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进展模板(10篇)

时间:2024-01-06 17:07:4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麻醉学进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麻醉学进展

篇1

基因多态性是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基础。药物效应基因所编码的酶、受体、离子通道作为药物作用的靶,是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关键所在。基因多态性可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改变来影响麻醉药物的作用。

基因多态性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相应编码的药物代谢酶及药物转运蛋白等的改变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转运、代谢和生物转化等方面。与麻醉药物代谢有关的酶有很多,其中对细胞色素-P450家族与丁酰胆碱酯酶的研究较多。基因多态性对药效动力学的影响主要是受体蛋白编码基因的多态性使个体对药物敏感性发生差异。

苯二氮卓类药与基因多态性:咪唑安定由CYP3A代谢,不同个体对咪唑安定的清除率可有五倍的差异。地西泮是由CYP2C19和CYP2D6代谢,基因的差异在临床上可表现为用药后镇静时间的延长。

吸入麻醉药与基因多态性:RYR1基因变异与MH密切相关,现在已知至少有23种不同的RYR1基因多态性与MH有关。氟烷性肝炎可能源于机体对在CYP2E1作用下产生的氟烷代谢产物的一种免疫反应。

神经肌肉阻滞药与基因多态性:丁酰胆碱酯酶是水解琥珀酰胆碱和美维库铵的酶,已发现该酶超过40种的基因多态性,其中最常见的是被称为非典型的(A)变异体,与用药后长时间窒息有关。

镇痛药物与基因多态性:μ-阿片受体是阿片类药的主要作用部位,常见的基因多态性是A118G和G2172T。可待因和曲马多通过CYP2D6代谢。此外,美沙酮的代谢还受CYP3A4的作用。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与痛觉的产生有关。

局部麻醉药与基因多态性:罗哌卡因主要由CYP1A2和CYP3A4代谢。CYP1A2的基因多态性主要是C734T和G2964A,可能影响药物代谢速度。

一直以来麻醉科医生较其它专业的医疗人员更能意识到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麻醉药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将不仅更加合理的解释药效与不良反应的个体差异,更重要的是在用药前就可以根据病人的遗传特征选择最有效而副作用最小的药物种类和剂型,达到真正的个体化用药。

能够准确预测病人对麻醉及镇痛药物的反应,一直是广大麻醉科医生追求的目标之一。若能了解药物基因组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用药的个体化原则,就有可能根据病人的不同基因组学特性合理用药,达到提高药效,降低毒性,防止不良反应的目的。本文对药物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麻醉药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 概述

二十世纪60年代对临床麻醉过程中应用琥珀酰胆碱后长时间窒息、硫喷妥钠诱发卟啉症及恶性高热等的研究促进了药物遗传学(Pharmacogenetics)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说这门学科最早的研究就是从麻醉学开始的。

药物基因组学(Phamacogenomics)是伴随人类基因组学研究的迅猛发展而开辟的药物遗传学研究的新领域,主要阐明药物代谢、药物转运和药物靶分子的基因多态性及药物作用包括疗效和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它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为目标,研究影响药物吸收、转运、代谢、消除等个体差异的基因特性,以及基因变异所致的不同病人对药物的不同反应,并由此开发新的药物和用药方法的科学。

1959年Vogel提出了“药物遗传学”,1997年Marshall提出“药物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是药物遗传学的延伸和发展,两者的研究方法和范畴有颇多相似之处,都是研究基因的遗传变异与药物反应关系的学科。但药物遗传学主要集中于研究单基因变异,特别是药物代谢酶基因变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而药物基因组学除覆盖药物遗传学研究范畴外,还包括与药物反应有关的所有遗传学标志,药物代谢靶受体或疾病发生链上诸多环节,所以研究领域更为广泛[1,2,3]。

二、基本概念

1.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

基因是一个遗传密码单位,由位于一条染色体(即一条长DNA分子和与其相关的蛋白)上特定位置的一段DNA序列组成。等位基因是位于染色体单一基因座位上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形式基因中的一种。人类基因或等位基因变异最常见的类型是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目前为止,已经鉴定出13 000 000多种SNPs。突变和多态性常可互换使用,但一般来说,突变是指低于1%的群体发生的变异,而多态性是高于1%的群体发生的变异。

2.基因多态性的命名法:

(1)数字前面的字母代表该基因座上最常见的核苷酸(即野生型),而数字后的字母则代表突变的核苷酸。例如:μ阿片受体基因A118G指的是在118碱基对上的腺嘌呤核苷酸(A)被鸟嘌呤核苷酸(G)取代,也可写成118A/G或118A>G。

(2)对于单个基因密码子导致氨基酸转换的多态性编码也可以用相互转换的氨基酸的来标记。例如:丁酰胆碱酯酶基因多态性Asp70Gly是指此蛋白质中第70个氨基酸-甘氨酸被天冬氨酸取代。

三、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

基因多态性是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基础。药物效应基因所编码的酶、受体、离子通道及基因本身作为药物作用的靶,是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关键所在。这些基因编码蛋白大致可分为三大类:药物代谢酶、药物作用靶点、药物转运蛋白等。其中研究最为深入的是麻醉药物与药物代谢酶CYP45O酶系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1,2,3]。

基因多态性可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改变来影响药物作用,对于临床较常用的、治疗剂量范围较窄的、替代药物较少的麻醉药物尤其需引起临床重视。

(一)基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

基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相应编码的药物代谢酶及药物转运蛋白等的改变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转运、代谢和生物转化等方面[3,4,5,6]。

1、药物代谢酶

与麻醉药物代谢有关的酶有很多,其中对细胞色素-P450家族与丁酰胆碱酯酶的研究较多。

(1)细胞色素P-450(CYP45O)

麻醉药物绝大部分在肝脏进行生物转化,参与反应的主要酶类是由一个庞大基因家族编码控制的细胞色素P450的氧化酶系统,其主要成分是细胞色素P-450(CYP45O)。CYP45O组成复杂,受基因多态性影响,称为CYP45O基因超家族。1993年Nelson等制定出能反应CYP45O基因超家族内的进化关系的统一命名法:凡CYP45O基因表达的P450酶系的氨基酸同源性大于40%的视为同一家族(Family),以CYP后标阿拉伯数字表示,如CYP2;氨基酸同源性大于55%为同一亚族(Subfamily),在家族表达后面加一大写字母,如CYP2D;每一亚族中的单个变化则在表达式后加上一个阿拉伯数字,如CYP2D6。

(2)丁酰胆碱酯酶

麻醉过程中常用短效肌松剂美维库铵和琥珀酰胆碱,其作用时限依赖于水解速度。血浆中丁酰胆碱酯酶(假性胆碱酯酶)是水解这两种药物的酶,它的基因变异会使肌肉麻痹持续时间在个体间出现显著差异。

2、药物转运蛋白的多态性

转运蛋白控制药物的摄取、分布和排除。P-糖蛋白参与很多药物的能量依赖性跨膜转运,包括一些止吐药、镇痛药和抗心律失常药等。P-糖蛋白由多药耐药基因(MDR1)编码。不同个体间P-糖蛋白的表达差别明显,MDR1基因的数种SNPs已经被证实,但其对临床麻醉的意义还不清楚。

(二)基因多态性对药物效应动力学的影响

麻醉药物的受体(药物靶点)蛋白编码基因的多态性有可能引起个体对许多药物敏感性的差异,产生不同的药物效应和毒性反应[7,8]。

1、蓝尼定受体-1(Ryanodine receptor-1,RYR1)

