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法治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4-01-07 16:21:4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社会法治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社会法治教育

篇1

心设计,实事求是,

力争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有一个好的开头

检察长李秀菲

按照中央政法委的要求,从今年开始对政法干警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为了使我院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好这项活动。在教育活动的开始阶段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使全体干警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内容及相互关系。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五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即:“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这是每一个干警最基本需要掌握,而且必须牢记、必须铭刻在心的。这五个方面内容的相互关系也是必须掌握的。具体是: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的初始阶段,干警掌握这些内容就可以了。然后,随着教育的深入,再通过学习,逐步对每一个内容进一步深刻的理解。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开展好社会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基础是学习好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必须采取好的学习形式,使干警乐于接受。如:采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调研笔会等方式。三、要解决实际问题版权所有。要联系实际,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解决自身存在的与社会主义理念不协调的问题,然后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正。做到边学习,边对照,边改正,争取在短时间内取得实际效果。四、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长期任务来抓。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主义理念也不断发展,我们已经解决的自身存在的和社会主义理念的不协调的问题之后,又会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这种现象可能长期存在,我们只能把这种差距缩小,很难消灭,更不会通过一次教育就把问题永远的解决了,那即不现实也不可能。所以我们必须把树立社会法治理念教育作为长期任务来抓,才能使我们这只政法队伍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成为人民满意的的检察队伍。

篇2

现把两院三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思想作风整顿情况

这项工作,两院都进入了查摆问题阶段,他们都能按照省委督导组的要求,一是都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并按方案要求先后开展了个人自查、大接访、大走访活动。二是采取发放征求意见函、调查问卷、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于整改阶段的进行。三是坚持边整边改,完善各种制度,强化了院政管理。四是对上级督办的案件和本院接访案件,查出原因,限期办理。

两院对省市督办案件、接访案件办结的具体情况是:

**法院:

省人大督办案件1件,已办结;

省政法委督办案件11件,已办结6件,正在办理5件;

省法院督办案件7件,已办结2件,正在办理5件;

市委督导组督办案件1件,已办结;

市中院督办案件7件,已办结3件,正在办理4件;

县法院接访案件55件,已办结20件,9件法律咨询,正在办理26件。

**法院:

省政法委督办案件3件,已办结2件,正在办理1件;

省法院督办案件5件,已办结1件,正在办理4件;

市委督导组督办案件1件,已办结;

县法院接访案件23件,现场解决9件,已办结12件正在打印阶段,正在办理2件。

二、执行工作情况

**法院:

共清理积案929件,截至目前,已执结412件,执结率44.3%位居全市前列。采取的方法措施:一是广泛动员,建立了清理积案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二是争取县委、人大的重视,支持执行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执行环境。三是认真清理执结案件,做到了五个到位,即:1、清理到位;2、原因分析到位;3、责任到位;4、集中执行到位;5、采取措施到位。四是讲究执行艺术,改进执行方法,提高执行的社会效果。

**法院:版权所有

共清理积案1855件,总标的8060801149.65元,截止目前执结411件,执结率22.16%,执结标的12817600元。采取强制措施73人,扣押财产26万余元,目前执结率居全市落后地位,存在很多困难,为改变落后局面,**法院下一步执行工作的打算是:一是在全县形成人人支持执行的大环境,建议县委成立解决法院执行难问题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副书记担任,成员分别由人大、政协、公、检、法及县直各有关负责人组成,在全县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执行格局。二是加大执行工作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挂牌督办制度和典型案件通报制度,联席会议由政法委牵头,公检法和政府各有关部门参加,每月召开一次工作协调会,排除执行障碍。四是建立慈善救助组织,对弱视群体,实行政府救助,体现司法为民的思想。五是建立执行威慑机制,将被执行人信息通报给工商、税务、房地产管理、车辆管理等部门,促使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六是建议县委、人大关注**事件,督促检察院尽快解决此事,稳定干警的情绪。

篇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体会之三

采取五个结合,抓好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

为了使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活动在我院收到良好效果,我们应采取五个方面的结合:一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学哲学结合起来。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的基础,运用辩证法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最科学的方法。李瑞环同志曾经说过:“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版权所有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就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二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5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都要体现在具体工作上,同自己的本职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发扬和坚持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好作风,摒弃和改正不符合社会主义理念的不良工作作风。三是把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同遵守党纪国法结合起来。司法人员应该是遵守党纪国法的模范,要自尊、自省、自律。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打铁要靠自身硬,只有自己不违法乱纪,才敢同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才能更好的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四是把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同提升干警综合素质结合起来。作为国家机关的司法人员,只是懂得书本上的法律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需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克服单纯执法观点,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所以要通过社会主义理念教育,使全体干警认识到,职责要求我们必需作到:清正廉洁,淡薄名利,公平正义,无私奉献,爱憎分明,文明执法,团结协作、依法办事等等。五是把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同提升案件质量结合起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成果最后要体现在案件质量的提升上。司法机关就是解决人民群众各类矛盾的机关。而这些矛盾都体现在每一个具体案件上。一定要树立100减1等于0的思维方式。即办错1起案件,对司法机关来说可能是百分之一的错误,但是对当事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错误。所以,我们不能允许丝毫的马虎和失误,更不能允许办人情案、关系案,甚至徇私枉法,贪赃卖法。

