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音乐教学模板(10篇)

时间:2024-01-03 17:48:5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生音乐教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生音乐教学

篇1

(一)把握教材、挖掘美德要素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小学音乐教材基本按照教育性原则、以学生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进行编写。教材内容囊括审美、德育、创新等综合、系统的知识点。音乐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美德要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在丰富、灵活、有趣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拓宽音乐教学的空间,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循序渐进地把同情、良心、自控、尊重、善良、宽容和公正七大美德的要点融入教学要点中去。

1.利用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美德渗透。音乐教材中一些音乐作品本身就具有明显的德育功能,例如:《我们多么幸福》、《歌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好朋友》等。还有一些作品具有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小蜻蜓》、《青春舞曲》等。

2.利用音乐作品的情景进行美德渗透。例如:欣赏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音乐老师可以在音乐声中运用叙述、多媒体给学生展现当时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老一辈当时的艰辛,从而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二)开展多种音乐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培养德商

音乐教学灵活多变,丰富有趣,可以通过开展多种音乐教学活动开展学生的美德渗透教育。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由老师精心设计的一些音乐小活动,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和培养情商、德商。笔者曾经看过这样一个优质课,执教的课题是三年级教材《彝家娃娃真幸福》。歌曲富有彝族民歌特色,但很短小,只有四句。在表现活动中,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自己组队、编排,尝试用领唱、合唱、轮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再现彝族人民一唱一和、此起彼伏的唱山歌情景。在每一组学生进行表演时,老师都要求其他学生为他们鼓劲,无论表现得好坏,每组同学都得到了热烈的掌声。通过这个小小的活动,学生在音乐声中锻炼了自己的创造能力和与他人合作能力,提高了自信心,更懂得怎样宽容、尊重对方。

(三)注重音乐情感。培养高尚情操

情感是最能教育人、打动人,也是最能收到良好教育效果的一个方式,而这方面恰恰是音乐教育的优势所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以情带德,是渗透和提高德商的有效途径。通过音乐老师的引导,带动学生的自身真挚的情感去体会“真、善、美”,在音乐中体会同情、善良、尊重、宽容、公正,达到净化心灵的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基础,积极地与学生产生情感交流,以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和激发他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例如,一位教师在上欣赏课《翻身的日子》之前先播放了一段《白毛女》舞曲的片断,并用声情并茂的音调简单介绍白毛女的身世,多数学生看完后反应强烈,对喜儿的不幸无限同情,痛恨黄世仁的欺霸行为。这不仅为欣赏《翻身的日子》做了很好的铺垫,而且让学生在音乐的引导下表达出自己对弱者的同情和对恶者的痛恨,取得了很好的德育效果。

(四)从教师自身做起。改变教学策略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良好的素养对学生德商的形成和发展能起到一定的影响。“正人必须先正自己”,教师要教好学生,首先自身应具备较高的情商和德商指数。良好的教学方式也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商和德商发展。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商应注意以下几点:

篇2

在制订了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每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是经过精细设计的,都是不同教学环节取胜的重要体现。每一堂课都应该有一个主题,围绕主题活动搜素相关资料,用不同的资料把小学生的音乐兴趣提起来。

2.不同艺术形式的结合,促进音乐课堂的活力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门类,音乐课堂不是听音乐,需要更多的艺术形式来表现音乐,同时用音乐来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在欧洲歌剧是一种十分流行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来推动故事情节的演绎发展,在欧洲千年的历史当中一直长盛不衰,广受人们喜爱。同样音乐教育也要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来开展音乐课堂教育,可以把音乐与舞蹈相结合,在帮助农村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能通过舞蹈来建立兴趣,实现爱屋及乌。

农村学生一个最普遍的问题是羞涩,不善于表现自己,这在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是难以实现突破发展的,通过音乐教育如果能够激发孩子们的自信,敢于并且善于表现自己,这将会对孩子们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还可以定期开展音乐比赛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课堂。

篇3

由于长期以来受“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影响,许多教师认为音乐课堂上的“器乐教学”是额外负担,但我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发现器乐教学作为“动”的组成部分,已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增强学生的美感、乐感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接近音乐、理解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及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现就谈谈小学音乐课堂器乐教学如何在无声无息中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润物”于“无声”之中!

