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8 16:09:3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银行网点发展趋势,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网点贵、网点少,让商业银行把目光投向了可以替代柜台网点的VTM上,以VTM上的客户自助服务和远程客服协助替代传统柜台服务。而长远来看,智能IT设备和移动互联网将掀起一轮对银行柜面业务替代的风潮。乘着IT技术大发展的东风,智能银行也自然成为各大商业银行不愿缺席的一场盛大赛事,它也被视为商业银行在寒冬中挑战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抢占市场份额的绝佳的、甚至是惟一的机会。
让VTM变成微网点
柜台网点少是商业银行最显而易见的短板。光大银行电子银行总经理李坚告诉记者:“像工农中建这四大国有银行,它们的网点非常之多,所以用户不会觉得去网点办理业务很麻烦。但光大银行在全国只有700多个网点,虽然在北京有50多家网点,但你抬眼望去,基本看不见光大银行网点。就算我们发力建网点,也不可能超过工农中建。”那在这种局面下,商业银行又凭什么去挑战国有银行?
此时,智能银行就成为商业银行的决战利器。智能银行最核心的应用就体现在VTM上。其有效弥补了商业银行网点少的短板,成为商业银行扩大市场份额的新机遇。
李坚认为:“给用户最好的服务方式就是面对面,而不是只通过电话交流,所以我们就在VTM机上提供了自助视频服务,让用户感觉到我是在跟一个人说话,而不是跟一个机器说话,这样沟通会更顺畅,用户体验也才最好。我们已经在武汉、海口等城市进行了试点,提供给首都国际机场的VTM设备也将在一个月内投产。接下来计划先在重点城市部署200~300台。”
李坚透露,目前光大银行正在和监管部门沟通,如果政策上允许,光大银行在北京市的6000多台ATM机都将逐步实现具有网点服务功能的可视化VTM机功能,可以同时满足更多用户的业务需求,免去了运维柜台网点的高成本。如此算来,成本不升反降,给用户提供的服务也更高效便捷了。
全天候“金融便利店”
IT技术的大发展也给智能银行的迅速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伴随着远程协助技术的日益成熟和网络安全技术的不断加强,智能银行在经济不景气的今年呈现出爆发态势。广发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也纷纷布局这一领域,IT智能应用犹如一股旋风席卷全国,这股旋风的引领者当属广发银行。
2011年5月25日,广发银行率先在广州推出了由国内银行全面打造的智能终端网点,从此,可视化的一对一服务不再是VIP的专享特权。2012年7月5日,广发银行又在北京金融街支行推出了24小时智能银行,可以提供全天候的远程人工服务:自助开户、自助申领储蓄卡和信用卡,未来还可以实现以往只能在银行柜台办理的大部分传统业务和银行产品的咨询和销售。
据广发银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关铁军介绍,目前广发银行的电子渠道替代率已超过80%,预计明年将在重点一线城市布放一批VTM。
关铁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广发银行5年战略规划中,我们将在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等重点发展区域,按照客户需求和战略部署,有序拓展智能银行的铺设数量。”在她看来,未来智能银行的发展趋势是更好地融合本地客户自助操作和远程座席协助服务,给予客户更加舒适的用户体验,增加与客户的互动环节,不断扩展功能范围,以替代传统柜台的大部分业务,实现24小时全天候处理业务。智能银行的推广,不仅在于推出一台智能设备,还需要银行后台整体性变革的全面配合与保障,必须涵盖组织架构、管理规范、业务流程、风控合规等多方面。
“简而言之,就是以客户为中心,逐步建立起‘一点接触、多点服务’的立体式、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通过产品的一步步升级和优化,广发银行正逐步将智能银行打造为体验更佳、更加人性化的7×24小时‘金融便利店’。”关铁军说道。
抛弃“银行本位”
被问及智能银行进展时,李坚反问记者:“什么是智能银行?我现在给不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是我会把我认为智能的东西放到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中,让用户体验更完美。”智能银行应用正在引领国内银行服务进入一个“客户体验为王”的阶段。
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以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为代表在城乡两条线大规模新建服务网点的“网点为王”阶段;以及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新崛起的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所推崇的“标准化服务”理念的“服务为王”阶段。如今,智能网点真正做到了把国内银行业由“银行本位”的服务,转变为“客户本位”的体验。
“我对电子银行的要求是,我们必须在每一项功能上都要比其他银行更好、更贴心,别的银行三个步骤能做完,那我们必须两个步骤做完;如果大家都只能做到三步,那么光大银行的展现方式要更符合用户的习惯、体验更好;即使不能样样都比其他银行好,起码也要做得和其他银行一样好。”李坚说。
在各大银行,电子银行部作为智能银行的先行军,一方面要时时体察银行用户习惯的细微变化,另一方面,又要根据这些习惯和智能银行发展的趋势对研发部门提出具体的业务要求和技术要求,其在银行中所发挥的作用,正在日益凸显。
什么是VTM
提起ATM,我们都知道这是用来存钱、取钱的。而提起从ATM发展而来的VTM,很多人却都会感到陌生。作为ATM功能的延伸,VTM不仅能够查询、存钱、取钱和转账,而且还能够进行发卡、销户、挂失、存款证明开具等传统的银行柜面业务。同时,通过VTM上的视频会议系统,用户能够和银行客服人员进行对话沟通。银行客服人员也能藉此对用户的身份进行判定,并为用户提供贴身一对一的可视化服务。
关键词 对公业务 客户基础 银行发展
在建总行2011年夏季工作座谈会上,董事长、行长、监事长都将客户基础薄弱作为经营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强调,认为当前的客户基础难以支撑对公业务的持续快速发展,难以巩固建行行业第二的市场地位。
要改变对公客户基础薄弱的现状,夯实和壮大对公客户群体,提升当前和长远的市场竞争力与价值创造力,核心是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银行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明确管理职责划分、激励约束机制、营销服务方式和渠道产品运用。
根据对公客户的特点和需求,结合银行经营的现状和趋势,本文将对公客户分为四大类(特大型、大型和中型信贷客户,中小型、小型和微小型信贷客户,大额无贷客户,小额无贷客户),并从职责划分、激励约束、服务策略、产品运用和渠道选择五个方面阐述银行如何拓展与维护不同类型的客户。
一、健全体制,理顺流程
客户管理体制是客户经营的基础,只有责、权、利划分清晰,才能为客户的拓展维护奠定根基、开辟通道。目前亟待规范的是大额无贷户的管理职责,鉴于大额无贷户对存款的贡献较为可观,在结算和投行等产品方面大有可为,是信贷及相关业务的潜力军,建议按客户属性明确由公司、机构和国际等对公业务部门主管,会计结算部门仅负责小额无贷户的管理。
健全体制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办理流程,简化繁琐和不必要的环节,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改善客户体验,涉及银行经营管理体系的各个流程和环节。
二、完善机制,有效激励
激励约束机制是指挥棒,是实现客户拓展目标和服务策略的助推器。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对公客户的激励考核机制:第一,加大对客户的激励考核力度,继续增加客户在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中所占的比重。第二,对规模越大、发展越成熟的客户,激励考核主要与客户的价值贡献挂钩,同时兼顾产品覆盖和发展潜力;对规模较小、处于发展期的客户,激励考核主要与客户的产品覆盖和发展潜力挂钩,同时兼顾价值创造。第三,建立对客户激励考核政策的检查通报制度,避免相关政策在传导过程中出现歪曲或偏差,使基层机构充分认识客户基础的重要性,准确理解管理意图,确保激励考核机制有效运转、落实到位。
三、分类服务,保质保效
不同类型的客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需求。银行既要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又要考虑成本投入、产出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因而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客户采取差异化、有针对性的服务策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对特大型、大型和中型信贷客户采取“一户一策”的服务方式。为每个大中型客户量身定制符合其需求、包括多种产品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产品覆盖度和综合贡献度。
对中小型、小型和微小型信贷客户采取批量发展的服务方式。为产业集群、经济园区、集贸市场和龙头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批量化链条式的服务,提高服务效率。
对大额无贷户采取挖潜关注的服务方式。关注客户的业务特点和资金流向,挖掘客户发展潜力,着力提高大额无贷户的产品覆盖和价值贡献。
对小额无贷户采取培育发展的服务方式。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和金融需求,为客户提供适宜的产品和理财建议,培育客户成长壮大,提升产品覆盖和发展潜力。
四、优选产品,实现双赢
产品是银行营销维护客户的手段和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拥有具有竞争力又能实现双赢的产品,才能永远留住客户并持续创造价值。因而产品的设计、创新和运用尤为重要。
对四大类对公客户的产品运用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市场竞争越发充分,利差不断缩小,利率市场化渐行渐近的形势下,银行要优先发展低资本消耗和高投资回报的产品。因而除了存款和结算两项基础产品外,对大中型、小型信贷客户以及大额无贷户都应安排投资银行、供应链融资等作为重点发展产品。这类产品是既能降低银行资本消耗,又能提高客户收益的双赢产品。第二,应充分利用优质对公客户资源,积极拓展公私联动类产品,如工资、企业年金、联名卡、公务卡等。这类产品对银行而言能扩大客户群、增加收入、提高产品覆盖;对客户而言能方便员工、降低财务成本,双方受益。第三,应大力营销电子银行,占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对各类对公客户都安排现金管理或企业网银作为重点发展产品。对客户而言,电子银行方便快捷并且能节约大量财务成本;对银行而言,电子银行不仅节约投入、提高效率,而且大大延伸了银行业务的触角和外延,是真正的双赢和发展趋势。
随着新一代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世界正在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向着更高层次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