蓝尼定受体-1是一种骨骼肌的钙离子通道蛋白,参与骨骼肌的收缩过程。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是一种具有家族遗传性的、由于RYR1 基因异常而导致RYR1存在缺陷的亚临床肌肉病,在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和琥珀酰胆碱的触发下可以出现骨骼肌异常高代谢状态,以至导致患者死亡。

2、阿片受体

μ-阿片受体由OPRM1基因编码,是临床使用的大部分阿片类药物的主要作用位点。OPRM1基因的多态性在启动子、内含子和编码区均有发生,可引起受体蛋白的改变。吗啡和其它阿片类药物与μ-受体结合而产生镇痛、镇静及呼吸抑制。不同个体之间μ-阿片受体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差异,对疼痛刺激的反应也有差异,对阿片药物的反应也不同。

3、GABAA 和 NMDA受体

γ-氨基丁酸A型(GABAA)受体是递质门控离子通道,能够调节多种麻醉药物的效应。GABAA受体的亚单位(α、β、γ、δ、ε和θ)的编码基因存在多态性(尤其α和β),可能与孤独症、酒精依赖、癫痫及精神分裂症有关,但尚未见与麻醉药物敏感性有关的报道。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多态性也有报道,但尚未发现与之相关的疾病。

(三)基因多态性对其它调节因子的影响

有些蛋白既不是药物作用的直接靶点,也不影响药代和药效动力学,但其编码基因的多态性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会改变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例如,载脂蛋白E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可以影响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的治疗反应。鲜红色头发的出现几乎都是黑皮质素-1受体(MC1R)基因突变的结果。MC1R基因敲除的老鼠对麻醉药的需求量增加。先天红发妇女对地氟醚的需要量增加,热痛敏上升而局麻效力减弱。

四、苯二氮卓类药与基因多态性

大多数苯二氮卓类药经肝脏CYP45O代谢形成极性代谢物,由胆汁或尿液排出。常用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咪唑安定就是由CYP3A代谢,其代谢产物主要是1-羟基咪唑安定,其次是4-羟基咪唑安定。在体实验显示不同个体咪唑安定的清除率可有五倍的差异。

地西泮是另一种常用的苯二氮卓类镇静药,由CYP2C19和CYP2D6代谢。细胞色素CYP 2C19的G681A多态性中A等位基因纯合子个体与正常等位基因G纯合子个体相比,地西泮的半衰期延长4倍,可能是CYP2C19的代谢活性明显降低的原因。A等位基因杂合子个体对地西泮代谢的半衰期介于两者之间。这些基因的差异在临床上表现为地西泮用药后镇静或意识消失的时间延长[9,10]。

五、吸入麻醉药与基因多态性

到目前为止,吸入麻醉药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寻找引起药物副反应的遗传方面的原因,其中研究最多的是MH。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发现RYR1基因变异与MH密切相关,现在已知至少有23种不同的RYR1基因多态性与MH有关。

与MH不同,氟烷性肝炎可能源于机体对在CYP2E1作用下产生的氟烷代谢产物的一种免疫反应,但其发生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7,11]。

六、神经肌肉阻滞药与基因多态性

神经肌肉阻滞药如琥珀酰胆碱和美维库铵的作用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血浆中丁酰胆碱酯酶(假性胆碱酯酶)是一种水解这两种药物的酶,已发现该酶超过40种的基因多态性,其中最常见的是被称为非典型的(A)变异体,其第70位发生点突变而导致一个氨基酸的改变,与应用肌松剂后长时间窒息有关。如果丁酰胆碱酯酶Asp70Gly多态性杂合子(单个等位基因)表达,会导致胆碱酯酶活性降低,药物作用时间通常会延长3~8倍;而丁酰胆碱酯酶Asp70Gly多态性的纯合子(2个等位基因)表达则更加延长其恢复时间,比正常人增加60倍。法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16例发生过窒息延长的病人中13例被检测为A变异体阳性。预先了解丁酰胆碱酯酶基因型的改变,避免这些药物的应用可以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和降低医疗费用[6,12]。

七、镇痛药物与基因多态性

μ-阿片受体是临床应用的阿片类药的主要作用部位。5%~10%的高加索人存在两种常见μ-阿片受体基因变异,即A118G和G2172T。A118G变异型使阿片药物的镇痛效力减弱。另一种阿片相关效应—瞳孔缩小,在118G携带者明显减弱。多态性还可影响阿片类药物的代谢。

阿片类药物的重要的代谢酶是CYP2D6。可待因通过CYP2D6转化为它的活性代谢产物-吗啡,从而发挥镇痛作用。对33名曾使用过曲马多的死者进行尸检发现,CYP2D6等位基因表达的数量与曲马多和O-和N-去甲基曲马多的血浆浓度比值密切相关,说明其代谢速度受CYP2D6多态性的影响。除CYP2D6外,美沙酮的代谢还受CYP3A4的作用。已证实CYP3A4在其它阿片类药如芬太尼、阿芬太尼和苏芬太尼的代谢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有报道显示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与痛觉的产生有关。COMT是儿茶酚胺代谢的重要介质,也是痛觉传导通路上肾上腺素能和多巴胺能神经的调控因子。研究证实Val158Met COMT基因多态性可以使该酶的活性下降3~4倍。Zubieta等报道,G1947A多态性个体对实验性疼痛的耐受性较差,μ-阿片受体密度增加,内源性脑啡肽水平降低[13~16]。

八、局部麻醉药与基因多态性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酰胺类局麻药,有特有的S-(-)-S对应体,主要经肝脏代谢消除。罗哌卡因代谢产物3-OH-罗哌卡因由CYP1A2代谢生成,而4-OH-罗哌卡因、2-OH-罗哌卡因和2-6-pipecoloxylidide (PPX)则主要由CYP3A4代谢生成。CYP1A2的基因多态性主要是C734T和G2964A。Mendoza等对159例墨西哥人的DNA进行检测,发现CYP1A2基因的突变率为43%。Murayama等发现日本人中CYP1A2基因存在6种导致氨基酸替换的SNPs。这些发现可能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个体化用药具有重要意义[17,18,19]。

篇2

中图分类号 R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4-0161-02

喉罩是为了帮助患者建立安全的呼吸气道,比起气管插管,喉罩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喉罩的使用不会改变人体的循环[1];其次,喉罩可以帮助患者继续自主呼吸,但是由于喉罩紧挨着食道口,易造成患者的误吸或者反流,在深度麻醉时基本上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在浅麻醉时,需要注意患者在苏醒时的不适感,防止喉罩造成喉痉挛[2]。现对小儿静吸全麻应用喉罩的进展综述如下。

1 小儿呼吸道特点

儿童在很多方面与成年人的构成是有差异的,如生理、病理以及解剖上的不同,首先生理上的差异:儿童的体内氧气含量少且易造成缺氧现象的发生,在进行麻醉后,气道的反射最低值一般较低,儿童的气道易产生阻塞现象[3];其次是病理上的不同:儿童的发育结构与成年人存在着差异,且各器官较为脆弱,气道容易受到伤害或者发生感染,由于喉罩会产生压力,易造成胃部胀气[4];最后是解剖上的不同,儿童的扁桃体、舌头一般比较大且气道与之相反[5]。儿童的身体结构较为特殊且器官都相对脆弱,因此儿童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都相对较高。

