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9 10:25: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科技创新方面的新趋势,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科技创新模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的企业更加注重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吸引数以百万计的发明家和创新人才进行集体创新,集成运用全球创新资源。苹果公司在AppStore(苹果的在线应用商店)上对外针对iPhone的应用开发包(SDK),用户购买应用软件带来的收入由苹果公司与开发商三七分成,吸引了大量软件人才开发针对iPhone及iPodTouch的应用软件,公司不用投入研发费用就极大地丰富了产品的应用,给开发者带来收入的同时自己还有收益,创造出双赢的循环。海尔集团建立了开放式研发平台,将全球的优秀研发资源作为海尔的研发资源,通过开放式创新,为企业提供关键核心技术、为用户提供引领全球消费时尚的产品方案,企业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威高集团依托产学研合作平台,已经走出了一条专家咨询、技术转让、共建技术中心、共同研发等多种形式的开放式创新之路,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及产品,推动了企业技术水平的升级。浙江省率先打破省级财政科技经费国内使用地域限制,坚持浙江的科技经费全国用、全国的智力资源浙江用,充分利用全国创新资源服务浙江科技创新。
(二)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成为集成创新的新引擎。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就是通过整合集聚、优化集成各类科技创新资源,构建开放共享的服务体系,为全社会研发、企业创新等提供基础性、应用性、共享性、多样性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实现创新资源共用、创造价值共享,对集成创新的助推作用日益凸显。上海市通过建立创新资源共享转化、网络联动集聚、信息技术终端和服务驱动价值四大体系,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截至2012年6月,平台汇聚了全市30万元以上大型科学仪器6916台和700多名资深专家,集聚了264家在沪国家级、部委级研发基地和34家国家级检测中心,建设了12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61家专业技术服务平台、17个区县服务中心和52个园区与行业协会服务站,增添了上海科技集成创新的新动能。
(三)市场驱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决定性作用愈发突出。其主要标志就是科技成果转化方式正在由基地型孵化向能力型孵化转变。基地型孵化是政府主导,以场地为基础,由场地入驻机构提供商务、风投等服务,目前我们大多数的孵化中心和基地属于基地型孵化机构。能力型孵化是市场主导,以成功企业或企业家为核心,向初创企业提供创业培训、顾问服务、市场信息、天使投资等专业化服务,如联想之星、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休利特和帕卡德在加州的一间车库创立了惠普,比尔・盖茨在车库中完成了视窗界面的开发,乔布斯在车库完成了苹果的早期创业。联想之星是以探索适合高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传播科技成果产业化观念、培养优秀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为早期科技创业企业提供天使资金等为主要宗旨,将培养科技创业型CEO作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切入点,并通过结合专业投资机构和培训机构的优势,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形成了“创业培训+天使投资+开放平台”的三位一体科技创业孵化新模式。
(四)人才由为我所有向为我所用转变。伴随着网络覆盖率、传输速率和可达性的快速提高,以平台为支撑的动态创新联盟更加活跃,以小型团队和个人为主的“创客”运动蓬勃发展,为企业借助各类创新中心和平台集聚利用全国乃至全球的各类人才提供了重大机遇。2010年,宝洁公司拥有研发人员9000人,借助创新中心为其研发创新的人才150多万人,把外部的创新比例从本世纪初的15%提高到了2010年的50%,研发能力提高了60%。
二、山东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山东省围绕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加大投入,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6条等系列支持政策,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特别是2012年以来山东省研究与发展(R&D)经费占GDP的比重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获评国家科技奖励有望实现新突破等,标志着在建设创新型省份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顺应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我们既拥有重大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开放式创新初见成效,但尚未形成燎原之势。海尔、威高等一些企业集团在探索开放式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的已经尝试但机制不够灵活、步子迈得不大,相对于山东省拥有众多行业骨干企业来说,实施开放式创新的企业集团占比仍然偏少。如何引导更多的企业走上开放式创新之路,形成遍地开花之势,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优势领域众多,但整合集成相对滞后。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山东省形成了诸多优势领域,如拥有国家软件基地、信息产业创新基地和国家超级计算中心,量子通讯技术全国领先,2015年,浪潮集团主持完成的“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可以说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支撑能力非常强;再如山东省拥有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一大批科技研发机构,蓝黄“两区”共建有海洋生物、海洋化工、新材料、海洋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海洋科技力量雄厚,研发实力全国领先。但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科技创新资源整合缺乏载体支撑,集成创新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政府推动成果转化力度较大,但市场主导作用亟待加强。山东省省级以上各类园区数量居全国前列,几乎所有园区中都建有基地型孵化和转化机构;围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目前正在大力推动公益性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充分表明政府在推动成果转化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但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先进地区相比,在引入社会化资源、借助市场化力量方面不够,成果转化渠道不畅,致使“只开花不结果”或“花多果少”。如何大力培育能力型孵化市场主体,是促进科技创新与市场有机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必然选择。
(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人才观念滞后。近年来,山东省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为创新驱动战略储备了多层次的人才队伍。目前,全省各类人才达到1125万人,总量居全国前列。但智力劳动价值体现不够、人才流动和成果转化障碍较多、重引进轻培养等问题,特别企业是仍停留在注重自己培养和引进人才的阶段,对搭建平台和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吸引全国乃至全球创新人才“为我所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新形势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
在世界产业技术革命孕育突破的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占领产业高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迫切需要我们顺应潮流,调整方向,完善政策,优化环境,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添新动能。
(一)着力推动开放式创新。要加大对海尔、威高等山东省在开放式创新方面先行一步企业的宣传力度,建立激励机制,更好地发挥典型的引路作用。加强对国内外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找出政府可以作为的着力点,制定推进措施,完善支持政策,推动更多的企业借助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智力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借鉴浙江经验,调整省级财政科技经费管理使用办法,面向全国进行招标,充分利用全国科技智力资源服务山东科技创新。
(二)着力推动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鉴于科技资源的专业性、独特性和信息不对称性,以及科技资源分布的广泛性,单靠市场机制不可能自动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与转化,迫切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快构筑服务全社会科技创新的共享平台。要立足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技术、生物医药技术等优势领域,按照建设模式上“逻辑统一和物理分布”相结合、运行模式上“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服务模式上“集中受理与多样化便捷化”相结合,制定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创新推进机制和共享机制,加快构建由科学数据共享、科技文献服务、仪器设施共用、资源条件保障、试验基地协作、专业技术服务、行业检测服务、技术转移服务、创业孵化服务和管理决策支持等系统组成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整合优势领域创新资源的载体,形成创新资源集聚越多对用户吸引力越强、用户越多对创新资源集聚作用越强的“超市效应”,全面提高集成创新能力。
一、导论
自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市就积极地开展对外尤其是国际间的科技合作和交流,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前,杭州市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方面的项目涉及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领域包括农业、生物、航空、航天、机械制造、能源、计算机应用、新材料、冶金、能源动力、高能物理、环保、电子信息技术、海洋、天文、遥感、水利、石油、化工、地质、矿业、地震、医药、生态等。
杭州市已经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构建了友好的合作关系,市政府竭力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合作方式推进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合作方式主要有科技会展、高层访问与交流、科技考察、人才引进科技交流会、园区引进等方式。通过高层次、高质量、全方位的技术交流和沟通促进合作双方的相互了解,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形成较好的合作氛围,从而为国际科技贸易合作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基础。为了促进国际间的产学研合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杭州市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推动以产业园区形式存在的产业集群区域(如大学科技园、软件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营科技园区等)的开发和建设。另外,在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国际人才的培养和吸收工作。随着与高层次的对外合作及交流的不断深入,以企业为主导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工作在对外投资和科技贸易合作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进行科技合作时,较为重视通过技术贸易、技术转移方式、资金的引进、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合作研发、合作开拓市场等方式进行科技创新合作。以团队的方式引进、通过资金带动、技术贸易和进行实地考察的方式推进杭州市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发展。
