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学能力模板(10篇)

时间:2024-01-02 10:16: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护理教学能力,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护理教学能力

篇1

关键词:

双师型;临床护理带教;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0引言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最后环节,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护理技能和形成护理专业态度的重要阶段;培养护生职业道德,确立人生信念,强化职业道德,适应护士角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是培养护生掌握基础医学和护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能力和对危、急、重症病人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和医护人文素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获得全面发展的社会化的关键时期,更是护生职业发展道路上的关键阶段。临床带教教师的带教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质量,进而影响护理教育的整体质量。因此,如何提高作为临床教学活动主体的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一直是临床护理教育探讨的问题。为满足时代对护理人才的要求,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基础和前提。

1概念

1.1“双师型”教师概述

“双师型”护理教师是在2004年5月卫生部和教育部颁布的《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提出,之后即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引入到高等护理教育改革中。双师型临床护理带教教师是目前我国国内医学院校临床医院教师队伍的主要形式。“双师型”护理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是指:既具有教师资格,又具有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队伍;或者指既具有从事高职学院专业教学素质和水平,又有在企业、工厂相关专业岗位工作经验、能从事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1]。教学医院担任着培养未来护理人才实践能力的重任,面对护理教育的不断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教学医院如何构建一支具有良好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从而完成教学医院的伟大使命,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双师型”临床护理带教教师是时代的选择。

1.2临床护理带教教师教学能力

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护理教学的具体体现,不但具有普通教学能力的共性,更有着自身学科教学能力的特殊性,是影响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2]。

2临床护理带教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不足

在我国现代教育领域,对临床教学能力的认识包括:技能指导能力、调动学生主体性能力、护理查房(示教)及临床小讲座能力、教学评价与反馈能力、个人素质和教学前准备能力[3];也包括专业理论授课能力、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和开展临床护理教学研究的能力[4]等,总结概括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执行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把握信息技术能力、更新知识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在临床带教中,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任教师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

2.1教育学相关专业知识不足

临床护理带教教师一般来自医学院校毕业生,缺乏教学能力[5]。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卫生保健人力资源,因此大部分临床带教老师接受的仅仅是医学相关知识的学校教育以及岗位相关的继续教育,而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培训,无或少有教师资格证和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经历[6]。也有资料显示,43.5%护理带教教师未进行过正规的教学查房培训,75%尚无专业理论授课经历,仅16.1%能熟练运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2]。因此,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缺乏教学设计、授课技巧及教学评价等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知识。

2.2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

护理科研是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并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培养护理人才的必要措施。护理科研的发展,新技术、新业务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医院护理质量及学术水平。而作为一个教学医院,通过科学研究可以培养出一批刻苦钻研、敢于设想、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护理人才,作为学生的榜样形象,帮助学生形成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以教促学,以学促教,达到教学活动的双赢。现阶段护理科研的质量和水平相对薄弱,临床护士超负荷工作成为常态,在日常护理工作、职称、晋升等一系列的压力之下,在科研与创新上的付出相对较少。

3以创建“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创新提升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

3.1制定临床带教教师准入标准

作为一所教学医院,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更高质量的护理人才,必须筛选具有“双能力”的教师作为临床带教教师,通过制定一系列量化的标准(学历、职称、工作年限、教学信念及态度)、考评办法,公开选拔总带教、带教教师,组建一支优秀的护理带教队伍。实行教学总带教负责制。科室教学总带教根据学生学历层次的不同,分类安排带教教师进行带教。

3.2带教教师上岗前培训

有研究应用现象学的方法对护理教师的真实教学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包括护理专业护生和护理教师,结果显示护理教师的不文明行为对护理专业护生的职业态度有一定的影响[7]。因此,有必要组织带教教师进行上岗前的系统的培训,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师德、多媒体相关内容。掌握中等教育、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掌握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案书写、授课技巧、教学效果评价方法、课件制作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带教教师考取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此外,护理部不定期对教学活动进行形成性评价,了解教学效果,鼓励带教教师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并定期组织带教老师参加临床带教有关培训,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创新教学方式等,将所拓展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强化知识培训,不断充实带教老师知识储备,继续深化学习和教育,使临床护理老师的学历层次不断提升,使教师队伍不断优化。

3.3结合教育学相关理论,探讨适合临床教学的教法

临床护理工作注重的护理实践,临床护理带教教师长期奋战在临床一线,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不断积累的典型案例、常见病的典型与非典型症状、特殊的病情观察)、娴熟的技能操作,以及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护理差错、不良事件的教训及防范措施以及在经验中形成的评判性思维、综合分析能力等等,这些显性及隐性知识是丰富、生动、宝贵的教学资料,如何能把这些优秀的教学资源成功地展现给学生,是临床护理带教者思考和努力的方向,不少的教学医院也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引用并探索适合本单位本科室学生的临床带教教法。邓庆萍[8]探讨的“系统教案法”在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学生的满意度;结合现代网络技术的微格教学法[9]、微信公众平台[10]、情景教学法、PBL等,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上,都具有一定的贡献。因此,各科室可以因地制宜,根据专科特点,引用或者创新教学方法。护理专业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护理学的理论知识需要在实际中加以具体化才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本院多年临床带教的经验中,案例结合情景教学法深受学生好评,学生对理论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综合分析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

