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9 14:51: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减少农药污染的建议,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我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达1500多种[1],农田杂草超过580种[2],农药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每年可挽回粮食产量约7%的损失。与此同时,由于我国长期、大量生产和使用高毒农药,对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严重危害,因此,加强农药环境管理,控制农药污染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3]。
1.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1.1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是农药的主要集散地,施入农田的农药约有80%以上残留在0-20cm的土壤表层[4-5]。我国每年农药使用量巨大,因此土壤受农药污染的程度比较严重。由于土壤胶粒和腐殖质的吸附作用,降低了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挥发、扩散能力,延长了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时间,不但造成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失调,减少土壤中微生物、原生动物等的种群、数量,还改变了土壤pH、EH、CEC,使土壤孔隙度发生变化,造成土壤酸化、板结,最终导致土壤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1.2对水体的污染
向水体直接施用农药,农药生产废水排放、农药包装和施药器材随意清洗已经成为我国农村水污染的主要来源。环境中的农药随着降雨、径流以及灌溉水等途径不断扩散、迁移,使我国大部分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13年王未等对长江、珠江、黄淮海、松辽4大流域水体进行了污染分析,结果表明,农药水污染区域分布与农作物种植分布紧密相关,种类和浓度受到季节、当地水文特征、气候影响较大[6]。农药对河流、湖泊、河口区域底泥污染也比较严重,由于底泥的吸附作用大,其农药含量明显高于表层水中的含量。水体和底泥中的农药及代谢物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对水中生物的繁殖和生长产生毒害作用,并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使处于食物链高端的生物受到更大威胁。
1.3对大气的污染
大气中的农药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企业排放的废气,农药喷洒过程中散发的细雾,施药后的植物、土壤、废弃包装挥发的残留农药。空气中农药的浓度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农药厂、施药区域浓度最高,随着空气的流动,农药不断扩散,虽然浓度有所稀释,但是污染范围也随之扩大。农药在空气中的扩散速度和浓度还与施药对象对农药的吸附程度、农药剂型和性质等有关,易挥发性农药污染比较严重;化学性质稳定,脂溶性强的农药在大气中的污染持续时间长,危害性大。
2. 造成我国农药污染的主要原因
2.1产品结构不合理
农业发达国家在农药产品结构上以高效、高选择、低毒、低残留农药为主要,而我国仍然以高毒产品为主,而且品种老化、剂型单一、品质无保障。目前,我国的主要农药剂型仍然以高污染的乳油、粉剂、可湿性粉剂为主,其中50%左右为乳油。在剂型加工过程中,往往从降低成本角度考虑,选择成本低、毒性大的有机物作为溶剂或助剂,致使大量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进环境。
2.2农药生产企业污染治理效果差
我国农药生产企业点多面广,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生产设备落后,环保投入低,“三废”治理效果差。农药生产企业环保责任意识淡漠,偷排、偷放、超标排污、污染治理设施不健全或擅自停运等现象严重,极易造成周边环境污染事故,甚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
2.3施药技术落后
我国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环保意识,施药方式仍停留在粗劣称量简单配置水平,施药过程中超量、超范围、超次数、甚至滥用高毒、剧毒农药现象相当普遍。而且,施药设备落后,“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面积施药量平均高出2-3倍,某些地区年用药次数多达30余次,用药量高达300kg/hm2 [7]。
2.4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没有出台国家级的农药管理法律,农药管理主要依据《农药登记规定》、《农药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缺乏权威性。农药管理力量薄弱,执法体系不健全,农业、环保、工商等职能部门责权不清,缺乏沟通与配合,难以形成统一的监管和执法合力。
3.治理对策
3.1建立有效农药环境污染监管体系
完善农药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农药管理法”,从法律层面上给农药管理以有力支撑。改革农药污染监管机制,在明确各职能部门责任和权力的基础上,建立农药污染监管机制,细化法律责任,建立农药污染生态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高毒农药限管制度,明确非法生产、销售、使用高毒、禁用农药处罚标准和承担的法律责任。
3.2加强农药生产的环境监管
农药厂严格执行排污申报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主要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必须达标排放,符合总量控制要求。加强农药厂及周围环境监测,加大污染防治监管力度,对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设施要坚决予以治理或取缔。推行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关停高毒、高污染生产线。推行农药厂信息公开制度,接受公众监督。
3.3加强农药销售和使用管理
规范农药市场准入审查,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鼓励销售、使用高效、低毒、低污染、低残留农药。建立农药质量监管体系,对销售或使用高毒、假冒伪劣农药的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查处。制定农药使用管理标准,加强农产品农药残留监督性监测,减少用药量和施药次数。改进施药技术,建立有效的农药废物回收制度,降低进入环境的农药数量。
3.4研究开发新型农药
尽快调整农药产业发展方向,加快研究开发新型生物农药产品,鼓励大型企业研发新农药、研究新剂型,推广使用生物农药,保障我国农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曙辉,宋天庆.关于我国化学农药使用相关问题的理性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7(1):43-47.
[2]梁巧玲,马德英.农田杂草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杂草科学,2007(1):17-18.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我国农药污染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J].环境保护,2001(2).23-24.
[4]侯洪刚.关于土壤中农药污染残留及降解途径研究[J].现代农业,2012(5):51-52.
[5]田兴云,冯德华.减少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6): 245-246.
[6]王末,黄从建,张满成,周庆,李爱民.我国区域性水体农药污染现状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3(5):5-9.
[7]谭亚军,李少南,孙利.农药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J].农药,2003(2):12-16.
