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6 10:29:1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预防医学研究的对象,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前言
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自然界中个体之间交流的最高形式;是人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独特载体;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前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21世纪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一门国际交流语言,在我国进行的各种国际合作交流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例如今年我国上海举办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正是我国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表现;而就东北地区而言,2009年在哈尔滨举办的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更是为当地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国际交流的机会,显示了英语交际的重要性。但是对于许多在校大学生来讲,学习英语至少已有六年的时间,但实际掌握、运用情况并不是很理想。究其本质,最大因素是母语(这里指汉语普通话)和各地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影响。本文将依据语言学习迁移理论,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经过对现有资料、文献的查阅及通过对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研究,将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主要方面做出细致分析对东北地区方言语音对分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音学习造成的负迁移作影响。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较为可行的学习应对方法,希望能为广大英语学习者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 迁移学说及东北方言情况基本介绍
1.1迁移学说基本介绍
1.1.1迁移学说的基本概念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音系统。这种语音系统有一定的发音方法,这种发音方法以及听辨能力是在这种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即学习一种语言离不开相应的语言环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正是这种长期的语言习惯受到语言环境的制约很难改变,尤其是在学习一种外语时,很容易不自觉的将母语的一套语音习惯迁移到外语中去,产生错误。
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称为“迁移”,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1994年埃利斯(God Ellis)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认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是指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相同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此时母语规则能减轻外语学习的负担,减少外语学习中的错误,促进了外语的学习。由于母语对外语的学习影响是积极的,故称之为“正迁移”;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是指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有差异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母语便会干扰外语的学习,此时母语规则对外语的学习影响是消极的故称为“负迁移”。由于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于语系,英语是日耳曼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的一支。两种语言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有着不同的语音系统。经过长期观察及个人学习经验发现,当英语与母语有相似但实际不同的音时,学习者往往会用母语发音去代替易于发音造成很大的错误,或者是当英语中有一些在汉语中不存在的音时,学习者无法理解相应的发音技巧,便将母语的发音模式套用在英语上。而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东北方言平翘舌不分的语言缺陷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的相关问题。
1.1.2迁移现象形成原因
从语音学的角度来说通常语音方面的迁移主要由:第一,先前学习的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声学特性之间的相似度;第二,一套音位系统中隐含的关系与另一套音位系统中隐含的关系之间的相似度,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而成。但是目前无法在这两个因素与迁移程度之间建立量化的关系,也不能断定这两个因素同迁移程度是成正相关或是负相关。下文将通过一系列对英语学习现象的描述阐明东北方言平翘舌不分的语言缺陷对英语语音学习主要表现为负迁移作用。
1.2东北方言语音特点基本介绍
地方方言(常简称为方言)是指一个特定地理区域中某种语言的变体,而东北方言可以看做是普通话这一共同语形成之后的地域变体。不同汉语方言的词语,用汉字写下来,差别不算大,各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看得懂,如果念出来,语音差别就会很大,相互之间就很难听懂了。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音体系上讲,就是普通话不过不够标准。从语言体系上讲,就是稍欠标准的普通话。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源于东北地区的人文差异和自然差异,受到满、蒙等少数民族的粗犷豪放的影响。东北黑土地上丰肌醇厚的民风提供给东北方言豪迈的气质;气候的寒冷干燥感染了东北方言的粗豪风格。
其差别虽然细微,但也是成系统的,无论是语音上还是语感上,都有一定的特点。东北方言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声、韵、调方面。因为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此地区的学生不仅在普通话方面有所体现,在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也深受负迁移影响。因此对东北方言进行系统而具体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对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掌握其语音特点从而避免在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负迁移很有裨益。
2. 东方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影响
2.1 东北方言语音对英语元音学习的影响
在英语二十个元音音素中,/i:/ 、/i/、/e/是属于教学过程中比较困难的部分,原因是英语的元音比汉语分的细。由于东北方言特殊的语音特点,学生学习时会习惯性地将不同的音进行替换。
2.1.1 以e代o的现象
在英语二十个元音音素中,/e/对于大部分东北地区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发音标准的音之一。在汉语普通话中,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直接与圆唇音的单韵母o相拼,不与扁唇的单韵母e相拼。而东北方言恰恰不是这样的,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都只和e相拼,不和o相拼。东北人不习惯发圆唇音,甚至是把o给取消了,是东北方言语音特点中一个很普遍的特点,而当学生把这种现象迁移到英语语音学习中去时,这种以e代o的现象就导致了英语发音的错误。例如,东北方言中没有bo、po、mo、fo音节,有的是be、pe、me、fe音节,英语学习中,我们把lot/lot/发音为let/let/.
