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2 14:49:5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0-0000-01
Office Automation and to Monitor Illegal Construction Illegal Land Us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Gao Jie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Futian District City Authority,Shenzhen518049,China)
Abstract:Along with the in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lays an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and it appeared in our eyes high frequency,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now get more people's attention.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chnolog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and metho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fice automation and illegal building illegal land of monitoring.
Keywords:Information engineering;Office automation;Illegal building illegal land monitoring
一、信息工程技术简介
信息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他们通过物质的载体发出情报、消息、指令等信号里包含的可传递、交换的一切内容。信息是人与外界作用过程里相互交换的内容,它不是物质、能量而是自然界的其他一种要素。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作用日益的突出,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就是指利用各种各样的科技手段开发信息,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传输以及利用的一项技术。[1]
二、建设办公自动化和违法建筑违法用地监测的意义
将系统建设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化总体规划,结合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建立地政监察信息系统,实现地政监察办公自动化和违法建筑违法用地动态监测;分步实现区城市管理局、地政监察大队和街道办计算机网络建设,以及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建设,实现地政监察办公自动化、违法建筑违法用地监测动态化,以达到城市管理的有效性和长效性。既要注重系统的实用性,又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从系统的架构、功能、软硬件环境上确保其先进性、前瞻性。
三、利用信息工程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和违法建筑违法用地监测
(一)办公自动化系统工作流程
按地政监查的办案流程,其办公自动化的工作流程图如下:
1.办公自动化逻辑视图
根据地政监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实际流程需求,设计办公自动化逻辑视图。包括办公环境配置子系统、表单管理子系统、系统维护及工具子系统、统计报表系统、左面帮子系统、写作帮管理子系统、帮流程控制引擎子系统。
2.地政监查办公自动化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的创建过程:创建流程名称――定义流程环节――定义环节人员――流程步骤设计――表单设计――完成。
该表单将按事先定义的步骤自动流转至相关人员处进行处理,同时可随时查看和跟踪流转和审批状态。
(二)查处违法建筑办公自动化功能与实现
1.查违信息管理运行模式
采用人员巡查,社会监督举报,及遥感动态检测等方式进行违法建筑信息的收集,建立案卷,派谴任务,处理任务、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等。实现专业监督和综合监督的有机结合,信息技术与违法建筑管理应用的有机结合,政府监督与群众监督的有机结合,精细规范管理与全面覆盖管理的有机结合,高效管理与长效管理的有机结合。
2.查违办公自动化工作流程
查违办对于违建,抢建的住宅处理主要采用“堵疏”相接合的方法。
对于“堵”,指在某段时间抢建,违建的住房进行拆除。
对于“疏”,指在特定时间内所建住宅,进行管理。主要分为“新建,重建”和“在建,停建”的处理办法。
四、总结
1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
首先,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目前仍然是电气领域当中的重要技术,其优越性在诸多方面有所体现。例如,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可以提高生产、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达到现代化企业发展要求。其次,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期望的提升,企业朝着环境友好型的目标发展将会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场景必然将越来越广,以适应企业新型发展趋势[1]。
2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2.1生产过程中实现的功能单一
在工业生产中,电气自动化技术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工业产业中的应用相当广泛。但是,就现阶段发展状况来看,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的生产、制造功能仍旧比较单一。一些实际应用场景中,自动化技术甚至仅仅能够实现一两项功能,有时甚至单个设备无法独立完成。同时,在整个生产流程中,设备之间还无法实现信息交流,实现网络化智能管理仍有难度。因此,对于工业产业实际应用仍旧不便,参与工业生产的过程较为繁琐,还需要技术进一步改进,使之走向成熟。
2.2生产过程所耗的能源较多
国家目前关于电气自动化的研究尚未出台统一的管理标准,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容易忽视电气自工程动化生产中实现节能环保。因此,缺少了节能需求的相关应用驱动力,也很难促进电气自动化从设计上进行节能改造,导致技术从源头上就缺少实现的客观条件[2]。
2.3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
在各行各业的发展改革中,都会依托于互联网智能化发展优势,从而促使行业健康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在电气自动化方面的标准缺乏,每个企业的生产设计、生产标准各有不同,导致企业的电气自动化设备之间的协调性不高,实现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产业自动化统一管理的难度提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行业发展。同时,信息化建设的不完善,另一方面也归咎于我国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大多独立完成,无法体现其整体性。从电气自动化方面来看,由于电气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主体差异,若企业需要应用整套自动化设备,必须要到各个厂家进行采购。除此之外,还需对采购的设备进行组装,此过程中不同设备的标准差异性和设计差异将会带来极大不便,使得信息交流不稳定,无法实现合理的信息化建设[3]。
