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9 09:45: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专家提出,小学生一个月应该读至少1~2本课外书。为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在知识的滋润下茁壮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最好切入点,笔者认为应该从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开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切实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落实这一点,建议广大语文教师应该灵活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措施,积极采用“创设有目的的教学情境”“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之类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环节。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更加浓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制订出比较系统的课外阅读指导计划,每学期开始向学生公布一批课外阅读的书籍和要求,帮助学生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和时间表,合理安排好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衔接、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时间分配,做到课内课外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有效指导课外阅读的关键
首先,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更多地应该在父母的参与下完成。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建议家长在家中营造读书的氛围。在学校,当孩子有了零星的时间,可以要求他们进行短暂的课外阅读。如午休的时间,还有在课堂上,有的学生作业书写速度较快,这时可以要求他们拿出随身携带的课外读物进行阅读,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其次,既然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必须保证他们足够的阅读时间。为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练习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营造宽松的环境,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放下心来,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大胆地进行阅读。再次,要求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组织他们在阅读后就书中的角色、情节等问题开展适当的讨论。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要求。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强,他们能够挤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阅读量可能要大些,内容要深些。相反,有些学生就可能少些,内容浅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少到多,根据掌握知识的多少安排阅读量,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三、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有效指导课外阅读的根本
阅读要有取舍。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给学生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尽力避免让学生触及一些带有负面影响的书籍,帮助他们提高精神免疫力,让学生的心灵保留一方净土。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使其在读中积累语言。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给他们列出每学期的课外阅读指导书目,供学生阅读参考,也可以推荐他们订阅一些优秀的刊物,尽量使学生所读书刊适合年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育。根据学生语文课本中课文的学习,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小学生主要阅读的是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科普读物等。所以,我们应该向他们推荐的《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西游记》《宇宙探索》等。另外,还要考虑儿童的个性,儿童的个性千差万别,对读物的喜好各有差异,有的喜欢文学,有的喜欢历史,有的喜欢自然。要因人而异,尊重儿童的个性,鼓励自由发展。
阅读是一种提升自身文化层次的方式,成年人阅读可以快速地增长自身的阅历,丰富知识,而对于小学生而言,适当的阅读也对他们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好处,特别是对于语文学科,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识字量,也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增强学科间的联系,所以说,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课外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方便语文教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我们都会知道,仅仅依靠学生在课堂学习知识肯定是不够用的,必须通过多种渠道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时,首先想到的就应该是课外阅读,因为这种方式不仅简单方便,效果也最为明显,当学生要在课堂中学习一节新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例如,在学习《燕子》这一课时,老师就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一些百科全书,对燕子的生活习性及体态特征都能够有一些了解,这样老师再讲解课文之时,许多问题就会变得非常轻松,学生理解也会变得快速有效,这样不仅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也能方便语文教学,可谓是一举两得。
2.可以提高识字量,增强文学基础