一、智慧银行的概念
银行基于网点提供服务的模式已维持了上百年,物理网点对满足客户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需求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传统银行网点的服务模式与当今客户需求、技术发展等不相匹配,造成大部分客户被电子渠道分流。在新的竞争时代,金融业竞争的基础不再是占有金融资源的多少,信息资源将取代金融资源的根本地位。银行作为传统的金融机构,在新形式的冲击面前,做出迅速的战略整改,开始全面实施网点智慧化建设。
所谓智慧银行,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科技成果和银行经营管理经验,高效配置资源,敏锐洞察客户需求,并做出灵活快速反应的一种高度智能化的金融商业形态。“智慧银行”的主要特征是开放、聚合、互联与智能,目标是推动商业银行信息技术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业务、产品、服务、流程与管理的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商业银行建设“智慧银行”,必须以智慧化的手段和全新的思维方式审视并顺应客户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塑新的服务、产品、运营和业务模式,在为广大客户提供高品质金融服务的同时,实现规模经济,提升服务效率,达到有效的客户管理和高效的营销绩效的目的。
二、银行物理网点存在有必要性
从全国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虽然对传统网点的经营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冲击,但实际情况是物理网点的数量并没有下降,反而略有增多。根据中国银行协会《2015年度中国银行服务改进情况报告》,截至2015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总数达22.4万个,新增营业网点6900多个,同比增长3.18%。
1.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当前用户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一些用户需要的不仅是简单的存取款业务,而是综合的金融服务,这时物理网点的优势随之体现出来,由于人们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的接受程度是渐进的、不均衡的、区域性的,对并不熟悉网络技术的客户来说,更倾向于人文服务的物理网点。尽管电子设备日益普及,但出于认知、安全、体验等方面的考虑,人们对直接接触型的社会交往方式仍存在较大需求,因此与移动终端相比,物理网点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满足用户直接接触型消费需求。
金融服务的基础是信任,消费者需面对面的沟通服务。虽然可通过人机互动的形式完成金融业务,但人与人之间交流却是沟通效率最高的。通过与银行工作人员的直接沟通,更容易地理解金融服务信息,也更容易产生信任感,更容易为用户所接受。
然而由于国内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上升,物理网点的缺陷正在逐渐显露。而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移动终端设备进一步普及,“互联网+”和智能网点的优势凸显。
三、智慧银行的主要优势
1.渠道建设智能化
随着客户消费习惯的改变、移动金融、在线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出现,客户对传统商业银行网点的依赖越来越少。丰富、方便、快捷,尤其是“互联网 + 电子金融”服务,受到广大客户欢迎。智慧银行的建设,可以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整合线上线下的服务渠道,在现有服务渠道基础上,整合物理网点、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以服务客户,建设家居银行等系统使客户享受到更智慧、更快捷、更高效的优质服务。
2.客户管理智慧化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大爆炸使得客户资料的优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智慧银行可以建立完备的客户数据库。利用大数据,获得广泛的客户信息及其消费习惯以及信用水平,并建立起自己的客户数据库。其次,利用数据库的资料分析,可以了解客户偏好,根据趋势制定出更加市场化的产品,在客户受益的同时,使银行赚取利润。再次,数据库的管理可以使银行了解客户间的差异化,从而提供更多的定制服务,使客户获得最舒适的用户体验。
3.数据处理精细化
通过建设智慧银行,使银行获取的数据不仅仅局限在结构性数据上面,已细化为更为人性、更为便捷的非结构化数据。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移动金融、网购平台等渠道获取关于客户职业偏好、购物倾向、兴趣爱好等非结构性数据,运用云计算等现代化技术对这些“大数据”进行数据的提取、筛选、分析,使银行能够随时随地跟踪客户喜好等的变化,并展开针对性的营销以及服务。
四、智慧银行建设成果
1.建设银行:打造金融服务新平台 加快智慧网点建设
2014年,建设银行了转型发展规划,明确将“智慧银行”作为未来转型的主要方向,即强调发挥移动互联、大数据应用、等技术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提升全行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打造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新模式。
针对目前柜面凭证种类多、通用性不足、客户填写繁琐等现状,从源头优化流程,并逐步将原有客户手工填写流程优化为电子填单流程,减少客户重复填单。开发多渠道协同服务预约,支持客户通过网银、手机银行等多种渠道预约,减少数据输入,从而显著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减少客户到网点排队时间。
在建设银行深圳前海分行营业部,客户能够充分感受到智慧银行的魅力。智能机器人取代大堂经理,在门口迎接客户、解决问题;旁边的智能预处理终端集业务分流、客户识别、排队叫号为一体,通过身份证扫描,把个人信息传输到柜员的操作系统,还可以打印客户手机上的预填单据。而网点中存取款一体机、多媒体自助终端、自助发卡机、VTM等多种设备进一步提高了物理渠道的覆盖面。极大的满足客户交易需求。
2.农业银行:创新服务模式 推进网点智能化建设
高效服务。智慧网点将网点排队机与掌上银行、网上银行绑定,客户只需通过手机登陆掌上银行,输入身份证号和手机号,即可预约当天至一周之内的办理业务时间。当客户在按照“预约排队系统”约好的时间到达农业银行网点时,只要在排队机上输入身份证号或刷卡,就可以优先办理业务。
智能服务。农业银行智慧网点通过自助发卡机等设备实现了客户服务的自助化。自助发卡机能够自动读取客户二代身份证信息,发起联网核查,并受理普通借记卡开卡、IC借记卡开卡和电子渠道签约等业务,使银行卡的开卡业务一下子变得十分简单。减小柜面压力。
远程服务。智慧网点的VTM使客户可以通过视频与远程柜员进行无障碍交流,办理和咨询相关业务。使客户能够在智慧网点内享受更加贴心、更具人性化的服务。
五、智慧银行建设存在问题和误区
1.智慧银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银行软硬件不配套
商业银行普遍重视门面建设,改进网点环境,设立便民设施。硬件条件进步的同时,软件条件却没有做到同步,表现为网点服务粗放、流程设计繁琐、员工技能不到位。银行排队现象、手续不够简捷仍然是客户抱怨的中心问题。
(2)营销与售后服务不匹配
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队伍建设卓有成效,营销方式不断改进,产品营销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与客户要求仍有差距。银行的售后服务数量与质量均与客户期待有差距,尤其表现为电子银行等产品的售后维护力度不够。
2.智慧银行建设的误区
第一,“智慧网点”并非硬件设备、多媒体内容与产品展示的简单组合。智慧网点作为渠道建设的一部分,其建设应基于目标客户群分析,通过合适的渠道,为目标客户群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如流程、体验、机制的优化,而单纯通过硬件设备的升级或网点重新装潢也难以速成的。
第二,智慧网点本身没有固定的模式,但现在某些网点过于强调“高大上”,或者太偏重于基础性网点、偏重于单一客户群。网点的模式应基于各银行的网点发展战略,建设符合自身特点的智慧网点。
第三,智慧网点从规划到试点,再到推广,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来实现整体渠道的有效性和业务效能的提升。但国内银行更多的是将其作为单一试点,没有考虑成功经验在其他网点进一步推广,也没有进一步进行整体的中后台整合。
六、智慧银行建设的创新策略
金融创新视域下的智慧,就是要能够及时甚至提前感知客户需求的变化,使得金融产品的供给与客户需求保持动态一致,通过及时便捷的渠道给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1.注重客户体验
客户体验的洞察是银行改进该方面服务的起点。客户体验一般可以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其中涉及到的客户体验类型包括:方便、信任、尊重、自主、时尚、身份等。对于不同层级的体验,客户的反馈是不同的。商业银行应当在保持基本和绩效体验的基础上,做强激励体验,重视交流、协助、顾问、荣耀、回报这些体验服务内容,让客户形成价值认同感。
2.强调产品创新
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时代,商业银行想与之竞争,其前进步伐必须跟上互联网企业的创新速度。银行应当建立互联网思维,建立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模式,准确把握各个细分市场的客户需求,确定重点发展的客户群、创新发展的先后顺序。高效、敏锐地进行新产品开发,灵活、迅速地进行产品优化,持续、有序地进行售后追踪服务,产品要做到差异化、系列化、品牌化。
3.优化业务整合
智慧技术的应用,在很多方面实现了用最少的人工干预为客户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商业银行应当以业务流程为研究对象,以系统工程视角,分析现有流程的缺陷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改善客户体验。其落脚点仍然是海量数据的处理,要在短时间内整合分散信息,协调前台后台多个部门,优化银行系统功能,压缩内部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4.强化风险管理
金融始终离不开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信息化时代的网络安全本来就潜藏着较大的隐患,以此类技术为支撑的智慧银行金融服务体系,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大的风险。与产品、业务、流程的全行内部协同一致,智慧银行的风险管理也应当是在全行内部打破地域、部门限制,全面协同。应当是以风险管理部门为核心,信息技术部门为基础,各个业务部门为主体,对智慧银行基础架构、合规情况、交易安全、客户信息等严密监控,建立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处理的整套方案。
参考文献:
[1] 李力.商业银行创建智慧银行的思路[J].国际金融,2012(11).
