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的问题模板(10篇)

时间:2024-01-02 14:53: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光伏产业的问题,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光伏产业的问题

篇1

中图分类号:TK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36-0009-02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打效益原理利用太阳能储蓄电池接收太阳辐射能源转化为可供千家万户生活、生产的电能。无论是作为独立使用还是并联网络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都是由太阳电池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电子元器件组成,不涉及到机械部件。因此,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组合设备极为先进精炼,具有使用可靠稳定和安装维护简捷的特点。从理论上讲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被广泛应用到任何用电场合,大到航天事业小到生活用电,无所不用。

一、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现状

高速发展的人类文明导致传统的化学燃料骤减,而且遗留下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各种污染物的排放也在一天一天改变着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即使如此,全世界还有一部分人根本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为了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以及未来能源供应的问题,近几年全世界包括中国都将研发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资源,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就成为改变人类能源结构和维系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世界各国纷纷在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中取得突破发展的同时,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核心的能源产业链,我国已经在海内外不少国家成立了一些比较著名的电力企业。但是我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在这样高速发展的同时却出现一种“两头在外”的不良形势。大量进口国外的原材料在国内产生的清洁能源主要的销售市场却在国外,明显对于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利润水平大打折扣。

二、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其产品主要用于为无电场合提供电力、使用太阳能日用电子产品和并网发电三个方面。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利用太阳跟踪控制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效率。由于地球的自转导致太阳的东升西落,一个处于固定位置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一年四季太阳的光照角度都无时不刻的在发生着变化。因此,通过利用太阳跟踪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保证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电池组件每时每刻地正对太阳光接收太阳辐射带来的能量,发电效率可以达到最好的状态。由于光伏发电系统要求的精度极高且系统构造繁杂,其本身存在的发展问题在所难免。

(一)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国家没有针对性采用抵制手段导致行业产能过剩。我国为了引导太阳能光伏发电多晶硅产业的健康发展,以促进节能减排和避免过度竞争,可以通过采用有效地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以抵制产能过剩的情况发生。

2.政府没有针对市场体制进行加强管理导致市场和材料“两头”在外。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起步晚且发展缓慢,国内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大部分用于出口国外,这些出口于国外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正好也是我国国内紧缺的资源。可以看出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广泛呈现出一种市场和材料“两头”在外的态势,这就将意味着我国在消耗大量能源资源且污染环境的同时却给国外输送绿色无污染的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普遍遭到质疑,这也是一方面问题。

3.未找到更为优越的发展途径导致产业发展建设成本高。世界各国都在寻求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途径,但是实际情况是全球具有富足的太阳能资源,而被利用的部分只占到不足1%的全球总能耗量,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发展建设的成本过高而导致太阳能利用没有受到广泛应用。可以想象,如果在未来可用的不可再生资源枯竭,自然资源一定会成为主导全球能源发展的主方向。假设未来要完全依赖太阳能开发,就必须从现在开始研究关于太阳能储存的办法。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还没找到既经济合理又便于储存的方法,主要包括压缩空气法及电池储存都在经济上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4.缺乏更为先进的发电技术导致产业综合生产能耗较大。作为一项主导环保型的产业,其系统主要组成材料多晶硅的生产提炼过程耗电量之大是目前社会条件所不能接收的。制造多晶硅材料就要消耗非常大的电力资源,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其他部件的制作过程同样要求颇高。

5.没有自主研发的技术导致发电生产质量存在较大的差距。多晶硅材料的制造行业在我国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其核心制作技术的缺失,先进的多晶硅制作技术多为发达国家所主导,高昂的成本效应自然阻碍多晶硅制造行业在我国社会生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且产品的质量难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二)建议

针对以上诸问题,笔者主要总结以下对策建议,可供参考交流:

1.鉴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相比与传统的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等问题,国家政府采取制定针对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办法,促进改善我国政府部门对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投资的热情。

2.应考虑实际,因地制宜,加快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组合安装进程,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有望为我国可利用资源与环境保护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且利于改变其产业产品出口市场在国外的状况。

3.在政府有关部门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热情的前提下,必定会给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行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为了能够提高改善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国家需要制定针对约束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行业必要的技术经济和环境保护两方面的门槛,必须限制避免低水平地重复建设现象的出现。

4.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水平尚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多晶硅原材料和硅片制造等环境明显缺乏一定的竞争力。鉴于技术层次薄弱的现状,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通过制定财税政策和投入专项资金,促进我国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核心技术方面的研发工作,摆脱技术水平落后的局面,推动我国成为未来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强国。

三、结语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光伏发电是重要的后续能源,在现在和未来将主导世界的能源结构,并且为全球环境保护做出无可限量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2

一、光伏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1.化石能源、核能

集中式的大型发电站都存在一个问题,从发电厂将电能输送给用户的过程将会产生输电损耗,一般会超过电厂输出发电量的10%。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采用火力发电和核能,这种大型发电厂都造成极大的浪费。

(1)化石能源

对于资源缺乏的国家和地区,需要从资源丰富的国家进口煤炭、石油,在运输的过程中将会增加成本,同时也将本国的命脉握在了别人手中。化石燃料在使用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粉尘、硫化物等,特别是煤炭,虽然煤炭相比于石油、天然气储量最多,价格野相对便宜,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是最大的。随着大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的有限性,化石能源的使用会收到限制。虽然目前也采取“煤炭气化”提高燃烧值,“碳捕捉和封存”来降低燃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但无疑这样的做法也会增加发电成本。

(2)核能

核电站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高,核废料的产生不但增加处理成本还会给环境带来潜在的危险。核电站废弃以后还需要大笔的资金处理核电站,所需要的资金接近核电站的建设费用。在提炼核能反应堆原料的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传统能源,也就是说核能发电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并不是不产生任何二氧化碳。另外,核发电的主要原料铀的储量约为475万吨,目前每年消耗约7万吨[1],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核能还能维持不到70年的时间。

