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的有效学习法模板(10篇)

时间:2024-01-11 16:49: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历史的有效学习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中历史的有效学习法

篇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18

合作学习与其字面含义十分相近,就是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通过合作创造一种与学生的独立学习完全不同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以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去理解与掌握知识点。本人积极的通过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不仅个人注意应用该法,而且还引导学生领悟该法的含义,进而达到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影响合作学习法收到良好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探析

虽然合作学习法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在实践中也在不断的优化,不管是在教师使用该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还是在学生领会该种学习方法方面都收到了良好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障碍影响了其效能的全面发挥。本文以更好的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为目的,首先对影响合作学习法收到良好效果的因素加以分析:

(一)教师无暇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在这个对新的教学方法十分敏感的时代,只要是能够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知识点的方法,教师都会克服种种困难,在教学中进行实践。而目前合作学习法虽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也被教师所采用,但是,在使用方面却存在一些不理想的情况。较之于其他方法的使用,合作学习法的实施步骤显得较为复杂。因此,历史教师为了争分夺秒的讲解知识点,就省略了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环节,这使得合作学习法难以及时发挥其应用的作用。目前该种情况已经成为影响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历史中得以顺利组织开展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障碍。

(二)对合作学习话题的把握不到位

对合作学习法有一定了解的教师都明白,学生之间有效展开合作,必定是要以一定的线索为依据,这样学生的讨论、思考、探索过程才能得以进行。而目前在合作学习话题的选择方面,本人认为存在一些值得深入反思的地方。虽然每一次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教师都会给出一定的话},但是有些历史话题有很强的合作学习价值,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问题本身的一些现象,而且还能够使学生掌握一类问题的学习方法。而有些历史话题表面也有值得讨论的地方,但是却意义不大,耗费了不少的时间而学生的所得并不多。

(三)学生没有领会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意图

现代教学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通过沟通与交流,使学生能够明白教师的教学目的,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而在使用合作学习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症结是,教师单方面十分清楚使用合作学习法的目的与意义,但是学生却并不能领会,这就导致学生对教师组织其开展合作学习产生了一定的误解,由于合作学习法的组织形式较为自由。因此,部分学生理解为合作学习的过程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休闲时间。结果不言而喻,其势必会严重影响合作学习法的有效性。

(四)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意识不强

作为一名有着十分丰富的高中历史教学经验的教师,本人在使用合作学习法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想要使合作学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能,教师的组织与使用只是一部分。除此之外,学生要加强采用合作学习法进行学习也十分重要。而目前学生在这方面却存在不小的欠缺,除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外,学生很好主动的进行合作学习,尤其在课余时间,很少几个学生组织起来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就一些存在疑惑或者有较强讨论价值的问题展开讨论,这也使得合作学习法对学生历史学习的促进作用受到了局限。

二、克服局限,充分发挥合作学习法作用的有效途径

面对上文中分析的一些切实发挥合作学习法作用的因素,我们不禁感受到了一丝的危机感,为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有效提升,为了合作学习法更加彻底地发挥其对学生学习的促进功能,本人在这里提出如下几项十分奏效的应对之策:

(一)转变一些不良的教学理念

本人将教师认为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历史知识点学习时间,定性为一种不良的教学理念。教师必须及时认识到其错误,并及时扭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些问题如果学生搞不清楚,即使教师花费再多的时间讲解,学生花费再多的时间学习,依然于事无补。反之,如果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真正领会了一些知识点的深刻内涵,那么,能够收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科学的、适时组织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进行有效合作。

(二)科学选定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话题

针对目前在合作学习话题的选择方面存在不到位的情况,需要教师在选择学生合作学习的话题时,能够进行一番深入的思考。在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之前,教师要先思考话题是否具有讨论的价值。当然,课堂上教师进行现场思考并不合适,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做好相关的准备,设置好具体的合作学习环节,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杜绝教师选择合作学习话题的随意性。

(三)师生有效沟通

针对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与学生就组织学生开展该种形式的学习进行的交流不够的情况,教师要注意使用合作学习法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处理。教师要使学生对教师为什么组织其进行合作学习心领神会,这样一方面学生全面认识到了教师的意图,能够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学生明白了合作学习法想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也能够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在努力的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也能够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能力,最终达到合作学习法提升学生之知识、培养学生之能力的目的。

