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教案模板(10篇)

时间:2023-12-27 10:27: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教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教案

篇1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和引导功能、检测、鉴定与评价功能等,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可以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完成社会调研报告、市场调研分析等。在考核内容上,要坚持以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掌握为主,注重检测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水平。确立考试是重要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摒弃一次考试下定论的不科学做法,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相结合。而且对于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比如程序设计课,可以要求学生既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方法,又具有熟练使用一种中文平台及相应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的能力,采用平时考核(如作业与实习报告、阶段测验、课程设计等)和鉴定性考试并用,主要考核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简单的应用能力等。总之,要改变单一指标评价学习效果为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树立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思想,树立全面考核的思想,构建考核方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蔡开裕.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篇2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现状分析;教学方法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 courses;analysis;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191-01

1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

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2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2.1 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入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2 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3 优化教学方法

篇4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3.优化教学方法

篇5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0-0682-02

Teaching Research on Computer Network Curriculum

JIANG Wei-xing

(Zhenjiang College, Zhenjiang 212003,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my many years teaching research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of computer network curriculum, and concerned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this paper summarizes som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media on computer network curriculum.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edia

1 引言

21世纪是信息社会,其基础应是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是IT行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已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教好和学好计算机网络课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计算机网络技术又快速发展,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有着更高的要求。

2 课程的特点

2.1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课程

由于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使得一些学科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提出了各自的要求,《计算机网络》不但已经成为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而且还应该是电子类、信息类、电子商务类等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从事计算机应用与信息技术应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掌握的重要知识和技能,这样就要求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水平组织教学。

2.2 理论知识抽象复杂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不仅有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更有通信技术方面的,其中理论知识抽象复杂如网络体系结构、协议等概念。

2.3 实践性强

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组网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等必须通过实地观摩考察、亲自动手实训才能掌握。

2.4 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

计算机网络领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一个非稳定的状态,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新的技术和标准不断问世,发展迅速,又是一门实用技术,这就要求教师讲述目前的主流技术同时并能反映出最新技术的发展动态。

3 教学方法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知识型转向应用实践型,我们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变为先进的以传授学习方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机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 教师在讲课传授知识的时候,注重传授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方法贯穿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始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分析思考问题,最后一起解决问题。

2) 理论教学还需运用其它的科学教学方法。比喻教学法对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通俗易懂的例子进行比喻,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以计算机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① 计算机网络协议就是个不好理解的概念,我们运用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协议就好比我们日常说话采用的语言。两个不同地方的人要进行交流,他们又互相不懂对方的方言,而要达到正常交流的目的就只能采用一个大家都能明白的语言―普通话,这就好比网络上的计算机之间要通信,必须遵守它们都能明白的规则―协议。这样,难以理解的概念就变得容易了。

② 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分层以及各层协议与接口的集合,这个抽象难懂的概念通过邮政系统模型的例子来讲解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邮政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通过对邮政系统模型的讲解,网络体系结构、接口与协议等理论概念以及他们之间关系就很具体、形象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能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和抽象概念。

3)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的安排来验证书本知识,让学生掌握网络技术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同时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技能和实用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应达到40%左右。

4) 理论和实践教学后安排课程设计,通过查阅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课程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关键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得到充分地锻炼,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技能。

5) 为了使学生更加重视实践环节,应改革考试方法。考核成绩不仅仅是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其构成为:实训成绩占25%,平时作业和课堂提问占15%,期末考试成绩占60%。此外,考试成绩还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关联。凡是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证书的学生予以免考,成绩计90分;对获得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网络设计师资格证的学生予以免考,成绩计95分。

4 教学手段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综合使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构筑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现代教学模式,具体包括如下:

4.1 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案)

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主,配以必要的课堂板书。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可将原来抽象、复杂的协议、工作原理(如滑动窗口协议、ARP工作原理、路由表的建立等)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 建立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网站

把有关教学资料(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训指导、实训模拟软件、参考资料、教学课件、录像等)放在教学网站上供学生课下下载或在线学习;建立网上讨论系统,学生可在网上互相之间或与教师自由讨论;建立网上作业提交和实验报告提交系统。使整个教学活动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结合课程特色,做到学网用网的目的。通过计算机教学网站的使用,学生不仅在网络上可以获取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还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大、形象生动学生易于理解的特点,适度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学材料,扩充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4.3 建立网络模拟考试系统

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自我测试,让学生自己把握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

5 结束语

本人从事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多年,对该课程的特点、教学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我结合高职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总结了一些目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技术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进行研究,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M]. 四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 施晓秋. 计算机网络技术[M]. 科学出版社,2003.