阅读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如果长期坚持对学生自身有着非常大的好处。首先,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课文中不曾遇到的生字,如果学生想弄懂就必须依靠自身的工具来解决,如查找字典或者询问父母,这个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就是一个增加识字量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认识很多新的生字,而且一般学生所阅读的文章都是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的佳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耳濡目染,可以增强文学功底,这对他们是非常有益的,对他们的作文学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关键部分,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因此小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活动这个方式培养写作能力。为了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需要达到一定的总量,所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的兴趣,教师通过合理安排阅读内容并以组织活动的方式尽量满足学生生理需求以及心理需求,让学生形成爱读、好读的兴趣,使课外阅读成为小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课外阅读活动可以通过观看影片、电视的方式开展,多激励学生观看儿童影片、儿童节目等,运用语文早读的时间让每位学生说说不同影片的观后感,或者让学生听录音并把听后感以文字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创作能力。还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动的性格,让学生自行编写小故事,并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将各自的故事排练表演,然后由老师做评委,评比出最好看的小故事,并给予奖励,这样通过故事编辑的方式培养学生语文写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由于小学生情趣通常处于不稳定状态,为了让其可以具备充足的时间阅读,小学教师可以将语文自习时间作为自由阅读时间,这样不仅具备了充足的时间阅读,还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语文教师可以开展各式各样的阅读活动,并在活动中让学生各自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还可以展示阅读后的成果,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还可以通过举办语文活动、班会课、诗歌朗读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大声地朗读出自己喜欢的书籍,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例如:对于胆量较小的学生,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其站在讲台上进行朗读,并用自己的话表达文章读后感,这样就达到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这一目的。
二、课外阅读要选取合适的教材
1.读物要与学生心灵相通
小学生还处于脑力、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所以比较喜欢幻想,从这方面就决定了学生的阅读方向,应选取故事类型的读物给学生阅读。例如:《丑小鸭的故事》《格林童话》等,大部分故事里面的人物都是通过幻想得来的,里面还包含有人物、情景、环境假设,此外故事情节也是通过虚幻呈现出来的,但正是因为这些幻想给孩子们带来了理想、希望等,并能反映出学生的心理需求,所以这类读物具备较大魅力。科幻小说不但具备幻想这一特征,还具备一定的科学性,是人们向往美好事物的表现形式,与童话故事读物相比起来更具有阅读性。例如:人类想探索宇宙寻找出第二个“地球”,在美国宇航局发现第二个“地球”的消息,天文学家了解到这颗星球的“宜居地带”所占据的面积较大,这正是人们不断幻想与探索才寻找到的答案。好奇作为小学生的天性之一,对未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总会询问“为什么”,因此选取与学生心灵相通的读物,顺应学生的好奇心才能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扩展其阅读空间。
2.读物的语言水平需高于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语言能力的基础课程,其可以让学生的精神修养以及语文修养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在开展课程过程中要合理应用课外阅读活动,并合理选取教材。选取的阅读书籍语言水平需高于学生。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选文言古诗等经典范文,该类型的文章内容丰富、优美,可以直击学生的精神世界,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从文章中领略到作者的精神、语言修养。如:“唐诗三百首”“名人名言”等,通过不断阅读背诵,即使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这些诗句、名言都具备比较广泛的传颂率,同时其包含的深意也有所不同,在语文教学时让学生不断阅读,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例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朝诗人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这些诗句的意境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比较容易引发共鸣,所以应该多选取这些与实际生活、学生心灵相接近的文章作为阅读教材。
综上所述,语文的课外阅读活动已经逐渐成为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不但能够为小学生带来快乐,同时还能够为小学生创造奇迹。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对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只有在小学阶段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才能够受益终生。
1.理论上的重要性
刘劲苓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零散的知识如同散落的珍珠,需找到一条线把它穿成串。”虽然刘老师是数学老师,但是道理是相通的,放在语文课上也同样适用。复习课就是为了帮助孩子们化零为整,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贯穿起来。而这穿珍珠的线每单元要有,每册书要有,整个小学阶段也应有更加扎实的一条主线。或者说每类知识也要有。这么多条重要的知识连接之线就是我们教师所要深入思考研究的。
