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0 14:58: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学综合素质教育观,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学生应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中学的体育教学应加大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在平时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影响我们的学生,使其朝着更加健康的发展发展。
1 当前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从体育教学观念来看,应该遵循“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体育教学出现了一些偏差。过于强调体育技术的学习,而又忽视了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特别是缺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考核上,大都不能适应中学体育教学的实际,学生的体育成绩评价形式单一,不能反应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中学,对学生的教育是不够完善的,也是值得深思的。
2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创新个性
学生的个性决定了他们的主体意识,没有个性创新就失去了基础。而人的个性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的体育教学应该为具有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提供一个开发潜能、勇于创新的机会,培养其创新品质。因此,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联系教材,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多动脑筋,分析问题,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练习,从中发展身体,掌握知识、技能,促进身、心、社得到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呢?
2.1 尊重学生,发现个性
对有“棱角”的学生,教师要见“怪”不怪,要主动接近他们,了解其个性,以求健康发展。每位教师必须善于“不拘一格看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做新时代的“伯乐”。
2.2 创造“育场”,培养个性
当学生的个性、特长表现得很明显、很强烈的时候,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发展学生这些积极的个性与特长。反对强求划一的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和发挥个性、特长相统一的教育原则,使学生的创新个性得到积极有效的培养。
2.3 因势利导,发展个性
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个性,形成创造精神。对于有特殊兴趣和才能的学生,应积极为他们开辟创造性的学习途径,如组织课外竞赛活动,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此外,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多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使学生成长为既符合时代共性要求,又具有鲜明个性、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新世纪弄潮儿。
3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3.1 培养学生竟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田径、体操、球类、游戏等项目,在集体注视下完成个人练习、整体练习;各种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或技评等,都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作为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追求目标的心理动机,所谓求胜心切。为此,他们有必要不断开发和发展自己最大能力的新的运动技术与方式。这种创造性的心理动机与行为,能使他们逐渐形成准备和乐意接受未来社会的各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因此,体育课上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能较好地动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竟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3.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关心他人
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有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3.3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由于任何一种体育运动的成效都是人们在长期磨练的过程中获得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人们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意志努力总是和克服困难的行为相联系的。它一方面在克服困难中得到体现,另一方面也在克服困难中得到锻炼。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
4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通过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活动机能,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综合适用脑力和体力的能力,把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控在最佳状态。
4.1 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为了完成某一身体活动目标,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长跑项目,除了需要有较好的耐力素质以外,若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坚持下来,也不会取得好成绩,并有可能完成不了;又如斜径直腾越、杠上支撑、双腿摆越成骑撑等技巧类项目,学生完成这些动作时,不仅要求掌握动作技术,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条件,还要靠意志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排除胆怯心理,才能获得学习成功。由此看来,体育教学不仅能磨练人的意志,也为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品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4.2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是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在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教师端庄稳健的姿势、准确流畅的示范都能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视觉,引起学生的赞叹和羡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本身就是力与美的和谐的统一。如:健美操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节奏感和韵律感,具有强烈的激励性,能够比较直接地体现男性的阳刚之美与女性的阴柔之美。
4.3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机制,未来的社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正是为其步入社会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这种竞争意识再没有体育竞赛中优胜劣汰、能力至上的竞技法则更直接、更生动形象了。体育竞赛中胜利与失败是并存的,对学生胜负观的教育尤为重要,在竞争过程中使学生建立责任感、荣誉感、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失败挫折。
5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敬业爱岗思想。
5.1 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矗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得的成绩就越
(下转第78页)
(上接第59页)
大这一道理,所以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5.2 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敬业教育
学习体育动作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经得起反复磨练。而一项劳动技能的掌握,同样也需要多次实践的过程,进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敬业爱岗。
6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要忽略教师自身对学生品格的影响