2 小儿静吸全麻应用喉罩的方法

2.1 儿童喉罩种类

在临床中,通常按照患儿的体重选择喉罩的型号,若

2.2 麻醉诱导

(1)静脉输入麻醉:静脉输入麻醉采用的药剂为丙泊酚,需要的剂量以及维持期要求为3 mg/kg和5 mg/(kg・h)。在麻醉时可以采用靶控输注技术,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安全,不仅可以用来麻醉诱导还可以运用在置入喉罩的过程[7]。运用丙泊酚的两种药代动力学模型为:①Schuttler药代动力学,血浆靶的浓度要求ED50为4.62 μg/ml;②Kataria药代动力学,喉罩置入时血浆靶的浓度要求ED50为7.86 μg/ml,ED95为10.71 μg/ml[8]。(2)吸入式麻醉:吸入麻醉诱导一般采用七氟烷,这是由于七氟烷比氟烷更具有优势,如在相同的置入条件下,七氟烷的置入时间较短且七氟烷还有血气分配系数低、清醒速度快、可控麻醉程度高、无刺激性和诱导速度快且相对稳定的特点[9]。在运用七氟烷进行麻醉时,需要复合50%N2O进行且对置入时与维持期的呼末浓度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前者为7%,后者为1.7%[10]。

2.3 置入方法

儿童喉罩置入的成功率一般在90%左右且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操作,除此之外还有8%的儿童需要再次进行喉罩置入[11-12]。喉罩置入的方法有正中置入、侧入置入、拇指置入和翻转置入。其中,正中置入、侧入置入、拇指置入全部属于标准置入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小儿,还可应用于成人[13]。

2.3.1 正中置入 用一只手托着患者的后枕部位,然后帮助患者将头部进行伸展;打开患者的口腔,观察口腔的内部轮廓并且找出固定喉罩的位置;用拇指和食指一后一前的拿稳喉罩,保持腕关节和指关节的屈伸[14];通气罩进行处理后放入硬腭的中间,然后向里推入喉罩,在此过程中要避免通气罩弯曲;推入时确认通气罩与头颈部的位置是否准确,如确定正确位置则可以继续推进,推进的运动轨迹为先向后然后向下;当喉罩不能继续前进时,完成置入,将手拿出并可以通气[15]。

2.3.2 侧入置入 侧入置入法主要是将喉罩按照45°的倾斜度向内推入,推入过程保证通气罩的远端与硬腭有接触,仔细观察并且继续推进直到喉罩进入喉咽位置,然后将喉罩摆正便可通气[16]。

2.3.3 拇指置入 利用一只手的拇指进行引导,保证通气罩抵住硬腭。然后用另一只手压向通气管的管柄,然后完成其他后续操作[17]。这种置入方法可以减少对会咽部位的伤害。

2.3.4 翻转置入 用手握住喉罩通气管的中间位置,然后将通气罩口放入口腔中,位置要求对准硬腭,在置入喉罩的时候要求将通气管面向声门并且转180°角。

在小儿麻醉过程中置入喉罩的方法有两种:标准法和翻转法。经过临床实践发现翻转法的使用会减少一些并发症的发生率如低气道并发症并且成功率较高,因此翻转法是小儿麻醉后喉罩置入的优先选择[18]。此外还有一种经过改良的置入技术,方法是将喉罩先进行充气处理,充气量要求三分之二即可,喉罩从左边置入,然后要顺时针向下进行并且同时旋转90°置入。

2.4 喉罩充气量与检测方法

(1)根据型号的不同注气量也是有区别的,喉罩可分为1号、1.5号、2号、2.5号、3号,注气量分别为4 ml、7 ml、10 ml、14 ml、20 ml[19]。(2)为了防止喉罩在使用过程中有漏气的现象,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测试:通过漏气声判断、观察压力的方式、利用口腔CO2进行检测或者采用听诊的方式对颈部进行检测[20]。观察压力的方式要求套囊压力为60 cm H2O。

2.5 喉罩通气的控制

(1)保证自主呼吸。要保证喉罩的使用不阻碍气道流通,让患者在麻醉后也能保证自主呼吸,因此要在手术期间进行PETCO2和SpO2的定时检查,保证患者的自主呼吸[21]。(2)儿童用喉罩时,可以用压力控制通气(PCV)进行控制,保证气道通畅。压力控制通气不会受到低气压的影响,在超过20 cm H2O的气道峰压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通气(VCV),从而可以减少漏气[22]。

2.6 拔除喉罩的操作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不论是在麻醉还是清醒的情况下,拔除喉罩而产生的分泌物过多、低氧血症和喉痉挛等并发症是没有区别的,只是前者可以帮助患者降低咳嗽的几率。

3 使用喉罩不良反应

通过对样本的研究发现,使用喉罩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并发症:喉罩置入尤其是调整喉罩时,会出现喉痉挛、咳嗽、低氧血症、气道梗阻[23];喉罩拔除时也会造成损伤和呕吐情况。此外在手术完成后也会伴有并发症的产生,分别呕吐、恶心、咽喉痛。研究表明喉罩的使用要比口咽通气道容易引起并发症[24]。相比面罩,喉罩更容易导致食管反流,这是由于喉罩会影响食管下端括约肌。其次研究发现喉罩的使用不当会导致胃胀气[25]。

喉罩适用于深度麻醉的手术,新生儿可以利用喉罩来辅助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检查。研究表明,在一定麻醉深度的情况下,使用和拔除喉罩而产生的并发症几率并不高,且双管喉罩的使用加强了儿童喉罩的适应性,利用双管喉罩套囊以及引流管可以改善气道压力,甚至可以进行胃管的插入[26]。

在小儿麻醉中运用喉罩进行手术有很多的优点,因此这项技术被运用于各种小儿疾病手术中,如脐下手术、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以及门诊手术等领域。由于气管插管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技术,且容易引起不适,所以在一些较为特殊的情况下可以用喉罩代替气管插管,如先天性舌下坠、颈面部瘢痕挛缩、腭裂的Pierre-Robin综合征、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Goldenhar综合征、声门下狭窄、气管狭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骨骨干发育不良等。相比起年长的儿童,婴儿的气道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早产儿在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用喉罩进行检查会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在深度麻醉情况下拔出喉罩时产生的不良反应较清醒时有明显的改善。此外双管喉罩的使用可以增强喉罩在气道管理中的适应证并且增强密封压力使之可以置入胃管进行治疗。总结以上优势发现,在儿童进行麻醉手术时,运用喉罩是科学有效的且具有安全性,能减少不良气道事件的发生率,因此在小儿麻醉过程中使用喉罩进行手术是很有发展优势的。

参考文献

[1]柴小青,朱运莲,魏昕,等.Supreme喉罩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1):60-62.

[2]阮骆阳,曹金良,许晓梦.SLIPA喉罩用于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5):486-488.

[3]黄晟,易治国,李军.小儿喉罩的临床应用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1,32(1):71-74.

[4]张锦英,沈途.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喉罩插入不良反应的抑制作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4):371-372.

[5]李大航,贾瑞芳,段宏军.SLIPA喉罩用于全麻气道管理的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6):528-529.

[6]杨旭东,董稳,刘克英,等.ProSeal喉罩在头颈部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12):1047-1049.

[7] Jun J H,Baik H J,Kim J H,et parison of the ease of laryngeal mask airway ProSeal insertion and the fiberoptic scoring according to the head position and the presence of a difficult airway[J].Korean J Anesthesiol,2011,60(4):244-249.

[8]王纯辉,顾尔伟,张雷,等.Supreme喉罩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6):547-549.