复习不仅要“温故”,而且要能“知新”。这“新”不仅仅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深化与熟练,还包括学生是否学会合作探索,学会复习,学会反思,学会知识的运用和创新以及思维有没有深度与广度,实际生活的经验和能力有没有提高,是否会继续学习。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过:“重复是学习之母。”为了巩固记忆,深化理解,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所以要复习。实际生活的经验和能力有没有提高,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比如:在复习课教学中,要注重疏理、沟通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点拨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2.实际中的重要性
单元复习课一定要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复习时把词语盘点、日积月累以及课后习题都含概进去。而阅读要专门进行复习,包括主要内容、写作目的、写作方法三方面的内容。复习方法和复习指导需要我们仔细的斟酌才能让学生从中受益。而将知识整合,进行拓展与迁移是最终要实现的目标。
2.1 复习词语盘点、日积月累的重要性。
词语盘点和日积月累都是基础中的基础,而小学阶段就是为整个语文学科的架构夯实基础的至关重要阶段。抓牢基础、打好地基,才能为今后语文的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2.2 复习课文主要内容的重要性。
我现在所执教的是四年级,因此,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为例:在上这节单元复习课时,我导入之后揭示了“回顾课文内容,积累重点语句”这一教学目标。接着请同学们回忆本单元有哪些课文,并找一生把课题板书到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共同来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个环节,孩子们积极踊跃的说出了本单元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顺便强化了孩子们的概括能力。
2.3 复习方法的重要性。
单元复习课可以按照“字——词——句——篇”这样一条线索进行复习。先从词语盘点入手,问生哪个字难写。即使难写,大部分学生还是会写,但未必知道个别重点字的释义。所以先释义,再从这个字所在的词切入到句。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下第一单元的“澜”字,笔画较多,师先示范写,让生跟着书空。于永正老师说过:“示范是最好的指导。”这样就可以杜绝学生屡教不改的弊端了。写完之后再释义,“澜”,大波浪。这个字所在的词是“波澜壮阔”;又如“突兀森郁”的“兀”,是“高而上平”;再看“水平如镜”、“红叶似火”中的“如”和“似”什么意思?这样就吊起了孩子们的“胃口”,提升了兴趣。再去文中找到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一般都是重点语句。这样便可以通过字词理解句子含义,最后再回归到篇。一气呵成,真正做到了“温故而知新”。
2.4 复习指导的重要性。
在进行复习时要注意将知识点系统化,凸显语文的整体性。如修改病句的几种类型,查字典的几种方法,句式的几种转换,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等。这样帮助学生将前后知识点融会贯通,以培养灵活运用的能力。这种专项训练的课我们可以用语文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达到复习目的。比如,在字词强化中,我不是单调的听写补错,而是让学生互相检测,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学生搜集自己认为易错的字去考另外的同学,积极性很强,同时对易错易混的形近字整理成一份份的试卷,考验了别人提升了自己。
心理学中有种现象叫做首因效应,是指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将此现象推及教学关系中可知,任课教师亮相的第一堂课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本文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简要分析了职高语文第一课的重要性,并试从教师形象、课堂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来探讨职高语文第一课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职高语文教学效率,突出职高语文教学特色,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活发展打下坚实的“地基”。
一、职高语文开学第一课的重要性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一半”,课堂教学亦如此,开学第一课精心准备势必带来非同小可的作用。
1.有助于学生重新认识语文学科,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很多学生误认为语文就是识记背诵,语文学习就是一个枯燥反复的工程。在学生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之际,教师可以利用第一节语文课娓娓道来它的深度、广度,尽可能地展现它的魅力,为语文正名,让学生消除对语文的误解,从而重新定义语文,用语文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愉快地接受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启双方信任的大门
我们常听学生说:这老师,从一见面我就不喜欢他,一上他的课就烦。所以这“一见面”就显得十分重要。在第一节课上,教师要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让学生对你“一见钟情”,进而喜欢你的课,乐意接受你传授的知识。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师生关系协调,两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才能进入教育的最佳境界。
3.有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描绘美好蓝图
我们都知道职高学生大都是中考的失利者,让他们自信心大受打击,这样的状态如何才能进入新的学习生活呢?教师必须做好衔接工作,消除学生头脑中对职高的偏见,清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让他们清楚认识到上职业高中也是有出息、有前途的。教师还可以在第一节课上表明信任爱护学生的立场,这也能大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其对未来的校园生活充满憧憬。
二、具体策略
开学第一节语文课是教师和学生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这次亮相要是博得满堂彩,接下来的教学就会顺畅很多。笔者试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打造一个可亲可爱的教师形象
美国心理学家奥伯特・麦拉比安发现人的印象形成是这样分配的:55%取决于你的外表,包括服装、个人面貌、体形、发色等;38%是如何自我表现,包括你的语气、语调、手势、站姿、动作、坐姿等;只有7%才是你所讲的真正内容。