篇4

关键词:图书馆;职能;社会教育;措施

Key words: library;function;social education;measure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4-0253-01

0引言

图书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出现的,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图书馆的职能也发展着变化。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并服务社会,它的主要职能就是社会教育,这也是人类社会所赋予给它的使命。图书馆为了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知识去供我们分享,随着时间的推移图书馆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之一。图书馆就是终身教育的场所。

1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发挥的现状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现状是: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个图书馆,而且每一个区域内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条件也不同,各个图书馆之间没有必要的交流。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公共图书馆不多都在东部经济发展地区,而且公共图书馆大多都分布于城市的老城区,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在城市的出现了很多社区,社区图书馆也应运而生,但是由于刚刚起步,社区图书馆的数量还很少,资源也非常有限;在一些农村还开设了农村图书馆,但是收到农村经济发展以及运行经费的问题,大部分的农村图书馆都很难发挥出其作用,并处于停滞关闭的状态;在一些中小学也开设图书馆,但是由于学生都处在学习紧张的状态下,学校一般不会向学生开放图书馆,因此图书馆的职能也难以发挥;在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他们的资源优势使得这些地方的图书馆内容丰富,但是也没有充分发挥出其作用。

2如何更好的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2.1 强化学习氛围,营造书香氛围公共图书馆作为特殊的公共场所,要注重以充满文化特色的环境来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一个良好的、充满文化和学习气息的人文环境,是吸引读者的举措之一。名言警句,书画长廊,丰富多彩的宣传、导读,让读者走进图书馆,就有一种静馨雅俗的心理效应;典雅的建筑风格、柔和的灯光、宜人的色彩,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环境;空气流通,宽敞合理的借阅合一的布局,让读者有一个舒适的、方便的读书环境;还有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建筑等等。

2.2 提高藏书质量,加快信息服务建设图书馆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信息交流融为一体,成为知识物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对社会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激烈竞争的信息和知识经济社会中,人们要生存和成功,就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公共图书馆正是培养人们综合素质、开发创新能力的最佳课堂。图书馆是人类文献信息集散地,应最大限度地开放教育资源,满足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只有在充分开发和利用馆藏文献资源的同时,扩大藏书数量,提高藏书质量,同时,加快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做到使学习者能随时、随地学习任何想学的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并提供完善的教育信息资源和咨询服务

2.3 提供学习交流场所,提高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效益。

人与人的相互交流是人类的一项最基本的需求。图书馆被称为“市民的第二起居室”,是因为图书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文化交流的场所,人们在这里可以互相交流文化知识也可以探讨学术知识。图书馆的设施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图书馆设置的学术报告厅、多功能报告厅、会议厅、展览厅、视听室等,成为社会成员相互之间或与专家学者之间在思想、学术、艺术、文化等方面进行直接交流的最佳场所。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集知识与趣味的学习交流平台。

2.4 提高图书馆员自身素质,构建一条通畅的读者沟通渠道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的重要被广大的市民们重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就是这个道理,知识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图书馆作为科学、教育、文化等知识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积累知识的主阵地,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在知识的创造和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作用非常的巨大,他们决定着图书馆能否发挥出自身的社会效益,优秀的管理人员拥有较高的工作效率,能够促进图书馆社会效益的提升。因此,图书馆要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必须选用一批高水平的图书馆管理员,成功的图书馆背后靠的是优秀的馆员团队。如果图书馆员缺乏相关的专业领域知识,就难以协助科研人员进行情报调查分析、预测和专题文献检索。而且,随着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以及新型学科的不断出现,要求馆员最好能掌握更广博的学科基本知识,必须及时更新和补充有关专业技能,接受继续教育,构建一条通畅的与读者沟通的渠道。科教兴国,不仅仅学校是教育的场所,图书馆更是一个终生教育的场所,社会教育职能将是它永恒的职能。

参考文献:

[1]肖希明.构建和谐的图书馆服务文化[J].图书馆建设,2006,(01).

[2]吴慰慈.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图书馆,2006,(01).

[3]石凤.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提升社会教育职能的辨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

[4]王余光,李雅.图书馆与社会阅读研究述略[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02).

[5]李莹波.和谐社会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 2008.

[6]王军.公共图书馆构建和谐社会之实践[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01).

[7]柯平,洪秋兰.图书馆发展研究的新视角[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04).

[8]王丽颐. 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上册)[C], 2007.

篇5

中央政法委决定2006年对全体政法干警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这是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促进政法干警公正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治本之策。公安部部长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当前公安机关的一件大事。我个人认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旨在全面提高公安民警政治素质、队伍素质、业务素质,推动各项公安工作的重要举措。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就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先进的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所谓“理念”,实际上就是人们的一种观念、认识和信念,或价值观。司法理念是指导司法制度设计和司法权实际运作的价值观和理论基础,因此,在行使司法权的过程中,司法理念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公安执法权是司法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每一种公安行政制度都蕴含着一种司法理念,司法理念通过公安执法制度得以具体的体现,并在这种制度的实际运作中得到贯彻。其次,每一位公安民警在行使职权中,都会按自己对法律制度的理解、对公安执法制度和诉讼制度的理解、对法律的本质、社会的观念甚至对人性善恶的理解,通过行使职权来表现出他们的司法理念。再次,司法理念在社会上的推行或拥戴的程度可以直接表现为社会大众的法律意识的内涵、大小和强弱,从而关系到全社会守法、护法、爱法的程度,影响到国家的法治化的进程和公安改革的成败。因此,司法理念已深深地熔入公安执法制度之内,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司法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公安执法制度。而有什么样的公安执法

