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的风险模板(10篇)

时间:2023-12-29 14:49:3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安全管理的风险,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安全管理的风险

篇1

现阶段我国石油行业虽然说正处在稳步发展之中,但是随着开采量的不断增加,石油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一个能够影响油井正常开采的难题,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技术的更新带来的管理上的挑战。但是从总体上来说,石油行业的危险性一直是很高的,其实很多问题如果处理不当都能够带来严重的事故。所以说我们进行相关问题的风险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1石油行业工程安全管理中风险研究的重要意义

石油工程本身的风险性就很高,在其开发过程中我们需要克服自然以及技术等多重因素,所以说要从总体上保证其稳定性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而不管是影响正常开采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还是人员的伤亡,后果都不是我们可以承受的。故此对于石油行业工程安全管理的工作,一定要让其变的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够使得所有的风险因素都处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进而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也就保证了石油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稳定性。

2石油工程安全管理中风险举例

2.1工程技术落后

从油田的确定到石油资源的探测是需要专门的技术作为支撑的,尤其是近些年国际石油局势带来的石油市场的变动,这方面的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行业综合水平的关键因素。我国虽然一直在倡导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对于石油资源的利用效率却一直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漏洞,这也就成为了制约石油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说未来要想稳定石油工程安全管理中的风险,完善这方面的技术是必须要经过的一个阶段。

2.2进口来源单一

近些年国内石油资源的消费需求一直在增大,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石油产量却一直没有上升,抛开本身开采技术的因素不讲,这一现状确实导致我们自身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具体来说目前中国石油资源的进口主要依赖的是中东地区,这和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动,很多国家对于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争抢都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所以说单单依靠进口中东地区的原油资源是很难满足国内的需求的,这也就在无形之中增加了石油工程安全管理的风险问题。所以说未来石油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如果国内石油产量得不到提高,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拓展石油资源的进口来源。

2.3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体制

其实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石油工程建设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也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这就使得我们的工作在很多方面都缺少针对性。对于石油工程来说,资金、技术等等风险要做到准确的规避都是需要一个完善的制度作为支撑的。所以说相关的政府单位要结合实际的工程建设状况,制定出这个行业内的细则,对于这部分工作内容要形成政策性的文件。相关的企业如果也要由上而下的制定出完善的管理措施,要对每一个岗位上员工的责任划分清楚,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上行下效的风险控制局面。

3降低石油工程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3.1降低石油资源的对外依赖程度

降低国内石油资源的对外依赖程度,其实是能够降低石油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风险性的。其实对于日本以及德国等工业国家,我国境内分布有非常丰富的石油资源,很多地方因为开采条件的限制都没有进行科学的开采。所以说立足于自身,不断寻求技术上的突破,科学的开采国内的石油资源,这就是未来石油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指导方针。下一阶段要做的就是根据国内石油资源的分布现状来调整石油的开采战略,要稳定东部油田的开采,在已经开采过的油田之上进行深度开采。要改变老油田的开采现状,通过革新技术来提高产量,推动国内各大油田产业结构的转型。

3.2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

石油工程的风险识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对相关的风险数据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提高风险管理的可靠性。但是当前很多石油企业的管理方并不具备相应的风险管理意识,相关的风险管理人才也非常缺乏。这其实也是制约国内石油工程行业风险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未来我们应该通过培训等方式来提高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让其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

3.3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完善的石油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应该确立石油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的是‘设立目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计划——风险应对——事后评估’这样的风险管理过程。这一风险管理过程要保证的是上下级的信息能够及时沟通,其次需要强调的是要将整个风险指标进行量化处理。这样就能够较为准确的衡量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影响程度,对于风险管理体系来说这两部分内容都是需要去完善的。

4结语

石油工程的风险管理能够影响到石油企业的正常运营,过去对于这部分工作我们一直没有重视,新时期只有完善这部分细节才能够促进国内石油行业更好的发展。上文是根据笔者的经验对这类问题进行的总结。

参考文献:

篇2

1风险管理原理

1.1 风险管理的概念及原理

一般来说,危险是指那些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风险管理由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组成,是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现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及评估控制结果的过程。风险管理不仅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而且在安全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中也起到积极的作用。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有效的识别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建立可接受的安全生产风险指标,通过风险控制,使安全的风险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

1.2风险管理的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指导风险管理有关的所有行为,而且这四项原则对所有各级负责人员都有适用。(1)拒绝接受不必要的风险,不必要的风险是指就收益和机会而言,不会带来任何相应回报的风险。(2)在适当的管理层次上作风险决定,适合的决策者应是能够分配资源用于减少或消除风险并实施控制措施的人。(3)收益大于代价时就接受风险所有确认的收益应与所有确认的代价相比照,权衡成本和收益是一个主观过程,最终由适当的决策者做出决断。(4)将运行风险管理融入各级计划制定中在运行的计划阶段,更易于对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在计划和执行一次运行的过程中,改变做出得越晚,其代价就越大,花费的时间就越长。

2机场风险管理模型

2.1机场风险综合评价模型

目前,民航企业迫切需求建立一套机场风险综合评价模型来指导民航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可比性及稳定性为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原则,一套完善、合理、科学的机场风险评价模型,可以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机场风险评价模型是一个复杂的评价体系,涉及内容众多,考虑因素复杂多变,因此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是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为了避免单一模型不足,多种评估模型综合起来运用成为国内外学者对于民航安全风险研究的选择。基于风险因素识别的概念,郑伟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数学的方法构建民航机场风险评价模型,且以首都机场为评价对象进行了风险评价,事故应急响应的更具有准确性。依据影响风险发生概率变化的因素,张元对风险历史的发生概率进行适当修正,并由此求得当前情况下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建立了民航安全风险定量评价模型。将Bow-tie风险管理工具应用到机场安全风险评估中,在此基础上进行识别和风险评估、风险因素分析、风险屏障设置、风险控制,孙殿阁建立了以跑道侵入为中心事件的Bow-tie模型。基于理性Agent的BDI模型,王永刚建立了多Agent组的概念,并以结果共享通信模型作为其求解途径,构建了基于Multi-Agent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型。这些模型可为机场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2机场动态风险源和不安全事件的关系

