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财务分析和估值模板(10篇)

时间:2023-12-28 16:09:3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公司的财务分析和估值,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公司的财务分析和估值

篇1

    鉴于所对应的分析使用者不同,我们把分析划分为两大视角:外部投资视角和内部管理视角。这样,在阅读资料、思考问题的时候便于做个基础的判断。

    第一:外部视角的财务分析,或称为财务分析师的分析

    外部视角的分析主要是为外部使用者作分析的,比如为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他们的特点是投资为主要目的,而不是以改善管理为主要目的,是在公司既定的战略和运营及组织安排的基础上做出的。对管理者的影响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压力或激励起作用,但不能直接应用于内部管理中。

    这种分析因其宏观、行业、战略、价值的成分占比高,主要是为外部人所使用,所以可以称为外部分析师的分析法。

    比如,在这种前提下,其分析的出发点是分析公司的交换价值,思路是探索公司在发展和决策历程上这种价值的变化。在手法上,以各种估值为领先手段,各种比率、组织、战略、风险的分析无不为此服务;使用者可以看到(水平越高的分析师,越能比较早发现各种迹象)公司价值的变化情况,并由此做出买进或卖出、买进股票还是债券,买进多大的量,如何与现有投资组合或分散风险等决策。

    当然,公司的董事会级别,也需要看这样的分析,看外人如何对公司估值,并对自己的决策产生影响。

    但到了管理层,这种分析就作用不大了,因为管理层的权限和工作重点决定了,他们只能在既有的公司情况下,向蚂蚁一样一点一点改善,而不是想股东那样“用脚投票”。他们的工作是改进,不是取舍。

    外部视角的分析,技术性的规则比较强,也会就是说,用一套以财务为核心的方法,比如指标体系、通用项目趋势图甚至结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估值模型,可以分析多数目标企业。难点在于非财务事项的整合,发现他们对价值的影响。

    第二:内部管理视角的分析

    这种分析的目的在于支撑公司的管理,主要在于以下几个目的:

    1、在公司业务日趋复杂,内部分工和授权层次随之复杂的基础上,管理者,尤其是比较高层的管理者已经无法也没有必要在业务的层面细致、深刻地了解公司。这时,财务分析的第一层目标是展示给所服务的对象(按照高效、及时、重点突出等原则)公司的全貌,让他们能够随时了解公司的情况。这里强调一点,不是管理层对公司都了解的清清楚楚,这个假定是错误的。至少他们不容易了解事情的影响程度和相互关系,这都有赖于财务分析。

    2、再深入一点,要通过分析,突出向管理者展示公司的运营风险和问题,这里指的问题主要是管理层面的问题,能够发现比较体系性的例外事项(风险和问题),并着手提高,甚至是战略性的改变。

    3、再深入一点,是通过分析,还能发现问题的原因,在准确界定问题的基础上,能够向管理层建议好的改善方法,便于管理层迅速做出管理上的日常决定。这要基于分析者对公司的了解和财务之外的一些能力。

    4、再深入一点,就是财务分析者还能适当推进自己的建议,并跟踪报道改善情况,这就为公司创造了价值。

篇2

并购过程中最核心的是并购价格。合理的并购价格以对目标企业价值的科学评估为前提,是并购成功的基础。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合理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信息不对称可引起并购公司估价风险:由于目标企业内部人员与并购方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上市和非上市的目标企业在高质最的信息资料获取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容易形成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宏观面的不确定性导致预期与结果发生偏离: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比如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经济周期性的波动、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动、并购企业的经营环境、管理协调和文化整合的变化等等。所有这些变化都会影响着企业并购的各种预期与结果发生偏离。

2.缺乏专业中介运作

缺乏规范运作的中介机构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中介机构的作用一是为双方牵线搭桥,降低企业并购的信息成本;二是能提供中立、公正的判断,避免较强的主观倾向,从而最终导致交易的达成。三是结合丰富的相同行业并购经验,避免弯路和风险。我国的企业并购中,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较少,完全依靠并购企业自己自主搜寻目标、设计方案、筹集资金、谈判价格等等,结果由于并购方信息不灵,缺乏操作的经验,往往使并购陷于失败。

二、基于业务的财务分析应对行业风险

传统的财务分析和风险管理在具体的行业和企业面前的这些不足,需要从销售链财务的角度进行重新的分析和解读,销售链财务突破了标准的财务报表的销售确认、成本和利润计量的标准,销售链财务基于整个供应链的两头,充分考虑了服装品牌企业典型的“长尾”风险,改变了单一企业的分析角度,以销售链整体作为分析对象,更能揭示业务背后的潜在风险。

三、大型服装上市公司收购风险控制案例

1.并购的行业背景

M公司就是上述的一家上市龙头企业,13年市值位列上市服装企业前5名,而且得益于上市成功后的巨额超募资金,并且募集资金也远远超过了上市募投项目本身的资金需求。S公司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增长为企业积累大量的销售规模和资产,但随着13年开始的整个服装企业的变局,S公司也未能例外,销售和利润同比都有所下滑。2013年S公司选中的当地快速成长的J公司,J公司的品牌定位高于M公司,且根据市场占有率及品牌生命力,未来5年仍能获得快速的成长。在前期的尽职调查中,双方重点对品牌的融合,渠道的整合,供应链的协同优化进行的深入的分析和沟通,基本确定并购对双方在市场占有率上都能带来收益,同时并购能带来渠道和供应链成本的进一步降低,结合J公司做的3年一期的盈利预测,从M公司角度分析,并购后能使当年合并每股收益保守增加20%,这在整个行业利润下滑的大背景下,这是个非常亮丽的一份盈利成绩单。

2.双方企业初步估值

双方初步认可的估值超过了10亿,由于J公司本身是轻资产公司,估值超过10亿,但净资产只有1个亿,在服装企业的并购案例中也很少见,这么高的估值是基于现金流量净现值法,通过J公司未来5年的销售利润增长和现金流量净现值。

3.投行中介深入尽调

在初步尽调亮丽的财务远景基础上,M公司董事会考虑到第一次实施并购,自身财务团队的专业水平和并购经验欠缺,所以聘请了国际投行咨询公司进一步实施财务尽调。投行中介的分析重点从一般层面的销售、成本、费用、流动资金,转向了更为核心的销售链财务。所谓的销售链财务的方向有这几个方面:1、终端业绩增长;2、终端店效、平效、人效;3、终端门店盈利情况;4、终端门店的售罄率情况;5、库存投产与留存(产销率)情况。投行中介的尽调结论与M公司的初步预测正好相反:J公司的强尽销售增长更多的是通过下游压货实现,终端销售增长在13年也开始呈现增长颓势,各经销商订货量已经超过了终端的增长和货品需求;并且终端的增长质量存在更多的问题,门店的开店数量在13年增长过快,单店的可比销售业绩出现了同比下滑,平效和人效的分析也得出同样的结论;经过与各经销的访谈得知其经销的利润率也同比下降,下降的原因除上述的单店销售问题之外,综合型大店的开店导致的租金成本的过快增长也是一大问题;经销商终端显示的售罄率也逐年降低,这也反映了品牌商压货的情况。最后回到J公司的库存,产销率(库存占投产的比重)也显示不如前两年的水平。

4.投行中介深入尽调

综合以上情况,投行中介认为J公司描述的销售和利润的增长前景在未来3年实现的可能性并不乐观。M公司召开了董事会,再结合当时的行业普遍情况,认可投行中介的尽调报告,否决了并购框架。

5.项目结论与总结

M公司的财务总结报告中,认识到了简单通过会计报表的财务预测带来的认识误区,以及通过销售链财务的分析进行财务风险规避的重要性。这个案例也说明了服装零售品牌的并购不同于其他行业并购时进行财务风险把控的差异,也丰富了财务风险管理的涵盖面。

四、防范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的综合措施

1.加强财务风险监控

增强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测和监控体系。要做好防范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工作需要切实提高企业管理层的财务风险意识,从业务源头上防范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在企业自身的内部建立健全严格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加强企业对并购风险的预测预警机制,尽最大可能避免或者减少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2.深入事前调查

获取目标企业准确的信息。并购企业在选择被并购企业时,必须在事前作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搜集信息的工作,包括被并购企业的产业环境信息、财务状况信息、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文化,特别是销售链的综合分析。

