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4 08:02:2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新型城镇化汇报材料,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记者从山东省东营市住建委了解到,2013年纳入全市重点推进的58个农村新型社区项目,计划实施90个村庄,建设住宅23745户,年内完成投资76.16亿元。
截至目前,58个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36个,占项目总数的62.1%;累计开工户数13186户,占项目计划数的55.5%。其中,2013年东营区纳入重点推进项目11个,计划建设住宅4759户,当前开工户数3225户,占67.8%。河口区纳入重点推进项目12个,计划建设住宅3386户,当前开工户数2143户,占63.3%。广饶县纳入重点推进项目11个,计划建设住宅6464户,当前开工户数2420户,占37.4%。垦利县纳入重点推进项目11个,计划建设住宅4860户,当前开工户数3517户,占72.4%。利津县纳入重点推进项目12个,计划建设住宅4276户,当前开工户数1881户,占43.9%。
据市住建委工作人员介绍,东营市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引导在城镇驻地规划建设农村社区,争取利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城中村、城边村、空心村、展区村搬迁改造和乡镇驻地村的整体改造任务;引导弱小村、空心村就近向中心村或镇驻地聚集,对经济基础较弱、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偏远村、纯农村社区只做长期规划,优先发展产业,待条件成熟后分步实施。
当前东营市农村社区建设主要形成了三种模式,一是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二是依托国家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三是市场化运作,由企业作为项目的投入主体,开发建设,建成后向村民出售。
市财政投入2.75亿元建设小城镇
东营市正在探索建立市建鲁鑫村新农村发展基金,该方案已获建行总行许可,基金的设立条件已基本成熟。 2013年,市财政共安排城镇化建设资金2.75亿元,已累计拨付1.07亿元。各县区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尽最大努力破解建设资金难题。东营区财政拨付3000万资金,支持牛庄镇陈庄、东庞社区建设。河口区坚持资金奖励与政策扶持相结合,对按期完成任务的镇街,给予100万元奖励。广饶县对乡镇从银行贷款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县财政承担银行贷款利息的50%。垦利县对率先实施的永安镇惠鲁、惠丰社区建设,垫付了1.8亿元的启动资金。利津县决定从今年起,县财政连续3年设立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资金,总额5000万元,目前,一期启动资金1000万元已拨付各乡镇(街道)。
新型城镇分为四个等级
按照“一主、四次、二十个小城镇、二百个农村新型社区”四级新型城镇等级体系目标,今年以来,东营市启动了到2030年的《东营市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已完成初步方案汇报,年底前将完成规划成果;组织编制了《东营市城镇化发展规划》,将于近期组织初步设计方案汇报;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已经通过城市总体规划部际联席会会议审议,正在报国务院审批中。各县区也按照市里统一部署,根据本县区的实际情况,积极调整规划,科学布局。东营区对辖区四镇进行了新一轮总体规划调整,编制完成4项总体规划、60余项详细规划、15项专业规划、9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河口区委托知名城市规划设计院对辖区4镇总体规划和《河口区农村社区布局规划》进行修编。广饶县编制完成了城市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编制了全省首家县级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利津县实施了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修编。
各区县新型城镇
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
新型城镇,明确定位,突出发展特色,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以产带城、以城促产。
东营区着力打造石油装备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黄河三角洲现代服务业基地,努力推动胜利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规划建设了城南现代物流园和服务业集聚区;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中,为社区优先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用地,四镇共规划建设各类园区24个,园区发展势头良好。
河口区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的农业强区,今年重点实施的过亿元的农业重点项目11个;以河口经济开发区、蓝色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高技术产业。
广饶县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全县土地流转面积3.4万亩,草莓种植、高档花卉栽培等特色农业逐步壮大;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
垦利县明确了“一城一带三区”总体布局,建设了食用菌工厂化养殖、生态蔬菜种植等21处特色园区,建成了黄河人家国际旅游度假区、天宁寺文化旅游区等景区景点,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单片海参养殖基地。
利津县着力推动南部产业升级、北部开发破题、中部错位融合发展,新建了北宋1万亩花卉苗木基地、明集7000亩中小企业创业园,中部编制了《中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北部依托一期收回的7.7万亩土地资源优势,启动了滨海新区开发建设。
像管理城市一样管理新型城镇
基础设施建设好,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也得跟上,这样才能提升城镇化质量。
2、基本原则:认真、公正、公平、客观。
二、考核指标体系
考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指标体系。考核以2011年、2012年两个年度的数据和工作实绩为依据。分为:
基本情况:共27项指标(不占分值)
考核内容:包括科技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为两大方面,10项子内容。
(一)科技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1、党委、政府重视情况。包括:(1)党委和政府召开科技工作会议和听取汇报情况(一票否决指标);(2)促进科技进步和加强人才工作各类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情况;(3)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
2、科技管理机构情况。包括:(1)机构设置情况(一票否决指标);(2)机构建设情况;(3)机构领导班子情况。
3、科技经费投入情况
2011—2012年科技经费主要投入表(决算数)。包括:(1)本级科学技术支出;(2)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一票否决指标);(3)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增长比例;(4)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增长率高于本级财政预算经常性收入增长率的数量;(5)企业享受研发经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获得的税收减免额;(6)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额。
2013年科技经费主要投入表(预算数)。包括:(1)本级科学技术支出;(2)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
(二)科技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为
1、科技促进主导产业发展情况。(1)主要内容;(2)相关指标;①获上级部门科技项目数;②科技项目经费额;③10万人专利申请数;④10万人授权专利数;⑤10万人授权发明专利数;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2、科技促进创业就业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1)科技促进创业就业情况;(2)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3)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和平台建设及运行情况。(4)相关指标:①技术开发和服务机构数、②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③科技特派员数、④国家或省级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数、⑤孵化年末在孵企业数、⑥国家或省级认定的科技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数。
3、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学研联合情况。(1)主要内容;(2)相关指标:①累计认定并有效的高新技术企业数;②年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③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
4、科普工作情况。
5、全区科技工作特色。
6、党委、政府其他部门依靠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举措与成效。
7、乡镇、街道党工委和政府依靠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及经验。
上述指标中,党委和政府召开科技工作会议和听取汇报情况、科技管理部门机构设置情况、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三项指标为一票否决指标。
三、实施步骤
(一)启动实施阶段(2013年5月6日前)。成立我区考核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和任务分解表,召开成员单位会议,进行安排部署。
(二)资料收集阶段(2013年5月7日至5月24日)。各相关部门、各单位填报各自的数据和文字资料,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三)资料整理、完善阶段(2013年5月25日至6月5日)。修订完善相关数据和文字材料。填写科技进步考核表,收集证明材料,编制证明材料目录汇总整理后装订成册,相关领导签字、相关部门盖章,制作电子版,完成统计年鉴。
(四)考核资料上报阶段(2013年6月5日至6月15日)。进行系统上报,将科技进步考核表及证明汇编材料、电子版、统计年鉴一并上报市科技局。
