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0 14:58:0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业互联网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针对本市当前重点项目建设,该行重点支持湘商产业园建设项目和武靖高速、怀邵衡铁路等重大项目,全力支持湘商产业园建设,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入园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为园区发展提供强力信贷支撑。一季度宝庆工业集中区“发制品进出口产业园建设项目”贷款2.95亿元完成审批,发放7000万元,宝工区贷款余额达4.4亿元。该行还积极加强与怀邵衡铁路、与武靖高速项目建设指挥部,以及施工单位的沟通对接,加强金融服务营销跟进,确保怀邵衡铁路贷款份额10.83亿元、武靖高速3.6亿元项目建设资金的及时投放到位。
针对该市能源建设优势凸显的现状,该行重点支持本市经国家能源局核准的12个风电项目。风电是国家产业政策和总行行业信贷政策大力支持发展的项目,邵阳又是风电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为此,该行将风电项目列为重点营销领域,成立了以市分行田俊德行长为组长的营销领导小组,制定了《风电项目营销方案》,并按项目个数预拨开户支行营销费用。市分行领导带队走访项目投资建设单位和当地项目公司,现已取得初步成效:到三月末,隆回宝莲风电项目3.3亿元银团贷款该行1_ 32亿元己全部发放到位,今年新增2352万元;隆回望云山风电项目9.9亿元贷款己完成审批,己发放4550万元。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291-03
对未来制造业,发达工业国家都提出了各自的愿景。美国利用互联网优势,让互联网吞并制造业;德国基于制造业根基,让制造业互联网化;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基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拥抱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并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必将开创制造业发展的新思维。在此背景下,本文立足我国制造业现状,研究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为转型升级,逐步跻身世界先进制造业大国行列奠定基础,就显得十分重要且有现实意义。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工业互联网涵义及特点
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向工业领域深度渗透的产物,是以支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主要功能的互联网平台。其本质是互联网渗透并打通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和生产线设备,将实体生产设备、物料、产品、人等相互连接,实现企业内外部生产、运营、管理等环节的互联互通及数字信息的采集、传输、集成、共享和分析,从而提升效率和决策水平、降低成本,并推动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品等的蓬勃发展。
概括起来,工业互联网具有三个特点:(1)实现机器、数据和人的融合;(2)实现数据价值的技术集成;(3)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巨型复杂制造生态系统。
(二)研究工业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价值链持续提升。随着工业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从营销、服务端向设计、制造端深度扩散,工业互联网不断突破价值传递的平台媒介角色,逐渐转变为价值创造的重要工具,促进价值链的优化提升和体系重构。
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打通了全产业链环节,加速各环节数据纵向流动和交互,通过对数据深层次分析,实现机器设备的智能运转和远程操控,为企业创新生产方式、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能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搭建起企业与用户、利益相关者无缝对接的平台,拉近了制造端和服务端的距离,为企业基于用户需求设计生产、无缝隙传递服务提供了支撑,推动服务型制造快速发展。
2.工业互联网为不同企业搭建了信息共享与集成平台,使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现和动态调整合作对象,整合企业间优势资源,在产业链不同环节实现企业从个体生产向协同创新方向转变。
一是制造企业以品牌为核心,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上下游优势供应链资源,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扁平化管理,推动制造产业链向两端不断延伸。
二是制造企业以技术创新为引导,通过工业互联网开放平台吸纳政府、科研、创客等资源,建立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到产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突破创新中的孤岛局限,实现创新主体、创新各环节有机互动,为促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三是信息服务企业以提供制造服务为核心,通过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将软硬件、企业、专家、知识、技术等各类制造资源虚拟化,在统一、集中的智能管理和运营基础上开展面向制造企业用户的、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云制造服务。
二、工业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一是网络强国战略的部署为发展工业互联网提供了强大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服务支撑。我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同时也是互联网第二强国,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具有坚实的市场主体、技术和产业基础。制造业在保持总量第一的前提下,向高端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为融合应用的开展提供了市场。
二是工业领域互联网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发展工业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近几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普及应用,国内互联网正从企业销售、交易服务向研发设计、产品生产、装备制造、能源供给全面渗透。众多新兴业态和服务模式快速涌现,给传统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开辟了工业互联网自主创新发展的新空间。
三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为发展工业互联网提供了历史性战略机遇。当前,我国工业发展正面临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以更低成本吸引国际产业的双重挤压,人口红利窗口逐渐关闭和严峻的资源、能源、环境压力等问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有利于加快创新步伐、化解产能过剩、平衡投资消费,将更多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在我国“四化”同步发展的新形势下,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所发挥重要作用日渐显现,为工业互联网的全面发展带来更广阔的机遇,工业互联网的关键作用和战略地位必将进一步凸显。
(二)挑战
一是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发展需要一定的过渡期,目前侧重消费服务的互联网暂难满足工业生产性需求。当前,我国互联网服务侧重消费端,对个人用户市场的开拓比较得心应手,而对工业企业市场缺乏相应的技术与服务能力。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基因和工业生产体系之间存在差异。互联网创新强调开放、共享,而工业生产体系ξ榷ê桶踩性要求更为严苛,两者特性与体系难以契合,表现为现阶段互联网与工业融合主要集中在下游销售和上游设计等环节,鲜少直接发生于生产过程。
二是工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缺乏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供需双方存在认识差异。因行业差异与专业壁垒的影响,作为供需双方的工业企业和互联网服务企业对互联网认识存在不同。一些工业企业或对互联网创新理解不够,缺乏开放共享的精神和自我变革的勇气,或对互联网思维认识盲目,迷失于各种似是而非的概念。而一些互联网企业对工业领域创新需求的理解和挖掘也不到位,或固步于消费者端琢磨“眼球经济”,或因缺乏对工业生产的足够认识而“不接地气”。既了解工业又熟悉互联网的融合性人才缺乏,也构成了障碍。