3.选用适用的评估方法

做好资产评估,防范财务风险。采用恰当的清算价值法、市场价值法、现金流量法等估价方法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对企业的资产评估,是防范企业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的资产评估模型,充分考虑被评估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采用灵活的评估方法,制定符合实际发展情况的策略,以更好的避免财务风险的产生。

篇3

可比公司;

【中图分类号】 F832.51

估值旨在寻找公司的合理价值,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在估值过程中,需要对影响价值的各种经营要素进行分析和量化。然而,现代公司的商业模式日趋复杂,影响价值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非一目了然,估值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如要对公司进行估值,除了需要熟练掌握公司估值的基本理论方法之外,还需要利用财务模型进行系统性分析。Excel提供了大量的计算函数和辅助分析工具,具有形象直观的操作界面,并且提供了大量快捷键。本文利用公司估值的基本方法,以甲公司为例,采用Excel建立财务模型作为估值的辅助工具,从而能够方便快捷地得出估值结果。

一、估值方法

公司估值的目的是分析和衡量公司的公平市场价值,以帮助投资人和管理者改善决策。基本的公司估值方法主要包括绝对估值法和相对估值法。

(一)绝对估值法

绝对估值法主要采用DCF法,即现金流量折现法。它是通过估测被评估公司未来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来判断公司价值的一种估值方法。

在预测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时,通常会人为确定一个预测期间,在预测期后的现金流量就不再估计。通常为5~10年。

在公司价值评估中,更经常的是评估公司的股权价值,这时使用的现金流量是指股权现金净流量(FCFE)。用公式可表示为:

股权现金净流量=(税后净利润+非现金支付+借款净增长)-(长期资本净支出+营运资本投资)

在预测出预测期间各年的股权现金净流量后,下一步是要选择合适的折现率将各年的股权现金净流量折算成预测期初的现值。

折现率是指将未来预测期内的预期收益换算成现值的比率,有时也称资本成本率。在股权现金净流量估值模型中,折现率可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re=rf+(rm-rf)×β

式中:re为股权资本成本;rf为无风险报酬率;rm为市场投资组合的预期报酬率;(rm-rf)为市场风险溢价;β为市场风险系数。

无风险报酬率指无任何拖欠风险的证券或者有价证券组合的报酬率,通常使用5年期或10年期国债利率作为无风险报酬率。

市场风险溢价是市场投资组合的预期报酬率与无风险报酬率之间的差额。

市场风险系数β是反映个别股票相对于平均风险股票的变动程度指标。

估计公司未来的股权现金净流量不可能无限制地预测下去,因此要对未来某一时点的公司价值进行评估,即计算公司的终值。

公司终值一般可采用永续增长模型(固定增长模型)计算。这种方法假定从计算终值的那一年起,股权现金净流量是以固定的年复利率(永续增长率)增长的。公司终值(TV)计算公式为:

TV=FCFEn+1/(re-g)=FCFEn×(1+g)/(re-g)

式中:TV为预测期末的终值;FCFEn+1为计算终值那一年的股权现金净流量;FCFEn为预测期最后一年的股权现金净流量;re为股权资本成本;g为计算终值那一年以后的永续增长率。

最后,公司股权价值等于确定预测期内股权现金净流量的折现值之和,加上终值的现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V为公司股权价值;FCFEt为确定预测期内第t年的股权现金净流量;re为股权资本成本;TV为预测期末的终值;n为确定的预测期。

(二)相对估值法

相对估值法是以交易活跃的同类公司股价和财务数据为依据,计算出一些主要的财务比率,然后用这些比率作为乘数估计被评估公司的价值。

运用相对估值法的关键是选出一组在业务和财务方面与被评估公司相似的公司,通过对这些公司的经营历史、财务情况、股票行情及其发展前景的分析,确定相关财务指标和乘数,然后用它们来计算被评估公司的价值。

将被评估公司和同行业中其他上市公司进行比较时,通常可分析下述财务指标:销售利润率、销售毛利率、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产权比率、年销售收入的增长率等。

可供选择乘数一般有如下两类:

一是基于市场价格的乘数。公司价值与业绩之间的关系称为“市场/价格乘数”。“市场/价格乘数”按其分子是公司股权的市场价值还是股权和债权的市场价值之和区分,常见的乘数有市盈率(P/E)、价格对收入比(P/R)、价格对净现金流比率(P/CF)和价格对有形资产账面价值的比率(P/BV)。

二是基于公司价值的乘数。基于公司价值的常用估值乘数有EV/EBIT、EV/EBITDA、EV/FCF。其中,EV为公司价值,EBIT为息税前利润,EBITDA为息税折旧和摊销前利润,FCF为公司自由现金流量。

运用不同乘数得出的多个公司价值估计数是不相同的,为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可以对各个公司价值估计数赋以相应的权重,至于权重的分配要视乘数对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大小而定。然后,使用加权平均法算出被评估公司的价值。

二、案例分析

本文x择的案例公司甲公司于2009年在新三板挂牌,是一家网络安全软件开发行业的网络安全产品生产商与信息安全服务提供商,主要收入来源是产品销售和服务收费。

(一)甲公司与可比公司主要会计信息和财务指标对比

甲公司的主要已上市和挂牌可比公司为A、B、C、D、E五家公司。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可比上市公司/挂牌公司与甲公司的主要会计信息和财务指标对比如表1所示。

(二)甲公司盈利预测

1.与财务和监管有关的数据和指标的预计和测算情况

甲公司与财务和监管有关的数据和指标的预计和测算情况见表2。

2.预测依据的基本假设

预测所依据的基本假设如表3所示。

3.编制基础以及选用的会计政策

甲公司财务报表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33号、财政部令第76号修订)、于2006年2月15日及其后颁布和修订的41项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及其他相关规定(以下合称“企业会计准则”),并参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2014年修订)的披露规定编制。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甲公司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除某些金融工具外,财务报表均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资产如果发生减值,则按照相关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盈利预测选用的会计政策与实际采用的相关会计政策保持一致。

4.盈利预测结果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预测结果分别如表4、表5、表6所示。

(三)甲公司估值

1.估值模型、参数及其选取依据

DCF模型的股权现金净流量(FCFE)折现法涉及的参数估计如表7所示。评估日期为2016年11月12日,相应参数为当天的市场数据。

相对估值法取2016年11月12日数据,分别采用了PETTM、PSTTM数据,由于公司为高科技企业,采用PB估值法意义不大,因此仅选用PE及PS估值法。为保证估值数据口径的一致性,统一采用预测的2016年财务数据。此外,由于A股的流动性高于新三板做市公司,因此从谨慎性角度考虑,给予参数一定的流动性折价。鉴于甲公司的经营业绩及发展状况,综合考虑给予参数统一5折的流动性折价。

2.估值逻辑、估值过程及估值结果

(1)绝对估值法

绝对估值法估值结果如表8所示。

(2)相对估值法

与对标公司对应,分别计算对标公司的PE、 PS,加权平均求得甲公司的平均预期PE、PS,并利用新三板公司D公司和E公司的每股收益、每股营收指标,加权平均求得甲公司的平均预期每股收益、每股营收,计算出每种指标下的估值结果并平均,得出甲公司的最终估值。

相对估值法估值结果如表9所示。

综合以上两种估值方法,最终得出甲公司估值均价为7.57元/股。

三、公司估值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绝对估值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1.盈利预测

盈利预测的前提是财务分析。对公司历史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全面了解公司过去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指标,为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提供基础支持。财务分析的主要方面是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发展能力分析,重点在于把握企业的关键价值驱动因素,如资本结构、资产结构、盈利能力、成长性等基础数据和财务指标,以建立盈利预测的基本假设,确定盈利预测的逻辑和参数。

绝对估值法估值过程中的盈利预测,通常会人为确定一个预测期间,在预测期后的现金流量就不再估计。期间的长短取决于公司的行业背景、管理部门的政策、公司的发展阶段等,通常为5~10年。预测期间不可太短,也不可太长。太短不能充分反映公司的发展趋势,太长会影响盈利预测的准确性。

2.折现率的确定

折现率的确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般可以选择到期日距离评估基准日5~10年(与预测期间长短一致)以上的国债收益率作为无风险报酬率(rf),计算与预测期间一致的5~10年间年均股票市场报酬率作为市场投资组合的预期报酬率(rm),选取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β系数作为被评估公司的β系数。