杭州市在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主导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是充分运用科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作用,加快高校、科研院所与国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学术组织之间,以及企业之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沟通、交流和合作。而且,杭州市正逐渐转变和更新国际科技合作形式,从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逐渐转变和发展为专家互访、人才引进、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共建研究机构等方式。
二、合作模式探究
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合作的效果乃至成败,但选择怎样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并不是合作主体(政府、企业、大学或科研机构)哪一方一厢情愿的事情,它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模式的选择不仅受技术、经济因素的影响,同时会受到非技术经济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科技合作双方的政策变化。本文在科技合作模式选择中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二次开发的合作模式
我国在国际科技合作中采用引进国际成熟的生产工艺技术及先进的生产技术或产品型的合作模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二次开发型是指中国企业、科研机构结合自己的生产需要从外方引进相关生产工艺、技术并进行改进,产生实用性更强的新生产工艺、制造技术的合作模式。采用这种合作模式可以巩固、发展企业的技术积淀,增强技术开发的深度,提高技术档次。
(二)联合研发的合作模式
专家是技术的载体,专家互访是实现技术交流的最有效形式,专家引进是引进技术的最高级形式。由于联合开发型是通过中外双方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共同开发,使双方的技术储备同时得到提升的合作模式,所以,杭州市在国际科技合作单位中采用这种科技合作模式的企业较多。
(三)产品产业化的合作模式
引进核心部件型国际科技合作模式是在合作过程中引进外方生产设备的核心部件,用于生产设备或产品改进,可在引进后对其经过分析、提炼,形成自己的专有技术。产品产业化型国际科技合作模式是指通过国际科技合作,使企业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实现产业化的合作模式。如从事船舶推进器研究与制造的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企业镇江船舶螺旋桨厂,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和关键设备,提高了螺旋桨的先进性,并使该厂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船用螺旋桨制造企业之一。
(四)培育输出型合作模式
输出核心技术或产品型是指企业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向企业外输出相关的核心技术或产品,使相关企业的技术或产品档次得到提升的合作模式。由于采用技术辐射型合作模式的企业,其自身的技术基础较强,企业的规模、销售、创税能力等总体水平较高,经济效益较好。同时,由于其产品可成为其他企业的半成品,可以带动一批下游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升。因此,这一合作模式在合作效益、合作潜力、合作创新力等方面都有优势,其合作投入力度也较大,合作效果好。
三、政策建议
(一)组织协调政策
1.加强顶层战略设计和宏观管理,建立跨部门的国际科技合作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对外科技合作;2.建立相应的行业或地区的国际科技合作统筹协调机制。通过整合资源,协调一致开展国际科技合作;3.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国际科技合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业务沟通机制。
(二)计划管理政策
1.加强与中央部委、中国科协、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的沟通协调,积极参与落实各类双边、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和重点国际合作项目。2.加强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与省内其他科技计划的衔接和配合,促进有关经费整合。3.设立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计划、国际科技人才引进专项、国际科技援助专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专项。4.完善目录管理。建立技术引进、高技术出口、对外科技援助、技术输出、人才引进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目录管理制度,实行差别管理。
(三)人才引进政策
1.实施海外留学人员来杭创业服务计划。“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以及各类留学创业园,拓宽引才引智渠道。2.实施创新和科研团队引进计划。对产业急需的科研团队给予专项工作经费。3.实施现代生产业人才集聚计划。在杭州地区打造国际高端生产业中心,吸引国外高层次人才来杭创业。4.实施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创业精英引进计划。拿出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面向海外公开招标,依托项目引进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层次人才。5.完善引才引智机制。探索设立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建立海外来杭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定期向海外需求信息。创建人才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科技人才。鼓励国外高层次人才来杭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活动,开展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办企业或从事其他专业工作。6.创新海外高层次人才分配机制,探索智力资本激励办法。7.加强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服务保障。简化出入境手续,努力解决家属就业和子女读书问题,多渠道解决住房问题,建立特殊人才特殊保障服务,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与保护,提供畅通的投融资渠道。
(四)平台建设政策
1.大力扶持一批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中介机构。选择一批有较强综合实力和丰富业务经验的信息咨询、技术转移、风险投资、人才经纪、法律、会计、金融、管理咨询、外事服务等中介机构进行国际科技合作知识培训、业务指导和业务,并授予相应的业务资格,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中介服务体系。2.筹建杭州国际科技合作信息平台。提供国际科技合作的项目、会议、人才交流、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权威信息、交易平台和数据库支持,将信息平台建设列入杭州国际科技合作的优先项目。
四、结论
目前,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国家层面的意义分析、推进障碍、实现模式等方面,系统性的研究,结合地域特色的针对性研究较少,尤其是有关杭州市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方面的研究成果极为鲜见,因此,本项目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迫切性。
本研究将以当前杭州建设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为背景,以扎实的调研、访谈研究方法,结合系统全面的理论分析,就杭州市推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模式、路径、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综合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项目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明显。
参考文献:
[1]刘秋生,赵广凤,彭立明.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
[2]魏淑艳.当前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策略选择[J]. 科技管理研究,2009(3).
[3]王玉民,颜基义,林泉等.提升战略定位优化创新功能——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发展的基本方向[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6(3).
[4]傅建球.国际科技合作新趋势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挑战及其对策[J].科学管理研究,2005(1).
[5]李梦学.国际科技合作模式探析[J].中国科技产业,2007(5).
[6]赵刚.国际科技合作的战略思考[J].中国科技财富,2009(5).
[7]汤华波. 建设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战略思考[J].科技创业,2009(12).
[8]魏达志. 我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总体状况与发展趋势[J]. 科技管理研究,2005(5).
[9]崔学海. 东莞市国际科技合作的特点、问题及政策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09(4).
[10]胡萍,王岩,马军. 清华大学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研究与思考[J].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6(3).
[11]肖利,汪飚翔. 主要发达国家国际科技合作的资助政策及其启示[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2).
随着社会现代科学在生产和生活各方面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是不可等待的,在大学里学习,不但要学习传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应用新的科技知识和能力创新。高校学生毕业后要走向社会,是社会的强大的科技力量,一个国家的强大要靠强大的科技竞争力支撑,科技创新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做起。
1科技创新,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
