。

二、对技校班级文化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技校专职班主任带班多,对班级文化建设只是见招拆招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技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班级数量与学生人数增加,班级管理的日常工作大增,技校专职班主任一人负责几个班的管理工作,班级事务工作疲于应付,对于班级文化建设只能是做做表面功夫以应付检查。

(二)技校兼职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是无暇顾及

兼职班主任虽然只任一个班的班主任,但同时要上几个班的专业课程。另外,由于技校教师的流动性较大,兼职班主任较多是新入职教师,他们一方面要熟悉学校的教学规范,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熟悉班级管理的各项要求,对于班级文化建设只能跟着感觉走,大多是按照学校的要求来完成一些常规工作。

(三)技校专业教师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认识不足

专业教师大多只是关注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实施,认为班级文化是班主任的事情。在教学过程碰到的困难也只是从教学方法上、教学内容上做一些改革,很少从班级文化方面进行考虑。(四)技校班级文化建设难度大技校学生大多是中考或高考的落榜生,班级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以前形成了各种不良思想和行为习惯,来到技校后没有了升学压力,容易放纵自己,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有着本能的抵触心理。

三、技校班级文化建设中提升学生认同感的对策

(一)班主任和专业教师首先要接纳每个学生的优

缺点技校学生从中学来到技校,大多是无奈之举。在中学时期,他们是影响学校升学率的一群特殊群体,常受到歧视和批评,心理阴影多少都会存在。所以,技校的班主任和专业教师一定要从心理上给学生安抚,信任他们,使学生在新的班级中重新找到自信。所谓接纳学生,是对学生现有的思想状态、行为习惯、能力兴趣等方面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认识到他们只是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中考或高考失利了,但相信每个人的能力和发展是多方面的。要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即使学生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也是可以改变的。班主任可以在新生入学之初组织恳谈会等交心活动,大家敞开心扉一起畅谈,一起唱歌跳舞、一起感动相遇、一起憧憬明天。在情感宣泄和交流中,学生对班主任容易产生认同感,视班主任为知己。

(二)引导学生从个人价值观的讨论碰撞中找到班

级共同的价值观,从而认同班级的核心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形成班级共同的价值观并获得大家的认同。班级文化受到学校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有些班主任直接把学校文化搬到班级中,成为班级文化的价值观,但往往曲高和寡,得不到学生认同。一方面是缺乏本班级的特点,另一方面是班级价值观形成过程缺乏学生的参与。实际上,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主体策划者是学生、主体创建者是学生、最大收益者还是学生③。为了获得学生对班级核心文化的认同,班主任应该组织班级文化的大讨论,围绕着“我是谁?去哪里?为了谁?”等话题,组织每个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弄清楚自己的人生的方向、人生的价值和目标。在学生发言中,必然会产生相互的争论,因为每个人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着各自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的作用是启发和引导,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可能从未想过自己的未来,教师应该耐心启发他们,一点一滴地向他们指明对未来的方向。同时,引导学生从别人的想法中找到共鸣点,例如,积极的人生态度、对成功人生的追求、对家庭关系、朋友之情的重视等。接着把这些共鸣点整理成简单易懂的文字和内容,形成大家都认同的班级核心文化,包括班级的愿景、目标、价值观。

(三)让学生从个人行为习惯的讨论碰撞中形成班

级的行为规范,从而形成对班规班约的个人承诺和集体约束力班级一般都有班规制度,少的10多条,多的几十条,列明考核加减分的标准,平常是由班干部根据每个人的表现进行考核。但实际上,许多班级的班规制度执行得并不好,主要原因是班级学生认同度较低。技校学生中的一部分人都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时间观念较差、做事拖拉、早上迟到多、晚上玩电脑不睡觉、白天上课时补睡觉等。通过制度的管、卡、压,对于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会起到短期作用,但坚持不了多久,又旧病复发。我们习惯于给学生制订各种规则,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当他们不是以主体的身份来参与制订这些制度的时候,执行制度就处于一种被动状态④。为此,在班级制定班规制度时,应该首先召集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从班级的共同价值观出发,为了实现个人和班级的共同目标,围绕个人的行为习惯应该怎样改变才能有助于目标的实现,每人提出一些具体的做法,征得全体学生的同意,并举行个人承诺签字宣誓仪式,郑重其是地表明自己愿意遵守班规制度,维护班级的集体声誉。

(四)班级文化应突出职业化的特点

技校的教育是职业教育,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专业特点,班级文化应该突出本专业的职业特点,例如市场营销专业的班级文化应更多地体现营销企业的文化特征,企业营销文化包括营销哲学,营销理念和营销形象等⑤,突出创意、灵活、竞争、挑战等特点。物流管理专业的班级文化则应体现物流企业的文化特征,包括服务、合作和效率等⑥,突出严谨、细致、敏捷、周到等特点,每个专业都应该从本专业出发,多体现职业化的特点,这样的班级文化由于具有专业特色,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并且班级文化塑造出来的学生也有利于将来就业单位的要求。

(五)班级文化应通过独特的仪式表达,从而形成强势文化

没有了仪式和庆典,任何文化都会枯萎、凋谢。组织文化如果想走向繁荣,就必须有某种仪式和庆典来体现它的价值⑦。为了增强班级文化的感染力,班级文化建设应该有本班独特的文化仪式,例如通过发动学生设计班徽、班旗、班歌、班服等形成一个鲜明的独具个性的班级形象。新生可以举行一个入班宣誓仪式,宣读入班誓言(如与班级同呼吸、共命运、为班级荣誉做贡献等),还可配合一些1分钟集合令、喊口号及肢体动作等以增强庄严感。每周开班会时穿班服、唱班歌、挂班旗、宣读入班誓言、个人发表每周感言(本周个人表现,为班级荣誉做了什么)等。班级文化通过一系列独特的仪式表达,并长期坚持重复再现,就能形成强势文化。

