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课题研究模板(10篇)

时间:2024-01-03 16:47:2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环境保护课题研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环境保护课题研究

篇1

【关键词】 天泉通颗粒 挥发油 环糊精类 工艺学 制药

天泉通颗粒来源于民间经验方,由赤芍、泽兰、三棱、乌药、荜澄茄、皂角刺及黄精六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散瘀、消积止痛之功效。根据文献[1~3]报道,处方中泽兰、三棱、乌药、荜澄茄四种药材所含挥发油为主要有效成分,故提取工艺中该四味中药挥发油,为避免挥发油在制剂制备中损失而影响效果,采用β环糊精进行包合[4,5],既可掩盖方中挥发油的不良气味,又能防止挥发性成分的损失,增加稳定性和水溶性,提高临床疗效。

1 仪器和材料

CJJ型恒温磁力搅拌器(江苏南通县电子分析仪器厂),DZF-6050型真空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UV-2401PC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日本岛津),β-环糊精(江苏味精厂,纯度95%)、石油醚(30~60 ℃)、无水乙醇、醋酸乙酯均为分析纯。泽兰,三棱,乌药,荜澄茄等药材购于贵阳同济堂药店,经贵阳医学院药物研究开发中心临床药物研究所生药学教研室鉴定,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标准的规定。

2 方法和结果

2.1 挥发油的提取工艺

2.1.1 提取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提取。按处方比例量称取泽兰、三棱、乌药及荜澄茄4种药材,混合,浸泡一定时间,加一定量的水回流提取至挥发油体积不再发生变化,收集挥发油,读取挥发油体积,与所加药材总量相比,得收油率。

2.1.2 加水量考察 按处方比例量称取泽兰、三棱、乌药及荜澄茄4种药材,混合,分别加药材量的8,12,16,20倍水浸泡0.5 h,加热回流提取8 h,考察收油量。结果表明,加水量在12倍以上时,对收油量影响不大,故选择加12倍量水。

2.1.3 浸泡时间考察 按处方比例量称取泽兰、三棱、乌药及荜澄茄4种药材,混合,加12倍量水,分别浸泡0 h,0.5 h,1 h,加热回流提取8 h,考察收油量。结果表明,浸泡时间为0.5 h时,收油量占1 h收油量的97.6%,为了节省时间,故选择浸泡时间为0.5 h。

2.1.4 提取时间考察 按处方比例量称泽兰、三棱、乌药及荜澄茄4种药材3份,分别加12倍量水浸泡0.5 h,加热回流提取,记录不同提取时间的收油量及累积收油率,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挥发油在4 h达90%以上,考虑到节约能源及节省时间,提取挥发油的时间控制在4 h为宜。表1 挥发油提取时间考察通过以上单因素考察,确定泽兰、三棱、乌药及荜澄茄药材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水,浸泡0.5 h,提取4 h。

2.2 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

2.2.1 因素水平的选择 为确定挥发油包合的最佳工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以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包合温度,搅拌时间为因素,各取三个水平,进行L9 (34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2。表2 挥发油βCD包合因素水平

2.2.2 包合物的制备方法 精密取2 ml挥发油,加2 ml无水乙醇溶解,按表3因素水平用L9 (34)正交表安排试验。按照βCD的溶解度称取一定量的βCD制成饱和水溶液,用恒温磁力搅拌器以300 r/min搅拌至规定的温度,缓缓加挥发油乙醇溶液,继续搅拌至规定时间,置冰箱中冷藏12 h,滤过,分别用水、乙醚洗涤包合物,抽干后,40 ℃干燥5 h,称重,得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粉末。

2.2.3 包合物中挥发油测定 将相当于2 ml挥发油的包合物置500 ml烧瓶中,加200 ml蒸馏水,连接挥发油提取器,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提取挥发油至油量不再增加时停止加热,放置室温,读取挥发油量。

2.2.4 挥发油包合率及包合物收得率 包合率是衡量包合效果的重要指标,包合率越高,包合效果越好,可作为包合工艺筛选的主要指标,故权重系数为0.7;收得率为次要筛选指标,权重系数为0.3,进行综合评价。挥发油包合率、收得率计算公式:

