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1 15:29: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生理特点
老年患者听力下降既有生理上听觉功能退化原因,也有各种病理原因,如脑梗死、脑萎缩,常常造成老人不能与他人共享各种信息。脑卒中病人有语言、阅读和书写障碍,也可能影响面部表情、肢体等非语言交流,病人讲话含糊,不能选择正确的词及合适的语言,造成对复杂长句的阅读和拼读困难,主要表现在:(1)运动反应时间延长;(2)记忆力减退但下降幅度不大;(3)思维衰退较晚;(4)人格改变是必然的,但是缓慢和微弱的;(5)老年人的情绪特点
2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2.1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2.2孤独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2.3悲观消极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强。
2.4恐惧紧张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认为病入膏盲,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2.5疑病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2.6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2.7过分依赖老年住院病人不同程度存在这一心理,但以依赖性较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病人为明显。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适应了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不利。
3心理护理
3.1解释一支持一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3.2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3.3关心一支持一鼓励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3.4给予更多的同情与周到的护理言行要谨慎,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
3.5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一疏导一解释我们采用疏导的方法,耐心说理开导,达到有效沟通,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威力,诱导鼓励患者,使其提高机体对情感刺激的耐受性,以促使脏腑功能的协调,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3.6对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3.7向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226
材料和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病人246例,其中高血压116例,冠心病92例,心肌病8例,心律失常12例,心肌梗死18例,伴有心功能不全者1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4例,其中男86例,女38例,年龄60~86岁,平均72±13岁。对照组122例,其中男85例,女37例,年龄60~84岁,平均72±12岁。两组的职业、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疾病及病程长短等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加强对其异常心理特征的观察及分析,并及时给予心理指导及护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
疑老心理:老年人会处处感到老而无用,患心血管疾病后更加烦恼。他们会认为自己的患病拖累了家人,产生深深内疚与自责。表现为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自尊心理:一些心血管疾病中的老年病人常因自己资力老、贡献大、经济足,对护理要求也比其他病人高,总希望医护人员能够象对待自己长辈一样尊重他们。表现为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不讲道理,自尊心极强,易激惹,好挑剔、责备他人。
悲观心理:由于治疗效果不明显,易产生悲观心理。他们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易伤感、沮丧、绝望、束手无策,情绪极端低落,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积极配合甚至拒绝治疗及护理。
孤独心理:住院期间常有孤独感、寂寞感,成了家庭及社会的累赘。心理上这种孤独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常会愈陷愈深,形成沉重的心理压力。
焦虑、恐惧心理:在刚刚诊断疾病时,他们的情绪初始反应是紧张,当得知已患心血管疾病时,紧张的情绪就会转变为焦虑与恐惧。特别是反复的剧烈的心前区疼痛、心慌、呼吸困难等,会使病人出现濒死的恐惧感。恐惧及周围的紧张气氛,会加重他们的焦虑反应。在疾病恢复期,他们又会害怕疾病再次发生。主要表现为愁眉不展、焦虑烦躁、忧心忡忡、睡眠差、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出汗等。
猜疑心理:由于老年病人耳聋眼花,常与他人发生误解,以至独自闷气或发怒。他们一旦患心血管疾病就会变得更加敏感,怀疑病情、治疗及预后,有时还会担心误诊误治。有的会凭着自己一知半解的医学知识推断疾病的转归以及药物的疗效。若严重偏执,则会出现病理狂想。这种狂疑心理大多是一种自我消极暗示,由于缺乏根据,常会影响病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
护理干预
理解和同情:对有疑老心理、害怕孤独和自尊较强的老年病人表示理解和同情,对他们多关心、多问候、多沟通,做到“口勤”、“脚勤”,时时用亲切的语言、体贴入微的照顾来排解他们的孤独感。让他们视我们如亲人,愿意向我们倾诉内心的痛苦。当他们向我们倾诉自己的疾病、心情及家庭的烦恼时,我们通过语言、眼神、表情、姿势来显示对他们的充分理解和同情。为了稳定他们的情绪,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非原则性的事情尽量满足他们。在与这些老年人的沟通时,注意语调要轻一些,语气要温和一些,速度要慢一些,让他们感到被尊重,被重视。
【关键词】老年病人;心理特点;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整体护理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心理护理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今天,如何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保障其安度晚年,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重视和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加强其心理护理,不仅能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而且能够促进患者身心的早日康复。
1 临床资料
笔者于2004年10月~2005年11月共护理老年病人60例,其中女38例,年龄60~94岁;男22例,年龄60~75岁;病种涉及内、外、妇科。护理工作除常规护理外,加强了心理卫生宣教、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卫生咨询及简单心理咨询等心理护理工作。
2 心理特点及护理
