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4-01-08 15:13: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现代经济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现代经济分析

篇1

2、市场经济社会中经济利益的不一致性决定了调剂资金余缺必须运用信用手段。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剩余者和资金短缺者是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这就决定了资金余缺的调剂不能是无偿的,而必须是有偿的,即资金剩余者暂时让出资金是以在约定时期收回资金并索取代价为前提的,资金短缺者也是以暂时使用并支付报酬为条件的,这就产生了信用关系。

3、市场经济中信用关系无处不在,债权债务的信用关系是最基本、最普遍的经济关系。

市场经济下,不论是个人、企业、政府、还是金融机构,都需要利用信用来满足各自不同的需求。企业都不可避免地要利用信用活动来保持生产连续进行或扩大生产;政府几乎没有不发行债券的,利用信用关系生产公共产品,调控经济活动;银行通过办理个人储蓄,吸收企业、政府存款,发放贷款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个人一方面通过银行存款或购买企业、政府债券成为债权人,另一方面也通过消费信贷、分期付款等方式获得信用而成为债务人。发达国家更是普遍。这些信用关系相互交织在一起,成为联结所有经济活动主体和一切经济环节的纽带。经济越发展,债权债务关系越紧密,信用越成为经济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一旦遭到侵害,就易引发债务危机、信用危机和经济危机。今年,在经济信用高度发达的美国发生的由次债危机引发的信用危机进而导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最终造成美国历史上的再一次经济危机就足以说明。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信用经济。4、从信用对现代市场经济的作用来看,虽然有时会有副作用,比如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而引发泡沫经济,但主要还是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信用解决了资金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提高了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使经济部门协调发展;通过信用可以把社会上一切闲置资金集中起来转化为资本,从而大规模地迅速扩大资本量;通过各种信用工具结算手段的运用,加速了商品流转,缩短了流通时间,节约了流通费用;通过消费信用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总效用。

总之,人类社会发展到商品经济时期后,经济领域的信用关系也就相伴而行。只是在以物易物的交易和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易的商品经济时期,信用关系即信用交易并不普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赊销和货币借贷行为等债权债务的逐渐普遍化,特别是发展到现代市场经济阶段,信用关系已无处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丰富多彩,而所有信用形式的采用和信用工具的使用都是建立在信用提供者和使用者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信用成为了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同时反过来又极大地推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实质上可称作信用经济。

论文关键词: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信用信用经济

篇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要求居住的舒适性和环保性,这就给我国建筑工程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难题,所以,对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市场主体而言,在开展节能建筑的同时也要做好自己的经济利益的规划。

1、建筑节能经济分析原则概述

现代建筑节能经济性分析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来建立完整的经济分析体系,而具体的原则有以下几项。

第一,科学性、层次性。在进行节能建筑经济分析过程中,所选择的分析指标、指标体系的构建等都是需要以科学为根据,在科学合理的分析基础上才能够保证所获得的分析信息是真实有效的,从而所分析出来的经济结果才是最可靠的,具有应用性和可信性。同时,建筑节能在涉及到建筑本行业相关内容的同时,还涉及到了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社会状况等各种因素,故此,在分析指标的选择时一定要确保其具有全面性,这样就可以保证各个领域都能够从这一经济分析指标中获得一定的分析信息,但是,如果单纯只有全面性,那么在指标的使用上就会出现混乱性问题,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在经济分析指标选择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以便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对建筑节能的经济性进行评价,推动建筑节能的进步和发展[1]。第二,独立性、可操作性。独立性是指经济评价不同指标尽量不要出现相互交叉的现象,以免在指标适用过程中出现混淆状态。可操作性,是指所选择的分析指标一定要概念清晰明确,定义清晰准确,能够针对不同的分析对象选择不同的指标。

2、现代建筑节能经济性分析

现代建筑节能经济性分析的关键点在于建筑节能的成本和经济效率,因此,经济性分析的重点也应该从建筑节能的成本分析和经济效率两个角度来分析,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2.1 现代建筑节能的成本分析

首先,节能成本构成。建筑节能成本的构成主要是来自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施工材料和设备的成本,在建筑节能中,实现节能效果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建筑材料,只有通过门、窗等材料的更新才能够把保证建筑节能效果的实现。但是,节能材料同比普通材料所需要的成本要高一些,会增加建筑成本。同时,新能源的应用也能够提高节能效果,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准备相应的设备,这部分费用也是需要进行控制和管理的。第二部分,是节能设计和施工费用。现代建筑节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因此,其需要不同的部门通力合作,相互配合。除了材料和设备之外,节能设计以及工程施工等也会对节能成本造成很大的影响,就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材料的有效管理,施工设备的维护等,这些活动进行的效果就会影响到节能成本[2]。

