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小班想象力的特点模板(10篇)

时间:2023-12-28 11:39: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班想象力的特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班想象力的特点

篇1

一、语言活动在幼儿想象力培养中的作用

爱迪生曾说过,应当习惯地密切注意他人成功所采用的新奇有趣的创意,只有在解决本身的问题时,你才需要独树一帜的创意。所以,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语言活动为幼儿的幻想提供了肥沃土壤,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重要阵地。在语言教学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时捕捉教育契机,重视幼儿的创造火花,营造宽松、自由的创造氛围,鼓励幼儿敢想、敢说、敢做,成为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启蒙者、引导者。

人们为什么能通过交谈、通信等语言活动来交流思想呢?就是语言和思维想象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创造性思维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有的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主要借助想象来进行的。语言的发展为儿童想象力的萌发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首先,语言活动离不开想象,语言不是空洞的声音或字形集合,而是有确定意义的心理现象。语言的意义正是想象的内容或结果,思维的水平,往往影响着语言的水平。语言又是想象的工具,想象之所以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念存在于词当中,抽象逻辑思维的进行或最后的结果都必须以词作为它的工具,它的承担者。所以有人把语言称为思维想象的最合适的“物质外壳”。

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思维想象发展的过程,思维想象的发展,能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地发展,而教师在向幼儿进行语言教学时,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他们去构想不同的答案,语言内容也就新颖、奇特、表达生动,促使幼儿的想象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幼儿自身潜在着创造力,三至六岁的幼儿对任何事物充满着好奇、探索的特点,他们的思维不受习惯的约束,是十分灵活的。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幼儿进行大胆想象的训练,不要让他们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期。

在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传统教学中,有不少好的经验,其中也不乏创造性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实际上注入式多,定向思维多。在故事教学中,常见的是教师讲,幼儿听,然后提几个问题,在老师指点的范围内学习词句、记忆情节。在诗歌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让小朋友一次又一次地读,直到能背诵为止。有些本来是属于创造性讲述范畴的课型,如续编故事、生活经验讲述等,也被束缚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里,因而限制了幼儿的思维。产生这些现象,往往是由于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的特点。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幼儿想象力的定向性,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为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在语言活动中激发小班幼儿的想象力

兴趣是想象能力培养的重要前提,是引导和引起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人们总能愉快主动地去探究它,而小班幼儿的兴趣更是如此。因此我采用各种方法鼓励与激发幼儿想象的兴趣,激活幼儿想象的思维,使幼儿愉快、主动、活泼地去学习。

1.语言提示,激发小班幼儿想象力

教师的语言提示,对幼儿想象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使表象活跃起来,调动幼儿的表象里,使想象内容的丰富起来。如果缺乏浅显、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或提示,幼儿的想象力就不能充分展开。例如在一次活动中,我请小朋友在玩学具中找出天上飞的东西?接下来便提示幼儿:“除了学具中的还有什么在天上飞?”幼儿就联想到了学具以外的,联系到了自己的现实生活中,然后我又用美丽的语言描述:温暖的春天来了,小动物都醒来了,小朋友们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来到公园游玩。小朋友听了回答:“风筝在天上飞;小鸟在天上飞。”秋天来了,秋风吹来了,小朋友又想到了树叶从树上掉落下来。由于教师用了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行提示与描述,孩子们在活动中兴致很高,愉快地参与想象活动。

2.寻找与小班幼儿有关的课题,激发幼儿想象力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他们选择有趣的,他们能理解的生活经验为内容。例如,孩子们经常说到,我们的裙子是蓝色的,汽车是绿色的,花朵是红色的……他们对颜色比较喜,我设计出“颜色宝宝真调皮”活动,让幼儿根据颜色特征进行相似联想。再如孩子们对马路上行驶的各种汽车很熟悉,我就选择了“想一想,说一说”这个活动,让幼儿根据交通工具进行简单有趣的联想。如:什么在水中游?什么在天上飞?什么在公路上跑?内容的选择与幼儿的生活相贴近,能引起幼儿的想象兴趣,激发幼儿想象力。

3.在语言活动中,发现和保护幼儿想象力的火花

幼儿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听说小朋友喝了牛奶人会长得快、长得高,于是就把牛奶去给自然角里的小花小草喝;冬天天气很冷,把小手放在冰冷的水里就会冻住,看见小鱼却还在冷水里游来游去,想小鱼一定也是感到冷了,就把小鱼从水缸里拿了出来,结果小鱼没有水而死了。也许你的孩子会常常发现一件件新鲜而奇怪的事物,也许你的孩子会常常觉察其微难以辨别的细小变化;而你却没有注意到孩子好奇的眼神,更没在意孩子好奇的眼神中闪现的一个个问号,自然也不会感到欣慰,更不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发现自然界中有趣的事物。

篇2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74-02

绘本一般是采用图画和简单的文字,叙述一个故事,绘本中每个画面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艺术性,它给幼儿园美术教学带来无限的生机。如何利用绘本来开展小班美术教育活动,从而调动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创作热情呢?我园小班通过一学年进行“绘本在小班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的课题实践研究,尝试利用绘本开展小班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充分应用绘本中的美术教育价值,引导幼儿欣赏绘本的色彩之美,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

一、精心选择适宜的绘本,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

1.选择能吸引幼儿的绘本。小班的孩子,对一切事物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对图案和色彩的敏感比成年人更加敏感。在小班的绘本教学中我发现,绘本中各种色彩艳丽的画面,特别能引起幼儿兴趣。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色彩鲜艳、画面简单的绘本提供给孩子阅读。如《好饿的毛毛虫》是一本很有创意深受小班幼儿喜爱的绘本。该绘本画面简单、色彩鲜艳、层次分明,设计的人物形态可爱,充满艺术感。当孩子们翻开书页时,就好像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无限生机的大森林,独特绘画风格和丰富美丽的色彩把孩子带进童话王国里,一下子就让孩子们爱上这本绘本。

