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经济发展前景模板(10篇)

时间:2024-01-04 16:12:3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平台经济发展前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平台经济发展前景

篇1

基于当前我国对陆上和海上油气资源开采量严重不平衡的现状,加紧对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能缓解我国能源资源利用紧张的现状,还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能源开采结构。海洋钻井平台技术的发展,是海洋能源开采的重要环节。完善钻井平台技术,不仅能为实现采油的安全施工,还能展现我国在海洋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和技术水平。所以,加强对钻井平台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海洋钻井平台简介

1.1.钻井平台概述

海洋钻井平台是进行海洋油气开采的主要设备,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是用来支撑和存放巨大的钻机、为钻井人员提供居住地点、对开采的原油进行存储等。相比较具体的油气存储设备以及诸多的海上工程船舶,海洋钻井平台的存在更具基础性作用。

海上钻井平台的造价非常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钻井平台所处的重要地位以及它自身构造的复杂性,使得在对它进行设计时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第二,钻井平台一经投入使用,就会常年经受海上的恶劣环境,诸如台风、潮汐、海浪等都会对钻井平台设备的主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侵蚀,为了保证钻井平台的正常使用,必须在建造的过程中加大对耐腐蚀、耐侵蚀等昂贵材料的应用。第三,钻井平台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材料老化、地基土冲刷等问题,在进行周期性维护时,也必须加大一部分的资金投入。

1.2钻井平台的分类

基于当前钻井平台研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海洋钻井平台依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其中按结构又可分为: (1)移动式平台:坐底式平台、自升式平台、钻井船、半潜式平台、张力腿式平台、牵索塔式平台 (2)固定式平台:导管架式平台、混凝土重力式平台、深水顺应塔式平台 坐底式钻井平。这些钻井平台按照自身操作方式和使用性能的不同,在具体的石油开采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海洋钻井平台的技术现状分析

海洋钻井平台发展至今,进行了多次技术和设备操作上的革新。对目前海洋钻井平台技术现状的分析,还必须结合具体钻井平台自身的结构和性能来说。当前最常用的钻井平台模式有七种,分别是固定平台、坐底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钻井船、半潜式钻井平台、张力腿式钻井平台以及牵索塔式钻井平台。下面,本文就结合当前常用的四种平台模式,进行具体的分析。

2.1.半潜式钻井平台

该钻井平台由坐底式平台发展而来,上部为工作甲板,下部为两个下船体,用支撑立柱连接。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深水区域作业,需依靠定位设备,一般为锚泊定位系统,常规的锚泊定位系统通常由辐射状布置的八个锚组成,用链条或钢绳与平台连接。水深超过300~500米时,需要采用动力定位系统或深水锚泊定位系统。

工作时下船体潜入水中,甲板处于水上安全高度,水线面积小,波浪影响小,稳定性好、自持力强、工作水深大,新发展的动力定位技术用于半潜式平台后,工作水深可达900-1200米。但它的不足之处就是,甲板能够利用的面积较小,对它的使用还极易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并且投资大,维持费用高,有效使用率低于自升式的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自上世纪60年代使用至今,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上的革新。

到目前为止,半潜式钻井平台技术的深水域工作范围和钻井深度都已达到了较为先进的水平。另外基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半潜式钻井平台还实现了动力定位和全自动化操作,较之过去可以说实现了技术上的飞跃。半潜式钻井平台的稳定性能好、易操作等诸多优点,使其非常适合于大范围的深海作业。

2.2.自升式钻井平台

该钻井平台又称为甲板升降式平台,其具体结构主要是桩腿、与桩腿相连的升降装置和平台本体三部分。基于当前的技术,在进行具体操作时,必须先将桩腿海底,以此来实现对整个平台和设备的支撑,然后启动升降装置进行海底作业。

它的优点就是桩腿的使用,一方面保证了钻井平台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实现了对平台上设备的高强度支撑。另外,该平台还具有升降灵活和便于移动的优点,非常适合深水域作业。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诸如,第一,在进行拖航时会遇到一些问题,第二,桩腿的应用对深海的土壤要求非常严格,第三,对升降装置的操控要求非常严格,所以不能在更深的海区进行作业。

2.3.坐底式钻井平台

该钻井平台的技术现状是沉浮箱的使用,实现了海面操控、海底作业。通过国内对该平台技术的作业状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在对油井采完油后,可以有拖船等直接拖航到其他的钻井地点,可以方便地进行移动。另外其平台底面处在海床面上,可以避免海洋恶劣环境的影响。坐底式钻井平台的缺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其平台高度在确定之后,坐底式平台由于坐底式设备高度的限制只能在低于该平台的海域内进行作业,不能适时地调整平台高度和作业深度,运行的灵活性不高。第二,对海底地基的要求非常高,为了确保钻井的稳定性,必须对海底地基进行事先的勘察。

2.4.固定式钻井平台

该钻井平台是一种较为传统和古老的平台形式。相比较其他三种钻井平台,它的优点就是:第一,结构构成简单,第二,对高技术含量的设备应用少进而造价成本较低,第三,由于作业的海域范围较小、海域深度较浅,所以在操作时风险也较小。随着固定式钻井平台技术的不断改进,克服了很多以前的操作瓶颈。当前对该钻井平台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

3.海洋钻井平台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基于当前钻井平台技术不断发展和改进的现状,海洋钻井平台技术在先进技术的依托下,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其技术的发展趋势而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1.新型的FPSO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FPSO是一个非动力船,船上的炼油设备可以对开采的原油进行炼油处理,该作业的实现,主要是基于它在将甲板上的各种设备和线路与出油井口的线路连接在一起的同时,能够采用单点系泊的模式将船固定在海面上,随时对原油进行除污去水等方面的处理。

利用FPSO技术装置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突破以前的技术瓶颈,实现更广和更深海域的作业,这样就能扩大海洋钻井的目标区域,进而获得更大的能源采集量。

随着钻井平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FPSO通过技术上的革新,将朝着更强的抗风能力、更低的成本、移动性更强的方向发展。届时,无论是世界还是我国都将加大对这一新型技术的运用。

3.2.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将增强

海上石油开采对钻井平台的可靠性和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要求都非常高。一方面,在进行海上作业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海上的恶劣环境,无论是台风的风蚀还是海浪、潮汐的冲击都会对钻井平台的稳定性造成威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钻井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实现海底作业的一个基础性工程。另一方面,海上石油开采对技术的要求也非常高,人工操作难免会产生失误,所以,为了提高海上石油开采的效率,借助国内外先进的钻井技术,实现自动化操作有很大的必要性。

3.3.钻机的提升能力和钻深能力将得到提高

基于当前的海洋钻井技术,我国对海底的石油开采量还处于较低水平,为了实现更大范围和更深海域的作业,必须将钻井工作向深水区域推进。现在世界上的很多技术先进的大国,已经在研制大型化的海上油气开采设备,作业深度已经可以下降到海面3000米以下,钻深能力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3.4.将改变少数国家的技术垄断现状

海洋钻井平台技术对技术的依赖性非常大,所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一直占据着钻井平台技术和设备上的领先位置,并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技术垄断,且长期处于垄断地位。随着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开始进行海底石油开采,以及各国对海上钻井平台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欧美少数国家的垄断位置将受到冲击,进而将改变当前的垄断现状,实现互惠互利上的“共赢”。

3.5.多功能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海洋钻井平台技术自发展至今,不断进行着技术上的革新,这种革新不仅体现在钻机的提升能力和钻深能力方面,还体现在海洋油气开采越来越成体系化,钻井平台的功能越来越多。随着专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后的钻井平台将不仅具有钻井的功能,还将兼具动力、采油、完井等一系列相关环节的功能。

