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6 17:07: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管道运输方式的特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引言
在物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五种运输方式:轨道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具有各自的特点,适合不同的需要,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轨道运输的特点是一次运量大,安全性和环保性好,但轨道建设投资规模大;公路运输具有方便、快捷等优点,同时具有公路建设占用土地多、汽车废气污染严重的缺点;航空运输显著特点是飞行时速高、舒适性好,但机场建设成本大,大多建设在市郊,中转十分不方便;水路运输成本低,但是运输速度慢;管道运输在油、气长距离运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五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必经之路。在关于物流综合运输体系五种运输方式的共存性的文献中,定性研究的多,定量研究的很少,本文从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交通运输持续发展和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方面的文献回顾,发现物流综合运输体系共存性的存在,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定量地证明了物流综合运输体系共存性的存在。
二、文献回顾
客货运输量及其周转量是经济和社会活动对交通运输需求的集中表现,彼此间存在相对的变化规律和比例关系。货物运输量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资源和生产力布局。因此,货物流向流量和运输线路需要协调。根据国民经济整体利益实现运输的合理分工。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运输联系及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布局也不同。如在我国西北、西南地区是内地大陆区,以陆上运输方式为主,铁路和公路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运输联系方面起主导作用,如果西北内地开发石油,从长远看则以发展管道运输为宜,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海运、河运和管道等。因此,货物流向流量和运输线路的协调,需要五种运输方式:轨道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共同发展。
交通运输业要保持持续发展的方向,必须作到低资源消耗、高产出和环保。交通运输业对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巨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交通运输业对土地的占用量较大;是钢材、铝和橡胶等资源的主要使用部门之一;是能源消耗大户,据统计,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耗占国家总能源的30%左右。交通运输业严重地污染了环境,目前全世界由交通运输散入空气的有害气体占大气污染的一半以上,世界上许多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周围地区都受到来自交通运输的严重的噪音污染。可见。资源、环境和人口状况决定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交通运输业要保持持续发展的方向,需要五种运输方式:轨道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共同发展。
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宗旨是快速、大量、方便和节能。交通运输的现代化趋势主要包括:高速化,以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为代表、以磁悬浮列车和超音速飞机为目标的高速运输系统正在形成;管理的计算机化,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自动化和新交通系统是交通现代化的未来。今日的交通运输已经进入了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大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而形成的网络。因此,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需要五种运输方式:轨道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共同发展。
三、实证分析
根据上述文献回顾,我们知道轨道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能够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们假设:
H1:轨道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的货物运输两两正相关。
货物运输分别采用货物周转量量,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我们得到1978年至2001年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水路运输的货物周转量(如表1),
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运用SPSS统计应用软件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表3,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货物周转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982,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货物周转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小,为0.579,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货物周转量之间,在0.05显著性水平上相关,其他在0.01显著性水平上两两相关。结果表明:轨道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的货物运输是两两正相关;完全支持了H1。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液化石油气第一个特点也是最大的特点就是液化石油气的易爆性。一般当发生液化石油气安全事故的时候都会出现爆炸的情况,而且在燃烧之前爆炸。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液化石油气的热值比较高,单单从热值来进行比较液化石油气要比普通的煤气的热值要高出好几倍,所以当液化石油气出现安全事故时就会出现爆炸的情况。在爆炸之后就会出现燃烧现象,液化石油气的燃烧也与爆炸的威力相似,破坏性大,
1.2液化石油气的易燃特性
液化石油气具有石油的主要成分,这些成分包括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成分都是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也具备烃类化合物最大的特点就是易燃性。而且液化石油气成分中包含的这些烃类化合物的闪点和自燃点都是非常低的,很容易引起燃烧。
1.3液化石油气的毒性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有毒性的气体,但是这种毒性的挥发是有一定条件的。只有当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了10%时才会挥发出让人体出现反应的毒性。当人体接触到这样的毒性之后就会出现呕吐、恶心甚至昏迷的情况,给人体带来极大的伤害。
1.4液化石油气的易流性
液化石油气是非常容易流淌的,一旦出现泄漏的情况液化石油气就会从储存器里流淌出来。而且一般情况下1升的液化石油气在流淌出来后就会挥发成350升左右的气体,这些气体在遇到电的时候就会产生燃烧的现象,造成严重的火灾。
2液化石油气存储以及运输的方式
2.1液化石油气的公路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是液化石油气比较常见的存储运输方式,在储运的过程中主要使用汽车槽车进行运输,这种运输工具的优点是便于调度,而且比较灵活。对于公路运输中使用的汽车槽车我国也有严格的要求,目前情况下我国在公路运输中所使用的汽车槽车主要分为三种即固定槽车、活动槽车以及半托式槽车,而且在使用汽车槽车进行运输的时候,各个工作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只有严格按照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的使用流程才能减少在储运途中造成的安全事故。
2.2液化石油气的铁路运输方式
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可以利用火车的各槽车进行运输,主要优势是成本较低、灵活性较高、装载量较大等等,但是与管道运输以及汽车运输这两种运输方式进行比较,运行管理难度较大这是主要缺点,所以,这种运输方式适合运送到较远地区的供应场所。
2.3液化石油气的管道运输方式
管道运输具备很多种优势,比如运输稳定、成本小、运输可靠等等,这些都是管道运输所具备的优势,但是有利必有弊,管道运输投资成本较大,需要耗费大量的金属和器材,在运输量不大或者运输距离不远的状况下,是可以运用这种存储运输方式的。
2.4液化石油气的水路运输方式
水路运输主要包括海运以及河运这两种方式,在国际贸易中,海运这种运输方式比较普遍的,具有较大的运输量,有时候能够承载数万吨的重量,在海运液化石油气过程中,低温常压槽船是经常运用的工具。但是对于河运这种方式来讲,常温压力式槽船是经常运用到的工具,与海运操作所存在的不同是运输量较小。所以,如果想要减少在运输过程中所需花费的成本,可选择海运这种方式。