在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年病人虽因个体差异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千差万别,但有其共同的心理特征,概括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点,针对其心理特点,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焦虑、恐惧心理及护理:老年病人由于遭受疾病打击、环境变化、生活规律被打乱、对自身疾病及治疗缺乏认识等因素影响,普遍易产生焦虑心理,少数病人会产生恐惧心理。病人表现为心事重重、情绪不高、食欲减退、失眠等。部分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再次发作患者及大出血休克病人往往会产生一种“濒临死亡”的恐惧感。我们在护理这类具有焦虑恐惧心理患者时,首先态度和蔼可亲、沉着镇静,从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出发,做好心理疏导,同时告诫病人,紧张情绪及恐惧心理是导致发病和促使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对少数有恐惧心理的患者,注意随时给予其安全暗示和保证,并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消除或减轻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使病人在心理上得到安抚,保持心理平衡,促进病情恢复。
2.2 固执、急躁心理及护理:老年人一般都比较固执,不愿改变多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较难适应新的环境。表现为顺从性差、固执己见;再则由于疾病的影响和疑虑心理等,显得心情烦躁,易激惹。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对于某些有特殊习惯的老年病人,只要无碍于健康及治疗,一般都给予满足,而不强行改变,使其保持心理舒畅。对于那些情绪激动、暴躁的病人,我们则保持冷静、平和、理解的心情,给予耐心的解释,使其情绪稳定,便于治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
2.3 孤独、抑郁心理及护理:部分老年病人由于退休和社会职能的变化、家庭生活事件(如丧偶、家庭不和睦等)、衰老、疾病、经济困窘等易产生孤独、抑郁心理。护理这类病人时,我们应站在病人的角度上体谅其心态,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说话或耐心地倾听他(她)们诉说,工作中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取得病人的信任,使病人能视护士如亲人,愿意向护士倾诉自己在家庭、生活、疾病方面的烦恼和顾虑,解除他(她)们的心理压力。同时,还要注意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2.4 需要受尊敬心理及护理: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老年人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赞扬和陪伴,需要被人了解。在护理工作中,除了对老年病人表现出热情与同情,乐意帮助他(她)们外,对其称呼也须有尊敬之称,如“张老,您好”等。此外,还要让他(她)们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和护理情况,发挥病人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对于其治疗、护理的有效实施中,满足老年病人自尊与被尊重的心理需要。
2.5 需要安静心理及护理:老年病人由于疾病的影响及生理机能的衰退,一般都比较喜欢安静,怕吵怕乱。工作中,我们尽可能给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以利其休养的环境,为病人心理活动创造良好条件,使他(她)们能够安下心来,接受为其安排的医疗和护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平均寿命日趋延长,老年病人也逐渐增多,针对老年病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护士除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重要的还要应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心理评估及诊断、实施措施及评价,通过心理对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对疾病的能动作用,为恢复和增进病人健康服务。可见,心理护理对老年病人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可收到实效。本文就老年病人心理护理谈几点体会。
1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1]
1.1孤独老年病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及对医院环境陌生等多种原因导致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进而感到烦躁、焦躁。
1.2恐惧与害怕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产生恐惧感。
1.3焦虑与忧虑忧虑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表现。既往身体好,突然患病,正常生活被打乱,无足够的思想准备,涉及未来不知所措,心理矛盾及产生焦虑心理。患慢性病者需长期治疗,若效果不佳,对自己的康复产生忧虑心理。
1.4绝望的心理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频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
2老年人的心理护理[2]
要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不仅要了解病人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对病人心理作出正确诊断,给予心理治疗,针对病人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遵循心理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1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病人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病人交谈,二是通过和病人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2.2心理诊断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针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而须不断完善。
2.3实施措施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措施的实施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2.3.1尊重、理解、关心、爱护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罗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
2.3.2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病人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平日多去巡视,帮他们干一些事情:打开水,打饭,洗碗等。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对护理人员信赖。同时,指导家属也这样做,鼓励亲友常探视。对病情较轻的老人,动员他们到院内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酌情做些喜欢的活动或适合老年入特点的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等,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书刊杂志、文艺小说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达到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增强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保持精神愉快的良好心理状态为目的。
2.3.3积极维护老年病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具备“五有”:即:一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四有信,这样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