一、明确器乐教学概念,定阶段定目标开展器乐教学

我们将适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使用的简单器乐分为打击乐和轻便吹奏乐器:牧童笛(也称竖笛)、口琴、口风琴。器乐演奏教学基本上可以分成为两大类。一类是单纯的器乐演奏,如齐奏、合奏;另一类是用器乐为歌唱、表演做伴奏。

我所在的三明市所选用的音乐材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针对教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定阶段定目标开展器乐教学:①1~2年级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三角铁、木鱼、碰铃、小钹、堂鼓、铃鼓、串铃),并能够用打击乐器学习各种音乐节奏,能为歌曲伴奏。②3~4年级学生掌握竖笛、打击乐的演奏技巧,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的评论;还要求学生具有参与演奏活动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每学年能够自己或他人合作演奏2~3首乐曲。③5~6年级学生在熟练掌握打击乐、竖笛演奏技巧的基础上,能运用打击乐器、竖笛参与音乐的表演、创作当中,排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创作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制定明确的教学阶段目标,就可以在各个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有的放矢地整合内容开展器乐教学,进行各种音乐体验活动。

二、整合教材内容,分年段润物细无声地开展器乐教学

器乐演奏教学所包括的主要内容与歌唱教学有许多近似,只不过在音乐形式表现上有所不同。器乐演奏教学的主要内容有:演奏技能、音乐表现、合奏能力、音乐评价。但我们的音乐教材中提供的器乐学习内容缺乏前后内容的连贯性和层次性同,只有整合教材内容,分年段将器乐教学渗透在每节课中,与歌唱和音乐实践活动相融合,才能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1. 低年级每节课渗透打击乐器教学,在认识基本节奏型的基础上,学习使用打击乐器,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教的歌曲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课堂教学中做到90%以上的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从一年级起开始解释抽象的节奏问题仅靠语言是不够的,加入打击乐以无音高的节奏对位展现了它的魅力,因此有了力度上强弱的变化使节奏听起来变得立体,东方音乐的魅力在于线条,西方音乐的魅力在于立体,从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起音乐立体思维,对他们成年后审美情趣的多样化有一定的帮助。

篇4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启迪孩子们的兴趣,挖掘孩子们的音乐自信以及对于生活的热爱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农村音乐课一直在不断地加强和提高中,但是也走了不少弯路,本文将联系课堂教育活动实践展开思考,探索如何深入挖掘农村音乐课堂教育的潜力,把音乐课堂教育的良好效果真正发挥出来。

一、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

音乐教育与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农村小学生相对而言缺乏培育音乐素养的良好环境,使得孩子们普遍对于音乐没有太大的兴趣,存在很大的应试教育的痕迹,即不能带来短期的效果,缺乏应试的考核标准,就很难把学生的注意力投入到音乐的学习当中。也有部分家长缺乏对音乐课堂教育的了解,把孩子们学习音乐看作学业上的“不务正业”,不仅不支持孩子们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音乐教育上,反而极力反对孩子们的音乐学习。还有音乐教师只把音乐作为教育的核心,却忽略了如何更好地促进音乐教育这个中心问题,即使再好的音乐也需要孩子们有兴趣去学习接触,否则就会把音乐课堂变成赏析课,失去了音乐教育的本质。

二、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村小学生的音乐课堂教育

1.在音乐课堂上营造正确的音乐氛围

音乐课堂要有良好的教授内容这是核心要素,音乐活动课有一套适合儿童教育的歌曲内容,但这并不能让课堂教育局限在课本上,这是音乐老师应当反思的。部分音乐老师缺乏责任感,把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放在了不合理的位置,自己也抱有音乐课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的想法,那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作为。一方面,音乐老师必须端正态度,积极主动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可能会对孩子们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音乐教育内容不能拘泥于课本教学,否则,不仅压抑教师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学生的热情,但同时又不能把一些通俗的流行音乐作为课堂的主流。

2.制订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

音乐课堂教育不能走一步看一步,而是要有合理的教学目标。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来制订整个学期的目标,根据整体目标制订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以此作为教育活动的评价标准。制订了标准就要严格执行,不能让音乐课堂活动成为一堂没有目标的活动课。在制订了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每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是经过精细设计的,都是不同教学环节取胜的重要体现。每一堂课都应该有一个主题,围绕主题活动搜素相关资料,用不同的资料把小学生的音乐兴趣提起来。