其别要注意的是,对于被评估公司β系数的选择,因为不同公司的资本结构并不相同,因此不能将可比公司的β系数直接套用,而是要将可比公司剔除财务杠杆后的β系数进行平均,再加上被评估公司的财务杠杆,得出被评估公司的β系数。β系数去财务杠杆和加财务杠杆的过程,可利用哈马达方程进行,其计算公式如下:

β1=β0[1+(1-T)×(D/E)]

式中:β1为负债经营的β系数;β0为无负债经营的β系数;T为企业所得税税率;D为公司负债的市场价值;E为公司权益的市场价值。

(二)相对估值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1.可比公司的选择

可比公司的选择是相对估值法的一个关键问题,决定着相对估值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所选取的可比公司应在营运上和财务上与被评估公司具有相似的特征。在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行业发展与公司基本面的情况,经过初步搜索得出足够多的潜在可比公司总体后,还应该用进一步的标准来决定哪个可比公司与被评估公司最为相近。常用的标准如规模、资本结构、法律形式、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范围、所服务的市场及顾客结构、财务表现及成长性等。所选取的可比公司与被评估公司越接近,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就越好。

当在实务中很难寻找到符合条件的可比公司时,则可以采取变通的方法,即选出一组参照公司,其中一部分公司在财务上与被评估公司相似,另一部分公司在营运上与被评估公司具有可比性。这种变通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流动性折价的确定

对于非A股上市公司来说,其股票流动性一般较A股上市公司为低,出现公司股票流动性风险。因此,用于评估非A股上市公司商业价值所使用的倍数必须考虑市场流动性折价,而不能直接使用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倍数,借此反映非A股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较低的风险。市场流动性折价取自市场上部分相关的研究报告,一般为25%至50%。

主要参考文献:

[1]Sheridan Titman,Tony Martin,Arthur J.Keown, John D.Martin,Financial Management: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Pearson Australia,Melbourne,7th Edition,658.150994.,2016.

[2]Jack L.Treynor,Market Value.Time and Risk.1962.

篇4

金融收购与非金融收购是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营业务,文案工作在整个收购项目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从项目立项,到相关资产、债权债务的尽职调查与估值报告,再到最终的收购方案,除了项目经理与交易对手的谈判博弈,项目组成员与对方的日常沟通交流以及现场调查外,最重要的是文案工作,而文案工作的核心在于财务报表数据分析。

财务数据的分析在立项报告、尽职调查和估值报告以及收购方案中占据了半壁江山。本文中,笔者将浅谈项目文案写作中数据分析的一些心得体会。

2关于原始数据

通常情况下,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项目组将分析近三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而交易对手财务报表数据的获取渠道主要是企业提供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或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外披露。

企业提供的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一般有三种格式,文件扫描版的图片格式、EXCEL格式、PDF格式。此外,项目组成员还可以通过XBRL上市公司信息服务平台获取相应数据。几种数据格式各有利弊。

文件扫描版的图片格式比EXCEL格式的准确性要高,不易被更改,但是需要项目组人员重新录入数据,工作量大,有时清晰度不高,容易出错。

EXCEL格式的准确性较低,可以随意修改。优点在于项目组人员可以通过EXCEL表格,直接复制相关数据,导入信用评级模型,有利于减少工作量。但是,在复制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粘贴方式:一是从EXCEL文件到WORD文件,可以直接复制粘贴,不会影响到数据的准确性;二是从EXCEL文件到EXCEL文件,需要根据原始表格是否使用公式计算选择合适的粘贴方式:①如果是整张表格复制,可以直接粘贴,新表格中包括了所有公式和数据,也可以“选择性粘贴”,只粘贴数值;②如果是单独复制某些数据,需要考虑会计账户的类型,是否使用公式计算,例如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通常是直接录入数据,复制粘贴可以保证数据完整,而资产合计、负债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等通常是公式计算,直接复制单元格将无法获得准确的数据,会出现数值减少、数值为零、字符“#DIV/0!”等现象,此时就需要使用“选择性粘贴――数值”。

PDF格式的报表有两种,一种是图片扫描版,内容无法复制,特点与文件扫描版的图片格式相同;另一种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对外披露的统一格式,一定程度上综合了上述两种报表格式的优点,既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又便于复制,但是仍然无法实现EXCEL格式的整体导入。

XBRL,即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上交所XBRL上市公司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自2008年年报开始的各定期报告关键信息,而深交所XBRL平台提供自2009年年报开始的各定期报告关键信息。XBRL平台提供的数据综合了上述优点,未来发展前景很好,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①上市公司XBRL实例文档多为手工录入上传,可能存在偏差,需要以PDF版本为准;②上交所XBRL平台上单家公司的XBRL信息只能查看,不能复制,只提供一期数据,通过历史数据比较才能进行对比;而深交所XBRL系统中单家公司的XBRL界面同时提供近五年的数据,界面更加友好,数据对比更加明晰等;③总体上看,单次可比公司数较少,上交所XBRL平台同行业公司比较模块一次最多可选3家上市公司,而深交所XBRL平台财务指标分析模块,单次最多可选4家上市公司的两个财务指标进行对比。

3关于数据录入

在项目文案写作过程中,往往由于数据的用途不同需要多次录入,常见情况有以下几种:

(1)项目组所在资产管理公司有专属的内部评级系统,通过对比分析可知,由于资产管理公司所涉及的行业比目标公司多,既包括金融机构也包括非金融机构,因此,内部评级系统中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科目要远多于一般非上市公司,填制时需要谨慎注意,防止串行;内部评级系统财报和上市公司财报科目大体相同,存在细微差异,填制时需要格外注意前后顺序。此外,还需注意数据“单位”。

(2)尽职调查和评估报告、方案写作中使用的报表数据有时为了方便使用者阅读,会将原始报表中以“元”为单位的数据调整为“万元”,如果原始数据为不可复制类,则需要重新录入,如果原始数据为可复制类,可以在EXCEL中进行编辑,通过公式在原数据旁空白列录入公式后通过拖拽复制公式实现单位换算。

(3)财务指标分析时,需要在报表中摘出部分数据,然后计算相应比率,进行分析,此时,需要再一次录入数据或摘出数据。

笔者认为财务数据的多次录入,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增加错误的概率,影响文案质量,可以设计一个财务数据分析模型解决该问题。鉴于数据的来源渠道不同,建议财务数据分析模型选用不同的起点:①以企业财务报表为起点,作为数据源,内部评级系统财报从企业财报中取数;②以XBRL财报数据为起点,作为数据源,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和内部评级系统财报从XBRL财报中取数。以XBRL财报数据为起点时,需要注意只适用于上市公司,并且XBRL报表中缺少部分数据,例如XBRL利润表中没有“其他综合收益”、“综合收益总额”、“归属于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东综合收益总额”等科目。

4关于财务分析

上述两点关于原始数据和数据录入都是为财务分析做准备。项目文案写作中需要重点分析债务人的偿债能力。

篇5

新准则的执行究竟会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乃至经营行为产生什么具体影响,这种影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影响的程度有多大、报表使用者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变化、在新老准则体系的转换期间某些上市公司是否会突击调控报表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本文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及新会计准则对证券市场的冲击和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的影响。

一、新准则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

1. 财务会计报告目标及会计理念的主要变化。新准则明确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任职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新准则建立了财务报表的概念,取代了原制度中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规定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表述,报表结构为四表一注,包括: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取消了利润分配表,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 资产负债表的变动及其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2. 1 列示项目的变动。新准则根据相关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和预测性,对部分报表列示项目进行了变动,操纵性较强。从会计信息质量的“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等资产类项目,变动成了几类单独列示的项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资产类项目,将“递延所得税借项”改为“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 负债类项目取消了“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改为“应付职工薪酬”项目,将“递延税款贷项”改为“递延所得税负债”项目。

2. 2 结构的明确。新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和负债应当分流动与非流动列示,并明确给出了划分标准,充分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这对于财务分析中的一些指标计算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更合理的计算基础,如短期偿债能力和总体结构比例分析的一些指标。

2. 3 公允价值的引入。新会计准则最大的亮点是公允价值的引入,最大的争议点也是公允价值的引入。总体来说,新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强调在可靠计量的前提下才适用公允价值,在有些准则中并不把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优先考虑的方法。

