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管理的主要内容模板(10篇)

时间:2023-12-29 14:49: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旅游景区管理的主要内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旅游景区管理的主要内容

篇1

关键词:旅游景区;游客管理;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收入的增多,闲暇时间的增加,旅游需求的增长,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正在迅速蓬勃的壮大,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在不断的开发,同时也得到了很多游客的"青睐",为了保证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游客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对其主要内容进行研究也是当务之急。大体分为以下三大部分: 

 

一、分析与掌握景区旅游流的时空分布特征 

 

旅游者借助交通工具,从各个游客集散中心或常住社区前往景区进行观赏、游乐等活动,在景区内部和外部系统之间形成一定强度的旅游流。这里主要探讨旅游景区内部游客活动的时空规律。 

 

1. 景区旅游流的时间变化 

景区旅游流的强度在一年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表现出较强的季节性。淡季游客较少,大量设施设备闲置;旺季人满为患,景区资源环境承受较大压力。由于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变化,旅游景区的植被、地表景观等一年四季呈现出节律性的变化。因此,我国的许多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室外景区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从接待游客数量来看,有明显的淡季和旺季。例如,每当冬季来临,由于九寨沟大雪封山,进入景区的公路、山路路面结冰、结霜,汽车难以进入,部分游客对寒冷天气无法适应,冬季九寨沟的游客明显减少,形成淡季。影响景区客流季节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出游时间。对于我国出游人口的大多数而言,由于工作等原因,平时一般没有外出旅游的时间,中、远程距离的旅游往往集中在节假日或长假期间,而周末双休日是近程旅游的高峰期,寒暑假是教师、学生出游的集中期。例如,故宫每天接待游客以三万人左右为宜,最多可接待六万人,如果游人达到八万人,就到了故宫接待能力的极限,而2005年"五一"期间,故宫博物馆7天假日共接待了52万人左右,最多一天达12万人左右,远远超过了其承受能力。 

在一天之中,景区旅游流的强度也是不均衡的,表现出明显的时段性。高峰时段会形成游客排队等待,低谷时段则游客稀疏。景区由于与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基地的距离远近不同、开放时间、活动内容等不同,在一天之中的不同时段,会形成客流的高峰和低谷。在进入景区的高峰期,景区入口处客流量巨大,会形成游客的排队现象;在没有开展夜游的景区,黄昏时段是游客离开景区的高峰期,在景区出口,客流强度较大等等。例如,深圳欢乐谷的开放时间是每天9:30-21:00,由于晚19:00有大型主题晚会,每天3:00前后是入园高峰期之一。 

 

2. 景区旅游流的空间变化 

一般而言。景区都有一个或多个出入口,进入景区后,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在导游图或路标系统的导引下,会沿着一定的线路或景区游道进行游览。以最简单的一日游景区为例,旅游者要经过到达-泊车-买票-验票进入-参观、游乐、看节目等-午餐-参观、游乐、看节目等-出口-取车-离去完整的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游客的空间位移过程是线性的、连续的,如果游客在某一处停留时间过长,或者说是某个景点停留游客过多,也会出现旅游流。同时,在旅游景区出入口、高级别的吸引物、主要游乐场、表演场所、购物场所、就餐地点、游道的交汇处等节点会形成人流汇聚,特别是在旅游旺季的高峰期,这些节点会承受游客超负荷的压力,对资源环境、接待设施产生较大的影响,会出现游客排队、等待,容易产生各种事故。

二、对旅游景区最大环境容量的确定与控制 

 

旅游环境是指旅游活动得以生存、进行和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是旅游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旅游环境系统不是指一个单纯的自然环境,而是一个包含了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在内的复杂系统,该系统是围绕作为环境主体的旅游者而建立起来的,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与主体的多种组合产生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而旅游环境容量是指一定时期内,某种状态或某种条件下,不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旅游者旅游感受质量等方面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旅游业规模最高限度。它是建立在旅游环境系统基础之上的,在文章中,主要探讨的是量化的旅游地接待的旅游人数最大值,即在满足游人的最低要求和保护风景区的环境质量要求的情况下该风景区所能容量的最大的游客量。 

旅游环境容量具有静态性和动态性的特点,长期而言,旅游环境容量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它随着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变化、旅游地的发展及旅游时间的延伸而不段变化。影响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因素包括很多方面,生态、资源、天气、当地风俗文化、当地居民态度、游客素质、游客心理、时间、空间分布、接待能力等等。旅游景区应利用现代化、先进的科技工具,随时检测并关注景区内游客的数量,在景区热门景点未达到饱和前,不需要采取任何控制容量的管理措施;一旦热门景点出现拥挤,应立即通过电子公告牌向游客发出预警信息,引导游客流的合理改向;如果热门景点的超载经常发生,景区应考虑设立新的景点,或者是提高门票价格,强制分流等,同时为预防以后超载事件的发生,延长景区开放时间,加强淡季促销,分流一部分旅游旺季时的游客。

三、规范旅游景区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篇2

一、目前大部分景区存在的问题

(一)景区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大部分的景区中景区整体的环境建设存在不协调的因素,各种的设施在外形、风格和景色等方面不协调使得景区的低碳环保工作难于实现。另外景区的现代化开发导致各种的资源的过度开发、各种的自然景点的利用效率和开发效率低下。没有带来最大程度的坚持低碳、经济、实惠等原则。

(二)低碳技术实现受到的阻碍

不同的地区的旅游景区的经济基础是不一样的,应用低碳技术、低碳材料等存在着差异性。低碳的技术和材料是建设和管理景区的重要内容,但是底层的经济资金严重地影响着景区的低碳化和环保性。目前影响大部分的景区的低碳建设的直接因素是景区的旅游收入。要在景区全面实现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转型和建设是很困难的。旅游收入、成本开支、利润等因素都是景区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游客给低碳景区的实现带来的影响

游客素质的高低不等、环保意识低下给景区低碳工作和活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大量的垃圾、各种的破坏等使得景区的低碳景区建设受到了各种的挑战。这也给广大的管理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低碳旅游景区管理工作原则

(一)低碳环保原则

无论是景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都要将低碳环保根植于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心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景区的建设,将景区建设成为游客心中的最好的放松的地方,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技术突破原则

低碳很大的一部分取决于景区各项工作和设施中的技术含量,应用最环保的材料进行设施的搭建,用最低碳的方法进行工作和管理。技术的突破时在长期的管理工作中逐渐形成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个景区的工作人员不断的努力和拼搏。