[3] 施晓秋. 计算机网络实训[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教学体系;教学改革

1.教学体系研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广泛、实用性强,且概念众多,理论复杂,技术发展迅速。并且是一门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交叉科学,按传统自然方式进行教学的方式由于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已不再适合新形式的发展。因此要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形成适应差异,发展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体系,而分层教学体系可以使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层次需求,适当掌握教学进度与深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满足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所需。

1.1 教学目标的层次化

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育可采用三层次的教学模式。

第一个层次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基本理论教育。该层次教育主要从完善知识结构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知识与技能方面打下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基础,同时为后续课程服务。

第二个层次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技能教育,该层次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网络硬件配置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管理的技能。进而能够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个层次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设计技能教育。该层次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网络系统设计与施工能力,使之适应计算机学科的动态发展及与其它学科(如通讯、自动控制)的交叉应用,具有计算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和网络维护的能力。进而成为从事计算机网络及相关领域的系统研究、设计、维护和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1.2 教学过程的层次化

首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好分层次教学的准备。根据教学目标的层次,结合教材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合该层次学习的教学内容,必要时可补充教材上不详细的内容或进行适当的引申,明确每次课的基础内容和引申内容。

其次,在授课过程中要做好分层次教学的准备。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应放低要求和起点,注重讲解和演示,使其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教师应精讲精练,既重视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要善于引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在原有课本知识已巩固的情况下,教师要引申一些实例让其多加练习,给该层次学生创造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注重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有问题时随时可以提问、讨论,采用平等对话的方式,调动全体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在练习环节,对基本习题要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对,较难的习题要使低层次的学生能听懂但不必要求会做,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分层次教学。

再次,在上机辅导中要做好分层次实践的准备。对于《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实验环节对于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直接的帮助,其实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对实验教学内容层次化。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更多的是做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强化基础,巩固技能;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要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加入设计性实验,在知识、技能巩固的基础上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应以综合性实验为主,设计一些应用性、灵活性及探索性较强、思维量大的实验。

1.3 教学考评的层次化

由于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的层次化,教师在教学进度安排、考评标准的设定等方面,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有高度的灵活性,形成教学考评的层次化。不能只看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高低,应考虑学生的层次,以学生在其所在层次取得的进步作为主要衡量标准,平时成绩占期末总评的比重要增加,淡化记忆性内容的测试,增加机试比重,尽量减少评估的偏差,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上。

2.教学内容组织

地方师范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可分为3个部分,共有12章,其中第1章属于入门篇,主要介绍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等。2~9章是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部分,主要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模型,以及围绕TCP/IP模型的层次结构、各层软硬件情况和基本通信原理等。第10~12章是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应用工具等。

1.1计算机网络的一般概念,1.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2.1概述,2.2M/M/1排队模型。

3.1数据传输基本原理,3.2常用的物理层标准。

4.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4.2停止等待协议,4.3连续ARQ协议,4.4选择重传ARQ协议,4.5HDLC,4.6PPP。

5.1广域网的基本概念,5.2路径选择,5.3拥塞控制,5.4X.25。

6.1网络互连概念,6.2因特网上的网络层。

7.1运输层概述,7.2TCP/IP体系中的运输层,7.3UDP,7.4TCP,7.5影响计算机网络的若干因素。

8.1IEEE802标准概述,8.2IEEE802.3,8.3快速以太网。

9.1ISO/OSI RM的高三层,9.2TCP/IP协议族的应用层,9.3域名系统DNS,9.4计算机网络管理,9.5计算机网络安全,9.6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10.1联网设备概述,10.2调制解调器,10.3网卡,10.4中继器和集线器,10.5网桥10.6交换机,10.7路由器,10.8建网技术,10.9网络建设方法。