4结语

院校互助,加强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加强“双师型”临床护理带教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教学医院,必须提升教师教学的能力,利用自己的医疗资源优势,紧跟时代步伐,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品正、学优、体健、技强”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科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昕,高学农,刘红菊,等.临床“双师型”护理教师队伍建设[J].全科护理,2015,8(5):465-467.

[2]杨婵娟.以教学能力为导向的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培训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2015.

[3]张少羽,陈香娟.护理教师临床医疗实践与教学质量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8-59.

[4]黃宝延,沈宁,陈京立.在实践现代教育观的过程中论释临床护理教师的创新[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4(14):1594-1596.

[5]左凤林,刘奉,谭严,等.“院校结合”打造“双师型”高职护理教学团队[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38-40.

[6]沈燕,王晓蔚,费峰燕,等.“双师型”临床护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5):74-76.

[7]邓庆萍.系统教案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s1):1197-1198.

篇2

随着当前医学模式的改变,疾病的变化以及护理观念在不断的更新,促使护理工作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对于护理教育者而言,在进行高层次护理人员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和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培养高层次的护理人才。因此对护理教育教学中加强护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加以关注和重视[1]。

1综合职业能力的现实意义

1.1促使学生学会从业

在护理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综合发展,并且能够获得特定职业或职业群的实践能力,也就是促使学生能够学会从业。对学生实施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是促使职业教育的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这就需要在护理教育教学中,促使学生充分掌握综合护理职业群的相关知识内容和技能,使学生具备比较突出的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2]。

1.2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综合职业能力在培养的时候,其主要是和实际的生产环境以及生产过程综合在一起,促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从业能力,对学生综合应用技能以及护理经验等内容的能力训练,促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构建高素质从业人员队伍的重要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等始终是现代护理人员必备的素养。

1.3有利于学生生存和发展

当前社会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性的特点,需要从业人员具备比较稳定的心理,从而对职业环境的变化加以适应,和护理临床工作的特殊性特点综合在一起,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使得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压力有效承担,使得学生能够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具有应对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提升学生集体合作的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和化解矛盾,有效适应职场的环境。

2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对策

2.1完善职业能力培养教育体系,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构建较为健全的职业能力培养教育体系,在护理教育过程中,需要对护理课程合理设置,并且促使教学考核以及管理工作等不断加强。护理课程设置的时候,需要明确学生的职业定向,针对性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完善职业能力培养教育体系的时候,需要采用导师负责制,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使得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得以提升[3]。

2.2完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护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时候,需要促使护理课程教学的方式得以创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更加具体的工作以及学习情境,使得学生语言表达技能提高。增进学生对职业综合能力的认识,使得学生在护理知识内容学习的时候,更好的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学生综合实践技能也能够在这一基础上得以提升,从而使得护理课程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3重视实践教学工作,掌握医护礼仪技巧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实践活动始终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必要的护理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熟练掌握护理礼仪,并且加强锻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实践教学活动本身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需要学生能够在校内实施实践训练,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使得学生的训练能力提升。任课老师对学生的实践需要进行指导,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并且组织学生参与到实际训练和锻炼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医护礼仪技巧和职业综合实践技能都得以提高,能够更好的对未来的工作需要加以适应,并且提升学生的共组效率[4]。

2.4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亲和力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02-01

我国是老龄化人口较多的国家,因此对老年护理专业人士的需求不断增多,面对庞大的老龄化人群,如何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如何延缓衰老、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等一系列老年护理问题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对老年护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因此要求老年护理教学中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学生提高老年护理的实践机会,增强其对养老认知的理解。

一、老年护理教学的含义

老年护理是将人体机能老化和老年专门的护理知识运用于老年护理中,进而研究帮助老年人解决心理及身体的科学体系,老年护理教学是基于老年护理的基础上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一门学科,通过系统、科学的实践,将大量研究得出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将相关老年护理教学的经验传输给护理专业的学生,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老年护理教学的理论与应用,并在实践中进行实操。进而培养我国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来更好的应对老龄化对护理专业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老年护理教学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老年人是护理的主要服务对象,其对护理的主要需求点表现为日常生活能力的帮助,由于我国传统的故土难离思想以及经济条件限制等原因,大多数老人不愿意或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来寻求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但是这些老人有需要专业的护理服务,目前这类老年人主要有这几种对象来照顾:配偶照顾、子女照顾、保姆钟点工照顾。我国目前大多数老人由家人照顾,因此家属的负担较重,因此需要来自护理服务机构的支持和帮助[1]。