新教师一亮相,就会有几十双眼睛从头到脚打量着你。如果你穿着不修边幅,须发凌乱,或浓妆艳抹,或奇装异服,你在学生眼中的形象肯定会大打折扣。讲台上的教师必须注重和谐美。穿着打扮要大方得体,服饰颜色尽量避免艳丽,发饰力求简单,妆面清爽淡雅。就女教师而言,最好不穿高跟鞋,“叮咚叮咚”的声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除了外表,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精神面貌,表情要自然,面带微笑,语气要温和,语速快慢适中,语言最好是幽默风趣的,最重要的是要“说学生听得懂的话”。力求打造一个可亲的教师形象,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2.教学内容要为“0”
第一节课最忌讳的就是教师走进教室就开始讲课。身处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教师,学生不可能静下心来听讲,更不可能和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产生共鸣。这样生疏的师生关系,只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产生戒备和抵触心理,拉大师生间的距离,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使教和学的关系难以协调,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鉴于此,第一节课的内容选择要慎重,可做这样的选择:新颖的自我介绍和语文魅力的展现。
(1)自我介绍出新招。以往新生在第一节语文课上都要自我介绍,但由于彼此生疏,经历少、阅历浅,三言两语即能介绍完自己,而有的职高学生有个性,不屑“老套”的方式,往往不愿意发言。既然如此,那就选择新颖的方式介绍我们自己。某职高学校语文教师受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三字经自撰墓志铭”启发,让新生用三字经的方式介绍,整堂课下来,效果出奇好。还可以选择唱出自己,改编小段歌词唱出来,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能拉近师生的距离。不管选择什么方式,教师要先领头,打破紧张沉闷的气氛,抛砖引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用个人魅力感染学生,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命令学生做。教师在自我介绍部分要充分运用语文要素,不仅可以大致了解学生的情况,还能摸摸学生的语文基础。
(2)魅力语文放光彩。学生不喜欢语文大多是当局者迷,没发现语文的魅力所在。第一堂课教师就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充分展现语文的神奇,突出语文对人生的影响,让“百科之母”绽放光彩。从诗经到现代诗,从神话故事到玄幻小说,从古到今,从中到外,拾捡文学长河中的璀璨明珠,细数它们带来的惊喜。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重新定义语文,认识它的长远意义,认识到语文能力的高低不是表现在课堂回答问题的好坏和考试分数的高低上。
3.教学方法生活化
现在的职高语文教育普高化明显,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无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介入自己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在课堂上体验不到语文能丰富生活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死板的教学观念,掌握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法将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来体验和感受语文的魅力,非常适合职高语文这样的教育环境。《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要求:“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充分利用各种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拓展视野、重视积累,提高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也启示我们:生活本身具有教育意义,课程和教学同样应具有生活意义。教师在第一节课上不仅要将教学内容生活化,还要引导学生意识到:不可能把文化修养和教育交给或者传授给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想要获得文化修养和教育自己的人,都应该亲自参加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从外部只能得到激励而已,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上运用和发挥。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当肯定能让师生在接下来的语文课上擦出更多的火花。
语文课堂教学第一课怎样做才能成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有一点很明确: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第一堂课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准备,还需要教师们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更是培育创新精神不可缺的氛围。教学中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达到和谐,融洽一致,学生才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就非常活跃,流畅,学生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能产生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群体共生效应”才有可能产生。学生的创新欲望就被激活,创新的见解就会不断涌现出来。
在操作上我认为教师力求做到:
①态度亲切。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作一种奖赏和鼓励,从中感到温暖和甜蜜,这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
②师生平等,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教师就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教师可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爱护而不排斥,帮助而不指责,说服而不压服,启发而不包办。
③民主评价学生。教师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点拨,启迪,并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温和的表情,宽容的态度来调控评价过程,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