结束语: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能源资源利用状况越来越不容乐观。为了缓解能源资源紧张的局面,也为了促进我国工业化的持续发展,加强对海底石油能源的开采越来越具有迫切性。海洋钻井平台技术作为海底石油开采的基础环节,其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在综合分析海洋钻井平台技术的发展现状后,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随着国内国际钻井平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海洋石油开采将实现更高层次和更深领域的突破。

参考文献:

篇2

一、引言

海洋石油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海洋石油开发装备产业的支撑,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就是海洋石油发开所需要的关键的装备。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的发展不仅能有效保障海上石油资源的顺利获取,而且对我国的国家能源发展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海洋石油产业的快速发展,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也在飞速的发展与革新。

二、我国的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的现状

2.1建造技术逐步成熟

我国的海上石油开采技术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现有几十座海上移动式钻井平台,为我国的石油资源的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技术已经日益趋于稳定与成熟,在发展过程中拥有了海上平台及船体的丰富的建造经验,已逐步的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2.2配套设备性能趋于稳定

海洋石油平台技术的配套设备要比陆地钻井所需的设备要求更为苛刻,主要体现在配置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自动化程度上。目前我国的石油平台技术配套设备中钻井泵、驱动钻机以及钻井控制设备等都趋于稳定,可以满足几千米以内的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需求[1]。

2.3深海石油开发技术及设备迅速发展

我国现在的海洋石油钻井技术的应用较多的集中在较浅的海域中,但是由于浅水区的石油资源有限,近海海域的石油资源已经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因此对于发展深海海域的石油开发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虽然我国的深海石油开发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深海石油开发技术将会逐步成熟。

三、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特点

3.1钻井平台作业范围较广

我国的石油钻井平台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会根据海域、海深、石油的储量、作业情况以及质量安全要求的不同移动式作业,其作业的范围较广。不同的钻井平台工作的区域及深度都不同,技术及设备先进的钻井平台作业深度可达到3000米。

3.2钻井平台可靠性系数较高

钻井平台由于要长期泊在海面上,长期受到海面上包括海风、海浪、地震、海啸等恶劣的工作环境的影响,钻井平台的强度、使用寿命、设计及建造工艺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生产管理都具备高标准。此外随着石油钻井平台向深海海域的发展,对于作业技术、生产管理以及安全因素的贯彻和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钻井平台的可靠性系数较高[2]。

3.3钻井平台技术复杂程度较高

海洋石油的开采技术是一门错综复杂的技术,包括了结构力学、机械工程、流体力学、海洋环境以及船舶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学科。因此在石油钻井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力学分析技术、环境检测技术、船舶建造技术以及卫星自动化技术等,才能有效解决钻井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保证钻井平台技术稳步持续发展。

四、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缺陷带来的不利影响

由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技术特点可以看出,在钻井技术应用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具体有复杂性、可燃性以及多样性等缺陷,此外我国的设备国产化程度较低以及现有钻井平台的数量不足等都制约着钻井平台技术的发展,下面是钻井平台缺陷所带来的不利影响[3]。

4.1钻井平台容易引起火灾

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在运行过程中接触的可燃物的种类及数量较多,这些可燃物接触到很小的火源就有可能引发重大的火灾。同时由于在海上作业时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大,比如海上风浪影响火势的方向趋势不容易把握,因此发生火灾时难以进行控制。

4.2钻井平台容易破坏环境

由于开采出的石油多为原油,其中含有的各种元素的含量都较大,一旦出现泄漏现象将会对钻井平台周围的海域造成难以恢复的影响。此外,在原油中还含有大量的对环境有害的多种气体,经风一吹将会对大范围的空气造成严重影响,若气体进入高空伴随雨水降落对环境的影响更大。

4.3钻井技术容易造成经济损失

深海石油钻井平台技术涉及的领域广、实施的难度大以及设备的高精度与现代化程度导致了钻井技术是一门耗费经济极大的技术,而一旦出现火灾或者其他事故所引起的经济损失也必然是巨大的。不仅对精密设备及技术造成严重影响,还对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

五、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的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海洋石油钻井技术向更高水平进一步的发展,其在钻井平台技术中的应用大幅度的提升了海洋石油资源的开采效率,对于石油资源的开采量及开采速度的提升、开采难度的降低以及开采范围的扩大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开采作业的现代化、一体化、自动智能化等特点,这也是我国努力追赶的目标和方向。

5.1钻井平台自主操纵技术的增强

在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应用中,依靠计算机形成的自动化操纵技术是未来石油开采行业的发展方向,工作人员可以在平台总利用自动操纵技术实现人机操作,并实现作业过程中的探测、数据获得、数据分析处理、决策以及通讯管理等的自动化,可以加强对石油开采设备的自动化控制。

5.2自升式钻井平台载荷不断增加

利用现代化技术增大平台上载荷的安全可靠能力,在原材料的选择方面选用高强度钢以提高平台上载荷、平台的排水量以及平台作业深度与平台自身重量的比例。平台载荷的不断增加就要求钻井平台有长时间连续工作能力,并不断地辅助以现代化设备。

5.3钻井平台的集成能力增强

未来的钻井平台已经不再局限于某种功能,而是要综合集成钻井、修井、适应多种环境的采油需求,可以在平台上分别配备动力系统、维修系统、生产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等,使之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更多的功效。

5.4数据挖掘系统的完善

通过数据挖掘系统能够将石油资源开采过程中的数据实现统一调配运行,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下一步的战略部署,以指导进一步的开采作业,这是自主智能控制技术的延伸。

六、结语

海上钻井平台是保证海洋石油资源能够顺利开采的重要保障,能够有效的对石油开采技术进行革新,大幅度提升石油的开采效率与安全。而目前,我国的石油开采设备仍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较多的关键设备的主要来源仍然是进口,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发展与创新石油钻井技术,早日实现石油开采设备与技术的国产化与现代化,推动我国海洋石油资源开采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结果 实验组在理论考核中成绩为(96.67±3.27)分 ,对照组在理论考核中成绩为(85.56±3.1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操作成绩为(92.31±4.38)分,对照组操作成绩(83.36±4.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护士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实验组为 96.1%,对照组为8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用微信平台的交流,实习护士生的理论及操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加强了带教老师与实习护士生沟通的及时性,提高了带教工作的高效性及实习护士生对带教老师及科室的满意度。

 

微信作为一种的新兴网络特殊教育工具, 已在各行各业成为很好的交流平台,将微信引入门诊的护理教学,利用微信功能多样性,将带教管理、专业知识、医学图片、视频等内容通过微信,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了积极的教学反馈和师生互动,同时强化了师生情感。等人研究显示[1],微信显著提高了烧伤外科临床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儿童护理不同于成人,本研究将微信平台应用于儿科门诊护理带教,研究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及学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1月—12月在儿科门诊护理实习的学生72名,其中女生64名,男生8名,将所有护理实习生按入科实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人,两组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实习护士生从1月—12月份分批进入儿科门诊实习,每轮实习时间为四周,将每批实习护士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方法的的基础上结合微信平台进行信息化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传统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每个实习护士生跟随一名护师老师,专人负责,介绍入科环境及制度,熟悉儿科门诊常见的理论及操作,学习相关的药物知识,掌握儿科门诊抢救室常见病种,抢救病人的流程及特点,循序渐进完成儿科门诊四周的实习,直至出科。科室每周对全体实习护士生进行小讲课两次,其余时间均跟随自己的带教老师,专人带教,出科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实习护士生结束儿科实习时对科室教学方法评估及带教老师进行满意度打分。

 

传统教学结合微信平台:对每批入科实验组的实习护士生建立微信群,在传统带教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微信对实习护士生强调劳动纪律,儿科门诊特点及注意事项。其次对每天对所接触的理论及操作,发送理论知识,操作要点,并配关键步骤图片,解决儿科因特殊性实习护士生不能亲临每一项技术操作的弊端。发送每周学习重点,及时得到学生反馈,听取建议,及时沟通交流。

 

1.3评价方法

 