现如今农药使用较为广泛,大量农药施入土壤中,除了少部分与作物接触之外,大多数还是残留在土壤中。如果说施加的农药属于高毒高残留型,它将长时间滞留于土壤中,造成土壤长时间地污染。化肥虽然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帮助,但是不规范的使用,也造成土壤营养化、非营养物质积累、重金属渗入等问题的出现。
2、养殖产业中禽畜污物排放
目前农村规模养殖场很少配置污水处理设备,很多禽畜的粪便直接被排放到农业生产环境中去,适量可做有机肥使用,但是量多后户直接导致土壤盐渍化、土壤板结、水体恶化、水体营养化等问题的出现。
二、环境污染防治策略及建议
1、加强对“三废”污染的治理和无公害化处理
加强“三废”污染治理,是做好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措施重要内容之一。首先要加强执法力度,严格参照国家有关环保制度标准,淘汰经营生产中污染较为严重的产业项目、机械设备,勒令禁止重工业污染向农村地区蔓延,确保农业生产有一个“洁净”的环境。其次要加强监管力度,尤其是做好农村经济产业中工业企业排污减排工作,参照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污染物排放监管规章,严格控制工业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最后推进农业“三废”集中处理工作进程,根据地方环境承载能力及工农业生产发展情况,合理规划,调整农村产业布局,引导地方企业向城乡集中,集中监管生产排污情况。
2、加强对农药污染、化肥污染的防治工作
防治农药污染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减少农药使用,积极探索使用综合治理措施。在病虫害的防治上,要将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同化学农药防治有效结合起来,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同时,还要积极研发低毒、低残留、高效新农药,并加强使用指导。此外,还要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用药,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范围和标准。早在1982年,农业部就颁布实施了《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在规定中明确将农药细分为高、中、低三类。在规定中,明确指出符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品种,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对于控制农药残留,防治农药污染效果较好。防治化肥污染要将有机肥和化肥使用有效结合起来,尽量不要在同一地方长时间使用一种肥料,积极推进测土配方技术,避免过无节制使用化肥,造成化肥流失污染环境,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在推进测土配方技术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扩充地方作物种类。此外,在加强化肥污染和农药污染防治工作的同时,政府一定要加强对规范用药和合理使用化肥的宣传和技术培训,引导农户科学合理用药,规范有效施肥。
3、加强对禽畜污物的防治工作
养殖业污物处理是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所在,在防治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坚持无公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原则进行。对于养殖舍内的粪便要及时进行清扫,清扫后要进行冲洗,冲洗后要严格消毒。对于收集的粪便要集中处理,可采用厌氧发酵的方式,一方面有节能功效,另一方面可获得沼气,开发农村沼气产业项目。也可将收集粪便集中发酵制成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人们对农村非点源污染(农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对其进行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在新形势下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就成为提升治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一、污染现状
为了能够实现有效治理就必须要了解当前农药引起的非点源污染现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将能够使得人们对此能够有更加深刻地认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农药引起的非点源污染主要是表现在对农产品品质和生态环境这两方面。因此本文将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来进行分析。
(一)对农产品品质的污染。农药的使用尤其是过量使用必然会对农产品品质造成影响,严重情况下还会对人们的身体安全造成影响。近些年来农村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但是应该看到在农药使用过程还存在着管理不善和使用不当的问题。一部分农民认为增加农药药量就能够增加产量,因此不断增加农药药量,可结果是产量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是对农产品品质造成了污染。生长激素应用更是会对农产品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从当前的实际形势来看,农村部分农田仍然采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这种农药会在农产品中形成残留,这样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就会产生一定隐患。从实际监测情况来看在不少蔬菜种类中仍然能够检测到高毒农药,这就说明当前农村部分农产品品质是不符合规范的,有些农产品中有害物残留量已经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这样的农产品一旦在市场上流传开来就会对人们的食品安全造成影响。这一点是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引起重视的。
(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农药的过量使用必然是会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具体而言主要是对大气、水体以及土壤造成污染。农药喷洒时会产生扩散,残留农药本身也会产生挥发现象。这些现象一旦产生就会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残留农药是会随着带起运动而迅速扩散的,因此其污染范围是相当大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有机氯农药,这种农药在进入到大气层之后将能够传播到很远的地方,这样不仅会对本地区而且会对其他地区的农作物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对水体的污染是最典型的形式。对水体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施用于农田的农药随雨水或者灌溉水向水体迁移,农田农药流失等。对水体产生的污染不仅表现在对地表水的影响,同时还会对地下水也会造成严重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同水体会按照农田水、河流水、自来水、深层地下水以及海水的次序依次遭受污染。在实际治理过程中就需要看到这样一个过程。要根据这一污染趋势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对土壤的污染。农药的使用必然是会对土壤产生严重污染的。农药气体沉降、农药运输过程的泄露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土壤在农药使用过程中起着储藏和集散功能。从当前的实际形势来看,由于农药本身利用率较低,这就导致土壤中的农药残留会日益增多。农药残留一旦增多就会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土壤结构会出现板结,从而导致土壤退化、农作物产量及品质下降。那些长期受到农药污染的土壤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酸化。对于这种现象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来解决。
二、治理建议
通过上文分析就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农村非点源污染(农药)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各种污染,要真正能够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本文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解决:
(一)加强宣传,增强农民环保意识。在新形势下尽管有些农民意识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但是大多数人对于农药引起的非点源污染缺乏清晰认识,这对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显然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就需要加强宣传,要在农村通过各种手段来加大环境教育宣传力度,要让更多地人认识到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农药污染的严重性,从而能够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升环保意识是进行高效治理的重要前提。
(二)提升农药利用率,减少产量。为了能够有效减少农药产量就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农药利用率,要多采用先进技术。低容量喷雾法、循环喷雾法、静电喷雾法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方法。低容量喷无法实际上就是要在单位面积不改变施药量的前提下把农药加水稀释然后喷雾,这样能够有效减少农药流失,节约大量用水,防治效果将能够有效提升。循环喷雾法是在常规喷雾零部件相对的一侧加装药物回流装置,这一装置的主要功能就是要把那些没有沉积在靶标职务上的药液收集之后再抽回到药箱内,这样就能够循环利用。静电喷雾法是要在喷药机具上安装高压静电发生装置,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得带电喷施的药液雾滴能够在作业面表面沉积量能够迅速增加。
(三)加强农药监测管理。为了能够保证农产品品质安全,在实际工作中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药的监测和管理,要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即检测标准,要建立和完善农药及农产品监管体系,对于农药使用及残留标准必须要严格。要严格执法,对于那些违规操作的行为必须要进行相应惩处。
(四)加强农业生态管理。为了能够实现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在工作中就必须要进一步健全生态管理机制,要从大气、水体以及土等多个领域入手来采取专业措施来提升农业生态保护力度。要逐步增强土壤降解能力,农药在土壤中可通过微生物分解、水解、光化学分解等作用而降解,因此可通过各种农业措施,调节土壤结构,粘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微生物种类数量等增强土壤对农药的降解能力。
农药污染是农村污染的最为典型的形式,对于这种形式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予以解决。本文重点探讨了当前农村非点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建议,今后对此要结合实际来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
[1]王雪芳.农药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J]广两农学报,2004(2).
