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5 15:02: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铁路货运安全问题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交通行业的需求不断提高。在新经济形势下,铁路事业发展突飞猛进,整体铁路干线的速度全面提高,这对于铁路车辆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现阶段铁路货运工作中,由于空载等现象的存在,使得列车脱轨等事故发生不断增多,严重威胁了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与正常运行。为了保证铁路运输事业的安全,加强安全评估工作,利用科学的手段对铁路货运车辆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促进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影响铁路货运车辆运行安全的因素
铁路货运车辆的安全运行需要对相应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要对货运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需要对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性的控制,形成科学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影响铁路火车运行的安全有众多因素,并且各种因素相互影响与作用,形成不同的安全风险。铁路运输中安全原则主要是以一人一机为标准,对安全状态进行评估。
2.1车辆因素对于铁路货运车辆运行安全的影响。车辆的运行速度直接关系到火车的运行状态,车辆运行速度与所形势路段密切相关,并且受车辆货物情况与外界环境影响,火车的运行实施速度是对车辆进行安全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车辆运行过程中,车辆的超载与偏载情况也影响车辆的运行状态,在车辆运行之前,货物装载不稳,不均都会造成车辆运行出现安全问题。在车辆的自身设备因素中,车辆的车轮脱轨系数与轮中减载率对于车辆的安全也有很大的影响。车辆的车轮损伤情况关乎到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车辆损伤对于轨道的冲击加大,增加了轨道的磨损量。另外,货运车辆的车轴在正常运行时,会产生摩擦热烈,正常运转所造成的摩擦热量可以使表面稳定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如果轴承出现故障的时候,会增加摩擦情况,当摩擦出现变化时,表面问题就会难以得到控制,产生热轴,导致切轴的现象出现,造成列车颠覆,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严重影响铁路运输工作的安全进行。
2.2环境因素对于铁路货运车辆运行安全的影响。由于铁路货运车辆的运行暴露在自然环境当中,所以自然环境对于货运车辆运行的影响不可忽视。在实际货运工作进行当中,有众多由于自然环境的原因所引起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进行安全评估工作,也要重视自然环境对于铁路运输安全方面的影响。在运输路段在山区中,如果出现暴雨天气则很容易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山洪等自然灾害,对铁路运输安全造成重大的威胁。另外,风力因素对于货运工作也有重要的影响。风速的大小对于车辆的影响非常复杂,在进行安全评估时,也要对风力因素进行重点评估。环境因素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铁路安全管理人员做好对环境因素的评估,避免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发生,对于保证铁路货运车辆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3.铁路货运车辆运行状态安全评估方法
3.1对危险性进行预先分析。在进行安全评估之前,要对危险性进行预先的分析,进行危险性分析时,要对铁路货运车辆的安全运行风险以及可能导致的事故进行分析与预估,并且通过科学客观的计算与分析,对相关指标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处理,从而将潜在危险与安全隐患进行提出与确定,从而保证安全评估工作中对于相应风险有一定的预见性。对危险性进行事先预见,大体分析出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产生风险的原因,并将风险导致的安全事故严重程度进行计算,从而通过评估得出有效的安全策略,提高安全策略的正确性。对项目风险进行分析通常在项目开始阶段进行,较为适合在较为了解的项目进行,可以很好的把握危险。
3.2通过专家对安全进行评估。专家对安全进行评估可以采用表决发、安全检查表法、评分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安全评估。采用安全检查表对检查对象,货运车辆以及环境因素进行分解,将整体的大因素分解成为若干个小因素,并同时通过逐项的进行分析相应指标,对关键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最后采取打分的方式,对整体系统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整体的安全性进行有效的评估,将项目进行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排除,提出对安全风险以及安全隐患整改的措施与建议。专家安全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整体安全运行状态进行评估,通过对安全对象的检查,把握货运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通过多专家多评分方式的管理,提高安全评估工作的合理性。
3.3采用事件树分析方式。采用事件树分析方式对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主要是对待设备故障以及设备故障出现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对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非正常状态进行分析。采用事件树进行分析,可以将产生故障的后果进行系统的记录,同时通过分析理清出现故障与引发原因的联系。采用事件树的分析方式主要分析列车运行故障时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且对相应的故障问题通过分支标识,形成树状结构,明确出现安全问题与相关原因直接的联系。
3.4采用故障树分析方式。故障树分析方式分析方式是基于事件树分析方式的进一步安全评估手段,利用先进的方式分析故障原因,并对潜在问题进行挖掘,系统的对影响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铁路货运影响因素中的车辆因素与环境因素较为复杂,利用故障树分析方式可以有效的对危险性进行辨识与评价,定量的对整体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简洁并且具体的对故障进行归类。采用故障树的分析方式提高了安全评估工作的质量,提高了对安全问题预测与分析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故障树分析方式采用树状结构进行分析,将铁路运输系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影响关系的分析,分析互相影响的安全因素,加强对安全风险的认识与掌握,提高对安全状态的综合评估能力。
1.引言
重载运输因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重视并迅速发展,重载运输已被国际公认为铁路货运发展的方向。铁路重载运输由于货车轴重大,列车编组数量多,载重高等特点,其运输组织特点远比普通的货物列车要复杂,承担的安全风险也大。因此,重载列车的开行对运输组织、行车安全和设备安全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文献[1]对重载列车运输安全问题深入研究,探究了列车制动安全问题和线路桥梁设备安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1]。文献[2]分析了机车、线路等因素对重载铁路行车安全影响[2]。文献[3]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因素,并构建了铁路运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3]。文献[4]构建了重载列车安全评价指标体系[4]。本文在已有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对铁路重载运输安全评价展开研究,以期为重载铁路运输安全评价提供科学的评价标准。
2重载运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2.1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通过分析铁路运输安全生产和管理的实际情况,结合已有相关研究成果,遵循科学性、系统性、易操作性以及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建立铁路重载运输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8-11],见表1。
3 铁路重载运输安全等级综合评判物元模型
重载运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涉及28个二级指标,其中有定量指标,也有难以定量表述的定性指标,选择一种适于定性定量指标混合、规模大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是重载运输安全评价的关键。物元理论评价方法利用物元分析法建立事物多指标性能参数的评定模型,通过关联函数和关联度来判断评价事物属于某集合的程度,能够较完整地反映事物质量的综合水平。具体步骤如下:
3.1 确定待评物元
3.2 经典域及节域物元
3.3 关联函数
重载运输安全等级由待评物元与各等级物元的关联度确定,关联度计算式为:
3.4 确定指标权重
表1中28个指标对重载运输安全等级的影响程度不同,应根据各指标作用大小分别赋不同的权重。考虑到重载运输安全等级影响因素较多,本文采用专家咨询法和模糊统计法,通过每位专家的指标权重,用加权平均法得到各指标的综合权重见表3。
3.5 计算综合关联度,确定重在运输安全等级
综合关联度是权系数与关联度的乘积,即:
4 实例
本文以某一重载运输线为例,具体量化数据见表4。利用本文构造重载运输安全综合评价物元模型对其安全状况进行实证分析。
根据MATLAB编程求解可得各指标的关联度:
因此,该线重载运输安全综合评价属于安全等级。与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
结论
(1)本论文对重载运输安全评估分析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重载运输的特性建立了重载运输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元理论对重载运输安全等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实例对其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符合重载运输实际情况。
(2)本文构建的重载运输安全评价物元模型,有些问题尚待深入研究。比如,如何更合理的划分评价等级,如何合理构造经典域、节域物元及关联函数,使得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