按照医院护理部对护理实习护士生制定的学生出科综合测评表标准为准则,测评表中包括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以此用来评估学习效果。同时,采用学生填写对科室带教管理反馈调查表,对实习生进行带教工作满意度开展调查。

 

1.4统计方法

 

以上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习成绩比较

 

实验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对带教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通过学生对带教工作的反馈表显示,实验组满意度为 96.1%,高出对照组的8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①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为智能手机提供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和文字,持多人聊的即时通讯服务软件,是介于同步通讯工具QQ和异步传播工具微博之间的一个即时通讯工具,是一个拉近彼此距离的产物,也是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随着微信时代的到来,给网络环境下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2]。

 

微信作为当前一种潮流的网络交流模式,被90后大学生广泛使用,微信群发平台避免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受时间、地点的影响,使得教育更加直接和快捷,通过微信群发平台,学生还可以咨询自身的问题,有效保护了学生的个人隐私,也让学生更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3]。加之近年来医患矛盾凸显加剧,患者法律意识和保护意识很强,对实习护士生往往不配合,一些儿童疾病的治疗是有创性的,所以导致实习生操作机会减少,针对这些问题,带教老师对每天对所接触的理论及操作,发送理论知识,操作要点,并配关键步骤图片,解决儿科因特殊性实习护士生不能亲临每一项技术操作的弊端。

 

②微信与传统模式教学也实现了教学相长和教学互动,有效完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联网提供的海量大数据让人们应接不暇,师生对一个问题的关注点实际上也是不同的。老师一方面在教授学生,另一方面也在当学生,通过不断的思想碰撞,达到对某一个问题更全面的认知。让老师体会到“教无止境”和“学无止境”,共享知识喜悦[4]。将微信交流平台引入临床护理带教,是网络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新形势的体现,但微信无法全面替代传统教学模式,必须以临床教学为主[5]。

 

③微信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平台,应用于教学中虽有明显的优势,但仍有一定的弊端,首先移动网络自费偏高,学生暂无收入,不能时刻在线交流。其次,由于智能手机的内存有限的问题,所存内容相对少。再次,教学老师在工作时间与微信教育时间存在分配问题。虽然如此,但我们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不能止步,要进一步完善微信教育模式,不断完善,如果能进一步对医院进行改造,铺设Wi-Fi网络,甚至设计针对微信教学中心平台,有严格的保密措施能进一步发挥智能手机及微信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6]。

 

篇4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建设和发展方面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对传统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新时期选取邮轮旅游经济发展作为切入点,对邮轮旅游发展方面网络营销进行分析,要把握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对邮轮旅游网络营销的发展方向进行确定,从而制定合理化的营销方案,切实提高网络营销的综合影响力,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邮轮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邮轮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市场经济时代背景下,游轮旅游的发展受到重视,如何探索游轮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新问题和新方向[1]。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邮轮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能看出我国近几年邮轮旅游发展相对较为迅速,仅仅在开辟新航线的十年时间内,就已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邮轮市场,并且近几年亚洲邮轮市场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中国大陆在亚洲邮轮市场的贡献率甚至已经超过了67.8%,仅仅在2008—2017年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就已经突破了1亿人次,但是参与邮轮旅游的人数却明显偏少,仅占总出境旅游人数的1.9%左右。可见邮轮旅游经济发展前景广阔,要想在新时代背景下促进邮轮旅游经济得到高效化的发展,就十分有必要结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情况,针对邮轮旅游营销方案进行改革创新,使邮轮旅游网络营销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邮轮旅游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切实加快邮轮旅游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邮轮旅游经济市场发展特色

对我国邮轮旅游经济市场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邮轮旅游以休闲娱乐旅游为主,一般会开发住宿、娱乐、饮食等多方面的功能,游客能乘坐游轮参观景观场地,与传统的旅游存在明显的差异,属于特色旅游的范畴[2]。我国邮轮旅游虽然发展时间短、发展起点低,但是整体上却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并且现阶段我国邮轮旅游市场客源相对较为充足,商品价格低的优势明显,能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邮轮旅游客运量不断增大研究发现,随着我国加强对邮轮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视,在对邮轮旅游进行广泛宣传的情况下,我国邮轮旅游游客数量已经超过了百万人次,现阶段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并且从邮轮旅游经济的渗透率角度看,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占比相对较高,而中国邮轮旅游经济的渗透率低于0.05%,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国内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我国将具备邮轮旅游经济发展的广泛客源,特别是在邮轮旅游经济呈现出大众化发展态势的情况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市场邮轮旅游经济的渗透率将超过1%。同时,随着我国公司制度改革,国内消费者的假期也会适当的延长,也能对邮轮旅游经济在我国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使邮轮旅游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吞吐量大的优势更加鲜明[3]。

(二)国内港口发展邮轮旅游热情高涨国内港口城市具备发展邮轮旅游的广泛基础,在国际邮轮旅游经济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受到市场经济的驱动,我国港口城市对于邮轮旅游的发展也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并且邮轮旅游运营规模得到了拓展和延伸,甚至在部分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已经探索了邮轮港口群的构建,能开发国际化的邮轮旅游经纪服务,从而凸显我国旅游经济的特色,提高邮轮旅游的综合发展效能[4]。

三、互联网时代邮轮旅游经济网络营销策略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发展相对较为迅速,呈现出飞跃式的发展状态,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使市场营销模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也使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做出了调整,甚至在新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广告已经向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延伸,借助网络营销发展模式,能够将社会上的多元网络信息和营销信息等向消费者端传递,网络营销的影响力和营销范围得到了明显的拓展和延伸,极大提高了营销发展水平,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邮轮旅游经济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为了提高邮轮旅游的发展效能,使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呈现出国际化发展态势,就要注意针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意识探索新网络营销模式的构建,从而加快邮轮旅游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进程[5]。下面就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对邮轮旅游网络营销发展策略进行细化的分析。

(一)大数据分析,制定精准营销方案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邮轮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对新的营销理念和方案进行分析,重新审视消费者对营销活动的需求,从而尝试制定个性化营销方案,实现精准营销的目标,最大限度的激发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因此互联网经济时代背景下,在发展邮轮旅游经济的过程中,邮轮公司应该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有意识的对营销方案进行重新的调整和规划。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可以依托OTA平台结合大数据分析结构,构建游客信息档案,传统的小旅行社也要注意完善游客信息库,在对游客数据信息进行系统分析的前提下按照游客的消费行为、基本信息以及行为数据分析等,确定游客的消费偏好、对产品的忠诚度等,也需要对顾客的购买力进行初步的确定,从而以此为基础对邮轮旅游产品的营销活动进行设计和规划,不断按照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制定精准的营销方案,确保能提高客户对营销方案和邮轮旅游服务活动的满意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到邮轮旅游活动中,为邮轮旅游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6]。

