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6 10:29: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教学课件是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综合应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手段,在课程整合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而PowerPoint因使用广泛、操作简单被广大老师应用在课堂教学的课件制作上。在制作的过程中,资源的收集和整理成为课件制作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才能简单、快捷地收集资源呢?下面,我们就资源的收集和整理问题加以阐述。
1.文本教学资源的获取:键盘输入、扫描印刷品、网络电子资源。
2.图像教学资源的获取:素材光盘、教学资源库、网上查找、扫描、抓图、用图像处理软件处理。
3.音频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音效素材光盘、资源库、网上查找、从CD/VCD获取,从录音带中获取、录制。
4.视频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用采集卡采集录像带、摄像机等视频信号、使用软件截取VCD/DVD片、网上查找。
5.动画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网上查找、自己制作。
网络就是一个资源库,包含了大量的学科相关资源,也有丰富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因此,在网络这个资源大宝库中收集各种类型的学科资源是一个重要的收集手段。
而应用软件在网络资源的下载和整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下载和整理过程中所要应用到的软件加以介绍。
二、音频文件的下载和整理
在音频文件收集和整理中,有以下几种方法:
1.使用网际快车、迅雷等下载工具,下载内嵌在网页中的音频素材。
2.使用Windows中的录音机录制在线播放的声音。
3.使用Cool Edit Pro软件录制声音。
4.使用暴风影音、qq影音等视频播放软件中的工具进行声音的截取,编辑。
三、视频文件的下载和整理
1.对于网页中直接提供文件下载地址的,可以使用“目标另存为”命令直接下载。
2.使用下载软件下载。
3.使用专业视频下载软件,维棠FLV视频下载软件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打开维棠FLV视频下载软件,单击【新建】,打开添加新的下载任务窗口,在【视频网址】对话框中输入视频的网址,在【另存为】对话框中输入保存的地址,单击【确定】就可以下载了。
4.对于下载好的视频,我们可以使用格式工厂软件来进行视频格式的转换。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一定要追求大而全,我们也可以从细节入手,将现有的、成熟的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中。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的各种工具,将教学过程有机地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工具的作用,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地去发掘、去发现。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就是指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以用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度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获取则制约着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深度和效度。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资源而言,尤其重要的是网络化资源。网络化资源,主要指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二、网络信息技术课程资源
在现代网络信息环境下,网络信息资源是我们学习、工作、生活中利用率最高的信息资源之一。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是终身学习的需要,也是个人信息素养中的重要内容。相对与本馆纸质文献信息资源和数字资源的检索利用,其对人的影响更为深远。
网络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按信息内容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划分可分为全文型信息、事实型信息、数值型信息、微信息和其它五类。
全文型信息:它指直接在网上发行的电子期刊,网上报纸,印刷型期刊的电子版,网络学院的各类教材,政府出版物,标准全文等;
事实型信息:天气预报,节目预告,火车车次,飞机航班,城市或景点介绍,工程实况、IP地址等;
数值型信息:主要是指各种统计数据;
数据库类信息:如DIALOG,万方等,是传统数据库(如光盘数据库)的网络化;
微信息(web2.0特征):如博客、播客,BBS,聊天,邮件讨论组,网络新闻组等。
其它类型:投资行情和分析,图形图象,影视广告等。
三、常用媒体资源的获取
1.文本资源获取的主要来源有:(1)键盘输入;(2)扫描印刷品;(3)从网络电子资源获取。
2.图像资源获取的途径:(1)从素材光盘中寻找;(2)从教学资源库中寻找,目前学校常用的教学资源库素材中,都能找到相当一部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形图像素材;(3)在网上查找。(4)从电子书籍中获取;(5)从画报、画册中后期扫描;(6)从课件中抓取,可以用HySnapDX或SnagIt等软件在现成的课件中抓取相应的图片;(7)直接在相应的图像处理软件中创作自己想要的图形图像。
3.视频资源获取的途径:(1)从资源库、电子书籍、课件中获取;(2)从网上下载;(3)直接用数码摄像机拍摄;(4)从录像片、VCD、DVD片中获取;(5)录制视频屏幕;(6)使用工具自己制作。
4.音频资源获取的途径:(1)从专业的音效素材光盘或MP3素材光盘中获取背景音乐和效果音乐;(2)在资源库中查找,很多教学资源库中都可以找到语文(英语)课文中的大多数课文范读。(3)在网上查找。(4)从CD、VCD中获取;(5)从现有的录音带中获取;(6)从课件中获取;(7)进行原创。
四、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要以学生为基点, 开发利用贴近教学内容的资源。
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的内容主要是高度抽象的概念,那么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就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 恰当地开发一些相对于学生的认知和感受距离比较近的课程资源。美国课程理论家平纳和格鲁梅特认为: 学生对课程的学是依照着自己的履历情境, 依照自我的生活经验而逐步建构的。
2.以学科为阵地, 获取和应用隶属于教学内容的资源。
1.新媒体实现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的优势
新媒体是利用现代化的、先进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及有线网络等渠道向用户提供信息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2]。在数字、网络、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大潮中,网站、网络论坛、微博、博客、播客、维客、RSS、网络视频、IPTV、SNS社交网站、PDA、3G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型媒体不断出现,并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电子游戏等传统媒体呈现不断融合的趋势,媒介融合不但可以使不同形态(声、像、图、文等)的信息融合在一个平台上传播,还可以使同一信息传播途径多元化,即实现跨平台传播。以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和便携性为特点的高度融合的新媒体,具有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传播行为的主动性,传播速度的高效性等特征。英语学习者可以利用新媒体接触到大量的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生动真实的语言学习资源,为大学英语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更多、更便捷的途径,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克服学习过程中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单向性的缺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视觉、听觉的交互式语言环境,为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营造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
2.新媒体时代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共享的途径
技术以人为本,教育回归人之本性,满足用户全面、尤其是个性化需求是新媒体具有的优势,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数字广播、电视等在内的新媒体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其中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是大学生接触到和使用最多的媒体。
2.1网络媒体交互平台受到青睐
网络媒体资源非常丰富,表现形态多样化,常见的有搜索引擎、网站(门户网站、新闻网站、视频网站、社交网站、网络社区、网络论坛等)、IPTV、博客、播客、网络出版物(报纸、图书、期刊等)。利用网络媒体可以使用网上词典如Cambridge Dictionaries Online;可以使用大百科全书如英语教师可能常用到的大英百科全书、微软电子百科全书、象征辞典等;可以使用虚拟图书馆如网络公共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世界70多个国家的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多数都有全部或部分资源可共享;可以阅读英语学术杂志如ELT Newsletter,Humanizing Language Teaching,Language Leaning and Technology等;可以浏览英文时事、新闻网站如New York Times,听到有声新闻如BBC、CNN等;可以利用视频点播系统实时观看课程录像;可以利用英语学习交流的网站如ESLPartyland学习第二语言;可以利用英语学习论坛SL-LISTS及在线英语角KuKuSpeak等与网友互动交流;可以利用建成的语料库如大学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COLSEC等获取资料;可以利用网络获得免费的国内外开放的视频课程和MITOCW资源[3]。网络媒体操作的即时性、交互性,需求的个性化、社群化,内容的多元化、多样化,信息的海量性、共享性等优势是传统媒体无法超越的。
