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6 10:29: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财务风险成因,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客观原因
企业财务活动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
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资金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金结构的核心问题是负债资金在企业全部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能给股东带来超额利益。反之,当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企业负债越多,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比例越高,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就越低,严重时企业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这时,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
利率、汇率变动的影响。由于企业负债的利息率一般是固定的,如果未来利率呈下降趋势,企业仍然要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未来利率呈现上升趋势,企业尽管只需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低的利息,但随着利率的持续上升,货币升值压力增大,一旦货币升值,则企业还本负担加重,从而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如果采用外币融资,汇率的不断变化也必然会产生财务风险。
2.主观原因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合理、经营状况不佳、资金运用不当等导致财务风险。
风险意识淡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控制偏差和处理突发危机事件的经验缺乏,企业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就弱,导致财务风险发生时束手无策。
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科学性。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进行深入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投资,形成不良资产或巨额损失,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技术和措施
1.财务风险的防范技术
分散法。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及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企业可以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回避法。企业在进行项目策划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的财务风险,在保证预计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转移法。企业可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一种风险预防和控制方法。
降低法。风险事件的发生既有其客观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时尽管采取了很多预防控制措施,但风险损失还是发生。因此,企业有必要合理安排资源,即便某一风险事件发生,也不至于对企业整体产生重大损失。
2.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的外部环境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但对企业财务风险却有重大影响,所以说环境的变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机会也隐藏了危险。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种。要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就应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针对筹资风险的不同成因,防范与控制筹资风险的措施主要有:一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投资风险。二是注重筹资杠杆,适度举债,优化资金结构,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三是合理调度资金,维护资产的流动性。四是建立偿债基金,增强风险自担能力。偿债基金是企业为了按计划偿还债务而事先提取的一种准备金。偿债基金的强制性设立,增强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但它减少了企业可自由支配的资金,导致现金枯竭,也变相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预防和控制资金回收风险的措施有:一是根据客户按约付款的可能性,选择不同销售方式。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为控制资金回收风险,企业只能对信用状况好、偿债能力强,达到企业信用标准的客户采取赊销方式,并将累计赊销金额控制在信用限额范围之内。二是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对于盈利能力大、偿债能力强、信用状况好的客户,可以选择风险比较大的结算方式,这样有利于购销双方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扩大销售网络,同时发生坏帐损失的可能性也较少;反之,则应选择风险比较小,约束能力强的结算方式,这样有利于减少坏帐损失。三是制定合理的收帐政策,及时催收货款。应收货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减少企业损失。
掌握风险防范方法,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正确理解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风险防范是企业在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和研究风险的基础上,用最有效的方法把风险导致的不利后果降低到最低限度的行为。企业各部门、各人员,特别是企业的决策管理部门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思,不论是对外投资还是对内融资,也不论是研制产品还是销售产品,都应预测估计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企业的承受能力,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他们在认识风险、分析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以降低经营的盲目性和决策的随意性。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外部竞争,财务风险应运而生。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健全的情况下,财务风险更是企业所不可避免的,因此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风险的类型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财务杠杆效应、购买力风险等。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投资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风险、违约风险等。
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经营风险主要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
4、存货管理风险。企业保持一定量的存货对于其进行正常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如何确定最优库存量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存货太多会导致产品积压,占用企业资金,风险较高;存货太少又可能导致原料供应不及时,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严重时可能造成对客户的违约,影响企业信誉。
5、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性地转移现金或企业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把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从企业的变现力和偿付能力两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由于企业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发生的问题,称为现金不足及现金不能清偿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未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目前,我国许多企业未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重大的财务决策不遵循决策规律和决策制度,仍然由某些权力主体及个人滥用决策权力,尤其是在重大的投资、筹资、资金的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由于没有有效的监督与控制,无法进行民主、客观、科学的决策,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财务风险,甚至是关乎企业成败的风险。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其目标为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资产流失,避免和降低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标。如果企业能够建立健全并严格地执行内控制度,则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几率将会大大降低。但目前很多企业尚未认识到此点,未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导致内部管理混乱,从而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财务风险。