2.1.2 /i/、/i:/ 、/e/之间的混淆
英语中/i/这个音,很多同学念成“一”音同英语中的/i:/,这样就把it /it/读成eat /i:t/;把is /is/读成ease /i:z/.在英语中需要区分/i/和/i:/的音的词又特别的多,例如:sit /sit/ 与seat /si:t/;slip /slip/与sleep /sli:p/;等。汉语中没有/i/,在只有近似/i:/的情况下就得借助语音理论讲明发音器官的部位及发音方法。用/i/与/i:/相比,发/i:/时舌位较高,口较闭,舌头肌肉较紧张,时间也较长;而发/i/音时则舌位稍低,口少开,舌头肌肉松弛,时间很短,只是松懈地,轻松地发出来就行了。/i/舌位的高度和开口的程度必须介于/i:/和/e/之间。同时连续读/i/、/i:/ 、/e/,逐渐放低舌位逐渐把口张开;然后再连续念/e/、/i:/、/i/,舌位逐渐抬高,口逐渐合拢,这样就可以体会到/i/、/i:/ 、/e/三者的区别了。
2.2 东北方言对学习英语语音辅音负迁移影响
东北方言在对英语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影响在辅音方面比较明显,尤其是东北地区很多学生平翘舌音不分的现象对其英语语音学习造成很大障碍。
首先,下表将比较普通话中的平翘舌音与英语相应音素的发音位置和发音方式[8]。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语言在这些音素上的发音通常很可能听上去极为相似,但事实上是有声学上的细微的不同的。
这里所指的是z―zh c―ch s―sh 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东北地区很多人在说汉语时把zh、ch、sh都读成z、c、s,迁移到学习英语语音学习中去时,因为把平翘舌音混淆,就造成了学生难以掌握正确的英语语音发音。例如:把shell/∫el/误读为sell/sel/。
Flege的分析表明英语学习者倾向于调整修饰他们的发音,使之听上去与英语发音更为相似。然而,这种调整通常并不会带来完全正确的英语发音,而是介于英语发音与母语的发音之间的一种妥协形式。当然这种现象并不只出现于母语与英语之间。
2.3 东北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语调影响
在汉语中我们讲究声调,而在英语学习中重视的是语调。语言中常用的超音段的表达手段是音高、音强和音长,其中音高的使用最为广泛,也最为复杂。音高变化的物质形式表现为声带的基频变化。这种变化在语言中的运动统称为旋律(melody)。如果旋律以音节或词作为其基本载体单位,那么这种旋律称为“声调”(tone);如果以短语或小句作为基本载体单位,那么这种旋律称语调(intonation)。
传统的汉语语音研究中,把每个音节分为声、韵、调3部分。声调虽然是音节中与声母、韵母同等的组成部分,但在语言的结构系统上却有不同的本质。英语也有音高的变化,不过音高变化所涉及的范围不是音节,而与短语或句子联系起来,也就是说,音高旋律主要表现为语调,英语因而称为语调语言。实际上,语调的运用是个复杂的问题。如何恰如其分地确定每个调型代表的含义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在口头交际中,句子的语调要受语境和说话人心理因素的制约,表现在相当大的灵活性调型与句型之间有一定的对应性,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相互交错的,缺乏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例如:上升语调并不只是一般疑问句才用,有些祈使句和表示关心的特殊疑问句也可以用。所以,一种调型并不只属于一种句型,而一种句型并不一定只有一种语调标志。通过调查,黑龙江省学生的语调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吉林省和辽宁省学生的语调问题比较明显,尤其是在辽宁省葫芦岛一带,方言不分陈述、关心还是疑问大多采用升调调型。受其影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于英语语调调型含义和表达会产生歧义。例如:a:Don’t love me (升调)?(问句)b:Don’t you loveme(降调)?(感叹句)而对于受葫芦岛地区方言影响的同学,他们在表达时会采用a的调型,采用升调语调,所以往往不能充分表达b中的调型含义。
3.学生学习应对策略分析
通过上文对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介绍,及其对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的种种负迁移影响的分析和总结,不难发现,只有通过对对英汉语音对比分析、东北方言与汉语普通话的异同点掌握,学习生在英语学习时才会有明确的方向感,才能知道自己学习的薄弱点,从而对症下药,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此,本文将从实际研究过程中以学生角度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旨在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供学生参考学习。
3.1明确学习目标,从根本上端正思想态度,克服情感因素的障碍
态度往往是决定胜败的关键。学生们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明白在大学基础阶段开设语音课程对于无论是英语专业学生或非英语专业学生都是很有必要的。一种行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刚入学时就对自己进行语音测试,结合方言特点确定自己的发音问题,并主动组合分组,即把来自于同一地区的有类似发音问题的同学结合成一个小组,团结起来,互相鼓励,共同克服胆怯心理,抵触和焦躁情绪。这样看似费时费力,但对以后纠正学生的英语语音问题是十分有利的,尤其是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把好语言关,是必须的。
3.2系统学习英语发音发音方法,切实落实正音工作
老师讲解音位时要详细记录每个音发音时的舌位、唇形大小及发音方法。牢记口腔各部位的平面图,分析每个音的发音特点和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学生在模仿时可以采用对镜子练习,帮其纠错。
例如平翘舌音不分的英语学习者应充分的学习了解/z/、/s/、/ʤ/、/t ∫/、/∫/这些易于由于东北方言平翘舌不分的语音缺陷而在学习过程中受到负迁移影响的音素的发音位置,同时学习正确的发音方式,积极与方言的发音进行区分,在不断练习中掌握对这一系列易混音素的区分。其次,由于运用普通话时平翘舌音混用的语言习惯会对英语学习运用相应的音素产生负迁移作用,使部分英语学习者在发英语相应相似音时也产生混淆,所以建议可以练习说正确的普通话,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3.3采用科学的方法,做好听音训练和模仿训练
可采用对照法与对应法,即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充分利用各种音像资料,要多听原汁原味的英语,感悟地道、-纯正英语。平时多听一些BBC广播、新概念英语,并对其语料进行分析然后再模仿、录音、对比,以便找出错误后可以及时纠正。或者利用娱乐时间听听英文歌曲、看看经典英文影片,与班级同学共同创造语言环境,每天将自己身边的趣闻进行整理并作出mini-presentation,在得到快乐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英语,互相发现并纠正由于受方言影响所犯的语音错误,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掌握纯正、地道的英语知识。此外,还建议每学期都参加语音技能测试,通过与老师交流,掌握自己语音面貌的提升进度。
结束语
本文着重分析探讨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语音缺陷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现象的成因解决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在一些方面为英语学习者和教师在英语语音的学习和教学中提供参考借鉴。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语言迁移学说及东北方言语音特点的相关问题,而后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中元音、辅音和语调的负迁移影响,最后根据研究过程中所得出的结论,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采取的应对策略。母语及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现象确实存在,并不局限于东北地区,并且从不同程度上对广大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音学习草测造成了负迁移影响,如果能通过对两种语言分析比较进行学习,相信会从某种程度上增强学生对此类问题的理解及注意并减小负迁移的影响作用。本文旨在引起东北地区英语学习者对方言负迁移影响的重视,并有意识的采用科学的方法掌握较为标准的英语口语。
参考文献:
Ellis, Ro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Flege, James E. 1981."The phonological basis of foreign accent: A hypothesis" TESOL Quarterly,15: 443-455.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 省略(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胡壮麟等. 语言学简明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7.