④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以愉快,高涨的情绪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动脑,现代的教育不是“奉送”知识,而是让学生去“索取”知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使学生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的境界。教师的责任就是将教材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揭示出来,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他们独立思维,深入学习,以尝试成功的喜悦。
在《马说》一文中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韩愈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在困境中应乐观积极面对的精神,应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当你在学校里想展示你的才干,如表演特长或担任班干部,可暂时你没有机会展示你的才能,实现你的愿望,此时你该怎么办?”此时学生似乎找到了可以倾诉的对象,都纷纷说要乐观、更加努力,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等,教学目标也就轻松达到了。
二、提问一定要循序渐进,顺藤摸瓜,从而温故而知新
提问一定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新的台阶。《学记》中载:“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设计问题,必须在问题的难易度上下功夫,给人人思考的机会,让个个有回答问题的权利,每个学生的回答都能显示其个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正如特级教师钱梦龙所讲:“先问一些比较易懂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尝到解决问题的乐趣,然后逐步加大难度。这样,同学们就好似登山一样,过了一个高峰,又有另一个高峰在自己的面前了,于是他们登高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课堂气氛也就越来越活泼了。”
三、提问要能激发兴趣,使学生思维活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109-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可在实际教学当中,部分教师并没有充分理解新课改观念,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不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备课工作,有的教师在实际授课中的教学方式同教案设计不符合;有的教师虽有详细的教案,却不能根据具体状况做灵活处理,更有一些教师完全照抄别人的教学设计,因而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备课,具体来讲,要做到四个方面。
一 通读语文教材,进行整体备课
新的语文教学目标是按照九年一贯制的设计思路安排教学内容的,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有效体现了语文课程的阶段性及整体性。对于各个阶段的教学又设计成三维目标,三个方面是相互渗透并融为一体的,各个阶段更是相互联系呈螺旋式上升。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充分注意到这点,在备课之前通读所有语文教材,从而进行全面备课。
所谓整体备课,就是新学期开始时,教师在拿到新的教材以后应结合相应的语文课标、教材说明等对全册教材进行及时有效的阅读,从而准确认识相应学段的三维目标,明确学生能力发展的方向,整体了解全册小学语文教材,这样才能有效把握语文教材当中安排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训练要点,从全局上进行把握,达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及学生的时间活动。这项备课环节不用太细,但一定要做,以求利用最少的时间得到最好的效果。
二 认真钻研语文教材,进行集体的单元备课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面广量大的特点,因而备课有较高难度,尤其是不确定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更是挑战了教师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做不好备课的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同事的帮助,造成狭窄的思维空间,不能充分认识教材特点,更谈不上准确把握。所以,必须打破传统的个体备课形式,进行集体的备课,集中教师们的智慧,提高备课质量。通过集体备课能够有效调动小学教师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宽其视野及思维空间,集中教师的力量及智慧,深化备课,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传统的备课形式都是教师以课文为单位进行单篇备课,从而造成教师们不能有效了解各个单元及整本教材,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效果并不好。进行课改以后,语文教材采用的按照一定的专题进行单元编排,各个单元在知识角度及人文角度都具有一定的共性,这是相应的编辑人员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知识内在规律所进行编排的。各个单元都有相应的导语、口语交际习作、课例、回顾拓展等板块,这些部分相互联系,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因而教师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抓住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进行单元备课和整组教学,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三 细心品读语文教材,通过感悟文本进行备课
语文教学集人文性和工具性于一身,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要想达到相应的大纲要求,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感悟相应的文本,因而教师备课的时候必须先细读语文教材,用心感悟相应文本。