3、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公司资本结构是指公司总资本中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的比例关系,通过借入财务资本,公司能够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利用债务杠杆赚取超额利润。企业借入资金需要偿付借入成本,因此为了持续经营,公司必须保证通过借款经营所取得的利润高于借款利息。但是,目前我国公司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盲目扩大财务杠杆比率,歪曲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导致资本结构严重不合理。公司过度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负债筹资比率,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过高的负债比率使得公司借款的风险溢价不断提高,大大增加了公司通过发行债券和借款筹资的筹资成本,导致公司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当公司用自有资金所创造的正常利润难以弥补借款利息时,公司财务状况就会恶化。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
1、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而言,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资产获利能力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前者表示每1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后者反映每耗费1元支出所得的利润,该指标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偿债能力指标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润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两大部分。经济效率的高低直接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能力的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2、建立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信息沟通与反馈是保障信息质量,实现信息共享,提升企业风险管理快速反应能力的有效措施。它通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渠道,就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风险管理活动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沟通和协调,消除意见分歧,将风险集成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战略层、战术层和业务层,使其在企业财务风险集成管理过程中保持一致。信息沟通与反馈在组织集成、信息集成、人力资源集成、风险管理过程集成和基于集成管理的内部控制系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保障财务风险集成管理信息的畅通,实现财务风险集成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部和外部经营环境的要求。
3、建立监控与学习机制。监控机制是指以财务风险集成管理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对财务风险集成管理进行监督、考核、评价和控制的组织制度安排。学习机制是指积累风险集成管理知识和经验,保持财务风险集成管理系统的生命力,增强其适应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手段。监控机制与学习机制是组织集成、信息集成、人力资源集成、风险管理过程集成和信息沟通与反馈实现、发展和优化的力量源泉。
4、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如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成本上升等,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对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等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的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市场经济中,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从大量的企业负债经营实例分析,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盲目投资、没有进行事前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是造成负债经营失误的原因。
5、增强杠杆收购中目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首先,必须选择好理想的收购对象。杠杆收购的特征决定了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是目标企业整合后的现金流量。基于以后经营的考虑,为了降低并购后的风险,势必要求并购公司对目标企业有一定的评估。一般而言,目标企业必须有比较稳定且素质较高的管理者,有易变现的核心资产,并且企业的经营稳定、经营计划周全合理、产品有较为稳固的需求、市场发展较好,才能保证收购以后有稳定的现金流来源;其次,收购前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长期债务都不宜过多,这样才能保证预期较稳定的现金流量能够支付经常性的利息支出;最后,并购企业最好在日常经营中能提取一定的现金作为偿债基金以应对债务高峰的现金需要,避免出现技术性破产而导致杠杆收购的失败。
(作者单位:沪陕高速公路宛坪运营管理中心)
关键词:
财务风险;形成原因;管理对策
财务管理在每一个企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医院个体管理中会存在很多财务风险,为了对各项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分析,需要完善财务风险,从风险管理现状入手,将具体管理对策落实到实处。通常情况下,医院管理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实际财务收益和预期收益会存在比较大的风险,在前期投入中如果不能有效的收回成本,必然对医院后续管理造成影响。
一、财务风险概述
医院的财务风险指的是医院财务活动中由于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导致财务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情况,进而出现极大的损失。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结构体系的不断发展,医疗机构的各项管理工作比较多,医疗市场的竞争也逐渐加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医疗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医院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医院负责人必须对其引起重视,对各项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和条件进行分析,将风险预防机制落实到实处,及时检测到不确定因素的具体表现,尽量减少财务风险,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
财务风险的成因比较多,涉及到内部、外部等管理形式。由于风险种类比较多,必须对成因有全面的了解。以下将对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
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医院进行经营和管理的重要举措,在后续管理中需要对管理制度形式进行分析,按照财务风险的具体要求,必须对各种政策的变化进行分析,保证制度形式的有序性。但是在具体管理中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缺乏切实有效的管理政策,在经济发展中,医生的行为无法得到控制,甚至存在谋取经济效益的情况,对医院的长远发展造成影响。
(二)重视度低
医院领导对财务管理缺乏全面的认识,重视度比较低,认为财务管理就是记账管钱而已,没有对财务做出很好的规划和合理的调整,导致财务管理存在很大的风险。医院相关部门的重视度对整体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长期缺乏有效的管理对策,必然对医院整体发展产生制约性影响。财务风险的重视度会出现经营风险和筹资风险,相关负责人对资金市场的发展机制缺乏长远的筹划,医院在资金流量不足的情况下可能陷入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中,同时对银行借款过分依赖还会给医院带来巨大的利息支付压力。因此风险重视度在整体管理中有重要的作用,不能掉以轻心。
(三)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财务风险的意识薄弱是导致医院财务风险形成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受到医院性质的影响,对财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工作人员存在管理能力低的情况,滋生了很多财务管理风险。在医院财务管理阶段,很多工作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对新的会计制度和管理制度缺乏深入的了解,导致日常工作仅留在表面,各项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比较大。此外医院没有确定切实有效的风险机制,奖惩机制和激励体系不健全,导致财务风险的动力低,降低了医院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针对医院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实践过程中必须结合医院当前管理现状,将具体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能力。以下将对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措施进行分析。