韩艳.东北方言在大学生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负迁移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吉林: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
李瑾. 2007.《自学国际音标》[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徐朝晖 刘波.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英汉语音对比及东北学生的发音误区叹息.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 .
current status on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rural doctors in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and related improving strategies
li yong,li wan-rong,zhang zhi-chao,et al.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chaotian people’s hospital, guangyuan 62801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rural doctors in our local district in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and consequently to explore the related improving strategies.methods a closed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ag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specialty, advanced study, method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hypertension, blood pressure target, principle for medical treatment, basic facilities and medicine supply, was introduced to all the rural doctors registered in the local health bureau. results of total 365 registered rural doctors, 316 doctors had received this questionnaire and 316 answered questionnaires were available. the mean age of the investigated doctors was (45±8)years old. of all the subjects, 75 percents just learned the clinical practice from a senior doctor, 72.78 percents had not yet been trained in the formal medical therapy unit, 56.96 percents owned a sphygmomanometer that used for more than 3 years, 83.86 percents didn’t know the correct position of the cuff, 68.03 percents didn’t know how to position the stethoscope, 85.13 percents didn’t know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hypertension, 92.09 percents didn’t know the principle for medical treatment, and 96.20 percents didn’t know the blood pressure target.conclusion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rural doctors in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s still unsatisfied. thus, the uniform, standard management system for hypertens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immediately.
[key words] rural doctors;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strategies
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高血压病人有1.6亿多,而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1]。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加的趋势。防控高血压疾病已经不再是高血压专科医生的事了,而必须采取全人群、高危人群和病人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从控制危险因素水平、早诊早治和病人的规范化治疗三环节入手,构筑高血压疾病全面防治的战线。为了有效控制本地区高血压疾病,降低卒中发生率,我们对乡村医生对高血压的防治水平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对象均是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注册乡村医生,其中男309人,女7人;年龄最大70岁,最小34岁,平均(45±8)岁;师承学艺237人;具备中专学历37人;专业结构显示296人为纯中医,20人为纯西医;230人未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进修学习。
1.2 研究方法 对在区卫生局注册的所有乡村医生进行一次封闭式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进修情况,测量血压方法,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降压目标、用药原则以及基本设备和药物储备。
2 结果
2.1 全区注册村医365人,参与调查问卷的有316人,交回调查问卷是316份。
2.2 平均年龄(45±8)岁,237人是师承中医学艺;230人未到过正规医院包括镇医院学习进修, 298人有血压计,但是从没有校正过自己的血压计是否测量准确,180人的血压计已经使用了3年以上。测量血压时有265人不知道袖带放置的准确位置,215人不知听诊器放置的准确位置;有269人不能正确表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38人主张第一次测量血压高患者需立即给药,291人不能明确高血压病人用药原则,304人不能明确降压治疗的目标,75.80%以上的人知道高血压病人的常见表现以及知道吸烟、肥胖、遗传、不良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病人有影响。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一百多年前riva-rocci发明了袖带血压计后医学界才对高血压的生理和病理意义有了认识。据2002年调查资料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比1991年增加了31%,估计目前全国患病人数达到1.6亿多。随着1999年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出台,我们对高血压的防治进入了新的时代,但是因为农村人口众多,大部分生活在山区贫穷地区,卫生健康意识差,高血压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处于特别低的水平。我们调查显示乡村医生普遍年龄较大,学历层次低,专业单一,进修学习机会少,诊断设备简陋,对高血压疾病防治的基本技能即正确测量血压方法掌握差,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基本理论掌握差,对高血压病规范治疗的原则掌握差。我们对我院脑卒中病人回顾分析中发现114例病人中,有50例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病,初始却没有在当地村镇得到较规范的治疗。辽宁省农村医生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知晓和掌握情况调查显示两县院医生对《指南》知晓率为45.8%,培训率为31.7%。对高血压防治策略制定的主要依据及危险因素险评估分层原则等知识掌握<60%[2]。这证实了广大农村卫生资源贫乏,基层防控一线太过于脆弱。所以农村高血压防治显得任重而道远。农村卫生资源的贫乏,乡村医师作用的弱化是前阶段医疗体制改革带来的负面效应。城市医院的高度发展和急剧膨胀,医疗资源也随之在城市出现高度集中,乡村医院和乡村医师则逐渐走向不想管和无人管的地步。当地约214个行政村在近20年中没有经费投入和行政参与,大部分乡村医师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加上外出务工的兴起,乡村医师流失增加,更可怕的是个别地方兽医开始给人治病,所以尽快改变乡村医生的生存现状已经迫在眉睫。提高乡村医生的综合能力不仅是农村发展的需要,也是有效控制高血压疾病的需要。为了提高乡村医生的防治能力,笔者建议:(1)政府重视,开展农村高血压防治工作需要县、乡镇、村委等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多部门合作,共同参与,把提高村医水平与防治三级网络建设作为各级政府的年度考核目标[3]。(2)建立卫生主管部门对乡村医生评价制度,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创造支持性环境,满足其设备设施的增置与更新。以两年为一周期进行评估,对不能达到标准的村医取消其资格,新聘优秀的人员,形成竞争机制。(3)轮训制度,利用县区医院的技术和智力优势对乡村医生进行轮训,使其掌握血压的正确测量方法,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基本药物的作用及使用方法,高血压的降压标准及主要并发症的干预,提高对高血压病防治的“三基”水平。