三是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缺少一批引领全球的工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国际化程度较低。为工业领域提供互联网服务的企业多属中小企业,虽然创新意识很强,但服务层级和技术含量参差不齐。一些专业服务集中于中低端市场,缺乏高端服务、个性化服务和复合型服务,使得工业创新发展产生的很多新兴互联网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四是支撑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标准不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缺乏统一标准。如何在保证高度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将既有生产运营、管理体系更好的与互联网结合,是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转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此外,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融合性产品或服务,相应的标准体系目前在行业上下游间暂未统一,接口困难,各方自行推动的标准建设带来较高的重复建设成本,相关的政策法律也有所缺失。
三、工业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实现自我发展的战略选择
当前,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处在深刻变化之中。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汇,我们要充分把握“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给全球制造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推动中国制造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第一,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美国推进“工业互联网”基于其强大的信息技术产业,德国“工业4.0”的实施则基于其全球领先的制造技术水平,中国要将智能制造作为未来的制高点、主攻方向、突破口,加快部署和利用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即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带动工业2.0、工业3.0、工业4.0并行推进,力争实现战略性重点突破、重点跨越。
第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引擎,是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不竭动力。美国与德国在发展制造业的战略行动计划都将创新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我国要进一步优化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建立和完善全国制造业创新网络,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弥补基础研究和产业化中间环节缺失造成的创新效益外溢,形成政、产、学、研、用、金的有C创新组合体,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强化智能制造基础。智能装备是制造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载体,工业软件直接决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进程和先进制造业的水平。我国要加快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端装备和工业软件的核心关键技术,强化智能制造网络信息平台、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建设,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智能制造发展基础。
第四,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人才建设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无论是“工业互联网”的相关报告还是“工业4.0”的实施建议都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我国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普遍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难以适应制造强国建设要求。要改变目前工科教育理科化的倾向,加强高等工科学校学生实践环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各层次(从领军人才到高级技工)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特别是第一线技能人员的培养。
第五,加强制造业国际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推动制造业资源、技术、人才的全球性配置。中国制造业正在转型升级,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向中高端转移,从提供廉价产品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引领行业发展转变。中国制造由大到强必须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与理念,推动中国制造产能走出去,在国际合作中实现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1] 纪成君,陈迪.“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的路径设计研究――基于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的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16,02:50-55
[2] 丛力群.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业的生存之道[J].上海信息化,2016,07:18-22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3.113
1 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的研究
1.1 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现状的文献研究
对于传统工业设计问题的研究,杨翰如在《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1]指出:1.被动地寻求和接受项目,2.设计周期过短,接触产品流程过少,3.缺少持续性,使设计人员无法长时间专研某种或某类产品的具体设计特点和方法 ,也限制了产品更高层次的创新。
对于中小型工业设计转型的研究,蔡晓波和曾彬在《中小型设计公司(院)战略转型的思考与探索》[2]中提出:认识行业现状,理解产业调整的影响,把握经济政策转型的导向,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制定长期发展战略方向,谨慎决策,稳步实施。通过外部环境,政策导向的分析,市场细分趋势结合设计公司的自身条件,确定市场战略、营销模式的创新与技术引进、吸收和进步。
对于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杨翰如在《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指出: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逐渐淡化,工业设计公司如果能针对自身的特点,针对性的加强自身的业务精专,并最终获得自身的品牌,那么工业设计公司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对于传统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设计流程的研究,吕佳琳在《中小企业的工业设计创新模式研究 ――互联网思维下的科际整合》[3]中指出:由设计师从自身主观选择对产品意象的揣摩开始,搜集相关资料,归纳分析,选出主题,由主题展开进行设计创意,选定修改造型设计,投放生产,导入市场,可以总结为:观察――研究――设计。
由以上文献研究可以得出,目前传统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的主要问提在于参与产品的开发流程少,而且不精;设计流程上通过观察-研究-设计,理解比较肤浅,设计缺乏深度;中心型工业设计公司要转型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制定目标,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加强自身业务专精,并最终获得自身的品牌。
1.2 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现状的现场研究
经过本人一年实践在杭州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的实习经验以及对于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总裁的深入访谈得出以下一些经验。
设计师在调研和评价阶段,没有太多的参与度,导致最终方案与设计师的初衷出入很大。设计师认为自己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收到目前流程的压抑,无法发挥全力。同时工资偏低,奖惩政策少,做项目没什么动力。
由以上访谈研究可以得出: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反应在设计流程上的问题在于工业设计师参与产品开发的流程少,导致对产品的了解不足,同时由于接项目的盈利形式导致了工业设计师的自我激励驱动力不足。在设计中设计师与用户几乎没有接触,导致对用户需求没有一个升入的了解和认知。