(二)多平台推广,拓展营销覆盖范围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邮轮旅游网络营销工作中可以依托不同的网络平台制定差异化的营销方案,拓展营销范围和综合营销影响力,从而展现网络营销的价值,为邮轮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在结合邮轮旅游网络营销发展需求探索全新网络营销方案的过程中,可以尝试结合OTA平台、短视频平台和网络社交平台的综合应用,构建多元化的网络营销模式,使邮轮旅游网络营销效应得到显著地优化。下面就结合不同平台的推广营销进行细化的分析。其一,OTA平台营销推广。OTA营销平台属于第三方网站营销推广模式,在互联网经济时代背景下,旅游消费者一般会从网络平台上获取便捷化的网络信息,并且从第三方平台预定或者消费旅游产品的模式较为常见,对旅游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邮轮旅游相关企业在探索网络营销模式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第三方平台网络营销的重要性,要注意加强与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合作,按照平台实际情况和消费者的特色需求,制定相应的网络营销方案,在平台的支撑下使邮轮旅游相关网络营销方面的信息快速地向游客群体传递,从而形成精准对接类型的营销模式,在短时间内逐步提升邮轮旅游的知名度,对潜在的消费者市场进行开发,从而展现网络营销的特色优势,凸显邮轮旅游经济发展效能[7]。其二,短视频平台市场营销。依托短视频平台对邮轮旅游企业开展营销活动,主要是按照抖音、快手和火山小视频平台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和信息获取习惯等制定营销方案,以短视频营销的方式对邮轮旅游营销范围进行拓展。一般情况下,网络时代短视频平台的受众主要是希望能在短视频平台上获得精神的放松,在简单的视频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因此能看出短视频平台的受众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相对较快,邮轮旅游营销活动中可以把握受众的这方面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方案,使邮轮旅游活动能快速地在短视频受众中得到广泛的传播,将邮轮旅游经济转变为“网红经济”,从而形成良好的营销带动效应,促进邮轮旅游网络营销效果的逐步提升,为新时代邮轮旅游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三)探索新技术,改革网络分销系统为了能在发展邮轮旅游网络营销的过程中,使邮轮旅游公司在发展实践中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实现稳定发展的目标,就要结合新营销技术的应用,对传统邮轮旅游营销方案和模式等进行调整,在丰富邮轮旅游活动产品基础上建设能凸显我国特色的邮轮旅游发展模式,对分销渠道进行优化,从而维护邮轮旅游市场秩序,增强邮轮旅游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例如结合信息时代的影响和新技术形式的应用,在对邮轮旅游营销模式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我国可以尝试引入邮轮全球分销系统,借助系统平台对邮轮产品进行整合和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实时化的更新,从而将邮轮旅游营销向国际市场延伸,在显著增强营销范围和消费者选择范围的基础上,也能按照国际市场发展动态制定动态化的邮轮旅游活动价格,为游客参与邮轮旅游活动提供一定的便利性,也能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切实带动邮轮旅游实现优化发展的目标,为我国旅游经济建设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篇5

中图分类号:F4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6-0143-03

当下,最具潜力、最具爆发力、最具成长性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正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网络经济的直接体现,电子商务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一个村、一个县、一座城,也正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互联网具有全球化、快捷化、个性化、无边界性、高渗透性等显著特征,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补充,构成了新经济体,顺应时展趋势,推动网络经济发展,是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转型升级、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途径。

一、网络经济概念及特征

(一)网络经济的概念

网络经济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经济形态,它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产业、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及由于高新技术推广和应用引起的传统经济产业部门的飞速发展,网络经济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互联网购物、在线支付、搜索引擎、网站信息招聘、旅游网站等。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

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同时网络企业的经济规模也不断扩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商业、电子服务、网络交流平台、移动智能等网络经济形式迅速崛起和发展,受到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由于网络经济具有信息平行交替和资源对称的特点,因此,传统的社会经济运行结构、社会的竞争状态、生产方式、价值观念被改变。崔雪(2010)研究提出,通过网络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购物,享受网络企业提供的服务,缩短了交易的时空距离,因此网络经济具有虚拟化、开放性、效率高、成本低、创新性五个特点。周丛根(2011)研究指出,网络经济具有强外部经济性、长尾累计效应、多重叠加效应、级数扩张特性。徐璇(2014)指出,通过网络经济可以制造商可以和消费者直接接触,同时网络经济具有无时间限制和无地理边界限制的特性,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对传统的零售企业造成威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相关政策的出台,网络经济正在逐渐成熟,基本的经济原理仍然指引着网络经济各项活动的开展,尤其是电子商务行业,在分析和考察其发展前景、盈利潜力及竞争环境的同时需要分析这一行业的经济特性,这样才能根据电子商务领域的经济特性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现象进行分析。综上,在数字技术、通信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网络经济的特征如下。

1.便捷性。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将经济主体或者是企业组织联系在一起,使整个行业形成网络化的经济系统,并不断创新行业内部与行业之间连接方式,从而使整个经济系统逐渐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网络经济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呈现出便捷、即时性的特征。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进行交易或者交流,可以突破时间和地理的限制,同时缩短了经济活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时间滞差,并突破了空间的约束,网上无形市场成了经济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市场活动空间扩展到全世界范围内等,十分便捷。通过计算机网络构造了大量新的资源基础,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信息时代下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利用更加广泛,减少了其他资源的消耗,拓宽了经济发展面。

2.高渗透性。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渗透性较高,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第一、第二产业扩张,三大产业之间相互融合,界限越来越模糊,对于传统的制造业、传媒业等来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产业内部的升级改造。此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催生了医疗电子器械产业、汽车电子产业、光学电子产业等边缘产业,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产业之间迅速融合。

3.自我膨胀性。网络经济的自我膨胀性突出表现在吉尔德定律、马太效应、梅特卡夫法则、摩尔定律四大定律上。吉尔德定律是美国激进的技术理论家乔治・吉尔德的预测:在可预见的未来十年,通讯系统的总宽带将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长,宽带费用的价格点无限接近于零。马太效应:在网络经济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会最终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垄断局面。马太效应反映了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竞争中一个重要因素――主流化。梅特卡夫法则:按照此法则,网络产生和带来的效益将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增长。摩尔定律:1965年,摩尔预测到单片硅芯片的运算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同时,价格减半。实践证明,这一预测一直比较准确。网络经济的四大定律展示了网络经济的自我膨胀性,同时也揭示了网络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4.边际效益递增性。边际效益递增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网络经济边际成本递减。信息网络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网络建设成本,信息传递成本,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制作成本。网j建设成本和信息传递成本这两部分的边际成本为零,平均成本明显递减。随着入网人数增多,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制作成本会提高,但其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呈下降趋势。因此,信息网络的平均成本随着入网人数的增加而明显递减,其边际成本则随之缓慢递减,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其边际收益和总收益也会不断扩大。二是网络经济具有累积增值性。在网络经济中,对信息的投资可以获得一般的投资报酬和增值报酬,信息网络能够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形成高质量的信息源,从而增加报酬。

5.外部经济性。一般的市场交易是买卖双方形成的一种契约,只对买卖双方进行约束,不涉及其他利益主体,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契约履行会影响到缔约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第三方受到的影响为外部效应。工业经济带来的主要是外部非经济性,如工业“三废”,而网络经济则主要表现为外部经济性,网络形成增加了成员,增加了价值,反过来又吸引更多的成员。

6.可持续性。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会过度消耗有形资源和能量,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问题,它促进和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网络经济发展趋势

(一)虚拟购物

信息技术快速迭代将为电商创造新场景,推动电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将持续为电商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创造精准匹配、交互式购物等新体验,并构建新的商业模式。为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一种新型的购物方式――虚拟购物应运而生。虚拟购物借助于VR(虚拟现实)等新科技,让消费者网购时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产生近乎真实的感官模拟体验。消费者进行虚拟购物,既可以足不出户买到商品,还能享受到实体店购物带来的乐趣。但是,当前虚拟购物还处于起步阶段,体验效果有待改进。虚拟购物平台上架的商品都需要一个个建模,非常耗时耗力。相对于电商平台上的商品种类来说,虚拟购物平台上的商品只是沧海一粟,可供消费者选择的种类有限;在虚拟试穿方面,网上模拟的身材肤色、穿衣样式等,跟消费者的实际情况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总体参考性不够强。有消费者坦言,现在虚拟购物远不够成熟,娱乐性大于实用性,不过这是网络购物发展的未来趋势之一。

(二)发展共享经济

通俗的讲共享经济就是将个人闲置的资源共享给别人,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从中获得回报,共享经济的理念就是,共同拥有而不占有,这是一种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商业模式。共享经济平台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产物,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如以凹凸租车为代表的共享租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求而不得”的自驾需求,另一方面避免了汽车闲置资源无法被有效利用带来的浪费。共享租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民用车难。凹凸租车等共享租车平台整合和利用的是闲置的私家车资源,能够提供更具弹性的车源供给量,适应不同时期的出行高峰需求。在我国,汽车共享行业有巨大发展前景。来自全球独立咨询机构罗兰贝格的《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形成625亿美元的共享经济市场,汽车共享出行规模两年后将达1.8万亿美元,发展前景广阔。