参考文献
[1] 朱耀武.重载运输安全问题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3)
[2] 黄凯.呼铁局重载列车运营下线路安全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3] 王寄存,刘英伟,严川.铁路运输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货运安全,2006,(12):21-24
[4] 宋剑. 重载列车重量与开行密度组配问题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0
[5] 陈佳玲,胡安州,肖贵平.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系统构成及其运作[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
[6]蔡文,杨春燕,林伟初.可拓工程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7]徐蔼婷. 德尔菲法的应用及其难点[J]. 中国统计.2006,9:57-59
[8] 邹稳根. 国内外机车车辆用车钩缓冲器发展综述[J]. 国外机车车辆工艺.2006,3:1-15
[9] 赵铁民. 轨道超高与粘着系数取值的探讨[J]. 铁道建筑.2007,6:96-98
中图分类号:U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3-0051-02
近年来,铁路运输组织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给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但是随着铁路列车的提速以及我国旅客、货主日益增长的运输数量和质量要求,对铁路运输组织的要求就越来越高。高速差和多速差的现象长期存在,如何在铁路运输线路建设有限时间内赶不上需求的情况下,加强电线协调能力,提高铁路车站运输组织工作的效率,是铁路工作者特别是车站管理工作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我国铁路车站运输组织模式分析
铁路车站根据分工和任务的不同分为客运站、货运站和客货运站。目前我国大部分车站都为客货运站。由于我国仅有小部分有条件的地区采用客货分线的模式,虽然这一模式中同一方向上的旅客列车与货物列车分别走不同的线路,货物列车和旅客列车的运行互不干扰,对线路能力的充分利用非常有利,但是,由于我国铁路建设现状的限制,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客货混跑的行车组织模式。
我国铁路车站最早实行的运输组织模式是:传统的全天候客货混跑模式。该模式中高速线上不仅运行高速旅客列车,还运行速度较低的货物列车,多适用于由既有线改造的高速线上。该模式的优点是线路的工程投资省,缺点是客货列车的速度差较大(客运列车为200km/h,货运列车为lOOkm/h),客车扣除系数大,通过能力较小,列车运行组织复杂,客车的最高速度也受到限制,从而延长了旅客的旅行时间。提速达到200km/h之后的客货混跑线路的列车组织方法,常用的还有以下几种:
1 白天以旅客列车为主,兼顾部分货物列车,晚上以货物列车为主,兼顾部分旅客列车。在采用这种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客货列车之间由于速度差而可能引起的行车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尽量减少货物列车对旅客列车的影响。
2 白天全部运行旅客列车,夜间全部运行货物列车。此模式可以相对完全地消除货物列车由于与旅客列车之间存在的速度差异对旅客列车可能造成的影响,广深线采用的就是该模式。缺点是可能会因为客货列车的某一段时间上的集中到发,列车到发的严重不均衡会引起编组站、客运站等运输设备运用能力的紧张和其他时间段上的相对空闲,造成设备数量的相对增加和设备利用率降低,对线路的整体通过能力有较大的影响,点线能力在全天利用不均,协调性较差。
3 按行车量分时段运行客货列车。这种行车组织模式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繁忙干线提速后可采用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它不仅能克服以上两种混跑模式所带来的弊端,又能使线路及铁路设备的利用率达到较佳状态,线路通过能力达到最大,同时还能较好地满足人们出行的要求,但如何设置各时段行车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我国铁路车站运输组织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铁路车站货物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铁路车站的货物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多个方面,如:阶段性集中到发,导致到发线、分类线运用困难,后续列车等线,同时上、下行驼峰的峰顶解体能力难以满足集中到发要求;另外还有编组计划的新调整增加下行解编系统压力、调车机能力紧张、既有调车机车运用方案已不适应新运行图要求。整个车站的调车机使用不均衡;货物运输组织安全问题不可忽视等。以货运组织中的安全问题为例,铁路车站货运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 装、卸车作业监控力度不足。
2 货物受理和承运把关不严。
3 途中检查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4 专用线作业水平参差不齐。这里特别需要指出客运站在客流高峰期的运输组织问题。高峰期客运组织的特点是客流量大、客流量变化大、发送列车多、设备能力紧张、客运运输组织往往面临很大压力,它需要各工种、各工序的整体协调与配合,需要各项设备设施的综合利用,更需要进行整体的协调和优化。
(二)客流高峰期运输组织中的主要问题
1 对客流的分析预测不足。一些客运站对客流的调查和预测工作不够深入和仔细,造成客运组织工作的前期准备不足,为客运组织带来了难度。
2 未能充分利用价格的杠杆租用、舆论的宣传和导向作用。价格和舆论这两个因素能避免因旅客盲目选择运输方式制造人为客流高峰的情况,同时引导客流适时出行,通过错时交通,减轻高峰期运输压力。但有些客运站不能很好的利用这两个工具,造成人流高峰的出现,影响了运输组织工作的有效开展。
3 客运站本身的硬件条件的不足带来的运输组织问题。不少客运站到发线能力不足、整备线能力不足、整备线功能单一、调车机能力不足等问题将严重困扰客流高峰期的运输组织工作。
4 售票工作开展工作出现漏洞。票贩子购买大量火车票,然后高价兜售的现象突出。代售网点售票管理不规范,未能根据假期和春运的客运人流特点增加零时的代售点等,造成车站的售票工作压力增加。
三、提高铁路车站运输组织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提高高、中、低速列车混跑的通过能力
通过分析影响混跑模式下的车站通过能力的因素,我们可以看出,要加强铁路车站的运输组织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 采取相关措施缓解铁路车站的咽喉能力紧张的问题。铁路车站咽喉能力紧张的问题,往往包括车站布局不合理,如机车整备场、客整场的设置集中,对机车出入库、客车车体转场、接发旅客列车等产生严重的干扰,致使咽喉作业繁杂,平行进路不足,使得道岔能力利用率增大。解决咽喉能力紧张的措施有:在保证车站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对车站布局进行优化改造;可以通过提高机车站内走行速度,如在到发线的起始端,设立提速标,便于司机确认,使机车在到发线上及时提速;加强工种问的协作,机车人线挂车后车辆部门及时连接风管,以压缩出发作业时间。
2 根据提速的调整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列车运行图。要以车流组织为中心,使运行图真正成为车流图。使运行要有目的地设计车流径路,缓解干线运输能力的紧张,充分发挥支线的蓄水池作用,承担部分车流量,避免通过临时调整来适应。编图时列车运行线要尽量均衡,保证充分利用有限的通过能力,采取能力富余区段的不均衡保证“瓶颈”区段的均衡运输。这种均衡是整体运输工作秩序相对稳定的运输动态均衡。
3 到发线运用优化。在运行图调整后的执行初期,密切关注客站到发线运用效果。例如货运列车密集到达现象严重,到发线的运用上应尽可能兼顾上行货物列车出发组织,通过调研,调整旅客列车到发线的使用,为上行货物列车连发创造条件。增加空闲时间的使用,在咽喉和到发线都比较空闲的时间 段安排小运转。
(二)优化调车机的使用
针对很多铁路车站调车机作业能力紧张的现状,车站调度员要加强与车站值班员和调车区长的联系,随时掌握调车机动态和作业进度,根据有关列车到达、卸车进度、空车上线等情况合理安排、调整调车机的作业区域,实现两台调车机的作业互补,达到调车机不间断作业,提高调车机运用效率。要合理编制专用线调车作业计划。对专用线取送作业采取就近、集中的原则,根据各专用线车辆到达情况,原则上能一起取送的坚持一起取送,减少调车机走行时间和次数。考虑制定小运转列车方案。为加速交流车周转,配合调车机车运用方案,根据列车间隔及车流规律制定枢纽小运转列车开行方案,将站内交流车小运转化,经铁路局批准在上下行系统、工业站等之间组织开行小运转列车,按调车作业办理,并纳入班计划、阶段计划。
(三)国外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针对我国多种速度列车同时开行影响车站运输组织的现状,向上级铁路部门建议,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提高低速(120km以下)客运车和货运车的运行速度,缩短列车的速度差别范围。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高、中速混跑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两国高速铁路上都运行多种速度的列车,只不过旅客列车间的速差比较小。另外,针对国外在售票购票方面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借鉴诸如自动售票机的做法,改变现在的售票紧张、买票难的局面。另外,针对我国的和谐号动车运行的状况,参考国外减少旅客换乘次数,扩大其客流吸引范围的做法,可以适度增加朝发夕至、早发中至的动车的发行列数,缓解客流压力。
(四)加强货车运输组织中安全管理的措施
针对货车运输组织中出现的常见安全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首先是掌握铁路车站货运作业安全的影响因素。根据货运作业的内容,找出整车普通货物作业、零担货物作业、零装箱货物作业、货运检查作业、专用线货物作业、冷藏货物作业、危险货物作业、超限货物作业等过程中的安全影响因素。其次是建立铁路车站货运作业的安全评价模型。它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指标数据的采集、建立评价模型等过程。对于评价指标而言,要注意指标必须反映核心影响因素、指标要便于获取、指标要体现时效性等方面。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实施层三个层次。其中,目标层为车站总体货运作业安全水平;准则层为车站各类货运作业安全水平;实施层为影响各类货运作业安全的主要因素。在具体管理中,可以引入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把安全管理贯穿在真个货车运输组织管理的全过程。
(五)春运、假期等客流量较大时的运输组织工作改进措施
针对我国铁路车站客流高峰期的运输组织工作难点,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高峰期客流预测。客流预测包括客流组成、客流特性、客流人数的预测等。就客流组成而言,客流组成主要有:寒暑假归家或返校的学生客流、旅游客流、探亲客流(春运高峰期客流的重要部分)、民工客流。就客流特性而言,具有客流结构复杂、旅客心理活动复杂,旅行压力大、流向不均衡、全天候性、时间集中,流量大、旅客随身携带行李多等特点。针对客流组成、客流特性,加强客流人数的预测工作显得十分重要。预测应当建立在客流调查的基础上,调查方式有:统计报表、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等。统计报表主要是对以往相应的高峰期客流量的调查,抽样调查可以根据地点的去向和时间节点进行;典型调查可以针对有代表性的个人和单位进行调查。客流量预测可以采用线性回归法、灰色预测法、指数平滑法等方式进行,重点是预测模型的建立和检验。