(六)班级文化应有阶段性的目标设计和达成

目标是指引人前进的动力之一。同样,要保持班级文化的动力,班级除了一个远目标(如中国好班级等)外,也应该设计出阶段性的班级目标,如本学期的目标是考证及格率100%、校运会获得哪些奖项等。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参与班级目标的制定,把自还给学生,让他们当主人,通过学生集思广益,民主讨论,最后制定出班级的奋斗目标⑧。要根据学校不同时期的活动和任务,设计出有挑战性和经过努力能够达成的目标,然后组织全班学生一起为目标而努力,最终达成班级的目标。班级的目标和行动步骤还应该通过班级内的文化园地(墙报、班级Q群)及时展示,让学生随时随地就能够看到。

(七)课堂教学要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篇3

二、建设班级制度文化,调动学生参与制订

以往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中,教师过于“强硬”,以主观意识为主,“一手操办”色彩严重。为了让班级制度更人性化,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一起参与制订,实施民主管理。

首先,班级公约的制订。班级公约可以与众不同,但要行之有效。例如,对于上课迟到者,“罚”学生连续当一周的“图书管理者”,并负责记录这一周班里其他学生的上课迟到、旷课记录工作。这样一来,学生需要承担两份工作,既要免费当好“图书管理者”,又要做好记录工作。这样的公约非常有意思,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出人性化的一面,“罚”不是真正意义的“罚”,而是“罚”得有价值。

篇4

随着社会的发展,“持续而和谐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新的教育理念。营造个性化班级文化氛围既能够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又能够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新课程改革需要班级文化不断地更新,实行新型的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班集体文化。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成员利用和创设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关系等,来熏陶和培育集体成员创造性人格的一系列影响活动。它通过个性化的班规、班歌、班名,来实现个性化的班风、学风的目标,并且以个性化的班级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其中,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思想道德素养,从而实现自主创新的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1]。

一、建设个性化班级文化

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注重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班级文化建设是教师进行班级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需要摆脱传统的教育观念,实行现代新型的教育管理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不理会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而继续施行陈旧的班级管理理念,陈旧的班级管理理念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长远发展,也因此会阻碍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建设。个性化的班级文化不仅教育作用,还具有社会作用。通过班级共同的目标、榜样示范作用以及各种教育手段来影响学生就是个性化班级文化的教育作用,它能够促进学生的智育发展。而个性化班级文化的社会功能是它具有制约和示范功能,能形成良好的班风促进学生的自律,其次,它还具有凝聚和引导功能,优秀的班级文化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另外,它还具有平衡和保障功能,也就是它能在各种矛盾出现时,调节矛盾,保证学生的平等性。

二、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1.缺乏民主意识,采取家长式管理。在进行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中,通常的问题就是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班级管理制度能够避免师生在开展活动中出现问题,同时其又是一种强制手段,不但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还约束了学生的言行。但是,受古代尊师教育的影响,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使得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占据着绝对地位。教师用“保姆式”、“警察式”、“裁判式”的管理方式管理着班级,并且施行着“专制化”的制度。从而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发展,缩小了学生自己的活动空间。教育是一种群体行为,它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来共同完成,它更是一个需要学生和教师以及家长和学生能够双向交流的过程。所以,在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中要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不能因为不平等的观念,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2]。

2.忽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健康成长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甚至整个民族的长远发展。班级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它能够为学生今后在适应社会方面提供一些帮助。个性化班级建设不是一项短期的工作,它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教师是影响班级文化的主要因素,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3]。但是在进行教学或者是课外活动中,教师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只注重个体的发展,注重课本知识的教授,而没有注重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开展班级文化活动缺乏实际意义。班级文化需要通过班级活动来呈现,但是高中生的任务重压力大,所以学校就要求尽量地减少他们的活动,而他们能参与的活动大多都是形势要求,并非他们所愿。此外,班级在开展活动中并没有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没有遵循发挥学生是主体价值的原则;第二,没有遵循发展性原则;第三,没有遵循实效性原则;第四,活动大多数都比较“标准化”;这种“标准化”的活动在内容和形式都没有丰富的色彩,以至于并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们通过活动没有得到任何提升,更别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现价值。

三、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对策

班级文化建设是需要以共同的奋斗目标为前提来逐步完善的,而并不是通过某一个人的想象得来的,其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来总结出具体的方案措施。以下就是对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方向的探讨。

1.制定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建设计划。制定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建设计划是建设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基础。而要制定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建设计划,就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确立一个班级个性化发展目标,另一方面是营造个性化的班级环境文化。首先来说确立班级个性化发展目标。为了实现学校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个班级教师需要把具体内容落实到班级当中,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调查分析,再加上与家长和学生一起沟通,来为学生量身定制班级发展目标、班级的发展计划、班级的管理制度以及班级的活动方案等。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可以让他们为自己的班级起一个特殊的名字,并且制定一个统一的口号,以此来加强班级的环境建设,向学生传递积极健康的思想教育。这种文化环境建设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学习更加奋进。