人们进食残留有农药的食物,如果污染较轻、吃入的数量较小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往往有头痛、头昏、无力、恶心、精神差等表现;当农药污染较重、进入体内的农药量较多时,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如乏力、呕吐、腹泻、肌颤、心慌等情况。严重者可能出现全身抽搐、昏迷、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的现象。另外,残留农药还可在人体内蓄积。超过一定量后会导致一些疾病,如男性不育。研究资料显示,在最近50年间,全世界男性的数量下降了50%,不育或不孕夫妇的比例已达到10%至15%。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一些被称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化学品,如“666”、“1605”等农药。消化系统功能紊乱也与残留农药有关。最新研究表明:食物中的残留农用杀虫剂能够导致消化黏膜发生炎症和形态病变,而消化功能紊乱患者常有腹痛症状的原因,正是由于消化黏膜在出现形态病变及炎症以后,使人的痛觉更为敏感。此外,还有帕金森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也与长期接触农药有关。对孕妇而言,则会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会导致胎儿畸形。
认清易受农药污染的蔬菜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蔬菜的生长期已越来越短,而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蔬菜的病虫害也越来越重,绝大部分蔬菜需要连续多次施药后才能成熟上市。
据农业植保部门调查表明:在叶菜上使用过高毒农药的种植户约占32.8%。种植户一般都是在收获期前10至15天以内用过农药。甚至有的农户在收获前4天用过药,致使蔬菜上的农药残留量浓度较高,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有关专家指出,一些易于生虫、生虫后又较难防治的蔬菜瓜果,常常是农药污染最厉害的品种。根据各地蔬菜市场农药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农药污染较重的有白菜类(小白菜、青菜、鸡毛菜)、韭菜、黄瓜、甘蓝、花椰菜、菜豆、芥菜、茼蒿、茭白等等。其中韭菜、油菜受到的农药污染比例最大。因为青菜虫抗药性较强,普通杀虫剂难以杀死害虫,农户为了尽快杀虫,会选择高毒农药。韭菜的虫害韭蛆常常生长在菜体内,表面喷洒杀虫剂难以起到作用,所以不少农户用大量高毒杀虫剂灌根,而韭菜具有的内吸毒特征使得毒物遍布整个株体;另一方面,部分农药和韭菜中含有的硫结合后,毒性增强。
一般而言,叶子和嫩茎是合成蛋白质最旺盛的场所,所以最容易受到污染。而农药也往往是喷洒在蔬菜的叶片上。因此叶类蔬菜的农药残留相对来说就比较严重。茄果类蔬菜如青椒、番茄等,嫩荚类蔬菜如豆角等,以及鳞茎类蔬菜如葱、蒜、洋葱等,农药的污染相对较小。
如何清除蔬菜中的农药残留
方法一:清水浸泡洗涤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生菜、小白菜等。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于10分钟。必要时可加入果蔬清洗剂,增加农药的溶出。如此清洗浸泡2至3次,基本上可清除绝大部分残留的农药成分。
方法二:碱水浸泡清洗法:大多数有机磷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可迅速分解,所以用碱水浸泡是去除蔬菜残留农药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在500毫升清水中加入食用碱5至10克配制成碱水,将经初步冲洗后的蔬菜放入碱水中,根据菜量多少配足碱水,浸泡5至1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蔬菜,重复洗涤3次左右效果更好。
方法三:加热烹饪法: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会加快。所以对一些其他方法难以处理的蔬菜可通过加热去除部分残留农药。常用于芹菜、圆白菜、青椒、豆角等。先用清水将表面污物洗净,放入沸水中2至5分钟捞出,然后用清水冲洗1至2遍后置于锅中烹饪成菜肴。
方法四:清洗去皮法:对于带皮的蔬菜如黄瓜、胡萝卜、冬瓜、南瓜、茄子、西红柿等等,可以用锐器削去含有残留农药的外皮,只食用肉质部分,既可口又安全。
饭后半小时,孩子哭闹起来,嚷着难受,不一会口吐白沫,浑身哆嗦,眼睛发直。刘莉赶紧抱着孩子就往医院里跑,刚到医院门口孩子就断了气。家中的另外五口人也被邻居送进医院,他们的症状与孩子相似,但病情比孩子轻。医院很快作出诊断,这是一起有机磷农药中毒。毒从何处来?凶手是谁?