3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的改进建议
3.1正确选择变压器
不同材料的变压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老化程度将会有差异。变压器作为供电配电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如果变压器一旦产生老化耗损,将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电能损失。因此,为了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节能目标,需要经过多方面考虑应该正确选择合理的变压器。第一,优先选择从设计方面就有节能设计的变压器,以便从源头上实现一定程度的节能目标。第二,通过选择适合本企业实际生产场景,选择合理的变压器规格。第三,通过调节电流,降低其负载电量的不平衡,将自身耗能尽可能降到最低,延长变压器的使用寿命。
3.2提高使用效率
一方面,为尽可能降低电气自动化设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自身能量消耗所带来的影响,可以通过提高电气自动化设备的使用效率,能够实现节能的目标。另一方面,降低能耗可以实现功率补偿,减少运行过程的额外负荷,有效提高电能的传输效率,实现节能[4]。
3.3使用合适的电阻
电能的传输是导致能源浪费的关键因素,因为电能传输中的电阻,必将带来相应的电能消耗。在选择电阻时,首先需要选择节能设计的电阻;其次,对电阻长度和截面面积进行合理的调整,例如尽量设计直线传输,电阻尽可能的短,增大电阻的截面面积,通过上述优化即可降低电阻对电能的消耗。
3.4优化工程的配电系统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6-0064-02
1 机械电子技术发展历程
正是基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技术管理机制建立和应用过程中,要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技术融合,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发展目标。在机械电子技术发展的进程中,相较于传统技术模型,在生产指标参数操控管理模型中,机械电子技术实现了全面升级。无论是生产过程还是整体管理机制,在强化机械原理以及管理层级机制的同时,对技术模型和控制系统展开深度调研和集中整合。在现行市场条件和管理模型中,要对相关参数调整进行整体控制。制造工业在实际应用机制中,结合信息化技术就是实现一体化技术模型,不仅仅是应用模糊控机制,也实现了变结构控制,其中,对PID控制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提高整体控制效果和处理实效性。
另外,在机械电子技术应用和运行过程中,要结合控制过程对精密合理化处理机制展开深度分析,能在适应生产需求的基础上,保证变量结构和管理效果的稳定性,在对变量管理体系和控制系统进行深度分析的同时,实现技术结构的综合性优化[ 1 ]。
2 机械电子技术和信息化融合应用模型
2.1 农业中应用机械电子技术和信息化融合体系
将机械电子技术和信息化融合项目融合在一起,形成有效的处理机制和管控措施,辅助农业发展进程的全面升级,提高处理效果和性能,能保证农业机械管理项目全面升级,且整体终端管控系统也能实现综合性升级和有效优化。在农业中应用机械电子技术能实现人机交互,保证操作流程的完整性,也能对相关信息进行集中提取和综合性管理,确保相关信息处理机制和控制措施之间能建立有效的桥梁,为满足不同需求进行信息内容的获取和分析。只有对图形和影像信息进行综合性对比,才能保证分析数据和整合后的信息层级结构满足实际需求。借助指令的管理提高整体农业操作行为的效果,保证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优化工作质量。值得一提的是,在农业中应用新技术,能在提高控制系统操作水平的基础上,保证机械智能化系统和自动化农业活动的全面升级。
2.2 自动售货设备应用机械电子技术和信息化融合体系
近几年,自动售货设备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应用体系中,买家只需要将货币投入到机器内,机器借助内置的光传感器对其进行集中识别,将具体面额和输入程序相对应,从而利用内部设备对数码管进行集中展示,从而建立有效的判断,保证处理效果和识别工作的完整性。其中,自动售票机、自动售水机等都是利用相同的原理进行统筹分析。在识别机制结束后,能利用系统内带动机制,集中完成商品传动,保证商品传送到出货货口。自动售货设备的机械结构能有效提高整体处理效果,确保应用模型符合标准,也能在提高运行体系实际效率的同时,满足实际要求[ 2 ]。
2.3 工业机器人应用机械电子技术和信息化融合体系
目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展,整体技术结构和系统管理框架也在升级。工业机器人作为一项操作系统组成的机械构造体系,能应用在非常多的领域内,保证处理效果和控制应用效率得以全面提升。应用工业机器人能实现针对性的反复编程,提高实用性效率,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示较大的自由度,提升工作时效性价值,由于性能相对较好,且整体功能较为多样化,在实际管理工作体系中,将被广泛应用[ 3 ]。
另外,在工业机器人应用过程中,由于其工作模型较为单一化,需要重复性的工作以保证工作完整度,因此,其工作步骤和操作行为较为简单,能有效减少人工的工作压力,并且一定程度上提高劳动环境的稳定性。利用工业机器人会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操作的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保证产品性能和质量能实现全面优化。正是基于此,工业机器人将工业环境转变为一体化管理措施,相应技术融合体系也趋于大众化和多样化,正是顺应时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2.4 电脑横机应用机械电子技术和信息化融合体系
在机械电子技术和信息化融合体系中,横机操作符合应用标准,需要借助手工完成相关操作模型,并且优化提高操作完整性,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升级性能的处理效果[ 4 ]。在生产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设备对于颜色和数量有了更加直观化的需求,正是基于此,横机操作能满足相关需求,实现整体技术模型和应用效果的全面升级和优化。借助电脑,能实现多样化设计需求,并且在高端软件应用体系中,要对相关设计操作展开深度分析和集中处理,确保设计模型和管理措施的稳定性,提升多样化设计应用效果的基础上,满足实际需求和整体控制机制,保证机械操作效果和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值得一提的是,在横机操作中应用机械电子技术,能在完成弯沙以及脱圈操作的基础上,保证自动化完成垫沙操作,确保整体工作效率和工作流程的全面升级[ 5 ]。
