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及其应用模板(10篇)

时间:2024-01-05 16:59: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计算机及其应用,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计算机及其应用

篇1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2-5161-02

众所周知,分布式计算机是将若干计算机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分布式计算的运算处理方式。分布式计算机系统是一种计算机硬件与功能的配置方式,是一种多处理器由互联网相连接为一体的计算机系统[1]。因为采用的是分布式计算结构,既简化了主机逻辑结构,又加快了数据处理速度,既成本低廉,又易于维护,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也成为计算机应用发展中的重要方向。文章就分布式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进行论述。

1 分布式计算机具有的主要优势

分布式计算机主要有如下三种分布形式,即集中式分布、分散式分布和网络式分布。当系统内所有硬件部分间均存在密切合作关系时,我们将此系统称为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一般而言,分布式计算机是由硬件、控制、数据三个维度所构成的立体结构,对分布式计算机这种共享型多处理机系统进行探究,我们即可发现其具备诸多应用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

1.1 有较强的容错功能

众所周知,计算机是可以自行运转的,一部计算机是整个分布式信息系统的组成因子,当某台计算机出现运行错误时,系统能将错误自动消除,系统中其他组成因子与资源的功能并不会受某一计算机的运行错误影响,这是因为分布式计算机有较强的容错功能,从而使分布式信息系统有更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2]。

1.2 多处理器并行运行

分布式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多台计算机的并行运行,这就使得系统计算步骤得到简化,系统内计算机有各自负责的区域,计算机依照规定对自身负责区域内的数据加以运算,仅需要具备共享式存储器系统即可。多处理器的并行运行使系统内的计算机运算效率较高,也是对分布式信息系统整体性能的大幅提高。

2 分布式计算机的应用情况

信息技术开拓与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人们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信息交流方式也更为多样。现阶段,分布式计算机被应用于诸多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果,现将当下分布式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情况概述如下:

2.1 用于教学系统设计领域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行,分布式计算机系统被更多地应用于教学系统设计领域。一般而言,这是一种服务体系结构,通过中立式接口把程序中的各个结构单元与功能单元衔接起来。将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应用于教学系统设计领域中,主要具备如下几种优势:

一是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符合设计标准的组件能得到良好的衔接与合并。

二是通过松散化耦合方式与共享式服务手段,能实现整个教学系统的整合,这使得整个教学系统被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范畴[3]。

三是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具有可重复使用的性质,这样进行教学系统中简单的教学软件设计时,诸如设计、开发、测试、部署、应用等阶段都可采用原有模式,不但推进了教学系统的设计进程,也使得整个设计的成本大为降低。

综上所述,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在教学系统设计领域的应用优势极为明显,因此,在该领域的应用必将得到拓展和延伸。

2.2 用于计算机云计算领域

云计算是立足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通过远程数据中心的管控,数以万计的计算机及服务器连成电脑云,实现并行处理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与网络计算技术的联合应用。通过云计算,数据处理被分布于数量众多的分布式计算机上,处于这个“云计算”时代,电脑云帮助我们做好计算与存储工作。云计算具有诸多优势:一是“云计算”下的计算机群可以囊括几十万台,甚至是几百万台的计算机,在需要时,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地运用计算机或手机等工具查找或计算数据;二是云计算有惊人的运算能力,目前已经达到十万亿次,正因如此,可以应用到更多的领域,如预测天气、市场预测、模拟核爆炸等;三是处于“云”中的计算机可以随时进行更新,使计算机群保有生命活力。

2.3 用于连锁系统设计领域

现下,诸多行业的销售采取的是连锁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建立于分布式计算机网络基础之上,是以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应用情况为依托的[4]。现用应用实例加以介绍:一是餐饮行业的连锁经营就应用到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二是应用了大量继电器与电缆设备的系统可采用分布式计算机系统来减少整个设备系统的安全运行隐患;三是在铁路信号控制领域,为了规避传统集中式控制中故障部件对其他部件的不利影响,也可以采用分布式计算机系统来进行控制。大量的应用实践已然证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在连锁系统设计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2.4 用于动态取证系统领域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日臻成熟,但上述两项技术并非十全十美,网络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问题与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仍然存在,1966年,美国出现第一起计算机犯罪案件,之后的计算机犯罪数量就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地增长,计算机犯罪涉及到的领域更为广泛,由最初的涉及军事领域,扩展到国家事务、金融、科技、政治、宗教、商业、个人隐私等诸多领域[5]。我国计算机犯罪案件出现得较晚,1986年7月13日,我国首例计算机犯罪案件被侦破,是银行内部人员利用主管电脑的便利盗取银行账号与密码,进而伪造银行存折,从而骗取现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正式进入国际互联网起,我国的计算机犯罪就不断上升,所造成的损失也日益增多。现阶段,如何有效制止计算机犯罪并令犯罪分子伏法是各国政府所关注的问题。打击计算机犯罪需要可靠、充实而有力的证据,但电子证据往往具有脆弱性、隐蔽性、可伪造、可复制、可删除的特点,正因如此,如何于计算机中获取与计算机犯罪相关的完整电子证据是司法部门所面对的难题。

针对上述状况,计算机取证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计算机取证成为打击计算机犯罪的有力手段,但传统计算机取证往往采取事后静态分析取证的方式,这降低了证据提取与分析的效率,又因为采集证据不够及时与全面,很多可恢复性的数据存在被篡改的可能,降低了电子证据所应有的法律效力[6]。随着分布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计算机动态取证模型被研发出来,这是一种将入侵检测技术应用到计算机取证领域的有效手段,并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动态取证系统,具有如下几个优势:

一是采用分布式数据采集策略,有更为宽广的取证范围,获取的信息能经由Agent实现动态扩展,有较好的系统扩展性。

二是对数据采集与入侵检测任务进行分配处理,这将大幅提升整个动态取证系统的工作效率及处理能力。

三是引入了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实时监控被保护子网系统中的用户行为与网络流量,主动记录系统环境,特别是同步记录易于丢失的证据,提高了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

四是采用了融合性数据分析技术,将多源信息进行联合分析,从而增加了电子证据的可信度与有效性,也使得电子证据误警率大大降低。

五是具备多重的安全保障措施,如身份认证、VPN、数据加密与数据签名等,能够保证电子证据的不被篡改与完整性。

2.5 广泛用于实时监控领域

近年来,人们的安全意识不断增强,许多安全要求较高的场合都设有实时监控设施,为人们带来巨大安全保障,但也应看到,实施实时监控时常会出现无效监控问题,致使计算机存储空间被大量占用,也增加了计算机数据处理耗时,不利于对计算机资源及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应用[7]。针对这一问题,可安装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因为具备良好的信息共享性能,当红外感应器接收到监控对象所发出的红外线辐射刺激时,涉及到的子计算机的监控系统将被启动。即使是出现多个子计算机同时发出启动请求的现象,在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管控下,可以同时生成多个启动指令,子计算机在接收到启动指令后,可以自动制作出监控短片。随着实时监控领域的不断扩大,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范围亦将日益广泛。