3. 利润表的变动及其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3. 1 不再区分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新准则规定,利润表不再区分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将这些业务产生的收入,成本统一在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中反映。这是结合我国企业经营实际情况做出的一项规定,目前我国企业经营活动日益多元化,很多企业的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划分不明显或是无法完全划分,在选择计入主营业务收入还是其他业务收入时,企业操作性较强。

3. 2 新准则规定的营业利润比原制度规定的范围有所扩大,主要是将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纳入营业利润,这是因为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本质上是属于营业范畴,体现企业经营能力的组成部分。因此,新准则规定的营业利润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后的金额。

3. 3 费用的分类变化。新准则规定,费用应按照功能分类,分为从事经营业务发生的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而旧准则的费用是按成果分类,分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对费用的分析对象有所改变。

3. 4 现金流量表的变动及其对财务分析的影响。新旧准则相对比,实质性的变化较少,在某些环节上进行了变动和简化,增加了应当在附注中披露的部分项目。新准则对金融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项目不再做细化规定,只做一般规定。同时,新准则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个调整项目,在披露部分增加了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的现金与现金等价物有关的信息。

3. 5 新增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其对财务分析的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新准则规定财务报表应包含的内容,而旧准则没有,所以国内对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的不多。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属于动态报告表,揭示了企业在某特定时期内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项目增减变化的情况。而所有者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反应是静态的,对所有者权益的分析仅仅基于资产负债表是远远不够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新增给财务报表分析注入了新的信息,使分析更加全面,能够满足部分报表分

析主体的需要。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主要内容包括: 投入资本分析,保留盈余分析,总体利益分析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趋势的分析等。

二、新准则体系下财务表报分析的主要对策

1. 对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分析。投资者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①对结构进行分析确定各因素在总变动额中所占的比重及影响程度; ②对权益增长分析比较确认公司长期增长潜力以及公司是否健康成长; ③对全面收益分析以权衡企业财富的创造能力和效率。

2. 对变动后利润表的分析。应该注意企业是否合理运用新准则,是否正确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及其盈利能力,是否有利润操纵行为。

3. 对企业合并的分析。新准则对合并的概念、范围和内容都有重大突破。在分析时,应当针对变化,相应调整分析重点: ①对合并范围的分析要考虑母公司将被投资企业纳入合并范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时候,其行为是否合理; ②少数股东损益。新准则规定把少数股东损益纳入净利润总额,而在实际财务分析中,是否记入净利润或所有者权益中,应当视财务分析的目的而定。综上所述,新准则的颁布不仅是会计界的重大转变和里程碑,对财务分析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不论是会计信息质量方面,还是报表结构和内容方面,都对财务分析有积极的作

用,但仍存在一些不利于财务分析的转变,有待于会计准则的不断改进与实施过程中的有效监督。

4. 企业的应对对策分析。

4. 1 尽快熟悉和理解新会计准则的内容及其影响。一方面,上市公司的估值是动态的,相关会计政策的变化即使对其当期利润产生积极影响,但往往是以未来数年的利润受到平抑为代价的; 另一方面,会计政策的变化会影响上市公司的会计利润,但不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量。因此,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并不会在实质意义上改变上市公司的内在估值。财务比率应用。( 1) 对原有一些财务比率的谨慎运用。如市盈率和市净率、每股收益等。随着股市的不断上涨,即使上市公司的经营没有任何变化,只要存在交叉持股,上市公司的业绩就会随着股市上

涨而不断上涨,而上市公司业绩的不断上涨又反过来支持股市的进一步上升,因此有可能会出现股市上涨而市盈率和市净率不升反降的极端情况。( 2) 财务比率的计算。由于报表的项目及其内涵均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来的一些财务比率可能失去了作用或应重新解释,相关的数据需要结合附注才能计算,如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各项资产周转率、现金比率等。也应设计一些新的财务比率,如资产减值损益/营业利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利润、直接计入资本公积的利得或损失/净资产等。( 3) 重视现金流量相关比率的应用。新会计准则实行以后,

篇6

作为国内网络市场巨头的盛大成立于1999年11月,公司秉承运营网络娱乐媒体的雄厚实力,通过专业化的团队及先进网络技术,最大限度为用户挖掘网络娱乐产业的乐趣。截止2003年11月底,盛大成功运营的网络游戏产品的累计注册用户已经突破1亿7 000万人次,最多同时在线玩家人数突破100万人,分布在全国24个省50多个中心城市的800多组超过9000台服务器,所需使用的Internet骨干带宽超过17G;各类销售终端已超过40万家,所有这些数字写下了中国网络游戏的辉煌记录。

(一)盛大网络公司2005年各季度财务报表纵向分析。

盛大第一季度净营业收入为人民币4.97亿元,同比增长118.3%,比上一季度增长15.3%。盛大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网络游戏中平均同时在线用户人数和每用户每小时平均营业收入的增加。盛大第二季度净营业收入为人民币5.395亿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287亿元增长88.0%;比上一季度的人民币4.97亿元增长8。5%。三季度盛大净营业收入达到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3.53亿元人民币增长41.4%,较上季度的5.40亿元人民币下降7.4%。第四季度盛大净营业收入达到3.61亿元,比上季度的5亿元下降27.8%。

盛大第一季度来自大型多人网络角色欣赏游戏的营收为人民币3.312亿元,同比增长65.7%,比上一季度增长了10.3%。盛大第二季度网络游戏营业收入为人民币4.667亿元,同比增长72.0%,比上一季度增长5.7%。盛大第三季度来自MMORPG业务的净营业收入为3.3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3.3%,较上季度下降8.4%。MMORPG业务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传奇》游戏收入的下降,本季度《传奇》游戏收入为1.55亿元人民币,较上季度下降了33.5%。四季度来自MMORPG业务的净营业收入为2.31亿元,较上季度下降30.4%,占总的营业收入净额的64%。本季度MMPRPG收入的下降主要是由于《传奇》的持续老化,对主要MMOEPG实施新的收费模式,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

盛大第一季度营业利润为人民币2.539亿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7 000万元增长262.7%,比上一季度的人民币1.872亿元增长35.6%。盛大第二季度营业利润为人民币2.438亿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1.117亿元增长118.2%,比上一季度的人民币2.539亿元下滑4.0%。三季度盛大的营业利润为1.52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42亿元人民币增长6.9%,较上季度的2.44亿元人民币下降37.8%。营业利润下降主要是因为公司薪酬费用以及市场推广和促销费用的增加。公司薪酬费用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新游戏以及新项目引起的研发部门和销售部门雇员人数的增加。市场推广费用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新游戏的推出和为推出盛大EZ系列产品而做的准备工作。四季度盛大运营亏损为2 760万元,运营亏损主要是由于收入的下降以及计提坏账准备和市场销售费用的上升。

盛大的实证已经说明网络游戏的准入门槛提高了很多,想要在建立一个新的《传奇》也是不可能的了。如果说盛大在先下手为强的变脸中获得了在生存中竞争的局面,那么,后来者想要后来居上,其起点成本必然要高。

二、盛大与国外网络公司Ncsoft公司比较

Ncsoft在韩国是一家最具代表性的网络公司,它以提供全世界玩家们新经验和快乐为目标,不断地发展,1997年成立之后,不断着实发展,确保在美国,日本,中国,台湾,香港等地的全球化网络,向全球市场不断发起挑战,自1997年创立之后,Ncsoft开拓了网络游戏市场,开启了大众化时代,创造了新文化现象,引起了世界的瞩目,天堂从1998年开始开通国内私服器以来,现今已经在全世界拥有每月350万的玩家上线,同时在线人数达到30万名的纪录,Ncsoft专注于天堂,天堂2为代表的多样化类型游戏的开发及发行,透过不断的研发和不懈的投资努力,使韩国成为世界性网络游戏的强国。

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

首先,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其直接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赚取利润并维持企业持续稳定地经营和发展。持续稳定地经营和发展是获取利润的基础;以下是盛大与Ncsoft财务方面的一些数据:

