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5 15:02:5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消费主义的利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尽管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异质性较强的发展中大国,但随着国内资源与劳动力流动性的增强、随着国内市场的整合以及生产网络一体化程度的增强,无论是东部沿海地区、还是中西部内陆地区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了贸易与金融全球化。这场发端于发达国家的全球金融危机,必将通过贸易与资本流动渠道对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对此,各地不能掉以轻心,而是应该高度重视,迅速出台适当的经济刺激方案与就业保障措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驱利弊害,既要确保短期内经济较快增长,更要构筑未来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础。
2009年城市要在发展中调整经济,通过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发展,走上综合、和谐和协调的城市经济发展道路。加强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性、全面性、科学性和创造性,防止产品、行业和企业的单一性,过分、片面依赖国际市场。正确处理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国内资本与国外资本的关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消费与积累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62
在平时的高中政治教学中,人们总会有这样的思考:如何比较理想地阐释理论观点,形成比较理想的课堂活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呢?
一、寓理论观点于学生自身生活,阐释比较现实的主题
高中政治教材围绕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所必修课程的主题都与生活相关,如首先让学生进行学习的是“经济与生活”的相关内容,继而和学生进行研究的是“政治与生活”的常识,接着和学生一起去探讨的是“文化与生活”的道理,最后和学生必须进行探究的是“生活与哲学”方面的经验。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经济与生活的相关内容,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建立起主要的消费心理,并能让学生正确看待和评价各种消费心理,准确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含义。教学时,我们首先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现象进行分析,尤其注意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消费实事求是地进行探讨,既不隐瞒自己的消费事实,也不去夸大描述自己的消费。学生在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比较有意义的分析的基础上,再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这样就能比较全面地感受平时自身消费的高低,认识到自己是否是一个比较理智的消费者。最后,还让学生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草拟一份在校学习生活的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通过这样的寓理论观点于学生自身生活,学生不仅受到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而且促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以及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
二、寓理论观点于学生学习生活,阐释比较理想的主题
改革开放对我们现在的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的政治课堂,需要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求,需要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需要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增强乃至高度增强的问题。要达成这样的目的,需要思想政治教学相关理论观点的阐释能够寓于学生的学习生活。高中生在学习上处于高度敏感时期,也处于关键期,他们的思维是那样的敏感和活跃。如果我们的教学不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阐释理论时照本宣科,学生不仅不能接纳,而且有时还存有怀疑态度甚至严重的抵触情绪。譬如,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问题、人权问题历来就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常在民主和人权问题上对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指指点点,似乎他们就是人类高度民主的榜样,似乎他们就是世界上最讲人权的楷模。针对这样的情形,教学中涉及民主内容时,可让学生对具体事例进行比较和分析。如选举就有直接选举、间接选举、普选、差额选举、竞选等,这些选举各有规则,教学时,可利用学生已经知晓的选举实例进行比较、权衡,得出其利弊得失,分析其存在的必要,懂得民主建设必须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理,进而形成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008-01
一、政府限价的适用范围
政府限价首先是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主导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市场规律。因而,政府限价并非是对每一个行业或企业都有意义。政府限价之所以会在一些行业遭到质疑或失效,究其原因,无非是政府限价违背了其初衷。
总的来说,政府限价适用于以下范围:
1.对个别一家企业垄断的行业(如铁路,自来水)一类自身缺乏竞争,有可能用自己的垄断权力提价而不利于消费者;
2.在特殊时期进行特殊限价,以保障社会稳定,保障民生.例如;地震时期对于生活必需品的限价,在稳定秩序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适用于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改善民生的方面.例如限价房的提案和推广。且不论其真正公平实施的可能性,就其对于保障中低水平收入群的住房问题,是有意义的;
以上3点总结说来政府限价适用于民生关注点,社会问题与市场经济聚集点,对于一些单纯靠市场机制调控无法解决的问题。
4.对于一些企业或行业的扶持政策,政府帮助此类企业走出亏本境地,由此推出政府限价,也许政府对于民航的限价就是出于此目的,但如此限价确是于国于民,于民航本身都是不利的。
二、政府限价的后果
政府限价又分为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因而会导致一下后果:
首先,最高限价会导致货币的配给功能失灵。在自由市场中,消费者用手中的货币竞争已经生产出来的消费品,出价最高的人买到这些产品和服务。但是,在有最高限价的情况下,不允许人们公开地用更高的价格竞争,人们手中的货币不再是他们竞争消费品的决定性手段。也就是说,货币和货币价格失去了配给功能。
其次,有些限价会导致不公平,排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每个人排队的成本不一样,因为限价供给不足,通过排队而满足大家对商品的需求,这样的做法有失公平。
最高限价还会导致质量下降。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即使质量降低些,产品和服务照样能卖出去。在追求利润的生产者不能提高价格的情况下,他们会为了降低成本而降低质量。质量的降低也未必是为了故意降低货币成本,因为不愁销售,从而没有竞争压力,疏于管理也会导致质量下降。
此外,最高限价还会导致歧视、黑市、变相涨价等后果,从而间接导致腐败、浪费资源等衍生问题。
以上皆出于分析最高限价导致的后果.那么最低限价呢?