挥发油包合率(%)=

包合物中测得挥发油量(ml)挥发油投料量(ml)×100%;

包合物收得率(%)=

包合物重量(g)βCD投料量(g)+ 挥发油投料量(g)×100%。

挥发油密度:d=0.864 2 g/ml(25 ℃)。

2.2.5 正交试验及结果 采用正交试验L9 (34)表安排试验各因素水平,见表3,4。表3中极差R值大小显示,各因素作用主次为:挥发油/βCD配比>包合温度>搅拌时间;从表4可见,挥发油/βCD配比对挥发油包合的影响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合极差R值大小综合分析,最佳工艺条件为:挥发油∶βCD=1 ml∶6 g,于40 ℃,包合2 h,该工艺条件正好为正交表中的最好工艺。表3 挥发油βCD包合正交试验表表4 挥发油βCD包合方差分析注:F0.05(2,2)=19.00,F0.01(2,2)=99.00。

2.3 包合物质量

2.3.1 薄层层析法 分别取挥发油、βCD包合物石油醚洗涤液、βCD包合物及βCD样品,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用石油醚(60~90 ℃)∶醋酸乙酯(9∶0.6)展开,取出,晾干,喷2%香草醛硫酸溶液,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析色谱图,样品供试品中,在与挥发油供试品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而βCD与βCD包合物石油醚洗涤液样品色谱中无挥发油斑点,说明包合物形成,且绝大多数挥发性成分已得到包合。

2.3.2 紫外分光光度法 分别取挥发油、βCD包合物石油醚洗涤液、βCD包合物乙醇提取液、βCD作为样品,分别进行紫外扫描,挥发油的紫外光谱图与βCD包合物乙醇提取液形成的紫外光谱图相似,说明挥发油包合物已形成。

3 讨论

在含挥发油的中药制剂中,将挥发油喷洒到颗粒上长期放置后,挥发油不断挥发,含量降低。采用本实验的包合技术,使挥发油包裹到βCD形成的空腔结构中,避免了挥发油在贮藏时挥发。

本实验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天泉通颗粒中挥发油的βCD包合工艺进行了考察,并分别按最佳工艺进行了三批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包合率平均值为69.6%,RSD=1.50%;收得率平均值为91.27%,RSD=1.8%,数据和正交试验结果一致,说明该工艺稳定可行。

采用水溶液包合法制备天泉通颗粒βCD包合物,其包合率和包合收率都较高,而且包和操作简单,工艺流程短,便于大生产。

在常温下,包合物很稳定,但随着温度的升高,释放也加快,所以,挥发油包合物在存放以及运输过程中或制剂后应避免高温。

参考文献

[1]靳怡然,杜英峰,袁志芳,等.戒毒胶囊制备工艺中挥发油提取及其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研究[J].中成药,2008(11):1710-1712.

[2]任文,叶强,茯徐齐.肠康宁片中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2):448-449.

[3]马雅斌,叶菊兰,瞿科峰.妇科调经胶囊中香附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研究[J].新疆中医药,2008(5):36-38.

篇2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塑料袋一类的制品对环境的污染,化学老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认识塑料的成分,认识塑料对环境的影响,进而探讨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一是减少使用塑料袋;二是循环利用塑料袋;三是使用布袋、篮子等取代塑料袋进行购物,树立防止白色污染的环保意识。

2.认识沼气的形成原理,树立节能的环保意识

沼气是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能源,可以用来照明、做饭,沼气的利用不仅体现了循环利用秸秆、粪便的节约意识,也体现了使用洁净能源的意识。因此,在讲到沼气时,应详细讲解沼气的形成原理、对生活的影响、利用价值,从而让初中生树立“节能”的环保意识,利用生活中的废物变废为宝,走一条低花费、高效能、节约型、环保型的环保之路。

3.通过学习新能源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使用新能源、开发新能源的意识

使用新能源、开发新能源已经成为人类探究新的生存方式的重要手段,是走向环保社会的重要一步。因此,在讲到大气污染时,渗透能量转换和新能源知识,应引导学生积极使用新能源,在将来树立开发新能源的远大理想,积极探索新型能源,开创一条低污染、高效能、循环利用的环保之道。