阅读教学是一种“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过程”。教师进行备课和教学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走近文本。语文教师必须要对相应的文本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要想感动学生,就必须先感动自己,教师应同文本进行对话,认真聆听文本声音,充分调动起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和积累,让相应的文本感动自己。第二,走进文本。教师在对相应文本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考,理清楚自己对文本的感悟过程及方法,获得的体验要尽量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第三,走出文本。在教师对文本进行充分的感悟及体验的同时,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现有状况等设计出可以让学生轻松感悟文本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教师只有通过品读语文教材,感悟相应文本,经历相应的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这种备课的历程,才能有效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准确的解读。
四 深挖语文教材,充分整合备课资源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种大的语文观。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语文教学必然从单一性走向综合性,因此教师备课的时候绝对不能局限在教材当中,而要注意对教材进行深挖,充分整合资源进行备课。一方面,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尽量多搜集同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从而有效补充学生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应有效挖掘教材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布置相应的收集任务,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后收集有关的信息,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五 结论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奠定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更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一个重要工具,因而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教学质量。要想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充分做好备课工作,采取各种手段及方式进行备课,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088-01
生成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其强调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认为学生是认识知识、学习知识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是教师、学生。教材三方面的互动,是学生在基本的认知基础上,与教师、教材的对话过程,让学生获得知识后实现知识的生产,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1 生成性语文教学
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教学预设创造性的创新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实践过程,语文课堂应该是灵活多变、充满活力的,生成性是一种动态的、多样的课堂表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见证了国语的优美,感悟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不停的交流中完成学习,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是互相依存的形式,在课堂预设中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注意发现不断生成的新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更具有生动性。
传统课堂上教师的随堂问或满堂答,都呈现了教师更关注教学预设是否得到了使用,学生是否与课堂预设相吻合,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只是一味的跟随,思维过程及思维品质被教师忽略,使学生失去学习热情,课堂变的没有活力,可想而知这样的课程肯定是乏味无比的,教师本身也会觉得枯燥。在新课改下,要使语文课堂成为具有生成性的课堂,在教师与学生的多重组合教学活动中,教师敢于突破事先的备课,抓住新的生成性资源,并引导学生追思,使学生体验到获知的快乐,才把问题与知识相结合,实现生成性语文教学。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是教学的出发点,利用各种因素生成的积极的教学生成资源,构建生成性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具有生成性的。
2 生成的重要性
生成性教学最求的目标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其一是过程的可持续性,使过程一直向着积极的向上的阶段,其二是指对结果的发展。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能一起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构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意愿的真实表达,而不是被动的、被迫的,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的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学生是单独的个体,是一个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只有生成性的课堂才能弥漫着人性的问道,而不是一个生产加工车间,才能使学生学习充满活力,教师授课充满激情。
生成性是一个动态的、多样性的课程的呈现,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成的动力来源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或实践活动,教学的本质特征可以说就是教学者与学习者的交往,通过交往才能明确彼此间的思考及见解,提升知识认知程度、提高文化修养,在具有生成性的课堂里,绝不是根据教师的预设发送信息、学生接受信息这样单方面的互动,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多重组合互动,使整个课堂具有多层次的交流空间,流动信息也不是单向性的,使得整个语文教学课堂在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多层次的状态下进行有效教学。
3 怎样展开生成性教学
3.1创设生成性教学条件