(三)经济实惠原则

经济实惠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着景区的各种的建设和管理的环保程度,在景区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只有不断地将经济实惠原则贯穿在每一个细节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将景区建设成为游客心中的满意的景区,不断地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游客的回头率。

三、关于低碳景区建设的建议

(一)政府旅游部门的扶持

政府部门对旅游景区的宏观调控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各种法律法规、条例规定的出台和颁布直接地影响着旅游景区的管理工作和活动内容。低碳景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涉及很多的方面的内容,如土地、森林、交通、文物等。政府部门如何进行科学的、整体的调控和引导关系着低碳景区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设管理的内容。景区应该充分的应用政府部门独特的作用来为自己发挥作用,利用政府部门每年的大量的公益广告和各种的群众宣传工作来倡导人们从自己开始做到碳、环保。配合政府部门各项的制度实现景区的科学发展模式。

(二)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决策

在各种低碳景区中设施、管理的方法等都应该采用目前最先进的、最科学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实现景区的低碳指标。景区管理人员更应该时刻的重视低碳指标的实现。在各种的活动中从每一个细节出发来完成低碳指标。低碳景区的实现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从最基础的设施建设、游客的管理、各种工作的管理中来进行实现。各个项目和环节的低碳、环保指标是整体低碳实现的必要保证。这有从每一个步骤和管理工作中逐渐的实现低碳。

(三)重视低碳思想的宣传工作

低碳思想的宣传活动在社会媒体上得到了很大的宣传,但是实现却是存在很大的困难。景区管理工作者可以在景区举办一系列的低碳旅游的宣传活动,这样可以增加人们的低碳、环保思想。在这一系列的环保教育中不断地提高人们的低碳旅游意识和观点。在旅游的过程中更加的环保,在实际的行动中不断的饯行低碳、环保。在欣赏自然景物的通用是还能感受到景区的人文感受。这样既能达到广大的旅游管理工作者的效果,也能给广大的旅游爱好者身心的愉悦。

四、结论

低碳景区是低碳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行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存在着很多的阻碍和困境。但是采用各种的低碳技术、低碳材料、管理方法等可以大大的促进景区的低碳发展和建设。作为旅游管理者更应该加大各方面的资源调度工作。从不同的方面来加强和实现景区的低碳指标。从游客、政府、工作者几个方面来进行支持景区的管理建设。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优化都能在低碳景区的建设和决策方面做出重要的贡献。从技术创新、坚持原则、方法革新等方面来实现景区的低碳、环保。让景区能得到快速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突飞猛进和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 石培华,冯凌,吴普.旅游业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政策技术体系与实践工作指南[M].北京.

[2] 葛全胜,宁志中,刘浩龙.旅游景区设施建设与管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1):6872.

[3] 孙权.建设“低碳”旅游景区的思考[J].实践与探索,2010(25):232.

[4] 侯文亮,梁留科,司冬歌.低碳旅游基本概念体系研究[J].

[5] 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J].生态经济,2009(11):100102.

[6] 吴晨,李东和,汪燕.旅游景区的低碳交通模式研究[J].旅游资源开发与市场.

[7] 靳非.我国低碳景区构建方式与保障机制研究[D].2012(5):21.

[8] 谭锦,程乾.论低碳旅游景区评价体系构建——以四川贡嘎燕子沟景区为例[J].

[9] 雷琼.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与管理探析[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0(3):6163.

[10] 张朝,胡道华.中国低碳旅游研究综述[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湖北武汉.

[11] 曾曼琼.论低碳经济下旅游景区的创建[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109110.

[12] 房茜,王亚琳.低碳旅游视角下的景区发展[J].经济研究,2010:33.

篇3

近 10 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旅游价格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旅游价格是调整旅游市场供需关系与协调其它相关经济主体利益关系的重要经济杠杆, 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全部消费价值的货币表现。 旅游价格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 主要包括旅游景点、旅行社、酒店、交通运输、餐饮、通讯等领域,同时始终贯穿于旅游商品的制造、传输与消费等各个环节。[1].

一、我国旅游价格管理基本现状.

(一)旅游业价格形成机制及价格管理机构职能发生了转变.

目前, 我国主要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仍然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管理模式,但旅游食、住、行、游、娱、购等环节的价格均由经营者自主定价, 实行市场调节价管理模式。因此,今后旅游价格管理工作重心将会放在规范经营者价格行为方面, 而不再涉及具体旅游产品价格制定。 旅游价格管理应主动顺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将自身定位为利益“协调人”与市场秩序“维护人”来管理旅游市场价格,促使市场在旅游价格形成中起到主导作用。[2]旅游价格管理机构职能与旅游价格形成机制的转变, 可以促使旅游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对经济体制改革也不无裨益。

(二)旅游价格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旅游经营者和消费者主体变化会约束旅游价格的制定与调整, 旅游价格体系是否完善会反作用于旅游经营者与消费者行为,进而制约整个旅游行业发展。随着旅游价格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 旅游产品价格制定权限逐渐放开, 经营者得以结合市场供求状况制定灵活多样的旅游价格, 强化了旅游价格调整旅游市场供求关系的功能,使旅游市场愈加开放和繁荣。

(三)旅游景区“一票制”提升了景区旅游质量.

旅游景区的数量与品质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各旅游景区集中出现开发投资热潮, 但一哄而上的投资方式使各旅游景区在开发过程中产生诸多问题, 其中旅游景区收费管理混乱是一个主要问题。 为保证旅游景区持续健康发展,大多数旅游景区实施了“一票制”,确实需要独立设置门票的, 必须呈报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审批。旅游景区“一票制”的出台,有助于明确和协调景区各相关部门的利益,遏制乱收费行为;有助于维护旅游价格稳定,减少旅游景区管理成本;有助于提升旅游景区旅游质量,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

(四)建立了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听证制度.

近年来,我国许多旅游景区不断提高门票价格,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听证制度是一个由价格主管部门组织社会各相关机构, 对制定或调整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论证的制度。[3]1998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二十三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 2013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四十三条更是明确指出: 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的门票以及景区内的游览场所、交通工具等另行收费项目,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严格控制价格上涨。拟收费或者提高价格的,应当举行听证会,征求旅游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 价格听证制度使得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决策愈加公开、透明。

二、旅游景区价格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景区管理法规建设滞后.