2.4效果评价可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作出单独或综合性评价。一般反应在心理情绪变化上。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调整病人角色,稳定情绪,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复的目的。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 老年病人也不断增加, 由于老年病人各脏器、组织生理功能、形态、解剖上发生退行性变, 表现为生理适应能力减弱, 抵抗力下降等衰老现象, 因而老年病人大多病程长、恢复慢、易反复、疗效差; 老年病人的发病率、住院治疗率比其他年龄组高, 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包括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以下是我在临床工作中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1心理护理对于老年病人的重要性
老年病人由于受疾病折磨, 怕失去独立生活能力, 怕孤独, 怕久病床前无亲人; 如退休病人感到自己不中用, 而自怜自弃, 丧偶或子女分居感到孤独悲伤, 常有性情固执, 怪癖任性, 一些琐事也大发脾气或抑郁落泪等, 除身体器官疾病外, 多伴心理障碍。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心态因素, 与老年疾病的发生和康复都有密切关系。由于老年病人的文化水平、个人性格、修养素质、经济条件、家庭环境、职业关系和人生经历都不一样, 导致老年病人的心态差异很大, 对待疾病的态度也不相同, 表现为对疾病恐惧和紧张、情绪低落、孤独、烦恼急燥、疑虑恐惧的心理, 拒绝服药的心理、悲观厌世的消极心理, 出现不配合治疗消极心理往往使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加重, 甚至不易康复[2]。以上各方面的因素都可以影响我们对于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而影响到病人对于自身治疗康复的信心。
2老年病人在心理上主要出现的问题及相关的措施
2.1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3]。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对待这种病人,首先要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然后找出病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制订切合实际的措施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通常情况下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并可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2.2孤独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对待这类病人,我们除做好基础护理外,尽可能多增加与患者接触机会,以和蔼礼貌的语言和患者交流,以热情、乐观的表情去感召患者,驱除其寂寞情绪,有针对性地将同病室的病人集中起来参加一些活动,并向病人讲解交往的好处和方法,鼓励他多和别人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病人和病友们建立了感情,就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了,最终达到心身护理最佳效果。
2.3悲观消极: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尽量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对他的关怀,并盼望他们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
2.4疑病:因为老年人身体状况的原因,患病后极易往坏处想,一旦遇到久治不愈、疗程长情况,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心理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整日提心吊胆。对此我们应采用疏导的方法,耐心地向病人解释发病机理、短时间内查不出病变或不能治愈的原因,并佐以实例说明病人所患疾病为普通疾病,本院完全有能力、有保证治愈该病,使病人心情逐步舒畅起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2.5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2.6过分依赖 老年住院病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一心理,但以依赖性较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病人为明显[4]。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适应了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护理中要耐心向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在家属陪护下鼓励病人做生活自理训练。
2.7其它:对绝望和恐惧心理的患者,应树立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不回避矛盾,积极主动的帮助、启发患者正视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如遇到患者入院后心理情绪极度不稳定,拒绝饮食,不配合治疗。我们应主动与其谈心,向其家人了解其患病历史情况和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地反复开导,劝其积极配合医护,服从治疗,敢于同命运抗争等。最终达到缓解患者绝望与恐惧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
3老年病人的护理体会
通过心理疏导, 进行心理护理, 绝大多数病人、家属能和医护人员愉快地合作, 对大手术、创伤的耐受基本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1)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我体会到护士接触病人的机会最多, 护士的言行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影响较大。能解除病人焦虑、孤独的心理是护士重要职责所在。
(2)帮助老年病人认识、处理好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关键。
(3)护士工作质量直接影响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因此, 护理人员不仅要熟悉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 还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才能获得病人信赖, 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愉快地接受治疗, 配合治疗, 使之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10(3):10-11
1.2恐惧与害怕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产生恐惧感。
1.3焦虑与忧虑忧虑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表现。既往身体好,突然患病,正常生活被打乱,无足够的思想准备,涉及未来不知所措,心理矛盾及产生焦虑心理。患慢性病者需长期治疗,若效果不佳,对自己的康复产生忧虑心理。
1.4绝望的心理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频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
2老年人的心理护理[2]