2.创建个性化班级的育人理念。班级作为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第一线,班级的个性化发展不但要求学生的积极参与,更要求班主任具备正确、独特且富有艺术性的设计和班级管理能力。这是因为,教师不仅是班集体当中的一员,更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不能够一概而论,不能阻碍学生的发展空间,要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实施个性化的评价。不能抛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能阻碍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差异,不能只以自己为主体进行教学,要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设真正的教育空间,不能用消极的眼光去区别对待个别学生。因为这样会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会阻碍学生向个性和特长方向的发展。另外,还要求教师要弘扬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学校精神,让学生能够时时刻刻以校训为激励目标,为自己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3.推行柔性的个性化班级管理。从现代教育的人本特征来看,教育的出发点已经改变,更多的是解放思想,不反对学生释放个性。所以,每个班级要积极营造张扬班级个性的活动空间,选择“因材施教,因班施育”的理念,来进行个性化班级管理,让班级个性在文化上得以体现。以下是几种可以推行的个性化管理方式。第一种是“小组竞赛积分法”管理,通过分组的形式选出每一组的组长,在课堂活动中制定相应的规则,让学生们累积分数。这种管理方法让高中生们,在遵守班规班约的情况下增强了凝聚力,使自身的集体荣誉感也得到升华。第二种是“班级文学社团”的管理模式。这样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让班级活动顺利地开展,同时也能通过竞争机制加强每位学生的自律性。要成立社团就要制定相应的规则,来促进学生的自律性。学生在丰富了课余活动中,能感到不一样的学习氛围。第三种就是“领导带头”的管理模式,就是让全体同学都能够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学科带头实行轮换制,并对每一位带头人进行分数评定,最后给予奖励。进行个性化班级管理并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需要具体的细则来规范[4]。

4.实现丰富的多元个性评价。要创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离不开举办班级特色活动。虽然高中生已经进入到非常时期,但是围绕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特色班级活动,能缓解一些高中生的压力。在班级中要有效地利用各种渠道来组建各种文化设施,举办学习技巧交流会、读书作文比赛等等[5]。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活动的价值体现,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要为了思想而进行活动。每个学生、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所以要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来衡量他们。并且,这把衡量的标尺是依情况而定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不仅仅是为了选出最优秀的学生,更多的是为了使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班级能对自己进行反思,进而获得全面的提升与和谐的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文化是一个非简单的概念,而个性化班级文化所呈现出的也并不是单一的特点。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十分具体而且细致的工作,它包含的内容也不是单一方面的,其中主要包含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活动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所以根据这四方面的内容,来提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实施对策是正确的。个性化班级文化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班级文化规范也为班级成员和任课教师的行为提供了标准,另外,建设个性化班级文化还有利于加强群体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作者:任俊信 单位:甘肃省靖远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于合乐.开放式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徐庆新,赵景利.浅析高等职业教育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01):166.

篇5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011-02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不断扩招,报考人数却有所下降。在这种形势下,一些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不仅出现滑坡,而且录取学生的考试分数线下降到了200分以下,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班级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班级文化及学生特点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辅导员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一个班级中是客观存在的。建设良好的学风、班风,对培养学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是学风、班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期高职学生特点是文化基础差,学习困难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存在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生活自理能力弱,集体现念、组织纪律性差;轻德育,重智育;轻集体,重个人;轻奉献,重索取;轻奋斗,重享乐。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班级文化建设应结合高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

二、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步骤

班级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应是辅导员,辅导员应该明确所带班级的班级文化,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步骤。同时,应选择素质高、能力强、号召力强的班干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执行者和推动者,带领全班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参与班级文化的建设。

1.班级文化形成期。大一是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班级文化的形成期。学生刚入校,面临的一切都是新的,这也是辅导员制定班规,抓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军训不仅是大一新生面临的第一节课,也是学生相互交流、开展合作、增加凝聚力的绝好机会。首先,辅导员要从纪律上严格管理。目前学生大多是90后,爱睡懒觉常迟到,怕苦怕累难坚持,想方设法不参加军训。辅导员一定要制定严格的纪律并且不打折扣的贯彻执行,同时还要适时对学生进行谈心、座谈、讲座等多方面的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不怕吃苦、团结协作的教育,同时这也应是班级文化的一部分。整个大一学年,辅导员都应该注重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培养大家“班级是我家”的理念,并让班级每一位学生都认同这一理念。辅导员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大家对班级体这个“家”的热爱,对“家”中每一位成员的关心和帮助。比如,在有学生过生日的时候,全班同学为他送一句祝福或同唱生日歌;在有学生生病时,同学们轮流照顾送饭;在节假日学生自发组织旅游或者志愿者活动等等。班级凝聚力、向心力的形成最主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们参与竞争、加强合作,以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养成良好习惯,促使学生自主参与,促进学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增进彼此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在各类活动中,辅导员都要要求大家尽自己所能,提出目标,不断超越提高自我,同时为班级争取荣誉,这些活动不仅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也为形成班级凝聚力搭建了桥梁,又使学生心情愉悦,对班级产生了自豪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2.班级文化发展期。大二学年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期,这一时期学生的专业课占得比重较大,并且也是学生最容易出现迷茫、困惑的时期。这些困惑、迷茫主要来自于学生对于就业前景的不确定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因此,辅导员应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点强调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多数学生困惑的调查了解及谈心交流,在班会或团会时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困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变压力为动力,学好专业知识,增强社会能力,为大三的实习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辅导员可以请往届的本专业毕业生做演讲,介绍自己就业路上的经历以及面对就业压力的解决对策;可以请学校负责心理咨询的老师为学生做缓解压力的讲座;可以请负责就业的老师为同学们解答就业难题;可以请礼仪队老师为学生们讲解求职礼仪方面的知识;可以举办模拟招聘会,分为个人面试和小组面试;可以开展创业方案大赛,开展创业教育;可以举办讲座介绍专升本及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电大开放教育的相关情况等等。班级文化建设发展期的关键是建立温馨的师生、生生关系。建立温馨的班级人际关系,辅导员是关键。改善辅导员的教育管理理念和行为是营造温馨师生关系的重中之重。温馨的师生关系首先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比如,在各类评优评先、奖助学金及推优入党等方面,辅导员要广泛、充分的听取学生的意见,发扬民主,不搞专断。其次要畅通师生沟通的渠道,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和条件,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注学生群体的新动向。比如,学生出现厌学情况了,要帮助学生找到问题根源,摆脱困境。第三,辅导员要善于做学生的挚友和导师。比如,有学生有严重的自卑心理,辅导员应该通过谈话、观察等方式,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同时号召同宿舍的同学帮助他多参与活动,提高自信心。