由以上对于传统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的现状研究可以看出:1.目前中小型工业设计的盈利模式无法满足当前设计师的期望,急需改变盈利模式。2.工业设计公司所做的只是产品开发环节的设计关节,设计师在产品开发中的参与度不够。3.工业设计公司被动接收项目导致设计师无法在某个领域专精,导致无法产出高质量的设计。
2 互联网思维的研究
2.1 互联网思维本质的研究
从互联网思维的定义来看:王钰在《文明的冲突和互联网思维的重建(下)》[4]指出:互联网思维,就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陈雪频在《定义互联网思维》[5]中提出在互联网对生活和生意影响力不断增大的大背景下,企业对用户、产品、营销和创新,乃至对整个价值链和生态系统重新绅士的思维方式。
《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6]概括互联网思维的九大思维:1.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2.简约思维,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用户的耐心越来越不足,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抓住他!3.极致思维,极致思维,就是把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4.迭代思维,敏捷开发是互联网产品开发的典型方法论,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允许有所不足,不断试错,在持续迭代中完善产品。5.流量思维,流量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目光聚集之处,金钱必将追随,流量即金钱,流量即入口。6.社会化思维,社会化商业的核心是网,公司面对的客户以网的形式存在,这将改变企业生产,营销等整个形态。7.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思维,是指对大数据的认识,对企业资产,关键竞争要素的理解。8.平台思维,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即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9.跨界思维,随着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很多产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互联网企业触角无孔不入,如零售、图书、金融、电信、娱乐、交通、媒体等领域都有涉及。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互联网思维重视用户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互联网思维所做的都是在提升公司的效能。所以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思维,则要充分考虑工业设计的核心,也是设计流程中的用户“设计师”的体验,提升设计师的参与度和影响力。颠覆现有的模式,利用互联网来提升工业设计流程的效能。
2.2 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行业案例的研究
在家装行业,陈炜的小米家装总结多年来的家装行业从业经验[7],通过规划设计家装方案,自己雇佣工人,绝不外包,将家装的性价比做到最大。同时用户可以在手机上观看家装的进度,不用每天去现场监督家装。小米家装通过转变经营思路,家装费用上不赚钱,做到699元/平方米,同时标准化和日夜加班加点来做到20天完成家装,解决了用户在家装行业上的痛点。由此来增加产品的用户友好度和粘性,通过将家装作为一个产品出售,然后通过后续的配套服务来转去利润。
在服装行业,ZARA通过秉承“用户至上”的理念,专注给消费者他们最爱的。致力于消费者消费者爱买什么,爱穿什么,依靠遍布全欧洲的买手来提供创意和设计(现在靠互联网来解决)。除设计外,ZARA全部自营店的管理方针,可以做到从设计,数据采集、到铺货完全贯彻客户导向,百分之百做到“以用户为中心”。在生产中,ZARA遍布全球的外包工厂又为其生产节约了相当可观的成本。
目前对于互联网思维的研究可知,互联网思维重视用户的体验和感受,将用户放在第一位,同时互联网思维所做的在于提高公司的效能。通过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到通过互联网思维对于传统设计行业的改造,提高设计的效能,解决用户的痛点,可以实现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工业设计作为设计的一个领域进行互联网思维的改造是可以进行尝试的。
3 互联网思维对传统中小型工业设计流程的改造
3.1 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设计流程概念
在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的设计流程中,所有的设计流程以用户为中心,通过设计师的主导增强用户为中心的概念在整个产品开发流程中的重要性,增强产品开发的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提高产品的开发效率,提高设计师的积极性和效率,提高设计师的收益。
3.2 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工业设计流程的主要方面
3.2.1 设计调研阶段
在传统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的设计调研阶段,设计需求来的来源一般为两种。第一种是甲方写好设计需求,设计师根据设计需求去设计相应的产品。有时设计师觉得甲方的需求不合理也没有权利和义务去做调整。第二种为设计师的粗浅调研。由于公司的生存需要,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生存周期短,设计师通过样品或者网上查资料来获取设计产品的最基本资料,根本没法对产品有比较深入和彻底的理解。
3.2.2 设计评价阶段
在传统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的设计评价阶段,设计师将做好的方案带到甲方处,跟甲方进行设计的阐述。通常就甲方评价一个方案的好坏在于其第一感觉,而不是通过系统的评价体系,同时在设计的评价阶段常常又由于之前的一些沟通不畅导致整个设计方案推倒重来,
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3.2.3 设计推广阶段
在传统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的设计推广阶段,由于产品推广策划是站在销售的角度上看问题,所以,往往在介绍产品时,无法将工业设计师索要阐述的理念清晰正确地传达给消费者,导致用户无法充分地理解工业设计师的设计价值。
4 互联网思维模式下的传统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设计流程构建
传统的工业设计是串行流程,产品串行开发流程局限于研发工作的部门流程,不是面向市场的全流程,,设计早期不能全面考虑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各种因素 ;产品的结构设计与工业设计联系不紧,设计反复次数较多,每一反复都可能浪费掉大量的材料和时间,设计效率低下,一次设计成功率较低,而且设计周期长。刘国豪在《基于并行工程的工业设计流程构建》[8]中提出对产品及其相关的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化设计的一种新产品开发模式。笔者在分析已有的设计流程构建的基础上,将用户为中心,以及设计师为主导的设计模式融入到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的设计流程中,并将设计流程构建为调研,设计评价和结构三个阶段。
4.1 调研阶段
调研阶段包括产品大数据分析和设计师专业分析发挥各自长处:
(1)大数据用户和市场分析:互联网为大数据分析提供了可能,通过线上平台提供的数据,开发团队可以对设计产品的市场情况,风格趋势和销售状况有一个比较详细和大概的了解。从中给开发者可以发掘出很多用户的痛点。
(2)专家用户分析:通过聘请专家用户参加焦点小组等的调研项目,开发团队能通过近距离的接触专家用户,发掘出一些网上无法看到的用户的痛点,为后面的设计开发提供宝贵的建议。
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调研分析和设计师专业近距离深度的调研分析,既广泛又深入地快速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痛点,为下一步的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4.2 设计评价阶段
在设计评价阶段设计师和结构设计师,用户和营销人员,设计师及工程师共同参与,在设计的初期通过不断地与结构和市场和用户的沟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将产品的成本压到最低同时将结构做到最合理。在初步设计完成后,邀请专家用户对设计做出评价根据反馈来调整设计。同时在设计推出后,通过互联网渠道不断得到反馈,快速地迭代产品。
4.3 结构阶段
结合工程师和设计师相互配合合作,把控设计细节,将成本,设计品质等控制在一个高水平。
5 结语
本文从互联网本质和传统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的设计流程以入手,论述了互联网思维运用于传统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工业设计流程的可能性,同时通过对于设计流程中的调研,设计评价和结构三个阶段的改造,创造出一套以用户为核心的以设计师为主导的设计流程,使设计师的积极性更高,实际流程的效能更高,产品更符合用户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翰如.中小型工业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J].中国科技博览,2012.
[2]蔡晓波,曾彬.中小型设计公司(院)战略转型的思考与探索[J].化工设计,2014(01):39-40.
[3]吕佳琳.中小企业的工业设计创新模式研究――互联网思维下的科际整合[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4.