4.通过对H2O的深入学习,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节约用水是每个人的责任,学习化学时,当讲到水的成分时,应渗透水的相关知识,比如水的重要性,地球上水资源的缺乏,以及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一是可以循环利用水资源;二是可以防止水污染。

5.正确认识拼车对生存环境的影响

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主要一部分,因此,在讲到大气的成分时,化学老师一定要详细讲解汽车尾气的成分,以及这些有害成分对空气的影响。进而认识大气污染和人类健康、生存的关系,并结合相关视频进行熏陶教育。最后,提出拼车这一环保措施,引导学生认识拼车的重要性,不仅节约花费,还有利于保护环境。

6.结合实验教学,加深环保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与社会、环境联系十分密切。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更直观,更现实,更生动,其效果更显著。将化学知识、化学实验与环保知识结合起来,研讨实际生活中的保护环境的措施,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习环保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经常要向学生介绍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这时附带讲授一些环境保护措施,可以使学生理解环境污染的预防方法。在具体实验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制取化学物质时,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并掌握污染物回收知识。如铜和热硫酸反应。尽量控制反应物的用量,只要学生能观察到其物质存在,能得到明显的结果即可。如用硫化亚铁和盐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未排出的气体要用碱液吸收。每次实验完毕后的废液,统一处理,一定要指定处倾倒或回收,严禁随意胡乱倾倒。在制取一些有毒物质(气体、液体)时,要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对有害尾气要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不能任意排放,尽量避免有毒气体和液体泄露乱淌。

7.实施假期课题调研,提高环保意识

课外活?邮强翁媒萄У难由旌筒钩洌?在假期开展课题调研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假期里,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既可以补充课堂上教学因时间限制而造成的不足,又使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更结合生产实际。通过调查研究,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寒暑假前,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场去教学,参观化肥厂、农药厂、造纸厂、制革厂等地,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用什么样的设备来转化“三废”,以及尚有哪些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在假期开动脑筋,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施课题方案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组织探究,收集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采取社会行动。通过自己的研究,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自觉地参与到环保的行列中来。

(1)确立课题研究内容。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时,着手从身边细小的方面考虑,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选取一些紧贴日常生活的小课题进行研究,像“贵港水泥厂的污染物处理问题研究”“东湖水质检验与分析”、“关于‘凤凰街’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调查”等等。

篇3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以某一主题为中心,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学生开展研究时涉及的合作对象多元化,包括学生、教师、校外专家、家长等。研究资源则来自学校、社会公共资源、社会机构和家庭等。教学时间相对较长,教学空间相对广泛。上述诸多因素是研究性学习所必需的,也是形成研究性学习难度大的主要原因。

教学实践表明,影响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关键因素是:学生与合作对象及教学资源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否通畅、及时和有效。网络是实现高效的信息交流的有效手段之一。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

一、收集与主题有关的网络信息资源

以主题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研究课题是相同背景和范围下的不同问题,涉及的对象和资源有共同点。

例如在主题为《化学污染与环境保护》的研究性学习课案设计中,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包括:1.利用门户网站搜索关键词,如化学污染、环境保护等,确定含所需内容的主要网站的网址及网页的路径,对不同网站网页内容的特点进行比较,建立主题研究网络资源档案和指导专家的(网络)联系档案。2.通过政府网站,确定与主题相关的机构及主要的社会资源。通过上述途径,就可以确定支持此研究主题的主要网站有:中国环境和发展信息检索、中国环境保护网、环境生活网、绿色北京、环保青年网站、萍乡市环境信息中心。

主题研究内容的网络信息资源收集是教师为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必做的准备。一方面,在浩瀚的网络信息中寻找所需的课题资料,无论是时间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不允许学生通过网络漫游方式去实现。帮助学生明确网络信息搜索的目标,能够提高学生的网络信息资料查询的效率,尽快地进行课题研究活动。另一方面,事先聘请部分校外网络专家,保证学生及时获得专家指导。再一方面,积累主题知识教学的材料,提高老师对主题知识的认识。因此,围绕主题研究内容收集网络资源信息,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