其次,降低成本的方式。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了对建筑节能成本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那么为了有效的降低成本就要综合的从这些影响因素入手。第一,要优化选择材料设备。在建筑市场上的建筑材料种类很多,在选择的过程中要以基本性能要求为基础,同时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材料,这样不但能够保证节能效果还能够降低节能成本。第二,优化选择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是进行节能建筑的主要参照基础,因此,在选择的过程中要综合经济效果和节能效果。就比如在外墙保温设计过程中就要综合选择保温方法,在“自保温”和“外加保温层”两种保温方式中经济性和节能性都比较好的是自保温方法,这种保温方法所使用的材料是具有“结构与保温隔热”两种功能的材料,其在满足建筑结构对于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还能够期待保温隔热的作用,实现了多重应用,在设计过程中选择如此种类的材料不但保证了建筑质量还保证了节能效果,实现了双赢[3]。第三,积极采用综合节能。综合节能是指除了在房屋建筑上使用节能材料和设备,即选用遮阳板作为维护结构、选择空心板作为墙体结构等,在房屋装饰上也要尽量实现节能的要求,即窗帘可以选择具有保温功能的、吊灯除了要满足装饰的美观性之外还要具有节能性、墙面的装饰材料也要选择节能环保的,同时在考虑建筑节能的经济性同时也要保证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功能,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建筑节能不但实现了较好的节能效果还能够实现经济效果,降低成本的投入。

2.2 现代建筑节能经济效率

现代建筑节能经济效率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损害函数分析。在节能建筑过程中建筑工程本身就会造成很多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形成了社会发展的成本,这种成本是随着建筑过程能耗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多的。具体如图一所示:

会增加到“a+b+d”,这时的总成本面积值为“a+b+c+d”,会远远高于Q点的成本总量[5]。所以,在建筑节能过程中,在保证建筑物节能效果的同时,也要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最好的经济水平,因为“当建筑耗能的编辑损害等于建筑节能的边际成本时,能耗水平和节能水平称为有经济效率的水平。”

就我国目前建筑节能效果来看,我国建筑能耗相对比较高,虽然通过某些法律法规在规范建筑行为,但是在实际建筑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很多能耗问题,而对于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治理方式就是要形成系统的社会监督体系,运用社会群众的力量来降低我国建筑能耗量,在改善我们居住环境的同时,也提高建筑节能经济水平。

3、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对现代建筑节能经济性分析这一论题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在论述过程中,本文指出了节能经济性评价指标选择的相关原则,同时也指出了我国现代建筑节能经济性分析的主要关注点,即现代建筑节能的成本分析;现代建筑节能经济效率,在这两个内容中,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我国社会,比较重要的都是经济效率分析,因此,我国建筑企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但要进行节能建筑还要减少施工能耗,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云舟,何少剑,朱惠英,陶尚儒.绿色建筑住宅小区的建造成本增量控制分析[J]. 建筑科学. 2009(04)

[2]曹小琳,王巨朋.节能住宅全寿命期经济效益及实证分析[J]. 建筑经济. 2008(11)

[3]张国平,吴伟东,刘颖,胡秀庄,秦国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及其经济性分析与实践[J]. 四川建筑. 2010(01)

[4]王卫卫.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经济性评价研究[J].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010(06)

篇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该制度对于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实现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特别是被害人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同时解决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案件处理涉及刑事法与民事法两大领域,而现有法律规定举重若轻、大义微言,导致实践问题迭出。导致这种现状的根源在于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设计理念失重。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点在于理性认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效益优位的价值导向,树立“有限附带”的理念,并由此出发设计制度、规范司法、解决个案问题。

“有限附带”的价值基础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系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附带解决因犯罪引发的损害赔偿之诉。犯罪行为一方面侵犯刑法所保护的法益,引起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刑事诉讼,另一方面对被害人造成物质与精神上的损害,引起追究犯罪人民事赔偿责任的民事诉讼。效益最大化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追求的主要目标,也是该制度生存的最大基础。

虽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以效益为主要价值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实行这种“附带”就一定可以实现比单独提起民事诉讼更大的效益。如果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设计不科学,其实施结果很可能与立法初衷南辕北辙,还可能成为一种负担。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使不少人主张取消该制度,建立像英美国家或者日本式的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完全分立的模式。但分立模式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民刑分立模式从附带模式跃进至分立模式没有解决问题。因此,与其完全舍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不如尝试改造之。

“有限附带”的模式选择

法国可以说是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最完善的国家,其刑事诉讼法对附带民事诉讼规定得十分详细。从主体看,不仅诉权可以继承或由他人代位行使,某些行业工会和协会在特定案件中也可以作为原告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从被诉主体看,被告人的继承人、第三人甚至行政机关都可能成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从赔偿范围看,由犯罪造成的损害,包括受害人所遭受的身体上、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损害,也包括因犯罪而被隐匿、转移、窃取或扣押的财产损害,还包括由刑事诉讼所引起的费用支出。①德国虽然允许被害人向刑事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请求,但与法国的情况有很大差别,比如受害人或其继承人只能对犯罪行为产生的财产损失享有请求权;如果附带申请不适合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处理,特别是如果审查这一申请会拖延程序,或不能许可这一申请时,也可以对申请不作裁判。②俄罗斯的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大抵可归属于法国和德国模式之间的中间道路。③

比较而言,德国模式的可取之处不明显,法国模式虽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这种大而全的模式又几乎是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实践所不能承受之重。因为,“无论审判能够怎样完美地实现正义,如果付出的代价过于昂贵,则人们往往只能放弃通过审判来实现正义的希望。”④对照法国的相关规定和做法,不难发现我国附带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很狭窄,存在着向“帕累托最优”改进的余地。从实践情况看,目前我国附带民事诉讼主要解决因人身伤害造成的直接物质损失。单就人身伤害的案件而言,从主体、责任主体到赔偿范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不能一律都采取“不附带”的方法小而化之。从实现效益最大化的角度说,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以“有限附带”为完善目标和原则,既不能使附带民事诉讼成为刑事审判的负担,也不能完全弃之不用。