如果没有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就谈不上深入研究和探讨,要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更要让学生有肯吃苦、爱钻研的奋斗精神。当今时代的大学生出生在生活比较富裕的年代,独生子女较多,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而科学研究是要有钻研精神,长期坚持,不能想着在短时间内就能有成果,学校科技研究是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有些是一届学生没有完成的科研题目,下一届学生继续进行研究,学生在思想上要有所准备,学生应该明确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探索是长期进行的事业,学生不但在学校学习研究,毕业后仍然不能放弃,在学校研究科学是为了走向社会打基础。大学生在学校上课进实验室,特别是理工科类的学生进实验室进行科研创新是非常有必要,且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从古至今,许多科学家发明的成果都离不开在实验室的研究创造,学校在建设实验室的硬件设施上也在不断地创造应有的科研条件,为学生提供科研场所。实验研究室或实验研究基地有优秀的科技研究教授及高级实验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科研及科技创新方面的问题,因此,实验室及实验基地的科技创新研究是培养国家未来高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学校实验室及实验基地也带领学生与学校外其他科研单位进行合作,以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让学生能与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和科技创新的能力。学生在校的学习、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是为毕业后走向社会打基础的,学生要认真对待在学校的有限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良好环境和资源。学校为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员购置了大量的优质设备,一些高端设备价格昂贵,要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正确使用,对大型昂贵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是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要有动手能力,不能只会从书本上学知识,没有动手能力,就谈不上搞科技创新的研究。作为高等学校,特别是理工科学校的大学生,要明确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是影响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之一,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大地位的重要指标,发展高等学校创新教育是建设创新国家,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是培育青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必经之路。学生在进入大学期间,要参加与个人兴趣爱好相符的科技创新组织,参加科技活动,不局限于自己所学的专业,这样就能开阔自己的视野,多学一些相关的内容,为科研和科技创新掌握更多的技能。
2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是一项长期坚持的任务,在内容上需要从各方面下功夫来寻找突破点,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就不能有局限性,要积极开展科普教育、传播科普知识,开展学术报告讲座,学校在各学院及图书馆搞科学成果及科技创新展览让学生参观学习。比如,我校轻纺院每年举办学生创作的各种工艺品有陶瓷品、手工缝制的各种书包及文化衫展览。这些都是利用在电脑上设计模型,反复研究设计创新,最后再用手工制作而成。学生们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既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也掌握了工艺技能,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也建立了大学生实践机制,成为了一种可行性教学和实践的教育模式,帮助大学生能够完成从象牙塔走向真正的社会。当今的社会及国家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有动手能力的新一代的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这个时代是青年人为之努力工作,努力学习新文化,开拓新思想的年代。
3培养科技人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开展社会调研和社会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科技信息的能力和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在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的进程中不断获取科技知识。在实践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能力真正地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际的社会实践,使学生个人的特长和个人的兴趣得到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使学生的综合知识和综合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这使学生不得不重新考虑出现问题的根源,这样反复进行研究,反复实践来达到预期效果。轻纺学院学生在设计创造产品的科研过程中,在材料选取时,无法较好地掌握泥土的配比,在质感和色彩上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要求重新分析、研制、制作。成品制作过程中,要进行社会市场调查,了解大众每个人的爱好和兴趣,根据需求对产品进行精确设计,这对科技创新设计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就是在旧的原有的东西上创造出更新、更好的产品,是顺应现在社会的需求,顺应国家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开展科技创新,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应该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面旗帜。要高举科技创新这面旗帜,不仅是高等大学的任务,社会各界要积极创造科技创新的环境,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继续研究创新科技项目,企业、研究所、创新基地及科技园都是学生不断进行创新搞科研的重要场所。只有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才能在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支持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的研究。现有的科技开发区及科技园区为大学毕业生创造了发挥各自才能的条件,园区设立了不同领域的学科,可以互相交流不同学科的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增强科技创新的意识,不断开阔视野,使科技创新这项工程长期坚持下去。科技人才是国家宝贵财富,一个强大的国家首先要在科学领域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在航空技术、造车技术、造船技术等方面,都要求科学技术含量很高,有些高科技的东西发展变化很快,周期很短,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创新产品促使科技人才不断研究创新出更好的产品。所以,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大学是培养高质量的科研人才的地方,学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科技人才,因此,努力培养有用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虽然今年全球经济继续低迷,但记者发现本届高交会海外企业参展面积仍保持去年水平,专业展招展总体面积均超过去年。深圳市市长许勤在高交会新闻会上透露,未来深圳将在大空港地区建设全新的国际展览中心,满足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投资与贸易交流需求。
聚焦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成果
本届高交会吸引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和一流科研机构参展,国家、省市、高校的高新技术成果展以及四大专业展,都集中体现当前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技术。
其中,云计算、三网融合、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技术、产品与服务成为“IT展”热点,来自中国、美国、韩国等国的530多家海内外IT企业参展,其中包括威盛、联想、百度等企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展”重点展示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最新技术与产品,参展商包括中广核、比亚迪、德国OVS等行业领军企业,以及清华、北大等高校科研机构。
“电子展”重点展示一站式元器件解决方案、智能家居、工业机器人等热点技术、产品与应用方案,汇集了国内外近300家参展商。“光电平板显示展”集中展示光电平板显示产业链的最新技术和产品,吸引了包括华星光电、盛波光电、南玻等在内的大量光电平板行业的知名企业。
高端论坛把脉科技新趋势
据介绍,本届高交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立足高端,邀请到多国政府部长级官员以及企业界、金融界、学术界等不同领域的权威人士,解读世界科技产业变革和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为深入了解国内外科技和经济发展新趋势提供了全方位的视角。
来自以色列、匈牙利等国的6位部长级官员,以及中国的3位部长将共同出席部长论坛;资本市场专场、中国创业家峰会、低碳技术与新能源发展峰会吸引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摩根大通、思科等国际组织及跨国公司权威人士登坛演讲。
国际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本届高交会外国团组数大幅提高,比上届增加了37.5%,其中包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在内的20个国家的33个团组参展,其中印度、新西兰、伊朗等国首次组织本国企业组团参展。
据了解,高交会专业展国际展团数量较往年有较大增长,仅IT展就有美国五大湖区展团、韩国IT展团等参展。IEEE 国际消费电子学会的全球盛会“2012 IEEE 全球高新电子技术大会”也与本届高交会同期同地举行,这进一步提升高交会的国际高端品牌展会形象。
服务小微科技企业
本届高交会突出对小微科技企业的服务,新设科技创业型小微企业展,吸引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深圳赛区44家优秀参赛企业,和一批来自美国、香港以及内地部分省市科技型小微企业参展,并提供创业辅导、项目融资等针对。
此外,本届高交会还积极与国际一流展会接轨,海外买家预登记的数量较上届增加一倍。会展中心展区新设高技术服务业展区,将有“深港澳台技术转移联盟”旗下20多家中介服务机构、牛津大学Isis科技创新香港有限公司、深圳创新投等一批技术中介及投资机构参展。
明星产品齐聚高交会
被誉为“中国科技第一展”的高交会自然少不了明星产品和技术亮相。其中既有云计算、三网融合、4G、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热点,也有TD-LTE在系统设备、芯片、终端、业务应用等全产业链的创新科技成果,以及新型能源、节能减排、农业科技、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这些高科技产品和服务将对产业和经济发展起到突出的引领导向作用。
U盘般的大小 Android智能微型电脑
联力胜有限公司推出的这款iPazzPort(艾拍宝)Android智能微型电脑是此次展会的核心产品,这款产品能通过WIFI连接到家庭无线网络,将普通的电视升级为云电视和智能电视,是低价高回报的高清方案。其内置1G ROM ,8G容量闪存,操作系统为Andriod 4.0系统,支持1080P高清播放,并自带可扩展插槽,完全可以将它当作一款带网络功能的高清播放器。
Siri的手写输入版? 问果云平台系统
展位负责人向观众展示了问果云平台的强大功能,只要在手机桌面直接写“机票”,桌面即刻显示当时深圳市出发的机票时间、价格等等,图文并茂,清晰明了。问果云平台系统会分析用户意图和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主动推送手机游戏、手机软件、手机主题等手机应用下载,不单为移动应用商场带来了浏览量,也提高移动应用使用率和业务订购率。
1.4G四核处理器 HEXER BOX高清机顶盒
HEXER BOX高清机顶盒配置了三星exynos 4412 1.4G四核处理器,1G内存,Android4.0的操作系统,能足够应付各种3D游戏和体感游戏,在展会现场成为了很多观众试玩游戏的对象。值得一提的是HEXER BOX高清机顶盒还专门定制了的九轴无线手柄和体感遥控器,其首创的触屏按键映射功能,能便捷地体验各种体感游戏。
京东方110英寸超高清显示屏
京东方展示了全球最大尺寸ADSDS超高清显示屏,尺寸为110英寸,成为本次高交会的一大亮点,也是我国在平板显示领域的最新突破性进展。据介绍,该款显示屏有望最早在京东方6代线上投入量产。
吉星便携式高清扫描仪JT-DBG015:1秒高速扫描
广州市吉星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最新的便携式高清扫描仪JT-DBG015,与以往反应缓慢的便携式扫描仪相比,JT-DBG015具备了最新的1秒高速扫描功能,其高速扫描对扫描介质无特殊限制,并能对纸张、照片、书籍以及其他立体实物进行扫描录入,有效提升办公效率。
T100超级鼠火爆高交会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班德T100超极鼠,有着纤薄的设计,最薄处仅7mm,平整一体表面,鼠标如光滑触控屏幕,手指点击自如。在性能方面,因采用CYPRESS美国顶尖的最佳稳定无线方案,杜绝鼠标指针的飘移和丢帧,在0.1mA的工作电流下就能以100%的准确率接收信息,实现30米超长距离传输,无线运行精准稳定。
康佳双通道电视
在康佳展台上,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今年首推的双通道电视。双通道能同步处理两路不同的视频、音频信号,使得在同一屏幕可以同时输出两幅不同画面。
PROXI无线传输装置
电能也可以无线传输了!新西兰一家公司展示PROXI无线传输装置,可以把相机、手机、电子玩偶、耳机等物品直接放在这个装置中充电,而需要接电源的只有这个装置而已,这运用到的正是通过电磁转换达到无线电能传输的技术。
酷派Abraham
酷派在本届高交会上展出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款4G手机——酷派Abraham。其屏幕大小为3.5英寸,它是全球首款TD-LTE/GSM双模智能4G手机 。