[4]王钰.文明的冲突和互联网思维的重建(下)[J].中国信息化,2014(09):47-49.
[5]陈雪频.定义互联网思维[J].上海国资,2014(02).
[6]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由蒸汽机和电力发明引发的两次工业革命,让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其本质特征是用更先进的工业生产制造能力,大规模满足人们的标准化需求。在工厂流水生产线上,大批标准化商品如电视机、冰箱、汽车等被制造出来并推向市场。规模化和标准化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影响着工业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将规模做大几乎成为那时所有企业的发展目标。
互联网的出现却颠覆了工业革命以来企业家奉为“圣经”的发展理念,因为互联网的核心是让“大规模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成为可能。
释放个性化需求时代
规模化与个性化在以往是非常矛盾的,只有规模化才是工业时代的特征,而个性化是手工业时代的特征,两者不可调和。进入工业时代的生产制造企业希望市场需求越标准化、共性化越好,只有这样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流水线的生产和供应,传统金融、电信、钢铁等行业均依此壮大。然而个性化需求客观存在,没人希望和别人穿同样衣服、开同样车子,互联网的出现让倾听每一位消费者的需求成为了可能。大量个性化需求信息涌入了互联网,以往被束缚的个性化需求得到了充分释放,并汇聚成股股洪流,冲击着传统工业的生产和供应模式。
新时代大幕方启
纵观过去20年成功的互联网企业,都是找到大规模个性化需求市场领域,运用互联网技术加以满足进而成就商业价值的。亚马逊售书发家、谷歌和百度搜索起步、腾讯QQ和微信在即时通信市场称雄、阿里巴巴让电商风靡中国……这些市场领域都符合互联网时代“大规模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典型特征。
在工业时代走入“供大于求”后,市场从过去“以产品为中心”、“以生产供应为中心”开始全面向“以需求为中心”和“以客户为中心”转变,谁离“中心”更近,谁就在供应链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就有资格攫取更大的商业价值。
所谓互联网企业,就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与客户这个“中心”的距离拉到最近,甚至融为一体的企业,这是互联网企业受风险资本青睐和扶持的根本原因。同时,这些企业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IT技术搭建了庞大的可容纳处理大规模个性化需求信息的平台,让规模化生产和个性化需求实现对接和有机融合,全方位改变了传统意义的商业世界,体现了互联网变革的巨大意义。
为什么是工业互联网战略
GE这家传奇性的百年企业,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次跨越时代的变革和转型。上世纪80年代,富有传奇色彩的杰克・韦尔奇接掌GE之后,就把它打造成了一个产业和金融高度融合的多元化公司。但是这一战略在今天已经发生了重大调整。2015年4月,GE出人意外地对外宣布,将着手处置它高达3650亿美元资产的金融业务,经过处置的金融业务将聚焦在航空、医疗和能源的融资租赁金融服务,而将其他的金融资产完全剥离。这一重大的转型表明GE将进一步聚焦工业主业,而两年以前所推出的工业互联网战略,正是GE未来重大的战略布局。
选择进入到工业互联网领域,其实并不意外,因为互联网所带来的新的产业革命正在重塑所有的企业。在GE看来,所谓工业互联网就是将传统的工业设备赋予智能化的功能,通过传感器和智能嵌入式设备,将设备的数据进行智能化和大数据的处理,以产生新的业务洞察,进而塑造完全新型的商业模式。
对于像GE这样的老牌工业公司来说,曾因显得不够时尚,被嘲笑为上一个工业时代的恐龙。但是GE的董事长兼CEO杰夫・伊梅尔特曾反驳说:“当我们乘坐飞机透过舷窗望出去的时候,你看到的那个发动机可不是谷歌公司制造的,它是GE制造的。”话虽如此,在互联网时代,重塑自己,并且通过重塑的新产品和业务模式带来持续的增长,也是传统工业公司必须突破的瓶颈,因为像GE已经连续多年没有突飞猛进的增长,它也需要找到新的增长之路。
工业互联网的路线图
2012年年底,GE的《工业互联网:突破机器和智慧的边界》白皮书,分析了产业客户所需要的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特征。
首先,他们介入的是对客户设备的监控、资产管理和能效的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的不断积累产生新的业务洞察,并且重塑基于服务的新的商业模式。这几步就是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的大致脉络。
根据GE的分析,在未来15年内,在几个关键的工业领域,能效提高、效率优化的空间依旧是非常巨大的,即便是1%的效率提高都将带来巨大的收益。比如在航空工业方面,1%的燃料节约将最终节约300亿美元;电力行业节约1%的燃料,意味着节约660亿美元;医疗系统的效率提高1%,意味着节约高达630亿美元。
为什么从效率提升的角度切入?这是因为客户最希望看到的是工业互联网技术可以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而非夸夸其谈的预测和不切实际的投入。GE作为供应商,要明确地告诉客户,信息技术的介入可以在效率提高方面带来哪些实质性的影响,可以带来什么样的短期效益。
事实上,GE所介入的航空、交通和医疗领域,正是通过对设备的监控、效率的提高和优化,作为第一步切入的战略。例如航空发动机的预维护,减少故障时间已经成为航班正点运行的重要因素,每年航班延误给全球航空公司带来多达400亿美元的损失,而10%的飞机延误正是源机发动机等部件的突发性维修。于是GE的软件工程师们着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计算算法,并且开发一套航空智能运营服务系统,能够提前一个月预测哪些发动机需维护修理,并且使准备率达到70%。
除了提高航班的准确运行之外,GE的工程师们还在开发一套航空燃油解决方案FCS,这套方案通过飞机传感器传回的各项数据,再对比飞机原有飞行记录与运营航线,可以第一时间优化完善飞机航行计划,令航空公司燃油消耗降低2%。以全球航空公司年燃油支出1700亿美元测算,这套FCS方案将帮助航空公司降低30亿美元的额外燃油支出。
实现这1%的能效提高,不仅发生在航空领域,在传统的工业行业里,GE的解决方案也在发生着重要的作用。上海赛克乙烯厂构建了相关的GE的工业互联网系统,通过监控汽轮机、压缩机、泵、风扇、热交换等机器的振动,温度排放等信息,提前发现机器故障隐患,并在第一时间做出维修响应。根据赛克乙烯厂内部测算,通过实施这一工业互联网系统,每月能挽回超过220万美元的非计划停机生产损失。
要实现这1%的效率提高,GE认为完整的工业互联网设计,需要具备三个重要的步骤:
第一步,收集各项生产数据,并操控智能设备和机器,目前的方法就是通过大量使用和安装传感器,从而让机器本身变得更加智能化;
第二步,将传感器收集的信息进行保存、处理和分析,尤其是面对海量的生产数据,管理人员要通过构建恰当的模型找到最关键的核心数据加以分析;
第三步,也是目前传统工业企业面临的最大困境,那就是要组建数据分析挖掘的人才团队,真正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实施恰当的决策。而这些决策往往来自某些不起眼的生产数据分析所带来的灵感,在这个领域可能没有预先设定的模型可以使用,需要的是跨界人才的创新能力、协同工作以及对不同问题的深入洞察。
在此基础上累计的数据所产生的洞察将为新的商业模式设计带来灵感和基础。而新型的商业模式设计是基于服务展开的,在这一方面GE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和技术准备,但是很多客户不一定已经准备好。因此新的商业模式的推进需要与客户进行同步的开发和设计,而这一切当没有真正机会到来的时候,需要的是等待时机,以及与客户的协同推动。
成为工业互联网企业,GE转型启示
成为工业互联网企业并不容易,需要强大的变革转型能力,进而重塑商业与管理体系。GE在跨越百年的历程中所形成的变革转型经验与能力,以及在本次工业革命中作为引领者所面临的挑战和进行的管理实践,无疑是值得观察和思考的。