(一)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防范风险的关键所在,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当前管理现状入手,兼顾到财务风险的具体管理形式,优化管理措施,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首先要保证医院的一切工作按照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在建立财务风险机制的过程中,结合本单位的实际需求,设定有效的内部控制部门,发挥内控部门的最大化作用。最后要扩大内部执行力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院工作人员的不良行为。必要时要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系统,对风险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前对特殊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
(二)树立风险意识
由于医院管理中涉及到内容比较多,在风险管理中,部分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的重视度比较低,风险防范意识比较薄弱,部分医院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逐渐提升。因此在具体管理中需要掌握有效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形势,从医院当前管理现状入手,强化风险教育,树立医院决策层的风险防范意识,从根本上防范财务风险,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在风险管理中,为了防止出现财务黑洞的情况,可以对药品和器械的购置采用竞争招投标的形式,采用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的形式,发挥风险管理系统的最大化作用。
(三)提升管理人员综合能力
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对医院整体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进行实践。管理人员必须对投资项目进行系统的审核,严格执行债投标管理制度,考虑到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医院原有发展形式的要求,制定有效的投资预算规模,计算投资的建设后期和回收周期,为决策提供有效支撑,保证企业发展的有序性和完善性。
四、结束语
医院是高风险、高科技和高难度的行业,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社会发展中强化对财务管理的控制是当前财务管理的重点所在。在实践过程中要将财务管理放在首位,落实风险管理体系和具体要求。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在管理中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降低财务风险,保证医院财务管理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医院整体发展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只有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才能为医院建立高效的运营环境奠定基础,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作者:陈香红 单位: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在我国社会经济制度不断改革的基础上,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财务管理都逐渐走向独立,从侧面反映出在医院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的愈发激烈。同时医院在运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医院必须深入探究自身财务风险存在的原因,财务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财务风险带来损失。
一、医院财务风险概述
医院的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参与各种财务活动的时候,因为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财务收支情况与预期的财务收益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医院产生较大经济损失的隐患。所提医院必须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且找到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采取合理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制定财务风险预防机制,最大程度的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
二、医院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财务人员缺乏管理理念、缺乏风险意识
从目前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构成来看,很多管理人员不能做到专岗专职,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忙于事务性工作。严重的缺乏风险意识。另外很多财务会计难以实现向管理会计转变,容易在财务管理操作的过程中出现大量的漏洞,诱发财务风险。其次,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有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的效率,很多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工作只为应付领导,没有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的意识,导致财务运行管理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最后,很多医院沿袭传统的医院财务管理模式,没有根据市场动态的变化进行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和改革。
(二)负债经营,容易诱发医院财务风险
很多医院盲目建设发展,搞基建、买设备、扩张床位等,但是没有财政支持,只能通过货款扩建医院应该硬件规模,形成负债严重的格局。医院负有到期偿还本金的法定责任。如果医院用负债进行的发展建设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率,或者整体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恶化,就会造成资本收益率大幅度下降,而且还会使医院经营面临无力偿债的风险,诱发医院财务风险。其次,医院发扬救死扶伤的宗旨,收治了大量“三无”人员,这类费用造成大量死账呆账,致使医院财务收支失衡,导致财务亏损,也是形成财务风险的一个因素。
三、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首先,医院应该选取具有专业财经、会计专业知识的人才担任财务的管理工作,保证其素质技能够使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工作。其次,医院要对在职的财务管理人员加强培训,不断的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应变能力,预警财务风险,避免医院重大的财务损失。
(二)优化医院的资本结构
市场经济环境下,医院根据自己的经营需求开展相关的理财活动已经是普遍化的现象,所以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明确医院资金来源渠道和资本的结构,对资金结构编制的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医院也要加强普及财务理财管理的知识,为医院的财务管理提供安全保障。医院要明确自身的流动性资产,保持良好的资产流动性,提高医院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加强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建设
现阶段,医院财务管理要根据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运行情况,建立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并能够促进自身发展的内部财务管控。内部控制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医院结合内外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管理制度进行改善和创新,公开透明内部资金的收支明细,增强资金安排的合理性。以市场价值为导向,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事前监督,确保各项财政支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财务预算体系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医院应该完善财务预算体系,加强对内部财务的管理。以社会利益为立足点,建立健全自身的财务预算体系,保证其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科学有序的展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医院管理逐渐走向独立经营,医院的财务管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导致医院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隐患。医院必须对潜在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加强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建设;优化医院的投资管理和资本结构;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财务风险预防机制,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最大程度的降低财务风险带来损失。
作者:申少君 单位:桂林市人民医院
正 文
企业在日常的各项经营中,受到客观环境和不可预测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得企业在一段时期内、一定范围内获得的经济利益偏离预期目标,从而造成企业可能会面临一定的经济损失,这就叫做企业的财务风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竞争环境中,企业可能随时发生任何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发生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为了实现可持续和健康发展,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必须对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从而有效保障企业的经营目标得以实现。