3 分布式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趋势

纵观未来,分布式计算机应用领域有着一定的发展趋势,既该计算机系统将会被应用于更多的领域,但却有着“化整为零”的共同应用原则。具体解释为,对集中而复杂的系统做拆解工作,形成众多较少的、较为简单的数据,运用具有紧密联系的计算机群组对上述数据加以处理,可以更为便捷地获取数据处理结果。纵观分布式计算机的未来发展,将会有更为广泛的应用空间及发展前景,但解决实际问题都要遵循“化整为零”的思想,寻找将疑难问题加以简化的分散点,更好地运用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研究带来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徐耕.计算机通信实用技术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7).

[2] 孙超.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5).

[3] 叶尔逊江·阿布都热合曼.浅谈少数民族地区的计算机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4] 冯涛,郑云水.新型网络计算机联锁仿真系统研究与设计[J].铁道标准设计,2013(3).

篇2

一、企业计算机应用的现状分析

1、在企业中通过对计算机的应用来提高企业的监控管理能力

从企业的采购环节来看,若是在传统的采购环节上增加对计算机的应用,那么企业便能够更加迅速、更加准确的掌握采购环节中品种、数量、单价以及成本等各种信息。此外,通过对计算机的应用分析,企业也能够更加准确的寻找合理的采购方案以此来减少采购成本、节约企业资源。

若是从企业的仓库管理环节来看,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企业仓库中品种型号、规格、料号的统计,不仅能够简单明了的看出仓库货物进出的明细,更能一目了然的了解企业的资金占用情况,以便仓库主管做出合理的分析、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监管能力。

从企业的销售环节来看,在企业的销售过程中,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节省企业资料来回传输的时间,而且对于企业呆账、坏账的损失也有了更加严格的控制,最终对企业监管能力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在企业中通过对计算机的应用来减少企业资金的占用

当代各大企业通过对计算机的合理应用,有效控制了企业中产品的各种型号以及其存放的相关信息。这些均为企业资产的流动、长期存放损失的避免创造了积极的条件。尤其是对企业的销售部门而言,正是因为增加了计算机的应用,销售各部门可以通过各种账龄的分析,充分了解企业的各项应收账款,同时也积极推动了企业对零部件存货的清退活动,最终切实减少了企业的资金占用。

3、在企业中通过对计算机的应用来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

在传统的企业活动过程中,由于管理层对于员工的监管都仅仅依靠机械的人工约束,从而很大程度上容易造成监管的失调或是监督的疏忽。然而,若是在企业采用了计算机技术,企业对于员工的管理与约束就从最原始的人工监管上升为系统的机械式监管。正是因为计算机的系统性、机械性,使得即使作为管理阶层也不享有传统企业中的优待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对员工的日常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有效的监管作用,最终保证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水平,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二、企业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

1、在企业中计算机的应用将会发展到成本核算与控制环节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尤其是制造型的企业必然存放着各种复杂的产品以及纷繁的零部件等。因此,若是在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环节过程中能够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那么企业这些纷繁的成本计算将会变得有数据可依,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2、在企业中计算机的应用将会发展到资金的核算管理环节

从上文我们可知,由于生产活动的特殊性,再加上机器的折旧费等,企业对于其生产成本的把握并不十分精确,对于企业资金的核算活动而言,亦是如此。这就造成了企业货物积压、损坏情况的出现。因此,若是将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企业管理活动中,相比对于企业资金的管理与控制将会有所改善与提高。

篇3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病毒和间谍软件日益成为企业现实的网络安全威胁。同时,移动计算机的普及使移动用户和外部计算机能轻易接入企业局域网,进一步加剧了内网私有信息泄漏的威胁。为了保护好企业的数据信息,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接入控制技术有效地控制对访问内部网络资源终端设备接入,拒绝外部设备或者被感染恶意代码的设备访问,提高企业网络的安全性。

1.计算机网络接入控制技术

网络接入控制技术是网络安全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有效限制不可信、非安全终端接入企业内部网络,确保访问网络资源的所有设备得到有效的安全控制,以抵御各种安全威胁对网络资源的影响,从而达到保护内部网络及终端安全的目的。

1.1传统网络接入控制技术

传统的网络接入控制技术,包括划分VLAN技术、防火墙技术、配置静态IP地址、MAC地址与接入交换机端口绑定、设置交换机端口安全和访问控制规则等方法,大多基于“扫描——发现——阻断” 的工作模式,通过网络接入控制系统的管理中心,对网络进行不断的扫描,并对扫描的计算机进行合法性检查,判断该终端是否为合法终端。当发现该终端为不合法终端时,与交换机联动或采用ARP欺骗等方式,阻断该终端接入网络。传统网络接入控制技术比较成熟易于操作维护,但存在如扫描周期长、检测不全面和占用网络资源大等的缺点。

1.2新型网络接入控制技术

鉴于传统网络接入控制技术在保护内网安全上日益捉襟见肘,国内外多家信息安全厂商都推出了网络接入控制架构或产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思科公司的网络接入控制(Network Access Control,NAC)、微软的网络准入保护((Network Access Protection,NAP)、Juniper公司的统一接入控制(UAC)和可信计算机组的可信网络连接(Trusted Network Connection,TNC)等。新型网络接入控制技术部署方式基本一致,都遵从三元框架,分为接入终端、接入控制设备及策略服务设备三个实体,并将控制目标转向了计算机终端,从终端着手,通过管理员指定的安全策略,对接入内部网络的主机进行安全性检测,自动拒绝不安全的计算机接入内部网络。但由于上述新型网络接入技术是各个公司结合自身的技术背景提出的,尚未形成统一的国际标准,无法实现与现有网络设备较好兼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推广。

2网络接入控制技术在企业局域网中的应用

2.1企业局域网的结构特点

企业局域网大都采用如图1所示的网络结构,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的三层结构,将用户接入交换机放在各行政部门,汇聚交换机置于楼层,核心交换机、服务器和安防设备等置于信息机房。这样的网络结构较为清晰,易于访问控制,便于扩展。