要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不仅要了解病人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对病人心理作出正确诊断,给予心理治疗,针对病人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遵循心理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1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病人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病人交谈,二是通过和病人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2心理诊断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针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而须不断完善。
2.3实施措施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措施的实施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2.3.1尊重、理解、关心、爱护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罗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
2.3.2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病人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平日多去巡视,帮他们干一些事情:打开水,打饭,洗碗等。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对护理人员信赖。同时,指导家属也这样做,鼓励亲友常探视。对病情较轻的老人,动员他们到院内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酌情做些喜欢的活动或适合老年入特点的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等,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书刊杂志、文艺小说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达到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增强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保持精神愉快的良好心理状态为目的。
2.3.3积极维护老年病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具备“五有”:即:一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四有信,这样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
2.4效果评价可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作出单独或综合性评价。一般反应在心理情绪变化上。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调整病人角色,稳定情绪,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纯艳.社区护理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2-149.
1心理准备
首先护士应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住院环境,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存在问题,加强沟通适当使用触摸技巧使其放松。针对老年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及对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给予老年患者心理安慰和心理支持,消除老年患者悲观,焦虑,抑郁等情绪。让老年患者产生信任感、亲切感,进而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选择血管穿刺
一般选择暴露、粗直、宜固定的血管,如上下肢浅静脉。长期输液的老年患者应从远端细小静脉开始使用,如手指、手背、足趾、足背、前臂等。危重抢救和滴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择较粗的静脉。心功能较差者应选择距心脏较远的小静脉,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脱水休克需快速补液者则选择近心端心管。对反复穿刺失败、特别是伴有呼吸衰竭时,采用四肢远端浅静脉穿刺难度较大时,可考虑使用胸壁浅表静脉进行穿刺。如没有特殊的要求,可选择小号的穿刺针以减少血管壁的损伤。
针对老年人静脉特点,进针角度不同结果不一样。对血管粗、直易固定者,采用30°角正面或侧面快速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用左手绷紧皮肤固定血管,用25°角快速穿破皮肤直接进入血管,见回血后再缓慢平行进针少许。对比较脆的血管,穿刺时患者可不用握拳,手背向上自然伸直,以5~15角进针穿刺,进针速度易稍慢,松解止血带要轻柔,不要用力过猛。
由于疾病因素须长时间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常常因翻身、活动或进食等原因而担心针头滑动,常使腕关节、指关节处于紧张强直状态,可将柔软的毛巾或小筒状物体垫于患者的腕部或握于手掌内,可提高输液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安全度。也有老人常因输液时间长,不注意输液的手而乱动,引起针头脱出,可增加夹板固定,采用保护性约束。
3输液过程的观察
在老年病人静脉输液的过程中,要勤巡视、勤询问,关心老年病人在输液时的感受,及时发现不良反应。老年人心肺功能较差,而且自身调节储备能力不足,特别是快速输液或输液量过多时,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如心衰、急性肺水肿等,一般无心肺功能不全的老年病人滴数可控制在50滴/分左右,如有高血压、冠心病、明显心肌缺血及肺心病或其他心脏疾病的病人,滴数需控制在30~40滴/分,或根据药物的性质及治疗要求调整滴数。
老年病人血管弹性差、管腔小、脆性大,同时因输液时间较长,或有认知障碍等因素易发生输液过程不畅、液体外渗等情况,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如果液体外渗,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同时用33%硫酸镁局部外敷。
护士要熟悉药物的性能、药物的作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在老年病人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及生命体征,注意输液局部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反应,要迅速处理,以保证老年病人的用药安全和疾病康复。
4总结
要想做好老年病人静脉输液的护理,首先护士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与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老年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如整洁的仪表、健康的情绪、和蔼可亲的态度,都能使老年人减轻恐惧、焦虑的情绪,其次要有过硬的操作技能,尽量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做到一针见血。老年患者由于患病时间长、活动量减少、血流缓慢而易发生静脉血栓形成,如反复穿刺可导致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变性而致血管损伤,因此要选择合适的血管和合理使用血管,并交替使用静脉,切忌连续多次使用同一条血管,以保证血管有进行自我修复的时间。
老年患者因各脏器功能低下易发生心衰、肺水肿等不良反应,护士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并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才能做好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
参考文献
[1] 程秀红.改进周围静脉输液操作方法的探讨.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3,23(4):404-405.