假设政府对机票的限价政策已出台,最低8折起,那么飞机对于以大部分人来说变成了类似奢侈品的交通工具,人们在不紧急的情况下也许会选择其它的交通方式。这样航空公司可能会供给过剩造成亏本。显然,这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这是最低限价带来的最大问题。
三、政府限价失效探究
至于政府限价失效的问题。以民航机票限价为例。民航并非是提供必需品的企业,它在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且市场经济中价格应该由市场供求决定,根据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及时调整。这就要求定价者对供求状况及其变动有全面而及时的了解。在这方面,政府对民航市场供求的了解肯定不如企业,政府的信息不如企业充分,这是其一。其二,供求受多种因素影响,瞬息万变,政府的信息传递渠道不如企业畅通,无法及时作出决策。其三,政府的决策过程需要的时间长。总之,政府没有管制民航价格的能力。
四、行政措施与经济措施的优劣对比
行政措施主要是配给供应制,主要是以票证的分配来维持基本生活品的满足。优点是能保证最大限度保证平均主义,缺点是不能消除短缺及不合理现象。假设限价房也以配给供应制进行分配,中低收入家庭可根据条件被分配住房,但在住房紧张土地有限的条件下,还是无法做到保障所有人有房住。再者,有可能在分配过程中出现腐败而导致不公平现象产生。
经济措施是给予生产者补贴或增大供给来使供给曲线移动。此法可有效消除短缺,但在一定程度上是没法保障需求者的利益的。政府以补贴地产商作为条件盖限价房,增加限价房的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短缺,但需求方也不一定能真正获得住房。市场的变动情况也很复杂。所以两种措施各有利弊。
综上所述,政府限价应该在其适用范围内根据需要实施,且应透彻分析利弊,做出最合理高效的决策。
相比上述的可替代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的推广难度无疑更高。因为参照以往的经验,每一项获得市场认同的新技术都须具备这样的特性:更经济或者更易于使用。现在的电动汽车似乎并不具备这些特性。相比传统汽车,电动汽车的购置成本更高,而且使用时并不方便。通常情况下,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只抵传统汽车的几分之一。而且,刨除稳定性不谈,车载电池带来的空间挤占已经严重影响了电动汽车的使用价值。按照目前的发展水平,电动汽车并不适合成为“第一辆汽车”,它更适合扮演仅在市区使用的“第二辆汽车”或是作为租赁汽车而存在。
在购买一部电动汽车之前,消费者自然而然会做出这样的比较:为什么我要花更多的钱去购买一部使用价值更低的汽车?为什么我不花更少的钱购买一部功率更高、续航里程动辄近千公里的柴油汽车?即使混合动力汽车在德国也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因而相比购买一部柴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带来的油费削减并不足以抵消购车成本的增长。
新时期我国的经济体制有了翻天覆地般变化,一方面要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整性,突出体制作用,另一方面要确保市场环境符合经济规律,利用法律加以完善和制约,因此,经济法便随之而来。当前,许多企业单位打法律的“球”,产品垄断、恶意投标等现象十分常见,需要国家为此做出改变,以经济法为准则,不断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力求打造一个良性竞争、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
一、经济法对宏观调控的影响
首先,经济法为我国经济带来了监控作用。时代在变化,经济在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符合自身经济实际水平的情况下走出了国门,与他国之间进行贸易往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对经济全球化来说,利弊是共存的,各国的经济联系已经成为了一个整体,也就意味着某国经济隐患一旦爆发为经济危机,其它国家难以独善其身。因此如何有效把控经济风险,是当前经济形势下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经济法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国家经济存在的隐患与风险能够有效避免甚至排除,从根本上保证了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2008年的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直接影响甚小,因此可以说,经济法的作用十分显著,使我国在全球化经济的浪潮中稳如泰山。其次,经济法对市场经济的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从而使我国经济结构产生了质的改变,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成效固然可观,但是其中存在的客观问题也是需要我们进行了解的。