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消费重要性模板(10篇)

时间:2024-01-09 14:51: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理性消费重要性,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理性消费重要性

篇1

一、云南少数民族生活方式中的生态伦理

云南是全国自然地理条件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受地势的影响,云南境内的少数民族世代生活在山顶上、半山腰、河水旁、峡谷间,他们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居住的地域条件、气候条件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形成了一些特有的生态伦理观念。

1.保持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生产观。云南少数民族对人与环境的认识和处理方式,有着自身特有的价值,他们主张同自然应当和谐相处,互惠互利,这与西方文明把人和自然视为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有本质的不同。如在西双版纳傣族的生态意识中,森林具有至上的地位,是人类生存之本。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没有稻田,没有粮食,没有人类。因此傣族历来善待植物,爱护森林,从来不乱砍伐森林。纳西族东巴教规定:不得砍伐水源林,不准在树木生长期进山砍伐,不准猎杀怀孕母兽和幼兽,不准杀死进入家宅的小动物,每年进入1月至7月,不准打鸟、不准狩猎,不准捕鱼。哈尼梯田可以说是哈尼族处理天人关系、维系人地良性互动,有效地保护本民族生存区域的一个实例,它保证了梯田稻作文明世代相传的水源基础。云南少数民族通过保持对自然生态的敬畏,有效约束人们有损自然的行为,使自然生态保持在一种可自我恢复的平衡状态。

2.公平、共享的生态消费观。在云南少数民族的诗歌中,劝诫人们不要贪婪,以免遭到自然的惩罚。生活在高山密林的云南彝族先民对山和森林有着极为特殊的感情,产生了许多对神山的禁忌,如不能砍山神山上的树,不能在山神山里丢不洁之物,不能随意捕杀鸟类、野猪、岩羊、獐子等山神豢养之物等。山神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改变自然的欲望,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体现了彝族的生态消费观。苗族先民也深谙“封河才有鱼,封山才生树”的道理,要求人们要自觉爱护山林,保护生态。在云南少数民族的传说中都劝诫人们不要对物质财富过度享受,对自然要心怀敬畏,遵循自然法则,例如不要在同一地点打猎,不能猎杀正在哺育的动物,要爱惜食物,在维护自然的前提下追求人类的发展。这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后代需要的消费观,这种公平和共享的消费观,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规范。

3.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与追求享乐的世俗化的现代人生活方式相比较,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实用而简单,纯朴而不张扬。例如傣族使用水时,会根据不同的水质对水的功用作明确划分。他们用河水来种稻、沐浴、洗涤,井水饮用,为防止对水的污染,在井上建井塔、井屋,对水给予很高的敬意。西双版纳的傣族信奉小乘佛教,他们珍惜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强调众生平等、尊重生命,主张素食、放生,这都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生态的作用。进入纳西人家时,不可打主人家的狗,忌猎杀进入家宅的小动物,不能伤害逗转耳畔的蜜蜂。从表象来看,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污染,强调万物共存,不破坏自然环境;从深层次看,它体现了人类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关系。

二、建立生态消费模式的必要性

近代科技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人类物质欲望也不断膨胀。发达国家的不可持续的高消费生活方式,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当今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与人类的消费观念是直接相关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趋势的到来,中国消费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消费者日趋多样化、复杂化,中国居民的非理性消费随着商品的不断丰富和外部消费主义思潮的侵入而持续扩张,违背国情的超前豪华消费颠覆着国人传统的消费观,这对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对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都是不利的。同时,发达国家的高消费群体也成为我国许多家庭的“参照群体”,为了出口或满足国内的消费主义需求,我国企业或居民常常以牺牲环境和生态为代价来进行生产和消费。《二十一世纪议程》指出:“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各国的发展失衡”,并呼吁“更加重视消费问题”。无论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看,还是从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公平效率上看,消费系统以及消费者的作用都前所未有地凸显。

从消费入手,转变消费习惯、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建立生态消费模式,是在新形势下解决环境危机的主要出路。生态消费模式是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期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模式,它以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为前提,把人的全面发展当作终极目标,在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基础上实现消费的可持续性。生态消费模式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可持续性。生态消费模式强调当代人和后代人在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身利益、谋求生存与发展方面权利均等,即当代人必须留给后代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当代人的需求和后代人的需求是有机统一的。第二,消费适度。生态消费模式既不主张对物质财富一味吝惜,更不赞成对物质财富毫无节制地消耗滥用。衡量消费适度的标准,要看人们根据特定需求所消耗资源与财富的综合效益和影响。根据经济发展的现实,要营造绿色健康的消费环境,形成积极良好的消费循环;不盲目攀比,量力而行,适当提高消费品位。第三,全面性。生态消费模式既注重物质文明消费,更注重精神文明消费。人类的全面发展除了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价值,而且还有满足人类的科学认识、审美需要、消遣休闲需要、文化象征意义的精神价值。

三、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态伦理对建立生态消费模式的启示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绝大多数产生于农耕社会,在应对现代工业、现代商业文明时,有着明显的弱势,但是少数民族生活方式有的生态伦理观念对于我们今天建立生态消费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篇2