企业局域网需要通过网络接入控制技术来解决三方面的问题:1)终端安全问题。能够限制所有未授权终端接入,确保所有能够进入网络的客户端设备均已安装最新定义和政策,把恶意程序入侵的风险降到最低。2)增强网络安全认证系数。只有指定设备和用户才能存取特定的企业资源。只有通过验证的指定设备和用户才可以存取特定的企业资源,来有效地减少恶意程序入侵和机密数据外泄的风险。3)减少网络安全维护的工作量,提高的成本效益。网络接入控制技术要能够大幅减少网络管理人员介入的需要,更可减少企业网络被入侵而带来的善后处理工作,提升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

2.2传统网络接入控制技术的应用

传统网络接入控制技术相对成熟,在企业控制用户终端接入方面能起到较大作用。已建企业局域网可以考虑使用传统网络接入控制技术提高企业局域网安全性。

1)划分VLAN,隔离广播风暴。企业可以将各个业务部门划分为一个独立的VLAN,这样可以减少广播流量,隔离广播风暴,释放带宽给用户应用。同时VLAN可以限制各业务部门直接访问,提高局域网的安全性,各部门通过核心交换机和企业数据服务器进行通信,便于网络监管和控制。

2)配置IP地址、MAC地址与交换机端口绑定。为所有入网终端配置静态IP地址,在接入交换机上设置IP地址、MAC地址、交换机端口与VLAN ID绑定,设置接入交换机与汇聚交换互联端口为TRUNK模式,允许指定VLAN通过汇聚交换机,同时关闭交换机未使用端口,实现仅允许授信终端接入网络,限制未授权终端接入至企业网络。

3)设置访问控制策略,在核心交换机配置访问控制策略和VLAN服务策略,限制各部门直接访问,允许已授信终端访问企业服务器数据,同时结合防火墙技术进行相关监控,提高企业似有数据的安全性。

2.3新型网络接入控制技术的应用

企业新建或完全改建现有网络结构,在网络接入控制技术方面,可以考虑采用某一新型网络接入控制技术,比如也可以针对新型技术的侧重点综合考虑,采用多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但也应考虑互操作性和兼容新问题。

1)NAC技术是由思科(Cisco)主导的产业级协同研究成果,可以协助保证每一个终端在进入网络前均符合网络安全策略。NAC主要由客户端软件、网络接入设备、策略服务器和管理服务器几部分组成,可以提供保证端点设备在接入网络前完全遵循本地网络内需要的安全策略,并可保证不符合安全策略的设备无法接入该网络及设置可补救的隔离区供端点修正网络策略,或者限制其可访问的资源。由于NAC技术是思科公司围绕自身设备而设计的,其构架中接入设备的位置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企业采用NAC技术应尽量使用思科公司的网络设备。

2)NAP技术是微软为Windows Vista和Windows Server Longhorn设计的新的一套操作系统组件,主要由NAP客户端计算机、NAP Server、策略服务器和证书服务器几部分组成。NAP技术提供了一套完整性校验的方法来判断接入网络的客户端的健康状态,对不符合健康策略需求的客户端限制其网络访问权限。NAP技术偏重于终端和接入服务组件,缺点是体系比较封闭,只支持Windows 平台,完全依赖微软的IT 架构。目前在网络接入控制技术上思科与微软已经结盟,企业可以在网络接入设备上采用思科的NAC技术,主机客户端上采用微软的NAP技术,实现两者互补,从而更好提高企业网络接入控制效果。

3)UAC是Juniper公司提出来的统一接入控制解决方案,UAC由用作集中策略管理器的网络控制器、客户端以及多种不同形式的网络执行器组成,包括Juniper 防火墙以及能支持第三方的802.1X协议的交换机及无线接入点等。UAC是一个可扩展解决方案,提供自适应接入控制,减少威胁,降低风险。它能保护企业的网络、关键任务应用和敏感数据,并提供全面的管理、可视性和监控。

3计算机网络接入控制技术展望

新型网络接入控制技术的发展,在提高安全接入性能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用户担心采用一种网络接入控制技术有可能让用户锁定一家厂商,从而会陷入他们当前选择的网络接入控制解决方案的困境。用户需要网络接入控制,但是更需要能够兼容现有设备的网络接入控制技术。

在大多数环境中的互操作性对于网络接入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思科和微软分别以自己的网络接入控制和网络接入保护技术进行合作。微软最近宣布,微软的NAP技术将共享可信计算组织(TCG)所属的由网络接入控制厂商和产品组成的可信网络连接联盟制定的网络接入控制互操作技术规范。可以预见,随着各大厂商的技术合作日益深化,网络接入控制技术的互操作性将逐步完善,并最终实现网络接入控制的规范化、标准化。

参考文献:

[1] 杨飞. 常见的几种网络安全接入技术分析[J].计算机安全,2008,(05).

篇4

气象信息交流是现代气象业务的基础系统和支撑系统。他主要包括:通信网络、数据存储管理与共享服务,高性能计算机交流等,信息交流作为气象信息的传输,存储管理、计算机处理,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其发生是气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并直接影响到气象业务部门和广大用户能否及时快速的获取和发送国内外气象信息,关系到气象能否为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等提供优质气象服务,气象信息交流的发展经受到其他气象业务交流发展的驱动,又制约着其他系统的快速发展。

1、气象信息交流的需求

气象信息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也是国家空间基础信息之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之重大国际国内问题的决策。都需要大量气象信息的支撑。如: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国家之许多重大工程项目,也迫切需要气象信息的服务。

1.1气象信息之收集,传输能力需求

在气象信息的收集和传输方面,未来气象业务服务发展的特点是:全国各级气象部门之问,各部门之问之互联需要宽带网络的支持,对完善气象资料收集网络较大影响的气象信息包括: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卫星资料、自动站时空加密观测资料,闪电定位探测资料、gps/met观测资料,风廓线控测资料、气候交流预测所需的多圈层其他资料等;随着各类数值模式不断研发并业务化以及计算机加工处理能不断提置,由此产生的预报,预测产品数量将大幅度增加。进而通过网络分发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新一代电视天气会商要求宽带网络的支撑,综合。信息加工平台既要求与本级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交流的网络连接,又要求与外服务的各类对象的网络联接,气象专用频道的电视节目制作与传递也需要宽带网络的支撑。

1.2气象信息加工处理能力需求

气象信息的加工处理需求主要是指用于气象、海洋、水文、空气质量等数值预报,预测业务和科研对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需求。随着模式、资料同化方法的不断改进、时空分辨率和精确度不断提高、预报时效不断延长,集合预报的连续发展,作业种类不断增多,对计算和存储资源的需求量指数上升,预计到2010年,气象加工处理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需求为峰值性能200tflops(200)万亿次浮点运算/秒)以上。