远程医疗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4G网络+迈瑞医疗仪器与医疗解决方案+华为LTE终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基于4G移动宽带的远程医疗解决方案,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就医的问题,引发了众多专业参观者乃至大众参观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VEB安全智能手机
VEB品牌在本届高交会上展出具有更高级别的安全智能手机,该机的主要特色在于底层硬件加密和软件加密,独创VEB密室,防信息泄露,防盗追踪,安全升级程度堪称全球唯一,阻止一切黑客软件窃取手机的数据信息。
创维健康云电视
创维健康云电视系列具有6大健康测试模块的云健康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对体重、脂肪、血压等多项健康指标进行数据检测,并经过数据分析,为消费者制订健身计划。
传输速度高达4000MB/s 超高速固态存储产品
深圳市金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他们的核心产品:PCI-E高速固态存储卡。此款产品是KingSpec 针对各种高速率、高IO应用场合而定制研发的高端固态存储产品,现场测试的传输速度高达4000MB/s。PCI-E系列固态存储加速卡不但拥有高速率和高IO能力,还能实现对热点数据和的自动分级,提高系统性能。
一分钟学会打字?U盘移动手写板
据展位负责人介绍,在此次高交会展示的核心产品就是新方码的手写U盘,此款产品是由专门从事电脑汉字输入法的高新企业,深圳市新方码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产品外观虽然跟常见的U盘一模一样,但是U盘内置的“新方码”(新方电脑汉字输入法)则是目前最新最方便的汉字电脑编码输入法。
智能化时代 安卓微型手持投影仪
展位负责人称,在此次高交会上主要想向大家展示的产品就是H100,此款产品与便携式微型投影仪最大不同就是加入了Android4.0智能操作系统,并采用ARM Cortex A8内核1.2GHZ主频的CPU,能支持众多的apk软件。内置的WIFI、蓝牙和扬声器可直接通过无线投影任何产品中的视频,其内置的4600毫安电池,续航时间可达3个小时。另外还可外接U盘、USB键盘、USB鼠标等存储设备。
幻影AURORA演绎系统
一、交叉学科是符合新时代科技创新需求的新趋势
21世纪以来,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国际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将发展作为各项方针政策的首位,而国际竞争实际上更是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早在多年前,我国就已经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中,是否具有科学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决定科技实力能否长远发展的关键点。为此,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手段,加强自己国家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创新性,以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抢占科技制高点。
1、通过交叉学科来加强原创性科技研究是我们目前科技发展的新目标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一批致力于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高等院校,其人才优势和人力资源等优势,长期以来已经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成功经验。但是,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我国的科技研究水准实际上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落后,主要以跟踪研究为主,而在原创、改进方面所占比例较少。因此,若要进一步提高我国科学科技工作的水准和竞争力,从总体上推动我国科研尽快向世界先进水平靠近,并在一定程度上领先、赶超其他国家,就必须围绕科技研究的创新性,特别是在原创方面下功夫。
2、交叉学科理论为传统学科进一步发展以及开拓原创、创新性科技领域提供了机遇
当今世界的科技发展,已经不再是各个科学领域孤立的自主研究和进步了,传统学科之间开始不断的交叉与渗透,在某些方面甚至开始相互融合与影响,呈现出高度的系统化、整体化趋势,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仅为传统学科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或重大突破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为我们开拓了一片孕育新的方法理论的沃土。打破传统方法上的学科分割,积极促进学科间方法论、知识理论上的交叉,已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显著特征,更是增进科技创新性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方法。所谓的交叉学科,主要是指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综合理论或系统学问,有时候也与“跨学科”、“综合学科”等概念互换使用。需要指出的是,交叉学科并不仅仅是几种学科简单堆积形成的拼凑学科,它的关键在于是多种学科的有机融合,即这几门学科依存于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而连接和相互渗透,从而进一步形成的“新的综合理论或系统学问”。
二、在借鉴日本交叉学科发展理论的同时打破并拓展国内交叉学科现状
1、中国目前交叉学科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钱三强就指出学术发展即将进人“交叉科学的新时代”。然而,20多年过去了,我国“个别新兴交叉学科或研究领域被作为新潮热炒,而大多数交叉新学科或领域举步维艰”,交叉科学研究机制和支撑体系处于缺位和滞后状态。国内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学科分类、学科间的分割以及学科保护主义,再加上现有科研管理体制的制约等因素,使得跨学科研究、学科交叉研究难以大张阔斧的进行和发展。由于在某些新方法、新观点上缺乏足够的思想和认识,我国目前交叉学科研究工作上普遍表现出缺乏勇气和积极性。
2、邻国日本在交叉学科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理论及方法
日本高教界对交叉学科的关注始于20世纪50年代,1973年创立以交叉学科教育与研究为特色的国立筑波大学。私立大学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交叉学科型学院等特色建设成为其首选策略。此类学院至9O年代末已超过260个,其学科和课程的设置注重新颖性,便于就业。这促成了一批以国立大学为中心的从事交叉学科教学和科研的系、学院、研究生院等的设立和整编。经过研究分析,日本交叉学科实施和推进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以名古屋大学为例,其研究生院的交叉学科教育是在其独特的理念和教学体系之下,以一个研究生院为单位整体展开的。其目的是:通过广泛领域的学习、交流,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下一代工学科研和技术人才。具体来说即在原有领域专业群里开设由复合领域专业群教师承担的课程。其优点在于能够将不同领域的,尤其是交叉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及时反馈回原有专业领域群,起到不断补充新知识、深化原有领域知识结构的重要作用。
(2).以东京大学为例,通过学术的交叉融合,开拓和创造新学术领域、新学术体系,并塑造一个引领世界学术前沿的东京大学21世纪新形象。其中,学术的交叉融合是其核心理念。则注重包括成熟度不同的各种学科的超越领域界限的“横断”结合和重组,并可能由此生成新的学术领域,这被认为是高层次的学科交叉;学术融合的目的不在于促进研究成果量的扩张,而在于促进研究成果质的变革和飞跃。这种学术运作打破了传统的死板体制,确立了以战略}性学术运作为宗旨的“学术营运机构”,充分展示出战略性、灵活性、开放性和国际性的特色。
可以看出,目前在发展交叉学科研究的道路上,上述的两个范例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应对未成熟领域、尤其是处于萌芽状态的研究领域更需要给予充分的关注,或许这正是我国发展交叉科学研究应该具有的胸怀和思路方向。
三以国际经济合作与正义原则相协调解决全球气候变化案例说明交叉学科在现实中的应用与启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随之带来的环境生态问题也日益被各个国家作为重大议程不断进行研究解决。人类生产与生活过程不可避免地排放大量温室气体,逐年累积的结果导致大气成分改变.由此引起全球气候向着不利于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方向转化。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破坏了人类社会的正常安排,不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因此,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就一直致力于努力寻求妥当的平等机制,试图找到国际合作的路径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但是存在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那就是因气候变化受到损害的国家及其人民是否有权利请求国际社会的援助呢?如果确认气候灾害的受害国的此种求偿权,那么应当由谁来承担赔偿或补偿的义务呢?当代人是否有义务为了下一代的环境利益而牺牲发展经济的权利以减缓气候恶化的速度呢?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涉及复杂的公平正义与伦理道德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往以单纯的国际经济合作计划来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未免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做到合理公正,因此,创新性的将国际经济合作与正义原则两方面融合协调充分的体现了经济学与哲学跨学科交叉应用在当今国际问题上的突出优势和发展前景。
1、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美国著名法律经济学家波斯纳(Posner)教授曾经指出:“温室气体减排将会导致国家与国家之间发生成本收益不均衡的现象。有些国家会受益多,成本少。而另外一些国家则受益少,成本高。” 如果仅仅倡导国际合作减排,历史上的排放大国——往往集中在北半球——却不太愿意为此支付巨额的减排成本。另一方面,那些饱受气候灾害的发展中国家虽然迫切希望合作减排却支付不起巨额的减排费用。所以,减排负担的公平分配问题必然要求减排的赢家与输家通过平等协商,找到一个符合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的平衡机制。
2、经济学与哲学正义原则的跨学科交叉才能形成真正合理公正的国际合作激励机制
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在历史上属于排放大国,其利用的大气吸收温室气体的能力远远超过了它们应当享有的份额。因此,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后果要承担首要责任。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积贫积弱,相对而言几乎没有对气候变化造成很大的破坏,因此.今天发展中国家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可以参加减排合作,但要充分保证其基本的发展水平。在这种合作条件下,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各个国家的积极性,最大程度上的推进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改善和解决,也最大化的贯彻了各国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形成一个互利共赢的局面。
综上所述,交叉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是提高一个国家创新力的新的推动力,必须对现有思路和政策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将加强和支持交叉学科这一战略意义的重要课题真正摆到议程上来。
参考文献
[1] 刘仲林主编.中国交叉科学(第一卷) 科学出版社,2006.17,12
[2] 刘仲林主著.现代交叉科学 [M].浙江教育出版社
[3] 吴忠魁 《论知识经济与九十年代日本大学的科研》
杨天行 教授
杨天行教授简介:
195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1958年在中科院计算所工作;
1959年至1979年在电子工业部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第十五研究所),任产品总设计师、研究室主任及副总工程师等职;
1979年至1984年负责组建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现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任副校长及校长职务+
1984年至1997年在电子工业部计算机司先后任副司长、总工程师、司长等职务.