将机械电子技术和信息化项目融合在一起,形成机电一体化管理机制,提高柔性制造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稳定性,保证处理机制和应用体系的完整性,也是提高整体技术运行效率的重要路径。在技术结构和系统建立的过程中,要结合生产系统优化的管理目标,保证编程操作和控制体系的完整性,也使得具体操作流程符合预期,提升技术针对性的基础上,保证系统得以全面改善,也为管控机制的综合性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3 机械电子技术和信息化融合应用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电子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融合深度将不断延伸,两者形成的技术模型和应用性能也将越来越好,将其应用在工I、农业等领域内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6]。将在原有动力系统基础上,进行功能研发的多样化处理机制,融合更加新型的技术参数和管理理念,确保一体化技术模型更加的全面和完整。新技术的研发和管理将融合更加系统化的处理机制以及管控措施,在节约人力资源的同时,保证工作质量和生活环境更好。
4 结论
总而言之,在研究机械电子技术和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对技术模型和性能进行综合性分析,确保技术运行过程和应用模型的稳定性,也为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的全面性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保证性能,就要对技术融合机制和管理措施进行统筹分析和综合性管控,推动工业生产效率,实现整体管理模型的全面进步,也为实现自动化生产机制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莫顺文.试分析浅谈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的关系[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55(30):166-167.
[2]程栋.关于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整合思路构建的研究[J].时代农机,2016,43(4):49-50.
[3]冯哲.关于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关系的探讨[J].现代交际,2013,18(11):27-28.
现代工业体系中,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技术层面占据关键而特殊的地位,俨然成为现代工业的标志性技术,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置、操控职能实现机械设备自动化操控水平的大幅提升,对现代工业的发展产生极强的推动推动作用。
1自动化控制与信息技术概述
1.1自动化控制
自动化控制是针对电气设备的操作形式进行描述的,与传统的机械操控相比,自动化控制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流程进行自主运行,完成特定的动作,从而达到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等要求。在实际生产中,PLC技术就是典型的自动化控制应用,被广泛的应用到农业、工业、军事等领域。根据自动化的程度与发展阶段的不同,自动化控制可以分为半自动控制和全自动控制,前者要求人员参与到设备运行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后者则仅需要进行编程,明确控制的要求和程序等,无需参与直接的生产过程。
1.2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管理、处理各类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总称,是依托计算机、通信技术等发展而来的,借助特定的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能够发挥特定的功能,达到操控设备运行的目的。近些年,随着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数据的传输、处理等方面获得较大幅度的提升,其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也获得较大幅度的拓展,体现在机械领域,通过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结合,实现设备运行的自动化、智能化。
2自动化控制与信息技术在机械领域的应用
2.1高精度设备操控
机械制造业中,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与机械设备的操控精度有极大的关系。长期以来,机械零部件的加工主要借助优秀操作工人的熟练操作实现,加工精度难以保证,不适合所有零部件的加工,极大的限制了常规电气、机械设备的制造水平。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加工精度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上,从而提高机械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将GPS系统应用到机械加工中,实现加工精度的提升,极大的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和精准度。
2.2实现机械设备运行的综合监控
近些年,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机械设备的功率大幅提升,机械设备操控所需要处理的信息也大幅增加,给操作工人造成极大的难度,增加了机械设备安全运行的难度。针对此问题,设备制造企业从机械系统入手,设计并配置大型机械的闭路监控系统及超声波障碍探测系统,实现机械设备运行状况、位置的信息化反映,为操作工人提供全面、真实、动态、实时的运行参数,提高了操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此外,系统对机械设备的关键区域进行动态检测,及时发现运行异常并给出警报,提高了机械故障处理的效率,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
2.3机械设备自动化综合控制
机械设备自动化控制中,中央微处理器是自动化的核心所在,是信息处置、指令下达的关键设备,其信息处置能力直接决定机械设备自动化的控制水平。而中央微处理器的制造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的,实现对机械设备运行各项参数的综合集成,汇总到微处理器中,实现信息的综合处置,给机械设备提供最佳的运行指令。
3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控制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3.1数字化技术
一般来说,机械设备的操控系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机械系统,二是电气系统。机械系统的操作主要由中央微处理器实现,而电气系统的运行操控需要将各类数据信息转化为电气信号,进而给予高效的传输、分析和处理,以此实现电气系统运行参数的高效处置。
3.2现场总线技术
简单来说,现场总线就是工业数据总线,是处理各类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等之间的信息传递的主要设备,自上世纪末兴起以来,在机械设备操控、智能建筑等方面应用广泛,成为电气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实际的应用中,现场总线应遵循简便、高效的原则设计,形成结构简单、信息传递效率高、系统稳定性好的现场总线,实现各设备的通信互联,增强系统的整体性。
4自动化控制与信息技术在工业生产控制中的应用
伴随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智能化、网络化已经成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从生产线发展而来的工业生产控制体系成为机械制造业的主体设施,其发展必然朝着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这使得自动化控制与信息技术在工业生产控制中的结合更为紧密,催生出许多先进的融合技术,如拟人智能、线性分程控制等,极大的提高了工业生产控制的效率和操控水平,成为推动机械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5结束语