小儿时期患有急性肺炎的人数日益增长,且年龄越小的儿童患有此病的概率越大,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是防止重症肺炎发生的重要手段。我院选取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8月于我院儿科进行小儿急性肺炎治疗的患者30例,对其采取中药炎琥宁配合西药头孢曲松钠治疗方式,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8月于我院儿科进行小儿急性肺炎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维持在1.1~6.3岁之间,平均年龄3.8岁;患者病程维持在3~7d之间,平均病程4.6d;16例患者的体温均维持在38.7~39.7℃之间,剩余14例患者体温超过39.7℃。治疗组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维持在1.2~6.4岁之间,平均年龄3.6岁;患者病程维持在3~7d之间,平均病程4.4d;17例患者的体温均维持在38.7~39.7℃之间,剩余13例患者体温超过39.7℃。并不存在任何患者是严重营养不良、心力衰竭的情况,经过检测也没有出现衣原体或支原体呈现阳性的患者,全部患者均不会对头孢菌素过敏。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年龄、病情、性别等因素,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按照《儿科学》的相关标准对全部患者进行诊断,患有小儿急性肺炎的患者会出现咳嗽、发热的症状,呼吸出现不同程度的急促现象;通过对患者胸部X线的检查发现,患者的肺纹理明显变粗,到了中后期开始有类似小斑片形状的阴影出现;在早期的肺部听诊工作中会发现患者呼吸的声音偏粗糙,后期慢慢变成细湿性的ā音。

2 治疗方法

针对对照组的30患者使用60~85mg/(kg·d)头孢曲松钠配合浓度为15%的葡萄糖60~120mL治疗的方式,对患者采取静脉滴注的方法,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3次/d,保证水电解质维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治疗组30例患者在使用治疗组的方式基础上使用6~12mg/(kg·d)炎琥宁配合浓度为15%的葡萄糖60~120mL治疗的方式,同样采取静脉滴注的方法,2次/d。规定8d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即可。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患者经过治疗后体温已经恢复至人体常温范围,且之前出现小儿急性肺炎的症状已经全部消失,经过胸部X片检查并无任何阴影,患者外周血象也无异常即可判断为治疗痊愈;患者经过治疗后体温下降幅度较大,之前出现的临床症状已经大部分消失,经过对胸部X片和外周血象的观察均出现大幅度改变即可判断为治疗好转;患者经过治疗后体温尚未降低,且存在少数患者温度上升的情况,急性肺炎的症状也未消失,对胸片和外周血象的检查均无任何好转即可判断为治疗无效。

3.2 疗效观察。

3.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对照组46.7%的有效率远远低于治疗组高达80%的有效率,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痊愈好转无效有效率(%)对照组301415146.7治疗组302460803.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观察指标比较。对照组在退热、止咳、X线片炎症吸收时间等方面均高于治疗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观察指标比较(d,X±S)

组别退热止咳ā音消失X线片炎症吸收时间对照组3.51±1.237.99±3.186.93±3.148.82±0.63治疗组2.17±1.025.36±1.524.77±1.516.23±0.414 讨论

篇3

[4]狄成杰,朱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得成因及对策建议[J].经济纵横,2006,(11).

[5]企业对大学生能力调查报告[DB/OL]..

篇4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学与心理学交叉形成的一门边缘科学,它既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也是指导设计实践的重要的基础性理论学科。心理学是人类为了认识分析、研究自己的一门基础科学。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设计心理学同设计学都是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的科学。在今天大众多元的情感消费时代,设计心理学理论对指导设计朝着情感化、艺术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设计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定义多种多样,主要是研究人、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设计者、受众的心理现象及情感因素的联系。设计需要灵感,但是灵感不是凭空出现、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研究和了解设计心理学将为设计师们提供科学的设计依据,使灵感不再是凭空出现,而是有理可据。

从人类的需求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和设计艺术学的结合是必然的。“文化不仅是为人类需要而创造的,也是由人类的需要而创造的。”设计亦是如此。现代消费观年的变化使得市场越来越关注人,关注人的内心情感需求,人们对设计的要求和限制越来越多,人成为设计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人对形态的审美需求可以从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来分析。理性方面――功能与技术是形式创造的基础。感性方面――心理审美是形式效果的目标。正是人类这样的本能,使设计师在运筹帷幄、规划创新时,不得不面对众多的“心理个性”。世界著名的营销大师菲利浦・科特勒将人的消费行为划分为3个基本阶段:一是量的消费阶段,即人们追求的是买得到、买得起的商品;二是质的消费阶段,即寻求货真质优、有特色的商品;三是感性消费阶段,即注重购物时的情感体验和人际沟通,它以个人的喜好作为购买决策标准,对商品“情绪价值”的重视胜过对“机能价值”的重视。在感性消费时代,无论男女老幼都倾向凭借主观感性进行消费,希望享受购物过程,此外,感性消费还包括基于个人直观感性认识的消费形式。但是,由于消费者知识经验积累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消费的诱因不同,导致在感性消费过程中体现出理性水平的不同,因此需要设计师把握消费心理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设计策略。由此可见,心理学和设计学的深度结合是必然的,研究和运用设计心理学是非常必要的。要找到设计的支撑点就需要对消费心理感受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索,这需要设计心理学提供分析和研究的方法。