当前我国市场环境并不乐观,存在恶意竞争的现象,如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垄断市场后降低生产成本并以高价卖出,这种变向获取经济利益的不良行为一方面使消费者蒙受不白之冤,另一方面打破了市场原有的经济秩序,严重破坏了市场环境。经济的存在能够抵制不良商家的不法行为,政府在经济法的引导下,利用宏观调控职能保证了消费者的权益,使市场经济得以良性发展。最后,经济法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体现。单就我国而言,要保证政治经济稳步前进,体现社会主义理论的构造,需要确立一个与之对应的体系,法制建设正是该体系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援助,经济法作为我国法制体系的重要一环从经济方面对法律进行查缺补漏,不仅保证了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得以发挥,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二、经济法在宏观调控中的有效运用
政府利用经济法进行宏观调控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其一,宏观调控法规需要符合现有的法律内容,除特别情况外一般参照宪法,相关法规不能与法律及宪法有所冲突,否则该法规将不予承认;其二,相关部门监察政府收支情况,如某地政府需要投资企业、工程等项目一般先由政府人员进行科学实地认证,而后参照法定内容交予上级进行核实审批;其三。针对企业上市、分化垄断以及外企介入等经济事件,要对企业一方在法律上给予支持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以相关法律流程执行;其四,政府对另一方进行处罚,处罚内容与方式要走法律程序,例如对被罚人给予法律允许范畴内的援助;其五,风险分析要权衡双方利弊,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要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采取相应措施,一方面要以维护公众利益作为第一行事准则,另一方面还要尽量减少另一方的损失,力求做到双赢;其六,政府行使宏观调控权力,相关部门要对其进行监督,避免宏观调控出现不合常理、不法等现象。此外,作为与政府对应的相对方来说,也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利:其一,政府给出调控方针及手段后,在执行政策的同时要保证方案符合实际发展需求,一般来讲,相对方的赢损完全由自己掌握,拥有自选权与自行权,针对强行干预的现象允许以法律方式解决;其二,宏观调控说到底是对团体或个体进行调整与改革,相对方会因此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允许相对方将个体意愿纳入调控方案中,相关部门需要对合理建议进行采纳;其三,如宏观调控存在不合理行为,相对方应勇于提出质疑要求政府再次核实,同时请求监督部门给予支持,如有必要可直接介入司法调查;其四,宏观调控造成损失情况,相对方与政府应就补偿问题进行商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经济法进行初步了解,研究了经济法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及影响,并提出有关建议。除以上内容外,执法人员需要提高整体素质,坚决执行有关法律,做到不妥协、不动摇,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吕叶.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经济法分析[J].南风,2016(20).
如今,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制造也在大跨步迈入国际市场。所以,将英文商标恰当准确地译为中文或将中国商品的商标精准地译为英文,显得尤为重要。恰当的商标翻译不仅能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也能使商品本身获得新生。
一、什么是商标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商标是“刻在或印在一种商品的表面或包装上的标志、记号(图画、图案形文字等),使这种商品和同类的其他商品有所区别”。《朗文当代英语词典》将商标界定如下:“A special name, sign, word, etc, which is marked on a product to show that it is made by a particular company.”《新韦氏国际英语大辞典》对商标的定义如下:“trademark is ...and is legally reserved to the exclusive use of the owner according to statutory provisions: a name or symbol used by a maker or seller to identify distinctively his products.”