制度,也会引导人们形成什么样的司法理念。下面我想谈一下对公平正义的粗浅的理解。

在百姓的眼里,公安民警是国家和法律的化身,是国家行政和刑事执法权的行使者是社会正义和社会良知的象征。公安民警要不负人民的期望、不辱法律的使命,就必须成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法律专业知识深厚的、司法技能娴熟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和较娴熟的业务能力。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法制化的进程,需要建立相应的公安执法制度来作保障,同时还要求公安民警必须具备现代司法理念,而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就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先进的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公安民警要树立公正的理念才能够保证其所行使的职权不失公正性。因此,公正的理念应当成为每一位公安民警进行行使职权的精神和灵魂。公安干警应当牢固树立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工作永恒的价值追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根本标准。执法为民,服务社会,执法人员要学会善于和正确运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努力做到及时化解矛盾,努力减少和消除社会对抗,促进社会稳定,以公平促和谐,以稳定促和谐。如何做到公平正义严格执法是基础,所以说公安民警在办理案件活动中必须要严格遵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如果法律的平等原则不能遵守,则法律将形同虚设,其应有的公平和正义价值也不可能得到实现。如果公安民警在行使职权中具有超越法定职权的权力,就很有可能在正义的幌子下从事非法的活动。所以公安民警在办理案件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正确运用实体法作出公正的处理。在严格遵守实体法的同时也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法办事,公安机关按照诉讼程序办理案件,本身就是实现法的公正价值的要求,同时严格遵守程序才能保障行使职权的公正。只有按照公正的程序行使职权,才能实现行使职权的公正和程序的正义。但不可忽视的是,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甚至执法犯法现象,在政法队伍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还相当严重。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一些干警的执法理念不正确。所以,非常有必要从端正政法干警的执法理念入手,通过广泛深入的思想教育,让大家真正弄明白、解决好权从何来、为谁掌权、为谁执法、如何执法等重大思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政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无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契机。因此,我们每一名公安干警要珍惜这个机会,通过这次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现代的执法理念,扎实地履行好权利与义务,把公安工作的每一项职能落到实处,经得起党和人民的检验。

篇6

二、图书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的优势

(一)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

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传承文明、承担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窗口,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个地区的文献典藏中心,图书馆全面收藏并整合包括图书、报纸、期刊、声像、缩微胶片、数字信息资源等各种载体在内的文献资料,集中保存并反映了某个时期某一地区的人类文明与成果,堪称人类知识和文明的智库;图书馆馆藏文献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分类有序,管理科学,肩负着为本地区政治、经济、教育、文化提供知识信息的重任,最大限度地为读者和受众提供所需的学习资源,为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

(二)专业的人才队伍优势

图书馆作为现代文献信息中心,拥有海量的藏书资源,专业馆员能否从图书和信息的角度为读者答疑解惑、提供咨询,对读者阅读主动介入,悉心服务,是图书馆能否履行社会教育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任何一个跨入图书馆知识大门的读者,图书馆员都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其获取知识信息,熟练地运用所学专业进行引导,帮助读者正确查找和使用各类资源,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搭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以达到传播知识、服务大众的功效。

(三)先进的设备设施优势

从传统图书馆服务演变到当今多元化服务的进程中,现代科技及网络设备的运用是衡量一个图书馆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图书馆普遍建立了馆内局域系统,并与因特网连接,能提供给读者使用的计算机数量、信息节点、网络接入宽带、数字化存储容量等硬件设施大大增加,很多图书馆还配备了触摸式电子阅报器、24小时自助借还书设备、一卡通暨通借通还等更为人性化的便民服务设施,让公众平等地获取网上信息资源,共同享有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

(四)良好的阅读氛围优势

图书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会客厅,集中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内涵和精神面貌,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人的阅读欲望和阅读情趣。公共图书馆实行全部免费开放后,由于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图书馆在保证开展基本文化项目的同时,不断打造优美的服务环境,营造浓郁和谐的文化氛围,以高雅的品质和富有创意的布局设计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读者可享用的阅读空间越来越安静、温馨、舒适,内部阅览及休闲等微观环境不断人性化,使读者感到这种平等阅读、自由共享的氛围有时比书籍本身或硬件设施更为重要。

三、图书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思路及措施

(一)广泛开展全民阅读实践活动

图书馆由提供书籍的场所,变成公众素质教育的平台,这是时代赋予图书馆的新意义,党的十把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写进报告中,充分体现了对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打造书香社会,倡导全民阅读,一直以来都是图书馆的天职与使命,一个没有阅读的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教育;图书馆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读书活动,吸引众多群体参与其中,读书活动一般由图书馆组织发起,也可由读者自发形成,各类读书报告会、主题演讲、阅读征文、读者沙龙等都已赋予了全新内容和形式,有些已形成了阅读品牌;除此以外,图书馆还利用数字资源拓展信息空间,举办各种网上读书会、网络论坛等新媒体活动,使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构筑良好的对接关系,通过多形式互动,提升图书馆社会效益,发挥图书馆教育民众作用,让公众感受到阅读的力量。