三、网络经济发展策略及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网络经济发展策略

1.加快网信基础设施建设。深化认识网信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属性和支撑作用,把网信基础设施提升到与交通、水利、电力等先导性设施同等重要位置,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网络经济发展夯实基础,蓄势聚能。

2.大力支持企业,培育网络经济创新主体。引导传统龙头企业转型,加大本土优势企业培育力度,扶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增强网信企业使命感、责任感,形成网络经济发展聚集效应。要鼓励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创新主体、产业主体,支持企业布局前沿技术,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创造和把握更多机会,参与行业乃至全球竞争,拓展发展空间。

3.发挥杠杆作用,创新投资基金融资方式。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培育发展“互联网+”领域创新领军企业;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信息经济领域聚合,明确提出强化资金引导、技术研发、创新创业、人才支撑和鼓励跨界融合等五个方面的政策举措,如组建网络创新研究平台等。

4.搭建人才梯队引领网络经济发展。网络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要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打造一批优秀企业家队伍、培育一批技术领军人才。

5.政府部门优化网络经济发展环境。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构建网络经济生态体系,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提出加强统筹协调、简化行政审批、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加强监测考核、建立健全法规规章、加强宣传引导和扩大交流合作等优化发展环境的具体措施。

(二)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地区优势特色和借鉴外地经验相结合。充分考虑地区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明确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网络文化、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网络安全和网信军民融合等十个领域作为地区网络经济发展的重点,突出地区的特色和优势。同时,借鉴外地经验,加强资源整合、政策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

2.注重宏观指导和实际推进相结合。坚持目标导向,瞄准发展大势,以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作参照、定标杆,侧重从宏观层面提出方向性要求和任务性目标,加大网络经济发展基础的设施建设,明确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

3.注重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网络经济发展目标、发展重点、配套政策和优化环境等方面不断完善,注重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a要素向信息经济领域聚合,又强调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各界树立互联网思维,以顺应信息时展趋势。

四、结语

由于网络经济具有便捷性、高渗透性、外部经济性、可持续性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网络经济的发展应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结合区域优势,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监管净化网络经济发展环境,细化分解任务,加强指导考评,不断扩大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规模。

参考文献:

[1] 崔雪.网络经济环境下的金融安全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2] 徐璇.电子商务环境下大型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4.

篇6

当下,最具潜力、最具爆发力、最具成长性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正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网络经济的直接体现,电子商务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一个村、一个县、一座城,也正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互联网具有全球化、快捷化、个性化、无边界性、高渗透性等显著特征,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补充,构成了新经济体,顺应时展趋势,推动网络经济发展,是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转型升级、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途径。

一、网络经济概念及特征

(一)网络经济的概念

网络经济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经济形态,它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产业、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及由于高新技术推广和应用引起的传统经济产业部门的飞速发展,网络经济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互联网购物、在线支付、搜索引擎、网站信息招聘、旅游网站等。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

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同时网络企业的经济规模也不断扩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商业、电子服务、网络交流平台、移动智能等网络经济形式迅速崛起和发展,受到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由于网络经济具有信息平行交替和资源对称的特点,因此,传统的社会经济运行结构、社会的竞争状态、生产方式、价值观念被改变。崔雪(2010)研究提出,通过网络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购物,享受网络企业提供的服务,缩短了交易的时空距离,因此网络经济具有虚拟化、开放性、效率高、成本低、创新性五个特点。周丛根(2011)研究指出,网络经济具有强外部经济性、长尾累计效应、多重叠加效应、级数扩张特性。徐璇(2014)指出,通过网络经济可以制造商可以和消费者直接接触,同时网络经济具有无时间限制和无地理边界限制的特性,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对传统的零售企业造成威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相关政策的出台,网络经济正在逐渐成熟,基本的经济原理仍然指引着网络经济各项活动的开展,尤其是电子商务行业,在分析和考察其发展前景、盈利潜力及竞争环境的同时需要分析这一行业的经济特性,这样才能根据电子商务领域的经济特性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现象进行分析。综上,在数字技术、通信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网络经济的特征如下。

1.便捷性。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将经济主体或者是企业组织联系在一起,使整个行业形成网络化的经济系统,并不断创新行业内部与行业之间连接方式,从而使整个经济系统逐渐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网络经济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呈现出便捷、即时性的特征。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进行交易或者交流,可以突破时间和地理的限制,同时缩短了经济活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时间滞差,并突破了空间的约束,网上无形市场成了经济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市场活动空间扩展到全世界范围内等,十分便捷。通过计算机网络构造了大量新的资源基础,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信息时代下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利用更加广泛,减少了其他资源的消耗,拓宽了经济发展面。

2.高渗透性。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渗透性较高,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第一、第二产业扩张,三大产业之间相互融合,界限越来越模糊,对于传统的制造业、传媒业等来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产业内部的升级改造。此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催生了医疗电子器械产业、汽车电子产业、光学电子产业等边缘产业,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产业之间迅速融合。

3.自我膨胀性。网络经济的自我膨胀性突出表现在吉尔德定律、马太效应、梅特卡夫法则、摩尔定律四大定律上。吉尔德定律是美国激进的技术理论家乔治•吉尔德的预测:在可预见的未来十年,通讯系统的总宽带将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长,宽带费用的价格点无限接近于零。马太效应:在网络经济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会最终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垄断局面。马太效应反映了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竞争中一个重要因素——主流化。梅特卡夫法则:按照此法则,网络产生和带来的效益将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增长。摩尔定律:1965年,摩尔预测到单片硅芯片的运算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同时,价格减半。实践证明,这一预测一直比较准确。网络经济的四大定律展示了网络经济的自我膨胀性,同时也揭示了网络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4.边际效益递增性。边际效益递增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网络经济边际成本递减。信息网络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网络建设成本,信息传递成本,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制作成本。网络建设成本和信息传递成本这两部分的边际成本为零,平均成本明显递减。随着入网人数增多,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制作成本会提高,但其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呈下降趋势。因此,信息网络的平均成本随着入网人数的增加而明显递减,其边际成本则随之缓慢递减,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其边际收益和总收益也会不断扩大。二是网络经济具有累积增值性。在网络经济中,对信息的投资可以获得一般的投资报酬和增值报酬,信息网络能够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形成高质量的信息源,从而增加报酬。

5.外部经济性。一般的市场交易是买卖双方形成的一种契约,只对买卖双方进行约束,不涉及其他利益主体,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契约履行会影响到缔约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第三方受到的影响为外部效应。工业经济带来的主要是外部非经济性,如工业“三废”,而网络经济则主要表现为外部经济性,网络形成增加了成员,增加了价值,反过来又吸引更多的成员。6.可持续性。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会过度消耗有形资源和能量,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问题,它促进和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网络经济发展趋势

(一)虚拟购物

信息技术快速迭代将为电商创造新场景,推动电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将持续为电商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创造精准匹配、交互式购物等新体验,并构建新的商业模式。为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一种新型的购物方式———虚拟购物应运而生。虚拟购物借助于VR(虚拟现实)等新科技,让消费者网购时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产生近乎真实的感官模拟体验。消费者进行虚拟购物,既可以足不出户买到商品,还能享受到实体店购物带来的乐趣。但是,当前虚拟购物还处于起步阶段,体验效果有待改进。虚拟购物平台上架的商品都需要一个个建模,非常耗时耗力。相对于电商平台上的商品种类来说,虚拟购物平台上的商品只是沧海一粟,可供消费者选择的种类有限;在虚拟试穿方面,网上模拟的身材肤色、穿衣样式等,跟消费者的实际情况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总体参考性不够强。有消费者坦言,现在虚拟购物远不够成熟,娱乐性大于实用性,不过这是网络购物发展的未来趋势之一。