篇2

根据洛林·W·安德森(Lorin W. Anderson)等新修订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介绍了四大类知识类别:(1)事实性知识;(2)概念性知识;(3)程序性知识;(4)元认知知识。其中元认知知识是指关于认知的知识和认知过程的控制、监控和调节。元认知知识有自我反省这一层意思;教师写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学水平,而学生对错题集的建立也可以看成是对学习活动的反思。错题集的建立涉及对错题的再认识,是种意识水平较高的一种学习活动,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

另一方面错题集的建立需要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区别分类,以便建立分类错题集,并要求对错题集进行归因分析;有时还可以要求学生对错题进行改编。从认知过程涉及学习时要掌握的学业行为表现(业绩)来看,对知识点进行区别分类理解;对错题集进行归因分析类似于分析;对错题进行改编类似于综合与应用。

二 从记忆功能的角度看错题集的建立

安德森认为,记忆有两种形式——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种观念已经被新观点代替,记忆只有一种形式,只是具有不同的功能而已。记忆的功能有三种,即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工作记忆系统能同时储存和加工信息,工作记忆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它被认为是从短时记忆转换成长时记忆的必经之路。经常收集错题并分析,能促使学生进入工作记忆,那么感觉记忆就进入了长时记忆。这样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高三生物复习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构建知识网络,再讲解题目;二是以题目引出知识点。这两种办法主要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基本停留在感觉记忆上。如复习到蛋白质时,教师就可以请同学们以蛋白质的知识点为背景,由学生先讨论,顺便将涉及蛋白质的一些错题收集起来,之后再进行错误分析,教师再和学生一起来归类总结。

三 从高三生物复习策略的角度看错题集的建立

高三总复习的进度安排,一般有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有的学校还有专题复习,但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较为常见。一轮复习主要是夯实基础知识,运用错题集的收集与建立,充分利用工作记忆,从根本上扎实基础知识。而一轮复习后的整合提升,如何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如何从新的复习角度对学生进行拔高,我们怎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第一手资料,那么关注学生平时的错题,对学生的错题归档,是一个不错的复习角度,从某种意义上说,错题集的建立也是教学方法的一种重要选择;其针对性强、效果好、时效快。而我们教师只是每次作业批改后,或是每次考试后进行错题重点评讲,这样往往起不了整合提升。原因有二:(1)学生的作业量较多,时间又较紧,很少有时间去整合;(2)缺乏确实可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去收集整理错题。

二轮复习必须要有全新视角,那么从已建立的错题集入手,教师可从中提炼出最贴近学生学习水平的资料。教师自然而然从“学生的学到教师的教”进行相互转换,算是“教与学相长”吧。若有专题复习则更需要错题集的建立。如以蛋白质为背景知识的复习专题,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已建立的错题集,复习才有侧重点,更有突破点。

四 从具体教学实践的角度看错题集的建立

第一,课改走到现在,取得了一些成就,高考等评价体系的配套改革也在努力进行中,特别是近年来高考中注重以能力为主的考查,受到很多专家及同行的肯定。但我们却又不能回避高考,仍然是一种应试教育。有考试必然有分数得失之处,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为了避免在应试中犯同样的错误,错题集建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二,错题集的建立本身就要求学生做到“坚持”,对学习态度主动者或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他们平时就很注重错题的收集。一些报纸上介绍了各地“状元学生”的一些学习经验,主要有两点:(1)夯实基础知识;(2)错题集的建立与分析。但错题集怎么建立并没有具体说明,我们应在方法上进行指导。

如我们可以从“错题集”的常见类型入手:(1)订正型,即将所有做错题的题目都抄下来,并做出订正;(2)汇总型,将所有做错题目按课本章节的顺序进行分类整理;(3)纠错型,即将所有做错的题目进行归因分析。每次考试中,同学们都会有不少题目做错,在这些做错题的背后,往往是知识学习时所产生的知识漏洞。或者从错题集的建立方法入手:“抄”——将练习、讲义中的有关题目抄到错题集中,并在相应题下写出详细的解析,方便复习。“剪”——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很多问题的解题信息蕴含在相应的图表之中,图表在绘制时难度较大,弄不好不能准确表达解题信息。“记”——对于学生易犯错误的知识点,老师在复习、评讲中会就设问角度、答题技巧等做点评和强调。