问题在于,如何限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裁判范围,才能在几乎不增加投入的基础上取得最大的效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在程序上的一种人为结合,刑事部分处置的是被告人的自由乃至生命,民事部分处置的主要是金钱利益。因此,刑事诉讼相对于民事诉讼而言兹事体大,附带于刑事诉讼中的民事诉讼原则上不能喧宾夺主,不能比刑事诉讼消耗更多的资源。这种资源消耗直观上表现为刑事法官精力的投入,一旦法官为了处置附带民事问题明显延误刑事部分的审理时,结论显然就是这种情况下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经济、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应当把刑事受害人提起的赔偿请求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适宜于通过附带民事诉讼审理的案件;另一种是不适宜于通过附带民事诉讼审理的案件。这两类案件的界限可以从如下角度考虑:是否属于原告人数众多的集团诉讼;是否存在刑事被告人以外的应当对原告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单位或个人;是否属于特殊领域的侵权行为;是否需要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处置特殊程序问题。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则此案件不应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解决。

“有限附带”的实现路径

要改变目前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大而全的模式,最根本的路径依然是修改立法,最有效的路径应当是制发新的符合“有限附带”理念的司法解释。

修改法律规定。就现行刑事诉讼法对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而言,第七十七条第一款对附带民事诉讼条件和范围的框定其实没有多大问题。不过,现行刑诉法施行已近十年,它在与实践的反复抵牾中已渐呈“老态”,故这里的局部肯定并不意味着其中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规定没有完善的余地。例如,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只处理因犯罪引起的物质损失就容易引人误解;规定检察机关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也值得商榷。第七十七条第一款是一种授权性规定,这导致实践中不少原告人坚持提出一些刑事诉讼难以附带的民事诉讼请求,刑事法官们在讲解无效的情况下所能依赖的最后武器也就只有“裁定驳回”一招。要改变这种局面,不妨借鉴我国台湾地区刑诉法的规定,赋予法官一定条件下将附带民事部分裁定移送民事审判庭的权力。⑤刑事法官如果拥有此项权力,就可以与原告人所拥有的坚持附带的权利实现平衡,不致于陷入被动“裁驳”的困境。

制定符合“有限附带”理念的司法解释。法律一经制定便已落后于时代的步伐,弥补法律这种先天不足的基本路径是建立判例制度。在我国,由于判例制度尚未形成,具有替代性的司法解释制度遂应运而生并呈高度发达之势。目前,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有指导作用的司法解释主要有《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998]23号,以下简称《执行刑诉法解释》)等等。这些解释为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提供了重要的裁判依据,但是其某些规定存在着不够经济之处。例如,《执行刑诉法解释》第八十六条规定了5类在附带民事诉讼中负有赔偿责任的人,除了刑事被告人、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共同致害人与未成年刑事被告人的监护人外,还包括已被执行死刑的罪犯的遗产继承人、共同犯罪案件中案件审结前已死亡被告人的遗产继承人和其他责任主体。将“遗产继承人”作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责任主体意味着刑事法官承担着确定遗产继承人和分割遗产的任务,这种“清官难断”的“家务事”势必大大束缚刑事法官对刑事案件的审理进程,审理效率也就无从谈起。

可见,司法解释试图通过“解释”的路径限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但收效却不明显。实际上,在立法不能轻易修改的条件下,司法解释有着短期内移风易俗的巨大能力。此方面的一个重要例证是司法解释对死亡赔偿金的定性变化对司法实践的影响。在《人身损害赔偿解释》施行之前,死亡赔偿金的性质被界定为精神损害赔偿,由于相关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因犯罪引发的损害赔偿范围不包括精神损害,故当时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并不判赔死亡赔偿金。2004年5月1日后,已生效的《人身损害赔偿解释》明确把死亡赔偿金定性为物质损害赔偿,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项目中遂开始出现死亡赔偿金,由此导致赔偿数额发生质的飞跃。

综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设计初衷是实现效益最大化,但当前的司法实践却对此提出了有力置疑。“面对着现代社会中权利救济大众化的要求的趋势,缺少成本意识的司法制度更容易产生功能不全的问题。”⑥因此,指望通过建立大而全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模式来完全解决因犯罪引起的民事赔偿问题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理性的。今后制定相关司法解释时有必要更多考虑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经济诉求,遵循“有限附带”的原则,逐步实现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运作的效益最大化。(作者单位:海南大学法学院)

注释

①[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法国刑事诉讼法精义》,罗结珍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74页。