毛利率是毛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首先它是一个衡量和反映企业业绩的指标,2005年盛大的业绩一直下滑,直至第四季度亏损2 760万元。而Ncsoft的经营业绩一路走高,除四季度略微持平。此项收益数据反映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其次它又是分析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依据,盛大报表中最令人吃惊的莫过于5.39亿的单季亏损,但这笔巨亏不是因为本身的运营,而是ACTOZ的缩水。第四季度计提了总计5.21亿元的减值准备。盛大在2005年2月完成了对ACTOZ 38%股权的收购,总金额为8.78亿元。盛大于第四季度确认了对ACTOZ的减值损失,这主要是由于ACTOZ授权于盛大在中国运营的《传奇》游戏的分成费伴随着《传奇》的老化,新收费模式的实行和竞争的加剧而持续下降。计提减值准备的决定亦受到ACTOZ股价下跌的影响,由于《传奇》分成费的持续下降,该股价下跌被认为是非临时性的趋势。这很大程度反映了盛大此次收购行动的不明智。此次收购行动导致后三个季度的投资收益为负。

在NCsoft刚刚公布截止至2005年12月31日的年度财务报告中,去年该个公司的收入达到了3.465亿美元,比上个财政年度增加了17个百分点,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大部分还是归功于其海外游戏市场的扩张。2005财政年度的营业收入为260万美元,税前收入为2 370万美元。尽管如此,由于支出和增加,营业收入和税前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降低了21%和13%。

三、国内网络公司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网络公司财务分析指标的缺陷

(1)短期性国内网络公司偏重反映短期财务成果,而忽视长期发展能力,而网络公司的发展潜力却是评估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企业更应关注诸如市场价值,品牌价值,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员工的培训等非财务性指标,这能为网络公司带来更长远的利益。

(2)滞后性网络公司的一般财务指标仅能反映过去的财务业绩,缺乏前瞻性,但是网络公司的发展前景无论对债权者,还是对投资者而言,都是主要的考察分析数据。

(3)不能正确地反映无形资产网络公司是无形资产的聚集体,很大程度依靠网络点击率和游戏在线人数来体现企业价值,在财务信息中却很欠缺这方面的体现。盛大2005年度MMPRPG收入的下降主要是由于《传奇》的持续老化,游戏的上线率已大不如前了,而NCSOFT现今已经在全世界拥有每月有350万的玩家上线,不仅如此,天堂已进军台湾,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等世界各地,延续着天堂进军世界的成功神话,从以上可以看出,一个网络公司的无形资产,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价值。

(二)影响盛大网络公司的财务分析的问题

(1)会计制度的差别。境内企业在海外上市将面临最主要的会计问题可能是境内境外会计制度的差别。在许多处理原则上与国外会计制度及国际会计准则有较大差距,诸如存货变现损失、坏账准备及收入确认等,因此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将会与以国内准则编制的结果及企业的期望有较大的差距。

(2)业务目标的制定,企业在筹备上市的过程中应关注自身的企业发展战略,尤其是上市后2年内的具体业务目标,发展方向是企业在海外上市的关键所在。会计师在企业目标做出具体的未来业务运作预测及现金流量预测,以检验企业业务方向及目标的合理性。

(3)企业估值,海外上市的企业估值,主要着眼于“高增长”和“市场潜力”。虽然不少公司在海外上市时是一个商业概念,但也应该有财务资料,例如营业额、开支情况、资产状况、商业模式、收入增长过往和预期的营业额,以及盈利的增长率等。而盛大在此方面的信息批露做得不足。

四、借鉴国外公司的成功经验,中国网络公司应注重企业价值的评估

无论是盛大还是Ncsoft公司,网络公司应以企业价值分析为重心。以企业价值为重心的的财务分析首先应明确企业所处行业的经济。抛开行业经济的财务分析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同样的财务分析结论在不同行业所体现的经济意义和企业价值可能完全不同,也正因为网络产业有着它的独特性,行业经济特征是进行财务分析的重要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认定行业经济特别要注意考虑行业的资本结构,与产品性相匹配的负债水平以及投融资环境。

篇7

(一)预防和安全的作用

财务报表分析作为重要的投资工具,财务报表的信息反映的是企业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作为必要的投资工具必须不能以过去的绩效去推断未来的股票价值。如果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公布的时间来看的话,财务数据有很大的时滞性;如果从股票价格的跌涨幅度与财务报表的好坏的关联度上看的话,投资者可以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历史信息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做出预测盒饭西,从而判断现在的股票价格和股票的价值知否相互匹配。从财务报表分析的角度出发,投资者利用财务报表对某一公司的股票价格做出合理有效的预测,从而做到安全有效的投资。

(二)判断最佳股票投资时间

投资者在进入股票市场之前,应当对股票市场处于多头还是空头市场进行认真地分析,要想做到多股票市场准确无误的把握,就应当从财务报表分析入手,去判断最佳的股票投资时机。

虽然财务报表不能对所有的股票投资问题进行确切的回答,但是它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有关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状况,帮助投资进行风险评估,防止投资者在错误的时间进行投资。投资者通过分析财务报表的基本数据,再结合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股票市场成交量的大小来确定最佳的股票投资时间。

二、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的股票价值评估

公司股票价值评估的目的是分析比较股票价值和股票价格存在的差异,并提供有关投资的信息,从而帮助投资者根据财务报表和市场状况估算出企业的股票价值,并与股票的市场价格作比较,判断出是否有高估或低估现象。基于这种价值投资理念,股票投资决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股票价值评估的准确性。同时,财务指标也是股票投资中不可小觑的因素。以下介绍相关财务指标和股票价值评估重要性。

(一)财务指标分析

财务指标是企业对该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的一种相对的指标。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财务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等。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的话,市倍率和市盈率等指标是非常重要的投资指标,下面就是对市倍率、市盈率及市盈率相对增长比率的介绍。

1.市倍率。市倍率是比较重要的筛选股票的工具之一。在一般的股票的投资的活动中,市倍率可以衡量一支股票的价值是否是被高估了还是被低估了,是非常重要的股票价值衡量的指标。如果一支股票的市倍率非常高,那么投资者会认为这只股票的价格很有可能比该只股票的价值高,因而未来的投资回报率是很差的;如果一支股票的市倍率非常低,那么投资者会认为这只股票的价格很有可能是比这只股票的价值低,未来的投资回报率将是比较高的。从以前的经验可以看到,如果股票市场的平均市倍率很高,这很有可能是因为股票市场处于一个泡沫的时期,这个时候,投资者应当格外加倍的小心。通常情况下,市倍率高表示该公司成长的能力和该公司发展的能力是非常大的,也可以说明该公司的价值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是可以得到体现的。

2.市盈率。市盈率是决定买卖股票的最佳时机的重要指标。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在选择好了某一只股票的时候,还应当注意买入和卖出的时机,因为只有把握好了买入和卖出的时机,才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在价值投资的角度看,市盈率能够帮助投资者找到买入或者卖出股票的最佳的时机。一般情况下,在证券市场上有这样的盈利率水平的标准,当市盈率为1至13倍的时候股票价值被低估;13至15倍的时候股票的价值是回归的;16至20倍的时候股票的价值被高估;21倍以上的时候就意味着股票市场存在着泡沫现象。但是,但是并不是所有股票的买卖有是依据这样的标准的。作为一个合格的投资者则必须要注重该公司的以前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经济走势,如果只是孤立的按照这样的盈利率标准去衡量是不是买入或者卖出的最佳时机的话,那么投资者很可能会对最佳投资时机判断失误,机械地运用市盈率不是股票投资方法的合理运用,这样只会导致错误的投资而不能获取很好的收益,甚至只有亏损的可能。

(二)基于财务分析的价值评估

基于价值投资的理念,股票投资决策的关键是首先进行股票价值评估,将股票价值和股票价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高估和低估。在价值评估中,财务分析占重要地位。

1.账面价值法。首先分析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运用该企业的大量原始信息,再根据股票价值=公司账面价值+溢价的公式计算出该公司的股票价值。

这种方法简单明了,只要是懂得会计知识的人基本上都能熟练掌握,当然这种方法用的多了就会导致股市上股票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股票数量减少。从价值的角度考虑,虽然股票的价值低于了账面价值,不会有什么投资风险,但是股票价值低也说明了该公司的经营不景气,正所谓便宜没好货,如果将来该公司的经营业绩上升,股票价格自然会上升,如果将来业绩加剧恶化,股票会一文不值。总之,这种估值方法只适合短期初学者使用。