综上,当下的社会发展离不开现代工业的发展,而工业的发展则需要依托高校的控制系统实现,无论是机械设备的研发,还是工业生产控制技术的提升,都需要将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控制进行多角度的综合融合,形成先进的自动化系统,加强信息的传输、分析和处置能力。此外,还借助网络实现现代工业信息控制的云计算化,推动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从钊.自动化控制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33):70-71.
[2]常虎子.矿山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08):00079-0008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整合理念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焦点。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课程注入了新鲜血液,使课程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优化课程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够为课程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明确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课程整合是教学系统各个部分及要素进行有机组合的过程。随着对新课程内容和学生状况研究的深入,出现了多种课程整合理论,尤其是科目中心整合理论最具影响力。此理论立足于学科内容的改革,目的是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把各门学科作为教学系统中的要素,不是简单地把一门学科强加到另一门学科上,而是建立在各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各学科综合起来分析考虑,从多个角度认识同一个问题,使各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使教学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辅助其他学科的教学。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又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借助现实生活和学科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当安排实践性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学会运用信息工具处理信息,并且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二、教师要科学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
信息技术与课程高度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自主实践。合作探究和人机交互的学习模式,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利用信息技术中的网络资源、多媒体进行课程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应注意三个层面的整合。整合不是简单的综合,关键是合为一体,互相适应。整合的信息技术和课程是不分彼此的,信息技术要在课程中不断深化发展,课程教学也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作相应变革,实现整合的最佳效果。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首先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网络课程资源的整合。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信息的再加工,创造信息化教学环境,通过开设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其次是信息技术课程和课程的整合。激励广大语文教师树立学科整合的观念和意识,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按学学科内容和学生能力开展分层次教学,以项目活动为中心,注重学习过程中策略的运用和方法的积累。再次是虚拟现实与经验世界和语言文字世界的整合。这是整合运用的最高境界,真正达到了合为一体、互相适应的目的。
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角色。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并非否定教师作用。教师是领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要加强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加强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这样有助于课程整合模式下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学生从更全面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的结论。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学生学习有积极意义
首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个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朱蔓也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可见,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学校校园网的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创造了优异条件。现代信息技术不但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其次,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的教育只是把学生当做教育对象看待,忽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在课堂上,一味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在教育活动中,老师是中心,学生跟着转,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育过程中,教育首先要把学生当成能动的主体,让学生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教育者的作用在于推动学生发展,是引导者。网络情境中的课堂教学,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的主体,具有充分的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多种能力,陶冶高尚情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对传统课程产生了强大冲击,把平面型的课程方式转化成了立体型的新型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手段的信息化,不仅能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活他们的思维,把语言、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课程教学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2-0002-01