2.其他可再生能源

风能与太阳能一样,存在发电量不可控、不稳定的缺点,另外风力发电机主要以大型为主,除了太阳能-风能路灯外,城市也不太可能建设大型的风力电机。

生物质能的利用主要通过生物质发电,乙醇燃料以及生物柴油[2]。生物质发电主要原料为农作物秸秆及农林废弃物,收集困难,产业化技术水平不高。乙醇燃料主要原料为粮食,就目前我国现状将粮食大量生产乙醇燃料不太现实。生物柴油原料为动物或植物油脂,加工技术还有待进步,另外含油作物种植也面临占用土地的矛盾。

水力发电也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2014年我国水电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9.2%。目前,我国水电开发容量已达到技术可开发量的52%左右,发电量占到技术可能量的40%左右。水力发电修建大坝会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水力发电储量也不能完成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因此,综合对比各种能源,未来的能源主要是可再生能源,而太阳能储量大、分布广泛,是未来必不可少的一种能源形式。

二、未来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式

1.分布式光伏电站将成为主要形式

著名的电器工程学家爱迪生就预言:未来的发电是分散式的,虽然光伏产业发展之初,大多数的光伏科学家也将发展的重心放在大型光伏电站及聚光式光伏电站。上世纪德国提出的“千家光伏屋顶”以及后来的“十万家光伏屋顶”,美国的“百万屋顶”计划,特别是日本的“阳光”计划,在2008年日本个人住房光伏发电量占日本总装机容量的80%以上,成为日本光伏发电的主体。光伏系统由于其独特性可以建设任意大小的发电站,那么未来更多的就是建设中小型的分布式光伏电站,也就是将光伏电站与建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的结合,不另外占用土地面积,维护方便,当地发电当地使用没有输电损耗,可以将光伏组件部分替代建筑材料节省成本,同时光伏系统覆盖在建筑表面还能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降低建筑能耗。

2.行业、企业标准将进一步完善

建立完善且与产业发展适应的光伏产业标准体系是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光伏产业基础通用标准、光伏制造设备、光伏材料、光伏电池和组件、光伏电源并网电能质量等多方面。我国目前也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标准,但与国际相比还不完善,另外还需要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做一些相应的调整,以适合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3.光伏电池将趋于多样化

既然未来主要发展方向为分布式的光伏电站,特别是与建筑结合在一起,为了满足发电及建材的双重要求,必然对光伏系统提出多样化的需求,包括太阳电池原材料多样化、形状多样化、颜色多样化以满足人们对于美观、安装维护方便等方面的要求。

三、我国光伏产业未来发展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人才的培养

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比较晚,在2002年之前除了一些特殊领域,光伏还没有作为大规模应用的电源,到2002年底全国装机容量累积只有6兆瓦,因此更加没有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光伏产业大规模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包括改进生产工艺、改进太阳电池结构提高发电效率、寻找替代原材料、系统设计安装、系统维护都需要专业人才。同时由于各企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需要专业的质量检测人员对产品进行检测,让消费者能够买到合格的产品。

2.加大对相关知识的普及、培训

要大规模的普及,必须要让所有人对光伏产品有一定了解,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光伏发展比较好的几个地区以外,人们对于光伏完全不了解,这就需要政府以及光伏从业者提高宣传力度,让人人了解光伏。

3.成本进一步降低

光伏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昂贵”的代名词,虽然严格意义来讲,在2011年就已经实现了个别地区光伏发电成本与化石能源发电成本一致,但要大规模使用光伏电池还需要做进一步努力,可以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电池发电效率、提高使用寿命、降低辅助材料成本、光伏系统的合理设计与安装,从整个系统上实现成本降低,从而降低光伏发电成本。

4.相关基础设施完善

光伏材料、太阳电池、光伏组件质量是否合格需要相应的检测设备,光伏发电要及时并网需要完善的电网结构、电能质量检测以及电能合理调节,只有这些基础设施也能够得到完善,光伏产品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光伏发电才能随时发电随时上网,也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安装光伏电池。

5.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协调

要满足全球所有的电力需求,需要安装300亿千瓦的光伏系统才能满足全球电力需求,而安装数亿光伏系统所需要的面积仅相当于半个法国[1],因此,寻找足够的安装面积并不是问题,真正的挑战是光伏系统发电的不稳定性。一直以来限制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除了价格以外就是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在冬季太阳辐射强度下降的情况下,发电量也会降低。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将太阳能发电与其他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结合起来,包括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水力发电等构成一个综合性混合能量系统,由于它们之间具有互补性,这样的组合不仅会是最清洁的能源结构还是成本最低的能源结构。

四、总结

在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生态环境形势压力下,太阳能光伏产业前景广阔,未来光伏产业的发展更多的是呈现分布式以及多样化的发展方式,我国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要实现大规模的普及作为主要的能源利用形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光伏专业人士一起的努力。

篇3

近年来,为了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我国已先后制定实施一系列促进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律和政策,包括《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等。这些政策确立了“费用分摊”、“全额收购”、“配额交易”等扶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原则,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也从中获益。另一类是针对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而出台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关于开展大型并网光伏示范电站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关于加强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管理的通知》、《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这些行业特惠型政策在启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我国现行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一是重终端产品应用补贴,轻前端产业技术研发支持。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经济性不如传统化石能源有竞争力的条件下,出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和降低新兴技术应用成本等方面的考虑,现阶段对太阳能光伏产业进行补贴是必要的。但补贴政策既要体现阶段性,又要考虑成长性,其最终目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高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经济性。就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财政支持政策而言,不管是“金太阳示范工程”还是“太阳能屋顶计划”,其补贴都集中在终端产品应用。对商业化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进行补贴的目的,是希望在扩大产品生产和应用规模的过程中通过“干中学”等机制实现规模经济,从而降低产品生产和应用成本。这种补贴方式尽管在较短时间里迅速扩大了国内光伏发电市场规模,但在降低光伏产品市场和应用成本方面并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原因在于,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片、组件的生产规模为全球最大,多家企业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前列,光伏产品国内市场销售量占全行业总销售量的比重一半。也就是说,国内终端产品应用市场扩大,并不能显著提高光伏行业产量,因此也就很难通过补贴重点产品应用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实际上,制约我国光伏产品生产和应用成本降低的最大障碍是硅料提纯等关键技术落后。在此前数年国外光伏应用市场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国内光伏企业缺乏对这些核心产业技术进行“攻坚”的激励,政府也没有提前谋划大力支持产业技术研发,从而导致国内光伏产品生产和应用成本高度依赖太阳能级多晶硅国际市场价格,因此在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产品生产和出口国之后,全球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的国内光伏企业依然没有形成内在的、稳定的成本下降机制。