3.不同艺术形式的结合,促进音乐课堂的活力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门类,音乐课堂不是听音乐,需要更多的艺术形式来表现音乐,同时用音乐来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在欧洲歌剧是一种十分流行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来推动故事情节的演绎发展,在欧洲千年的历史当中一直长盛不衰,广受人们喜爱。同样音乐教育也要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来开展音乐课堂教育,可以把音乐与舞蹈相结合,在帮助农村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能通过舞蹈来建立兴趣,实现爱屋及乌。农村学生一个最普遍的问题是羞涩,不善于表现自己,这在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是难以实现突破发展的,通过音乐教育如果能够激发孩子们的自信,敢于并且善于表现自己,这将会对孩子们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还可以定期开展音乐比赛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课堂。

4.在音乐课堂上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音乐才能,并将口头音乐变为自创音乐

虽然农村的音乐教育还是比较落后的,但还是有很多在音乐上有潜力的孩子。孩子们平常自己私下里会哼哼出很多美妙的音乐,而这种音乐是经常转瞬即逝的,老师可以帮助孩子记载下这些音乐。每一个孩子都是梦想家,他们的思维天马行空,少了成年人思维的禁锢,这些音乐如果能够记录下来可能是一手美妙的音乐,这样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对音乐的自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位天才。

农村小学生音乐课堂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孩子们的天赋,同时音乐老师在课堂上予以配合,解放孩子们在音乐上的天性。但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孩子们在音乐的学习上收获自信。最后要丰富课堂活动的教学形式,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来促进孩子们的音乐课堂学习,多维度地加强农村小学生音乐教学。

篇5

一、研究背景

根据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与新课程所注重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并列的三维目标之一。从本质上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包含一系列内隐而复杂的心理成分,难以直接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中。这些心理成分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个体的人格素质。而培养健全人格正是新课程的理想目标,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功能处于发展和完善中,迫切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激发内在积极品质,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和巩固分享、创造、自信、宽容、负责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功能。

众多调查表明,有30%~70%的中学生存在较高的心理压力;学习成绩、同伴交往和亲子沟通是我校学生最主要的压力来源(郭俊彬,2008)。从积极的角度讲,适度的心理压力会引起适度的紧张和焦虑感,从而提高智力活动的效率。但是,繁重学习任务和强大应试压力的持续作用,则会引起学生过度的情绪紧张、焦虑烦躁,降低学习效率及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帮助学生放松紧张情绪,调整精神状态,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和生活中,成为学校领导、老师高度关注的问题。

音乐治疗是一门新兴的,集音乐学、心理学和医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从干预机制上讲,音乐治疗通过调节情绪进而促使个体转变认知,达到身心功能的整合,较之传统心理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实践中,只要是系统地、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音乐作为手段从而达到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目的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活动,都应属于音乐治疗的范畴(陈菁菁,2004)。

综合以上因素,结合中学生身心功能均处于积极的发展变化中这一特点,我们尝试开设了“高中音乐团体辅导”选修课,运用音乐治疗的多种方法对普通高中生进行了系统干预,旨在激发学生积极的自我认知,感受同伴的情感支持,拥有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体验合作、创造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和教师的指导语进行自我放松和自由联想,逐步达到缓解紧张和焦虑、增强行为控制能力的目的。

二、研究过程

(一)确定研究样本

为保证课程质量,我们选择了30名学生参加本选修课。在进行样本与总体数据的比较时,随机选择了样本所在年级总体的150名学生(全部来自普通班)。样本的整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实验样本的整体情况

(二)确定因变量及测量工具

由前期访谈和问卷调查得知,学生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的第一位来源就是学习和考试,缓解考试焦虑、增强自我效能感是高中生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选择“考试焦虑”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两个因变量作为衡量辅导效果的指标,并选择了相应的测量工具。

1.考试焦虑量表(TestAnxietyScale,TAS)

TAS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考试焦虑量表之一。共37个项目,涉及个体对于考试的态度、个体在考试前后的心理感受和生理反应三个方面。各项目均采用“是、否”记分。评分“是”记1分,“否”记0分。TAS中文版在大学生中试测,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一周间隔重测信度为0.60,内部一致性系数中国整理(Cronbachα系数)为0.64。

为了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和严谨性,本课程采用王才康1999年为大学生使用的版本,在正式测验之前对少数高中学生试测并对他们及其教师进行深入访谈,根据原文(Sarason,1980)在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的指导下,对个别词句和语序进行了修改,使其更容易被中学生理解而不产生误解。修改后问卷折半信度为0.769,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为0.807。TAS问卷的效度检验见表2:

表2TAS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标表

根据AMOS拟和输出结果,本研究所采用的TAS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Self-EfficacyScale,GSES)

GSES由Schwarzer等人编制,中文版由王才康等人(2001)翻译修订,对其信效度进行分析,发现GSES具有良好的信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为0.87,重测信度r=0.83(p<0.001),折半信度r=0.82(n=401,p<0.001)。本研究中GSES同样具有良好的信度,Cronbachα=0.85,重测信度r=0.83(p<0.001),折半信度r=0.80(n=150,p<0.001)。GSES只有一个维度。记分方法为:“完全不符合”记1分,“较不符合”记2分,“比较符合”记3分,“完全符合”记4分。分数越高说明自信心越强。

在辅导课程开始前的最近一次考试前施测两份问卷,在课程结束时的最近一次考试前再次施测两份问卷。用SPSS11.5和AMOS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三)实施系列主题活动

本课程属于音乐团体辅导选修课,平均每周进行一次,共12次。

1.音乐引导想象GIM

针对高中生学习压力大、紧张焦虑、情绪压抑、不够自信的现状,音乐辅导老师设计了以音乐引导联想(GuidedImageryandMusic,简称GIM)为主导、律动和歌曲讨论等其他形式为辅助的系列主题活动。GIM是一个“以音乐为中心对意识进行探索,用特定排列组合的音乐持续地刺激和保持内心体验的动力的一种方法”。在中学阶段,GIM主要在“音乐精神减压放松”的层次上进行。

“音乐精神减压放松”的目的是要达到身体和精神的深度放松,体验自我生命的美感和丰富内心世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程设计中,教师选用了丰富多变的音乐组合主题,如高山、大海、小溪、阳光等,优美的音乐配合着亲切的指导语,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视觉想象,包括色彩感、形象感、运动感,让学生在自由联想中深刻体验大自然和自我生命的美感,产生心理上的“高峰体验”,激发内心的积极情感,最终获得更好的自我关注和自我评价。由于放松和注意力的集中对于个体进想状态非常必要,辅导老师耐心地教给学生肌肉渐进放松和调息放松这两种最常用的方法,并在每一次练习时温习使用,使学生更容易进入放松和自由联想的状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这种练习,能够调节和改善学生日常的心理状态,使学生经常地处于一种良好和积极的体验中,从而更乐于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和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每次音乐聆听结束后,教师和学生都要花一点时间来回顾音乐联想的体验,并探讨这些联想体验是否有助于焦虑的缓解、自信的提升。教师并不对联想内容进行分析和诠释,而是鼓励学生找出联想材料所包含的意义以及与自己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帮助他(她)进行自我审视,获得独立感和自信心。根据学生性格的不同特点,教师并不强求每个人都报告自己的联想内容,而鼓励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如绘画、书面语言报告、即兴演奏或肢体运动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其他辅助形式

教师还设计了一些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的音乐活动,希望通过团队影响促进学生自我宣泄、交流,从而达到放松、减压的目的。

(1)音乐与节奏律动:教师选择一些节奏感鲜明的音乐,鼓励学生用跳跃、摇摆、扭动、敲击等律动和着音乐抒感、宣泄情绪。每当此时,不管多么内向的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到随机小组中一起活动。

(2)歌曲讨论:歌曲讨论是音乐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多用于集体治疗。它是以讨论歌曲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进行相互的情感交流。讨论的歌曲可以是学生自己随意选择的,也可以由教师确定某一主题的歌曲,例如,学生时代主题的歌曲、与母亲有关的歌曲、与家庭有关的歌曲,也可以由教师直接选择某一首歌曲。首先是对歌曲进行聆听,在聆听之后对歌曲的音乐性、对音乐所表达的情绪以及对歌词的讨论都是教师分析学生心理活动的关键。

(3)音乐联想与续写故事:可以给一段相同的音乐,请学生共同续写情节;也可以分组聆听不同的音乐,续写情节后在组内分享彼此的情绪和联想内容。这样的活动最容易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与别人观点的差异,逐步学会容忍差异和欣赏差异。

总之,以GIM和其他辅助形式共同构成的团体音乐治疗课充分发挥了音乐的人际/社会作用、生理/物理作用和心理/情绪作用,在学生心理状态的改善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三、研究结果