1、背景
随着高炉生产规模的扩大,高度集中化的生产工艺,要求对生产过程全面控制和科学管理,对控制系统的监控和管理功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外工业控制系统应用中多以生产过程自动化,即生产设备控制、生产过程控制以及实时监控三个方面为主,在高炉自动化控制方面,国内外对控制设备的选用主要有DCS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DCS和PLC结合的控制系统等几种方式。
为实现高炉生产过程的全自动控制,我们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了认真分析、比较,筛选确定出最适合高炉实际的控制方案。最后确定控制系统硬件采用AB公司的ControlLogix控制系统, ControlLogix控制系统是一个先进的控制平台,它集成了多种控制功能以及最新的I/O技术。网络采用5M高速ControlNet冗余网络进行数据交换与通讯。网络结构采用主网,子网双层结构,这种结构保证了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2、系统配置
经过以上考察分析,最后确定高炉控制系统由基础控制级、管理控制级和通讯软件构成。
2.1 基础控制级
采用美国Allen-Bradley 公司的生产的ControlLogix控制设备,每个系统设计成主网与子网结构,每个系统都由冗余的ControlNet主网和冗余的ControlNet子网组成,每个系统由冗余的处理器、和冗余的监控站组成。从而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1# ControlNet子网完成槽下系统配料、混合料、物料的传输过程和监控。
2#ControlNet子网完成炉顶料罐装料、综合布料过程的控制及监控。
3# ControlNet子网完成炉身系统仪控设备状态的监视和混风温度调节、顶压调节、液位调节等过程。
4#ControlNet子网实现高炉冷却水系统数据的实时监控及趋势显示。
5#ControlNet子网完成热风炉燃烧、换炉、和休止过程的控制和自动燃烧调节过程的监控。
6#ControlNet子网完成煤粉的自动制备、运输、倒罐、喷吹过程。
基础控制级完成整个高炉的设备控制,回路调节控制,过程趋势显示,设备状态和过程数据监视、报警等。六个控制站分别上ControlNet子网,实现各控制站与远程I/O框架之间通讯。这种网络结构保证了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2.2 管理控制级
采用扩展性和兼容性很好的星型拓扑结构的计算机网络,使用TCP/IP协议实现网络通信。系统硬件由1台数据服务器、2台网络打印服务器和4台客户机组成Client/Server结构。服务器配备的系统软件为Windows 2000 Server(中文版),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Oracle。客户机配备的系统软件为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中文版),应用软件为Delphi。
管理层完成实时数据采集、生产过程中各种相关数据的录入;建立生产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完成数据分析指导生产管理;提供多种生产报表、台帐和多种查询功能。
2.3 通讯软件
用VB6.0软件开发OPC通讯软件与ControlLogix系统通讯,完成与管理机的数据交换过程。同时也将两层之间相互隔离,简化软件的开发过程,使系统易于维护和管理。这个软件是我们自行开发的专用软件,与通用接口软件相比,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的特点,在实际运行中稳定可靠(如图1)。
3、技术创新
(1)监控层ControlLogix采用高速ControlNet冗余网络,网络结构采用主网、子网双层结构,通过主ControlNet网实现控制站、图形操作站及管理计算机之间的通讯。各系统控制站与远程I/O框架之间通过子ControlNet网通讯。这种网络结构保证了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在国内尚属于首例。
(2)数据管理功能,通过建立生产数据库,把管理数据和实时数据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生产数据的综合处理,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分析报表和查询功能。解决了以往的控制系统不能实现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管理的功能,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机械化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研究的必要性
机器将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之时,人们就意识到他的重要性,从诞生之日起,机械工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和巨额的财富,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研究是为了机器更好的工作、更好的为人类服务。第一,机械设计制造是个复杂的过程,每个零部件都会涉及到形状、尺寸、材料等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不光需要丰富的经验,还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持,才能确保机械部件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其组装的成功,确保了其正常投入生产。第二,机械自动化是现代工业追求的职能生产形式,一方面,机械自动化将人从危险、复杂的生产环境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业生产的安全性、稳定性。另一方面,机械自动化利用传感技术、遥控技术等使机器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自动运行,生产系统效率高、故障小,大大的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效益。第三,电子信息技术下,数据的采集、处理、传输等等方便快捷,其效率远远高出了人工,对提高生产效益意义重大。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主要技术分析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在计算网络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依赖的核心技术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例如,机械设计中,计算机可视技术、现实模拟技术为其提供了有力支持,设计者通过计算机软件、硬件可将思想中的图形以立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可以通关相关的电脑软件进行测试,提高了机械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其次,机械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础技术,机械设备的结构、材料、性能等都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关键技术,在设计中,也要对机械部件的受力、运作等进行精确的设计,才能确保机器组装的顺利和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再次,系统技术,这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技术,它包含了信息系统、生产流程等等,是先进科学技术的融合,代表着工业生产的能力和水平。