大学英语教学也在不断尝试应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教育部向全国高校推荐使用的大学英语网络学习系统,采用控制主干课程学习进程的管理系统+大量全天候开放教辅资源+在线自测题库+教学主体(教师、学生)互动BBS等的模式[4],利用BBS可以加强英语交流,双向交流可以大大增强英语学习效果。此外,教学活动的主体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交流,从之前的电子邮件到目前流行的网聊系统、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等使交互式传播的语言教学模式成为现实,大学英语教学从教师讲授单一的模式转化为现代化混合型教学模式,学生信息知识获取的渠道从单一、单向的过程转化为自主、交互的过程。新媒体时代,互动的媒介系统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以前只有在教室才能完成的问题讨论、资源共享和相互评价等教学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就实现,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共享和利用英语教学资源提供了尤为便利、极为自由、更为广阔的平台。
2.2手机媒体让教育资源获取随时随地
“90后”当代大学生,在日常交际中使用手机、即时通讯、短信息等进行实时交流。在手机硬件和软件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将电脑、播放器(MP3、MP4、MP5)、数码相机及摄像、摄影机等电子产品与手机捆绑在一起,扩大了手机的功能;特别是手机上网平台的搭建和具有上网功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报、手机博客、手机视频、手机电视等迅猛发展,手机成为集阅读、娱乐、互动为一体的多媒体平台,手机媒体表现形式丰富、实时互动性强、使用便捷、成本低廉,改变了信息传播的路径和方式,让个性化教育资源的获取随时随地。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是个性化、无限性和主动学习性(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要求》)[5]。手机媒体可以很好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利用手机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即时搜索,获取听、说、读、写等各种英语资源;可以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多媒体数据库如新东方多媒体数据库下载音频、视频和文本资料等;可以登录到教师博客下载指定的听力、阅读和写作材料;还可以在手机上写英语作文并直接发到教师的手机、博客或邮箱中让教师进行批阅。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延伸,资源的开放性、丰富性、易获取性,满足了学生个性化4A(Anytime任何时间、Anywhere任何地点、Anyone任何人、Anything任何内容)学习的要求,让英语教学朝着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个性化、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让移动学习成为现实。
3.优质英语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利用新媒体实现共享的保障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教学理念、模式的转变,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但是更需要优质英语教学资源的建设。相对于传统的媒体而言,新媒体只是向用户提供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只有拥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资源和方便快捷的获取方式,才能利用更多、更广的媒体手段和媒体组合展现出来,否则技术无用武之地。
3.1优质英语教学资源建设的路径
目前,网络上虽然提供了丰富的英语资源,但是杂乱无章、良莠不齐。加上学生水平和认识的局限,对信息资源掌控能力较差,自主学习可能漫无目的。同时,利用新媒体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自己学习,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自主学习时,需要得到教师及课程教学大纲等相关资料的系统支持。基于大学英语涉及学生人数最多、课程周期最长、关注度最高的特点,学校应支持英语教师探索教学资源的开发途径,充分发挥校园网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教育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优势,以教师为资源建设的主体力量,鼓励学生共同参与,着重从课程资源库和共享资源库两个方面入手,建设一个以资源服务于教学为标准、需求满足实际教学为依据的技术标准、分类规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获取便捷的开放式教学资源库,将散落在各个角落的、无序的教学资源集成化、系统化。
3.1.1基于校园网的课程资源库建设
当前,大学英语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有限的时间里,语言输入过多依靠教师和教材,而且课堂讲解的重点放在词语用法、句子结构,学生得不到足量的、多样化的语言材料,阅读技巧、文章写作技巧难以得到训练,文章深层次含义得不到挖掘,语言能力的形成受到束缚,所以建设基于校园网的课程资源库,开发内部资源,提供主题新颖、内容丰富的大学英语课程资源成为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6]。
基于校园网的大学英语课程资源库除了要收录设置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优秀教学案例等最基本的资源外,还要系统地整理教材中学习的重点、难点、词汇、语法知识、专项语法练习题、常见问题或疑难问题解答等资源作为教学辅助或补充。同时,英语学习具有跨文化的特点,为了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挖掘出教材中文章的深义,需要文化背景知识的铺垫,故与教材相关的背景资料、音视频资料等必不可少,甚至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收集的资料,特别是融入课堂教学中的资料都应成为大学英语课程资源库收录的重要内容。
3.1.2基于校园网的共享资源库建设
为了弥补网络英语资源杂乱无章、良莠不齐,以及对学生学习特点、需求考虑较少等不足,提高学生对资源的掌控能力,减少自主学习的盲目性,基于校园网的共享资源库建设,不是随意地收录网上免费的英语教育教学资源,而是把搜集到零散的、残缺的、有脱节的资源,按照英语的学习规律,依据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将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依次罗列出来,系统、完整地进行集成,让学生有选择、有目的地学习,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听、说、读、写的一体化学习。
基于校园网的共享资源库建设实现了对优质教学资源的聚合,包括文本资源库如试题库(四六级真题、模拟题、期末考试题等)、四六级词汇、语法知识手册、单项或综合练习题、短文及阅读材料、英语专题学习网站和英语学习社区等网址汇编(若能制作一个英语学习网站的导航网页更佳);音频资源库如四六级听力、听力教材、新概念听力、BBC、VOA、英语歌曲等音频材料;视频资源库如著名的原版英文电影、英语访谈节目、英语演讲比赛及走遍美国等视频材料。音频、视频资源库建设的另一重要作用是让很多高校建立的“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不再成为高档的摆设,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的基本要素。为了提高资源库的利用率,收录题材要广泛,时代性要强,形式要生动,让学生通过真实的语言材料,掌握语言的表达方法,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
3.2英语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基于校园网的英语资源库建设过程中,让了解大学英语教学特点和教学需求的教师参与,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设计,使教学资源库既有学科特点又能满足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同时,要建立一定的资源甄别、筛选、优化和整合标准,根据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适当考虑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选取适合不同程度学生学习难度、深度的资源;适当考虑学习者的需求差异,尽可能收集涵盖生活、科学、人文、地理、社会等不同方面的资源,以满足学生的不同爱好与兴趣需求。
中图分类号:G434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1
对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提高其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笔者以新疆中小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开展了新疆中小学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获取现状的问卷调查,从学校的硬件状况、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情况、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和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获取环境的整体评价共4个维度全面展开,以期得出影响教师进行资源获取的主要因素。
2 ;结果分析
2.1 ;资源下载是否需要收费
这里所指的收费并不全指现金支付,有些也是资源平台中为了资源流通所制定的虚拟币。一般建设主体为商业机构的平台资源,都需要支付相应的虚拟币,也有部分资源为免费资源。建设主体为政府教育机构性质的,如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所建设的资源一般都可免费使用。
2.2 ;教师可获知的资源获取渠道的信息