二、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题认识

以主题为中心、学生自选研究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有利干学生全体参与、个性体现,促进学生研究活动从外部的形式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主认识。主题认识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对研究主题的内容进行初步认识,启发学生将主题内容与生活实际现象相联系,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研究主题的活动,是研究性学习中明确研究主题的重要步骤。采用多媒体与网络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主题讲座是主题认识的一个有效手段。仍以“环境保护”为例。

1.利用网站资源介绍主题内容和背景。通过浏览网页中的环境污染和保护等信息,让学生深刻地认识环境污染的广泛性和严重性,促进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掌握与主题内容有关的一些常识性知识。

2.介绍“中国环境与发展信息检索”网站信息及相关网站的信息检索方法,提高学生网络信息搜索的技能,了解图书馆等机构网站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

3.介绍本地区环境咨询部门网站及专家的联系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和环境保护措施。

4.提出参考研究课题方向和课题。介绍网络资源档案和指导专家档案。

主题认识的效果对学生研究活动有较大的影响和帮助。与主题研究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知识介绍,使学生认识了主题研究的意义,并学习了相关知识及主题研究方向的发展状况。激发学生“质疑”,提出问题,确定自己的课题,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三、建立网络信息交流渠道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课题研究是在与活动对象、研究资源等的信息交流中进行和实现的。信息的交流是给予信息和获取信息的互动过程。研究课题的方案论证及资料的获取、实践收获等应该及时地传递给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以便讨论,开展研究性活动。

因特网信息高速传递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利用网页和电子邮件方式,可进行信息的高效传递。学生的课题研究依托校园网站或建立课题研究的专用电子信箱,定时与导师交流、咨询问题、展示阶段性成果,接受辅导、评价和帮助,实现信息交流的互动性。交流网站主要有:环保青年网站、环境与健康问答,地区环境信息中心。

四、发挥网络技术优势,促进研究性学习

学生研究性学习通常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是学生主动认识问题的过程。网络信息交流具有传递信息速度快、信息容量大且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局限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能有效地促进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1.建立校园研究性学习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要立足学校,加强与校外的联系,通过校园网站进行信息交流,实现开放教学的互动性。校园网站可设置研究性学习社区,每个研究课题有其主页空间。主页中有课题方案、研究计划、调查计划和报告、实验计划和报告、研究论文及成果等栏目,以便及时上传。研究活动阶段材料的公开,有利于网上课题研究讨论,克服交流的障碍,使研究活动顺利进行。研究课题材料的电子化传递、贮存是经济高效的方式,适应学生课题研究中收集和加工处理信息,展示不同阶段的课题内容及成果的需要。

依托校园网开展研究性学习,应重视网络管理与学生指导相结合,课题网络空间信息分对内公开和对外公开两级。对内公开的对象是指导教师和课题组成员,可进入查看,但不能随意删去;对外公开是将内容上传到主页,供校内外人员观看,参与讨论或评价。网络管理要防止不良信息的入侵,干扰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

2.培养学生的网络沟通和处理能力应与学生的人际沟通与合作品质的发展同步进行。利用网络资源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是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学生研究课题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网络空间是虚拟的,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学生养成人际沟通与合作的优良品德。在网络信息交流中,应要求学生的网络身份要真实,联系名称可用“代号”,信息交流中尊重对方、讲究礼貌、分享合作成果。学生的课题成果中,要求注明网络信息资料的来源及网络交流的内容和对象。

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课题研究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乐趣,通过交流、合作和创新,使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合作,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科学精神。

3.网络信息交流是研究性学习中重要的交流渠道。应将其与面对面交流及电话、信函交流形式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学会利用多种交流渠道获取信息。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指导专家与学生之间的讨论、阶段性成果汇报讲演、实地参观、调查访问、进行实验等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转为电子信息形式贮存,既展示了学生研究成果,又可以使其成为共享资源进行交流。同时,强化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情感,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能满足研究性学习对高效信息交流的要求,同时,也能实现校外优势资源与校内资源互补,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

参考资料:

篇4

一、利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

学校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起步比较晚,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教育课程,“环保教育”的内容往往蕴藏在各学科知识中。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王红旗教授认为:“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