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评价是贯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无时不有,考试的分数是评价,作业的批语是评价,集体活动的小结是评价,学期的评语是评价,个别谈话是评价,家访也有评价。评价在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受传统评价观的影响,教师认为进行评价是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考试之外另加的环节。如何利用好评价这个教育工具,真正起到为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航的特殊作用,这不仅仅是教师,也应该是教育行政领导关注的问题。
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构建的直接依据是中学语文教学论及中学各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此确定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评价项目为:阅读、写作、听话、说话、及综合能力。
一、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评价的内容:口语能力方面的评价;阅读能力方面的评价;写作能力方面的评价;以及综合能力的评价。
三、评价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多样性原则
四、评价的过程及方法
(一)、口语能力的评价
我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利用课前5分钟演讲培养学生口语能力。口语活动要求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能力。因此,首先,要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态度和参与的过程;其次,要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等,因为,在活动中能够反映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有的认识问题追求深刻,有的认识问题倾向全面,有的认识问题热衷新颖独特,有的认识问题讲究辩证,这些不同的个性特点都应予以保护,尤其要对那些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要给予理解和尊重,但要防止学生认识问题过于偏激,思考问题走入极端;再次,要注意评价学生在口语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文明修养,这是交际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评价方法有二:1、可以让学生之间互评,评价要点包括:说话的语速和声音,说话的态度,说话的流畅程度,等等。活动一:要求学生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烦恼,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2、可以提前给每位学生一个评价表,要求填写:口齿是否清楚,问题是否明确,内容是否有中心,礼貌用语等等。评价表可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商定。
(二)、阅读能力的评价
在阅读教学方面:1、要注重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从中感受人情美、人性美,从而塑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评价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对张洁的《捡麦穗》中“小女孩”和“卖灶糖老汉”的感情的认识和理解。文中刻骨铭心的“常常想念他”,正表明对真情的怀念与渴望,而越是怀念这种感情,越说明今天的社会十分缺乏这种感情,字里行间包含着对真情的热情呼唤。2、要注重对学生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的考查。在阅读中,除了看学生是否掌握必要的字词知识、作家作品知识外,重点要考查学生是否形成了自己阅读文章的方法:将整体阅读与重点语句赏析结合起来,将文章的语言美与理解文本内容结合起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体会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一些独到的感悟与独到的见解,逐步形成独立与文本对话习惯,提高自己的评价与审美能力。如朱自清的《春》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句,朗读时节奏如何把握?感情如何处理?重音应该放在哪些词上?等等,细节都要让学生仔细体会,从而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
(三)、写作能力的评价
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考查学生的写作,不单要看最后完成的那篇作文,还要看写作之前的准备情况。所以写作之前的讨论不仅仅为了互相启发,也为了考查学生写前的心理状态。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式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关注周围环境与自然状况,用心观察。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生活,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从而学会爱生活、爱社会的良好风格。
我采取了同学之间互评互互评法、自评自改法、习作上墙大家共同评价等方式,以利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操作方法:1、两节课连上,中间不下课。前20分钟讲方法或讲评,中间40分钟作文,最后30-40分钟互评自评自改。2、在互评的30-40分钟时间里,最后的5-10分钟是“自评自改”,也就是接着互评的传递,在剩下的5-10分钟的时间里,很自然的将作文传回本人进行“自评自改”。这种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训练了师生对写作能力的评价,也加强了语文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慧莲. 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初探[J]. 课程.教材.教法, 2002, (12)
一、案例背景
Unit 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是在Unit 5、Unit6 谈论了动词have、like 的一般现在时用法的基础上提出want在一般疑问句中的用法。另外,这也是学生又一次用形容词谈感受。但是,由于谈电影要有很强的鉴赏能力。以前有关此方面的谈论出现在高中一年级,内容的灵活性及生活性都很强。而我班的学生多半来自乡村,再加上是初一第一学期,学生的词汇量还不大,所看的电影也较少,要想扩展内容深入讨论比较难。因而在备课时我仍把整单元划分为四个课时。但在每个课时开头或中间部分我都插入一小段电影,利用多媒体和平日积累的动画电影,让学生边欣赏边运用句型:Do you like it? Who is the actor? Who is in the movie? What do you feel? Who is your favorite actor? 等进行讨论。
二、单元整体说明
本单元主要学习使用want 来谈论和表达自己的喜好;学习运用表示品质的形容词来表达自己喜好的理由;学习连词and 和but的用法;巩固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的结构和名词单、复数的构成。本单元通过“介绍电影,谈论喜好”和“制定计划”这两个话题,设计了三个任务型活动:任务一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讨论自己收集的电影;任务二是学写小作文,让学生掌握“陈述理由”的方法和正确使用表示品质的形容词。
三、任务设计
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活动,分组讨论学生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影,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运用I like…I don’t like…Because it is…等语言结构;然后每个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学生阐述本组组员喜欢观看的电影类型;最后汇总,总结出全班同学最喜欢观看哪一种类型的电影。如果有可能,根据学生的选择放一部(一段)这种类型的影视节目。通过学生的讨论、调查,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询问和陈述自己或别人在影视方面的喜好及理由,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实录
在第一个课时,我用自制flash 打开话匣子,引出movie 一词,并提出这个单元打算学习有关电影名称及讨论电影品质的形容词。开篇的几幅漂亮海报就吸引了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有点意外,学生知道的电影还不少。他们开心的报出电影的名称,我也很自然的把话题引到地一个重点电影的类型。当幻灯中出现Stephen Chow 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异口同声说出周星驰。之后我剪了一段Finding Nemo 中的开篇段,鱼爸爸和妈妈找房子,借他们的对话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父母对子女的生活是特别在意的(从小小的细节出发给以关心)。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cartoon 出现在他们面前通过几个单词的单复数练习,对第一个知识点加以落实。
随后的听力练习及海报的展示则是对第一个知识点的巩固。前面的欣赏为后来的句型出现作好铺垫。当我用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提问时,大家都欢快的回答Yes, I do.