一、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内部原因
1、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中国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从国有企业财务结构来看,普通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的问题。
2、企业存货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风险成因,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3、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
在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缺乏周密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决策者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等方面原因导致决策失误,致使资金无法收回,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4、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的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另一方面,在中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
5、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
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中国企业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这一方面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另一方面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仅如此,中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6、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成因,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7、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8、企业内部财务监审制度不健全
随着社会法制化的推进及企业竞争的加剧,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最重要、最关键、最基本的内部管理因素之一。只有建立、健全并执行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做到基业长青,而如果缺乏健全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就会进一步暴露企业管理体制的欠缺和导致管理者的失误,成为酿成企业财务风险的警源。
(二)外部原因
1、宏观经济变化
宏观经济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风和无法改变的,其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财务管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的宏观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产生重大的影响。
2、税收法律规范变化
任何企业都有法定的纳税义务。税负是企业的一项费用,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对企业理财有重要影响。企业无不希望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减少税务负担,税负的减少,只能靠精心安排和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等财务决策。但是如果税收法律发生变化会使企业的财务决策出现不确定性,从而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
3、利率和汇率的变动
由于企业负债的利息率一般是固定的,如果未来的利率呈下降趋势,企业仍然要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从而加大了企业的风险。如果未来的利率呈上升趋势,企业尽管只需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低的利息,但随着市场的利率的持续的上升,货币升值压力增大,一旦货币升值,公司债劵可能遭到赎回的压力,则企业的还本负担加重,从而加大了企业的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一)从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从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通常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企业的流动负债全部用于负责筹集大部分的流动资产,小部分的流动资产则由长期负债筹集;而大部分的长期负债和全部的自有资本则用于筹集固定资产。这是合理的资本结构类型,相对来说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小。
第二类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的累计盈余为红字,这表明了自有资金存在着一定的损失,在总资本中自有资金的比例减少已经显现。这种情况表明了企业已经出现中度的财务风险,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和警惕,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
第三类是企业不仅损失了全部的自有资金,还加重了负债。这时,企业已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出现了严重的财务风险风险成因,必须立即采取强有力的控制措施,否则可能会有破产的危险。
(二)从企业收益状况分析
从企业的收益状况分析,可以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其附加以及其他费用,所得数额为净收入,也可称为经营收益;第二层是净收入减去财务费用,所得为经常性收益;第三层是经常性收益加上营业外收入与支出的差额,得到的数据是期间收益。
认真分析收入的三个层次,就不难判断出其隐含的财务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当企业的盈利性收益为经营收益,经常性收益为亏损时,表明了企业往往存在着负债过多,利息负担较重等问题,正处于不合理的资本结构状况下,存在着财务风险的隐患。
二是当企业的盈利性收益为经营收益、经常性收益,亏损的为期间收益时,则有可能出现了资产的损失,需要引起一定程度的重视和警惕,如果任由情况恶化则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财务危机。
一、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并购融资或因兼并背负债务,而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从风险结果看,这的确概括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最核心部分,即“由融资决策引起的偿债风险”。
但从风险来源来看,融资决策并不是引起财务风险的惟一原因,因为在企业并购活动中,与财务结果有关的决策行为还包括定价决策和支付决策。
首先,企业并购是一种投资行为,然后才是一种融资行为,投资和融资决策共同影响着并购后的企业财务状况。其次,企业并购是一种特殊的投资行为,从策划设计到交易完成,各种价值因素并不能马上在短期财务指标上得到体现,而必须经过一定的整合和运营期,才能实现价值目标。再次,企业并购的价值目标下限也决不仅仅是保证没有债务上的风险,而是要获取一种远远超过债务范畴的价值预期目标,实现价值增值。
因此,如果仅用融资风险作为衡量财务风险的标准,在一定意义上降低了并购的价值动机。从公司理财的角度看,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还应该包括“由于并购而涉及的各项财务活动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即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应该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使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二、并购财务风险的界定及其成因分析
一项完整的并购活动通常包括目标企业的选择、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并购的可行性分析、并购资金的筹措、出价方式的确定以及并购后的整合等。而这些环节中都可能产生风险。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并购方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产生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基础是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即通过对并购标的(股权或资产)所作的价值判断,为并购双方的讨价还价提供基点和依据。目前我国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遵循资产评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程序作出的估算,其合理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1.评估指标体系不健全。我国企业并购缺乏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相关的规定多为原则性的,操作性不强。并购过程中人的主观性对并购影响大,不能按市场的价值规律来实施,难免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或者出现为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而高估目标企业价值所导致的并购无法进行。
2.缺乏服务于并购的中介组织。由于缺乏独立的为并购提供准确信息和咨询服务的中介组织,所以无法降低并购双方的信息成本,也无法对并购行为提供指导和监督,增加并购的交易成本和风险。
3.并购中政府干预太多。有的地方政府“拉郎配”,甚至出现以不合理的交易价格强行将劣势企业并入优势企业最终将优势企业拖跨的现象。政府的干预不仅使交易价格严重偏离价值,还给并购方造成巨大的经营负担。
(二)并购方融资活动带来的财务风险。
