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因的认识模板(10篇)

时间:2024-01-09 14:51: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对基因的认识,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对基因的认识

篇1

21世纪是基因技术世纪,基因技术已成为高新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创新是基因技术世纪的核心,人类基因组计划也即将完成。基因科技的研究发展其实有不少的法律问题有待厘清克服,诸如基本权利的保障问题、风险问题、伦理问题等。由于基因所具有的“一身专属性”这种人格法益特点(除了同卵双生以及尚未出现的复制人之外,每个人的基因组成都是独一无二的),使得在法律上明确规范、保护自然人个人对其自身的基因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尤为必要。人身权与财产权构成民法中的两类基本权利,其他一切民事权利或者包含在这两类权利之中,或者是由这两类权利结合的产物(如知识产权、继承权等)。而人对其基因究竟享有人格权还是财产权,抑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可能需要在不同的场合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基因人格权

人格权是民法中的基本权利,指民事主体依法固有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为维护主体的独立人格所必备的人身权利。人格权可分为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一般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全部内容的一般人格利益而享有的基本权利。具体人格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及其他具体人格权。根据权利客体不同,人格权还可分为物质性人格权和精神性人格权。物质性人格权包括身体权、健康权、生命权;精神性人格权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及其他人格权。

具体到人的基因,就其物质层面而言,基因是由DNA等遗传物质所组成,而组成我们的物质躯体的细胞就带有这些基因,可以说基因是“身体的一部分”,而身体是人格权中“身体权”这种具体人格权、物质性人格权的客体。因此,尚未与身体分离的基因,当然可以直接适用身体的法律地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身体是人格权的客体,因此基因也是人格权的客体。

而就基冈的功能层面而言,基因不仅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人类基因组包含着决定人类生、老、病、死以及精神、行为等活动的全部遗传信息。基因具有“一身专属性”这种人格法益特点。因此,可以说基因表彰了人格,作为整体的人格,基因是一般人格权的客体。

而脱离了人体的基因(如与身体分离的器官、组织、体液、毛发等中所包含的基因)法律地位如何呢?按传统大陆法系观点,只要不违反法律与公序良俗,与身体分离的部分,可以作为独立的物,得为物权之客体,而属于该人所有,所有权人可作抛弃、捐赠等处分。例如在医疗过程中为达成医疗目的经患者的知情同意而对病患器官或组织进行切除,切除后的器官或组织成为患者享有所有权的物,患者可抛弃、捐赠等。那么患者如同意抛弃组织或器官是否就意味着同意抛弃该组织或器官中所包含的基因呢?这其实就是美国著名的Moore v,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90)案所牵涉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案原告Join Moore患有发细胞白血病,接受加州大学医学中心医生的建议,同意并签署“脾脏切除手术同意书”。其主治医生和助手用被切除脾脏的细胞用于医学和商业研究上,这些细胞作为医学研究的材料有潜在的商业与科学价值,但他们没有向原告告知这个信息。在Moore发现他的医生、医生助手、加州大学董事会、两家药物公司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自他身体取得的细胞以发展商业上有价值的产品并取得专利,获利甚巨后,在加州高等法院向这些当事人以13项诉因提起诉讼。本案经过加州高等法院、上诉法院、最高法院的审理,最后加州最高法院认为被告违反告知义务,依照“告知同意义务”,医生在建议一项医疗程序之前必须向病人揭示他在病人的身体组织上的“移除前利益”,即使该被切除之组织的计划用途与病人之健康并无相关。所谓移除前利益,指的是医生在抽取组织之前就有的利益,在Moore案中原告声称医生就原告之组织有科学与商业上的利益,但在建议移除组织时却未揭示这些利益,因此应构成侵权行为。同时法院认为原告在细胞从他的身体移除之后,原告对他的细胞不再保有财产上的利益。原告因此并不保有控制这些细胞的权利,也因此没有强占的诉因存在于这些未得授权的组织使用之上。倘若采肯定立场,将加重医学研究人员过重的负担,阻碍医学研究的发展。可见,该判例对于已被抛弃的切除组织中的基因的利用,承认患者享有经告知同意的自主决定权,而不是财产所有权。换言之,在此种场合下,脱离了人体的基因,仍是人格权的客体。

基于上述分析,基因可以是物质性人格权中“身体权”这一具体人格权的客体,同时也是精神性人格权“一般人格权”的客体。对于作为人格权客体的基因,主体的民事权利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基因自己决定权

对于作为身体权客体的基因,身体权不仅表现为对身体完全性和完整性的维护权,而且表现为对自己身体组成部分的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支配权。传统民法理论及伦理观念认为身体权是一项消极的权利,只是意味着权利不受外力的侵犯,身体的完整性不受破坏。但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医疗行业的日益社会化,医疗中所需要的血液、人体器官等不得不来源于其他人。伴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的法律和伦理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公民支配身体的行为已被法理所承认,人享有对身体的支配权。

篇2

音乐美学是以本体及与之相关的心理及社会三方面为研究对象的,并探讨其本质和规律的科学。音乐美学是美学与音乐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的基本点在于美学与音乐学的结合。它在研究音乐艺术美学规律的过程中,始终密切结合各种具体音乐现象;或者说,它在从美学高度关照各种具体音乐现象的过程中,探寻把握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因此,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学习和研究音乐美学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就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艺术教育工作者。