二是重项目初始投资补贴,轻项目建成后的电量监管。政府动用财政资金补贴商业化太阳光伏发电项目,除了希望藉此提高光伏发电的经济竞争力之外,另外也希望能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消耗,因此应该高度重视商业化光伏项目的实际发电业绩。在这方面,“先发电后结算”的度电补贴方式更加可靠。在不考虑光伏项目发电量计量误差的条件下,采取度电补贴方式能让每一笔补贴资金都产生实实在在的能源替代效益。但不管是“太阳能屋顶计划”还是“金太阳示范工程”,采用的都是初始投资补贴的方式。由于缺乏项目建成后的电量监管,部分地区出现了套取政府补贴资金的情况,导致财政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不管是根据投资额按比例补贴,还是采取固定额度补贴,初始投资补贴都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1)对于根据投资额按比例补贴这种方式来说,在政府部门只能按企业申报的成本进行审批的情况下,“高成本批给高额补贴,低成本批给低额补贴”,在机制上不能鼓励先进;更有企业为得到更多的建设资金补贴、更高的电价补贴,不再努力控制成本,甚至在建设规模、投产时间和项目财务上作假,既阻碍新能源技术进步,又使补贴政策效率低下。(2)就固定额度补贴而言,由于太阳能光伏产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很可能会出现补贴标准调整滞后于市场价格变化,从而导致过度补贴或补贴不足,使得项目投资主体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光伏发电市场开发很容易出现大起大落,对行业发展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例如,2011年,与光伏电池快速降价的市场走向相反的高额补贴政策出台,加上地方的项目核准权限,两项因素迭加,引发了西部数省区光伏发电脱离中长期规划和电网建设衔接的爆发性大规模建设热潮。有的省年内就要投产上百万千瓦,同时还有数倍规模的项目夜以继日地施工。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意料之外的光伏电站建设,电网企业应对不足,许多抢建的光伏电站不得不面临闲置“窝电”的严峻形势。这样的补贴方式收到的是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是重集中大规模电站建设,轻分布式就地开发利用。尽管太阳辐照总能量巨大,但地球单位面积获取的光照能量相对较小。也就是说太阳能的能源密度较低,因此其规模化利用需要占有大量土地资源。然而,我国非耕用土地资源和太阳能资源都丰富的西部地区,却存在电力负荷小、电网薄弱等不利因素,因此单纯从商业化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成本和管理效率的角度考虑,就很难采用“分散上网、就地消纳”的方式发展,只能采取“大规模―高集中―远距离―高电压输送”的模式发展。目前看来,集中建设大规模电站的方式在我国太阳能光伏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截止2013年底,光伏发电总装机达到了1900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是分布式光伏300万千瓦的3倍多。问题在于,在西部地广人稀、用电负荷很小的地区集中大规模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其电力消纳不得不面临长距离输送问题,有的要输送700―800公里才到省负荷中心,而省内又无力全部消化,还要向东部地区输送。光伏发电年利用小时数不到2000,在荒漠地区开发比风电还“稀薄”的电能,需要为层层升高电压而配套新建一系列高压、超高压甚至特高压输变电装置,才能将昂贵的光电输送到上千公里甚至数千公里以外去使用。多层输变电设施投资、年利用小时数较低导致的输电系统效率低下、长距离线损和过网费等,使得经济性本来就不强的光伏发电的化石能源电量替代能力变得更差。

支持光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光伏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光伏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筹资。在光伏企业集聚的地区,开展具备条件的光伏企业进入证券公司代办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推进未上市光伏企业股权的流通,拓宽创业投资退出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光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在光伏企业集聚的地区开展光伏企业联合发行企业债券试点。

(四)强化科技支持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健全光伏产业科技投入长效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全面提高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光伏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将太阳能光伏产业核心设备和关键工艺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纳入国家各类科技发展规划,在高技术产业化和重大装备扶持项目中安排太阳能光伏专项,支持国内研究机构和企业在光伏产业核心技术方面提高创新能力,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加强消化吸收和再创造,尽快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光伏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比照部分高技术行业的创新激励政策,太阳能光伏企业为开发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对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光伏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组建光伏产业技术联盟。对于严重制约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高纯多晶硅生产提纯设备,大尺寸(450kg以上)铸锭炉、多线切割机等晶硅电池生产用关键设备,以及在光伏发电系统中成本占比较高、且高度依赖进口的EVA胶膜、背板玻璃和大功率光伏逆变器等核心辅助材料和部件,要积极支持以技术实力雄厚、资源整合能力突出的中央企业为主体,组建光伏产业技术联盟,集中优势研发力量进行技术攻关,争取在短期内突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封锁,形成以国内制造设备为主的装备能力,提升我国光伏产业核心竞争力。

引导研究机构做好光伏发电相关运行技术研发工作。结合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规划,深入研究电网内电源布局、网架结构以及不同电力系统可接纳的光伏发电规模。加强季节性、间歇性较强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之间关系等研究工作,在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同时,尽可能从技术上保证光伏发电电量全额收购。引进吸收国外先进光伏发电上网运行经验和技术,加强对光伏发电参数的预测工作,研究建立光伏发电上网参数测评系统,研究解决光伏电站输出功率稳定和无功补偿问题,不断提高电网消纳太阳能光伏电力的水平。支持开展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建设,为大规模从配电侧或用电端接入光伏发电积累经验。

(五)着力实施光伏产业进出口政策,有效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

支持光伏企业扩大进出口。从国外进口的用于光伏产业关键技术研发而国内不能生产的仪器和设备,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在世贸组织政策框架所认可的范围内,通过出口信贷、财政贴息、减免出口关税等办法,鼓励国内光伏企业扩大技术及产品出口,开拓海外市场。同时加大反倾销力度,尤其是要针对美国等国家的企业低价倾销多晶硅的行为,适时采取贸易救济措施,保护国内光伏企业的合法权益,帮助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光伏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据更大份额,并培育一批以出口光伏产品为主的世界级跨国公司。