(二)发展共享经济

通俗的讲共享经济就是将个人闲置的资源共享给别人,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从中获得回报,共享经济的理念就是,共同拥有而不占有,这是一种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商业模式。共享经济平台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产物,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如以凹凸租车为代表的共享租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求而不得”的自驾需求,另一方面避免了汽车闲置资源无法被有效利用带来的浪费。共享租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民用车难。凹凸租车等共享租车平台整合和利用的是闲置的私家车资源,能够提供更具弹性的车源供给量,适应不同时期的出行高峰需求。在我国,汽车共享行业有巨大发展前景。来自全球独立咨询机构罗兰贝格的《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形成625亿美元的共享经济市场,汽车共享出行规模两年后将达1.8万亿美元,发展前景广阔。

三、网络经济发展策略及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网络经济发展策略

1.加快网信基础设施建设。深化认识网信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属性和支撑作用,把网信基础设施提升到与交通、水利、电力等先导性设施同等重要位置,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网络经济发展夯实基础,蓄势聚能。

2.大力支持企业,培育网络经济创新主体。引导传统龙头企业转型,加大本土优势企业培育力度,扶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增强网信企业使命感、责任感,形成网络经济发展聚集效应。要鼓励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创新主体、产业主体,支持企业布局前沿技术,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创造和把握更多机会,参与行业乃至全球竞争,拓展发展空间。

3.发挥杠杆作用,创新投资基金融资方式。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培育发展“互联网+”领域创新领军企业;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信息经济领域聚合,明确提出强化资金引导、技术研发、创新创业、人才支撑和鼓励跨界融合等五个方面的政策举措,如组建网络创新研究平台等。

4.搭建人才梯队引领网络经济发展。网络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要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打造一批优秀企业家队伍、培育一批技术领军人才。

5.政府部门优化网络经济发展环境。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构建网络经济生态体系,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提出加强统筹协调、简化行政审批、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加强监测考核、建立健全法规规章、加强宣传引导和扩大交流合作等优化发展环境的具体措施。

(二)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地区优势特色和借鉴外地经验相结合。充分考虑地区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明确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网络文化、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网络安全和网信军民融合等十个领域作为地区网络经济发展的重点,突出地区的特色和优势。同时,借鉴外地经验,加强资源整合、政策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

2.注重宏观指导和实际推进相结合。坚持目标导向,瞄准发展大势,以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作参照、定标杆,侧重从宏观层面提出方向性要求和任务性目标,加大网络经济发展基础的设施建设,明确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

3.注重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网络经济发展目标、发展重点、配套政策和优化环境等方面不断完善,注重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信息经济领域聚合,又强调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各界树立互联网思维,以顺应信息时展趋势。

四、结语

由于网络经济具有便捷性、高渗透性、外部经济性、可持续性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网络经济的发展应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结合区域优势,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监管净化网络经济发展环境,细化分解任务,加强指导考评,不断扩大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规模。

作者:祝孔儒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崔雪.网络经济环境下的金融安全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2]徐璇.电子商务环境下大型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4.

篇7

我国的经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造成了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巨大矛盾,也即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但是自然环境越来越差,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就需要大量的资源作为原动力,因此导致了损失能源以及其他资源的缺乏和枯竭。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来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是目前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巨大隐患。因此,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保障一切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众多的污染物质导致的全球变暖,其中建筑行业的所产生的污染物质就占据一半,在建筑施工中所消耗的能源占据能源消耗总值的百分之三十五,除此之外,建筑施工还要排放出大量的废物。更严重的是,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采取的是粗放式的发展,就意味着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污染物就更多。建筑施工的能源消耗主要是水、燃料、土地以及建筑所需的原材料。所以,在建筑行业中提出绿建筑的概念是正当其时的,绿色概念的提出,就是为了在建筑行业正常发展的同时,也能和自然环境和协调发展。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和特点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概念的最早提出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绿色建筑也是作为建筑的一种规则和对建筑环境的性能衡量的标准。在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以及健康的居住条件下,延长建筑的生命周期,最大限度的减少因房屋建筑而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对相关的资源实施高效的利用,绿色建筑也被人们称作为生态建筑。这种建筑模式能够实现和自然环境的友好相处,真正的实现了人与自然和建筑的共同发展。

生态建筑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由于各种客观的历史原因,我国很多的建筑经济都是公营建筑经济,它的特点是使用范围广,建造成本低,而且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主要是由我国的公用机构进行具体安排。因此,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建造过程能够较容易的得到实行,传统的建筑业,具有投资性强,使用寿命短,是一种粗放型的产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不仅能顾给人们提供充足的生活空间,而且又不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进行损害。

(二)绿色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和传统的建筑相比较,绿色建筑对资源具有较高的利用率,使用的原材料以及循环可再生的资源,对建筑本生来说,不仅节能环保,而且较传统的建筑更健康舒适,同时具有碳排放低的优点。就目前的消费市场上,也可以较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环保消费的要求。总的来说,绿色建筑具有完整性、地域性以及综合性这三方面的特点:

首先,生命周期的完整性。绿色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较传统的建筑环保,能源消耗低,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待绿色建筑,它的特点有表现在其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里面, 对于建筑行业环保的理解,并非是仅仅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而是在对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因此,设计、建造和使用是作为考擦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的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次,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绿色建筑的建造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类从中受益,人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受益者,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的建造的时候,仍然是要求符合人们的生活需要以及生活习惯,强调以人为本,在满足人们舒适安全的基础上建造出来的绿色建筑,只有这样,绿色建筑才能体现它应有的价值。同时,绿色建筑对周围的环境特点也很重要,不仅要考虑到是否和当地的建筑性格相符合,还要充分尊重当地的习俗,在建造绿色建筑的时候,要按照当地的建筑环境,是绿色建筑有机的融入到里面,充分尊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融合,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绿色建筑。

最后,统筹建筑,综合发展。绿色建筑是一套完整的工程,有其系统化的建筑设计,因此,绿色建筑具有十分强烈的综合性。绿色建筑的建造们能够对周边的许多产业造成影响,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其它类学科都会因此改变,比如:建筑生产设备、建筑教育、建筑设计、能源服务、房屋设计及维修以及市政基础建设等等,从这一点出发,就能看到,发展绿色建筑都相关产业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虽然能够完全符合人们的生活和消费的需求,但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遵循一定的章法和原则,循序渐进的进行,才能使绿色建筑经济得到长远的发展。建筑业长期以来都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要想要以后依旧保持绿色建筑经济的长期发展,就必须一开始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就是说采取一定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建筑行业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现状,是建筑行业在未来的发展空间里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首要任务,并且坚持上述原则,促使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更上一层楼做出积极贡献。

三、我国当前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现状以及解决措施

(一)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对发展绿色建筑经济之前,必须要对我国目前发展的现状做一个全面的调查和认识,这样才能根本的把握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进程,也能较快的找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更好的促成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对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还没有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达成共识,也就是说,绿色建筑还没有上升到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再加上由于我国对于绿色建筑经济的概念的形成较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成型法律对绿色建筑方面的规定,就导致了人们就算有这样的想法,也无法可依。要想实现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一套完整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明文规定的国家法律面前,绿色建筑降级的发展才有迹可循。其次,由于我国绿色建筑材料的成本过高,导致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停滞不前,同时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可行的技术交流平台,比如对于房屋采光的合理设计,国内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反倒是一些建筑企业打着高效环保的旗号进行获利,出绿色建筑经济出现泡沫,加深了人们对环保建筑经济的误解。

