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1 15:29: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分子塑料市场前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石油资源的匮乏、生态环境的恶化是摆在人类面前的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近年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相关法规,采用禁止、限用、强制回收等措施限制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我国在2008年也出台了限塑令,同时鼓励生物塑料的应用和推广。生物塑料是治理塑料废弃物对环境污染及缓解石油资源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塑料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一、生物塑料的概念
生物塑料是生物基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的统称。生物基塑料的原料来源于可再生资源的碳,但不是所有的生物基塑料都是可降解和可堆肥的。生物降解塑料和可堆肥塑料是从产品功能角度,达到了科学公认的关于塑料和塑料产品的生物降解性能和可堆肥性能规范标准的生物降解聚合物。这些标准主要是欧洲的EN13432标准,美国的ASTM D6400标准,以及ISO 17088标准。也有部分生物降解塑料和可堆肥塑料是来源于石油基。
二、全球生物塑料产业发展特点
1、政策驱动生物塑料产业快速发展
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统计,2011年全球生物塑料产量超过100万吨,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170万吨。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生物塑料纳入到企业可持续发展计划中。该产业在发展初期,驱动力主要来自于政府政策推动,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1989年纽约市开始对生产厂家给予补贴,1996年美国设置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2002年要求每一个联邦机构都必须制定生物塑料使用计划;德国禁止将含有大于5%有机物含量的固体废弃物掩埋地下,强制生产传统塑料袋的企业承担回收塑料袋的义务;日本给予购买环保产品消费者70%的政府补助,确定了到2020年20%的塑料袋来自可再生资源的目标。
2、原材料生产装置的制造逐渐转向亚洲和美洲
目前生物塑料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等经济发达地区,但近几年,在对原材料生产装置的投资集中于亚洲和美洲地区。2011年萘琪沃克公司与泰国PTT公司合作建设年产14万吨PLA生产装置;法国阿科玛和韩国CJCheilJedang公司合作在东南亚建设产能8万吨/年的生物蛋氨酸和硫代化学品工厂;荷兰Purac公司在泰国建设7.5万吨/年乳酸厂;巴西Braskem投资建设20万吨/年的绿色聚乙烯项目和年产能为40万吨的新工厂;美国Myriant公司在路易斯安娜州建设全球最大的生物基琥珀酸工厂,产能超过1万吨;法国BioAmber公司在北美建设生物琥珀酸和改性聚丁烯琥珀酸酯工厂。
3、应用领域逐渐高端化
随着性能增强,生物塑料向汽车、消费品电子、食品等高端耐用品领域延伸。日本本田、三菱、马自达、丰田等汽车制造中,从车底板垫、座垫、车门防擦板等多个零部件都有应用,丰田的一款车80%的内部部件由生物塑料制造,在笔记本电脑、手机、复印机等的外壳和零部件也广泛采用了生物塑料。2012年,英国以激光烧结生物塑料为原料采用3D打印技术建造了纤维尼龙结构房屋模型。
4、原材料种类趋于多样化
目前市场上的生物塑料多以玉米、小麦、甘蔗、植物秸秆等为原料,其中以玉米最多,但是这难以替代数量大、品种多的石油系列材料,因此众多研究机构及企业积极开发新的生物塑料。日本研发了木质生物系列塑料,提高了环境性能和材料特性。英国科学家利用地沟油作为原材料,合成了适于医疗应用的可降解生物塑料。巴西以发酵菌在甘蔗渣中发酵制造的PHA具有生物相容性,可用来生产药用胶囊。悉尼利用二氧化碳废气开发了PPC,可解决当前PPC生物塑料生产上的问题。新西兰正在研究基于肉类的Novatein生物塑料产品。
三、我国生物塑料产业现状
21世纪初,国内企业开始涉足生物塑料领域,现已初步建成了涵盖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应用开发、市场推广、技术服务的全产业链,生物塑料正朝着以绿色资源化利用为特征的高效、高附加值、定向转化、功能化、综合利用、环境友好化、标准化等方向发展(生物基材料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1、生物塑料产业出具规模
据统计,2012年我国仅生物降解塑料产业总产量约30万吨,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7.3%,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企业超过40家,产值超过3亿元企业在5家以上。国内知名企业主要有:金发科技、齐翔腾达、鑫富药业、彩虹精化、扬农化工、大东南、浙江海正生物、武汉华丽环保、宁波天安生物等。
2、部分原材料生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
我国生物塑料的发展与其他制造业不同,不是在承接国际产能转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领域的研发和工业化水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都进行了大量研究,如清华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中科院理化所和长春应化所等,研究成果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现已实现产业化的品种有聚乳酸、聚羟基烷酸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等,部分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3、终端产品研发制造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目前国内从事降解塑料制品加工研究的力量尚显薄弱,大部分企业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材料合成上,而忽略了制品加工开发,一些制品在耐热、耐水及机械强度方面与传统塑料制品相差较远,而这一点恰恰是生物塑料能否大规模市场化的关键。