1.不同融资方式的影响。并购融资通常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资金企业可以自由支配,筹资压力小,且无须偿还,无筹资成本费用,可以降低财务风险。但是仅依赖内部融资,又会产生新的财务风险。一方面,由于我国企业普遍规模小,盈利水平低,依靠自身积累很难按计划迅速筹足所需资金;另一方面,如果大量采用内部融资,占用企业宝贵的流动资金,将降低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映和调适能力,一旦企业自有资金用于并购,重新融资又出现困难,就会危及企业的正常营运,增加财务风险。外部融资包括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权益融资有其局限性:首先,我国对股票融资要求比较苛刻,所耗时问长,不利于抢占并购先机。其次,股票融资不可避免地会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稀释大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甚至可能出现并购方大股东丧失控股权的风险。债务融资相对于权益融资而言,成本要低一些,但是就我国目前而言,一是企业本身负债率已经很高,再借款能力有限,或即使举债成功,并购后企业由于负债过多,资本结构恶化,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二是债务到期要还本付息,企业财务负担较重,如果安排不当,企业就会陷入财务危机。
2.融资方式是否与并购动机相适应。这里的“并购动机”仪指并购企业打算暂时持有还是长期持有目标企业。如果企业进行并购只是暂时持有,待适当改造后重新出售,以赚取其中的差价,这就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短期资金才能达到目的。这时可以选择资本成本相对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企业若届时安排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如果为了长期持有目标公司,就要根据日标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持续经营的需要,来确定收购资金的具体筹集方式。因此并购企业应针对日标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维持正常的营运资金,使投资回收期与借款种类相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三)并购整合中的财务风险。
在企业的并购活动中,由于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经营理念、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财务运作方式的不同,在整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摩擦,如果未能妥当处理将不仅抵销并购所带来的利益甚至会侵蚀原有企业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购买方缺乏经验和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卖方叮能有意或无意地隐瞒一些对买方非常重要的信息,而买方如果没有对此进行充分洞察的能力,则可能在并购后的整合中尝到“苦果”。
(四)其他来源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中存在制度性风险、固有风险和操作性风险。制定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与决策相关的预期的不确定性进而降低风险。然而,正是由于制度相对稳定,影响期长,一旦制度制订与客观规律相违背则会对风险产生较大影响。我们把由制度而引发的财务风险称为制度性财务风险。
企业固有的财务风险来自财务管理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和财务管理依据的信息的局限性两个方面。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经济学科和管理手段,其本身具有很大的不成熟性,一些重要的财务理论都是建立在一些假设基础之上的,这些假设与现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是对不确定的客观经济环境所作的一种估计,可以说这些理论本身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同时,会计信息作为财务管理依据的主要信息来源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其依据的一些假设同样不总是能够成立的。
操作性风险是指财务管理的相关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或是对具体的财务方法把握不准确而造成工作上的失误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控制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事前控制:谨慎选择并购目标企业。
1.明确自己的实力和立场。企业除了要重视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外
,还应当对自身实力,特别是资金实力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减少不现实的盲目乐观和对自身实力的夸大。另外,应该意识到业并购活动是一种战略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企业应遵循市场化原则,不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或为了获得政治资本,兼并一些债务负担重、冗员多或历史包袱尚未解决的企业。领导者应站在促进企业发展的立场,从理性角度来进行决策。
2.合理评估目标企业价值。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是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并购企业应尽量避免恶意收购,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地审查和评价。并购方可以聘请投资银行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策划,捕捉目标企业并且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能力作出合理的预期。在此基础上作出的目标企业估价较接近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有利于降低估值风险。另外,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并购公司可根据并购动机、收购后目标公司是否继续存在,以及掌握资料信息的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并购公司也可综合运用定价模型,如将运用清算价值法得到的目标企业价值作为并购价格的下限,将现金流量法确立的目标企业价值作为并购价格的上限,然后再根据双方的讨价还价在该区问内确定协商价格作为并购价格。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事中控制。
1.采取多种融资手段。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应视野开阔,积极开拓不同的融资渠道,做到内外兼顾,以确保目标企业一经评估确定,即可实施并购行为,顺利推进重组和整合。同时注意将资本结构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既包括企业自有资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合理,也包括债务资本中的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的比例关系合理等,在这个前提下,再对债务资本组成及其期限结构进行分析,将企业未来的现金流人和偿付债务等流出按期限组合匹配,找出企业未来资金的流动性薄弱点,然后对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的期限、数额结构进行调整,力求资本成本最小化。
2.采取混合支付。企业应在支付方式上采用现金、债务和股权等方式的不同组合。如果并购方预期并购后通过有效地整合可以获得较大的赢利空间,则可以采用以债务支付为主的混合支付方式,利用债务的抵税作用,还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如果并购方自有资金充足,资金流人量稳定,且发行股票代价较大或市场上企业的股票价值被低估,则可选择以自有资金为主的混合支付方式;如果主并方财务状况不佳,资产负债率高,企业资产流动性差,则可采取换股方式,以优化资本结构。新晨
3.采用灵活的并购方式,以减少现金支出。主要方式包括:(1)抵押式并购。将被并购方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相当数量的可用于并购的贷款。(2)承债控股并购。当被并购方的债务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并且其无力偿还的条件下,通过与银行商定,由并购方独立承担偿还的义务,银行还允许把债务作为资本金划转到被并购方的股本之中,从而达到控股地位。(3)折股分红式并购。当被并购方的资产大于债务时,并购方不需要购买被并购方的剩余资产,而是通过与被并购方的所有者或资产管理机构进行协商,以人股形式把被并购方的剩余资产加入到并购方中去,并根据所占份额分取相应的利润。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的影响,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它是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的综合反映,是企业风险的货币化的集中体现。
一、企业风险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也就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具体来说,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资金结构不合理
资金结构是主要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于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即产生财务风险。
2.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 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3.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甚至成为坏账。
4.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