资源获取渠道的匮乏是影响教师进行资源获取的第二大障碍。目前教师的信息来源主要以同伴推荐和自行搜寻为主。但是同伴之间的信息共享有时受彼此间情感联结、同伴资源渠道匮乏等因素的影响,不具有稳定性。自行搜寻需要教师对资源获取渠道进行新的质量论证,获取效率较低。
2.3 ;资源内容本身
资源平台中,资源内容是否具有适切性、数量和种类是否丰富,都影响着教师对资源的获取。而对资源内容质量、平台资源数量和种类的评价都来源于教师以往的资源获取经验和使用经验。这就需要在平台建设中,加入对资源内容的质量考核、丰富资源数量和种类。
2.4 ;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笔者通过访谈得知,绝大多数教师已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检索方法,但对于高级检索技能却表示陌生。
3 ;发展建议
3.1 ;通过提高教师的共建共享意识和加大政府的资源购买力度,克服资源获取障碍
用户主要有两种途径可获得虚拟币,一种是现金购买需要支付虚拟币才能获得的服务或兑换等值的虚拟币,一种是用户上传优质的原创资源并获得其他用户的下载。问卷调查显示,近半数的教师有原创的资源积累,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对自行开发的资源进行优化后上传至资源平台,从而换得其他用户的虚拟币。其次是通过加大政府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购买力度,学校可以通过提高对公共账户的购买数量,方便教师进入更多的资源平台进行资源下载。对于由政府投资创建的资源平台,依旧对有资源共享需求的用户进行免费开放。而由于资源的无偿上传而导致的资源创建者的流失问题,政府可将无偿上传转变为有偿奖励,通过对所上传资源的资源评价和用户的下载使用率,进行资源质量的等级评价。不同的等级对应不同的奖励力度,定期对资源创建者进行奖励支付。也可将教师的资源创建表现与教师的年终考核进行挂靠,以此来激励教师参与到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建设中。
3.2 ;加大资源获取渠道的宣传力度,进行资源的广泛推广
拓宽资源的宣传渠道。目前,可供信息交流共享的平台层出不穷,而以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渠道信息存在流通不顺畅,宣传力度小的推广瓶颈。所以应该积极地打开推广局面,大胆拓展资源宣传渠道,结合主流的信息沟通工具和平台进行资源渠道的立体式推广,如通过QQ群、微博公共账户、微信公众账户等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资源获取渠道的宣传与推广。
以学校为主导,定期对教师进行资源信息的推荐。由学校带头,建立起资源推荐公共平台,有效地搜集学生、教师的资源推荐信息。对信息进行整合分类后,定期以多种信息传播方式告知教师。除了对他人的推荐信息进行汇聚整合,学校也应派专人对资源获取渠道的信息进行刻意收集。
3.3 ;在现有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中,嵌入针对教师的个性化资源需求服务
(1)在账户管理中,加大对教师个人的资源需求分析。增添对教师个性化资源需求的信息管理,包括其任课的教学科目、年级段等个人师资信息,希望获取的资源形式、资源推荐方式等资源获取习惯。尤其针对新注册使用的用户,其对平台的具体操作较为陌生。更应该对其个人的资源获取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引导其进行资源的快速获取。
(2)加入个性化资源推荐功能。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教师的搜索、下载记录,为教师进行资源推荐。使得教师能快速地找到其满意的资源,减少资源检索时间,提高资源获取效率。
(3)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评价系统。在数字化资源平台中嵌入资源质量评价系统,实现对平台入驻资源的动态管理。教师可在其浏览或下载某教学资源后对资源质量进行个人的主观评价。资源管理平台定期对资源质量的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评定较低的资源予以二次评估进行质量等级评定(合格/不合格)。对认定为不合格的资源,管理者将认定信息反馈给该资源的提供者,建议其进行资源质量的提升,同时停止该资源在资源平台上的。直至资源提供者递交资源优化审核,并获得通过后再恢复其资源在平台的正常。
3.4 ;提高资源平台的准入门槛,优化已进驻的资源内容
平台管理者要严把新进入的资源质量,放缓资源在数量上的建设,转而关注资源在质量上的提升。对于已入驻资源平台并顺利的资源,管理者需要对这些旧资源进行合理的规整瘦身。对内容重复的资源予以筛选,仅保留原创资源。
参考文献:
一、网络教学资源的内涵
网络教学资源指的是经过数字化的处理过程,能够通过网络展示的各种视频、图片、文本、动画等教学资源,其目的是促进教学更加具体全面的进行,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丰富性。高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包括各种教学的资源库,包括文本、图形以及视频素材,试题资源,优秀的公开课程等;学校的教学服务平台;学校建立的数字化图书馆等等。
二、高校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在高校建设中处于薄弱环节
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属于软件资源建设,而目前各高校的软硬设施的建设上,往往将大部分资金放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包括学校面积的不断扩大、学校校舍的改进以及学校教学硬件资源的不断补充等,而关于网络内容的建设则处于薄弱的环节。例如,数字化的图书馆是信息时代背景下学生专业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但是许多高校在不断扩大校址的同时却面临着网络资源的缺乏,学校只简单的开放落后两年的各种期刊杂志和电子图书,关于外文资料的查找,很多高校基本上没有开放或者处于摆设状态。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弱势状态导致网络教学资源的匮乏,而网络教学资源的匮乏严重挫伤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网络的娱乐资源和负面资源进入学生的视线。
(二)网络教学资源在高校管理中处于薄弱环节
教学是高校工作的核心所在,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各高校分配了充分的教育人员进行管理,而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中教育管理人员却严重不足。学校只是简单的设置2-3个网络管理人员,对学校资源的访问进行权限管理,而网络资源的内容审核则基本处于空白。通过对各高校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调查发现,各高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并没有层次性和板块的分层次的类别划分,而是试题、课件、学生作业的简单堆积,或者是各种开放课程的简单拷贝,并没有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进行规划性设计。同时,网络教学资源和传统教学资源一样,都需要一定的阅读和访问技巧,在传统教学资源的提供中,教师提供了关于书籍选择、书籍阅读技巧以及语段分析技巧等方面的信息,而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学习过程中,许多教师都默认为学生知道网络资源的筛选技巧、网络资源的搜索技巧以及网络资源的阅读技巧,导致学生在面对网络教学资源过程中的无。再者,学校网络教学资源不同于网络资源的一个特征是学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半开放性,也就是说网络教学资源的管理者要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对不利于学生发展的网站和信息进行屏蔽,为学生提供健康的网络教学资源。
三、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在建设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对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培养
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包括信息选择的能力、信息整理的能力、信息加工的能力以及信息选取的能力,通过这些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学生借助网络提高自身知识的能力。学校一方面要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输入有效的搜索信息选择有效信息的能力,例如关于百度、谷歌、搜狗等基本搜索引擎的特征和各自的特色所在,以及如何在自己想要搜寻的信息中获取关键词语作为搜索信息,这些都是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和获得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网络素质,提高搜寻信息的速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通过推荐健康的信息网站为学生提供健康的信息。例如,知网中包含着大量的中英文地址,这些地址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相关信息的侧重点方面也是不同的,这是教师应该利用PPT进行演示和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搜索新的方式和根据信息选取特色网站的能力。
(二)建立网络教学资源使用监督机制
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存在着具有的诱惑,网络的娱乐性和虚拟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判断力,因此作为校园网的管理者要对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监督,保证网络教学资源环境的相对健康。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园网构建丰富的校园文化交流,例如借助网络组织各种理论的学习和交流,借助网络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包括作文竞赛、手抄报、构建健康网络环境的交流等;另一方面,利用管理者权限,对不健康的网络信息进行屏蔽,对不健康的论坛内容予以删除,以尽可能的保证学生接触信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证信息传播的高尚性;最后,通过在建立院系或者学校群,针对不同的年级提供不同的信息援助,如针对即将就业的学生,学校可以通过信息的推荐为学生的就业工作提供指导。