四、考核材料要求
(一)各相关单位要根据《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工作手册》指标说明要求,认真填写《科技进步考核表》,搜集整理相关证明材料。由区科技局负责对考核材料整理、汇总,并按时上报。
(二)区科技局负责填报考核信息系统软件,生成考核表电子版。
(三)区统计局负责提供2011年度、2012年度全区统计年鉴。
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优质水果、名优茶业、精细蔬菜、道地中药、优质生猪和特色林竹等区域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以战略资源开发、现代加工制造、科技创新服务、农产品加工为导向,重点打造了三江流域水电开发基地,德阳重大装备产业集群,以成都高新区和绵阳科技城为代表的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攀西钒钛制造基地,川南综合化工产业基地和川东北天然气产业基地。围绕建设西部物流中心、西部商贸中心和西部金融中心,以生产业为重点,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二、主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就
(一)特色农业 (二)清洁能源 (三)高新技术 (四)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较大、技术装备先进、研制水平领先、配套体系完善的发展格局,拥有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东方电气、二重集团、成飞集团、资阳机车、机床、新筑路桥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大批地方配套企业迅猛发展,形成了清洁高效(含核电)发电设备、冶金化工成套设备、工程机械、石油钻采、铁道机车车辆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是国内三大重装基地之一。在全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5家,为产业持续高速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 A
导语:全球化迅猛扩张使得地方文化的地域性逐渐丧失,而以时代性为特点的流行文化则日益泛滥;当前中国持续强劲的城镇化建设则在改善生活环境的初衷中对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与生活形态造成严重的破坏;而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性所引起的大城市集聚效应则造成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大城市的转移,传统村落不断的走向衰败。因此,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护地域性,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构建城乡共生机制则成为当前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1背景介绍
1.1联合设计项目介绍
2014年2月3日至2014年2月12日,云南大学城建学院与德方魏玛包豪斯设计学院(Bauhaus-Universitaet Weimar)围绕“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展开合作交流。本次联合设计以全球化为背景,立足当下,以云南石屏县哨冲乡花腰彝民族村落文化传承与保护为主题,旨在探讨传统民族村落的发展议题,从而为西南地区传统民族村落保护与更新提供思路。
1.2水瓜冲村现状
项目所在地为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哨冲乡水瓜冲村。哨冲乡地处石屏县北部,水瓜冲村是哨冲乡的一个自然村,村民全是彝族(也称尼苏、花腰)。 “花腰”是彝族“尼苏”支系中的一支,主要分布在滇中与滇南交界处石屏县北部的龙武、哨冲、龙朋及大桥等山区乡镇。这里的花腰彝族至今仍延续着神圣的宗教文化及古老的祭祀仪式。它依山而建的土掌房保存完整,使其拥有“小布达拉宫”的美称,民族村落文化特色突出。1
1.3项目流程
表1:项目流程(图表来源:作者自绘)
前期分析 现场调研 设计阶段 总结汇报
地形分析 从“建筑、农业、文化、景观、土地利用”等六个方面,混合分组,共享调研成果 前期调研资料整理及汇报 汇报及点评
交通区位 参观石屏郑营、石屏古镇、体验石屏文化 头脑风暴、角色扮演
文化分析 参观玉溪市澄江帽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游览抚仙湖 规划构思
图纸绘制
2 村落研究
2.1 现场调研
此次调研恰逢花腰彝纪念彝族英雄阿举行的12年一遇的“德培好”,古老的祭祀仪式吸引了许多游客及专家学者前来参观。村民们身着极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场面宏大。
水瓜冲彝族村落建于朝阳、开阔的斜坡上。村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北边有枝繁叶茂的龙树林象征村寨的兴旺发达。山、水、田、人构成了和谐美好的村落景观。顺山势层层叠落的土掌房是水瓜冲彝族的传统民居。完整的土掌房是三间四耳下八尺,正房三开间有楼,两耳及八尺一般只有一层,其屋顶用土捶成,正房楼上有门可通耳房顶。曾经的村落屋顶空间连续成片,屋顶是村民聊天、对歌娱乐、晾晒谷物的重要平台。如今部分屋顶坍塌破损,或是为了防止雨水渗透部分民居增加了坡屋顶,村落的屋顶平台已经断断续续。与此同时建造土掌房的工艺也逐渐失传。随着村子人口的增长,村民在村口的山脚新建了现代民居,对村落的整体风貌有一定影响。
2.2 问题的提出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原先仅靠种植玉米、萝卜、烤烟等经济作物和饲养家畜家禽来维持生计的当地人逐渐外出打工,水瓜冲村逐渐出现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的现象。加之外来文化的冲击,花腰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
在《乡土中国》中谈到,“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2]。经济发展对当地最大的影响便是对这种“熟悉社会”――传统社会结构的破坏。传统社会结构是传统文化形成与存在基础,在当前,原住民的流失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带来当地生活方式的改变,村落社会结构的改变,最终必将导致地域文化的消解。
要保护传统文化必须使当地人留下来,使传统的社会结构体系得以保留和发展。因此项目提出“织体村落”的概念,将现存的经济、生态、文化等一系列因素抽象为相互交织的网络体系,通过网络体系的更新策略保护花腰彝民族文化,使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2.3水瓜冲发展的SWOT分析
提出规划理念,通过SWOT分析对水瓜冲村的现状优势、劣势及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了分析。
表2:水瓜冲SWOT分析(图表来源:中德联合设计组)
STRENGTHES优势 WEAKNESSES劣势 OPPORTUNITIES机遇 THREATS隐患
传统文化 经济单一 官方对彝族文化保护意识更强 经济发达地区对当地青壮年的吸引
自然环境状况良好 社会共公共服务设施匮乏 政府经济计划 外来市场冲击,当地产品无竞争力
传统生活方式保存良好 基础设施匮乏 专家学者的关注 全球化趋势冲击
良好的农业发展模式 高科技农业匮乏 其他人士关注(游客……) 新农村建设
可持续农业(无公害产品、低碳农业……)
2.4 目标与策略
社会文化网络的建设是此次规划的目标及解决民族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途径。设计者将从以下四方面建设网络系统。
表3:目标与策略(图表来源:中德联合设计组)
Goal
目 标 Strategy
策 略
Cultural nerwork 引导当地传统文化产业化,使其延续发展
彝族文化的传承 建立刺绣工作坊(教育、销售)
小型文化展览空间
建立彝族文化档案室
成立彝族文化学校(教育、展览、研究)
传统建筑保存与新建筑发展
Economic nerwork 利用当地生态环境优势及现有农业产品发展生态农业
农产品加工,创立当地有机农业品牌
适量的旅游服务设施 有机农产品加工厂
保证水质、土壤、肥料等品质
采用先进灌溉技术
有限的体验式家庭客栈
物流仓储点
网络推广渠道
Social nerwork 基础设施完善,彝族村落沟通便捷
新的发展 公共交通体系的完善
运用新的技术建设新的彝族传统建筑
交通体系发展带动新型就业
Social nerwork 污水循环处理
垃圾分类处理
有机物循环利用
恢复生物、景观的多样性 生活污水植物降解
建设垃圾处理厂
建立循环站
优化树木种植品种
3 规划及设计探讨
3.1空间规划与建筑保护
(1)空间布局
保存完整的水瓜冲老村土掌房片区作为核心保护区,新增加的民居、旅游服务区、产业片区布置在老村东面的新村片区,形成两个组团的分布。组团式布局能较好的保护传统村落,同时为村庄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2)公共空间规划
围绕规划策略,结合老村建筑的更新改造,在规划中将闲置的土掌房,村内会堂加以改造,功能置换后作为刺绣工坊、文化展览空间及彝族文化教育学校。同时对现有公共空间节点――寨门、水井、街巷空间进行改造,增设健身、休憩娱乐等设施,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此外,将现状作为牲畜放养空间的老村山顶空间改造为马缨花文化主题公园,充分营造浓郁的花腰彝文化氛围。在新村片区增设歌舞广场,为村民提供弘扬民族歌舞文化的场所。屋顶空间平台的重新联通为村民日常交往及游客体验观光提供独特的开敞空间。
(3)建筑更新与保护
吸收政府补助资金对现存的土掌房进行修缮,通过在屋顶增加防水层的构造手段来改善屋顶漏水的困扰及反复修缮的繁琐工序等问题,使花腰彝独特的建筑重新焕发生机。鼓励并组织当地年轻人学习土掌房的建造技术。新建设的民居延续土掌房的风格及空间形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建设,形成顺应时展,满足居民需求的新彝族民居。
3.2 产业提升与文化传承
引进电子商务开发模式,将当地精美的刺绣工艺与世界时尚潮流融合,建立水瓜冲村刺绣工艺与时尚服装、手工艺等现代产业的联系。组织当地村民以及周边居民进行刺绣工艺的传授,通过家庭作坊式合作完成产业订单,从而实现传统手工艺传承与继承创新。在此基础上,考虑通过发展有机农产品对现有农业进行提升。同时对未来的旅游产业做了控制,避免过度的旅游对现有村落的冲击。
4 水瓜冲模式的示范性讨论
通过区域公共交通体系的完善,更新产业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发展,将带动新型的就业模式和服务模式。新的水瓜冲,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更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水瓜冲村的发展方法将成为一种全新模式,在长远的未来,他将成为带动区域增长的强劲触媒[5]。
5 结语:
此次联合设计提出构建“网络”体系来解决民族村落发展问题的尝试性实践,通过保护其社会结构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项目中更多的是思想上的交流,许多设想都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设想中。但是尽管如此,此次联合设计仍然很好的吸收了国内外的经验,探索了传统村落发展的新途径,为传统村落更新与保护提供了理论补充与现实应用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佘孟良等.石屏县志【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10.