[2] 汪文洁.客户体验视角的智慧银行建设路径选择[J].经营管理,2014(7).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入世后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国银行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客户是银行效益的源泉,是现代市场竞争的焦点。他们选择空间不断扩大、购买渠道不断扩宽、消费心态和购买行为也趋于成熟,因此客户再不会对某一银行或产品盲目地保持绝对忠诚,客户要求银行更多地尊重他们,并对服务及产品提出了更高的个性化的需求。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银行由过去关注“产品”,逐渐转移到“客户”上。客户关系管理正是在这个理念的驱动下形成的一整套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和技术。
滨江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地方性商业银行,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该行在管理客户关系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正是通过对滨江商业银行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试图找出上述各种问题的答案。
一、滨江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现状分析
1、成立新的支行:2010年以来,滨江商业银行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申请并成立了唐区路分理处、泰山路分理处等分理处。2年多以来,新网点业务迅速发展,客户存款占全行总数的近10%,滨江商业银行正计划逐步开立新的支行,增加营业网点,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2、扩大了营业空间:鉴于目前过少的营业网点和有限的营业空间,客户在认知银行的渠道上受到限制,滨江商业银行在这个方面也做出了努力。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服务方式,通过市场分析,在海风地产售楼部、城西、城中、城东、高新区等若干滨江市内人流量大的摆摊设点,为客户提供理财咨询,并向客户宣传银行的品牌、服务,增加了与潜在客户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有效地扩大了银行在滨江市民中的认知度,并广泛地收集了市场信息。
3、实行了外部交叉营销策略:客户在滨江商业银行中请贷款、存款和办理中间业务时,必须向银行提交真实的企业/个人资料,这些数据一方面可以用来进一步分析客户的需求,作为市场调研的基石出,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保护用户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将这些用户资源与其他具有互补型的企业互为开展营销。
二、滨江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客户分析落后于环境的要求:滨江商业银行是省内唯一的城市商业银行,享受省内一些政策的倾斜,尤其是近三年的连续盈利,使滨江商业银行的工作重心仍集中在存款、贷款等传统业务上,而对于服务广大市民还没有列为工作的重点,因此没有开展系统的客户细分工作。客户的信息分布在各个分支机构及部门,没有指定的部门进行收集整理,没有对客户全像的清晰认识,没有进行科学的客户分类,不了解各类客户对银行的价值,因此在推出产品及服务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市场定位,针对性不强,不仅造成一定时间、精力的浪费,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2、服务渠道单一: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服务渠道是否畅通和覆盖面是否广,直接影响银行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滨江商业银行的服务渠道单一,主要依靠遍布全市的120多个营业网点,虽然在数量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分布不合理,在网点布局上,由于各支行及营业网点由原来的城市信用社转变而来,城市信用社网点分布是按行政区域而不是按经济区域划分的,因此存在着一定区域内支行及营业网点密集度过大,甚至出现“邻居式”的不合理网点布局,而有的区域却没有营业网点的现象,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3、营销工作有待完善:滨江商业银行成立五年来,其营销观念还停留在产品的推销阶段,没有建立起以营销管理为核心的业务管理机制,没有形成统一的营销机制,各行、处营销观念淡泊,基层行之间不能形成共同的营销理念,各自为政,致使滨江商业银行的综合优势难以发挥。虽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广告促销手段,开展了一系列优质服务活动,如微笑服务、限时服务、承诺服务等,但由于落后营销观念的制约,在没有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推出产品然后进行大范围的营销宣传,造成产品及服务的针对性不强,既增加营销工作的成本,又增加了产品失败的风险。
三、滨江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对策措施
1、极开展市场营销工作
(1)树立品牌形象 在金融服务行业,响亮的品牌不仅代表雄厚的经济实力,也代表能够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24]因此滨江商业银行在从事客户服务时,在以标准化服务为基础的同时,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偏好,进一步丰富服务的形式和内涵,凸显服务特色,打造品牌形象。
(2)建立客户档案,做好客户分析工作 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客户信息、建立客户档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客户细分。开展以各网点为阵地的"走千家、进万户"活动,由各管辖行市场营销人员及其它员工,利用工作或业余时间对各网点周围300米范围内的常住居民、个体工商户等展开走访活动。准确掌握客户的基本情况,掌握其经济实力和金融需求,建立客户档案及客户分类图。并在此基础上对客户的行为进行分析,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突出服务特色。
2、创新产品及服务
滨江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总体策略是确定重点行,抓点带面;确定重点客户,抓大户带一般客户;确定重点发展业务,抓重点带整体。以构建本外币一体化的体系,实现本外币联动为目的:一方面把在滨江商业银行办理人民币存、贷款业务且拥有外汇经营权的现有客户群的外汇业务尽可能纳入滨江商业银行办理,全面挖掘客户的综合金融资源,然后再开发潜在客户资源,通过为其提供快速高效的“绿色服务通道”,使其成为滨江商业银行的忠诚客户群体;另一方面借助滨江商业银行外汇资金快捷、高速的汇划速度的优势,打造“外汇资金清算快车”的品牌形象,起到了立体式全方位宣传作用,反过来以外币业务带动本币存贷款业务的增长。
参考文献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70
[中图分类号]F832.33;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2
1 交易银行渠道业务发展的背景
交易银行渠道平台主要作用在于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创新渠道产品、优化渠道功能、提高风险控制等方面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吸引、留住客户,增加资金沉淀,促进客户资金在农行体系内的循h。在发展公司类交易客户时,通过发挥网点、农行掌上银行、POS、智付通、ATM、商e付(B2C)、e商e农管家等线上线下渠道作用,解决企业在交易过程中的金融问题,提高客户的忠诚度,降低成本,并从每一个账户持有人处获得更多的收入和利润。
2 交易银行渠道业务发展瓶颈的分析
当前交易银行渠道业务发展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渠道产品顶层设计缺乏统一规划,部分渠道产品功能同质化;渠道管理部门分散,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自助设备投放欠科学;三农渠道市场渠道覆盖模式需要创新;移动渠道发展力度不够。
2.1 渠道产品顶层设计缺乏统一规划,部分渠道产品功能同质化
对于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提供的交易银行产品,在某些方面缺乏统一的顶层规划,使产品设计和创新带有部门痕迹。渠道集成发展机制尚未建立,各渠道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突出,渠道间信息共享、业务转接、协同服务、交叉营销等难度较大。一是渠道定位不清晰。渠道产品为各部门分割把持,非但未能实现功能。
2.2 渠道管理部门分散,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
各渠道分别属于零售、运营、电银、卡中心与农户等部门管理,各渠道间利益协调机制不畅,客户、产品、渠道部门利益协调困难,还无法适应渠道定制化和产品、渠道融合发展的趋势。一是由于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利益分成、成本分摊不到位,渠道部门与客户、产品部门利益不一致,在产品定价和收入考核上矛盾较多。二是线上线下渠道多头管理,信息集成、资源整合、规则一致与顺畅转接的一体化运营服务缺乏统筹。三是渠道部门对客户需求和体验考虑较少,导致渠道差异化服务和客户需求响应较差。四是线上运营体系建设滞后,相应的业务流程、制度办法、交互方式和规则引擎急需梳理。五是电子渠道风险防控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电子银行反欺诈系统、风险案件快速认定和小额资金损失协商赔偿机制尚未建立。
2.3 自助设备投放欠科学
一是自助设备布局欠科学。离行式自助银行选址由支行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论证,繁华地段布设率和网点自助设备配备数量较同业偏低。二是自助设备结构不合理。以自动存取款、查询、缴费机为主,高速存款机、票据设备、业务预处理机等智能机和多功能机的配备数量不足,相应的引导服务及远程协同人员亟待配齐。
2.4 三农渠道市场渠道覆盖模式需要创新