[2] 王晓霞.对260例老年人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J].人人健康(医学导刊), 2008,(05).
[3] 郭黎明、黄雪峰.对老年人长期静脉输液的几点体会[J].新疆医学, 2002,(04).
[4] 方彩霞.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要素现代护理2009,14:145.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8-108-01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工作已不是单纯的躯体护理而是身心整体的综合护理。由于门诊妇科病人其病史涉及性、情感、生殖系统等敏感问题,加之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门诊妇科病人心理状态复杂,与其他病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在接待妇科门诊病人时不仅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完整、全面地认识病人,掌握其心理特点,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我院诊治对象主要是农村妇女,她们的心理特征与城镇妇女亦存在差异。现就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0月就诊的300例妇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适合农村妇女心理特征的护理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09年1~2009年10月于我院妇科门诊就诊300病人。其中更年期病人125例,占41.7%,早孕病人27例,占9%,急诊病人45例,占15%,人流手术病人55例,占18.3%,性病病人48例,占16%。
1.2方法(1)直接交流:通过与病人以及病人家属、亲友、同事交流获得患者一般情况,家庭背景、生活方式、对疾病的认识等。(2)病史询问:获得患者健康信息,了解患者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细心观察:运用相关知识和经验对患者的情绪、情感、行为进行观察,获得相关信息判断患者的心理活动。
2结果
农村妇科门诊患者的心理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紧张害羞46.7%(140/300)患者存在着害羞心理,尤其是早孕,人流手术病人最为明显。医护人员在询问病史时羞于说明,或者吞吞吐吐,表达含糊。甚至精神紧张、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害怕家人和亲朋好友的指责和耻笑。
2.2恐惧感明显,甚至盲目悲观多见于人流和老年患者。由于农村妇女知识面窄,缺乏相关医学科普知识,因此对手术、流血这些充满恐惧。人流患者害怕刮宫后不能正常怀孕生育、害怕手术疼痛、失血过多和发生并发症等,老年患者则害怕死亡、害怕患的是癌症等,因此有时宁愿不就医。
2.3消极自卑,盲目猜疑各个年龄段妇女均有。以中年妇女和性病患者明显。中年妇女患病后担心为家庭经济带来负担,成为配偶的累赘等,因此对医生的各项检查有时顾虑重重。那些患病时间长的患者,对医生的表情、语言、神态和行为等特别敏感,容易盲目猜疑,认为自己患病严重。性病患者则怕受到医务人员的歧视,担心朋友、同事知道后受冷落,担心今后的生育问题等而造成自卑。
2.4急躁不安,情绪不稳主要见于中老年病人,患者存在着就诊早、治疗早的迫切心情,急于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和安慰,常表现为:自认病情复杂,应先就诊;或易激动、坐立不安、不断地询问候诊号码;认为别人占用时间太长;遇到与自己病情类似的患者,往往围观医生诊断,非常关注其他病人的诊疗过程或询问同类病人情况。
3护理对策
3.1一般护理(1)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为了减少医患矛盾,护士要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老人优先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给患者以理解、尊重和同情,认真细致地做好妇科患者的卫生知识宣教工作。(2)积极主动,提高工作积极性:应高度重视护理工作者在门诊中的重要作用 ,对就医者应热情主动迎接和引导,耐心和蔼地向就诊者介绍就医程序,组织有秩序的候诊,候诊室设候诊椅,有电视的诊室应播放卫生知识或轻松愉快的音乐,给患者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就诊环境,使患者情绪稳定,减轻患者就诊时急躁不安等不良心理[1]。
3.2提高护士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知识储备门诊护士应该通过良好的沟通技巧,主动和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安慰和疏导工作,向患者说明疾病的性质、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情,用语言表达安慰、鼓励、劝说、疏导、解释等,通过积极巧妙的暗示,使之获得自我保健和疾病转归的信息,从而解除疑虑,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病情重、急的患者,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的职业素养,做到积极主动、技术娴熟、镇定自如[2]。