设计核心是人,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人,因此,在设计中应运心理学方法来处理好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人能够和其使用物以及所处的环境形成和谐共存的关系。设计中讲究尺度,对于物和环境来说,它们的尺度及使用关系属于物理关系;对于设计心理学来说,其体现了人对物和环境的认知方式,属于心理关系。艺术设计要处理好物理和心理两方面关系,只有把握好这两种关系才能真正进行以人为本的设计。因此,在设计实践中,设计心理学是可以帮助设计师真正到从人出发,讲求实事和情感的。首先,设计提供的信息和概念对消费者来说至关重要的,当它与消费者的观念不谋而合,或是表明了消费者的心声时,设计的价值能因此得以提升。其次,情感因素对设计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把特有的情感融入各种设计中去,不仅能够满足特定群体的情感需要,还能使消费者感受到人性化的关怀。因此,进行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受众的性别、年龄、知识、学历、阅历等个人信息。其次是不同年龄、知识积累的人对于物品喜好有不同倾向,受众自身的阅历学识也会影响到他的审美素养。第三是受众的使用态度。受众的兴趣、喜好、审美观等对于设计师来说非常关键。在设计前应做好相应的调研,把握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这非常有利于设计的开展。

由此不难看出,设计心理学对设计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是设计师不可或缺的知识结构,要想很好地掌握、运用和研究设计心理学,我们就要了解和掌握设计心理学两种主要研究方法,这样才能很好地运用和研究设计心理学内容。

(1)观察法:是由观察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活动,用以研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观察者还可以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将所见所闻随时加以记录,近距离地获取观察信息。

1)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相对持久的知觉过程叫作观察。观察者有明确的目的,选择固定的观察对象,使知觉有单一的指向。围绕观察对象,经过概括了解,逐步深入,最后达到透彻把握的程度。在博物馆、展会上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大多数参观的人是信步浏览,对感兴趣的展示偶尔驻足,稍作欣赏和评论;但是总有很少数的参观者,长时间地对一个展品边看边想,甚至进行抄或记录,这是观察的表现。他们想方设法获得更多的素材,目的很明确,或是增长知识,或是扩大视野,或是想临摹仿制,启发借鉴。

2)观察法的特征。是在一种完全自然条件下使用的方法,不被观察对象知觉,获取的信息是真实客观的。观察前应制定严格的规程,明确地实施与记录。作为心理的初始研究,可以客观地发现问题与现象,为应用其他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提供前期资料和依据。

(2)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1)实验法的分类主要有两种:①实验室法:指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较少运用)②自然实验法:是把实验研究和日常活动结合起来的实验方法。(较常运用)

2)实验法的特征。生活和生产中的许多使用与操作问题都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研究,尤其对某项工作中人的 生理与心理活动与规律的研究,通过设定的实验条件,借助精密仪器进行量化处理。为心理学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但是,对于人的感情意识等心理因素的控制和测量,尚无准确、可行的控制方法。

在消费日益多元化、情感化、艺术化的今天,设计师了解和研究设计心理学的是非常必要的。一是,设计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人与产品之间的互动关系,增进设计使用性、可用性、合目的性。二是,帮助设计主体对设计作品进行评价、理解、鉴赏,了解设计作品的本质和意义。三是,通过对受众心理的分析,能使设计师更好地面对不同文化、不同经济区域以及多样化市场需要的挑战,设计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并制定适宜的宣传、推广和促销手段,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设计贵在创新,设计创新指的是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而设计心理学是设计师们拓宽设计思路,增强创新思维能力最重要引擎之一。

参考文献:

[1] 斯蒂芬・贝利,菲利普・加纳.20世纪风格与设计[M].罗筠筠,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2] 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篇5

【关键词】 小儿病毒性肺炎;合并用药率;中药治疗;西药治疗;比较研究

小儿肺炎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将本病列为全球3种重要的儿科疾病之一,我国卫生部将其列为重点防治的儿科四病之一。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RSV)发病率较高,且易发生各种合并症,如继发感染、心力衰竭等。目前,西医对于本病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一般认为,中医药对于疾病治疗产生的是多靶点效应,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优势之一当是合并症发生率较西药对照组低。合并用药率与合并症发生率直接相关,合并症发生之后,必然增加相应的用药。为了验证这一假说,本次研究客观统计分析了不同治疗方案的合并用药率,并做了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1]。

1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小儿四病防治方案·小儿肺炎防治方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和肺炎喘嗽的痰热闭肺证、风热闭肺证的证候分类标准。

2 病例选择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医院5个中心同时进行本项研究。将临床初步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者列为初筛病例,共584例。入选后立即作鼻咽部分泌物免疫荧光法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测,阳性者确诊RSV肺炎,列为研究病例,共309例。其中脱落8例、剔除4例,遵循区组随机、平行对照原则,按1∶1编列随机号,将信封密封,5个中心按随机顺序获得随机信封,纳入病例以入选时间先后为序获得随机号,分别编入试验组、对照组。本次临床试验共有符合方案集297例,安全集309例,试验组148例,对照组149例。