从这些权威性的中英文词典对商标的定义中可发现:商标的作用是⒁恢稚唐酚肫渌商品进行区别;商标是受法律保护的;商标为其所有者所独有。
二、商标翻译的理论基础
在中国,严复的“信、达、雅”翻译原则在翻译界的作用举足轻重。但是,其原则强调翻译技巧,即:如何将源语译为恰当、准确的目标语(王宁,2000:41-42)。Nida的“等效原则”表明“目标语中信息接受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应该与源语中信息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相同”(Nida,1984:24)。Nida强调的是两种语言接受者的感受大致相同,追求的是两种效果之间的对等。然而,由于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不同,这种所谓的功能对等较难实现。更有力、更恰当的翻译理论呼之欲出。
功能主义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德国。Nord,功能主义理论代表人物之一,认为读者或文本的目标人群是决定目标文本意图的关键性因素(Nord, 2001)。他系统地阐释了什么是功能主义理论,并指出,翻译是一种带有明显目的性的行为,强调了译者是为了某种交际目的而去再创作文本(即:将源语言文本翻译为目标语言文本)。
三、商标的翻译方法
(一)音译法
音译法指在翻译时,用目标语呈现出源语商标的音或形。如:Passat(automobile)译为“帕萨特”、Audi(automobile)译为“奥迪”等。用音译法时,尤其要注意汉语词汇的选择,因为同音词可能会表达不同的意思。我们需要选择既能传达源语商标意思,又能够迎合中国大众心理的词汇。如:“Pantene”(shampoo)译为“潘婷”。不仅音与源语商标相似,而且“潘婷”二字也能够使中国广大女性消费者联想起“美”,是较为恰当的选词。
(二)直译法
直译法指用目标语直接将源语商标的字面意思表达出来。中文和英文有相通之处,所以,较多的中文商标可以在英文中找到其对应表达。如:长城(computer and grape wine)译为“The Great Wall”,双星(shoes)译为“Double Star”,英雄(pen)译为“Hero”,Crown(automobile)译为“皇冠”,Camel (cigar)译为“骆驼”,Playboy (clothing)译为“花花公子”等等。
(三)意译法
意译法是再创作。它重新诠释了源语商标,不拘泥于源语商标的形式(Newmark, 2001:46)。换言之,这种方法牺牲了源语商标的形式,但没改变其所传达的文化信息,并保留了其优雅和可读性。如果运用得当,则翻译过后的商标更易理解,更易被目标人群所接受。如:Joy&Peace (shoes)译为“真美诗”,Rejoice (shampoo)译为“飘柔”,东盛(medicine)译为“TopSun”等。
(四)融合法
融合法是指将两个或三个词进行糅合。这与商标既要传达一定的信息又要简洁的原则一致。如: “椰风”(drinks)译为“Cowind” ,将“coconut”和 “wind”融合在一起构成;金鹿(battery)译为“Goldeer”,将“Gold”和“Deer” 融合;海信(electrical appliances, in Qingdao)译为“Hisense”,将“high”和“sense”融合,等等。
总之,上述几种方法都是商标翻译常用的方法。不管使用何种翻译方法,都要保持商标的翻译优美,能够传达商品的功能,以目标语文化为导向。功能主义理论认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考虑充分,权衡各种翻译方法之利弊,采用最为恰当的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1995.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Newmark, Peter. 2001.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Nida,Eugene A. 1984. Approaches to Translating in the Western Worl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很多国家采取一些平时不会采取的手段,其中就包括贸易保护主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保护主义只会让形势进一步恶化,因为一方开始搭建壁垒,另一方效仿,那么邻国也会跟着搭建,然后是邻国的邻国。各自形成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孤立地面对垒球经济危机,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结果只有一个:大家都会输得很惨。
作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我们国家的经济对于外贸依存度非常高,因此贸易波动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冲击也很大。也间接影响了我国的展览业。
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总经理阎志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东莞是经济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灾区,很多的企业出国参展,问题出在了签证环节,特别是去美国参展。大面积缩减中国企业的参展,甚至拒绝中国企业参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出于贸易保护主义考虑。由于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明显,许多订单被中国企业抢走,对当地企业造成影响。当地的劳工组织对展会主办机构施加压力,不让中国企业参展。
其实,除了美国外,欧洲一些国家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也在采取防范措施:每年春秋两季在德国法兰克福消费品展上,中国企业全部被安排到了偏僻的副馆;每年一度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办的世界最大鞋展,新加入的中国企业几乎无法拿到摊位;美国拉斯韦加斯、德国杜塞尔多夫两个世界最大的服装展,针对中国等国家的参展企业基本没有自有品牌的情况,单独开设了“贴牌加工区”。实际上,这是人为在同一展览中对企业进行分档。
还有一些国家的展览也开始透露出“排挤”中国企业参展的信号。它们或削减中国企业参展名额,或从企业品牌、参展面积、特殊装修、认证要求、报价等方面提出多种附加条件,不断提高审核标准,增加了企业参展的难度。避开壁垒展览拉动消费市场
那么,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趋势,我们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呢?国务院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隆国强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对贸易保护主义最大的制约就是提高贸易保护的成本,针对一些国家可能采取的贸易壁垒准备一份报复清单,并明确告诉它,如果它要实施贸易保护我们就按照这份清单进行报复。这样它就有所忌惮,这使得各国在采取保护措施时不得不仔细权衡利弊得失。
中电会展与信息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雯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企业层面来讲,没有可操作的应对措施,一定要从国家层面来应对。只有政策对政策,对方出台一个保护国内企业的贸易壁垒,我们要么从WTO这个层面来提出抗议,要么贸易保护对贸易保护。但是出现后者这种局面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全球现在都在反对美国的做法。经济危机情况下,就需要各国靠政策、导向、游戏规则来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可以看到,中国政府积极呼吁消除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同时也采取了一定的行动,比如近期组织企业赶赴欧洲采购。这种做法,一方面宣誓了中国的信心,另外通过这种行动,遏制了贸易保护主义。
此外,我们国家正在积极扩大内需,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支出来拉动国内消费,那不光是建造公路、桥梁、港口,发展能源,还有完善教育、医疗和养老金制度,这些可以让消费者更有安全感,更乐意消费和减少储蓄,引导进口增加,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那么,在目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出展公司应该如何有所为,有所不为呢?