三、老年护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途径

老年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是培养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的根本,如何能够培养真正适合社会需求及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型护理人才是我们主要的研究方向。笔者通过以下三点进行相关研究阐述。

1.提高实践能力培养意识

分析目前所需的老年护理专业型人才的特点为理论知识强,并能将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护理中来,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因此在培养专业的护理人才的过程中,关键的是改变以往只注重理论课的传统意识。在护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及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脱节,学生由于盲目追求高分数、奖学金等,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求得高分,忽略实践能力的锻炼。造成“理论上的巨人,实践上的矮子”的现象,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从事到护理行业中将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因此提高学生及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哲学上说“主观意识决定客观存在”,因此只有教者与学者在思想上进行转变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寻求实践的机会,重视实践的成果,故而学校可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通过教学讲座、职业宣讲等活动请专业的护理人才到学校来进行宣导,为教师及学生提供去模范的老年护理机构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对实践能力的重视及自我实践能力的培养。

2.完善老年护理实践教学体系

老年护理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学校以建设校园实验室为基础,开展校外老年护理实践基地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需根据教学的场地、目标和实践等教学规范性元素,结合自身教学能力,重视当前市场实际人才需求,运用工作岗位导向的方式完成教学计划。同时对学生的实践成果及实践过程给与科学的评价与改进方法建议,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通过开展模拟实验、模拟养老院等活动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总而言之,学校应通过科学系统的实践基地建设,及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加以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实践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等等来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3.重视校企合作

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因此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针对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护理能力为根本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由于校内实践基地的限制,学生的实践机会相对不充足,因此学校应积极开辟校外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故而学校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作为学生的实训场,通过给与学生实习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需护理老人。学校也可以通过和相关老年护理机构学习对了解社会需求及市场导向[2]。学生在老年服务机构中得到指导与帮助,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理论知识的落实都提供了有利的帮助,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广西中医学院,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创建了老年公寓作为老年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基地,老年公寓的规划与发展作为学院的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将学校与企业融合为一体,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够实现老年公寓和护理专业的共同发展。老年公寓对在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指导的功能,对毕业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同时老年护理专业对老年公寓提供人才知识及技术保障,从而达到校企的双赢。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但是由于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校企合作形式需要进行借鉴的方式进行实施,寻求符合学校的校企合作模式。

四、结语

在老龄化趋势较为突出的今天,培养合格的具有实践能力的老年护理人才至关重要,针对国家大力展开老年护理的情况,老年护理专业教学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以完善老年护理教学体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基地从而获得更好的实践能力,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来满足社会及市场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理论知识扎实的新型老年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孔令磷.老年护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护理学杂志.2014(8):11-12

篇4

2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对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2.1专业能力临床实习阶段护生主要进行基础护理的实践,同时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专科护理进行学习。临床护理教师首先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丰富的基础护理和整体护理知识及实践技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护理知识,并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护生正确评估患者病情,用医学术语对病情进行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记录,指导护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及时、充分的评估并给予治疗处置、健康教育、康复指导、药物相关知识宣教等。

2.2教育教学能力实习过程中护生要接触丰富的病例,了解前沿临床知识。临床护理教师在临床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典型病例和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互动的讲解,对护理技能操作进行详细示教。学生入科前,各临床科室要根据本专业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根据核心能力培养要求提出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进而制定入科教育、教学查房、业务讲座的内容。这就要求临床护理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表达能力、应用多媒体的能力等。2.3领导能力领导能力包括决策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协调能力、指挥能力、沟通能力、亲和能力等。当前医疗市场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更高,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实习护生自身存在护理技术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基础知识及临床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同时,护生的年龄普遍偏小,实习过程中遇到繁琐的实际工作和意想不到的困难时,往往会出现挫折感。在这种情况下,临床护理教师要有较高的领导能力,才能带领护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良好的沟通和亲和能力,有助于临床护理教师与护生的沟通,及时发现护生的心理波动,并疏导护生的心理问题,提高护生对专业工作的认同感;较强的协调能力和指挥能力,能使临床护理教师合理安排日常护理工作和护理临床教学,实现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共赢。

2.4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临床护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并制定教学目标、重点,结合临床工作和教学实际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还要面对患者及家属对实习护生工作能力的质疑和维权。这就需要临床护理教师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公平、公正的评估护生的工作;对日常工作中的突发事件有敏锐的判断力,合理安排协调日常护理工作与护理临床教学的关系,避免护理纠纷发生。

3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对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