11.1帧中继,11.2接入网技术,11.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12.1网络信息系统开发。

3.教学方法选择

由于地方师范院校的角色定位,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同时也是在帮助学生如何选择、使用教学方法,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精讲多练的过程式教学方法

采用精讲多练的过程式教学方法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上机练习与作业为主线,将所教内容建立知识点实践体系,对每个学生根据知识点进行考核,从而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整合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2 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讲课为主并辅助以学生上台讲课和自己给自己辅导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该方法,师生在课堂上共同研究、讨论教学内容,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自学能力。

3.3 类比教学法

对于理论性强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相比较、归纳和总结。例如:对于OSI七层模型的理解,用一个“从上海到罗马的贸易过程”的情景设置使学生能体会到为什么要给网络分成这七个层次。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这个参考模型存在的意义,但并不对每一层的详细功能做过多的介绍。

3.4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同轴电缆、光纤、以太网收发器、各种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搬到课堂上或直接将学生引至实验室,对照实物现场进行讲解。例如,模拟组建一个校园网,对所给网络设备和传输介质进行选型。这个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不同传输介质的特点和使用场合、网络设备的功能和应用场合、具体局域网标准的含义,使学生基本具备中小型网络设计能力、网络设备的选型能力。

3.5 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要把握教学内容,提出任务;然后要和学生共同分析任务,讲解重点、难点,还可以给出完成任务所需掌握知识点的有趣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定期检查、监督任务完成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最后要制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分标准。例如在讲授DNS域名系统时,对企业进行需求分析,提出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DNS服务器的管理方法、工作流程,最后教师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采用多种教学法,使教学过程重点突出、简单明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对于低层次学生,通过教师的生动讲授和自己的练习能较快、较好地掌握课程基本内容;对于中高层次学生,他们学到了许多过去不了解或没有真正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加深了对计算机的认识与了解。

4.重视教学资源库建设

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课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将重难点反复讲解,也做不到知识点的面面俱到,而作为该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我们在充分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及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开发了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课程的全部电子教案、实验指导、应用案例、重难点讲解、操作演示、示范授课等多种资源,为教师提供了素材库、试题库等备课资源。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使教学内容的载体从单一纸介质的教材向多媒体教学资源发展,教学方法也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通过资源库,学生可以更多的采用自学加咨询的方式学习相关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学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5.结语

作为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完善其教学体系,今后希望进一步加大教改的穿插力度,以改善现有教学带来的不良结果,并且结合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内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及资源库建设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与研究,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成忠.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篇7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7―0116―03

引言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现代传播业在我国的兴起,传播学进入迅速发展时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大行其道,成为与传统的媒体相抗衡新媒体,网络传播成为日益重要的传播方式,社会对网络传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为满足传媒业的这种人才需求,我院陆续开设了传播学(影视与网络传播)、广播电视编导、动画、广告学等专业,培养既掌握传统传播理论与方法,又熟悉网络传播技术的传媒业中、高级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这些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生提供互联网的基本知识,旨在让学生掌握网络的基础原理和一般技术,以适应现代传媒业对新技术的需求。作为计算机和部分理工科专业的主要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开设多年,有大量现成的教材和教法,但由于传播学专业的特点,直接套用这些教材的内容和教法,难以达到预设的效果。如何使课程内容和教法适应传播学专业的特点,从而实现预设的目的,是本课程组孜孜一求的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出一些适合传播学专业特点的课程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课程体系结构设计

计算机网络是以OSI或TCP/IP参考模型来分层组织内容的,大部分专业讲授计算机网络技术时,也按照这样的层次结构,从底层到上层或从上到下,讲解各层次的功能、协议等内容,使学生对网络原理进行系统地认识和学习。但考虑到我院传媒相关专业的学生特点,如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影视、广告等课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有限,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差等,一开始就过多地讲授抽象理论,势必会使学生感到理解困难,进而产生厌学情绪;而且,限于专业课程设置,本课程的教学时间较少,加上计算机网络内容多,技术更新快,要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把所有内容讲透彻是不现实的。基于这些特点,结合我们的培养目标――主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技能,能够熟练使用网络,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顺序,对课程的体系结构作了重大修改:按照“用、建、管、懂”的顺序,组织教学,即首先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互联网,逐步深入到一些网络基本操作,然后学习组建中小型规模的局域网,进而掌握网络管理的一些基本技术,在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了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模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原理。这种课程体系设计,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达到了课程预设的目标。