中国农业银行“金穗惠农通”工程等三农电子渠道建设的先发优势,正在逐步被其他银行新设网点、新布机具和新兴的三农移动服务所蚕食,对农村市场渠道覆盖模式需要创新。一是渠道投入产出效率不高。惠农卡放和电子机具布放盲目追求数量和位次排名,无效卡、睡眠机具不断增多。缺乏高品质的“精品服务点”和“星级服务区”,低质低效服务店也没有及时退出,资源浪费严重。二是渠道服务功能有待提升。惠农通仅具备小额取现功能,现金缴存、跨行应用、商业应用等功能尚未开通。三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三农移动金融服务未提上议事日程,掌上消费、投资、理财等三农专属移动产品尚待开发。
2.5 移动渠道发展力度不够
移动渠道创新发展步伐,明显慢于同业,特别是掌上银行市场份额与领先的建行有较大差距。一是产品创新能力不强。掌上银行开发性、通用性不足,支持二维码扫码等形态的移动支付产品缺乏。二是增值服务体系不健全。掌上生活、社交、移动办公等增值服务仍是空白,移动商圈建设步伐缓慢,短信客服等咨询互动功能不强。三是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掌上银行系列产品市场知名度不高,掌上质押、掌上理财、网点定位等功能虽然已经开通,但客户无从获悉。四是微信银行发展滞后。微营销、微查询、微客服及微支付等微信银行建设刚刚起步,界面缺乏引导性标识和功能介绍,主动及营销功能欠缺。
3 发展渠道交易银行业务的主要模式和路径
3.1 创新渠道考核机制
把渠道交易银行业务作为一项战略性安排,纳入二级分行综合绩效考核和班子考核,以及省分行相关部门和个人的平衡计分卡考核,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把网点转型、金穗惠农通工程、掌银业务等作为渠道交易银行业务发展转型的重点;同时,还要从网点建设规划、设备选型采购、人员配备、营销费用等方面科学配置渠道交易银行建设所需的资源,确保工作有效推动实施,落到实处。
3.2 加快移动渠道建设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要以优化客户体验和交互方式为核心,实施移动主渠道战略,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4G时代的来临、智能终端的普及,迫使银行必须把移动渠道作为突破口,开展移动金融“掌赢行动”。
3.2.1 创新移动金融产品功能,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易银行业务
随着掌上银行系统改版优化和软Token免介质支付功能的投产上线,在个人支付业务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与进步,为交易银行个人业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与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体验相比,掌上银行产品功能有待创新。一是要将扫码支付功能加载至农行掌银APP,可以采取自主营销商户和与银联合作的形式,将线下商户变成线上商户,满易银行客户的需求,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二是丰富掌上银行金融功能。除了传统的理财结算业务外,要通过开发贷款申请和放贷查询功能,特别是小额贷款功能,提升客户办理贷款业务的便利性,提升相应融资方式的竞争能力;三是要加大移动金融缴费项目的拓展。重点推动掌银端电力、话费代缴,“两险一补”项目,以购买机票、旅游景点门票为突破口,拓展黄花机场机票购买、张家界景区植入农行掌上银行系统。三是上线对私业务的各种线上资产质押自助融资产品,将客户自己的存定期单、理财产品、按揭已还款额等作为质押品或用信额,由客户操作在电子渠道上自助办理抵押贷款,并且在一定额度内免人工审批,做到客户随时申请,平台自动审批,允许随借随还。四是研发对公移动互联网金融业务。移动金融在零售业务领域已经得到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而在银行对公服务领域,受到企业账户管理复杂性的约束,尚未发挥作用。要布局移动金融的交易银行系统,基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POS终端,研发对公掌上银行、移动端进行整合创新,为客户提供各类查询、交易、审核等便捷、安全的移动金融服务。
3.2.2 加大营销宣传力度,抢占移动金融市场份额
一是加大掌上银行新功能的宣传推广,实现掌上银行在全行客户的全面渗透。新版掌银上线以来,逐月都在更新功能,用户体验很好,要借此契机,大力推广12306掌银快e付购票、掌银端无卡取款、理财、贵金属交易、质押贷与网捷贷等。二是全年开展掌银专项营销活动。开展“周六掌上银行9.9元观影”、本地化生活缴费抽奖、掌银金融易抽奖活动、新功能缴费体验等。通过掌上银行等发起线下活动,发放产品体验、活动邀请、商户优惠券等,将线上客户流量转化为线下流量,实现客户营销服务线上线下全渠道整合,最终通过产品服务销售来实现流量变现。三是加大资源投入和宣传力度,各行向重点金融易倾斜营销资源,支持掌银全年缴费返话费营销活动、支持创新营销手段,加强互联网H5、社区电梯广告位、高铁、地铁掌银广告的投入。
3.3 保持自助业务的稳步发展
3.3.1 拓宽渠道,挖潜创收
一是试点高速大额存取款一体机。高速大额存取款一体机是一款具备大额存款、取款、兑零等功能,并支持存折交易的高速自助现金终端,可以支持不同面额人民币纸币混合高速存款、取款及现金循环功能,存款可连续不间断入钞。深圳分行于2016年5月在系统内率先推出了该产品,取得了良好效果,基层行及客户均反响极佳。
3.3.2 优化布局,提质增效
一是科学选址,确保新投放设备的有效性。一方面指导各行在交通枢纽、商业中心、高档社区、各大高校等黄金码头及城郊结合部,大力营销,抢先设立离行式自助银行或银亭;在星级酒店、高档社区及高校有人24小时值守区营销安装离行大堂式自助设备,以方便客户存取款、转账、缴费等;紧随服务三农的农行使命,做到社保卡发到哪里,自助设备服务配套到哪里。在网点服务空白的乡镇,设立以自助服务为主、人工咨询服务为辅的惠农综合服务站。另一方面指导存量高效设备的自助银行增加自助机具,无法增加的要想方设法在附近新增离行式自助银行或自助银亭;对台月均收入较高、点均设备偏低或设备市场占有率偏低的地区,要重点发展,扩大市场份额。在自助银行具体选址时考虑发展趋势,选择方便停车的地域,同时留足机位,方便以后逐步增加机具。
3.3.3 科学引导,提高分流
一是加强自助设备分流引导。要求各行落实人员责任,加大考核力度,逐旬下载分析辖内支行、网点来行业务自助设备分流率情况并进行通报,督促各支行、网点加强大堂分流引导,将2万元以内取款、10万元以内存款、5万元以内转账业务,话费、电费等缴费业务尽可能分流引导至自助设备办理。二是优化网点智能服务区。整合原来的咨询引导区、电子银行体验区为智能服务区,设置在大堂入口的显著位置,与自助服务区相连,便于大堂人员集中管理、引导分流、辅导授权。
3.4 发展新型智能支付终端
3.4.1 加快机具功能创新
银行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战略的集中体现,已成为商业银行提供差异化零距离服务的主要途径,成为打造知名品牌的主要工具,成为创造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是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及动力。国际经验充分表明,随着商业银行业务重心向零售业务的转移,零售业务在银行的利润来源中已经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进一步加速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金融界的现实课题。本文试从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其发展趋势。
一、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
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零售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上升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国外银行零售业务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无论大中小商业银行,无论全国性银行还是地区性银行,无论分业性银行还是混业性银行,没有一家商业银行不开展零售业务。比如美国的银行业,其零售业务的增长不仅表现在资产运用方面,在收益构成上也表现得相当突出。如美国花旗银行2004年的利润中就有72%来自于零售业务,汇丰银行2004年税前利润中个人业务利润占比为40%,美洲银行占比为41%①。但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近年刚刚兴起,零售银行、个人业务、贵宾理财、私人银行、零售经纪人、流程再造等新概念、新词汇正不断被人们大量引用,信用卡、汽车贷款等发展多年的老产品也被赋予更多的新意,网点柜台、ATM、电话等服务渠道的作用也在发生重大变革。据统计,2005年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利润仅占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25%左右。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以下特征:
1.零售客户的数量众多,总体业务量巨大,但对客户缺乏分类。四大商业银行几乎每家在国内都有1亿以上的客户,每天都有超过千万笔的个人业务。同数百万的法人客户的业务量相比,它的业务量是非常巨大的。一般来说,每个客户享受的任何服务都是一样的。当然,从道德层面来看,对客户的服务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客户,他对服务的需求和产品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视同仁、一模一样为不同的客户服务,就无法让客户特别是优质客户真正满意。如果对客户进行分析,细分客户市场,通过一些渠道的改革,进行低成本、集约化服务,为客户提供有差异的服务,才能保证零售业务完成巨额的业务量、满足庞大客户的需求。
2.零售客户尚未形成规模经济,仅有较小的单体贡献。相对公司和机构客户,个人客户的数量大、单体贡献小,所以它需要规模经济,达到了一定的量才有收益。零售业务不能向批发业务一样计算单笔业务收入,一笔笔地计算盈利水平,应该对利润贡献大的群体进行分析。根据客户的贡献进行市场细分,然后根据细分的市场来做经营发展的规划和重点,来提高整体的盈利水平。
3.零售业务各自为战,忽视流程观念。国内商业银行不太重视流程。它的业务常常是按照部门来分割,所有的零售业务都被分离。例如,客户一般都有某一银行的几张卡(如:贷记卡、国际卡、准信用卡),这几张卡在不同时候刷卡之后,就会收到好几张对账单。这既浪费成本,又会给客户造成不好的印象。试想,当一个客户收到三四张对账单,他会觉得这个银行的服务很好吗?这样对客户就不大容易提供全面的、一站式的服务,客户的服务需求就得不到一个及时的、便捷的满足。但如果在整合方面做得好的话,就能提供不可估量的竞争优势。