(一)有关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开发等方面 叶剑春(2009)利用XML技术,对Web教学资源进行了规范化描述,建立了基于XML规范的Web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江帆(2009)分析了高校会计实训系统的需求和应用范围及特点,提出了基于Web Services技术的账务系统、报表及现金流量表系统、应收应付系统、购销存一体化综合系统等教学实训功能的设计与实现方式。刘小宁(2008)分析了国内中职教育教学资源库系统建设存在着课程资源重复建设、忽视学生学习功能、教学资源库偏重素材库、资源分类方法和检索不当、内容更新周期长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智能引导技术的教学资源库建设规范与标准、原则和模式。马俊臣(2010)总结了当前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现状及问题,讨论了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王嘉树(2008)以资源统一管理、统一整合调用为基础,提出了基于Struts架构下的教学资源库系统的实现方式。李智勇(2010)对实验教学综合信息平台的系统功能需求进行详细描述,提出了经管类实验教学门户的 Portlet 应用模型,构建了基于Portlet 技术的经管类实验教学的综合信息平台。
(二)关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模式研究较少 温秋华(2009)分析了高校教学资源库四种建设方式所存在问题,提出基于项目管理理论构建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模式。关于经管类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银样军、王芬(2010)针对专业中心、课程中心、应用中心和经验积累与分享中心进行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架构设计,分析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二、财会审专业网络教学资源使用现状
(一)获取网络教学资源效率低下 目前在校大学生主要通过校园网络课程获取相关资源,其比例达到24.4%,在这一比例中,专科生和本科生占较大一部分,其次是财经类网校、电子期刊网、出版社网站和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分别为18.1%、17.1%、12.1%和11.5%,而省级精品课程网站、超星数字图书馆利用率较低,只有8.8%和6.6%。通过交叉分析可以看出,博士生和硕士生更偏向从电子期刊网(如万方、知网)获取资料,另外,少部分调查者通过百度、百度文库以及网络视频资料获取所需要的资源。而大学教师主要是通过超星数字图书馆、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出版社网站和省级精品课程网站获取资料,使用率分别为21.7%、19.3%、18.1%和13.3%,对于电子期刊网、财经类网校和校园网络课程的使用率较低,为10.8%、9.6%和6%。可见,被调查者搜集资料的来源过于分散,导致获取可利用教学资源效率低下。此外,教师和学生获取资源的途径迥然不同,可能原因在于某些网站或出版社权限的限制,优质资源的获取需要付费,抑或是学生知悉的搜索途径过少。因此,建立一个融合财务管理、会计学和审计学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对提高资源搜索的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二)网络教学资源缺乏时效性 时效性是指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的新旧程度、行情最新动态和进展。针对学生群体做的调查显示:财会审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基本具有时效性的比例为62.6%,很有时效性的比例仅为13.6%,21.6%的学生认为基本没有时效性,2.2%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时效性。相反,66.7%的教师认为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基本没有时效性,仅有23.1%的教师认为基本具有时效性,认为很有时效性的比例仅为5.1%。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在于,教师所需的知识要结合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所需知识仅与考试相关,只有部分研究生关心最新研究成果。
(三)网络教学资源不能完全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调查显示,有51.1%的学生认为网络教学资源基本能提升其学习效果,24.5%的学生认为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很少能达到其学习效果,22%的学生认为能够提高其学习效果,2.4%的学生认为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同时,有45.4%的学生表明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基本能够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5.5%的学生表明这种学习模式很少能够使其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仅有13.2%的学生表明能够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网站上查阅相关资料往往使其抵挡不住娱乐、游戏资源的诱导,不能完全静下心来学习,或者是进入学习状态过慢,借着学习的理由为上网找到一个很好的借口。
(四)教师缺乏对学生使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引导 网络资源繁杂,陈旧信息泛滥,从而导致信息筛选工作量加大,专业教师应给学生推荐一些较好的网站。但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专业教师不太经常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学习的比例为38.3%,很少要求的比例为33%,经常要求的比例仅为17%。缺乏专业教师的引导,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学生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五)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 在被调查者中,50%的师生认为网络教学环境下缺少面对面的交流,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基本能形成互动;37.2%的师生认为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基本不能形成互动。此种情况的出现导致教师不易把握学生理解并吸收所学知识的难点,不利于后续教育的深化。
(六)制约网络教学资源高效使用的因素多种多样 影响网络教学资源高效使用的因素主要有宣传力度不够、网络不通畅、资源不够丰富、资源更新速度缓慢、操作太麻烦等,其中教师与学生都将宣传力度不到位、资源更新速度缓慢列为前三个影响因素。不同的是,34.8%的教师将网络不流畅、费时太多列为第一影响因素,而学生则将其列为第四影响因素;23%的学生将相关资源不够丰富、实用性不强列为第二影响因素,而教师则将其列为第四影响因素。
三、财会审专业共享性教学资源库需求分析
(一)共享性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 从资源融合的角度来考虑,50%以上的师生认为实现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的融合比较重要;30%的师生认为实现三个专业教学资源的交叉融合对教学与实践应用极其重要。
(二)共享性教学资源库应建设的模块 出于各自不同的使用目的,大部分师生建议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应包涵考试资源库(大纲、试题、答案等)、课程资源库(课件、讲义、习题、案例)、文献资源库(法规、论文等)和智力资源库(中外财会名人、研究生导师、领军人物等);部分师生建议设置专业标准库(培养方案、课程大纲等)和课程资源库。此外,有一部分被调查者建议开设研究性资源库,财会审及经济金融类专家教授报告、讲座、新准则解读等模块。
(三)共享性教学资源库应提供的支持 25.9%的教师希望教学资源库能提供同行的相关资料(研究领域、成果、收获、体会等)下载,希望提供教学资源的上传、下载与及时更新的比重分别为23.8%、22.4%和18.2%,部分教师建议提供在线答疑服务。学生希望提供学习资源的及时更新与下载服务比重各为23.6%,建议提供学习资源上传、其他学习者的相关资料(疑问、成果、收获、体会等)以及在线答疑服务的比例分别为19.2%、18.2%和15%,少部分学生建议提供学习资源分享、可视频对话等服务。
(四)共享性教学资源库建设应采用的组织方式 教师最希望按照学科知识点组织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占48.7%,而学生则希望采用学习专题(或主题)、按学科知识点、按专业课程目录来组织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各占三分之一。少数学生建议按照从易到难组织或按知识结构组织。
四、财会审专业共享性教学资源库构建思路
(一)共享性教学资源库建设原则及目标 针对现有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构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且符合学校实际的科学、合理的高校财会审专业共享性教学资源库,应遵循标准化、学科专业性、技术前瞻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课题组按照高效率、高质量培养人才的目标要求,以学科、专业大类为主线,整合高校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彰显专业特色,促进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建设、科学管理和高效应用;充分考虑重素质、开放式、个性化、实时性和终生教育等新时代的教育特征,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技术,通过高校财会审专业共享性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为教学、科研和企业提供一个全新的财会审专业知识的整合平台,为网络环境下的终身学习提供支持服务。同时,推动陕西高校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改革,整体提升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以及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共享性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 课题组以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从项目规划、实施、维护与评价等方面进行高校财会审专业共享性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具体包括调研分析、资源库设计、资源库运行、资源维护与评价等步骤。