3.3根据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做到有的放矢(1)对于紧张害羞的,要主动迎接和引导、和蔼地询问患者就诊目的和症状,积极开导病人,减轻压力,消除思想顾虑,避免冷嘲热讽,更不能伤害她们的自尊心。(2)对于恐惧感明显,甚至盲目悲观者采取有针对性地向患者讲解疾病发展的原因、治疗方法和预防保健知识,使之获得自我保健和疾病转归的信息,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3)对于消极自卑,盲目猜疑者,要加强精神上的鼓励,建立妇科常见疾病健康知识的墙报和宣传栏,加强妇科疾病的科普宣教。介绍病情的可治性和预防的必要性。(4)对于急躁不安,情绪不稳的要耐心倾听她们的主诉,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心理疏导,比如更年期妇女患者还应说服她的家人对病人要有耐心,对患者关怀、体贴、理解,避免遭受心理歧视。(5)对上环、取环、人工流产术等病人,术中应以关切主动的话语安慰她们,告诉他们只有精神和全身的放松,保持稳定的心情,进行自我调整,才能减轻痛苦及心理负担。(6)对于性病患者要尊重她们的人格,切忌态度粗暴、语言粗俗,维护患者的自尊心,向其解释病情的可治性及预防的必要性,并告知不可使用公共浴巾、浴池、坐便器及游泳用具等,避免不洁性生活,发病后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否则将会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帮助她们消除后顾之忧,鼓励勇气,放下包袱,面对现实,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交谈过程中巧妙、适时、善意地对患者的错误观点予以否定,既不伤害患者的感情,又可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赖。本组性病患者48例,通过患者的积极配合,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总之,妇科门诊患者心态复杂多样,护士不仅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而且还要掌握不同患者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所表现的心理反应和需求,并施行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消除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达到最佳的疗效,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216-02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pecificity of elderly orthopedic care, elderly care and to reduce the risk for older patients to provide quality comfort care.Methods: The analysis of 100 cases of elderly orthopedic patient care experienc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derly orthopedic patients.Results: 100 cases of elderly orthopedic patients satisfied with care,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elderly orthopedic patien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targeted care, can reduce the risk of c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elderly orthopedic patients.
【Key words】elderly patients; orthopedic; care; special psychological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了我国现在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老年人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患者,多数行动不便,老年患者的护理就成为了护理最最重要最具挑战性的方面。如果护理不得当,老年患者可能会产生多种并发症。以下是我根据2010年100例老年骨科患者护理所得的心得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男性41例,女性59例,年龄在61到70岁63例,71到80岁28例,81岁以上的岁9例。其中上肢骨病患者为18.0%,各种下肢骨病患者占30.5%,腰部患者为15.7%,其余为其他骨科病患者。治愈87例,恢复良好。
1.2 实验方法: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患病部位等方面都没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对照组实行常规的基本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我院的专业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为期二个月月的治疗结束后,分别观察两组的疗效并进行分析。
2 结果
经过二个月月的护理,两组老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康复,但实验组无论在舒适度、满意度以及康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表1
3 讨论
3.1 康复护理:康复护理是治疗的重要环节,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及不同的骨病类型,在不影响病情康复的情况下,应该进行适量正确的恢复性训练。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少到多、由轻到重的进行。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早期的卧床功能训练,促进血液循环,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变硬,促进骨病的愈合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安全,穿舒适便于行动的鞋子,地面不能太滑,减少障碍物以防跌倒。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告知患者,要定期适量的活动,但要避免过于激烈或用力过猛或突然的动作。最好平时要多晒太阳、看看树木花草,保持一个愉快健康的心态。