第二课时,为了从学生口中获得更多信息,我从自己出发讲述自己喜欢的影片类型,I like comedies and I like cartoons,but I don’t like Beijing Opera.学生也都依葫芦画瓢,用上了and, but。乘这个机会我赶紧把几个连词拿出来让学生连线,并分别指出它们不同的名称。接着作为巩固我拿出了pair work,学生积极的用学过的句子进行积极操练。 转贴于
第三课时,一开始我就拿出准备好的101 dogs. 有一段小狗出生时的场景牵涉到人物的几种感觉,刚好可以用上这一课时出现的单词。看到小狗出生罗杰和庞哥开心欢舞,学生们用了exciting;当狗爸爸开心的眼睛打转时,我引导学生说出funny;而看到兰尼伤心的摸着奄奄一息的小狗出来时学生用了sad;当雷电四起,库来拉出现时学生尖叫scary。很明显学生的情绪也随着这几个词在起落。随之出现的各种海报让学生及时落实了这几个知识点,有Mr. Bean, Pearl Harbor, The Lord of Rings. 为了把电影类型同形容词配套,我用了match。同时通过Monster Inc.的广告片,加强了学生对形容词的把握。
看的时候,他们会用It’s funny, it is interesting. 最后,我推出几张海报作为延伸学习:Turn Left Turn Right, Spiders man,Harry Potter. 并给出任务:分组讨论学生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影,并说明喜欢的理由。运用I like…I don’t like…Because it is…等语言结构;然后每个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学生阐述本组组员喜欢观看的电影类型;最后汇总,总结出全班同学最喜欢观看哪一种类型的电影。到了第四课时, 出现的是两篇短文,由于任务较重,在一开始打过招呼后我用What is your favorite movie? 着手,逐步谈到自己最喜欢的电影,然后用上《龙猫》中的一段非常感人的一段,道出:It’s my favorite; I really like it; I often watch cartoons with my nephew. 我也注意到学生们都很认真地看每一段,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当我提到我每次不开心就看这一段时,学生都非常认同,我觉得时机到了学生们的状态已经越来越接近了。我对书中的次序做了一个调整,把含第一人称的那段短文提到前面,课文的阅读我用了最原始的方法,听、带着问题阅读、做辨析。解决了第一人称后,我及时介绍一位新朋友June给他们,听完录音后我打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细读。文章掌握了基本句型了解了,也为下面的书写作好准备。到了输出收成的时候了,我提出第二个任务:讨论并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电影,模仿3b 中的内容写出自己最喜欢的演员及他的电影,并作一个小评论,并为周末制定计划。写作为本单元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五、案例分析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014-01
一、概述
素质教育在日渐深入,也改变了过去的教育观念,为了适应时展的需求,应不断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能将学生的身、心、能力发展等多个方面的情况充分反映出来,还能用评价结果去衡量学生是否已达到中学教育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要求。
对中学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要涉及到多个方面,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了必然,对教育改革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总之,综合素质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面发展。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含义
综合素质评价的制定主要依据教育部和各地区,在教育改革观念下所制定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主要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状况做一个全面、系统的判断。在新课程改革前,对学生评价的重点在于甄别与选拔,却忽视了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将学生的学业成绩当做是关键,却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将量化评价作为重点,却没有注意到量化积累对质的影响。
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多种智能组合的个体,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对学生自身具备的各种潜能进行开发和激励。每种潜能只是所在的领域都各不相同,并没有孰轻孰重之分。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关注哪个学生更聪明,而是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是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也是多维的。要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通过客观的综合评价来发现学生的强势所在。而不是只采取单一的方式,用笔和纸去测试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就是从学生的知识、技能、体质、思想等多个方面的实际水平去判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素质,也是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三、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实施办法
(一)思想品德素质评价
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首要内容就是思想品德评价,这对推动学生思想品德持续、健康发展以及从根本上改善学校德育工作都有着重要作用。学校应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大纲》等相关文件,并有针对性地结合着当前教育需求和时代要求来制定出学生的评价标准。在进行思想品德素质形成性评价时,要上好思想品德评价课,这对学生参与评价来说是一个重要阶段,也是鉴定学生的一个关键环节。
(二)科学文化素质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要进行学期评价,在期末还要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及期末成绩做一个总评。另外,还要从上课、听课、课堂提问、课前预习、作业质量等多个方面去考查,最后给出一个综合评定。在教育进行中,还可以开展对美术、音乐、英语、社会活动的评价。美术方面可以采用作品展方式进行评价;音乐更重视技能和知识的掌握;英语的核心内容是对话及表演;社会活动所展现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身心素质及劳动技能素质评价
身心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身体素质;另一个是心理素质。我们可以将身体素质分为体育、卫生习惯和体育运动成绩两个方面,对学生每天要进行一次卫生检查,每周还要进行一次综合的评比,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评定学生心理素质时,要坚持以平等、发展为原则,在学生行为基础上,还要概括、升华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劳动技能素质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学生对劳动的态度以及对劳动技能掌握情况,劳动课教师应随堂进行三次评定来作为劳动课成绩,期末得出最后成绩。
(四)对每个成功的足迹都要做好记录,抓好学生奋斗的契机
各班班主任要将班会、日记等多种不同形式充分利用起来,作为激励学生的手段,并且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向前发展,从而促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动机得以形成和深化。
实施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让学生在充满爱的世界里,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最好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走到他们中间去,真正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新时期,我们所追寻的是新的教育观念,以新视角去评价当代中学生,突破过去的种种局限,为综合素质评价开辟一个新天地。