3液化石油气储存的安全技术
3.1存储的防火技术
在液化石油配置地址选择过程中,应该选择在城市边缘位置,同时选择明火以及散发火花的下风向以及侧方向,在它的周围建立一道实体墙,需保证实体墙达到指定高度,在辅助区域之内设立配电室、办公室、值班室等等,在生产之内设置存罐区、烃泵室、压缩机室等等,同时也需要设置相应的设备,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要求展开工作。布置独立的压缩机室、烃泵室等场所,防火间距也需要达到指定距离。
3.2存储承压储罐技术要求
要保障储罐石油各种承压储罐与相关安全技术规定相符合,因此压力计、阻火器、安全阀、呼吸阀等等设备都需要处于完好无缺的状态中。液化石油气需要保持在指定温度之下,没有任何绝热措施时,需要设冷水喷淋设备,这样能够达到降温的主要目的。
3.3储罐的处理技术
在设置罐区防火护堤过程中,应该设置水封井,并且在出口管道上设置切断阀门。一些存储沸点较低的危险物品,需要液体在蒸汽压完成后,然后在按照液体的操作要求,防止空罐在液体进入后,产生破坏作用。
3.4气瓶仓库的技术
设置专用存储仓库,仓库的建立需要按照具体要求来进行建立,在仓库内不能有暗道、地沟等状况,严禁火种或者热源,在仓库内应该设置通风设备,保持设备的干燥,防止有阳光直接射入到气瓶中,同时也不能运用电磁起机械,设备的瓶颈应该旋紧,同时在气瓶上应该设置防震圈,在进库时或者搬运时,不能发生碰撞或者敲击的现象。
3.5气瓶的处理技术
气瓶和另外一些比较危险的化学物品,应该按照如下存储规定进行存储:气瓶整齐放置,并且将瓶帽戴好。在立放过程中,需要固定住,留有一定的通道。在进行横放过程中,头部需要保持一致的方向,对垛高也有着很严格的要求,通常状况下,一些特殊物质的气瓶需要按照特殊规定来存放。一些已经退库的空瓶之内的气体,需要保持余压。
4液化石油气运输过程的安全技术
4.1管道输送方式的防火技术
在输送液化石油气过程中,管道系统是比较常见的工具,主要由计量站、管道、起点储罐、终点储罐等等设备所组成的,在进行设备安装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装,管道的材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纳无缝钢管。在连接管道过程中,需要选择正确的焊接方式,并且配置指定设备,这样可以方便日后的检查工作。但是管道系统决不能穿越一些具有化学腐蚀性液体的场所,同时易燃易爆的区域也不能穿越,另外也不能穿越一些具有液化石油气设备的建筑物中,各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也需要与具体要求相符合。输送管道的土埋深度也需要达到具体规定,在埋入管道过程中,如果管道需要与铁路或者公路进行交叉时,需要在铁路或者公路下面穿越而行,且必须在管道上面加上一层保护套管。管道需要与河海或者湖泊进行交叉时,可以选择在架空穿越方式或者在河底下进行穿越。
4.2道路运输方式的安全技术
如果不得已需要选择道路运输方式,路况比较复杂而且也很容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所以也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要求来展开运输工作。对于运输所需要的工具、车辆、设备等等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如果发生损坏,那么需要及时加以维修,同时保证设备检测的合格。另外,运输车辆人员以及押运人员需要具有相关上岗证书,一些应急所需要的设备一定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修理。
综合运输从概念上分为狭义综合运输和广义综合运输。狭义综合运输指灵活运用各种运输形式所具有的安全性、准时性、大量性、高速性、舒适性等特性,综合组成最有效和最适合运输需求的运输系统;广义综合运输不单纯着眼于运输的质和量方面所要求的直接目的,还考虑对沿线产业和居住条件的影响、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对节能的效果等间接影响,从综合和长远的观点上把各种运输形式最合理地组织起来的运输系统。
随着社会向个性化、高龄化的发展和价值观的转变,未来的使用者对运输工具的需求特征将发生变化。即由量的需求转向质的需求,由硬件转向软件,由物质转向精神,对舒适性和个性化的要求将日益提高。因此,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规划,应改变过去只根据各自的立场,相互孤立的做法,而应在综合运输前提下,根据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形式的特性,正确认识它们各自在综合运输网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此做出各自的规划,建立有效的综合运输网。
1. 综合运输形式分析
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形式组成现代化交通运输系统,也是组成综合运输形式的基本构架。为了更好地运用现有各种运输手段使各种运输形式能力的构成渐趋合理,应根据各运输方式的特点,相互取长补短,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地完成客货运输任务。
按各运输因素的功能来分,交通运输系统由运输工具、线路、站场三部份组成。因此在研究综合运输系统时,除按经济、资源、地理特征选好运输线路外,还应特别注意各运输形式的站场配置问题,以使旅客能方便的中转、货物能方便的换装,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运输的优越性。进一步分析组成交通运输系统的各因素在运输技术领域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各种因素的作用和重要性是不等同的,从运输技术发展史中可以看出运输工具的技术发展出现于运输线路和站场设施的技术发展之前,是这些技术发展的推动力。所以,在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运输格局及合理分工时,首先应分析各运输形式的特点及运输工具的发展。
2. 运输形式的特点及运输工具的发展方向分析
在时间就是效率和财富的当今社会,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高,速度被视为现代交通运输质量的核心,成为社会的客观需求。2020年前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将快速发展,人口将缓慢增长,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员流动及人际间的交流更加频繁,运输需求,尤其是旅客运输的需求大幅度增长;社会节奏加快,时间价值观念越来越强,运输市场由单纯的数量需求转变为数量与质量的双重需求,且质量需求越来越高。同时,旅客运输速度也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是带动技术进步的龙头,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运输市场的竞争,尤其是旅客运输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速度的竞争。旅客运输的高速化逐步成为世界潮流,刺激着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改进性能提高速度,以适应旅客运输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旅客运输的高速化是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国基本国情决定土地、能源、环境方面的压力远大于其他国家,同时我国人口众多,疆域广阔,人口布局和工业布局不平衡等决定未来客运量呈量大、集中、运距长等特点,决定了我国主要应发展大容量、低能耗、少占地、适应性强的公共交通体系。因此发展具有能力大、密度高、速度快、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等技术经济优势的高速铁路是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是密集城市群较为理想的旅客运输工具之一,在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综合交通网中,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的性能与特点互不相同,它们各有自己适应的运输服务对象与经济运距,各种运输方式运输的经济运距是不同的。据统计分析,目前公路经济服务在200公里以下,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高速公路网的建立及国家主干道的逐步建成,公路经济服务范围可扩展到300公里左右,但公路运输受国家能源政策和石油价格上涨的制约,以及国际社会对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公路经济服务范围难以继续扩展。目前国内客机的经济巡航速度为500~700公里/小时,经济服务范围在1000公里以上;高速铁路的经济服务范围在150~1000公里之间。
2.1 铁路运输
目前我国铁路主要干线运输能力十分紧张,适应市场变化能力脆弱,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许多区段能力利用率已达100%,而且除少数几条已运营的客运专线外,均采用客货混跑模式,客运快速与货运重载难以兼顾,无法满足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并影响了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的提高。为适应运输市场发展的要求,加快高速铁路的建设,实行客货分线运输,是扩大运输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的根本措施,是促进铁路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2.1.1 运输特点
中、长距离的旅客运输:在铁路旅客运输中,应灵活运用铁路在安全性、大运量、高速度、能源效率高等优点,提高服务质量,使铁路更好地发挥作用。