篇4

一、政府资助职工安置费用的范围,是在本市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期间,经市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列入需政府资助职工安置费用的关闭破产企业。

二、政府资助职工安置费用的限定标准。

(一)解除职工劳动合同经济补偿标准。

1.企业对职工经济补偿基数的最低标准,参照1998-1999年度广州市社会保险最低缴费标准(市社会平均工资的60%),取其偏高限,定为800元/月。企业按照劳动部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规定计算的职工经济补偿基数不足该标准的,按800元/月的标准补偿,并按此标准计算政府资助费用。

2.政府资助企业职工经济补偿基数的最高标准,参照1998年和1999年广州市社会平均工资,取两年社会平均工资均数的中低限,定为1200元/月。

企业按照劳动部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规定计算的职工经济补偿基数在800-1200元/月范围之内的,按企业实际补偿基数核算政府资助费用。

(二)离岗退养人员的移交费用按下列标准计算:活动费3000元/人,退休前及退休后5年的医疗费每月200元/人,退休前养老保险费243元/月,退休前生活费578元/月。

(三)退休人员的移交费用按15000元/人标准计算。

篇5

1 光伏发电的发展及现状

早在十九世纪中期,法国科学家贝克雷尔就通过实验发现了“光伏效应”,证实了光照能使半导体材料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在1954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制作完成了单晶硅太阳电池,从此进入了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光伏发电新时代,而作为最基本光电池材料的晶体硅在光伏发电产业中也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更加迅速,工作效率和生产规模都有了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直线下降到3美元以下。在发展中国家的范围内,印度的光伏发电产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有50多家公司从事与光伏发电技术有关的制造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先后出台了包括光伏发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计划,对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生产在欧、美以及亚洲都开始大规模地进行。目前为止,主要的光伏发电技术和产业规模都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盟,其光伏发电市场份额占到了全世界光伏发电总量的五分之四左右。为了成为世界光伏发电市场的领头羊,美国和日本先后出台有关太阳能技术和光伏发电的研究开发计划,如百万屋顶计划和日本的新阳光计划。由此可见,在国际大环境和大市场下,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势头是十分迅猛的。

1959年我国成功研制出首个具有实用价值的太阳能电池,并于1971年成功应用于我国第2颗人造卫星中。1979年我国开始实现单晶硅工厂化,在此之后引进了国外光伏发电产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水平,初步形成了属于我国的光伏产业。而在进入2000年以后,由于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和国际市场的驱动,我国的光伏产业迎来大发展,光伏发电技术和产业日益增多,光伏发电技术渐渐应用于通信、交通、天气、偏远地区等不同领域.太阳能电池的使用率也逐年提高。尽管我国的光伏发电水平从总体上来看同国外比较还有一定距离,但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2 我国光伏发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上游产业污染严重

虽然太阳能源和光伏产业属于绿色无污染的能源产业,但利用太阳能的上游产业和硅材料的相关生产和加工会对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例如太阳能薄膜电池制造时会伴随四氯化硅和氯化氢等废气污染物。特别是四氯化硅,如若处理不当,极有可能会变成某些酸性物质,从而对土壤带来污染和破坏。我国将大部分目光放到了光伏产业的优点优势上,对太阳能制造引起的相关消极影响却缺乏有效的重视和监管。

2.2 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制

我国拥有众多光伏发电企业,且产业化产品中出口份额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但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企业在大部分时间内只重视自身企业的发展和利润,忽略了同类企业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往往无法团结对外,这就导致了当我国光伏产业面临国际带来的反倾销危机压力时,无法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造成这种局面很大的原因在于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缺乏统一的组织或者协调机制,去管理光伏企业之间的利益纷争,仅仅只靠少量的光伏产业协会显然无法满足光伏发电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2.3 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尽管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已经减少了数十倍,但同传统发电手段相比价格依旧过高,这也成为制约光伏发电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想要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就必须依靠本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但我国政府针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仍有所欠缺。在美国,采用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家庭会获得政府一定数额的补助。在法国和印度,使用可再生资源的企业项目都会享受减税免税的优惠,而在我国,此类针对光伏产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手段仍需出台和完善。

2.4 部分群众的认识不足

光伏发电虽然并非近几年的事,但对我国大部分人,尤其是偏远地区人民来说是个新事物,因此不可避免地在推广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和困难。很多人缺少对光伏发电的足够认识,或多或少存在着不信任的态度,这也反映了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光伏发电产业缺乏有效宣传与指导,导致消费者认识不足。

3 光伏发电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应用前景

光伏发电是人类目前研发的新型能源中最可靠、最有代表性的发电工艺,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光伏发电必定会代替传统发电方式,成为发电方向的主流。欧洲光伏工业协会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到2020年,全球光伏组件产值每年能达到40GW,系统的总装机容量接近195GW,届时光伏发电的产量会占到全球发电量的1%左右[1]。而到2040年时,光伏发电的比例会快速上涨到21%左右。世界能源组织研究结果表明:光伏发电为世界总发电带来的贡献呈飞跃式发展,从2000年的0.01%,到2020年的1%,到2040时比例会达到五分之一左右。

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都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也急需透过传统的手段,寻找新的解决办法。发展光伏发电产业,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利用,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未来发展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道路上,我国应采取上网电价均摊方式,通过降低光伏产业成本来促进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技术成熟后进而过渡到取消法规,使其真正成为切实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发电技术,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我国光伏发电发展过程中,要建立具有先进水平的国家级太阳能光伏研发中心,并根据我国国情建立不同的产业基地,例如在我国西部成立硅材料生产基地,而在东部沿海地带建立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在加大光伏发电研究的同时还要积极研发应用光伏的系列产品,包括光伏建材、光伏家电、光伏灯具和文具等。在发展光伏发电产业的同时,要加强学习和吸收其他新型发电产业优势,通过开展独立光伏电站、城市并网光伏电站和风光互补电站的建设和示范来大力培育我国光伏发电市场。