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实习医院各科室的支持,实习医院建立护理教研体系专门负责实习护生的教育和管理问题。医院自护理部到临床科室分别设立内、外、妇、儿、五官等护理教研室,设置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并设立教育学院对护理临床教学质量全程监督。医院制定教研室各级人员岗位职责、护生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估制度等,对临床护理教师进行相关管理和培训。

篇5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护之间、医患之间的合作将变得更加重要,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培养护士的合作能力。

1 培养护士合作能力的意义

1.1 合作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着护士们将来的生存与发展

只有努力地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

要求他们以助人为乐为宗旨,在与患者交往时表现出友爱、信任、尊重,视病人如亲人的观点,把自己融入所归属的群体,牢记集体主义观念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与别人格格不入,视同行为冤家,不能R容忍别人的过失与缺点,自我为是,自我为中心,互不合作,互相拆台,对他人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等等,所以合作能力是护生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

1.2 合作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作能力是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与周围环境、社会环境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本质。

1.2.1 正确认识自我及尊重关心别人

当今的护理队伍中存在着一些以自我为中心,傲慢与自卑,懦弱与蛮横交错的复杂关系。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无法与正常人沟通,缺乏与人合作能力,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极不利的。因此,正确认识自我,尊重关心别人是合作能力的重要因素。

1.2.2 对别人的意见、观点能采取正确的态度

1.2.3 学会礼让、宽容、谦虚、诚实

1.3 合作能力是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合作能力能使整个工作学习环境保持一种稳定融洽的秩序,使工作氛围充满温馨、团结、集体主义感。另外,还能提高医疗效率,使人们互相理解协调一致,调节紧张局面,融洽医患关系,从而增进医疗效果。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1 首先要建立好师生间的关系,带教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师生间的活动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外,师生间的感情交流,也可以提高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质量。同时,师生关系也同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兴趣等。因此在护生的临床实习教学中,带教老师首先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对学生不懂的,不会的东西要认真讲解、操作,做到不厌其烦,待到学生们掌握基本技能后,放手让同学们去做。

2.2 加强护生的自身修养

篇6

一 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相关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决策,护士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也是如此。伦理决策实际上就是做伦理上的决定,判断过程和选择过程是伦理决策涉及的两个主要方面。个人的价值观、信念、社会文化、法律法规、宗教信仰等都会对伦理决策造成很多的影响,所以决策者的专业知识水平、道德水平以及对伦理理论和原则的掌握情况都会影响到决策者在特定情景中所作决策的正确性。护理伦理决策也就是护士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面对伦理困境时所作的伦理决策,是在护理实践中对伦理理论、原则以及规范的具体运用。护理伦理决策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决策,另外一种是团队决策。前者是指由护士人员个人独立地作出决定;后者是指由伦理委员会或相关团体经过共同的商量、讨论之后的决定。

二 护理伦理教学中学生伦理决策能力的培养现状

1 课程设置以及安排

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本科院校护理教材中涉及与学生伦理决策有关的内容相对较少,专业院校有关学生伦理决策的内容只有两个理论学时,并且没有实践学时,而且护理伦理理论教学的两个学时也大多在大一、大二期间学习。从课程设置方面就能看出对学生伦理决策能力的不重视。据研究表明,临床护理急需的有关伦理决策能力培养的教育在大部分的高等护理院校中都有所欠缺。但是国外则不同,国外很多高校都极其注重学生伦理决策能力的培养,并把学生伦理决策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教学中和各临床学科的学习以及实习中。

2 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高校进行护理伦理教学的时候,大多还是以讲授课堂理论为主,并以案例分析方式为辅进行教学,教学形式和方法相对单一。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伦理决策能力,但那是对于首次暴露于临床环境中的护士生们而言的,因为他们会对护士的角色非常敏感,从而对护士作出的伦理决策也会比较敏感,但是当学生已经熟悉了护士决策并且接触的病历多的时候,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3 师资力量

通过调查方面,全国的医学伦理学教师人数特别少,并且这些教师中,一半以上的教师是医学背景,少部分的教师是教育学、伦理学、哲学、管理学等背景,并且即使是伦理学专业毕业的教师,也大多缺乏充分的医学知识以及临床经验,而基本所有的医生和护士也并没有接受系统的伦理学方面的训练,护理伦理教学中的师资力量太过薄弱。