(二)延伸为未成年人教育服务领域

图书馆承担着青少年儿童学习“第二课堂”的职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未成年人文化意识的不断提高,儿童及青少年越来越愿意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从图书馆“第三空间”获取所需的信息。为配合学校教育,提供优良服务,图书馆会定期为各个年龄段的读者举办故事会、读书会、演讲比赛、播放爱国主义影片等活动,引导阅读兴趣,推广阅读范围;同时根据每个年龄段的特点,推出新媒体阅读、手工制作、才艺展示等特色活动,开启未成年人想像空间,激发他们的活力和创造力;与此同时,图书馆还积极扩大服务半径,针对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开展心理咨询、学习辅导、图书接力及创办农民工子女阅读基地等活动,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延伸服务领域,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培养未成年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真正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

(三)加大为特殊群体服务力度

为特殊群体提供服务是体现图书馆承担社会教育职能、提升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又一重要途径。弱势群体在获取公共资源时方式单一,普遍存在困难和障碍,根据公共文化服务普遍性、均等性、公平性原则,图书馆进一步加大对弱势群体服务的倾斜度,强化为弱势群体服务理念,有针对性的增加盲文等一些特殊文献馆藏资源量,增设残障人士无障碍设施,设立残疾人阅览室;加大对老龄读者的关爱,增设社区图书馆网点等基础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导读、娱乐等服务;发挥图书馆专业技术人才优势,为广大农民工提供有关技术培训、实用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等相关教育和服务,利用流动图书车送书到厂矿、工地,促进农民工利用图书馆公共平台全面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四)精心打造公益性展览讲座

举办公益展览讲座是近年来图书馆不断科学发展、开拓创新、服务大众、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图书馆越来越成为本地区精神文明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市民终身学习、求知解惑、思想交流、文化休闲的最佳的场所,正是基于这一特点,公益性展览讲座需求日益增加,受众日益广泛,社会关注度日益增强,图书馆馆际之间不断整合资源,结成讲座展览联盟,加大共建共享力度,提供优良服务,同时走出馆门进行巡讲巡展,拓展渠道,让更多的基层大众受到感染,得到教育和启发。

(五)拓展分馆及流通站服务

在开展阵地教育与服务的同时,图书馆还拓展服务渠道,根据服务人群和地域特点,积极开办分馆及流通站,突破地区空间限制,将丰富的文化资源送入学校、社区、军营、监狱、厂矿和车间等各个场所,让优秀文化传播和辐射到更广泛的地方,使更多的基层和群众受惠,同时也将图书馆的影响力扩展到社会各阶层,使公共文化服务更均等更公平,群众更受益,图书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也更加凸显。

参考文献:

篇7

一、我市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概况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大市、职教强市”的工作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术教育法》和国务院、省政府及*市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作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加快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性决策。我市通过逐步加大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工作力度,形成了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工作氛围和一定工作基础,职业技术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我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6所,在校学生14880名,专任教师871名。全市职业技术教育形成了覆盖特色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10个大类36个专门化方向的专业结构。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其定位准、技能强、适应快的特点,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二、近年来所做的工作

(一)加强统筹领导,把职业技术教育摆到突出战略位置

近年来,结合我市实际,围绕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培养数以千万计高素质劳动者的根本途径,作为加快推进区域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基础性工程,予以高度重视。全市逐步形成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城乡大职教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大职教办学体制与运行机制,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统筹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内容,既加强职业学校在校学生的培养,又重视在岗、待岗、转岗及后备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把培养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二是统筹职业技术教育的领导和规划,整合城乡各类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形成了分工相对明确、联合协同的工作体制;三是统筹调动各方办职教的积极性,初步建立起了以政府为主导,同时鼓励镇(街道)及广大企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城乡职业技术教育建设的促进机制,形成了政府与市场、培训与就业之间的互动。

(二)坚持创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有了明显的提升

1.推进集约化办学。一是进一步整合我市的职业技术教育资源,促进高中段教育事业的发展。市政府于20*年5月,将技工学校成建制地划归市教育局管理,同时以技工学校为主体,新组建了“*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实行一所学校、两块牌子办学。两年内,该校的办学规模由原来的7个班级扩大到了目前的21个班级。目前,投资估算总额1.48亿元,占地面积为300亩,学校规模达90个班的该校新校舍,已经进入了扩初设计阶段,年底前将正式在杭州湾新区开工建设。去年,*职高撤销金轮校区后,市政府及时调整了资源存量,做到缩地盘不缩规模,继续保持了*职高超大型学校的规模。二是优化了我市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资源配置,提高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集约化、特色化程度。20*4月,通过“扩、缩、并、转、停”等形式,对全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专业建设等实行统一调控。在专业结构上,扩大了全市加工制造和现代服务专业的规模比重。在专业布局上,做到了职业学校专业集聚集约,错位设置、规模发展。全市初步形成了主干专业规模化,专业方向多样化,服务面向社会化的特色专业。目前,全市职业学校根据区域产业特点开设的重点骨干专业达到10个,其中5个专业分别被教育部、浙江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认定为示范专业。全市职业学校就读重点骨干专业的在校学生达到了总学生数的71%。