当地公安部门、卫生防疫站都接到了报案,两部门分别立案并立即开始调查。谁知从当晚到第二天下午,医院又接连报来二起大人中毒案,诊断都是有机磷中毒。防疫站在调查中发现,医院报来的四起中毒,都与吃韭菜有关,四个出事的家庭中,未吃韭菜的都没生病,吃的韭菜越多病情越重。还发现这四家是同一天买的韭菜。找到出售韭菜引起中毒的菜农,菜农承认:为杀灭韭菜的害虫,他施用了杀棉铃虫的农药。检验病人的呕吐物、病人吃剩的水饺、菜贩卖剩的韭菜、菜农种植的韭菜,都检出被称为1605的高毒有机磷农药。至此,中毒事故原因清楚了,导致食物中毒的凶手是污染农药的蔬菜。
有关专家指出:韭菜是农药污染最严重的品种,韭菜的虫害“韭蛆”常常生长在菜体内,表面喷洒杀虫剂难以起到作用。所以,不少农户用大量的高毒杀虫剂灌根,而韭菜是有的内吸毒性使得毒物遍布整个株体,加上农药和韭菜中含有的硫结合,使毒性增强。
时下,老百姓的菜篮子丰富了,而健康隐患也多了。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药年用量为80―100万吨。其中,使用在农作物、果树、花卉等方面的农药占了大部分。长期而大量地使用农药,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且严重地危害着人体健康。
人们进食残留有农药的食物,如果污染较轻,食人数量较少,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往往有头痛、头昏。无力、恶心、精神差等表现;当农药污染较重、进入体内的农药量较多时,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如乏力、呕吐、腹泻、心慌等情况。严重者可能出现全身的抽搐、昏迷、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的现象。另外,残留的农药还可在人体内蓄积,超过一定量后会导致一些疾病,如男性不育。还有帕金森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也与长期接触农药有关。对孕妇而言,则会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会导致胎儿畸形。
有关专家指出,一些易于生虫又较难防治的蔬菜瓜果,常常是农药污染最严重的品种,农药污染较重的有白菜类(小白菜、青菜、鸡毛菜)、韭菜、黄瓜、甘蓝、花椰菜、菜豆、芥菜、茼蒿、茭白等等。其中,韭菜、油菜受到的农药污染比例最大。就蔬菜本体而言,叶子和嫩茎是合成蛋白质最旺盛的,所以,最容易受到污染。而农药也往往是喷洒在蔬菜的叶片上。因此,叶类蔬菜的农药残留相对来说就比较严重。茄果类蔬菜如青椒、番茄等,嫩荚类蔬菜如豆角等,以及鳞茎类蔬菜如葱、蒜、洋葱等,农药的污染相对较小。
除了蔬菜上的农药残留能导致人体中毒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造成人体中毒的蔬菜,如:①发芽马铃薯:别名土豆,当贮藏不当,致马铃薯发芽或表皮变绿、变黑时,食后常发生中毒。尤以春夏季节更为常见。发芽马铃薯中含有龙葵碱,其芽眼部分含量尤高。龙葵碱对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对呼吸中枢有麻痹作用,可能引起脑水肿、充血、还能引起体内红细胞溶血,食后半小时至三小时发生中毒反应。②青色番茄:含有龙葵素等毒性物质,食后会发生头晕,呕吐、流涎等中毒症状。③鲜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当进食大量未经煮泡去水或急炒未熟鲜黄花菜后,会出现急性胃肠炎。④用/堋巴催发的豆芽:一些商贩常用化肥催发豆芽,含氨类的化肥在细菌作用下,可转变为一种强致癌物――亚硝胺,长期食用可诱发胃癌、食道癌、肝癌等。⑤白果:含有银杏酸和银杏酚,烧煮不熟或变质,可引起抽搐、昏迷、惊厥、甚至死亡。⑥毒蘑菇:种类繁多,一般都含有胃肠毒素、神经毒素、血液毒素等多种毒素。食用后病情复杂而凶险,死亡率极高。⑦未熟透四季豆:又称芸豆、菜豆等,烹调时未熟透,或水焯后作闵拦菜、冷面码、炒食,未能破坏其中有毒成分――红细胞凝集素,食后引起以胃肠类的主要表现的中毒症状。
我们的国家要养活十几亿人口,纯粹的绿色种植和绿色加工已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人口出生率。
施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鼠害,是夺取农业丰收的重要措施,但农药残留是种植类农产品最大的安全隐患。目前,虽然已经有不少低浓度安全性高的农药问世,但除了农业监管不到位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民缺乏正确有效使用各类农药的科学常识,众多高效、安全的优质品牌农药还不为农民所知。
有关调查表明:在绿叶菜上使用过高毒农药的种植户约占32.8%,种植户一般都是在收获期前10至15天以内用过农药,甚至有农户在收获前4天用过药,致使蔬菜上的农药残留量浓度较高,直接影响了消费者身体健康。
有关专家指出,一些容易生虫、生虫后又较难防治的蔬菜瓜果,常常是农药污染最厉害的品种。根据各地蔬菜市场农药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农药污染较重的有白菜类(小白菜、青菜、鸡毛菜)、韭菜、黄瓜、甘蓝、花椰菜、菜豆、芥菜、茼蒿、茭白等等。其中韭菜、油菜受到农药污染比例最大。因青菜虫抗药性较强,普通杀虫剂难以杀死害虫,农户为了尽快杀虫,会选择高毒农药。韭菜的虫害韭蛆常常生长在菜体内,表面喷洒杀虫剂难以起到作用,所以不少农户用大量高毒杀虫剂灌根,而韭菜具有的内吸毒特征使得毒物遍布整个株体;另一方面,部分农药和韭菜中含有的硫结合后,毒性增强。
人们进食残留有农药的食物,如果污染较轻、吃入数量较少时,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但往往有头痛、头昏、无力、恶心、精神差等表现;当农药污染较重、进入体内的农药量较多时,会出现明显不适,如乏力、呕吐、腹泻、心慌等情况。严重者可能出现全身抽搐、昏迷、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的现象。另外,残留农药还可在人体内蓄积,超过一定量后会导致一些疾病,如男性不育。
最新研究表明:食物中残留农用杀虫剂能够导致消化黏膜发生炎症,使人的痛觉更为敏感。此外,还有帕金森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也与长期接触农药有关。对孕妇而言,则会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会导致胎儿畸形。
这里推荐朋友们几个巧妙清除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方法:
清水浸泡洗涤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生菜、小白菜等。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于10分钟。必要时可加入果蔬清洗剂,增加农药溶出。
加热烹饪法: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随着温度升高,分解会加快,所以对一些其他方法难以处理的蔬菜可通过加热去除部分残留农药,常用于芹菜、圆白菜、青椒、豆角等。先用清水将表面污物洗净,放入沸水中2至5分钟捞出,然后用清水冲洗1至2遍后再烹饪。
1、引言