2.选择想象力丰富的绘本。一本富于想象的绘本更能调动满足小班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比如《爱吃水果的牛》是一本富有趣味性和想象力的绘本,故事讲述了一头爱吃水果的牛是怎样把主人和邻居的感冒治好的小故事。绘本以简单的画风和漫画的形式,让这本绘本给孩子人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简洁抽象的线条构成的画面简单易懂,只要教师稍作启发提示,孩子们就完全可以根据这些绘本画面自己讲出一个情节重叠、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而最具有想象力是这头牛会挤出各种水果味的牛奶,画面形象生动、充满童趣、乐趣。绘本图画中创意深深吸引着孩子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无限乐趣和想象空间。

3.选择具有美术元素的绘本。选择绘本时我们不但要考虑是否具有美术教育元素,还要考虑到是否能有效地利用这些美术元素。如:绘本《小黑鱼》就是一本包含各种美术元素的绘本,绘本中使用了印章画和水彩拓印画等方法,表现了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给我们带来美不胜收的视觉效果。有效利用绘本中的美术元素,通过欣赏绘本画面,从而有效引发孩子们大胆联想,让孩子通过看看、想想、说说、画画、印印的过程中表达自己对绘本的认知和情感,并乐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和创作。

二、巧妙利用绘本中有价值的资源,为美术教学活动增色添彩

1.利用儿童绘本中情感教育价值,激发幼儿自由想象。幼儿绘画有时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有了情感才能充分激发绘画创作的欲望。如在《小黑鱼》美术活动中,我们以故事引入,让先幼儿感受到小黑鱼孤单无助的心情,再迁移幼儿的经验:小鱼该怎样合作来对付敌人呢?让孩子们展开想象来创作。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孩子们都能大胆表达了自己对绘本故事内容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创作的强烈愿望。

2.利用绘本中的色彩教育价值,培养幼儿的美感。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感觉,蕴藏着不同的情感语言,丰富的色彩更唤起了孩子情感的共鸣。如:《好饿的毛毛虫》、《想吃苹果的鼠小弟》、《大鱼和小鱼》等绘本中等都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色彩搭配技巧。巧妙地利用绘本中色彩,通过观察欣赏、分享交流,逐渐培养孩子形成对颜色的敏锐感觉和美感。

三 、灵活运用绘本中的画面内容,设计美术系列活动

1.寻找独特的画面进行欣赏。根据小班幼儿审美特点选择造型独特、色彩鲜艳、构图简单的画面,引导幼儿进行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简单易懂的美术专业语言,引导孩子们自主地去观察、发现、对比、欣赏,并与同伴分享交流。比如绘本《好饿的毛毛虫》中的毛毛虫身上的那些色块不是画的,也不是用手撕的,而是剪的,不规则的毛边,五颜六色的色块,这样独特的形象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特别是绘本中毛毛虫吃完各种食物前后的画面非常适合让幼儿进行对比欣赏。

2.寻找喜欢的形象进行涂色绘画。孩子们喜欢的形象往往是绘本中形象可爱的正面人物和色彩鲜艳具有美感的物品。如:《爱吃水果的牛》中的各种水果,《小黑鱼》中美丽的大鱼和小鱼,《变色龙》中色彩斑斓的变色龙、《逃家小兔》中的小兔等。我们可以把这些形象作为小班幼儿涂色练习,让孩子们体验涂色的乐趣,同时也引发孩子们对绘本故事内容的回忆,不知不觉中孩子们掌握涂色的技能,并表达了自己的绘本内容的认识和情感。

篇3

幼儿时期,开展美术活动能使幼儿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力,所以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非常重要。

小班幼儿身体尚处在柔弱、不完善、未成熟的阶段,他们虽然对色彩非常敏感,但小肌肉群发育迟于大肌肉群,手的精细动作发展差,正处在涂鸦期,尚未有丰富的绘画经验与绘画技能。绘画活动中,他们往往有不敢动笔、害怕绘画的心理。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拓印玩色活动,提高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所谓“玩色”游戏,就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不同的作画工具、材料及表现技法,在玩色的过程中绘制既富有创造力、想象力又极具幼儿个性特色的绘画作品。即让幼儿以喷涂、拓印等方式参与玩色,使他们始终保持游戏的心态和对玩色的浓厚兴趣。玩色过程中,不同的玩色形式会给小班阶段的孩子带来不一般的绘画体验,鲜明的色彩变化又将强化幼儿天生的色彩敏感性。各种颜色组合变化产生的丰富的色彩画面,不仅能激发幼儿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还将为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支持玩色活动的展开

小班幼儿因持久性差、转移性强、喜欢模仿而导致集体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在集体活动中教师更注重的是常规组织,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得过多、过板,用同一种标准和期望要求每个幼儿,更重视效果和结果等现象,从而忽略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性等问题的产生。另外,集体活动时间有限,难以给每个幼儿操作、体验和表现的机会,教师不重视幼儿绘画过程中的需求和发展,让处于涂鸦阶段的小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处于被扼制状态。

综上所述,对于涂鸦期的小班幼儿,我们可以以美术区域教学的观念和方式引导其开展美术活动。因为美术区域活动能很好地弥补集体教学的不足,以尊重儿童为前提,开差异化教育和个别化教育之先河。在美术区域中,教师以一对一个或一对二、三个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能体现自我绘画的愿望,教师个性化的引导、材料的自由体验很好地满足了小班每个幼儿的探究需求,在温馨、宽松的区域环境中,教师利用实物、语言、图片和材料投放、环境烘托等各种形式,给予幼儿精神上的更多鼓励,大大调动小班幼儿用各种材料进行参与玩色拓印、制作尝试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审美动机,激起他们参与美术活动的极大愿望,让每个孩子都在充裕的时间中表现得自信。