一、音乐美学的内涵

什么是音乐美学呢?简言之,音乐美学就是“音乐美”的学问。音乐美学试图从根本上解释音乐存在的价值及音乐的意义,展开音乐美的本质、音乐美的逻辑、音乐美的形态以及音乐美的范畴的全面寻究,涉及音乐的本质属性,音乐的本体构成,音乐的相关功能即音乐与自然、社会、生活的相互关系,音乐主体中创作、演奏与鉴赏的相互关系,音乐与其他文艺形态的关系,音乐的风格流派与美学范畴,等等。

音乐美学要以音乐史为广阔土壤,充分把握林林总总的音乐现象,特别关注各个时空下的音乐思潮,并以音乐美学观念作为自身的研究对象,从而总结出各时期各地域音乐的美学思想体系。音乐美学应注意吸纳相关学科的观念和方法,诸如政治学、宗教学、心理学以至数学、逻辑学、信息学等,建构起动态韵学科新模式。依据音乐的特殊形态,音乐美学要以音乐作品为实物;以实证方式完成音乐美的探研,以分析方法把握音乐美的切实存在,最终实现音乐美学鉴赏的基本意图,使音乐存在及其意义得以解释。

音乐美学是文艺美学韵一个属种,在运用哲学――美学的观念和方法来研究文学艺术问题上,其学科性质等同于“艺术哲学”,因此,也以美学态度解决艺术的基本结构之美、艺术的本质与价值之所在、艺术创作与欣赏的美学原则与风格等问题。然而,音乐美学与一般美学、一般文艺学只是属种关系,它有自己的特点和自身的美的规律,如音乐的基本原理,音乐的曲式、旋律、和声、音色,音乐的叙述功能和表现功能等,还须围绕自身特点作出有价值的审美判断,尽管这种判断的科学化或准许度要比其他艺术形态困难得多。

二、音乐美学的研究层面

音乐美学的研究以哲学为基础,它从哲学中把握正确的认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音乐美学还需要以各种方法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1.心理学的方法

音乐活动的三大环节,即创作-表演-欣赏,都离不开人的心理活动,都是人的复杂心理活动的产物。通过心理学方法的研究,从深层阐明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种类,它的社会化了的心理活动与一般心理活动的特殊之处,它与其他艺术心理活动的特殊之处,以及它自身各个环节心理活动的特殊之处。

2.社会学的方法

音乐生于社会,作用于社会,是人类交流感情的社会活动。所以,音乐美学研究也要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它要求研究者必须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从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利益出发,科学地阐明音乐的社会性问题。既要避免那种从狭隘的功利出发,把音乐的社会功能只限于为政治利益服务,否定其审美、愉悦功能的倾向;也要反对那种否定音乐的社会性质,脱离社会需要,只讲审美愉悦,不讲认识、教育功能的倾向。音乐美学研究还要密切结合社会音乐生活,对社会音乐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做出科学判断。

3.参考新方法

上世纪30年代兴起的语义-符号学的音乐美学,运用现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的音乐美学,以及近年来相继出现的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研究音乐美学的新动向,对于我们深入研究这门学科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尽管研究音乐美学的方法与角度多种多样,但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是根本的方法。用这个根本方法统帅各种方法进行研究,才能使音乐美学成为一种准确明晰、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

三、音乐美学需要研究的课题

1.研究音乐本体

音乐本体研究的中心是,音乐的感性材料及其基本属性是什么?它与音乐表现对象是什么关系?音乐的内容是什么?音乐的形式是怎样构成的、又是以怎样的方式表达内容的?等等。这些问题都关系到音乐艺术存在的基本特征,也是音乐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2.研究音乐实践

音乐是实践性艺术,从创作、表演到欣赏都有各自的实践过程。只有了解它们不同的创作过程,了解它们创作的不同形式和风格,了解它们不同的创作心理过程,才能真正揭示音乐艺术的本质。

3.研究音乐功能

通常说音乐有认识、教育、愉悦和审美的功能,那么各种功能之间是什么关系?哪些功能具有或不具有社会倾向?音乐功能又有怎样的历史持续性和变异性?对这些问题研究的答案正确与否,关系到是促进还阻碍音乐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四、音乐的美育作用

音乐对于人们所起的作用基本上分为审美作用,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三种。应该说,音乐的三种功能首先作用于人的审美作用,如果音乐不能使人发生美感,人们就不可能耐心聆听下去,也不可能仔细辩论其中的各种深意,其他两种作用就会落空。因此,音乐的主要魅力在于审美作用。正因如此,音乐作品中有一些主要以塑造完美的形式,表现出一种极为概括性的内容,可供人们自由联想,以一定的情感、气质、情境为主的乐曲,包括一些轻音乐作品。它们主要只具有审美功能,但依然能被人们所接受和欢迎。其他乐曲自然也不能不注意其悦耳动听与人们的可接受性,否则就会失去听众而无法立足于乐坛之上。