三 护理伦理教学中学生伦理决策能力的培养

1 加强防范医患纠纷的教育

面对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的现状,在护理伦理教学中首先就要对学生加强防范医患纠纷的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在护理伦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有关护理人员的医德规范、行为规范以及工作制度进行整理总结并让学生进行学习,从而使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以及对社会、对病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牢树立在学生心中,让学生要正确认识到,在护理服务中不仅需要精湛的护理技术,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护理伦理道德水平。第二,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从患者来到医院开始就与医院建立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具有法律效益。所以对于医疗护理活动中的法律法规学生都要充分掌握,并且要能够明确护士和患者双方彼此应该承担的责任、权利以及义务等,并且要结合近几年中出现的投诉纠纷事件进行法律知识、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内容的学习。第三,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健康知识教育不仅是护理的手段,更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在患者的求医过程中要满足患者的求知需要,护士人员要对患者以及患者接受患者的病症以及治疗方法,医学上的猜不准原则和许多未认知的东西要让患者予以理解,尽量减少出现伦理困境的发生。

2 设置决策的伦理情景

在护理伦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决策的伦理情景来培养学生的伦理决策能力。在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会遇到多种“伦理困境”、多种需要决策的伦理情景,并且具有千变万化、复杂多样的特点,远远不是通过教育就能全部涉及到的。但是可以从多种伦理情景中归纳出几种普遍性的伦理情景。一是病人的要求与自身专业伦理知识相冲突。例如在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给某些胃肠道疾病患者或者接受放疗的患者插鼻管以给患者供给营养,但是患者因为自身疾病治愈无望、家庭条件问题或者是其它原因,患者自己拔掉鼻胃管并放弃治疗,为了控制患者的病情以及保证患者正常的营养供给,护理人员根据自身专业伦理就应该约束患者的行为,但是却又会与患者的个人意愿相违背。二是医疗护理措施各有利弊。例如在对生病的孕妇进行医疗护理的时候,如果要控制患者的病情,患者就需要持续服用药物,但是该种药物会对胎儿的正常发育有所影响,但是患者如果不服用药物,则有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三是专业伦理与专业要求发生冲突。例如在工作中,医生没有告诉患者就为患者服用了实验性药物,从护理人员专业要求的角度来看,护理人员要配合医生并执行;但是从护理人员专业伦理的角度来看,护理人员则有维护患者知情权、维护患者自身利益的义务。通过让学生对以上三种普遍性的伦理情景进行了解,使学生掌握面对这些伦理问题时的解决方法,使学生在日后的护理实践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能够作出护理伦理决策。

3 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理论讲授方式和案例分析方式已经满足不了护理伦理的教学要求了,这就要求伦理学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上文提到过案例分析方式适合于首次暴露在临床环境中的学生,案例教学法具有现实性、互动性以及开放性的特点,所以对教师的课程准备以及案例教学的组织能力要求较高,并且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较高的学术水准以及控制局势的能力等。案例教学中伦理学教师要注重对案例的选择,最好选择能反映当前护理实践现状的案例典型。其次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谈论,促使学生对伦理决策进行全面并且细致的考虑,不断锻炼学生的判断、选择以及伦理决策的能力。

案例教学不是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唯一形式,在日常的伦理教学中,伦理学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伦理决策能力,如小组讨论、案例讨论、伦理查房、PBL小组讨论、公共讲座或杂志俱乐部等多种形式。教师也可以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例如案例分析加讨论的方式,教师可以组织两名学生对某一伦理困境案例进行争论,让其他学生进行思考并讨论,这种方式既能够让学生完全参与教学的过程,又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伦理决策能力。

4 使学生明确正确伦理决策的基础以及依据

使学生明确正确伦理决策的基础以及依据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伦理判断能力的关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伦理的理论以及原则。生命论、人道论、公益论等都属于专业伦理的理论,基本原则、自主原则、公平原则、不伤害原则等则是专业伦理的原则。我们可能无法通过这些内容直接解决伦理问题,但是这些理论和原则却可以帮助我们从宏观上分析问题,为伦理决策提供一个大的前提。(2)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一方面与专业伦理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也属于正确决策基础和依据的重要内容。护理人员可以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需要给予满足,使伦理决策能够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又能够符合专业伦理的相关要求,还满足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需要。(3)价值观。价值观主要包括专业、个人、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价值观。护理人员在进行伦理决策的时候,首先要根据护理伦理规范及护理职业规定形成自己专业的价值观,还要了解患者的价值观,例如有的患者拒绝输血就是因为宗教信仰的原因。护理人员在进行伦理决策的时候,要在专业价值观的前提下适度的尊重患者以及患者家属。

5 使学生掌握正确伦理决策的基本程序

为了在护理伦理教学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伦理决策能力,在教学中伦理学教师可以给学生多介绍几种不同的伦理决策模式,让学生对这几种模式分别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伦理决策的基本程序。正确伦理决策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要正确认识伦理问题。其次护理人员要对相关的事实资料进行收集、评价。再次要根据伦理问题,对可实行的方案进行罗列,并对各个方案的利弊进行分析并对每种方案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预测。然后要考虑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专业伦理、专业要求及其他多种因素,并把这些内容作为伦理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再就是护理人员要根据自己的判断或者是通过伦理委员会进行审议,从而作出伦理决策。最后就是要对伦理决策进行实施并评价。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伦理决策的基本程序,才能在解决实际伦理困境的时候始终遵循着正确的途径,并能够让学生结合实际伦理困境进行灵活的运用,从而做出正确的伦理决策。