第三,缺乏“坚持精神”的学生,其本身还有信心不足的问题。这些孩子认为做这种繁杂的收集整理工作,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特别是在高三学习时间很紧的情况下,学生的这种观念会更明显,我们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要有预见性。

首先,在时间上,错题集的建立应在高三的上学期就鼓励同学们去做,甚至要求学生必须要做。把一项大的学习任务分解成小的学习任务,积小成多,同学们就不会感觉任务重了。

其次,教师需要指定一个背景知识,同学们再围绕这个背景知识来收集错题,并且让3~5人组成一小组,这样工作量就不会太大。每一背景知识有一位小组负责人,对每一错题进行归因分析;负责人由小组成员轮流来当,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组织协调能力与交流能力,特别是高中生物有些题目是需要用生物语言来表达,同时又能分摊工作量。

小组成员的学科知识水平最好是层次不同。原因是:一学科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与水平较低的同学的讨论,就像是教师反复讲授一样,同样都是“工作记忆”;二符合高中生物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弥补教师遗漏的角落。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有法”。错题集的建立是高三复习特定的一种较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还有一些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一起去探索。

参考文献

[1]汤国军.浅议生物错题集的建与用[J].教育研究与实践,2011(1):23

[2]〔美〕洛林·W·安德森(Lorin W. Anderson)等编著.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完整版).蒋小平等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33~35

篇3

案例教学源于医学和法学专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处方、手术或辩护、断案能力。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先把案例教学引入管理学课堂,并发挥到“极至”,把课堂时间全部用于学生对案例的讨论,课堂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而是师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

目前旅游业发展呈现大众化、科学化,旅游消费方式改变,我国的旅游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国际市场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就必须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行业一线操作型、复合型人才的主要阵地,需要适应旅游业不断发展的需要。然而,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显得尤为必要。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效避免学生“高分低能”。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或是一些简单陈旧的流于形式的案例教学活动,都很难达到预定的目标。试想,毕业生进入旅行社工作,不会开发设计新的旅游线路,或是在带团中无法解决突发问题,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失败的教学。所以不能单纯采用“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要与实践中的案例教相结合,给学生营造“实战”氛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学生的能力还体现于在案例讨论中表达自己、说服他人,倾听意见、修正自己。

(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方法大体分为讲授法、讨论法、辩论式教学法、角色互换法、综合法和案例分析法。不同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不相同,有调查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相比,对激发学习热情的作用是最大的。因为案例教学法完全摈弃了教师、黑板、讲台这样传统的授课形式,教室不再是教师一人的表演舞台,而是上演一场以学生为中心,案例为桥梁,教师学生一同上演的集体秀。学生不再是观众,而是课堂主角。学生以自由讨论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丰富见闻。

在案例教学中,先由教师讲述案例,再由学生自由讨论。同一个案例,因为个人经验和认识的不同,学生会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讨论结束的时候,大家会从众多答案中挑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教学摆脱了标准答案的束缚,有助于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并使学生记忆深刻。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注意点

(一)案例的选择要做到“精、实、新、深”。

案例要“精”,指的是课堂时间十分有限,加之同一原理必有诸多案例可用,所以选择案例不可能面面俱到。应选择具有典型性、针对性的案例,也就是说选用那些实际操作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能体现同类事物共同特性的案例,这样的案例有助于学生在工作中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示范作用。

案例要“实”。就是案例应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只有真实的事例才事实清楚,有血有肉,使学生觉得事件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起学习、讨论的兴趣。如果带有主观臆造的痕迹,学生将不以为然,或以假对假,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案例要“新”,讲的是教学案例要与时俱进。旅游者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为适应这样变化,旅游业不断推陈出新,更新商品,加强服务。一些情节过时的案例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起不到帮助作用,应舍弃不用。要选择旅游业发展深化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再进行提炼和升华,使案例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案例要“深”。高职院校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知识,因此选编的案例要有一定的深度。如果案例内容肤浅,学生套用课本基本原理即可得出结论,这种案例的教学缺乏吸引力,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会敷衍了事,得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的讨论结果,教师应。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应该学会多样性和创造性地包容与欣赏,包括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不同的理解水平,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当然,学生在发言过程中如果偏离主题或出现错误,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应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去伪存真”的提炼,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并将讨论引向纵深。

(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要灵活。

不容置疑,案例教学法比较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符合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需求。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可完全套用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的模式,因为案例教学法只适合技能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并非旅游专业开设的所有课程都适用。所以,教师不应摒弃传统教学方法,根据所受课程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另外,案例教学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在很多高职院校,从教学硬件设施配备到课程学时安排都很难满足案例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对案例的选择、理论知识点的教授及信息的反馈都要在时间上进行很好的处理,才能保证在采用案例教学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丽梅.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与应用[J].黑龙江商教研究,2007,(1).