1997年退休后受聘于信息产业部信息化工程总体研究中心任高级顾问,并担任中国软件行业协会顾问委员会主任以及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CITS”)主任委员等职。
2010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在过去的四年里,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软件和信息服务已经成为产值近万亿的支柱产业,年增速超过30%。2010年和“十二五”期间是软件和信息服务发展的关键阶段,保持产业高速稳定发展,推动“两化融合”,并在关键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是产业的三大任务。
记者:杨教授您好,您能否对软件产业和信息产业的整体发展谈谈自己的想法?
杨教授:软件和信息服务是全球化的产业,要求我们放眼世界,在全球软件产业新趋势下,定位我们的产业发展方向,寻找我们产业的发展机遇,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同时,我们还要站在中国的角度,清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哪里,而不是一味模仿追随。温总理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要“勇于创新,精益求精”。我们的产业发展到现在,在某些领域已经具备了甩开别人独立发展的基础。因此需要我们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勇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赶上甚至是引领产业发展。
记者:“创新”目前已经成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2009年最流行的关键词,李开复的“创新工厂”等在支持软件创新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那么您对软件创新有什么看法?
杨教授:我同意一个观点“创新是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的生命力,不创新就会衰亡”。软件创新涵盖的范围很广,目前国家和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较大的支持,创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主要包括体制、市场、技术和人才等四个方面:
从体制方面看,当前两化融合、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等正在不断向前发展,这对推动软件行业的整体发展无疑是有利的;从市场的现状来看,金融危机的出现给软件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机遇,而从技术的发展来看,SaaS已经日益成为一种趋势,互联网为软件提供了很好的途径,这对于软件行业的发展也是个新的机会;而我国培养的软件方面人才也在不断的增加。
整个来看,我国软件行业创新的前景非常好,软件是先进管理的表现工具和载体,不断的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和科技,继续推动和维持改革开放是“创新的重要问题”。
记者:杨教授,我知道您现在是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CITS”)主任委员,能否从标准制定角度谈谈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
杨教授:我做了多年的标准化工作,制定标准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在信息技术领域,这个特点特别重要。标准也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一个手段。虽然标准很重要,但我不认同现在的一种说法:一流企业搞标准,二流企业做产品。其实,标准也是建立在产品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一个有力的产品作支撑,标准也是得不到认可。软件和信息服务标准制定的好坏、执行得力与否,都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产品和技术在市场占有率的高低。但并不代表标准就凌驾于一切之上,标准是跟着产品走的,只有产业发展了,产品主导了市场,自己的标准规范才能被市场所认可,也就是得到了所谓的产业话语权。不应一味的追求标准,而忽略了市场对于产品和技术的需求,使标准成为产品和技术发展的阻力。
记者:杨教授,最近中国作协与谷歌关于知识产权的官司闹得沸沸扬扬,知识产权的问题日趋严峻,您觉得知识产权对于软件和服务产业的具体价值是什么?
杨教授:保护知识产权对软件行业来说也是一项重要工作,软件是科技创新的载体,许多新思想、新技术要通过软件来实施。如果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科技创新就会受到损失。保护知识产权同“科教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国策是一致的。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出发点,应考虑到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既要保护软件知识产权,又不能使它成为我们学习先进技术的障碍。软件知识产权保护要以著作权保护为主,要保护的是形式,而不是内容,这点我们一定要坚持,强调专利权是对我们自身发展的制约。针对开源软件,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哪些可以共享,而哪些必须是我们自己的。
记者:杨教授“核高基”是国家的重大专项,是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的简称,由此看来国家对于核心技术的突破还是十分关注的,您认为我们的关键技术该如何突破?
(一)三国科技发展基本情况
中俄蒙三国均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近年来持续加大对创新投入。中国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载人深潜器、超级计算机、新一代高速铁路技术等方面世界领先,2015年国内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263.9万件和159.7万件,居世界第1和第2。全社会研发支出约14300亿元,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9万家,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7100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为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动力。
俄罗斯科技基础雄厚,在航天科技、新材料、生物化学技术、新能源等尖端科技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重视基础研究,形成了完备的科技管理体制。《俄罗斯联邦2020年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2020年,俄罗斯创新产品产值占GDP比重提高至17%-20%,力争使俄罗斯在未来几年跻身世界前五大经济体。
蒙古国有丰富的煤炭、石油、铜矿等能源矿产,尤其是煤炭储量充足,被称为“煤矿业的沙特阿拉伯”。但对科技投入较少,技术创新发展相对缓慢,世界银行的资料表明,蒙古国的技术创新发展水平比其他国家低很多。
(二)三国科技合作情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科技实力显著提高,目前已与15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加入200多个政府间科技合作组织,200多位中国科学家担任国际合作组织的领导职务。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设立研发机构达1800家。
中俄两国之间科技合作渊源已久,已由最初的“单向流动”转变为如今的“双向互动”。2014年,中俄双边贸易达953亿美元,中国已连续5年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国。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框架下的科技合作分委会,是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的机制化平台。目前,中俄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已达数百项,涵盖了航空、能源与节能、新材料、生物、信息、化工、机械制造、电子等各个领域。中俄两国境内陆续建立了若干科技合作及产业化中心或基地,包括中国境内的烟台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浙江巨化中俄科技园、黑龙江中俄科技与产业化合作中心、长春中俄科技园,俄罗斯境内的莫斯科中俄友谊科技园等。2012年4月,中国科技部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心与俄罗斯“硅谷”――“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在莫斯科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在科技企业孵化、高新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合作。但与美日欧等国比较,俄罗斯在中国申请发明专利偏少,截至2015年底,累计申请发明专利才2114件,远低于日本(523158件)、美国(381746件)、韩国(147183件),说明俄罗斯在高科技产业开拓中国市场方面仍步伐缓慢。
中蒙两国产业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巨大,中国一直是蒙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资国。近年来,中蒙双方科技交流日益深化,双方签署了《2011―2015中蒙科技合作协议》,成立了中蒙技术转移中心。2013年10月,中蒙双方总理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战略伙伴关系中长期发展纲要》,并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蒙古国教育科学部关于在蒙古国建设第一个国家科技园区的合作谅解备忘录》。2014年8月,在蒙古国访问期间两国元首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期间,科技部与蒙古国教育和科学部签署了《关于推进科技人员交流的协议》和《关于共建中蒙生物高分子应用联合实验室的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两国的科技进入了合作发展新常态。2014年,中蒙双边贸易达73.1亿美元,同比增长22.6%。
中俄蒙三方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加强科技合作符合三方利益,也是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三国科技合作体制机制障碍仍存在,如缺乏长远规划,信息交流平台不畅,需要通过科技交流互通,争取达成共识、增进了解、创新方式,共同提高三国科技合作水平。
二、中俄蒙科技合作的重点
(一)发挥各自优势,在重点领域加强技术与资本对接
中国与蒙古国合作重点领域为蒙医药、畜牧产品加工技术、矿山科技、新材料和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沼气能)技术。蒙古国拥有丰富的矿产和畜牧资源待开发,中国可利用在煤炭资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方面的研发优势,加强技术输出,帮助蒙古国提高矿产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重和利用效率。