4 结语

篇6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快,其作为新兴能源利用方式中的重要部分,能够有效解决我国能源资源紧缺的问题,降低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保护环境,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需求萎缩、产能过剩、缺乏约束机制、发展目标单一、工作人员运营意识不强等,导致光伏产业的发展困难重重[1]。为了促进我国光伏产业的良好发展,必须要加强国家的调控督导,积极扩展国内外市场,有效疏通融资渠道,从而增强我国光伏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光伏产业现状分析

(一)发展目标单一

我国光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目标,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往往会受外界因素影响,使得发展目标发出偏离。同时由于相关人员对发展目标没有清晰全面的认知,仅仅将其定位于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导致发展目标单一化。光伏产业经营活动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其受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将其发展目标定位于获利,这样的目标过于单一化,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严重阻碍了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产能过剩,缺乏约束机制

光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具有广阔的市场情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该产业的发展。自2006年以来,许多光伏企业海外上市取得良好成绩,许多企业开始投资光伏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此外,由于我国产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产业规划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低下,导致光伏企业缺乏约束机制,出现非理性投资现象[2]。随着产能的大量建设,我国光伏产业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产能过剩,严重影响了光伏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工作人员运营意识不强

由于光伏产业作为能源产业,光伏企业的高层领导者对企业的生产管理以及成本管理更为重视,而忽视生产经营系统以及营运管理问题。企业工作人员运营意识不强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光伏产业利益相关者忽视营运管理,而对财务报表分析以及指标结构较为重视,导致营运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二是公司融资环境较差,光伏企业作为能源企业,其融资的渠道广阔,资金层面压力小,这样导致工作人员的运营意识差,影响了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战略

(一)建立和完善光伏产业的法律法规

要想实现光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可以结合相关的规章制度,深入研究能源的利用,使其发展方向更为科学合理。同时建立和完善光伏产业的规范体系,减少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确保产业信息的公正透明,实现产业的有序运行。此外,我国可以结合相关的法律,如《国六条》以及《可再生能源法》等,宏观调控我国光伏企业,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光伏产业财政政策支持力度

就目前而言,某些光伏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分析物质流动去向时,多采取物质流成本估算的方法,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提出增量均衡原则以及正产品和负产品的产出概念,对产品进行全面性的成本核算,有效计算出物质流成本的价值。这样的核算方法能够将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及时有效反映出来,促进环节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政府部门要加大光伏产业的财政政策支持力度,重视光伏产业,并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企业必须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有效提高企业的价值,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能力

光伏产业能够有效实现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光伏企业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专业知识技能,确保工作的准确度和有效性[3]。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积极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能力以及整体水平。同时由于光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工作人员具有较大的工作量,企业必须要加大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力度,加强队伍监管力度,定期严格审核工作人员的工作记录,确保技术人才的质量以及数量,促进光伏技术工作的正常进行,有效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此外,企业可以在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中有效纳入其工作效率以及工作量,从而约束其行为规范,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实现企业良好稳定发展。

结束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光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加强光伏产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同时通过分析得知采取有效的措施能够促进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建立和完善光伏产业的法律法规,加大光伏产业财政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能力,这些措施对于能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实现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雷,杨春.我国光伏产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中外能源,2012,04:28-37.

[2]侯晓林.我国光伏产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2:173-174.

篇7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需求急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年能源消费总量已达到31×108t 标准煤[1]。然而国内传统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我国大量能源需要进口,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1.28%[2],能源供应安全形势严峻。新能源,包括风能和太阳能等,由于具有能源总量大、可持续、无污染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所谓光伏产业是指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包括上游的原材料供应、电池片生产、光伏电站建设及相关配套服务等环节[4]。在各级政府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光伏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已成为光伏制造业大国,在铁路、公路、通讯、气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光伏产业的优势是:可持续利用,永不枯竭。在利用太阳能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理想的绿色能源。同时,建立太阳能发电站所需的时间和成本与其他发电站(如:核能发电)的建设成本相比要低很多。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利因素和障碍,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准确把握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并解决好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当前产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和障碍性问题分析。

在世界光伏产业的拉动下,近十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但受原材料的产出、技术推广、人才、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我国光伏产业的生产与应用。

      1、原材料严重短缺,产品销售过度依赖国外市场,造成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高度对外依存。

高纯硅材料经提拉或铸锭处理制成的单晶硅或多晶硅,是制造集成电路芯片和太阳能电池板的基础材料,据统计数据分析,我国所需高纯硅材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国内高纯硅材料生产量不足市场的消耗量的10%,原材料严重短缺,成为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

我国生产的光伏电池组件有90%以上出口到国外,表1为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统计的历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的情况,由表中数据可见: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逐年递增,而且幅度较大。

   

      

过度的对外依存,使得国内企业抗风险能力很弱,国际金融及国外政策等因素的波动,随时都会对国内光伏产业产生重大影响。如:2011年10月,美国宣布对华晶硅光伏电池产品进行“双反”调查;2012年3月公布调查结果,认为我国有关光伏企业接受了政府的“不公平补贴”。同时期,欧洲各国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补贴大幅下降等等政策的变更。种种政策的因素,严重影响着国内光伏制造企业的发展。

      2、太阳能电池效率转换,并网等配套技术的不尽成熟,使得生产成本过高,技术推广缓慢。

技术进步是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促进光伏产业和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称:“光电转换率是太阳能光伏电池片两大核心技术指标之一,目前国内单晶硅电池片平均光电转化效率约为18%左右。由于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未来行业利润率的提升还是要依靠相关技术的突破。”

由此可见,提高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据业内人士分析:转换效率提高1%,成本会降低7%。

另外,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形式主要是农村电气化、通信和工业供电中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如太阳能路灯等),同时存在一部分光伏与建筑集成系统和荒漠光伏电站。但这些发电站中使用的大量电气控件(如:并网逆变器、太阳能控制器)主要依赖进口,我国还没能完全实现自主研发和商业化生产。独立系统中的蓄电池寿命低,有待技术改进。规模较大的荒漠并网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建设中也存在诸如高海拔地区的超高压交流及直流输电技术、高温超导输电技术、大规模太阳能电力的调度、大规模太阳能的储存技术等问题