2.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根据我市产业特点和发展趋势,市政府确定了家电制造、化纤纺织、机电模具、林业园艺、农业技术、财务会计、商贸物流、现代服务等八个重点建设的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并于20*年起依托职业学校,全面规划建设相配套的公共实训基地。2005-20*,市财政累计安排职业教育专项设备经费4200万元。至目前已累计完成44%的投资,共42个专业实训室的设备招标采购工作,其中26个专业实训室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列入20*度投资计划的47个专业实训室,目前已完成项目论证、市场调研工作,进入了设备招投标公示阶段,可望于今年年底前建成。为了增加我市公共实训基地的配套用房,今年市政府又安排专项经费1670万元,将*职高、行知职校、锦堂职高等三个学校的实训楼扩建工程列入了全市的实事工程。一大批先进实训设备进入职业学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动手能力。*职高先后被省和*市有关部门认定为“浙江省先进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市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3.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我市规定,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除应具有教师资格外,还应参加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社会化考试或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得相应资格。目前,全市职业学校教师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33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3%;具有高级技工、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134人,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39.6%;全市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有了较快提高。20*6月,市政府与同济大学共同签署了职业技术教育合作框架协议。我市利用同济大学百年名校的职业技术教育科研优势,以职业技术教育理念更新、全体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加强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正式启动了*市2007-2010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全员培训工程。今年暑期,我市首批120名教师赴同济大学参加了现代职教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基础培训。

4.推进课程改革实验。为了改变职业技术教育重理论、轻技能,重课堂、轻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需要脱节,与学生实际脱节的现象,去年,我市在省内率先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实验”。课程改革实验结合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结构的调整和学分制改革,覆盖了全市五个主体专业和两个基础文化科目。一年多来,全市职业学校强化实践教学,以“实际、够用”为原则,初步完成了21种不同类别的校本教材编写工作(包括企业订单式培养教材),并应用于专业技能教学实践,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仅去年以来,全市组织职业学校师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63批次,参赛师生达1568人次,共获国家级奖项13人次,省级奖项21人次,*市级奖项170人次。

(三)构建服务型体系,积极推进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

根据发展城乡大职教的指导思想,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若干意见》及六个配套政策,对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了进一步的部署,明确把企业职工岗位培训、专业农民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城乡后备劳动力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及外来务工人员培训作为六大工作重点。近三年,全市累计完成本地劳动力各类培训11.8万名,其中1.8万名培训对象获得中级以上职业技能资格;另外,还对35万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了基本素质培训。

(四)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保障力度

为加快城乡大职教发展,我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不断强化政府投入力度。在基本完成职业学校“双调工程”后,市财政及时将投资方向转到了支持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发展和实施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上。20*至20*三年间,为实施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投入财政专项资金2800多万元;从20*年起,还首次把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经费纳入年度产业扶持预算基金,计划连续三年各安排1500万元左右,用于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同时,出台了职业技术教育经费统筹制度,对全市各类企事业单位按职工工资总额2.5%的比例提取职业技术教育经费,其中1.5%由市统筹,1%由企事业用于一线职工的技能培训。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当前我市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办学机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全市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要求。二是校企合作缺乏政策引导。全市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工学结合和企业实习基地建设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市人民政府关于构建服务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91号)提出的职业学校生均经费高于普通高中1.5倍的政策尚未到位。导致全市职业学校实际应配的实训指导教师人数减少;同时由于实训基地建设经费仅限于设备采购支出,导致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实际运行中高额成本的耗材、耗电等支出没有经费保障。四是生师比偏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低,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缺乏。教师队伍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偏弱,专业化程度不高,其现状很难满足职业技术教育高技能的教学要求。同时由于职业技术教育的转型发展和课程结构调整,一大批文化课教师面临转岗与分流(占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8%)。五是镇(街道)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的培训场地不足、设备设施落后,进而影响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的质量和进程。

当前,各级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给予了加倍的关注,也对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发展、培养紧缺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了建设效益和谐新*的目标,并从创新发展、开放发展、集约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出发,对我市今后五年职业技术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全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

(一)以服务为宗旨,推进职业学校专业化办学。努力增强我市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和紧密度,紧紧围绕市里已经明确的家电制造、化纤纺织、机电模具等类专业,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在专业总量上,使全市加工制造类专业的比重从目前的31%提高到40%左右,现代服务类专业的比重从目前的36%提高到45%左右。同时,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大主干专业的投入力度,创建一批特色品牌专业。以全新的理念创办好杭州湾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利用与同济大学合作的契机,在校舍设计、专业设置、办学模式、教师队伍、校园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创新,努力把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建成为一所理念全新、与国际接轨的示范性职业学校。力争本市有1所职业学校进入国家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行列。

(二)以就业为导向,推行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近年来职业技术教育界使用频率最高、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尚未突破的难题之一。目前我市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一方面职业学校吸收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初升高”的低端生源,入学成绩多数不尽人意,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厌学现象;另一方面职业学校仍然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还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论、轻技能,重课堂、轻实践的现象。要力争建立政策引导机制,一方面激发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向职业学校提供设备、生产实习场地并选派专业教师,承担相关实训项目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要促进职业学校主动与行业、企业零距离接轨,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模式转型。使职业技术教育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学科、学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