GE在杰克・韦尔奇执掌的20年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组织变革和业务重组,其中两个重大的变化使得GE今天具有了转型工业互联网企业的基因。第一个是超前的组织扁平化设计,第二个就是快速的行动和变革意识,这两个非常鲜明的组织和文化特色,使GE站在了进行工业互联网再造非常有利的位置上。
但是,GE这样的传统公司也需要克服两个非常重要的障碍,并且找到解决方案。第一个就是面对软件和互联网人才的匮乏,第二个是必须改变传统工业企业的创新方式。
首先,GE这样的公司没有面向未来的基于软件的人才。原因也非常简单,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是过去五年间的事情,传统的工业公司没有这样的人才积累和储备。迅速获得这些人才,唯一可做的方式就是重新建立新的组织体系,并且GE采用了在组织外构建软件开发中心的方式,从而避免与原有体系的重叠和纠缠。在加州圣拉蒙市成立的软件开发中心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组织设置。这个中心的高管也是从思科公司聘来的专业人员,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一千名软件工程师加入到这个中心,进行着与公司过去的业务完全不同的软件开发的尝试。这一中心的模式目前正在向全球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市场进行复制。
第二个关键障碍是创新的方式。在工业时代,创新的方式通常是长周期的,从了解客户的需求,探索客户需求,直到进行产品设计和研发,往往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是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快速创新成为必须,因此如何进行类似于软件行业的快速迭代式的创新,就是GE的一大挑战。同时,新型的创新方式要求将客户邀请进来,进行客户共创式的开发,而非过去的企业以自身的产品创意为核心的开发。
对于这两个方面,GE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那就是在与客户共创和快速迭代方面采取全新的尝试。在与客户共同创新方面,从2010年起,GE就在全球创建了三个客户创新中心,来尝试建立与客户共创的崭新工作方式。而我本人就曾经负责组建和领导位于西安的GE中国创新中心。这一创新中心与客户共创的模式,为GE在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方式积累了经验。今天,客户共创正在成为软件和工业互联网行业的趋势。
其次,在快速迭代方面,GE也在尝试着来自硅谷的埃里克・莱斯提出的“精益创业”的理念。埃里克・莱斯提出的精益创业的方法,要求在产品设计的最初阶段验证两个基本假设:客户的痛点和解决方案。
所谓客户的痛点就是那些客户必须满足、亟待解决的最紧要的需求,当我们知道了客户的痛点之后要开发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可被称为最小可行化产品MVP (Minimum Variable Product),MVP就是针对客户痛点的最小功能的测试化产品,甚至它针对的都不是那些普通型的客户,而是那些愿意最早尝试使用这个产品的“天使客户”。在获得客户的认可之后就可以做一个最小功能原形产品,这时需要问另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基于这个原形产品,这些天使客户是否会买单?如果是,这一关键的步骤大功告成。然后就需要收集大量的客户反馈和信息,从而知道下一阶段的产品是怎样的。
可见,互联网+并不是随便说一说的宣传噱头,而是需要深思熟虑、因地制宜的。唯此才能切中肯綮,找准命门。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英国演化经济学家卡萝塔・佩蕾丝认为,技术革命始于大爆发,上半个阶段是安装阶段,先后经历繁殖期与狂热期;下半个阶段是部署阶段,先后经历协同效应期与成熟期。尤其是当前的发展时期,互联网+的顺利推行,离不开技术、机制和资本等 3 个层面的突破和变革。
在技术方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拨开左右的迷雾,观察眼下的世界:德国依靠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推行“工业4.0”战略;美国立足先进的信息技术,实施“工业互联网”战略。这与中国推行“互联网+”计划殊途同归。德国和美国的战略,都是强调互联网与实体的连接,形成更具效率、更加智能的生产系统,值得我们借鉴。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app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它与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都不同,互联网金融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要素基础之上,用户接受并认可以及为了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
(二)互联网金融在国内的发展
1.互联网支付。依托互联网,以第三方支付为中介,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设备,在买家和卖家之间进行资金中转后再划转的服务,如支付宝、财付通等。
2. P2P网络借贷。P2P全称是Peer-to-Peer(或Person-to-Person)的缩写,意为点对点(人对人)。P2P网络借贷是通过网络中介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如人人贷、陆金所、宜信等。
3.网络小额贷款。网络小额贷款是P2P网络借贷的另一种借贷模式,是指互联网企业通过其控制的小额贷款公司,向旗下电子商务平台客户提供的小额信用贷款,如阿里巴巴、苏宁、京东、百度等设立的小贷公司。
4.融资众筹。融资众筹是指通过网络平台为项目发起人筹集某项活动所需的定量资金,并由项目发起人向投资人提供一定回报的融资形式。
5.在线金融产品和服务。主要可分为以下形式:一是线下实体业务的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如网上银行,网上证券交易、网上保险销售等;二是完全通过互联网提供业务开展的专业网络金融机构,如众安在线财产保险;三是提供金融业务的服务支持,但并不提供金融业务本身的,类似于金融产品和业务的搜索。
6.公募基金互联网销售服务。根据网络销售平台的不同,基于互联网的公募基金互联网销售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传统基金通过互联网为投资人提供基金销售服务,其实质是传统销售渠道的互联网化;二是基金销售机构借助其他互联网机构平台进行基金的销售,包括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店销售基金、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基金销售等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一)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
1.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已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将带来新的经济结构、新的发展方式、新的思维方法、新的商业模式、新的金融创新模式,经济发展将呈现新的特征。
相比传统的资本市场直接进行融资,商业银行介入间接的进行融资不同,互联网金融是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来实现金融的信息传递、支付和融资等功能的一种新兴融资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市场规模达到12万~15万亿元,占GDP的近20%。而互联网金融用户人数也超过5亿,成为世界第一。根据报告,2015年,全球投入金融科技领域的资金是2011年的近8倍,“过去5年,超过4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这个领域”,麦肯锡马奔表示,数据显示,与2015年4月1日前,仅有800家的金融科技公司相比,当前全球金融科技公司已突破2000家。