旅游景区管理法规是旅游法律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管理和保护旅游景区为主要内容的法律规范总和。 实施旅游景区管理的目的是调整旅游景区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但由于国家和地方对旅游景区管理法规建设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导致各旅游景区“重开发利用,轻治理保护”,旅游景区破坏性开发和无序开发现象严重。 2013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出台后,相信各地旅游景区和景区所在地政府会在《旅游法》的法律框架下,制定系统的旅游景区管理法规,高度重视旅游景区法制建设,切实保护好旅游景区的人文、历史与生态环境。

(二)过度价格竞争日渐普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其发展速度也非常迅猛。但与此同时,旅游市场过度价格竞争现象日渐普遍, 成为困扰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 旅游市场无序、 恶性降价竞争主要表现为:一些旅游景区门票定价较高,而宾馆、饭店定价过低; 旅行社降价恶性竞争、“零负团费” 旅游现象较普遍;旅游娱乐与购物环节的产品价格不规范等。

(三)旅游市场价格混乱.

由于旅游景区价格监管体系不完善, 致使相关执法机构对旅游景区价格违犯行为打击不力, 导致我国旅游市场价格秩序混乱, 部分经营者经营行为很不规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已经危及到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三、新时期完善我国旅游价格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构建旅游价格管理各项有效机制.

强化政府价格部门和旅游管理部门职能, 深入分析旅游市场,研究适合旅游业发展、可以有效处理实际问题的机制,主要应当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旅游合同文本, 替换当前旅行社自行制定的旅游合同,切实维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二是各地要在《旅游法》框架内,组织专家学者研究制定有地方特色的、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实施办法。三是严格制定重要旅游景区旅游收费标准,科学确立其调价幅度。

四是提高旅游景区价格调整的信息透明度, 确保消费者知情权。

(二)转变政府职能,灵活运用价格杠杆.

对如何实施旅游价格管理, 当前有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大多数旅游价格应采取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全面放开旅游价格。[4]在这种情况下,价格主管部门和旅游管理部门更应当注重树立权威性,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同时有效运用价格杠杆,挖掘旅游资源,规范旅游市场价格竞争,实现旅游行业的稳定运行。

(三)加大对旅游景区的价格监督检查力度.

全面实行旅游产品明码标价、明码实价制度,杜绝哄骗、欺诈消费者行为。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不断优化政府机构协作机制,加强与价格、公安、交通、工商、监察、质检等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强化旅游市场综合治理。 不断强化旅游价格行政执法力度, 确保国家利益、公民利益和经营者利益不受损害。通过聘请旅游景区价格监督员方式,强化对景区的价格监督检查,构建有效的旅游行政监管体系与监督网络, 将行业管理行为与旅游执法行为置于有效的社会监督范围。

(四)有效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

政府应给予旅游行业协会相应价格管理职能,协助其构建同行业价格协议机制。[5]行业协会可以及时整理行业价格信息,制定相应价格浮动幅度,供行业内单位参考;还可以实施降价申报机制,即旅游企业降价应在行业协会准许后才可实施。此外,协会应定期价格信息,促进行业之间的联系,促成企业合作博弈,取得企业收益最大化。[6].

(五)强化对旅游行业价格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旅游行业系劳动型与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 人力资源可谓旅游行业最为关键的资本, 素质较高的复合型旅游价格管理人才对旅游行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尤为重要。因此,要强化对旅游行业价格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7]各旅游管理部门要结合本地实情,依托国家政策与旅游产业价格管理核心任务,有针对性地对旅游行业价格管理人员实施培训。

四、结束语.

旅游价格管理不能只图眼前,要着眼未来,必须进一步理顺旅游价格管理体制, 不断创新旅游价格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旅游行业价格协会职能,使其真正成为旅游管理部门与旅游产业联系的桥梁纽带; 加强社会监督,规范行业价格。

【参考文献】.

[1]姚 晓 春 ,赵 文 清 .均衡 主 张 :旅游 业 和 谐 发 展 问题与 对策探索[J].企业经济,2010(8).

[2]曹 玮.旅游 业 发 展 中 的 政 府 职 能研究 ———以 南 通 为 例[D].苏州:苏州 大 学硕士 学 位论 文,2010.

[3]孙 钦 明.产 业 融 合视角下门票 经 济 的 转型 研究 ———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栗惠 英,王慧 娟.新 时期 我 国 旅游 管 理 体 制 改革 的 新思路[J].商情,2013(37).

篇4

这种软件系统可以提供地理位置、图形、属性和多种补充说明信息,软件使用者可以充分利用其数据处理、判断、分析咨询等功能对相关景区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存储,以便在必要的时候获取旅游咨询者所需的景区的图形、文字、声音、影像等全面的信息,给游客以参考。以地理信息介绍为主要内容开发的这一系统打破了二维空间的局限,具有了三维空间的特点,因而能够及时准确地分析图表和数据等信息,为制作景区的精美专题宣传地图提供依据,一改传统地图的守旧模式,间接提升景区宣传效果。

2.建设完整的数据库

要实现对旅游景区信息化的管理,首先要对旅游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以便分析处理旅游管理信息。数据库应该包括地图数据库和图文简介数据库两部分。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旅游景点分布图、交通路线图服务设施分布图以及景点数据库、交通路线数据库、服务设施数据库,潜在游客分析数据库等信息分析研究数据库。把完整的信息分析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能够将抽象的图像信息数字化,更便于数据的研究管理。因而建立完整的具有共享性的数据库是实现景点信息更好管理的关键因素。

3.及时准确管理信息

在这个信息传播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信息获取的实效性就更应得到重视,要想使旅游景点能够吸引游客的眼球,宣传更到位,必须要及时准确的掌握旅游业发展的相关信息。时刻关注国家或地方对于旅游管理的政策变化,适时调整自身的战略,积极和不同地方旅游管理者和游客进行交流,了解游客的需求以及旅游业发展方向,保证所掌握信息的质量,这样,在对旅游景点制定宣传策略时,就有据可依了,对于景点竞争力的增强也十分有利[3]。

4.培养一批专业的旅游管理人员

能否能够实现对信息及时准确的获取的决定因素在于人,因为人是收集处理信息的主体。如果研究人员只懂旅游知识,不懂专业的信息技术,就无法分析处理数据,因而旅游机构中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旅游从业人员不仅要懂旅游知识,更要掌握信息技术。这就要求旅游机构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考核。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是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保证。