(三)以技能为中心,加快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继续保持现有的投入力度,改善职业学校和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教学条件,推进全市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同时,要增强公共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力争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产教结合、资源共享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使其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基地。

篇8

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7-0064-02

作为西方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亚里士多德在许多学科中,如哲学、伦理、物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甚至是开创性的意义,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中《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之一,被评为专门的政治学研究的“创始之作”[1]。《政治学》一书内容基本涵盖了希腊城邦生活的全貌,论及了奴隶、致富的方式与方法、财产制度、社会制度以及对当时希腊世界几个城邦政治制度的评述,城邦教育的设计与城市的规划等等。其中亚氏的社会制度思想、独特的法制理念与教育规划,使其与其师柏拉图区分开来,独创了属于亚氏的社会体系。

一、社会制度

《政治学》一书中开篇论述了社会制度几个基本要素:家庭、村坊、城邦、个人。首先亚氏定义城邦本质为一个社会团体,至高而广涵。其次在论述城邦形成过程中,论述了两种关系,一种是男女关系,另一种是主奴关系,这两种关系组成了家庭,在家庭中有三种关系:主奴关系、配偶关系、亲嗣关系。家庭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基本形式。若干家庭联合的初级形式就是村坊,而城邦就是村坊的集合。至此,社会进化到高级而完备的境界。而城邦的目的不同于家庭,其目的是为了一种优良的生活,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在三者排序中,亚氏认为城邦本性上先于个人和家庭,以正义为原则,其衍生的礼法可判断曲直,是社会秩序的基础。

通过对上述几个基本要素的论断,在卷二中,亚氏借批驳柏拉图的城邦过度划一和妇孺公有,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社会制度体系。亚氏理想中的社会制度,非妇孺公有,这个社会中存在不同的品类的人,存在着普遍的友爱精神。政治社团的组合方式必居其一:一切东西归公、完全不归公、一部分归公,而柏拉图的公妻制度实际上是不可实行的,其并未做出应有的详细的说明,过度的划一化会使城邦本质消亡。一个城邦必须由不同的品类组成,过度划一不是良好的政策。而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人们都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事物。柏拉图的社会制度还会遭到一些其他诘难,如人们不知相互间亲属关系,这样会使伤天害理的罪恶容易发生,违背伦常,而妇孺公有的社会中,友爱精神一定削弱,而友爱削弱不利于内讧的消除。

在《政治学》一书中,亚氏对奴隶进行了论述。在亚氏社会制度中,奴隶制度存在是合乎自然的,主奴关系却是友爱的。卷一中,亚氏认为奴隶属于那些本性不属于自己人格而从属于别人的人,其缺乏理智仅能感应别人的理智,确实应为别人财产,这财产在生活行为上被当作工具可以转让或出卖。通过一些证明,比如体格卑劣的人要从属于体格较高的人,有些人天赋有自由,有些人自然为奴隶等,认为奴隶现象是正当的。但是,亚氏却否定了战争造成的强迫奴役,认为在合乎自然奴隶体系中,双方各尽其职,存在着友爱和共同利益,应以善良和卑恶为准则,而不是非正义的战争强迫所形成的主奴关系。

在亚氏的社会制度中,亚氏阐释了自己的社会阶级体系,而且此阶级体系中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界限明确,肯定了中产阶级的地位。在卷二中批判柏拉图《法律篇》中,亚氏提到了统治者应该与被统治者区别清楚,在从整体体制上批判柏拉图时认为各级组成分子地位欠明确。

在第四卷,通过批判柏拉图社会分工,认为其分工体系下的城邦不再是以善德为其生活目的而是仅在寻求经济供应。亚氏认为城邦组成部分包括八个部分:农民、工匠阶级、市廛阶级、农奴阶级、武士、司法审判人员、富人、行政人员。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李普塞特在其名著《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前言”之前专列一节“亚里士多德论政治人及民主秩序的条件”,其中推崇地载录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最好的政治社会是中产阶级公民组成的”[2]论述。亚氏认为公民分为三个部分:极富、极贫和两者之间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具有中庸美德,不趋向于某一个极端,过美、过强或者过贵等,他们很少有野心,最能顺从理性。

其次亚氏在卷三定义了其社会制度中公民的定义,即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工匠不应列入公民籍,凡能够参与城邦官职与光荣的公民是最尊重种类。在卷二论斯巴达政治制度时,认为对于妇女不应纵容,要有合理的农奴管理制度。同时亚氏在卷六论平民政体时,阐述了其重农思想,认为农民是组成城邦人民中最优良级类,爱好实力而不重名位,牧业人口为次优良。