总之,目前,护士的责任范围正在从生理、疾病观察和临床护理向心理、整体等方面逐渐扩大,这就要求护士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的护理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更要具有较高护理伦理道德水平以及伦理决策的能力。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伦理决策能力是减少或者避免护患矛盾的产生、提高护理效果,适应社会以及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的关键,所以伦理教育工作者要更加注重在护理伦理教学中学生伦理决策能力的培养。

篇7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临床医学以及护理学方面的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就使得社会对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医院中,各科室之间、医生与护士之间以及护士与护士之间的合作将会更加重要,护生合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工作效率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在对护生进行临床护理教学时,不能一味的传授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还要对护生的合作能力进行重点的培养,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更好的去完成工作上的任务。

1培养护生合作能力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促使护生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是极为必要的,而合作能力的培养也是其中的重要一个部分,所以对护士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1合作能力的具备是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 现今,护生大多都是青年人,这个时期正是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她们学习知识与技能的一个黄金时期。而在这时期对于合作能力的培养会对她们日后在社会生存有着极大的影响,只有不断的培养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才能让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1]。在社会中,与人交往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在较为的过程中必定也少不了合作,所以具备合作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讲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具备了合作能力,医护人员在工作时才能更好的与患者进行交流,协助患者进行治疗。

1.2合作能力是临床医学与护理学发展的需要 随着临床医学与护理学的发展,合作能力在医学工作中的重要性也逐渐的显现出来,①合作能力的具备,可以有效的帮助每个医护人员的心理需求得到相应的满足,帮助医护人员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提高医护人员的各方面能力,促使工作的更好完成。②工作能力的培养及其具备,可以让每个医护人员在工作时可以做到最好,帮助患者实现最好的治疗与护理,提高医院的医疗效率以及工作效率。最后,合作能力的具备,可以帮助每个人在社会交往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满足自己的自身需求,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帮助医护人员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去不断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2如何有效的培养护生的合作能力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对于护生的综合护理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合作能力也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合作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护生更好的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去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如何有效的培养护生的合作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2.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于任何一种教学来讲,最主要的前提就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去培养护生的合作能力。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使师生间相互合作、相互依赖,在护生间树立良好的榜样,促使护生更好的去学习职业技能以及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最首要的前提就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在良好的环境下去培养护士的合作能力[2]。

2.2护士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 对于护士来讲,培养合作能力的基础就是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还要不断的去提高自身的其他能力。这主要是由于护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她们不但要与医生、护士交往,同时还要与患者交往,所以在进行临床护理教学中要从日常的活动中入手,帮助护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去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更好的去培养合作能力,在实习的过程中,要教导护生在与人交往中要不断的去完善自己,认识自己,学会自我调节,锻炼自己的自控能力。

2.3创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对于学生来讲,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更好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去真正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在临床护理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讨论中去,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来不断的培养合作能力,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与人合作的热情,增强信心,不断的去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3]。

2.4教师要言传身教,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由于护生都是年龄较小的青年人,对社会的认识不够深刻,对于如何良好的处理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能力还不是很高,而在医院这一个大环境下,护生对于处理与医生、护士以及患者之间的关系也没有任何的经验,所以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自身的行为来引导学生,将自己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示范给学生看,让学生在日常教师的行为中去不断的理解,从而让护生的合作能力在日常的生活中得到有效的培养。

3结论

合作能力的培养会对护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合作能力也是护生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临床医学以及护理学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也是的对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合作能力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需要重点培养。在本次的研究中,在对培养合作能力的意义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护生合作能力培养的策略,从而更好的帮助护生培养合作能力,对于护士来讲,合作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护士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也将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临床护理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护理学是研究人对疾病、健康的某种反应,这种反应包括现存的和潜在的,是随病人病情的变化而改变,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由于近年来护理学发展很快,护理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有教学需要。随着高职高专护理教学改革的实施和推广,各院校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方法。这一改革的深人发展,向护理学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为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护理学教师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外,还应着重培养以下技能,才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护理教学的需要,胜任高职高专护理教师的角色。