2.现金流量折现法。结合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并依附现在的折现率,利用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能够准确的预测到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来估计公司的股票价值。这种方法能够避免像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可以造假的可能性,因为现金流量表提供的现金流需要真金白银做保障,不容易出现造假的情形。会计学者都知道,单纯用现金流量表预测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比较困难。但是由于在实务中,人们通常使用扣除了折旧、利息和税前盈余当做公司的现金流量近似值。但是,用现金流的近似价值来估算公司股票的价值很有可能会偏离股票的实际价值,因为企业的现金流本身是估算出来的,用未来的现金流去估算股票价值又是一个估算的过程,双重估算导致偏差是在所难免的事情。用这种方法计算,虽然能够大致估算到公司的当前价值,但是想尽可能准确的估计到公司的价值还的结合其他的方法才可以。

三、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的股票投资策略

财务报表分析是进行股票投资的基础,股票投资的策略是建立在对某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事件的分析之上的,下面介绍有关投资策略的方法和步骤。

(一)宏观经济分析

根据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形势确定经济所处的阶段宏观分析是进行股票投资之前必须要做的事情,只有对经济的宏观分析把握准确了才有可能在未来的投资中处于不败之地。因为不同的经济环境对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同样不同的经济环境对某一行业和某一公司的影响也不是一样的。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公司的发展前景都要受到行业的影响,并且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都要受到公司所处的行业的影响,所以投资者应当通过宏观分析和行业分析选择具有投资潜力的行业进行适当的投资。

(二)选择投资公司

1.公司的基本面分析。具体的情况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是公司所处于的行业,并且需要确定该公司的发展处于此类行业的哪个阶段,一般情况下,该公司如果是属于这个行业的成长阶段,那么该公司的发展潜力还是比较大的,未来的股票价格很有可能会升高;如果该公司是处在行业行业的衰退期,那么该公司的股票价格很有可能在未来一点是时间内下跌。二是该公司处于该行业的什么位置,一些处于领先的或者是垄断的地位的公司,一般而言他们的股票价格会有走高的趋势。三是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情况是如何的,一个公司的管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公司未来的发展状况,因为一些发展不好的公司可能由于聘请了好的领导而走去事业的低谷。四是应当考虑公司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经营和发展状况,虽然过去的经营状况无法说明该公司未来的发展和经营状况,但是投资者可以从过去的经营状况分析预测未来的经营状况,比较好的公司他们的发展状况一般情况下是比较稳定的,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2.基本的财务指标分析。投资者首先可以利用财务指标和其他的有关的材料,对该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比较可以帮助投资者进行正确合理的决策。投资者可以将同一行业内公司的基本财务比率进行横的比较,再将某一公司的历年财务数据进行纵向的比较,从而得到该公司偿债的能力、营运的能力、盈利的能力以及发展的能力,再将这些能力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该公司的投资价值。

篇8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财务分析 企业

一、引言

近期财政部颁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一层次,是起到驾驭作用的基本准则。第二个层次是38项具体准则,基本准则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二、主要会计具体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一)新存货准则实施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新准则允许符合条件的借款费用计入因而存货成本对生产周期长的企业影响大;取消了“商品流通企业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以及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不计入存货成本,直接计入损益”的规定,因而对商业企业影响大。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金额将增加,流动资产合计金额增加,总资产合计金额增加。短期内企业的权益将增加。利润表中期间费用减少,营业成本增长,但营业成本增长的幅度小于期间费用减少的幅度。短期内企业收益将增加,长期看企业总收益不变。流动比率增长,销售毛利率下降,短期内销售净利率增长。

由于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企业应改用加权平均法或先进先出法,对原发出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的企业影响较大。在物价上涨期间,对财务分析的影响:(1)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金额将增加,流动资产合计金额增加,资产合计金额增加。短期内企业权益将增加。(2)短期内利润表中企业盈利增加,长期看收益总额不变。(3)流动比率增长,销售毛利率提高,短期内销售净利率增长。

(二)新投资准则实施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从单个报表看,如果子公司盈利,将使母公司个别报表的利润减少;如果子公司亏损,将使母公司个别报表的利润增加。其对利润的影响,取决于子公司的盈亏。母公司对具有控制权的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将大大减少母公司尤其是自身没有主营业务的控股型母公司的利润总额,从而影响其财务报表中的利润结构。

新准则要求,交易性证券和可供出售证券均按公允价值反映。因此,交易性证券的价格上涨会影响到损益,使企业的利润增加;新准则不仅要求可供出售证券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将价格变动的金额直接计入权益。因此,这一计量方式的改变将会直接影响期末利润。

新准则将原长期债权投资改为持有至到期日投资,保持了原有长期股权投资。原投资准则要求长期投资期末采用帐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计量,对于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的计提减值准备,同时计入损益。新准则要求持有至到期日投资期末按摊余价值计量,并要求溢折价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与直线法比较,实际利率法应更科学。商誉只作减值测试,平时不摊销。原准则在长期投资未发生减值情况下,也需要进行摊销。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将会增加由于不摊销商誉部分的利润。

(三)新固定资产准则实施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固定资产的质量,主要体现在:第一,企业年度内固定资产结构的变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之间的吻合程度。企业在各个会计期间内固定资产原值的变化,应朝着优化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结构、改善企业固定资产的质量、提高企业固定资产利用效果的方向而努力。第二,在企业折旧政策多样化的条件下,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并不代表企业固定资产的实际贬值程度。因此,固定资产净值与原值之间的对比也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更不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

原准则固定资产定义有“单位价值较高”这一标准,新固定资产准则改变了固定资产定义的价值标准,因而会改变企业资产结构及今后的折旧费用。固定资产计量结果增大,同时预计净残值强调现值,结果会使企业各期计提的折旧额增加,导致各期的费用增加,最终使企业的收益水平及所有者权益金额降低,同时增加负债。新准则将固定资产预计的处置费用的折现金额计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将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后续支出确认为固定资产,会使固定资产的计量结果增大,导致企业资产结构发生变化,使长期资产比重提高。

(四)新无形资产准则实施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无形资产的质量,主要体现在特定企业内部的利用价值和对外投资或转让的价值上,具体表现在:第一,企业无形资产与其他有形资产相结合而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的潜力;第二,企业无形资产被转让或出售的增值潜力;第三,企业无形资产在用于对外投资时的增值潜力。

新准则取消原准则第10条中的“但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这条规定取消后,企业就可以按照投资双方议定的价格作为入账价值,从而造成权益增加,资产结构随之发生变化,权益比率提高,有利于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同时新准则增加有关不确定有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规定。明确规定了此类无形资产不再采用摊销的办法,而是采用减值测试。商誉的后续计量方式由按照直线法摊销,改变为至少每年进行减值测试不摊销的方法,并规定按照相关资产组或组合进行减值测试的方法。可能增加或减少企业的损益,从而造成权益变化,资产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五)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实施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执行新准则后,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模式。但是,我国的产权和生产要素市场的活跃程度和定价能力与成熟市场还有不小的差距,同时,决定公允价值两个关键变量(贴现率和未来现金流量)都需要会计人员对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职业判断,主观性极强。而资产公允价值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当期资产结构、所得税费用、净利润及净资产。如果公允价值运用得当,会极大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反之,公允价值又为企业提供了利润操纵的途径。

新准则中,商业实质有两个判断条件:(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在实际运用中,商业实质的这两个判断条件也带有很强的人为主观判断特点和灵活性,判断的结果同样影响企业当期的资产结构、所得税费用、净利润及净资产等,为企业的盈余管理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六)新借款费用准则实施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的变革,使得可资本化的资产不再限于使用专门借款购建的固定资产。如果企业存在较多的除专门借款购建固定资产以外的此类资产产生的借款利息,过去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如按准则进行调整则要予以资本化计入资产价值,这样就会大幅度地提高借款当年的利润、资产和权益,调低资产负债率,调高净资产报酬率。

对于目前证券市场上广受关注的先进制造业是有利的。由于许多先进制造业公司的生产周期比较长,而且借款金额巨大,因此实施新会计准则将会提高此类企业的业绩。这种会计政策的变更,带来的不仅仅是企业当前的会计利润上升,关键在于改善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考核指标,从而提高经营者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除了先进制造业以外,当前广受投资人关注的军工企业同样如此。