从世界范围来看,对于无公害蔬菜的基本概念,先后出现过许多相似的提法,诸如清洁蔬菜、健康蔬菜、无农药污染蔬菜、天然食品等等,至今尚未对无公害蔬菜的概念形成统一的说法。笔者认为:以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标准》为衡量尺度,农药、重金属、硝酸盐、有害生物(包括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等多种对人体有毒物质的残留量均在限定的范围以内的蔬菜产品,可统称为无公害蔬菜。[4]
早在20世纪20年代,国外就开始发展无公害蔬菜,其主要生产方式是无土栽培。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单用营养液膜法(NFT)栽培无公害蔬菜的国家就达76个。在新西兰,半数以上的番茄、黄瓜等果菜类蔬菜是无土栽培的。日本、荷兰、美国等发达国家,采用现代化的水培温室,常年生产无公害蔬菜。工业高度发达的日本,其许多城市郊区的蔬菜良田被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所污染,良田耕作层内的镉、铜等重金属大量富集、积累,致使蔬菜产品内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消费者重金属慢性中毒现象时有发生,引起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曾拨给大量的专项资金,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对“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攻关。通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出客土换层、地底暗灌、配方施肥、生物固定等综合农艺措施。[1]
我国无公害蔬菜的研究和生产始于1982年,全国23个省、市开展了无公害蔬菜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工作。通过几年的研究实践,探索出一套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污染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1985年全国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60万亩。
2、无公害蔬菜研究与生产现状
(1)研制开发了一批高效、无毒生物农药,总结出一套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所谓生物防治,笼统地讲,是指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学防治或植物保护的生物学防治方法;确切地说,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或减轻危害程度的方法。我国广大的蔬菜科技工作者和蔬菜种植示范户在长期的研究与生产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一套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即:在加强农业防治的前提下,在蔬菜病虫害发生期使用高效、无毒生物农药,并设法保护天敌;万一上述措施不奏效时,科学合理地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并严格控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尽量减少施药次数和降低用药浓度。[2]
(2)初步探索出治理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办法,蔬菜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获得有效的解决途径
蔬菜产品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早就引起我国蔬菜科技工作者的重视,同时对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环境容量、迁移规律以及在植物体内的富集状况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实践表明,增施有机肥,可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环境容量,提高土壤还原能力,从而可以使铜、镉、铅等重金属在土壤中呈固定状态,蔬菜对这些重金属的吸收量相应地减少。另外,根据菜园土地的环境条件,利用排土工程法和就地表底土翻换工程法等工程措施,对各种重金属污染,均不失为良好的治理对策。[2]
(3)对蔬菜中的硝酸盐污染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蔬菜产品中的硝酸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从1979年开始,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的科研人员就对蔬菜中硝酸盐的分布水平、累积规律和控制途径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北京地区常见蔬菜品种中硝酸盐的大致含量,指出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除与蔬菜的种类、品种及蔬菜的生长部位有关外,还受外界光照、施肥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利用荫棚遮光栽培菠菜,与露地栽培相比,其产品中的硝酸盐含量明显降低;施用化肥,大白菜叶片中的NO3含量明显提高。上述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蔬菜生产实践中,从蔬菜品种选择、施肥技术、栽培环境控制等多途径综合控制蔬菜产品中的硝酸盐污染,效果明显。[2]
3、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对策
(1)加强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行政、组织与协调工作,建立和完善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体系。
强有力的行政领导,加上优质的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是我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建议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两类机构,即无公害蔬菜领导机构和无公害蔬菜服务机构。强化科研投入,增加科研力量,加强与无公害蔬菜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开发技术研究。建议设立国家无公害蔬菜工程专项研究基金,成立国家无公害蔬菜工程技术研究协作小组,从财力、人力上给予重点扶持。着重加强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薄膜、农药、垃圾等)的生物降解机理、高效无毒生物农药的研制、高抗病虫害蔬菜品种的选育等与无公害蔬菜有关的基础理论与开发技术研究。[3]