城市间旅客运输:从运输需求量的大小和城市结构扩展来看,对大城市而言大运量铁路在将来仍然是大动脉,是密集城市群较为理想的旅客运输工具之一,在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长距离货物运输:铁路的优势最容易发挥,经济上最为有利。
大宗货物运输:如石油、水泥、钢铁、汽车、煤、粮食、矿石、水产品等都可使用专用铁路货车运输。
2.1.2 运输工具的发展
高速铁路能实现350公里/小时,对于相距200~1000公里的城市来说,这种交通方式将是非常理想的。
2.2 公路运输
2.2.1 运输特点
公路建设技术要求和地形要求较其它运输方式低,特别是农村及山区能发挥很大作用。公路输送速度虽然较铁路、航空低,但就整个运输方式的效率而言,仍然较高,因为公路运输可实现门到门运输,并为其它运输方式起集散旅客、货物的作用。特别是农村、山区,铁路、航空不能普遍建设,水运又受航道限制,只有公路能适应这种条件,担负起运输任务来。
2.2.2 运输工具的发展
由于公路运输方式耗能多、成本高、载运量小、运行持续性差,在运输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将大力发展行驶速度高、交通条件好、运输成本低、通行能力大、交通事故少的高速公路,对加强城市间的联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作用。而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为高速公路所需高质量、大装载能力、高速度的各种类汽车提供技术保证。
2.3 航道运输
2.3.1 运输特点
运载能力大、航道通过能力高、技术发展有潜力;成本低、燃料省;建设投资省、见效快;有利于国际间的远洋运输;适宜大件货
物、特殊货物、散装货物及集装箱运输。
2.3.2 运输工具的发展
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和船舶建造周期的缩短,各种专用船、多用途船的出现,使水运运量不断提高,尤其在世界贸易中占重大比重的石油、煤、粮食、矿砂等货物的运输,水运的优势是其它运输方式所不及的,故各类专业化、大载重量的船舶将不断出现,水运会有大发展阶段。
2.4 航空运输
2.4.1 运输特点
低运量时,空运更适合把孤立之地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市场创始阶段空运比其它运输方式的运费便宜;速度快、可节约时间;节约土地;适合旅游业及高附加值产品运输。
2.4.2 运输工具的发展
由于航空将把旅客或货物迅速送到急需的地方,使国家经济平衡发展。空运便利生产因素活动,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有助于抵消都市中心的吸引力,促进新兴地区发展。因此飞艇开发、大型飞机研发、支线飞机研发、热气球飞艇等将成为被重视的对象。
2.5 管道运输
2.5.1 运输特点
运输量大、连续性强、安全可靠、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占用土地少;建设速度快,费用低;运输效率高,损失少;运输成本低,效益高。
2.5.2 管道运输展望
管道除了输送液体和气体外,随着社会对运输系统在技术上、生态上、经济上的要求,新型管道运输将为运输事业开辟广阔前景,将开发水力管道、风动管道、集装胶囊运输和管道旅客运输系统等。
3. 综合运输格局及合理分工
3.1 运输格局
在现代化的综合运输形式中,最有力量的是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客货运输在数量上要求越来越大,速度上越来越快,质量上越来越高,经济上越来越合理,而无论那种运输方式很难达到该要求。因此运输格局由各运输方式间相互合作,范围由小到大,时间由临时到长期,形式由低级到高级,直至组成综合运输网。
铁路建设投资大,在运输成本中固定费用所占比重较大,只有在大运量条件下,才使单位运量的投资和运输成本得到降低,则大宗货物用铁路;铁路运输成本中到、发作业费高于公路运输成本而低于水运成本,故在中长距离条件下用铁路。水运投资较省,运行成本低,但换装成本高,货物送达时间长,所以大宗低值物资的长距离运输以水运为宜。公路送达时间短,机动灵活,运输成本较高,而到、发作业费用较低,适宜于小批量、鲜活易腐货物运输和近距离旅客运输。航空运输成本最高,但速度最快,远距离旅客运输易用飞机;高价货物长途运输以航空运输为好,虽然费用最高,但可以节约流动资金。管道目前被大规模用来运输石油、天然气和煤粉浆,运送固体的管道也在研制之中。
因此综合运输网格局就是各种运输方式的线路和枢纽等运输设施相互合作、同心协力,协调配合,既能扩大运输能力,又能提高经济效益。
3.2 合理分工
根据以上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取决于交通体选择运输方式的行为,这种选择又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是交通体的交通需求特性――客运还是货运,客运中是因公出行还是因私出行;货运中是何种货类,运距长短,批量大小等。其二是不同运输方式的服务特性――运输费用、送达时间、便捷性、舒适性、可靠程度等。一般情况下,不同交通体对各种运输服务特性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别,选择何种运输方式,主要取决于这些服务特性满足其需求程度的大小,该选择实际上是一种多目标的优化决策过程。而五种运输方式各有利弊,因此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在形成联运的基础上发挥各运输方式优势,达到合理分工的目的。
3.2.1 旅客运输
国际间客运:基本利用航空运输;长距离客运:主要由铁路完成,沿海地区及沿长江地区,水运占有一定份额,民用航空发展较快,但占比例不大,却具有发展前途;中距离客运:由铁路及公路完成;市郊运输:中心城市与市郊间主要依靠公路运输,从运量和速度分析,轻轨运输具有发展前途;与地方联系的交通:为了把广大乡村和城市联系起来,公路交通有相当的重要作用,支线航运是重要辅助手段;地方内部交通:乡村之间的交通,由公路运输完成。
3.2.2 货物运输
国际货运:随着飞机的大型化,空运货物显著增加,但从运量来看,水运占绝对优势;长距离货运:以内、外水运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铁路,公路运输、航空运输也占一定比例。铁路运输中,除大宗货物集散地间的专车直达运输外,在集装箱运输中将有巨大潜力;中距离货运:以公路运输为主,但对大宗货物的直达运输,铁路非常适宜;地方货运:是公路运输的市场。
1 管道运输石油的优势分析
1.1 安全、无污染
管道运输石油相比较公路、航空、铁路、水运而言,是当前最便捷,最科学的石油运输方式。和石油一样,天然气也是使用的管道运输。管道运输对于易燃物而言是较为安全的,它的运输是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进行,这样因为运输易燃物而导致的爆炸及火灾事件会少很多。管道运输的安全保障率较高,可以实现对能源的绿色运输,不仅安全而且无污染。运输管道大多埋在地下,这样外界自然条件及其他因素对运输的影响较小,可以保障运输的高效持续。由于管道是密封的,这样石油、天然气不容易挥发,从而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可以保证能源运输的绿色无污染。
1.2 占地小、效率高
随着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稀少,因此,在公路的建设中,设计人员都要遵循节约土地的原则。根据专业统计得出数据:运输管道长度的94%可以被埋在地下,与公路建设所用土地面积相比,运输管道的占地只有3%,因此在铺设运输管道的成本会被大大降低。
利用传统的交通工具运输石油容易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管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都会影响到石油的传输,但是利用管道运输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因为管道铺设在地下,因此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会小很多,石油和天然气也能够被持续不断的输送。这样连贯的传输过程大大提高了能源运输效率,其一年的传送量也不是传统运输方法可以达到的。
1.3 损耗小、投资少
能源通过管道运输所造成的损耗很小,经过专业测试表明,管道运输原油1千米所造成的损耗是铁路运输1千米造成损耗的七分之一。在资源宝贵的今天,能否做到能源节约的是选择运输方式最关键的因素。管道运输具有运量大、距离长、口径大的特点,并且管道建设的成本也较低。
管道建设所需要的投资较小,在现有的运输方式中,它的成本相对较低。但是就效益而言,管道运输有很明显的优势。例如:运输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需要投入50亿美元来建设七千公里的管道运输,但是改成水运,成本就要达到85亿美元,可见管道运输的投资成本比其他运输方式低很多。
2 管道运输石油的劣势分析
虽然管道运输能够达到很高的效率,但是就目前而言,传送天然气占较大的比例,石油通过管道运输的比例较小,管道运输对石油而言利用率不高。原油通过管道运输的比例大一点,而成品油大部分是通过公路运输。大庆市的公路和铁路较为发达,石油的运输也主要依赖于这两种交通运输方式,这样的运输方式大大提高了石油运输的成本。
现在的管道运输网络化程度较低,灵敏度也不高。我国的东北地区是石油的主要产区,这些地区的管道建设已经初见规模,但是在大庆地区,石油管道的运输网络仍然没有形成,目前也只处于初级阶段。大庆作为石油的主要产区,其管道运输网络的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其他地区。
管道运输在运营阶段还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硬件技术有所突破,但是管理技术没有太大的进展。在管道运输的发展过程中,管道建设在材料上的突破较为明显,原有的传统钢材升级为现在的高级钢材,还加入了一些高科技的成分,例如卫星遥感技术。在施工方面也改进了原有的不足之处,融入了水平较高的施工工艺,从而使得有些管道建设的水平走在了时代的前沿。但是局部的高技术不能改变全局的状态,在管道运输的建设中,管理技术总体上来说仍然是较为薄弱的环节。
3 管道运输石油的安全问题
管道建设初期,一般是选择远离人口居住密集的地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来人口稀少的地区如今也被大规模开发利用。有的工程建设缺少对石油管道运行风险方面的了解,缺少对管道被破坏以及占压后果严重性的清醒认识,对违章施工的行为也没有进行处罚,从而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面对这样的形势,就要求管道建设工程能够提高安全方面的管理力度,让管道建设安全进行。