②《德国刑事诉讼法典》,李昌珂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48页。

篇4

二、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发展现代化经济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敖待解决。1.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国内外经济新环境。众所周知,近几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大环境以及我国国内的经济发展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的经济发展总水平已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位,但是我国人均经济发展水平则较低,原因在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纠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不科学,不能适应我国农业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实际。经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和走访农村发现,大部分农村的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仍然较为粗放,不够科学。如农村养殖业仍然出现粗放管理、产量和质量较低等情况,农民在发展个人经济时遇到了很多技术上的困难,而且在得不到及时解决的情况下只有破产,而无有效的方法去解决。许多思想保守的农民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更是失去了发展农业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农业经济发展速度较慢。此外,由于缺乏法律意识以及部分农民个人素质较差等情况,出现了很多“毒蔬菜”、“合成鸡蛋”等农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2.农业经济发展缺乏科学技术的利用和创新意识,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创新则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两者缺一不可,都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各项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的今天,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却忽略了科学技术的利用和自我的创新。首先,先进技术和设备等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利用率较低,导致了农业经济发展缓慢。据统计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小额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中仍然占较大比重,且发展缓慢,农民由于个人素质及地理环境、信息畅通度等因素影响对新技术和新科技缺乏认识,对新技术和新科技的利用率较低,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方法等只有较少的会被农民用到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其次,农民的个人和集体创新能力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十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更加注重协同创新。”[1]而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缺乏对经济发展内容、发展方式等各方面的创新。以淡水鱼养殖业为例,农民在养殖种类、养殖方式、养殖场地及鱼类销售等各个方面都不敢打破原有的模式,不敢或不具备创新能力,是淡水鱼养殖业止步不前,在遇到疾病或自然灾害时,养殖业抗压能力较弱,有效甚至停止养殖。这充分说明了农业经济发展中缺乏创新能力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快速高效发展。

三、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和管理手段醋精农业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1.全面深化和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努力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合理化、科学化转变。所谓经济体制改革即正确、科学、合理的处理好政府宏观调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发展农业经济在尊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价值规律的前提下,注意农业经济发展中各要素的分配和竞争,同时对农民进行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的意识,使农民在经济发展中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抵制、杜绝违法发展农业经济等现象,提高农民发展农业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政府可在财政和税收方面对农业经济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倾斜,鼓励农业经济的发展。2.政府普及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和管理方式,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实施创新战略,普及和鼓励全民创新意识,把创新作为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最重要的因素,国家和政府应强调创新的重要作用,把鼓励人民创新用于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策略。国家在创新方面应建立创新体系,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发展为主体,以产业、科研相结合为基础,不断鼓励和提高国家和人民的创新能力,努力集中和集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进行创新和在创新。推动农业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篇5

关键词金融经济经济泡沫泡沫经济影响

在现代社会市场金融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经济泡沫问题也愈演愈烈,经济泡沫的呈现既给经济带来了大量的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经济的发展。因此,若要使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对于经济泡沫现象的正确分析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比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两种现象,简单阐述了经济泡沫现象的实质,并且谈论了经济泡沫现象对于金融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泡沫现象

现代金融经济中愈演愈烈的经济泡沫现象,已经成为人们口中极为普遍的字眼,而经济泡沫现象在众多的人脑海中还只是一个字眼。对于经济泡沫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现象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一知半解,甚至一窍不通。因此,本文首先通过对比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着两个相似的字眼,对经济泡沫现象的实质做一下简单的阐释。

经济泡沫现象实际上就是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主体为了追求不切实际的高端利益预期,进行的疯狂的投机活动,因而导致的金融和房地产等经济领域在市场上呈现出以资产价格高于其自身基本价值的形式增长的虚假的繁荣状况。市场主体在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驱逐下,不断的进行经济利益的高端预期,从而依据虚拟资本与市场预期价格的对比,进行狂热的投机活动。一旦市场预期价格上涨,就会有更多的人入市进行抢购,从而更加提升了经济预期的价格,这样不断的循环下去,就使得经济呈现出不同于现状的虚假繁荣状态,长此以往,虚拟资本就会以高出其自身基本价值的形式运行,进而产生虚幻的资本泡沫。

而泡沫经济则是指,在社会的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证券市场内信用活动的介入,导致经济活动中流动的资金大幅度增加,从而加大了金融资产的储量,使得投机资本的实力大大增强;再加上金融的自由化浪潮不断地对其进行冲击,产生了一些不合理的资产信贷制度,从而加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使得经济泡沫不断的增加,并逐渐通过金融活动渗透到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中,使整个经济呈现出泡沫的趋向,从而形成泡沫经济。

只要能控制住投机资本的数量,将虚拟资本的价格与价值的偏离程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经济泡沫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资本市场的活跃。而泡沫经济的出现,一旦这个泡沫破裂,势必会对整个经济的运行造成不可预料的影响。

二、经济泡沫的产生以及对于金融经济的影响

现代社会,经济泡沫现象极其复杂,这种复杂性既体现在金融资产独立运行的规律上,还在金融系统内在的脆弱性上有所展现。经济泡沫究竟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又会对金融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便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下面本文重点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

1.经济泡沫的产生

金融经济是依托着技术的创新以及金融系统而产生的金融资产的交易关系,这种交易关系在正常状态下都会产生利益的竞争,而经济泡沫的产生便与这种经济利益地竞争息息相关。

经济泡沫首先源于投资者的非理性的投资活动,这种投资一般是一种投资者只重资产带来的利益而不在意所投资物品的投资状态。随着某一种物品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会出现市场上的跟风投资,进而引发这种物品非正常的价格上涨,诱发更多的投资,继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泡沫产生,正如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房地产领域是经济泡沫产生的一个核心,由于它的交易成本较低,且通常出现供求失衡的状态,因此,人们会狂热的投资房地产、渴望获得高额的利益,进而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产生。

2.经济泡沫对于金融经济的影响

就现代社会而言,在金融经济中出现的经济泡沫对于经济的良好运行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的。金融资本的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剂,否则就会导致运转的困难,降低经济效益。有一定的经济泡沫,表明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充满活力的状态。金融泡沫通过人们对某一方面的投资,进而带动这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使金融资本得以顺利运行。