机场安全风险源主要包括,一是第一类风险源,它一般以实体形态存在,是指已经发生的各种不安全事件及其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所指示的风险;二是第二类风险源,也称动态风险源,它多以状态形式存在,是指专家在分析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因素、排查安全隐患和分析安全状态等过程中作出经验判断所指出的风险。第二类风险主要依据专家们的主观判断得出,一般无法通过数据测量等客观手段来表现,于是风险判断就无可避免地具有主观局限性。人们对第二类风险源的规律性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如何规避第二类风险将成为机场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例如,航班延误,跑道入侵等都属于机场的动态风险源,引发了大量的不安全事件。鉴于以上情况,针对复杂系统不确定性和关联性引起的事件,选用模糊聚类和贝叶斯网络这两种方法,对航班延误状态下的机场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2.3机场风险管理的流程

机场的安全管理涉及多种不确定因素,因此,风险管理的流程需要因地制宜。但主要包括,成立专项风险管理小组,确定目标计划;危险识别和分析;风险评估;选择风险控制方案;风险控制的实施;效果监控。

3机场安全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对策

3.1风险辨识对策

从2006年中国民航开始实行安全管理系统建设至今,实施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发现机场的危险源大部分属于第二类危险源,即导致约束或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损坏的各种危险因素。因此,机场风险辨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对第二类危险源的正确查找与识别上。在对危险源的概念、分类有了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通常采用以下四种方法进行危险源的识别。(1)头脑风暴法,召集与课题相关的技术人员、运行保障人员,通过座谈会的方式,查找危险源。(2)故障分析法-定量的分析方法,通过对以往设备故障的数据分析,对危险源进行识别。(3)对设备本体进行分析,对保障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逐个进行分析其失效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后果,再对后果分析的基础上查找危险源。(4)对工作流程进行分析,通过对现有的保障程序、工作流程、作业指导书进行分析,评估现有的制度文件中是否存在危险源。

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危险源的识别工作。要在对危险源的概念、分类有了充分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正确区分机场保障过程中存在的两类危险源。只有正确地识别与描述了危险源,才能持续有效地识别、评价和控制其风险,进而不断地完善相应的部门管理制度,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安全度。

3.2风险评价对策

风险评价是指基于风险矩阵限定的危险源风险分布状况,为风险控制确定优先等级,从而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其内容可概述为以下几点:①规定了在机场各个安全运行管理层级中风险的可接受标准、权限、责任和程序。②规定了机场风险的分布情况、责任权限情况以及风险控制的优先等级。③基于流程分析确定的危险源,采用定量或定性的评估方法,判断危险源可能引发风险的概率和各种后果的严重性,并最终求得风险指数。

对风险评价进行分类,既可根据评价方法的特性分类,也可依据收集的资料、数据和信息等来划分和归纳风险评价的类别。只要分类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能明确反映评价对象的变化特性,这样的风险评价方法都是有效的。例如,依据贝叶斯网络理论,建立航班延误下机场安全风险评估的拓扑结构模型;通过集结专家意见对每一节点推理更新,并利用软件GeNIe建立起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3.3风险控制对策

在风险控制措施确定之前,负责安全运行的管理阶层或授权机场安全质量部应当组织权威专家、相关职能部门以及运行保障部门的安全主管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进行商讨,并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主要步骤分为:因地制宜,选择对口的风险控制方案;严格执行风险控制措施;监督检查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主要从缓解风险,拒绝风险,避免风险,推迟风险,风险转移这五个方面提出对策。

4结论与展望

安全作为民航追求的目标,提高其安全管理质量是维持我国民航良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是世界民航业的发展趋势,这些应成为新时期我国民航企业的重点工作任务。机场安全风险管理就是探索机场安全的重要风险源,依据系统工程概念与安全风险管理手段,寻找引发机场不安全事件的风险因素,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此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提升机场规避风险、应对风险的安全管理能力。此外,从整体上来说,机场风险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提升。因此,对于不同种类的风险源,如何综合分析和评价风险,如何有效控制风险,是各机场安全需要解决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风险管理;石化仓储;安全管理

石化仓储企业危险性大,工作中接触的物品品大多数属于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强腐蚀性等特点,易发生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所以我们必须加强石化仓储企业的安全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石化仓储企业现有的凭借工作经验的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管理要求,需要应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转变安全管理模式,推动和促进石化仓储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自20世纪30年代诞生至今,经过8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很多成熟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风险管理领域包含一整套科学的危害辨识和分析方法,综合采用了各种统计方法和管理技术,目前,在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它已成为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和方法。

1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管理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或称之为不安全因素进行辨识、定性和定量分析,确认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对该系统的安全性给予正确的评价,并相应地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和危险的具体对策措施。[1]通过全面、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这些措施,达到作业过程标准化,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控制事故的发生。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概括来讲风险管理就是在安全管理过程中通过不断改进和提高控制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避免事故发生的管理方法,如图1所示。风险管理三要素: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1.1风险分析

所谓风险分析,就是在特定的系统中进行危险辨识、频率分析、后果分析的全过程,如图2所示。[2]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有:①危险辨识。主要分析和研究哪里(什么环境、什么作业过程)有危险?后果(形式、种类)如何以及有哪些参数特征;②风险估计确定风险概率多大、风险的概率大小分布以及后果程度大小。

1.2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就是在特定系统中所有危险的风险估计基础上,根据相应的风险标准判断系统的风险是否可以接受,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安全措施。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工作中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寻求最低的事故发生率、最少的损失、环境的最低破坏和最优的投资效益。

1.3风险控制(对策)

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和对策降低风险的过程,就是风险控制(对策)。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风险控制,就是通过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和方法,减少及降低事故发生,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2风险管理在化工仓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福建中原港务有限公司是一家港口化工仓储企业,储罐区储存的大多是危化品,运作流程主要有卸船、储存、灌装,每个工作环节发生问题,都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危害,为了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分析、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应对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需要用风险管理的方法来指导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在安全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增强参与人员尤其是基层班组员工对于危害形成原因的理解,自觉形成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危害辨识能力和应对措施的有效性。风险管理包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个核心过程,分别对应危化品仓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管理过程中查找问题、分析评价、制定整改措施、整改各阶段的工作。