1.3气象数据的存储管理与共享需求

随着综合观测系统的全面建设和不断完善,可以获取和利用的气象数据量将是指数增长是,随着预报、预测业务能力的不断增强与发展,预报、预测产品数量将大幅度增加,各行各业对气象信息发共享需求日益迫切;上述需求对气象数据的存储管理及应用均提出更高更新的需求。

2、国内气象信息系统的现状

气象行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分发和存档,气象业务工作要求必须存放地应用各类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也渗透到气象行业的各个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气象通信网络,高性能计算机为代表的我国气象信息系统已取得长远进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业务化的实时气象信息交流。

2.1 气象卫星信息

通过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9210工程)的实施,建立了基于zsat卫星通信技术的覆盖全国地市级以上的双向通信网和覆盖全国市以上的高数据广播网,大大提高了国内气象通信传输能力。初步建成了由大客量磁盘限制和自动磁带领域的气象信息存储系统;完成了国家级骨干网络系统建设。

2.2气象资料系统

气象资料的管理作为我国基础气象业务受到越来越高度的重视,包括资料收集,加工处理,存储和服务的数据管理工作在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步。越来越多的历史资料已成为可供计算计管理的数字化资料,主要的气象资料已经进入数据库系统进行管理和服务,已经建立的大量标准,规范的可供用户直接使用的数据产品,使气象资料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准确性得到越来越多的保障。

2.3数据库管理信息

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国家级和省级气象业务,部门得到初步应用,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编程正在形成。因特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信息交流,,基于部门专网的政务信息系统已覆盖大部分地市、在某些省已到县,桌面微机已成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基本。

3、气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是当展最快的技术之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气象信息系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技术基础。

3.1通信和网络技术

3.1.1地面通信

国内主要电信运营已采用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构建新一代公共传输网,把光缆骨干网从格状变为环状,环网采用新一代大量基于sdh10gbps基础速率的先传输设备,使一对光纤的传输容量达到1600gbps。这个环形网的一处发生故障,都可以自动恢复。

3.1.2网络技术

高速局域(城域网)技术的发展体现在以太网交换,异步传输模式(atm)多层交流等方面。万兆以太网已形成标准,并逐步运用,范围内通过单模光纤或多膜光纤以十倍于千兆以太网的速度传输;atm技术的网络宽带,为以用户提供很好的网络扩充性,多层交换技术,可用于千兆位网的交换。

宽带网络应用主要体现在高清晰度视像会议,视频点播系统(vod),运程教育,互动电视和虚拟现实等方面。

3.1.3移动通信技术

正在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推动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无线技术除了 光线通信技术外,有代表性的无线局域网(wlan),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码分多址,基于家庭射频,等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正在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商用移动通信服务的普遍服务原则,移动通信网将覆盖更广的地域,为观测系统资料将等提供了可选择的通信手段。

3.2高性能计算机技术

篇5

1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网络上的聊天、购物等等,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人们可以及时的掌握最新的消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企业在信息化的改革中,也广泛的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通过计算机运用技术,企业可以加强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分享和问题交流,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和水平,同时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企业可以实现动态上的监控员工的工作状态,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进而在整体上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

2计算机应用技术概述

计算技术应用技术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产物,它主要是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生产水平的提升而服务,它具有操作便捷、信息含量大等优势,因此被广泛的运用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对于企业而言,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要借助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份额。企业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提升信息化水平,保证企业有效的运行,增加企业的运营效益。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提高企业办公室的操作水平。在企业办公室工作中,传统的纸质办公,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工作的准确率得不到保证,而办公室公共使用计算机技术后,通过数字化的信息,使操作流程更方便掌握,进而提高办公室的工作质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动态的掌握客户的需求,精确的归纳有着相同需求的客户资料,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树立企业的想象。企业运用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计算机技术可以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促进不同信息的有效交流和分享,同时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及时的更新信息,保证企业所获得的信息具有时效性的特点,使企业及时的掌握市场的动态。

3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3.1能够及时了解准确的信息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涉及到各个方面的信息,这就需要管理者及时了解准确的信息,保证企业的发货跟上市场发展的脚步。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要及时的监控市场发展的情况,为企业的经营提供准确的材料信息,管理人员要有效的掌握工作人员的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如果企业不能够及时了解准确的消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失去发展的机会,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降低。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哦,可以帮助企业改善这些问题,实现企业自爱动态上掌握这些信息,及时的根据市场变化和发展,对自身的发展做出调整,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2提高了企业办公的效率

现阶段,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因为没有及时合理的处理有关信息,导致信息堆积和杂乱,不利于办公人员的办公和管理者的管理,间接的影响到企业整体的运营水平。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整理企业所获得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同时计算机技术将纸质版的信息进行数据化,使办公人员能够一目了然的了解这些信息,同时计算机技术还能简化工作流程,简单的工作流程既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还节约了企业的人力成本,减少了企业的资金投资,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确保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3.3加强了企业的综合实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只有保持着较高的综合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现阶段,计算机技术被运用到各行各业,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以收集分析企业发展中所需要的信息,保证企业内部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企业员工信息的使用效率。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加强企业员工的团结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保证企业在发展中的综合实力。

4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4.1实现对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企业管理过程中,生产过程的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其是否合格直接决定着企业能否生存下去。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合理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如:微电子技术、模拟仿真技术等等,实现对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动态上的监控生产过程的质量,如:质量检测是否合格、生产工艺是否符合标准等等,从而提高生产过程的质量,保证生产的效率和水平,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2实现对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会涉及到供应链的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等等,从而实现将原材料生产成具体的商品的过程,供应链的管理能否和企业的生产协调一致,直接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多少。面对着机遇和挑战共存的市场环境,大部分企业开始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供应链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中的数据库、局域网等等,对供应商、第三方服务商进行动态上的质量监管,保证供应链的良好运行,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4.3实现内部流程管理的信息化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需要管理的内容多,且管理的内容涉及面广,导致管理流程的复杂化和繁琐化,影响了管理者的办公效率,同时又影响了企业员工工作的工作效率,造成企业整体上的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开始使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内部流程管理的信息化。企业首先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先进性,开始对企业内部的信息进行整合,明确各个岗位工作内容,保证业务流程简单明了,从而加强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在整体上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

5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从而顺应市场发展的要求,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保证企业不被市场所淘汰。企业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计算机技术的内涵,进而合理地分析计算机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践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实现企业生产过程具有现代化、高效率等特点,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晋东.浅谈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14(13):108.

[2]张新刚.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3):134.