因此,亚氏社会制度几个基本要素:家庭、村坊、城邦、个人。在这个社会制度中,奴隶制度合乎自然,但是主奴关系是友爱的,公民们积极参加议事与审判事务,工匠等低下阶级不列公民籍,没有公民权。社会阶级分为贫者、中产者、富者。中产者最顺从理性,农民与牧民都是较优的人民级类。亚氏的社会制度思想,尤其是其对阶级的分类,对于当今社会结构有一定的启示。当今我们倡导的最理想的社会结构趋向于亚氏的社会结构,即“橄榄形”社会结构,这种结构是最稳定的社会结构,社会冲突大部分只是停留在政策层面,而不会造成整个社会的动荡。这种社会结构对于社会各种机制的形成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法治理念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至于今之探讨法治者“几乎不可避免地都回头求助于亚里士多德”[3]的论断。亚氏在《政治学》一书中关于法治更多是一种理念,其关于法治直接的论述很少。在卷四亚氏提到了法治的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应该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在这里,第一重意义强调了亚氏对遵守法律的重视,无论制定多少法律抑或法律有多么完备,不去遵守其实质只是一纸空文而已,这是亚氏的第一个法制理念:守法。在第二重意义中亚氏提到法律质量的重要性,公民所服从的法律应该是良好的法律,服从恶法的后果是严重的。这是亚氏的第二个法治理念:评法,即无论法律制定还是评价只有是良好的法律才可以去颁布施行。在这里之所以用“评”这个字,一方面因为在古希腊时代,法律大多是宣布的,也就是将一些惯例或者习俗宣布为法律。因此对法律的评价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制定出的法律不一定是良好的法律,还需要参与主体的评价才可以最终确定其良莠,因此用评法作为亚氏法治第二个理念。

其次,在卷三中集中了亚氏对于法治一些代表性的论断:(1)“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人们较为优良。法律恰恰正是全没有感情的;人类的本性(灵魂)使谁都难免有感情”[4]166。(2)“一切政务还得以整部法律为依归,只在法律所不能包括而失其权威的问题上才可让个人运用其理智”[4]166。(3)“法律可能规定得并不周详,人们根据积累的经验,修订或者补充。个人的智虑虽然可能比成文法更为周详,却未必比所有不成文法还更广博”[4]171-173。(4)“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4]173。(5)“许多事例上,群众比任何一人又可能做较好的裁断。多数群众也比少数人更为不易腐败。单独一人就容易因愤懑或其他任何相似的感情而失去平衡,终致损伤了他的判断力;但全体人民总不会同时发怒,同时错断”[4]167。

以上可谓是亚氏经典法治论述。其中第一段(为论述的方便,简称为论一、论二、论三、论四、论五)揭示了感情因素对治事的影响,指出了法律和人在感情问题上的区别[5]。论二强调了法律对于整个城邦的重要性,即一切政务都应按照法律的规则去运行,而且法律要有基本的权威来保证其施行。虽说亚氏提到了法律不足时个人智虑重要,但是其侧重点还是法治普及性的重要性。论三亚氏则是明确告诉我们对于法律修订和更新的重要性,只有如此才可以使法律尽可能的完备与周详,同时也强调了不成文法的重要性,不成文法也可以作为法制完备的一个重要因素。论四亚氏则指出了自己对于法治的客观评价,法治与亚氏正义以及实践哲学相互响应,其影响到亚氏的哲学理念。论五则指明了法治是大多数人的裁断,甚至我们可以指明是整个城邦政务的运行原则,而大多数人比一个人做更好的判断,也更加不容易腐败。这里亚氏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表明了法治的重要性,无论对于公务裁判、腐败行为还是一个人的统治形式都是更优的。

三、教育规划

亚氏最优政体中关于教育体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释:(1)遵循生理性自然阶梯论教育观;(2)基本教育理念。在卷七中,亚氏认为育儿应以健康和天赋为主,重视体格教育。儿童和青年以与习惯为主,侧重于行为教育。青年至成人以思辨和理性为主,重视其哲学教育。而在儿童阶段,亚氏进行了大体的划分:婴孩期末―五岁止为儿童期内,此阶段要安排游戏或其他娱乐方式,这一方面需要教育监导去具体负责。七岁以下教育主要在家中进行,全邦需要杜绝一切秽亵的语言与图画以及戏剧,要端正语言。亚氏大体是按照出生到七岁(儿童期),七岁到14岁(少年期),14岁到21岁(青年期)三个阶段来安排其生理性教育阶段内容的。当然,亚氏重视体格的培育,如冬季生子为宜,婴孩就应尽早去训练其耐冷的习惯,可见其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认可。

其次亚氏在卷八也有一些关于教育的理念:(1)强调了政体对教育的影响,教育应作为公共要务安排的集体措施。其小学四门课程基本为:读写、体操(以培养未来士兵为目的,多模拟军事等课程)、音乐、绘画。由此亚氏强调了政府在教育中的整合作用,教育应是一个国家的公共项目,表明了教育在城邦中的重要地位。(2)人们繁忙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闲暇而已,而闲暇是有其内在的愉悦与快乐的幸福境界的,课目并不完全非得必要的切合实用,事事求实用是不合豁达与自由的精神的。在此亚氏运用了一个闲暇的概念,通过此概念教育人们闲暇其实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种人生追求。而后面对课程实用的论断则是亚氏对知识的一种看法,过于追求实用而忘记了学习知识的本质。其实如亚氏所说学习或许就是为了一种闲暇,既是对于以后忙碌的练习也是对心灵幸福感觉的准备。(3)关于音乐方面的论述。亚氏认为音乐的作用有三种,娱乐与憩息、操修善德、操修理智。不让少年们亲自演奏尤其是在比赛中,音乐的三种利益:教育、祛除情感、操修心灵。由此亚氏强调了音乐对于个人的作用,既可娱乐又可利于修养,当今流行乐充斥社会之中,社会过多地忽视了一些不同类音乐的作用,音乐地位亟待得到当今社会基础教育的认可。