二、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满足幼儿玩色的需求

处在涂鸦期阶段的小班幼儿,喜欢在自我想象的世界中乱涂乱画,但真正拿起笔往往又迟迟不敢下笔,而玩色活动具趣味性和娱乐性,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他们对玩色游戏都有一种莫名的喜欢。玩色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实际操作活动,多样的工具和材料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促使他们从事创造性活动,我们可以摈弃传统意义上的蜡笔和纸张,收集毛线、菜根、瓶盖、纸团、车轮、玩具、弹珠等特殊材料,利用红、黄、蓝、绿这些漂亮的水粉颜料,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宣泄,拖一拖、滚一滚、变一变、摸一摸、刷一刷,用瓶盖在白纸上印五彩泡泡,用菜根在草地上印花朵,用手掌在树干上印树叶,用圆柱形的积木在绿叶下印一颗颗葡萄……面对这一大堆色彩鲜艳、形态多样、肌理各异的操作材料,孩子们的游戏天性暴露无遗,整个活动中他们始终主动尝试、兴趣盎然。

当然,我们提供玩色工具时也要由浅入深并不断变化,刚开展玩色游戏时,提供的材料种类不宜太多,一般一两种为宜。如汽车、印章、积木等材料,简单易操作且效果佳,较适合在小班开始阶段使用。待到幼儿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技能以后,玩色材料可以逐渐增多,操作难度也可以适度提升,因为采用单纯的印画形式不能满足幼儿的动手欲望,我们可以在材料丰富的基础上让孩子学习一些新的技法,如手指点画、刮画、毛线拖画、喷画、滴画等;或是一物多用,同样的材料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就能画出不同效果的作品。只有玩色活动形式多样,才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的耐心并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三、设计生动有趣的情景调动幼儿参与玩色的积极性

在玩色活动中,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小班幼儿的生活实际,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以他们熟悉的人、运动、食物或其他事物为题材,从孩子们身边经常接触的事物入手,如手掌印画青菜、棉签画树叶、为小动物穿新衣等。这些都是孩子们平时经常接触的事物,经验丰富,他们会乐意参与,也愿意在创作时把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都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来。

篇4

1.1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

幼儿的无意注意在学前时期得到快速发展,而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形成中[2]。一般来说,外形新奇、主体形象鲜明、画面漂亮、色彩鲜艳的阅读材料更易引起小班幼儿的注意。中、大班幼儿则开始注意富有更多想象力、感染力,充满奇思妙想和情节发展出人意料的阅读材料。小班幼儿专注于阅读的时间较短,注意力易转移,阅读过程中易受他人影响。中、大班幼儿能够较长时间专注于阅读活动,而且喜欢与好朋友边阅读边讨论。小班幼儿阅读时较多注意画面的主体部分,不善于关注画面主体与背景间的关系。中、大班幼儿能够关注画面的细节部分,注意的分配能力明显提高。

1.2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记忆力的发展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根据图式理论,早期阅读使幼儿在原有经验基础上,不断理解和建构新的意义,最终不断扩展和丰富幼儿知识经验。而记忆能力是经验积累的前提,没有记忆,旧经验就无法对幼儿心理活动产生影响,促进个体心理发展。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阅读材料中生动有趣、形象鲜明的人和物以及所有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很容易在无意之中被幼儿记住。同时,幼儿在阅读中的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但意义记忆效果好于机械记忆。相对于小班幼儿,中、大班幼儿阅读活动中记忆的速度显著增快,记忆的准确性和持久性显著增强。

1.3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对于幼儿来说,阅读就是把阅读材料中看不见的世界变成自己心中看得见的画面,这一过程必须有想象的参与。学龄前儿童以无意想象为主,再造想象正在逐步发展。小班幼儿在阅读中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想象力,如看到有小朋友、浴缸、香皂等物的画面时,幼儿能够运用想象对画面中的材料进行加工,把画面中的人、事、物想象成生活中的事物,由此想到“小朋友在浴缸里洗澡”这样的语句。相对于小班幼儿,中、大班幼儿的想象力有了更好的发展,他们能够根据画面内容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并在想象中获得愉悦和满足。一般来讲,想象力越丰富的幼儿越喜欢阅读,越容易从阅读中获得知识与乐趣。但总体而言,幼儿想象的逻辑性及现实合理性较差,需要成人的引导和训练。

1.4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思维力的发展

从种系和个体发生的角度,人类思维可按顺序划分为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3种[3]。幼儿初期的思维活动常常与他们的动作相伴随,开始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4]。在小班幼儿的阅读活动中,幼儿思维的直观行动性表现得非常明显,他们常常喜欢听拟人化的动物故事,能够根据阅读内容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对故事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中、大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能够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和阅读材料中的画面内容进行联想,运用已知的知识作出推断,并根据图文间的关系进行推测。同时,中、大班幼儿能够根据内容间的联系寻找理解故事的线索,逐渐把握故事发展的主要情节。到了大班末期,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对阅读材料的反思、预测、推理、质疑能力逐步提高。

1.5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早期阅读是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关研究表明,阅读能力强的幼儿语言能力也较强,早期阅读能够促使幼儿超越他们原有的语言形态。幼儿阅读活动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因其年龄的不同呈现出了明显的特征。小班幼儿一般能够说出画面中熟悉的物体名称,复述内容时往往只会结合记忆内容并依据画面进行简单讲述,基本不考虑情节的逻辑关系和语言的连贯性。中班幼儿在阅读时通常一边看图一边用手指文字,尽管他们可能只认识其中的一两个汉字,但口中却念念有词。大部分幼儿复述时能够关注画面的细节,在词汇的丰富性和情节的连贯性等方面有很大进步。同时,中班幼儿开始热衷于根据自己的思路“编”故事。大班幼儿在语言的连贯性和词汇的丰富性方面有了很大进步,能具体生动地描述事物,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