3 资料分析

3.1两组人口学资料比较

见表1。表1两组人口学资料比两组在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分布上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2两组治疗前起病病程比较

见表2。表2两组治疗前起病病程比较例两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3两组治疗前肺炎病程比较

见表3。表3两组治疗前肺炎病程比较例两组肺炎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4两组治疗前病情比较

见表4。表4两组治疗前病情比较例两组病情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4 治疗方法

4.1试验组基本用药

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3月~1岁10 mL,1+~3岁15 mL,溶入10 %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点滴,1日1次)。口服药物:痰热闭肺证用儿童清肺口服液(每次10 mL,1日3次);风热闭肺证用小儿咳喘灵口服液(3月~2岁每次5 mL,2+~3岁每次7.5 mL,1日3次)。

4.2对照组基本用药

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d),每毫克溶入10 %葡萄糖注射液1 mL中静滴,1日2次分用]。口服药物: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液(3~6月每次2.5 mL,6+月~3岁每次5 mL,1日3次)。

4.3合并用药

两组在治疗观察期间凡发生合并症(如合并细菌感染、腹泻、心力衰竭等),均允许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5 试验结果

5.1两组合并用药例数比较

见表5。

表5两组合并用药例数比较例(%)

组别n无合并用药合并用药试验组148109(73.65)39(26.35)对照组14992(61.75)57(38.25)

注:与对照组比较P

两组比较,在合并用药上差异有统计意义(P

5.2两组对症处理及合并用药情况

见表6~8。

表6两组合并细菌感染及使用抗生素情况比较

组别感染例数使用抗生素例数使用率(%)使用天数合计(d)平均使用时间(d)试验组1515100.00624.13对照组2525100.001275.08

本次研究资料显示,病毒性肺炎合并症中以继发细菌感染最多。中医药治疗产生的多靶点效应减少了合并细菌感染的发生,从而减少了抗生素的平均使用时间。但因两组合并细菌感染病例数均偏少(<30例),故统计学处理未显示有统计意义(P>0.05)。

表7两组合并腹泻及用药情况比较

组别腹泻例数使用止泻剂例数使用率(%)使用天数合计(d)平均使用时间(d)试验组2121100.00994.71对照组232191.301145.43

本次研究中两组合并腹泻者共44例,合并使用止泻剂、微生态制剂者42例,如思密达、培菲康等,试验组止泻剂平均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因两组合并腹泻例数偏少(<30例),统计学处理未显示有统计意义(P>0.05)。

表8两组合并急性心衰及用药情况比较

组别心衰例数使用强心剂例数使用率(%)使用天数合计(d)平均使用时间(d)试验组22100.0021.00对照组88100.00151.88

两组合并急性心衰者共10例,合并使用强心剂者10例,如西地兰、地高辛等,试验组合并心衰的危险度较对照组减少,且强心剂平均使用时间短。但两组发生心衰合并症的例数太少,故统计学处理无统计意义。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还发现2例鹅口疮,且未合并细菌感染及使用抗生素,可能与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有关。试验组未见类似病例。

6讨论

RSV是儿科的常见病,属于中医“肺炎喘嗽”范畴。温热之邪上犯,首犯肌表,表现为风热闭肺证;继而痰热内阻,肺气闭郁,表现为痰热闭肺证。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显著[1]。本次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治疗较西药治疗能减少合并症的发生,降低严重合并症如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度,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本次研究选用的清开灵注射液、儿童清肺口服液和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均为上市中成药。清开灵注射液由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组成,具有清肺解毒的功效,用于热病神昏,亦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症候者。儿童清肺口服液由石膏、麻黄、苦杏仁、甘草、桑白皮、黄芩、瓜蒌皮、法半夏、浙贝母、橘红、天花粉、炒紫苏子、葶苈子、石菖蒲、煅青礞石、薄荷、紫苏叶、白前、前胡等组成,具有清肺降气、止咳平喘化痰之功,适用于小儿肺经痰热引起的面赤身热、咳嗽气促、痰多黏稠、咽痛声哑。彭征屏等[2]研究表明:儿童清肺口服液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属痰热壅肺者有较好的疗效,且无副作用。小儿咳喘灵口服液由石膏、麻黄、杏仁、甘草、金银花、板蓝根、瓜蒌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的功能。用于热邪犯于肺卫所致的发热汗出、微恶风寒、咳嗽、痰黄,或兼喘息、口干而渴等症。郭小燕等[3]研究证明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对小儿咳嗽风热犯肺证(急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研究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各项实验室安全性指标检测也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异常改变,初步显示出该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病毒性肺炎可以出现多种合并症,如继发感染、心力衰竭等。由于严重感染或素体亏虚,邪盛而正衰,因而发生复感他邪,邪毒内陷或正气虚衰等演变。中医药辨证治疗有扶正、祛邪和治本、治标的双重效应,因而可减少合并症的发生[4]。现代研究发现部分中药除具有直接杀死病毒的作用外,还能抑制病毒的快速发展和减轻各种病理损害,并增进机体免疫功能,使疾病向良性转归[3]。中医辨证论治,其治疗方案的效应是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而西医治疗RSV肺炎以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为主,尚缺乏疗效确切的治疗药物。目前利巴韦林是美国唯一批准的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药物[6]。但最近研究表明其只对部分RSV感染的患者有效[7]。药理研究表明其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其机制尚未清楚。利巴韦林可能产生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故认为婴幼儿阶段应用弊大于利。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液可镇咳、祛痰,但也会产生困倦、口干、胃肠道刺激症状等不良反应。