其次,音乐的认识作用。音乐的作用是偏重于通过激发人们的情感而达到“动员”的作用,尽管如此,音乐还是具有认识现实的作用。音乐在帮助人们认识时代精神和人的内心世界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例如,人们听了《义勇军进行曲》(国歌),就可以认识到当时革命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以及他们战胜日寇的坚定决心和昂扬的斗争精神。音乐正是通过饱含联想的音乐形象,突破了声音的范围,使音乐同样具有认识作用的。从另外一方面来说,音乐的认识作用,也要取决于听众的能力,如听众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较完备的知识结构,就可以在了解作曲家本人及其创作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曲家的意图,从而得到更为深刻的认识。

篇3

2.积极培养学生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

其次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视奏同样要“一目数行”。这些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

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能力。

3.利用流行音乐辅助音乐教学

流行音乐只要是内容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富有生活气息的,都可选录给学生听。如《原野牧歌》、《月牙泉》、《爱的奉献》等歌曲,以及前几年歌舞厅里流行的舞曲《兔子舞》,内容健康、音乐欢快活泼、用英文演唱,一次音乐课我用其作为进教室的舞蹈音乐,歌曲效果使学生立即跟着音乐欢快地舞蹈,并进入音乐课的气氛中。

为了使校园音乐美向健康方向发展,校园音乐活动必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给学生以美的示范。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音乐典故、故事、民间歌舞录音、录像、美术挂图、引导等诸多艺术形式形象直观地把教材内容、作品内涵展示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二是充实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合唱队、演出队,以及各类音乐兴趣小组,创办音乐墙报,举办文艺会演,定时定量播放课本中入选的音乐作品,把课外音乐活动搞得多姿多彩,让学生生活在美的气氛中,从而接受美的教育。随着社会变化和学生发展,课本上的歌曲已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穿插流行歌曲和乐曲对课堂教学是有利的。

4.音乐与艺术之外学科相联系,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

音乐同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融合是音乐教学的一种良好形式,对于软化学科边缘,加深对交叉学科的理解,拓宽人文视野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欣赏完《春江花月夜》时,我让学生写一写听后感,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中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听完了这首《春江花月夜》,我眼前仿佛出现了江南地区傍晚时柔软、优美的山水画:皎洁的月亮挂在天空中,夜幕降临了,一叶渔舟停在碧波荡漾的湖水里,倾听着从江边钟楼里传来的鼓声,在月色中的江面上传得很远很远。它将夜晚烘托得更加美丽、幽雅。渔夫静静地听着,简直入了迷,直到钟鼓声断了,渔夫猛然一醒,才知道该回家了。渔夫摇着渔船,在月色的照映下划桨远去。《春江花月夜》不愧为音乐精品,它将景色与风土人情融为一体,确实是成功之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5.做一名幽默型教师是学生对老师的期望

快乐的音乐课需要快乐的老师。有幽默感的老师更有人性,也许更可依赖。运用幽默的目的是营造一种更放松的、更开明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各自意见,可以分享一些有深度的看法,他们想笑就笑。放松警觉,在一个舒适并有安全感的环境下学习效果更佳,让学习变得有趣而不是成为一种负担。课堂上适时的幽默会使学习过程更为轻松有趣,这并非要求老师像舞台上的小丑或单口相声演员。成功的教师会把幽默不露痕迹地融入自己的教学中,目的是更有效地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中,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魅力。

篇4

陈、罗二氏对秦印的认识还仅限于秦私印,多年以后,罗福颐先生才尝试秦汉宫印的断代,并首次区分出部分秦官印。他在《古玺印概论》中说:“据所见之秦官印,皆凿款白文。一般约2~3厘米见方,有的略长一些,也有2厘米见方的,可见当时的官印制度不很严格。秦印文字有自然风趣,整齐而不呆板,有类秦权量、诏版的书法。方印多加田字格,半通印(长方印)多加日字格。”并在该书收录了秦官印7种。20世纪80年代先生在主编《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时从数以千计的秦汉官印中摘选出43方定为秦官印,并在卷首按语中说:“左官印四十三方,从其具有田字格。并多凿印为标识,故定为秦。虽未必全当,殆可得其大半。”在印谱中,把秦官印与汉官印明确区分此是第一次,而罗先生指出秦官印有田字格,刻凿,印文类秦权量文字,风格自然风趣等,在当时是对秦官印特征最全面的概括,对后人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篇5

焊接是制造电子产品的重要环节之一,如果没有相应的工艺质量保证,任何一个设计精良的电子产品都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电子产品的功能取决于电子元器件正确的相互连接,这些元器件的相互连接大都依据于电路板焊接。电路板焊接在电子产品的装配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即使当前有许多连接技术,但电路板焊接仍然保持着主导地位。

尽管所有焊接过程的物理一化学原理是相同的,但电子电路的焊接又具有它自身的特点,即高可靠与微型化,这是与电子产品的特点相一致的。电路板的焊接质量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例如基金属材料的种类及其表层、镀层的种类和厚度、加工工艺和方式,焊接前的表面状态,焊剂成分,焊接方式,焊接温度和时间,被焊接基金属的间隙大小,助焊剂种类与性能,焊接工具,等等。不仅被焊元器件引线表面的氧化物及引线内部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状况是影响引线可焊性的重要原因,而且印制板表面的氧化物也是影响焊盘可焊性的主要原因。