(2)建立一套规范化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
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需要一套规范化的技术体系(或规程)加以指导。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主要应把握以下三关:一是生产基地选址关。首先对无公害生产基地进行生态环境本底状况调查,在对大气、水质、土壤等主要环境因素进行多种污染项目检测的基础上,选择诸环境要素综合指标较好的地域作为试验基地。二是种植过程无害化关。采取控制农药、化肥、生物和重金属污染的综合技术病虫害的蔬菜优良品种;采取施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化肥中又以氮、磷、钾平衡配方的施肥技术等等。三是蔬菜残留毒物检测关。在蔬菜上市前,由质量检测部门对蔬菜中重金属、化学农药、化学肥料等有毒物质残留状况进行全面检测,保证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国内(或参照国际)的食品卫生标准或相应地区的有关标准。 [5]
参考文献
[1] 闫晓波. 无公害蔬菜青翠碧绿.中国环境报,2007.06
[2] 无公害蔬菜标准的探讨. 《食品研究与开发》杂志,2007.11
Abstract: at present, most of the fruits and vegetables skin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residual pesticides, how to remove these cleaning pesticide, keep healthy, is a concern of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fruit vegetables pesticide residue 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removing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points out the determina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s and remove the misunderstanding method,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vegetables pesticide residue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是食品安全中的重要问题。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 有人对农药的残留产生了误区, 认为有虫眼的蔬菜食用安全, 更有甚者专门挑选带虫眼的蔬菜。但这种认识并不科学, 蔬菜往往由于病虫害抗药性强而喷施更大剂量的农药, 很有可能是菜农在虫害发生后才施药, 因此以有无虫眼作为是否食用安全的依据并不可靠。农药在喷施过程中, 主要附着在果蔬的表面, 所以, 只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洗涤和加工方法, 就可以降低农药的残留量, 保证蔬菜、水果的食用安全。目前, 大部分蔬菜水果的表皮都有大量的农药残余, 如何清洗去除这些农药, 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1果菜残留农药的危害
化学农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 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据有关监测权威部门最新统计, 危害人类健康的十大疾病均与农药有关。蔬菜、瓜果中的残留农药, 一直是人类的公害, 据卫生部门专项调查, 喷施农药后的蔬菜瓜果在自然环境中, 基本降解需要100一150d , 完全降解需要的时间则更长, 有些农药甚至根本不能自然降解, 因此, 可以说, 人们每天都在吃含有毒素的蔬菜瓜果, 虽然不能即时致命, 但不知不觉中已慢性中毒, 可引发各种疾病, 直至危害生命。目前, 果蔬病虫抗药性越来越强, 农药毒性也随之越来越大, 加上国家明令禁用的剧毒农药非法流人各地农用药品市场,农民普遍缺乏农药喷洒知识, 导致滥用农药现象十分严重, 使果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远远超出国家规定标准。
2 常规农药残留去除方法
2. 1储藏法
很多农药在氧化剂作用下容易被氧化, 空气中的氧与蔬菜中的色酶对残留农药有一定的分解作用。根茎类、瓜果类等一些便于贮藏、不易腐烂的蔬菜, 在室温下放24h 左右, 这样残留化学农药平均消失率为5% , 放置10~ 15d 左右, 效果更好。同时建议不要立即食用新采摘的未削皮的瓜果。
2. 2浸泡法
菠菜、小白菜、油菜等叶菜类和韭菜花、金针菜等花类菜, 浸泡洗方法比较有效。
2. 2. 1 清水浸泡法
有机磷农药多为磷酸酯或酰胺, 这些农药在水中可分解为无毒的物质。先将蔬菜表面冲洗干净, 再用清水浸泡20~ 30min( 还可加入少量食盐或果蔬洗涤剂) , 然后反复冲洗2~ 3 次,这样可以除去部分的残留农药。对包心类蔬菜, 可先切开, 放在清水中浸泡1~ 2h, 再用清水冲洗, 以清除残附的农药。
2.2. 2碱水浸泡法
大部分化学农药呈酸性, 在碱性环境下, 可迅速分解, 所以用碱水浸泡是去除蔬菜残留农药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在500ml 清水中加入食用碱5~ 10g 配制成碱水, 将经初步冲洗后的蔬菜放入碱水中, 根据菜量多少配足碱水, 浸泡5~ 10min 后用清水冲洗蔬菜, 重复洗涤3 次左右效果更好。
2.2. 3开水浸泡法
甲胺磷、呋喃丹、氧化乐果、氨基甲酸脂类杀虫剂等部分农药随着温度的升高, 分解会加快。对青椒、圆白菜、菜花、豆角、芹菜、莴苣等适宜加热的而用其他方法难以处理的蔬菜, 可通过加热去除部分残留农药。在下锅炒或烧之前, 将经初步冲洗后的蔬菜在开水中泡2~ 5min, 然后用清水洗涤1~ 2 遍, 据试验, 可清除90% 以上的残留农药。
2.2. 4淘米水浸泡法用
淘米水洗菜能除去残留在蔬菜上的部分农药。因我国目前大多用甲胺磷、辛硫磷、敌敌畏、乐果等有机磷农药杀虫, 这些农药遇到酸性物质便会失去毒性。在淘米水中浸泡10min 左右, 用清水冲洗干净, 就能减少蔬菜上残留的农药。
2.3专用蔬果洗涤剂浸泡法
该法对于减少农药的附着更为有效。将洗涤剂按1:200或按说明使用的比例用水稀释后浸泡果蔬, 10 一60min内农药残留量可以减少50-80,特别是在浸泡的前10min 内农药残留下降非常明显,可以达到50左右。然后, 稍加搓洗, 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基本清除农药残留。
2.4去皮法
蔬菜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的有机磷、有机汞及拟除虫菊酯等农药大部分是亲脂性的, 在水中溶解度低, 易溶于有机溶剂、脂肪和苯丙酮、蜡质液中, 但蔬菜表面有蜡质, 很容易吸收农药, 沉积后的农药,不再以物理方式消失, 大多积存于果皮中, 会造成农药和有害物质的残留过高, 危害健康。对婴幼儿的危害尤大, 会导致婴幼儿尚未发育成熟的内脏器官发育不全或畸形。