2.1危害辨识

危害辨识的方法有多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工作危害分析”,工作危害分析是一项系统的分析程序,它将普遍接受的安全健康原则和惯例纳入特定的作业,在工作危害分析过程中,对每一项基本的工作步骤都要检查,以便识别潜在危害,找出做这项工作的最安全途径。工作危害分析的四个基本分析步骤:(1)选定要分析的工作;(2)将工作分解成有序的步骤;(3)识别潜在危害;(4)确定克服这些危害的防护措施。从整个企业生产运作角度来进行危害辨识,化工品仓储企业主要存在四个重要的危害环节:卸船过程危害,储存过程危害,灌装过程的危害。(1)对卸船进行工作危害分析,工作步骤为:确定储罐和管道状况,卸船前准备工作,卸船中,卸船后。产生的潜在的危害为:管道残留物料、残留水,开错阀门,泄漏等。根据这些危害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冲洗、吹扫管道,卸船前进行安全检查,管道检测,卸船过程中人员值班等。(2)对装车进行工作危害分析,工作步骤为:确定对应管道,计算流量或时间,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开始装车,装车过程监管,装车结束。产生的潜在的危害为:开错管道阀门,计算错误,没有按要求安全检查,没有记下开始时间,脱岗或没有在现场认真察看,没有记下结束时间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核对发货单、两名操作工同时在场操作,两人计算后核对数据,安全员在现场进行检查、监督等。从每项具体工作来说的方面来讲,每一项工作又可以分析出很多危害。如对储罐内表面清洗进行危害分析,工作步骤为:通过测量分析,确定罐内状况,培训操作人员,佩戴防护器材,准备进罐,再次检查人员、设备和环境状况,进罐,清洗储罐,清理。产生的潜在的危害为:爆炸性气体,软管、绳索、设备-绊倒危险,操纵设备导致受伤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人孔、透光孔打开,自然通风,进出口管线加盲板,岗前培训,组织安全检查,提供个体防护装备,提供防护装备等。同样我们也可以对库区动火、库区施工、维修化工设备等工作进行危害辨识。总之,在储罐区中的危险区域内开展的每一项工作中都要进行危害辨识,以便确定是否存在潜在危险因素,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是否可以动工等。

2.2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对企业现阶段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分级,根据风险评价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定性风险评价和定量风险评价。我们在风险性评价中采取了一种半定量的方式,分别对查评表中各部分的查评内容设定一个标准分,并且规定了具体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要尽可能符合实际情况,在工作中要不断修正。查评时根据检查的实际结果进行评分,通过分析最终的相对得分,了解各工作环节或步骤中危险性的大小,以判断安全的牢固程度。如表1卸船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格中的风险分析,先得出每个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数值,两个数值相乘就得到了风险度。一个工作环节中有几个可能的风险,我们把风险度最大的风险值做为这个工作环节的风险度进行衡量。4-8表示可接受风险等级,9-12为中等风险等级,15-16为重大风险等级,20-25为巨大风险等级。

2.3风险控制

确定风险等级后,需确定将风险降至可容许程度的措施,保证安全目标得以实现。风险控制重点必须结合危险源的特点和发生规律,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确定监测方法,检测周期,将每个危险源都落实到责任人,对于重大的危险源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模拟演习。对于一些具体的工作进行的安全检查,也必须针对查评中发现的每一个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内容、完成期限、工作负责人和验收人,定期检查和督促各部门整改计划完成的情况。事实证明,许多事故的发生是人在思想、技术、能力、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的,我们要预防和控制事故规避风险,就要从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专业技能、工作能力以及责任心等方面加强人的培训,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3]。

3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但是在应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风险识别能力,看不到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缺乏风险分析的能力,受业务素质和知识能力的限制,对生产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隐患,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判断;缺乏风险评估能力,不能正确估计风险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往往会忽视简单、常规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和危害;缺乏风险控制的手段,对生产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安全隐患,尽管有所认识,但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

4结语

风险管理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过程和作用,真正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在安全管理中推行风险管理有助于企业从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向现代安全管理方式转变,提高企业整体安全保障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企业对安全的重视,风险管理将会在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新立.风险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篇4

1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对煤炭资源需求的增加,煤矿开采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煤矿开采环境比较恶劣,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进而给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影响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煤矿之所以发生非安全事故,其根本原因在于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未能有效把控安全风险。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新时展的新的风险管理模式,它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为重点,将其运用到煤矿生产中,可有效保障每项安全工作有序进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介绍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了风险预控管理、保障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检查审核与评审、管理方针以及综合管理七个部分。该体系中,风险预控管理是核心,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是重点,生产系统要素和综合管理是基础,保障管理、管理方针以检查审核与评审是支撑,最终以信息化系统作为运行平台,将各个环节有效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安全管理是核心工作,因为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往往就是造成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对此,只有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才能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PDCA闭环管理为运行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煤矿生产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可控、不断改进的状态,从而有效地杜绝了安全隐患发生[1]。

3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

煤矿是煤炭资源开采的地方,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煤矿开采安全事故,一旦煤矿出现安全事故,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做好煤矿风险管理至关重要。风险与预控管理体系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煤矿的具体特点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3.1危险源的辨别

危险源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引起安全事故的起因,可以说煤矿开采过程中存在许多危险源,这也决定了危险源辨别的重要性。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进行危险源的辨别。在煤矿危险源的辨别中,管理者要根据不同煤矿的特点,做好煤矿危险源的辨别,然后根据分类结果,综合运用企业人力、机械设备和环境支持等方法,对煤矿危险源进行检测。同时,要对煤矿开采各个环节进行检测,利用技术手段对煤矿开采各个环节的危险源分析,从而找出一切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危险因素。同时,管理者还可以借助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危险源进行分类,按照危险源类型制定相应的防范方案。

3.2风险评估

在煤矿危险源辨别后,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通过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确定风险等级,因此,做好风险评估至关重要。在风险评估中,管理者可以通过风险评估矩阵,对煤矿危险源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这些危险源所在生产环节和区域,评估这些危险源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一般而言,企业需要结合煤矿生产特点,制定风险评估初稿,将其传达给各个科室、各班组及基层主要管理人员,并让他们参与到风险评估初稿的审查,对风险评估初稿进行补充和完善,进而按照完善的风险评估方案执行生产。

3.3风险防控措施的制定

在煤矿生产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要想有效规避风险,就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危险源辨别与风险评估目的就是提炼管理对象,针对管理对象制定出管理标准和风险防控措施,可以说,风险防控措施是风险防控管理的重中之重。在制定风险管理标准时,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以及行业在安全生产中提出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消除相应的危险源。在制定风险防控措施时,要以危险源辨别和风险评估结果为基础,制定出全面、科学的风险防控措施,进而更好地指导现场安全生产。