在我国,打孔盗油、盗气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的行为不仅窃取了资源,还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我国第三方破坏造成石油管道事故的发生率达到百分之四十,如此大比例的破坏对我国经济方面造成的损失很大。针对这样的现象,我国一直未能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来杜绝这种违法现象的发生。
设计以及施工的操作不当也是威胁管道运输安全的重要原因。在管道工程的设计中,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那么在管道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就有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材料选择不合适、管道设计压力低、施工质量不合格等,这些问题会阻碍管道工程的完工。
4 针对管道运输制定的安全管理措施
4.1 加强法制监督
要想达到好的管理效果,就需要有相应法律的约束。相关部门可以建议国家出台关于石油管道运输的法律,加强管道运输管理的法制建设,对工程进行依法监督和管理。
4.2 明确责任主体
对于管道事故,需要明确责任主体,责任主体的明确能够让施工单位或者是个人加强责任意识,对于错误无法推卸责任。对管道建设,需要强化管理机制,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
4.3 完善应急预案
在管道建设及运输过程中,难免会有意外出现,如果没有提前制定应急预案,那么在意外发生以后就会使局面很慌乱,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完善对应急预案的制定。在平时需要大管道安全的宣传力度,相关企业也需要提高自身的能力,避免在承包此类工程时产生意外。
5 总结
管道运输工程安全性很重要,操作中不能出现丝毫的大意和疏忽。在平时的监管中,要加大力度,对于安全隐患要及时的排除,保证管道运输安全高效。针对不合理的地方,还需要不断的加以完善,综合运用法律法规、科学技术、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内容。只有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才能够保证管道运输的安全运行,推动管道运输工程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文红星,邓展飞.环境敏感区集输管线防护探讨[J].石油和化工设备.2012(03)
[2] 杨华.对管道运输企业成本控制的几点思考[J].金融经济.2011(20)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新世纪的五种运输方式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防意义。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水路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空运管道运输。五种运输方式在持技术上、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适宜的使用范围。那么本文将分别讨论目前五种运输方式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1水路运输
2010年底,全国内河航道共有4128处枢纽,其中具有通航功能的枢纽2329处,全国港口数量413个,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050个,沿海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5119个。2010年,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29.45亿吨、货物周转量50262.74亿吨公里。完成水路客运量2.03亿人、旅客周转量59.18亿人公里。全国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9.86亿吨,比上年增长7.4%。水运建设投资增速显著加快。2010年,全国沿海及内河建设完成投资987.34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加快9.4个百分点。内河建设完成投资193.85亿元,增长16.5%。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28万公里。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加快港口结构调整,适应集装箱运输快速发展和外贸货物运输需要;新建和扩建以适应我国石油、天然气、铁矿石大量进出口需要的港口等有关项目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对港口作业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2 公路运输
2010年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908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9.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6539万辆,增长25.3%。民用轿车保有量4029万辆,增长28.4%,其中私人轿车3443万辆,增长32.2%。 2010 年,全社会累计完成旅客运输327.88 亿人次,同比增长10.2%。完成旅客周转量合计为27778.21 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1.9%。全社会完成货运量315.34 亿吨,同比增长13.4%;完成物周转量135169.6 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5%。
公路运输仍是全国客运、货运最主要运输方式。2010 年,公路累计完成客运量306.26 亿人次,同比增长10.2%;累计完成客运周转量14913.89 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0.4%。公路累计完成货运量242.53 亿吨,同比增长14.0%;累计完成货运周转量43005.43 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5.6%。公路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为12761.66 亿元,同比增长20.9%,投资额占交通运输投资总额的49.89%。
我国公路运输发展的主要趋向是:
(1)干线公路高等级化,汽车运输高效化。
(2)进一步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公路运输市场细化。
(3)逐步向物流的全过程拓展,以扩大市场,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3铁路运输
2010年,全国铁路客运量达16.76亿人,旅客周转量8762.2亿人公里,货运量36.43万吨,货物周转量27644.1亿吨公里,分别比2005年增长45.0%、44.5%、35.3%、33.4%,年均分别增长7.7%、7.6%、6.2%、5.9%。
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10万公里,居世界第二,比2005年底增加了1.56万公里,增长了20.7%。电气化铁路里程达到4.2万公里,电气化铁路比重由2005年增加了15%,电气化铁路运营里程跃居世界第二。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高铁投入运营里程达8358公里,高居世界第一。
铁路运输除了在硬件方面提升外软件方面的发展也不容小觑。关于运价管理,一定要逐步形成一套符合价值规律,富有弹性,能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运价机制。
4航空运输
截止到2010底,民用飞机达1604架,民航首都机场、上海机场和广州机场等三大枢纽机场初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0年,全国民航共发送旅客2.7亿人,旅客周转量4031.6亿人公里;共发送货物557.4万吨,货物周转量176.6亿吨公里。2010年1-11月份航空运输业完成固定资产完成投资714.15亿元,同比增长39.9%,航空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已有所回落,但较其它运输业仍保持增长最快。个人认为我国航空运输的发展将有很大的空间。
5管道运输
2010年管道运输货物运输量为4.9亿吨,比上年增长%10.3;货物运输量4.9亿吨,比上年增长%10.3;管道运输货运周转量2064.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9.5,2010年为2197.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7。
截止到2010年底,管线总里程从“十五”末的4.4万公里增加到7.8万公里,比2005年底增长78.4%。2010年,管道输油(气)能力为49189万吨,比2005年增长58.5%。对于具有易燃特性的石油运输来说,管道运输有着安全、密闭等特点。管道运输建设占地少、运输损耗少、无“三废”排放、可全天候连续运输等明显优势,将成为中国未来的热点建设。
6结束语
交通运输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可以说在一定程度或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的发展。工业革命发生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新型运输工具的不断更新出现,我国的交通运输从最初的人力、畜力、风力等落后的状况发展成为当今以机械动力为代表的交通运输局面。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由于不同运输方式都有自己发挥优势技术经济特征的特定条件,各种运输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展现出不同的经济技术特性。