系统技术一方面,要注重先进科技的融合,提高系统的综合性能,使其对产品的生产更为高效;另一方,要重视系统的融合性,确保系统各个联系的有效、稳固,促进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四,传感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各种传感器、计算机系统等组成一个传感网络,将其收集到的信息通过网络输出端描述出来,相关人员可依据这些信息对机械的生产、制造进行远程操作。第五,自动控制技术,这一技术的核心就是机械的智能化,机械生产信息通过输入端输入,计算机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整理、传输,以便操作者能及时掌握机械状态,对生产急性及时的调整,确保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这一技术的应用优势非常显著,在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降低了生产的危险性,使人员远离劳动条件差的工作环境,还节省了能源与材料消耗等,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产的又一核心技术。总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相关技术十分丰富,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中,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应从全局出发,注重硬件、软件的同时改进,才能更好的确保工业生产技术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工业生产的实力。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的前景分析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产品质量、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面对日益丰富的市场需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不但要满足商品制造需求,还要从环保、智能化、集成化等方面出发,不断的对其进行创新和优化。第一,工业生产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对环境有一定的破坏,环境问题已成为工业发展的一大助力,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的创新可有效的改良工业生产的模式,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这将是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生产未来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现在已受到普遍重视。第二,智能化发展方向,使机器拥有人一样的智慧,能够对生产环节进行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回应。目前,在强大的网络支持下,智能化生产已不稀奇,研究的方向将是如何提高机械设计制造的智能化水平。第三,进一步提升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集成化、敏捷化和清洁性,将人力资源进一步从劳动一线退下来,实现生产系统的全自动化生产、清理等等。此外,还要考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网络性、虚拟化等,全方位的提升工业制造的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价值。
结语: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核心的研究是提高工业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当前,一方面要提升自行研究的效率,树立自强、自信的研究精神,提高我国机械行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还需借鉴和模仿国外的先进技术经验,提高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技术的发展,同时要重视借鉴和吸收过程的科学性、理智性,不照搬、不全面否定,结合我国国情有目的的分析研究,取长补短,促进我国机械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
(3)系统完整详细地记录了网站的各种运行情况,可定期查看系统日志和用户反馈,便于管理员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防范。
(4)在集成统一身份认证的基础上,限制后台登录IP地址,同时对用户角色进行分类管理,更加增强了用户账户的安全。
4 结 语
西安交通大学主页信息管理系统是以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为基础,以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为原则,以保证学校各类信息准确、安全、及时为首要条件开发完成的。系统基于PHP模板引擎Smarty技术开发,这种页面设计和程序分离的开发方式为系统维护和改版升级增加了便利;系统采用纯静态和服务器异地方式结合,更加保证了前台服务器文件的安全;系统集成了学校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方便了管理员在不同应用之间切换,并在此基础上增加用户角色分级和用户IP限制功能,加强了登录认证安全;系统在功能上实现了学校教学、科研、师资等重要数据以及各职能部门、院系等重要部门信息的管理工作,新版主页信息管理系统自2012年5月开始在全校范围内试运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简介[EB/OL].[2012?07?13]..
[2] GILMORE W J. PHP与MySQL5程序设计[M].朱涛江,译.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 洪丹丹.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器的研究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3):16?18.
[4] 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用户注册中心[EB/OL].[2013?01?12].http:///web/ca/index.jsp.
[5] 董斌.静态页面生成的网站系统研究[J].福建电脑,2009(8):160?161.
[6] 冯兴利,徐墨,锁志海.基于模板引擎Smarty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2,35(18):25?28.
[7] 邹天思,潘凯华,孙鹏. PHP开发典型模块大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8] 杜江. PHP5完全攻略[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9] 郭红霞,陈斌,潘斌,等.基于Smarty的学科信息管理平台构建[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4):408?409.