3.4风险源监测

风险防控措施只能够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已经检测、评估的风险进行防控,但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突况,如,机械设备突然故障,进而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因此,还必须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监测,有效把控危险源。危险源监测包括对危险源的状态监测和风险控制过程监测[2]。危险源的状态监测主要是监测危险源是否处于安全状态;风险控制过程监测的重点是风险控制的执行效果。

3.5风险预警

风险预警是风险预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风险预警,可以有效规避煤矿生产风险,降低风险损失。煤矿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预期性评估,设定相应的风险预警等级,并根据危险源动态监测中暴露出的各种风险及时发出风险预警警示,以便管理者及时处理风险[3]。

4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危险源的辨别,可以掌握煤矿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情况,了解煤矿安全管理现状;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掌握每一个危险源发生实效的可能性以及造成的后果;通过风险综合管理,可以有效把控危险源,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通过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以及检查审核与评审,可以有效扼杀危险源,防止煤矿风险的发生。

4.1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

人作为煤矿生产的主体,同时也是煤矿危险源之一,如果煤矿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高,不具备规范的作业技术,在煤矿生产中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包括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企业需要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掌握相应的煤矿开采技术,能够按照技术要求开采煤炭资源,进而提高煤矿生产的科学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4]。

4.2保障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

在煤矿生产中,机械设备有着重要的作用,借助机械设备,可以完成许多人力无法完成的工作,大大提高煤矿生产效率。但是,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损耗和故障,进而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做好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机械设备处于可控状态下,这种可控包括了设备运行前、运行中以及运行后的管理控制。机械设备投入使用前,煤矿企业需要对机械设备性能进行调试,并分析其相关参数,是否满足煤矿生产需要,在不满足的情况下,需要更换设备[5]。同时,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机械设备是由专人操作,且借助计算机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控,一旦发生故障时,控制中心就会发生警报,进而降低故障发生。

4.3营造安全的煤矿生产环境

煤矿作业环境比较恶劣,如,在井下作业,作业人员的视线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视物不清,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监控煤矿生产环境极为重要。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煤矿企业可以辨别煤矿生产环境中的危险源,包括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然后根据辨别结果,做好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和管理措施,从而保障煤矿安全生产[6]。另外,煤矿企业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煤矿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当煤矿生产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时,可由信息技术系统发出警报,进而警醒作业人员远离危险源。

5结束语

综上,安全管理是煤矿生产的生命线,是煤矿企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保障。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安全生产的危险源包括了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而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侧重于人与管这两个层面,无法全面把控煤矿风险。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虑到了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和时效性,注重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的评估与控制。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下,煤矿企业可以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入手,进而全面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芦志刚.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探究[J].石化技术,2019,26(03):271.

篇5

针灸科一般开展艾灸、电针、耳针、头针、拔罐、梅花针疗等多种针灸疗法。但针灸疗法在临床应用时会由于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患者不配合以及局部防护用具不良等问题引起诸多的护理不良事件;对患者生命安全、治疗效果造成影响[1-2]。本研究就全面高危风险点管理模式在针灸科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20年7—12月接受针灸治疗的60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1—6月接受针灸治疗的60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实施前男242例,女358例;平均年龄为(45.82±14.25)岁;其中使用耳针177例,艾灸174例,头针121例,拔罐128例。实施后男241例,女259例;平均年龄为(45.79±14.84)岁;其中使用耳针175例,艾灸174例,头针123例,拔罐128例。实施前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实施前采用常规模式。成立由熟悉科室各项业务、责任心强、有较好的办公软件使用能力的1名医师和3名护理人员组成的科室安全管理小组,医师为组长。该小组主要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组织开展科室医疗安全管理与控制工作;定期对科室医疗安全进行原因分析讨论会,找出护理风险点,并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会议内容需记录于《护理质量与安全会议记录本》;按照有关要求,在不良事件发生后7个工作日之内将相关资料整理完毕,经组长审核后报护理质量管理科。实施后采用全面高危风险点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安全管理小组根据《护理质量与安全会议记录本》,全面梳理出科室患者安全、隐私、防护管理的高危风险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高危风险点以及药品器械管理的高危风险点,制订科室《护理风险点及防范手册》。并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宣传教育,促使科室医务人员根据《护理风险点及防范手册》对科室各方面的安全进行日常自查及总结;此外,安全管理小组制定专门人员为质控员每月对安全防范工作进行抽查,从中选出3名优秀的医务人员,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对质管小组季度考核成绩排名倒数的两名人员进行通报。1.3观察指标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以及对护理质量的评价。①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是由课题成员根据医院HIS系统“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和“护理投诉记录表”统计出来的。②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包括基础护理、整体护理、病房管理的质量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③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在患者完成治疗时进行调查,每项均计1分~5分,对应非常不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数据用(χ±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患者护理安全效果比较实施后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见表12.2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质量评价和满意度的评价比较实施后患者对基础护理、整体护理、病房管理的质量评分及对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3讨论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利用捻转与提行刺激,或者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运用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烧灼、熏熨对人体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疼痛、脊柱关节病、脏腑功能失调等多种疾病的目的[3-4]。针灸因具备价格优惠、应用广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痛的特点,所以人们对针灸的需求度与日俱增,对针灸的护理安全要求也日渐增高[5-6]。近年来,风险管理在国内外医疗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均已成为热点,主要集中于护理风险预警信息系统、安全文化氛围营造以及风险管理模型构建等,但是这些内容在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细节上存在管理盲点,导致无法从根本上有效找出护理风险点,降低了风险管理水平[7]。基于此,医院针灸科安全管理小组根据历年的《护理质量与安全会议记录本》,梳理出科室各类别的高危风险点,制订了科室《护理风险点及防范手册》,有利于全面及时发现和弥补科室管理缺陷,优化工作流程,从而实现前馈控制,完善了护理风险管理机制[8]。此外,安全管理小组组织科室医务人员学习《护理风险点及防范手册》,实施全面高危风险点管理模式,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护理意识,而且还能强化安全护理知识和技能储备量[9]。因此,通过实施该管理模式,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全面高危风险点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以及患者对基础护理、整体护理、病房管理的质量评分均得到了改善。表明实施全面高危风险点管理模式进行安全管理效果明显,可提高护理安全效果和护理质量。综上所述,在针灸科安全管理中实施全面高危风险点管理模式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志丹,李晓燕,钱舜斌,等.针灸临床教学中医疗安全教育的意义、内容与方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1):19751979.

[2]庄君贤,袁荣,钟印芹,等.温针灸烫伤烧损风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7):146148.