二、展主题活动,加深环保意识

在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意识的同时,我们通过开展小队、班级,甚至全校师生参与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如组织初一学生结合6月5 日“世界环境日”,开展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队会,大家通过收集各种资料,扮演各种角色,深刻地揭示了保护我们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三、 实施课题研究,提高环保意识

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施课题方案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组织探究,收集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采取社会行动。通过自己的研究,再次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自觉地参与到环保的行列中来,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同学们通过可触、可闻、可见的实践行动,深刻领会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同时,对部分有潜力并自愿将来从事环保事业的学生,创造了环保初步认知条件,使他们将知识、实践和责任有机的结合起来,鼓励并引导他们投身到环境保护事业中去。

四、 结合家庭社区,强化环保意识

学生的环保教育,学校是主渠道,每个家庭、各个社区或部门单位也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各方面协同努力,学校的环保教育成果才能巩固,即实现环保意识真正、持久地深入学生的心理。

篇5

每次化学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强调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督促学生要严格遵守.对于一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实验废弃物,要组织学生进行回收,如可回收银镜反应实验后所产生的硝酸银溶液.在减少污染的同时,教导学生保护环境,养成环保的良好习惯.同时,还应在实验过程中强调化学药品的用量问题,争取使用最少的实验药品,取得最佳的实验教学效果,最大程度地减少化学废品的排出.由此看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入环境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二、通过组织学生课外活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课堂教学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适当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十分有必要.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环保教育,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政策,了解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不道德和违法的.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受污染的江湖或化工厂等地参观,鼓励学生自行与湖泊周围的居民和厂里的技术工人交流,让学生了解产生这些污染的原因和污染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思考处理这些废气污染物的方法,同时明确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紧迫.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还能有效进行环境教育和提高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课题研究,让学生走出校门,通过搜集相关材料,进行讨论和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写出《日用化学洗涤剂调查》、《周边居住环境状况分析》等课题的研究报告.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关注环境污染和保护,关注生活现实,并联系实际用化学的角度去审视环境污染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也可以邀请环保部门的专家领导走进校园,向学生宣传环保的重要性,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扩大环境保护在学生中的影响,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通过一系列的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与化学息息相关,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化学,调动起学生内心为治理环境污染作出努力的决心和信心.

篇6

1.学科渗透式

学科渗透式教育是水土保持教育实践活动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模式。水土保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庞大的工程,它涉及地理、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教育来渗透水保意识。

2.校本课程式

水保校本课程是水土保持教育实践活动最专业的模式。应在水土保持普及教育活动中,开设《水土保持》校本课程,并把“水土保持”列入选修课之一,组织人员编写水保教育校本课程纲要,开发水保教育校本课程。在编写好水保校本课程的基础上,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水保教育课。在水保教育课中,合理渗透水保理念,使水土保持校园教育活动更加系统化、专业化。

3.水保竞赛式

水土保持类竞赛,是学校开展的水土保持教育实践活动常见模式之一。为了让中小学生牢固树立水土保持观念,切实感受身边的水保教育,可开展水土保持进校园系列活动。如举办水土保持科普知识类竞赛、水保故事比赛、水保演讲比赛、水保征文比赛、绿色格言警句标语征集比赛、水保杯手抄报比赛、乡土地理小论文比赛、水保主题作品比赛、“转废为宝”手工制作比赛、水保黑板报评比活动等。

4.水保宣传式

一是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标语等媒介,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以“保护水土,保护生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水土保持普及教育活动,在校内设立水土保持宣传专栏,宣传水土保持基本知识;张贴水土保持的宣传画和在我校开展的水保报活动的照片,向学生宣传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知识。二是利用校园电视台、广播站等形式加大校园宣传力度,推广水土保持知识。三是可以以电教室为平台,利用福建省水土保持教育网站,创造性地开展水土保持网络宣传,大力宣传水保的重要性,使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深入人心。

5.课题研究式

开设兴趣小组,以研究性学习和第二课堂活动为契机,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水土保持类课题研究。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开设不同的水土保持课题研究:对低年级学生可以开设简单的课题研究;对高年级学生,可以在已有的基础知识体系上,开设专业性的课题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水土保持研究性课题活动,引导学生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自主探究、体验与感悟,培养学生参与水土保持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6.科考调研式