所谓行政有疆域,经济无国界。我们处于地球村时代,政府一直在鼓励我们企业出国参展,特别是目前经济形势下,支持我们把中国的产品卖到国外去。那么,能不能换个思路:支持我们国内自己主办的展会,吸引国际买家主动来华采购?
对此,阎志斌表示,政府除了鼓励企业出国参展外,应该把集中力量帮助展览公司打造品牌,吸引更多的国际买家走进来。
目前我国的品牌展会还相对较少,很多企业为了开拓国际市场,不得不耗费巨资前往海外参展。经济危机的爆发,让这些传统的发达国家陷入深度衰退。这对于中国的展览业而言,无疑是个发展机遇。
1 研究目的
中央电视台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刘健宏曾说过:”没有市场经济,就不会有校园文体活动的今天.”学生青春 健康 活力 积极向上的形象和潜在的巨大消费能力吸引了众多商家的关注.商家以赞助学校体育为主要突破口,大举参与学校体育活动,并且已演化成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大到全国性的CUBA 、 WCUBA小到普通中小学学校的运动会都有商业赞助.商业赞助已经成为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但商业赞助并不是免费的午餐,学校拿赞助就要付出代价.如何利用好商业赞助,把商业赞助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实现学校与商家的双赢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访问法:随机抽取了几所学校进行调查访问
2.2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有关商业赞助体育和商业赞助学校体育的文献资料,并通过因特网收集了相关资料
3 结果与分析
3.1 赞助的定义
在现代营销理论中,赞助被理解为赞助者(多为企业)和被赞助者(多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之间以支持和回报的: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等价交换”为中心,平等合作,通过促进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发展使双方共同获益的一种商业行为.赞助不同与捐赠,赞助是附加回报条件的有偿商业活动。
3.2 商业赞助学校体育的起源与发展
1852年,美国的一家铁路运输公司向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划船队免费提供了运送服务,并大力宣传此事,借以吸引上千名体育迷搭乘该公司的火车去观看比赛,于是最初现代意义上的体育赞助出现了.可以是商业赞助体育是从赞助学校体育开始的.自从1984年美国奥委会没花政府一分钱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商业赞助体育成了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且还不断升温.学校体育也随着成为商家青睐的对象.从开始时的实物逐步发展到实物和现金,赞助的规模越来越大。
3.3 商业赞助学校体育的成因
3.3.1 市场经济的冲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大潮不断涌向社会的各个方面.体育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手段,在国际上已被广泛的认可并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有评论认为体育营销将是21世纪最有效的市场推广策略之一。
3.3.2 赞助学校体育成本低.赞助竞技体育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千万,赞助学校体育范围较小的话几百或几千、几万就足够了.并且赞助者多是生产年轻人消费品的企业,学生是主要的目标人群. .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必然成为商家青睐的对象。
3.3.3 学校体育受到经费不足的制约.由于经费不足,学校体育很多活动无法开展,处于等米下锅的局面。
3.3.4 国家法规的支持鼓励.1995年颁发的中明确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自筹资金发展体育事业,鼓励组织和个人对体育事业的捐赠和赞助。
3.4 商业赞助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
现在商业赞助学校体育影响最大的就是361度赞助CUBA 、 WCUBA、百事赞助高校5人制足球赛等。各大学的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健美操大赛等大大小小的体育活动几乎都有商业赞助。中小学由于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紧,学校体育活动相对少,商业赞助还只是零星出现。可以说商业赞助学校体育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5 商业赞助对学校体育发展的推动
学校经费不足是长期困扰学校体育的老大难问题,许多好的体育活动均因经费不足而无法实施,从而制约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商家的赞助,正好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解决了一部分资金问题,学校体育设施也得到了改善.同时丰厚的奖品,高额的奖金,吸引了众多高水平的参与者,体育活动规模扩大,影响面增加,推动了学校体育的全面发展,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3.6 商业赞助给学校带来的负面影响
破坏了学校的文化氛围,导致了学校体育的商业化倾向.学校的修身养性,钻研学问,学习知识的地方.商业赞助的介入带来了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广告,与学校的氛围格格不入.商业赞助带来了丰厚的奖金或奖品,更容易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一旦超过了度,有些学生的认识观 价值观就会产生了偏离,变成一切向钱看,惟利是图。
3.7 加强管理,规范商业赞助行为,实现组织者与商家双赢
3.7.1 加强管理,把商业赞助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萨马兰奇曾说过:“我们并不阻止商业化,因为商业化对体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所要避免的是将商业利益置于体育之上。”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鼓励赞助学校体育,规范赞助行为,严格控制进入校园产品广告宣传,努力帮助赞助者将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氛围的有机融合。学校不能为了赞助,失去底线。