中国与俄罗斯合作重点为军民融合发展技术、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信息与通讯技术、先进制造等。俄罗斯基础研发能力很强,投入较高资金,但应用研究资金偏低,尤其是东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困难,多数处于研发阶段或中试阶段,科研成果与市场严重脱节,国际资本更倾向于投资自然资源领域,科研资金投入不足。中国可加强对俄罗斯科技研发的资本输出,如与俄罗斯共同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投资合作,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二)多渠道加强国际合作,形成政府与民间互动格局
一是发挥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的引导作用,在中俄蒙三国科技合作协定的框架下,政府部门加强互访交流,共同举办国际会议,推动建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如联合实验室、示范基地和孵化器、技术示范工程等。此外,派驻科技外交官也是政府推动和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举措。二是加强半官方及民间科技合作交流,主要是中俄蒙三国科研机构之间、高等学校之间、科技学术组织之间、企业之间、城市之间以及科学家个人之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通过官方与民间交流的互动,共同促进科技合作迈向深入。
(三)注重产业创新,合力打造创新型经济体
科技创新最终要落实到产业创新上,才能迸发出巨大的活力。目前各国都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提出了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产业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市场潜力巨大,是创新型经济新的增长点,三国应充分利用各自的技术、市场和资源优势,形成互补发展。此外,要通过科技合作,提升各国传统产业科技含量,共同推动传统产业加速向研发、设计、品牌、总部等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三、中俄蒙科技合作的路径
(一)加快精通多语种复合型人才培养
精通多国语言的人才是中俄蒙开展科技合作交流的基础,目前同时熟悉俄语、蒙古语和汉语的复合型人才仍比较紧缺,以中国为例,国内老一辈精通俄语的人才数量日渐减少,新培养的俄语人才数量、素质和专业知识结构均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除蒙古族外,熟悉蒙语的人才也非常少。要打通三国科技合作的高速公路,必须扫清语言路障,这就需要我们顺应市场需要,通过增开专业、改革教学模式、开展合作办学等多种手段,加大对紧缺型人才的培养。此外,中俄蒙三方可通过互派留学生,加大交换生力度、定向委托培养等形式,尽快培养一批既熟练掌握三国语言,又精通三国科技政策,并具备一定贸易和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三国科技合作搭建桥梁。中俄蒙三国政府应鼓励所在国大学,与合作国联合办学,设立特色学院,加强人才储备。
(二)加大开放式创新力度
开放式创新可有效提高创新的效率和成功的可能性,已成为全球创新的趋势。区别于传统封闭式创新模式,目前全球高科技公司都十分强调开放与合作,努力在全球范围寻找和配置创新资源,站在世界科技前沿,整合外部高端人才资源,寻求技术的突破性变革。任正非在“华为云计算会”的演讲中也强调:“华为廿年来,从青纱帐里走出来,一个孤独的‘农民’,走在一条曲曲弯弯的田间小路,像当年堂吉诃德一样的封闭,手拿长矛,单打独斗,跌跌撞撞地,走到今天。当我们打开眼界一看,我们已经不得不改变自己长期的封闭自我的方式。”中俄蒙三国科技合作应建立开放式创新合作机制,在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上,加强创新资源的共享共赢,支持创新联盟等开放式创新组织的发展,通过创新利益引导机制和完善社会创新生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让企业敢于开放、乐于开放,从开放式创新中获得利益,从而全面提升中俄蒙三国科技合作的水平。
关键词: 包装设计;机械制作;方法探析
Key words: packaging design;mechanical design;analysis of method
中图分类号:T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6-0030-02
0 引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包装也成为了一门综合性的科学,主要包括了包装经济以及包装管理、包装技术等几个层面的具体内容。我国包装机械行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步,于八十和九十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目前国际上对于包装机械的发展都较为重视,其中如何节约成本以及提高机械工作效率和设计模块化、配置柔性化都是包装机械设计的关键问题。本文就对包装机械设计新方法和新理念等进行分析和探讨。
1 现代机械设计方式在包装机械设计中的使用
目前我国在现代机械设计方式在包装机械设计中的使用状况,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就是针对包装机械设计的理念上,主要是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的经验,把用户的需求当作设计的首要目标,并且结合现代柔性设计以及模块化设计的理念,一机多用或者通过更换少量零部件来完成不同功能的使用需求。
针对现代包装机械的设计与现代机械设计其过程是基本一样的,但是在设计的具体阶段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说在总体设计的阶段,需要全面的考虑包装机械系统中的布局以及运动协调性、运输和造型设计等。在对包装设计过程中,模块化设计也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方式,其核心理念就是根据不同功能来分成是若干个模块,通过不同模块的各种形式组合来实现包装机械的多功能以及系列化。这种设计理念的优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就是让包装机械的更新速度加快,在之前包装机械的替代往往都是进行局部的更新换代,但是将这种新技术引进到包装机械设计中就可以更为容易的实现局部改进;其次就是有效的缩短设计周期,如果当机械用户提出新要求之后只需要更换模块或者是制造新模块就可以得到新的包装机械机型来满足用户需求;第三就是可以便于维修,降低成本,同时使用性能更为稳定可靠。
除此之外,在针对包装机械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理念,这种设计理念是将包装机械设计的质量设计和制作设计、维修设计等综合起来的设计理念,因为我国目前在发展水平上依然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同时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这就要求我国针对包装机械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安全性以及环保性等多方面的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包装机械的使用客户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就是提高机械生产效率来满货期和降低成本的需求;第二就是当包装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可以进行远程诊断,第三就是有利于保护环境,降低噪声和粉尘;第四就是机械成本降低。
现代包装机械的设计主要包括了市场调研、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确定包装机械功能、论证包装机械可行性、制定机械设计方案,然后再到分析用户效益和论证方案可行性、设计原理图和结构,制定样机,随后进行技术验证和制定售后服务方案,最后进行改进设计和系列化设计等。在这些具体环节中,市场调研是针对所有包装机械基础工作,只有通过市场调研才可以了解政策导向以及包装机械行业的供求信息等。在确定原理方案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一些经典样式的产品信息,了解机械中元件性能来简化包装机械的传动性能,或者是使用躲电机拖动来缩短传动链,对于包装机械的传统系统来说应该尽量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系统建模和动态优化。
2 包装机械设计的创新
针对包装设计需要由新颖性,也就是要求包装机械的新型号等其结构特点与已出现的同等型号等有明显区别;其次就是设计需要由先进性,新产品在性能上优于其他产品;第三就是要求设计的实用性,需要让包装机械新产品可以有更广阔的使用范围和市场前景。
针对包装机械的创新设计不可以仅仅依靠测绘或者仿绘国外产品的方式,一定要在设计理念上进行改进或者提高。针对包装机械的创新设计,首先需要大量参阅国外资料以及先进机械。针对一些选定的机型要全面分析其性能中的优劣,更重要的是要吸取其设计理念中的内涵。针对任何机械设备的设计,都需要从工艺以及关键环节和部位入手。针对包装机械的创新设计更是需要如此,首先从工艺和关键部位入手做细致的设计分析来找到创新点。
目前随着虚拟概念的提出,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三维设计等新技术等都融入到了包装机械设计的过程中。虚拟设计以及虚拟制作技术就是指将包装机械的各种机器元素等都存入到计算机中,然后将图纸进行数字化后输入到计算机中,既可以得到三维模型,然后再将包装机械进行生产时的数据和指标都输入到计算机中来演示实际生产中的能力、产生废品的数量等。
3 包装机械设计新趋势分析
目前全世界在包装机械的设计上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日本、德国等国,其设计理念和制作技术等都处于领先地位。例如说德国针对包装机械设计,其优点就是根据详细的市场调研工作以及市场分析结果来针对客户或者大型企业进行服务。根据笔者调研总结,将新趋势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是工艺流程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其目的就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柔性,采用机械手来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的动作。在操作包装机械设备时,用电脑摄像机记录下这些信息,由机械手按照电脑指令来完成规定动作确保包装机械质量。第二就是提高包装机械的生产率来降低生产成本来最大限度满足生产需求。例如说德国企业的包装机械就以食品包装盒啤酒包装等见长,特点就是速度较快并且自动化程度高,针对小袋包装器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900袋,针对灌装饮料包装速度高达12万瓶。第三就是包装机械和产品机械一体化的趋势,很多产品在生产指挥会进行直接包装操作来提高生产效率,例如美国某巧克力品牌的生产以及包装就是由一个系统来完成的,产品机械以及包装机械的一体化,其最关键的就是需要解决生产能力上互相匹配的问题。第四就是具有良好的柔性和灵活性。现在因为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缩短,比如说日本化妆品的生产周期已经降到随季度变化,因此要求包装机械的柔性和灵活性较高来包装机械寿命长于产品寿命。尤其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是代工企业,这就更加需要根据欧美企业和日韩企业的产品变化来改进自身产品包装机械设计。第五就是普遍使用仿真设计技术来大大缩短包装机械的开发设计周期。针对包装机械设计不仅需要重视其生产效率和使用性能,还需要注重经济性,经济性不完全指机械设备本身成本,同时还包括了运转成本。因为在包装机械中折旧费用只占不到成本的一成,其余的就是运转成本。
4 结语
包装机械的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设计水平直接决定包装机械的质量,而现在项目一旦确定之后往往需要几个月就要交出机器,所以我们对此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分析和探讨,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来改造包装机械生产。
参考文献:
[1]吴吉平,郝喜海,胡京明.包装机械智能故障诊断技术[J].中国包装工业,2002(06).