四、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一)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评价强调建立一个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既能真实客观的反映出学生的成绩,又能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通过评价能掌握学生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也能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核心在于对学生的作用影响,在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时,也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学校可以多开设一些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具有研究性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此外,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还能从中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使分析更为精确,在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发展,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最终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强化。
(二)培养和选拔人才的需要
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是更多的人才,这也给人才提出了更多挑战和新要求,意味着要重视人才的专业化知识水平和创造能力;在重视人才的多元化素质的同时,也要重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新时代,我国教育所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以此增强综合国力。而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能充分反映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同时也可以用来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招生学校要求。总之,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使人才强国战略得以最终实现。
(三)转变教师评价观念,提高业务水平的需要
以往的教育及评价方式均是以选拔为目的,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教学评价方式,教师也将考试作为导向,不重视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也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应以新课改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观为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将人本主义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等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基础,更重视挖掘学生的多种潜能,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对社会及人的同步发展价值取向做了进一步的明确,教师的评价观念也从本质上改变,重点强调通过教育帮助学生获得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从而促使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一系列变化,再根据反馈的信息来推动教学工作的进行。
五、实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策略
(一)形成良好的评价制度环境
大力宣传先进教育评价理念,在全社会形成素质教育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及评价观,从而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公示、诚信、监督、申诉等制度进行完善,最终能形成全社会对教育评价及考试制度改革的共识,并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中考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和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
(二)建立起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
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时应该注意将素质教育观、教育评价观以及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全部渗透到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去。认真听取多方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基本框架,再进行反复沟通和研究,最终达成一致的意见,也就是总目标。要重视起评价内容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同时也要注重评价时间、空间上的多层次与多角度的有效结合。
(三)对综合素质的评价技术进行不断完善
依托于信息技术,对综合素质评价涉及的各项数据进行规范、整理、保存,并注重日常生活的观察、积累,以保证资料的完整。另外,还要从多角度、多渠道去获取评价信息。对于评价人员要进行评价内容、评价方法方面的培训。
六、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71
注: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研究》成果论文,课题编号为:11090037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先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前,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具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功能的综合性。提高初中音乐教师的综合艺术素质,有助于他们更好的搞好其教学工作,全面通过学生的素质,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
在初中阶段,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音乐教师在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加强人文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提高其素质,才能培养出现代化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推行的有力途径,在学生的身心发展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助益作用,是一个学生基本素质中蔚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功能优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多方面的综合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是培养一个学生成才的必备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点素质教育之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一致认同。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有着独特的艺术教育功能,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加强对这方面内容的重视,首先提高音乐教师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音乐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音乐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实现“寓德于教”的关键。
2、音乐教师应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和先进的教育观。
3、音乐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底蕴。
4、音乐教师应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规律的教育技巧。
二、中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音乐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来教育水平与人才的培养质量,音乐教师要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未来的设计者、学生智力的开发者,成为学生的向导、顾问、教练和桥梁。为此,笔者认为,要加强中学音乐教师素质的培养,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加强学习。态度决定一切,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动方向。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就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从修剪枝杈的“园丁”转变为启迪学生智慧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把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新型的朋友关系、伙伴关系。