3.7.2 规范赞助行为,保护赞助商利益。学校在制定政策法规时,在偏重自己利益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商家的利益。学校注意保护商家的利益,他们的赞助才能得到更好的回报,才能提高他们赞助学校体育的积极性,促进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如果学校拿了赞助后,就对赞助者不管不问了,不仅赞助商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并且学校的氛围也得不到保障,学校与赞助者的合作将以失败告终。
3.7.3 实现学校与商家双赢。学校要不断提高学校体育的组织水平,加强媒体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这样不仅可以让学校知名度得到提升,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还可以让商家达到树立品牌形象宣传推广产品的目的,真正让学校与商家各得所需,实现合作双赢。
4 结束语
商业赞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要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商业赞助。不能只看到它的弊端就全盘否定,也不能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就完全拿来主义。学校要全面权衡商业赞助利弊,在保证学校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商业赞助,促进学校体育健康、 快速、 有序发展,实现学校与商家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赵婷婷.大学市场化趋势与学精神的传神. 高等教育研究
[2] 苏义民.体育赞助的组织形式与对象的确定.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3] 黄柯.论体育赞助.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4] 郭孝锋.商家赞助学生活动现象透析. 中国青年研究
[5] 陈颖川.商家赞助校园体育的影响效应. 体育科研
1 研究目的
中央电视台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刘健宏曾说过:”没有市场经济,就不会有校园文体活动的今天.”学生青春 健康 活力 积极向上的形象和潜在的巨大消费能力吸引了众多商家的关注.商家以赞助学校体育为主要突破口,大举参与学校体育活动,并且已演化成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大到全国性的CUBA 、 WCUBA小到普通中小学学校的运动会都有商业赞助.商业赞助已经成为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但商业赞助并不是免费的午餐,学校拿赞助就要付出代价.如何利用好商业赞助,把商业赞助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实现学校与商家的双赢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访问法:随机抽取了几所学校进行调查访问
2.2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有关商业赞助体育和商业赞助学校体育的文献资料,并通过因特网收集了相关资料
3 结果与分析
3.1 赞助的定义
在现代营销理论中,赞助被理解为赞助者(多为企业)和被赞助者(多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之间以支持和回报的: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等价交换”为中心,平等合作,通过促进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发展使双方共同获益的一种商业行为.赞助不同与捐赠,赞助是附加回报条件的有偿商业活动。
3.2 商业赞助学校体育的起源与发展
1852年,美国的一家铁路运输公司向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划船队免费提供了运送服务,并大力宣传此事,借以吸引上千名体育迷搭乘该公司的火车去观看比赛,于是最初现代意义上的体育赞助出现了.可以是商业赞助体育是从赞助学校体育开始的.自从1984年美国奥委会没花政府一分钱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商业赞助体育成了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且还不断升温.学校体育也随着成为商家青睐的对象.从开始时的实物逐步发展到实物和现金,赞助的规模越来越大。
3.3 商业赞助学校体育的成因
3.3.1 市场经济的冲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大潮不断涌向社会的各个方面.体育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手段,在国际上已被广泛的认可并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有评论认为体育营销将是21世纪最有效的市场推广策略之一。
3.3.2 赞助学校体育成本低.赞助竞技体育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千万,赞助学校体育范围较小的话几百或几千、几万就足够了.并且赞助者多是生产年轻人消费品的企业,学生是主要的目标人群. .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必然成为商家青睐的对象。
3.3.3 学校体育受到经费不足的制约.由于经费不足,学校体育很多活动无法开展,处于等米下锅的局面。
3.3.4 国家法规的支持鼓励.1995年颁发的中明确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自筹资金发展体育事业,鼓励组织和个人对体育事业的捐赠和赞助。
3.4 商业赞助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
现在商业赞助学校体育影响最大的就是361度赞助CUBA 、 WCUBA、百事赞助高校5人制足球赛等。各大学的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健美操大赛等大大小小的体育活动几乎都有商业赞助。中小学由于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紧,学校体育活动相对少,商业赞助还只是零星出现。可以说商业赞助学校体育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5 商业赞助对学校体育发展的推动
学校经费不足是长期困扰学校体育的老大难问题,许多好的体育活动均因经费不足而无法实施,从而制约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商家的赞助,正好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解决了一部分资金问题,学校体育设施也得到了改善.同时丰厚的奖品,高额的奖金,吸引了众多高水平的参与者,体育活动规模扩大,影响面增加,推动了学校体育的全面发展,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3.6 商业赞助给学校带来的负面影响