锡焊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焊料润湿焊件表面的能力,即两种金属材料的可润性,即可焊性。如果焊件的可焊性差,就不可能焊出合格的焊点。可焊性是指焊件与焊锡在适当的温度和焊剂的作用下,形成良好结合的性能。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用锡焊实现连接的,只有部分金属有较好可焊性,一般铜及其合金、金、银、锌、镍等具有较好可焊性,而铝、不锈钢、铸铁等可焊性很差。一般需要特殊焊剂与方法才能锡焊。

为了使焊锡和焊件达到良好的结合,焊件表面一定要保持清洁。即便是可焊性良好的焊件,如果焊件表面存在氧化层、灰尘和油污,在焊接前务必清除干净,否则影响焊件周围合金层的形成,从而无法保证焊接质量。手工焊接是传统的焊接方法,虽然批量电子产品生产已较少采用手工焊接了,但对电子产品的维修、调试中不可避免地还会用到手工焊接。焊接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维修效果。手工焊接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在了解一般方法后,要多练;多实践,才能有较好的焊接质量。对电路板焊接布线应注意的几点原则我总结如下。

1.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边线应避免相邻平行,以免产生反射干扰。必要时应加地线隔离,两相邻层的布线要互相垂直,平行容易产生寄生耦合。

2.电路与模拟电路的共地处理。现在有许多PCB不再是单一功能电路(数字或模拟电路),而是由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混合构成的。因此在布线时就需要考虑它们之间互相干扰的问题,特别是地线上的噪音干扰。数字电路的频率高,模拟电路的敏感度强,对信号线来说,高频的信号线尽可能远离敏感的模拟电路器件,对地线来说,整个PCB对外界只有一个结点,所以必须在PCB内部进行处理数、模共地的问题,而在板内部数字地和模拟地实际上是分开的它们之间互不相连,只是在PCB与外界连接的接口处(如插头等)。数字地与模拟地有一点短接,请注意,只有一个连接点。也有在PCB上不共地的,这由系统设计来决定。

3.导线拐弯处一般取圆弧形,而直角或夹角在高频电路中会影响电气性能。如非要取直角,一般采用两个135°角来代替直角。

4.大面积导体中连接腿的处理。在大面积的接地(电)中,常用元器件的腿与其连接,对连接腿的处理需要进行综合的考虑,就电气性能而言,元件腿的焊盘与铜面满接为好,但对元件的焊接装配就存在一些不良隐患如:①焊接需要大功率加热器。②容易造成虚焊点。所以兼顾电气性能与工艺需要,做成十字花焊盘,称之为热隔离(heatshield),俗称热焊盘(Thermal)。这样,可使在焊接时因截面过分散热而产生虚焊点的可能性大大减少。多层板的接电(地)层腿的处理相同。

5接地线应尽量加粗。若接地线用很纫的线条,则接地电位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使抗噪性能降低。因此应将接地线加粗,使它能通过三倍于印制板上的允许电流。如有可能,接地线应在2―3mm以上。

6.正确的单点和多点接地。在低频电路中,信号的工作频率小于1MHz,它的布线和器件间的电感影响较小,而接地电路形成的环流对干扰影响较大,因而应采用一点接地。当信号工作频率大于10MHz时,如果采用一点接地,其地线的长度不应超过波长的1/20,否则应采用多点接地法。

7.信号线布在电(地)层上在多层印制板布线时,由于在信号线层没有布完的线剩下已经不多,再多加层数就会造成浪费也会给生产增加一定的工作量,成本也相应增加。为解决这个矛盾,可以考虑在电(地)层上进行布线。首先应考虑用电源层,其次才是地层,最好保留地层的完整性。

8.尽可能缩短高频元器件之间的连线,设法减少它们的分布参数和相互间的电磁干扰。易受干扰的元器件不能相互挨得太近,输入和输出元件应尽量远离。某些元器件或导线之间可能有较高的电位差,应加大它们之间的距离,以免放电引出意外短路。带高电压的元器件应尽量布置在调试时手不易触及的地方。

9.设计规则检查。布线设计完成后,需认真检查布线设计是否符合设计者所制定的规则,同时也需确认所制定的规则是否符合印制板生产工艺的需求,一般检查有如下几个方面:线与线、线与元件焊盘、线与贯通孔、元件焊盘与贯通孔、贯通孔与贯通孔之间的距离是否合理,是否满足生产要求?电源线和地线的宽度是否合适,电源与地线之间是否紧耦合(低的波阻抗)?在PCB中是否还有能让地线加宽的地方?对于关键的信号线是否采取了最佳措施,如长度最短,加保护线,输入线及输出线被明显地分开?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部分是否有各自独立的地线。后加在PCB中的图形(如图标、注标)是否会造成信号短路?对一些不理想的线形进行修改。在PCB上是否加有工艺线?阻焊是否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阻焊尺寸是否合适,字符标志是否压在器件焊盘上?以免影响电装质量。多层板中的电源地层的外框边缘是否缩小?如电源地层的铜箔露出板外,容易造成短路。

本文目的在于说明PCB进行印制板设计的流程和一些注意事项,为设计人员提供设计规范,方便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和相互检查。