基金项目: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项目(K2012326)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职院校科技服务的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为例
收录日期:2013年6月28日
人才培养、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三大基本职能,与普通高校相比,其社会服务的职能更为突出、意义更为重要。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强化科技开发,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积极构建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相互促进的机制,从而更好地开展有高职特色的社会服务。
常州高职教育园区是江苏省教育厅与常州市政府共同建设的高职教育基地与实验区,2008年被江苏省列为省级示范性高职园区,2009年成为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依托主体之一,2010年成为国家首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园区现有5所高职院校和1所本科院校,教职员工4,000余人,在校学生7.6万余名(其中高职学生6万余名),每年有2万余名高职学生参加就业。园区内高职院校的科技服务工作对所在区域的人才培养、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笔者对5所高职院校的科技服务现状与总体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存在的部分问题,并从高职院校自身方面做了相应的分析,最后提出一些可资改进的参考意见与建议。
一、科技服务: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
通过政校企合作加强高职院校的科技服务工作,政校企三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促进区域经济、科技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1、高职院校科技服务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高职院校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与技术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全面的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状况,在政府相关部门和高职教育园区的组织推动下,高职院校派遣科技服务人员,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为依据,参与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区域产业特点、技术需求以及市场供求变化,针对企业急需解决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难题,指导和协助相关企业制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发展战略;协助地方政府部门或高职教育园区申报国家、省、市各级科技项目,争取获得立项和财政资金的支持,积极开展企业技术咨询;定期为中小企业的科技管理人员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和咨询,提高基层科技工作水平和服务企业的能力。
2、高职院校科技服务是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作为深化社会服务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在政府职能部门与高职教育园区管委会的指导下,不断创新科技服务形式和内容,引导和督促科技服务人员深入企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了解政企需求、传递合作意向,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和企业的技能培训与科技服务,联合企业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协助政府开展区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
通过派遣科技服务人员的桥梁作用,高职院校有效改善了当前基层科技管理力量薄弱、科技工作水平不高的局面,加快了技术资源的有效扩散和优化配置,促进了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的建立,并为企业锻炼培养了一批拥有生产一线工作经验的科技开发人员,进一步提高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
二、高职院校科技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析
1、重大科技服务项目较少。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年,5所高职院校获得的科技服务项目以省部级、市厅级项目与企业合作项目为主,国家级项目近乎空缺,只有一些国家级项目的子项目或分课题。每个学院年度科技经费在200~500万元之间,没有超过100万元的单项科技项目,超过50万元的科技项目也较少。究其原因,一方面从高职院校自身来说,科研基础较差,科研能力较弱,单个院校获得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面对外部竞争,高职院校的科研条件与能力无法与本科院校,尤其是重点大学相抗衡。
2、正高职称与博士较少。调查中发现,5所高职院校中,除一所学院拥有教授职称的教师超过20人以外,其他高职院校的教授人数皆为个位数,占全体教师总数的比例为1~2%。5所高职院校中拥有博士学位(不计在读博士)的教师人数皆为个位数,占全体教师总数的比例为1~2%。而且,5所高职院校皆无专职研究人员。上述现象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高职院校自身的培养能力、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条件、高职院校综合实力对高级职称人员与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吸引力、高职院校的福利待遇等。
3、科技服务政策不完善。调查发现,5所高职院校的科技服务政策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院校根据经济、社会、科技、教育等宏观形势的变化每隔两三年调整一次科技服务政策,但有的院校仍然在使用五六年前的政策,其中部分条款明显已经跟不上科技服务的思路与步伐,部分激励措施根本起不到激励效果,反而不利于调动教师提供科技服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由于各高职院校升格后的办学经历较短,还没有形成类似于本科院校的科研氛围与环境,加之自身的科研基础与能力有限,科技政策的修订滞后于科技发展的现状与高职院校的科技管理水平有重要关联。
4、科技服务条件不齐全。调查显示,5所高职院校近年来科研条件日益完善,但部分专业的科研人员认为,科研条件还很不齐全,学院的经费投入只能优先保障重点专业的建设需要和重点科技项目的需求。科技服务的场所、设备、经费、人员配备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限制了高职院校整体科技服务的能力与水平。高职院校以教学为中心的职能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必须优先配置到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方面,自然而然地会影响到科技服务方面的投入,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这一矛盾。
5、科技服务意识不明确。在调查中发现,5所高职院校的许多教师只在评聘职称时才参加科研工作,日常工作中参加科技服务工作的动机不足、目的不明、积极性不高。科技服务意识还停留在职称评审与科研工作量要求上,因此,部分高职院校通过制定人事分配政策来强行要求教职工参加科研工作,并完成年度科研工作量,采取一种“负向激励”的管理办法来提高学院的科研成绩。这一现象与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有些关系,5所高职院校皆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的观念根植于部分领导、管理人员、广大教师的头脑中,正确的科技服务意识还没有形成与发展开来。
三、高职院校科技服务改进策略
1、统一思想,加强科技服务意识。高职院校提高科技服务能力与质量,必须首先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科技服务意识,统一学院领导、科技管理人员、广大教师的科技发展思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三者相辅相成,互相推动;科技服务工作既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又有利于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只重教学不重科研”的观念是片面的、错误的、不可持续的发展观。
2、协同攻关,争取重大科技项目。单个高职院校若只凭一己之力去争取重大科技项目的成功几率显然较小,任何一所高职院校的“单兵作战”能力是相对有限的,但是,5所高职院校集合所有资源协同攻关重大科技服务项目,则效果完全不一样,5所高职院校的整体科研能力丝毫不亚于一所普通本科院校,而且如果能够建立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那么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概率也较高,科技服务场所、经费、人员等因素经过组合利用就会变不利为有利。
3、内培外引,增强科研服务能力。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是高职院校提高科技服务质量与水平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必须在现有科研人员的能力提高与引进高水平科技人才方面寻求突破。一方面加强现职科研人员的培训,根据需要设置若干专职科研岗位,增加科技服务人员的待遇,改善科技服务环境与条件;另一方面积极引进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尤其是具有正高职称或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设置专项经费保障高水平人才的生活待遇与工作条件。
4、完善政策,提高科技服务质量。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俱进,根据国内外科技管理的新趋势、新方向及时地调整科技服务政策,制定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服务奖励办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与科研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尽可能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为科技服务人员解除后顾之忧,进一步提高科技服务质量。另外,高职教育园区应建立科技服务协调管理机制,以减少院校之间开展科技服务竞争的内耗与成本。
5、共享资源,改善科技服务条件。高职教育园区为高职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提供了先天性的优势条件,可以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园区的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与联结经济效应,为高职院校改善科技服务条件开辟了一条低成本高效益的道路。每一所高职院校拥有的科研场所、设备、人员、信息等科技服务条件,通过科学、合理的资源共享机制,就可以有效地分摊成本,提高效益。资源共享的关键环节在于,必须建立竞合共生、互惠共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4-0004-03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科学创新活动及科学技术国际化进程。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利用国际、国内市场与资源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提高创新能力,提升竞争实力,确立各国在国际间的地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进一步构建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对于更好地利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科技资源,大力拓展与东盟各国的科技合作领域,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积极探索中国尤其是广西与东盟各国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1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在2007年召开的“两会”上,总书记提出把广西建成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要充分发挥广特的区位优势,建立广西与东盟、泛珠三角地区及港、澳、台的科技合作机制,有效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加强沟通与交流。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已经成为国家政策和地方科技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广西目前仍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各项国际科技合作的手段还不完善,国际科技合作的能力不能满足广西与东盟科技经济合作新格局的形势需要。为了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科技经济合作与交流,建设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为国内各省(区、市)与东盟国家提供最新科技成果展示、前沿科技信息交流以及引进技术和品种资源、输出实用技术和产品提供全方位一揽子服务,促进中国-东盟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化,构建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