近年来,中医药对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研究报道颇多,但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研究总结不多,且多缺乏病原学诊断依据。我们在本次“‘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研究”中选取了297例小儿RSV肺炎病例,在建立疗效评价体系、评价中西药疗效的同时,观察了中药、西药两组患儿合并症发生率及合并用药率,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药不但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在预防合并症发生方面也有显著作用,从而减少了合并用药,缩短了疗程,降低了医疗成本。证明中医药对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优势不仅在于提高疗效,还能减少合并症发生和合并用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汪受传,韩新民,任现志,等.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2007,3(3):9-12.

[2]彭征屏,李荣辉.儿童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痰热咳嗽30例[J]. 中国民间疗法,2001,9(11):42-43.

[3]郭小燕,钟成梁,胡思源.小儿咳喘灵泡腾片治疗小儿咳嗽风热犯肺证(急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6):15-16.

[4]汪受传,赵霞,韩新民,等.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中医药治疗与疗效评价方法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1):31-34.

篇6

【中图分类号】R5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8—0058—01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在中医学中属于“肺胀”范畴,发病缓慢且病程较长。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气促、胸闷等,严重的患者会导致呼吸衰竭,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我院对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分别使用甘氨酸茶碱钠片和甘氨酸茶碱钠片联合复方羟丙茶碱去氯羟素胶囊治疗,取得很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收治12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6例,女性44例,年龄44~70岁。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咳嗽、呼气困难、气促以及胸闷等;通过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纹理增粗,肺表现为过度性膨胀,膈肌下降以及心脏表现为狭长影;患者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为低氧血症。对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哺乳妊娠期以及药物过敏等患者进行排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甘氨酸茶碱钠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甘氨酸茶碱钠片联合复方羟丙茶碱去氯羟素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处理,避免呼吸道感染,给予吸氧、祛痰以及防治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甘氨酸茶碱钠片(生产企业: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221)进行口服治疗,每天3次,每次1片,一共治疗8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复方羟丙茶碱去氯羟素胶囊(生产企业:苏州第三制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5523)治疗,每天服用3—4次,每次服用l一2粒,一共治疗8周。

1.3 疗效判定 显效:气促、胸闷等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肺部啰音基本消失;有效:气促、胸闷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气促、胸闷等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选用软件SPSS18.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数据进行X2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患者2例,出现心悸患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患者4例,出现心悸症状患者3例,出现兴奋失眠症状患者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对支气管平滑肌起到松弛作用,减轻了气流阻力,降低了呼吸功能,能够对肺功能起到改善作用。甘氨酸茶碱钠片能够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起到改善作用,改善了呼吸肌功能,对于低氧状态下呼吸驱动起到了刺激作用,但是单独使用容易产生恶心呕吐、心悸等不良反应。复方羟丙茶碱去氯羟嗪胶囊主要由双氯醇胺、山莨菪碱、必咳平、盐酸去氯羟嗪等促成,具有良好的祛痰效果,对于呼吸道平滑肌能够起到直接松弛作用。

复方羟丙茶碱去氯羟嗪胶囊联合甘氨酸茶碱钠片应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疗效确切,二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能够减少单独药物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安全、可靠性。上述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患者2例,出现心悸患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O%,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患者4例,出现心悸症状患者3例,出现兴奋失眠症状患者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了联合用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管剑.甘氨酸茶碱钠合用帕罗西汀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0,22(06):198—199.

篇7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12-0029-02

支原体肺炎是目前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肺炎,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笔者采用中药透皮导入法辅助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并缩短病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纳入病例标准年龄在5~14岁之间,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陈吉庆《实用儿科诊疗规范》呼吸系统疾病中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所选病例胸部X线标准为:自肺门向肺野外呈扇型分布的大片状阴影,主要侵犯1或2个肺段,病变呈大片状密度较高边缘模糊阴影)和中医痰热闭肺证型(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2一般资料入选病例收集2010年3月~2011年3月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大叶性支原体肺炎患儿。本组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男22例,女22例;年龄在5~13岁,平均8岁;病程3~7 d,平均(4.02±2.15) d。对照组43例,男18例,女25例;年龄在6~14岁,平均7.8岁;病程4~8 d,平均(5.12±1.19) d。2组在年龄、性别、治疗前病程、病情积分及肺部体征积分、胸部X线等方面比较,经过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予阿奇霉素(10 mg/kg•d-1)治疗,每日1次静脉滴注,连用5 d,停4 d。