4.单渠道经营为主,尚未全面形成多渠道的经营模式。渠道是银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要素。简单地说,从单渠道到多渠道,就是从现金交易到转账交易,从柜台服务到离柜服务,从人人对话到人机对话。离柜业务,它跳开了渠道的前台的过程,没有纸质凭证,直接同网络或者主机联系进入到中后台,一下子就办完业务了。国外的商业银行对渠道的成本都做了非常多的研究。渠道中的物理网点的成本很高,它包括不同的区位、价格、规模,而且标准也不同。离柜渠道的特点就是成本非常低。从目前渠道反映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离柜交易量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逐年缓慢上升。而电子银行是未来竞争中的一个利器。国内较大的商业银行现在已经非常明显地在电子银行方面享有优势,占到百分之三十至七八十的市场份额。西方的商业银行到我国来,不可能在物理渠道方面投资这么多,因为这样的投资成本非常高昂,但是它会运用电子银行这样的方式。如果国内商业银行在电子银行方面的优势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就能把客户囊括到电子银行的服务中去,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5.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产品单一、服务单一。存款成为客户的一个主要选择,而国债、基金的占比却比较小。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差异呢?主要是对客户的宣传、服务不够,包括柜台和其他渠道的,如电子银行渠道方面。此外,商业银行内部的引导方向也有问题。长期以来,商业银行都以存款为主导,尽管这个口号近年已逐渐改变,但是这在一代人的情结中非常难改变。商业银行一方面是垒存款,一方面是垒贷款,两头都在往上垒。如果贷款利差进一步收缩,资金的价格将不断趋低,存款的收益也将越来越低。
二、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趋势
国内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占领先机,一定要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及客户需求的变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能,全面推进零售业务的升级。加快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统一思想认识,转变营销观念。零售业务具有客户数量多、风险低、业务分散等特点,可以很好地规避系统性风险。如果经营得当,零售业务将是一种常青树业务,可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持续增长。而且零售业务的盈利能力高、业务成本低、风险低,因而必将成为持续发展的主要盈利业务之一。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零售业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及时转换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真正把零售业务当作主要业务来抓,将信贷投放由支持生产为主转变为支持生产与消费并重,把服务对象由企业为主转变为企业与个人消费者并重,树立以个人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和服务意识,科学设计零售业务的运作模式及所采用的手段,使零售业务朝着健康、高效的轨道发展。
2.做好市场细分和品牌的规划,真正树立起客户导向的理念。要重点关注潜力客户群。潜力客户主要是在校大学生、青年职业人员等一些有较强增长潜力的客户。这些年轻人都会用电脑,他们对应的品牌是电子产品,应该作为电子银行重点发展的一类客户群,对他们的品牌规划将来应该成为代表科技与时尚、充满进取精神的象征。而中高端客户对应的品牌是理财产品,要为他们提供各种优惠的待遇和综合的理财服务,成为代表成功与财富、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个人理财的品牌。对非常富有的客户和最高端的客户,要为他们提供高层次的尊贵理财服务,包括尝试着在国内率先推出私人银行业务,提供各种资产管理、财产信托、税务咨询等服务。总的来说,对不同的客户要有不同的经营策略。因为优质的客户,能提高银行服务的效率,也能给银行带来很高的收益,同时还能够降低银行成本。只有真正树立起客户导向的理念,并以此理念为核心提升客户服务,才能催动零售业务的发展壮大。
3.加强零售业务产品研究和开发,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经验表明,凡是在单一银行使用的金融产品越多的客户,其对该银行的忠诚度就越高。商业银行要紧跟市场发展变化,及时完善零售产品研发体系,真正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机制,不断挖掘新的赢利机会和业务增长点,强化产品创新形成的持续市场竞争力。一是改进现有服务品种,完善功能,使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如以银行卡为载体,借助多功能银行卡对已有的零售业务品种、功能进行整合、完善。二是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长期的支持。在研究竞争对手及国际先进银行的零售业务产品类型的基础上,结合本行实际,积极开发有市场潜力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此外,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重视打造品牌,努力推出能代表各行特色的“精品业务”,树立安全、稳健、优质的名牌形象,增强吸引力和亲和力,以获得真正忠实的客户群。
正是基于资源及业务范围有限的考虑,外资银行对客户群体的选择也不得不受到影响。
1.外资企业。外资银行目前最重要的企业客户多为规模较大的外资企业或外国公司。据调查显示,现有外资银行的企业客户中,年销售收入在5亿元以上的占其全部企业客户的60%,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5亿元之间的占35%。这些企业客户大都是外资公司或外国公司在国内的分公司或子公司,资金实力雄厚,经营效益良好,加之众所周知的原因而成为外资银行稳定的客户来源。外资企业在选择银行时对本国的外资银行存在较大的倾向性。
2.个人客户。由于对外资银行的了解不足,外资银行的个人客户主要集中于外资企业员工、有海外经历的国内人士及家属。这类人员一方面对外资银行非常了解,另一方面有海外收支的需求,是外资银行首先发展的客户群体。
3.外资银行所关注的国内客户群体。一类是具有走向国际市场需求的大型国企。此类客户管理和风险控制较好,资金透明度较高;第二类是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此类企业和外资银行已有长期往来,业务合作有所深化;第三类是一批新崛起的资信良好的民营企业。第四类是发展集中在城市的富裕个人群体,资产在30万元至800万元之间的个人客户是外资银行重点发展的客户。在已成为外资银行客户的人群中,时间超过三年的比例不足30%,而近两年才使用外资银行业务的人却超过了70%,这说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外资银行并成为其忠实的客户源。
作为外资银行尽管在产品上、服务上具有很强的优势,然而仅有这样的优势,在服务网点上却具有明显的劣势,它直接制约了更多的个人客户选择外资银行作为服务商。为此,银行卡的优势显露无疑,它以其通存通兑,以及网络银行的科技优势,更借助银联网络方便客户开展业务,还可以以卡为介质,开展商户收单、持卡缴费、销售基金和理财产品等利润不菲的金融业务。银行卡可以非常有效地解决外资银行网点不足的劣势,成为外资银行吸引并维系忠诚客户的重要武器,这就是为什么外资银行一直极力要求发行银行卡的原因所在;而进一步就是为了开展个人消费信贷而发行信用卡。
康义:这些年来,建行一直将零售业务视作一项很重要的战略性业务。郭树清董事长于2006年就提出要将建行建设成国际一流的零售银行。在此战略目标下,建行率先提出了“大零售”概念,并对组织架构进行了创新,成立了由分管副行长担任主任、零售业务总监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作为副主任的个人业务委员会,在其下面包括六个业务部门,分别是:个人存款与投资部、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住房金融与个人信贷部、小企业业务部、信用卡中心和产品与质量管理部。2009年,个人金融部改名为个人存款与投资部,其业务不仅包括吸收个人存款,还有个人投资。现在回头来看,特别是在2011年理财市场大爆发的背景下看,建行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我们的住房金融与个人信贷部专门做个人零售贷款,包括个人消费类贷款和个人房贷(住房按揭贷款、二手房贷款、转按揭贷款)。小企业业务部主要负责小企业信贷,这样建行做零售贷款主要有三个部门:住房金融与个人信贷部、小企业业务部和信用卡中心。作为中后台的产品与质量管理部主要是做业务流程和产品的创新,还有整个服务质量的管控。
《》:目前建行零售银行业务已经在金融同业中处于领先位置,请您介绍一下贵行零售业务的基本情况,以及未来的战略发展规划。
康义:自1986年开办储蓄业务以来,建设银行零售业务已走过25年的历史。建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多项工作开创同业先河,主要业绩指标快速增长,正朝着“建设国际一流零售银行”的目标奋斗。
目前,建行零售银行条线中间业务产品种类较为齐全,市场竞争力强,能够较好地涵盖满足客户各类金融需要。主要的产品有:银行卡支付、结算,如龙卡通、理财卡和各类信用卡等;基金、保险等投资理财产品代销;自主设计销售的投资理财产品,如“乾元”、“利得盈”和“建行金”等。此外,还有网银、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支付结算产品。
截至2011年6月末,建行个人存款余额达4.42万亿元,五年时间翻了一番。个人住房贷款1.32万亿元、不良率0.23%,规模和资产质量均同业领先。累计发行银行卡3.60亿张,上半年消费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高端客户快速增长,金融资产300万元以上客户上半年增长17%。小企业贷款余额8259亿元,上半年增长13%,比公司贷款增速高5.8个百分点,服务客户近7万户。
2010年以来,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行开始制订自身业务发展的“五年规划”。建行零售业务将紧扣规划主题,“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改革创新、加快转型,着力打造零售业务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而言,一是要以客户为中心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建行差别化服务和综合金融解决能力;二是要加强产品创新和组合营销,大力发展小企业贷款、消费金融等重点业务;三是要优化布局,加强专业化机构和电子渠道建设,促进各类渠道协调发展。总体而言,要从客户、产品和渠道等多维度多策并举,推动建行零售银行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资产业务在零售银行业务中一直是优质业务,尤其“龙卡汽车卡”业务发展迅速,请问贵行在目前宏观经济紧缩下如何开展零售资产业务?如何进行资产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实现业务效益的最大化?