3.班级文化成熟期。大三学年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成熟期,这一时期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很短,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都要参加毕业实习。学生在实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一阶段困扰他们的问题主要是如何融入新单位、如何和单位同事相处、待遇低工作量大等等有关工作适应性的问题。因此,辅导员在学生离校期间要充分运用班级QQ群、电子邮箱、微信、微博等现代化通讯手段,对学生开展就业适应性教育。同时,大三学年应再突出强调“班级是我家”的理念,让同学们遇到难处回“家”来,和“家”里的兄弟姐妹倾诉,共同解决困难、面对生活。毕业前夕,辅导员应注重将班级文化传递到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可以采用班级聚会、合影留念、集体出游等方式强化三年来形成的优秀班级文化。

三、高职院校学生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对促进班级管理的良好局面很有帮助。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结合班级实际。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生活习惯及处事方式都不尽相同。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特点,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班级实际来进行。如果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比如,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90%来自城市,就应该在不怕吃苦、坚强刚毅上多引导;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90%来自农村,就应该在增加自信、大胆创新上多引导。

2.重视“硬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即物质环境。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人语录、格言警句、名人画像;悬挂在教室前后的各种标语等等。而软文化,则是精神文化,即精神环境,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各种班级考核制度、班训、班歌等一系列制度化的文化环境;也包括班级师生间、学生间的亲情文化环境;还包括班级学生的观念文化环境。班级文化建设中应注重发挥“硬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疲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爱班爱校的情感,利于学生奋发向上。其中,保持整洁干净卫生的教室环境是最基本的。在进行班级“硬文化”的建设中,不能忽视宿舍文化的建设。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宿舍要努力营造一种环境整洁优美、温馨和谐的氛围。通过环境的影响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必须要依靠社会、学校和其他老师的配合和支持。班级文化建设仅仅靠全班同学和辅导员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社会的榜样支持、学校的活动支持、其他老师的教育同步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班级的文化建设。比如,通过对社会上涌现出的杰出人物的学习,教育学生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通过学校的各类活动,教育学生增强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其他老师的教育同步支持,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4.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辅导员首先要选择责任心强、能力强、素质高、威信高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其次,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发挥班干部的带动作用,同时注重集体的教育力量。班集体成员之间的积极互动、相互促进,对每个学生都会起到很大的激励和启发。比如,对于各类活动可以让学生自主管理。如学校的歌唱比赛,让学生自主选择曲目、自主聘请指挥和伴奏,自由选择时间排练,辅导员仅仅做好鼓励动员工作,往往效果是极佳的。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学生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将对班级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着很好的带动作用,也对良好校园文化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黄敏若.基于班级文化创建优秀团队的策略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0,(19).

篇6

在近一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针对班级情况,加强了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促进着又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

二、个案描述

去年九月,我走马上任,成为三年级的班主任。这是怎样的一个班集体呢?眼见为实,看看他们在开学第一周中的表现吧:

有迟到的、不带红领巾的、不及时打扫卫生或打扫卫生不彻底的、不带课本的、打骂同学的,特别是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认真及时地完成并上交作业……经过一暑假的休息,没有了校规、校纪的约束,相当一部分孩子又“回归”了自由、散漫、不爱学习的状态……

如何管理好这个班级呢?我学习着、思考着、探索着,并决定从了解学情和班情入手。

(一)、学生来源。全班29个学生,有一半来自外来务工家庭,其中17名学生长期寄养在亲戚家;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特困和贫困家庭,其中,有两名学生来自单亲家庭。

(二)、学生身体素质。有两个学生患有钙缺乏症,一个学生有左耳听力受损,另有四名学生偏瘦,其余学生身体状况尚可。

(三)、因我校是外来务工子女就读指定学校之一,班内学生数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随时有可能转来或转走学生。第一学期开学后,就先后转来两个女学生,均来自外来务工之家。

(四)、因学校师资紧缺问题,而我就“荣幸”地成为了他们小学阶段的“第六任”班主任。

三、个案分析

面对这样一个班,真的令我有点望而却步了。但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我也意识到:不管学生来自什么家庭、有过怎样的经历,只要是这个班的学生,我就要对他们或她们的成长负责。

因此,我分析了班情,发现:这个班集体的学生,有的缺乏良好的家庭教养,有的是留守儿童,缺乏亲情的关怀,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口就有脏话,不文明,距文明小学生的要求远着呢;有的集体观念差,不守纪律;有的是非观念差,盲目跟随而犯错;有的学习习惯差,不完成作业或不及时改错;有的学习基础差,意志力也差,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了;有共性的是绝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只满足于吃饱穿暖……

四、指导对策及得出的启示

(一)、以建设班级文化为切入点,确立班级文化建设计划。

确立了加强班级管理,以建积极向上班级文化为切入点的目标后,我先和班委成员及部分表现稍积极的学生一起讨论,初步制定行动计划,然后召开了主题班会,做了动员,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修定、充实了建设班级文化的计划。

(二)、实施计划

1、精心布置教室,让每面墙壁都和学生对话。

为了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我和同学们一起,精心布置教室环境,让每一面墙壁都和同学们对话。

(1)、我们在教室前黑板正上方挂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让同学们感到犹如坐在祖国的怀抱中生活、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同学们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2)、在左侧的墙壁上,一是张贴上班主任寄语: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班做个好伙伴,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二是张贴同学们搜集并用彩色塑料纸剪成的劝学、励志的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志者事竟成”等。

2、制定班风与班训

除了张贴名言,我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制定本班班风、班训,我们的班风是:“我敬、我助、我快乐;我思、我学、我拼搏!”我们的班训是:“顽强拼搏,勇攀高峰;团结奋进、报效祖国!”