(一)选课学生考试焦虑水平趋于合理

从横向角度比较,开课前选课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与年级平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t=-1.02,p=0.312)。经过一系列主题活动,选课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有所降低,并且显著低于年级平均值(见表3、表4)。

表3选课学生与年级总体考试焦虑的后测差异

(二)选课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增强

开课前,选课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年级平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t=-0.256,p=0.799)。经过系列主题活动,选课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得分显著高于年级平均值。

表5选课学生与年级总体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后测差异

数据显示,本课程辅导效果非常显著。经过系列主题活动,选课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明显趋于合理,虽然对考试的认知和态度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0.05),但是个体在考试前后的种种害怕、担忧、紧张、恐惧、讨厌、烦躁等负面情绪以及多汗、肠胃不适、心跳加速、手发颤等身体症状明显减少,从而印证了音乐治疗“调节情绪先于转变认知”的内在作用机制。课程结束后,选课学生对考试的心理感受、生理反应及焦虑总分显著低于年级平均值(P<0.01或P<0.001)。数据还表明,尽管样本以普通班学生为主,一般效能感整体分数偏低,但是从纵向角度比较,系列活动显著增强了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P<0.05或P<0.01)。表明选课学生将音乐治疗课中激发出来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迁移到了其他方面。这对于帮助学生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诸多问题与矛盾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结论、讨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音乐团体辅导能够降低学生对于考试的种种负面情绪以及身体症状,使其考试焦虑程度趋于合理,有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篇6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音乐课堂教学可谓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而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或蕴含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亦或展现一片灼热的情怀。这种立意与意境之美对人有着十分深刻的感染力,在心灵里留下美的烙印。作为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如何把音乐这一颗美好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中并萌发成长,这是我们一直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音乐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并能通过艺术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生音乐活动的质量,从而给音乐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

1.音乐课堂教学要有审美性

音乐教师要把握音乐新课程中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基本理念,把它挂穿与音乐教育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品质,即通过审美教育而逐渐让学生形成的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小学音乐教学多为感知教学,要达到审美的目的,主要体现在课堂的教法上。现在的小学生对流行歌曲大多数表现情有独钟,甚至对一些低级的歌曲也如醉如痴。针对这样的情况,为使小学生们增强抵制能力、摆脱这些歌曲的影响,我们利用课堂教学教唱和欣赏一些富有朝气,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歌曲。比如,教唱歌曲《祖国爱我,我爱祖国》,歌曲不仅富有气势,还具有抒彩,将祖国哺育少年幸福成长和少年立志报效祖国的感情描绘得十分生动、形象。通过教师的教唱,使小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歌曲《都是我们的小伙伴》时,歌词中用“在雨天里送伞”“夏日里送水”等语句表现小伙伴们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相互关心的美德。潜移默化中使他们从比较中慢慢懂得什么是美、什么使丑,逐步确立起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了辨别能力,让学生在审美的活动中提高审美素质。

2.音乐课堂教学要有科学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注意要有一定的规范,尤其是音乐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加强规范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操作,有利于教学过程更好地开展。科学的把握常规内容和实施要求,使之切合小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准确地掌握技能和表达音乐。小学音乐教育应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和鉴赏能力,使其获得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乐趣,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奠定他们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基础。同时,通过音乐教育,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音乐活动课堂要注重培养兴趣

在音乐活动课堂上,教师设计各种有趣、生动、有创意性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班级分组比赛、音乐智力竞赛、学校音乐会等,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兴趣,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通过表演反映出来。

音乐活动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接受教育。备课前,我会根据教学内容自制一些相应的教具,在课堂学习中灵活运用,引起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歌曲难点也容易突破,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这样,音乐学习领域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也会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知识内容增加。教学中,我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实践中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在教师的鼓励下用不同的节奏表达,学生敢于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如进行节奏问好及练习,这个项目学生非常喜欢。我在出示节奏类型后,请学生尝试拍打节奏,亲身感受节奏带来的美感,再由学生互相评价,最后由教师讲解,授以正确的做法。这个看似简单的节奏练习一旦融入思维的过程,就变得其乐无穷了;在歌曲教学中,介绍乐理小常识,常会遇到一些标记,如:反复记号、升降记号、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等,它们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深,我常用形象的富有童趣的语言来表达符号的用法,学生学习时就不会如食鸡肋一般索然无味。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乐曲,说说听后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个乐句?找出相同的乐句。在此基础上进行试唱、视唱、哼唱和歌曲的教授。这样,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学习音乐的兴趣更浓厚了。