2.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互联网金融的经济属性。互联网金融是这个时代的代表,是信息社会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特殊的金融形态。在工业社会,人类社会开始进入机械化的时代;在信息社会,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的时代。工业社会标志就是蒸汽机的发明,驱动社会增长的是能源;信息社会的标志是互联网,驱动增长的是数据。
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属性,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基础与传统金融技术基础完全不同。在数字货币领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叫做区块链技术,所谓区块链技术是用一套数学的方法,互联网金融实质上是在区块链技术上的某一个应用,从而重建了金融。目前,在工业经济时代,通过数据来解决问题,在未来,通过数学方法解决在互联网上的价值创造和价值交换。
互联网金融的组织属性,可以理解为众筹模式下的金融。在工业社会,一切商业活动以产业链条来组织,满足如个性化的定制,碎片化的需求和场景化的服务。从这个角度出发,重组整个商业逻辑和流程,互联网金融同样也会被需求链所重组,真正地从需求当中做到点对点,由消费者发起,并影响整个上游的生产和供应。众筹的范围可以包括思想、股权,这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组织属性。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研究现状
1.声誉风险。互联网金融本身民营资本色彩浓厚;资本金不足,抵御风险与偿付能力相对较弱;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较大。而且互联网金融缺乏长期数据积累,风险计量模型科学性有待考证。同时,缺乏隐形的政府信用做担保和可靠的资本金补充渠道,与传统国有银行或股份制银行竞争,处于一定劣势地位。
2.监管风险。目前,银行业的监管框架是基于新巴塞尔协议设计的。新巴塞尔协议主要是针对传统银行的传统风险而设计,巴塞尔协议下的三大支柱,即最低资本要求、外部监管、市场约束。然而,这三大支柱对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几乎无效,直接导致了互联网金融目前属于监管缺位状态。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也尚不明确。
3.投机风险。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募集到的资金,主要投向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虚拟经济领域,与实体经济渐行渐远,其自身风险不断集聚。
4.信息安全风险。互联网金融广泛采用了大数据的数据挖掘与数据重构,这随之而来带来了两大风险:第一,网络系统、存储中心本身存在漏洞引起技术风险;第二,海量客户信息与个人隐私的信息泄露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
1.设定风险标准。互联网金融首先从企业自律开始,梳理自身的业务流程和交易结构,行程企业标准,最后上升到行业标准。
2.接受客户监督。互联网金融需要接受客户的监督;需要涉及契约是否规划,交易双方所签合同权利、义务是否对等,合同是否合规、合法等。针对目前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不同不规范的情况,可以请法律专家来进行审核,审核以后才能进行。
3.行业规范。行业公约规范,要有履约机制、约束机制进行考核,同时辅以舆论监督规范,让传统的报纸、杂志、电视等发挥其监督作用。
三、结语
由于工业互联网打开了与信息世界连接的通道,所以工业互联网使得闭环公司在产生新的链接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世界的诸如病毒、黑客等安全威胁。针对此,何积丰院士指出:工控系统需要采用纵深防御的安全理念,以被保护的工业控制系统为核心,构建多层级纵深防御体系。
工控安全面临严峻形势
何积丰院士毫不讳言,直言现在的工控系统面临着严峻的安全形势,这包括五个方面:一是随着硬件元器件的可靠性越来越高及冗余技术的使用,安全问题的矛盾主要集中于软件,软件安全性面临严峻形势;二是工控信息安全标准需求强烈,标准制定工作正全面推进;三是随着自动化系统IT化,传统边界防护难以满足工业控制环境;四是行业内尚未形成统一气侯,需要整合自动化与信息安全公司优势,带动产业全面发展;五是工控安全防护技术虽然正迅速发展并在局部开始试点,但距离大规模部署和应用有一定差距。
同时,他也指出,在建设工业互联网过程中,目标是要围绕其控制、计算与通信的核心特征,构建工业互联网的设计体系,研究工业互联网的共性关键技术,形成的工业互联网设计验证环境,为工业互联网系统的研发、生产、安全等各层面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在这一目标指引下,重点方向有八个,分别是建模与设计理论和方法、系统结构设计与实现模型、系统验证技术、大数据技术、安全防护技术、软硬件协同开发平台、系统的技术标准与行业标准、面向国家重大应用需求行业的示范应用与成果转化。
何积丰院士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隐患。他说:“工控系统大多采用通用协议、通用软件、通用硬件,其漏洞为系统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威胁主要来自两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系统相关的威胁,主要是指软件漏洞所造成的威胁,例如:攻击者使用软件漏洞传播恶意代码;攻击者使得系统栈溢出;第二个方面是过程相关的威胁,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遭受的攻击,包括影响现场设备访问控制的威胁;影响中央控制台的威胁。潜在的攻击途径有远程支持、防火墙策略、笔记本和串口、无线和合作网络。入侵途径主要通过企业广域网及商用网络方式为主,同时通过工控系统与Internet的直接连接、可信第三方连接、经拨号调制解调器、无线网络、电信网络、虚拟网络连接等方式。”
五大安全策略保障工控安全
何积丰院士指明了安全基本策略和具体防御措施。
工业设计是指对工业产品的设计活动,目的是让工业产品具有更出色的视觉效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网络中产生了以审美为核心的设计需求。因此,网络产品的服务者将大量的工业设计理念应用到了信息服务之中,以达成吸引流量的目的,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近年来,人们已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飞快,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地推动着网络企业的发展。因此,在当前的技术和审美背景下,应着重探讨工业设计的方向。本文以互联网为基础,对其所优化的工业设计进行了分析,以期借助网络特征,折射出当前用户的审美需求,从而促进工业设计领域的发展。
1工业设计组织管理的特征
很多企业在工业设计的应用中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于不了解设计需求,仅将其作为艺术创作,最终导致产品不具备审美价值,无法满足特定受众的审美需求。由此可见,工业设计是一种复杂的设计形式,虽然最终的结果需要以艺术设计体现,但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信息的辅助。比如,在设计前,需要调查消费受众群体,以确立其基本的审美诉求;根据消费者的产品应用需求,在产品上更好地展示相关信息等。而工业设计管理需要依靠完善的组织化进行。在我国逐渐进入互联网时代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较为有效的管理模式,即“金字塔”模式。该模式也普遍应用于绩效管理中。在工业设计中应用“金字塔”模式时,能提升决策机制的价值,使设计围绕最高决策进行,并能联合各部门的价值表现,实现战略化工业设计目标。在全面进入到互联网后,工业设计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大数据的优化作用。依托于大数据管理,可更好地提炼基础信息,为设计奠定信息传播基础。比如,近年来出现的极简主义、迭代观念等,都是依托大数据而开展的最终设计决策。此外,互联网也改变了原有的组织特征,“金字塔”模式的最底层逐渐虚拟化,这不仅降低了设计成本,还扩大了覆盖面积,使上层设计获得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工业设计获得了人们的重视,该行业的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如果设计工作者的行为可被尊重,则其设计理念便能充分体现。从实践效果上看,基于互联网的工业设计可与用户达成良好的沟通,精准地递送产品信息,并依据数据分析获得更加准确的市场发展动态和方向,从而全面提升产品的服务性能。在现有的组织特征下,工业设计仍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2产品不同时期的工业设计管理特征