4、高端应用领域有待于开发
我国的生物降解塑料制品主要目标市场为:食物软硬包装、包装膜(袋)、垃圾袋、台布、餐具、地膜、育苗钵、发泡网等,电子、医疗、汽车等高端消费领域产品还不多。
5、国内市场普及率较低
与国外市场相比,生物塑料在国内市场还远未普及,主要原因在于成本高,是石油基塑料制品的2―10倍,国内消费者虽在环保意识上有所提高,但仍不愿意为此支付较高的费用。其次是产品性能,目前还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需求,石油基降解塑料性能比较稳定,而生物基降解塑料在性能上还存在不足。
6、政策对产业发展推动力不足,产品以出口为主
我国在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生物产业规划、可再生能源法、863计划中均有涉及,主要包括:基础研究、产业化示范工程、产品认证、市场激励等。但在具体实施上,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使得国内生物塑料市场推广缓慢,企业想通过政策打开市场很难。国内大部分产品以出口为主,市场在外不利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天津(生物)塑料产业发展现状
1、塑料企业集中度较高
天津市塑料产业,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302家,从业人员60867人。塑料产业主要集中在宝坻区、西青区、静海县,其中以宝坻区塑料产业规模最大,宝坻塑料制品工业区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塑料原材料加工、农用塑料、工程塑料、塑料建材生产及塑料加工机械制造。
2、中小民营企业占主体地位
天津市塑料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有302家,其中国有企业只有5家,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地区工业总产值的4.6%,并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为5.46%);规模以上民营企业236家,工业总产值占地区工业总产值的94.54%。民营企业以小微企业为主,共255家。
3、环保、功能性是产业发展的主题
天津塑料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企业在产品研发中把握世界塑料发展趋势,在环保、提高性能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发了一批畅销国内外的塑料制品。比如:久大塑料制品公司的可回收环保购物袋、旭辉恒远公司的阻燃塑料包装袋、华庆百盛利用回收的废旧塑料再生制造的包装袋。
4、生物塑料是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天津传统塑料制品行业相对于我国华南、东南沿海的广东、浙江、江苏和上海等省市地区发展速度慢了一些,企业经营模式陈旧、规模偏小。同时,部分企业开始转至生物塑料领域,2008年国韵生物获得帝斯曼风险基金、崇德投资、中国环境基金、KPCB、北极光创投等七家共计2000万美元的投资,成立国内最大的PHA的生产基地。天津市塑料产业逐渐向生物塑料方向发展。
5、在生物塑料方面具备一定的研发基础
天津在生物塑料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开发了以木薯为原料炼制丁二酸的生物合成技术,并与山东兰典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实施“非粮原料生物炼制琥珀酸及生物基产品PBS产业化”项目,实现我国PBS下游产品规模化生产。天津大学理学院、南开大学生物活性材料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也在生物塑料领域各有建树。
五、天津市发展生物塑料产业的建议
1、加强生物塑料新产品开发研究
天津是较早开展生物塑料研究的地区之一,在生物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主要研发方向是高分子材料,而先进成型工艺、高性能的结构设计和产品设计方面总体研发力量薄弱。加强新产品的开发是扩大生物塑料产业化的重要手段。一是要加强新产品应用研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产品,围绕天津市塑料研究所开发医用生物塑料系列制品,引领生物塑料向高端化发展;二是要加大生物塑料制品加工研究,提高产品性能,促进产品的大规模市场化,降低成本以替代石油基塑料制品。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塑料加工企业转型升级,
给予以生物塑料产品生产企业税收优惠、价格补贴、设立专项资金等政策,鼓励传统塑料制品企业向生物塑料制品转型,一是解决塑料产业的低迷,二是利用天津在塑料加工方面良好的产业基础,加强生物塑料制品加工能力。适当限制甚至分期分批禁止某些传统塑料制作的一次性非降解包装产品。
3、建立生物塑料研发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加快突破生物基材料制造过程的生物合成、化学合成改性及树脂化、复合成型等关键技术,促进重要生物基材料低成本规模化生产与示范。依托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研究机构,构建生物基材料研发转化平台,促进研究机构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生物塑料产业培育提供科技支撑。
4、市场推广先国外后国内,提高环保消费理念
生物塑料制品市场主要在欧美地区,采取先立足国外市场,逐渐培育国内市场的策略。价格高是影响我国市场推广的重要因素,我国消费者对价格的承受能力较差,国内市场尚未打开。提高消费者环保消费的理念对于打开国内市场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