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依赖程度较高,因而国家十分重视发展交通运输业,相关部门也在相继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交通运输业进行大力投资,其目的是保证我国交通运输业尽可能地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运输需求的需求。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太多,交通运输的相关政策往往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也引起了现实运输供给不能满足人类的各种运输需求。
一、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现状
1、公路运输的发展现状
公路运输的优势为机动灵活、速度快、可实现门到门运输,它在保证我国客运与货运畅通,维持运输供给方和运输需求方的利益,促进公路运输蓬勃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运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基本上实现了从传统计划经济的"卖方市场"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买方市场",公路客运与货运的需求问题得到了初步缓解。公路运输带给人类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如修建高速公路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其中有一部分耕地,虽然农民得到一定补贴,但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公路建设还会引起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据统计造成大气污染的诸多因素中,公路运输比重较大,各种车辆尾气排放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针对公路运输导致的负面问题,发展低碳交通越来越重要,同时开始研究低耗能、低排放的交通运输工具。
2、水路运输的发展状况
虽然水路运输速度较慢,但水路运输具有成本低、运量大、通用性好等特点,所以水路运输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我国的水运主要包括内河运输、沿海运输及远洋运输。我国水运发展初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很低,运输工具相对落后,人们只能在有限区域内活动。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尤其工业革命以后,以机械动力为代表的运输工具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水路运输也不例外。无论是内河运输、沿海运输还是远洋运输,都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形成了相互竞争的格局,有些水运市场竞争相当激烈。虽然我国水路运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内河运输大多利用天然航道,而人工开发的航道利用较少,码头数量设置及管理体制都不能令人满意。
3、铁路运输发展现状
铁路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在未来发展中仍将如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运输规模和运输能力有了明显的扩大和提高,运输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运输基础设施和设备不断更新。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多条南北及东西铁路干线,铁路干线总里程居于世界前列。铁路运输不仅运量大、通用性强、客货到达准确性好,而且相对公路运输环境污染较小。由于其他运输方式发展迅速,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我国铁路运输市场占有率在不断下降。但是我国铁路运输总量仍在增加,只是相对其他运输方式增速较慢。相比一些发达国家,我国铁路运输发展还存有差距,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铁路网密度低、布局不合理。我国东南与西北地区的铁路网密度差距很明显。第二、运输基础设施水平不高。第三、我国铁路运输管理体制有待完善,不利于铁路运输走向市场。
4、航空运输发展现状
航空运输机动性强,在各种运输方式中运输速度最快,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民用还是军用均取得了较大发展。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民用经济快速发展和航空运输要求的不断增加,政府对我国航空运输发展政策和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大了对其发展投资和扶持力度,使我国航空运输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发展阶段。航空运输适用于地形复杂、地面交通困难的地区、远距离城市间客运以及人口稀少、货运不多的边远地区。
5、管道运输的发展现状
管道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优势,具体表现在工程量小、运输的连续性强、运输管道埋于地下,对地面的占用较少。由于管道运输是一种专门的运输方式,只能运输一些特定的货物,主要是液态的石油和气态的天然气等。管道运输投资大,对金属的耗用较大,这是我国发展管道运输所面临的实际情况。
二、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趋势
1、公路运输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趋势:第一、干线公路的高等级化。公路等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运输车辆的速度及安全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的数量和载重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对干线公路的要求也从以前对量的要求提升到现在对质的要求。高速公路将继续推动公路运输的发展。第二、汽车运输高效化。由于运输装备不断改善以及人们对运输效率与效益的更高要求,那么汽车运输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必须向高效化方向发展。第三、公路运输技术发展将推动公路设计、交通管理和车辆诊断的电子化,以及公路工程作业的机械化等方向发展。
2、水路运输发展趋势
我国水路运输发展的趋势:第一、货物运输船舶将会向着专业化、大型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第二、水上客运旅游化、高速化、滚装化。第三、水运管理和航行安全系统电子化。如果我国水运发展能从这些方面入手并能够实现这几种趋势,那么我国水运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能够满足需求者的需求。
3、铁路运输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铁路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仍将会占据主导地位。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趋势:第一、为了提高运输能力,合理利用能源,最终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火车的牵引动力逐渐地被电力、内燃牵引所代替。我国铁路运输动力基本上都以电力为主。第二、铁路运输为了满足运输需求者对时间要求,铁路客运将会向着高速化的方向发展,高铁的开通极大地提高了铁路运输的速度。第三、由于运输需求的多样化,运量的不断增加,铁路运输将会实现大宗货物重载化。第四、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铁路运输技术水平将会继续提高。
4、航空运输的发展趋势
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并能够为其提供便捷的服务,满足人们不同类型的运输需求,它们在各自领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航空运输也不例外,我国航空运输发展体现出了干线飞机巨型化、超高速化、安全保证系统的自动化、营运管理和运输服务电脑化等特点。
5、管道运输的发展趋势
管道运输主要向运输管道直径增大化、运输线路远程化、运输管道安全化和运输信息实时跟踪化等方向发展。
三、总结
总之,我国交通运输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由过去计划经济向现在市场经济转型,各种运输方式也通过市场竞争手段实现对运输资源的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广大人民的运输需求为主导,站在整个交通运输业角度发展我国交通运输,注重每种运输方式内部之间、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有效衔接和合理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我国综合运输体系是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 A