4. 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音乐实践环境

在音乐教学中,大多是操作实践活动、技能技巧的训练,教师要尽可能提供让学生实践的机会,去感受、体验、领悟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让每一名学生都参加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去,改变音乐课桌不动的单一形式,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音乐实践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参与音乐活动。如,《粗心的小画家》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他们对小动物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有一次,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有个小朋友就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我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行吗?我还可以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内容上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他们各自画了起来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讨论起来。于是,教室绘画、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他们的歌声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总之,音乐教师要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新课程改革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在教学改革中发挥音乐的重要作用,让美的音乐去感染孩子们的心灵。教学时要遵循音乐教学规律, 要注重音乐教学要有审美性和科学性,音乐活动课堂要注重培养兴趣,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音乐实践环境,指导学生探索,灵活应用所学的音乐知识,使其真切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音乐课焕发出真正的生命活力,学生将在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中,得到真正的、全面的发展。

篇7

最佳的课堂管理诀窍是让音乐课能够真正吸引学生。怎样才能让课堂内容吸引学生呢?那么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充分做好备课工作,为每一节音乐课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教学任务和活动内容。是不是符合学生心理,能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能不能激发起学生对每个教学环节的兴趣。例如:学唱歌曲《大鹿》,在歌曲学习前,教师模拟枪声,让学生随着节奏来进行拟声练习。学生在拟声中节奏得到了练习,又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小朋友们,我们快去看看,森林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师通过故事和精美的图片,把学生带入到故事情境中,激发起学生对歌曲及歌曲人物的情感,点燃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在接下来的歌曲学习过程中,请小朋友们按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学唱。即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情感。使得学习效率有所提高。在歌曲学会后,加入打击乐器,鼓励学生到台前表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唱,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又锻炼了学生的表现力。

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的音乐教学,其主体是小学生。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注意力比教分散,一般所能集中的精力仅有15到20分钟,而一堂音乐课一般都有40分钟。所以如果教师在上音乐课时,仅仅是简单的教唱,死板的讲解乐理知识,会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在过程中尽可能的多花心事,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习什么,兴趣都是很重要的,没有了兴趣,一切都只是徒劳。兴趣也是人们乐于接触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在小学阶段,多数学生都是按照家长意愿才学习音乐的,仅有少数学生从小就对音乐感兴趣。而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他们很难完成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因此,培养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丰富有效的教学手段,充满感情的教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巧妙结合。同时,小学音乐类的课程设置,也应该突出其实践性的特征。因为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鉴赏大都从兴趣出发,没有感性的实践,音乐教学活动便不存在。

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好动好玩,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可能专门集中注意于音乐。在音乐课中把游戏引进课堂,并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把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搬到游戏中,让游戏的内容来源于他们所熟悉的事物,最好就直接来源于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能够通俗易懂,让他们感受到音乐课是有趣的课,使他们上了还想上 ,并能够从先前的感受音乐到表现音乐再到掌握音乐,并能创作简单的音乐。

篇8

音乐教育贯穿于人们的整个学生时代,是学生音乐素养提高的阶段,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音乐教育是养成学生音乐素质的基础阶段,必须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

一、课前的精心准备

在上课之前,教师必须对音乐教材进行全方位的掌握。要能够深入准确地理解教材,从而清晰地了解教材的思想内容。而且教师要能对教学有自己的观点,不能只依靠教学参考。此外,教师要能够深刻领悟教材文字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对教材进行深入开发。同时,教师在安排教学实践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方法等,从而选择那些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抓住契机,激活学生思维。

二、多样化教学方式,丰富课堂

1.趣味教学

小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喜欢玩游戏,喜欢表现自己。通过设置一些课堂小游戏,例如,举行音乐知识比赛、猜歌名、歌曲接龙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搜索信息积累知识,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这些都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通过游戏和比赛的竞争,为了个人和小组的荣誉学生会认真地学习,也会主动和同学们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合作学习,学生积极主动而富有激情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能力和才华的机会,也为课堂营造了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信心的增强。

2.发现学生优点,适时鼓励

小学生渴望被人重视,希望自己能够成功。因此,应该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自信,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在教学活动中,要提倡学生平等地参与课堂双边活动讨论中,虽有师生之分,但无尊卑之别。给学生创设一种合作完成某项任务的机会,激励他们独立思考问题,深入理解体会。然后将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交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下的一种责任感。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锻炼。每组教学完成后,要安排适当的练习或问题讨论,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获得成功体验。精心编选测试的题目,逐层递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好的评价。