1.2平台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是国际优势。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我国大部分省(区、市)看到了与东盟国家开展科技合作交流的良好前景,他们为了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这一历史机遇,都在积极组织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以参展参会等形式参与东盟科技合作交流。
二是国内已经具备建立信息平台的条件。国内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为信息平台的建立提供软硬件保障,信息服务正在走向成熟,内容多样、涉及涵盖了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地区科技网络的建设也初具规模,各省基本上都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信息网。网站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一般都由各省市的科技信息中心(情报所)来承担,而这些科技信息网无论在硬件配置还是软件管理上都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因此如果建立各地方的国际科技合作网就可以在这些软硬件基础上,而不必大量添加服务器、数据库等软硬件,减少投入。国内现在某些地区对个别国别的经贸科技合作的网站为信息平台的内容及运作模式提供了依据和经验。
1.3同类平台建设现状
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将广西推向了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的前沿,使广西成为中国与东盟沟通的桥头堡。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作为连接西南、华南、中南以及东盟大市场的枢纽作用日趋显现。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架构中国-东盟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成为广西和国内省(区、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渠道。
目前,为适应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和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需要,广西积极参与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建设了招商引资、科技成果产业化和项目交流等信息交流平台,如:“中越科技贸易网”、“广西国际科技合作网”、“广西国际合作网”、“中越科技贸易网”、“中小企业创新科技服务网”,此外,还建设“中越科技贸易网”和“广西国际合作网”,与新加坡、越南在信息互换、人才培养、产业合作等方面进行合作。截至2006年底,广西与东盟科技合作相关网站群共建有近100个栏目、30个数据库、12个应用服务系统,信息总量已达200G,为网站搭建、建设与运营大型信息服务平台、信息体系建设、提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服务累积了经验与技术基础。
2平台建设总体构想
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个以网络平台为依托,服务体系为支撑的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包括搭建一个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建立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服务体系,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服务,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科技与经济合作交流提供服务支撑。
2.1搭建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网络平台
建立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电子物理网络系统,整合集成广西国际科技合作网、广西科技兴贸网、中越科技贸易网、广西引进创新科技服务网、广西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等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功能互补,优化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网络科技环境、网络中介环境和信息保障系统。
2.1.1建立“中国-东盟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门户网站研究开发网站的合作渠道、信息交流、中介服务、计划项目、引技引智引资、专题、商务、国别概况、台港澳概况、政策法规、科技会展等内容模块;开发集成网站的后台管理系统、信息采集、传输与审核认证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检索系统等网站应用系统。
2.1.2建设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交流基础数据库开发、集成和维护东盟专家人才数据库、东盟学术团体数据库、东盟科研机构数据库、东盟中介机构数据库、东盟投资机构数据库、东盟科研成果数据库、东盟国家企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东盟标准数据库、东盟国家政策法规数据库、东盟专利文献数据库等东盟科技经济资源基础数据库;开发、集成和维护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专家数据库、翻译人才数据库、中国-东盟合作需求项目数据库、中国-东盟技术和产品输出项目数据库、中国-东盟科技合作项目数据库、中国-东盟政策法规数据库等境内科技经济资源基础数据库。
2.1.3建立标准与规范研究制订信息交换、标准和网络平台管理制度,规范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平台的运行。
2.2建立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服务体系
开展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必须建立畅通的面向东盟,依靠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的信息渠道,以此渠道为基础并借助网站信息资源为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提供服务。
2.2.1建立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渠道与服务网络建立和巩固一批高起点、高效率的境外合作渠道与服务网络,并实现相互利用和共建共享,推动我区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科技中介机构与境外同类机构的交流,合作开展引智力、引技术、引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招商引资、人员培训、企业诊断、信息咨询等多元化业务。
2.2.2建立面向中国-东盟科技创新的服务联盟组建面向中国-东盟科技创新的服务联盟,建立以网络平台为依托,以协作互利为原则,联结中心城市、服务全区、信息数据共享、信息资源互通的的联盟组织,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进行资源、人才、服务功能的虚拟集成,共建共享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基础条件,为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主体提供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服务。
2.2.3组建咨询专家队伍建立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咨询专家制度,加强国际科技人才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根据技术引进的需求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组建一支境外咨询专家队伍,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技术咨询和管理咨询服务。
2.2.4培育和建立中国-东盟科技合作服务人才队伍建立和完善国际科技合作人员培训制度,制定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培训大纲和计划,开展规范化、制度化的培训工作。逐步建立一支懂技术、会语言、熟悉国际惯例和法律法规、业务素质高、信息渠道宽、协调能力强的中国-东盟科技合作服务人才队伍。
2.2.5建立网络服务节点在部分中心城市建立区域服务节点,在部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与风险投资机构建立服务节点并组建一支信息员队伍,依托网络平台,建立连接“产、学、研”等机构的互动式信息终端,采集和整合各地、各单位中国-东盟科技合作的信息。
2.3平台主要功能
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其主要功能是以渠道网络、信息交流、中介服务和计划项目等四个功能平台为支撑,以国际科技合作数据库为基础而构成,相互之间有机融合,互动互联。平台主要功能如下:
渠道网络平台主要功能:发掘国际科技资源,拓展联系渠道,建立境外渠道网络,服务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
信息交流平台主要功能:指导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业务工作的信息管理、交流,实现合作渠道资源以及合作成果的信息共享及服务等功能。
中介服务平台主要功能:建立服务全广西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服务网络,促进与境外科技资源的内引外联及项目对接等服务工作,推动开展合作研究与开发。
计划项目平台主要功能:助力特色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及其新产品研究开发,以项目推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基础数据库主要功能:收集东盟科技资源信息以及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信息,为企业、高校和院所引进技术和人才、开展合作研究以及输出技术和产品提供资源及合作渠道等信息服务。
3开展中国-科技合作与交流服务
3.1开展信息服务
为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创新主体提供中国-东盟科技动态信息、中国-东盟科技合作渠道资源信息以及合作成果信息等技术、经济、人才、市场、政策法规、专利和标准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3.2组织中国-东盟技术贸易和学术交流活动
组织和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和品牌效应的中国-东盟科技展览、学术会议、科技论坛等;组织参加国际技术贸易、学术交流、科技项目商业配对、培训、技术专项考察等活动;邀请东盟专家学者开展技术经济交流,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引技术、引智力、引资金,推动技术和产品出口。
3.3提供项目招商引资策划服务
提供招商引资方案策划、项目融资建议书和商业计划书的撰写等服务;推荐项目意向投资者、接洽融资企业、协助谈判、撮合交易。
3.4开展合作研发和引进创新服务
组织东盟国家科技人才与国内科技人才进行合作研究与合作开发;组织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参考文献
[1] 侯振宇,凌云志.国际视角下的中国―东盟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许宁宁.商机:企业对接[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