破坏了学校的文化氛围,导致了学校体育的商业化倾向.学校的修身养性,钻研学问,学习知识的地方.商业赞助的介入带来了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广告,与学校的氛围格格不入.商业赞助带来了丰厚的奖金或奖品,更容易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一旦超过了度,有些学生的认识观 价值观就会产生了偏离,变成一切向钱看,惟利是图。
3.7 加强管理,规范商业赞助行为,实现组织者与商家双赢
3.7.1 加强管理,把商业赞助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萨马兰奇曾说过:“我们并不阻止商业化,因为商业化对体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所要避免的是将商业利益置于体育之上。”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鼓励赞助学校体育,规范赞助行为,严格控制进入校园产品广告宣传,努力帮助赞助者将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氛围的有机融合。学校不能为了赞助,失去底线。
3.7.2 规范赞助行为,保护赞助商利益。学校在制定政策法规时,在偏重自己利益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商家的利益。学校注意保护商家的利益,他们的赞助才能得到更好的回报,才能提高他们赞助学校体育的积极性,促进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如果学校拿了赞助后,就对赞助者不管不问了,不仅赞助商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并且学校的氛围也得不到保障,学校与赞助者的合作将以失败告终。
3.7.3 实现学校与商家双赢。学校要不断提高学校体育的组织水平,加强媒体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这样不仅可以让学校知名度得到提升,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还可以让商家达到树立品牌形象宣传推广产品的目的,真正让学校与商家各得所需,实现合作双赢。
4 结束语
商业赞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要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商业赞助。不能只看到它的弊端就全盘否定,也不能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就完全拿来主义。学校要全面权衡商业赞助利弊,在保证学校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商业赞助,促进学校体育健康、 快速、 有序发展,实现学校与商家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赵婷婷.大学市场化趋势与学精神的传神. 高等教育研究
[2] 苏义民.体育赞助的组织形式与对象的确定.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3] 黄柯.论体育赞助.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4] 郭孝锋.商家赞助学生活动现象透析. 中国青年研究
[5] 陈颖川.商家赞助校园体育的影响效应. 体育科研
2建构主义学习设计要素
乔治•加农(GeorgeW.Gagnon)和米歇尔•柯蕾(MichelleCollay)(2001)等人在皮亚杰等研究的基础上,对建构主义理论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总结出建构主义学习设计CLD(ConstructivistLearningDesign)所包含的六大基本要素,即“创设情境(DevelopingSituations)、提出问题(AskingQuestions)、搭建桥梁(BuildingBridges)、组织协作(OrganizingGroupings)、展示成果(ArrangingExhibits)和反思过程(InvitingReflections)”。丰玉芳(2006)指出,“创设情境”是指创建有利于对所学内容意义建构的、尽可能接近真实生活的学习情境;“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思维;“搭建桥梁”指的是搭建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即将学的新知识之间的桥梁,是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之一;“组织协作”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展示成果”是学生通过学习小组、个人演讲、角色扮演、专题汇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将所学知识和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与观点展示出来;“反思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原有知识与所学新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全面深刻的反思活动提升元认知水平、激发潜能。
3课程设计案例
笔者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Unit1TheTailofFame为例,展示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设计六要素在大学英语读写教学中的应用。王峥(2014)指出,英语课堂教学目标不仅要充分考虑学生需求与相关知识水平、具备主题针对性与可操作性,而且要兼顾语言知识、技能与内容,具备系统性与逻辑性。这篇讨论艺人追名逐利问题的论说文的教学目标为:理解成名给人的生活带来的好的、不好的影响;掌握学习策略,兼顾语言知识的扩展,尤其是词汇学习策略;难点是外化语言知识,提高学生议论文的段落写作能力。为实现有利于学生意义构建的情境,结合建构主义学习要素,笔者进行了以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让学生对即将要学的新知识有感知的唤起、好奇心的唤起,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态度与学习积极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产生的前提是学习内容引发学习者的关注,进而使其形成对学习内容进行意义建构的倾向。课堂情境创设应紧扣课堂主题,引导学生选择性注意,能激活学生相关知识并促其重构。(王峥,2014)上课时,教师围绕本单元的主题Fame,首先展示两段与学生真实生活和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视频。视频一是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OprahWinfrey对学生都比较熟悉的中国歌手张靓颖的采访,在采访中,张靓颖不仅展示了自己的独特声音魅力,还介绍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成名带给自己的收获;视频二是电影《明星之恋》的节选。