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现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我国企业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一方面,有意无意间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另一方面,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仅如此,我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二)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包括企业可控的及不可控的、企业内部及外部的等,而且不同种类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具体内容如下:
1.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复杂多变
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外部条件。财务管理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企业财务决策更多的是适应它们的要求和变化。财务管理环境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会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2.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决策缺乏科学性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也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 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在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市场预测等各环节之间缺乏统筹协调配合,造成应收款项、存货等资产损失严重。
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的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进行深入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投资使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形成不良资产或巨额损失。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筹资成本,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增大了企业静态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通常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不善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3.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部分理财人员受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他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还有许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概念狭隘,缺乏正确的市场风险意识,这也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4.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更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企业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我国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在财务活动过程中,有些风险是能够在计划阶段进行预测和控制的,有些风险是突发的不能预测到的,所以应建立追踪环境变化的预警系统,用以判断财务风险存在的大小,对企业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危害性风险,从而构建财务风险管理的决策系统。
(二)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策略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应对风险信号进行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
面对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等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
(三)建设财务风险制度文化,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只有在文化层面上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打破传统的风险自我无关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建立起全面整体的风险观,在工作中处处时时评估和发现风险,自发的协调和实现团队化风险控制,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同时,管理层应致力于调查和规划本企业的风险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导双管齐下,努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四)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还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各部门要明确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职责及被赋予的相应权力,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经济日渐复杂,而各种因素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决定性作用。现今社会,各型企业层出不穷,社会经济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使当今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涌出。而各型企业要想更好发展,必须要保证自身财务经济可持续发展。但在市场经济下,使企业财务存在一定风险性,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此保证企业财务可正常运转,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企业财务风险;成因;防范
随着市场范围的逐渐扩大,促进了各型企业的生成与发展。随着市场竞争力的加剧,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程度不断提升,影响了企业的持续性发展。而企业的发展,使我国企业日渐重视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也加大了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 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企业在筹集资金时,出现筹资成本过高的现象,或在筹资成本的使用和管理未服用预期效果而出现风险性。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对企业在投资决策时,投资回报低于预期结果或未取得回报,使投资活动未取得预期效果。
(3)经营风险。企业产品未全部卖出,而出现大量积压现象。或者需方受到产品后,无法支付资金,出现销售风险。
(4)存货管理风险。企业错误估计原材料的价格,使产品大量积压,库存周转率降低。
(5)流动性风险。企业资产无法正常和稳定满足资金的需求,使财务无法先付责任出现财务困境。
2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复杂性。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涉及到很广的范围,包括经济、法律、市场、资源及社会文化等环境,属于企业外界因素,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外界宏观环境的不良变化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而管理人员、机构设置、管理规章制度等都存在一定问题,使管理系统缺乏相应的应变能力,而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的复杂性。企业财务活动涉及较多问题,全程参与企业活动。企业日常资产管理中存货管理,企业投资存在多元化投资、应收账款等问题,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大,发展速度快,使财务活动越来越复杂。
(3)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缺乏认识。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意识无充足认识,无法把握风险本质,财务风险概念不足,缺乏市场风险意识,使得经验管理不足,而导致财务风险。例如晚霞贸易有限公司为2003年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立的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长期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该贸易公司于2007年7月16日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
(4)财务管理缺少有效的控制范围。企业财务预测、决策、控制时,会计报表、经营分析、财力分析及市场分析等均不具有十分真实可靠,无法真实完整反映事实,均表现了财务风险。
(5)缺乏相应的激励约束制度。财务活动与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具有直接相关性,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制度,使某些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道德风险和行为风险。
3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企业要想得到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如
(1)强化风险意识,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占据一定地位,需要树立高度的风险防范意识,敢于承担风险,并能够有效的分散风险。企业需要遵循风险收益均衡的原则,树立高度的风险意识,需站立长远的角度上发展,立足于市场,建立规范的风险防范和规避措施,形成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有效预测和防范财务风险。