一、液化天然气运输方式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对环保事业的重视,天然气以其清洁、高效、环保、便利等诸多优点在工业、农业和民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为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不可或缺的血脉,其在能源利用的比重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通过对天然气进行预处理,脱除其自身的杂质,并将其冷却至特定的温度,可实现天然气的液化。液化天然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而且在运输和储存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所以近年来液化天然气工业发展非常快速。目前,液化天然气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开采、液化、储存、运输、装卸、液化再气化、销售等环节都实现了有效的衔接,而在这一链条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即是液化天然气的安全运输,安全运输作为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链接上游及下游产业链的关键点,而在当前液化天然气的运输方式中,主要有管道、公路、海上三种运输方式,通过对这三种运输方式特点的分析,可以有效的推动液化天然气的广泛应用,加快液化天然气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液化天然气运输的特点
1、液化天然气管道运输
1.1液化天然气长距离管道输送
利用管道进行长距离的低温天然气输送是当前液化天然气运输的重要发展方向。而且随着当前材料和工艺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技术上都为液化天然气长距离管道运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进行液化天然气长距离管道输送过程中,为了使液化天然气保持良好的低温液化形态,这就需要在管道的沿线设置加压泵站和冷却站等设施。由于受管道沿线外部温度的影响及输送本身的摩擦受热,液化天然气容易因受热而发生气化现象,从而导致管道内的天然气呈现两相流动,而且沿线输送压力也会相应的增加,严重影响管道输送能力,同时也使得管道输送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在利用管道进行液化天然气的运输过程中,不但要确保其液体呈现单相流动,同时还要防止外部热量的入侵因此在液化天然气管道运输过程中,采用密相输送工艺,使管道内的操作压力控制在冷凝临界压力点之上,流体液体温度控制在临界点之下,确保管道内的运行工况处于液相密相区,同时设置加压站和冷却站,避免管道内液体流动过程中因摩擦及剪切等导致温度升高发生气化,确保管道运输的安全。
1.2液化天然气管道输送成本
在液化天然气管道运输中,需要运行的状态保持在“密相区”,温度较低,这就需要采用性能较好的低温隔热材料,同时还要在管道沿线建立天然气加压站和冷却站等设施,所以相对来讲,管道运输需要在初期投入较大的成本。但液化后的天然气体积与气态时的体积相比要小几百倍之多,所以只需要较小的管径就可以实现高效的运输,这对于管材成本的节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3液化天然气管道输送技术
液化天然气在进行管道运输时,为了确保其运输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则需要选择性能良好的低温隔热材料,通常情况下都会选择镍钢作为液化天然气的管材。在管道焊接时采用惰性气体保护焊,同时还要在管道内应用内涂层减损技术。由于液化天然气管道运输需要确保低温输送,这就需要利用良好的低温输送工艺来确保液态天然气运输的高效性,所以需要在正式输送前对管道进行预冷,对管道内温度进行冷却,使其达到工作温度,同时确保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能达到稳定的工况。而当液化天然气管道停输时,在外界温度作用下,管道内的余液将会发生气化现象,在进出站处设置安全阀和放空罐等安全防护设施可有效的控制管道内的压力,防止超压事故的发生。
2、液化天然气的公路运输
2.1 液化天然气站及城市液化天然气供气站
液化天然气站作为公路运输的上游,承载着资源供应和天然气的加工处理,根据不同的利用方式,天然气液化站分为基本负荷型和调峰型两种。基本负荷型液化站的任务是将天然气以液态形式运输到消费地,完成对天然气预处理、液化、储存等重要工作,其特点是全年连续运行且产量比较均衡。调峰型液化站的任务是为天然气供气系统提供一种储气调峰方式,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城市液化天然气供气站作为公路运输的下游,主要负责接收、储存、气化以及城市管输工作。主要工艺技术:将卸载的液化气储存进储罐,通过中间介质(一般为空温式汽化器)进行换热气化天然气,再经加热器(一般为水浴式加热器)提高温度,经调压、计量、加臭后外输至城市中压管网。
2.2液化天然气槽车运输及安全技术
公路运输采用的主要设备是低温液化天然气罐车也称LNG 槽车,为天然气非管网运输的主要形式,LNG槽车在液化站或者液化气终端接收站充装液化的天然气,再根据地区的需求进行分配运输,其多数应用于缺乏天然气资源以及管道仍未铺设到的偏远地区,且由于液化天然气具有超低温(-1620C)和易燃易爆双重特性,而槽车罐体作为运输储存载体,其隔热方式及安全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主流的LNG槽车隔热方式主要分为真空粉末隔热、真空纤维隔热和高真空多层隔热三种技术,采用不同的隔热技术,其性能指标也不同,根据实际运输情况选用合适的隔热方式,可确保安全高效地运输。安全设计的重点在于防止超压和消除燃烧的可能性(比如禁火、禁油、消除静电等),防止槽车超压的手段主要是设置安全阀、爆破片等超压泄放装置以及装备完善的压力、液位、温度监控系统;消除燃烧的可能性:当LNG气化的天然气体积浓度为5%~15%时就可以被引爆,因此在运输途中,严格的禁烟、禁火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天然气燃烧的可能性,提高槽车安全运输系统。
2.3国内液化天然气槽车的现状
目前,我国使用的液化天然气槽车主要有两种形式:LNG半挂式运输槽车和LNG集装箱式罐车,有效容积均达到36m3。且随着液化天然气被广泛地应用,技术的进步和改善,运输设备的大型化是必然趋势,例如:新兴能源装备自主研发的 55.7 立方 LNG 移动加注车为目前国内最大,其不但有效提高了一次运输、加液的效率,同时也节约了运输成本。但是根据长春华润《中国LNG槽车运输市场调查报告》[1],由于LNG运输车造价昂贵(200万左右),物流企业一般又附属于燃气供应公司以及强的业务依赖性,使得全国拥有上百台运输车的企业十分少见,仅武汉绿能、新疆广汇等大型企业拥有,但同期CNG(压缩天然气)物流企业则规模较大,百台车的大型企业有数十家之多。但相信,随着这几年各地LNG项目的大量新建,LNG终端的公路物流将会逐渐发展起来,不适宜在LNG接收站附近铺射管网的地区,LNG物流将大有作为。
3、液化天然气的海上运输
3.1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类型及特点
目前,世界上正在服役的LNG船舶主要分为三种类型,MOSS型LNG船、GTT型LNG船以及SPB型LNG船。MOSS型LNG船属于球型舱船,一般装载4~5个球形储罐,舱体选用耐低温的铝合金或含镍9%的厚钢板为舱体材料,储液球罐独立于船体,而是通过支撑装置进行安置;GTT型LNG船属于薄膜舱,一般也装载4~5个薄膜舱,薄膜的维护系统由内双层船壳、主薄膜、次薄膜和低温隔热材料组成,绝热层中充满氮气,并装有温度和压力监控器系统。SPB型LNG船的前身是棱型Conch,该型大多应用在LPG(液化石油气)船上,在LNG船中应用较少,但其船舱数较多,大型船只可达到8个储液舱位,主要特点是液舱与船内壁留有较大空间,独立角型舱用支承块和制动块垫块固定在船内,舱的上下方向载荷有支承承受,纵向和横向的移动由制动垫块承受,从而有效提高了维修的便利性和舱体的安全性。
3.2LNG船运的风险以及可靠性
风险性,由于液化天然气进行海上运输时需要利用低温绝热材料来进行罐船的建造,建造费用较高,这就导致液化天然气海上运输成本的增加,而且液化天然气罐船由于用途较单一,再加之在经营上无法灵活变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其投资风险加大,而且在短时间内无法对投资成本进行回收,风险性较高。
可靠性,在进行液化天然气运输过程中,由于其航线和港口都具有固定性,而且班期也较为准确,无论是停泊还是运输都会严格按照计划来进行,非计划性较少,所以运输的可靠性较高,收入也较为稳定。
3.3我国LNG船舶现状
随着国家对环保事业的重视以及能源战略的调整,海运进口液化天然气以其便利性、运量大、经济性获得我国的青睐,也间接的促进了我国LNG船建造需求。并将“高技术性能船舶设计制造工程”项目列为十二大高技术工程项目之一,将LNG船列为该项目中的主要新船型之一。
在2004年,上海中华沪东造船厂通过和法国GTT公司、法国大西洋船厂的合作,掌握了14.5万m3薄膜型LNG船舶的建造技术,并于2008年4月3日交付,船舶全长292米,宽43.35米,吃水11.45米,9.8万总吨,设计航速19.5节,配蒸气涡轮主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薄膜型LNG船。接着第二艘LNG船“大鹏月”于2008年7月10日在上海交付船东,该船同“大鹏昊”属同一级别[2]。第三艘“大鹏星”于2009年12月11日交付,装载量为14.721万立方米,全部汽化后可以形成9000万立方米的容量,相当于上海全市居民1个月的天然气使用量。
结束语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对天然气的利用率较低,天然气在我国能源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不能够满足当期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情况。但随着国际能源局势的严峻,绿色清洁的天然气资源也将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而通过研究改善液化天然气的运输方式及特点,可极大的提高天然气运输效率和节约运输成本,液化天然气作为一种高效的能源,在未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会发展成为影响我国天然气市场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LNG运输也将承担更重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国LNG槽车运输市场调查报告.长春华润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2010年.