[2] .乡土中国【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
在查找问题阶段采取召开党委班子民主生活会、党员支部大会、干部职工大会上、下发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对班子成员进行了广泛评议,从收集到的评议意见和建议看,广大干部职工、建筑企业对党委班子的评价较好,认为党委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能充分发挥党委的战斗堡垒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与时俱进,艰苦创业,廉洁自律,身先士卒,紧密团结广大干部职工为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和打造全市宜居宜业首选县做出了不懈努力。党委所做的工作是有目睹的,也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
二、存在的问题
2013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20亿元,增长9.7%(可比价,下同),总量位居全区第4位,增速位居全区第6位。其中,一产完成67.2亿元,增长4.9%;二产完成757.1 亿元,增长11.3%,其中工业完成706.9亿元,增长11.8%,总量位居全区第三位,增速位居全区第九位;三产完成295.6亿元,增长6.5%。
总体来说,农牧业生产获得大丰收,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服务业发展平稳,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县域经济、非公经济发展加快,民生进一步改善。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通辽市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主要是全国、全区经济逐步企稳,市场预期进一步向好,但由于上半年通辽市与全国全区一样经济增长明显低于预期,尽管进入三季度以来形势有所好转,但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依然十分艰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困难和问题:
1.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从先行指标看,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152.3亿度,同比下降0.16%,其中工业用电量132亿度,同比下降1.1%。铁路发送量3477万吨,同比下降13.1%。从主要指标看,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回落2.7个百分点。
2.工业企业效益下滑。受电煤、铝锭、淀粉、水泥等价格下降影响,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速预计比去年同期回落5.7个百分点,特别是铝产业利润下滑较大。
3.消费需求低位运行。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煤炭等大宗商品外运量减少
受国内外大环境影响,2013年通辽市和自治区一样,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与年初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二、通辽市2014年经济运行的环境及因素分析
2014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缓慢曲折复苏进程之中,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有效需求不足、企业效益下滑、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因素仍将制约经济持续回升的空间和力度,经济增长动力依然不足,相对低迷的增长态势还将延续较长时间。但总体来看,对于通辽市,经济运行环境有如下有利因素:
1.从全国看。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进一步调动全国上下的发展热情,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基本态势、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环境、扩大内需的发展环境总体趋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民生改善出现积极变化,经济增速已基本趋于稳定,经济增长回暖势头有所稳固。但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仍需进一步观察,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微观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预期2014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保持在7%以上。
2.从全区看。受国内外大环境影响,2013年全区经济下行压力较为明显,经济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和农牧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普遍放缓,GDP增速比年初预期回落3个百分点,但从下半年以来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全社会用电量、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等先行指标看,四季度,我区经济运行情况将好于前三季度,呈企稳回升态势。
3.从通辽市看。由于通辽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人力资源丰富,在市委、市政府的融入东北、环渤海经济圈战略引领下,近年来承接产业力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财政收入与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有效地抵御了国内内需不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蒙东地区、乃至东北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总体而言,进入新世纪以来,通辽市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受大环境影响,各项经济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但相比于我区西部,仍然保持较快发展态势。特别是通辽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加快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同时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正在实质性推进,对外开放和承接产业工作获得成效,尤其在自治区“8337”重要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初步构建了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构架,煤电铝、煤化工、玉米生物科技、农畜产品加工、现代蒙药、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型建材、镍铬合金以及新材料等10大产业逐渐成形,商贸物流、旅游会展、金融保险、文化传媒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另外,随着中心城市建设和城镇化、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都将等给经济带来发展后劲,全市具备向更高目标、更高层次前进的良好基础。同时,政策效应将为全市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红利。国家西部开发、振兴东北、支持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见等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有效发挥;自治区党委、政府正在研究制定全区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定位等11个专项规划,将对东部盟市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鼓励和支持通辽市加快在蒙东地区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通辽市在市第四次党代会上确立了 “开放转型 创业富民”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这些明确的政策意见,都有利于我们把国家、自治区的扶持政策同自身发展实际有机、有效、有作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潜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2014年趋势展望及主要指标预测
综合分析当前形势,按照自治区党委“8337”战略思路和对通辽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新期待,全市上下将继续坚持开放转型、创业富民,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不断创新思维、完善思路、强化举措,集中精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基本市情,并与“十二五”规划充分衔接,初步考虑2014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80亿元,同比增12%(现价比);财政收入达到167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投资达到1840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亿元,增长1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400元,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40元,增长12%;城镇化率达到4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指标任务。
四、主要对策建议
(一)着力抓项目,增强投资增长后劲
对锦联铝板带箔、创源高强高韧铝合金、霍林河机场等列入自治区的重大项目,坚持定期调度、专项推进,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征地、拆迁、用水、用电问题。对签约项目,解决好土地、环评、安评、能评等关键要素,为项目建设做好保障。紧盯国家和自治区政策动态,抓紧谋划、储备和申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及时主动与上级汇报对接,力争上级更大支持。抢抓新一轮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机遇,强化全产业链招商,力争再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和投资强度大的项目,特别是在玉米精深加工和铝精深加工项目上要实现大的突破,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发展。
(二)着力调整结构,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化解产能过剩,积极承接先进产业转移,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循环利用,坚持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褐煤综合利用质量和效益,打造资源富集地区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升级版。各旗县立足优势,着力营造低成本效应,既重视抓大项目引进建设,更重视发展科技创新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小微企业,形成“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加强与民大等科研院所的合作,着力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服务产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三)着力增收富民,推进农牧业深度转型