[2]任明川.哈佛案例教学的“形”与“神”[J].中国大学教学,2008,(4).

篇4

1引言

近年来,我国教育迎来新的改革与发展时期,不断旧的教育制度与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教育已经从对学生灌输知识逐步过渡到引导学生主动的建构知识。因此,众多教师在设计精彩教案的同时开始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高中历史学习方法,以求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目的。

2兴趣学习法

现代教育已经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科产生一定的兴趣,才能形成足够的内在动力,才能够主动积极的推动自己进行研究和探讨,最终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1]高中历史是一门文科类学科,相比于初中历史而言,它具有知识量大、学习难度大的特点,这也是高中历史的学习难点。这种特点决定了学生需要面对大量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尤其是各个历史阶段的历史事件以及时间。如果没有一定的兴趣,学生只是对众多知识点死记硬背,这无疑是一种非常低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无法取得较好的成绩,更违背了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由此可见,兴趣学习法是一种简单高效的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学生应该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去捕捉历史知识中的趣味性元素,或者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以男学生为例,男学生普遍对世界大战这一类的历史事件拥有较强的兴趣。部分男学生在拿到历史教材的第一时间就是翻阅《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章节。这就表明,学生对其拥有一定兴趣,这种兴趣正是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内在动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应该借助这种兴趣进行探究。例如,学生可以在翻阅教材中思考为什么会发生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有什么异同点。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进行背记,反而能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收获乐趣、积累知识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以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例如,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观看有关的影视资源。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学生能够在观看中对这段历史产生一定兴趣,进而对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主动的学习与探究。兴趣学习法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析,甚至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拓展学习,同时达到提高学习质量和学生素质的目的。

3注重历史连贯性

调查显示,历史学困生普遍反映高中历史的知识量过于庞大,导致自己难以掌握各种历史事件,无法正确理解不同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对后世造成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这部分学生通常按照历史教材的顺序或者参考书的编写顺序对各类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记忆。在此前提下,教师发现学生的脑海中没有清晰的历史发展轨迹,没有建立起正确完善的历史线索。从本质上说,这类学生忽视了历史学科的本质,从主观上将历史学科当作一门仅通过大量记忆就能够获得高分的学科,学生并没有真正去理解各类历史事件。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应该注重历史事件的连贯性,通过梳理和理解将不同的历史事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合理排列,以此增加学习的效率。[2]以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为例,学生可以将不同朝代和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排列,如逐步从人类的起源梳理到近现代历史时期。通过对时间进行排列,更方便学生将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在加深印象的基础上形成对比,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此外,学生也可以以某段时间内重要的历史事件为基础,围绕这一特殊事件梳理其他国家受到的历史影响,逐步谱写出更加全面完整的历史线索。例如,以美苏争锋这一段历史为例。学生以美苏争锋这一特殊的历史事件为中心,首先掌握美苏争锋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梳理美苏争锋的本质、发生的原因以及背景,以及对世界各国产生的影响等等。在梳理过程中,学生借助这一特殊的历史事件谱写出更加全面的世界历史篇章,学生就能够更好的利用对比等方法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4信息化学习方法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生还应该脱离传统学习资源的限制,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寻找更多的学习资源,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学生已经可以在互联网上查找各类历史文献,可以在网络平台中分享与交流学习的心得。[3]以现代史为例,学生借助网络平台收集到大量的文献和资料研究与探索美苏争锋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将探究方向拓展到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同时,学生将自己的讨论上传到网络平台中引起更多学生的关注与讨论,网络成为了学生合作交流与学习的平台,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收获。

5结束语

总的来说,高中历史是一门知识量庞大的学科,它需要学生自我调整和掌握个人的学习方法,以此达到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有意识的总结和优化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并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作者:王映杰 单位: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篇5