5.利用网络建立一体化服务系统

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促销方式,它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促销快捷简便等优点,所以旅游机构应将与旅游相关的信息整合,综合利用网站、服务咨询中心、手机短信服务、银行自助服务等众多渠道,让游客可以随时随地对吃、住、行、游、购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查询。确保旅游一条龙式的服务得以顺利进行。这个系统的建立,提高了旅游机构的整体服务质量,有利于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和品牌,大大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是一种省时、省力但效果好的方式。

6.坚持信息基础设施和文化建设并重的管理方针

在旅游景区实现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景区实现全方位监控,对游客的安全和景区环境的保护提供保障。与此同时,还要重视旅游文化的建设,建设具有正能量的具有景区特色的文化,文化比实际的风景更能对人产生影响,景区文化的深入人心才能使旅游景点让游客有更深刻的记忆,加深旅游的深意。

篇5

本文主要研究课题为通过对九寨沟拥堵滞留现象的思考,提出九寨沟可持续发展的方案。目前国内主要研究集中在以政府治理、经营机制为主进行九寨沟旅游管理模式的探讨。本文选择结合“智慧九寨”、旅游罩、旅游环境容量、社区管理等较新概念及前述研究基础进行综合分析,主要涉及2007-2013年旅游管理学、地理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研究。以理论和实证两个视角,针对影响游客满意度、景区生态可持续发展、景区旅游管理效率的因素组织综述次序,通过归纳提炼,总结出一套推动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管理方案。

理论视角

众多学者研究了影响游客满意度、景区生态环境、管理效率等各种因素。首先,对于九寨沟游客景观偏好,陈友军、张捷两位学者根据系统论观点,搭建了一个主要由景观偏好主体系统(旅游客流)、景观偏好客体系统(景观)、景观偏好媒介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的景观偏好系统。利用 SPSS 12.0统计软件和 DPS 数据处理系统对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入沟旅游客流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不同客源地游客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爱好趋向、价值观念等,导致其景观偏好特征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尤其对藏族风情类景观的偏好判断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对于其他类型旅游景观的偏好判断存在更多的一致性。(2)分别从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月均收入、家庭结构等方面分析入沟游客景观偏好判断特征,结果表明:人口统计学特征对景观偏好判断影响很小,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旅游客流对景观偏好的判断表现出更明显的一致性。(3)不同客源市场及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旅游流的景观偏好判断具有明显的一致性特征,这与游客本身特征及旅游社、导游以及众多媒体对九寨沟的大力宣传有关。

在九寨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章小平、朱忠福则在综合前人研究基础上,针对当前大众观光旅游特点,采用多种不同的测算方法,从不同视角主要探讨了九寨沟旅游生态容量、旅游资源容量和旅游地地域社会容量,最终初步得出如下结论:九寨沟景区旅游心理日容量为 12000 人(不同季节有不同值) , 最佳(适) 日容量为18000 人,综合环境容量22000 人, 最大日容量可达 28000 人, 年容量为260万至438 万人。陈海鹰、黄崇利、曾小红等学者提出以企业化经营管理体制为依托,以系统化、国际化、人本化管理理念为指引,以准军事化+标准体系+游客满意系统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协调和创新化经营管理方式为支撑的构建生态旅游景区四位一体式经营管理模式。

为提高管理当局效率,实现景区和谐可持续发展。程绍文、徐菲菲、张捷通过九寨沟和英国NewForest国家公园的旅游规划管治背景、 现状及内容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 总结了中英两国国家公园自然旅游规划管治模式的差异、特征,进行了原因解析。最后基于比较分析的研究结论提出了英国国家公园管理对我国风景区旅游规划管理的若干启发和措施建议。田世政,杨桂华,任啸等学者也以九寨沟为案例对社区参与的自然遗产型旅游景区发展模式进行探究,发现了模式优势及局限,并提出了建议。基于以上研究,我们得出,九寨沟应积极发展融入式社区参与模式,实现文化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方法

本部分的目的一是分析研究主要使用的实证方法,二是比较研究结论,以便帮助我们理解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的差距以及每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和缺点。

李文勇,史凯,邓贵平运用多重分形消除趋势移动平均分析法( MF- DMA) 分析了汶川大地震前后4年的九寨沟国内外游客时序波动趋势,发现九寨沟旅游市场具有长期记忆性和多重分形特征。进一步采用滑移窗口理论方法,分析了地震前后九寨沟国内外游客人数波动多重分形结构的时序演化过程,对震后旅游景区市场的恢复重建提供了参考。

廖治学等学者遵循集成思想, 以季节性ARMA 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及组合模型为基础,采用GMDH非线性叠加的集成方法,构建了适用于线性与非线错复杂特点数据的AB@ G集成预测模型,并以九寨沟景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了该模型在预测游客量上是有效的。这对管理当局预测游客量、预先作出调度方案等具有重大意义,但未考虑到突发事件的影响。这将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陈友军,张捷. 九寨沟旅游客流景观偏好特征研究[J]河南科学,2009年2月第2期第27卷,249~252.

[2]李东和,张捷,杨效忠. “旅游罩”现象的实证研究――以九寨沟为例.[J]旅游学刊,2008年第3期第23卷,37~42.

[3]章小平,朱忠福. 九寨沟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J]旅游学刊,2007年第9期第22卷,52~57.

[4]陈海鹰,黄崇利,曾小红. 生态旅游景区”四位一体”式经营管理模式――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的案例.[J]经济管理,2012年第8期,121~128.

[5]朱峰,保继刚. 旅游机场吞吐量影响因素初探.[J]人文地理.2010年第3期,128~133.