2 加强客车整备场通过能力的计算预测。它是计算在一定的列车运行图、整备线作业方式、整备线数量及整备车底性质固定条件下,整备场一昼夜能够整备的最多车底套数。
3 加强对候车室候车能力计算、天桥、地道、进出口旅客通行能力的计算、加强售票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显得尤为重要。春运客流高峰期,客流的安全性显得很重要。如果计算偏差大,会导致决策的失误,造成人员生命和财产损失。售票工作在车站和代售点人工售票的基础上,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这在上面已经论述,这里不再说明。
4 针对铁路车站的硬件设施的限制,加强高峰期的咽喉通过能力的计算、占用咽喉时间标准的确定、咽喉道岔的选定等工作。以占用咽喉时间标准的确定为例,它应当包括列车占用咽喉时间标准、调车占用咽喉时间标准、机车占用咽喉时间、固定作业占用时间、妨碍时间的确定等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交通建设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据国家铁路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我国铁路营运里程突破10万公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铁路总营运里程第二位。铁路交通快速发展的同时,行车安全问题也逐渐突出。特别是近几年来发生的特别重大铁路行车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铁路行车安全管理力度迫在眉睫。
二、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性
我国的铁路建设和安全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铁路运输安全,是实现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必要因素,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安全运输在我国有重大的意义,主要表现为:铁路运输安全是保障全局工作稳定的基础,是深化铁路改革的保证。同时,铁路安全运输是铁路建设的必然要求,铁路安全运输能有效促进社会的安全管理建设,稳定社会秩序。铁路运输是我国运输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阶段物流发展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大宗货物的长距离运输主要还是靠铁路。对于铁运企业而言,安全生产是运输效率的保障,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因此,从小环境而言,安全生产是确保企业员工工作安全的基础,也是维护员工家庭稳定与生活质量的保障;从大环境而言,铁运企业注重安全生产是维护社会稳定、支持国家经济的必要举措,对确保国家物资流通、保护劳动生产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铁路运输安全的现状
1、铁路周边事故监管不力
铁路周边事故缺乏监管力度,缺乏科学性以及贯彻性。由于铁路建设的原因,偏早的铁路沿线有穿越居民生活区的状况,而由于建设年限早的原因,没有考虑到建设相应的安全防御设施,导致铁路路外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有效地开展安全调研,建设安全防御设施,从而在根本上减少铁路周边路外伤亡事故的发生。
2、惩处力度不够
由于我国对于铁路安全的法律法规在某些地区贯彻上存在很大难度,再加上制裁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地区形成一种针对铁路设施、过往车辆的犯罪产业链。这种行为时时刻刻地威胁着铁路交通安全,而我国法律规定的制裁手段也没有很好地贯彻实施,以至于对犯罪分子以及危害铁路交通安全的人员没有形成有效的威慑,导致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因此,铁路执法相关部门务必要严格贯彻我国铁路交通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犯罪分子进行严格的制裁,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也保证了铁路交通安全。
3、平安铁路创建困难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危害铁路交通安全的案件频繁发生。由于我国个别铁路线安全防御基础设施不完善,相关管理部门对创建平安铁路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没有将创建平安铁路这个议题纳入到日常的工作当中,没有统筹规划好相关的责任和权利,导致平安铁路创建工作推进缓慢。希望各有关部门一如既往地支持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推进铁路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铁路沿线治安稳定、运输安全畅通,努力实现平安铁路的创建目标。
4、货运人员素质较低,安全工作落实不到位
当前我国列车货运人员存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现象,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货运人员非专业出身,没有系统学习铁路货运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缺乏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其不过硬的业务水平导致应急能力的缺乏,对于列车运行中出现的突发事件,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进而导致铁路安全管理的制度与措施得不到实施,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
其次,货运人员的工作没有落实到位。部分货运人员在铁路运输工作中缺乏严明的组织纪律,对工作不负责任,急于求快,而忽视工作质量。部分货运人员自认为其能力强,能充分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性,进而存在违章违纪的工作行为,这种极不负责的态度及做法给铁路运输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四、铁路行车安全管理策略
1、建立高效、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落实安全监管的责任
针对当前铁路的快速发展,要认真分析现有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是否还能够很好地适应现阶段的铁路运输,是否还能够有效地规范、制约现有铁路运输体系。否则,就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具有超前思维的安全管理体系、机制,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和机制,进而把握安全主动性,向路内、路外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证。全路推行安全风险管理以来,铁路安全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升,运输安全总体趋于稳定。但铁路安全风险无处不在,思想上的一点点自满、管理上的一点点松懈、作业上的一点点疏漏,都可能让我们之前所做的努力化为乌有,在安全上吃大苦头。
2、构建铁路调度体系模拟系统,完善预防安全管理工作
在铁路运行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严重的安全事故,如“7・23”动车追尾事故,这次事故给人们带来了巨大损失。事故的发生说明了铁路调度模拟演练中仍存在着一定问题。为此,应推动铁路调度部分建立铁路调度体系模拟系统,将设备故障、车流聚集、列车晚点等信息纳入到调度模拟系统中,通过模拟仿真出各种接近实际事故的场景,从而提高调度人员反应能力及操作技能。通过加强调度模拟系统应用,不断提高调度员综合素质,在安全风险管理模式下,实现铁路调度工作的综合效益。
在安全风险管理模式下,铁路调度工作中落实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有效保障了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及经济性。提高调度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调度员基础学习水平,提高调度员综合业务素质,加强对重点问题的跟踪与检查,通过日常检查、专业检查等措施,及时发现铁路运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处理,是彻底落实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保障。
3、加强对铁路设备实施的技术改进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社会,任何工作领域都必须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尤其针对铁路运输事业,更加需要强有力的技术设备支持,才能保证其运行的安全性。因此,铁路运输要加强对设备设施的技术改进,加大对设备设施的建设投入。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科学适用的技术设备以减轻货运人员的工作,进而降低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这种设备设施的改进,要充分考虑铁路运输的安全性,不断升级改造行车安全监管装置,消除铁路运输设备上的安全隐患。同时还要加强对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用现代化技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
4、加强铁路货运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对铁路货运人员的培养,是保证货运人员对安全管理工作高效进行的途径。首先,要强化货运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以保障生命财产为宗旨,加强工作的责任感。其次要加强对铁路货运人员安全教育的投入,提高其业务水平、文化水平及人文素养,以高度的责任心及综合能力进行铁路运输工作的执行。最后,要加强对使用技术设备的人才建设,提高货运人员技术素质和安全素质,加强对列车运行期间设备设施的规范使用,以减少由人为举措造成的安全事故。
五、结束语
铁路行车安全关系重大,在日常行车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深入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原因,采取针对性改善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殿业 金键 陈刚等.数字化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6,27(6):91-94.
[2]雷玉颖.简析铁路行车安全有关问题[J].中国科技博览,2012,(13):16-16.