[3]金熠婷,许辛寅,王雪峰,等.针灸与中医内科论治之差异辨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3):132135.

[4]贺成功,龙红慧,蔡圣朝,等.时间针灸学理论探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2):101104.

[5]姚旭洁,林玉丽,宋丰军.针灸推拿科病房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9):186187.

[6]黄杏贤,于海波,刘永锋.针灸医疗服务模式现状与改进思考[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12):20642067.

[7]刘晓梅,付佳,王英,等.全面高危风险点管理模式应用评价[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1,28(5):6871.

篇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矿生产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越发的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运用科技的力量,将各类技术系统的优势与当前的煤矿生产相融合,进而提升煤矿生产的效率。在实践的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的安全管理手段,被广泛的应用在煤矿生产中,对煤矿生产企业的生产风险实现了良好的规避,也大大的提升了煤矿生产效率,最终达到提升煤矿企业运营效益的目的。鉴于此,文章针对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进行了切实的分析。

1对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分析

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会应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予以规避,进而达到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风险预控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保障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以及综合管理,在这一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重点管理是风险管理,要点是员工在生产中所出现的不安全行为,基础内容是生产系统的综合管理,其中的体系支撑则是保障管理,对这几部分内容进行切实的管理,则会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起到促进作用。另外,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和内容,都是息息相关的,并将PDCA闭环管理手段作为运行重点,对其中的各项环节进行监控,而后为体系的良好运行提供安全保障[1]。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具体运行情况分析

煤矿的生产过程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引入是必要的,也是煤矿生产企业顺利运营的重点。因此,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煤矿的生产特征,对风险预控管理手段予以实时的更新。文章针对性的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2.1风险评估环节的安全管理

在对煤矿生产中的危险源进行有效的辨识后,则要对生产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进行预判,而后再针对性的对风险等级予以判断。根据最终的判断结果,再落实具体的风险预控以及管理措施,最终制定良好的风险管理和预控方案,提升煤矿生产的风险规避能力[2]。这一环节要求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应当对本部门所涉及到的风险予以上报,而后风险小组再将这些汇报的数据予以整合和协调,再对其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进行复审,要求各个部门将这些汇报的不足之处予以完善和健全,而后再交由风险预控小组,经过切实的修改,实现多向的反馈,最终对风险实现完善的预控和判别,提升管理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真实性的原则,不可出现工作上的失误,一旦出现问题,定要及时的改进,而后确保测评的准确性,将PDCA的管理优势体现到实践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2.2危险源监控环节的安全管理

危险源监控环节涵盖风险控制过程中的监测以及对危险源的状态监控,危险源监测是风险管理的重点内容。它可以对企业所应用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监控,通过危险监控的方式,对危险予以切实的规避,以此方式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并间接的促进企业的煤矿生产安全,促进矿产企业实现长远的发展[3]。

2.3危险源的辨识环节

在进行煤矿生产之前,就应当意识到生产过程中将会遇到的矛盾和生产阻碍性问题,比如,矿产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煤矿生产不具备稳定性等,将这些因素进行总结和归纳,进而再予以切实的规避,这些危险源的提前避免方式成为矿产危险预控过程中的必然手段。危险源可以在煤矿生产已经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有所体现,无论是煤矿企业的生产、改造,还是企业的建设和完善等环节都会涉及,煤矿生产之前的危险源辨识已经成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那么,在进行煤矿生产危险源识别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危险源的诱因进行分析,还要对危险源进行归类和分析,对不同环节、不同性质的危险源予以把控。比如,企业所涉及的环境危险归为一类、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危险归为一类、所涉及的机械设备应用危险归为一类,在确定了危险源之后,再对危险源进行检测,检查这些环节是否存在切实的危险,最后将这些数据予以记录,为日后的生产和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安全保障[4]。

3对于风险预控体系的作用分析

3.1提升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升了企业的安全运营指数,也对危险源实现了良好的规避。应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可以在煤矿生产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将企业运营中的工作岗位、安全生产系统以及生产作业等等企业运营环节中的危险源予以辨识和分析,而后通过安全管理措施,对这些风险因素予以评估和解决,尤其是对于煤矿生产企业的重点环节,对其危险源进行确定,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引导性的作用。针对这些危险源,予以切实的评估,再针对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内容,最终制定出适合煤矿企业发展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而最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

3.2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当煤矿生产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还会对生产实践中易出现的风险源予以判断,而后通过切合实际的方式,制定出合理的措施和风险控制标准,将传统的煤矿生产管理模式的危险因素进行避免,进而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对各个环节的内容予以把控,比如,对事故的预防和解决、对煤矿风险的辨别和判断以及对风险的控制等,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对煤矿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实现动态的、实时的监控,一旦在煤矿生产中出现事故,则要通过风险控制的手段对风险预控管理,进而提升煤矿生产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5]。

3.3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概率

(1)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领导,无论在进行煤矿生产之前还是实施煤矿生产的过程中,都会对风险实现评估和有效的辨识,进而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切实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率,进而为煤矿生产的施工工人提供人身安全保障。(2)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会对其中的操作工人及其涉及的危险因素予以切实的分析和把控。进而实现有效地评估和辨识,为煤矿企业的运营提供安全保障,为安全管理措施提供实践依据,为日后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类的危险因素,要想实现煤矿企业良好的、长远的发展,就要对这些企业运营中的危险因素予以避免,运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企业各个环节风险因素予以解除,提升煤矿企业的运营效益,大大的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晋辉.煤矿地质灾害的安全评价与损失预测[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96-197.

[2]姜伟.煤矿安全管理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作用及价值探析[J].山东煤炭科技,2015,23(6):199-200+203.

[3]侯跃峰,马春,李小龙,等.浅论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东方文化周刊,2014,16(20):31.