3.2 心理护理:根据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有目的的进行护理,心理护理应该贯穿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及时了解老人的心理状况,观察他们的反应,老年患者特别是骨科患者大多生活难以自理或行动能力完全丧失,易于出现烦躁、焦急、害怕、失眠、不安等症状,这些心理都会阻碍疾病的治疗。为减少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最重要的是给患者心理上的慰藉。护理人员要根据老年患者的生活习惯、爱好、家庭情况等因素,因人而异的采取不同的方法,与老年患者进行密切的思想沟通。并让他们对自己的病有所了解,鼓励他们正确看待疾病,介绍同类型成功病例,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老年人的记忆力差,每次讲解的时间不要太长,要简单易懂。对老人的陈述要耐心,对老人的记性差和哕嗦反复要谅解。
护理人员在与老年病人沟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尊重,二要理解,三要耐心,四要关心他们。
3.3 饮食护理:老年人的消化能力减弱,加上活动减少,在饮食上有特别的要求。饮食要富于变化,低脂高钙且易于消化吸收,如瘦肉、蛋类、奶制品、鱼类等。老年骨科患者最好加以钙类药物辅助治疗 。此外,饮食要少油少盐,忌辛辣,适量补充水果蔬菜,以保证大便通畅。科学、适宜的饮食护理有利于疾病治疗和术后康复。但是,很多骨科病老年患者因为生活不能自理,有些病人为了减少大小便的次数而控制饮食。应该对这样的老年病人说明营养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多喝水、适量进食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保持二便的通畅。
3.4 日常生活护理:日常护理要尽量符合老年人的特点,减低周围的危险因素,如减少周围的杂物、安装洗手间夜灯,对活动不便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辅助病人起立、坐下、坐轮椅、使用拐杖等。对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的病人,更要加强生活上的护理,经常清洁,保持病人脸部、口腔、头发和身体的清洁,及时发现并帮助老年病人的需要。此外,大多数老年人喜欢安静,适宜的生活环境决定了患者的心理状态,这关系到疾病康复的效果。所以,要为康复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干净的环境。尽力减少噪音和不利的恶性因素,例如保持良好的光线、恒定的室温、定时通风、经常打扫等。舒适的环境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对康复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
3.5 预防护理:
3.5.1 心脑血管预防护理:老年人的循环系统会发生明显的衰退,如心、脑血管的硬化,心肌收缩力相对降低,心血管不通畅难以适应正常的应激。再加上患病处疼痛的刺激、精神随之紧张,有可能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出现。这类老年病人,入院后应加以重视,密切观察他们的血压和脉搏,经常进行相关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立刻处理。
3.5.2 血液循环预防护理:骨病患者长期卧床,造成全身血液循环不良,局部肌肉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踝关节、脚跟部等骨突处易发生并发症。所以老年病人入院后应该给以舒适的床,骨突处给予垫子或者海绵圈。用50%酒精擦拭按摩受压部位,以促进血液的循环。
3.5.3 泌尿系统感染预防护理:保持外卫生清洁,每天用温水擦洗,预防泌尿系统逆行感染的发生。并嘱咐患者多饮水,保持尿液机械冲洗尿道的作用。
3.5.4 呼吸道的预防护理:老年人由于呼吸系统功能相对减弱,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易发生呼吸道的并发症。因此老年病人入院后要求忌烟、忌酒,鼓励患者多咳嗽、排痰,经常拍打背部,嘱咐患者做深呼吸,上肢活动和做扩胸运动以增加肺活量,防止肺部感染。
3.5.5 骨病愈合护理:由于老年人运动量减少,骨细胞的活性降低,钙吸收利用率降低,导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所以术后骨组织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着难以愈合。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给他们服用钙剂,进食高钙的食品,并服用适量的维生素D来增加对钙质的吸收。
4 结论
由于老年患者具有特殊性的心理,所以针对老年人心理特征,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是十分必要的。在老年病人的护理中,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对病情的观察要细致,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能立即采取处理措施,有效的帮助医生治疗。在老年骨科病患者护理中,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明显的提高老年骨科患者的治愈率。采取以上论述的护理方法后,使老年患者的身心都尽可能的处于治疗的最佳状态,这对老年患者的康复治疗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杜治政.医学护理学新论〖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5