[9] Golshevsky J,Cormack J.Laryngeal mask airway device duringcoiling of un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s[J].J Clin Neurosci,2009,16(1):104-105.

[10]郑辉利,马保新.喉罩与腰-硬联合麻醉在侧卧位下肢手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5):489-490.

[11]周为民,侯瑞礁,沈伯雄,等.喉罩在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4):475-476.

[12]安世萍,梁汉生,卢兰生,等.Proseal型喉罩用于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5):2750-2752.

[13]胡小雪,李建松.SLIPA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2010,17(1):121-122.

[14]孙丽娜,王桂芝,王伟芝,等.SLIPATM 喉罩用于全麻乳腺手术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5):844-846.

[15]李仁虎,李家宽,李元海.喉罩与气管插管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躁动影响观察[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1,32(2):174-176.

[16] Lalwani J,Dubey K P.ProSeal laryngeal mask airway: an alternative to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in paediatric patients for shortduration surgical procedures[J].Indian J Anaesth,2010,54(6):541-545.

[17]胡胜红,李元海,邓小强,等.喉罩与双管喉罩和气管插管在全麻中应用的效果比较[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9,44(5):603-606.

[18]贺芙云,马保新,郑辉利.喉罩吸入七氟醚联合骶麻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4):369-370.

[19]李彩霞,沈霞,陈莲华.喉罩通气在小儿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4):307-309.

[20]赵晶,单宇,吴强,等.喉罩通气全麻在脑血管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1,32(2):145-148.

[21]罗辰日.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1):42-43.

[22]朱艳林.喉罩吸入全麻复合臂丛或硬膜外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情况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63-64.

[23]范滢萍,姜正焕.喉罩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8):20-21.

[24]张文.喉罩与单纯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4):37-38.

篇3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a)-079-01

近年来,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已较多应用于产科,但有较多的低血压发生[1-2]。将它与硬膜外阻滞两种麻醉方法对产妇的血压、母婴血气分析、新生儿Apergar评分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估,来考证联合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ASAI级择期剖宫产产妇40例,术前无妊娠并发症,年龄21~30岁,体重55~90 kg,妊娠37~40周,术前禁饮食8~12 h。

1.2 麻醉方法[3]

术前30 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 mg,阿托品0.5 mg,40名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组和联合组,入手术室后先建立有效静脉通道。联合组在穿刺前即开始静滴复方乳酸钠500 ml左右,选用L2~3穿刺点,先按常规行硬膜外穿刺,并确定到达硬膜外腔后,将一根120 mm长,27G的穿刺针穿刺到蛛网膜下腔,根据产妇情况缓缓推注布比卡因6~9 mg,拔出腰麻针置入硬膜外导管,产妇平卧后调整平面、并右侧抬高15°~30°,脊麻给药5 min后,若平面低于T10,硬膜外腔给2%利多卡因3 ml,此后根据平面酌情给药。硬膜外组选用L2~3或L1~2穿刺点,按常规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硬膜外导管,然后按常规诱导。术中输注复方乳酸钠,出现血压下降时予麻黄碱对症

处理。

2 结果

两组麻醉平面、胎儿娩出前用量、麻醉后呼吸次数、I-D、低血压发生率见表1。可见,联合组麻醉平面、呼吸次数和低血压发生率高于硬膜外组,而用量和I-D明显短于硬膜外组。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由表2可见,联合组母儿的PaCO2值均低于硬膜外组。

3 讨论

联合阻滞具有[4-5]:①起效快,镇痛效果完全,不易出现单侧阻滞不全的现象,平面易于控制。②安全:由于蛛网膜下腔用药量小,药物在母婴体内的血药浓度低,发生局麻药中毒及全脊麻的几率也就微乎其微。③同样可进行确切的术后镇痛,使产妇能尽早下床活动,促使机体早日恢复等优点,虽有一过性的血压下降,但经正确处理,对母婴无明显的负面影响,乃是施行剖宫产手术的良好选择。

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是安全、有效、快捷的麻醉方法。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镇痛效果确切,降低产妇对疼痛的恐惧心理,早日下床活动,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促进产妇早泌乳和哺乳,利于母亲康复和母乳喂养。联合阻滞在剖宫产术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宇光,张秀华. 区域麻醉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进展-第四届亚太地区区域麻醉新进展会议综述[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1997,7(4):36-37.

[2]吕洁,陈霞,刘秀芳,等.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8(6):25 .

[3]金沐,陈秉学,谭洁芳,等. 0.75%罗比卡因与0.75%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评价[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5,10(6):19-20.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65岁以上,择期行胃、胆、肠等各类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组(实验组n=30)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n=30),所有患者术前均无神经精神疾病和心肺功能异常。

1.2 麻醉方法 患者术前30 min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和阿托品0.5 mg,入室开放静脉,以10 ml/kg输注复方氯化钠后吸氧去氮,先匀速(60 s)静注2 mg/kg氯胺酮或生理盐水2 ml,1 min后缓注异丙酚1.5 mg/kg,芬太尼1 μg/kg,待患者入睡后,快速静注琥珀胆碱1~2 mg/kg。气管插管完成后静注维库溴铵0.08 mg/kg,行机械通气控制呼吸,术中以异氟醚、维库溴铵、芬太尼维持麻醉。

1.3 观察指标 用HP监护仪监测患者入室后诱导前,注药后1、3、5、10 min的HR、BP、SpO2、CO。其中CO用美国IQ-101型智能无创连续血流功力学监测仪测定,用MMSE评分表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认知功能,以判断患者术后有无精神障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标示。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P

2 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与注药后1 min比较,注药后3、5、10 min MAP两组均明显下降(P

用从MSE评分表现观察患者术前、术后,出院时的认知功能未发现异常(表3),因患者均在诱导后吸入高浓度氧,SpO2均高于98%~9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氯腰酮是目前临床唯一的非巴比妥类静脉中具有确切镇痛作用的,可直接兴奋中枢交感神经系统;同时可与单胺能受体结合,抑制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重吸收,可轻度兴奋循环系统,表现为血压升高,心输出量增加[1,2]。本研究氯胺酮静注后3 min、5 min、10 min时BP、CO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可能和氯胺酮的直接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元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有关。

MMSE量表由定向记忆、计算和注意,回忆言语五部分组成,合计30分,精神障碍患者均或多或少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大剂量给予氯胺酮常因谵妄,恶梦等严重的精神症状而限制使用。对大脑特定部位的刺激作用可能是氯胺酮麻醉后合并精神和运动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3]。本研究术后MMSE认知功能并未受影响,推测可能原因如下:①单次静注氯胺酮后,药物迅速“重新分布”,大脑内氯胺酮浓度迅速下降[3];②芬太尼可减少氯胺酮的副作用[4]3;③氯胺酮的副作用主要因其降解产物引起,本研究手术时间较长,接近或超过氯胺酮降解产物在体内的存留时间。

本研究中两组在注药后MAP均有明显下降,在未危及生命体征的情况下而未予特殊处理,血压回升至基础值的时间,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单次氯胺酮静脉注射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不改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有一定的兴奋交感神经作用,可适当维护麻醉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副作用,提高诱导期老年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许华,徐美英,邓小明,等.氯胺酮镇痛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0,21(3):132-134.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100-01