篇6

[中图分类号]R25/2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2-026-01

癌症自古就有之。在浩瀚的中医文献中,有着描述和防治瘤、岩、症积的丰富记载。关于肿瘤的确切病因,目前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学者的不断探讨,认为引起肿瘤的成因大致可概括为:物理、化学、生物、遗传、激素、营养机体自身免疫等七大类。按中医的发病观,任何疾病的发生不外人体内部阴阳平衡的失调和外在致病邪气侵犯等两方面的因素。中医学历来认为,当机体处于阴阳失衡,气血不和、五脏之气紊乱的状态下,外来邪气乘虚而入破坏了五脏的正常生理功能,损耗了人体精血津液的物质基础,引起气滞血瘀、痰凝、毒聚、湿停等病理变化,产生气、血、痰、食等病理产物,于是就发生了肿瘤。但在实际上如按一般的气滞、血瘀、痰凝、食积来治疗,效果是不好的。这必须从肿瘤病在病因病机方面的特殊性上来认识。

癌毒不同于一般所说的致病因素,即不是六、七情、劳伤和其它,而是体内的致癌物。就是说,只有当体内有了癌毒,再加上六、七情、劳伤和其它因素的诱发,才可能患癌。

不少资料表明,肿瘤病人的免疫指标普遍低于正常人的水平。已经公认,有先天免疫缺陷的人肿瘤的发病率远远超过正常人。而患有肿瘤的病人,在临床上多呈现有不同程度的正气亏损状态。

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肿瘤的发生正说明了这个问题。

关于外因致癌问题,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多学科研究,认为至少有50%癌肿患者的发病与环境因素有关。从肿瘤的发病部位来看,和地理环境因素也有一定联系。如南方沿海地区得鼻烟癌的多,北方农村得胃癌、食管癌的多。

饮食致癌的问题,祖国医学也早有认识。《张氏医通》:“好热之人,多患膈症。”《医碥》中说:“酒客多患噎嗝,饮热酒者尤多,以伤津液,咽管干涩,饮食不得入也。”这说明不适当的饮食习惯给予机体的某些慢性刺激,在某些肿瘤特别是上消化道肿瘤的病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例如我国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食道癌高发地区的调查资料分析发现,在全部食管癌患者中70%左右的病人,有喜好热饮、硬食、快食等对食管黏膜有一定灼伤和腐蚀作用,黏膜组织细胞出现病变,进一步可发生癌变。

引起肿瘤的内因主要是七情失常,脏腑功能失调等。《诸病源候论》中说:“忧 则气结,气结则不宣流使噎。”《医宗今鉴》中说:“失荣”是由忧思喜怒,气郁血逆与火凝结而成。其他还有“瘿瘤”的发生,也多与精神因素有关。

篇7

与其他银行审计业务相比,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着自身显著的特点:首先,这类审计既是对“事”的监督,又是对“人”的监督;其次,这类审计涉及期限长,审计范围广,所依据的审计标准(国家财经法规及本行规章制度)多且变化大;第三,这类审计群众性较强;第四,审计结论将为干部的使用和任免提供直接依据。

目前,我国银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审计形式单一,基本等同于离任审计;审计程序和方法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固定的考核、评价体系;对被审计人经济责任的鉴定技巧有待提高。笔者认为,为实现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解决当前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根据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对审计形式、审计方法进行创新。

(一)探索新的审计形式

目前,我国银行业所采用的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一般采用“下审一级”形式,即由上一级单位组织实施;(2)采用委托审计形式,即由行领导或有关部门通过某种正式程序,委派内审部门来进行;(3)以现场检查为主;(4)大多采用“一次性专项审计”,即离任审计形式。

实践证明,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对被审计人履行上级交付经济责任情况的审查、评价,必须从被审计人所组织开展的经营活动中界定他的“功过是非”,落实其经济责任,肯定经营业绩,找出存在问题。采用“下审一级、委托审计、现场检查”等形式,有利于保证审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但单纯依靠离任审计形式,无法满足银行加强内部管理、防范化解风险的要求,无法完全实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因此,在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必须把握以下两点:

1.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采用定期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的形式。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既重结果又重银行的发展,应在被审计人任期内不间断地进行(时间频度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离任审计是任期审计的最后一个环节,重点是对被审计人离任时所在单位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同时对被审计人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为作好离任审计,必须开展定期审计。

2.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和常规审计(如经常性财务收支审计、业务经营情况年度全面审计等)结合起来。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要吸收常规性审计的成果,还可尝试与常规性审计一并进行。审计过程中,审计组在检查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状况的同时,可尝试对主要负责人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对所发现的问题,不仅要进行常规处理,还应对主要负责人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鉴定和评价,为上级部门考评、任免干部提供可靠依据。

(二)建立完善的考评体系

与其他审计业务相比,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更加注重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整体性评价,从中鉴定被审计人的经济业绩、落实其经济责任。因此,银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首先应对被审计单位的主要业务信息进行确认,以分支行行长经济责任审计为例,可从被审计行财务报表人手,运用比较、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因素分析等手段,寻找突破口,对重点科目进行审查。通过财务报表审核,有关财务信息的确认工作已基本完成,在此基础上,应结合调查分析、内控测试等手段,审查被审计行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内控管理状况、经济效益以及重大决策活动的实施效果进行考核评价。