[3]李娜 李元.提高铁路行车安全指数的几点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9):222-222
0引言
铁路运输的核心目标就是铁路安全,并且铁路的安全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以及很多方面的制约。近几年我们国家正在快速的发展,我们国家的铁路也经过了大规模的扩展以及路局直管站的机构改革,这些都是造成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不便的因素,也是因为铁路的提速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安全事故。
1铁路运输安全所具特点
首先来描述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系统性,因为铁路运输的开放性导致铁路运输非常容易受到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影响,具体地说就是铁路运输安全分为铁路运营和线路两个方面,其中从业人员的安全,火车车辆的安全以及铁路相关设备的安全,运输危险货物的安全还有线路安全中的运输安全,经过隧道时的安全,以及道口的安全都是包含在两个方面之中的,另外,动态性和事发严重性都是铁路运输安全所具的特点,这是根据铁路列车在运行中的特点而总结出来的,铁路列车在运行的时候本身就是动的,所以它具有动态性的特征,在铁路运行的时候有可能会因为速度太快而发生事故,而且一旦发生事故也没有办法进行救援活动,因此会造成我们无法预计的损失。最后铁路运输安全是长期复杂以及艰巨的,对于我们国家的铁路运输安全工作必须要给予高度的关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松懈。
2在铁路运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铁路运输管理方面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说在管理体制方面就存在问题,另外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也存在安全隐患,从事我国铁路运输的工作人员也存在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下文来详细说明这些问题。
2.1铁路运输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正因为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铁路设备和组织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所以对于我国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一直以来都是由我们国家的铁道部来领导我们国家的铁路管理,导致我们国家的铁路管理体制一直都是铁路运输的共性为重点,而忽略了不同地区线路的个性特点,给我们国家的铁路运输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问题。如果我国的铁路运输体制更新不够及时,一旦铁路运输的过程中发生安全问题,那么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
2.2铁路运输安全存在事故隐患
机车在运输的过程中脱轨脱线,机车撞上人或物造成的损伤,机车内的工作人员不慎触电以及铁路施工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都属于铁路运输事端。由于铁路运输的工作人员缺乏安全认知,不按照规定的走行径路行走或者是钻爬到机车车底在道心行走就是造成我国铁路机车损伤的隐患。另外有的铁路运输工作人员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机车运输的过程中不按照铁路的要求跳车或者爬车,造成下道或者没有及时避开而伤及人身安全,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国铁路运输的工作人员在执行防护工作的时候,没有自我防护的意识,对于个人的防护措施不到位或者是根本不设防,这两种情况也属于我国铁路机车损伤的隐患。机车在电气化区调车或者是我国铁路运输的工作人员在铁路施工工作中没有安全意识,总是做一些违章的事情,不认真对待工作,抱有侥幸心理削减工作步骤;我国铁路的室内工作大部分都是带电工作,如果铁路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专心或者是不小心,都有可能造成工作人员触电的现象;其次工作人员在维修接触网的时候不按照路局或者路段的要求进行防护工作,没有对此进行绝缘物的增设,以上三种情况都属于工作人员触电的隐患。
2.3从事我国铁路工作的人员技术水平不达标
自从我国铁路提速以及铁路进行货运开始,具有新技能的配备不断的投入我国铁路中使用,但是却忽略了对我国铁路的工作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导致我国铁路运输的工作人员所具备的能力以及判断故障的原因和处理故障的经验都无法满足我国铁路运输的需求。当我国铁路机车发生故障以后,铁路的工作人员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出正确的判断,也不能做出及时的处理,不仅会造成铁路运输的效率低下,严重的话会导致运送的货物损坏以及人员伤亡,所以必须要消除我国铁路的安全隐患,定期的给我国铁路的工作人员做培训,让我国铁路的工作人员掌握最新的技术。
3对于我国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
对于我国的铁路运输可以采取建立完善的运输管理体制,提高我国铁路运输的管理人员素质等一系列措施,下文我们就这些措施来作详细的介绍。
3.1我国铁路应建立完善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制
为了确保我国铁路运输的安全,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铁路运输安全体制,安全管理体制应该渗透于我国铁路运输安全。对于我国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体制应该规定,所有的铁路工作人员都应该具备安全的管理理念,将我国铁路的安全管理工作作为日后工作中的重点任务,然后将我国铁路的安全运输工作做到最好,并且不断的提升决策的水平。另外我国铁路运输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我国铁路运输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有责任感,对于铁路机车上的客运人员要加强管理。其次要完善每一项安全管理制度,形成一套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在铁路运输中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按照给每张工作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实施,另外还需要注意实施安全负责制的制度,对于安全工作的考核制度要加强,对客运人员进行合理的约束以及管理。还要健全完善我国的铁路安全法规以及监督机制,将我国铁路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
3.2将我国铁路运输的管理人员素质提高上去
想要保证我国铁路客运人员高效的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加强培养我国铁路客运人员,让我国铁路客运人员掌握超强的安全管理意识,以旅客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作为工作的重心,使我国铁路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得到加强,另外定期安排我国铁路的客运人员进行培训课程,将客运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文化水平都提高上去,用高度的责任心来执行我国铁路运输工作。最后要加强使用设备的人才建设,将全体铁路客运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安全素质都提高上去,在铁路运行的过程中要规范的使用所有的设备设施,避免因为人为处理不当发生的安全事故。
3.3我国铁路运输应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
目前我国铁路运输管理制度中将转变经营理念作为另外一项重要措施,其要转变为以服务为主的经营理念,为了让货主感受到安全感,以及利益和实惠。在我国铁路货运运输的过程中要以服务为基本原则,从货物运输的实际情况入手,能够让货物运输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争取为货主提供最为方便实用的货物办理流程,为了能够使更多的货主选择采用我国铁路货运运输的方式,我国铁路货运运输要将办理货物运输的门槛降低。
4我国铁路货运的改革措施以及所得效果
4.1我国铁路货运的改革措施
4.1.1我国铁路货运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将改善铁路货运效劳作为本次铁路货运体制变革的根本意图,第一变革是改变铁路货运运送安排方法,货物运送方案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编制,第二是将货运受理的方法进行变革,增加货运运输的渠道,并且将铁路货运的办理手续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第三对于铁路货物的收费标准进行整理,按照我国的运价标准进行统一的报价收费,第四实行铁路货运门到门的物流服务,对于货运运输的费用实行一口价收费,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将我国铁路货运运输的服务转变为现代化的物流服务形式。4.1.2由我国铁路总公司组建货运营销中心为了推进我国铁路货运向商场的改变,我国铁路货运总公司要组建货运营销中心,其中货运必须到位,合理的进行人员的调整以及机构的调整,将我国铁路货运的受理方法进行简化,客户只需要向我国铁路货运公司提出自己的需求,然后我国铁路货运的客服人员就会帮助客户将货运手续办理好,新的货运营销中心免去了之前复杂的货运办理手续中货运计划申报以及请求车等手续,不仅方便了客户办理手续,而且也实现了我国铁路货运运输以及货物装卸的服务一体化的目标。
4.2我国铁路货运组织改革所带来的效果
我国铁路货运的受理方法由一开始的等客上门变成了现在的去客户那里取货的方式,实现了我国铁路货运一体化的目标,并且我国铁路货运的办理手续也由复杂变简化,省去了一开始的货运方案申报以及恳求车这些繁杂的手续,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不管客户什么时候来铁路货运运营公司办理手续都可以进行办理,并且我国铁路货运为了保证客户的利益,从收到货物到货物运输的整个过程都会进行全程的管理,保证货物安全到达目的地。另外,我国铁路货物运送的安排方法也会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重新编制,将原来的等客户上门改为自动效劳的方式,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的需求。还有改变以往的货运运输费用大,环节又多的程序,公开我国铁路货运的收费标准,让客户在比较之后选择铁路货运的方式。最后我国铁路货物运输要实现从客户手中到运送货物以及收货人收到货物的整个过程都进行管理的运送服务。以上所提到的都是由于我国铁路货运的组织变革而带来的变动效果。
5结束语