一 跨学科能力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转变,护理学科不断地发展,护理的指导思想已经由以疾病为中心转为以人为中心。随着整体护理的普遍开展,患者对护理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护理的有效性不再局限于打针、发药,而在于能够提供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为参考,以伦理为准则,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逻辑性的临床判断及处理临床问题的行为。护理的角色不仅仅是照顾者,还是咨询者、教育者、计划者和管理者。除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外,还要为个人、家庭、社区的健康提供服务和教育。因此要求护士的知识面要更广,不仅要掌握医学、护理学知识,还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护理专业人才,能从事预防保健、临床和康复护理工作的高级人才。在这种情况下,护理教师需要调整和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因此教师除掌握护理专业基本知识外,还应掌握如: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健康教育促进、卫生法学等与护理专业相关联学科群的综合知识,充实并提高自身的医学人文教学水平。因此要加强护理教师的培训,增加她们出去学习的机会,使护理学科国际化,并向多方向发展,加强师资交流,取长补短,更新知识。这是高职高专护理教师当前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它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高职高专学生护理能力的培养。

二 实践能力

护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由于我国护理教育的特点,学校教师一般只在学校承担护理课程,较少有机会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对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困难、变化、发展缺乏了解,与教学联系不够紧密。特别是年轻的学校教师,更缺乏把握临床护理状况的能力。同时临床上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治疗方法也可成为课堂讲课的内容。如在内分泌科,胰岛素泵、胰岛素笔及动态血糖仪等已在糖尿病患者的身上广泛应用,讲授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时,就可以补充这些教科书中还没有提到的临床新知识、新业务,让学生在进人临床之前,就对目前临床新进展有个大致的了解。因此,作为护理教师,不仅仅要关注课堂的理论教学,更应重视科学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临床设备的更新、技术的改进,尤其是面对护理教材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更应要求专职护理教师与临床相结合,将临床的新观念、新技术融人课堂教学中,在临床实践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以适应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

目前,医院、社区等实践基地已有较完善的护生、进修生及护士的管理和带教制度,但缺乏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的相关制度,因此学校应与临床实践基地共同合作建立并完善相应制度,如学院要求医院科室对教师严格考勤,在护士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为了解最新医疗进展,教师要听专家查房,参与病案讨论;要从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的日程安排中熟悉医院管理模式;参与轮班,以了解各班次护士的责任。这是高职高专护理教师当前面临的考验,它会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 多媒体运用能力

多媒体课件可以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使护理学的教学多样化,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因此多媒体教学摆脱了过去机械的记忆背诵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枯燥和乏味,通过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达到学习的目的,改变了传统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较难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较难集中注意力的局面。如在“烧伤”一章中,应用多媒体课件易于把皮肤的组织结构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同时烧伤的一度、二度、三度烧伤,既可以通过烧伤到哪一层组织结构图展现各种烧伤的程度,也可以通过真实的图片展示烧伤的红斑、水泡、焦痴。烧伤的包扎疗法、暴露疗法、呼吸道烧伤的处理,通过图片、视频可以给学生具体、生动的印象。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既突出了重点,又突出了难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消化吸收。同时多媒体教学形式有多种,可以使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及所表达的内容产生质的飞跃。如我们知道外科护理学是与手术有关的临床教学,在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也是学生必需重点学习的内容。而学生在校期间,由于无菌技术的要求,很难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外科时能够很好的掌握手术过程,单纯靠板书和简单的操作示教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而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学生可以掌握穿手术衣、外科洗手、戴无菌手套、清创和换药、外科手术器械的使用及传递等方法。使用多媒体播放手术录像,可以将手术过程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教学内容易于理解、化抽象为形象。

因此护理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学的意识和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并充分利用这一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这就向高职高专的护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认真学习或参加计算机培训,具有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来改进和充实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使语言教学效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篇9

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在日常的就医过程中,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次,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变革,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医疗水平是基础,而服务水平则是一种新型的竞争手段。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使中国的医疗领域服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力,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应当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不断融入人文关怀的内容,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一、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必要性

当今时代,和谐社会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行业,都不断创新和努力,争创成为服务型的团体和组织。在医疗领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已经是医疗服务者工作的重点。诚然,就医的患者,都是处于人生中最脆弱的时刻,如果医疗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能够适时给予人文关怀,就能够让病人感觉到人性的温暖,从而使医院获得较高的荣誉。

美国学者Leininger博士曾经说过:没有关怀就没有护理。对于护理职业而言,人文关怀是核心,护理的本质就是对患者的关心和照顾,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精神。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本着对生命和健康的尊重,认真对待每一名患者,认真对待每一个生命,多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因此,在当今时代,在内科护理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本意识,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医疗护理服务水平。

二、如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1.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尤其重要。在内科护理的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利用身边比较有感染力的事例,在内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此外,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充分体会到人文关怀的实际意义。要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教师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在学生面临困难时,施以援手,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人文关怀的力量,从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懂得人文关怀,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做到对患者的关心和爱护,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内科护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灌输人本服务意识。护理本就是一个服务型的职业,护理的对象是比较特殊的。因此,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尊重人、关心他人的优良习惯,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会本着对患者关心的态度,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照顾患者的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3.创新教学方法