调研分析主要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网络浏览和实地走访等方式,明确教师和学生对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的具体需求,以便于专业资源的筛选。专业资源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要内容,应由专业人士通过收集、整理、加工、开发所得,这样才能保证所提供资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财会审专业共享性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主要任务是完成资源库的总体设计方案,实现资源库建设原型的模块化。资源库在表现形式上有音频、视频、动画、文本、PPT幻灯片、图形、图像等,在使用上提供检索、阅览、下载等功能。资源库应该能够实现教师网上备课、网上交流、开设网络课程、网上布置作业、教改成果推广与利用,学生自主学习、在线答疑、学习心得交流,同时各类用户也可以实现资源上传等特定功能。财会审专业共享性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重点在于理论课程资源与实践课程资源的整合、专业基础资源与综合实践资源的整合、专业知识资源与智力资源的整合,力争使专业教师、科研人员、在校大学生、企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以及管理层和治理层都能在财会审专业共享性教学资源库中获取自己所需专业知识。试点运行高校财会审专业共享性教学资源库,并针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实时改进与完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库内的教学资源需要持续更新、整合,教学资源库的结构也需要不断调整,这样才能满足各类用户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三)共享性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 财会审专业共享性教学资源库建设既要考虑到三个专业的特色又要思索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主张根据各专业之间的逻辑性和连贯性,突出学科之间的共性,从而形成“一条主线,二维递进,三方整合”的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借鉴相关教学资源库的构建架构,结合被调查者的需求,高校财会审专业共享性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专业标准库、课程资源库、教学素材库、文献资源库、竞赛资源库、智力资源库和认证资源库。
(1)专业标准库。专业标准库主要提供重点院校财会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专业标准,为本专业师生提供在校期间的教与学的整体方案。通过专业标准教学资源平台,会计类院校可以相互交流,并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及时查漏补缺,完善专业标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课程资源库。课程资源库是财会审专业共享性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核心,是一线教师实施教学工作、学生进行专业学习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平台。课程资源库以财会审专业大类为主线,优化整合现有的财会审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建成由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所组成的课程资源库,实现理论教学资源与实践教学资源的紧密结合。
(3)教学素材库。教学素材库主要为网络课件开发和教师备课提供丰富、优质的教学素材,教学素材库的建设可以避免大量重复性劳动,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及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优化学习。教学素材库主要包括财会审专业教学中的教学图片、教学动画演示、教学材料(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语音视频、教学软件等多媒体资源。
(4)文献资源库。专业文献是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组织教学内容的重要参考,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素材。文献资源库主要包括财会法规资源库、专业论文资源库、名著概览、国内外专业期刊介绍等。
(5)竞赛资源库。各种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竞赛资源库以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为契机,秉承“以赛促学”的先进办学理念,发挥“项目牵引+团队合作+能力提升”自主学习模式的优势,搜集、整理“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沙盘模拟对抗赛、“用友杯”全国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等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资源,有效补充现有的专业课程资源,实现专业基础资源与综合实践资源有效融合,为学生参赛起到一定程度的指导作用。
(6)智力资源库。搭建财会审专业产学研的交流、沟通、合作平台,建成由财会审专家信息库、会计事务所信息库、会计院校信息库以及相关财会审职业组织等所组成的智力资源库,实现知识资源与智力资源的有机结合。
(7)认证资源库。财会审专业各类认证考试是验证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好工具,也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路径。通过认证资源库的建设,集成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职称考试、审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注册税务师考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注册金融师考试、ACCA考试等考试资源,其内容主要涵盖考试简介、考试大纲、历年真题以及模拟试题等,既为校内外考生提供考前复习的便利,又可以自行验证学习效果。
高校财会审专业共享性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关于三个专业的融合不论在“教”的方面,还是“学”的方面都是革命性的变革。在建设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需求,不可盲目照搬网络资源,要及时筛选、梳理以及整合,上传有价值的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学资源库的使用价值。
五、财会审专业共享性教学资源库建设实施策略
(一)营造良好环境,实现资源优化整合 财会审专业共享性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保证这一资源库的正常运行与实施必须具备良好的网络教学平台、顺畅的网络环境、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教学研究室等软、硬件资源的支持,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动和融合。
(二)兼顾企业需求,实行统筹规划 财务管理、审计学和会计学是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因此财会审专业共享性资源库的建设应兼顾到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企业共建、共享相关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资源库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培养适合于企业发展目标的合格专业人才。同时,建设必须根据经费、重点建设项目和人力统筹规划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成本与收益之间做到较好的权衡。
(三)建设高素质团队,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 财会审专业共享性教学资源库不仅需要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还需要拥有计算机操作技能同时掌握网站开发的专业信息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除此之外,整个工作团队要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作、集思广益、善于创新。在教学资源库后续运行中,专业任课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使用教学资源库,及时上传与本课程相关的资料,指导学生在线搜集资料、测试、答疑以及下载相关资源等。
(四)搭建反馈平台,实施资源的动态管理 财会审专业共享性教学资源库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知识体系老化、理论体系过时等不适应实际教学需求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应建立及时在线沟通反馈平台,使每一个获取信息的用户成为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参与者。这样不仅能为使用者提供最新的知识和相关操作技能,而且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反馈促进知识向更全面、更优化、更系统的方向整合。管理者应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与专业资源的整合能力,通晓网站设计和财会审专业相关知识,根据使用者反馈的信息及时更新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对其进行动态管理。首先,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设置相关资源模块;其次,进行资源库的试运行,评估点击率并结合使用者的反馈情况对教学资源库进行考评;最后,对该资源进一步优化,并随后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以此形成一个闭环的循环系统,不断往复行进,从而实现教学资源库的动态管理。