我国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体制必须以我国市场化规律作为改革的原则,同时还要将我国铁路运输转变为以服务为主的经营理念,为了让货主感受到安全感,以及利益和实惠,将我国铁路运输的整体服务质量提高上去,对于我国铁路运输的过程中发现的任何问题都要及时的解决,并且将问题进行总结,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另外我国铁路货运公司要省去一些复杂不必要的办理手续的过程,并且将我国铁路货运的运送费用公开,让更多的客户知道我国铁路货运的运送价格,客户本人通过对比之后选择我国铁路货运的方式,从而达到帮助我国铁路货运走出困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雪林.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对策思考[J].科技展望,2016,26(17):192.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铁路改革和技术设备的科学发展,货运安全不断产生一些新的不协调因素,如人的素质不适应新技术、新设备、新管理模式、新规章制度、新管理体制的要求,尤其是在提高货物列车速度或在现有限制速度的情况下,提高货物装载技术十分重要。
一 、货物装载安全管理质量存在的问题
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站段没能跟上货装安全形势的变化,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专业技术管理力量不足。
在技术管理上站段与货装安全管理的新变化不相适应。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方面,货装技术管理力量滞后于行车单位或部门,在解决货装安全问题方面投入精力不够,对装卸安全也缺少固定的检查力量。现有人员的业务技术也不能充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二)车间货装安全管理不强。
对车间、班组层面来说,管理者能力不强、素质不高、作用发挥不明显,成了货装安全管理的“短板”。在一些作业量较大的车站,虽然有技术人员定编,但都是负责行车管理,没有专门管货装的,多数车间管理人员是从事运转行车出身的,货装安全管理业务能力明显欠缺。加之班组长没有参加过正规的培训,对货装基本业务掌握的不透,其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有限。
(三)规章制度执行落实不力。
面对不断变化的货装规章制度,职工基本素质和能力达不到新形势的要求,使得规章制度的落实打了折扣。其表现在业务素质达不到,体力达不到,能力达不到,认识达不到,作业标准达不到。
(四)现场检查督办力量不够。
在现场货装安全控制中,日常业务技术管理与安全监督卡控的合力没有形成。客货运统计部门因忙于日常的数据报表、货运营销等事务,现场调研分析、解决货装问题的少;安全部门安全监督监控重心偏于行车,致使对货装安全的监督、控制基本上处于监管盲区;装卸系统在路局直管后其工作重心侧重于经营管理,对现场安全检查鞭长莫及,而站段在管理上又无主动工作的职能和权限,致使日常对装卸的安全管理出现薄弱环节。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站段在货装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适应问题,分析其原因归结起来有四个方面。
(一)安全管理认识有偏差。
重行车轻货装思想较重。受“重行车、轻货运”思想的影响,认识不到货装安全问题的滞后性、连带性和不可控性。形势认识不到位。对货车提速后货装安全所面临的形势认识不足,对货装安全管理走上规范化的现状认识不够。对货装安全的滞后性认识不足。货装安全是一种隐性安全,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其危害性更加严重。
(二)管理人员选拔机制不完善。
主要是车间主任(站长)、班组长的选拔任用机制不完善,管理者作用发挥不明显。在培养上,注重行车人员不注重货装人员的培养;在任用上,货装班组长升职机会不多,提拔任用较少。
(三)——业务技能培训跟不上。
业务技能培训跟不上是导致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新任职人员没有专门培训,大部分货装人员是由运转、客运等工种转岗而来,临时性培训多、系统性培训少。
(四)监管货装职责不清。
安全管理职责不清。货运科履行日常专业管理职责,而日常监督职责该由安技科承担,但货运科、安技科两科室对货装安全工作的技术管理、安全检查职责界定不清,导致安全责任主体不明,矛盾处理难。
2、站段对分公司监管有难度。站段承担装卸系统的安全管理主体职责,但如何保障很好落实,难度很大。车间对装卸队的管理跟不上。装卸系统垂直管理后,处于货装一线的车站与装卸队之间,改变了以往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变为相互协商、协助的松散关系。
三、提高货装安全的对策
抓好货运装载安全,应综合处理好设备、人、制度的相互协调关系,形成严密的运作系统,三者是紧密相联、互相制约的统一体。鉴于当前站段货装安全存在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必须优化体制和完善机制,确保货装安全的平稳发展。
(一)提升货装安全认识。
做好货物装载加固工作,必须从根本上重视,尤其是当装载安全与效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决不能为了运输收入忽视了装载安全,为切实做好货物装载加固工作,从装车方案、装载加固、车辆状态、交接检查、途中监控、网络监测、信息反馈、到站卸车等方面入手,完善措施、强化专业管理,对危及货运安全的问题实行全面联责追踪考核。
(二)配强技术管理力量。
路局要在政策上对货装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倾斜,配强站段货装技术管理力量,完善货装技术人员的管理、使用办法。如设置货装管理科室、增强一线技术力量、整合装卸公司职能、强化安全专业监督职能。
(三)强化现场监督卡控。
对一些军运、大件货物、危险货物、重点物资等必须界定路局、站段、车间及班组盯岗人员的范围、职责;在方式上,站段要定期组织货装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影响效率提高、质量卡控、确保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在卡控上,要明确站段、车间、班组三个层面各自在货装安全管理控制方面的职责、范围,突出专用线作业、集装箱作业、罐装作业等容易发生问题的作业范围;在交接检查上,主要抓好专用线上线货车的责任交接,划分责任,明确考核。
(四)注重选拔培养人才。
形成货装优秀人才的后备、培养、任用、提高的良性循环机制。建立健全货运班组长的提拔任用激励机制。优化车站的货运安全管理力量,将职工中业务精、有能力、有威信、有前途的职工选拔到货运值班员、安全员等重要岗位进行锻炼。
(五)开展综合技能培训。
制定货装系统职工环流培训规划,采取多种培训方式,提升职工业务综合素质。重点学习新《技规》、《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铁路超限超重货物运输作业管理规则》、《铁路20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暂行办法》等。
(六)规范货装作业标准。
在装车时要严格落实作业标准,不得简化作业程序,认真检查装载状态及所使用的装载加固材料,使装后车辆能够达到《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的要求。
四、货物装载监测技术设备的发展方向
货物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因货物装载状态不良和状态改变造成的行车事故时有发生。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先进的技术装备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货物装载安全工作上来,研制货物列车装载状态及超限动态检测系统,对铁路列车提速后的运输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一)货物列车装载状态监测系统发展现状。
为实现对全路货物列车装载状态的有效监控,在各铁路局的分界口站及路网中较大的编组货检站设置监测系统,同时修改和完善现行的《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和《铁路货运事故处理规则》,制定货物列车装载状态区段负责制,运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可实现铁路货物列车运行过程中货物装载状态的有序可控。
检测货物装载超限状态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摄像机标尺式、龙门结构触摸式(适用于非电气化区段)、激光对射式(即主动激光探测器)、激光对射加激光测距方式、激光二维扫描方式及散射光源龙门结构式等。
(二)铁路货物装载加固信息管理系统。
“铁路货物装载加固信息管理系统”具有铁路货物装载加固有关规章和文电查询、方案管理、方案辅助设计等功能。该系统利用长二进制格式将大型对象存入数据库,用编程方法实现了WORD 文档的存取和处理,利用树型视图方法实现了规章的分级查询管理,有效提高了制定货物装载加固方案的工作质量,为铁路站段和铁路局提供了货物装载方案制定和管理手段。
(三)检测铁路货物车辆装载超限的二维激光扫描方法。
该方法采用二维激光扫描技术,通过多台传感器的组合,测量得到铁路货车车辆及货物的全断面轮廓数据。采用二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被测车辆及货物的轮廓数据,从而确定车辆及货物是否超过允许限界;如果存在超限情况,则可以提供具体的超限部位、超限等级以及超限数值。
总之,安全是铁路运输工作永恒的主题, 货物运输安全是铁路运输安全的重中之重,而货物运输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因素就是货物的装载,因此提高货物装载技术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郑州铁路局安李支线公司助理工程师,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运输管理)
铁路运输是我国交通运输的核心力量,承担着繁重的交通运输任务。作为铁路运输的核心目标,铁路安全无疑是最需要关注的内容。目前我国纵横交错的铁路干线分布,已经形成了一个繁杂的网络,且在不断地扩大之中。在运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安全管理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1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特点
1.1系统性
铁路运输系统可以看成由静态的站点与干线和动态的列车与人员所构成。其安全管理涉及到设备安全、人员安全、车辆安全、货物安全、线路安全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于整体的安全而言,这其中的每一个单项都很重要,不可单独的孤立地看待安全问题,需要将其作为一个紧密的整体来审视和对待。
1.2动态性
铁路运输的载体是列车,其本身是动态运行的。相当部分的安全事故也是发生在运行列车的部分。而随着路网建设的不断推进,其复杂程度也是一个相对动态的状态。
1.3长期性和复杂性
铁路运输关系国计民生,且与其他社会部门又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就决定了铁路安全管理不会只是短期关注的阶段目标,而是长期重视的复杂任务。必须有长远的计划和持续的改进,常抓不懈。稍有废弛则很可能前功尽弃。
2目前铁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铁路运输管理的特点就决定了问题的存在不会是个别的、孤立的,而是整体的、全面的。