同学们走进教室,耳濡目染这些中外励志名言以及激人团结奋进的班风班训,自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向上的影响,渐渐变得团结互助,刻苦好学了。

3、建立学习园地、优秀作业展览区,弘扬认真学习的正气

第一期学习园地就以“孝”为主题,要求学生搜集关于孝的名人名言、成语、故事或歌谣,制定自已孝敬父母长辈的计划等,做成手抄报,张贴在学习园地中,让大家共享。

在完成这期学习园地的过程中,同学们知道了“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爱国主义是放大了的孝心”……

以此引导学生感悟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亲人等给予的爱,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思、蒙生敬爱父母之情和爱国之情,进而树立“为中华之强盛而读书”的雄心。

4、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形成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收获与启示

1、收获

在三年级这个特殊的班集体面前,我没有退缩,而是知难而上,从了解学情、班情入手,针对班情,及时制定出以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为切入点,加强班级管理的方法,并认真实施,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收获着一系列“沉甸甸的果实”。

同学们身处其中,自然耳濡目染,大受裨益,日渐一日,逐渐形成了“我敬、我助、我快乐;我思、我学、我拼搏!”的优良班风。

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儿童也渐渐融入了这个集体,提高着综合素质;讲究文明、团结协作、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学生日益增加着。

在我接任班主任一个月后,三年级在学校于九月底举办的“诵读迎国庆”诗歌朗诵比赛中以“祖国明天会更好”喜获一等奖。

学生孔繁龙的作品《我爱家乡的山水景色》发表在了《金门源》杂志上。

2、启示

篇7

职校生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既要继续完成一个学生的基本任务,还要在这段时间内完成从一个学生转变为一个职业人的过程。而一个合格的职校生不仅仅要看学习成绩,还要看他品德的建设。一个具备一定品德素养的职校生无疑是培养出来的。班级作为教育的前沿阵地,是职校生养成的肥沃土壤。

2.建设班级文化能满足职校生独特性的需要

职校生这个群体是个特定的群体,他们有自己发展的目标与要求。首先他们是个迫切的需要得到认可的群体,学习成绩的缺失感造成了他们的羞耻感,他们比普高生更希望得到环境的承认。其次职校生这个群体,年龄的构成还是很单纯的,是一批十七岁到十九岁的青少年,可塑性很强,班级文化对其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助力作用会很明显地体现出来。

3.建设班级文化是学校与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有效途径

班级是学校教育系统的组成细胞,以班级为单位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石。在职业学校,班级的分设与专业设置相关联,这使得班级具有专业特征,为建立缤纷多彩的班级文化创造了条件。当前班级管理的主要方式还是学校和班级的制度约束。良好的班级文化能补充管理制度,赋予制度更丰富更亲切的内涵。

4.先进的班级文化是联系学生个体与社会的桥梁

职业学校究竟是什么?职业学校有丰富的定义与内容,但是从根源上来说,职业学校是连接在校学生与社会职业人的一座桥梁。而一个先进的班级文化在学生向职业者过渡的时期中,将成为最有力的帮助,这种来自于群体的帮助比教师的疏导更有效。

二、信息企业文化特征注入班级文化建设的注点

1.企业文化的同心圆说与班级文化的立体建构

我在做企业文化与班级文化研究时最为关注的是:能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注入的企业文化元素。我们必须找出两者的可联系环节。参照企业文化的靶形结构,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也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结构,因为班级相对企业而言规模要小,成员的构成单纯。因此分成表层文化、幔层文化和核心文化已经能综合地反映班级的文化构成了。其表层仍然是侧重于环境、物质层,幔层是班级的制度、责任机制,核心为班级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观。

2.成熟的企业文化与班级文化的构建目标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独特的价值标准,这是企业不成文,但是被员工普遍遵循的信念和习惯作风。企业文化不是知识,而是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企业文化不是利润,而是人们对利润的心理;企业文化不是舒适的环境,而是对环境的感情;企业文化不是管理,而是造就管理的氛围。上述注释正是我想在班级中所实现的班级文化目标。在我的实践中,这个注释成为建设班级文化的目标。

3.价值原则的体现

企业的核心要素是共同价值观,这也是班级文化的核心要素。价值观,简单地讲就是人们关于价值的观念,关于什么是最重要、最贵重、最值得追求的观点和评价标准。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表明企业遵循的是以下价值原则:第一,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第二,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第三,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这种价值原则正是我们要灌输给未来的职业者的,也是要在班级文化中逐步实现的。

4.重视行为准则

一个成功的企业对它员工的行为准则都是具备一定要求的,在绝大多数班级中,也对成员的行为制定准则,进行制约。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常见的员工行为准则:中高级管理人员――高度认同、自我管理、团队建设、健康心态;基层管理人员――专注于持续改善和目标实现、敬业务实、团队建设;普通员工――职业道德、勤奋诚实、提升技能、合理化提议、遵纪守法。学习先进的企业员工行为准则,并加以合理的引用是必要的。

三、具有企业文化特征的班级文化建设措施与成效

1.同心圆的界定

(1)核心层。核心层文化是精神文化,是不能通过眼睛看到的,它只能被感受到。主要表现在班级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我认为其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必须要建立的两项文化。0908班的共同价值观是:爱(爱专业、爱班级、爱成员内含老师与同学)、大雁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做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罗文(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其次其行为准则是:班主任――责任感、服务意识、团队建设、继续学习;班委与团委――责任感、自我管理、敬业务实、团队建设;学生――责任感、文明礼仪、勤学苦练、遵章守纪、合理化建议。