篇6

    会计电算化逐渐代替了原有的手工会计核算,同时它对会计内部控制要求更高。为了企业在使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时候更加准确、便捷,就必须要求企业建立一整套完整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使会计电算化得到完美的应用。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部门的组织机构和岗位分工必须进行重新调整,要重新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各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各岗位之间的内部牵制制度,要进行岗位分工控制,建立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

    二、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

    1、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数据处理的改变

    现在由于大部分的企业都应用了会计电算化而使手工记账中的借贷不平、报表不平等差错杜绝了,因为只要把数据输入到会计软件中,它就会自动生成凭证,自动检查借贷是否相等、科目是否正确、表间是否一致等等。在原手工记账时查账非常的麻烦,但是使用会计电算化就是非常的简单,只要进入会计软件想要什么数据都可以轻松获得,大大减少了查账时间。

    2、会计电算化使企业会计人员的职责发生了变化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大大减少了会计人员记账的时间,提高了会计工作人员的效率,这样就可以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怎样能更好的控制住成本,怎样能更好的执行好预算,怎样能加强日常的管理,怎样能更好的应用财务数据,怎样给领导提供有用的数据,怎样能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水平。

    3、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企业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就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会计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微机。对于初次使用会计电算化的人员必须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对计算机和会计系统的认识和掌握。在会计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会计人员不能盲目的进行系统修理与维护,必须找专业人员对系统进行修理与维护。只有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才能使会计电算化得到更好的应用。

    4、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企业会计的作用有了更好的发挥

    在各种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会计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时刻掌握各种数据,这样才能使企业领导者作出更好准确的判断。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只要会计人员输入的数据准确,财务软件就可以自动生成任何需要的数据,这样就可以随时生成需要的报表,可以对不同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可以为企业领导者提供有用的数据,使企业可以根据所提供的数据对企业的现况和企业将来如何发展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5、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会计数据的修改发生了改变

    手工记账发生错误时要用划线法和红字更正法更正,而会计电算化发现记账错误不能采用手工方式下的改错法,因为应用会计电算化时已审核过的凭证不允许更改,如出现错误只能在发现当月采用更正凭证的方法加以更正,这样可以留有更正的痕迹,以便以后查账。

    6、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会计各岗位的影响

    第一、对财务科长的影响:只要进财务软件里就能看见每笔凭证,每个科目的发生结余情况,对财务记账的准确与否一目了然;第二、对决算会计的影响:所有的报表基本上都可以自动生成,为决算会计做表带来了非常大的方便;第三、对记账会计的影响:记账会计输入数据时,借贷是否平衡计算机自动就会检验出来,科目是否入错计算机就会提示出来,而且非常的节省时间;第四、对出纳会计的影响:出纳人员无需根据收付款记账凭证每天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结出余额,减少了工作环节,大大减轻了工作量。

    7、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保密措施的要求

    会计软件对每个操作人员都应该规定各自的操作权限,自己的岗位是什么进会计软件里就只能进行相应的操作,绝对不能授予和自己不相关的权利。在企业的财务科里一般财务科长会是系统操作员,财务科长会根据自己科里每个人的岗位给予不同的权限,对于变换岗位的人员要更换其权限,使其新授予的权限与其新岗位相符。

    三、如何加强企业中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为了使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得到更好的应用,首先:我们要加大硬件设备的投入,选择安全可靠的财务软件,对财务软件要定期的维护,防止病毒和黑客的入侵;其次:我们要不断的提高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使其掌握计算机知识,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学习财务知识,这样能更好的应用财务软件,使会计人员能用财务软件提供出领导要求的各种数据与报表;最后,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会计电算化,这样才能为企业会计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

篇7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我国计算机技术与企业的发展现状探究

在我国,计算机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在今天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国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自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融入到企业发展中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进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21世纪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3、我国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在21世纪,信息与人才是最重要的企业发展因素,信息的流动与总结有利于企业应对市场现况及时做出正确的企业管理决策,有利于企业在信息时代的同步性,因此必须要进行企业的信息化改革。另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减少了企业的劳动时间,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劳动有效性,为我国企业模式改革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4、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4.1提高企业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1)缩短企业空间距离,拉近了企业领导层和员工的距离。这种管理令公司氛围更加和谐,也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加快了公司管理结构优化,另外也促成管理层次升级,实现企业扁平化管理。举例说明,网络会议和视屏会议的出现,节约了参与者时间,大大加快了企业运行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通讯软件更新换代很快,这些软件使得企业各部门的沟通更加顺畅。

(2)计算机技术帮助管理者准确高效的分析企业信息准确把握和分析市场信息是管理层做出正确决策的可靠依据。企业内部信息量正比于企业规模,大量的信息处理依赖于专门人员的分析归纳。但人力分析效率低下,错误率高,难免出现信息丢失和信息延误,影响企业管理层的正确决策。计算技术准确率极高,存储量大,很好的弥补了 工的不足。将信息技术同企业管理有效结合,能帮助企业节约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同时信息技术处理过的信息可信度高,能够帮助管理者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4.2 有助于企业工作效率的提升

由于企业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所以信息数量和构成也比较庞大和复杂,这也使得信息的管理需求变得急切。

如果将一些计算机技术应用和融合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加快信息资源的传输,有效地整合和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使企业办公室实现自动化和无纸化,使企业的办公灵活性得到增强,也能为后续电子商务服务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有助于消除以往不平衡和不合理的业务环节,减少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一系列工作问题和失误,使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够得到优化,办公质量和办公效率能够得到提升,在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4.3 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企业综合实力的强弱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地位,所以,通过不断提升企业实力,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能够不断的发展。

将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合理地纳入企业的信息化过程当中,可以不断地改善企业内部信息的共享性问题,使员工责任感和岗位意识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不断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的经验和技术能够通过企业信息化合理地转化为企业内部资源,从而使企业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综合竞争能力不断加强,在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

5、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建议

篇8

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其中包含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设置等诸多内容。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根据已知人脸确定未知人脸的归属问题。换言之,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属于一种模式识别范畴,对已知的信息进行采样量化,将其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据信息。

 

一、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原理

 

(一)计算机人脸检测技术

 

分析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需要明确计算机人脸检测。在进行人脸识别时,计算机应用系统需要人脸的大小以及位置进行检测,在特定的空间内实现人脸识别。基于计算机的人脸检测技术方法有镶嵌图法、模板匹配法、人工神经网络法以及可变性模板法。实现人脸检测,需要在科学的流程下实现。计算机人脸检测流程为:图像输入环节——图像预处理——图像特征提取——计算机系统检测与判断。计算机人来检测技术在科技社会中不断更新,已经演化为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的前段技术之一,与智能监视等技术相互衔接。

 

(二)计算机人脸识别流程

 