2.1运输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铁道部对铁路系统实行管理,以铁路运输的共性为重点,重视宏观管理和经济效益,忽视了不同地区不同线路的个性化特征,这种管理相对粗放,精细化程度不足。正是细节没有关注到位,从而造成了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2.2缺乏标准化的铁路运输维护管理体系
一个系统的构建很容易,但是维护管理是保证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存在,但是却常常被忽视。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行非常地依赖维护管理、现实中不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于维修人员缺乏安全意识、维护保养操作不当等诸多的原因。其产生的根本是在于缺少标准化的维护管理体系。
2.3人员培训不到位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投入到铁路运输之中,与之配套的就应该是更多专业人才的引进和铁路工作人员的培训。可是实际上这方面做得并不好,不少从业人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培训以适应新技术带来的新要求。导致面对突发事故无法及时响应进行有效的处理。这就给铁路系统的安全带来了风险。
3加强铁路安全管理的方法
铁路运输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其安全管理的改进就不会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分阶段有针对性的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比较重要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3.1建立完善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体制
作为保证铁路安全的基础,安全管理体制的构建尤为关键。这个制度应当是渗透于我国铁路运输的各个环节。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要成为日后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管理层面要制定且细化完善每一项安全管理制度,形成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每一项工作都要有符合安全管理的操作规程。严格的监督考核安全制度的执行,加强工作人员的约束和管理。从执行层面,铁路从业人员都要树立安全管理的意识,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按照符合安全管理的操作规程执行。严格地按照这些规程操作,可以很大程度降低风向。在法律层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对于铁路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也非常重要。将整体运行至于法规和监督机制之下,发现问题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
3.2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
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是最根本影响系统运行的因素,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可偏废。对于铁路从业人员进行综合的筛选,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尤其是安全意识、对于技术能力和操作规范的培训。提升员工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从而在源头上减少各项安全隐患。
3.3运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加强铁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更多地运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在安全技术中要结合现实现状对设备进行全面改造,选取更多稳定性与技术性较强的铁路运输设备,防止产生较大安全事故的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响应时间和运行成本。
4铁路货运管理体制的改革探讨
加强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目的不仅是减少事故降低损失,更在于提升铁路运输的效率,提升全系统的整体效益。而从提升效率的出发,对于铁路货运体制的改革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4.1铁路货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铁路是由国家直接控制运行,但是为了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提升运行的效率,必须进行改变。首先货物运输方案要以市场为导向,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编制,提升灵活性。其次优化业务办理的相关流程,改进货运受理的方式,缩短等待时间,提升便利性。可以建立货运营销中心,将货运审批与装卸服务进行一体化的配置。可以有效地简化流程,提升办事效率,节省运营成本,且有效提升客户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4.2采引入现代物流管理理念
首先是提高运输的效率,主要表现为提高铁路货运的满载率,可以进行适当的拼装,优化线路,进行列车的回程预定,提升铁路的双向运力,可以降低成本,提升车辆利用率。运营模式标准化,收费服务规范化,将我国铁路货运运输的服务转变为现代化的物流服务形式,要完善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物流运营,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客户服务部门,提升专业性和竞争力。方法就是对于目前铁路货运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制定规范化的运输模式,有话可以考虑建立专业化的铁路货运企业,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系统的优化配置,提升经济效益。
4.3铁路货运改革呈现的效果
一、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概述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TMIS),是铁道部为实现铁路运输生产管理现代化而组织实施的重大工程,是第一个覆盖全国铁路的信息系统,也是中国铁路信息化的核心系统。
铁道部中央主处理系统从全路2200个站段信息报告点,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收集全路列车、机车、车辆、集装箱及所运货物的动态信息,实现列车、机车、车辆、集装箱及所运货物节点式实时追踪管理,实现货运营销、货票、车站作业、确报和铁道部、铁路局调度的计算机管理,为铁路各级运输生产人员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和辅助决策管理方案。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主要包括确报、货票、运输计划、车辆、编组站、货运站、区段站、路局调度、货车实时追踪、机车实时追踪、集装箱实时追踪、日常运输统计、现在车及车流推算、军运输等子系统。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建立全路计算机网络系统,将铁道部、铁路局、主要站段的计算机设备联成一个整体,从而实现对全路近50万辆货车、1万多台机车、2万多列列车、几十万个集装箱及所运货物实施追踪管理。计算机系统可以随时提供任何一辆货车、一台机车、一列列车、一个集装箱及所运货物的位置地点及设备的技术状态,并预见它们3天内的动态变化,随时提供车流的动态变化情况。
二 、TMIS在运输生产站段应用安全的现状
1.站段对TMIS系统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多年来,由于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思维模式等多方面原因,一部分站段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系统功能使用、轻视系统安全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一些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高,造成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应用安全管理不规范,系统运行安全和应用安全问题较多。
2.系统终端设备应用环境差,设备安全隐患突出
中间站大多地处荒郊野外,站舍环境较差;简易机房和应用源点,均未设计配置两路电源供电,有的车站仅有的一路电源也不稳定,再者,由于设备更新不及时,系统专业技术维护人员配置少,维护维修资金不到位等问题,造成系统故障多发直接影响系统设备使用。
3.系统安全技术存在漏洞
随着系统的广泛应用,一些新的系统安全问题不断被发现。
4. 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技术维护人员掌握业务技能不全面、不深入,造成系统出现问题判断不清。
三、保障站段TMIS应用安全的措施
1.通过多级防护确保站段TMIS系统电源通信免遭雷电的袭击
雷电灾害是一种目前人类还无法抗拒的严重自然灾害,雷电造成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的事件屡有发生,目前已成为站段TMIS系统电源与通信安全的最大威胁。应通过多重避雷防护、多种防护措施来避免。
2.通过接地及防静电保证TMIS的安全
良好的接地系统是保证机房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安全运行,以及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静电电压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会导致设备发生故障,因而机房必须采取较好的静电防护措施。
3.站段机房的设计应在环境、人员、设备硬件和软件方面满足对温度、湿度、防火等的要求。
建筑物内首先应具备常规的消防栓、消防通道等,并按机房面积和设备分布安设烟感、温感和水浸自动探测报警器,配备足量的机房专用灭火设备和器材,按要求设机房值班室或监控点;其次,TMIS机房必须安装空调设备,使温度保持在22摄氏度左右,并注意机房内的通风,各设备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以正常散热,并定期检查CPU的风扇性能是否正常。
4.加强对机房人员的管理,首先机房管理人员要有过硬的技术素质,能够及时处理机房中软件、硬件、网络等突况,并能对未发生的状况有一定的预见性,其次要严格登机管理制度的落实,对使用者进行一定的技术指导,管理员可以在上机之前对使用者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演示使用中应该注意的地方以及遇到突况应该采取的合适措施。最后要实时监控使用的安全情况,机房管理员随时监视使用者或者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的动态,防止发生恶意安全攻击和计算机的不正当使用等情况,遇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