没有周密的课堂预设,就无法做到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的生成,就不会有驾驭课堂的信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优秀教师对与教材及教参的熟悉,能做到背如流,教学的预设也是详尽无比,具体到每一项、每一分钟该做什么,时间与教学内容可以同步,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上都有详细的规定。这种按部就班的教学影响了弹性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新生成的教学资源被忽略,没有利用生成资源组织学生进一步研究与学习,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感受、整体联系性,因此制约了课堂的生成性教学。
夜阑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中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要求教师有充足的预设,并预先为学生的参与互动留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为课堂的生成性创造条件,语文课堂教学应有弹性化,在预设中充分考虑动态的、综合的理念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及生活经历,预设各种情形,准备出多种策略,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书内的知识,还要预设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但备教材内容,还要挖掘、发现、使用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点,深入、充分的掌握,教师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使用文本信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所所富有个性化的灵感、思维,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
3.2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教学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相互间的人际交流,这也体现了语文的本质特征。所以要促使课堂生成。就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互相间的交流、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创建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学生是有个性的群体,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特点,尊重学生的现实思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平等对话,从而形成民族、平等的教学环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
教学的有效性是以学生为中心,始终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努力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和效益,掌握教学策略并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有效知识含量高,教学生态和谐平衡。有效教学要求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的确存在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行为老套的问题,正需要用理性和怀疑精神,通过反思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一堂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以什么为标准,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史绍典先生提出,一堂“充实”“丰满”“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过程”“有积累”“能增值”。换言之,要很好地把握“三个维度”,处理好阅读教学的基本元素与相互的作用关系,发展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批判能力,通过自身的体验,学生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抓住规律,悉心引导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紧紧抓住教学的规律、学生认识心理的规律,既要引导学生高度重视阅读方法和策略的学习,又要重视调动其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其实也是阅读的动力因素,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阅读首先要调动阅读主体的心理动力,把被动的阅读转化为主动的阅读动机,阅读中第一位的工作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心向,形成积极的阅读动机、一种求知若渴的阅读期待。”教师如果能把学科知识加以“心理学化”,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而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即“研究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的心理结构和规律,研究学生是怎样获得语文知识,如何形成语文能力,如何在语文学习中得到个性的全面发展”。
2.发挥教材优势,培养阅读兴趣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补充。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以课堂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例如在学习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时,教师可以再介绍茨威格的其他一些作品,甚至还可以介绍奥地利其他著名作家的作品,以此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阅读面。
二、搭建心灵交汇的桥梁,移情入文,角色转换,实现学生的自我内化
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因此搭建心灵交汇的桥梁,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作品的情感凝聚物——意象中去,进行角色体验,并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创造性的诠释。如《雷雨》中周朴园、鲁侍萍三十年后的第一次相遇。虽然是鲁侍萍偶然进入周公馆,但从她进入这间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的房子时,她的灵魂其实是陷入了一个新与旧交织的命运的怪圈之中了。这正如她所自语的:“哦,天哪,我觉得我像是在做梦。”命运把她牵入了“寻梦”,由不自觉到故意,且时时在诱导提醒周朴园。这当中有三个重要的关键词:旧雨衣、这间房子、窗户。这三样是当年或今天周朴园与鲁侍萍生命中的重要的一笔。在周朴园心目中,旧雨衣上面有梅侍萍的气息,鲁侍萍在后面两人又提到。同样这间当年梅侍萍生周萍时住过的房子,这梅侍萍夏天分娩喜欢关闭着的窗户同样有这种气息,“这间房子”可以说曾经是生命与灵魂的栖居地,也是埋葬他们青春美好的坟墓。正因为这种气息,使他心中三十年来一直有一种暖暖的情愫在。三十年来,周朴园保留了他与侍萍共同生活时侍萍喜爱的家具,家具上侍萍的相片一放就是几十年而未曾撤换过!这里的周朴园是一个内心情感丰富、痴情钟情的男性,还是冷酷、无情、虚伪的冷血动物、伪君子?他后面的忏悔是不是发自内心?其对侍萍的情感是不是真情实意的?所有这些问题,学生在这里可以体会并诠释。这一角色的转换表面上看是阅读主体对文本局部细节的把握,实际上是阅读主体与阅读对象之间情感上的交流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情感被唤起后,便如川流不息的江河,源源不断地浇灌着他们的心田,与作品形成共鸣点。