[2]陈叔平、谢福寿、马志鹏、金树峰.LNG船运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三届中国LNG论坛,2012.
[1]范锦涛.液化天然气运输的方式及特点分析[J].化工管理,2014,05:199.
安全是石油安全的前提,由于进口来源受到石油资源所在地、战争因素及自然灾害等突发风险因素影响,作为联系石油进口来源地与目的地的运输通道则呈现更多的可控因素。运输安全即自石油进口来源地至目的地所涉及到的关键海峡、运河、运输管道等节点的安全问题,其中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阻断或者不安全因素都将直接影响整个石油运输的安全。
二、我国石油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分析
世界石油运输方式主要有海运、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就国际石油贸易而言,主要有轮船、管道运输2种,铁路运输作为补充。海运石油的成本较低,管道运输相对可靠,铁路运输虽然运量有限,但是陆地线路对于国家能源安全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3种运输方式各有特点、互为补充。我国目前的石油进口方式,主要以海运为主,采用管道运输的石油主要来自中亚,而来自俄罗斯的石油基本是通过铁路运输。海运是国际石油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运量大、通过能力强、运费低。管道主要用于陆路运输,具有量大、安全、便捷、经济等优点,是各国油田与油港、炼油中心之间的纽带,在国际石油贸易中,是与油轮相辅的重要运输方式。铁路运量有限,运输成本较海运、管运相对较高,但是在大陆上缺乏管道的地方,它是唯一的选择。但是从长远来看,通过铁路运输进行国际油气贸易中是权宜之计。
三、我国石油海上运输能力分析
运力及承运份额安全是指石油进口国拥有足够的运力承运本国进口石油量的一定比例,以保障在国际政局发生动荡及突发事件时,基本满足国内石油进口运输的最低底线。并且,保有一定的运力及相应的承运份额对国家经济安全有着一定影响。一方面可以稳定运价,另一方面本国船队承运一定份额可以减少外汇支出、增加国内税收、促进经济发展。承运本国进口原油份额最能体现进口石油运输安全问题。在承运份额方面,国际上一般以本国派船、对方派船和市场租船遵循4:4:2比例原则承运。我国进口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地区,从这两个地区进口的石油主要使用VLCC大型油船,这就要求具有20万t级接卸能力的港口与之配套。目前,我国沿海港口具有接卸20万t级以上油船的港口有青岛、宁波、舟山、茂名和大连港,总接卸能力6519万t,在建的有舟山册子岛25万t级、宁波大榭岛20万t级、湛江港30万t级泊位各1个。大型油船码头接卸能力不能满足未来中国进口石油的需要。军事控制力对石油安全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对运输安全来说,拥有强大、反应快速的军事力量,石油运输线就会受到很好的保护。对重要海峡的控制能力也是保障石油运输安全的重要方面。军事控制力对石油安全的影响还表现在对主要石油资源生产地的军事干预能力上,一国对资源产地的军事干预能力越强,资源就越有保障。
四、我国石油运输风险因素分析
战争中,油气运输通道往往成为军事打击的重要目标。两伊战争期间,战争严重影响了波斯湾石油航运的安全。海湾危机期间,土耳其、沙特关闭了境内输送伊拉克石油的输油管道(战前伊拉克由这两国输油管道出口的石油占其石油出口的2/3以上),伊拉克经波斯湾到霍尔木兹海峡的出口通道也被美国封锁。1999年,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军事打击期间,除了北约对南联盟实施石油禁运外,迫于北约压力,克罗地亚、波加利亚和匈牙利先后关闭了通往南联盟的输油管道。此外,地区冲突、反政府武装也对运输通道构成威胁。从1970年到1980年,世界主要恐怖组织部相继把海上恐怖袭击纳入行动计划,视海上武装活动是不对称斗争中的一种有效方式。在一些有争议及军事不稳定的地区,海盗活动严重威胁着过往商船的安全。西非沿岸、索马里半岛、红海、亚丁湾、孟加拉湾及马六甲海峡等附近水域为海盗多发地区,其中包括马六甲海峡在内的东南亚水域是目前世界上海盗活动最猖獗的地区之一。苏伊士运河连接的红海和亚丁湾一带,不仅是海盗作案的高发地带,也是与其濒临的东南亚和中东地区恐怖组织时常出没的地方。据IMB(国际海事局)驻吉隆坡的海盗举报中心报告,2004年报道的海盗袭击中有60.33%发生在该海域。
五、中国周边潜在运输布局
海运作为我国的主要石油运输方式,其运输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都不足以满足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为保障石油运输线路安全,中国不遗余力探索各种石油运输线路的可能性,以图建立“蜘蛛网”式战略线路,有效保障石油线路的畅通和机动性。为了抵御现在的海运风险,中国正在积极的寻求在俄罗斯、中亚的陆地运输和印度洋的入海口。俄罗斯和中亚的陆地运输将实现我国石油进口方式的多元化,而获得印度洋的入海口,可以大幅度降低我国的海运风险。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周边很多潜在的运输线路先后受到关注。其中包括中哈石油管线、俄罗斯远东方案、中缅石油管线、西南泛亚铁路、“运河梦想”、“海陆联运”等方案。目前,中哈石油运输管道已经投入使用。这不仅为中国提供了长期、稳定的陆路能源供应,还使中哈俄三国的石油管道运输体系得以联网,为中国和中亚、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中哈输油管线和中俄泰纳线,每年至少可以为中国提供4000万t原油,这大大提高了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和运输通道的多元化。
六、结语
国家必须加快进口原油运输船队的组建以及大型油船码头建设,与此同时,建立健全溢油快速应急保障机制,以提高我国石油的海上运输能力。积极寻求合理可行的海上运输线路的替代方案,加强同中亚、南亚等地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以实现石油运输方式及运输路线的多元化,使得运输风险因素的潜在危害降低到最低。
参考文献:
一、研究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体系的现实背景
综合运输体系是指用最恰当的方式去最大限度地满足有效的国民经济运输需求的交通运输体系。不同于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只是五种运输方式的简单总和,综合运输体系更突出各种运输方式的协作配合,有机结合,连接贯通,达到运输发展的协调和运输管理的协同。所以说,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不仅能提高交通运输总体效率和效益;同时增强交通运输组织管理;促使运输市场更加协调有序的发展。原交通部撤销、铁道部并入,交通运输部新成立以来,大部门体制改革被提上记事日程,综合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体系构建作为体制建设的重要方面,其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在2016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中,就如何实现“交通运输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又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在今后五年综合交通运输工作部署和规划中要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加快形成完备的综合交通运输法治制度体系。交通运输法律体系本身作为交通运输管理活动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对运输活动当事人起到指引、评价、预测、强制和教育作用。梳理和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法规体系,构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符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是大部门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
二、目前学术界关于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体系的主要观点