四、站段TMIS系统网络安全的对策
1. 应用网络防病毒软件
针对局域网的诸多特性,应该有一个基于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的防病毒软件和针对各种桌面操作系统的防病毒软件,保护局域网免受病毒的侵袭,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2.应用防火墙技术
引入防火墙之后,局域网内网和外部网之间的通信必须经过防火墙进行,根据网络决策者及网络专家共同决定的局域网的安全策略来设置防火墙,确定什么类型的信息可以通过防火墙。
3.应用漏洞扫描技术
漏洞扫描技术是要弄清楚网络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脆弱点,解决网络层安全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寻找一种能查找网络安全漏洞、评估并提出修改建议的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利用优化系统配置和打补丁等各种方式最大可能地找出存在的安全漏洞,保障网络通信安全。
4.应用密码技术
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核心与关键。信息加密技术的功能主要是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等网络资源的安全。
5.应用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系统对计算机和网络资源上的恶意使用行为进行识别和响应。
对发生的故障要及时处理上报。对较大故障,要坚持事后分析、形成记录、做好善后,要及时落实故障分析中提出的改进防范措施,防止类似故障的重复发生。
6.站段TMIS系统的应急处理对策
为提高站段TMIS系统突发故障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站段TMIS系统的安全、有序、稳定运行,站段应制定各种应急预案,以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减少事件对TMIS系统和运输生产的影响,尽可能的降低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包括各子系统出现出现系统故障的应急处理,机房双路电力停电应急处置,机房火灾的应急处理等,对每一种应急预案参与的科室、人员、程序、事故处理的原因分析、落实整改措施都要做出明确的安排,做到人人应知应会。
铁路货车车辆的检修,对铁路货运事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从而保障铁路货车车辆的安全运输。随着铁路货运的发展,货车车辆呈现改善与完善的状态,原有车辆检修制度出现漏洞和缺陷,不能完成对铁路货车的检修,无法提高铁路货运的效率,从而降低货车运输的质量,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由此可见:货车车辆检修制度在铁路运输事业中起到主要的作用。
1 铁路货车车辆检修的方式
铁路货车车辆投入使用后,面临多方面的影响,车辆配件在运用过程中由于摩擦、破损而达到运用限度等都是货车车辆检修时的主要对象。由于货车车辆的损坏形成不同,所以采取的检修方式也不同,因此铁路事业以车辆检修制度为主,为货车车辆提出相应的检修方式[1]。铁路货车车辆的检修方式包含两方面,分析如下:
1.1 铁路货车车辆检修的原则
第一,科学编排检修计划,检修铁路货车车辆时,必须进行计划设定,严格按照计划内的流程、技术进行,铁路货车本身与其他车辆不同,每一部分都具备较强的联系性,只有依靠相关的检修计划,才可确保货车维修的高质量状态,避免影响货车的安全质量;第二,强化货车质量,质量是铁路货车的检修的直接目的,货车质量直接关系到铁路事业的发展,保障货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铁路事业的运营效益,降低维修频率,达到安全的运输环境。
1.2 铁路货车车辆维护的方式
维护方式属于铁路货车车辆检修制度的主要内容,也是检修制度的执行方式。车辆检修制度将车辆的维护方式划分为三类,来提高运输水平。首先是预防维护,预设检修时间,针对特定的车辆或部分,进行强制性维护,根据预设检修时间的规定,检修货车,即使货车没有表现出故障,也必须进行预防维护,做好防护工作;其次是事发检修,当货车发生实际故障后,根据车辆检修制度的要求,实行相关维护,事发检修不具备可预见性,只能在货车表现出实际故障后,才可采取维护措施;最后是事后检修,部分故障对整体货车没有较大的影响,货车还能继续运行,可在货车停运后进行维护。
2 铁路货车车辆检修制度的缺陷
铁路货车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表现出现代运输的特性,传统制度表现出明显缺陷,影响车辆检修制度的效益性,重点分析制度缺陷,如下:
2.1 缺乏可靠的管理系统
车辆检修制度在对铁路货车进行检修规划时,需要借助高效的管理系统,迅速获取各个货车信息,以便制定合理的检修计划,避免车辆检修不到位。车辆检修制度过度追求时效性,忽视管理系统的构建,检修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时间浪费在车辆信息管理方面,制约检修制度的发展。
2.2 检修周期规划不完整
检修周期是车辆检修制度的一部分,而且车辆检修制度内,对检修周期有明确的规定,随着现代铁路事业的发展,传统周期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货车的检修,部分货车在检修周期之前,就会表现出车辆故障[2]。现代货车车辆在使用方面,偏重性强,部分货车比较常用,不能依据传统周期进行。不完整的检修周期,导致车辆检修制度缺乏实用性,影响货车的实际检修,对铁路运输造成一定的压力。
2.3 制度推广力度不够
铁路事业虽然意识到车辆检修制度的重要性,但是并未按照制度的实际情况对货车车辆进行检修,促使铁路运输事业淡化对车辆检修制度的使用,导致制度搁置,无法发挥检修制度的优势。例如:检修人员对货车进行检修时,根据自身经验判断,忽视制度内容,既没有体现检修制度的效益,也没有提出合理的检修方式。
3 完善铁路货车车辆检修制度的策略
深入分析车辆检修制度中的问题,提出完善检修制度的策略,提高车辆检修制度的规范能力,保障铁路货车处于优化的检修状态,以此提升货车运输水平。
3.1 构建信息化的管理系统
根据车辆检修制度的基本情况,引进先进的管理系统,为车辆检修制度提供可靠的技术指导,提高检修制度的决策能力。例如:HMIS,专门用于车辆信息管理,以数据库的方式,储备信息资源,车辆的所有信息均可通过管理系统查询,方便车辆制度的管理。HMIS包含三项管理模块,即:运用、检修和综合,提高车辆信息查询的能力。运用模块主要是列检和站修,为车辆检修系统提供可靠的资源支持,避免车辆检修制度出现缺失[3]。检修模块有段修、厂修和新造,丰富车辆检修制度的内容,通过HMIS,清楚规划货车的基本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检修方式,如此可以降低车辆检修制度大规模的提取信息,提升检修制度的操作水平;综合模块是货车检修的最终阶段,以调度和财务清算为主,此模块的设置,体现车辆检修制度的完善性,为其提供分配途径,维持车辆检修与检修后期的质量。
3.2 制定合理的检修周期
针对铁路货车制定合理的检修周期,必须根据货车实际的运行情况,确保车辆检修制度中的规划周期,满足货车维护的基本需求。首先系统分析铁路货车的运行情况,重点分析货车质量,同时得出主要的影响因素,明确货车运行与维修初期的根本问题,有助于检修周期的规划;然后根据货车车辆的使用情况,划分车辆区域,根据货车车辆的使用频率,将车辆分为频繁使用车辆、常用车辆和不常用车辆,使用频率不同,货车车辆出现规划的机率也不同,根据频率因素,规划周期,还可控制检修成本的投入,发挥车辆检修制度的约束性;最后全面分析货车车辆的运输路径、货物等外在因素,此类因素对货车检修的影响占据一定比例,不能忽视。通过细致的分析后,提出车辆检修的周期,优化制度,提高货车车辆的运输能力。
3.3 加强检修制度的推广力度
车辆检修制度的推广,是提高铁路货车运行能力的必要途径,有利于发挥车辆检修制度的优势和作用。车辆检修制度的应用优势非常明显,不仅提高铁路货车的安全能力,还可降低铁路运输事业的成本支出,提高经济效益[4]。推广车辆检修制度,最主要的方式是提升检修制度在铁路事业中的地位,明确检修制度的能力。例如:铁路运输事业可以分享车辆检修制度的使用案例,促使铁路部门意识到,现代铁路货车的复杂特性,必须依靠检修制度,才可稳定货车的应用与发展。铁路货车车辆的多样化发展,体现车辆检修制度的优势,同时对检修制度产生一定的依赖性,逐步拓宽车辆检修制度在铁路货车中的应用范围。
4 结束语
提高铁路货车车辆检修的高效性,不仅可以提高货车运输的质量,还可推进铁路事业的发展,为铁路事业创造更加可靠的发展条件。完整的车辆检修制度,为货车检修提供一定的依据,优化货车检修的目标,体现货车检修的实际价值。通过分析铁路货车车辆检修制度的应用,规划适用于现代货车车辆运行的制度内容,加强车辆检修制度的应用力度。
参考文献:
[1]石海林.铁路货车车辆检修制度探讨[J].软件,2012(09).
[2]刘凤义.铁路货车车辆检修制度探究[J].科技传播,2012(07).
[3]王晓东.我国铁路货车检修制度现状及发展趋向[J].价值工程,2012(29).
1新建铁路货场概述
铁路货运在社会物流网络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而铁路货场是铁路、公路、海运衔接的重要节点,合理规划、建设铁路货场能够有效降低货物转换运输方式的成本,加速货物在物流链中的流动。随着铁路货运组织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杭州货运中心管内新建铁路货场数量不断增加,目前杭州货运中心管辖铁路营业里程773km,有营业站32个,其中新建标准化货场7座,分别为杭州北、萧山、长兴南、德清西、宁波北、钱清、皋埠站,辐射浙江省杭州、绍兴、宁波、台州、嘉兴、长兴等地区。新建铁路货场极大地拓展了目前货场功能,对货运增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物流现代化背景下,以杭州货运中心新建铁路货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后续货场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提高货运中心货场使用效率。铁路货物运输较其他运输方式而言,与现代化物流发展的适应度不高。随着公路运输不断发展,尤其是在沿海地区等高速公路网密度较高区域,铁路货运市场份额不断下降,许多铁路优质客户和货源转投其他运输方式。要提升铁路货运市场份额,应在铁路货场设计、规划、运营、使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考虑方便性的同时,积极适应我国物流发展趋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使新建铁路货场最大限度地满足货主需求。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杭州货运中心基础技术装备、软硬件配置已有了较大改善,日常装车所使用的车辆性能不断提升,门吊等装载设备更加先进,物流仓储设备、集装化运输工具日益现代化,铁路净载重、仓储能力、装卸效率、安全管理水平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变化要求铁路新建货场在设计时对各种参数进行动态选择及调整。在物流现代化背景下,新建标准化铁路货场研究有助于促进今后的新建货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切实服务于货运中心装卸车作业组织。目前全路部分铁路局在货运系统推行货运中心统一管理的模式,与以往由车务站段对货运日常生产组织进行管理相比较,货运中心管理的区域幅度更大,对于货场的统筹管理能力更强,按照统一标准对新建铁路货场进行标准化管理后相关问题更易协调解决。规范的货场更有利于货运中心实行标准化创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2]。然而目前铁路货场的规划设计主要还是以方便铁路运输组织的指导思想进行,缺少物流层面的整合意识,最终导致部分铁路货场在建成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出现闲置的情况[3]。因此,研究在物流现代化背景下的新建标准化铁路货场相关问题,对前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后续新建货场提供普遍使用的建设管理意见及合理化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新建铁路标准化货场存在问题