(2)幔层文化。首先主要表现在班级的规章制度建设上。0908的班规主要基于学校制订的4A、5W制度之上执行。0908班的4A考核表按月结算,分组考核,上墙公示。这充分反映了该行业的文化特征。在信息呼叫运营企业中,我考查了一些信息企业,均是以组为基本单位进行管理,强调团队合作、激励机制的。而5W管理中以学位管理为例,完全实现了课桌内整齐有序。其次是优化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人的影响通常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群体舆论的监督来实现的。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可以使人奋发向上,还可以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在0908班内,其一,班主任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协调作用。其二,集体威信高的同学和班主任非常团结,合力建设班级舆论环境。这点并不难实现,因为大家都有着共同的价值观,以班级荣誉、班级进步为目标。其三,在班内设置‘缄口令’,保护成员隐私,尊重成员观点。其四,班内使用昵称。再次注重习惯的养成。在幔层文化中,班级的行为表现能体现班级的整体素质。如何把良好的个体行为升级成为班级行为,这就要靠习惯的养成。其实制度的制定、健康的班级舆论、良好的人际环境最终都能帮助成员完成习惯的养成。

(3)表层文化。主要指教室布置、学生着装等。我相信目前所有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都已经注意到了班级文化的建设。我提倡职业学校的班级表层文化建设应该借鉴相关企业的做法,以帮助学生适应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涯。首先,教室的布置应主题鲜明,避免烦琐花哨,版块具有行业特色;其次,摆放绿色植物,舒缓负面情绪;第三,公物保管与维护,专人专管,及时维修;第四,提倡穿校服。

2.班主任的升级

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人物。所以班主任的育人观念、工作思路、工作方法都要不断学习、更新。班主任的继续学习其实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优秀的班主任造就优秀的班集体,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必定是关注先进教育理念、不断学习进步的工作者。

3.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性、战略性的建设,绝非短时之功。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渗透到心灵深处,但是它有一个优势就是新老员工的交替带来文化的传承与接力。而一个班级文化周期相对较短,班级无须内部传承。因此在班级文化中注入企业文化的元素,不宜太铺陈,应该突出重点,追求精致紧凑型构成。在学生在校就读的2~4年中,我们应做全局规划,制定阶段目标,循序渐进地完成,并持之以恒。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门潜在学问,它对学生的影响强大而有效。作为班主任,我们要不断学习,实践研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坤.企业文化建设.

篇8

班级是学校中基层团体,同时也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和他人的交往,得到认同并被别人接受,从而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知识经验得到发展。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可能会被认为是成绩差或是调皮的孩子,来到班级中往往带有一定的心理情绪。学生学会了什么,并不是教育者有意识地给他们传授了什么东西,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怎样的条件下生活,也包括在学校中过什么样的生活。生活是什么呢?就是“文化”即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精神层面的文化是软文化,它影响力的大小已成为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是否具有现代性的标志之一。教育者建设好学校精神文化、班级文化成为必然。班级文化是一种产生于班级管理中的文化,是为了达到管理班级目标而产生的管理手段。班级文化应以一种价值、心理等精神文化为导向,对班级特定的教书育人的目标产生的比较温和的管理手段。

要创建优秀班级文化,打造一个好的的班集体,首先要制定班级的共同目标。它是班级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级中的每个成员时刻都为实现目标共同努力。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找到突破口,根据这个点切入,调动学生积极性,抓住学生为集体进步而努力的积极性,让学生看到集体的力量,使他们的集体意识逐渐增强。目标制定后,作为班主任,不应朝令夕改,要狠抓落实。依据本班特色开展班级教育活动,鼓励每一位班级成员协作精神,让全体班级成员意识到只有全力以赴才能完成班级整体目标,这样一些小矛盾就会消失于无形,一个团结、和谐的班集体就容易形成了。要创建优秀班级文化,打造一个好的的班集体,其次要制定切实可行且有效的班规——即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共同参与和遵守的行动准则。班规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每个准则都应充分考虑对人的本性的尊重,应顺其自然的引导利用学生的某些行为。班规还应考虑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习惯的培养和道德品质的塑造,可以开展一系列的群体活动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再次要进行班风建设。班风的建设包括学生的行动、言论、情绪风貌等各方面,是一个班集体大多数学生体现出来的共同的倾向。

建立一个好的班风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研究学生、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这是建立良好班风的基础。班主任应从多方面了解学生,了解智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潜力,因材施教,做好学生的领路人。第二,班主任要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对待本职工作,这是建立良好班风的保证。教师自己热爱工作、乐于奉献无形中会给学生树立表率作用,将自己的爱心倾注给每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有爱的师生关系,理解和尊重学生,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共同完成班级目标。第三培养班级核心团队,这是班风建设的关键。选出受学生尊重和信任的班干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风建设离不开榜样的力量。好的班级核心团队,愿意为集体服务,在班级中有威信,有影响力,可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其他学生起到示范作用。第四,开展有意义的班级活动,这是班风建设的途径。开展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维护集体荣誉的集体主义精神。如举行拔河比赛、歌咏比赛、班级趣味运动会等,也可举行优秀宿舍评选、演讲比赛等,让学生把优良的作风统一到班级作风上来。最后,要进行学风建设。学风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和态度、学习纪律及学习方法、效果等的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有好的学风能为班级营造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气氛,增强学生的良性竞争和创新。

建立良好的学风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请同学自己给自己合理定位,定出一个目标,记在心里或贴在桌上,时时激励自己。第二,要培养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不仅指对课程知识学习的认知和使用,同时也包括对待生活的态度等问题,作为班主任应积极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第三,鼓励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经验。通过学习、生活等经验的交流,可以使同学增强信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可以促进学风的建设。第四,关注重点学生,确保他们健康成长。对于学困生、贫困生及一些心理有困惑的学生要积极进行正确引导和帮助,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情绪和状况,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发现有思想波动时及时谈心,帮助他们改变不良学习习惯,摆脱自卑心理,树立自信自强的观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于人才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在班中悬挂激励的名言警句、学生活动剪影、优秀宿舍照片、教师风采秀等,通过对教室的精心布置,使各个角落充满文化气息,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师生产生良好的情绪,起到育人的作用。经营班级文化,触动学生心灵,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教育工作者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吴学峰.优化班级管理促进学生自我教育[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篇9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抓手。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习惯的总和,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东西,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2]。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将在学生人格的塑造、认知的转变、情感的升华、交往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引导学生共同建设班级文化,是辅导员加强班级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自2012年起担任某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辅导员,始终以班级文化为核心持续推进高职班级建设。