2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1创建多元阅读环境,激发和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幼儿自主阅读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有赖于丰富、多元的早期阅读环境[5]。我们提倡把书放在幼儿触手可及的地方,营造一个自在、有趣且丰富的阅读情境。根据“内隐学习”的观点,幼儿认识活动大多是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复杂知识的过程[6]。因此,创设适量的书面语言环境可以让幼儿充分感受书面文字,潜移默化地增强对抽象语言符号的认知能力和对书面语言信息的敏感度、熟悉度、接纳度,强化文字和实物间的联系。如在幼儿每天都要接触的门、窗、桌、椅、书柜、沙发等物件上标上名称,在洗手间粘贴“节约用水”、“小心地滑”标语,在寝室粘贴“闭上小眼睛”“、保持安静”等标语。丰富的以幼儿为中心的文字环境的创设,有利于促使幼儿将书面语言和实物及口头语言相对应,使其了解文字的功能和意义,激发幼儿阅读兴趣。阅读材料是阅读活动的载体,是阅读的直接对象,是决定幼儿阅读兴趣的基础条件。美国学者杜京研究了5000名学龄儿童,发现幼儿阅读兴趣与图书读物的优选有较高的相关性。

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幼儿阅读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需要,及时为幼儿选择和补充适宜的阅读材料。小班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那些画面较大、单页单图、情节简单、图文高度对应、色彩与实物相似的图画书和背景简单的画册,更易引起小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激发幼儿阅读兴趣。而除了情节连贯、充满幻想色彩的故事外,一些带有悬念、结局出人意料的图画故事更能得到中、大班幼儿的青睐。同时,随着中大班幼儿理解能力的增强,阅读材料的内容及难度应体现层次性,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阅读需要。

2.2提高教师指导幼儿阅读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1)创设游戏化的阅读过程,激发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决定了幼儿认识事物的内驱力是兴趣。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对幼儿而言,阅读并非成人意义上的思维过程,它更是一种游戏。因此,教师要尽可能把小班幼儿的阅读过程游戏化,激发和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通过幼儿对于游戏的热爱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针对小班幼儿阅读时缺乏仔细观察并不停翻阅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比一比”的游戏形式,让幼儿通过比较找出画面中的不同,促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逐渐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2)注重阅读过程指导,促使中、大班幼儿掌握必要的阅读策略。早期阅读实质上是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即使是识了不少字的幼儿,如果他们没有真正理解阅读内容,那么他们就不能从阅读中获得乐趣,最终成长为好的阅读者[7]。因此,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对基本阅读策略的掌握,即在阅读活动中具有反思、预期、质疑、假设能力。中、大班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阅读活动中常伴随着假想游戏或动作,甚至会把自己想像成书中的主人公,他们常会一边看书一边自言自语。对于阅读内容中的难点词汇,教师要善于启发、鼓励幼儿讨论,必要时教师再予以讲解,以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中、大班幼儿想象力有了很大提高,教师应引导幼儿运用已有阅读经验,对画面大胆想象。教师要引导幼儿关注阅读材料中的文字,帮助幼儿认识阅读材料中图画和文字及文字与口头语言间的对应关系,并且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认读文字的初步尝试,使幼儿在学习书面语言的同时积累口语经验,将书面语言信息与已有口语经验相对应。

篇5

二、重视幼儿的节奏和音准的培养。 

三、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幼儿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论文关键词】小班;幼儿;音乐能力;培养 

 

音乐是传递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是对人类起着潜移默化作用的非语言艺术。离开了音乐,人类就会变的索然无味。匈牙利著名音乐大师柯达伊说过:音乐是无法替代的精神食粮,好的音乐可以培养人的意志,民族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人的自信心。而不健康的音乐则会腐蚀人们的灵魂。因此他主张应从小注意音乐教育,音乐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就要开始。而幼儿园中,小班尤为关键,若教育方法不得当,会为以后的能力培养带来障碍。 

我从事小班教育多年,对小班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做了一系列的具体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幼儿对音乐强弱感受能力 

小班幼儿年龄小,能力差,对于音乐的掌握更是肤浅。而要幼儿理解和掌握住音乐中声音的强弱,则更是不容易的。于是我就借助幼儿平时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声音让幼儿从有明显对比的声音中去领会和分辨声音的强弱。 

小动物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平常接触也较多,所以幼儿爱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日常生活中的鸡鸣狗叫都能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而让幼儿从小动物的叫声中去辨别,体会音的强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歌唱活动《我爱我的小动物》中,许多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举出许多例子进行歌唱。如小花狗的”汪汪”叫声最强,小花猫的“喵喵”叫声弱,小鸭子的“嘎嘎”叫声强,小鸡的“叽叽”叫声弱,同时还有幼儿能说出:妈妈哄小弟弟睡觉的声音弱,而爸爸发脾气时的声音强。 

自然界的声音千变万化,奇妙动听且强弱有异。譬如雷声和雨声幼儿很熟悉,而两者之间的对比很明显。我就让幼儿在有雷有雨的天气里,注意去倾听二者的不同,然后我再把雷声和雨声录下来,让幼儿边听边模仿,最后让幼儿 

说出不同的地方。幼儿们有的说:雷的声音大,雨的声音小。有的说:雷声重象打鼓,雨声轻象弹琴。为了让幼儿真正理解强和弱,让他们比赛看谁模仿雷,雨声最象。顿时课堂上发出的“轰轰……”雷声和轻轻发出的“哗哗……”“沙沙……”的雨声响成了一片。 

由于注重了让幼儿从熟悉的声音中去辨别声音的强弱,现在我班小朋友在进行歌曲演唱时,基本上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来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了。 

2.重视幼儿的节奏和音准的培养 

音乐教育应该使儿童在音乐各方面都得到提高和发展。而构成音乐的要素很多,其中节奏和音准是最基本的,于是我就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材料进行节奏和音高、音准的训练。 