以上诸多技术问题,均使得生产、应用成本偏高,产品民用化进程缓慢。

      3、中国光伏产业制造行业发展较快,但国内产品应用市场发展较慢。

前几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以倍增速度快速发展,其产能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国,据报道:以浙江为例,浙江省共有光伏企业205家,其中有110家成立于2010年9月以后,规模均在100MW以下。然而,与德国、美国等太阳能应用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太阳能应用市场发展明显滞后。

一方面,2009 年,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提出:我国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重复建设、无序上马的现象非常严重。一时间,国内有关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议论之声四起。针对该问题,科技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全国工商联等部门也通过一系列分析,提出多种不同的看法。由于各方对光伏产业的认识分歧过大,使得国家就产业发展不能适时给出相应的激励政策。降低了产业界人士的投资信心,对产业的发展形成了障碍。

另一方面,前几年,由于政策的不明朗,缺乏有核心力量的政策或行业组织出来协调、维护,国内的光伏企业在海外拓展时无法齐心协力,只能种各自为政,有时为了能占有市场,大打价格战,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较为严重。

三、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障碍和问题,我们提出对发展我国光伏产业的以下建议:

      1、改变“产而不用”的现状,着重发展国内市场,解决好利用问题

随着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和工信部关于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国内市场的发展迎来一个很好的机遇期, 国内光伏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实现产品转型,做好产、用结合,打破“生产在国内、应用在国外”的市场倒挂导致光伏产业严重受制于他国的局面。

      2、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制定行业标准,推进产业协调发展

现阶段,国内光伏产业需要一个有力的行业组织来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行业组织的作用在于维护行业秩序, 组织、协调行业发展。国家应该加强行业组织的建设,给予行业组织更多参政议政的机会,让其参与国家光伏产业政策的修定,制定行业标准,以规范无序的市场恶意竞争,实现行业自律,减少行业内耗,实现我国光伏产业协调发展。

      3、深入进行行业整合,开拓应用市场,创新服务模式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光伏行业目前处于很长时间的“寒冬期”,其实困难局面的背后透露出的是行业整合的契机,江西塞维太阳能公司董事长彭小峰先生认为 :国内市场要尽快强大起来,要更多发展一些新兴市场,如印度、中南亚、中东、非洲、南美等;同时,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光伏产品的应用,增加光伏产品在各方面的应用和技术创新。

    

四、结束语

篇8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光伏产业;江西省

引言

自国家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市场大大萎缩,江西省光伏产业也出现资金链断裂、订单减少等现象。江西省光伏产业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因此在金融危机中江西省光伏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本文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下江西省光伏产业的现状,并提出了有关的对策。

1.江西省光伏产业的现状

江西省关顾产业从2005年开始起步,逐渐形成了以新余为主产地的生产能力。江西省光伏产业在发扎期间,建立了原料生产到太阳能配套产品的完成产量链,同时拥有了优秀人才的工作队伍,因此在我国已经形成了大规模的经济市场竞争力。在国际金融危机下江西省光伏产业的发展从无到有,经历了很多改革,获得了位居全国首位的成就,占全球光伏产量的四分之一。

江西省为了促进光伏产业的规划实施,对光伏产业的发展给予电力保障、优先安排用地、融资等扶持措施。同时,江西省还加大了对外开发的政策,招商引资,同时还支持江西省光伏产业的结汇,使各个企业都支持光伏产业建设公用与自用的保税仓。这样可以科学有效、适时的建设光伏产业综合保税区。总之,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环境下,江西省光伏产业的工作人员剪钉信心、应对挑战、政府坚持导向不变,因此江西省光伏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江西省光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瑕疵”:

(1)光伏产业的汇率调整,损失严重。在2008年,欧元汇率大幅度下降,贬值的速度超过美元。并且在2008年第四节度,欧元兑美元的汇率下降率超过了百分之二十。江西省光伏产业从2006年开始,为了避免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带来的汇率损失,将产品由原先的美元结算改为了欧元结算,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欧元的贬值给江西省光伏产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2)江西省政府扶持力度还不够。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光伏产业中期处于缺乏经济竞争力,需要依赖江西省政府的扶持。光伏产业的投资与供电成本比较高,因此需要依赖优惠的价格与财税政府的扶持。但是目前,还没有指定比较完善的光伏发电扶持的政策,有待于政府制定发电上网的具体措施。但是,目前我国江西省还缺乏光伏发电、上网等项目的考验。

(3)光伏产业短期的产能过剩,组件价格直线下跌。光伏产业在美国上市之后,就有大量的政府、民间朝着光伏产业的发现发展,导致其产能就会集中爆发。但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江西省光伏产业面临着供过于求的压力,短期之内产能过剩并且其组件的价格直线下跌。因此,刚进入经济市场的江西省光伏企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2.光伏产业的解决对策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江西省光伏产业面临着很大的机遇与挑战,从形式上分析,江西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研究了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为了鼓励光伏产业资源的整合,促进我国光伏产业专业化的产业配套,形成江西省光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具体措施为:

(1)政府政策。首先,江西省政府充分发挥其财税政策的作用。江西省政府应该定期进行一定资金来建立光伏产业发展的专向基金,可以采取资金投入、贷款等方式,来支持江西省光伏产业的发展。其次,江西省尽快全面启动光伏产业的市场,进一步研究与完善有关投资的财税价格。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江西省光伏产业的推广,使光伏产业的经济市场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复苏。因此,尽快启动江西省光伏产业经济市场已经迫在眉睫。另外,江西省政府还应该通过收购、参与股权等的形式进入国际光伏的市场,这样可以有效扩大其江西省光伏市场的领域。江西省政府还可以支持与鼓励光伏产业向下游领域延伸,为江西省光伏产业领域提供更好的机遇。同时江西省政府还可以简化有关光伏产业的投资,外汇管理等手续,同时还应该建立光伏产业的导向资金,支持江西省光伏产业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2)金融政策。首先,建立适合江西省光伏产业的金融环境,与江西省各个政府之间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光伏产业在集群内建立担保机构,才能使江西省光伏产业的融资能力大大提升。其次,强化光伏产业链金融,创新信贷产品以及服务模式,与光伏产业的下游企业相互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相互结合的融资模式,同时还可以为光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另外,江西省政府还可以充分改进光伏产业的外部环境,发挥货币信息贷款政策的导向作用。同时还应该建立风险投资的机制,主要由各个政府的资金作为引导资金,鼓励、吸引资金进入江西省光伏产业的集群,从而充分发挥风险的投资体系。目前,针对江西省光伏产业推出的机遇,江西省光伏产业可以通过分析风险的投资来开辟新的发展渠道,尽快帮助江西省光伏产业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而拓宽光伏产业的规模与经济市场。总之,金融支持的措施,可以使江西省光伏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3.结语