围绕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和输出基地,加快实施一批现代农牧业发展工程,重点建设好生态节水农业、现代农牧业、优质肉牛、生态草业、绿色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6个示范区,培育百万亩膜下滴灌示范工程,科左后旗“东大荒”百万亩粮食功能区、百万亩优质牧草基地、百万亩现代有机农业,科左中旗百万亩现代农牧业循环发展,科左后旗百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千万只肉羊基地、百万口生猪基地、亿羽禽类饲养基地、十万头肉驴生产基地等十大农牧业增长点,抓好20个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10个专业合作社、10个农畜产品专业市场、30个农畜产品品牌、10大保障行动等6项重点工作,推动农牧业实现深度转型,夯实农牧民持续增收基础。
(四)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商贸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进主城区万达、欧亚、金源尚都、红星美凯龙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培育打造“四个核心商圈”,大力推进现代连锁商业等新兴业态发展。加快科尔沁综合物流园、开发区蒙东物流园区、莫力庙物流园区、木里图工业物流园区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发挥好保税物流中心、内蒙古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辐射带动功能,加强科左中旗成峰牲畜交易、科左后旗科尔沁黄牛、开鲁县红干椒、通辽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等10个农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蒙东地区物流集散基地。围绕“一轴三区两翼”500公里文化旅游带的要求,深度挖掘通辽市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完善后旗大青沟、库伦三大寺等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加快建设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加快引进外埠金融机构入驻通辽设立分支、鼓励现有金融机构增加信贷规模,增加贷款额度,创新投放更多的金融产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云计算、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孵化、居家养老、会展经济等新兴服务业态,推进全市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效益提升。
(五)推进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实力
1.完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根据旗县的比较优势,搞好县域特色产业、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等规划,找准发展定位,选择好各自的发展路径,打好各自的优势牌。霍林河北部经济带加快发展综合能源和新型有色金属加工、新型煤化工、新型煤基产业,率先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科尔沁区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率先实现深度转型;开发区加快建设高端产业、高端要素、高端人才聚集新区,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开鲁县加快发展非资源产业,率先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南部的左中、后旗、库伦、奈曼四个旗建设安全绿色有机农牧业经济带。通过扬长补短,实现率先突破,走出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发展路子。
2.加快创新驱动,增强发展活力。科技方面,我们将着力实施蒙医药、褐煤综合利用、玉米生物等重大科技合作攻关工程,建设十个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建设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畜牧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重大工程建设,切实提升科技带动能力和创新水平。改革方面,主要是落实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举措,加大鼓励、支持、引导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力度,充分激活民间资本和各类发展要素,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产业发展中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激发全社会创业发展的活力。对外开放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开放模式,全面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强面向全国和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推动引资、引技、引智的有机结合,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深度融入互动,提高对外开放的综合优势,通过大开发、大招商吸引资本和市场高端要素。
3.积极转变职能,打造良好环境。进一步精简和下放审批权限,给予旗县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为旗县发展减负、放权、松绑、助力,建设好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产业、财税、金融、用地等方面更多的向旗县倾斜。比如,通辽市正在推进农村牧区金融创新试点县建设,探索有效解决当前农村牧区融资难的办法,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推动农牧业转型升级和县域经济发展。
(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把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走以人为本、城乡互动、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城镇体系。2014年,在主城区组织开展“苦干400天,共建美好家园”行动,计划实施7类86项工程建设,包括10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6项生态、园林绿化工程、10大公建工程、建设10个特色博物馆、建设10个城郊采摘园、建设10个休闲旅游乡村、开展10大环境整治战役等,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努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
“舞草龙”起源于唐朝,相传源自唐代的一场旱灾,传说“八仙”中的韩湘子是叶榭埝泾村人,为解家乡旱灾,召来东海“青龙”,普降大雨,使得叶榭盐铁塘两岸久旱逢甘霖。当地百姓为报韩湘子“吹箫召龙”的恩德,便将盐铁塘更名为“龙泉港”(唐贞元790年),并用金黄色的稻草扎成四丈4节、牛头、虎口、鹿角、蛇身、鹰爪、凤尾的草龙,并在“龙泉港”举行庄严、隆重的村落群体性祭祀活动。仪式举行时需供奉“神箫(象征韩湘子)”和“青龙王”牌位,仪式分为“祷告”、“行云”、“求雨”、“取水”、“降雨”、“滚龙”、“返宫”等7个程式。以后该仪式逢农历五月十三、九月十三以及当地“关帝庙会”时举行,并延续至今。这种接近古代原生态的祭龙求雨仪式,因为有整合村落集体力量的文化功能以及健身、休闲、娱乐功能,已传承了近千年。现流传于上海松江地区,它是百姓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一种带有宗教性的活动,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条件匮乏的情况下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心灵上的一种寄托,也是先民们劳作之余进行健身娱乐休闲以及教育活动的载体。
2舞草龙文化集体失忆之因
“舞草龙”是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记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智慧、情感和精神。文化并没有强弱之分,与弱肉强食的“进化论”相悖,所有文化都有其价值,他们共同构成了这个世界充满生机的文化版图。但调查发现,在上海居住超过20年的上海居民对“舞草龙”的知晓程度还不到5%,这说明民俗体育文化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舞草龙”文化存在失忆事实。“不用则失”是遗忘规律,但在当今这个现代化、信息化、教育市场化、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今天,造成遗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2007年,我国学者陈清研究认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失忆的原因有奥林匹克运动大规模融入造成的冲击;世人对中华文化的不正确认识;国人崇洋的心态以及民族文化的自卑。文化的交流融合在所难免,但文化主体造成的失忆是不可忽视的。“舞草龙”文化发源于被称为“上海之根”的松江,属于地地道道的上海本土文化,对“舞草龙”文化的记忆不仅是对上海历史的认识,更是上海市民自我身份确认的象征形式。“舞草龙”文化在上海失忆的原因有:异质文化尤其是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击;都市化、城镇化侵占了“舞草龙”等民间文化的生态空间;“教育失范”带来的传承断层;时尚娱乐主义、科技异化占据着市民们的休闲时间等等。
2.1异质文化的冲击在全球化的时代,文化的交流在所难免。上海处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前线”,1842年上海开埠通商以后,异质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就不断融入上海,尤其是西方竞技体育。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海民间传统文化(包括“舞草龙”文化)并没有被边缘化,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舞草龙”还广泛流行与上海地区,尤其是松江。例如1949年10月1日至15日,庆祝,松江人民制龙105条,举行长达半月的大型灯舞活动,分别在集镇闹市区和各乡村共舞,呈现五最:时间最长、规模最大、舞队最多、舞姿最精彩,观众激情最高。(2012年12月19日,访谈记录)至此以后,类似盛大的活动再也没有出现,“舞草龙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改革开放三十年是其被边缘化最严重的三十年。上海是一座•12•商业气息相当浓重的城市,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有雄厚的经济资本和功能齐全的文化设施,但是经济资本投入于民俗传统体育文化和异质文化的比例极不协调;体育文化设施、宣传媒体(如报刊杂志)对民俗传统体育文化与异质文化的宣传格局不对称:上海市有很多大型的体育场馆,如万人体育场、江湾体育场、上海源深体育中心等,都只是承担规模宏大的世界顶级赛事;《文汇报》、《新民晚报》是上海乃至于全国性的大报,五星体育也是上海乃至于全国影响力比较强的体育电视频道,但稍微做一下内容分析就可以知道,其宣传对象主要是异质体育文化(尤其是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此外,正如张闳在“倾斜的天平”中所说,堂皇的上海大剧院等,功能强大,有着宏伟的外表,但它基本上等同于一个“国际戏班子”搭建的临时舞台。世界各地的文化成就,都可以到这里展览一番,赶一次集,然后收摊了事。其他许多气派非凡的文化设施,也都只能为外部文化提供展览、交流的平台。对“舞草龙”等本土文化宣传的缺失,使得有着强大文化设施的上海,正在蜕变为一个国际文化“庙会”。文化是一种有生命的东西,它要求有广阔的生存空间和自由舒畅的精神空气。上海都市化以及松江城镇建设过程中没有为本土体育文化搭建展示平台,以至于这些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造成“文化失忆”。主要是由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西方体育文化对本土民间体育文化的冲击)造成本土文化的失忆,这些因素背后更多隐藏的是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不可避免,但主观因素是可以避免的,“舞草龙”文化在上海失忆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虽然上海市政府认识到本土文化失忆的危害,组织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一些展示平台,但是还存在投入不够、缺乏专业群体的指导等很多问题。