2.2治疗组治疗组在阿奇霉素等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透皮导入治疗。首先将药贴固定在2个电极板上,然后将其分别置于肺俞穴上,强度选择7,温度一般选择36 ℃~37 ℃,每日1次,每次20 min,治疗7~14 d。

中药透皮导入治疗仪是由河南三浪医疗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透皮吸收周期性脉冲电流治疗系统的先进医疗技术,中药药贴特制(含鱼腥草、金银花、板蓝根、杏仁、桔梗、川贝母等。豫食药煎械生产许20050121号)。

3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中7、14 d肺炎患儿主要症状如咳嗽及肺部体征变化、胸部X线的吸收情况。主要症状:咳嗽、喘促。根据病情无、轻、中、重分别计1分、3分、5分,7分;肺部体征肺部音根据病情无、轻、中、重分别计1分、3分、5分、7分;胸部X线的吸收情况(未吸收、部分吸收、基本吸收)分别计6分、4分、2分。

3.2统计学方法用SPSS 11.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χ2检验。

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疗效评价依据治疗7、14 d后主症积分变化的分级评价方法,主症包括:咳嗽、痰壅、气促、肺部听诊和X线胸片。痊愈:主症积分减少量≥90%;显效:67%≤主症积分减少量<90%;进步:33%≤主症积分减少量<67%;无效:主症积分减少量<33%。

主症积分减少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4.2治疗结果

4.2.12组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儿咳嗽等积分在治疗前、治疗7、14 d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儿肺部音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7、14 d后比较均有差异(P0.05),在治疗7 d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4.2.2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2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痊愈显效进步无效愈显率/%对照组121612365.1治疗组20185186.4*与治疗组比较,*P

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法治疗小儿肺炎(中医称之为“肺炎喘嗽”)具有特色与优势。中医外治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太平圣惠方》、《本草纲目》中就有采用外治法治疗小儿感冒的记载[1]。经临床多年的实践和创新,外治法的种类日益增多,如贴敷法、熏蒸法、耳压法、刮痧法、拔罐法及中药离子透入法等已在儿科广泛应用。本文中中药透皮导入法运用了传统的中医中药经络学理论,有效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其中中药金银花、板蓝根、鱼腥草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抗毒素等作用,而鱼腥草还有止咳平喘的作用;桔梗、川贝母、杏仁具有祛痰、镇咳、平喘的作用。将以上药物经过乙醚、丙酮、乙醇、水的4步环流法将中药的有效成分充分提取,然后低温浓缩,制成了理想的透皮药剂[2~4],再结合脉冲电流导入,将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吸收,使药物有效成分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改善肺部微循环,加速肺部音消除,促进肺部炎症吸收。

支原体肺炎是目前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肺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或伴有头痛、咽痛、胸骨下疼痛等,可合并有其他肺外症状。目前支原体肺炎已占小儿肺炎的20%~30%[5],且近年来有上升,并有流行趋势,严重威胁着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随着支原体发生率的升高及耐药率的发生,探索中西医结合内外治法提高支原体治疗疗效,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在本文研究中验证中药透皮法可以缩短大叶性支原体肺炎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亦能较快促进影像学的改善,证明治疗组在改善肺部体征、影像学吸收方面优于西医对照组。

采用中西医结合内外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比单纯西药治疗更好的效果。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的内外合治法治疗大叶性支原体肺炎有着更好的疗效、更为广阔的研究前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曹洪欣,谢宁.小儿常见病外治法[M].济南:明天出版社,1994:22.

[2]陈国坤.蛋白质和肽类药物的经皮吸收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96,31(1):11.

[3]陈小平,郭庆东,石庭林.二氢埃托啡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J].药学学报,1996,31(10):770.

篇8

[5]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Safety Information: Risk of fluoroquinolone-associated Myasthenia Gravis Exacerbation February 2011 Label Changes for Fluoroquinolones [EB/OL]. (2011-03-15)[2016-10-11]. http: //fda.gov/safety/medwatch/safetyinformation/ ucm247115.htm.

[6] Cadisch R, Streit E, Hartmann K. Exacerbation of pseudoparalytic myasthenia gravis following azithromycin(Zithromax)[J]. Schweiz Med wochenschr, 1996, 126(8): 308-310.

[7] Pradhan S, Pardasani V, Ramteke K. Azithromycin-induced myasthenic crisis: reversibility with calcium gluconate[J]. Neurol India, 2009, 57(3): 352-353.

[8] Argov Z, Brenner T, Abramsky O. Ampicillin may aggravate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yasthenia gravis[J]. Arch Neurol, 1986, 43(3): 255-256.