2.1产品初期的工业设计管理特征
产品初期的工业设计管理特征是指产品的技术、理念在未受到市场认可时,企业所采取的工业设计管理的特征。互联网产品的管理理念与传统产业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传统产业更注重提升服务价值,即提升产品的应用价值。因此,在以往的经营中,常出现产品虽然实现了超前性,但因售价等问题,无法成为受众的消费选择的情况。比如,Sony公司的Xperia手机具有远超同行业产品的设计表现,但销售量较低。互联网产品的工业设计更侧重于迎合消费者,在产品初期并不过于注重其前沿性,而是基于消费者的喜好选择产品的侧重方向。因此,互联网产品的工业设计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的能力远超过传统行业。
2.2产品中期的工业设计管理特征
产品中期是指产品已经初步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并由部分产品带动市场革新的时期。互联网产品的工业设计在中期更加侧重于成本管理、价值提升两方面。具体而言,产品的生产成本直接决定了其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会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更具有针对性的产品,从而减少无用的成本支出,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价值提升方面,产品中期市场已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同类产品,企业必须借助工业设计提升产品的综合价值,包括功能性、附加值、品牌价值的提升,从而大范围地推广自身的产品。此外,互联网时代是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频繁,因此,工业设计管理需要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产品中期,从而使自身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
2.3产品后期的工业设计管理特征
产品后期被称为成熟市场,在同一产品领域,进入到产品后期便意味着市场已遭到瓜分。此时,工业设计更多的是比拼创新性,从而提升产品价值,并达成销售。而创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①文化理念的创新,也是为下一个产品前期预热;②个性化创新,突出产品独特的文化价值;③精神创新,使消费者产生多元化的精神体验。
3结束语
传统的工业设计已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因此,相关管理者必须借助全新的环境,为工业设计管理创造新的生机。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产品不同时期的工业设计管理特征,以期为工业设计者更好地认识设计领域的变化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昱.互联网时代的工业设计特征[J].中国科技信息,2014(21).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263-02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制造业互联网思维产生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发展日趋完善,互联网渐渐由消费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从服务业拓展到制造业,互联网在金融、教育等领域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互联网+”在其他领域大有作为。当前中国经济形态正在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方向发展,信息基础设施为“互联网+”提供了支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协同的社会分工为“互联网+”注入了新动力,“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创新网络经济、渗透传统产业为导向,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换挡提质,产业的转型升级开辟新路径。
(二)互联网思维的定义
互联网思维用当下热门的词汇来说就是“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三)研究互联网思维下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当前,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步伐不断加快,传统制造业在互联网大潮的推动下正焕发出很强的生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显得意义重大。
二、我国传统制造业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工业化思维仍然盛行
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均以弱化差异性、强化同质性的大规模生产为特征,以追求更高效率为目标,追求管理的标准化、生产的规模化。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资源和生产能力被当作企业的主要竞争力。在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当中,制造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是单线的,即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以产定销,用户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接受特定的产品,缺乏主动权。而互联网改变了信息获取能力,用户角色、行为和力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由之前的孤陋寡闻变得见多识广,由分散孤立变得相互连接,由消极被动变得积极参与,被搁置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被激发,使得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以企业为中心的产销格局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新格局。然而,我国多数传统制造企业还没有真正适应这种变化,仍以传统工业化思维为主导,以自我为中心、以技术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一种技术从工具属性、应用层面到深入融合并改变社会生活,往往需要经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互联网+”也同样如此,其影响存在滞后性,因此,旧制度和新时代在企业家身上难免会形成观念的错位。
(二)对于“互联网+”存在认识偏差