一、把握学生特点,确定高职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曾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用来阐释学生的发展以推进教学。班级文化建设同样适合于这样的思路:从班级现有的水平出发,确定通过引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以此推动班级健康发展。在班级建设中,高职大学生呈现如下基本特点:拥有主体意识而主体能力不足。与80后、70后相比,90后的学生更加强调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要求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自己做主或参与其中,在集体中有话语权,有选择做与选择不做权利。但是与主体地位相应的主体能力并不是能够及时跟进,能否客观地作出评价与抉择,能否把自我利益与集体利益挂钩,能否对班集体负起责任……在班级建设中会出现要求权利而忽视义务如此不相匹配的现象。“班集体”观念相对淡薄。与中小学相比,大学的管理模式是上课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学习,下课后自己安排生活。课余时间多数学生选择打工或者参加社团活动。班级成员集中的时间较少,加之同班不同宿,没有固定教室等因素,增加了班级内部的疏远感。大学的自由、开放式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班集体”意识。由此在学生中出现非常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对班级荣誉冷漠,归属与爱的需要难以满足等现象。渴望“肯定”却自信心不足。每个人都有成就动机,渴望成功,高职大学生也是一样。但是对于“追求成功”,他们怀揣着“渴望”但又常常“怀疑自我”的态度。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多数是高考的落榜者。在分数至上的评价体系下,带着中小学曾有的教师的忽视感,带着高考失败的阴影走入高职院校。于是在专业学习上,在各项活动上,往往表现出“怀疑”“不坚定”的特质,甚至出现挫折后“自暴自弃”的现象。自觉性较差,缺少动力。大学教育是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环节。学习的主要特点是自主性,即改变中小学教师手把手教的模式,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但在转变过程中,由于长期形成的过度依赖心理、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方法缺乏,毅力不足等因素,在高职学生中出现了不少放任自我的现象,如不准时上课、不上课、不自习甚至不考试等现象,严重影响着学业的顺利完成。从“最近发展区”的思路出发,在高职班级建设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力不统一、班级凝聚力较差、班级成员自信心不足、学习自觉性不够等现状,这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现有水平”,即班级情感与行为相对分散、涣散。基于德育的需要,基于班级建设中的不理想状态,建构班级文化将指向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情感与责任的增进、积极向上风气的确立,这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可能发展水平”。所以,建构团结有爱、积极上进的班级文化将成为高职辅导员引导学生建设的基本目标。

二、着眼基本目标,探索高职班级文化建设路径

1.将“饱涵爱心”作为构建团结有爱、积极上进班级文化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不爱学生,无异于歌手没有嗓音,乐师没有听觉,画家没有色彩感[3]。用爱心温暖学生,用饱涵爱心的情怀教育学生是开展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作为辅导员,首先要爱学生。当然,这里的“爱心”也不是简单的说教,至少应包含这样的几层内涵:第一,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在教育与管理学生中,通过教师的合理期望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第二,倡导多样化的“好学生”标准。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树立典型,引导学生多角度评价自身与班级成员;第三,思学生之所需,明学生之所困。经常性地深入学生的栖息地班级、宿舍,了解学生的需求,及时为学生解决心中的“大问题”;第四,尊重学生,助力成长。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意见,创造一切可能的锻炼机会,任何时候做好学生自我超越的坚实后盾。2.将“建设制度”作为构建团结有爱、积极上进班级文化的保障。建设班级的第一步是制度文化的建设:从遵守到创建,从服从到自主。在学习习惯尚未养成时,在班级意识尚未形成时,坚定不移推进课堂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班级例会制度,用“强制”来推动“自主”;当自主学习与管理的意识与能力逐步形成时,当班级情感逐步建立时,从日常管理到协调性事务,甚至决策性工作逐步放手,由班委带领班级成员不断补充与完善制度。在班级制度建设中辅导员的角色将由“主持与推行者”逐渐转向“支持者”,而学生则由“制度的遵守者”走向“制度的创建与捍卫者”。这样来自多数学生意愿的制度,更容易被接纳与落实,更容易引导班级的舆论导向,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对班级的主人翁精神与团体责任意识,最终实现班级成员要求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切实相统一。3.将“支持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构建团结有爱、积极上进班级文化的基础。校园文化活动按照规模由小到大依次分为:班级活动、系级活动、校级活动。班级活动是以班级为中心开展的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支持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开发资源。从学生政治素养提升的需要,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班级建设的困境出发,适时地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另一方面体现在培养能力。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挖掘活动资源、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评价活动的效果、反思活动的过程等。而系级活动、校级活动由系部或学校组织的规模较大的文化活动,通过竞争与合作的方式增进班级之间、系部之间的交流,展现当代大学生的激情与活力。在这类文化活动中,辅导员至少扮演着三种角色:第一种角色是成长理念的灌输者。引导学生珍惜锻炼的机会,将努力的过程视为自己成长中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二种角色是校园活动的支持者。用辅导员坚定的态度与专业的指导增加学生超越自我的决心与勇气。第三种是班集体概念的强调者。任何时候强调参赛选手作为班级代表的身份,促成班级成员互助的行动,突出个人荣誉与班级荣誉的关系,以此不断增进班级内在的联系。4.将“关心特殊学生”作为构建团结有爱、积极上进班级文化的必要补充。“特殊学生”是每个班级或多或少存在的一类群体。在高职班级中主要表现为四种:第一种是单亲家庭学生。多因情感缺失,表现出冷漠与封闭的交往态度。第二种是经济困难学生。多因经济压力巨大呈现自卑、独处的状态。第三种是厌学的学生。由于厌倦学习表现出难以自制的逃避状态,甚至同宿舍具有传染性。第四种是身体残疾的学生。由于身体缺陷往往自我孤立,缺乏自信。作为辅导员,一方面需要在关注的程度上努力,做到多沟通,多关心,多帮助,多鼓励,加强特殊学生与自己的情感联系;另一方面需要为他们搭建与其他班级成员互动的桥梁,引导班级成员学会接纳自我,尊重差异,并发挥班委在团结同学、关心集体中的示范作用。