对银行分支机构而言,评价内容可归结为以下七个方面:(1)授权授信执行情况;(2)信贷管理制度的完整性、有效性及实际运行效果(信贷资产质量);(3)资金运营的安全性、效益性;(4)财会管理系统的严密性、独立性,资产、负债损益核算的合规性、效益性;(5)业务风险控制和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健全情况;(6)内控体系的完整性、有效性;(7)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被审计行的效益和管理水平,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一些评价指标,对被审计行近年来的状况进行量化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可采用的指标分为两类:(1)反映被审计单位风险程度和经营成果的指标,包括:流动性指标,如资产流动性比率、日均头寸增减幅度比例、拆出拆人资金比率等;安全性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单个客户贷款比率、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率、逾期(呆滞、呆账)贷款率、不良资产率(五级分类)等;效益性指标,如资产利润率、本息回收率、营业费用率等。(2)反映被审计人经济责任和管理责任的综合指标,包括:资产增长率、计划完成率、违规金额比率和账务处理差错率等。

(三)以实事求是为原则,界定被审计人责任界限

如何鉴定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是银行内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落脚点和难点。审计过程中,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划清以下界限:

1.划清被审计单位责任与被审计人责任的界限。在对分支行行长审计过程中遇到的违法违规,有的属于被审计行的责任,违法主体是分支行;有的属于该行负责人个人违纪问题,或是出于个人利益擅自作出的违法行为,违法主体是被审计人本人。审计时应加以区别。

篇8

一、施工企业技术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1.施工企业职工待遇较其他行业偏低

虽然施工企业的工作辛苦,但是他们的收入相对来说偏低,根据2009年上半年全国人均收入的调查显示,2009年上半年全国人均收入为19000多元,其中金融业收入居首位,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均收入却是倒数第二,超额的付出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相比那些在业主和设计院的同学,他们的工作轻松,收入又高得多,心会出现不平衡,很多会择机跳槽去待遇更好的监理、设计单位。

2.施工企业职工的权益很难的到保障

首先,职工的家庭需求得不到解决,施工企业的流动性,职工回家的次数很少,尤其对于偏远项目职工,一年就回几次家,职工不能在家里照顾家人,心里往往对家人有一种愧疚感,这就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其次,职工的休假权和报酬合理化权利得不到保障,为了能保质保期的完成工程,项目人员就经常要加班加点的施工,尤其是对于我们的技术人员,白天要在施工现场指导施工,晚上回来就整理技术资料,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是家常便饭,还要应付业主的频繁检查。周末对于他们来说是奢望,很多技术人员一年365天,忙得时候一年就只能休十几天,每天基本是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身体和心理上都很难承受,这种延时加班是没有加班费支付的,这是造成技术人才流失的一个重大原因。

3.施工企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施工企业为了让技术人才能更好的成长,会为我们的青年技术人员提供很多的培训机会,常常不能落到实处。企业在人与事的管理上,往往以事为中心,以人为辅助,主要表现在项目经理常常会以施工现场离忙由拒绝让技术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和提升的机会。由于企业没有给职工制定好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通道,现在企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只有一个通道,即见习生技术员技术主管工程部长总工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这是一条很漫长的职业发展道路,一个公司的项目经理数量也有限,不可能每个技术人员都能成为项目经理,项目上还需要很多人来做基础的技术工作,如果都做领导,谁来做技术员,上升的空间比较小,很多人宁愿离开选择别的出路。

4.企业没有家的感觉,个人归属感不强

由于施工企业流动性的特征,即便是有家也很难回,有家等于没家。一个人如果选择了施工企业,就选择了无家。很多专业技术人才是不甘愿一辈子在外流动工作,他们中很多是在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后选择了辞职,到恋人所在地或者父母所在地找一家固定的单位去工作。

二、施工企业如何留住人才

1.建立能体现人才劳动价值的合理的薪酬机制。国有施工企业必须改革原有的“大锅饭”酬薪制度,建立以岗位和绩效为基础的分配机制,向关键岗位和技术人才倾斜,真实、客观地反映人才的价值,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在酬薪制度的内容上,可以结合企业实际,多样化操作。

2.建立完善的职工权益保障制度。针对我们职工休假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企业可以加强项目的人员配置,制定强硬的措施,安排员工调休,保证职工每月都能休假,对于距离比较远,可以鼓励家属探亲,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对于延长工作时间的职工,可以采取增加工资报酬或者是关怀式的管理。

3.完善企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应该提倡学习当今世界领先的施工工艺,鼓励青年技术人才不断创新,企业还应该给技术人才制定职业规划,给他们在自己的未来发展上指明发展方向,让他们看到企业对他们的培养和重视。

篇9

教唱歌曲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这是由于唱歌时使用、附带乐谱较多。课堂中,每位学生都会带上自己的音乐书进入教室,学唱歌曲时会自然地打开课本对着乐谱演唱,这为我们的识谱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谱能力的培养。