1麻醉专业本科生实习特点

现在的实习同学都为80后一代,他们被称为网络一代,其特点是性格活泼好动,自信心强,接受的信息量大,对临床工作只限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临床实践经验,临床工作对他们来说还很陌生。他们好奇心强,对新知识接受能力强,对即将进行的实习生活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希望能在工作中学到新知道,能一展自己所长,得到科室和社会的认可。

2麻醉专业本科生教学中采取的应对措施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我们在临床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教学计划要考虑周全、有的放矢。

2.1基础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他们都是刚刚结束基础课程转向临床课程的学习,因此他们对前期的基础知识有较深的映像,对临床知识陌生但强烈好奇,因此我们要抓住个特点,用基础知识来解释和讲述临床特点,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推理,这样就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打破对临床学习的陌生感,从而进入正确的学习轨道。

2.2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育方法实习同学的技术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不都一样,有好有差,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采取完全统一的教学模式。要针对每个同学自身的特点,采取适合与他们学习的方法。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重点放在操作正规化培养和较大难度的技术提高上;对基础较差的则重点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培训,采取手把手教,促其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使其扎实稳固地打好基础。在学习期间适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定期对学生实施理论考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培训计划,对“吃不饱”的可增加麻醉的难度,尽量安排疑难病人的手术麻醉以及颅脑外科、心脏外科等大型手术的麻醉;对跟不上的则让他们从基本的操作做起,安排他们先从事简单、短小手术的麻醉,使他们在学习期间均有较大的收获,在结业后进行严格的考核,检查教学效果,进行教学总结。考核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等,以提高实习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

2.3重视学生医德医风的培养医生作为白衣天使,具有光荣而神圣的职责。因此,医德、医风必须放在医学生教育的首位[3]。注意从点滴入手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培训。对带教老师则强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学生起好表率作用。要求学生以科学、严谨、规范、认真的态度对待临床工作,把保证患者术中的安全和解除患者的病痛放在首位,坚守岗位,认真履行麻醉医生的职责

3教学效果分析

在近几年的实习生教学中,通过采用以上的教学对策使我科的实习生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麻醉专业实习学生的理论水平显著提高,以现代麻醉学(第6版)的基础理论为标准对所有实习学生进行考试的成绩来看,2005年人科时摸底考试的平均成绩是60.45分,出科时测试的平均成绩是73.43分;而2OO7年入科时摸底考试的平均成绩是60.36分,出科时测试的平均成绩是80.25分,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此外,实习学生在麻醉学新进展方面的学习也收获很大,为学生对外应聘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实习生而言,实习既是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接触社会、强化服务意识的关键时期[4]。实习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是麻醉学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全国、全军的医疗卫生事业,也是衡量教学单位业绩的重要指标。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一个不断摸索、改进、提高的过程,因此要不断总结经验,开拓进取,搞好教学中的每一环节,为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桐伟,韩伟,聂玉艳,等.加强实习生教学管理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2):275.

篇6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9-0160-03

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是麻醉医师需要达到的最关键的目的之一,也是临床麻醉工作中最为基本的一项技能和操作,一旦处理不当或者处理不及时将引起患者的严重缺氧,甚至导致窒息,引起全身各脏器缺氧改变,严重情况下将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室颤和心搏骤停。统计资料表明,普通人群发生困难气管插管的比例一般在1%~3%,而通过有经验的麻醉医师使用现代麻醉技术后扔无法成功实施气管插管者约为0.5%~2‰[1-3],尽管其失败比例极小,但是一旦发生将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故麻醉医师熟练的掌握各种气道开放和处理技术,尤其是对于困难气道的紧急处理措施,是作为一名麻醉医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本研究主要将近年来麻醉中对于困难气道的紧急处理技术进行综述,并介绍如下。

1 困难气道的定义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就将困难气道做了明确的定义,其中困难气道主要是指在经过常规培训后的麻醉医师,在使用面罩通气和/或进行气管插管时发生困难。我国则于2008年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全国知名专家们共同协商并参考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对于困难气道管理的指南后,将困难气道定义为:在有5年或以上临床麻醉工作经验的麻醉医师操作下,实施面罩通气和/或进行气管插管时遇到困难,其中面罩通气困难是指麻醉前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超过90%,麻醉时由1名麻醉医师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使用100%的纯氧进行面罩加压给氧而不能将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对于通气不足未能进行纠正引起患者出现紫绀、二氧化碳蓄积以及继发的心血管循环功能不稳[4-5]。喉镜显露困难是指使用直接喉镜操作时,未能有效的暴露声门任何结构,仅能见软腭、悬雍垂根部和会厌顶部,甚至仅见软腭,而无法见到喉的任何结构,在此种情况下进行气管导管时,误将气管导管插入食道的可能性超过50%[6]。最后关于气管插管困难的定义则是,在训练有素的麻醉医师使用直接喉镜操作时,通过3次或以上次数的试插,或者插管时间连续超过10 min后方获成功者[7]。

2 困难气道术前评估方法

目前对于困难气道的术前评估,虽然方法较多,但是缺乏一定的特异性和针对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困难气道的影响因素过于复杂,故在临床工作中未能有一种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满足要求的评估方法[8-9]。

2.1 患者张口度

一般临床认为患者的张口度在最大张口时,其上下门齿之间的距离超过3.5 cm甚至可达5.6 cm,而对于张口度

2.2 甲颏间距

甲颏间距是指在患者进行头后仰的时,用软尺对患者的甲状软骨上切迹与下颏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同时对下颌骨水平距离进行测量,其中甲颏距离在6 cm以内或者下颌骨的水平长度在9 cm以内者[10],则可能存在气管插管的困难。

2.3 上唇咬合试验

上唇咬合试验是口腔内无异物时,嘱咐患者于平静状态下进行上下颌的咬合安静,其中患者下门齿能顺利的咬合上唇且超过上唇线者为Ⅰ级,下门齿能咬合上唇,但在上唇线以下者为Ⅱ级,Ⅲ级则是指下门齿未能接触上唇[11]。其中上唇咬合试验Ⅲ级者则提示可能存在气管插管困难。

2.4 Mallampantis试验

Mallampantis试验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也是得到广泛麻醉医师所认可的一种判断困难气道的方法,其分为四个级别:Ⅰ级者张口后可完全看到悬雍垂、咽腭弓、软腭等结构;Ⅱ级者张口后,起悬雍垂被舌面所遮盖,仅能见到咽腭弓、软腭;Ⅲ级者则仅软腭;Ⅳ级者则仅见硬腭。临床上对于Ⅲ级以上的患者,预示着困难气管插管的发生[12]。

2.5 头部尤其是寰枕关节活动度

正常情况下,患者的颈部进行前曲后仰的活动范围在90°~165°,而老年患者,其活动范围稍小,约降低20%左右,对于活动范围减少超过20%者,如颈短、颈粗、强直性脊柱炎、先天性改后天性颈部畸形、枕寰间隙狭窄及类风湿性关节等患者[13]。在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一旦进行麻醉肌松后强行的头后仰,将引起颈椎中段的反向前凸,导致咽喉部位的前移,更加重了声门暴露的困难。

2.6 其他少用方法

其中Wilson评分主要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体重、颈部的活动度、下颌的活动度、下颌是否存在后缩及上门齿是否存在前突等5项进行评估,每项分值在0~2分,总分为10分,其中≥2分者预示存在困难气道。另外还有通过影像学检查,主要是X线片了解口、咽和喉三者轴线位置判断,以及在清醒状态下使用间接喉镜检查进行判断。

3 目前使用困难气道处理方法

3.1 喉镜

[5]陈骏萍.困难气道处理新进展[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2):129-134.