篇9

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应该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理念,从更深的层次使学生了解体育、认识体育,从而在其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自觉地从事体育锻炼。鉴于此原因,有必要对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体育理论课程的传授。

一、开设体育理论课的重要性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却是参差不齐,而对体育的认识水平将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体育的热爱程度、参与程度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效果。

首先,大学生必须有终身体育意识,即指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培养的终身都具有的从事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将会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开设体育理论知识课程,从思想上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使之了解体育的目的、体育的本质和体育的功能,更进一步的形成自己的体育理念和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

二、开设体育理论课程的必要性

文献研究表明,我国高等院校目前的体育教育理念与管理还有相当一部分停留在较原始的水平上,认为体育课就是简单的活动身体、跑跑步、打打球而已,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体育实践课教学也是按照“学艺与练功”的方法进行,只注重近期的教学效果,而淡化了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导致了学校体育竞赛投资大大高于体育教学投资。

1.提高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理论课是实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教学计划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增强体育能力,培养自觉参与身体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体魄强健的国家各项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理论指导实践

体育理论可以对体育实践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详尽的计划,选择合适的方法、手段、器械以及如何应对体育锻炼之中遇到一系列的突发事件、意外的运动损伤等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运用科学的体育理论知识来指导体育实践,才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设体育理论课的相关内容

体育理论的内容非常的广泛,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分为必修和选修课两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的,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不可能全部开设,只能是有针对性地开设与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体育锻炼指导、运动损伤以及身体的养护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四、开设体育理论课程的形式

1.开设选修课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把体育理论纳入公共选修理论课教学之中,像其他课程一样,设立一定授课时数和学分,而不是把体育理论课作为实践课的“附属品”,和实践课捆绑进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个人的实际情况,学习和锻炼的需要以及兴趣爱好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自己喜爱的教师。

2.重视体育实践课中的理论渗透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理论与实践是不可分割的,是一个相互交融的整体。在体育实践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向学生穿插传授有关体育方面的知识、理论,解决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在课间、课下也可以与学生交流、探讨、传授体育理论知识。这样的交流与传授既贴近学生体育生活,让学生乐于接受,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开设讲座

根据学校开课的情况、季节时令特点和学生的需求,把体育理论知识按照一定标准和体系以讲座的方式进行传授。教师可以把自己研究的较透彻的理论在讲座上传授给学生;或者是定期聘请一些专家进行讲座,就目前体育运动中的一些先进的技术、方法、手段以及一些先进器械的使用进行讲授,使学生获得更大的信息量,更加科学的指导他们的练习。

4.充分运用网络资源

篇10

随着交通及工业发展,小腿损伤也日益增多。胫腓骨骨折往往为开放粉碎性骨折,常伴有广泛皮肤肌肉挫裂伤、骨外露、骨缺损、创面污染严重等特点,是骨科临床难以处理的问题,由于解剖的特点,易出现胫骨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我科2007年9月~2009年9月应用单臂外固定支架结合中医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8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男31例,女17例,单侧胫腓骨骨折45例,双侧胫腓骨骨折3例,其中I度30例,Ⅱ度9例,Ⅲ度9例。年龄18~65岁,平均42岁。致伤原因以车祸及高空坠落伤为主,其中车祸28例,坠落伤10例,砸伤5例,绞压3例,其他2例,胫骨横断或斜形骨折17例,粉碎性骨折31例。

2治疗方法

2.1西医治疗

2.1.1术前 准备术前根据x线片了解骨折类型及移位、粉碎程度,选择单臂外固定支架大小备用。

2.1.2麻醉 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麻。

2.1.3手术方法

清创:首先尽可能将伤口彻底清洗,清除坏死组织,对于哆出并污染严重骨折端,应仔细消毒清洗,切勿复位,对碎骨块消毒清洗后尽可能放回,避免骨块缺损。

复位固定:利用开放伤口直视下复位骨折,如有显露困难可适当延长,对于长斜形骨折以及粉碎比较严重游离骨折块较大者可以用拉力钉初步复位固定。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创伤,少剥离或不剥离骨折两端骨膜。自胫骨结节至胫骨内髁连线之中点和胫骨嵴与胫骨内踝尖端连线之中点划一连线,即胫骨内侧板中心线,固定针均在此线穿入。按所备单臂外固定支架针距来设定进针点,两端各距离折线3~5 cm,用定位钉通过外固定支架孔道在皮肤上作标记,进孔方向与骨面垂直与上下关节面平行,与胫骨矢状面及冠状面均呈45。夹角。用尖刀在标记处切开皮肤约0.5~1cm,以正好插入定位套管,用止血钳分离直达骨膜。插入定位套管,再插入内套管,用4.5钻头钻入至通过对侧骨皮质,取出钻头及内套管,用扳手拧人固定针,拧人时只许进不许退,以免针道松动,固定针以出对侧皮质两螺纹为佳。逐一完成其它3枚固定针,将外固定架安装后,离皮肤0.5~1 cm为佳,旋紧各个锁钮及万向关节,固定牢固后,适当纵向加压。被动活动患肢,骨折端无活动,再次检查外固定支架各关节锁紧。骨折固定稳妥后,根据创口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式闭合创口,I~Ⅱ度伤口I期关闭,张力大或软组织损伤严重者,行转移组织瓣覆盖或留待Ⅱ期处理,同时放置引流条,定期换药。