康义:“龙卡汽车卡”是建设银行为私家车主量身定制的、国内首张Life Style(生活概念)卡,为客户提供多项专属礼遇服务。目前,已有近300万客户成为汽车卡的忠实拥有者,被VISA国际组织授予“最佳生活概念奖”。
在当前形势下,建行零售资产业务发展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积极响应国家有关支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相关要求,加大信贷资源投入;资源要向重点行倾斜,保持贷款定价的合理水平。第二是重点支持居民购买自住房的贷款需求,加快二手房贷款业务发展。第三是以“优质客户+有效个人资产抵押”为主,加快推进个人助业贷款的发展。第四是稳健发展个人消费类贷款,满足客户真实消费融资需求。
《》:消费信贷业务是未来零售业务发展的重要板块,各家银行也在这一领域进行了不少尝试,请问贵行有什么先进做法和战略部署?
康义:“十二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要提升服务业GDP占比,不断扩大内需,保持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持续提升消费率。因此,消费信贷业务将迎来黄金发展时期,建设银行也在大力推动这项业务发展。
第一是创新信用卡消费信贷功能,发展的重点是分期业务,比如购车、家装、商场、邮购和账单的分期。2011年上半年,全国每1000辆家用车中就有近30辆由建行购车分期业务提供支持。下一步还要加快在互联网、手机支付等新技术平台的应用,打造信用卡汽车金融和个人消费信贷平台。
第二是稳步发展个人消费类贷款,要加大信贷资源投入,围绕优质客户、重点产品和质量高、效益好区域发展业务。个人助业贷款要依托专业市场、产业集群和行业协会,探索、完善联保联贷等担保模式。要发展个人支农贷款积极支持“三农”事业,选择农业大省和特色区域,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我们注意到贵行最近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理财产品,例如“利得盈”、“汇得盈”、“大丰收”、“乾元―日鑫月溢”等。请您谈谈贵行零售业务的理财产品创新经验。
康义:零售银行业务金融需求种类繁多,变化非常快,新技术和经济趋势变化很容易延伸出新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产品创新的机遇广阔,难度也很大。
首先要深入研究客户需求,比如上述理财产品就是建行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热点需求推出的产品,2006年银行理财开始起步,建行发行“利得盈”满足客户固定期限理财需求;“大丰收”有效满足了2009年以来客户高流动性理财需求;2010年以来,建行推出“乾元”系列产品满足客户不同收益和期限的综合理财需求。
其次要紧密把握政策导向,比如金融IC卡、消费信贷等产品就要深入研究、大力投入,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抢抓市场先机,承担国企社会责任。
最后是要充分借助“外脑”,银行的客户和渠道优势是证券、保险等行业无法比拟的,可以积极引入基金、保险、信托等行外产品,通过代销满足客户需求。
《》:贵行在对私客户关系管理方面,如何制定战略措施以培养客户的忠诚度,如何贯彻差异化策略来提高客户满意度?
康义:客户关系管理,对于零售银行业务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是银行经营特性决定的,零售银行提供的产品种类多、风险程度不同,产品选择对客户意义重大。与客户保持密切、稳定、相互信任的关系,将有效推动精细化营销和客户维护。其次是零售业务特性决定的,建设银行个人客户超过2亿人,必须改变过往粗放、被动的关系管理模式,依托先进理念和技术,实施科学、精细管理。最后是市场竞争决定的,当前各家银行对客户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同质化”和“价格战”现象普遍,要提升客户关系管理水平,打造零售业务可持续竞争力。
通过客户关系管理培养客户忠诚度,在战略上应关注以下三方面:
一是要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要将客户满意、客户放心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客户服务、产品推出、渠道布放等都要围绕客户开展工作。这一理念的树立不仅要在制度和流程上贯彻、体现,更要在企业文化和员工教育上形成共识。二是要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客户的认可、满意直至忠诚,必须以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的有效提供为“载体”。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一方面,要重视老客户的维护,将好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和优惠的价格优先提供给现有客户,提高其对银行的价值贡献;另一方面,要重视产品交叉组合销售,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满足其结算、理财等个人金融需求。三是要建立强大的科技平台,零售银行与批发银行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面对海量的个人客户。要高度重视各类管理、营销系统的建设,培育客户数据搜集、挖掘和分析能力,提高精细化和差别化营销水平,以此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贯彻差异化策略提高客户满意度”中的“差异化”,应有两个概念:
与同业相比有独特、领先的客户服务能力。所谓与同业相比有独特、领先的客户服务能力,就是要摆脱当前银行服务“同质化”的问题,形成特有的竞争力。就零售银行业务而言,可以从品牌、产品组合和员工能力等几个方面入手。品牌是银行给客户的“第一印象”,打造有自身特点的品牌十分重要。比如“要买房,找建行”就是建行住房金融业务一个很好的品牌,向广大老百姓简单、准确地传递了建行住房金融服务的特质。产品组合就是要根据客户需求,将现有的产品进行有机组合,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把需求从“一个个产品的需求”发展为“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并着力满足。员工能力是银行服务能力和竞争力的根本基础,是差异化竞争力的来源。有“独特”的员工,才会有“独特”的服务。要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当前重点是要增加具有理财规划资质的客户经理和专家等。
为不同客户群体提供差别化服务。所谓为不同客户群体提供差别化的服务,就是要根据客户不同的金融需求,有针对性的提品和服务。比如以结算支付为主要需求的客户,要重点向他们推广电子渠道,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为客户节省时间和交易费用;有投资理财需求的客户,要运用理财中心、私人银行等专业渠道,提供满足其收益风险需求的产品,以及投资理财规划服务。要在产品和渠道等各方面形成一个全覆盖、有差别和有阶梯的体系,不同需求的客户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服务。
《》:新时期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对传统营销渠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贵行如何处理不同渠道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有何先进经验?
康义:近年来,建行的物理网点、自助设备和电子银行三大渠道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物理网点传统渠道实现了由“交易核算型”向“服务销售型”的转变,服务效率显著提升。自助和电子渠道的交易分流效果显著,2011年上半年全行75.3%的账务易是通过上述新兴渠道完成的,大部分产品均实现了电子渠道的同步布放。
处理不同渠道的协同发展,关键是把握信息化、居民理财观念日趋成熟等新趋势:
信息化是推动电子渠道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计算机和各类移动设备的发展“一日千里”,其对银行经营特别是零售业务经营的影响日趋明显。通过网络、手机等媒介提供结算、支付等个人金融服务的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则几何式提高。商业银行要顺应并引领这一趋势,加大电子渠道建设力度,运用电子渠道为客户提供结算、支付和产品销售等高效、低价服务,实现银行与客户的“共赢”。
居民理财观念成熟是实现传统渠道转型的必然要求。随着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其投资理财观念日趋成熟,金融需求已不仅局限于传统产品。因此,传统的零售网点要改变过往“存、贷、汇”为主的业务模式,丰富品种、提高附加值,满足广大客户的金融需求,同时也有效控制不断上升的经营成本。2007年以来,建行零售网点先后实现了两次转型。“一代转型”实现了网点服务的标准化,网点服务效率大为提升。“二代转型”通过建设理财中心和培养客户经理,为客户提供全面理财服务,有效满足了居民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
《》:贵行如何处理零售产品的贡献度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请介绍宝贵经验。
康义:银行业经营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资源配置方式要符合社会经济资源的流动方向。随着服务业在GDP中占比的提升,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以及消费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经济资源将不断向零售银行领域集聚。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大零售银行的资源配置力度。此外,提升零售业务对银行经营的利润和价值贡献,是树立零售业务支柱地位的前提。只有业务贡献提升了,社会各界、银行经营者才会更加重视、发展零售业务。近年来,建行在零售产品资源配置工作上也做了一些探索:
一是加大信贷资源在零售业务的倾斜力度。2011年上半年,建行零售贷款(含小企业)新增2671亿元,占全行客户贷款新增总额的56.7%,比余额占比高18.1个百分点。小企业、消费金融等业务风险权重低、资本占用少、收益水平稳定,符合当前经济转型和银行监管趋势,对商业银行未来经营的贡献将愈发显著,应加大资源配置力度。
二是不断优化销售激励模式。2007年以来,建行加大了重点产品销售的激励力度,一方面“按劳分配”,为广大辛苦工作、业务贡献大的一线员工适当提高了收入;另一方面,有效推动了银行卡、代销基金等收入贡献大的零售产品销售,全行收入贡献稳步提升。2010年以来,建行根据新形势对这一资源配置方式进行优化,加大客户和账户发展等基础工作的激励力度,促进业务可持续发展。
三是重视未来贡献潜力大的战略性业务。资源投入不仅应着眼于当前贡献水平,还要树立战略眼光,保持对未来贡献潜力大的产品的资源投入。例如信用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客户,建行近年来的资源投入力度都在不断加大。
《》:我们知道贵行已推出“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创新业务,而银监会不久前了推动商业银行支持和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有关文件,允许满足条件的银行将单户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贷款视为零售贷款。请问该文件对于贵行发展小企业零售业务有何启示?