(4)建卡报告制度,设计高血压病人基本信息卡,对明确的高血压病人实行建卡报告制度,区人民医院相关人员将高血压病人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分析,并指导治疗。对及时建卡并上报的医生给予适当的鼓励政策。(5)基本用药制度,卫生站必须储备卡托普利、心痛定、双氢克尿噻和阿司匹林四种基本药物,初步用药方案是:1级高血压选一种降压药加用阿司匹林,2级高血压选两种药加用阿司匹林,3级高血压选3种药物加用阿司匹林。(6)专科医生随访制度, 对建卡医生实行电话沟通随访,主要了解是用药情况、病人反应以及建议相关辅助检查,提高病人对服药治疗的依从性。(7)宣传资料进家门制度,对在村站接受治疗的人员宣传高血压防治基础知识,内容主要涉及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调节饮食改变生活方式的必要性,提高农村人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从而为有效防控高血压疾病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对外汉语多元文化背景滋生留学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汉语的学习热潮在许许多多的国家内蔓延。而汉语本身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使得大多数学习汉语的人都望而却步。要想快速高效的学习一门语言,最好的方法就是身在一个人人都说这个语言的环境里学习它。所以大部分热爱汉语并热衷于学习汉语的人,都通过各种途径成为了一名留学生,留学热开始滋生。留学热是以汉语热为基础开始推进的,大多数热衷于汉语学习的外国学生纷纷来中国留学,才形成了留学热。留学热现象代表着中国的文化已经正式的走在了全球的前言,被全球的大部分人们所接受;并且也意味着我国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拥有了相当高的国际影响力,使得汉语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深层次的传播。
2、对外汉语现有的教学方式定位及研究
2.1 留学生乃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对象
对外汉语教学在目标上的定位主要是由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决定的,它是针对外国人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对外汉语教学和外语教学有着一定的共同点,但是也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是由两属性和三要素组成:以汉语为主,以教学为用组成了两属性;而汉语作为学科的基本性质,是学科的第一要素;对外教学作为学科的应用属性,是学科的第二要素;而教学则是学科的第三要素。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定位经过了一系列的转变,从听读写到现在的汉语交际能力,其定位的对象主要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当下的具体体现就是广大的留学生。
2.2 对外汉语教学方式要以留学生为主
因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对象是留学生,所以对外汉语教学方式也应该以留学生为主。对外汉语教学并不是我们的母语教学,它作为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不单单是培养留学生拥有简单的交际能力,它真正的目标就是培养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留学生尽管拥有不同的学习动机,但是他们用汉语进行交际的目的是一样,并且其交际的过程也是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下进行的。对外汉语教学方式应该以留学生为主,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文化能力,三者协调发展,相辅相成,共同推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高效快速展开。在教学方式上要针对外国留学生刚刚来到中国所产生的文化饥饿和文化休克,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此外,由于此时留学生的情感普遍比较敏感,所以教师应该把对留学生的关怀带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尽快的解决来自生活中的困难,建立师生信任。不仅如此,在其它教学方面也应该尽可能的考虑到留学生,把他们放在第一位,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
3、对外汉语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需转化教学方式
3.1 根据来华留学对象思维不同来研究教学
语言的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共同努力,但是把所学的语言当做交际的工具,却是学生单方面的事。具体来说,就是对外汉语教学跟国内的其它外语教学在对象上有很大的区别,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不但有其它外语教学所拥有的共性问题,而且还有其特殊的问题。其中,主要是因为不同的留学生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在思维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使得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的运用一种模式进行教学。例如,大部分来自东方的留学生,他们的在性格上比较的拘谨和内向,所以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学习一种陌生的语言,就使得他们在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压力。体现在汉语学习中,他们往往会有很多的顾虑,担心出错或者不好意思抢答问题等等,使得他们在课堂上并不是活跃;来自日本的留学生,他们都比较喜欢机械重复、独自默记和循序渐进的方式,因此在读和写方面明显的比欧美学生优秀,但也因为此,使得他们在口语和听力方面较弱。他们不够自信,不够胆大,而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正确的利用他们在读写方面的优势来带动听说的能力,在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水平;来自欧美等地方的留学生,由于他们自身语言的原因,使得他们在汉语发音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是由于其性格普遍喜欢竞争,且思维又敏捷,拥有很强的创新思维。这些都使得他们在课堂上积极的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用参与性和交流性的方式进行汉语的学习,并且通过反馈强化知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化,以讨论的方式帮助自己理解和掌握知识。所以,他们在听力和口语方面进步很快,但在读写方面遇到了困难。基于此,教师应该采用一种特殊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记住汉字,以提升他们的读写能力。由上述方面可以得知,在进行汉语学习时,欧美学生会因自己的思维走出了很多的捷径,而东方学生则因为其性格和认知方式,在某一个学习阶段会停留较长的时间,但他们迈入下一个阶段的步子则可能更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掌握来华留学对象的不同思维,把来华留学生的特点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应该从学生“怎么学”出发,进而研究教师应该“如何教”,把留学生的思维不同引起的不同特点充分的考虑起来,并且结合他们各自的母语和学习方式,深入了解每一个留学生的学习状态,科学有效的培养他们掌握汉语知识技能。
3.2 对外汉语教学内容需根据国际需求而定
随着中国在国际中的声望日益提高,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而且不同的国家对于汉语教学的内容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汉语教学在内容上的需求量增长速度非常快,并且规模巨大,范围也较为广泛,现有的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的需要。所以,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应该根据国际形势,定准需求,根据各个国家或地区不同层面、形式多样的需求,来增加和改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不仅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也将会发生变化。以国际需求作为标准,来设定对外汉语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得对外汉语教学在内容上永远不会过时,并且能够解决当下的大部分问题,从而使得对外汉语教学永远总在需求的前沿。
4、结语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和汉语传递范围的增大,汉语学习在世界范围内必将拥有更多的学习热度,势必会滋生新一轮的留学热。而对外汉语学习力度的增加,使得其在教学方法也将有新的意义和内涵。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学人员,在当下更应该对于对外汉语以对象不同而转变教学方式的核心内容进入深入了解,结合目前对外汉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和留学对象的不同思维,设计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方案,以适应教学对象的不同思维,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文学院)
参考文献
[1]袁恺杰.浅谈对外汉语教学方式多样性——以冰岛北极光孔子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为例[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76-78.