篇7

1.导言

随着社会的前进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建筑施工项目所受影响的不定因素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越来越多,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加,风险所导致的损失规模也将扩大化。因此,科研人员和实际管理人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重视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风险管理。

2.建筑施工的安全风险控制

2.1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原则

由对施工风险的评价来定夺施工风险的等级,就不同等级的风险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案。实施风险控制方案的基本原则是:解除风险、减少风险、个人防护;防范措施、保护措施、应急措施;对无法控制的风险要停止作业,对较大型风险要立即整顿,对中度风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风险要加强监测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风险虽然不必立即采用措施但也要要随时注意。

2.2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的方案

一般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方案有:安全目标、指标的确定,机构组建,职责落实;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方案和技术方案等;制定程序文书、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必要的文件;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积极组织员工培训,是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能力得到提升着重是关键岗位的人员;发现事故苗头、隐患应尽快对其进行分析原因并提出纠正和预防方案。

2.3对建筑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控制

贯通国家《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要体现“企业负责、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社会监督”;实施建设施工安全责任制,有效开展城市建设施工安全管理。制订和实施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制度。

开展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析和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的探讨,详细登记有可能影响社区安全的施工项目进行城市建设施工安全的重大危险源。对重大危险源主要登记:项目名称、危险源种类、地段(位置)、建设开发企业、施工企业及联络人、联络方式、重大危险源有可能导致的后果、施工安全主要应对方案和应急救助工作。建立城市建设施工安全(政府的)和项目施工安全(企业的)联动应急救援预案和运行组织。对项目施工安全承诺和现场安全管理制订和实施绩效考核制度,促进企业建立、完善施工安全长效机制。

3.关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模式分析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要以法律规章为基础;以防范事故为目标;以企业自我管束为主体;以创新进步的科技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为手段;以加强宣传教育、提升职工素质为保障;以制止或降低重特大事故为重点;以政府监督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为关键的现代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思路。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3.1创新管理方法

转变观念本质是让主观认识和前进发展的客观认识现实相符,要求适合新形势,要有创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模式。①落实由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转换为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眼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就是对重特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防护控制、治理和整改。简单来说,就是事先做好准备。②落实由经验积累型管理改变为技术型、科学全面化的管理变型。在以前,安全生产管理大多以长久积累的经验和规章制度的束缚为主要,虽然这种管理方式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如今生产社会化和科学专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分工的渐渐技术化,传统管理方式肯定适应不了时代的要求,应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专业化、职业化队伍对建筑施工安全实施有效的监管。③管理客体需要从单一所有制企业为主的“小安全”管理转变为全社会企业的“大安全”管理。a.跟随社会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近年来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大部分出现在乡镇、私营企业。因此,安全生产管理方式必须适应经济市场化和所有制结构的新变化及事故多发的特点,也就是从过去只针对对国有企业管理向对各种所有制企业管理转型,对非公有制中小型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需要尤其加强。

3.2创新管理手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世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要想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性变化,只有更多的依靠科技进步,着重发展安全科学技术,从硬件上做到本质安全,从本质上为制止或降低重特大事故发生供应了技术手段,使企业转向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的安全生产轨道上,以采纳最前端的科技成效为主要,落伍的建筑施工技术、工艺和机械设备实施淘汰,如此可以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目前对于安全科学的技术研究与发展的要点:①在控制重特大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重点技术上得到突破,尽量解除一部分带有共性和全面性的重点技术问题是重点;要牢抓重大危险源监督和重特大事故隐患的整改研究。②对安全生产技术的基础工作要加强,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对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和安全生产信息与事故统计网络体系实行健全。③进行安全科技示范工程,推进安全科技成果产业化。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评估与监控,企业职业危害风险分级与分级管理,新型、多功能安全防护用品的开发生产等将作为实施示范工程的重点。

3.3创新企业制度

从狭义层面上看,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逐步提升的重要因素。企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对象。安全生产的宏观管理体制的创新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体制的创新。企业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使安全生产模式有彻底性的转变,确保生产力的良好发展。当今,要逐渐落实企业经营管理者以及职工由“要我安全”转型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并构成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控制及激励体制。因此:①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要求,遵从国际规则建立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②将一些发达国家的实际经验做为参考,对企业的安全管理进行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准要有所提升,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最重要部分,同样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措施。③建设项目务必实施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实施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是建设项目先前工作的必定程序,是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建设项目做到实质安全,不留事故隐患,从源头治理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之一。当下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一定要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才能保障安全生产设备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产使用,不给安全生产留下后患。没有实施预评价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准施工建设,未经预评价或评价不符合标准的竣工项目应停止作业运行。④加快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中介组织的发展,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认证、咨询和服务体系。

另外,企业要以本身的特性为基础,运用各种方式创新出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让工作人员从内心、思想和行动上组成安全生产的自我意识,创造安全的生产环境。对车间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实施加强,提倡整洁生产、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目前,安全教育与培训不仅要从企业的高层经营管理者开始牢抓,还有非公有制企业与乡镇企业法人代表也同样需要紧抓。与此同时,应强化对职工上岗特别是特种工种人员的培训与教育。企业只有建立现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树立优良的安全生产面貌,来加大市场竞争力度,冷静对付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丁传波.施工企业安全评价研究.建筑技术,2004.

[2]魏安能.建立建筑施工安全保证体系的构想.建筑安全,2005.

篇8

中图分类号:V35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1-011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21.059

1 概述

在我国民航领域是具有高风险、高成本以及高科技性的产业,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经济产业的重要的组成形式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民航产业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每年航空旅客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多。但是可以看到民航的事故也在不断的增多,如马航客机事故、台湾客机事故等。所以在民航领域所面临的安全形势还是不容乐观,面对着民航客机安全的严峻的形势,民航相关部门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民航的管理来确保民航交通的安全性,尽量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整个民航管理系统的管理水平,使得民航产业能得到持续的健康的发展。在民航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空中交通安全的管理是民航安全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民航安全部门要切实做好民航交通的安全管理。从以往的经验和安全管理的组成来看,民航交通安全问题的引发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突发事件所造成的交通安全问题,另一类是由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交通安全问题。

2 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非常大的突然性,包括飞机、地面设备的故障以及大雾等天气因素或者是恐怖袭击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造成交通管制无法正常实施,这些事件被称为突发事件,上述情况是突发事件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2.1 突然发生的安全事件

2009年,在我国的新疆乌鲁木齐发生了大规模的烧恶劣的恐怖袭击事件,该事件是建国以来我国发生的最为严重的公共安全事件之一。这种安全事件虽然不是直接导致交通安全管制的直接因素,但是其对于基础设备的影响是不可预测的,如果其没有对相应的管制措施形成威胁,那么其对于空中交通安全的影响就比较小。但是由于公共事件的不可预知性,其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对空中交通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2.2 突发的设备故障

在空中交通管理保障体系中,对空中交通运行安全影响因素最大的就是空中交通管制部门。这是多年的管理所带来的宝贵的经验。此外空管部门还包括其他的一些组成部分如气象、网络以及情报等,但是这些风险的造成都是由空中管制部门造成的。在以往应对突发的设备故障都是通过对相应部门的人员进行培训以及相应的演习来应对的。但是随着空中交通量的急剧增多,在设备发生突发故障的过程中,依靠这种传统的管制措施已经不能够应对设备故障突发所带来的风险了。