[6] Calder I,Yentis S M.Could‘safe practice’be compromising safe practice?Should anaesthetists have to demonstrate that face mask ventilation is possible before giving a neuromuscular blocker[J].Anaesthesia,2008,63(12):113-115.

[7] Kheterpal S,Martin L,Shanks AM,et al.Prediction and outcomes of impossible mask ventilation:a review of 50,000 anesthetics[J].Anesthesiology,2009,110(4):891-897.

[8]周才.困难气道的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2,4(10):2143-2144.

[9]于布为,吴新民,左明章,等.困难气道管理指南[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1):93-98.

[10]胡胜红,李元海,徐四七,等.困难气道的评估与临床相关性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09,13(3):239-241.

[11] Pean D,Floch H,Beliard C,et al.Propofol versus sevoflurane for fiberoptic intubation under spontaneous breathing anesthesia in patients difficult to intubate[J].Minerva Anestesiol,2010,76(10):780-786.

[12]张月娟,吴长毅,郭向阳,等.可视化技术在困难气道处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2):187-192.

[13]李瑞萍,薛富善,程怡,等.超声检查术在临床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3,34(4):331-334.

[14]钟丽敏,嵇富海,朱晓刚,等.GlideScope视频喉镜在评估困应用[J].山东医药,2011,51(12):37-39.

[15] Joffe A M,Hetzel S,Liew B C.A two-handed iaw-thrust technique is superior to the one-handed“EC-clamp”technique for mask ventilation in the apneic unconscious person[J].Anesthesiology,2010,113(4):873-879.

[16]谢生春,陈桂枝.Airtraq喉镜用于困难气道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24-26.

[17]黄毓婵,姚晓琴,陈旭素.两种开放气道方法用于麻醉苏醒期舌后坠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23-24.

[18]俞蕾,王绍林,杨定,等.Bonfils纤维硬镜在困难气道插管的应用[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2,31(1):46-48.

[19]江伟,杨建平,叶流,等.McCoy喉镜三种用法在困难气道中的声门显露程度比较[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10):951-952.

[20]周脉涛,郑友芝,洪卫明,等.光棒用于困难气道伴口腔活动性出血的气管插管[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9):970-973.

[21]廖家齐,许学兵.困难气道患者的拔管策略[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2,33(5):330-333.

[22]季蒙,陶军,李俊,等.清醒下纤维支气管镜气管内插管在神经外科病人中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1):61-63.

[23]税昌中.预置气管导管在纤维支气管镜经鼻引导插管中的运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2):44-45.

篇7

在全麻中如何科学地选择合理的药物配伍,提高麻醉效果,保证麻醉安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是麻醉医生一直关注的问题。右美托咪啶(EX是一种新型、高效、高选择性的中枢肾上腺α2受体的激动剂,由于该药不诱发有临床意义的呼吸抑制,易唤醒,具有抗交感兴奋,独特的镇静,抗焦虑和镇痛的效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啶可以减轻手术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拔管时间,减少术后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所以在外科麻醉中被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关注在整个围术期及苏醒期右美托咪啶对全身麻醉用药量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月入住我院择期手术患者,包括普外、妇科、骨科手术患者,共10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在30-50岁,排除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异常,无神经、精神病史,无长期服药史,身体健康,术前准备充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ex(组和对照组(P组。

1.2麻醉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禁食水,术前常规给予长托宁0.5mg。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路,输注0.9%NACL溶液,监测BP、HR、ECG及SpO2,诱导前面罩吸氧,组诱导前10min给予右美托咪啶0.5ugkg,P组给予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所有药物均需在诱导前10分钟泵注完成,麻醉诱导均给予静注咪达唑伦0.1ugkg,丙泊酚1-2mgkg,舒芬太尼0.2-0.4ugkg,顺式阿曲库胺0.15mgkg,行气管管。术中组连续以ex0.2ugkg在术中维持。P组常规进行维持,两组术中均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靶挖输注,间断复合顺式阿曲库胺维持肌松。两组均以参照入室前血压调节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术中维持血压、心率在入室血压基础值20%以下,当超过基础值20%时,调整输注速度,当无效时给予相应的血管活性药物处理,如收缩压

1.3记录检测记录入室后T0,诱导前(T1,气管管前(T2,气管扦管后(T3,手术开始时(T4,手术结束(T5,拔管后(T6各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苏醒期寒战、躁动、呛咳例数。

2结果

2.12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P组患者T2时的BP、HR与T0时比较显著降低(P

2.22组患者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量组显著少于P组(P

3讨论

现代人类对手术中的知晓反应非常敏感,人们都希望在舒适安全的条件下完成手术,所以全身麻醉成为首选。全身麻醉系指利用各种全身的作用使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不规则的下行抑制,导致意识消失的麻醉状态[1]。因此现代麻醉利用多种或辅助用药进行复合麻醉,尽可能减少对生理功能的影响,满足病人及手术的要求。围术期采用合适的麻醉方法,调整麻醉剂量,合理搭配物,使用非麻醉性药物已被证明是降低手术过程中应激反应的有效措施。本文讨论的是右美托咪啶在全麻中的应用,右美托咪啶是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分泌作用,能产生近似于自然睡眠的镇静作用,同时对呼吸无抑制,有效减轻应激损伤,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2],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免受应激损伤,减少围术期心血管发病率和病死率,[3],研究表明,通过预注右美托咪啶能降低显微手术的应激反应,并减少物的用量。

本研究显示,麻醉诱导前给予0.5ugkgex泵注可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同时术中用0.2ugkgh麻醉维持,可加深全麻镇静深度,ex可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二者同时应用有协同作用[4]。组瑞芬太尼吻合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P组,同时组组内比较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差异,说明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苏醒时间简短,说明对呼吸抑制小。

本研究结果中发现,组患者术后寒战、躁动、呛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在P组的患者中概率增加,这与瑞芬太尼所致的术后痛觉过敏和阿片耐受有关,造成术后躁动增加,而ex可有效抑制瑞芬太尼所致的痛觉超敏,达到超前镇痛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躁动发生率和对阿片类药物的需求,从而减少了因疼痛引起的不愉快情感[5]。ex同时具有一定的顺行性遗忘作用[6],能消除患者对麻醉和手术操作等的不良记忆,本研究中显示组无术中知晓的记忆。

综上所述,ex在全麻中的应用,可增加手术与麻醉的安全性,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麻醉的舒适度的要求,降低恶心、呕吐、寒战、躁动的发生率,有利于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1]盛卓人,王俊科.现代麻醉学.第四版.第23章:287.

[2]金泉英.右美托咪啶小儿应用进展.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4:409-410.

[3]尚宇,康万军,李悦,等.预注右美托咪啶用于喉显微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5:385-387.