二 优化课程内容

计算机网络内容繁杂,又相互关联,如果不按照计算机网络的参考模型组织教学,很难使课程内容成为一个整体,从而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系统整体的认识,为此,我们对课程内容精心选择,对计算机网络中最基本的内容和技术,进行精讲,而对其它内容只做简单介绍,既保证课程内容内在的逻辑结构,又轻重有度,以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经过反复实验,我们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大部分,仍以五层的网络体系结构参考模型为纲,但在内容和顺序上作了裁剪和调整[1]:

(1) Internet应用:TCP/IP的应用层概述、DNS、Web、FTP、Telnet。

(2) 局域网技术:局域网概述、介质访问控制、局域网组网设备、以太网系列、无线局域网、虚拟局域网。

(3) 广域网技术:广域网概述、点对点协议、公共电话交换网、ISDN。

(4) 网络操作系统:介绍主流操作系统,如windows 2003 server\Linux。

(5) 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概况、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6) TCP/IP协议:网络层功能概述、IP协议、路由与路由协议、路由器在网络互联中的作用、传输层概述、UDP与TCP。

以上教学内容的设计,既要兼顾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又要考虑了传媒专业的实际需要,以保证实际的教学效果。

三 加强实验教学

网络实验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网络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此,我院在课程教学之初,就建立了设备先进、可以同时容纳40人的互联网实验室,配备有三层核心交换机、二层交换机、路由器、网络服务器、各种无线设备等先进网络设备,并与互联网联接。在实验室,学生可以完成网络原理、组网、网络管理、应用开发等多项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本课程总学时54,实验占24学时。实验的内容和进度尽量与理论教学保持同步,每章都安排合适的实验内容。我们组织教师,编写了实验指导书,对每个实验的目的、预备知识点、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都作了明确的说明。通过仔细阅读试验指导、试验教材或相关理论,再加上一些必要的前期设计,学生在进实验室时,能够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清楚、方法得当、问题有针对性”,避免了出现进了实验室不知所措情况[2]。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规章制度和实验设备操作规程,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并做好记录。需要多人合作的实验,要求每个人都有任务,防止“有干的、有看的”现象出现。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及时指导,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整理好实验环境,包括设备的整理与复位、电源关闭、清洁卫生等工作,作为实验的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业务素养。

实验结束后,学生必须及时撰写实验报告,这既是对实验记录的整理,也是对实验的总结与归纳,实验报告要求实事求是、内容详实、数据准确。通过上述对实验环节的组织管理,学生在学习网络技术时,就可以体会到复杂的网络原理背后,真正蕴含的内容和奥妙,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主动探索网络知识的欲望。

四 改革教学方法

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抽象和难度大的特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3]。

(1) 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投影仪和实物展台,采用PowerPoint、Flash等软件制作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将分组交换、线路交换、停止等待、CSMA/CD等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2) 开发辅助教学网站。利用校园网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支撑,我们开发了课程网站。网站主要提供课程公告、在线课堂、提交作业、在线答疑、讨论区、视听资料等模块,教师可以将教学大纲、教案、实验指导、工具软件、参考资料等内容进行共享,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3) 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应用广泛的学科,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如网络连接不上问题,QQ聊天程序显示IP地址问题等,如果结合这些问题进行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结合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些现象是和那些知识点有关,涉及到网络中的哪个层次,哪些协议。

(4) 鼓励学生课外自学。老师在课后布置一些认知活动,如了解校园网的拓扑结构,观察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的内容结构等,学生课外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组织实地考察或查阅资料,扩充自己的知识面,甚至可以利用开放实验室的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通过这些认知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 考核与评价

为了能够真实的反映学生的理论水平、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必须采用一种有效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定一般由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提问、考勤、小测验等)占10%、实验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60%三部分组成[4]。对于传播专业的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网络实际操作和应用,理论考试应考察基本的网络原理和一般方法,不应过多过难。

六 结束语

我们的课程建设密切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课程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展开,经过几年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下一步,我们准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在教材建设方面力争有所突破,编写一部适合传媒领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材,以更好地满足本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课程教学。

――――――――

参考文献

[1] 郑良斌,何薇.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5,(8):1-3.