2.1货场布局方面
目前,杭州货运中心管内共有7座新建货场,分别坐落于杭州(2座)、绍兴(2座)、宁波(1座)、长兴(2座),货运中心新建货场布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地区分布不合理。辖区内嘉兴经营部没有新建铁路货场,宁波经营部铁路货运量约占杭州货运中心80%,但只有1座新货场。二是新货场利用率低。各新建货场近年的货物发到量没有达到预期,货场设计建设前对于货物发到量的预测与实际发到量有差距,没有真正发挥货场作用,部分货场(部分作业线路)处于闲置状态。三是辐射范围覆盖不足。货场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货源辐射范围,货场设计建设应适应影响范围内工农业的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的变化,目前中心管内大宗货物运输基本在专用线、专用铁路完成,新货场主要承运白货,但目前新建货场对于管内地域的覆盖仍有空缺。
2.2货物装卸线设置方面
货物装卸线是铁路货场内的必备基础设施。装卸线的长度与布局、装卸线与月台位置关系、装卸机械配备数量及生产率、装卸作业人员作业班次安排等直接影响装卸线作业能力[4]。目前,杭州货运中心管内新建货场内装卸线数量设置及相关装卸软硬件配备未能根据预测货运量作合理设置,主要表现如下。一是用于白货装卸车的装卸线数量存在不足,2013年中国铁路总公司进行铁路货运组织改革后大力推进白货增量举措,包括开展批量零散货物及批量入箱业务,白货运量增长迅猛,但在宁波、钱清等新货场内相关装卸线路配置不足。二是未设置足够的端式货物站台,管内目前有吉利汽车、福特汽车装配企业,在宁波北、杭州北、萧山站等新建铁路货场均有发送需求。三是部分货物装卸线有效长度设置不够,货物装卸线有效长度取决于一次来车的长度及线路两侧有效货位,两者中取其大者作为货物装卸线总有效长度。实际新建货场中部分线路没有考虑到后者因素,未能充分发挥线路作用。四是大部分新货场内装卸作业人员的班次不能有效保证夜间到卸货物能及时卸车。
2.3货物站台、仓库、雨棚设置方面
雨棚是为了避免货物受自然条件影响而在普通货物站台上修建的有顶棚建筑物,用来存放怕湿、怕晒的货物,混装货物装卸车作业大多数采用雨棚设计。目前中心新建货场雨棚主要用于堆放各种混装货物和成件货物,由于雨棚没有墙面阻隔,叉车在雨棚内行驶时灵活度大、视野好,能有效降低叉车司机因看不清行驶线路而产生劳动人身安全问题。仓库是为了存放怕受自然条件影响的货物、贵重货物而在普通货物站台上修建的封闭式的建筑,仓库封闭性能更好,适合存放附加价值高的货物。在日常管理中发现目前货运中心各新建货场雨棚、仓库、站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货物站台设计宽度不够。由于场地宽度限制及后续施工影响,接卸货物安全距离不足,叉车及装卸作业人员存在人身安全隐患,并会导致货物堆码长度延长,从而影响接车对位等一系列问题。例如,萧山站货物装卸线19道,站台宽度仅有10m。二是混装货物装车点未采用跨线雨棚。目前新建货场内基本都有混装货物装车作业,而大部分混装货物都是附加值较高的白货,采用跨线雨棚有利于雨季、台风季节货物防湿工作。三是仓库雨棚设置数量不合理。合理设置仓库雨棚数量有利于货场整体功能布局,对提高货场运量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目前部分新建货场内雨棚、仓库处于闲置状态,而部分新建货场内雨棚、仓库数量过少,货物堆码紧张,如大型节假日期间货场出货工作缓慢,堆积的货物堵塞货场,影响运输组织秩序。
2.4通道设计方面
货场内的通道大致可分为2类,即厂区通道和厂内通道。厂区通道是指货场内供车辆、人员进出及回转的通道,是货场与外部联系的主要通道。厂内通道主要指仓库、办公楼内部的通道。通道的正确安排和宽度设计直接影响物流效率,一般在规划布置厂房时首先设计通道位置和宽度。目前新建铁路货场通道设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厂区通道内平过道数量多,管理难度大。根据《上海铁路局铁路道口管理办法》,新建货场内平过道日常管理工作由货运中心负责,但实际工作中货运部门没有富余人员对平过道进行监控,容易造成结合部安全管理问题。二是货场内车辆停靠混乱。虽然各新货场均制定位置让货车、小汽车停靠,但实际很多外来车辆为了一时方便在货场内随意停靠车辆,影响了货场内通道的顺畅,并给机动车安全管理带来新的隐患。三是厂内通道相关安全警示线标画不够,存在叉车跌落站台,货物侵入限界等安全风险隐患。
2.5各类计量仪器配置方面
铁路货车超偏载一直是货运安全工作中的难点和关键,每年货运中心发送的车辆中都有部分车辆因为出现超偏载问题而在途中被扣进行整理,更有极少数车辆因影响货物列车运行而造成一般D类事故,影响着铁路运输秩序。积极使用各种计量仪器对货车进行测量,通过对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可以及时研判安全风险并积极进行干预,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目前新建货场内各类货车计量装置安装率仍然偏低。一是有的车站虽然安装了轨道衡,但其只能对货车重量进行称量,对超偏载数据不能识别。此外,多数轨道衡设置位置不合理,不能对所有发送的货车进行过轨测量。二是电子平台秤设置不到位,部分平台秤年久失修,不能在检斤验货作业过程中发挥作用,不能对货物总重进行控制,部分平台秤设置位置不合理,未在有混装货物装车的地点设置,不能起到卡控的作用。三是门吊集装箱超偏载装置安装使用率不高。货运中心2017年以来集装箱发送量较2016年同期增长了80%,但装载问题也相应增多,并且很多集装箱都是在站外进行装箱作业。目前新建货场内的集装箱专用门吊(具备集装箱超偏载智能检测功能)仅有6台,占货运中心所有门吊数量的11%。
2.6货场建设质量方面
日常检查中发现目前新建铁路货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新建的铁路货场内建筑功能设计落后,如大厅面积小、楼层不够高、未设置多功能活动室等。二是建筑质量较低,如墙面剥落、排水管道漏水、电气线路老化乃至跳闸等。货场内由于排水系统设计不佳出现雨季积水的问题,影响货运装卸作业组织及货物防湿工作。三是指示标志设置不到位或缺失,如存在平过道限速提醒标志、“一站二看三通过”标志、禁烟标志,以及叉车限速标志等设置不足等问题。
3新建标准化铁路货场对策
3.1加强新货场总体规划与选址
铁路标准化新货场的设计、建设及运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投资大,时间长,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避免货场设计及使用途中频繁的变更,因而在后续新货场建设过程中应结合铁路货运流量的流向、铁路枢纽格局、发展趋势等,对新货场进行总体规划与选址[5],综合考虑地区供给和运量需求因素,避免出现某一地区建设多座新货场而其他地区没有新货场。新建铁路货场的功能定位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相关框架下,根据区域内货场分工与定位,确定货场的物流节点等级及相应的物流服务功能[6]。一是新建货场的选址位置应处于交通便利的高速公路或城市主干道旁,节省货物的周转和短驳运输时间、费用;二是避开城市交通管制、33新建标准化铁路货场建设对策探讨张勇货车限行等因素的影响,进出货场的车辆能够及时疏散,在保证运输效率的同时,不给城市交通添加压力。
3.2完善新货场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
在项目开始之初,货运中心应将各专业科室的使用意见汇总并及时递交给设计单位,在后续各类协调会中积极与设计、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及时指出问题并积极督促做好整改工作。中心安全技术科、设备管理科、生产调度科等专业科室应认真总结已建货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线路、站台等生产硬件设置,安全距离、具体参数设置,各类装卸机具及涉及货物装卸安全的设备问题等从严把关,一旦发生问题应及时与设计、施工单位进行协调,为日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稳定、高效打下良好基础。(1)货物装卸线设置方面。应考虑增设适用于白货装车的装卸线,且在线路长度上要保证一次作业能力充足。集中装卸车有利于行车部门取送车作业,且便于货运中心对于装卸企业和物流公司的业务监管。同时,在符合条件的货场内改造或增设用于商品小汽车发到的端式站台,集装化运输的商品小汽车装卸车难度低,运输收入高,是铁路货运的优质货源,需要高度重视。(2)货物站台、仓库、雨棚设置方面。应结合各货运办理站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设置,对于以发到怕湿货物为主的货运站,要提高仓库及雨棚的设置比例,建设标准化宽站台,在保证进出货堆码空间的同时,也有利于叉车等集装化装卸机具进出作业,防止其跌落站台造成劳动人身伤害。此外,应在集中进行混装货物装车线路上设置跨线雨棚或延长雨棚外延,尽量避免雨水天气对价值较高的混装货物造成湿损。(3)通道设置方面。应合理设置货场内的平过道,平时车辆出入不多且疏于管理的平交道要及时封停,降低取送车作业与来往机动车冲突的可能,对于其他正常使用的平交道,管理部门也要派专人进行管理,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维护货场内秩序。对于进出货场的各类车辆,应在货场指定区域标划停车位,实行定置化管理。各货运站还要定期标划各类警示线,严防人员、机具跌落与碰撞造成伤害。
3.3合理配备货运设备
物流现代化背景下的铁路货场应配备现代化的设施设备。装卸机械设备配置方面,应遵循装卸集装化、机械化原则,按照各货场作业特色和主要装卸货物品类进行合理配备。新建的铁路货场还需配备专业装卸机具以满足日常装卸车组织。计量及安全检测设备方面,应树立科技、设备保安全的理念。一是根据货场实际运量、办理货物品类等需要合理配置汽车衡、轨道衡等计量设备,并安排人员定期维护。在货场进出口处设置汽车衡;在铁路线路咽喉区配置货车轨道衡;汽车衡、轨道衡应联网并有人员实时对相关数据进行盯控。此外,还需根据需要配备具备联网监控功能的装载机称重装置[7],配备轮对测重仪、集装箱超偏载装置等基础设备。二是安全检测设备。货场应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配置超限检测仪、超偏载检测装置等安全检测监控设备并联网;货场大门、营业大厅、作业区域、与正线相邻区域等场所应安装视频监控设备,由货场安排人员24h集中监控。信息化设备方面,应实现对铁路物流过程的全跟踪。
3.4加强过程盯控及质量控制
为避免后续货场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应加强施工、验收关键环节过程控制和阶段性质量控制。货场施工过程的控制,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关键,选用经验丰富的人员对关键施工和关键过程进行盯控,发现问题及时与施工方沟通协调,做到施工中全过程跟踪控制,确保施工质量始终受控[8]。参加施工人员必须达到任务明确、程序清楚、范围确定、通讯良好等要求,提前到施工现场熟悉现场设备状况,对既有设备进行全面的摸底。施工完成后,应在验收环节重新对所有重点环节进行重新审视把关,对前期整改不到位的再次整改,杜绝产生的问题带到使用环节中[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