经上述论证,推进光伏产业新能源的发展不仅可以解决能源紧张的问题,还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的复苏。江西省光伏产业技术得到突破,就会想信息产业一样得到迅速的发展,并且该行业的发展也会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行业。因此,光伏产业已经成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的主要行业。因此江西省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光伏产业,积极通过金融对策促进江西省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推进江西省广业产业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光伏产业占领下一个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篇9

作者简介:吴琦(1981-),男,山东莱芜人,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北京 100053)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6-0197-02

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以来,能源的重要性逐步显现,成为备受世界瞩目的焦点问题。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能源需求大幅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枯竭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2]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自1990年起了四次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认为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环境问题,而能源消耗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则是引起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3]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4]在当前以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以煤炭为主体能源的格局不会改变,这将严重制约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战略举措。[5]

光伏产业作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是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光伏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产能和产量均已位居世界第一,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也进入世界前列。但由于当前欧美市场需求增速放慢、国内应用市场开发不足、企业产能严重过剩、技术创新能力较差等问题,我国光伏企业普遍进入了生产经营的寒冬期,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新颖的能源供应模式,将会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光伏发电的优势与制约因素,也决定了光伏发电发展应用更适合分布式。[6]我国对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也为分布式能源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我国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能源需求仍面临刚性增长,同步进行的区域总体规划和分布式能源规划,将使建设更多的区域型或大规模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成为可能,为实现能源体系变革和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因此,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将推进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概念及特点

1.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概念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建在用户需求侧,通过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方式。有别于集中式光伏发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当地发电、当地并网、当地转换和当地使用,有效解决了光伏发电的并网问题,以及长距离输电的损耗问题。但大多数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也需要公共电网的支撑,否则就无法保证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2.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特点

作为一种新型的发电方式,分布式光伏发电具备如下特点:

(1)较小的输出功率。光伏发电的模块化特点,决定了光伏电站的规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同时项目经济性却不受影响。相对于动辄几十万千瓦乃至几百万千瓦的集中式光伏项目,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大都控制在在数千千瓦以内,但投资收益率并不会低于集中式项目。

(2)较轻的环境污染。除了需要考虑分布式光伏与周边环境和景观的协调,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发电过程中不产生噪音,也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3)可部分缓解供电紧张。分布式光伏发电在用电需求最高的白天出力最高,但是由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装机规模较小,因此分布式光伏发电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的供电紧张状况。

(4)可实现发电用电并存。集中式发电是升压接入输电网,仅作为发电电站而运行。而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接入配电网,发电用电并存,且要求尽可能地就地消纳。

二、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

1.发展现状

我国从2009年开始启动了“金太阳”工程和光电建筑示范项目,明确规定根据项目投资规模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进行补贴。在相关政策的激励下,我国分布式光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态势。据统计,到2011年年底,我国光电建筑示范项目装机规模已达30万千瓦,“金太阳”工程的装机规模也已超过117万千瓦。而根据《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我国2015年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装机规模要达到1000万千瓦。2013年,国家电网继2012年启动分布式光伏发电支持政策之后,再次《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用户自己装置光伏发电设备,国家电网可以为其接入电网,发电量可以自用,多余部分也可以上网卖给电网。据统计,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已受理分布式光伏报装业务119件,发电容量33.8万千瓦。

2.面临问题

现阶段,我国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仍面临很多问题:

(1)从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建设及应用情况来看,供能企业若依赖单一能源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会受到地域、环境、成本等方面的限制。

(2)从运营方面来看,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规划设计、施工规范和运营标准等尚不健全,可能会导致后续问题的集中显现。

(3)在并网和配电方面,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和配电均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分布式供应与集中式供能之间调配困难,难以解决分布式光伏发电不稳定的缺点。

(4)在发电业务许可方面,按照国家规定,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尤其是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存在法律规定与现实需要不符甚至相悖的问题。家庭分布式光伏主要用于自发自用,项目容量小且分散,不具备成为从事发电业务的法人主体的资格。因此,如果套用集中式发电的要求,分布式光伏发电尤其是家庭用户可能会因为经济性和便捷性的考虑,放弃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三、我国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对策措施

1.开拓国内分布式光伏市场

鼓励各类电力用户积极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做到“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优先支持在电价较高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大型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积极支持在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和居民社区等建设小型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2.加强分布式光伏产业规划和政策指导

根据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需要,编制并执行国家及地方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规划。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全国规划与地方规划、发电与配电的协调发展。根据当地电力市场规划和能源结构调整的需求,合理有序推进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

3.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的市场监管和行业管理

制定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行业规范,规范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市场秩序,避免恶性无序发展。健全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相关标准和规范。构建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的监测体系,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监管力度。

4.加强与分布式光伏发电相适应的电网建设

督促电网企业加强与分布式光伏发电配套的电网改造和建设,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电网接纳能力。对于并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由电网企业负责接网及公共电网改造。对于自发自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电网企业负责公共电网改造。

5.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并网运行服务

督促电网企业简化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并网程序,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及运行的监管力度,构建简捷高效的分布式光伏并网服务系统,保证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及时并网。

6.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电价和补贴政策

根据当地的光照资源禀赋和生产建设成本,分区域制定分布式光伏电站上网标杆电价。建立并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补贴支付制度,电网企业按月向项目转付补贴资金,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落实到位。

7.建立健全扶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的金融机制

鼓励金融机构出台适合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信贷政策,创新有利于分布式光伏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企业、机构、社区和家庭等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的技术创新。

8.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土地政策

对利用建筑物等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满足国家相关要求的情况下,简化项目申报和建设管理的相关程序。对未利用土地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土地主管部门可以在土地规划、计划安排等方面给予适度倾斜。

9.促进分布式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

通过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等途径,解决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配电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

参考文献:

[1]Mohan Munasinghe.Susta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SED):Issues and Policy[C].Washington,D.C.:the World Bank,1995.