不能因为蔬菜的表皮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就舍不得剥皮。经实验测定, 除去蔬菜的表皮, 可以除去大部分农药残留。如杀螟硫磷在葡萄果皮上的比例占98% , 在果肉中占2%; 乐果在柑橘果皮上的比例占85% , 在果肉中占15%; P, P- 滴滴涕在苹果果皮上的比例占97% , 在果肉中占3%; 在黄瓜果皮上能测出有机磷的残留, 而果肉中则没有。
对于带皮的蔬菜如黄瓜、胡萝卜、冬瓜、南瓜、茄子、马铃薯、萝卜等等, 可以削去含有残留农药的外皮, 只食用肉质部分, 既可口又安全。
3农药残留测定与去除的误区
3. 1速测卡
判定水果蔬菜有无农药残留不可靠现在销售、批发市场上普遍使用的速测卡判定果蔬有无农药残留并不可靠, 对于由某些毒物造成的污染可能会漏检或误检。该方法不能测定出农药残留的种类及含量。即使能定性, 也不能定量, 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时把市场上经过速测卡测试合格的水果蔬菜重新进行科学测试, 结果发现合格的水果蔬菜并不合格, 甚至取某些高毒农药直接滴在速测卡上, 速测卡都没有反应。
3. 2切开洗菜不科学
部分有机磷农药具有内吸特性, 可以直接进入蔬菜的根茎叶内部。有些人建议将蔬菜切开后用水泡的方式去除残留农药。从营养学角度来看, 这种办法不予鼓励, 因为即使能够去除少许农药, 更多的营养成分也会被水带走, 得不偿失。就目前而言, 普通消费者还没有什么好办法去除内附性农药。
3. 3洗涤灵不能有效去除果蔬上的农药残留
目前使用的农药大部分是亲脂性的, 洗涤灵只能清除果蔬表皮的污垢和尚未渗入的农药残留, 不能清除溶入蔬菜蜡质层、沉积在果皮中的农药残留。况且洗涤灵本身也是化学品, 也会含有有毒物质。有报道指出: 洗涤灵也会造成有毒物质残留, 用清水冲洗是无法除去的, 同样可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经实验测定, 洗涤灵没有广告上所宣传的能有效去除农药残留的效果。
4其他对策及建议
以上去除方法对于果蔬残留农药清除具有良好的效果, 既可确保果蔬菜的营养成分, 也让我们食用起来更加安全。但对于内吸性农药, 采取简单的清洗就不能够达到去除的目的了。因此, 要解决这一问题主要还是要靠政府加强监控力度, 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
3. 1尽量食用可食部分表面积小的蔬菜
尽量食用黄瓜等可食部分表面积小的蔬菜。在叶菜类蔬菜农药的原始沉积量, 要比黄瓜、番茄、苹果等果菜类大得多。
3. 2尽量食用农药污染相对较小的蔬菜
据专家推荐农药污染相对较小的蔬菜有: 茄果类蔬菜, 如青椒、番茄等; 嫩菜类蔬菜, 如豆角等; 鳞茎类蔬菜, 如葱、蒜、洋葱等。
3. 3尽量不生吃蔬菜
虽然有些农药经过加热或洗涤后能去除一部分, 但仍有些有机磷农药如对硫磷, 用水洗涤后几乎没有变化。
3. 4加大监督监管力度
有关部门要广泛宣传食品卫生法、农药安全使用规定等有关法规, 加强对水果蔬菜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农药安全使用管理, 严格农药登记制度、控制市场准入、调整和优化农药产品结构, 健全农药残留监测体系, 积极开展农药残留监测工作, 制定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食品污染按性质来分,有微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放射性污染、寄生虫污染;按来源划分有原料污染、加工过程污染、包装污染、运输和贮存污染、销售污染;按发生的情况来划分,有一般性污染和意外性污染。
一位业内人士说:“根据我们现在每天对10~20家蔬菜基地的抽查,芹菜、洋白菜、小白菜容易查出农药超标,而西葫芦、番茄、茄子等情况稍好。”据研究,由于根的吸收能力强,根类蔬菜如甘薯、萝卜、胡萝卜、藕等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最为敏感。蔬菜从一颗种子渐渐长大,全靠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物质,不存在所谓“出污泥而不染”的神话。
叶子和嫩茎是合成蛋白质最旺盛的场所,所以叶类蔬菜容易受到氮肥污染。过多的氮以硝酸盐的形式堆积在叶片中,在储存中和烹调后可能转变成致癌的亚硝酸盐。农药也往往喷洒在蔬菜的叶片上。停留于叶片表面的农药污染可以通过用弱碱性的洗涤剂冲洗的方法来除去,但进入蔬菜内部的农药是任何方式都难以完全除净的。茄果类蔬菜如青椒、番茄等,嫩荚类蔬菜如豆角等,鳞茎类蔬菜如葱、蒜、洋葱等,储存污染物质较少。然而,如果栽培环境的污染程度严重,无论什么品种的蔬菜都难逃受污染的命运。
二、女性更易受到食品
污染的危害
因为生理方面的原因,女性在月经期、妊娠期、更年期这几个特殊阶段,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其排毒、解毒的能力非常差,因此,在这个时候,女性较男性相比更容易受到食品污染的伤害。尤其是妊娠期间,受伤害的除了女性自身,往往还连累到腹中的胎儿。比如受环境激素污染,在妇女怀孕三个星期到七个月之间,可以使胎儿严重畸形;在妇女怀孕七个月至胎儿出生之间,可以使胎儿轻度畸形或者弱智。在我国每年农药中毒的人数之中,妇女和儿童就占了60%~70%。另一个最显著的情况就是近年来妇女患乳腺癌的人数正在激增。
除了生理原因,许多女性在家庭中都担负着买菜做饭等家务工作,她们比男性更有机会接触到污染源,这也是她们更容易受污染食品损害的另一个原因。
三、清除蔬菜瓜果污染的简易方法
浸泡水洗法: 蔬菜污染的农药品种,主要为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难溶于水,此种方法仅能除去部分污染的农药。但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其他污物和去除残留农药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生菜、小白菜等。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于10分钟。果蔬清洗剂可增加农药的溶出,所以浸泡时可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剂。浸泡后要用流水冲洗2~3遍。
碱水浸泡法: 有机磷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分解迅速,所以此方法是有效去除农药污染的措施。方法是先将表面污物冲洗干净,浸泡到碱水中(一般500毫升水中加入食用碱5~10克)5~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3~5遍。
去皮法: 蔬菜瓜果表面农药量相对较多,所以削去皮是一种较好的去除残留农药的方法。可用于苹果、梨、猕猴桃、黄瓜、胡萝卜、冬瓜、南瓜、西葫芦、茄子、萝卜等。处理时要防止去过皮的蔬菜瓜果与其他果蔬混放,以免再次污染。
祁县位于晋中盆地中部,全县辖6镇2乡160个行政村,国土总面积83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3万亩,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2°11′30″-112°42′与北纬37°5′24″-37°30′之间。祁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2℃,大于10℃的积温3502℃,无霜期171.2天,年降水量404.2mm,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雨热同季,适于作物的生长。2010年人均纯收入7100元,总人口25.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9万人,全县果园面积20万亩,玉米面积26.3万亩。