0 绪论
1)数字化矿井综合监测信息系统开发背景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煤矿安全监控监测系统得到了普遍应用。煤矿安全监测系统是指对煤矿的风速、烟雾、瓦斯、温度、一氧化碳等环境参数和矿井的运输、排水、生产、提升等环节的各种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和监测,用计算机分析处理并得到相关数据的一种系统。系统的装备大大提高了矿井安全生产水平和安全生产管理效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中国的矿产开采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2)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系统是建立在整个数字化矿井系统之上的子系统,现代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由4部分组成:监控主机、计算机网络及监控软件;传输接口和传输通道;井下数据采集分站;各种传感器及执行器。如何根据企业需求,设计满足需要的数字化矿井监测信息系统是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项目研发的意义在于保障煤矿安全,要求能够收集大量的一手数据并做出快速反应。
1 数字化矿井综合监测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1.1 系统概述
1.1.1 项目背景
本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来控制、监控矿井下七类设备的,以达到管理人员及时掌握井下设备运行状态,并能做出相应决策的辅助系统。
1.1.2 工作主界面
系统主界面主要包括:系统分类、系统设置、系统管理、联网管理、设备状态、系统维护、使用说明七项功能菜单。
1.2 需求问题描述
1.2.1 数据信息采集及远程设置
能够调用企业所提供的函数,完成各站点,各监测点信息的自动定时(轮循)采集,放存储于数据库;四个通道的采集值,上限、下限。
1.2.2 基本信息管理
分站:编号,投入使用时间,是否巡检,位置,负责人,电话,分站名称,分站类型;分站属性,所属工作面,四个开关的表示内容。四路采集信息的表示内容。
监测点:编号,投入使用时间,位置,设备健康状态、监测点类型、设备名称,对应的分站;各监测点所对应的图片。
底图:对应一张总图,分站对应一张分图,点击总图的分站,弹出该分站的对应的分图,点击分站上的监测点,弹出该监测点的基本信息。
1.2.3 报警
报警:上限报警,下限报警。
报警自动提示:自动弹出报警信息,语音提示。
报警处理:点击,处理人员、处理时间、处理标注。
1.2.4 查询统计
(1)所有分站情况;
(2)查看各站点的开关变化情况;
(3)查看采集错误;
(4)所有监测站的情况;
(5)某一时间段内,不同分站、不同监测点、不同类型监测、报警信息查询的分析统计。
1.2.5 图形化展示
点击总图的分站,弹出该分站的对应的分图,点击分站上的监测点,弹出该监测点的基本信息。同时有监测点的图片。
1.2.6 用户名权限
领导、设备管理、报警处理员。
1.2.7 采集错误
设置几次采集不成功认为是误码。
采集错误,查询处理。
2 数字化矿井综合监测信息系统架构设计
2.1 设计目标和原则
数字化矿井综合监测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和原则主要体现在B/S架构思想上。
B/S架构即服务器和浏览器架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架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的操作界面是通过浏览器来实现的,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形成所谓三层结构。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少了系统升级与维护的工作量和成本,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
由于B/S架构相比C/S架构具有的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成本低的特点,更符合数字化矿井综合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因此我们采用了这一架构。
2.2 功能架构
3 数字化矿井综合监测信息系统详细设计
在经过需求分析和架构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系统的模型结构和数据库结构。
3.1 整体模型结构
不同身份用户登录系统后,根据不同权限可执行监测设备管理、远程设置、图形化展示、报警处理、查询统计、系统管理、系统开发等几大功能模块中的几个模块。
3.2 数据库连接实现设计
本系统采用JDBC连接MySQL数据库,连接步骤如下:
3.2.1 得到数据库驱动程序
3.2.2 创建数据库连接
4 结论
数字化矿井综合监测信息系统在充分理解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开发的实用矿井综合监测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够满足了矿井企业的需求和技术要求。但还应该注意到,由于设计和代码等方面的问题,某些地方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宕机现象。因此,还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资源,发掘系统的潜能,对系统进行进一步优化,使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便捷,是下一步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对影响系统主要性能的关键代码和算法进行优化;其次,研究系统与数据库的接口,充分利用商用数据库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最后,要更加规范设计和代码过程。
【参考文献】
[1]煤矿监测监控综合技术手册[S].煤矿科技出版社,2008.
[2]唐友国,湛洪波,编著.JSP网站开发详解:JSP+Servlet+Tomcat+Eclipse+SSH[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陈鹏,程勇.J2EE项目开发实用案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蔡永昶.采用B/S结构的MIS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6(06):26-29.