三、结论

财务分析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以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新准则的实施涉及大量理论和实务问题,内容错综复杂,文章论述了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利弊。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有利于境外投资者了解境内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从而促进他们对境内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对国际投资者而言,会计准则趋同带来的透明度的提高以及相互理解的增强,可以大大降低境外投资者进入的风险,为国内公司吸引外资创造便利,有利于我国走向国际经济舞台。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篇9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源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分配日益成为关注以及研究的焦点。在我国目前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下,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以会计信息质量为基础的财务预测的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投资者在利用财务分析师预测的信息时需要考虑到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所是否能反应出完全、准确的会计信息。

一、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一种联系并规范股东、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权利和义务分配及与此有关的聘选、监督等问题的制度框架。研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披露的关系时一般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监事会结构和管理层这四方面进行。

股权结构一般从股权性质和股权集中度来描述。从股权性质来说,国外学者发现不同的股权性质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异。Mark和Eng(2003)发现国家持股比例与会计信息披露呈正相关关系,而管理层持股比例和独立董事比例与披露的会计信息呈负相关。Guojin Gong(2010)等研究跨国公司的股权结构与本国投资者保护力度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时发现公司管理者为公司的控股人且对会计信息披露有较大决定权且所在国家对投资者保护力度弱时,公司更有可能隐瞒有缺陷的会计信息。国内的学者对此也没有得出统一的论断。董小媛(2009)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以及控股股东是国有股降低了会计信息透明度。张凤环(2011)表明国有股占绝对或相对控股地位时会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对于股权集中度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也存在一些分歧。Fama(1983)研究得出如果股权越分散,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矛盾就越大,股权集中的话可以通过大股东和管理层的监督来解决问题。Gray和Chau(2002)认为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自愿披露的程度呈正比。而Shleife和Visbny(1990)认为控股大股东在拥有公司控制权之后会损害公司以及小股东的利益,会使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下降。Toms(2002)和Hasseldine(2005)认为第一大股东往往会让信息披露看起来可靠以迷惑市场和投资者以谋取私利,不过也有可能会故意降低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性让投资者缺乏相关信息而不会有有效的反应。国内学者也同样存在分歧。王化成(2006)研究得出由于股权集中度较高,能决定企业重大决策的股东有能力影响盈余质量,并从中获得收益,因此股权集中度越高,其会计信息披露程度越低。而黄永胜(2010)研究得出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董事会的结构对会计信息的披露也存在着较大的影响。董事会的结构一般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以及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三个方面来研究。首先董事会的规模直接关系到董事会的效率。Stephen(2010)的研究显示内部会计信息披露与董事会的规模呈负相关关系。董小媛(2009)研究得出较大的董事会规模会提高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与董事会规模的研究不同,独立董事对会计信息披露的促进作用得到了普遍的认可。Fame和Jensen(1983)的研究发现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越大,会计信息披露的意愿就越高。Forker(1992)等都认为独立董事有利于增加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董小媛(2009)实证研究表明独立董事对于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还未充分发挥作用。黄永胜(2010)的研究得出独立董事的比例与盈余管理的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对于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的研究也有很多。Forker(1992)的研究就提出了二职合一不利于会计信息的披露。Kelvin和Ronald(2001)和Stephen(2010)却认为两职合一不利于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而董小媛(2009)、黄永胜(2010)研究得出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与会计透明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张凤环(2011)认为当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时会导致董事会职能的丧失,使经理层变为企业的控制者,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

监事会是公司内部专门负责监督职能的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也有一定的影响。因为美英公司和德日公司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差异,国外的文献涉及到监事会的较少,国内现有文献用以衡量监事会的结构的就只有监事会的规模这一个指标。何泉成(2007)研究得出监事会规模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并不显著。黄永胜(2010)研究发现监事会的规模与盈余管理的程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即监事会规模并未得到重视,监事的权威性不强,并没有有效地抑制住盈余管理。

公司管理层的结构主要从管理层持股比例和管理层激励两个维度来衡量。Warfiled和Wild(1995)研究得出当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时高管持股比例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相关。而Yeo(2002)则提出会计信息质量并不总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提高而提高,当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时,两者是正相关关系;当管理层持股比例较高时,两者则呈负相关关系。国内研究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文献较少,黄永胜(2010)认为高管持股比例高的话利用内部优势操纵会计信息的机会和能力就大。管理层激励也对会计信息的披露具有重大的影响。但是目前研究管理层激励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的文献不多,没有得到统一的结论。

二、财务分析师预测的相关研究

关于财务分析师预测的研究起源于Cowles在1933年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了广泛的讨论。国内外文献的研究主题主要分为财务分析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财务分析师的行为及其影响、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准确性以及财务分析师研究的投资价值这四个方面。

财务分析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财务分析师发挥作用的保障。Kirt C.Butler and Larry H.P.Lang(1991)研究发现分析师的乐观或者悲观的倾向与财务分析师分析的准确度有关。Michael B.Clement and Cenyo Y.TSE(2005)认为是分析师的性格如分析师的名声、职业生涯和自我能力而不是经验与大胆预测有关,而大胆预测又比羊群效应的预测更加准确。Johnathan Clarke等(2005)发现分析师预测的乐观性与以前的业绩之间存在U型关系。国内的研究文献在2006年之前主要是规范研究,2006年之后就进行了实证研究,刘昶和修世宇(2008)主要研究财务分析师建议的信息含量;肖萌和朱宏泉(2011)研究了财务分析师的评级变化在市场和行业层面的信息含量;储一昀、仓勇涛和王琳(2011)则探讨了财务分析师能否正确认知审计任期的信息内涵等。

关于财务分析师的行为及其影响的研究主要分财务分析师的跟踪对上市公司产生的影响以及财务分析师的报告的市场反应这两方面。Givoly and LaKonishok(1979)考察了盈余预测的公布对股价的影响,认为投资者根据预测做出不同的投资策略会带来不同的业绩回报。Anne Beyer(2008)研究发现财务分析师跟踪研究和管理者报告会产生相互作用,并且投资者对于负收益的预测反应更强烈。国内的学者中主要对财务分析师跟踪对公司价值、企业研发活动以及盈余管理等的影响。

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准确度是财务分析师研究文献的核心部分。这一部分主要研究了影响财务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的因素,是从公司层面的因素进行分析。Crichfield etal(1977)和O’Brien(1988)研究发现预测期间越短准确性越高。Joanna Shuang Wu等(2003)研究得出可观察到的部分分析师预测的偏差是分析师努力提高预测准确度的结果并且市场的非正常收益与预测误差正相关。Anne Beyer(2008)发现管理者的报告动机也会对财务分析师的预测产生影响。石桂峰(2007)研究得出当非营业利润所占比重较大时,盈余可预测性以及预测精度就越低,而且小公司更好预测。岳衡和林小驰(2008)认为公司盈余波动性增大,财务分析师相对于统计模型预测的优势更大。公言磊(2010)研究得出上市公司信息质量的提高将会提高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准确度,规模较大并且盈利的企业比规模较小亏损的企业预测准确度更高。

财务分析师的研究报告主要分为盈余预测、盈余预测的修正及估值区间以及投资建议和评级三部分。Malkiel B.and Xu Y.(1997)主要研究了财务分析师预测报告的投资风险以及收益修正。吴东辉和薛祖云(2005)发现当国泰君安的盈利预测公布时会在短时间内引起股价的变动,预测公布本身会向市场传递新的信息。还有一些学者主要研究财务分析师报告的投资建议和评级。

三、会计信息披露对财务分析师预测的影响

国外的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Bushman(1989)从理论上推导出财务分析师的跟随数量取决于市场对分析师的供求均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增加会引起财务分析师跟随数量的增加。Byard等(2002)认为不管是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还是私人获取的信息,信息透明度的增加都会提高其预测的准确性,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吸引到分析师跟随数量越多,预测准确度越高,分歧度越小。Chiang(2005)研究只发现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会对财务分析师预测有单向影响,并没有显著证据表明财务分析师的预测对会计信息的披露有影响。国内关于会计信息的披露与财务分析师预测的研究是从2000年以后才开始的,相关的文献也不多。陆颖丰(2006)的研究表明财务分析师对会计信息透明度高的公司披露信息的依赖程度较低,其预测结果越准确,分析师预测的分歧程度也较低。而方军雄(2007)证明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与预测准确性呈正相关关系,与分歧程度的关系不明确。李丹蒙(2007)发现分析师跟踪的数量、预测的准确度都与会计信息的披露呈正相关,预测的误差与其呈负相关,并未发现财务分析师的预测对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有显著的影响。

有关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财务分析师预测的文献国内外都较少。王景娴(1996)以台湾上市公司为例研究公司治理机制对财务分析师的影响,验证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董监事持股比例与股票报酬变异性与财务分析师的预测误差呈显著正相关,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合一、经营绩效、现金股利的发放、公司规模以及分析师跟随人数与财务分析师预测误差呈负相关关系。而吴晋诚(2005)的研究则发现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降低分析师预测误差并无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会计信息披露以及财务分析师预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的文献很多,到目前为止有关公司内部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以及会计信息披露与财务分析师预测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关于公司内部治理与财务分析师预测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较少,更是缺乏系统的研究成果,因此在这一领域还存在着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研究公司内部治理与财务分析师跟踪以及财务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的关系,可以提供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师预测的理论和经验证据,可以为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Anne Beyer.Financial analysts’forecast revisions and managers’s reporting behavior[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8(46):334-348.