2.3 其他问题

此外除了上述突发事件外,突发事件还包括一些其他的问题如飞机的迷航、恐怖劫机等,对应这些问题相关部门都已经制定相关的措施来应对上述情况,所以只要机上人员熟悉熟练运用上述的应急应对措施,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合理配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应对这类突发的事件。

3 人为因素

在航空交通管理以及飞机运行的过程中都少不了人的参与,人都是会犯错误的,所以人为因素是造成安全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

3.1 不安全行为的预防机制

在造成安全事故的因素中人的因素涉及各个方面,但是从造成各种安全问题的根本的因素来看都是人参与活动的不安全或者是相关的物的不安全,所以造成安全因素的根本其实是人为的因素。因此,在进行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相应的措施有效地避免人为的不安全事件。

3.1.1 保证相应的管制人员具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应该对于管制人员的工作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空中管制人员具有充分的时间休息,使得体力得到恢复。管制人员的工作时间不能太长,应该安排合理的轮换工作制度,如果工作人员长时间从事这项工作就会产生相应的忽视心理,在工作的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疏漏,造成典型的“错、忘、漏”冲突事件发生,所以应该建立合理的岗位工作的轮换制度以及休息

制度。

3.1.2 对人员配置进行双配置,也就是在相同的岗位安排两个人。一个人在工作的过程中很难想到所有的安全状况,两个人就会相互交叉检查和提醒,使得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增强。在一个人出现工作疏忽的状况下,另外一个人就会对此进行提醒,这也是目前空管行业普遍采用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工作气氛和合作氛围则成为保证此种模式持续安全运行的基础。如果在工作的过程中团队的工作气氛不够融洽、和谐,这是最容易产生问题的源头,所以应该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3.1.3 加强对于工作人员行为的监控。人是感情动物,如果发生问题都会在人的情感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人有心事或者烦躁的时候就容易走神,消极懈怠地面对工作,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通过对人这种表情的监控可以及时地发现管制人员潜在的心理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疏导或者暂时离开工作岗位,这对于保证管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2 应该建立相关制度培养管制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

通过建立相应的流程制度来对相应的工作人员的工作习惯和行为进行规范。培养一位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的管制人员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巨大的工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管制人员,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之外,还应该掌握管制人员工作的技能和良好的工作习惯,这些都和管制人员良好的习惯的培养有重要的关系。

3.3 要具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安全的思想时刻不能够放松。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还要具有对管制工作较强的责任感,这种安全意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管制人员所必须具备的。

4 结语

让安全的意识深入到管制人员的思想意识当中来应对管制工作。随着民航事业的不断发展,空中客机的不断增加,空中交通安全所面对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空中交通的安全管理来讲,必须要从各个方面的措施来应对空中交通安全,使得空中交通能够安全顺畅地运行。

参考文献

[1] 肖相阳,王涛.论空中交通管理核心能力及形成[J].空中交通管理,2001,(4).

[2] 兰秀清.美国海洋空域空中交通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2,(4).

篇9

关键词:

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风险;措施

1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概述

在煤矿建设工程中,因为工程较为复杂,所以频繁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性较高。引发煤矿建设工程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很多,而且较为复杂多变。当安全事故发生之后,负责参与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的单位通常都摆脱不了责任。因此,在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单位一方,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以实现煤矿建设工程安全性的提升。首先,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单位需要切实做好工程质量管理以及控制工作,将煤矿建设工程监理中的核心内容稳抓稳打,实现开工的认真严格监理、工序交接的严格把控以及质量验收的严格把关。其次,煤矿建设工程监理人员需要以国家颁发的法律规定以及监理工程合同为主要依据开展监理活动,以专业配套以及满足数量工作需求为准则,实现现场项目监理组织部门的设立,并且在对工程开展监理的过程中恪守工程监理所需要的要求以及规范。如果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单位在工程监理期间,于自身的职责范围内发生了任何的细小问题,不仅会因为没有开展依法监理工作、承担监理职责而承担安全事故间接责任,还极有可能对煤矿工程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损害煤矿工程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以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2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风险

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矿工程建设水平也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其建设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这也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在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实践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煤矿建设工程监理相关法规和法律建设的滞后

虽然我国国家安全生产法规法律在近些年得到了充分的健全和完善,但是在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仍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因为监理单位在煤矿建设工程施工期间需要对此承担安全生产责任,所以及时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建立健全,是必由之路。首先,从目前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实践来看,在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领域内,还没有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在这种情况下,权责不明的情况极易被引发,造成煤矿建设工程质量的下降。其次,虽然已经存在一部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很多因为针对性较弱等问题,操作性也不够强。当出现安全事故之后,无法具体的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再次,现存的某些煤矿工程执行标准已经实行了十多年,没有进行持续的修订和改进,导致当实际出现煤矿建设问题时,无据可依,法律得不到充分合理的运用。最后,即使是在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单位内部,安全监理工程的权责分配状况也不够明确。即使监理单位有意对相关的检查工作严格执行,进行安全隐患的高效避免,但是苦于受制于笼统片面的法律规定,以及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安全责任职责分配规定,煤矿建设工程监理人员的职责无法实现完全的明确,责任也无法有效的区分。

2.2煤矿建设工程基础薄弱

首先,因为煤矿建设工程整个行业的危险系数较高且工作劳动强度较大,也没有与之对应的薪酬待遇,所以非常容易造成大量的优秀工作人员流失,包括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而在现存的煤矿建设工程施工从业人员中,整体素质以及专业素养存在普遍较低的现象,造成人力资源匮乏、配置情况不合理等状况的发生。其次,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的相关机制不够健全。比如,现存的某些机构存在专业人员匮乏以及专业不对口等现状,机构部门不健全等问题尤为明显。最后,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工作需要得到施工单位、负责建设单位以及施工设计单位三者之间的良好配合,并且还需要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包括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如果仅仅依赖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单位,要想实现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的提升和保障,是十分困难的。

2.3煤矿建设工程监理业务收费不高

虽然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收费的标准不存在国际标准,也没有在相关的规章制度中明确标示出来,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收费低的状况对安全管理质量的保障起到消极影响。市场竞争的激烈导致收费低现象的发生,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单位为了实现更多监理业务的取得,不惜降低相关收费。而在低收费的情况下,监理单位只能以降低监理质量为方法实现利益的保持和更多获取。因此,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业务收费低也是造成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