[2]贺群.试对比分析对外汉语与少数民族汉语文化教学与研究[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2001,04:112-116.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31-02
汉民族与英美民族的思维差异不仅制约着各自的交际行为,而且还影响着各自的语言模式。高中生对英语的理解,不仅仅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对文章所涉及的文化思维方式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非常重要。然而,外语教学的目的注重于学习书本知识迎接考试,却忽略了这门语言的文化背景及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偶尔涉及文化思维方式时,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意识,了解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有利于高中生更好地正确理解和使用英语。
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1.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词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一语言现象称为词文化。由于英语民族擅长抽象思维,故其语言往往偏重于使用名词和介词。如:“sea”这个词在英语中的文化内涵就极为丰富,如:“当水手”叫作go to sea;“搭船”叫作by sea。英国人常把大海同“许多”、“大量”联系在一起,如“a sea of fish”,“a sea of troubles”等。
2.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句法结构的影响。中西思维方式差异使得英汉语言在结构上也有很大的区别: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句中,主谓结构突出,句子结构严谨,长句和复杂句用得较多,句子之间粘连密切,并特别重视连接词的作用,语法较为复杂。而中文的句子缺乏连接词,仅通过意思使之联系,表达简洁。举个简单的例子:On Wednesday afternoon,I sat in the den,while listening to music,enjoy the love story,suddenly heard the sound on the glass window,then a bird standing on my windowsill,behind followed two lovely birdsbaby,keep tits.用中文表达就是:在一个星期三的下午,我坐在书房,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欣赏着爱情小说,突然听到玻璃窗上发出声音,接着一只小鸟站在我的窗沿上,后边跟着两只可爱的鸟宝宝,不停地欢叫。英语的时态运用也比较灵活。如汉语需要用某些词汇表达的意思,英文中只需要变化时态就可以解决。
3.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语篇结构的影响。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线式,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主要是螺旋式。相比较下来,中西方在思维上有很明显的区别:中国人习惯迂回,曲线思维,西方人习惯开门见山,直来直往;中国人习惯比喻,善于形象思维,西方人就喜欢下定义,看重抽象思维;中国人侧重综合考虑,讲究天人合一,西方人重视逐步分析,凡事一分为二。中国人在表达上比较注意逻辑性,先详细解说某件事的原因,讲述一大堆道理之后才会有个最终的结果,也就是他要表达的目的。而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就喜欢直攻主题,先表达出自己的中心思想,再说出这件事情的原因,在表达意义上让人觉得不是在解释这件事,只是简单地叙述,他们不会像中国人表达“因为……所以……”一样,“Because、so”这些因果词语反而不经常放在一起,在分析一件事上,他们会将general转化成specific,然后从summarize到exemplify,从whole到respective。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一句话,中西方表达的方式就不相同,比如用中文表达: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而来世只是一种虚无的寄托,一种放弃的借口,所以我们要抓住每分每秒,珍惜生命,充分利用时间来完成自己的理想,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但是用英文表达,它的表达方式则是:We must treasure every minute,love life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time to complete their own ideals,love everyone around。Life is short such as fleeting,while the afterlife is just a kind of nothingness sustenance,one to give up an excuse。
二、跨越思维方式差异,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
1.鼓励学生学好祖国文化,培养自身的文化敏感性。中西文化差异是造成思维差异的直接原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中西方两种语言表达上的差异,更要向学生揭示中西方文化在深层文化价值观念上的不同。鼓励学生学好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在熟悉掌握本国国土文化的基础上,在接触到西方文化时才能体会到中西的差异,进而归纳总结以培养自身的文化敏感性。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规律,独立思考,进而达到能灵活运用英语的目标。
2.课堂教学中加强文化输入,培养创造性英语思维。要想使学生们在语言交际能力和英语思维方面有所提高,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文化导入和课本分析进行有机的结合。根据实际授课内容,讲授相应的背景知识,把将涉及到的英语国家的文化(如历史、地理、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穿插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快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英语思维。
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英语思维方式。创造能让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更加活跃,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要鼓励学生在学好课堂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第二课堂。首先应排除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掌握正确的英语思维方法。此外,语言必须和实际紧密结合。在课上,让学生积极动脑,争取主动发言;在课下,组织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成书面文字,用写作的形式进行锻炼,或者到“英语角”去练口语。
由于受多方面的影响,中西思维方式存在巨大的差异,这对英汉语言的交流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中西方的思维方式的培养也要深度重视,培养学生多思维考虑问题,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英语基础、本国文化,还要学习西方文化,在英语学习中开展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祖婉慧.中西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DB/OL].中国教育人才招聘网,2008.
[2]侯莹莹.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J].山东农业教育,2006,(3).