(2)全面掌握财务管理环境。企业需充分发挥出主动能动性,认真分析和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掌握环境变化的规律。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保证财务管理机构的高效性,贯彻落实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有效运行财务管理系统,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3)增强财务决策的科学性。企业必须要实施科学的决策方法,比如企业在筹资决策中,需谨慎选择正确的筹资方法,分析各种筹资资金成本的特点和优缺点力,适当调整企业有偿负债的结构。同时企业要分析销售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比率,全面考虑企业防范筹资风险。而在投资决策中,企业要以效益为中心,合理分配资金投向,科学测算企业投资回收以及盈利能力。
(4)建立企业规范的内部制度。企业财务风险分为内部和外部财务风险。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需在经验期间,未确定风险因素,使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预期目标不一致。企业完善内部制度,制定完善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防范财务风险。企业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监事会、经理层等职能部门形成决策、监督、执行体系,完善公司的组织机构。我们以相反案例分析,2000年,郑百文公司因造假被查处,此公司为激励员工,以销售收入为考核目标,完成指标者为副总。使各销售网点为完成指标,高进低出商品,购销倒挂,留下4亿多元未收账款。由此可见郑百文公司内部缺乏严重控制,销售与收款内部严重缺乏控制,导致公司毁于一旦。因此,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决策。
(5)实施合理的利润分配,科学控制收益。收益分配时,主要是进行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股利分配政策,保证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的平衡性,使企业可得到持续发展。
4 结语
随着市场竞争力的加剧,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程度不断提升,影响了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中,必须要强化风险意识,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全面掌握财务管理环境,增强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同时要建立企业规范的内部制度,实施合理的利润分配,科学控制收益,确保企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一、财务风险的概述
财务风险是任何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财务结构的不合理,融资不当等,导致企业可能或完全丧失偿债能力,从而使预期的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1]。财务风险客观的存在于企业财务的各个环节中,收益与风险成正比,收益越大风险越大,收益越小风险也越小。
二、科技型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外部成因
财务经济外部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或减缓科技型企业财务投资风险。这些外部环境是对影响科技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财务活动造成影响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称。影响财务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包括经济环境,如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该行业近几年的发展行情等;也包括法律环境、经融市场环境,如国家信贷政策的调整、国家外汇政策的调整和银行利率的波动、社会文化环境和资源环境等多种因素[2]。
2.内部成因
科技型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在当下其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由于该类企业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导致了其对资金投入的需求十分巨大。在对这一投入资金的管理过程中,往往由于科技型企业自身的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加,使得企业财务风险增加的内因很多,其主要包括企业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滞后,企业资金结构的不合理,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和财务决策的不科学。
(1)企业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滞后
财务风险是每个企业必须面临的一个财务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科技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很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非常淡薄。他们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投资的回报非常大,只需要将公司的内部资金管理好,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正确的市场财务风险意识,导致科技型企业在进行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和利润分配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很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相应的财务风险。
(2)企业资金结构的不合理
资金结构的失调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科技型企业的资金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风险结构型和保守结构型。风险结构型是指科技型企业在进行筹资和投资的过程中,使得债务融资的规模较大且比例过高,使得企业的产权比例异常,这是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最主要的原因。保守型结构是指企业的负债率非常低,甚至没有负债。财务风险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导致许多的科技型企业害怕万一投资失败就需要背负这巨额的债务[3]。因此使得企业的资金结构单一且保守,导致企业的发展速度非常慢,甚至停滞不前。
(3)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很多的科技型企业的内部预算管理、投资核算管理和会计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基本都不完善,甚至流于形式,对现金的管理方式,更是随意。往往这些科技型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相关的财务资料,大都是由财务信息管理工作者,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审计的。使企业在进行贷款的过程中,银行对企业的信用情况做不出客观的评判。经常情况下,使银行对该企业的评估风险增加,导致企业很难得到贷款。一旦企业经营出现一点小差错,就会导致资金流动出现问题,情况严重时会使企业破产。
(4)财务决策的不科学
在我国的很多科技型企业中,对财务决策都采用了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方法。在进行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的过程中,企业往往是依靠财务预测、会计报表、财务分析、经营分析和市场分析等信息的,但是这些信息并不是财务状况的真实反应,通过参考这些信息进行的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往往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的过程中,需要决策者通过不同的财务分析,判断出更适合的财务方案。
三、科技型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1.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外部原因复杂多变,往往会对科技型企业造成不小的财务风险,因此科技型企业在不断地发展中,要及时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银行利率的变化、外汇汇率的变化和通货膨胀等重要的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把握外部环境不断发展的趋势和变化,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并制定多种方案的应对措施,提高科技型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更好的适应财务的发展变化,将企业的财务损失降到最低。
2.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财务防范机制
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收益就伴随着高风险,风险与收益就成为了企业发展中不得不去权衡的重要问题。因此,科技型企业要想盈利,就要善于分散风险。财务工作者作为财务的管理者,对企业财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从根本上提高财务工作者的风险防范意识,还要提高企业所有成员的财务防范意识,进行财务风险教育。同时,企业要立足与市场,建立科学有效地的财务防范机制,将财务信息及时完整的整理出来,有效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
为了更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科技型企业必须不断地提高财务决策的水平。在筹资决策的过程中,要通过分析各种筹集资金的成本和特点,以及销售利润率、净利率和利息保障倍数等,还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偿还债务的能力,慎重的选择适合自身企业的投资方式。进行投资决策是要将经济效益摆在第一位,既要避免企业投资过分集中化,又要避免投资过分分散,这就需要财务决策者通过定性和定量的财务分析方法,对盈利和投资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减少财务投资的风险。