篇6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遵循统一指导、分级管理、基层为主的原则,按照分工负责、联合执法、企业自律、标本兼制的工作思路,集中力量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年安全形式的持续稳定和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打非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当前旅游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非法违法问题,加强主管部门监管执法力度,确保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落实,推动和促进政府和企业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的落实,扭转旅还存在粗放管理的现状,推动全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三、打击的重点

1、旅游景区(点)的古建筑、林区;

2、旅游运输车辆;

3、旅游星级饭店的食品卫生、消防安全等;

4、景区(点)游船、拓展训练等特种设备;

四、方法步骤和时间要求

安全生产集中整治采取企业和单位自查自纠,检查整改,重点督察相结合的方式,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自查自纠阶段(10月30日——11月1日)

根据集中整治的要求,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对照专项行动的主要内容,认真组织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各项制度,查补缺漏,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二)检查整改阶段(11月2日——11月10日)

对各旅游经营单位进行全面大检查,督促各单位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安全生产,以旅游经营企业和旅游景区(点)治理整顿为重点,对旅游星级饭店、旅游车辆和旅游景区的设备安全状况要进行检查,对不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的予以取缔,通过整顿,要进一步健全安全监管责任制,完善安全设施,规范安全管理。在集中整治中,坚持边检查、边整改、边处理,整改到位,对查出的隐患,该整改的要及时,该停业整顿的要停业整顿,该停止使用的要停止使用,该关闭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到位。

(三)总结督察阶段(11月11日——11月20日)

专项行动活动结束后,局组织人员根据检查结果,对各旅游企业的集中整治活动进行督察,对在此次整治活动中动作缓慢、措施不力的,按照旅游法规,采取行业管理措施,严惩不怠。

五、工作要求

篇7

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共有21处,分别是黑龙江省的太阳岛风景名胜区,浙江省的天姥山风景名胜区,福建省的佛子山风景名胜区、宝山风景名胜区、福安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江西省的灵山风景名胜区,河南省的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湖南省的苏仙岭―万华岩风景名胜区、南山风景名胜区、万佛山―侗寨风景名胜区、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东江湖风景名胜区,广东省的梧桐山风景名胜区,贵州省的平塘风景名胜区、榕江苗山侗水风景名胜区、石阡温泉群风景名胜区、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瓮安江界河风景名胜区,自治区的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山风景名胜区、唐古拉山―怒江源风景名胜区。

“甘肃重大文物考古发现展”开展

2010年1月,为期一年的“甘肃重大文物考古发现展”在甘肃省博物馆对外开放。此次展览以时间为线索,集中展示6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展出的331件(组)出土精品,涉及新石器、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十六国、隋唐五代及宋西夏金元等时期。有被评为“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的大地湾和居延汉代遗址,以及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敦煌悬泉置汉代遗址、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临潭陈旗磨沟齐家文化墓地等,时间跨度长,类型多样,展示手段丰富,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甘肃省副省长咸辉指出:“此次重大文物考古发现展的举办,是为了进一步提升甘肃文化软实力,扩大甘肃文化影响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甘肃省60年来文物保护研究的成果。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文物考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全省文物部门和文物考古工作者认真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按照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原则,在已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做好考古研究工作,力争在中华文明探源、早期秦文化、史前文化等考古研究领域取得更多更新的成果,不断开创我省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新局面。”

甘肃省两年新建500座旅游厕所

2010年1月13日从甘肃省旅游局获悉,经过两年的建设,甘肃省共建星级旅游厕所500座,制约甘肃旅游业发展的“难如厕、如厕难”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

2009年度,甘肃旅游景区新建旅游厕所209座,确定的旅游厕所建设计划任务全面超额完成。甘肃省共投入资金1.05亿元,其中,甘肃旅游局争取国家旅游局发展基金和甘肃省旅游发展资金174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各市州和各建设单位进行奖励,各地拿出700万元旅游发展资金对项目建设单位进行奖励。中石油甘肃分公司也投入1551万元,在公路沿线加油站共新建、改建厕所55座,建成的旅游厕所已全部验收合格,验收达标率100%。

新疆伊吾县投巨资打造国家级胡杨林生态旅游景区

新疆伊吾县2010年将在已累计投资4000余万元的基础上,继续投入400万元打造国家级胡杨林生态旅游景区,以更好地保护生态脆弱的胡杨林景区,同时又方便游客观赏胡杨的伟岸雄姿。

据伊吾县政府介绍,伊吾县胡杨林位于伊吾县淖毛湖镇以东10公里,面积达47.6万亩。2007年,伊吾县实施旅游富县战略,提出在五年内将胡杨林生态园景区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景区,截至2009年年底,已累计投资4600万元完成景区道路、电力、通讯、游客服务中心、胡杨生态博物馆、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将继续投资400万元用于景区木栈道、主干道等的修建。

胡杨最早出现在白垩纪,距今6500万年,被誉为远古树种的活化石,因其生长在戈壁荒漠,耐盐碱、抗风沙,“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有“英雄树”的美称。

新疆“数字丝绸之路”管理平台三维化

新疆将从2010年开始建设数字文物管理平台――“数字丝绸之路”,计划三到五年建成。届时,打开“数字丝绸之路”文物管理平台,可以在电脑屏幕上探索或游历遗留在丝绸之路上神秘的文物古迹。

作为丝绸之路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疆文物保护单位众多,加之近年来国家对新疆文物保护的投入,一大批文物保护工程都在紧张进行。因此,“数字丝绸之路”文物管理平台将首先用于文物保护项目的施工过程,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动态、有效、即时的管理。“数字丝绸之路”管理平台还将采用三维动漫的形式,增强新疆文物在网络上的观赏性,动漫名称初步定为《阿凡提漫游丝绸之路》。

陕、豫、鲁三省联合发行旅游年票 81元游遍全国

近日,陕西联合河南、山东两个旅游大省,共同发行2010年旅游年票。陕西旅游年票打破过去只能游本省的界限,81元就可以在一年内游遍全国208个景点。

2010年的新版年票由陕西20大景区优惠年票发行办公室、“文化河南壮美中原”联合旅游年票发行办公室、齐鲁联合旅游年票发行办公室共同授权发行。新版陕西年票卡整合了省内外各领域内相当有代表性的文物旅游资源,满足了市民本地天天游、全省特色游、周边自助游、全国配套游的需求。和2009年相比,2010年的旅游年票将游览的景区数量从52个增加到208个。208个景区分布在陕西省内各区域五大板块及河南、山东等地。208个景区门票总价值为8852元,其中128个景区门票全免。

今年的陕西年票定价为81元,购票后贴照片即可使用,2010年内全年有效。208个景区包括81个陕西景区、52个河南景区、32个山东景区及北京、甘肃等地的个别景区。其中,陕西景区中有61个景区不限次数,减免价值2183元,主要包括游览秦岭野生动物园、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翠华山等;河南景区包括伏牛大峡谷、老界岭滑雪场等52个;山东景区主要包括青岛水族馆、曲阜孔子六艺城等32个。

陕西2010年将推出两条精品航空旅游项目

据陕西省西安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管委会发展规划局透露,预计2010年下半年,西安国家航空基地打造的两条精品航空旅游线路将会对公众全面开放。