[2]Li Zhidong.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ustainable energy strategies in China[J].Energy Policy,2010,38(5):2149-2160.

[3]Bwo-Nung Huang,M.J.Hwang,C.W.Yang.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DP growth revisited:A dynamic panel data approach[J].Ecological Economics,2008,67(1):41-54.

[4]British Petroleum(BP).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Full Report 2009[R].2009.

篇10

3月初,光伏组件在欧洲遭集体拒绝、此后光伏产品价格全线跳水,5月初又传出国家质检总局将对光伏产业的质量问题进行大规模整顿的消息……

在经历了2010年的火爆之后,这是否标志着,2011年中国光伏产业将面临新一轮大洗牌?这一系列事件背后到底隐藏了哪些“不足向外人道”的隐衷?刚刚起步的安徽光伏产业又将如何应对?市场在外是病因

“光伏组件在欧洲遭集体拒绝、质检总局整顿光伏产业,是由中国光伏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直接导致。然而,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光伏产业一直以来的一个痼疾――市场在外。”

国家教育部光伏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晓安在接受《徽商》专访时指出,中国光伏产业完全依赖向欧美市场出口光伏组件生存,这已经严重制约了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数据充分印证了张晓安的观点。2010年,中国光伏组件产能达到11,5GW,占到全世界60%的市场份额,不过95%的产品最终销往海外,尤其是欧洲。

这种“市场在外”的局面造成了欧洲市场一咳嗽,中国光伏产业就得发烧。

自年初以来,高速增长的欧洲光伏产业迎来一轮政策紧缩期。其中,占据了全球光伏市场42%份额的德国已经确立了2011年中期光伏补贴加速下调方案,根据全年安装量不同,补贴将下调3%~12%;而占全球21%份额的意大利光伏市场,也将逐渐降低补贴比例。

由于对欧洲市场的严重依赖,此轮欧洲重要国家的市场紧缩也直接影响了中国光伏产业的运行态势。3月初中同光伏厂商在欧洲遭遇的“集体退货”风波,就是这一影响的直接体现。

2011年3月2日,业内突然传出重磅消息。国内一些大型光伏企业,其最新的一批组件产品在抵达欧洲港口时遭遇欧洲企业的集体拒绝,他们接受中国组件产品的条件是:降价30%!而且,此次被拒的组件总量可能达几百MW,如果算上正在发货的、正在海运的,将接近1个GW。

尽管传闻中的几位当事人都矢口否认,但是从两位业内人士口中,《徽商》获知此消息属实。

其中,安徽派雅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聂鹏胜向记者透露,3月初,国内的确有一批光伏组件在欧洲遭拒,其中就有当前的中国光伏产业老大尚德。

张晓安更是明确指出,不仅是今年的3月,在过去几年狂飙突进的草莽年代,由于抢占市场的需要,一些光伏产品的确存在质量问题,许多包括明星企业在内的光伏组件商都曾或多或少承受过退货之痛。而且,随着中国光伏产业的不断壮大,未来,欧美国家对我国的光伏企业发起反倾销调查和制裁或将成为常态。

也还是“市场在外”导致了国内市场上的光伏组件质量参差不齐,最终促使国家质监局下决心对光伏产业进行质量整顿。张晓安向记者透露,“大家都心知肚明,国内用的光伏组件质量是比国外低,毕竟95%的市场在国外。”

聂鹏胜也分析说,由于国内市场规模有限,在太阳能项目公开招标中,参与竞标的企业为了抢下项目,不惜以不合理的低价竞标。由于光伏组件的成本占光伏电站成本的一半左右,抢下项目的企业在采购光伏组件时也会压低价格。而光伏组件生产商就会把质量一般的产品低价卖给国内的项目,而质量好的组件则高价出口。

洗牌无法避免

除了“市场在外”,张晓安还认为,多年的野蛮生长也是掣肘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造成光伏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分析说,中国光伏市场一直是由民间资本所撬动的,其趋利性、盲目性导致中国光伏产业布局很不合理,大多停留在光伏组件生产阶段。而且近两年由于各地方政府的狂热,大量民间游资蜂拥而人,甚至一批箱包、皮具、印染等行业出身的“技术盲”也投入了组件制造的洪流。这也导致了中国光伏产业鱼龙混杂,产品质量不稳定的局面。

其实,早在金融危机期间,中央38号文件出台,曾判断中国多晶硅原材料产能已经过剩,而近两年,对于“产能过剩说”,各界也是争论不休。不过对于热情高涨的地方政府而言,根本无暇“坐而论道”。

数据显示,当前约有18个省在打造光伏基地,100多个城市将太阳能作为支柱产业,其中数十个城市都在打造千亿级多晶硅产业园。而合肥市也将光伏产业视为通向未来的门票。过去一年中包括赛维LDK、海润光伏、晶澳太阳能等国内巨头纷纷落户于合肥市高新区。

尽管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光伏产业前景依然光明,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光伏产业在“”中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现象。

安徽光伏产业的现状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据安徽省新能源协会名誉会长宋明预测,到今年底,安徽全省太阳能电池片的产能将高达十几个GW。然而,2010年中国光伏组件的总产能也才11,5GW,并且当前光伏皖军在全国的位次仅能排在十名左右。

因此,张晓安认为,即将到来的质量整顿对行业而言,是一个利好消息。而且在他看来,在整顿质量之余,更重要的是在行业内形成一波优胜劣汰的浪潮,通过对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条件、生产的工艺技术的综合考核,让行业重新洗牌,鼓励高技术含量、低能耗的企业迅速形成规模化生产。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光伏产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很多小企业在技术和其他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就挤入了产业之中,然而无论谁进来,都似乎能够生存下去。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