术后处理:术后2~3 d,可在床上活动患肢各关节,同时摄x线片观察对位情况。术后2 w切口拆线后可下床拄拐不负重活动,定期拍x线片复查,以利决定外固定支架是否需要调整,当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时,可弃拐负重行走2 W,如无疼痛,拆除外固定支架,改用小夹板固定负重行走2 W,无特殊变化可拆除小夹板正常行走。

2.2中医治疗

根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针对外伤后气滞血瘀,瘀血内留这一病理机制,分早、中、后三期给药。初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用桃红四物汤随症加减:桃仁l5 g,红花10 g,川芎10 g,生地20 g,乳香10 g,没药10 g,白芷10g,花粉10g,三七10 g,水煎服,1剂/d,分三次服。伤口红肿伴发热,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中期:和营生新,接骨续损。用续骨壮骨汤加减:当归10g,地鳖虫10g,骨碎补10 g,川断10 g,牛膝9 g,杜仲9 g,鸡血藤9 g,赤白芍各5 g,川芎5 g,红花5 g,陈皮5 g,自然铜(煅)12 g。水煎服,2次/d,1剂/d。后期:宜补气血,养肝肾为主,用八珍汤加减:熟地15 g,白芍l5 g,川芎15 g,黄芪20 g,杜仲10 g,牛膝10 g,红花10 g,当归15 g,续断15 g,骨碎补15 g,枸杞15 g,菟丝子15 g,水煎服,2次/d,1剂/d。

3治疗结果

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时间3~12个月不等,48例随访3~13个月,4~6个月骨性愈合42例,4例因创口感染致7~8个月愈合,2例组织损伤严重而骨不连,二期手术植骨内固定治疗。术后伤肢关节功能良好,针孔感染1例,表现为针孔渗液增多,局部发红,经取分泌物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应用抗生素后缓解。本组无断钉、血管神经损伤及肌肉萎缩。经随访,参照疗效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一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评定结果:优30例,良15例,可3例,优良率93.7%。

4讨论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常常伴有软然组织不同程度损伤,如大面积皮肤剥脱伤、组织缺损、肌肉绞轧挫灭伤、严重污染等。骨折对位、软组织损伤的修复和污染创口的处理是治疗的关键[1] 。手术时间及和固定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感染率的高低,但何时为最佳时机,尚存在着不同意见[2],我们经过临床总结多种方法各有利弊,骨牵引创伤小远离创口操作简单,既可为二期处理创造条件,亦可使骨折复位固定,但治疗时间长,并发症较多,往往出膝及踝粘直等,甚至有的因期床出褥,肌肉萎,重影以後的生活量。早期髓或板固定位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但了位固定的需要,常使原有一步加重,手一步破骨折端的血液循,增加了感染、骨折不合等症的生率。究用板固定後所出的骨疏或加速的哈佛系重塑象不是力遮而是骨的血破造成的,在骨尤其是骨骨折的治中得尤其重要,而一旦死缺,直接面板外露,理感染固定物作物更取。臂外固定支架手操作,了手的,切口小,位于骨肌肉覆,不影小腿肌肉收功能,骨折端有一定距,骨折端物刺激,能使患者在後上恢骨性,解了重,污染重不宜行固定的,骨折固定後修提供了空和,後能上在床上行患肢的功能,同外固定支架性固定,力遮小,可以避免板的力遮效,在骨折端生性引力刺激,少了力遮久致的骨疏和骨度弱,使骨折更易合。通加利于骨折端的接和合,少骨不的生。

注意事:用先穿後位,可以手,利用固定引容易使骨折位,少骨折端的反磨擦,可以少或不骨膜,因而血液循破少。病人常查可及整外固定架,保持支架的牢固性使骨折端早得到力刺激,斜形、螺旋形、粉碎形骨折者,建端加用螺或克氏固定以增加其定性[3、4]。螺的置必掌握的原是:同一骨折段上的2枚螺距越,固定越定;中2距骨折越近,固定越牢固。一般用4枚螺固定,若感螺骨的把持力不可增加螺的量至5~6枚。在具病例中,若支架度不或早重,支架疲度下降,端仍可生位。

中按早“攻”、中“和”、“”的原辨施治,合、筋骨重、外兼治、患合作原。辨地理骨折治中的位、固定、功活、外用的。可能做到骨折位不增加局部,固定骨折而不妨肢活,因而可以促全身血循,增加新代,骨折合功能恢,患者痛苦,加速骨折合[5]。本病例初期活血化瘀,消止痛主,用桃四物症加;中期接骨用骨骨;後期宜血,肝主用八珍加,促骨折合,同指患者做膝踝按摩、膝屈伸及踝多方向的以舒筋活,促使功能早日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因此用臂外固定支架合中治治腓骨放性骨折手操作、小、短,材料,效可靠,患方均易接受,具有手操作,了手的,切口小,不破骨折端血液供,有利于骨折合及切口和放口理,是一可行的微手。

考文

[1]胥少汀,葛,徐印坎.用骨科[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32-736.

[2]姜明,洪,李民,等.中西合治放性腓骨骨折[J].中骨科,1986,6(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