随着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高校财会审专业共享性教学资源库将日渐变得完善。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融入动态管理的理念,通过反馈平台共享和开发教学资源,有利于实现知识的共享、创新与融合,达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教改项目“高等学校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优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11BY4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6-0000-02
1 当前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问题
教学资源库提供素材、课件、网络课程、教学案例等丰富的资源,保证了网络教育的顺利实施。然而,目前教学资源库建设却存在若干问题:
(1)资源过于分散,形式过于单一。目前资源库大多内容丰富,范围宽泛,只是教材、课件、习题等资源的简单堆叠,缺乏整合,内容与教学需求有一定差距,形式单一、缺少活力,无法调动学习者的兴趣,教学效果差。
(2)缺乏知识结构的构建。现有资源库大多缺乏对学习者知识体系构建的指导,缺乏对基础知识、关联知识的介绍,使学习者不能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去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
(3)缺乏对知识共享与交流的互动环境的构建。尽管多数资源库提供BBS、QQ等交互功能,但由于缺乏知识交流手段和知识共享群体,无法形成学习型组织那种持续的学习氛围。
(4)缺乏对学习者的个性化服务。资源库缺乏对资源内容的深度挖掘与整合,建成后只能提供既定内容给学习者使用,而不能结合学习者的需求,主动为学习者提供合适内容的个性化服务。
总之,教学资源库建设目前开发水平较低,还是按照传统思路来建设,即围绕教育软件和课程教材建设进行,资源库是静态的,没有采用知识管理来组织、管理资源。
2 利用知识管理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
根据在知识管理中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分类方法,可以将教学资源相应地分为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两类。
2.1 显性资源
显性资源主要包括各种学习材料。按照《教学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界定,显性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各类媒体素材、题库、试卷、课件、网络课程、教学案例、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以及文献资料等。经编码后,将显性资源存储在资源库中,在使用时可通过知识搜索等工具来实现。
2.2 隐性资源
隐性资源主要是分布在教师、学习者头脑中的知识资源。比如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技巧、心得体会、独特见解;学习者在与教师、其他学习者交流中产生的智慧火花等。隐性资源不易编码和存储,但可通过交流来实现共享。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资源库建设不能只注重显性资源,而应充分挖掘隐性资源,如教师与学习者的经验、见解等智力资源。
3 知识管理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应用
利用知识管理来指导教学资源库建设,改变传统思路,树立新观念,通过知识的积累、挖掘、共享与更新促进资源库的建设,建立流动的动态资源库,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贡献信息、知识等资源。知识管理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将隐性知识纳入资源库,扩展了资源库的范围。现有资源库大多只包含静态资源,忽视了隐性知识。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应将隐性知识纳入资源库,并使其共享,以利于学习者个性发展和知识的创新。这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内容。
(2)使学习者成为资源建设者,拓宽了建设者的范围。将学习者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纳入资源库中,可以丰富资源库的内容,实现资源库的动态发展。
(3)实现信息推送,有助于建立个性化知识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考虑将资源获取与学习者的认知和行为结合起来,分析学习者的需求特点,将符合学习者需求的信息自动推送给学习者,支持学习者知识建构的不同需求。
(4)针对不同资源,运用不同方法来管理。对于静态资源,要规范描述、分类与整理,侧重资源的再利用;对于动态资源,要重视学习者的交流,挖掘隐性知识,激发交流热情,促进学习者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4 知识管理视角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策略
4.1 建立有效的管理与激励机制
为有效开展资源库建设,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建设者与专家、教师、学习者的沟通与联系,倡导平等信任、合作共享的文化氛围,引导教学资源的上传、使用与评价,制定激励机制等制度促进知识共享。
4.2 注重隐性教学资源的建设
(1)转变教育观念
提倡“对话式教学”,促进师生与生生的平等交流、心灵互动与知识共建;充分挖掘学习者的潜能(如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注重学习者个性力量的培养;教师要为学习者服务、为学习服务,就学习问题发表个人观点和经验体验等,正确引导学习者。
(2)积极评价,及时反馈
在教学中运用真实性评价对学习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控,根据反馈信息指导、调控、补救教学与学习活动。真实性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档案袋评价。自我评价是对个人和学习小组的作品、过程和进步的评价,涉及学习者体验、协作精神等方面,帮助学习者及时反馈。档案袋评价是一种持续、自然的评价形式,可以鼓励学习者主动学习,促进个人学习与发展。
4.3 知识管理工具的使用
知识管理工具能促进知识的生成、编码和转移,提高学习效果,帮助学习者获取、识别、存储与转化知识,最终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创新。
(1)知识查找工具。为方便在库中查找资源,首先要确定资源分类方法,可从知识的物理属性、内容属性及认知目标属性等方面进行分类。知识查找工具包括知识地图、筛选搜索及百度、Google 等成熟搜索引擎。
(2)知识获取工具。知识获取工具包括浏览工具和下载工具。可在资源库中嵌入阅读器、播放器等软件,方便资源的浏览。下载工具则如迅雷、FlashGet等软件。
(3)知识整合工具。知识整合工具可以重新构建知识流,用来创造和应用新知识。知识整合工具要容易操作,能添加、整理分散的知识,形成适应新教学目标、教学环境的资源。
(4)知识交流与共享工具。学习者利用知识交流工具可以共同探讨问题,通过整理使零散的知识和观点变得有序和有用。知识交流分为同步交流和异步交流两种,同步交流要求学习者同时在线,相应工具如QQ、MSN等;对于异步交流,学习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交流,相应工具如留言板、BBS等。知识共享工具也可保存交流过程文档和相应语境,如论坛或新闻组等。
(5)知识创新工具。目前还无法实现知识的自动创新,只能利用人工智能对知识进行简单推理,或者实现辅的知识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只能综合上述工具进行合理使用,来实现知识的创新。
4.4 依托网络环境,构建教学资源平台
构建统一的网络资源平台,消除技术标准和接口的差异,从而实现远程教学资源库之间的交流和共享。该平台的建设可以采取两种模式:一是在系统中设计一个资源库管理模块,二是搭建独立的资源库管理平台。实践中可将各种知识管理工具嵌入到平台中来,方便学习者使用各类工具进行知识管理。
利用教学资源平台,学习者既可方便地学习各类显性知识,又可获得经验、心得等隐性知识。比如,师生通过在线交流或撰写网络日志来讨论各类问题,自由发表个人经验、学习心得等隐性知识;学习小组发表任务过程。
5 知识管理视角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流程
(1)选择恰当的资源内容。要根据资源所属的学科领域,按教学大纲和课程目录的顺序划分资源的详细内容。在内容上,不仅要考虑该学科的基本知识,还要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要根据学习者的需求来考虑资源类型,以及资源的获取、组织和使用方式。(2)明确统一的技术规范。在内容确定后,要根据国家资源库建设的标准,对内容进行整理和排序,以利于资源的使用和共享,避免重复建设。(3)收集、整理和存储资源。在确定资源的内容与技术规范之后,应通过购买、下载或自行研制等多种途径搜寻与教学相关的具体资源,要按照一定的技术标准、格式和类目进行逻辑整理和存储。(4)建立完善的导航体系。为使学习者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资源,使资源有序化、结构化,在实践中可按照某种知识体系,建立教学导航;按照某种应用功能,建立功能导航,按照某种资源分类标准,进行资源编目。(5)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利用数据挖掘技术,针对学习者的需求提供有效知识,实现个性化服务。比如主题词自动提取,文摘自动撰写,资源自动分类等,在海量数据集中自动识别和采集有效的知识,简单明了地呈现给学习者。(6)更新、交流与共享资源。资源要及时更新,使资源库保持最新状态,要具备有效的交流途径和共享手段,促进知识的应用,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体现资源库的价值。
6 结论
知识管理为教学资源库建设提出了一种新思路,可以较好地克服当前资源库建设的局限和不足,对于构建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的教学资源库有重要意义。其应用的重点及难点是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与整合,提供按知识概念体系组织的学习内容,通过知识概念和学科门类来关联不同知识库的资源,来完成知识推送,从而实现对学习者的个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黎加厚.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1(9):23-26.
[2]陈燕.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教育资源库[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2):62-64.
[3]聂竹明,张新明.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教育资源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3):57-60.