科考调研式是水土保持教育实践活动最为直观的模式。因为,只有通过实地观察、亲身感受,才能真正触动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水土保持意识。例如,实地参观水土保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晋江市水土保持展览馆,不仅可以了解水保科普知识,还可以动手模拟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实验如模拟径流场,通过科考调研式的水土保持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水土保持的感性认识,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

7.主题班会式

篇7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151-001

加强生态环保实践是新时期德育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追溯历史,工业文明为我们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是以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为代价的。人类也随之受到了惩罚,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自然灾害等频发。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五位一体”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期。所以开展生态环保实践,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水平,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塑造完善的道德品格,而且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我国早前提出建设“四化两型”社会的目标,面对严峻的自然环境形势,“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成为当前人们所追求的新的生活方式。在“AEPC”会议上,主席提出了有关环保的理念,可见国家对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视。除了国家的重视,保护自然环境也是我们生活在当下环境中的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决定国家的未来。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同时,校园环境与我们学生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习、生活,创建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是我们每一个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校园环境和学生、教师一样都是整个教学活动顺利有序进行的保障。优美的校园环境同优秀生源以及强大的师资力量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三者相辅相成又相互联系。三者共同奠定了学校发展的坚实基础。所以提升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美化校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提出“提升环保意识,美化校园环境”这个课题进行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德育实践课题研究活动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生态环保实践课题研究活动,有利于推动学校德育教育和生态教育发展,提高团队成员的德育实践创新能力

开展以“环保实践”为核心的树社会文明新风尚、节能减排、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等倡导绿色环保的志愿服务活动,将德育实践基地由校园拓展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这就是一种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在大学道德教育实践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大学生既是受教育的主体,更是德育实践的主体。他们应秉持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落实于行动,围绕生态环保主题创新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进而在实践中提升社会道德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也是当前德育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通过生态环保实践课题研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核心竞争力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以学院成立的德育活动实践小组为主要单位,积极培养大学生生态德育意识,培养成员团队合作精神,让每位成员愿意尝试去与团队成员互动,而不只是观看。同时,每位成员都愿意为学院环保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让每位成员都团结起来,凝聚成一股合力,形成团队作战能力,进而促使全体社员热衷于社团事业建设。

三、通过生态环保实践课题研究活动,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也为以后各类型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环保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建立生态环保实践长效机制,让生态环保实践常态化,让生态环保实践成为大学生日常行为的一种自觉。此外,我们要在生态环保实践的具体推行上,不仅要立足完成阶段性的短期目标,更要着眼于长远的态度和行动。

从整体上看,目前有不少高校已经认识到生态德育实践教育的重要性,本着高校德育实践活动主题紧跟时展步伐的要求,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提升环保意识,美化校园环境”的德育实践课题活动为例,他们为此专门成立了德育实践活动小组来开展此次生态德育实践活动。2014年12月,工业职院生态德育实践活动课题及研究小组正式成立。全体成员充分发挥其团结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植树活动、参加环保理论知识讲座、举办“变废为宝”工艺品制作大赛、拍摄校园采访纪录片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把提升环境保护意识,美化校园环境的精神与理念宣传到校园和社会中。通过此次环保实践活动,一方面提升了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运用多种德育创新模式普及生态伦理价值观,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奉献精神。

生态德育意识的培养对高校德育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表现在大学生在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德育态度,以及对人与社会的关切关怀上。大学生与其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会对他们的未来成长之路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人类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体一样是平等的。正因为这种平等的关系,才要求我们人类学会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这个理念一直贯穿我们整个生态德育实践活动的始终。依靠这种生态理念实现高校德育文化的特色性、可持续性发展,这也是建构和谐校园环境和高校文化的一部分。

高校作为德育文化创新的发源地,应注重实施行之有效的生态德育实践。大学生作为倡导该种德育实践活动方式的主力军,更应该以其实际行动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价值观,为未来的德育实践活动开拓更广阔的践行空间。

参考文献:

篇8

(一)把环境教育的知识寓于学科教学之中。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们立足课堂,利用学科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渗透教育,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在科学学科中包含着极其广泛和重要的环境教育思想和内容,通过科学课教学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的信念。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进行环境教育,其中环境考察课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典型形式。另外可以进行动、植物的养殖,环境科学实验,环保宣传,乡土地理考察等活动。