三、对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反思
阅读是有规律可循的。有效的阅读必须是方法正确、思维对路的阅读。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重点就在策略的突破上。从文体特点入手,根据写作的规律,归纳出阅读的思路,让我们找到了把握文章的“穴位”,掌握了“四两拨千斤”的巧力。从“蛮”劲到“巧”劲,就在于方法的把握,从而使阅读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做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由于身体增长的速度减慢,各项生理指标接近成人,伴随着感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学习兴趣更为广阔,具有更大的选择性和稳定性,感情也变得深沉、稳定和含蓄,重视友谊,意识到异性间的爱恋,集体感和荣誉感也有很大发展。他们误认为自己已经长大,独立意识较强,要求自理、自治。并随着自主性,自尊心,自信心的增强,遇事开始有自己的主见,自我表现欲凸显。
2 高中英语教学的特点高中英语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英语和发展打基础的重要作用,强调课程应力求提供多种选择以适应个性发展的需求,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古时候的教与被教的被动关系。尤其是学习英语这样一门具有开放性的语言。老师不能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抱着“师道尊严”不放的老师,而是要蹲下去看学生,只有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对等的位置上,才能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赢得学生。在新课程的课堂中,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学生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课堂教学平等对待的与教师交流,才能营造一个轻松的语言环境。
3 提问环节的重要性教学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延续的过程,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
不讲究的,随意的和粗糙的问题会使得英语课堂流于形式,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不仅不能挖掘出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而且会打消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一个好的问题不仅会帮助教师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而且还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启发他们的思维与想象力。
4 应注意的问题
4.1 问题话题贴近生活。高中阶段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面对任何的事物,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产生不同的认识。然而事物的吸引力的有无或是大小直接决定了他们是否产生兴趣。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事情,他们就会关心,反之就待之以漠然的态度。学生缺乏学习英语兴趣的原因之一就是觉得英语离他们太遥远。因此教师应该注意问题话题的选择,让学生感觉原来英语就在身边。也可以用英语来说你,说我,说身边的事情。比如“can you describe your favorite teacher of yourclass?”这样的话题不仅能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的欲望的热情。
4.2 注意问题的引导。由于高中生这个阶段自信心,自尊心非常的强,因此教师在提问要照顾学生这方面的情绪。比如上面所提到的学生最喜欢的教师这个话题,学生往往不知道到底从哪开始回答。可能脑海里已经闪现了无数的单词,短语或是句子。教师就应该在提问的同时进行口头上或是书面上的提示。比如“he/she is our…teacher,/and he/she is…high…/he/she is beautiful/kind/strict/…”这样学生就不会思维混乱而回答不出问题而自信心和自尊心受损,而产生厌恶的情绪。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和录像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把问题形象化,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
4.3 提供足够的时间。老师应该根据问题的难度首先告诉学生准备回答问题的时间,而且这个时间应该是在合理基础上的充足,否则一开始学生就会有挫败感。其次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要随意的因为学生的语法错误打断他的回答,这样会打断他的思维和使他产生挫败感。而应该让他有充足的时间组织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在回答的同时增加下次再回答问题的自信心。
4.4 及时的评价。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及时做出评价。而评价首先要肯定学生的回答,而不是像以前的老师那样高高在上,以批判的语气指出他的不足。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教师面对的高中生是具有羞耻心,自尊心的独立自主的个体。比如类似这样的句子,“You did a good job!”,“Your idea isvery special/new!”会鼓励他们。其次,教师应该转诉学生的回答,这样以便学生模仿然后改正自己的错误,让他意思到刚刚自己好像出错了,而不是直接的指出他的错误。如果无可避免,也要注意语气的使用来照顾学生的情感。有时候教师也可以间接的提问其他同学的看法,以次激发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思维碰撞。让学生自主的发散自己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实践证明,教师如果能把握好课堂中提问环节,那么这个课堂气氛必定是活跃的,学生的思维也能得到启发,学生也会更加主动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