以上的关于亚氏法治两重意义的论述以及其五个经典法制论断、亚氏遵循生理性自然阶梯论教育观和基本教育理念共同构成了亚氏理想政体的法治与教育体系,其对于我们当今的法治与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恩裕.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2]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篇9

我院根据上级党委和法院的要求,继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之后,今年又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进一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思想,提高为人民服务本领。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担负着打击敌人,保护人民和解决民事纠纷的职责,是人民心中解决纷争的最后一道希望所在,如何作一个合格的人民法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一个人民法官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人民司法优良传统在当代的延续和发展、创新。广大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要坚持和发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进一步牢固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法治是人类社会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总结出来的治国理念,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正在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阔步迈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法律文化传统,又要借鉴、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法律文化。

篇10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与解决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从创新教育内涵来看,它强调对人才的培养与人类活动特征,因此可以说,创新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类素养为目标,以符合人类客观发展规律为指导的教育方式,是建立适应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的新型现代教育的手段。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在社会转型期,迫切需要当代教育尽快实现由过去强调知识传授的传统教育向更加重视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现代教育转变。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其社会教育职能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活跃文化;二是图书馆在社会中是一所不受年龄限制,对全民进行终身教育的大学校。可以说,图书馆是利用掌握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展社会教育,从而成为面对最广泛人群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的最理想场所。在创新教育背景下,图书馆如何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一、图书馆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1.图书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

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延伸,同样肩负着创新教育的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作为一种教育力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肯定,它在发展学生个性、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服务本身是一种创造过程,图书馆在服务中以自已特有的文化形态吸引读者,永不休止地为读者提供最新的知识、信息,帮助辅导,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使图书馆成为因材施教、培养创新思维的最好课堂。指导学生利用好这个课堂,能广开思路,活跃思维,提高智力水平,毫无疑问,这些”知识”、“信息”的拥有者和利用者,将是创新教育的直接推动者和受益者。

2.图书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地

图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记载着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的文化,存储着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我国传统文化历久不衰的事实昭示我们,人才的培养与成长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文化思想的精华经过了几千年的锻造和考验,显示了中国人高度的智慧和修养。历史事实证明,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大力发扬而不是随意抛弃。正是因为图书馆有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丰厚资源,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作用。

3.图书馆的人文环境有利于创新品质的培养

图书馆拥有大量的有序的信息资源,它不仅能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知识,而且还为读者提供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研究、自我教育的良好条件和环境,图书馆优良的学风,安静浓厚的学习气氛,师生互动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全神贯注、集中精力埋头学习。图书馆长期以来开展读者工作,重视教育和培养读者创造思维的能力,培养读者将获取到的知识进行分解、加工、整合成新知识的能力,使他们的创造力尽可能地发挥出来。

二、图书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的途径与方法

1.完善馆藏建设,加强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是创新教育的知识源泉,随着现代化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各种文献载体层出不穷,为适应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图书馆必须健全藏书体系,实行资源的有效整合,注意藏书的兼容性和结构的合理性,拆除学科的人为壁垒,鼓励、支持读者跨学科、跨专业阅读,建立起完整合理的馆藏结构是为读者提供良好服务的保障。首先,应通过广泛宣传、座谈来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和利用率;其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馆藏资源,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最后,加强特色化资源建设,注重专业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2.加快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提高创新服务手段

加快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更好地适应创新教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一方面应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手段,更好地为创新教育服务;另一方面,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上的节奏越来越快,对效率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针对性地向读者提供方便、快捷和高效的个性化服务,以适应社会公众对创新教育的需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项新技术也在图书馆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不少的图书馆积极应用计算机技术、声像技术、复制复印技术等现代化设备,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应用新技术全面升级读者服务,从而实现了市民无需到馆,即可通过手机、电话、网络等方式,享受到数字图书馆提供给人们的多渠道、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服务。

3.全面提高馆员素质,不断适应服务需求

在文献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人类社会正向信息化过渡的大趋势中,图书馆员就是信息导航员,是沟通馆藏图书和读者的桥梁,是图书馆教育职能实施的中心环节,担负着图书馆的主要工作。他们不但要传递信息,而且要生产信息。图书馆员的能力构成和知识水平直接决定着信息传递与生产的质量。但是,作为现代文献信息管理者,光具有图书文献服务工作经验和朴素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图书馆员必须知识广博,业务熟练,既应具备理论修养,又要具备不断学习扩大知识的自身修养;不但要有较强的情报意识,还要有获取文献检索知识的能力和开发利用知识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更为卓越。

4.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素质是人认识、创造、利用信息的品质和素养,它包含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中,以信息素质尤为重要,其素质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他们的科研及创新能力。为此,图书馆应通过开设文献检索及利用课程,培养学生逐步掌握各种资料的检索手段,教会他们如何根据自己所需知识,进行检索,获取利用图书文献、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文献利用及对信息的吸收、选择能力,使图书馆为我所用,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极大地促进和满足学生利用书籍、吸取知识的欲望,学生通过有效地收集、处理、运用各种文献信息资料,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促进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三、结语

创新是推动图书馆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作为一种教育力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肯定,它在发展学生个性、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教育本身是一种创造过程,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中以自己特有的文化形态吸引读者,永不休止地为读者提供最新的知识、信息,它为民族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正在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