2整合发展
现代的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已经遇到了研究的瓶颈。双方存在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对方进行解决,因此,要想将这两类学科的科研进展的速度提高上去,就必须将两类学科进行整合发展。
2.1推动全科医学
由于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所研究的内容和对象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两类学科都各自在自己的道路上发展,使得其在自身的领域内越来越精通,而对于其它领域则相形见绌。因此,要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变得简单起来。另一方面,在整合的同时还要加大全科医学的推广速度,以社区医疗为基础,将全科医学广泛的开展出去,使得预防医学可以利用起临床医学在最基层的实践数据,而临床医学则可以通过预防医学研究的结果对一些流行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服务。
2.2结合教学内容
在工作上推广全科医学还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整合的问题,应该从教育着手,合理安排一些教学的内容,使得临床医学类的学生能够学习到预防医学的知识,也使预防医学类的学生能够获得临床实践的经验。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两类研究者只专精本门知识的问题,培养全面性人才,为在以后的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上的研究提供人才。
2.3国家推动整合
2整合发展
现代的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已经遇到了研究的瓶颈。双方存在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对方进行解决,因此,要想将这两类学科的科研进展的速度提高上去,就必须将两类学科进行整合发展。
2.1推动全科医学
由于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所研究的内容和对象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两类学科都各自在自己的道路上发展,使得其在自身的领域内越来越精通,而对于其它领域则相形见绌。因此,要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变得简单起来。另一方面,在整合的同时还要加大全科医学的推广速度,以社区医疗为基础,将全科医学广泛的开展出去,使得预防医学可以利用起临床医学在最基层的实践数据,而临床医学则可以通过预防医学研究的结果对一些流行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服务。
2.2结合教学内容
在工作上推广全科医学还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整合的问题,应该从教育着手,合理安排一些教学的内容,使得临床医学类的学生能够学习到预防医学的知识,也使预防医学类的学生能够获得临床实践的经验。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两类研究者只专精本门知识的问题,培养全面性人才,为在以后的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上的研究提供人才。
2.3国家推动整合
在医疗界自身改革的同时,国家也要协助改革的进行,政府应该对相关的研究给予大力的支持,同时也要创造各种条件,使得两类学科的研究人员能够充分的交流,以达到互惠互利的的目标。
主管单位:北京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2-3127
国内刊号:11-5263/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7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638 Medical Postgraduates in Guangzhou District. Huang Junyu, Lin Aihua.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 Guangzhou 510182, P.R.China
【Abstract】 Objectve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Methods The investigation was made about 638 medical postgraduates in Guangzhou District by means of the 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 Results 26.96% of the medical postgraduates are found to have various degrees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which their score in SCL-90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whole country and 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The score of first-year medical postgraduates in SCL-90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year and third-year medical postgraduates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The scores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who have studied psychology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who haven't studied psychology and their difference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scores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with great self-felt pressure during their years of graduate study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with greater or lower self-felt pressure and their difference are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The scores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who have a good expectation of their prospect of employment are the lowest in SCL-90, followed next by those medical postgraduates with average expectation of their prospect of employment and those with a bad expectation of their prospect of employment respectively and their differences are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Conclusion In general,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postgraduates in the medi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Guangzhou are roughly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adult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But, some medical postgraduates still hav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which should be taken seriously and handled by strengthen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Medical postgraduates; Mental health; SCL-90; Analysis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研究生群体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医学院校的研究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不仅要承受着学业、择业、生活等压力,同时正在或即将承担治病救人的工作。这些因素无疑会使他们产生激烈的心理冲突,并由此对他们的心理状况造成巨大的影响。为此,本文选取医学研究生为对象进行调查和研究,以了解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按宿舍号整群随机抽取广州医学院和中山大学医学院的一、二、三年级研究生共700人为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638份,有效回收率为91.14%。其中,硕士研究生599人(93.9%),博士研究生39人(6.1%),男生293人(45.92%),女生345人(54.08%),25岁以下144人(22.61%),25~30岁378人(59.23%),30岁以上116人(18.16%)。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情况和个人感受调查问卷 主要包括医学研究生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专业与年级、来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应届生、是否学过心理知识等)和个人感受调查(包括专业就业前景、读研压力等内在的个人感受)。
1.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该量表由Derogatis[1]编制,由吴文源引进修改,包含90个测定项目共含10个因子,各因子分别是:F1(躯体化)、F2(强迫症状)、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8(偏执)、F9(精神病性)、F10(睡眠与饮食)。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方法,1分表示“从无”,2分表示“轻度”,3分表示“中度”,4分表示“偏重”,5分表示“严重”。
1.2.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运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医学研究生SCL-90总体情况 638名医学研究生中任意一项因子分≥2的有172人,阳性检出率为26.96%。对SCL-90各因子呈阳性症状的人数及其在总人数中的百分比进行了统计,发现强迫症状最多,阳性检出人数有124人(占19.41%);其次为抑郁,阳性检出人数有104人(占16.33%);最少出现的症状为恐怖,有40人(6.20%)(见表1)。
2.2 医学研究生SCL-90与全国常模比较 将医学研究生SCL-90调查结果与全国常模[2]比较,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医学研究生的SCL-90总分、躯体化因子、强迫症状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敌对因子和偏执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因子得分都低于全国常模;而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2.3 医学研究生SCL-90各亚群比较
2.3.1 把医学研究生SCL-90的测试结果按性别、年龄(25岁以下、25~30岁和30岁以上)、专业(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来源(城市、农村)、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应届考生、婚恋状况(已婚、未婚有恋人、未婚无恋人)进行亚群比较,结果显示 医学研究生的性别、来源、是否独生子女、婚恋状况等亚群之间心理健康状况无统计学差异,而专业为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的研究生在强迫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的分值皆高于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为25岁以下组除躯体化因子外各因子的分值都高于25~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岁以上组除敌对因子外各因子的分值都高于25~3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岁以下组和30岁以上组的医学研究生在SCL-90各项指标上皆无统计学差异。应届生躯体化因子得分低于非应届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2 是否学过心理知识之间的比较 表3显示,学过心理知识的医学研究生的SCL-90各项指标得分皆低于没学过心理知识的医学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3 不同年级的比较 对医学研究生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SCL-90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除偏执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外,在其余因子得分上,一年级皆低于二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躯体化、抑郁、敌对和偏执的因子上,一年级得分低于三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年级的恐怖因子得分高于三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4 不同自感读研压力的比较 将医学研究生自感读研压力分为很重、比较重和轻3组,不同组SCL-90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读研期间自感压力很重的医学研究生SCL-90总分和各因子的得分高于自感压力较重和自感压力轻的医学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自感压力较重和自感压力轻的医学研究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学意义。