3.巧妙设问,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上教师提问与否,问什么,怎样问,都将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要选择提问的合适时机、得当的提问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如果问题提问选择不当,会打击学生自信,影响课堂气氛。

4.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设备被广泛运用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播放一些学习视频、教育视频和适合小学生的电影等,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形式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勇敢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学会有效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网络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配合多种乐器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受能力

在日常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带有一些乐器的辅导。如果一首歌曲表演有了乐器的伴奏,会给表演增添不少色彩。同时,乐器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乐器的演奏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律动,分辨音乐作品的音高和音低的区别。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提高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加强节奏感受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根据节奏打拍子的习惯。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来安排,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比如说先让学生学习四二拍子不带附点的句子,然后再逐渐加大训练的难度,锻炼学生节奏的打法。学生在这种打节奏的训练中,可以加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受能力,对提高学生的乐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加强了对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给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特点,导致小学音乐教学存在很多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乐器演奏相辅助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推进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提高。

篇9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150-01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音乐课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音乐实践活动。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

一、创设实践活动,体验歌曲情感

演唱歌曲――挖掘情感(师生交流相关文化)――创设情境(学生入情入境)――再唱歌曲(阐释音乐内涵,深层体验)――完美表现(富有表情,内心感动表现音乐)。

这种教学方法是继歌曲基本会唱后,营造感悟音乐内涵的活动。抓住音乐作品中富有灵气的“眼”,创设一定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与音乐的沟通,领悟歌曲表达的感情。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与表现出来如:如《小乌鸦爱妈妈》一课,创设情景:找同学扮演生病的乌鸦妈妈,扮演懂事的小乌鸦,“小乌鸦”们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学生们动情地唱着、表演着,这种教学活动开启了学生潜在的善良品质,让学生在音乐的感动中,情感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效果显著。

二、师生互动,共享音乐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积极定势,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通过师生互拥男问娇梢愿谋浯统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个指导者的身份,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充满音乐美感、有利于学习的课堂氛围,既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情趣,又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的同时,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进而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例如:在教唱《金孔雀轻轻跳》这一歌曲时,教师根据傣族的孔雀舞设计了几个简单而又形象的动作。课堂上,师生随歌曲共同起舞,不仅一个乐句一个动作,而且充分将动作美与旋律美融合在了一起,构建起了浓厚的学习、表演氛围。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感觉到了音乐节奏、曲调的结构,还使其从舒展、轻盈的动作中感受到了歌曲的意境,用 优美、圆润的歌声表达了出自己的情感。

三、音乐故事表演

《标准》指出“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互相合作,扬长避短,增加信息交流量,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其资源得到共享。

既然是合作,就是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不能各想各的,各干各的,更不能有与己无关的想法。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活动,增强小组合作的效果,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例如二年级音乐欣赏《龟兔赛跑》。教师讲课时会安排音乐故事表演,这时就要合理安排分工合作。课本中给出了几个角色:小兔,乌龟,小熊,小猴子,小猫。除了这几个角色,教师还可以添加几个角色,使得人人有活干,人人有事做。小组分工时,教师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优生学困生综合在一起,给每个人都留有机会。这样合作学习才能发挥其作用,达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支持,配合,促进了情感的交流。

四、游戏再现音乐情景

一般是将音乐教材中富有情景和情节的内容以游戏形式来完成。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是最快乐的音乐实践活动。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为例:音乐活动有9项。这9项活动有寻找声音的世界;听听我创造的声音;用声音讲故事(小白兔盖新房),音乐探宝(教学阶段回顾);声音的长短;教师与学生根据内容创造各种游戏内容,创造音乐活动过程,在游戏的情节表演中完成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儿童生活,受到学生喜爱。

篇10

由于低年级学生知识经验不足,思维,语言各方面都处于幼儿的状态,她们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并善于模仿,她们往往不满足于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也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边唱边动作边欣赏。我们知道,当音乐刺激儿童的听觉,并且在她们心灵产生共鸣时,儿童便会动起来,这样的旋律是她们内心感受音乐的深化和升华。因此,身体的律动与音乐相结合是最能让低年级学生产生共鸣,也是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有效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