2.4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单位始终无法开展独立工作

在煤矿建设工程中,建设施工单位往往会对工程监理单位的工作造成严重的干预,会对监理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消极影响。甚至在实践工作中,存在部分的建设单位完全无视监理单位的独立性,利用自身强大的管理力量,对监理单位的工作进行强制干涉。这一现象也对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造成不小的阻碍。

3提升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具体措施

煤矿建设工程中的监理安全责任事关重大,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监理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施具体的措施。

3.1加大煤矿建设监理法规建设力度

只有做到权责分明才能够实现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质量的提升。首先,相关责任部门应该加大对煤矿监理法规的建设和实施力度,并且对各种煤矿监理法规安全管理行为的规范文本进行明确和有针对性的指导,争取能够在风险防范领域有据可依,由法律保障可依。其次,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过程中,权责分明是必要的需求。相关的政府部门需要对工程质量安全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设定,争取能够在问题发生的时候,能够高效地开展责任追究活动,实现安全管理意识的提升。

3.2夯实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基础

首先,争取加速引进和留住优秀的专业工程师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安全程度以及施工质量提供必要的保障。其次,进一步完善煤矿建设工程中的工程管理组织机构,在安全监理的重要方面配备专业对口、资质较好的专业人员,促进监理有效性的提升。最后,加强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单位与工程施工建设单位以及设计单位之间的配合和交流,争取协力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3.3加大监理工作资金技术投入

首先,合理提升煤矿建设工程监理收费标准,有效遏制煤矿监理企业的不良低价竞争行为,促进优秀、可塑人才尽可能流入监理行业。其次,实现安全管理工作基金的建立,加大监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惜重金聘请安全领域的相关专家,开展相关的授课和指导工作,降低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风险。最后,监理单位还可以通过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案例,开展内部小组的学习交流活动,推动煤矿建设工程监理人员素质的提升。

4总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煤矿建设工程越来越多,人们对于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个背景下,研究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质量的风险和措施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杜玮.煤矿建设工程监理安全管理的风险及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2):110-111.

篇10

一、前言

风险管理是电力安全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管理的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升管理的水平。

二、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对其实施安全管理的措施,是对一系列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控制不安全因素,消除风险的过程。

电力生产管理,是在电力生产过程对整体的设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的管理,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后及时处理,将安全隐患遏制在摇篮中。电力生产管理特别强调事前的预防工作,合理运用风险控制方法,使电力行业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得到高效的发展。

三、风险控制在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风险控制在运行过程中具有动态性特点,对电力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整合和评价,及时发现事故并进行修复处理,对电力生产活动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对整个电力生产进行有效的安全保护,降低了生产过程的危险系数。风险控制在电力生产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控,对事故的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能够及时的对突发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风险管理指导着电力生产的整个流程,同时能够更好的满足电力生产部门的需要,促进电力行业的稳步发展。在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电力部门制定详细的计划列表,并委派总负责人,总负责人可以委任下级部署,经过层层的安全管理与控制,提高了电力生产的效率。电力部门在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也可以建立风险控制的平台,这样电力生产的可靠性可以大大的改善,也保障了电力生产的安全性。

四、风险管理内容及特点

1.风险管理的内容

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有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

风险辨识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列举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典型事故案例,用于辨识和防范现场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和专业特点,针对施工作业进行计划、布置、准备、实施的全过程,辨识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落实预防措施,保障作业的安全实施。

风险评估是以防止人身伤害和人为责任事故为主线,评估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评判企业安全风险程度。

2.风险管理的特点

风险辨识、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注重对物、环境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反映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状况;另一方面重视作业过程和具体作业行为的安全风险控制,反映企业安全生产过程的受控程度。

风险评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入了对“人”的安全风险管理,在人员素质评估方面,不但强调了作业和管理人员安全知识和技能,还提出了生理、心理等安全适应性问题;在作业行为评估方面,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在事故当中表现出的人为因素。

五、风险管理在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早在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在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电网企业实际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和《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为:

1.编制风险预控实施计划

认真总结和借鉴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经验,研究确定开展作业安全风险预控的主要内容及专业范围,组织制定推进计划和工作方案,参照制定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推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建立基础。

2.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培训

以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为重点,认真开展基层员工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培训。结合岗位实际,利用班组安全活动、集中授课、事故案例学习、作业实训等多种形式,使员工全面掌握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辨识内容和方法,提高作业安全风险意识和岗位安全风险辨识防范能力。

3.开展静态安全风险辨识

参照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利用春秋季检修预试、日常巡视检查、专项巡视检查等,系统查找和识别设备、环境、工器具、劳动防护以及物料等存在的静态安全风险,逐条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并做好日常完善与维护工作。

4.实施作业安全风险控制

各实施班组(工区)作业前,应依据静态安全风险库,并参照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确定作业静态安全风险,同时对本次作业的特殊危险点、作业对象、作业环境、作业方法、工作量、进度要求、人员组成等进行分析,查找出本次作业特有的危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通过填写安全风险预控卡或与作业指导书相结合的方式,使其在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保障作业全过程的安全。

5.改进作业安全风险预控

结合静态安全风险辨识和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推进情况,以及作业实施中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补充完善本单位安全风险数据库、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等,促进作业安全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持续改进。

六、电力系统中引入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

在电力系统生产管理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要遵守一定的流程,要对相关的电力系统知识进行培训,这样在操作的时候才能避免出现更多问题,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电力企业工作人员能够在思想和认识方面保持一致。在进行培训的时候,要对其风险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进行培训,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在电力系统风险识别方面,进行识别的目的就是在风险发生之前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同时在进行控制前要对导致问题出现的因素进行必要的掌握,这样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

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时候,对风险事故出现的种类也进行必要分析,对可能会发生的风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这样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风险衡量也非常必要,而且,在进行风险衡量的时候,对可能出现的概率以及损失大小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更好地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计算,同时也可以依靠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直觉和经验进行判断。

在对电力系统风险控制方面,进行风险控制的时候主要针对的是已经出现的风险,因此,在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的时候,风险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上述要点引入风险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案,将可预期的风险进行控制,将风险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

七、结束语

在当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来提升管理水平,促进电力事业更好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耀财.如何建立供电企业现代安全管理体系[J].广东科技,2010,5(0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