但是,金融经济泡沫过大,它非但不会起到作用,还会形成泡沫经济,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现代社会金融经济处在多泡沫的状态,每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引起市场经济的崩溃,对家庭、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等都会形成无法负荷的重担。

三、结语

现代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们的非理性思考,使得经济泡沫在市场经济的很多领域呈现出来,有一些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因此,正确分析金融经济中的泡沫现象,不仅有利于金融经济的健康发展还可以稳定人们心态,使未来的经济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摘要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和一些非理性金融的存在,导致高速发展的经济中难免会出现经济泡沫。这些经济泡沫在很大程度上给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针对现代金融经济中涵盖的经济泡沫进行简要分析,找出问题并针对不同的泡沫类型制定具体的防治措施,进而促使我国的金融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 :金融经济;经济泡沫;泡沫类型

在国家经济中,金融经济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不过,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经济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泡沫经济,所以,当前的主要课题就是对泡沫经济进行改善,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1 导致泡沫经济出现的原因

金融经济分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根据经济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看,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在社会经济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偏离的状况,导致频繁地出现经济泡沫。当前,虚拟经济在整个金融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而且还在不断的扩张,阻碍了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所以,金融经济表面上看似景象大好,但却是经济泡沫,随时都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1.1 社会原因

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金融经济的建设也在快速进行着,而且在这过程中还出现了较为宽松的经济建设宏观空间,换句话说,也就是很多人在风险较低且宽松的经济条件下关注资金的炒作问题,同时,也是受到整个金融市场整体下调,银行存款的利益作用下所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投资和消费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进而一些闲散的资金在整体经济的作用下对市场中最具有保值能力的资源进行投入,导致了经济泡沫产生。

1.2 金融约束机制

虽然我国当前的金融经济发展良好,但是整体上没有建立完善的体制,金融制度没有得到全方位的落实,这是导致产生经济泡沫的主要原因。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对金融经济中出现的潜在泡沫危机没有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对金融问题并没有做到实际的解决,而是把主要的工作经历放到虚假繁荣的内容上。

2 经济泡沫的类型

现代金融经济中出现经济泡沫主要包含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

2.1 房地产泡沫

房地产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个行业,且房价一直居高不下,尽管有小幅的波动,也是暂时性的。由于房地产行业的巨大利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房地产行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在房地产行业中的经济人员利用人们渴望获取高收益高回报的心理对房地产进行肆意扩张,以求供需关系达到平衡状态。同时,一些房地产商对房价进行持续哄抬,导致了房价直线上升。除此之外,在房地产交易过程中的经济泡沫相对来说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人通常会受到“安家乐业”这样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必须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产才能够真正的安居乐业,事实也无可厚非。但是正在人们为房价发愁的同时,房价却居高不下,面对房价的持续上涨,难免会出现投资买房的现象,通过购买房产以达到高收益的需求,泡沫经济就这样产生了。

2.2 股票泡沫

在我国,证券交易所的相关工作并没有得到落实,主要体现为政府的监督能力不够和监督范围有限,同时在证券交易制度的限制下,对证券交易的监管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股票市场价值和内在投资价值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额,除此之外,股票市场泡沫和经济泡沫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价格规律来说,市场价格是由市场的供需关系所决定的,但是股票属于虚拟经济,难免会出现幕后操纵者等人为因素。每一个投资者都希望自己的投资能够获取较大的回报,因此股票陆续的吸引了许多投资者,但是投资者却没有关注这当中所存在的风险,通过最近的股市就可以看到,号称牛市的股市也出现了几百股跌停的情况,这些因素也增加了股票泡沫的产生。

3 现代金融经济中解决经济泡沫问题的具体措施

3.1 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对金融经济加强干预

近年来,我国对于经济的发展逐渐放宽了政策,但是对于一些较为特殊行业的经济,国家应该运用一些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其进行干预,以便把经济增长的速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而不是让其自由发展。针对近年来我国出现的泡沫经济,靠市场的调节不会产生太大的作用,因此,只有行驶必要的行政手段,才能够保障我国金融经济的健康发展。

3.2 对不合理的房价进行严格控制

对于房地产房价的控制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要想真正的使房地产经济回归正常,促成房地产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就应该出台必要的政策对房地产进行严格的控制,比如今年刚出台的房产税,针对消费者的第二套房产收取一定比例的房产税,就能够控制大规模炒作房价的状况,最大限度地遏制非理性购房等行为。同时,政府要将工作的重心放在调控房地产的预期上面。

3.3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约束

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严格的监管机制,因此,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经济快速发展背后所蕴藏的危机,进而能够针对具体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使经济健康平稳地发展。同时,我国约束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也应该保留一定的空间,使我国的金融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张弛有度,进而更好地发展。

4 结语

总的来说,在现代的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经济一味的快发展并非是一件好事,而是要把经济的增长速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如果经济泡沫超出了一定的范围,就会使我国的金融经济出现虚假繁荣,严重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应该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合理控制金融经济的发展,进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一、产业发展理念追求

当今社会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 “知识创新经济”时代,由于产品的质量得以大幅提升,在以至于单一产品的价格也可以得到提高,在产品数量不用提高的情况下,产业经济规模也能实现健康发展。成功避免了传统经济时代过往因为产品过多生产卖不出去而出现的积压问题,这在住宅市场空置房总量居高不下的社会现实情况下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知识创新经济”时代在住宅产业方面给予我们最主要的启示,就是要树立起新的理念,综合考虑通盘筹划,做到与时俱进。一方面要通过新科技新技术提高房屋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在产品销售等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来源。