篇10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214-02

1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现状分析

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获得了较大普及,作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毕业后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和很强的职业素质,应是一个很快适应社会的“职业人”;但目前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职业意识、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并不高,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并不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较多,具体分析起来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入学门槛的降低,使在校学生越来越多,文化素质大大下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出现严重的旷课现象,学生在校难于管理;另一方面,有些院校还沿袭着传统的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体系,理论知识学习比较枯燥,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再就是,在学生日常管理上,缺少职业化理念和企业文化的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从总体上未摆脱制度化管理模式,大多采用保姆式管理,以管理者为主体,轻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职业化理念的输送,没有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职业性,学生缺少一种常态化、持续化和系统化的职业理念的教育,没有体现高职学生的特点。

2 高职院校“职业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为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的需要,各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上加大了教学力度的改革与投入,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程教学更贴近于工作过程,实现学岗直通、校企合作等教学模式的改革,这一点已在各高职院校引起普遍重视,并且已开始实施。但高职院校职业化学生管理工作还没有全面展开,班级文化建设更应重视学生职业化的教育。班级教育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舞台,在贯彻学校教育目标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在学生职业化素质和职业化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也承担着重要角色。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化”班级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型研究。

所谓高职院校“职业化”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要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向职业化管理方向发展,班级文化建设注意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的融合,实现企业文化与班级文化的对接;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管理文化,建立“职业化”班级管理模式,创建班级企业文化实践平台,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中,引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激励和奖惩,借鉴企业团队管理方法,加强班级管理,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把企业所崇尚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诚信观念、服务理念、质量意识以及敬业创业精神渗透到班级中,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从而使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实现班级的高效管理。

3 高职院校“职业化”班级文化建设实施

3.1 高校辅导员或班主任要下企业锻炼和实践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不仅要求专业课老师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还要求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辅导员或班主任具备较好的企业文化知识。学校应定期组织辅导员、班主任走出校门,根据自己所带班级的专业,深入到相关企业,了解学习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体制、企业的行业标准等相关知识,培养辅导员老师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在辅导员以后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同时在企业还可学到本专业最前沿、最核心的技术和产品的发展趋势。辅导员老师通过在企业学习和锻炼,不仅管理上更贴近于企业,充分了解企业用人标准,有利于学生管理上更“职业化”,学生毕业后更能适应企业管理;还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在专业方面具有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克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不懂专业的缺陷,辅导员老师更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3.2 学校班级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对接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是当前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高职院校都在大力提倡“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非常重视学生日常职业化教育的培养。班级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基层单位,建立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实现企业制度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对接,是实现班级“职业化”管理的核心。

目前,各高职院校大都披上了“企业”的嫁衣,拥有了企业的气息,有些班级被“冠”上了某企业的名称。班级管理引入了企业的文化和制度,使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和学生职业化教育有了很大突破,从实质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管理体制上,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有一定的相通性,在部门和职能上有较好的相融性,按照企业部门的职能,重组班委会,实现两者的对接。班级部分部门对应到企业各部门职责分配表(见表1)。

我院机电工程系2010级机电一班,是山东省博特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订单班,实行了企业化管理运作,教室里张贴企业章程、企业岗位操作流程和企业发展历程等宣传材料,班级的文化渗透了企业的色彩;管理上采用企业的“5S”管理,对教室和宿舍卫生进行检查与考核;理实一体化教室地面按车间模式进行划区,如生产区,放料区,成品摆放区等,桌椅按划分区域定位摆放,地标、标签、指示牌随处可见,标志明显;日常管理由各部门负责,作为厂长的班长每周召开部门负责人例会,商议布置本周工作任务和相关学习内容。

通过将企业管理体制和文化引入班级管理中,使班级管理形式和制度有了较大的改变。学生穿上了工作服,身份变成了“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学生干部成了企业负责人,每个人都感到了压力和责任,只有努力学习和工作,才能行使好自己的权力和义务。新的体制和文化的融入,灌输到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让他们亲身感受企业发展艰难历程,领悟企业精神的内涵,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有利于主人翁意识和职业意识的培养,促发他们对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一种渴望。

3.3 创建班级企业文化实践平台

通过多种形式搭建班级企业文化实践平台,学生亲身实践,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1)企业文化进班级,开设企业课程,举办专家讲座。

企业文化进课堂,为真正体现“文化融入”,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和管理人才到校讲课和做讲座,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进教室和宿舍,设计体现企业特色和文化元素。如5s的管理口号、企业的价值观、管理制度、发展历程、员工语录等在班级教室的设计中均有体现;经常办展板、黑板报与海报,用于宣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贯穿教育的整过程。

(2)举办企业文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在班级管理中,引入并运作虚拟公司,学生在公司中担当不同的角色,按照公司的实际运作方式开展各项工作;学生可轮流交换不同职位,体验不同的职业岗位,担负起公司的业务往来,承担起公司义务和责任。通过模拟公司的实践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调动了学生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职业岗位意识的养成,帮助学生实现由“校园人”变为“职业人”角色转换。

4 结语

高职院校“职业化”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理念,是职业院校班级管理模式的新趋势,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和推动效应,丰富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提高了学校班级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