[2] 王玉珍.成思危. 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国际护理学杂志,2004,26(4):418-419
[3] 于惠松.骨科老年患者健康教育的难点与对策〖c〗.全国第六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4
[4] 吴瑞萍,胡亚品. 实用骨科学(上册)〖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060
[5] 吕志瑶.陆国平.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5,(10):1356-1357
[6] 伍佩玲,郭丽芬.非家属成员看护骨科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08,(05):114
[7] 韦素清,梁焕达. 从护理风险管理程序谈临床管理思路及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7):67-68
[8] 曾昭池,陈斌等.老年骨科病人护理风险因素分析评估.实用医学杂志,2009,23(18)
心理护理又称精神护理,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以减轻疾病或促进疾病痊愈的护理方法。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调动病人的主动性,取得病人合作的有力保证。所以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近两年来,我们共护理股骨颈骨折病人228例,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
1 临床资料
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共护理各种股骨颈骨折病人228例,其中男96例,女132例;年龄27~99岁,60岁以上165例(老年人占57.9%)。
2 股骨颈骨折病人心理特点
由于老年人各组织器官功能退化,生理功能下降,反应迟钝,表达病情不清楚,加之骨折后情绪不稳定,对于手术安全性和术后恢复不了解,难免产生恐惧心理、自卑孤独心理和过高期待心理。护理人员应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文化水平、职业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除了向病人介绍手术过程,麻醉方法,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介绍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外,同时要帮助患者建立起积极配合手术的心态,使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2.1 恐惧心理 股骨颈骨折病人因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受破坏,主要表现为疼痛和功能障碍,所以易产生恐惧心理,担心今后永远不能站立,留下终生残疾。
2.2 自卑孤独心理 股骨颈骨折病人住院,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特别是老年患者因家庭、经济、子女未在身边或照顾不周,容易产生孤独心理,而且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对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短时间不能治愈,随之就会情绪低落,悲观自怜,对生活失去信心。
2.3 过高期待心理 股骨颈骨折老年病人希望尽快治愈,往往对医务人员抱有过高的期望,要求用新技术、新药物诊治。一旦医务人员的诊治措施与主观愿望不符时,便会产生挫折感,甚至对医务人员的诊治措施不理解,进而采取消极态度,被动接受诊治或产生抵触情绪,尤其是疗效不佳时,更容易产生此类情况。
3 心理护理方法
3.1 股骨颈骨折引起的疼痛常常使人难以忍受,更会增加老年病人的恐惧感,应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对疼痛难以忍受的病人,除给予适当的镇痛剂外,应根据骨折情况正确安置卧位,在心理上给予一定的语言安慰、心理疏导,告知患者来我科治疗的病人都由技术好的医生亲自诊治、手术,会用最好的治疗方法给予治疗,尽量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减轻其疼痛,消除其恐惧心理,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3.2 护士针对股骨颈骨折的病人,尤其是针对老年人,沟通过程中应格外耐心,事先了解病人的听力情况,注意说话的语气、态度、音调,面带微笑,让病人感到人格受到尊重、有亲切感,让病人有回家的感觉。在沟通中全方面了解病人的家庭、社会环境、个人信仰、生活习惯,争取家庭、朋友及单位的合作支持,让家庭和社会都对病人起到积极的支持作用。
3.3 鼓励股骨颈骨折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对病人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自己的伤残程度,树立实事求是、力所能及的生活目标,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尽快恢复健康,将残障降低到最低点,使病人早日重返社会,自力更生,这是股骨颈骨折病人治疗和护理的最终目标[3]。因此,应将对股骨颈骨折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使其在整个康复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3.4 伴随疾病的心理护理 老年人体质虚弱耐受力差,应全面观察其伴随的慢性病、基础病的发展变化,详细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针对各种慢性病和基础病,认真做好心理护理,更好地控制血压、血糖,预防和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