首先运用奥尔卡的理论,运用节奏读法来认识节奏型,结合语言,动作的节奏训练,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每节音乐活动前,我都会事先在小黑板上,写出几个简单的适于小班幼儿来读唱的节奏型。如 **∣***∣** **等简单的节奏型让幼儿进行练习,并要求边拍节奏边读唱出来。有时老师先示范,幼儿模仿,尽量让每个幼儿都起来尝试拍节奏练习。这样既训练了节奏,又学会了打拍。同时老师还用手势协助演唱歌曲,用体态律动去精心设计练习和游戏,创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音乐的气氛,使幼儿在有计划的活动或游戏中发展视觉和听觉,增强节奏感。其次音准方面。我在幼儿唱歌时尽量避免了逐字逐句的教唱方式,而是为幼儿创设歌唱情境,通过情境表演或利用实物图片操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而且活动之前,让幼儿随着琴声站起来练声,从 do re me fa sol la xi dou ,训练幼儿的听觉和音准能力。这样幼儿对歌词熟了,节奏也掌握了,音准自然也提高了。现在幼儿已经能随琴声进行“c’-b’”的各音高度的练唱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大部分幼儿的节奏感和音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比如歌表演《两只小鸟》中有几个稍高的音幼儿也能唱的相当准确了。 

3.培养幼儿音乐欣赏的能力 

音乐欣赏就是让幼儿去体味,感受音乐的美。而小班幼儿年龄小,能力差,对音乐的理解力和领悟力也较低,这就要求老师在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欣赏时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欣赏环境。一开始训练时,让幼儿先听一些节奏感明显,曲调欢快的小曲子,既简短又易听,让幼儿去体味,去想象。并提出问题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听,听过曲子之后:心里有什么感受?会想到什么? 幼儿会把自己听后的感觉说出来。尽管说得不够完美,但也有点意思。一遍听不出来,可反复多次的听。这样几遍下来,幼儿也能说出点眉目来了。同时在这其中,老师的语言也起了关键的作用,当幼儿刚接触欣赏,听不出所以然时,老师就启发引导幼儿往主题上去想象。例如音乐欣赏《苹果丰收》的教学,我首先让幼儿安静,专心的欣赏歌曲,培养幼儿倾听音乐作品的兴趣。幼儿欣赏音乐,一遍,两遍,当欣赏到第三遍时,有的幼儿就开始随音乐手舞足蹈了,这时音乐停下来,让幼儿想象一个自己刚才听到的音乐的情景,并用语言或动作来表现。再加上老师恰当适时的语言引导,许多幼儿想到了农民伯伯庄稼丰收的场景。王鹏杰小朋友还想到了新疆的葡萄丰收。再来欣赏时,幼儿就能领悟到音乐中欢快的气氛了。 

我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音乐欣赏的教学,让幼儿充分展开他们的联想,了解到音乐中很多美好的东西,从而提高了幼儿音乐欣赏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国心理学博士茄德教授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有对某种艺术感受和体验的欲望,而幼儿又有着常人无法估量的想象力。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我就注意多让幼儿充分展开他们的联想进行发挥。 

篇6

二、重视幼儿的节奏和音准的培养。

三、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幼儿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论文关键词】小班;幼儿;音乐能力;培养

音乐是传递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是对人类起着潜移默化作用的非语言艺术。离开了音乐,人类就会变的索然无味。匈牙利著名音乐大师柯达伊说过:音乐是无法替代的精神食粮,好的音乐可以培养人的意志,民族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人的自信心。而不健康的音乐则会腐蚀人们的灵魂。因此他主张应从小注意音乐教育,音乐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就要开始。而幼儿园中,小班尤为关键,若教育方法不得当,会为以后的能力培养带来障碍。

我从事小班教育多年,对小班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做了一系列的具体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幼儿对音乐强弱感受能力

小班幼儿年龄小,能力差,对于音乐的掌握更是肤浅。而要幼儿理解和掌握住音乐中声音的强弱,则更是不容易的。于是我就借助幼儿平时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声音让幼儿从有明显对比的声音中去领会和分辨声音的强弱。

小动物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平常接触也较多,所以幼儿爱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日常生活中的鸡鸣狗叫都能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而让幼儿从小动物的叫声中去辨别,体会音的强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歌唱活动《我爱我的小动物》中,许多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举出许多例子进行歌唱。如小花狗的”汪汪”叫声最强,小花猫的“喵喵”叫声弱,小鸭子的“嘎嘎”叫声强,小鸡的“叽叽”叫声弱,同时还有幼儿能说出:妈妈哄小弟弟睡觉的声音弱,而爸爸发脾气时的声音强。

自然界的声音千变万化,奇妙动听且强弱有异。譬如雷声和雨声幼儿很熟悉,而两者之间的对比很明显。我就让幼儿在有雷有雨的天气里,注意去倾听二者的不同,然后我再把雷声和雨声录下来,让幼儿边听边模仿,最后让幼儿

说出不同的地方。幼儿们有的说:雷的声音大,雨的声音小。有的说:雷声重象打鼓,雨声轻象弹琴。为了让幼儿真正理解强和弱,让他们比赛看谁模仿雷,雨声最象。顿时课堂上发出的“轰轰……”雷声和轻轻发出的“哗哗……”“沙沙……”的雨声响成了一片。

由于注重了让幼儿从熟悉的声音中去辨别声音的强弱,现在我班小朋友在进行歌曲演唱时,基本上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来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了。

2.重视幼儿的节奏和音准的培养

音乐教育应该使儿童在音乐各方面都得到提高和发展。而构成音乐的要素很多,其中节奏和音准是最基本的,于是我就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材料进行节奏和音高、音准的训练。