篇8

分娩期的疼痛给孕产妇带来了极大地痛苦。随着医学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孕产妇分娩有了更高要求,在分娩期间保证其母婴安全的前提;并要求分娩减轻痛苦,科学的分娩镇痛当有以下几点:①避免运动阻滞。不影响宫缩与产程,产妇可以自由行动;②产妇保持清醒;③保证母婴的安全;④给药容易,见效快,满足整个产程止痛的需求;⑤对胎儿娩出前后无抑制;⑥必要时可满足手术的需要[1]。硬膜外麻醉与腰麻的联合应用,可有效地阻滞分娩时的疼痛,且副作用少,该方法综合了腰麻与硬膜外镇痛的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 麻醉的方法

选择ASAI-II级,年龄20-32岁,要求主动行分娩镇痛,健康,单胎,初产妇100例为镇痛组,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产科检查无明显头盆不称,胎窘,无椎管内麻醉禁忌症。并选取相同条件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比并分析。当宫口开大2-3cm时,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取L2-L3或L3-L4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当通过硬膜外穿刺针置入腰穿针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并在蛛网膜下腔注入物,含罗哌卡因2mg,芬太尼2.5mg取出腰穿针头,向头端留置硬膜外导管3-4cm调整麻醉平面在T10以下。连接自控式镇痛药物微量泵,以罗哌卡因200mg加芬太尼200μg,配成100ml混合液持续泵入,速度4ml/h,产妇自控量为3-4ml/次,每次手控间隔时间为25min。止痛效果差的时侯可以适当的追加药物。直至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中停止镇痛。当第二产程结束后,再继续使用,至产后2个小时。在产妇离开产房前应当拔出硬膜外导管。全产程中产妇应常规吸氧、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血压。生产过程中如果有胎方位异常、产程延长或滞产、胎儿宫内窘迫。导致剖宫产者无法正确纠正。持续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产程中不能采取任何止痛方式,后正常处理同止痛组。2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3 结 果

麻醉效果:观察组100例,镇痛有效率为100%。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观察组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和脉搏与对照组没有差异;分娩镇痛对产程进展影响:在活跃期比较正常,分娩期延长。宫颈扩张的速度增快。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平均时间差异无显著性。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的影响:在实施麻醉以后,产妇的精神疲劳消除。盆底和肌肉组织明显松弛。产妇的活动无障碍,有利于胎头旋转和下降。从而降低了阴道助产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及胎儿宫内窘迫比较:在实施麻醉后应严密观察,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有所下降,产后出血率未见有上升。4 讨 论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综合了腰麻起效快,神经阻滞效果完善以及硬膜外麻醉可持续给药的优点,所以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先从蛛网膜下隙少量给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后再从硬膜外给药低浓度的罗哌卡因维持镇痛,这种方法既有镇痛完善、迅速,又保留了产程的运动能力,同时不影响产程,对母婴影响小。阻滞平面控制在T10以下。支配子宫体运动的交感神经未被阻滞。所以不影响宫缩,而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作用在神经根,可以阻滞感觉神经,而且不影响运动神经。既止痛又不影响宫缩及下肢活动[2]。正常分娩时,因疼痛和疼痛引起的情绪紧张可引起血儿茶酚胺的增加,使子宫收缩不协调,从而引起子宫胎盘血流量减少,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而通过腰硬联合阻滞一方面可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血儿茶酚胺明显减少,改善子宫胎盘血流量;另一方面,因缓解了分娩时的剧痛,减少了应激反应,避免了过度通气,使产妇能够充分休息,增进食欲,可降低新生儿酸碱失衡及缺氧程度[3]。以上表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胎儿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正常产妇因惧怕疼痛造成人为难产而使剖宫产的可能增加,对于盆底,阴道软组织坚厚,宫颈坚韧的产妇,经麻醉后,宫颈、盆底肌肉,阴道的张力减低,因此,提高了自然分娩率,从而降低了剖宫产率[4]。

总之,腰硬联合阻滞麻醉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小,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加上产程中有产科和麻醉科的双重监护,能更好地保障母婴安全,提高了产妇的生育质量,并减少剖宫产率,是一项安全有效的镇痛措施。

参考文献

[1] 乐杰,等.妇产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75.

篇9

1.1 一般资料 支气管哮喘病人30例,ASAⅠ~Ⅲ级,男14例,女16例,年龄30~78岁,体重45~90kg,哮喘病史3~35年。17例经过抗炎及哮喘药物治疗症状得以改善,其余病人自服药物哮喘控制较好。

1.2 喉罩选择 选用标准型或第三代气道食管双喉罩。依据体重选择型号:30~50kg,选3#,50~70kg,选4#,70~100kg,选5#。

1.3 麻醉方法 术前30min鲁米那钠0.1,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入室后监测ECG、HR、SPO2、PETCO2、RR和气道压(Paw),开放静脉输入复方氯化钠,静脉推咪唑安定3mg 、地塞米松5~10mg。麻醉诱导与维持:依次静注利多卡因1.5mg/kg、氯胺酮1 mg/kg、芬太尼4µg/kg、丙泊酚2 mg/kg、阿曲库铵6mg/kg。充分加压吸氧后,盲插入喉罩,套囊充气20~30ml,听诊两肺呼吸音确定位置正确无漏气,连接麻醉机控制呼吸。调整麻醉机参数:VT6~8ml/kg,RR12~14/min,I/E1:2~2.5,PETCO2维持在35~45mmHg,持续泵人异丙酚2~4mg/(kg•h)。术中依据手术时间长短,分次追加芬太尼、阿曲库铵。如气道压(Paw)>25cmH2o。听诊两肺有哮鸣音,手控呼吸、静滴甲强龙40mg、沙丁胺醇喷雾2~3次。如不能缓解,氨茶碱0.125~0.25g,氯胺酮1~1.5mg/kg静注。加深麻醉,直到气管痉挛缓解。手术结束后,患者呼之能睁眼、点头,按指令回答问题,生命体征平稳。拔除喉罩,吸氧2~5L/min,维持5分钟后送PACU。

2 结果

全组病人麻醉期间有支气管哮喘发作。诱导期间SPO2>97%。3例术中PAW>25cmH2o,两肺有轻微哮鸣音。4例有少量漏气,但SPO2>97%。全组病人无胃返流、咽喉部疼痛水肿及声音嘶哑。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变态反应性疾病,气道反应活跃。麻醉诱导用药、麻醉方法,尤其是气管内麻醉,对气管平滑肌影响明显,可诱发哮喘发作、支气管痉挛。沙丁胺醇是一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是缓解支气管哮喘的首选药。咪唑安定可与气管平滑肌上的苯二氮卓受体结合直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1]。利多卡因可有效预防反射性支气管收缩,但直接喷入气管有诱发气道反应的危险,故应避免。。氯胺酮通过神经途径促进儿茶酚嵌释放使支气管平滑肌松驰。氯胺酮、异丙酚均能不同程度地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可降低气管插管后的气道阻力。

喉罩与气管插管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较高、置管迅速、损伤小,插管和拔管期间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SPO2较高等优点,适合哮喘病人麻醉[2]。普通气管插管无论插管或拔管时都易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支气管痉挛[3]。但喉罩也存在返流、误吸、漏气等并发症,如通气不能保障则行气管插管,以提高有效通气量,保证机体供氧。

参考文献

篇10

武汉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创立于1955年。在经过了半过多世纪的发展后,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如愿获得两项桂冠:一个是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的牵头单位;一个是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的牵头单位。两项桂冠集于一身的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麻醉学临床、教学、科研和培训中心,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医学殿堂。

在那些为麻醉医学矢志不渝,为之奋斗的一代又一代协和人当中,有2个人是不得不提及的人物:一个是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创始人、“中国麻醉医师协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刘俊杰教授;另一位则是在当今医学麻醉领域久负盛名、被行业内广为称道“姚麻”的姚尚龙教授。这两人如同是在医学海洋里驾驶着同一艘航船驶向同一个目标。前者是浪里飞舟驶出江河,后者则是驾驶着这艘航船驶向大海,乘风破浪,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远航。

立志从医,承前启后

少年时代的姚尚龙心中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立志从医,当一名好医生。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姚尚龙如愿走上了医学的道路。