目前,我国很多制造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放到战略层面去推动,在认识方面存在偏差:一是过度夸大互联网的作用,盲目地去照搬其他企业的成功模式,没有真正把互联网与行业特性结合起来,往往以失败告终。二是“+”号的两端是两张皮,部分制造企业只是简单追求形式,认为触网就灵,比如在互联网上做营销、投广告、卖商品,认为就是互联网化了,而没有认识到“互联网+”的本质是用互联网工具逐步把企业内外价值链全部数据化,是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这需要对业务、组织、团队进行彻底改造。三是数据价值没有挖掘,不能把在互联网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用于科学决策的支撑,还是延续过去模糊的、定性的决策方法,而不是基于大数据的量化决策。认识上的偏差使我国制造企业在应用互联网时流于形式、浮在表面,有时急于求成,难以切实为转型升级服务。
(三)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应付互联网带来的挑战
首先,缺少核心技术,产品低端。我国制造业的各类产业仍处于较高的分散状态。目前很多企业的生产成本高,消耗却没有减少,在很多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生产的产品很多都是贴牌生产,很多企业的产品设计、关键零部件都需要依赖先进国家,出口的很多产品都不是我国的自主品牌。企业的利润十分微弱,主要的利润靠的是廉价的加工费用。随着近两年人工成本的上升,企业更是举步维艰。
其次,成本上升,人才缺乏。随着传统制造业城市的经济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员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地上升,加上现在很多能源、原材料等价格上涨,产品成本也随之升高,与那些低成本产品的国家相比,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逐渐下降。
最后,创新能力欠缺。很多传统的制造业没有自己的品牌,而是进行贴牌生产,根据客户的要求生产或者加工产品。很多企业在最开始创建的目的就是通过为其他企业加工产品来获得利润,对产品的各方面都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随着企业的发展,这部分企业由于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一方面没能及时地转变经营理念,另一方面,因为缺少先进的技术支持而迫不得已只能从发达国家引进外来的新技术,使得企业的发展依赖外部,企业的创新能力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企业。
三、推进互联网时代我国传统制造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近几年,随着经济转型和互联网的普及,很多企业都在努力向互联网化转型,作为中国三大产业之一的制造业也不例外。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对传统制造业带来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比如产品的销售。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应该如何在“互联网+”的时代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让企业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能一直坚持而不被取代已经成了很多传统制造企业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树立制造业的互联网思维模式
互联网思维,是相对工业化思维而言的,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方法、价值、规则、机会,及其民主、开放、平等精神,对产品、市场、用户、服务、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制造业的互联网思维,就是要用互联网时代的新思维来思考、处理、实践制造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充分利用和发挥互联网的特性,创新资源配置方式,主动变革生产与组织方式,积极开展网络营销,在用户层面,战略制定、商业模式设计、业务开展、组织设计和企业文化建设等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在价值链层面,要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商业生态平台,围绕着用户需求和体验进行研发、设计、生产,消减产品到达用户的中间渠道环节,为用户提供更大价值;在员工层面,要与其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激发员工更加自主地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并给员工丰厚的福利和良好的发展预期。
(二)拥抱互联网,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1.营销融合――互联网+制造业。虽然互联网的发展对中国传统的制造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传统制造业企业可以充分地利用互联网这个很好的平台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扩宽产品的销售和流通渠道,更好地对客户资源进行管理,从而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根据企业的现状和业务特点进行电子商务销售,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在销售服务环节可以采用以下模式:第一,线上和线下同步进行。线上销售可以依靠于第三方平台,自建B2C电子商务平台,选择建立行业性的电子商务平台,尝试跨境电商,通过自建跨境电商平台将国内的电商模式复制到国外,或通过与海外电商平台的合作来打通跨境营销渠道;第二,“会员制”营销模式。通过互联网,建立企业自己的会员系统,为会员提供更多的便捷,时刻关注会员的需求,并且可以通过会员带动会员的模式来发展更多的会员,使得传统销售和互联网销售相结合,让企业不断的发展。
2.管理优化――互联网管理,精简企业结构。传统制造业企业大部分采用的是“金字塔式”的管理组织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管理过于等级化、官僚化,严格的等级结构和规章制度使得整个企业的决策速度减慢,员工的执行力降低。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减少,工作效率降低。现代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企业的要求也需要适应飞速的发展,这就需要企业的决策速度和员工的执行力提高。所以,企业可以在传统的纵向沟通基础上提供横向沟通的机会,让员工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发展合作――内外结合,共同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透明化,对企业来说从产品材料的选择、生产制作和销售,已经十分透明,企业如果想要发展,就不能按照自己原来的老思路、老想法,要放下自己的习惯性思维,接受新的技术,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寻求创新和合作,融合自身优点和同行业的发展趋势,找到适合企业自己的发展之路;不断地发展智能装备与系统,提升工业产品智能化水平,完善智能制造服务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 肖斌,赖新峰.“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柔性化生产研究[J].企业经济,2015,09:148-152
[2] 张艳.我国互联网产业经济波及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