首先运用奥尔卡的理论,运用节奏读法来认识节奏型,结合语言,动作的节奏训练,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每节音乐活动前,我都会事先在小黑板上,写出几个简单的适于小班幼儿来读唱的节奏型。如 **∣***∣** **等简单的节奏型让幼儿进行练习,并要求边拍节奏边读唱出来。有时老师先示范,幼儿模仿,尽量让每个幼儿都起来尝试拍节奏练习。这样既训练了节奏,又学会了打拍。同时老师还用手势协助演唱歌曲,用体态律动去精心设计练习和游戏,创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音乐的气氛,使幼儿在有计划的活动或游戏中发展视觉和听觉,增强节奏感。其次音准方面。我在幼儿唱歌时尽量避免了逐字逐句的教唱方式,而是为幼儿创设歌唱情境,通过情境表演或利用实物图片操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而且活动之前,让幼儿随着琴声站起来练声,从 do re me fa sol la xi dou ,训练幼儿的听觉和音准能力。这样幼儿对歌词熟了,节奏也掌握了,音准自然也提高了。现在幼儿已经能随琴声进行“c’-b’”的各音高度的练唱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大部分幼儿的节奏感和音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比如歌表演《两只小鸟》中有几个稍高的音幼儿也能唱的相当准确了。

3.培养幼儿音乐欣赏的能力

音乐欣赏就是让幼儿去体味,感受音乐的美。而小班幼儿年龄小,能力差,对音乐的理解力和领悟力也较低,这就要求老师在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欣赏时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欣赏环境。一开始训练时,让幼儿先听一些节奏感明显,曲调欢快的小曲子,既简短又易听,让幼儿去体味,去想象。并提出问题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听,听过曲子之后:心里有什么感受?会想到什么? 幼儿会把自己听后的感觉说出来。尽管说得不够完美,但也有点意思。一遍听不出来,可反复多次的听。这样几遍下来,幼儿也能说出点眉目来了。同时在这其中,老师的语言也起了关键的作用,当幼儿刚接触欣赏,听不出所以然时,老师就启发引导幼儿往主题上去想象。例如音乐欣赏《苹果丰收》的教学,我首先让幼儿安静,专心的欣赏歌曲,培养幼儿倾听音乐作品的兴趣。幼儿欣赏音乐,一遍,两遍,当欣赏到第三遍时,有的幼儿就开始随音乐手舞足蹈了,这时音乐停下来,让幼儿想象一个自己刚才听到的音乐的情景,并用语言或动作来表现。再加上老师恰当适时的语言引导,许多幼儿想到了农民伯伯庄稼丰收的场景。王鹏杰小朋友还想到了新疆的葡萄丰收。再来欣赏时,幼儿就能领悟到音乐中欢快的气氛了。

我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音乐欣赏的教学,让幼儿充分展开他们的联想,了解到音乐中很多美好的东西,从而提高了幼儿音乐欣赏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国心理学博士茄德教授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有对某种艺术感受和体验的欲望,而幼儿又有着常人无法估量的想象力。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我就注意多让幼儿充分展开他们的联想进行发挥。

篇7

绘画,对于幼儿的思维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绘画,能够轻松抒发孩子们的内心感受,表达他们的思想,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及想象能力,是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近年来,幼儿园创意印画活动也逐渐开始在幼儿园内开展,那么幼儿印画对小班幼儿的成长有什么帮助呢,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所总结的见解与分析。

一、创意印画的特点

(一)工具简单,摆脱画笔的束缚

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来说,画的“逼真”不是绘画课最重要的目的和标准,绘画课的意义在于培养孩子们对艺术的热爱,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创意印画,一般对绘画工具没有太多的限制,在绘画创作过程当中,孩子们可以自由进行绘画工具的选择,这样,更有利于拓展孩子们的想象空间,提高创作积极性。

(二)在自由的绘画空间中感受色彩的魅力

创意印画,不拘泥于画笔的束缚,可以使孩子们进行自由的美术创作,画笔的多样性,培养丰富多彩的颜料,使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在绘画课中领略色彩的魅力。在这样的绘画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颜料的合理利用以及亲密的接触,有助于培养孩子们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

二、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提高孩子们的创造力

创意印画,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充分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创意印画,让孩子们通过五彩缤纷的颜料,编制内心最美丽的画卷,独特的画笔,天马行空的手法,满足孩子们的表达欲望,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突破传统的绘画手法。

创意印画过程,是一个合理发挥想象能力的过程,创意印画首先是借助手指、瓶盖、树叶等工具,将工具上添加喜爱的颜色,在画纸上拓下相关图案,然后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图案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细节的添加和修改,完善整个图案。可以说创意印画是一个不断补充和完善的过程,创意印画的制作需要孩子们在图案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想象,进而进行补充和完善,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整体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说,创意印画过程就是对事物进行不断丰富的过程,而这个丰富的过程则需要孩子们主动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协调能力,而这个过程对于孩子们思维能力的开发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小班幼儿创意印画开展中的建议

在小班幼儿创意印画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作为老师需要注意很多方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育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及改进建议,希望创意印画在对小班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的促进方面能够全力发挥。

(一)音乐元素的利用

在创意印画课堂上,老师应该注重音乐元素的运用。音乐对于孩子们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音乐的播放能够更好地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老师在组织孩子们画蝴蝶的时候,可以播放《蝴蝶飞》一类的音乐,促进孩子们的思想活动,想象蝴蝶翩翩起舞的景象,从而使印画中蝴蝶更加生动、活泼;在画小兔子的时候,可以播放《小兔子乖乖》等熟悉的儿童歌谣,也能收到非常不错的效果。

(二)合理的教学策略

教学地点不一定要限制在教室内进行,老师可以适当的将教学环境延伸到自然环境当中,以丰富的自然景观来促进孩子们的创作积极性,提高孩子们的绘画能力。比如,在以春天景色为创意印画主题的时候,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先在园内的草地上进行嬉戏,感受春天的气息,体味春天的魅力,轻抚绿油油的小草,触摸随风摆动的柳枝,让孩子们对春天的景色做充分的了解,然后在进行印画创作的时候,孩子们会结合他们的了解去绘画,达到更加满意的效果。