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是在人脸检测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信息辨别。在人脸信息辨别的环节中,主要分为“是不是谁”和“是谁”两个询问阶段。通常情况下,人脸识别首先需要进行人脸输入,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最后进行人脸识别,进行人脸验证。人脸识别,主要分为两个方向的识别,一为人脸特征分析以及人脸密度线分配;二是人脸基准点与其他人脸特征参数结合。

 

二、计算机人脸识别方法

 

(一)人脸几何特征识别

 

人与人的面部特征差别比较大,基于计算机人脸识别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最为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对于人脸的几何特征进行有效识别。人的嘴、眼睛、鼻子以及下巴,是构成人脸面部特征的基本要素。每一个人的面部特征都不同,将这些面部特征输入到计算机数据系统,进行人脸的差异性识别。研究小组在人脸特征信息搜集的基础上,采用积分投影的方法提取出欧式距离表征,实现科学高效的人脸识别。

 

(二)人脸模板匹配识别

 

基于模板匹配的人脸识别方法,主要是在可变换性的模板基础上,对面部特征进行抽取。这些模板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变形、平移以及旋转,将细节特征面部图形收取出来。该种人脸识别方式与人脸特征分析方式相比,其效果更高。

 

(三)神经网络识别

 

基于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方法,主要是利用神经网络的高效分类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在获取人脸信息的基础上,对人脸的特征进行有效识别和提取。该种方法能够减少很多复杂的特征获取。且能够将人脸图像中的形状材质信息进行科学整理。该种方法在人脸识别中,能够缓解人脸识别规律无法进行显性表达的弊端。

 

(四)小波变换

 

基于小波变换计算机人脸识别,能够实现多分辨性,能够实现信号是多向观察性。其在信号检测中所适应的范围比较广,针对信号系统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能够及时克服。当识别系统中出现信号周期性陷波、暂态振荡、电压跌落以及闪变等情况时,小波变换都能够有效克服。小波检测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小波变换中的滤波特性较差;第二,小波分析中的频域分辨率较粗糙。第三,小波变换环节中所涉及数据计算比较多。

 

(五)K-L变换压缩技术

 

特征脸识别技术是一种从主成份中分析而导出来的一种人脸识别与人脸特征描述技术,一般通过K-L变换压缩技术中的一种优正交换方式来实现。从理论上分析,任何人脸图像集合都能够在通过两个比较相似的集合重建而来。在K——L交换下,人脸识别能够得到高维图像的一组正交基,取特征值,组成一个正脸空间。在进行人脸识别环节中,能够将新人脸图像映射到特征脸空间中,从而得到投影向量。

 

三、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实际应用

 

(一)警方办案中的应用

 

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在警方办案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例如,在进行亲人寻找中,可以根据专业部门所提供的照片,直接发送到计算机系统中,进行人脸信息的对比检索。同时大型的活动场所中,如果发生安全时间,警方可以调用监控视频,对嫌疑人的面部特征进行提取。

 

(二)在智能门禁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建设安全型的住宅小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智能门禁系统的开发能够提升小区安全,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在智能门禁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在智能门禁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在进行人脸信息录入时,系统对人脸进行检测,并进行特征提取,根据系统中的人脸描述来进行特征信息存储。通过RFID进行信息输入与信息注册,与人脸特征一同进行已知的人脸数据库录入,并最终将记录信息进行存储。

 

第二,将该系统进行实际应用,在门禁视频前,当有人员访问时,门禁控制器首先进行RFID信息提取,然后进行RFID认证,对特征信息进行提取,并从已知的认证数据库中调出信息。

 

第三,在现场中,当有工作人员进入到监测区域中,RFID读卡器将对人员的ID信息进行读取,并启动系统中摄像机采集,并进入人脸图像采集中。

 

结论

篇9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4-0221-02

随着全球经济不断进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同样也是飞速发展。我国的企业更是不断壮大,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也跟随着社会的脚步逐年提高,与时俱进是现代企业的发展潮流,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为这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而努力,计算机技术的到来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能够真正的实现全自动或半自动化的生产,加强企业管理信息集成化的力度,提高企业综合效率。因此,企业在这个市场经济下得到生存、发展,计算机技术在企业运用成熟是必然结果。计算机的到来预示着新的社会时代到来,在蒸汽、电气之后,计算机已经成为了现如今的新时代。计算机的普及也才短短二十年,还有很多的功能有待开发,许多企业运用计算机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存在一定的漏洞,等待企业的开发、完善。

1 计算机技术含义及优势

1.1 计算机技术的含义及特点

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最伟大的技术,在普及的20年来,技术及技术发展可谓非常迅速,而许多企业都看到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前景,为了给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和更高的工作效率,计算机技术在各个企业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到了现如今,随着企业对计算机的需求越来越高,导致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已然跟不上了企业需求,如何应用现有的计算机技术,企业在计算机中收益达到最大化等问题成为了现代企业的问题。完善的企业信息化平台意味着功能更加强劲、更加敏捷的计算机平台。这样才能为企业提供比较完善、规模更大的数据集成要求。

1.2 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企业的优势

计算机技术的到来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这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的重要优势,但这只是一部分。第一,许多集成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已经在长期的灵活的运用中获取了不错的表现。其主要表现不仅仅是动态性管理和系统性管理,其更加表现在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能够实现对项目的进展过程和经营业务活动实施操作和监控。第二,计算机技术的监控和调度作用可以为企业管理层带来更多的便利条件,企业的运营状况能够更好、更快的反馈给企业内部,进而给企业带来更高的资金周转的空间以及能更好的对企业自身营运状况得到快速的了解。第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移动办公变成现实,在移动办公条件下的管理人员能够远程报章、下达指令、监督等。并且计算机的安全技术能够给企业内部数据提供安全的保障。总之,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企业之中能够给企业带来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快捷高效的生产模式以及最新的企业咨询等,这些优势必定会让企业得到质的升华,让企业在市场中更有竞争力。

2 计算机应用到企业的一些问题

2.1 企业应用计算机水平还不高

计算机是一个技术相对较高的工具,想要熟练的操作计算机,必须要掌握一些计算机相关的知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计算机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实际上的计算机技术在应用中是非常复杂的,许多冷门的理论知识都要运用到计算机操作上。大多数企业中,企业员工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员工只会简单操作电脑。而企业对工作人员计算机水平不够重视,进而让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内部没有得到应有的作用。

2.2 企业对计算机技术投入不足

由于每个企业的侧重点不同,导致每个企业发展模式或导向不同,每个企业对计算机技术应用侧重点不同,因此,各个企业对计算机技术掌握不同。一小部分企业会不重视计算机技术,使得计算机技术没有得到好的应用,不能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到企业的应用之中和管理之中。