第一条精品航空旅游线路是内府机场―渭南市上空―华山―黄帝陵―韩城―壶口―洽川的航空旅游线路。乘客可以亲身体验飞机驾驶、空中跳伞、航空拍摄等项目,并在空中以全新的视角欣赏涟滟多姿、人文资源积淀深厚的司马迁祠风景区、洽川风景区、合阳黄河魂生态游览区、华山、黄河等自然生态风光。第二条线路是航空工业博览游。游客可以在陕西参观西部最大的航空科技馆、全国最大的大中型军民机制造企业、全国最大的大中型军民机设计研究院、全国惟一的飞行试验研究、鉴定中心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中国惟一的飞机强度研究与地面强度试验验证基地等机构和院所。游客不仅可以亲眼看到各类经典型号的飞机,还可以到航空科技馆内,在各类飞机飞行模拟器上亲身体验感受飞行的乐趣。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是我国惟一一个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基地内有我国大型的飞机制造厂西飞公司,有我国最强大的飞机设计团队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这里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大中型轰炸机、歼击轰炸机及各种特殊用途飞机的研发生产基地,被行业内称为中国的“西雅图”。西安国家航空基地精品航空旅游线路的推出,不仅能够消除公众对航空的神秘感,还会引发全社会对航空产业的关注,从而有助于推动我国包括空域开放在内的航空事业的发展

宁夏沙湖入选“中国十大魅力休闲旅游湖泊”

“2009中国十大魅力休闲旅游湖泊评选”颁奖会于2010年1月在水域之乡江苏省常熟市举行,宁夏5A级国家旅游景区沙湖与杭州西湖、浙江千岛湖、新疆天池等一同入选。

由央视国际网和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联合主办的“2009中国十大魅力休闲旅游湖泊评选”被称为是中国首次关于湖泊的“选美”活动。

2009年9~10月,经过网友投票,并综合专家意见,从全国2万多个湖泊中,评出中国60大魅力湖泊。宁夏沙湖以东靠滔滔黄河、西依巍巍贺兰山,既有西部地区的黄沙粗犷,又有江南水色的秀美,成为镶嵌在祖国西部旅游版图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而脱颖而出。

高原古城丹噶尔春节将现“茶马商都”神韵

气势恢弘的寺院庙宇、保存完整的“歇家”商号、风格迥异的湟源排灯……在有600多年历史的青海“茶马商都”丹噶尔,一片瓦、一块砖、一扇门、一合窗,都承载着这座高原古都古朴浓郁、灿烂辉煌的文化信息。 2010年农历正月十二到二十,丹噶尔将举办“2010年湟源丹噶尔春节民俗文化之旅活动”。届时,这座昔日的“海藏咽喉”之城,将再现“茶马商都”神韵。

丹噶尔是蒙古语,汉语意为“白海螺”。早在600年前,这里就成为了青藏高原上最早的茶马互市,蜿蜒的唐蕃古道从这里穿过,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从这里延展,湟源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这次春节文化旅游活动中,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们将观赏排灯舞实景表演、茶马商队实景表演、“羌风流韵”歌舞、丹噶尔风服饰等最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展演,还将品尝到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参加元宵焰火晚会。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湟源排灯,在此次活动中被编为“排灯舞”,将静止的艺术变为流动的艺术,是对民俗文化的一大创新。

丹噶尔古城距离西宁市区仅40公里,近年来以文化促旅游成为湟源县发展旅游业的主导思想,连续几届旅游文化节提升了丹噶尔文化品位,成为西宁市冬季旅游的一大热点。

“2010河南省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正式启动

2010年1月,“2010河南省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正式启动,针对“一日游”、强迫购物等游客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河南省将开展专项检查和集中治理。

据了解,河南省将做好“品质旅游、伴你远行”旅游公益广告宣传、“文明旅游、理性消费”进社区等活动,组织各基层旅游局和旅游企业深入社区,就如何提防旅游低价陷阱、关注文明旅游与旅游安全等进行宣传。此外,还将开展全省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及A级景区创建和文明景区评选、全省导游讲解员大赛等活动。

2010年,河南省还将组织两三次全省旅游市场秩序大检查,严查扰乱市场秩序和降低服务质量的行为,针对“一日游”、强迫购物和参加自费项目、旅游合同、旅游广告等游客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和赴台旅游、出境旅游等重点市场,开展专项检查和集中治理,查处一批严重违法违规、损害旅游者权益和旅游业声誉的旅游企业。

首批“四川最美古镇”出炉

2010年1月13日,以“开放合作、和谐传承”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四川)名城古镇文化旅游节总结暨四川最美古镇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至此,历时三个月的评选,首批“四川最美古镇”终于出炉。

2009年9月28日,“第二届中国(四川)名城古镇文化旅游节”开幕,主要内容包括各主会场和分会场现场活动、系列采风及“四川最美古镇”系列评选活动等。活动在四川省内的大邑安仁、宜宾李庄、广元昭化等历史文化名城古镇内先后举行,最终于10月26日顺利落下帷幕。经过大众网络票选及专家小组历时三个月的评审,宜宾李庄古镇、绵阳西平古镇、成都安仁古镇、雅安上里古镇、泸州福宝古镇,成为第一批“四川最美古镇”。

九寨沟将变身国内首个“智慧景区”

从“2010中国九寨沟‘智慧景区’研讨会”上获悉,九寨沟景区将全力推进“智慧九寨”的建设,提升景区的管理模式。九寨沟率先在全国提出“智慧景区”的概念,也是国内首个将RFID(射频识别)技术运用于管理的景区。

“智慧九寨”,就是九寨沟景区管理的智能化,它是建立在集成、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有效改善九寨风景区商业运作和公共服务关系,实现九寨沟旅游资源的优化使用、生态环境的有序开发和保护、游客满意度提升、产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智慧九寨”的建设重点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旅游旺季景区景点游客拥挤、乘车站点的拥挤、车辆调度不畅等问题,实现优化的综合实时管理调度。