目前就综合交通运输法规体系研究展开了如下探讨:一、应建立一种什么样的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体系。二、在现有的交通运输法规规章中,对需要重新建立,以及修改完善和立即废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出判断、整理和说明。三、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的法律、法规应如何衔接以提升综合运输效率等等。这些都有待于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达到“及时性”要求。本文就关于“建立什么样的法律法规体系模式”的问题,梳理出两种体系结构模式构建观点:第一种综合交通运输法规体系“5+1”模式即道路、水路、铁路、民航法和管道交通运输法,分别调整五种运输方式内部关系,各自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城市公共交通法规;第二种是制定道路、水路、铁路、民航和管道交通运输关系法,统一调整五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即综合运输促进的法规体系(“促进法”)。
三、对建立何种法律法规体系模式的两种观点的评析
在这两种不同观点下,研究结论或者完全倒向一边,或者完全赞成两者,或考虑如何协调两者,均对这两种模式的构建展开了理论分析和实际评析,力求找到一种符合我国综合运输发展和管理规律的模式。1.支持“5+1”模式。张庭柱认为交通运输部成立以后,提出了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体系的想法。这并不是不是意味着要把现有的立法模式推倒重来,建立一套新的体系,而是在现行的交通法规体系基础上,将民航、邮政、城市客运的立法问题统一纳入进来,统筹考虑。交通立法还是应该遵循: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自己的行业特征来制定的方式。我国按不同运输方式立法的做法已取得很大成果,不会也不可能制定一部能解决各种运输方式问题的法律,用一部综合运输法律调整几种运输方式几乎不可能实现。认为应该在保留铁路运输法规、道路运输法规、水路运输法规、民航运输法规、邮政法规体系的基础上,不专门增加综合运输促进的法规,而是修订和完善原有的几个法规体系,将需要调整的综合运输衔接问题在各自的法规体系中予以明确。2.既支持“5+1”模式,又支持“促进法”模式。张迎涛等人认为既要考虑制定道路交通运输法、水路交通运输法、铁路交通运输法、民航法和管道交通运输法,分别调整五种运输方式内部关系,又要考虑制定道路、水路、铁路、民航和管道交通运输关系法,统一调整五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3.考虑根据不同分类方法下选择不同模式(协调两者)。张迎涛等人提出对综合运输事项进行分类,认为在制定综合交通运输的法律时,可以根据上述分类进行立法,分别制定调整各种类型内部关系的法律和调整各种类型之间关系的法律。a)类型内部关系法是指调整各种类型内部事项的法律,把综合运输事项按某一标准分为几种类型,相应地制定几部调整类型内部事项的法律。例如,根据运输路径、状态、空间、对象的进行划分,分别制定不同的运输法;b)类型之间关系法是指调整各种类型之间关系的法律,将综合运输分为道路、水路、铁路、民航和管道交通运输等五种运输方式之后,从逻辑上讲,既要考虑制定道路交通运输法、水路交通运输法、铁路交通运输法、民航法和管道交通运输法,分别调整五种运输方式内部关系,又要考虑制定道路、水路、铁路、民航和管道交通运输关系法,统一调整五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4.对建立何种法律法规体系模式的预测。综合上述观点可以预测,按不同运输方式分别立法基本格局一时不会改变,原因在于,《民用航空法》、《铁路法》、《公路法》、《海商法》、《港口法》、《邮政法》、《海上交通安全法》已经实施多年,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加上各种运输方式有着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其管理依据的变更面临一些阻力,衔接还需要一段准备期和实验期。虽然这种按不同运输方式分别立法的基本格局暂时不会改变,但在一些法律法规层面,对管理方式的改进应予以进一步规定,如果加以改善将会更加符合现代道路运输管理的特点。如在对承运人责任限制制度方面、赔偿额度方面、旅客运输合同成立凭证方面等存在一些操作上的差异和管理上不能有效衔接,政府部门实际管理工作和人民生活出行带来不便,应在这些方面予以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赵光辉.规制视角下的综合运输体制法规体系建设:基本立场与发展展望[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60-63.
[2]陈敏飞,张柱庭.大部制对交通法治的影响[J].交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12-14.
一、简化运输系统,减少中间环节
进行合理的运输网络的优化。一般来说,企业不可能改变现有的公路网、铁路网、及海运线等,但可以在现有资源上进行合理的运输网络优化以降低运输的成本。
减少不必要的运输环节。围绕着运输业务活动,还要进行装卸、搬运、包装等工作,多一道环节,需要多花很多劳动,浪费许多成本。所以,在调运物资时,对有条件直运的,尽可能组织直达、直拨运输,使物资不进入中转仓库,越过一切不必要的环节,由产地直运销地或用户,减少二次运输。
直达运输,就是在组织货物运输的过程中,通过减少中转运载环节,把货物从产地或起运地直接运到销地或用户,从而提高运输速度,节省装卸费用,降低中转货损。
二、选择最佳运输手段
拼装整车运输。拼装整车运输也称“零担拼整车中转分运”。它主要是用于商业、供销等部门的杂货运输。即物流企业在组织铁路货物运输当中,有同一发货人将不同品种发往同一到站、同一收货人的零担托运货物,由物流企业自己装配在一个车皮内,以整车运输的方式托运到目的地;或把同一方向不同站的零担货物,集中组配在一个车皮内运到一个适当车站,然后再中转分运。
实施托盘化运输。托盘化运输是指利用托盘作为单元货载运输的一种方法,其关键在于全程托盘化之后,可以把前述各项功能连接起来,托盘可以相互连续使用。由此可见,如果托盘不通用化,就不可能实现一贯托盘化。
实施集装箱运输。安全、快捷、低价本身就是集装箱运输相对于传统运输方式的主要特点。采用集装箱方式运输的每吨货物装卸费的下降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集装箱运输市场能得以迅速扩展的根本性理由。集装箱运输也是单元化运输的一种形式,集装箱主要是用于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
三、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在交通运输事业日益发展,各种运输工具并存的情况下,必须注意选择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运输的工具主要是车、船、飞机、管道等,相应的运输的方式也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路和管道运输五种。运输工具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运输成本的大小,并且还要考虑各种运输条件的优劣,如运输距离、运输速度、运输能力等,因此,企业要根据运输货物的自身特点以及时间安排,通过比较分析,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同时,积极改进车辆的装卸技术和装卸方法,提高装卸量,运输更多的货物,提高运输生产效率。
综合一贯制运输。综合一贯制运输是指充分利用铁路、汽车、船舶和飞机等各自的特点,并组合其中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的运输。
开展国际多式联运。国际多式联运是一种高效的运输组织方式,它集中了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扬长避短,融会一体,组成连贯运输,达到简化货运环节,加速货运周转,减少货损货差,降低运输成本,实现合理运输的目的,比传统单一运输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四、开展配载运输
配载运输充分考虑了重量和容积因素,实现运输工具装载的货物重量最大,空间利用最大,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的一种运输方式。
五、开展集中运输
自发集运,集运最基本的形式是将一个市场区域中到达不同客户的小批量运输结合起来,既自发集运。
共同输送或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指为提高物流效率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时,由许多个配送企业联合在一起进行的配送。
六、优化运输路线、减少运输事故损失
不合理运输如重复运输、迂回运输的存在,造成了运力浪费,增加了不必要的运输成本。而优化运输路线可减少不合理运输,降低运输成本。优化运输路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线性规划法;图表分析作业法;表上作业法;节约里程法。
在运输途中,有可能发生货物丢失、货物变质,甚至出现事故,这些都造成了运输成本不必要的增加,因此对运输事故的关注十分必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日常防范;购买保险;积极理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