2、把握课堂教学,提高组织能力。课堂是教师施展本领、展示才华的地方,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教师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标准的准确把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充分了解;对教学环节的清晰而周密的思考;对教学用具的精心选择;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见等等。同时,通过制定规则、及时鼓励、协调关系、树立威信、纪律控制等各种措施对课堂实施有效的管理,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这些工作,既是教师的必修之课,也是教师能力构建的必由之路。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音乐教学渠道,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对于任何成功的事情都可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学音乐教育自然也不会例外。现在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作为网络时代的中学音乐教师,就要及时学习、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勇于“触电(电脑)”、“触网(网络)”,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武装自己,不断拓展音乐教学的途径和渠道。
4、注重教学研究,反思问题成因。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囿于教科书、参考书的圈禁,很少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施展自己的创造性,教学研究似乎只是专家的事情。然而专家并不处在教学的第一线,并不能及时发现课堂上的问题。因此,培养和造就专家型的一线教师就成为改革和改进中学音乐教学之必须。而新课改的实行,为专家型教师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教师的能力构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平台。研究的途径之一是反思,而反思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两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弥补缺陷,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渠道。
中学音乐教师的素质培养看似一个简单问题,实则需要深钻之功。有句话说得好,功夫在诗外。当教师把功夫下到的时候,综合素质自然会得以提高。换言之,当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时候,他的努力、奋斗、积累,即他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就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1]宋智.新课程标准下的创新型音乐教师素质[J].黄河之声,2008(17)
[2]吴云.浅谈中学音乐教师素质[J].才智,2009(24)
[3]郭海林;侯战杰.音乐欣赏教学与音乐教师素质之关联[J].艺术科技,2010(03)
[4]李洪玲.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再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08)
1基本概念简述
1.1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顾名思义,是以全面提高个体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它包括对创造性能力、自学能力、社会公德、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劳动观念与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审美观念与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尊重个人并且结合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基础之上,实现对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健全的人格的培养,并且能够良好适应和正确处理所处环境及问题的根本目标。
1.2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即应付考试的教育,是指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最终目标而采用机械化教学方式实施的教育模式。应试教育只关注对受教育智育的培养,忽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全面发展。例如根据一次《北京青年报》对北京市中学生的调查显示:中学生每天的平均学习时间是9.7个小时,但是48.8%的中学生睡眠时间少于8小时,大部分学生都承受着很重的学业负担。由此看来应试教育唯学业是图是一种普遍想现象,但也是一种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教育方法与模式。
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2.1二者的联系:
如前所述,素质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是培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综合方面的能力。而作为只培养受教者智育的应试教育,就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素质教育包含了应试教育,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2.2二者的区别:
2.2.1教育目的不同。
素质教育是以提升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其旨在培养受教育者健全的人格、全面适应和应对社会环境的能力,从而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相反,应试教育把分数作为中心,作为目标,教学始终围绕提升分数,提升升学率开展。严重忽视了个体其他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2.2.2教育内容不同。
素质教育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对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等方面,它包括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有对人格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而应试教育的教育内容主要着眼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以此来培养受教育者在进入社会后能够不被不科学的现象或者事物蒙蔽,实现对社会环境的科学认知。
2.3教育方法不同:
素质教育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基于受教育者的兴趣、个性化需求来实现的。在了解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之后,因材施教的培养其综合素质,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于应试教育来说,其教育方法则是统一的对受教育者进行基础知识的教育,缺乏针对性,同时也是一种让受教育者被动学习的教育模式。
2.4教育对象不同:
素质教育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的,旨在平等但有差别的实施针对性教育,达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的目的。而在应试教育方面,却忽视了大部分的受教育者,在我国,高考和中考,甚至大部分地区的小升初考试都是一味的强调学生考试分数,以一条分数线这样一条分水岭这种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方式来隔绝了本应平等的受教育者,实现对少数人的教育,对多数人的淘汰。
2.5评价标准不同:
素质教育实行的是受教育者的个性化教育,淡化了应试教育中对分数的追求,对升学率的强调,旨在提升个体完善和发展。例如现在部分地区的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对有艺体特长、但文化课成绩不是特别优秀的考生设置一些绿色通道;而应试教育实行的“一刀切”教育模式,以分数为评判标准,难免有失公允。综上分析,其实对于教育与应试教育来说,二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
3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必要性。
3.1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
如前所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所以,对于应试教育只强调分数这一弊病,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十分必要。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对少数人的淘汰和对全体受教育者的整体教育的有效结合,让受教育者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以此更能良好的适应和应对社会环境。
3.2有利于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发展,以及整个教学水平的提升:
目前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仍然大面积存在。虽然部分省份和城市早已施行素质教育试点,但是很难摆脱应试教育带来的根深蒂固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分强调分数和排名,对于施行素质教育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然而,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能在我国找到一个中庸的位置,这对于我国整个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发展,以及整个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动作用。
4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途径
4.1家庭树立对受教育者科学的教育观念:
众所周知,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方式对于每个人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分数、排名,甚至现在出现的“学区房”这一概念都在极大程度上的表现出来应试教育在我国社会环境中留下的极强的负面影响,以及造成社会的一种普遍的畸形心理,不得不承认,家长这种不理性的教育观念忽视了孩子身心的平衡与健康发展;另外有些家长对孩子基础知识的学习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总觉得不能像上一辈人那样逼孩子学习,不能视高考为唯一出路,以致于任由孩子自由发展,但是这又极容易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孩子在基础文化知识上的缺失,以致于长大进入社会后缺乏对社会环境的正确认知。所以家庭科学的教育观念对于受教育者的成长十分必要,家长应该在督促其学好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基于孩子的兴趣和自主有效的选择,有针对的实施引导和教育。
4.2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教材和考试的改革与建设:
之所以现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我国比重失衡,就是因为在人口基础如此庞大的社会,竞争压力大,教育部门指定的教育政策大多倾向于精英淘汰式教育。另外,现在大多数地区的中考或者高考中,虽然会将体育等一些科目作为考试内容,以此强化对所谓的“副科”的重视,但仍然存在集中训练后应付考试,并且考评系统不严格,以致学生考试虽然合格但是根本没有以正确的动机去学习,更谈不上培养综合素质能力了。所以教育部门应该从根本上加强对教材内容和考试要求的改革,在教材中丰富知识内容讲解和社会实践指导,激发孩子动手积极性,加强孩子合作意识,一定程度上弱化学生、家长、老师对于文化课分数和排名的重视,在考察笔试成绩基础上增添日常表现,并且将把“副科”转变为“主科”,附以同等学习要求等等,建设一套不具明显倾向性的教育政策体系,为下级教育部门和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提供依据和具体指导。
4.3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在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严格对教师职业能力素质的考核,提升教师自我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其能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通过教学情景设置,带领学生实地参观、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等多种形式能够对受教育的个体差异进行准确的把握,并以此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和引导方案,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同时重视学生基础文化知识掌握,实现对整体的受教育者的有效教育。
4.4新闻媒介加大对能力优秀青少年的事迹传播:
由于我国一千多年科举制度的影响,应试教育对现有我国教育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所以应该借助新闻媒介的力量,加强对综合能力优秀者、在个别领域能力卓越的青少年的事迹宣传,深化社会大众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认识,让广大群众理解在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全面发展对于受教育者在适应和应对社会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中学体育教师的素养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以及以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中学教育的新目标,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对体育教师的素养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为了培养新世纪的一代新人,教师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1 与时俱进,践行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教育观念的变革,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武装自己,转变过去单纯的生物体育观和竞争体育观,树立把生理、心理、社会融为一体的多维的综合体育观。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推进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彻底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以考试为中心,以成绩为目标的教育观,树立以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诸育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作为唯一标准的观念,以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生理心理、个性专长等为标准综合全面的评价学生,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的建设者,为各行各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综合素质。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坚持践行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意义上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2 热爱教育,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尤其要加强个性与人格的修养。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 坚强的意志, 稳定良好的情感以及浓厚广泛的兴趣, 都是跨世纪教师不可少有的重要心理品质。教师是道德的实践者与示范者。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厚实的专业基础和渊博的综合知识,还必须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对教育事业的来自灵魂深处的热爱。他应该热爱教育、关心学生、关注社会、关爱身边的人,具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能正确引导学生,传递着阳光和正能量,成为学生的楷模和表率。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相互攀比、追求享乐成为一种学生中一股不容忽视的不正之风,正在侵蚀和泯灭学生的理想和追求。体育教师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课堂里引导学生讨论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引起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帮助学生辨是非,明善恶,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只有这样,学生的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收获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未来社会理想和追求。
3 不断学习,完善教学技能,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36-02
长久以来,应试教育观念一直在我国教育教学当中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使得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愈发片面和畸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与发展需求下,应试教育的弊端日渐暴露。此种情况下,我国提出并推行了素质教育,因其较为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与个性的提升与发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逐渐贯穿和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当中。下面就中学阶段数学教学当中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与实践展开进一步探讨。