[2]John J.Forker.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Disclosure Quality[J].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1992(22):111-124.

[3]Malkiel,B.and Xu,Y.Risk and Return Revisited[J].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1997:45-52.

[4]Eng,L.L.and Y.T.Mark.Corporate Govemance and Voluntary Disclosure[J].Journal of Accounting Public Policy,2003.

[5]Fama E.F.M,C.Jensen.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3.

篇10

一、宏观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证券市场历来被看作“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宏观经济的走向决定了证券市场的长期趋势。投资者有必要对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运行变量给予关注。具体的影响因素优: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利率、汇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形势对证券市场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有时会引发证券价格的暴涨或暴跌,因此积极必须分析和防范这方面因素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及时采取措施。

二、基本面分析

(一)行业分析

由于所处行业不同,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进行行业分析,需要关注的是:行业本身所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影响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对行业影响的力度;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行业的投资价值及投资风险及行业生命周期等。

根据行业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关系以及行业自身生命周期的特点,投资者应该选择那些对于经济周期敏感度不高的增长型行业和在生命周期中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行业。

(二)公司分析

对于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把握,具体还是要落实到公司自身的经营状况与发展前景。投资者需要了解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所占市场份额、财务状况、未来成长性等方面以做出自己的投资决策。

1.公司基本面分析

具体包括:公司行业地位分析、公司经济区位分析、公司产品分析和公司经营战略与管理层分析。通过这些因素可以看出该公司在行业中的综合排序、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资源、主要产品的市场前景和盈利水平趋势,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好的预测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

2.公司财务分析

公司财务分析是公司分析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其一段时间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缩影,是投资者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和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重要依据。财务指标的运用需要将其与行业平均水平、本公司历史水平进行比较,以分析变动趋势。

具体可分析如下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的基本面,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判断。

3.公司估值方法

进行公司估值的逻辑在于“价值决定价格”。上市公司估值方法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相对估值方法(如市盈率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等);另一类是绝对估值方法(如股利折现模型估值、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估值等)。

投资者在进行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时,需要结合宏观、行业和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市场估值水平等各类信息,同时区别影响上市公司股价的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可持续因素和不可持续因素,对上市公司作出客观、理性的价值评估。

三、技术面分析

通常,技术分析主要有:

(一)分时走势图

分时走势图是把股票市场的交易信息实时地用曲线在坐标图上加以显示的技术图形。分时走势图是股市现场交易的即时资料,通过分时走势图可以时刻掌握个股或大盘的变动情况,及时作出决策。

(二)K线理论初级

K线图有直观、立体感强、携带信息量大的特点,能充分显示股价趋势的强弱、买卖双方力量平衡的变化,预测后市走向较准确,是各类传播媒介、电脑实时分析系统应用较多的技术分析手段。通过K线图可以直观的反映股票的走势,便于投资者做出判断。

(三)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

它是一项利用短期(常用为12日)移动平均线与长期(常用为26日)移动平均线之间的聚合与分离状况,对买进、卖出时机作出研判的技术指标

(四)随机指标

随机指标综合了动量观念、强弱指标及移动平均线的优点,用来度量股价脱离价格正常范围的变异程度。

(五)相对强弱指标

相对强弱指标是一种通过特定时期内股价的变动情况计算市场买卖力量对比,来判断股票价格内部本质强弱、推测价格未来的变动方向的技术指标。

(六)波浪理论

波浪理论是一种价格趋势分析工具,它是一套完全靠观察得来的规律,可用以分析股市指数、价格的走势,它也是世界股市分析上运用最多,而又最难于了解和精通的分析工具。

该理论认为股票具有相当程度的规律性,展现出周期循环的特点,任何波动均有迹有循。因此,投资者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性的波动预测价格未来的走势,在买卖策略上实施适用。

(七)成交量与股价的关系分析

成交量与股价的关系体现为下面两种情况:量价同向及量价背离。买气高涨,成交量自然放大;相反,投资者在人心动摇举棋不定,人气低迷时心灰意冷,成交量必定萎缩。成交量也是观察庄家大户动态的有效途径,成交量骤增,很可能是庄家在买进卖出。

四、股票投资操作技术研究

(一)仓位控制

仓位控制是控制风险的重要环节。仓位就是您股票投资账户中股票市值占帐户总值的比例,仓位控制基本上可以分为三部分:

1.整体仓位控制

在比较明确的牛市(上涨市道),仓位可以加大到60-80%

在比较明确的熊市(下跌市道),仓位就应该控制在30%以下,捕捉可能的短线机会;

震荡的市道,仓位控制在40-50%左右,伺机加仓或者减仓。

以上的仓位比例仅供参考,同时强烈建议客户永远不要满仓。

2.其次是资金(股票)分配比例的分仓策略

通常有等份分配法和金字塔分配法两种。所谓等份分配法就是资金分为若干等份,买入一等份的股票,假如股票在买入后下跌到一定程度,再买入与上次相同数量的股票,依此类推以摊薄成本。而买入后假如上涨到一定程度则卖出一部分股票,再涨则再卖出一部分,直到等待下一次操作的机会来临。而金字塔分配法也是将资金分为若干份,假如股票在买入后下跌到一定程度再买入比上次数量多的股票,依此类推,假如上涨也是先卖出一部分,假如继续涨,则卖出更多的股票。这两种方法共同的特点是越跌越买,越涨越抛。究竟采取哪一种分配方法就要看投资者本人了,假如投资者对后市的判断比较有把握,则应采取等份分配法。股价处于箱体运动中也可采取等份分配法来博取差价。

3.第三是个股品种的分仓策略

确实有把握的,就该咬定一股不放松,如果把握不大,则应买入2—3只个股(买得太多对于管理和跟踪都不方便,况且绝大多数投资者资金量也不是很大),需要注意的是所买的几只股票应尽量避免买重复题材或相同板块的个股,因为具有重复题材或相同板块的股票都具有联动性,一只不涨,另外的也好不到哪去。

(二)止损

止损是风险控制、保存实力、避免全军覆灭的惨烈招数。因此可以通过审慎的选股、买卖和仓位控制技巧来提高投资的成功率,但市场上投资者可能会犯错误,甚至是经常犯错,犯错就要认错,并通过止损重整旗鼓。死不认错,甚至不停地向下补仓是熊市过程中亏损累累的主因。止损的方法大致如下:

1.定额止损法。就是指将亏损额设置为一个固定的比例,一旦亏损大于该比例就及时平仓。止损比例的设定是定额止损的关键。

2.技术止损法。它是将止损设置与技术分析相结合,剔除市场的随机波动之后,在关键的技术位设定止损单,从而避免亏损的进一步扩大。这一方法要求投资者有较强的技术分析能力和自制力,技术止损法相比前一种对投资者的要求更高一些,很难找到一个固定的模式。运用技术止损法,无非就是以小亏赌大盈。

3.无条件止损法。当市场的基本面发生了根本性转折时,投资者应摒弃任何幻想,不计成本地杀出,以求保存实力择机再战。基本面的变化往往是难以扭转的,基本面恶化时,投资者应当机立断,砍仓出局。

4.止损的设定原则。一是要考虑趋势的变化,当趋势已从上升转为下跌或正处于下跌过程中时,就需要采取止损策略。二是要考虑投资者在什么趋势下交易。投资者首先要知道自己是在什么时间结构中进行交易,是中长线、中线还是短线。也就是说,止损的原则是趋势而不是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