高职汽车专业教学资源通常包括与教学相关的教材、案例、视频、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教学资源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然途径。加强当前汽车专业教学资源的优化,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培养适应汽车行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汽车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
高职汽车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主要体现在教材资源、实训资源和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上。尽管近年各高职院校在汽车专业上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使软件和硬件得到很大提升,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资源建设方面
部分教材过于陈旧,专门为各专业量身订做的教材太少,内容取舍不合理,教材间内容重复,缺乏关于汽车方向新技术新工艺的教材。以《汽车运行材料》教材为例,教材中用大篇幅介绍汽车零部件设计制造所需的材料知识,而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并不是从事汽车设计研究的,这就背离了课程为专业服务的宗旨。
(二)实训资源建设方面
实训设施过于陈旧,实训设备和仪器缺乏,多数设备缺件少件现象频现,部分实训项目无法开展。例如拆装实训所用发动机多为化油器式,现在电喷式发动机已得到普及,而化油器式已近乎淘汰。
(三)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方面
部分课程课件类教学资源中缺乏文本、图片、视频、动画的融合,学生理解力受限,与之同步的网上教学资源建设过缓,不能与教学同步,满足不了学生对网上教学资源的需求。
二、高职汽车专业资源优化及建设的方向
高职汽车专业资源的优化要从多方面入手,针对现有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高职学校专业课教学的特点,就如何优化高职汽车专业教学资源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开发教材资源,优化教学设计
汽车专业教材应环环相扣,从基础到专业逐层推进。针对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和企业的职业技能需求,考虑个人的发展潜力及技术岗位的变迁等因素,同时结合当今汽车类专业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要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有针对性地开发与之相符的基础教材和专业教材。专业教材的开发应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开发规范的理实一体化教材,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同步。
基础教材的开发应以专业教材的需求为前提,在研究专业教材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基础教材的取舍和重组,开发真正为专业教学服务的基础教材。在教学设计上,采用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划分成多个模块,理论与实践交叉,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热忱。
(二)优化技能培训环境,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
加强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培育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而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践环节的必要保障。实训基地建设要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可以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种模式构建,二者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共同搭建学生技能实践的平台。
一是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增加设备的投入,建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底盘构造与维修、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等相关的理实一体化教室,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同时,建立校内培训基地,提高技能考证比率。
二是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可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向企业输送人才,并及时获取企业反馈信息,便于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
(三)充分利用数字教学资源,优化汽车专业教学
数字教学资源具有直观、生动、易于理解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将复杂原理通过仿真动画直观演示出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明显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课上注意力。在实训拆装过程中,先看拆装教学录像再动手拆装,对提高学生操作的规范性有显著效果。
在网上数字资源建设中,建立网上专业共享资源库,将相关课件、教学录像、视频、习题等资源上传到网上,并定期更新,便于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四)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汽车专业高职教学的特点,要求教师既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要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当前很多年轻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经验,实践能力缺乏,这就给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注重教师队伍的优化成为当务之急。
通过加强在岗教师的学习提高,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定期参加培训学习,并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来校授课,不断提高教师水平,培养同时具备理论教学素质和实践教学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小结
高职院校对汽车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教学资源的建设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优化汽车专业教学资源,通过对专业教材的开发,建立面向专业需求的校本教材;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创造实践技能培训环境;通过数字资源的建设,实现专业资源共享;通过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才能使教学手段达到最佳,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 考 文 献
[1]柳朝来.高职教材的选择与编写的基本要求[J].高职专论.2001(7)
[2]http:///jiaoan/jiaox-jililunueshe/0812270648432
903086_3.htm
[3]徐岳清.高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8)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09-001\
积极的开发、管理和应用各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是新课程赋予地理教师的一项重要使命。但最有意义的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所以,地理教学资源首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从而利用地理教学资源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发展。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利用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以往学生完成地理学习任务的大体过程是:先听教师讲解或自己阅读教科书,接着利用从教师那里“听”到的或从教科书上“看”到的知识及方法来完成课堂练习,最后掌握知识或技能。
如果学生学习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学生首先可能是阅读教科书,因为教师讲解的主要还是教科书里的内容,或者问同学,再就是直接问老师。这里有一个环节不能忽略,即上面的过程是假设学生学过的东西都在教科书中或只用简单语言就可以描述的,并且每一个知识的学习过程都是基本固定的。如果某些知识在某一阶段学习以后就可能再没有机会接触那些知识的话,上述问题也就无法解决。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有些地理知识比较复杂,例如,地球的运动以及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至少教师要使用地球仪,才能够比较容易地使学生明白。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使用更复杂或更高级一些的地球仪,也可以用计算机软件。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在一节课或两节课里,使所有学生都明白或都记住。对那些当时不太明白,或过了一段时间有些遗忘的学生,教师还能不能提供类似当初教学的情境呢?例如,学生不能借到地球仪,不能在需要的时候到计算机房重新看教师使用的软件演示等。有经验的教师经常会对新教师说,你的每一节课都要上好,对你来说,可能还有第二次第三次机会,但对学生来说,是唯一的一次,可能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学到了。再如,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使用图片、课外资料等辅助材料。这些辅助材料,学生只能在课堂上教师使用时接触到,下课以后,他们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看到了。这样,课堂练习或考前复习时遇到的问题,有可能由于得不到教学资源的及时辅助而不能有效解决。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传统教学的一个弊端。
教师是否能给学生提供完成学习任务的帮助呢?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这里,“丰富”的含义是指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中客观存在的相当数量的教学资源,同时也指学生可以方便地使用的那些资源。如果教学资源很多,但只有教师才能使用,并不能说明教学资源是丰富的。要想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就要为学生创造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获取教学资源(包括教师曾经使用过的资源)的条件,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技能水平的提高,达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
二、利用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他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深刻的意义在于逐渐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我们设想,当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把一个问题完全搞懂,想再重复一遍课堂上的某些学习过程时,我们给他提供了相应的学习用具和一些辅助材料,他们利用这些材料自己重新学习了一遍,并把没有弄懂的问题弄懂了,实际上他们经历的是一次自主学习的过程。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如果没有充足的教学资源做后盾,是很难实现的。