目前,一些传统开发商思想没有解放,仍然看中大项目开发,某些舆论报道也宣称地产开发进入大盘时代。如何面对此种现象进行思考,这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因为大盘项目相对于小盘项目有如下几方面优势:1.规模效益,较易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2.有开发成本和营销费用利于降低,但是大盘项目劣势也较明显。针对现今都市里的许多零星地块的现状,我们可以去充分开发利用,如规划边缘的小地块,化整为零批出的小地块等措施。其主要优势有:1.地段较好、交通便捷;2.以建高层住宅为主,视野开阔;3.开发周期短,利于资金周转。房地产开发商如果在提高产品的内在品质上做足文章,开发出具有个性特色鲜明的的现代化房屋,小盘项目也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住宅产品质量

“知识创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引起全社会人们居住生活观念的进步,从而引发了对住宅性能新的要求与定义。人们对房屋的质量要求不仅是工程质量,还有使用功能、居住环境、物业服务、人文生活氛围等多方面追求。住宅不再仅仅能住,还有对住宅智能化、居住舒方便环境安全以及对外信息联络等多方面的诉求。

为了满足人民大众对住宅产业日益增长的需求,加快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促进住宅建设产业成为当今社会新经济增长点,改善住房的居住功能和环境,合理安排住房空间,力求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较高的居住生活舒适度。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为重点,建设小户型住宅,使住宅建设既能满足广大居民当前的基本需要,又能适应今后居住需求的变化。

住宅除了增加了新体系、新结构、新工艺方面的新品质以外,更提高户型、朝向.环境、生活社区服务等方面的传统品质,以互联网等智能化社区为新的卖点,“居家与办公融为一体”等充满信息时代的特征舰点.以提高商品的现代化水平。

三、住宅产业现代化

住宅产业化是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建造住宅,是机械化程度不高和粗放式生产的生产方式升级换代的必然要求,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去全面改造传统的住宅产业,使住宅建筑工业生产和技术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是运用现代工业手段和现代工业组织,对住宅工业化生产的各个阶段的各个生产要素通过技术手段集成和系统的整合,达到建筑的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住宅部、品系列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修一体化,生产经营社会化,形成有序的工厂的流水作业,从而提高质量,提高效率,提高寿命,降低成本,降低能耗。中国建筑从过去的水泥板砖,到如今形成通风环境、热环境、声环境、防水、可再生能源、遮阳、雨水收集等涵盖20多个建筑的技术体系,成为建筑规模世界第一的国家。同时,我国的建筑能源清洁系统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住宅产业化是我国建筑领域今后发展的重点方向。各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因地制宜实行住宅产业化;大力进行科研攻关,加速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即以提高技术组合和现代化生产方式改造传统建筑施工体系,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实行科学的施工组织和管理,推行标准化设计、装配化施工、工业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的社会化大生产,实现劳动生产率与技术进步贡献的双增长。

四、新型住宅消费观念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住房的商品化、货币化程度也进一步提高。人们用于改善居住环境方面的支出也呈较大幅度的增长居民对住房的需求已开始从“有房住”向“住好房”方向转变,用于物业管理等方面服务费用的支出也将大幅增长,使物业管理这一行业凸现潜力也是住宅产业的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点。在我国民经济和城市房地产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城市现代化程度越高,业主的需求也就越强烈。居民对物业管理的水平要求也更高,这些都为今后我国物业管理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发展空间。然而目前物业产业的法律法规等远远落后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一些业主重维权而轻履行义务的消费观念,等诸多原因使得企业主营业务多处于亏损运营状态。

针对目前物业行业发展的现况,物业管理现代化首先要以服务向市场要效益,以新技术、智能化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促进物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承认现实,迎接挑战,物业管理现代化已迫在眉睫。智能、数字化物业管理模式将成为物业管理现代化的新坐标。即物管的发展应由外延式数量扩张的粗放型转向内涵式质量提高的集约型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使行业的科学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由依附于其他行业扶持转向根据住宅小区居民内在实际需求而自我发展的道路。建立健全合理的服务收费标准和调整服务机制,变包干制”收费模式为按实际服务项目收费。同时加快物业管理的立法步伐,在发展中逐步实现“规范化”,寻求物业管理行业未来的发展力量,使物业管理企业真正成为我国国民经发展中一个能够持久稳步发展的独立行业。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三农”问题在全社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了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也逐渐成为了相关部门重视的工作,虽然在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农村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仍需解决。

1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质

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提高经济水平,从而最终实现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从实质来讲,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能够将农村基本建设更好的落实,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脚步,为实现“三农”奠定基础,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缺乏

现阶段农村经营管理管理十分不明确,这就导致其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在一些乡镇地区中,虽然建立了一些农村经营管理服务中心,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调动和促进的作用,但是在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是由于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内部矛盾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所导致的,例如,部分农村地区在土地承包政策中出现管理体制缺失或者管理岗位人员缺失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导致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很难得到真正的落实,使管理体制缺乏,严重影响了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进行。