[2] 施晓秋.计算机网络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参见使用说明部分.

[3] 张继山,杜玉桥.精品课程建设――三联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2.

[4] 陈观林,杨起帆.谈“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及教材建设[J].计算机教育,2005,(8):1.

The Research about Course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Reform

XU Jin-puXU Peng-minSUN Xiao-meiMA De-xin

篇8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9-0154-02

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当代高校生对计算机的掌握成为体现当代高校生素质的主要标志之一。下面分析了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方法与实践教学方式。

1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现状

现在计算机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上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下面根据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计算机水平参次不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安排存在问题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教学方式单一

就目前计算机网络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主要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重在教授,教师在讲授理论课时一般采用多媒体为教学手段,过度依赖电子教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缺乏师生互动,因此无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相互交流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1]。

2) 学生计算机水平参次不齐

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不尽相同,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跟来自城市的学生的水平相差甚远。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较少,有些同学甚至在以前都没见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的构造不了解更别说是计算机基础操作;而来自城市的学生大都在以前的学校中上过计算机课程。将这两个计算机水平完全不在同一层次的学生放在同一课程中,给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带来很大的考验。教师在教学中很难顾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有些同学不想听,有些同学跟不上的情况,这是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最为突出的现象。

3) 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课时安排存在问题

计算机课程开设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计算机的操作。但是在以往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主要偏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而忽略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分配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的现象。这样会使学生在理论知识讲解的课堂上认为自身对知识掌握已经到位了,但是真正到实践的时候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理论知识运用不到实际操作中。高校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中更偏向与实际操作,因为实际操作课程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还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真正学到专业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课时安排存在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严重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

4) 计算机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现在大多数高校在对计算机课程进行考核的时候仍旧采用对理论知识进行单一考核的方式,该考核方式忽略了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主要特征。传统的考试题型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只是一味的对理论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以便应付考试,这明显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求知欲,消弱了学生对应用能力的重视,高校达不到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2]。

2 新课改下计算机教学改革方式

针对上述提出的现阶段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以下四个对应的解决方案。

1) 使用网络教学平台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及普及,建立网络教学平台是计算机教学的主要任务,因为这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还是课堂教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延伸[3]。网络教学平台给学生提供了教学课件、参考资料与在线咨询等服务,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捷,让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选择学习的内容。根据网络教学平台所提供的网上在线答题、网上测试与网上答题等方面使学生与教师随时随地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以便教师根据学生的程度改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实现高校的教学目标。

2) 分级教学以便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

为了解决学生计算机水平参次不齐导致教学出现的状况的问题,高可以在新生入学时就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能力的测试,然后结合计算机测试的结果与学生的意向实行分级教学,根据水平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分级教学可以根据以下两点来进行:①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着重讲授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简单操作,让他们从头开始学习计算机、了解计算机,进而很好的使用计算机;②对于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深入的教学,其教学方式可以采取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行视频教学,在学生看完视频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了问题进行讲解,这样既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3) 调整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课时

计算机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需要高校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课时进行合理的改变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比调整为1:2,让学生可以及时把握实践的要点。教师在实践教学课程中应当认真观察学生的掌握程度以便对学生的操作加以指导,在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的时候应当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设置多种不同难度的操作内容,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选择合理的操作内容。

4) 改变计算机考核方式

当前单一的计算机考核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一味死记硬背理论知识,没有真正掌握计算机操作,因此,在新课改下,不仅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还需要转变其考核方式。在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的时候应当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平时成绩的考核主要根据学生综合实践、平时上机操作完成的任务极其课堂参与讨论的情况进行统计,是对学生这个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期末考核可以采取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无纸化方式,在教学平台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4]。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成绩的比例,通过改变计算机的考核方式可以有效的引导教师将教学重心转到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上,而且还可以改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在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劣习,让学生在平时中养成实践操作的好习惯,从而实现高校的教学目标。

3 小结

计算机网络教学在多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新课改中找到了合理的解决方法,从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计算机知识与实际操作,大大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实现计算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秦大俊,李丽雪,常丽颖.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多媒体计算机学院学报,2013,121(13):1324-1331.