4.合理安排资金结构
企业在进行债券融资时,要避免融资的两个极端风险结构型和保守结构型。要对科技型企业的资金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预测出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和融资的数量,保证融资的数量与需求量相吻合,防止出现融资风险过大和筹资过剩。融资规模过大容易使企业背负沉重的债务,筹资过剩容易使企业发展停滞不前。因此,科技型企业在进行筹资的过程中,要将各方面因素结合进去进行科学的考量,使企业资金结构更加合理化。
5.采用技术方法进行防范
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方法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比如分散法、回避法、转移法等[4]。分散法是指,将科技型企业之间有效地联合起来进行经营,用多元化的方式将财务风险进行分散;回避法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应该对各种方案的进行评估,在保证财务目标能够达到的基础上,选择风险最小的投资方案;转移法是指,企业根据不同的财务风险,将部分或者全部的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降低自己的风险,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财务保险。科技型企业应该结合自己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技术方法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
四、结束语
财务风险是每个科技型企业必须面对的财务问题,但是企业必须对财务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建立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合理安排资金结构,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不断提高科技型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霞.科技型企业技术资源对财务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4.
[2]曲玉梅.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和防范对策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21):196.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竞争环境和市场状况愈来愈严峻,我国企业时刻面临着来自市场的各种风险。企业风险的大小及损失都直接清楚地表现于企业财务收支变化之中,最终表现为企业财务收益的减少。因此对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加强财务风险防范,以其降低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内在要求。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
二、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由于企业内部与外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导致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具有不确定性,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使企业遭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基于这样的理解,财务风险应涵盖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及收益分配风险等。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外部因素
(1)政策的变化与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可能造成企业资金链吃紧。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经营活动必然受到政府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在复杂多变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尤其是我国不完善的市场机制条件下,如果企业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理念和战略加强财务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而是非理性的坚守理想主义和战略定位,必然会加大财务风险,造成资金链吃紧的可能性非常大。如企业为了获取资金的继续运营,坚持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为了实现长期投资的盈利,不得不实行短期融资,最终就会引发资金短缺,造成资金链吃紧,形成财务风险。
(2)金融市场的变化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金融市场直接影响企业的负债经营情况,如负债利息的高低取决于借款时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金融市场中利率、汇率等的变化都会导致企业的融资风险。
2、内部因素
(1)企业风险意识淡薄。企业的各项职能的发挥都依赖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充分性和管理者能力的局限性,决策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我国企业的管理侧重于企业产品的经营,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方面比较疏忽,风险意识淡薄。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系统不科学。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做好财务管理,规避财务风险的先决条件。它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财务管理的成败。企业的内部控制如内部责任控制、成本控制、债权管理等乏力尤其是财务管理中只注重基础工作的管理,不重视财务分析和风险分析,事中控制无力都可能造成企业上下级沟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出现裂缝,导致在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利润的分配等方面全责不明、工作衔接不到位的现象,进一步造成资金使用率低,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得不到保障,财务状况混乱,从而形成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一)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要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应该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从短期财务预警来看,应当编制现金流量预算。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控制风险。从长期预警来看,应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具体包括:重大现金流短缺风险预警;资产负债结构风险预警;资本市场中运作的金融产品风险预警;对外投资和担保的风险预警;重大潜亏的风险预警等,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进行评测,并根据评测结果制定具体的风险防范措施和考核目标,实现利益最大化。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基础薄弱,这就要求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要有清晰的思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会计法为准绳,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实行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考核奖惩制度,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只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才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要充分了解单位内外部环境,因地制宜,针对自身的优势和薄弱环节来制定出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及时发现、化解风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三)强化财务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经营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这就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对财务风险有一个感性认识。作为企业的员工,都应当树立强有力的风险意识,让财务风险意识在各个工作环节里得以体现。作为财务人员更要有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要具备财务风险分析能力,并且能对财务风险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及时地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对策。要把财务风险意识渗透到日常的工作之中,并让企业的其他员工也感受到强烈的财务风险意识,使企业的财务风险由纵向的有效管理,再到横向的有效控制,最后达到财务风险的最优化控制。
总而言之,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遇到的问题。企业要重视财务风险的危害,深入分析造成财务风险的内外因素,并采取有力的控制措施和策略规避财务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加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悦.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J].国际商务财会,2008.
[2]刘向海.公司治理中的财务风险管理[J].会计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