2.2对农村经济认识不足

农村中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保证土地归农民所有,这种情况就导致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和农民之间的关联不大,加之我国进行税制改革,取消了农业税和土地税,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工作任务逐渐变得更少,导致在土地使用和中经常出现纠纷,是由于对农村经济认识不足所导致的,纠纷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也引起了农民对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不满意度增加。

2.3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村地理位置相对较为偏僻,环境相对于城市来说较差,加之工作人员人数不多,交通不方便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较差,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经营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也影响了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2.4农村经营发展收入不稳定

部分农村地区经营管理工作人员相比于其它经济管理工作相关人员来说收入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并没有在农村经营管理的全部预算中纳入工资、经费等内容,这种情况下就使得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这种资金收入的不稳定,影响了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2.5经营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一般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人员大多是政府部门安排到农村进行管理工作,这就导致了许多管理人员专业性不高,很难有效的对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深入贯彻和执行,另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在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并没有对社会的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导致农村经济很难适应时展的脚步,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6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效率较低

在我国,农村经营管理队伍在建设的过程当中,编制的人员数量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对工作人员的编制无相关规定,岗位工作人员的缺失导致在岗的工作人员承担着更多的工作,任务量繁重,极大的影响了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办事效率。村委会的账务和实际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收支不平衡、农民欠款无人讨要等诸多情况,使得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十分混乱,经常出现问题,严重影响了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

3解决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问题的措施

3.1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体制不健全往往对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这就需要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在中完善责任,将的政策充分落实,从而使经济管理能够有序进行,不断完善经济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内容,从而实现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

3.2合理规划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工作的重要支撑内容是集体经济,加之,农村集体经济支出不合理现象层出不穷,就需要领导部门和政府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监督力度,改变当前局面。针对于对于农村集体经济支出不合理、不规范的地方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真正意义上保证农村集体经济为农民服务。在农村经济形式日趋上升的形式下,集体经济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应对农村经济做出合理的规划,完善管理工作的同时,合理规划农村经济发展方向。

3.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农村地势较为偏僻,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工作人员数量较少,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够重视,严重影响了经营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所以,必须要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营管理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有效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促进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

3.4发展农村生产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联产承包制将原有的集体生产制度取代,农村的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生产效率,使生产效率也在逐渐提高,农村经济得到不断的提高。现阶段,我国农村生产力主要集中在和新型合作社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效率,有效的发展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现代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3.5大力建设基层组织

以现阶段农村基层组织的实际情况为根本出发点,培养优秀的经营管理工作人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并建立奖惩制度,使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能够真正意义上做到为人民服务,另外,在进行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为我国基层组织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基层组织管理人员的无私奉献和履行自身职责,能够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6提高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我国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部分工作人员是在上级政府或领导的安排下,进入到农村经营管理工作部门当中,其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对不足,专业性不强,另外还有一部分管理人员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是其管理相关知识和时代脱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其培训工作的落实,提高专业性的同时,和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更好的进行经营管理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总结

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要通过不断的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合理规划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基层组织,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农村经营进行管理,在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认识到现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陆禅,李晓迈.更好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专访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J].领导文萃,2015,12:7-22.

篇9

一、引言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提出的又一个面向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但经济带上各省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尤其东西差距最为明显。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梯度推进,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注重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长江经济带建设如火如荼的时期,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上海市的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极低,低于1%;江苏、浙江与重庆的第一产业占GDP比重都在10%以下;剩余省市中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都维持在10%以上,其中以云南与贵州两省较为显著。上海、云南和贵州的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较之其他省市偏低;江西省和安徽省的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较高,在50%以上;其他省市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逐年略有下降。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上海、江苏及浙江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排名靠前,且上海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高达60%以上;西部地区贵州、云南第三产业比重也较高。中部地区湖北、武汉产业结构有所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增长中,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拉动,且第二产业仍是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在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三、产生长江经济带企业绩效与产业竞争力现状原因分析

1.我国具体政策的实施

改革开放以来,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实行非均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率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东部地区在投资、金融和财税方面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同时东部率先进行改革开发,为东部地区引入外资、高新技术,为经济发展带来活力。但这也是加大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东部与中西部差距明显。从而也造成了我国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竞争力高于中西部地区。

2.要素价格的变化

受改革开放及优越的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第二产业得益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却发展缓慢。但随着沿海地区劳动要素价格的上涨,工业产业利润空间已面临瓶颈。而此时国家交通设施的建设力度的加大,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第二产业发展情况得以改善,我国工业产业开始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发展,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3.自然地理与自然资源分布

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大多为平原,交通设施较为完善且人口密集,有充足的劳动力,对我国我国发展同周边各国的贸易往来有着很大的帮助;而长江中上游地区虽然地域辽阔且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但环境条件相对恶劣,人口分布极度不均匀,在某种程度上,东部向中、西部高价输出制成品,而中、西部则向东部提供廉价的能源和原材料。

4.交通等基础设施

我国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进入“基本适应型”;中部地区属于“随后-跟进型”;西部地区则处于滞后状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改善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差异的相关措施建议

1.提高区域中心城市的能级

由于受区位等条件制约,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区域差异明显,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综合竞争力。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多为三线或四线城市,经济水平较低,很难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不能产生有效的辐射作用。因此应注重加强扶植区域中心城市,提高城市的能级,增强集聚功能。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及特点,着力抓好重点区块、重大项目,加快自身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城市发展。