多伦诺尔冰雪节打造北方草原冬季旅游品牌

篇8

旅游厕所是指国内外旅游者活动场所的各类厕所,包括旅游城市、旅游集散地、旅游景区(点)、游客中心、旅游购物商店、旅游娱乐场所、康体休闲场所、旅游交通工具、交通干线途中的休息点、客运站、公路服务区、旅游餐馆、旅游街区等。旅游厕所的建设与管理,不仅关系到旅游业的发展和声誉,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声誉。旅游厕所的建设与管理水平成为国家、地区、城市、景区的总体旅游环境的重要标志。游业发展对旅游厕所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厕所卫生、厕所文化、用厕文明为主要内容的厕所风暴已成为推进社会文明的切入点。经过多年努力,各地在厕所建设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我国厕所现状还是“脏、乱、差、少、偏”。作为年接待游客超过37亿人次的旅游大国,厕所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件小事。要真正让广大游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开心,在旅游过程中发现美、享受美、传播美,首先就要解决厕所问题。很多在国内旅游的人都曾遭遇过这样的尴尬:一路风光旖旎,突然内急,到处寻找厕所,一是很y找到厕所,二是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厕所,可是一走进去,立马进退两难。这时再好的美景也已失去了趣味。厕所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

一、旅游公厕待改善之处

1、公厕数量少,布局不合理。很多旅游地区新建了大量的公共厕所,但公厕的数量依然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和日益增长的旅游者的数量的需求。另外,许多旅游地区的公厕的布局也不合理,随着需要进行加建,缺少统一的规划布局,间距和位置不合理,呈现出混乱的状况。许多旅游地区的公厕很难找到,一是由于公厕的数量少,再有就是因为公厕的位置隐蔽,指示标识不醒目等。因于传统观念,许多地方将旅游厕所视为见不得人的地方,对这一人类少不得的场所唯恐避之不及,把建设旅游厕所的选址原则曲解在“不入视野,不登大雅之堂”之上。因此,旅游厕所大都力避公开场所和繁华地段,隐蔽在偏僻角落,以防出现所谓视觉“污染”,极大地影响了“可进入性”。

2、公厕的卫生状况差。旅游地区的公厕卫生状况虽有所改善,但公厕内的环境还是令人不十分满意。由于管理人员和使用者素质低下,有的将黑色的脚印留在雪白的墙上,有的在蹲位之间的隔板上乱涂不堪入目的字画,同时也存在舒适程度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厕所未采取防滑、防臭措施等问题。

3、环境污染严重。目前我国旅游厕所多为水冲式厕所,这不仅给公共机构带来大量的资金压力,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有毒藻类激增,还对沿海地区的旅游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4、缺乏文化气息。有技术含量,无文化含量。厕所不仅应成为人们的“方便”之地,还应溶入一些文化的内容,使之成为民族文化展示和人文关怀的平台。

5、重建设、轻管理。旅游厕所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多数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旅游厕所缺乏严格、科学、持久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卫生保洁制度。

二、旅游公厕的整改与管理

1、政府主导。厕所是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也是重要的地方基础设施,应明确以地方政府为建设主体。着力推动地方政府将厕所纳入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推动业主单位、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厕所建设管理中承担主体责任。旅游部门应加强对旅游厕所建设管理的指导,配合规划、城管、交通、环保等部门发挥作用。旅游景区、宾馆饭店、旅游餐饮点、旅游购物场所由相关旅游企业负责建设管理;旅游交通线路应由交通部门规划建设管理,旅游部门积极配合;旅游步行街区、旅游集散点等由政府主导,采取以商养厕等办法推进;乡村旅游点由经营农户为主体建设管理,旅游部门强化指导。到2017年底,所有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乡村旅游点、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休闲步行区等的旅游厕所都要达到优良标准,实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免费实用、管理有效”的目标。

篇9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8-0080-02

根据近年四川省工业废水、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所描绘出来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废弃物、污染物的排放也在上升,而且以递增的速度上升。因此四川经济发展模式总体上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而实现经济较高增长的目的。此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可能导致形成经济高速增长与环境污染加剧、环境容量有限之间的矛盾,形成经济总量扩张与资源有限供给、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之间的矛盾,形成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质量需求与不尽理想的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矛盾。因此,这种传统发展模式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国内外的发展经验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最佳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质量需求与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矛盾也可以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得到解决。因此发展全社会、多行业的循环经济是四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 旅游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

旅游循环经济的概念是从循环经济理论中衍生出来的,在我国由于循环经济的发展起步较晚,因而作为其重要分支的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也较晚,理念形成时间较短,概念体系不成熟,理论建树不清晰,但它应该既要体现循环经济理论基本内涵,也必然反映出旅游产业部门的主要特色,我们认为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尽量减少生态成本的原则。生态成本就是为修复经济生产给生态系统带来的破坏所需要的代价。由于生态系统修复的长期性,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应考虑旅游区的生态承受能力,对旅游区进行分区开发和管理,除考虑短期的经济成本外,更要把长期表现出来的生态成本考虑进去。比如在旅游饭店中尽量减少一次性用品和废弃物排放。二是尽可能利用高科技的原则。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及管理科学技术等都是以减少物质和能量等自然资源投入为基本特征的。目前倡导的生产“非物质化”也是尽可能以知识投入替代物质投入,如利用互联网替代大量相应物质产品的生产。三是推行旅游绿色消费的原则。

2 四川省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基本任务

2.1 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旅游产业道路

通过旅游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四川旅游资源节约型的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型和循环型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具有比较优势的旅游产业。打造旅游循环经济基地,培育区域特色的专业旅游景区,发展新型旅游产业,优化提升传统旅游产业,扭转传统旅游产业对自然旅游资源的高度依赖性,推进旅游传统产业走新型旅游产业道路。

2.2 循环经济导向,进行旅游景区生态化改造

在旅游景区清理规范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生态化改造步伐。通过优化整合,促进污染项目集中布点、集中治理、达标排放,按照旅游产业链、供应链的有机联系,逐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2.3 企业清洁生产,发展旅游环境友好型企业

按照《四川省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继续开展包括旅游企业在内的清洁生产企业审核,进一步提高对旅游企业的审核报告质量,促使旅游企业提出切实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并付诸实施。逐步建立完善可行的清洁生产管理体制,努力从生产、服务的源头和实施过程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2.4 节约用水机制,创建旅游节水型社会

根据四川各地水系水情,编制主要江河和边界河流水量分配方案,促进水权交易,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以大中型旅游景区改造项目和节水示范项目为重点,全面开展旅游景区节水工程建设,提高渠水利用系数。做好旅游企业的节水工作,提高业内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实施景区分质供水,加强污水处理和污水回用。