2.2都市化、城镇化侵占了“舞草龙”文化的生态空间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黄浦江上游,距上海市中心39公里。松江县历史悠久,自古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人才荟萃。上海开埠前,松江是上海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曾有“苏(苏州府)松(松江府)财赋半天下”之美誉。叶榭镇是松江第一大镇,是“舞草龙”文化的传承基地,该镇在近些年经历了快速的城镇化,快速城镇化给“舞草龙”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叶榭镇城镇人口结构如表1。由表2可以看出,其人口的特点有流动性强;出生率低;老龄化严重等。根据预测,2015年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28.10%,2020年为34.10%,2030年为38.00%。这种特点对“舞草龙”的传承带来巨大挑战。首先,“舞草龙”产生并扎根于农村社会,其传承方式主要依赖于老人对孩子的口耳相传,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原先的传承方式没有办法继续。其次,人口流动性强导致没有稳定的传承人。再次,人口的急剧城镇化导致乡村本地居民减少,以至于传承人萎缩。而如今,随着社会化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民俗体育文化所处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文化生态环境的消失,该项目无可依附,其民俗文化内涵被消减,从而逐渐转变为一种纯粹的传统舞蹈节目,原生态不在。
2.3“时尚娱乐主义”和“科技异化”占据着市民的休闲时间现代人们追求娱乐和时尚,导致这些项目不合追求潮流一族的口味,因而被迫改造创新。但是改造后道具的制作成本高、易损坏,缺乏资金、服饰、道具的保障;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当代人娱乐方式愈发丰富,外来文化与流行风潮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Iphone、ipad等现代化娱乐电子产品,电脑游戏,瑜伽、跑酷、轮滑和街舞等外来体育项目牢牢占据着青年群体的业余时间,尤其是青少年(民俗传统休闲体育项目的传承载体)的业余时间,人们的生命实践变成了在以“时尚、尊贵”为指向的人生阶梯上的不断提升“档次”的过程。在这样的文化环境里,“异文化”不是遥远、陌生、异己的力量,而是紧紧环绕着每个市民日常生命实践的基本元素。这种“异文化”会毫不费力地侵占了民间传统文化的阵营,民间体育的生存和活化面临着众多挑战。
2.4“教育失范”带来的挑战近年来,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失范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造成传统文化传承断层,教育没有承担其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导致很多优秀传统文化淡出学生群体视野,在学生群体中间“集体失忆”。学生群体是民间传统文化传承的主力,要使广大青少年接触、学习和接受民间体育文化,学校教育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是高考制度影响学校开设体育课程的数量,“舞草龙”等本土民间体育项目就更难进入课堂。除此之外,上海体育学院黄聚云教授系统研究后提出了“教育柔性化”理论,该理论认为:教育存在“刚———柔”的两种维度,理想的教育应当是“刚柔并济”的,然而纵观历史不难发现,随着尚武文化的弱化、节制的被冷落和个体化的兴起,发生了由“刚性教育”向“柔性教育”的历史倾斜。当代中国的教育出现了教育功能服务化、教育环境温室化、教师职业女性化、教育手段轻快化和教育对象柔弱化等倾向,从而导致了一种注重带给学生愉悦感受的教育手段大行其道、过度溺爱保护的教育氛围笼罩四方、“顾客即上帝”式的教育价值甚嚣尘上的社会问题———教育柔性化。体育在教育“刚”“柔”维度中扮演着刚性教育的角色,我国教育重视智力教育,轻视体育教育,教育柔性化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通病。访问中,叶榭学校书记徐XX表示:“舞草龙”在我们学校(叶榭中学)传承最大的障碍来至于家长,现在的学生都是独身子女,家长为了保护子女,都不让他们参与“舞草龙”,担心他们会受伤,也害怕影响到子女考试成绩。
3“舞草龙”文化在上海松江的记忆重构
文化之记忆重构任重而道远,学校教育、城镇文化建设以及地区生态建设都将是促成“舞草龙”文化记忆重构的重要因素。
3.1“舞草龙”文化在学校重构“舞草龙”是民族传统体育代表,是民族文化的记忆载体,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智慧、情感和精神。20世纪80年代开始,叶榭中学老一辈学校领导、老师就开始了“舞草龙”文化的挖掘与整理,率先推动“舞草龙文化”在学校的重构。通过访问老艺人,挖掘整理出《上海民间舞蹈集成.松江卷》一书,该书是现今人们了解舞草龙历史的重要文献。除此之外,“舞草龙”在叶榭中学实现了课程化教学,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理论篇主要是校本教材(图1,表3),实践篇主要是将“舞草龙”技术动作安排进体育课课程内容和组织“舞草龙”俱乐部(图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舞草龙”这样的民间体育很适合在学校传播与发展,叶榭中学为“舞草龙”文化在学校构建点燃了星星之火。为什么适合在学校重构?“舞草龙”是实现体育教育、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的载体。首先,“舞草龙”的动作对提高学生的耐力、力量以及心肺功能都非常有帮助;其次,一支舞龙队伍队员有五六十人,相互之间协调配合才能完成舞龙动作,能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第三,“舞草龙”蕴含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活化石”———龙文化、稻耕文化、民间传说(八仙传说)、民间宗教文化以及感恩文化等。舞草龙”是中华感恩文化的载体,是松江叶榭村民感恩“韩湘子吹箫求雨”的纪念活动,它还是感恩天时的活动:农业社会人们祈求风调雨顺,每逢丰收之年,“乡民们”会立刻组织盛大的“舞草龙”表演。但它只仅仅局限于一所学校———叶榭中学,没能形成影响力,实现由点到面全面铺开。
3.2舞草龙文化在松江城镇文化建设中重构文化是一个城镇的重要标志,没有文化内涵的城镇是没有生命的。近些年来,各地区纷纷增强本地文化建设来打造特色城市,以至于出现争夺人文景观的现象,例如“梁祝”在浙江宁波,还是江西宜兴;“孙悟空”在福建泉州,还是连云港……这是一场人文景点的争夺,它们各有各的理由,背后则是文化、旅游、经济的博弈。“舞草龙”是上海松江地区文化的典型代表,松江城镇化建设应该将“舞草龙”等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纳入城镇建设过程中。依据扬•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理论,历史文物的保护实为历史文化的保护,因为文物是承载文化记忆的媒介,一定意义上历史文物的保护唤醒了许多历史记忆,重新展现了与之相关联的文化内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过程中。松江人民政府也积极将“舞草龙”文化的记忆重构纳入到城镇化建设中去。目前在静态和动态保护方面均取得一些成绩。静态保护方面表现在:开展灯舞的普查工作,进一步摸清项目的情况;形成文字材料归档保管;目前记录舞草龙的文献资料有《上海民间舞蹈》、《松江民间舞蹈集成》、《松江风俗志》三本书;对松江地区的所有民间艺人进行登记;邀请有关行家对流传松江地区的民间体育文化遗产作论证。此外还致力于保护好项目道具、表演技巧、音乐,建立展示平台。例如松江叶榭“舞草龙”建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中心、叶榭张泽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马桥羊庄非遗陈列室以及叶榭学校的草龙滚灯陈列室。动态保护表现在: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好老艺人,进行录音、录象存档;已恢复的草龙队按时排练;丰富草龙表演活动,扩大影响;镇财政保证每年有专项资金投入;组织青年学习灯舞,加深印象,提高兴趣,培养传承人,建立继承队伍;在原生态表演的同时,开掘它的潜在价值,实现“活态保护”。虽然,在政府的带动下,“舞草龙”的传承开始取得一些成效,但是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掌握编制即能的传承人大多年龄超过65岁,青少年学生迫于生活压力和高考压力都不愿学习技艺等。由此,“舞草龙”这项古老的民间休闲体育项目要在城镇化背景下得到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还需要社会企业的资金投入,而这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舞草龙”项目自身的改造创新以融入现代化的城镇文化。
3.3舞草龙文化在松江打造生态旅游城镇背景下重构许多社会人类学者认为,大众消费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而旅游业是大众消费的一个重要内容,例如云南丽江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已成为丽江纳西文化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社会背景和推动力。因此,我们在探讨“舞草龙”文化在上海松江的再生产时,也不可避免地要与旅游牵扯在一起,“它虽然逃脱不了文化和学术搭台,经济唱戏”的再生产模式,但也体现出一种被动的文化自觉。[1]松江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方塔园、醉白池、佘山公园、上海影视乐园、西林寺、庙前街、泰晤士小镇、辰山植物园和欢乐谷等等。松江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虽然这里旅游资源丰富,但“舞草龙”等本土民俗文化没有被挖掘出来,这些旅游景观都为“舞草龙”等民俗体育文化提供了良好的记忆重构平台,利用这些平台实现记忆重构,不仅能提升城镇化质量,还能带动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作为党政的中枢机构,我办严格细致的履行了上传下达职能,确保政令畅通。在公文处理方面,我办有专人负责发文、专人负责收文和政务内网维护,印制了《镇发文登记簿》和《镇收文登记簿》,确保了公章规范使用、文件按时签收打印并送阅处理。政务内网做到了开机必阅,形成了每半个小时查看一次的习惯,在收到文件后立即电话通知相关分管领导,并呈送给主要领导批示。在落实文件方面,一方面,为节约行政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秉着尽量不用纸质文件和电话通知的原则,通过移动飞信的平台将各类文件精神以飞信的形式通知到干部职工、部门单位、村干部,且为确保通知到位,我们要求各位办村干部收到飞信后对所包村进行电话通知。另一方面,对于重要工作,我们严格发文,层层把关,做到了言简意赅、简明扼要,确保不出差错。在下情上达方面,一是发挥好督查功能。镇办公室兼起督查职能,督促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按上级文件要求抓好落实,并当好党委政府的助手,推进、联系以及协调相关部门办室,有效整合资源,对事项全程跟踪记录,确保按时如数高质完成,并及时将落实情况反馈给镇主职领导和县直相关部门。二是做好工作汇报。主要通过文字材料做好各方面工作的请示报告和情况汇报,今年来,通过我办共向上级呈送工作请示和报告30余篇,呈送各线工作情况汇报10余篇。三是做好信息报送。加强了信息报送的工作力度,及时向各村、各部门站所以及办室收集工作动态,把镇的新人新事、工作动态及时向有关单位报送。今年来累计向《日报》、《通讯》、《手机报》、县政府门户网、综调室、政研室、经研室、宣传部新闻中心等单位报送各类工作信息近50条。
二、积极参谋政务不拘一格