从熟悉的音乐中识谱。很多歌曲学生听了后会有所回忆,很想跟唱,我们教师不妨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让学生先唱歌词。这样在教歌曲之前不是先教识谱,而是在熟悉歌曲旋律,对音乐有了美的体验之后,达到“似曾相识”而还不十分“熟悉掌握”的状态下识谱,如歌曲《歌声与微笑》是一首充满美感的歌曲,起句旋律就非常优美感人, 以“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这么通俗易懂的歌词,很能激发学生唱歌的欲望,教师对起句加以引导地教唱,学生很能把握好对曲子的理解,接着再哼唱曲谱就有效果了。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学生爱唱,但歌词不大适合小学生,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随琴或随音响哼唱曲谱,岂不是一举两得。

从简单的音乐中识谱。简单的音乐是视学生的年级和班级水平相对而言的。选择学生会唱的、喜爱的短小精悍的歌曲来学习识谱(如动画片主题曲、耳熟能详的经典旋律),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识谱的兴趣。如在识谱教学时,开始让学生唱出自己儿时最喜欢的歌曲(《小星星》、《两只老虎》、《大风车》、《新年好》等),然后将歌曲的简谱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由唱歌词转变到识谱练习。接下来要求学生先识别各音符的唱法,然后随老师的引导将乐谱唱出来,经过这样的训练,部分学生便能独立视唱。此时的这部分学生对乐谱的兴趣浓厚,于是教师要抓紧这一时机,让他们当小老师,帮助不会的学生进行视唱。

从典型的音乐中识谱。典型的音乐是视音乐而定的。或强弱对比强烈,或速度对比强烈,或特殊演唱符号集中……有利于学生真正感悟音乐符号的作用。如《铃儿响叮当》的弱起音符、《阿童木之歌》的切分音、《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中休止符都较有特点,让学生在音乐新鲜感中学唱曲谱会更有兴趣。如十一册中歌曲《剪羊毛》中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最后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的三连音也很有特点,教师可以在钢琴上先弹出曲子的前奏,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歌曲?再讨论刚才老师用的又是什么节奏?逐步让学生明白这就是三连音,它在时值上又是那么的特殊,了解透了三连音,曲子的演唱学生也就没有难度了。

2在欣赏活动中识谱

教师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方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道德,精神意识地熏陶,进入歌曲情境。所以,在欣赏音乐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是一个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做法。事实上,用“听力训练”比“视唱练习”的识谱教学更为妥切。

欣赏简单旋律,促进识谱教学。如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可以利用这个有趣而富有哲理的音乐故事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也可以采用音乐游戏这种小学生喜欢的音乐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小兔子与小乌龟主旋律音乐的哼唱中完成即兴表演,加深学生的识谱记忆,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贝多芬的《欢乐颂》曲子很简单,但人们会从乐曲那凝重的沉默到冲击黑暗、沐浴光明的激昂中,感受到贝多芬那个时代人们崇尚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亿万人民拥抱起来”的理想,感受到贝多芬那充满斗争和胜利的信念,感受到什么是坚韧的意志,什么是庄严的辉煌。教师让学生充分得感受曲子的魅力后,拿出曲谱让学生在很有感触的基础上学唱歌谱。

欣赏典型曲目,讲授音乐符号。结合音乐分析音乐知识(音调、速度、强弱的表现特征),有利于学生真正感悟音乐符号的作用。如讲授倚音符号,可以从前倚音符音、后倚音、单倚音、复倚音的表现力去渲染音乐的特殊作用,可以用前倚音的机灵,后倚音的留恋,单倚音的纯洁,复倚音的缠绵等内在美学因素,让学生觉得小小的音符蕴涵着丰富的内容,让学生在奇妙的遐想中去识谱会更佳。

欣赏律动音乐,感受节奏奥秘。儿童的天性即好动,让他们在各种不同节奏的音乐中律动,充分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让他们在动中表现音乐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掘他们的音乐制造能力。如新疆音乐的切分节奏,内蒙音乐的二分节奏,彝族音乐的十六分节奏,陕北音乐的高亢,江南音乐的雅致等等,均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律动空间,让他们在律动中感受音乐节奏的奥秘,对他们学习识谱也有好处的。如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在欣赏前学生视唱了主题旋律,欣赏时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有的半闭眼睛摇头晃脑,有的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有的甚至手舞足蹈,有的学着电视里指挥家的模样“指挥”起来。学生边听,教师边插入乐曲简介,学生第二次听赏时,就能听着乐曲看着歌谱唱出旋律了。

3在器乐教学中识谱

器乐的操作比学唱歌要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器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易操作的乐器,如:低年级以打击乐器为主,中高年级可选用竖笛或口琴或口风琴。通过学习器乐演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是因为器乐演奏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演奏器乐活动时,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识谱上,诸如音符、节奏、调号等。

学习歌曲后用乐器演奏,让识谱教学更落实。用器乐为歌曲伴奏,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小鸭子》、《粉刷匠》等的口琴伴奏。《小白船》、《送别》等的竖笛伴奏。《八月桂花遍地开》、《拥军花鼓》等的打击乐伴奏都会给歌曲演唱增添色彩,增加?d趣,从而也增强识谱意识的提高。如学唱《过新年》时,可以进行这样一个集体练习: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第一组击小鼓,第二组打小镲,第三组唱歌,第四组手持彩绸表演。这样反复练习,边唱边奏边舞,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室洋溢着幸福、欢乐、喜悦的气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识谱教学开展地形象生动。