2.经济增长向集约型转变

传统产业的经济增长粗放型特征明显,往往存在污染严重、技术含量低且耗能大等等问题,使得传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同时产业布局的不合理性使得地方与地方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产生过度的竞争,且加大了社会资源的浪费。针对上述情形,应在传统产业中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产业产出效率和资源使用率,力争将经济增长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地方生产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综合竞争能力。

3.充分利用符合地域的比较优势

各地区应该立足于自身的比较优势展开更高层次的分工合作,参与到区域分工甚至国际分工以获取经济利益。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的比较优势在于资金和技术,而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的比较优势在于土地和劳动力。因此中上游地区应充分利用其土地这一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第一产业,且依靠其劳动力这一优势大力发展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而长江下游地区则凭借资金和技术上的比较优势发展第三产业。

参考文献:

[1]马勇,黄猛.长江经济带开发对中部崛起的影响与对策[J].经济地理,2005,25(3):298-301.

篇10

乡土景观有着乡村质朴、自然的气息,是我国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差异外来文化的输入使得我国现代景观设计越来越缺少中国元素,失去了地域性与传统性的特征,不利于展现地域与地域之间不同的文化特征。我国乡土景观多种多样,不同地区的景观特点有着较大的区别。

一、乡土景观的特点

首先,乡土景观都是在长期的历史中探索、改造得来的,是人们物质需求与精神世界的一种集合反映,属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本土元素,因此具有历史性。其次,许多乡土景观都具备一定的社会功能,是为了当地人们生产生活而服务的,例如客家土楼、陕西窑洞等,其存在是为人们提供一个生存与居住的功能,具备了功能性的基本特征。再次,我国幅员辽阔,地域与地域之间有着既然不同的文化特征。而许多乡土景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地域人文或自然特征的影响,例如云梯田这一乡土景观等,主要是受到了地势环境的影响,从而产生了景观本身的独特性。最后,乡土景观可以分为人文乡土景观与自然乡土景观这两大类,其中自然乡土景观包含了耕地、山林、池塘等,许多都是自然形成的景观,天然淳朴,因此具有自然性。除此之外,许多人文景观也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例如木桥、石刻等,同样具备自然性的特征。[1]

二、现代景观设计中乡土景观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乡土材料的缺失。乡土景观的建造大多都是直接从自然中取材,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特征,因此材料价格低廉,经济性较强。但正是由于乡土景观的造价不高,因此部分城市居民对其存在着偏见,再加上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始终认为乡土景观不符合城市人的审美,这就使得乡土材料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较少。例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草木绿化建设选择的往往是国外培育的名花、名树,而中国本土的花草较为少见。[2]

(二)乡土文化的遗失。乡土景观本身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特征与精神本质就是“乡土文化”。乡土文化并非单纯地是指出自农村的文化,还包括了乡土情结或者对大自然最本真的依恋之情。在现代城市中,高楼大厦占据了大量的城市空间,而在城市景观中,同样也存在着大量欧美风格雕像、建筑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已经很少看到,乡土文化遗失。(三)乡土景观的刻意性。尽管当前有部分现代景观设计中融入了乡土元素或者本土元素,但往往存在着刻意性。例如在一种西方风格的雕像中出现一座简陋的木桥,尽管能够引起部分游客的乡土情结,但是却影响了景观的整体美感,改变了设计师原有的设计出发点,甚至可能会带来负面的评价。

三、乡土景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一)能够激发设计师的灵感。首先,乡土景观具有较强的历史特征,许多乡土元素是经过长时间传承下来的。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设计师通过对乡土景观的人文特征与精神内涵进行分析,更能够体会到地方情感,从而产生新的解读方式,并将之以新颖的角度融入到现代景观中,相得益彰,并不会让人产生突兀的感觉。其次,通过乡土元素的应用,设计师往往能够感受到其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差别,并利用一定的方法将这一差距最大程度缩小,使之符合当地居民的审美特征,同时体现出地域文化色彩。最后,在对乡土景观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设计师能够感知到地域性的地理知识,例如气候、水文等特征,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包含了园林绿化设计,通过对气候水文特征的掌握,能够让设计师选择最适宜栽种的植物类型,以提高绿化效果,降低植物死亡率。[3]

(二)能够引起民众的乡土情结。乡土景观大多经过数百年乃至于数千年的流传,其最早的功能往往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而服务的。而在现代社会中,这些传承下来的乡土景观会被赋予一定的艺术特征,观赏性更强。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融入具有当地地域性特征的乡土元素,能够让民众在观赏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使其更好的体会到地域文化,产生一定的乡土情结,并唤起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三)能够体现城市特色文化。乡土景观代表了一个地域的自然特征与人文特征,而现代景观设计往往是为城市建设服务的,在设计中融入具有地域性的乡土元素,这与城市特色文化的打造在本质上有着一致性。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不但是城市文化底蕴的凸显,更能够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城市特色文化打造的过程中,应当重视乡土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4]

结束语

乡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是我国文化底蕴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当前我国的现代景观设计,对于西方元素的应用越来越常见,对我国本土文化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当加强对乡土景观的应用,通过分析乡土景观的特点深化对其认识,并剖析当前我国在乡土景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其对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作用,在尊重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对乡土景观加以改造并应用,使之融入到现代文化中,成为传播本土文化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石永婷.浅析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地域性景观设计的意义[J].艺术品鉴,2017,01:95.

[2]张玥.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分析[J].明日风尚,2016,2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