另外,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要强调实践性、参与性和跨学科性。小学思想品德课可能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环境保护和节俭教育。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德育相关的规律,因此开展活动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美术与劳动技术教学中,应结合环境保护教育,使学生既掌握美术方面和环保方面的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在手工制作课中,利用废物制作一些有趣的小作品,当同学们用废物制成各种各样的作品其兴奋的心情可想而知,这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二)把环境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以学校教育为中心,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纵横交错,更加开放,更加宽泛的教育体系。这将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课外活动的开展。

1、与重大环境教育日(周、节)相结合

借助于植树节、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土地日等与环境教育有关的节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之成为学校环境教育的传统。如在“世界环境日”开展“从小做个环保人”等活动,使学生树立较强的环境保护观念,切实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能力。

2、加强社会实践,丰富环境教育内涵。

让学生在保护环境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年级以上各中队要成立废品回收小队,将家中即将扔掉的可回收的绣品垃圾集中起来,定时卖给废品回收处。学生要在教师家长的带领下,观察和考察社区人们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明白造成各种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分析研究对策。

3、与生动有趣的兴趣小组活动相结合。课内外的渗透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促使同学们产生积极要求参与环保活动的强烈欲望。重点开展以绣品垃圾为主题的环保小制作(布艺)的兴趣小组活动,提倡动手做。

六、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05.5—2005.6)

规划课题,提高认识,查阅资料,制定完善方案.

实施阶段(2005.6—2007.3)

总结阶段(2007.4—2007.5)

结题、撰写论文。

七、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相关论文、有关活动案例、简明校本环境教材、调查报告、学生环保科技小论文等。

八、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课题领导组:王庆念徐杰陆娟娟刘培张严

课题负责人:张严(负责课题的设计和编拟、主持并调控实验的全过程、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和管理、进行实验总结和理论研究。)

主要成员:张惠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珍郁蓓蕾龚勇秦玲娣徐国洪及各教师(组织实验和论证、完成各阶段的实验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撰写阶段性成果报告、协助课题负责人进行课题总结。)

九、保障措施:

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用理论武装自己,并联系实际,提高教科研的能力。

2.环保实践内容联系本地实际,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

3.注重与领导的沟通,实落相应政策,寻求大力支持.

篇9

我的研究领域是环境评价原理与方法,毕业后如果能投身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当然是最理想的结果。实习期间非常幸运,自己不仅可以了解报告书(表)编制的整个工程,还直接参与到两份环评报告表的编制中,特别是看到平时经常研究的预测模型、预测方法被运用到环评报告中,真有一种莫大的欣慰感。不过,现实中的环评与理论中的环评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环评报告中的评价方法一般都选用最成熟、最有效的方法,而且在环评技术导则中都有具体的规定,从理论上说,这些方法都是比较简单比较实用的方法,我们在发小论文的时候往往不会选用这些方法,但在现实中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以前导师也说过这两类环评的差异,通过实践自己对这种差异认识的更加形象,这给我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小小的启发,那就是尝试着改进现有环评方法,使它们在评价、预测现实环境时更加实用、更加准确。

“积累经验”

说实话,现在环保行业的就业情况不是很乐观,在实习中通过与一些专家、企业用人单位交流后发现其主要症结在于:虽说我们是所谓“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其实我们并没有掌握好能胜任这个行业的必要技能,一提到环境工程就是水处理,一提到环境科学就是环境管理、环境评价。这种经验缺失其实就是知识的片面和技能的单一。通过实习我就发现环评工程师真是一个知识面要求广泛的职业,不仅需要了解环保相关政策法规,掌握必要的环评理论,此外化学知识、建筑学知识都要有所涉及。退一万步说,如果你的文字功底不强,也不太能胜任这个行业。所以说,如果不在学习中多掌握点技能,很容易在工作中犯原则性错误。在我接手的两个项目中就遇见过上述问题,有个项目单位在申报时总是口口声声地说他们的生产过程没有污染,甚至还想在污染物排放量上做点文章。通过向单位工程师学习咨询,我对其中的厉害关系有了一个清醒认识,其实企业是想逃避建设配套的环保设施,当然最终我得按章办事。我想如果没有单位专业人员的帮助,我是不会认清企业这类行为的本质的。