(二)绿色建筑经济的解决措施

上述情况说明,我国的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还面临着巨大困难,但是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是社会的共同理想,也是实现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必须要提出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着重致力于绿色建筑外部效果成本的降低。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在同等的建筑建筑材料成本条件下,必须要降低绿色建筑外部效果的成不,才能够从根本上促使绿色建筑经济的平稳发展。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和建造的时候,要始终坚持节能减排的基本原则,尽可能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做好污染物的处理工作,使建筑质量和绿色建筑经济的概念相统一。除此之外,各国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增强自身的绿色建筑经济意识,更好的指导和引导绿色建筑经济工作的开展。在经济上,减少投资商的税务,让建筑者觉得绿色建筑经济是一个有利可图的新兴产业,进而加速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

其次,致力于绿色建筑外部成本的降低。外部成不指绿色建筑金的外部条件,比如土地,要想降低外部成不,就必须要提高土地入手的质量。绿色建筑对于自然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有良好的光照条件,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时刻保持顺畅的空气流通,这样高质量的土地上建造的绿色建筑才能更有效,从而大大降低绿色建筑投资的风险。由此看来,一块高质量的土地有利于绿色建筑经济外部成本的降低。除此之外还要降低建设的成本,在进行绿色建筑的前期,对要对绿色建筑进行进行的设计和合理的施工,要求提高施工的精准性,避免因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大量返工,进而造成建造成本损失。在哦招标的时候,政府部门必须制定公开透明的招标政策并严格实施,,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绿色建筑的标准,从而减少建设成本。

四、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前景分析

尽管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理论还不成熟,但是绿色建筑经济是我国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化发展的毕竟之路,同时也符合国际建筑潮流,因此具有叫广阔的前景。首先,对于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应该坚持走低能耗的发展道路,以科技为主导的精细化设计,树立正确的观念,并加大对相关人才培养,迅速的建立起一套完善可行的理论体系。其次,在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中药不断推广绿色建筑节能理念,对于建设所用的原材料以及房屋所用的能源收集材料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设计出人们在绿色建筑中所需的能源设备,展现出绿色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在目前全球的碳排放量激增和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大环境下,绿色建筑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而受到全球的瞩目,充分的相信,绿色建筑经济下的绿色建筑在未来必然会发展成为人们居住的主流建筑,同时也因人门对环保的重视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亲睐。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绿色建筑也是人们未来所追求的建筑模样。因此,对于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结合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需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对目前社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加以解决,让建筑行业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不仅大幅度降低,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为环保做贡献。从而使人类的居住环境回归自然,城市化的建设也趋于绿色化。当热,绿色建筑毕竟是一个新的起点,这需要人们不断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逐步建立起一个低碳的节能的建筑,最终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因此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璇.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4:250

[2]李牧.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分析[J].中外建筑,2010,09:71-72

[3]刘玲玲.浅谈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要意义[J].中国外资,2012,09:60

[4]李泽坤.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2,12:286

[5]魏后.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8,34:72

篇8

基金项目: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4lxlktziyyjj-23);辽宁大学专项科研课题(课题编号:ZJ201201)

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辽宁与东、中、西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问题比较研究

收录日期:2014年4月24日

一、调研背景及方法

中小企业已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力资源在中小企业运营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的方式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问题进行比较研究,调研比较对象区域为辽宁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共收回问卷811份,其中辽宁233份、东部470份、西部73份、中部35份。比较内容主要包括留住人才方式、人员培训、员工文化水平、企业希望政府提供哪方面培训、是否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及办理社会保险等六方面问题。

二、辽宁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状况

首先对近两年辽宁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013年辽宁中小企业在人员培训、员工文化水平、希望政府提供的培训及签订劳动合同和办理社会保险方面与2012年调查结果大致相同,但在中小企业留住人才的方式方面稍有变化。如图1所示,2012年中小企业留住人才的方式选择比例依次是施展才华的工作平台(37%)、美好的职业发展前景(35%)、高薪酬(23%)、个人感情(4%)、其他(1%),而2013年的选择比例依次是施展才华的工作平台(44%)、高薪酬(31%)、美好的职业发展前景(17%)、个人感情(7%)、其他(2%)。总体而言,施展才华的工作平台、高薪酬、美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是中小企业留住员工的主要方式,比较稳定。(图1)

三、辽宁与其他地区人力资源调研结果比较

(一)描述性分析

1、中小企业留住人才方式分析。人才是中小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人才的流失不仅给企业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还很可能使企业丧失核心技术甚至泄露商业秘密。能把人才留住是人力资源关注的首要问题。如图2所示,相对2013年辽宁中小企业选择留住人才的方式,西部地区选择个人情感的比例是14%,比辽宁高7%,但选择施展才华的工作平台(33%)比辽宁低11%,而东部、中部在这两项选择比例方面与辽宁基本相同,首选提供施展才华的工作平台留住员工。可见,中小企业都比较注重给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工作平台,普遍认为只有人尽其力、物尽其用,企业才能得到最大的效益。中小企业选择高薪酬留住员工的比例高于美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表明对于中小企业,高薪酬可能比美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更加实在和具体。(图2)

2、中小企业人员培训。相对比国企和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一般都没有比较系统的培训,他们只对特定员工进行培训。如图3所示,辽宁中小企业选择对管理人员、销售人员、技术研发人员和一般工人培训的比例分别为35%、24%、20%、20%。中小企业一般都会选择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比较注重管理层员工的整体素质,中部地区企业选择对管理人员培训的比例更是达到56%,而选择对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的比例仅为6%,表明这些地区中小企业技术相对落后,还没有意识到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的重要性。西部地区39%的企业选择对销售人员培训,这可能是西部地区在营销方面比较欠缺,从而更加注重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图3)

另外,中小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和办理社会保险的比例都在80%以上,说明大部分员工能够得到必要的劳动保障。但中小企业员工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大专以上学历员工超过85%的企业不足全部企业比例的一半。政府提供的培训方面,西部、东部相对比辽宁更希望政府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而辽宁省更希望政府对新员工进行培训。

(二)对应分析。辽宁与东部地区留住人才的方式与员工培训相关度对比如图4、图5显示,辽宁对管理人员培训的企业注重以施展才华的工作平台留住员工,而东部地区对管理人员培训的企业注重以个人感情与美好的职业发展前景留住员工,这与各个地区的发展程度与地区的大背景有很大的关系,辽宁和东部地区选择对一般工人培训的都会以高薪酬的方式留住员工。(图4、图5)

四、辽宁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一)对员工的个人发展前景重视度不高。辽宁中小企业大多注重为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和高薪酬,但企业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意识有减弱趋势,相对忽略对员工个人发展前景的重视,很容易导致企业人才流失,失去核心竞争力。

(二)对销售人员和技术研发人员的培训不够。辽宁中小企业比较注重管理人员的培训,但相对忽略对销售人员和技术研发人员的培训。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企业依靠特有技术将会拓展发展空间。而销售是让客户了解企业产品的重要途径,好的营销能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对销售人员和技术研发人员培训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水平。

(三)政府对中小企业培训的针对性低。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主要是通过政策扶持,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希望政府从不同的方面对员工培训,现在政府的培训主要都是一个模式,方式过于单调,且过于形式化、理论化,未能满足中小企业真正的需求。

(四)员工文化水平偏低。大多数高校毕业生都向往去大企业工作,中小企业招聘到的员工学历普遍低于大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相对较低,企业既缺少吸引高学历人才的闪光点,又缺乏长期留住员工的好方式,家族式的管理与薪酬水平也是高学历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五、促进辽宁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对策

(一)重视员工个人发展前景。首先企业应完善自身的成长机制,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从而使员工为自己规划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其次,企业也应该适当地引导员工,通过对员工特长的评价,发现员工的长处,进而为员工描绘一个长远的工作发展前景。

(二)加强企业系统培训。企业应认识到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员工开展不同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而不是单靠“挖墙脚”的方式来引进人才,这一方面有助于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软实力,提高竞争力。