[2] 黄梅英.荔萍萍,宫小宇.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应用[J].河北石家庄计算机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2013,10(16):2446-2447.

篇9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036-01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是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根据课程内容和职业道德标准,运用阶段性评价方法,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而《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是高职院校学生必备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传授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结构、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配置等。以《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课程为例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方式以便有效改变学生学习现状。

1.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现状

1.1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在《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主要表现为上课迟到,出勤不规律等。经分析发现这些固定人群主要是生活作息无规律,缺乏自信心,高考成绩偏低的学生,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是学习成绩差、不被老师重视的群体,因此出现教学出勤不规律、迟到等现象。

1.2学生无规律性学习方法

学生不明确学习《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课程能够给自己直接带来怎样的实际价值,只是泛泛了解上学是获得毕业证的方法,这样就削弱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关注,更没有意识总结适合自己的规律性学习方法,因此出现了课前不预习,上课不会记笔记,课后不复习等无规律学习现象。

1.3学生过度重视学习结果评价

在《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很关注考试分数,关心实验报告撰写格式规范和实验结果字数,这是一种仅关注是否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关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获得怎样知识的表现,放大了学习结果对自己的影响,偏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改善学生学习现状

2.1纪律约束养成良好习惯

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与学生建立教学纪律,通过让学生遵守教学纪律来规范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规律,通过纪律心理契约改变学生无序的生活状态,帮助学生规律作息,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2改革成绩考核比例

改革成绩百分比分配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考试分数的有效方法,即学生上课出勤成绩A占20%,作业成绩B占10%,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成绩C占50%,试卷考试成绩D占20%,最终采用加权平均值方式计算总分作为期末成绩。这种分配比例突出考核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实性与能动性,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正确看待考试分数。

3.《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课程学生过程评价实践

3.1确立学生出勤考核纪律

在《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前,与学生确立出勤考核纪律。第一,按照学生手册规定超过三分之一旷课者,本课程无学分。第二,每节课都要进行出勤统计,请假同学必须有系部请假手续。第三,在学习过程中采用无规律的抽查方式对总是准时上课的同学加5分。第四,最终以百分制统计每名学生出勤分数M,再根据加权值计算出勤成绩A,即计算公式为A=0.2M。另外,对于满足准时上课考核标准的同学在总成绩A上再加5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了详细记录学生出勤情况以便最后得出准确的学生出勤分数。

3.2与学生分享学习乐趣

在《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自身学习经历中的有趣故事作为与学生建立信任的桥梁,在融洽的氛围下,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开始,与同学们分享笔记的记录方式,笔记除了记录教师板书以外,更重要的是记录教师在教授知识时给自己带来的学习感受以及一些自己想到的相关问题,以便课后与教师交流。同时,也要求大家每次都要记录笔记,会以两个星期上交的方式作为平时作业的考核成绩,从实践看,提高了学生课堂注意力,改变了记笔记是复制教案的学习观念,确立了笔记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作业的评价方式。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目前,高等院校中计算机技术已经愈来愈多地融入到了科研工作和专业课的教学。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很多专业课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所学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及日常事务问题,这就促使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从内容到形式正在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为此科学定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在人才培养规格中的作用,凝炼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设计计算机基础教学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设置体系,培养既懂专业,又能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主要课题。

2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1) 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有增无减,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够更加适应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培养需求?

(2) 目前中小学计算机信息教育开始步入正轨,高校新生计算机知识的起点显著提高,但大学面向全国招生,经济落后地区学生的相关计算机基础知识较薄弱,且参差不齐,与发达地区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相距甚远,给教学内容及内容的深浅如何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新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更新快,处理好经典和新技术的关系较难,如何实施教学计划?如何使学生所学专业和计算机基础教育有机结合,收到共赢效果?

(4) 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涉及的概念很多,内容广泛,学生学习难度大,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实现以提高学生计算机素质、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培养目标?