2.3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到企业中是企业跟上了社会发展潮流的表现。然而,许多“黑客”利用电脑技术对企业一些重要的数据和企业机密进行盗取和破坏,再以高价卖给其他企业,增加市场竞争力。然而许多企业没有安全意识,为黑客盗取商业机密的机会,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企业利益。

3 计算机应用到企业的问题策略

3.1 加强对企业员工计算机技术培训

培养员工计算机技术,领导首先要有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视,并起到带头作用,要更加努力的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培养企业员工高效的计算机意识,努力克服畏惧、难学的情绪,企业员工是企业的基石,只有企业员工不断学习、掌握及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企业的基石才能更加牢固,企业才能在现如今市场环境下更有竞争力。

加大对企业计算机技术的培训,让企业员工熟练操作计算机,企业对员工培训不可懈怠,同时,企业在提高企业员工计算机技术水平的同时,也要做好保密意识,企业员工要合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自身的特长来提高工作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贡献。针对计算机本身系统的漏洞,企业应该引入更加先进、有效的安全防毒软件,让企业内部网络更加的纯净、安全,以免企业重要机密被黑客盗取。

3.2 加大对计算机技术的资金投入

任何一个企业想引入新技术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计算机也不例外,作为新的技术前期的投入是非常必要的。确定计算机基础扎实,让电脑能够更好的融入企业之中,让企业计算机技术能够在企业当中得到顺利的发展,这样才能体验出计算机的真正作用,企业尽量避免鱼和熊掌皆得的思想,有一些计算机技术不完善的企业,不是因为企业内部技术不够,而是因为计算机基础设施投入不够,企业想要更好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就要加大资金投入,否则就没必要引入计算机技术,只做其表不做其实会让企业外强中干,所以,对于计算机技术企业要加大对计算机技术的资金投入,从而让企业能够跟上社会的潮流。

针对黑客盗取企业机密的问题,国家也是重点关注的问题,国家也同时加强了对网络的清查,国家对一些信息设备监察更加严格,对黑客的打击力度也不断增大。因此,保证企业机密不仅仅是企业重点关注的事项,国家也是非常关注此类问题。但是上述能够成功的前提下是企业的资金投入,没有资金一切都是空谈。

4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加深,中国更是加入了世界的各种经济组织,大到中国的市场经济,小到每一个企业的内部管理,都在随着世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企业管理信息化能够更快的帮助企业进行更加合理、科学的管理,使得企业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率得到提升。而电脑技术在各大企业中占据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地位,企业管理信息化是脱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

4.1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通讯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企业通讯,利用网络可以使得企业内部通讯更加方便,而且还可以缩小企业员工之间的通讯距离,为企业提供更加方便、便捷的联系方式和有效控制。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一些交流然间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腾信QQ和OA办公系统等都在企业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计算机软件有效的为员工之间提供了方便的沟通平台,进而增加公司管理的和谐度,同时,许多计算机应用还拥有留言功能,弥补了电话之间沟通的缺点。

现代化的管理能过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结构,而且能让企业内部得到革新,使企业管理更加合理。此外,很多企业运用了网络通讯技术功能,利用了网络的传播功能,为员工提供活络会议和视频会议。而这种新的会议模式相比传统会议模式相比,能够大大减少或者消除企业员工参会需准备的时间,使企业效率变得更加高效。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与革新,现如今的会议模式已经从传统会议演变成了网络会议,在未来几年中,网络会议甚至会取代传统会议。网络会议的优点非常突出。第一,网络会议可以有效节约企业的成本,大大降低会议成本;第二,它能促进企业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化以及提高员工的计算机技能;第三,会议的网络化顺应了现代的社会潮流。计算机技术到来可让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传递信息流畅,是企业内部的沟通更加便捷、有效。

4.2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分析信息的应用

计算机之所以能被称之为计算机,就是因为其运算能力非常快速、准确,为企业提供更加快速、准确策略决策分析,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前期企业信息会非常少,随着时间的积淀会导致企业信息非常的多,企业的信息需要专业的部门来保管。在过去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的理效率非常低,而且人工的分析会有一定误差,有可能致使企业决策结果偏移,最坏的结果就损害企业利益。通过电脑技术在企业之中的应用,利用电脑优势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防止过多成员浪费,能够保证信息数据准确有效,这样就可以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让企业决策变得更加准确、合理,这样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4.3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财务工作中的应用

财务系统作为一个企业的重要的管理系统,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企业决策都与财务系统的数据紧密相联,甚至可以说企业任何活动都离不开财务系统范围。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财务系统中能够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电脑技术可以有效的对企业财务系统数据进行有效的监控,这样的信息更会受到高层的新来,通过电脑技术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企业财务系统工作过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保证企业财务分析的准确性及内部问题。由于电脑自身的算法,把电脑技术运用到财务分析之中,可以真正的使得财务分析更为准确,确保企业的前景及发展方向。相较于传统财务部门相比,电脑技术能够有效的弥补人工计算的误差,电脑技术能够有效的弥补人工财务的问题。

4.4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运营方面的应用

计算机的优点是非常多的,它已经应用到各个方面。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根基。由于人力资源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关注人力的问题。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人力资源进行动态管理以及数据化的分析,能够确保企业内部的人员分布与管理能够更加合理,并且能够找到合适的社会人才,为人力资源注入新鲜的血液。除此之外,企业可以利用电脑技术,收集社会人才信息,例如58同城、赶集、智联招聘等,对社会人才的信息进行保存,在企业有需求的时候,为企业及时提供素质人才,为企业补充鲜活的能力。电脑技术的应用能够以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量,从根本上减少企业管理成本,从而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4.5 计算机技术对企业的控制管理应用

由于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不单单体现在它便捷性、计算性,随着发展到现在,它的监控性更是受到了普及,现如今可以实现通过网络实施实时监控,让管理层可以随时观察到现场状况。

计算机技术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上,企业高层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监控作用,可以对各个重要部门,甚至是全公司实施有效的监控,这种监控不仅是为了监督员工的工作情况,还能保护企业内部财产安全,甚至是人身安全等,现如今的社会绝大多数都会现则计算机网络进行控制管理,有效的解决管理人员资源浪费,而且还能提高管理效率。

计算机技术对企业的外部控制管理上,企业高层可以通过现如今发达的网络监控,可以通过网络实时监控,操控远程工作,在企业外出施工可以通过网络监控的实时性。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施实时当地施工指挥,让实施过程中更加快速、有效得到上级的指令,让企业外出施工员工做到效率最大化。

5 结束语

随着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融入企业之中是必然趋势。一个企业的适应市场环境的能力,可以体验出这个企业内部管理的好与坏,计算机技术应用企业内部,能够大大提高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减少公司内部的错误发生率,有效进行企业内外部的控制管理。现如今的市场环境,企业不仅是产品上的竞争,更是企业综合能力的竞争。

参考文献:

[1] 朱泊静.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6):112-113.