2.5 土地利用节约,提高旅游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深入开展以治理整顿旅游开发区为重点的旅游土地市场秩序工作,加大重点旅游风景区治理整顿力度。严格执行旅游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积极盘活涉旅存量土地,节约利用土地资源,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尤其是核心地带保护责任制,努力提高旅游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努力实现不同旅游土地类型的循环利用。通过考核景区土地生产率水平,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2.6 废物无害处理,加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培育具有旅游产业特色的旅游再生资源市场,以市场带动旅游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促进其产业化。倡导景区生活垃圾的分拣,促进废金属、废塑料、废橡胶、废纸、废玻璃等的回收利用。推广垃圾发电技术,有效解决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推广旅游节能汽车,降低旅游交通运输行业的能耗。鼓励消费绿色食品,严格治理“餐桌污染”,鼓励在旅游企业中使用太阳能和沼气,以及使用节水、节电家电产品和用具。

2.7 旅游公众参与,推出循环型旅游景区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节地、节水、节能、智能化的生态旅游区。建立循环经济教育研究机构,开展循环经济的科技攻关和教育培训活动。加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物业管理示范旅游区建设及推广工作,积极实行旅游建筑的康居工程标准,鼓励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的使用。建立并逐步完善旅游景区垃圾分类化、资源化管理和循环利用网络系统,加快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完善生活污水净化系统。积极创建标准的循环旅游示范景区。

3 四川省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

3.1 构建旅游环境的生态经济体系

3.1.1 发展生态农业,保持和改善农业生态平衡,促进循环利用和重复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态效益。四川应大力提倡和开展工业清洁生产,抓好废水、废气、固废污染的源头治理,将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外源性污染控制在最低水平。同时,建设若干生态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体系。

3.1.2 发展生态工业,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技术和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快发展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技术开发、产品开发、设备生产、信息服务、咨询服务。

3.1.3 发展生态林业,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具体措施有:严格执行年森林采伐限额制

度,每年森林活立木蓄积消耗量不超过国家下达的限额;严格执行国家下达的年度木材生产计划,不超计划采伐;建立森林资源保护制度,严禁毁林开垦,制止乱砍滥伐,及时查处破坏森林资源案件;落实各项森林防火制度、措施;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完成任期内的绿化目标和年度植树造林任务,年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

3.2 构建旅游环境的生态资源体系

3.2.1 合理规划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推进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四川的水资源总量不少,但时空分布不均,为此,应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其能达到最大化的循环利用,杜绝一切浪费。同时,应提高人们的节水环保意识。

3.2.2 合理利用国土和矿产资源,加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提高矿产资源的采选回收率和综合利用效率;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加强生物资源就地保护和物种基因库建设,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安全监管网络,重点发展中药材生产种植和生物制药,建成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和中成药生产基地。

3.3 构建旅游环境的生态社会体系

篇10

前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2014年初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表示,围绕“2014中国智慧旅游年”主题,我国将加快推动智慧旅游的建设,运用市场化机制,推动智慧旅游技术平台建设;以5A级景区为重点,推进智慧旅游景区试点;继续推进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以有效应对因旅游业爆发性增长带给旅游景区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

千山风景区作为鞍山旅游的标志性景区,在鞍山智慧旅游发展模式的建设中,理应走在前头,而且由于景区智慧旅游的特殊重要意义在于它最直接地影响到旅游者的体验质量,而各地在探索智慧旅游发展模式的过程中,主要也是在景区试点,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操作模式可以借鉴,本文在认识到上述趋势及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千山风景区智慧旅游的操作模式和方案设计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期望通过全面系统且有特色的研究,为鞍山市及相似景区发展智慧旅游提供一些支持和借鉴。

一、智慧旅游概念

“智慧”在字典中的定义为:对事物能够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而智慧景区产生的背景是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革命的发展,以新一代信息体系技术革命浪潮中出现的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以及其搭建的系统平台为基础,利用落后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提升景区的技术管理能力。智慧景区作为智慧旅游的集中表现之一,与智慧饭店、智慧旅行社等其他智慧旅游行业一起构成智慧旅游的产业层是智慧旅游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体现。旅游工作的本质就是创造智慧,而智慧旅游中的智慧就是可以根据用户历史数据、用户个性、用户地理位置、团购信息等推荐用户进行某项活动,景区是旅游资源的集中承载者,代表着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而智慧景区的基本出发点是提升游客满意度改善景区与游客的关系。

二、千山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千山有三张国家级名片,依次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千山是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温泉旅游度假区。这三张国家级名片,不仅为千山的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础,更彰显千山鲜明的特色。对促进千山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和效益。现今千山风景区存在的问题包括:1、季节性明显,千山地处东北地区、有明显的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而因此也为风景区带来了明显的淡旺季之分, 从千山风景区票务处统计可以看出,千山旅游呈现出明显的淡、旺季之分,3月到11月为旅游旺季,12月1日至次年3月1日属于旅游淡季,千山风景区旅游季节性很强。从每年11月份开始,旅游人数就开始明显下降,千山风景区每年接待游客80%以上都集中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冬季则为明显的淡季。而在节假日,特别是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都是千山风景区游客数量达到最高的月份,虽然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同时也给千山的接待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地压力。2、信息发展慢。鞍山市作为三线城市,城市发展速度较一线二线城市相对过慢,再然鞍山作为重工业化城市,旅游业较之其他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的城市相对较慢,由于经济实力等原因,鞍山市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未完全跟上,人性化服务并没有体现出,而且千山景区发展较为单一,种类少,相似性强。最后在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的引导、扶持和服务作用并未完全体现出来。

三、对千山发展智慧景区的建议

(一)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应用,突出智慧化

突出智慧,也就是说对技术设备智慧化的应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计算机网络等已有的数字化基础上,加上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结合千山自身发展状况进行有效结合,针对淡旺季出现的问题从而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方案,开辟新渠道,对旅游产业进行创新。

(二)引进人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才队伍

通过聘请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提升整体素质。完善培训制度,充分利用现有的旅游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对旅游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三)从游客和景区管理的需求出发,突出人性化

摒弃传统景区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游客满意度的观念转变思想,重视游客体验,从而获得无形资产,也就是“口碑营销”观念。

(四)加强宣传力度,打造旅游品牌

优化城市发展,通过物联网、移动通信、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g等对千山景区进行宣传,现在微信成为大众必不可少的通讯软件,利用微信平台开发特色千山旅游,结合线下已有的APP软件进行合作,多方面宣传千山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