除了学生自主学习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提供教学资源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现在,许多教改实验正是从让学生直接利用教学资源入手,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运用资料进行创新的能力。当学生学会利用教学资源后,他们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不再依赖老师和教科书,成为一个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这对地理的教与学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通识教育”(common education)是发端于美国的一种现代教育理念。1936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发表《高等教育在美国》一文,对当时美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专业主义、唯科学主义、唯技术主义、唯市场化取向的庸俗化方向提出深刻批评,这一批评也同样适用于现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当代高等教育情况。哈钦斯指出:美国教育从中学到大学都失去了教育的所在,中学教育为大学考试服务,大学本科教育为考研究生院服务(但是大多数学生并不继续入读研究院);同时,各种以适应市场需要为主的新兴科系在大学内不断增加,导致大学日益成为就业培训所,和职业院校没有区别。他认为,大学教育不同于职业教育,如商学院、法学院,大学教育要培养的人才首先在于所有不同科系、不同专业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精神文化基础,所有不同科系、不同专业的人应该在大学接受一种共同的教育,这就是common education“通识教育”。大学首先应该是一个“文明传承之所”,而不仅仅是“创新之所”,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首先必须掌握和积累人类文明历代积累的文化精华,而这种精华首先体现在记录这些文明历程的历代经典著作中。在诸多大学的共同推动下,“通识教育”理念得到大力推广,并为中国高等教育界所借鉴,众多高校纷纷开设通识教育公选课。这类课程由于其特殊的教学内容和目的,大量教学任务无法在课堂内实现,因此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
网络教学资源库包括管理系统和资源系统,本文拟要讨论的是资源系统建设问题。按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界定,网络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各类网络媒体素材、网络题库、试卷、课件、网络课程、教学案例、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以及文献资料等。在压缩课时的大背景下,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无疑对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信息化社会,网络已经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习惯网络生活。利用网络强大的信息资源整合功能,构建教学资源库,不仅可以有效地拓展教学空间,而且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的。
首先,传统教育模式下“教”与“学”的不足使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地点和教学时间都是固定的,师生知识、情感与人格的互动只能在课堂完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进度的控制以及教学手段的采用、对学生的评价等都由教师来实现,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学习每一章节的内容,被动接受教师对学习效果的检验。不可否认,这种方式有其积极的一面,传统教学模式目标明确、组织严密,有助于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为培养学生某项技能和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囿于课堂的局限,学科知识点是由教师进行过选择的,不利于知识的全面传授。其次,传统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却忘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缩短学时的大背景下,不仅拓宽了学生获取资源的途径,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信息化时代教师角色也在悄然变化。传统教学中学生囿于知识、经验的不足,信息全部由教师提供,但信息化时代,教师的信息化优势不再凸显,学生有多种途径和教师一样去获取知识,完成“自我学习”,自我解疑。教师的角色发生转换,因此教师功能也由此发生变化:首先,教师自己要主动获取知识。在这个终生学习的时代,教师自己首先要转变观念,尤其作为从事高等教育的老师,更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一定不能成为一个“知识传送器”,一定要对专业要有系统深入的研究,要站在一个更高的立足点传道、授业、解惑,成为真正的“知识分子”而不是“知道分子”。在获取足够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帮助学生梳理信息,去粗取精,筛选有效信息,过滤无效信息,同时,教师的功能也在于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告诉学生如何更有效获取信息,收集所需信息,更好地学习、掌握相关知识。
再次,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也是通识教育课程性质所决定的。通识教育在教学模式上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改变了以往“概念+通史”的教学模式,以“小班授课+原著细读”为主,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大量原著可以满足教学需要。西方的通识教育明确规定不能以“概论”代替原著来开设课程,以芝加哥大学为例。芝加哥大学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所有课程都明确规定不能是“概论”课,而必须精心挑选经典或重要文献作为阅读材料。比如,“西方文明史”课并不是用一本四方文明史教材,而是主要阅读历代西方经典选读教材(芝加哥大学九卷本的《西方文明史原著选读》至今仍被各校选用)。哲学课更没有概论,课程内容主要是阅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休谟和康德等的著作。比如,讲先秦哲学思潮,不再是观光式介绍先秦哲学思潮史,仅告诉学生各家代表人物代表思想,而是踏踏实实地带着学生读一个学期的《孔子》《孟子》或《庄子》,通过原著细读,挖掘学生的阅读体会,不再将思想体会设定为一个一个的记忆点去要求学生强行记忆。深度阅读和讨论经典原著,而不是选读或概论性的介绍,对学生素质的考察重点就不再是知识点的识记,而能真正提高学生阅读和鉴赏的水平,了解民族和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这在全球化的今天尤其必要。而以文化自觉为培养目标,通识教育公选课的开设目标就不是以兴趣为出发点的类似“小点心”之类专业课之外调剂身心、愉悦为主的选修课程,而成为学生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要内容。
从上世纪末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国内开始应用以来,现在网络教学作为传统课堂的有效补充已经在各大高校广泛应用,但是纵观网络教学的长足进步,我们也要看到现阶段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明显不足:
第一,海量资源,少量使用。建设资源库对教学的辅助毋庸置疑,但现阶段大多数教学资源库大都存在信息量大、杂、乱,导致使用反而较少的问题。教学资源库动辄几十个G,甚至上百个G,但是这些海量资料不仅学生没有充分使用,教师能通读的都很少。海量信息恰恰暴露出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弱点:没有走在学生前面,提取有效信息。同时由于网络课程的课时计算问题,多数资源库使用率都不高,资源的使用主要针对有主动学习意愿的同学,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如果不涉及考试内容,很少有学生会去主动查找资源库的教学资源。
第二,一旦建立,极少更新。这是个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很多教师在建立网络教学资源之初尽心尽力,但是一旦建立,却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极少更新。在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由于缺少助教的有效分担,很多老师课堂教学已经无暇兼顾,更别说网络资源库的建设了。而通识教育公选课的教学任务相对来说比较重,不仅要求教师细读原著经典,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些都是很费心力的事情,教师力所不逮,就只能优先课堂教学,无法兼顾资源库的更新。
教学资源跟不上时代,学生更加不喜使用,这也间接导致了学生对网络教学资源的排斥。
另外,网络教学资源库还存在资源组织线索和分类方式单一的问题。基于校园局域网的资源库建设,大多数都是按照“学科――章节――知识点”的分类方式来组织资源。这样的分类方式多将使用对象预设为教师,方便教师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更少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这也是导致教学资源库使用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通识教育公选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等学科基本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基本修养,唤醒青年一代的文化自觉,在全球化的时代保持本民族特色,深入理解、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开展网络教学,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对通识教育公选课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如何更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高层次人才,就要解决以上问题。
第一,信息化时代,要实现教师角色、地位的转换。教师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学习时间,勇于学习,通读教学资源,多方面收集、整理教学资源,然后帮助学生有效梳理,并让资源库内容和教学密切联系,促进学生使用网络教学资源。
第二,教师应利用各种途径,及时更新教学资源,鼓励学生使用网络教学资源。一方面,教师要跟上时代,将最新的相关信息传达给学生,尽量多地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发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去搜索相关信息,既考察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带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第三,尽可能实行助教制度,让助教承担部分网络资源搜集建设任务。通识教育在具体教学方式上,通常是小班教学,但是由于国内目前很多院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不具备这样的师资,因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台湾中原大学的做法是在课堂里选拔助教,选拔学习优秀的本科生同学担任下一年度课堂的助教,这样也不失为一个解决的办法。通过助教制度,可解决课堂的局限,由助教管理网络课堂,检查学生的细读成果,同时开展每周一次的小班讨论课。(以清华大学为例,其素质教育核心课程选课人数可以达到四五百,但是基本上还会有研究生担任助教,细化到每个自然班的人数,由助教带领学生展开每周一次的小班谈论课)。
第四,要鼓励教师大力使用教学资源库,就应该把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维护以及管理纳入课时工作量统计。这样才能真正从时间上保证教师对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更新,鼓励教师使用、更新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值得长期探索的课题,从网络产生到现在,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不仅大大拓展了教学空间,而且改变了“认知型、灌输型、独奏型、封闭型、统一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堂内外有效结合,有利于培养、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而通识教育要取得预定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大力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带领学生深入细读、研究本民族经典原著,师生之间及时有效地沟通,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文化自觉,传承民族文化传统,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