1982年7月,毕业于皖南医学院的姚尚龙在皖南医院做起了麻醉科住院医生。从那时起,从事临床一线的姚尚龙才真切的感悟到医学对于战胜人类疾病的手段是那样的微不足道,所力不从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麻醉医生。一次手术后,病人满怀感激地握住外科医生的手说,“您的医术真高明,我一点都不觉得痛。”听到这番话,为了病人忙碌一天麻醉的姚尚龙感到有些困惑,“明明是麻醉师的作用,可是病人们却并不明白。”从此,姚尚龙就暗自下定决心,既要做幕后英雄,还要做出色的麻醉医生、全国知名的麻醉学者,要让大家认识到麻醉的价值。

1984年9月,姚尚龙来到了武汉协和医院的麻醉科,师从当时麻醉学界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刘俊杰教授。正是刘俊杰教授的言传身教和悉心培养,姚尚龙从一个真知实干的麻醉医生一步一步成长为麻醉学界颇有名气的领军人物。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姚尚龙教授曾经满怀深情地说:“没有刘俊杰教授就没有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就没有今天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他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麻醉人之一。”他与刘俊杰教授的师生情意及两人在中国麻醉界的学术影响早已成为医学界的一段佳话。

传道授业,激励后人

熟悉姚尚龙教授的人总能被他充沛的精力所感染。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他仍然在不知疲倦的奉献。

除了担任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麻醉科主任之外,姚尚龙教授还有一长串头衔: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疼痛医师学会中国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首席专家;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麻醉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大专院校教材委员会麻醉学分会常务委员;湖北省麻醉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麻醉质控中心主任等等。

这么多的头衔如其说是一串串耀眼的光环,不如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他熟知我国的麻醉医学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有差距。面对13亿人口的大国,这个差距必须依靠这一代代人来缩小,让先进的技术能够造福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作为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姚尚龙教授深知必须要把自己所在医院的麻醉科建成示范学科,并以此形成带动和示范效应。正是在这种愿望的驱使下,姚尚龙教授带领的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开始从基础抓起,瞄准国际医学前沿,加快发展步伐,一年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学科发展的果然成绩斐然,并于2007年成为教育部国家级重点学科,2010年又获卫生部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资助学科。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至此成为拥有临床麻醉中心、重症监测治疗中心、疼痛治疗中心、麻醉与危重病医学教研室和实验室等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大科室。

姚尚龙教授致力于把麻醉医师协会发展为麻醉医生之家,承担更多麻醉医生维权的工作。他不仅切实奉行医师协会的宗旨,致力于维护麻醉医师的权益,还要求通过发展协会会员、健全地方协会组织、加强多学会间合作等措施以实现临床麻醉、ICU、疼痛等整个麻醉相关学科和谐发展。在姚尚龙教授的带领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人心齐、人气旺、基础研究硕果累累,学术交流互助互进,麻醉医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实现了整体进步。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首席专家,姚尚龙教授努力在中国推广初级创伤救治技术。2008年的汶川地震,姚尚龙教授亲自带领武汉协和医院组成的医疗队赴灾区救援。看着满目苍夷的场景和伤残的百姓,他一边指挥,一边还利用间隙时间亲自做了17台手术的麻醉,是全队手术麻醉做得最多的专家。过硬的作风和精湛的技术赢得了患者和同仁的高度赞誉。“虽然我是一名专家,但是在地震的现场,我仍然感到无能为力。” 姚尚龙坦言自己能救助的人只是少数。但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却并不是因为中国没有好的医生与药品,而是因为中国人尚未熟练掌握科学的创伤治疗方法。在姚尚龙教授看来,怎样让病人在受灾现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使他们远离死亡和残疾,是中国灾后救治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之一。2010年9月,卫生部医院管理所与国际初级创伤救治委员会(PTCF)共同合作的“初级创伤救治”国际培训项目工作在正式拉开帷幕,而姚尚龙教授正是这个项目有力推动者。

“两鬓斑白终不悔,为医消得人憔悴”。如今已是年近六旬的姚尚龙教授仍然在为麻醉医学的进步和发展禅精竭力,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和治学严谨的作风激励后人,力促麻醉医学在上新台阶。

良相良医,桃李满天

姚尚龙教授常说:有为才有位。既然在其位,当谋其职,尽其责。作为一名专家型领导干部,姚尚龙教授自担任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开始,就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在麻醉医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领域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还要系统学习医院管理方面的知识,从医院管理的大局上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在人们眼中,姚尚龙教授不仅充满活力,而且充分显示出了专家型领导的管理才能和工作魄力。他强调医院要从以往的惯性运作和粗放型管理的形态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模式过渡,坚持以人为本,患者利益至上的办院宗旨,强调医院的发展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满足患者的诉求,办人民满意的医院。他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医院各种规章制度,依靠制度管理,对事不对人。特别是涉及医疗质量和患者利益方面的问题,他能做到铁面无私,形成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手术室的“血荒”是阻碍病人进行手术的一大难题。姚尚龙教授大力倡导术中节约用血,并且在武汉协和医院率先推行回收式自体输血项目。近几年来,平均每年有500余台心脏手术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2012年5月起,武汉协和医院手术科室全面启动了自体血回输技术,节省了大量宝贵的血源。

祖国偏远的山区麻醉技术较为落后,姚尚龙教授经常带队支援这些地区。例如在新疆的博州,他每年都会不远万里带队赶赴那里,开展疑难杂症调研诊治、专家查房、专题讲座等活动。不仅派武汉协和医院的专家常驻新疆,还经常邀请当地的医生来协和医院进修学习,并定期选派麻醉科有经验的医生去帮助地方医院开展工作。

作为一名麻醉学者,姚尚龙教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对科研要求十分严谨,对学生要求一丝不苟。姚尚龙教授成功申请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功主持多项卫生部重点研究项目,不仅完成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还积极参加多项国际合作的课题研究,扩大了麻醉学科的国际影响。姚尚龙教授不仅多次邀请美国、英国、德国等麻醉学专家讲课,成功举办麻醉与镇痛进展国际研讨会,还定期派科室年轻麻醉医师前往德国、英国、美国、奥地利和香港等地留学,并与美国杜兰大学建立住院医师互相培训关系。

姚尚龙教授十分注重对麻醉人才的培养,不仅悉心指导其研究生进行科研工作,还不断强调年轻的麻醉医生需要开拓视野,具有创新精神。姚尚龙教授指导和发表麻醉论文300余篇,其中30余篇被SCI(国际科学引文索引)收录。他主持的“985工程国际研究生课程”,定期邀请国内外麻醉名师给所有的医学生讲授麻醉临床和科研相关知识。他强调麻醉科室需要进行定期的麻醉专题讲座和病例讨论,以扩充麻醉学生们的临床知识和经验。同时,姚尚龙教授力推每周一次的住院医师读书报告会,希望住院医师更多学习先进的医学知识,同时锻炼自己的口才,不仅需要麻醉做得好,还需要讲课讲得好。

几十年来,姚尚龙教授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麻醉人才,遍布祖国各地。对他的研究生,他时而是一名严格要求的“严师”,时而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好朋友”。正是姚尚龙教授的悉心培养,其学生包括连庆泉、类维富、苏帆、王月兰、姜丽华、武庆平、尚游、金胜威、王寿勇等,目前大多数都是国内麻醉届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骨干,其中不少的学生已经成为科室主任、教授和博硕研究生导师等。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