2.3.5 不同自感专业就业前景的比较 将医学研究生自感专业就业前景分为好、一般、差3组,不同组之间的SCL-90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自感专业就业前景好的医学研究生SCL-90各项因子得分皆低于自感专业就业前景差的医学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偏执因子和恐怖因子外,其余因子得分都是自感专业就业前景好的医学研究生低于自感专业就业前景一般的医学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躯体化因子之外,其余因子得分都是自感专业就业前景一般的医学研究生低于自感专业就业前景差的医学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见表4。
以SCL-90总分为因变量(总分≥160 y=1,总分<160 y=0),年龄、年级、性别、专业、来源、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过心理知识、是否应届考生、婚恋状况、自感专业就业前景和自感读研压力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自感专业就业前景、自感读研压力、是否学过心理知识和年级对SCL-90总分有影响,而专业、年龄、是否应届考生等对SCL-90总分没有影响。
3 讨 论
3.1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26.96%医学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状况问题发生率较高的因子依次是以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这一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结论相近[3,4]。同时本次调查发现在读医学研究生在就业、学习、经济等方面自感压力较高,可能在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下,导致了部分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与成人常模比较,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成人水平,与以往国内的研究基本一致[5,6],分析其原因可能:一是医学研究生对相关心理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产生心理问题时能较好地进行自我调适,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心理问题的发展和激化;二是医学研究生在填写问卷时,因对于心理学知识有一定了解,可能有一定的掩饰性。
3.2 影响医学研究生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医学研究生各亚群的比较检验,同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混杂因素,显示自感专业就业前景、自感读研压力、是否学过心理知识和年级对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相关。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一年级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而二、三年级的较差,原因可能是一年级医学研究生刚从考试中挣脱出来,心理处于较放松状态,面对的压力较小,二年级研究生正是选题、开题和开始撰写论文的关键时刻,学业压力较大,而三年级研究生面临着就业和学业的双重压力。学过心理知识的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未学过心理知识的医学研究生,说明教育医学研究生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在读研期间,自感压力很重的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差,而且自感就业前景好的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好,自感就业前景一般的次之,就业前景差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这说明心理自我调适和良好的心理感受,是减少心理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
根据本研究结果得到,广州地区医学院校的研究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略优于全国成人水平,但仍有部分医学研究生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同时,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上,提出以下提出下面几点建议以供参考:①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开设心理卫生选修课程,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预防和减少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发生。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使研究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同时减少由于学习和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③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就业建议和信息,对出现心理问题的研究生提供心理辅导。
4 参考文献
[1]Derogatis LR. How to use the Systom Distress Checklist(SCL-90) in clinical evaluations,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Vol Ⅲ. Self-Raport Rating Scale, Hoffmann-La Roche Inc,1975:22-36
[2]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262
[3]毛富强,等.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及生活事件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0)663-665
[4]杜婷.286例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4):87-91
[摘要] 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越,同时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如非典、艾滋病、禽流感、HIV等,公共卫生问题逐渐深入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中。预防医学作为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主要是研究病害的预防和控制,与健康相关的生产环境及生活条件的改善的科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虽然出发点不同,但两者目的相同—为人们健康服务。本文就此重点探讨公共卫生与中小学预防医学的关系。
[
关键词 ] 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中小学;关系
[中图分类号] R19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b )-0040-02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方面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其健康意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复杂等,造成如非典、艾滋病、乙肝感染等一系列公共卫生疾病的爆发,严重危害社会人群身体健康或生命。预防医学作为一门专业科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疾病的预防和消灭,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创造,主要目的是预防疾病,保证人们身体健康[1]。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但也有相通之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概念逐渐被混淆或模糊,给人才培养带来困扰。本文就此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关系展开详细的讨论。
1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概念探析
1.1 公共卫生概念的来源和发展
C.E.A.Winslow(美国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教授)在1920年给公共卫生下了一个定义:公共卫生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对环境卫生进行改善、控制传染疾病,并进行健康教育,构建社会体制,保证社区人们身体健康的科学和艺术。该定义是对美国公共卫生相关活动和做法的高度总结,被世界卫生组织一直沿用至今。Baker,E.L等人认为公共卫生是科学、价值观及技术的集合体,主要目的是有组织的促进人群健康。公共卫生体系包含专业理论知识、技术、公共政策、专业团队等众多要素,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提出高要求[2]。
随着时代的进步,公共卫生的概念和内容不断扩充,主要学科包括环境健康学和环境卫生、流行病学、卫生毒理学、社会与健康行为科学等诸多内容,它主要是从社会人群健康角度出发,从业者除了医生外,还有卫生检验学家、健康教育人员、护士等人员。
1.2预防医学概念的发展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利用医学工作来预防和控制疾病,为公共卫生服务。它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通常情况下入学资格为本科学历,包括环境卫生学、生物统计学、临床医学及项目管理等专业知识,其中,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卫生项目技术、组织、协调、预算及评估等内容。同时对社会生产环境、生活条件中影响健康的因素熟悉掌握,并可以在临床医学中运用一级、二级、三级预防理论知识与方法。由此可见预防医学包含公共卫生知识和医学两大类科学,其从事人员一定是医生。
2 公共卫生与中小学预防医学关系研究
从第一部分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概念发展可知,公共卫生是一个内容丰富,涉及知识多且广泛的科学,在社会、公共政策、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有所提及。预防医学既包含公共卫生的一部分,也包含医学的一部分,是公共卫生和医学的结合部分,是连接公共卫生和医学的重要桥梁。
2.1预防医学包含公共卫生部分内容
美国医学研究所及美国卫生公共服务部认为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点:①利用现代环境监测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找出影响身体健康的环境因素,同时对人群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②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社区中的健康问题及相应的原因。③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增强人们健康意识及应对能力,并充分利用健康教育组织、疾病控制中心等合作团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④鼓励社区或个人制定健康规划,并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⑤制定并执行健康和卫生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⑥构建一支专业的公共卫生服务团队,并鼓励创新,提出不同解决健康问题的方法和思路[3]。预防医学的主要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其研究对象是人群,主要思想是预防疾病,方法是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知识、技术和方法。由此可见预防医学包含公共卫生部分内容,两者的服务对象均为人群,主要目的是维护人群身体健康[3]。
2.2预防医学是有效预防和解决公共卫生中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