[2] 朱泊静.计算机技术在企业档案管理中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7):221-222.

篇10

如何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试,一直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课题。它不仅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评判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1]。在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中,我们一致认为检验学生是否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常用软件的应用技术,主要是检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即如何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创建合理有效的检验测评方式――能力主导型的考试机制势必要求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方法从传统的笔试转变成机考,即在考试系统中嵌入各种与知识点、技能点相关的常用软件(Word、PowerPoint、Excel等),供学生运用这些工具软件去解决各种应用问题,更真实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点、技能点的掌握情况,更客观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同时,机考可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使得出题、评卷中的人为因素大大减少,要求学生只有自觉、主动地进行上机学习和训练才能通过考试,不能靠背答案来应付考试。另外,考试系统的自动阅卷、试卷综合统计可以极大减轻教师评卷及试卷分析的负担,降低考试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2]。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机考的条件

1.1考试系统的选型

目前,基于计算机网络体系的机考系统很多,但并不一定适合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试。

一个完善的考试系统需要同时具有题库管理、学生信息管理、试卷信息管理、过程监控、在线阅卷、系统设置、权限管理等一系列功能,融合传统考试所涉及到的工作,能够真正实现学生通过网上学习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以发现不足,使得学生学习效率得到很大提高。而考试系统中题目生成、试卷提交、成绩批阅等都可以在网上自动完成。只要形成一套成熟的题库就可以实现考试的自动化。这样一来,教师所要做的只是精心设计题目、维护题库,而不是组织考试和批阅试卷,从而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试采用新为软件的SmartExam 2009在线考试系统,该考试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1) 支持丰富的题型、批量的试题维护(支持Word、Excel和文本文件的试题批量导入功能);

2) 支持智能组卷、试卷的自动和人工混合评判、成绩的多维统计分析;

3) 支持多重属性设置、高并发用户(>2 000 人/次),考试监控完善;

4) 具有防作弊功能、较高的网络容错能力、良好的扩展性能,安全稳定性高;

5) 单元测试及知识点练习功能。

1.2配套资源建设

一套完善的考试系统仅是机器考试的基础,我们还需要进行各项软硬件资源建设。

1) 试题库资源建设。试题库中的试题不仅要保证试题的正确性,考虑题目的难度值,还需考虑试题分布、试题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知识点的实际关联,题库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是实现机器考试的先决条件。

2) 人力资源建设。从传统卷面考试到过渡到机器考试,监考人员对考试方式认识不足,无法应付机考的各种异常情况。

3) 机房设备资源。根据每场考试人数建立一定数量的机房及设备,机器考试对软、硬件设备稳定性要求较高,考前需对客户端做好环境检查;在机房资源相对紧张时,需合理安排考场,确保每个考场有5%的备用考试机器。

2机器考试的实践

2009年,我校对大学一年级非计算机专业近4 300名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闭卷、统一时间的机考,由于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被划分为两大模块――计算机基础和Office应用,因而考试试卷也是分开组卷。考生只需进入考试机房,在考试过程中,完成一个模块的试卷后提交,立即就可以开始下一个模块的考试。

2.1考试组织

由于首次使用的该考试系统,为了保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正式考试的顺利进行,在正式考试前一个星期,我校进行一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模拟考试,一方面测试考试环境、考试系统、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出题量是否合适等,另一方面使考生熟悉考试系统的操作。我们结合模拟考试情况制定并完善一套符合我校计算机机器考试的组织方案(表1)。

2.2组卷策略

计算机基础模块和Office应用考试试卷题型分布及评分标准分别见表2、表3。

2.3机器考试的效果分析

通过机器考试实践,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都有较大提高,我们对参加机器考试实践的学生分别做了问卷调查、访谈等[3],并结合考试系统的试卷分析功能(图1、图2)进行分析。

试卷分析显示,计算机基础模块的机考成绩(试卷总分:100分。平均分:73.32分。最高分:98分。最低分:37分。难度系数:0.267。区分度:0.339。

标准差:10.430。分析结论:难度等级为高;区分度等级为好。)及Office应用的机考成绩(试卷总分:100分。平均分:74.99分。最高分:97分。最低分:42分。难度系数:0.25。区分度:0.319。标准差:10.168。分析结论:难度等级为高;区分度等级为好)呈正态分布,标准差也在正常范围内,实际成绩与命题标准基本符合。考试分析说明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理论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常用软件(Word、PPT、Excel)的应用,达到了本门课程要求。

我们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机器考试的态度和感觉。调查显示:学生对机器考试持肯定态度,反映较好,认为机器考试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考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软件工具的掌握程度。我们通过对考生适应度调查发现,学生对机考是适应的,但不主动、上机训练少的学生对操作题的适应度则较低,也有学生认为考试中个别试题存在歧义,在考试过程中少数设备还存在故障问题等。

2.4机器考试实践的启示

此次计算机应用基础机器考试实践是非常有益的尝试,从传统卷面考试到机器考试的转型,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常用软件应用水平的熟练情况,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学生偏重死记硬背、不注重动手能力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对软件应用更加重视,特别是偏远地区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有利于学生对其专业应用软件的学习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机器考试相比传统的笔试考核方法,可以提高考试及办公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水平,降低考试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在机器考试前教师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建立符合教学要求的题库,但从长远角度考虑,机器考试是省时省力、简便易行的,避免了传统考试中的主观因素,促使了教学与考试的规范统一。机器考试客观公正、资料易于保管,便于统计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增加了考试的可信度。

3计算机应用基础机器考试改进

经过一轮的机器考试探索与实践,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总结问题和经验的基础,下一步准备作如下改进:

1) 建立题库审核小组,确保题库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2) 对接广东省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库,引导学生参加省等级考试;

3) 建立完善的培训方案及异常处理方案;

4) 建立学生单元测试、模拟测试等考练结合模式,分散考试,降低考试负荷,提高工作效率;

5) 进一步完善的考试组织方案,合理安排考试时间、考场分布,严格做好考前环境检查;

6) 联系软件开发商,改进考试系统部分功能,完善考试系统的稳定性。

4结语

随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以及学校倡导的教考分离与题库建设趋于标准化,其测试的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机器考试已显示出巨大的优势。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许多高校已经全面实行机器考试,该考试方式并逐渐成为学生学习测评的主流。此次我校进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机器考试实践效果比较理想,但有些细节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机器考试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