二、农业污染源普查结果分析
此次普查工作的时间为2007年12月31日,资料时期是2007年度,2008年全面完成入户普查、数据上报总结等工作。我县开展农业污染源普查从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到选聘普查员和入户调查,普查表格填写及数据输入上报等一系列工作完成,历时7个月,涉及8个乡镇,100多个行政村。普查种植业典型户409户,畜禽养殖业775户,共1184户典型农户。普查的总体情况是:2007年祁县耕地总面积为365011亩,氮肥施用量为9400.5吨,磷肥施用量为3874.38吨;使用的农药主要是毒死蜱、阿特拉津、2,4-D丁酯、丁草胺、乙草胺、氟虫腈、克百威、吡虫啉等;秸秆焚烧0.1万吨。农膜使用量117.32吨、残留量50.04吨。畜禽养殖业总体情况:养殖场19个、养殖小区32个、养殖户数量724个。其中调查的6个养猪场中,年存栏量7378头,年出栏量5448头,污水排放量255立方米,固体废物利用量8168吨,COD排放量68.79568吨,总氮排放量13.36644吨,总磷排放量0.95894吨,铜排放量0.02316吨,锌排放量0.03436吨,氨氮排放量1.89288吨。
三、农业环境保护现状
经普查发现对农业环境造成污染的种类主要有:
一是农药污染。农民常用农药品种有:毒死蜱、阿特拉津、2,4-D丁酯、丁草胺、乙草胺、氟虫腈、克百威、吡虫啉等,一些农民为了达到速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使用农药不按有关规定,超剂量、超范围使用;还有极少数人不按规定的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甚至还有少数农民仍使用少量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病害虫抗药性增强,使蔬菜、水果的农药污染加重,这给人类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二是化肥污染。2007年全县施用氮肥为9400.5吨,磷肥为3874.38吨,他们在施肥过程中,往往过量施用,由于农作物使用农家肥没有化肥见效快,农民投省事、省力,积农家肥做肥料的越来越少,化肥使用量越来越多。大量施用化肥减少了传统农业中有机肥的投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质量变劣,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三是地膜污染。据调查我县2007地膜使用量119.24吨,地膜残留量50.87吨。残留地膜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学聚合物,在土壤中难降解,残留于土壤中会破坏耕层结构,影响土壤通气和水肥传导,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利,即使降解也会释放有害物质,如果地膜逐年在土壤中积累,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农膜中所含的联苯酚、邻苯二甲酸酯等还会对农产品带来污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四是禽畜粪便污染。从以上调查的6个养猪场污染源有排放中可以看出:一些养殖场的粪便采用水冲的方式和垫草垫料方式清粪,畜禽养殖场粪便的无序排放,对农业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其危害主要是传播“人畜共患病”。全世界约有“人畜共患疾病”250种,我国共有“人畜共患疾病”120多种;其次是造成空气恶臭。畜禽粪便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时会产生大量的氨气、二氧化硫、粪臭素、甲烷、二氧化碳等有害恶臭气体,这些气体严重影响降低了畜产品质量,污染了畜禽养殖场周围的空气质量,危害饲养人员及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再次是造成农村水质下降。一头(只)畜禽就是一个污染源,一个畜禽饲养场就是一个污染排放场。若不经处理,排入河流或水库,将使水体变色、发黑,引起藻类、杂草疯长、部分水生生物死亡、威胁鱼类生存,使农作物陡长、倒伏、贪青、晚熟、不熟,甚至毒害作物出现死亡,危害了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
五是农田秸秆焚烧的污染。秸秆污染主要是秸秆焚烧,秸秆在燃烧过程中,烟尘弥漫,浓烟滚滚,并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破坏了臭氧层的温室气体,造成空气污染,破坏土壤有机质,从而形成土壤板结,对农业种植有害无利。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污染了我县的农业环境。
四、治理农业环境污染的综防措施
1、营造氛围,加大宣传,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向农民进行农业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宣传农业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树立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在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提倡生态文明:鼓励公众参与,实现社会化的环境监督和管理。
2、加强基本农田环境保护监测工作。建议各级农业部门,制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环境质量监测规划,进一步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监测体系建设。
3、合理施肥,正确用药。在农业生产中,为减少氮肥污染,减少化肥氮肥用量,可采取增施有机肥、补钾、平衡施肥、优化耕作制度等措施。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减量增效技术,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使用农药,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体系,大力推行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控害措施,推广“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灯光诱杀虫”,以及“性诱剂杀虫”等措施,提倡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减少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从而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