我国人口基数大,且大多数人口为农村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和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很多农村地区公共卫生体系尚未建立,相关政策不是很全面等等。特别是重大传染疾病(乙肝、艾滋病、流感等)的侵扰,严重威胁人群身体健康。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使得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呈现上升趋势,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严重时致人死亡。同时我国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尚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不能及时的对公共卫生事件做出有效处理。而预防医学是围绕“环境、健康、人群”对社会生产生活环境进行改善和创造的一系列活动,并对各种疾病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防范和控制疾病。由此可见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延伸和补充,充分利用医学知识预防和解决公共卫生中的一些疾病。
2.3 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在中小学生生活习性及健康中的作用
公共卫生包括居民健康档案构建、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及教育、儿童疫苗接种、高血压疾病指导等内容。针对中小学生来说,由于生活条件相对优越,深受父母的疼爱,不爱运动,易养成暴饮暴食的坏习惯,出现肥胖、营养不良等现象,不利于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加上中小学生年龄小,尚未形成明确的健康意识,当下普遍存在身体亚健康问题。相关文献表明,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认识不足,意识不强。中小学校相关领导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很多医疗、教学等设备落后且不符合卫生防病要求,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小学,公共基础设施差,教室、宿舍、食堂等拥挤,饮食质量时常得不到保证。②中小学校内公共卫生救治体系有缺陷。当下很多中小学保健室工作人员大多是护士,专业性不强,难以处理紧急事件。③学校对食品卫生管理不当。国家虽然颁布了很多关于学校食堂、学生用餐等法律法规,但实际执行不到位。学校周围有很多小摊,卫生质量难以保障,时常出现食物中毒事故。④中小学生生活卫生习惯差,且疾病防范意识差低[4]。
为此,中小学领导要重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加强学校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中小学生生活环境,如教室内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指导或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勤换衣等,注意个人卫生。此外,要提高学校内保健室专业水平,以便及时的对学生情况作出处理。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卫生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中小学生饮食安全。
3 讨论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两者目标一致,即促进人群身体健康。现代文明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给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带来挑战和机遇。预防医学作为医学科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服务对象包括群体和个体,但偏重于个体。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利用网络、手机、电视等舆论工具加强健康教育及公共卫生相关知识宣传,如肺结核、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疾病的预防、监控及医治;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等规章制度的宣传、执行,等等。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研究预防医学科学,加强环境与人群健康间的研究,改善和创造有利健康的生活环境,促进人群健康发展。同时要不断加强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和预防医学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培训,特别是预防医学人员,提高其相应的功能能力和专业水平。此外,要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有效结合起来,以预防医学为理论指导,公共卫生在预防医学的基础上深入社会实践,反过来是预防医学的实现形式[5]。
4 结语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目标一致,但概念、本质、角度有很大的区别。公共卫生现属于社会医学范畴,而预防医学本质上还是属于医学范畴。
[
参考文献]
[1]吐尔洪·尼牙孜.浅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关系[J].北方药学,2013(7):102-103.
[2]James W,Holsinger Jr著.赵莉,李蕊,马骁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概念辨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15):3005-3006.
[3]张连生,常微.预防医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需求和效果评价[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2):200-202.
一、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1.加强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每一学科基本的教学条件之一。尤其是中医院校开设的预防医学专业,在专业方向上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因为深厚的中医学理论与预防医学专业存在着天然的结合点,中医在早期就提出中医治未病的成熟理论,这就使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就业方向更灵活,专业口径更宽阔。因此,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是中医院校预防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主导,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针对中医院校预防医学专业属于初期发展阶段,师资队伍比较薄弱的特征,教师队伍建设应以引进和培养有资历、有经验、有科研能力的学科带头人为首要,以培养、稳定骨干教师队伍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建立一支数量够、素质高,结构合理、业务优良、治学严谨、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同时,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向预防医学专业教师倾斜的分配制度和管理机制,确保专业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3.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
随着国家对社区建设的逐步重视,投入的进一步加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更多的将走向社区工作,因此,为突出中医院校预防医学专业的特色,修订适于中医院校该专业发展的教学培养方案,如将中医基础理论、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学科融入预防专业的学习中,让学生毕业后在社区工作中技能更多,能力更强。同时,为了宣传、突出预防医学的特点,开展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推动课程建设的有效形式。建立中医特色的预防医学“五大卫生”的教学梯队,严格主讲教师岗位资格,严把教学质量关。
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材建设。要突出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特点,可能在教材建设上还存在着学生无教材或无材可参考的现实,因此,组织教学团队,编写适用于预防医学中医特色学科的教材是主要任务之一。同时,我们应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不能滞后于现代预防医学的发展,应紧跟全国西医院校预防医学的大发展,并突出中医特色。
4.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建立和完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充实专业课实验室设备,改善实验教学条件,积极开展学科具代表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同时,探索中医、中药与预防医学结合的实验教学内容,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5.加强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建设
毕业论文是预防医学专业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的一项主要表现形式。论文写作的好与坏,直接反映了学生在学校、医院、疾控和监督所所学基本功是否扎实及科研能力的强弱,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必须加强管理,确保质量。从实验的选题、开题、实施及统计分析都应严格按照专业要求来做,不能与临床医学生要求一样,因为,我们着眼的是整个人群的监控和环境,并最好能突出中医特色。
二、加强专业教风与学风建设
教风建设是建设良好学风的基础。教师应当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学生树立典范。学风建设是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习惯。考风考纪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加强考风建设,采取得力措施,严格考试纪律,杜绝考试舞弊现象。
总之,教育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是高校赖以生存的根本。学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就业、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学生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外语水平。学生运用外语的阅读能力、听说交流能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等,都是专业教师在日常学习中指导学生的方向。二是信息处理能力。包括学校是否开设了计算机公共课,学生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能力,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专业学生是否熟练掌握相关专业软件,如营养与食品卫生的计算器,流行病与统计学的spss等相关软件。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中医特色的预防医学药兼顾中医和预防两个方向,因此,平时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将中医基础与预防疾病有机结合,对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科技论文都很有帮助,也为大学生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开阔了口径。四是融入社会的能力。作为预防专业的学生,工作对象是整个人群,因此,将坚实的课堂知识和工作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中医院校预防专业学生平时培养的重要能力。
对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要逐步凸显特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需要领导的重视,增加教学投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生也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培养自己的能力,将自己的专业特色体现到社会当中去。
参考文献:
[1]朱惠莲,洪微,张作文.我国预防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生命科学,2006,(01).
[2]孙涛.中医治未病[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3]王宏.预防医学专业高级人才素质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08).
[4]钟贵良,梁维君,刘爱忠,杨光凡.新的公共卫生形势下深化流行病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