(三)良好的评级机制

良好的评价机制,在提高孩子们的创作积极性,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孩子们需要老师的鼓励,老师的肯定更能促进孩子们的快速成长,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对质量较好的绘画作品进行肯定,更应该对绘画能力有所欠缺的孩子们予以正确的鼓励手段,来促进他们的成长。在进行作品评价时,可以对优秀作品设定“牡丹奖”“小向日葵奖”“小兰花奖”奖项,这样,既能够合理区分孩子们的绘画水平,又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评价等级,同时还不会给孩子们留下任何创作压力,较传统评价来说要更为人性化;对于绘画能力稍差的孩子来说,应该根据实际绘画情况设置“小蜜蜂奖”和“绿色小奖章”等鼓励奖项,以督促孩子们继续努力。

总结

创意印画,是一种全新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形式,能够帮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完成自己心中所描绘的画面,更好地表达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和内心想法,因此,创意印画对于孩子们的创造力及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和意义。老师在进行课堂指导的时候,要注意多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法,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使创意印画课堂能够受到更好的效果,更大限度的提升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孩子们更加开心、快乐、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篇8

一、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其独特的特点,那么幼儿创造力的特点是什么?

1.幼儿的创造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成人由于已有生活经验和书本知识等因素的干扰,创造力受到制约,变化不大,而幼儿的情况则大不相同。在纸上画一条线,问成人和孩子“这是什么?”你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成人:“这是一条直线。”或者有人会更确切的解释道:“这是一条两端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长的直线。”而天真的孩子会一本正经的告诉你:“这是火车”“是金箍棒”“是桌子”――可见,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可塑性极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心理发展慢慢成熟,知识与经验日益丰富,创造力的范围不断扩大,目的性也不断增强,在这一阶段,抓住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契机,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幼儿的创造力比较简单、初级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幼儿思维发展正处于直观动作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刚刚萌芽。所以他们的创造是直观的、具体的、有一定的限制,处于创造的初级阶段。因此,他们的创造力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在某些成人看来是“幼稚”的表现,没有丝毫价值可言。

3.幼儿创造力主要表现为无拘束、不受环境和事物干扰的自由想象

成人的想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而幼儿的创造力是随意的、非现实性的。他们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没有任何的拘束,自得其乐。很多家长都觉得与幼儿交谈困难,他们说什么根本就听不懂,而你说的话,他们也记不住。在交谈中,成人只关注自己的话题,加之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就会出现你说你的,他想他的、做他的,你白说,他没听的现象。当说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时,他们会滔滔不决,夹杂着现实和想象的手舞足蹈,就算没有一个听众,也不会停止,因为此时,他们已经“身临其境”的溶进自己想象中,体会着其中的快乐。

二、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又指对性的对幼儿的创造力进行培养

1.关注信息载体,有助于幼儿创造力培养

图书、电视、收音机、电脑等是我们获得知识和间接经验的主要渠道,可以使我们足不出户就通晓天下,幼儿也是一样。幼儿利用多种媒体多多关注社会和方方面面的信息,眼界得到了开阔,思维也随之获得扩展,创造力得到增强。在班级的一次美术活动中,老师请小朋友用小手印画,淘气的木木用两个小手指蘸上金色的颜料在白纸上点了两个点,蹦跳的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印了一个孙悟空”。我很不解,于是他用画笔添了几下,就真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孙悟空。他点的是孙悟空头上戴的两个绒球“这是我在动画片里看的,孙悟空戴上那帽子可威风了”。

2.动手操作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动手操作,有助于幼儿的思考能力、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培养。幼儿边做边思考,思维逻辑性也会得到锻炼。所以,在主题活动中要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绘画对小班幼儿来说比较困难,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握笔、着色等技巧。小班第一学期,我们在美工区投入了大量纸张、画笔等绘画用品,培养他们的兴趣。起初,幼儿只是没有目的的涂鸦,渐渐的,他们的绘画技巧增强了很多;到了小班下学期,幼儿认识了很多颜色,还能拿着画天马行空的讲个没完没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都有所增强。所以,家长及老师要敢于放手让幼儿多动手操作。

3.积极的为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

良好的环境可以陶冶情操,激发想象力,还可以益智。所以家长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能够独处、物质材料丰富、富有启发性的环境。幼儿能够动手做、动脑想,亲自探索、亲自实践,创造力自然会在潜移默化间增强。

4.创造人格的培养

篇9

    小班幼儿年龄小,能力差,对于音乐的掌握更是肤浅。而要幼儿理解和掌握住音乐中声音的强弱,则更是不容易的。于是我就借助幼儿平时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声音让幼儿从有明显对比的声音中去领会和分辨声音的强弱。小动物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平常接触也较多,所以幼儿爱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日常生活中的鸡鸣狗叫都能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而让幼儿从小动物的叫声中去辨别,体会音的强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歌唱活动《我爱我的小动物》中,许多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举出许多例子进行歌唱。如小花狗的“汪汪”叫声最强,小花猫的“喵喵”叫声弱,小鸭子的“嘎嘎”叫声强,小鸡的“叽叽”叫声弱,同时还有幼儿能说出:妈妈哄小弟弟睡觉的声音弱,而爸爸发脾气时的声音强。自然界的声音千变万化,奇妙动听且强弱有异。譬如雷声和雨声幼儿很熟悉,而两者之间的对比很明显。我就让幼儿在有雷有雨的天气里,注意去倾听二者的不同,然后我再把雷声和雨声录下来,让幼儿边听边模仿,最后让幼儿说出不同的地方。幼儿们有的说:雷的声音大,雨的声音小。有的说:雷声重像打鼓,雨声轻像弹琴。为了让幼儿真正理解强和弱,让他们比赛看谁模仿雷,雨声最像。顿时课堂上发出的“轰轰……”雷声和轻轻发出的“哗哗……”“沙沙……”的雨声响成了一片。由于注重了让幼儿从熟悉的声音中去辨别声音的强弱,现在我班小朋友在进行歌曲演唱时,基本上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来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了。