“体察现状”

篇10

目前,学校的教科研成果推广工作普遍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制度上。每所学校基本上都有教科研成果推广制度,但大都是挂在墙上应付检查用的,真正严格按制度进行课题成果推广的学校很少。

2.管理上。多数学校教科研工作管理不到位,课题研究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浮于表面,没有实效性,对课题申报和结题的工作管理都比较重视,忽视教科研成果管理与推广工作,学校比较重视课题论文与成果获奖,但获奖的优秀课题很少有学校组织过课题成果推广活动。

二、校本教科研成果推广制度的建立

校本教科研成果推广制度是课题开展有效研究的保障,课题成果推广工作有了制度的建立才能顺利实施。学校应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科学合理的教科研成果推广制度,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热情,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

1.建立教科研成果推广管理制度

为了体现教科研成果在教育教学上的效益,我们制定了《江口街道中心小学教科研成果推广管理制度》,建立了“校长室―――教科室―――课题组”科研三级管理机构,由学校教科室具体负责组织课题成果推广活动,教科室成员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明确教科室主任和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要求在每年课题研究中期和结题后做好课题“三关”管理和指导工作,经常性组织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好课题成果推广活动。

2.建立教科研成果推广奖励制度

我们建立了《江口街道中心小学教科研成果推广奖励制度》,奖励制度以“精神奖励”为主,淡化“金钱奖励”,追求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指导思想,我们不以高额奖金重奖获奖的教师的想法是:以免获奖的教师加重功利思想,未获奖的教师心灰意冷,反而导致教科研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对教师参加课题成果推广活动和教科研论文获奖的进行奖励,并载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评职称的条件之一,我们建立的教育科研奖励制度规定:对于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每个课题给予适当的奖励。论文、案例在教育部门主办的刊物上发表的及各项比赛获奖者,按级给予奖金。

三、校本教科研成果推广制度运行

1.从规范管理入手落实推广制度

我们以有效监督作为校本教科研成果推广制度建设的有力保障。学校教科室每学期制定具体的教科研成果推广工作计划,对学校各级立项课题进行规范管理,由教科室组织课题负责人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探索,使课题研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并及时组织推广活动。为有效保证教科研成果进行正常推广,在课题承担者中开展七个方面活动:①制订好课题申报方案。②认真组织课题开题论证活动。③认真组织课题组理论学习活动。④参加教科研工作例会,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⑤填写“课题研究工作记录表”,及时反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阶段性成果。⑥写好论文和结题报告。⑦推广课题成果活动:上好课题研究课或做讲座。学校教科室要坚持课题定期检查制度,强化课题过程性管理,要重视课题资料积累管理,要求各课题组定期上交课题阶段研究进度表和课题研究过程资料,以此来督促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我们建立了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教科室主任要准确掌握每个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定期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对于不开展研究或假研究的课题负责人批评教育,维护校本教科研成果推广制度的权威性。

2.从特色课题入手推广课题成果

我们注重特色课题的创建,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广特色课题成果,促使其成果更加丰富。德育工作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工作之一,发挥本校少先队活动的优势创建特色课题。如,市规划课题“小学生假日环保活动的实践和探索”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结合学校、社会各种优质教育资源进行研究,课题组在具体的实践中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工作,认真填写“课题研究记录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原始资料,如调查表、假日环保活动设计等。学校教科室指导该课题组做好结题工作,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对原始资料与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对非数据化的资料进行定性分析,指导研究者规范撰写研究报告,对研究过程和成果规范陈述,精心提炼课题成果。该课题成果在浙江省少工委三届五次全会扩大会议上交流获得好评,同时该成果获“雏鹰杯”全国少年“五自”学习实践展示活动一等奖。在上面课题的基础上,我们接着进行深入滚动研究:“小学层次性环境教育的研究”和“小学语文综合性活动与雏鹰争章整合的研究”。我校的环境保护系列课题多次受到市教科所领导的好评,被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环境保护局评为首批省级绿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