(三)实现政府培训的多样化。政府除加强中小企业对于政策法规的认识,让中小企业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特点,创造最大的生产力外,还应根据中小企业不同的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培训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企业解决自身在培训方面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完善激励机制。根据保健-激励理论,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措施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保健因素;另一方面是激励因素,为员工提供更好的激励,如合理设计人员薪酬、合理规划员工假期时间等。完美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吸引高学历员工,使中小企业走出招才难困境。

主要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0-0182-01

条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条形码,它将产品的基本信息都进行了扫描,每一个条码代表一个独特的商品和信息,当计算机对条形码进行扫描时,商品的信息就会自动的显示在计算机上。因此,超市等产品销售部门对于条码的利用比较广泛。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条码的应用范围在逐渐的扩展,同时条码的功能也在日益的增多。

一、国外现状与趋势

条码在上个世纪中叶问世,并在上个世纪末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创新。该技术最先诞生在国外,因此国外的应用较之中国更加的完善和系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条码技术产业迅猛发展

通过相关权威专业的数据统计,我们发现,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条码的应用范围在不断的扩展,应用的价值在稳步增长,可以说是一个新兴的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技术。随着人们应用条码范围的拓宽,对于条码的技术追求也在上升,目前条码朝着功能多样性、距离长远性、条码形状轻巧型发展。伴随着条码的繁荣,一些利用条码漏洞犯罪的现象也频繁爆发,所以,未来还应该重点加强条码的安全性建设,保证广大消费者的基本利益。

(二)集成化趋势加强

由于条码的规格到目前为止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条码额识别仪器也有优劣和限制性因素存在,故而在利用额过程中出现了出多不变。需要技术人员深入研究,力求取长补短,提高条码的利用效率。条码技术与其他应用技术的集成式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条码技术标准体系逐渐完善

条码应用范围的拓宽,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条码的应用与国际货物流通密切联系起来。为了提高商品流通的质量,国际相关组织必须为条码技术确定一个标准化的体系,使得其他国家具备参考的标准。

(四)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向纵深发展

1.积极建立基于条码技术应用的全球产品与服务分类编码标准

条码一旦应用在各个领域内,必将造成一定的混乱,为了条码技术能够有序的得到利用,有必要对条码信息进行必要的分类,该分类具体标准不应该出现国家之间的差异,希望能够实现国际化的分类。

2.积极致力于基于条码技术应用的电子商务用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

商品经济时代和信息技术时代,使得产品的流通更多的依靠信息和技术的交流。搭建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不仅能够提升自身企业的形象,同时也便于不同的企业之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由于条形码具备商品的基本信息,所以哥哥国家呼吁应该建立一个国际化的条码信息平台,使得各个企业能够依靠这个平台实现产品信息的交流,进而推动产品贸易。未来条码信息平台的搭建必将获得更多国家的关注和支持。

3.条码技术在产品溯源、物流管理等重点领域得到更深层次的应用

条码的关键性作用是涵盖产品的基本信息,这种技术无疑对食品产业的未来发展是一个利用的契机。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百姓的热议话题,引进了条码技术的食品,能够将食品的产地、生产时间等基本的信息都输入进去,因此便于顾客对信息的查询和自身权利的维护。同时,这种溯源的功能也会应用在其他的相关领域。

二、国内现状与趋势

(一)国内条码的现状

我国的条码技术咋上个世纪末期引入,在本世纪初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已经从传统的商品批发和零售逐渐的转向了快递物流、信息检索等领域,应用的范围正在逐渐的拓宽,应用的技术也在日益的成熟,条码技术的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虽然国内的条码技术发展实现了突破,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仍旧存在差距,未来条码的发展需要形成一个独立的链条,将运用条码的各个行业都连接在链条之内,减少不必要的流通,提高效率。

(二)国内条码趋势

就目前的条码运行情况来分析,未来条码技术将会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在人们关注的饮食行业,无论是食品生产还是食品销售都将形成一个完整的条码体系,方便广大顾客的采购。作为一项新的技术,条码技术必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的条码技术,将在未来十年内得到双倍的发展。条码技术一经诞生就获得了各界的广泛认可,并快速被应用起来。随着条码技术的不断完善,与之配套的其他产业结构也在逐渐的兴起,这将进一步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国民收入的稳步提升。

我国为了迎合条码技术的发展趋势,国内已经形成了一套具体额编码标准,但是这种标准相对来说比较零散,并没有真正的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尤其是没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变更,难免会有一些陈旧的标准不能适应现代的应用需要,所以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三、条码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

(一)国际条码发展前景

国外发到国家条码利用历史悠久,因此无论是技术还是应用设施上都比较完整。发到国家的物品基本都实行了条码化,而自动贩卖机、超市购物场所、美容美发、娱乐健身场所等都安装了条码识别器,任何一个区域和部门都能够较好的利用起来条码技术。在此基础上,这些发达国家正在组织人力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力求将条码技术逐渐的深入到国防、军事、银行、医疗等领域,同时也在积极的建设各种配套的设施和仪器,以便群众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利用条形码。另外条形码的利用形式也在多样化,比较典型的就是目前与智能手机相互应用的二维码。二维码的诞生是条码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

(二)国内条码发展前景

自从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每年都在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争夺国外市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接轨,使得国内的企业发展必须时刻紧随着国外发展的模式和步伐。为此,我国的条码发展也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此外,国内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市场化经济模式的深入,使得企业也更加重视自身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条码技术的应用正好适应了这种机械化的操作模式。随着网上购物模式的日益繁荣,物流业也随之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物流产品的传递和运送,都离不开条码技术。

四、结语

综上所述,条码技术适应了国际的商品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和销售效率,为人们的日常消费和购物以及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此基础上,未来条码技术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篇10

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重庆市商委、渝中区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暨中国城市会展(重庆)论坛”于2009年4月11、12日在重庆举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商务部办公厅、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等会展业知名组织,来自法国、新加坡、香港、澳门、台北等国内外知名会展公司,国内培养会展专业人才教育机构的专家学者等会展业精英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将是重庆目前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内会展业高层论坛,也是切实贯彻国发3号文提出的“打造三都”的重要举措之一。

年会就我国会议产业的发展前景、会展业标准化、会展经济与开放型城市建设、会展对城市经济发展成效与未来的构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别组织会展企业、教育、会议产业进行专题研讨。主要包括了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及学术年会、中国城市会展(重庆)论坛、重要展会经验交流与重大会展建设项目推介、会展名人高端访谈――突破与发展等。

首先,刘学普代表重庆市政府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向年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刘学普表示,第四届年会在重庆召开,是响应《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将重庆打造成为“长江上游地区会展之都”的决定,在关键时刻作出的关键之举,希望能获得参会嘉宾更多的帮助。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张志刚认为,重庆市要发展会展业应进一步提升产业基础,特别应注意产业集群发展;同时还应扬长避短,与周边城市的大型展会形成错位发展;而要想进一步提升重庆市会展业的实力,还应加快引进会展中介服务企业,并加强大型展会和特色展会的培育。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本届年会政府专门聘请了8位会展业高手为顾问,为重庆打造“会展之都”出谋划策。专家现场剖析了重庆发展会展业的优劣势,并指出打造重庆会展之都不仅要在硬件上下功夫,在思想上还要有全球视野,要善于利用外部资源,要为我所用;并强调在差别中找生机是重庆能否成功打造会展之都的关键等建议,对渝中区会展业的发展和会展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并提供了宝贵而值得借鉴的经验。渝中区区委常委、副区长邓开伟从政府的层面提出重庆会展要加强区县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渝中区将充分利用渝中区的品牌效应和展示效应打造和引进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会展,并加强政策的扶持力度。通过年会这个平台,全国各地的会展主管部门、会展知名组织和会展企业,特别是港、澳、台等地的办展机构对重庆的会展业有了深度认识,纷纷看好重庆会展业的发展前景,表达出在重庆办展办会的愿望。

目前该年会已在北京、广州成功举办了三届。这次年会的成功举办为成功地向国内外会展界推介渝中,对重庆市渝中区会展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