    二、重视幼儿的节奏和音准的培养

    音乐教育应该使儿童在音乐各方面都得到提高和发展。而构成音乐的要素很多,其中节奏和音准是最基本的,于是我就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材料进行节奏和音高、音准的训练。首先运用奥尔卡的理论,运用节奏读法来认识节奏型,结合语言,动作的节奏训练,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每节音乐活动前,我都会事先在小黑板上,写出几个简单的适于小班幼儿来读唱的节奏型。如 **∣***∣** **等简单的节奏型让幼儿进行练习,并要求边拍节奏边读唱出来。有时老师先示范,幼儿模仿,尽量让每个幼儿都起来尝试拍节奏练习。这样既训练了节奏,又学会了打拍。同时老师还用手势协助演唱歌曲,用体态律动去精心设计练习和游戏,创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音乐的气氛,使幼儿在有计划的活动或游戏中发展视觉和听觉,增强节奏感。其次音准方面。我在幼儿唱歌时尽量避免了逐字逐句的教唱方式,而是为幼儿创设歌唱情境,通过情境表演或利用实物图片操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而且活动之前,让幼儿随着琴声站起来练声,从 do re me fa sol la xi dou ,训练幼儿的听觉和音准能力。这样幼儿对歌词熟了,节奏也掌握了,音准自然也提高了。现在幼儿已经能随琴声进行“c’-b’”的各音高度的练唱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大部分幼儿的节奏感和音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比如歌表演《两只小鸟》中有几个稍高的音幼儿也能唱的相当准确了。

    三、培养幼儿音乐欣赏的能力

    音乐欣赏就是让幼儿去体味,感受音乐的美。而小班幼儿年龄小,能力差,对音乐的理解力和领悟力也较低,这就要求老师在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欣赏时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欣赏环境。一开始训练时,让幼儿先听一些节奏感明显,曲调欢快的小曲子,既简短又易听,让幼儿去体味,去想象。并提出问题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听,听过曲子之后:心里有什么感受?会想到什么? 幼儿会把自己听后的感觉说出来。尽管说得不够完美,但也有点意思。一遍听不出来,可反复多次的听。这样几遍下来,幼儿也能说出点眉目来了。同时在这其中,老师的语言也起了关键的作用,当幼儿刚接触欣赏,听不出所以然时,老师就启发引导幼儿往主题上去想象。例如音乐欣赏《苹果丰收》的教学,我首先让幼儿安静,专心的欣赏歌曲,培养幼儿倾听音乐作品的兴趣。幼儿欣赏音乐,一遍,两遍,当欣赏到第三遍时,有的幼儿就开始随音乐手舞足蹈了,这时音乐停下来,让幼儿想象一个自己刚才听到的音乐的情景,并用语言或动作来表现。再加上老师恰当适时的语言引导,许多幼儿想到了农民伯伯庄稼丰收的场景。王鹏杰小朋友还想到了新疆的葡萄丰收。再来欣赏时,幼儿就能领悟到音乐中欢快的气氛了。

篇10

幼儿的纸工活动包括折纸、剪纸、纸塑等,经常需要折、卷、插、拉、压、翻、撕等动作,这些都是精细的指尖活动,因此指尖活动是发展幼儿手部肌肉群、锻炼指尖、开发智力的好途径,而且还能培养幼儿认真观察、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那么如何开展小班幼儿的纸工活动,从而促进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想象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发展呢?

1.重视激发幼儿对纸工活动的兴趣

爱因斯坦十分重视兴趣的作用,他指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幼儿的兴趣有三种,即偶然性、无意性和不稳定性,教师必须巧妙地、有计划地激发幼儿对纸工活动的好奇心。

那么怎样去激发小班幼儿对纸工活动的兴趣呢?刚开始,可以带领幼儿去参观中、大班幼儿的纸工活动,让幼儿亲自看看哥哥姐姐是怎么用自己的小手将一张张纸变成漂亮的装饰品、有趣的玩具、好看的粘贴画……并接受哥哥姐姐制作的东西,认真听听他们的介绍,这些是什么,是怎样一步一步做出来的,了解纸工活动所需要的基本材料及操作的基本技能。

从孩子刚进小班的那天开始,我就在教室的周围和走廊里布置许多折纸作品。孩子一到幼儿园映入满目的是:色彩艳丽的用彩纸折成的小兔、青蛙、小鸟等组成的一幅幅有趣的画面。我把一幅幅画面编成故事,讲给他们听,告诉幼儿这些可爱的东西都是老师折成的,从而激发孩子对折纸的愿望和兴趣。

2.重视纸工活动选材的生活化

一直以为折纸是很枯燥的东西,直线,虚线,正折,反折,一个个专用词搞得你头昏。但是看到幼儿园其他老师做的折纸课题那么成功,我讨教了经验,明白该怎样在孩子中开展折纸,掌握要领“生活化”,也就是在生活中学习折纸,折纸不能脱离孩子的生活,以生活为出发点。

(1)选材生活化。因为是小班,也是孩子们初次接触折纸,所以选择折纸的内容很重要,接近幼儿生活的日常内容,如小鸡、小鸭等幼儿熟悉且喜欢,都可成为初学时的内容。

(2)讲解生活化。在讲解时,如果老师也采用书本上的枯燥语言,虚线、实线的条条框框,小班孩子肯定听不懂,也不想听。所以我在讲解时尽量用接近孩子生活的语言进行讲解。如折“小兔耳朵”时,先给孩子一个悬念:今天小兔上幼儿园总听不到老师说的话,怎么回事呢?孩子们被这个话题都吸引住了,纷纷讨论,说出自己的意见。“原来是小兔把自己的耳朵忘在自己的家里了,我们一起去她家帮忙找找吧!”边示范边讲解,“小兔到家了!关起两扇门,关好四扇窗,小兔耳朵在哪里?两边一拉,小兔耳朵找到啦!”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操作,还会为找到小兔耳朵而高兴呢。接下来小朋友就迫不及待地要自己找找“兔子耳朵”。孩子们将自己动手做的小兔耳朵戴在头上做小兔,开心极了。

3.重视作品欣赏过程中孩子的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