作为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我办人员平时积极关注热点、难点、焦点,为领导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为我镇大小事务管理建言献策,提供科学可行的工作思路。对于机关内部,我办秉着“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原则,在机关事务管理方面积极向领导提供思路和推荐方法,根据上级相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机关管理制度,如《办公室日常工作管理细则》、《食堂用餐管理制度》、《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干部职工绩效考核办法》、《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干部考勤制度》等,实现了整个机关事务有章可循、有条不紊、规范有序。对于全局工作,为避免办公室工作人员闭门造车,今年我办主动要求包西燕、大青两个村,以便于深入了解各项工作、各项政策的落实和开展调研活动。今年来,我办深入村组调研,先后撰写了《镇“生态立县”和城乡规划调研报告》、《镇环境卫生工作调查报告》和《镇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通过包村对各项工作的具体实践和调研活动,我们以个案剖析全局工作,加之以理论依据,向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详实的建议和依据。
三、带头改进作风不敢后人
党政办作为展示形象的窗口,我办人员做到了带头改进政风作风,向人民群众展示良好的干部形象。在值班考勤方面,我办成员都能做到起早贪黑,保证了每天7:20之前到机关,每天最后一个下班到食堂就餐,做到了最早到岗,最晚离岗。办公室成员实行每天和每周轮流值班制,保证办公室时刻不离人,值班人当天都能按时填写值班日志,将报刊和信件及时上架和拆阅,能做到不午休、晚上值班到九点、离岗时将办公电话呼叫转移,确保24小时有人接听电话。在来客接待方面,做到了热情周到、有礼有节,接待群众来访时以一张笑脸相迎,一杯热茶相待,把群众来信当家信,把来访群众当家人。通过办公室这个窗口,带动其他干部职工改进作风政风,提高了人民群众对镇党委、政府的满意度。在机关卫生方面,基本带头做到了见脏就扫,时刻保证办公室良好的卫生环境,并在每天下午5:00到5:30之间对办公室卫生进行彻底的大扫除。在厉行节约方面,带头严格执行用餐用车等机关管理相关制度,日常办公用品能做到爱惜保护不浪费,物件采购能货比三家,确保物美价廉。
四、做好常规工作不厌其烦
一是做好了会务管理工作。会务工作较往年有了明显的改观,我办强调了会务工作的服务特性,按照会务工作的特点,于会前细化了分工。第一扎实做好会前的各项准备,为会议召开创造条件;第二做好会议的服务和接待,努力为参会人员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第三是做好会议的跟踪服务,力争使会议的决议得到贯彻落实。尤其是针对今年启用的视频电视电话会,我们按要求建立好了主会场和分会场,并确保每个办公室成员懂使用懂操作,确保了今年的几场视频会议无任何差错。
二是做好了机要保密工作。为切实做好我镇保密工作,今年年初,我办在镇党委保密工作专题会议的具体要求下,制定了《镇保密工作制度》和《保密计算机使用规定》。根据县机要局相关要求,今年我镇专门配备了电脑,做到了电脑不上互联网、不插移动存储,实行专机专用管理制度。
今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以“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为指引,以工业升级、农业升级、现代服务业升级、城乡一体化建设升级、生态环境保护升级“五大升级”为抓手,积极抢抓“高铁、高速”时代带来的重要发展机遇,大力实施“对接南昌、决战新区、开明开放、美丽高安”发展主战略,闯出了一条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崛起新路。今年1—3月,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8.23亿元,同比增长9.1%;实现财政总收入9.85亿元,同比增长11.6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63亿元,同比增长10.97%;完成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9.57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78亿元,同比增长9.1%。
一、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1、坚持以扩总量、提质量为指针,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坚持把“工业强市”作为加快县域突破的主战略,聚焦重点产业、核心企业,着力调结构、促转型、转方式,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一是升级主导产业。建筑陶瓷产业是高安的传统主导产业,201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2.6亿元、税收3.5亿元。但是,环保压力大、品牌效应差、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一直制约和束缚着建陶产业做大做强。为此,我市提出了“环保优先、品牌引领、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思路,大力推进建陶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打造“千亿产业集群”的目标。2014年,完成173条生产线窑炉尾气脱硫除尘设施建设,淘汰32家陶瓷企业50台链排炉,基地污水处理厂竣工运营。成功引进国内200强——中节能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集中供应清洁燃气项目,彻底解决制约建陶产业发展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进日本爱和陶、绿岛科技等公司,推进陶瓷废料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大了“高品高质、高安陶瓷”的品牌宣传和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力度,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产区品牌知名度。建陶基地申报“国家知名品牌示范区”已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复。陶瓷国检中心顺利通过国家“三合一”验收,填补了我市国家认可实验室的空白。成立了江西省建筑卫生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一线专家咨询部”等科技创新平台。高安建陶产业成功列入全省
2、坚持以市场化、信息化为支撑,加速现代服务业倍增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服务、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一是打造汽运物流大市。重点以信息化为支撑,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化平台,吸附、集聚全国各地的物流要素资源,以大物流推动大市场建设,以大市场促进大物流,最终形成大产业、带来大发展,推动高安汽车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提升,逐步将高安打造成辐射中部、面向全国的仓储物流、货运汽车集散中心和全国物流行业的标杆。引进了世界500强全资子公司——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投资50亿元,建设总规划面积1万亩、一期占地3782亩的高安货运物流汽车产业园,宜春交警大队高安车管分所已投入使用;去年新增7家公司顺利通过国家4A级物流资质评审,全市4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到12家;新振兴、保捷实业等6家专用车生产企业已获国家工信部备案。截止3月底,全市共有汽运物流企业739家,全市营运货车保有量达到18446辆,吨位26.68万吨;累计新购车辆620辆,登记吨位9636吨;汽运产业完成税收835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727万元。二是加快文化园区建设。按照“城镇化的乡村、乡村式的城镇”的发展理念,加快了大城“五城”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休闲娱乐、体育健身、会议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截至目前,园区一期还建村217幢安置房建筑基础施工已全部完成,有16幢已主体封顶,路网工程正全力拉开;食博园项目实现与中铁十六局“强强联手”,中铁十六局将投资80亿元加快推进食博园项目建设,目前食博园千家百年老店项目一期2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建筑已完工,正在进行内外部装修,项目核心区南瓜藤水库周围的路网建设已全面拉开,总投资1亿元、建筑面积近8500平米的食博园招商中心已于3月29日正式动工建设;大城百年学苑项目详细性规划设计方案已经出台;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已于去年8月29日正式开学;总投资30亿元的卓达生态产业新城新型材料产业园一期(一期投资7亿元)400亩前期征地拆迁、规划设计工作已经完成。三是繁荣商贸宾招服务。在改造提升餐饮住宿、交通运输、邮政通讯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职教养老、金融保险等新型服务业态。目前,八景义乌财富广场、全球建筑陶瓷采购交易中心和华鼎中央城城市综合体项目等一批大型商贸服务业项目有序推进,同时正在与沃尔玛、天虹商城、红星美凯龙等项目积极洽谈。全市建有4星级酒店1家,3星级酒店5家,在建五星级酒店2家。四是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在继续不断完善华林山、贾家古村等主要景点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成功申报华林山景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正在启动国家4A级景区申报,贾家古村、八百洞天景区成功申报省4A级乡村旅游点,上游水库全省首家水利文化展示馆正式开放。与此同时,积极融入南昌旅游都市圈,贾家古村、白莲山庄、瑞雪宾馆等五家旅游企业加盟南昌旅游都市圈旅游休闲年票。
3、坚持以重规划、铸精品为引领,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按照“理念大气、规划大气、建设大气、管理大气”和“统一规划、分片开发、基础优先、配套建设”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加快城市建设。按照“建设新城区、优化老城区、保护古城区”的思路,遵循“搞规划、拉框架、做民生”的理念,大力加快瑞阳新区建设,打造集行政办公、文化会展、商务休闲、高尚居住等公共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宜商宜居山水新城。目前,瑞阳新区各个工程项目在有序推进,新区八条主干道和六条区间路已基本建成;瑞阳湖广场及瑞阳湖、连锦河防洪景观工程全面启动;“两宫、两馆”正在主体施工,八中八小基础教学楼主体已完工;西环路桥已正式通车,东环路桥基本完工;瑞泰广场综合写字楼、铜鼓岭公园、瑞泰广场地下停车场、新区便民服务中心和派出所等项目工程前期工作有序开展。与此同时,明确了高安古城范围内的现代建筑只拆不建,保山护水留空间,为今后古城恢复打好基础。二是强化城市管理。突出抓好专项整治,通过广泛宣传、教育疏导、联合整治等方式,有效遏制了货运车辆在城区乱行乱停现象。按照集中清理与分片监管的方法,户外广告整治、建筑垃圾整治等环境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加大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力度,抓好“美化、亮化、黑化”工作,六小北侧生态广场建设工程全面完工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工程与设备安装已全部完成,污水管网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增加污水进水量9000吨/日。三是推进镇村联动。按照“富民为先、规划引领、制度创新、典型示范、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了石脑、八景、华林等3个宜春市示范镇和龙潭、杨圩、村前等3个高安市示范镇的镇村联动建设。认真做好“地上、田上、墙上、头上”四篇文章,先后共投入资金5亿多元,建设“十个一”、“五个提升”工程及其他项目43个。八景镇被评为“全国重点镇”、“ 全国园林镇”,石脑镇被评为“全国重点镇”,华林镇成为人气旺盛的旅游乡镇。在示范镇的带动下,全市各地根据自身特色,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镇功能、提升集镇品位,全市初步呈现“集镇秀美、功能完善、以镇带村、三化互动、城乡一体”的格局。四是整治人居环境。成立了高规格的市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大会,全面打响了以饮用水源地养猪场拆除、农村垃圾整治、水库退出承包养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全市共拆除猪场1556个,拆除面积60.9万平方米。同时,统筹推进农村垃圾整治、水域环境整治工作。按照“1+2+3”模式开展农村垃圾整治,“1”即一炉(分片建设焚烧炉);“2”即两员(聘请保洁员和垃圾转运员);“3”即三化(人员聘用社会化、垃圾处理无害化、督促检查常态化),华林、八景、石脑等3个乡镇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全镇覆盖、全面运行,村前、建山等乡镇实现初步运行。全市共有17座小(一)型、72座小(二)型水库解除承包合同,初步实现“人放天养”。