一、素质教育解析
与传统应试教育存在很大不同的素质教育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素质,二是外在素质,能够体现一个人对人生、环境和世界看法与意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等都属于内在素质范畴。总的来说可概括为一个人对人、物、事的看法,即心态;外在素质则包含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取得的成就以及行为表现等。其中的素质又可称为素养,是建立在先天基础上,并受后天环境影响,可以通过教育训练获得的内在以及相对稳定,且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与基本结构品质,除包含智力素质之外,还包含有道德素质、身体素质与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以及科学素质等。
二、在中学数学教学当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提升教师素质与教学能力,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所谓为人师表,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作用不言而喻。为此,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就要把教师的素质与教学能力提升上来。其中教学水平除了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气氛调节与掌控能力和灵活运用教学模式之外,还包括职业道德素质。
(二)教会学生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中学数学当中变量的存在使得很多实际问题有了多种不同思考途径与解决方式。从数学思维的培养来看,中学阶段可以算作是启蒙阶段,很多中学数学中的结论和方法在日后的学习当中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与延伸。同时,在日常实际生活当中,通过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也能够找出更多简便的解决办法。以融入了逆向思维的反正法为例,从这种思维角度出发可以让问题的解决思路更加明确,通过结果分析出问题的来源,进而找出直接解决问题的途径。另外,在归纳法、类比法等数学方法、思维的教学当中,教师既要分析应用的题型,又要引证生活实例,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解决问题,以此使学生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三)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教授学生多少理论知识,而是使学生真正掌握利用数学知识、思维、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乃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知,形成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所以,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比如,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知识在隔着河测量距离中的应用;三角函数在底部不可到达建筑物高度测量中的应用;几何体体积在渠道开挖土方计算中的应用等。此外,还有数学原理、知识在贷款利息计算、商品折扣计算以及纳税、保险等方面的应用。
(四)注重学生审美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审美教育也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审美意识与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能够起到端正学生对数学学习态度的作用,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科,进而在学习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为此,应一改以往应试教育观念下的题海战术,避免学生觉得数学既枯燥乏味,又有一定难度,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多在课堂上向学生渗透数学之美,如简单而统一的数学理论;协调、对称的系统结构;多样化的解题方法等。
三、结束语
综上,素质教育从学生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的全面性。为此,在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不应仅局限于数学知识、技巧、思想、方法、思维的教授与培养,还要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把素质教育渗透、落实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一方面借助数学教学开展素质教育;一方面通过素质教育的渗透推进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保证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张丽格.试论中学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1).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36-02
长久以来,应试教育观念一直在我国教育教学当中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使得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愈发片面和畸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与发展需求下,应试教育的弊端日渐暴露。此种情况下,我国提出并推行了素质教育,因其较为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与个性的提升与发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逐渐贯穿和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当中。下面就中学阶段数学教学当中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与实践展开进一步探讨。
一、素质教育解析
与传统应试教育存在很大不同的素质教育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素质,二是外在素质,能够体现一个人对人生、环境和世界看法与意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等都属于内在素质范畴。总的来说可概括为一个人对人、物、事的看法,即心态;外在素质则包含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取得的成就以及行为表现等。其中的素质又可称为素养,是建立在先天基础上,并受后天环境影响,可以通过教育训练获得的内在以及相对稳定,且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与基本结构品质,除包含智力素质之外,还包含有道德素质、身体素质与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以及科学素质等。
二、在中学数学教学当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提升教师素质与教学能力,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所谓为人师表,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作用不言而喻。为此,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就要把教师的素质与教学能力提升上来。其中教学水平除了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气氛调节与掌控能力和灵活运用教学模式之外,还包括职业道德素质。
(二)教会学生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中学数学当中变量的存在使得很多实际问题有了多种不同思考途径与解决方式。从数学思维的培养来看,中学阶段可以算作是启蒙阶段,很多中学数学中的结论和方法在日后的学习当中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与延伸。同时,在日常实际生活当中,通过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也能够找出更多简便的解决办法。以融入了逆向思维的反正法为例,从这种思维角度出发可以让问题的解决思路更加明确,通过结果分析出问题的来源,进而找出直接解决问题的途径。另外,在归纳法、类比法等数学方法、思维的教学当中,教师既要分析应用的题型,又要引证生活实例,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解决问题,以此使学生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三)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教授学生多少理论知识,而是使学生真正掌握利用数学知识、思维、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乃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知,形成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所以,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比如,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知识在隔着河测量距离中的应用;三角函数在底部不可到达建筑物高度测量中的应用;几何体体积在渠道开挖土方计算中的应用等。此外,还有数学原理、知识在贷款利息计算、商品折扣计算以及纳税、保险等方面的应用。