该电影讲述了美国超级明星克里斯托弗和平凡女孩的一段际遇,是一部现代版灰姑娘和明星生活的真实写照,以及明星在名利之前对爱情和友情的选择。视频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能够对学生形成有效的导向刺激(orientingstimulus),激发学生对“名声之尾”主题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Sanders(1996)曾经指出:“好的问题应具有广阔的思考空间或者具有很高的探究价值”,读写课堂上,一个好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探究知识。教学中,导入视频后,教师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Whatarebenefitsbroughtbyfame?Whatdothepaparazziwantfromthecelebrities?Why?Whataresomeofthebestthingsinlifethecelebritieshavetogiveup?Howtogainfame?这些问题是老师针对课文的主题,联系视频的内容所设计,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与协作,自主寻找答案。
(3)搭建桥梁
建构主义认为,意义的建构是在新旧知识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的。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主体根据已有的认知与经验,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搭建起与课文这一客体之间的桥梁,在老师创造的能充分发挥自主性与创造性、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情景下,吸收并内化知识,从而完成新知识的建构。通过前面视频展示与小组讨论,学生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成名所带给人们的利弊,这样构建起了他们对课文主题“成名”的基本概念。那么如何才能成名呢?作者对于成名本身和名人所能带来的利弊持什么样的观点?有哪些建议?老师接着抛给学生这些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增加学生构建新知识的愿望。同时,老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查读和略读,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以上问题的探究。这样,老师以追加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搭建起了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4)组织协作
Schmucks(1997)指出,建构主义学习设计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分组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与交流能使学生更好地分享信息等资源,有助于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构建。组织协作时,“每个人既分享外界的知识,同时又共享自己的知识,既是知识的‘消费者’,又是资源的设计者、知识的‘生产者’”(陈琦、张建伟,2003)学生被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分组要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与自己意愿,确保各组之间的竞争公平性。小组讨论开始前,根据大脑短时记忆的特点,首先让学生回忆导入视频与自主阅读时出现的与课文主题密切相关的短语,比如achievedherinstantcelebrity,exploitingtheirtalentfor等。通过重读文中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语言背后的人生哲理。比如通过学习Thecrueltyofsuccessisthatitoftenleadsthosewhoseeksuchsuccesstoparticipateintheirowndestruction.(成功的残酷在于他往往使那些寻求成功者自寻毁灭)这句话,让学生结合“名人效应”,谈谈自己的理解。文中类似的值得挖掘的句子还有很多,老师引导学生列出这些句子并进行赏析。此外,本课的词汇很有特点,老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运用不同的词汇记忆方法。比如,联想记忆法记忆,chasev.“追赶”,谐音为“追上去锤死(chase)它”(谐音);新旧词汇对比法如discount,minute,second,fine等词;词根词缀法如conquest,justify等词。每一组学生负责一类词汇记忆方法,从书中找出对应单词,然后从自己记忆库中补充其它的单词。小组活动时,老师控制活动的节奏,监督活动的质量,对于讨论中偏离中心学习任务的学生要及时纠正。
(5)成果展示
小组的成果展示形式多样。可以是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汇报交流讨论的结果,其它同学针对汇报,提出自己的质疑与看法评价,汇报组的所有同学参与问题的解答;也可以是小组成员以角色扮演等形式共同展示。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课的展示环节,由于各小组成员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知识结构与认知水平的差异,即使是同一个主题,小组展示的结果也千差万别,各有千秋。这反映出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特征:学生的学习结果是拓展的和未知的。通过全班的集体交流,学生对成名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对议论文的基本协作模式加深了理解。学生的口语与自信心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也有望得到改善与提高。
(6)反思过程
建构主义强调意义建构的个体性与主体性。学习者在综合和概括自己观点、反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性推敲和检验、重构自己的观点。英语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课文的识别、理解与加工,更是对这一学习过程的自我观察、评价与调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归纳整理,包括课堂活动中反复操练运用的新的语言知识、成名给人带来的利弊等。归纳整理与对学生的活动作出评价后,老师布置外化语言知识的练习——段落写作。老师以课文的第3段为范例,分析ageneralstatement+supportingdetails这一写作技巧。学生模仿段落组织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新的角度外化建构的语言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