3构建与专业相结合的科学合理课程体系

我校是一所多科性大学,以经、管、工为主,理、文、法、史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有9个学院、本科专业43个。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形成课程模块,积极运用案例教学。积极与各院系沟通,考虑到各专业的特点与需要,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计算机课程。课程应主要围绕加强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增强计算机应用技能进行设置。我们以掌握和了解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和信息处理的能力的总体培养目标,构建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注重面向应用的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系列课程体系,见图1。

与专业相结合的科学合理课程体系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学习、工作和生存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自学计算机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应用软件的操作能力,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后续课程,并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中的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程序设计是学习计算机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更重要的是通过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实践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VB程序设计语言”要求学生建立面向对象编程的概念,熟练掌握可视化程序设计的思路与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多方面知识的能力;能利用VB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C程序设计语言”是机械、电子、自动等专业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一门主要课程,通过介绍一门算法语言,培养学习设计计算机程序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其它课程打好基础。

“数据库应用基础”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许多专业的必修课。它的目的是向学生介绍数据库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数据库设计思想,以及使用小型或中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基本的数据操作,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数据库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为进一步理解数据库打下基础。原理部分以数据库技术的实际应用为目标,重点讲述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应用部分以当代数据库应用开发的主要方法为主,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步骤和范例。

“网页制作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学习、工作和生存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应用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自学计算机知识的能力,特别是使用网络媒体传播信息的能力、阅读能力和应用软件的操作能力。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上信息,能够进行广泛地信息交流和更深入地学习。

4结合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网络化教学资源库

网络化教学资源库包括:

教材

实验指导书

电子教案

网络课程(课程内容、习题、实验、测试、动画演示)

试题库

优秀习作和应用案例库

教学网站,教与学功能齐全

无纸化通用考试系统

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技术则以其声、光、电、色等多重元素,突出信息的形象性及感染力,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它以形象生动的图文并茂的人机界面,改变了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已成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将授课内容上网,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辅导。

利用网络教育来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为增强学生的网络意识,学生还可以在Internet上随时收发电子邮件,下载资料,参加网上论谈等。这使学生从一进学校开始,就在网络环境下从事学习的各项社会活动,这种网络文化的熏陶,大大增强了全校师生网络意识。

通过网上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网络将作业上交至作业服务器中,加大平时作业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比例,以要求学生加强平时的学习和知识积累,避免期末考试时的临阵磨枪,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全部必修课均采用题库抽题的考试方式,要求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规定时间内完成期末考核,经过几年的实践,采用这种无纸化的考试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构建结合不同专业方向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为培养学生能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以及日常事务问题的目标,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专业应用能力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本专业领域工作中的能力;研究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能自主学习,深入研究有开拓和创新意识,能熟练地把计算机技术用于各专业的研究课题,为各领域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实践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很多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实验课教学形式讲授。

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让同学自己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应用进一步加深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技术的掌握。所有计算机都与校园网连接,学生可以随时从网络服务器中或网上下载自己所需的软件和学习资料,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实验教学辅助平台自行研发,提供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指导、电子教案、网络课件、作业布置与提交、实验安排与提交、学习讨论区、在线答疑等功能。学生通过教学平台在网上浏览课件,做习题,提交实验,模拟考试,网上讨论和答疑;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布置、批改实验与作业,检查、统计完成情况。同时,平台也在实验教学监控、管理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结合各专业特点设计开发型实验,该类实验以“任务”或“课题”形式提出实验要求和具体的实验成果,要求学生通过有关课程或自学方式,掌握实验所涉及到的知识,通过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来设计、开发并最终完成实验项目。

研究与创新型实验,该类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实验室可设定研究题目,也可由学生自选题目。该类实验可以没有最终结果,但要求学生能提供实验分析与研究报告,写出有见解的心得体会。

通过以上各种实验类型的综合训练,达到超脱讲课和实践内容、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的目的。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

6结束语

计算机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主要信息处理工具,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全国各高等院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形成,以及计算机技术与专业科研工作和专业课教学的日趋融合,为了更好地培养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我们要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改变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特别是改变教学观念,不断进行课程体系创新,结合不同专业培养方向深化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以促进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我们要不断创新,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强人才的综合竞争实力,使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需求,为各领域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