(四)注重学生审美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审美教育也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审美意识与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能够起到端正学生对数学学习态度的作用,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科,进而在学习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为此,应一改以往应试教育观念下的题海战术,避免学生觉得数学既枯燥乏味,又有一定难度,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多在课堂上向学生渗透数学之美,如简单而统一的数学理论;协调、对称的系统结构;多样化的解题方法等。
三、结束语
综上,素质教育从学生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的全面性。为此,在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不应仅局限于数学知识、技巧、思想、方法、思维的教授与培养,还要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把素质教育渗透、落实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一方面借助数学教学开展素质教育;一方面通过素质教育的渗透推进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保证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随着时展和社会进步,当前对人才质量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关于人才的衡量标准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而是更趋向于以人文素质为基础的综合素质。我国传统教育体制一直将应试教育作为发展重点,弱化甚至忽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对于高中生物课程来说,其是一门基础性的自然科学课程,传授的不仅是单纯的知识和认知技能,还应将人文素质包含其中,以此完善学生人格。高中生物教学中需要对学生各方面素质进行提高,确保能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 人文素质教育
1.概念。素质属于心理学和生理学范畴,是在先天基础上经过后天环境和教育形成的。对于素质更好的理解是将它分为不同要点,素质是人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是先天遗传和后天学习及教育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内在和外在行为的生活折射。
2.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身体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其发展的五大要素。对于人来说,基础思想又可以分为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及社会文化素质三方面。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
3.素质教育最早提出于十年前,将发挥个人潜能,提高完善个人素质作为教育宗旨。后现代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前提导向,以心理素质为媒介,以身体健康素质为基点的,它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文化、有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传统高中应试教育、升学教育应积极进行改革,实行人与才并重的教育,使高中学生能在原有能动力上促进人文素质提高和发展。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1.高中生物素质教学的必然性是知识经济时展的必然要求,因为经济科技发展带来不能忽视的负面效应,显而易见,科技高速发展需要正确价值观作为导向。为解决当前面临的科技道德问题,在高中生物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就为这种正确价值观发展埋下了有利的思想种子,在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的新时代,科技文化的发展需要依靠健全人格的引领。
2.加强人文教育精神,培养高中学生高尚、优良的品质。我国独生子女由于受到家庭的溺爱,大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娇生惯养、意志不坚定、漠视生命、忽视环境保护等问题。基于这一点,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生命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养高中学生生物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3.对于生物科学来说,思想性体现出生物学的丰富人文素质观念,说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三、高中生物教育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策略
1.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应试教育”、“升学教育”一直是主导教育思想,教师在教学中机械化地灌输给学生知识和应试技巧,学生学习自主性很难调动起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提高。需要高中生物教师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一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要在生物教材中深入理解生物教学大纲和生物教材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因素,确保生物教育技能得到全面发展。二是生物教育不再是掐头去尾的教育,而是面向绝大多数中等生,且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没有三六九等,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三是注重学生主体参与感,并使他们获得学习乐趣,为学生树立合理的师生观、人生观、价值观。
2.学生思想价值观的转变。新时代需要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不是只有知识发展的畸形人才,所以在学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文理双方渗透、知识技能运用熟练和人文素质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3.促进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内在欲望。人只有拥有了欲望,才能更好地获得满足欲望的动力。教师从实际角度出发探知学生价值观和教育观,正确地激发学生自我突破、自我成长的欲望,将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热情激发出来,提高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能自觉自愿地接受人文素质教育。
4.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价值观。人文精神本质上就是对生命的尊重、价值的尊重,强调以人为主体,所以教师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以人为本”观念,并在这个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特点且因材施教,把每一个学生都放在自己教学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重视,让学生得到尊重理解的同时学会尊重理解他人,使他们在人格上进一步升华,在精神上老师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同样行为上老师也要做行动的巨人,以高尚的情操、人格的魅力、良好的精神面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日常生活中默默引导学生,潜移默化改变学生的行为。只有在这种耳濡目染的教学环境中才能为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才能让这种观念更深入人心。
就现在我国大力推行教育改革来看,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改变的重要部分,培养全方面的人才是漫长的过程,是需要多方面配合的,如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个体。日常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明确自己担负的责任,力争为祖国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丹,龚军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