[5]彭晓明,等.PostgreSQL对象关系数据库开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1、前言
近几年建筑数字化设计越来越受到设计院和高等院校的认可和重视,建筑信息模型、协同设计、节能设计、参数化设计、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和概念在数字化设计领域已经逐渐成为了主流的建筑设计观念,而由于这些技术的出现数字化设计也在建筑设计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新一代的建筑师必然要注重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并在实践中应用它们。
2、参数化设计和建筑信息模型
参数化设计就是把设计的限制条件,通过设计软件和代码与设计思想输出之间建立参数关系,使二者能相互关联。这些参数可以是建筑设计理念、建筑材质、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等信息,而这些参数可以通过软件和代码进行灵活控制,从而达到不同设计方案。实现这一技术的主流软件有DP(Digital Project)、Revit系列(Architecture、Structure、MEP)(图1)、GC(Generative Components)(图2)、Grasshopper(基于犀牛)、基于一些软件二次开发的脚本(常用的有基于Autocad、Maya等)。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是近年来在建筑业出现的数字化建模新技术。BIM技术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它为设计和施工中的建设项目提供相互协调的、内部一致的及可运算的信息。由于BIM技术是基于三维数字技术和参数化设计的理念,所以基于BIM理念的软件能实现对设计图纸的“一处更新,处处更新”。可以通过BIM技术可以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MEP设计、建筑施工、建筑运营管理相联系起来,使设计人员更专注于设计,从繁琐的绘制图纸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运营管理人员更专注于管理。同时BIM技术包含建筑的可运算信息,在建筑设计阶段可以和建筑分析软件进行整合,很方便的对当前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实现这一技术的主流软件有Revit系列、Archicad、Microstation等。
3、基于BIM和参数化设计的建筑设计流程
1)、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流程的开始,建筑师通过软件或者手绘把自己的建筑思想和理念表现出来,即形成建筑概念设计,在当代数字化设计的潮流下,可以通过BIM和参数化设计完美的实现建筑师的思想和理念。建筑师的建筑概念设计形成以后,可以根据是否具有异型构建而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概念设计软件,概念设计是什么类型的建筑、建筑外观是否含有异型构件、建筑理念是否有逻辑关系等等,根据以上问题可以选取在概念设计阶段采用Revit系列软件还是Grasshopper等参数化设计软件,当存在异型构建和方便用数学的方式表达时,在概念设计阶段可以采用Grasshopper等参数化设计软件进行概念设计。如果概念设计是比较规则的体量则适合采用在Revit软件内进行概念设计(图3)。
2)、细部设计
在Grasshopper等参数化软件生成的概念体量可以通过Revit提供的与犀牛的接口完美的转换到Revit系列软件中,不管是在Revit和Grasshopper中生成的建筑概念体量,都最终可以回归到Revit系列软件中去,在细部设计阶段,借助数字化的手段,在体量分析的基础上,借助于AUTODESK Revit Architecture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可以很好的完成透视图、三维模型、各种平立剖面的制作(图4),同时由于建筑信息模型的真实性,有助于建筑师和甲方更好的了解建筑结构、材料、面积等参数,AUTODESK Revit Architecture设计软件采用了先进的参数化设计技术大大缩短了建筑设计的周期和大大提高了建筑设计的效率。在Revit中进行细部设计、构件构造设计、构件材质设计非常方便,由于Revit系列软件采用了族库系统进行设计,所以在构建建筑信息模型时,只要选择好相应的族库进行搭建即可,在进行模型搭建之前,首先要设置好构件的信息(构造信息、外部尺寸信息、材质信息等),然后再进行模型的创建。
3)、施工图设计
基于BIM和参数化设计的建筑设计,同时拥有了这两者的优势,可以随时更换方案或者短时间内设计多套方案供甲方遴选,在模型完成的同时生成建筑各种二维图纸,这些二维图纸和三维模型是关联的,可以实现“一处更新,处处更新”,彻底把建筑师从绘制施工图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使其更能关注自己的方案设计和建筑表现效果。
4)、建筑表现
建筑表现阶段由于在构建建筑模型时,建筑构件的材质信息已经被赋予,而且Revit系列软件是基于参数化参数化理念开发的,内置了高级的渲染器,所以可以对建筑模型直接进行渲染生成照片级的效果图(图5)。
最后通过其他平面软件把Revit和Grasshopper生成的效果图、图纸和程序代码合理的组合起来,形成最终的方案文本(图6)。
5、结束语
建筑信息模型和参数化设计已经被广大建筑师所熟知,但是在国内应用这两项新技术进行建筑设计的设计师和设计单位还比较少,主要瓶颈在于设计师已经习惯于cad的工作模式,一时还很难从这种模式中解放出来,另外参数化设计需要建筑师有一定的程序设计基础,这也是阻碍设计师应用这一技术的因素。但是作为新一代的建筑师应该放眼未来,尽早接触建筑信息模型和参数化设计理念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解决这些障碍的关键点所在。在建筑设计理念的转变和cad模式在实际工程中碰壁的现象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建筑信息模型和参数化设计必将在建筑设计领域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高岩.参数化设计-更高效的设计技术和技法,世界建筑 2008.05:28-33.
[2]李建成.建筑信息模型与建筑学专业的教学,建筑教育 2009.0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