在内科护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传统的内科护理教学,教师只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而不利于培养优秀的服务型人才。而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不仅需要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还需要良好的服务态度作为保障。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一些先进的事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在护理工作中,先做人、后做事的真理。

4.在情境模拟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当今时代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充分体会到人文关怀的实际意义。例如,教师在讲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时,可以先搜集相关的病理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播放,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患者的痛苦和亲人生离死别的画面,让学生在这种震撼的气氛中,充分感受到作为医疗工作者应当给予患者以人文关怀。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分小组活动的形式,结合医学实例,让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和护理人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作为患者就医的不易,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本关怀意识。

总之,在内科护理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不断培养学生的人本关怀意识和能力。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应当不辜负天使的称号,真心诚意为患者服务,做到关心患者、爱护患者,促进医疗卫生行业护理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本文就内科护理教学中学生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问题,阐述了几种教学方法,或有不足,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黄戈冰.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7.

[2]Smith RL,Bailey M,Hydo SK,et al. All the voices in theroom:integrating humanities in nursing education[J].J ProfNurs,2005,21(1):46-51

[3]李秋萍,陈佩珍,蒋玉宇,等.护理课堂中人文教育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7.13(6):519.

篇10

随着科技和人们生活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也随之产生变化。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多个领域的护理程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康教育意识,并帮助其形成健康教育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一、在内科护理学中加强学生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意义

健康教育以全体人民为对象,通过生理、心理、社会以及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教育,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人人具有自我保健的能力,进而在精神、身体、社会交流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护理属于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的好坏与医疗水平直接挂钩。护理主要是通过与医生的密切配合,运用护理程序帮助病人进行康复活动,并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一方面需要与医生配合;另一方面还要与病人沟通。护理最重要的目标是帮助病人重获健康。内科中多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因此对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护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护理观念。健康能力的教育是一个系统性、计划性、目的性的活动,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以相关的思想、理念以及知识作为行为指导,这就对护理教学,尤其是内科护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健康观念,就能在步入工作之后,以正确的思想和护理行为为病人服务。

2.形成全民健康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愈发强烈。但是大部分人并没有接受过系统而完善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内科方面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而护理学主要培B的是护士,护士是医生与病人之间的纽带,也是整个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健康能力的培养和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观念,并培养其健康教育的能力,使其能在未来工作中,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3.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无论是形成健康理念,还是形成全民健康的思想,护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护士和医生的配合,最终使患者恢复健康。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各种各样的病例,比如支气管哮喘病者的护理、肺炎患者的护理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护理程序和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知识讲授时,要向学生传递相关理念,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病症护理的认识,帮助其以正确的思想和规范的行为开展护理工作,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二、影响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因素

健康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性地进行讲解。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内科是其他临床医学的基础,所涉及的病症和脏器较多,在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方面也存在一些影响因素。

1.教师方面。护理学不同于其他学科,除理论知识学习之外,还要有大量的实践,将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指导学生。但是笔者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重点放在了具体知识的讲解及护理程序步骤方面,忽视了向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因此,有学者指出部分教师缺乏教育意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健康教育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注重相关内科护理知识的教学,反而忘记培养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以及与病人沟通的能力,导致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2.学生方面。内科护理与其他临床医学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记忆和实践,也因此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相关知识的记忆、护理程序和手段的应用等方面。学生对健康教育能力缺乏重视。在实际工作中,与病人的沟通也多是询问病人的感受,或按照医生的要求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并没有向病人传递相关的健康教育理念。

三、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教育能力的措施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因此,在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形成健康教育意识。在影响学生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健康教育意识。因此,在培养的过程中,首先要使学生具备健康教育的意识。在内科护理学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在讲到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时,应该用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和健康教育标准去影响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突出健康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健康教育能力的重要性,由被动接受健康教育转变为主动学习健康教育。

2.转变教学方法。内科护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发挥引导的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相关病例的护理过程中。教师在讲解完相关理论知识之后,可以通过视频向学生讲解护理的步骤;也可以通过情境模拟安排学生参与护理过程,让学生针对病人的实际情况开出健康教育的处方,并在教师的看护下根据所学知识和健康教育处方,对病人进行护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病人的护理工作,不断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健康教育能力,还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3.拓宽健康教育的渠道。笔者调查发现,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只通过课堂教学渠道进行是比较困难的。护理专业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护理病人,实践性是其重要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拓宽健康教育的渠道,让学生亲自感受真实案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相关医院实习,通过参与实际护理深化理论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健康教育能力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健康教育能力。另外,学生还可以将相关的健康知识传递给病人,帮助病人尽快康复。

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涉及许多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这其中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是护理工作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理念,通过转变教学方法、拓宽健康教育的渠道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护理能力,帮助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尽快适应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