康义:2011年5月,银监会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提出将单户500万元(含)以下的小企业贷款视同零售贷款处理,这一创新举措还原了小企业零售业务的特征。
建设银行十分重视小企业业务的发展,积极落实监管部门的各项要求。2011年年初,将小企业业务纳入零售业务条线管理,从战略上进一步明确管理模式和经营定位,确立了其零售化和社区化的发展策略,具体的举措有:
首先,积极服务微小企业客户。逐步建立、完善适应零售业务特征的管理机制,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经营体系,将营销终端落脚到网点。重点发展50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和期限一年以内的短期贷款。小企业经营要实现“六个转变”:从各区域同步发展向重点地区优先发展转变,从单一经营信贷向综合经营客户转变,从单户分散营销向围绕“社区”批量营销转变,从主要服务中小型客户向小型、微小型客户转变,从传统渠道向电子渠道转变,从注重增量和有贷户向“增量与存量并重、有贷户与无贷户并举”转变。
其次,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增量资源配置,对公贷款新增规模的40%用于小企业业务;优化存量资源管理,主动释放存量贷款资源,从中长期贷款存量中拿出一部分规模用于支持小企业业务发展;新增资源的70%~80%投向重点行,确保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中国银行业近年业务规模也迅速扩大,在净利差收窄增速放缓情况下,银行正在处于转型发展的拐点期,一方面各行的非息收入占比在提高;另一方面非银金融机构的挑战加大,如余额宝2015年余额达6207亿元资金,超过四大行大多数省分行的存款。因此银行业必须充分运用现有资源,进行业务及产品设计的转型。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现状分析
(一)现有金融产品种类多,但对于对客户的需求差距仍然很大
目前四大行的金融产品种类均超过千种,单看数字已经相当庞大,但实际上产品与客户个性需求对接的程度低,各行某一时间段主推产品偏少,并受制于风险控制、监管要求等因素制约,大多数金融产品创新仅是围绕原有产品改进和完善,真正实现突破的金融产品种类少,而且由于产品效益创造能力和人员素质差异,各产品在银行内部地位仍有存较多不平衡。
(二)现有金融产品支撑下的业务发展模式,对资本形成的损耗和占有较大
目前,中国银行业金融资产量已超200万亿元大关,国有四大行均排进全球前10,并且近年各行更强调表外业务发展,发债、租赁融资、理财投资等产品规模不断扩大。如浦发行2016年上半年表外融资已占到传统贷款的33.68%,成为非息收入提高主渠道。但同时,中国银行业净利润增速不断下降,从2013年的12.8%下滑到1.9%,ROE从2013年3月的21%,下降到了2016年6月的15.16%,国内大行主要受益于国内经济发展和体量扩大,与国外的先进同业相比轻资本经营道路仍然任重道远。
(三)商业银行对支持中小企业业务发展上的产品创新仍需加强
虽然银监对银行业监管制定了“三个不低于”的主要考核指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较突出,而中小企业正是国家提出的创新型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之一,在融资脱媒现象日趋广泛的情况下,大型企业融资需求正在开始远离银行,中小企业业务尚未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重点方面和内在发展动力。
(四)商业银行主流的理财产品与市场的发展变化有脱节
以产业基金的发展为例,我国越来越多的产业基金开始以市场化方式运作,为切实形成带动效应很多产业基金不再约定固定收益,但是银行用以对接的理财产品固定利率、刚性兑付的局面没有根本的改变;另外,大多数银行对产业基金投资的评审机制相对落后,评审仍以类信贷评审为标准,基本不参与劣后级投资;其次,队伍专业性要进一步提高,产业基金运作基本上跳出了传统银行范畴,对实操水平和风控能力要求更高,但目前各商业银行特别是在省分行层面及地市分行层面,该类人才缺乏。
(五)商业银行提供互联网融资的能力和业务规模还要进一步扩大
国内各行在互联融资实践中形成了两大模式一类是线下信贷线上化模式;另一类是P2P模式。第一类以建行的“善融商务”和中行的“网络通宝”为代表,通过核心企业打通上下游信息流、物流和现金流,以提供高效的授信支持;第二类以平安银行“陆金所”和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为代表,但主要是以第三方机构的名义进行管理和运营,以便进行风险隔离。国内商业银行鉴于信息处理、风险管控、客户维护能力所限,开展的互联网融资活动仍处于起步阶段,通过互联网进行融资的产品一般集中在供应链产品上,规模小。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新常态下银行面临更复杂的金融产品创新路径选择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商业银行为加强风险控制不得不向传统业务回归;同时,又由于净利差持续收窄,赢利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传统扩张模式挑战加大。由于近年我国的银行业受益于新兴市场快速增长的驱动,银行实力大幅增强,但考虑全球跨国银行这几年的战略变动具有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国内银行如何在稳定性与灵活性、在专业性和多元化之间做好平衡是一个颇具挑战的工作。
(二)各银行之间的产品趋同、业务趋同,核心竞争力不突出
对“大而全”的追求仍是国内大行的主要方向,虽然银监不允许单独设立市场份额指标考核,但各大行对市场份额考核仍然较看重;另外,国内行吃“大鱼”、做大项目的热情仍然不减,重点业务高度相似;其次,近年各行在运营上求全,多数行已经持有证券、保险、基金、租赁等牌照。但也可看到,我国银行在多元化、国际化经营方面仍不突出,如五大行海外机构较大一部份净润贡献来自“外存内贷”的内部收入。
(三)I务全面但不够强大,导致投入产生效率不高
我国银行业净利润平均增速在2017年度预计会出现负增长,投入产出效率在降低,重要产品竞争力尚不突出,表外产品与全球先进同业差距明显,如证券承销、债券承销、并购财务顾问等业务未有行进入全球十强,而且从大型银行多数附属子公司的资产回报率低于集团平均水平,多元化经营竞争力不强,效益创造能力有限。
(四)大型银行网点资源丰富但高价值产品和复杂产品的网点覆盖率低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撤并潮后,各大银行网点数已趋于稳定,但网点经营效率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提升,工、农、中、建、交五行网均利润2015年末分别为1689万元、768万元、1705万元、1608万元、2112万元,远低于招行的3379万元。并且网点的服务职能单一,基层网点独立发起授信业务、理财资产端业务、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欠缺,而且人员出现老龄化趋势,网点人力投入对利润拉动作用不明显。
(五)监管环境趋严对商业银行产品设计和合规经营提出更严格要求
2015年全国共有26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遭到处罚,罚金超2.5亿元,被罚金额部分行超过1.6亿元,涉及的问题业务和产品种类多。监管处罚加重暴露出业务管理和产品设计流程上的一些共性问题。如在反洗钱工作中,由于系统缺陷商业银行在办理业务过程中无法对洗钱情形进行有效的识别可能带来极高的监管处罚。
三、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对策
(一)在业务及产品创新设计上回归客户第一的理念
国有大银基本上以建设国际一流银行、最好的银行为最终目标,这就需要有为国际一流客户服务的能力。只有围绕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创新,伴客成长,才能走向卓越。国际一些先进行如富国银行长期奉行“满足客户的所有金融需求,并帮助他们取得财务上的成功”的思路;花旗银行把集团的基本战略定为“致力于提供简单、创新及负责任的金融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最佳效益”。
(二)认真选好零售对公业务的组合发展策略,降低资本消耗
合理选择好业务发展组合至关重要,以三菱日联银行为例,在零售业务上其通过收购和参股东南亚的泰国、越南、菲律宾等银行发展零售和中小企业业务带来了丰厚回报,近年其海外业务贡献达45%,海外非日客户超75%。同时,该行又大力发展“轻量化”公司业务,目前其国际融资业务,市场份额全球领先,在全美排名前5。我国大型银行特别具有国际化发展经验的大行,在国际上建立一定的市场地位以及品牌之后,更应该在构建好零售业务网络、大力发展轻资本公司业务方面下功夫。
(三)保持差异化的领先的产品战略
一是做好产品设计场景化方案。在设计出标准化的产品的同时又要保持产品变动的灵活性。比如,目前国内的以房贷产品较为标准化,对客户经济条件的差异化和资金流的动态变化跟踪不够,在场景细分方面还有大的改善空间;二是做好精细化产品定价。在利率完全市场化的背景下,建立精细化的价格体系,主动适应多变的市场经营环境,因时因事而变;三是做好产品营销组合化。以公司产品为突破高效整合零售产品,以个金和公司的综合贡献评价整体收益率;四是打造移动银行,实施科技“云战略”。重点发展“基础平台+多应用”模式拓展增值服务外延,对一些较复杂但有标准模式的传统授信类业务进行电子化;客户个性化的问题也可利用云平台进行沟通,形成专业服务便捷通道。
(四)紧跟国家战略方向,服务好实体经济发展
国家政策选择在目前情况下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更深远,国家通过强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投资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协调配合,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监管政策杠杆和工具的情况下,大型商业银行更有必要针对性的优化机构布局,积极开拓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综合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领域,落实“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四、结束语