欣赏乐曲后用乐器演奏,让识谱教学更深入。欣赏曲目是经过时代洗礼的经典曲目,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学生用乐器再现主旋律,会在学生的心里产生一种兴奋感,“我也会演奏名曲啦”!如贝多芬的《欢乐颂》、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李焕之的《春节序曲》、刘天华的《光明行》等各曲中的主旋律都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演奏。

4在拓展练习中识谱

表现歌曲编配适当情景。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乐器或音源,有利于学生对不同力度、速度、节奏的理解。如《苗岭的早晨》中音乐原所表现出来的鸟鸣声,是一种自然情景的描绘,让学生用口哨来模仿音乐的鸟叫声,对于高音与音符会有新的认识。《金蛇狂舞》中的锣鼓节奏会加强学生对生活情景的创作,也会在创作中加深对音符组合的理解。

篇10

众所周知,音乐元素是构成音乐艺术的最基本的成分,分解为音高、音色、节奏、力度、和声等。而音乐课堂就是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元素,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敏锐的感知,激发他们对诸音乐元素不同结构的构成、运动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音乐生活中能迅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如何使学生掌握音乐?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训练着手:

一、听觉训练

音乐靠听觉感知,是一门“听觉艺术”。我们现在音乐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听觉来进行。有效的听觉训练,能使音高、音色、节奏、力度等音乐元素很快被学生熟悉理解。

1、建立准确的音阶感

音阶感是音准的基础,也是学生自我判断进而自学音准的重要依据之一,必须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自然”地接触并熟悉音阶。

(1)学生初学不易唱准fa、si和半价音阶,值得推荐和实验报告表明的方法是从学生生活中最常听到的do、mi、sol这三个稳定音入手,三度跳进式地开始接触音阶,写出与之相应的曲调和音程进行练习,然后逐步加入la、re、fa、si音,并将音阶设计为“音阶山”,根据动物的特点(如兔子的蹦蹦跳跳、乌龟的缓进),内心感知音高的准确性,从而发挥学生在听觉中的想象力。

(2)设计多样的听唱训练,适应各种音程变化,在记牢和唱准音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发展听觉训练。例如:在钢琴上弹出标准音“A”,在此基础上变化弹出一组组旋律音程,如do、mi、re,mi、do、la、sol、la、do、sol、mi等,让学生模唱、分析、听记。通过这一系列训练,学生对音阶、音高及其变化的感知会逐渐敏锐起来并逐步发展起乐音表象能力。实验证明,这类训练的积累能产生丰富的听觉意象。

2、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节奏感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核心元素之一,被称之为音乐的“骨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节奏感,即交给了学生把握音乐律动的钥匙。从指导学生熟悉基本节奏型入手,可采用以下方法练习:

(1)采用划拍法使学生了解熟悉常见的基本节奏型。这是借鉴数学的一种理性训练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大体能按时值的组合较准确地击出各种节奏。

(2)身体动作与节奏结合,培养学生内心的节奏感。借鉴瑞士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原理和节奏训练方法,引导学生使自身体动与音乐律动和谐吻合,有利于学生用整个身心体验音乐流动的“脉搏”。

(3)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原型,学习节奏的组合。生活中有丰富的节奏原型,学生往往未加注意。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各种节奏与音乐节奏建立联系,用“活生生”的节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学生对音乐元素的体验和感受将深刻亲切得多。

(4)按曲调的节奏朗读歌词。曲调节奏实质上就是生活节奏和语言节奏的浓缩提炼。按曲调节奏朗读歌词往往带来一种韵律感,使歌词的学唱变得容易,学生也可以从中体会品味掌握音乐元素带来的乐趣。

二、合唱训练

合唱是掌握音乐元素的重要途径,它一直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教学中最易普及、最经济,同时也最美。在良好的合唱训练中,乐感这一高层次的音乐元素能够得以不断积淀形成。

1、掌握合唱训练中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童声训练和成人的声乐训练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且从歌唱发声的原理上来说也是基本相同的。从生理结构上讲,少年儿童的发声机能和器官并不比成人少或多,只存在着体积上的小与大之别,以及发出的声音在音质上的不同。无论成人还是孩童的发声,其衡量标准也是基本相同的,即正确的歌唱呼吸、良好的基音状态、和谐共鸣、清晰的语言等等。但如果分析二者的思维方式却不难看出,它们尚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简练准确。

2、进行必要的合唱技巧训练

歌声是运用嗓音表现人物情感体验的艺术,运用嗓音的优劣自然也会直接影响情感的表现。所以,对“如何用嗓音”不能不加考究,先解决音质问题,后解决音量问题,这是一条正确的途径。坚定、积极地用轻声歌唱,就能使少年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的,就能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而且,这对保护少年儿童的噪音和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声极为重要。

3、有乐感的歌唱

有乐感地歌唱,就是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音乐元素综合运用于歌唱中,用不同的力度、音色、连断、速度处理富有感情的歌声表现自己的内心体验。这样的合唱训练,应以情为先导,紧扣感受和表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