4、坚持以抓改革、求创新为突破,激发市域经济活力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勇”字当头,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增活力,以开放促发展。一是深化各项改革。稳妥推进了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及时衔接上级取消和规范的行政审批事项,全市审批项目、收费项目分别由原244项、93项减少为198项、62项,优化了项目审批流程50个,减少了审批环节80个,压缩了审批时限520个工作日。在全省率先创建了涉及行政审批服务的中介超市,吸引了规划编制、评估、勘测、等中介服务机构114家报名进驻,创造了公平竞争的中介市场环境。完善街道、园区财政管理体制,提升了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试点工作基本结束,确保实现“准登记、确实地、赋真权、颁铁证”。二是扩大对外开放。1—3月,高安签约内资项目9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9个(含8个亿元以上项目),累计签约资金34.2亿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9.85亿元。总投资10亿元的云谷产业总部基地、总投资15亿元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重大项目纷纷落户。全市实现外贸出口5000万美元。加快推进口岸作业区建设,完成7万平方米作业区地面硬化,协助市内8家企业成功取得了外贸进出口自营权。三是强化创新驱动。我市列入全国首批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奥其斯科技等3家企业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陶瓷国检中心顺利通过国家认可委专家组国家级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可、三合一认可的验收,填补了我市国家认可实验室的空白。
一、坚定信心、突出重点,不断做大工业经济总量
当前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仍然是总量不大的问题,如果总量做不大,就不存在调优结构和效益的问题,也不能解决群众的充分就业问题。在工作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最近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大力度作大经济总量。年—年,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由2.5亿元提高到12.72亿元,年均递增50.2%,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增速20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6.5%,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市第3位,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市第2位,工业增加值增速位于全市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市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于全市第5位,招商引资增速位于全市第2位,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速位于全市第5位。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只能是在增速上占优势,我们的总量小、尤其是工业经济总量小,只能是在增速上相对靠前。为什么我们只提增速,因为我们的总量不大。工作中,我们要统一思想、明晰思路、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地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建设好工业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平台。重点是抓好工业集中区、德日苏宝冷水库、500千伏输变电配套线路建设,特别是工业集中区建设。目前已经规划为赤峰市煤电化基地,当前要重点抓好要做好详规和主要通道建设。同时要做好园区的整体和主干道的绿化工作。目前的投资强度不算大,按照长期规划,投资应该在100亿元、财政收入应该在10亿元以上。所以说规划工作,特别是详规要做到一步到位。要提高入驻企业的数量、质量和投资的强度。园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投资的数量、质量和企业投资的强度。现在,大板电厂将于年内竣工投产,煤化工项目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投资额度,大板国家粮食储备库一期工程将于年内竣工,3000万吨一期1600万吨煤炭物流项目已经进入投资阶段。县财政每年都在园区安排一定的建设资金,保证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有一批能源、电力等项目将于年内入驻。华电集团已经批复开展年产16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同时在多晶硅的招商上继续下功夫。所有说,园区的规划建设的承接产业转移上刚刚处于起步阶段。
二是要加快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步伐。通过几年来不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我县矿产资源富集的成矿理论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下一步的重点就是下大力气整合和规范矿产资源,引进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和业主,提高集约化、规模化开采水平,推动矿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在矿产资源整合和规范方面,上级已经有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主要有:对已经领取勘查许可证的勘查项目,满6个月未开始施工,或者施工后无故停止勘查工作满6个月的依法吊销勘查许可证。探矿权人提交勘查设计方案年度计划投入直接用于勘查的资金,每平方公里不得低于第一个勘查年度2万元,第二个勘查年度4万元,第三个及以后勘查年度6万元的标准,否则,不予勘查设计和年检。我县按照每平方公里不低于10万元的标准统一执行。各探矿权人按要求在每年年初向县国土资源部门报送勘查施工方案和年度计划。停产半年的矿山企业必须向县人民政府说明情况并承诺具体开工日期。所有已设置5年以上的探矿权不能转为采矿权的,采矿权达不到市政府规定采矿规模的,必须接受市、县两级政府引进的大型矿山企业对其重组。各级政府可以设立国有公司对无力投入的探矿权进行收储,也可以参与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组织的招标、拍卖、挂牌收储矿业权,利用国有公司掌握的矿权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当地政府可以优先选择符合产业政策和布局规划的下游优势企业作为整合主体;或者以招标方式规范引入优势企业,公开、公平、公正地确定整合主体;或者将矿区内的矿业权依法收回,统一规划后按规定权限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重新向符合整合主体标准要求的企业出让矿业权。原来在矿业权整合方面的依据不明确,现在已经有了明晰的规定,有了对矿业权人应该干什么、怎样干的规定。希望矿业权人对这方面要有高度重视,在探矿权时限内,加大探矿力度。
三是推动存量工业发展。要加大调度分析力度,推动存量企业加快建设进度,扩大生产规模。重点做好塔布花煤矿总规模30万吨原煤、1万吨优质矿泉水、2000吨优质白酒扩建项目。这3家企业是我县的老工业企业,对于这些企业我们要积极扶持。对于食品加工企业国家有了一定的政策。要积极提供各种服务条件,对这些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快企业尽快做大做强,以有效解决就业问题。
四是及早研究清洁能源产业。清洁能源作为产业发展方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当前要重点做好风电、光伏发电和循环经济等项目。由县发改委负责,确保翁根山风电项目能够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开工建设,并争取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并继续做好其他几个风场基础工作,积极联系业主,争取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市里已经将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光伏材料项目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我县具有土地、电力送出等优势,要及早进行研究实施。要充分利用我县工业废渣、粉煤灰、尾矿库等资源,积极发展新型建材,包括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复合材料,发展循环经济。山水集团的100万吨水泥项目年内将建成投产,再加上新型建材企业的进入,可以消耗废渣、废水。
二、利用和创造优势、立足长远,打造赤峰北部区域性中心
我们所提出的赤峰北部区域性中心和城镇建设不是一个概念。实际上是区域性经济发展中心。近年来,我县按照打基础和促发展并举的原则,充分利用地理、区位、资源等方面优势,以打造赤峰北部区域性中心为目标,在能源、电力、交通、物流、商贸、金融等领域谋划了一批项目。今年,巴新铁路将全面开工建设,大板区域性铁路枢纽站前期工程也将全面启动,强化了铁路枢纽优势。今年在华峰宁500KV输变电工程竣工的基础上,将实施巴林500千伏变电站至大板、林东、经林西至热水、经双胜至天山等4条、220千伏输电线路建设,特别是随着巴林500KV变电站至辽宁阜新500KV四回输变电工程的实施,我县将赤峰北部比较通畅的电力枢纽。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大通道、高速等道路优势。所以说,我们在铁路、电力、公路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了枢纽。已经把巴林右县、特别是大板镇与周边地区之间的距离缩小,功能强化了,辐射力度加强了。大板物流园项目规划综合物流量3000万吨,一期工程计划于2011年建成,二期工程计划于2015年建成,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蒙东乃至辽西地区物流集散中心。项目规划主要以煤炭物流为主,将劣质低热质的煤提质成高热质的煤,实现转化增值,形成赤峰北部的煤炭物流中心。年初,同中石油谈成了一个项目,投资总额2.05亿元,建设内容为年产13万立方米成品油储备库。目前前期工作正在积极运作,计划今年7月份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赤峰北部地区的成品油供应基地,服务范围将辐射赤峰北部、锡盟和通辽等地区。规划了赤峰北部金融发行中心,将于年内建成,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赤峰北部地区的金融发行和服务中心。中国人民银行巴林右县分行正在抓紧时间进行报批,项目建成后,将辐射赤峰北部地区。巴林右县车辆检测站项目计划今年开工并建成,项目投入使用后,将对赤峰北部县(县)的车辆进行车检。通过区位优势,我们要继续谋划和研究一批项目,以解决区域辐射和区域功能的地位,打造赤峰市北部区域性中心,随着项目的建设,功能的增强,这个目标不会太远。
三、抢抓机遇、完善措施,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不放松
(一)要千方百计推动项目建设
近年来,我县按照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具体化、项目化的思路,不断完善重点项目专项推进责任制,每年都确定市级重点项目、县级专项推进项目、县级重点调度项目和县级专项推进前期项目,并明确具体时限、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实行按期调度机制,推动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坚持项目建设不放松,不断完善项目管理机制,通过具体项目的实现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是要做好项目争取工作。要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上级的投资方向,结合地区实际,科学认真谋划和研究项目。对于确定的项目,要立足于早、立足于快,迅速行动,全方位争取。要切实抓好项目基础工作。对每一个项目都要做到情况准、内容实、底数清,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令人信服的资料证据,扎实有效的基础工作,保证项目顺利通过核准审批。项目优化工作组要加大工作力度,把项目做好做优,在此基础上,重点做好争取国家投资和招商引资工作。