由于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发展轨迹,企业文化、人才结构、经营管理理念不尽相同,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不论对单一机构还是国内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都不可或缺。因此,国内银行业的发展不应只注重大而全,而是要形成比较优势并持续巩固,这样才能在世界的竞争舞台上以专业而非规模取胜。
参考文献:
银行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战略的集中体现,已成为商业银行提供差异化零距离服务的主要途径,成为打造知名品牌的主要工具,成为创造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是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及动力。国际经验充分表明,随着商业银行业务重心向零售业务的转移,零售业务在银行的利润来源中已经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进一步加速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金融界的现实课题。
1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现状
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零售业务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上升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国外银行零售业务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无论大中小商业银行,无论全国性银行还是地区性银行,无论分业性银行还是混业性银行,没有一家商业银行不开展零售业务。比如美国的银行业,其零售业务的增长不仅表现在资产运用方面,在收益构成上也表现得相当突出。如美国花旗银行2004年的利润中就有72%来自于零售业务,汇丰银行2004年税前利润中个人业务利润占比为40%,美洲银行占比为41%。但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近年刚刚兴起,零售银行、个人业务、贵宾理财、私人银行、零售经纪人、流程再造等新概念、新词汇正不断被人们大量引用,信用卡、汽车贷款等发展多年的老产品也被赋予更多的新意,网点柜台、ATM、电话等服务渠道的作用也在发生重大变革。据统计,2005年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利润仅占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25%左右。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以下特征:
(1)零售客户的数量众多,总体业务量巨大,但对客户缺乏分类。四大商业银行几乎每家在国内都有1亿以上的客户,每天都有超过千万笔的个人业务。同数百万的法人客户的业务量相比,它的业务量是非常巨大的。一般来说,每个客户享受的任何服务都是一样的。当然,从道德层面来看,对客户的服务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客户,他对服务的需求和产品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视同仁、一模一样为不同的客户服务,就无法让客户特别是优质客户真正满意。如果对客户进行分析,细分客户市场,通过一些渠道的改革,进行低成本、集约化服务,为客户提供有差异的服务,才能保证零售业务完成巨额的业务量、满足庞大客户的需求。
(2)零售客户尚未形成规模经济,仅有较小的单体贡献。相对公司和机构客户,个人客户的数量大、单体贡献小,所以它需要规模经济,达到了一定的量才有收益。零售业务不能向批发业务一样计算单笔业务收入,一笔笔地计算盈利水平,应该对利润贡献大的群体进行分析。根据客户的贡献进行市场细分,然后根据细分的市场来做经营发展的规划和重点,来提高整体的盈利水平。
(3)零售业务各自为战,忽视流程观念。国内商业银行不太重视流程。它的业务常常是按照部门来分割,所有的零售业务都被分离。例如,客户一般都有某一银行的几张卡(如:贷记卡、国际卡、准信用卡),这几张卡在不同时候刷卡之后,就会收到好几张对账单。这既浪费成本,又会给客户造成不好的印象。试想,当一个客户收到三四张对账单,他会觉得这个银行的服务很好吗?这样对客户就不大容易提供全面的、一站式的服务,客户的服务需求就得不到一个及时的、便捷的满足。但如果在整合方面做得好的话,就能提供不可估量的竞争优势。
(4)单渠道经营为主,尚未全面形成多渠道的经营模式。渠道是银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要素。简单地说,从单渠道到多渠道,就是从现金交易到转账交易,从柜台服务到离柜服务,从人人对话到人机对话。离柜业务,它跳开了渠道的前台的过程,没有纸质凭证,直接同网络或者主机联系进入到中后台,一下子就办完业务了。国外的商业银行对渠道的成本都做了非常多的研究。渠道中的物理网点的成本很高,它包括不同的区位、价格、规模,而且标准也不同。离柜渠道的特点就是成本非常低。从目前渠道反映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离柜交易量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逐年缓慢上升。而电子银行是未来竞争中的一个利器。国内较大的商业银行现在已经非常明显地在电子银行方面享有优势,占到百分之三十至七八十的市场份额。西方的商业银行到我国来,不可能在物理渠道方面投资这么多,因为这样的投资成本非常高昂,但是它会运用电子银行这样的方式。如果国内商业银行在电子银行方面的优势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就能把客户囊括到电子银行的服务中去,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优势。
(5)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产品单一、服务单一。存款成为客户的一个主要选择,而国债、基金的占比却比较小。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差异呢?主要是对客户的宣传、服务不够,包括柜台和其他渠道的,如电子银行渠道方面。此外,商业银行内部的引导方向也有问题。长期以来,商业银行都以存款为主导,尽管这个口号近年已逐渐改变,但是这在一代人的情结中非常难改变。商业银行一方面是垒存款,一方面是垒贷款,两头都在往上垒。如果贷款利差进一步收缩,资金的价格将不断趋低,存款的收益也将越来越低。
2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趋势
国内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占领先机,一定要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及客户需求的变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能,全面推进零售业务的升级。加快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统一思想认识,转变营销观念。零售业务具有客户数量多、风险低、业务分散等特点,可以很好地规避系统性风险。如果经营得当,零售业务将是一种常青树业务,可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持续增长。而且零售业务的盈利能力高、业务成本低、风险低,因而必将成为持续发展的主要盈利业务之一。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零售业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及时转换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真正把零售业务当作主要业务来抓,将信贷投放由支持生产为主转变为支持生产与消费并重,把服务对象由企业为主转变为企业与个人消费者并重,树立以个人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和服务意识,科学设计零售业务的运作模式及所采用的手段,使零售业务朝着健康、高效的轨道发展。
(2)做好市场细分和品牌的规划,真正树立起客户导向的理念。要重点关注潜力客户群。潜力客户主要是在校大学生、青年职业人员等一些有较强增长潜力的客户。这些年轻人都会用电脑,他们对应的品牌是电子产品,应该作为电子银行重点发展的一类客户群,对他们的品牌规划将来应该成为代表科技与时尚、充满进取精神的象征。而中高端客户对应的品牌是理财产品,要为他们提供各种优惠的待遇和综合的理财服务,成为代表成功与财富、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个人理财的品牌。对非常富有的客户和最高端的客户,要为他们提供高层次的尊贵理财服务,包括尝试着在国内率先推出私人银行业务,提供各种资产管理、财产信托、税务咨询等服务。总的来说,对不同的客户要有不同的经营策略。因为优质的客户,能提高银行服务的效率,也能给银行带来很高的收益,同时还能够降低银行成本。只有真正树立起客户导向的理念,并以此理念为核心提升客户服务,才能催动零售业务的发展壮大。转(3)加强零售业务产品研究和开发,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经验表明,凡是在单一银行使用的金融产品越多的客户,其对该银行的忠诚度就越高。商业银行要紧跟市场发展变化,及时完善零售产品研发体系,真正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机制,不断挖掘新的赢利机会和业务增长点,强化产品创新形成的持续市场竞争力。一是改进现有服务品种,完善功能,使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如以银行卡为载体,借助多功能银行卡对已有的零售业务品种、功能进行整合、完善;二是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长期的支持。在研究竞争对手及国际先进银行的零售业务产品类型的基础上,结合本行实际,积极开发有市场潜力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此外,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重视打造品牌,努力推出能代表各行特色的“精品业务”,树立安全、稳健、优质的名牌形象,增强吸引力和亲和力,以获得真正忠实的客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