二是要全力推动项目实施。只有在建或竣工投产的项目形成梯度推进的格局,才能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点。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集中精力、精心组织抓好项目实施。第一、抓好前期。对有签约意向或已经签约的项目,要及时纳入到重点项目专项推进责任制调度范围,落实专人实行跟踪服务,加快推进项目环保、土地、地质、安全、节能、用水等审批程序。第二、抓好开工时间。在落实业主、落实前期的基础上,要及时做好用地、供水、供电等工作,积极主动地为企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为项目及早开工创造条件。第三、抓好建设速度。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和联系,在提供优质高效施工环境的前提下,盯紧业主三件事:一要落实建设资金;二要选择优秀队伍;三要科学设计工作流程。只有好的业主、好的施工企业、好的施工流程,才能保证好的建设速度。有些企业做的比较好,如金鑫矿业公司,通过抢时间、抢进速,实现了选场当年开工并竣工投产,从而才能抢得效益,可以说,效益是企业的根本,速度是取得效益的关键。第四、抓好竣工投产。项目建成后,只有竣工投产,才能形成现实生产能力,而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前景的看好,将会不断进行扩建或增产,这实际上也相当于建设新项目,而且要比建设一个新项目更容易、更见效。在政策上,我们要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将扩建项目当作新开工项目对待,研究制定并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
(二)全方位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我们近年来的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快发展,主要是招商引资的结果。在招商引资上寻求突破的重点是态度、方法和环境问题。现在存在着招商只是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问题,全县仍然没有形成全社会共同招商的局面,实际上是认识和态度的问题,对年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就是对工作的一种认可。像国土资源局、中石油公司等单位在招商引资和争取国家项目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各级政府同苏木镇主要领导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单位引进的奖励给单位,个人引进的奖励给个人。这个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我们不给各地区和部门下达任务和指标,并不代表着各地区和部门没有任务。政策的调整和环境的建设十分关键,今年在环境优化方面继续下功夫。现在有的地区存在着招商引资不计成本的现象,项目引进后,形不成任何的效益,对此我们原则上不引入。但是如果对增加就业,对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有好处的项目,我们可以考虑引进。我们的每一个干部群众对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招商项目都要基本掌握,对外能够进行宣传推介,不愧是巴林右县人。讲了之后,怎样使这些人能来、怎样留的住、怎样富的起来,就是运作过程的事情了。下一步的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奖惩机制。主要是创造好的条件。在广泛征求意见、参照相关政策依据、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和做法、结合地区实际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招商引资政策修订完善工作,严格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大力整治优化环境,建立约束有力、奖罚严明的招商引资体系,逐步建立起提供政策、使客商有帐可算;讲究信誉,使客商安心投资;兑现奖励,使全民积极招商;优化环境,使全社会尊商安商的浓厚氛围。在农牧业和社会发展的项目提供更为优惠的政策,有效解决劳动就业和富民的问题。富民的项目比直接给群众补贴的效果会更好。
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要做到人人都是推介员,人人都是宣传员。这种宣传的意识十分重要。主渠道方面宣传部门要注意加强。项目优化组要切实负起责任,算好效益帐,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社会效益。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坚持产业定向、区域定向、项目定向、企业定向为主导的招商策略,明确区域和方向。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发改局和招商办要发挥好协调作用,将相关的信息及时搜集到位,将内部信息及时公布,在这方面要有所作为。
四、积极培育、提升水平,促进服务业全面提档升级
一是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做好城市建设和管理、繁荣城乡市场、提高服务质量等工作。在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方面。要以将大板镇建设成为集通铁路沿线区域性中心枢纽城市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拉大城市框架,壮大产业支撑,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坚持城市建设项目化的思路,精心谋划实施一批高档次、上规模的建设项目,把好规划设计关,培育民族特色浓郁、地方特色鲜明的城市风格。要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城中村”改造,鼓励集中规模拆迁开发,建设集中连片、高标准、高档次的住宅小区。继续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对巴林路、索博日嘎街道路两侧建筑物进行适度装饰。实施苏木镇所在地小城镇规划编制和村镇体系规划建设工作,规划建设2个县域次中心小城镇。城市建设的重点还是提档升级,整合各种资源,加强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作。市里现在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下一步将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在这方面要有所认识。
二是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重点要做好巴林石文化创意产业园、大板物流园区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工作。在巴林石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方面,要做好一期工程装修和室内布展工作,抓紧做好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同时要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并认真研究和做好产业发展方向和定位,充分发挥好巴林石文化产业园载体作用,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培育具有特色的地方雕艺风格,开发丰富多样的产品种类,不断提升“中国巴林石之都”、“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区的知名文化品牌。加快大板物流园区建设。年内投资5000万元,完成运煤铁路专用线、外运公路工程,实施仓储卸煤站台、轨道衡等设施建设,年内争取具备仓储配送能力。在培育旅游业发展方面。在重点完成赛罕乌拉和德日苏宝冷水库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努力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开发建设,打造精品特色旅游路线。要不断丰富旅游商品,开发一批具有民族特色、附加值高的旅游产品。今年市里将在央视等中央媒体以及高速公路、重要出口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三是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年中央1号文件已经提出,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的贷款政策,市里已经提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增长20%以上、新增小额信贷公司12家、加强“诚信赤峰”建设等目标。3月1日召开了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汇报会后,市政府已经安排金融机构对各县(县、区)的重点项目进行筛选,选择项目进行信贷支持。在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加强与上级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衔接和协调,建立政府与金融部门定期沟通机制。一方面要向金融部门提供更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好、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另一方面要健全完善信贷担保体系。各金融机构也要主动与地方和企业搞好对接,积极介入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的运作过程,做好金融服务。国家已经看出贷款原来存在着贷富不贷穷的问题。现在全县的存款余额大于贷款余额,金融机构要认真研究并落实好上级的政策,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做好支持农牧业、农牧民和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五、明确责任、强化认识,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在安全生产方面,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允许有一丝麻痹和侥幸心理。一是要强化业主的安全意识,落实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二是强化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三是强化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四是保证安全投入。要加大督查力度,保证不出现问题。要严格实施行政问责制。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一定要做好“四件事情”:一是该说的话要说,二是该开的会要开,三是该出的钱要出,四是该做的事要做。要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积极认真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突发和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必须要建立好的预案和指挥系统。各地区、各部门必须要有高度的认识。在执行制度上,要建立半小时报告制度,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必须要在半小时内如实向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进行汇报,对于个别情况特殊,难以在事件发生后半小时内向县政府进行汇报的,可在半小时内,先口头汇报,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进行书面汇报。要妥善果断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按照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各相关地区和部门一定要在规定的第一事件到位到岗工作,积极主动做好事件处置和善后处理工作,并严格控制事态发展,坚决防止次生、衍生害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