简而言之,做教师的就是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具体讲,有下列两大方面的要求:

一、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参与历史教学的意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与兴趣

说通俗点儿,就是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让他们原来被动的学习变成“我要学,我去学,我乐意学”。具体而言,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读史使人明智,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中学生只有认真学习历史,才能通晓中外历史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具有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热情,才能形成热爱祖国、关注生命等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中,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唯有热爱历史,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达到上述目的呢?有两点值得注意:

1.教学中力求做到历史与现实的紧密结合

历史教学必须坚持时代性,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历史贴近现实。要密切关注史学研究新动态,提倡教学中运用新材料丰富历史学习内容,引用新观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为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适应新时代提供借鉴。教师可以把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新闻时事、社会现实结合到历史教学中来,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现实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就会觉得历史并非过眼云烟,而是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从而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如在学到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一课中英国侵占我国香港的内容时,结合香港的现情,让学生搜集有关“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成功实现的事例,从而把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2.教学中注重教学形式与方法的多样性

高中历史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营造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学生求知欲,将教学目标转为学生学习目标;使他们自觉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多角度回答开放性问题,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横向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情感投入程度,通过交流、讨论、辩论、表演等形式,使教学立体化,如开展演讲会、故事会、知识抢答、辩论等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渗透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历史故事、古诗等;结合教学媒体来整合教学内容,发挥直观教具的功能,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手段来加强教学效果……总之,教师要尽可能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落后教学模式,而应依照学生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多的方法,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历史。

二、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思维能力,要学生会学

篇6

首先,新课程标准反映了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三维要求。过去,教师只需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认真学习、耐心研磨,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实施建议等内容后,更准确地把握教材,指导教学即可。而新课程改革则要求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在“一纲多本”的时代,如何在课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内容处理教材,是新课改中教学创新的起始点。

其次,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历史课教师不仅要努力创设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知识,而且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引导他们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逐步转变为科学的历史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比如学习《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我们应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讲授法、讨论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让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认识“欧共体形成原因”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通过观看“欧共体形成”的视频,让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历史产生哪些影响”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图示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使其所学的知识更具体、直观、人性化,进而体现整个历史教学的人文关怀。

最后,新课程以培养多元智能为宗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创新,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比如,在观看《大国崛起》视频时,要求学生写出观后感。学生的情绪高涨,观看之余,积极撰写观后感。写观后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他们的心灵感化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

我校不少学生初中历史知识贫乏,进入高中后,严重影响高中知识的正常学习。初、高中教材版本多样化,使初、高中教学内容严重脱节,而且,从深度上讲,初中内容如蜻蜒点水,高中则要求入木三分,这就导致新课程“繁、难、偏、杂”。同时,高中历史的有些观点过于“超前”,与初中所学存在矛盾,让学生无所适从。

2.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进入高中后,便不知如何下手学习,不懂得适时做课堂笔记。有些学生虽然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每一次考试前,却不知如何自主复习。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通过及时复习、适当练习来提升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1.落实课前预习,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差、方法落后的实际,我们应努力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采取开放式教学法。应让学生在课前就预习将要学习的知识,指导他们去查阅资料,必要时还可进行社会调查。这样,学习新知前,学生不再处于“零”起点,而是一直在主动探索。让学生在课前学习中,尽可能多地了解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通过有效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久而久之,就可以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篇7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营造人文化的教学环境

有的历史教师过分强调教学效率而忽视教学质量,主要是采取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导致很多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加上高中历史的知识点比较分散,记忆负担非常重,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加上很多高中生不具备自我学习、主动学生的良好意识,对历史课程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历史课程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不容乐观。为了将历史教学同学生人文精神培养进行有效结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高中历史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人文化教学环境的创设,多选择人文化的教学素材和人性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学习素材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保持和德育素质的培养。例如,在高中历史关于“”的教学环节,现实中有很多抗战题材的影视资料,学生身边说不定就有抗战遗址或战士的后代,所以历史教师可以打破教材的限制,将一些人文化的素材导入课堂,让21世纪的学生也可以近距离感受“抗战元素”,这样能够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之间的心理距离,开拓学生的历史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二、提高自身素养,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受中国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我国教育通常都是以教师为主体,通过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此种方式下,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无精打采地听,师生间缺少有效的互动,进而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陪衬”。学生的任务就是要记住甚至熟背教师所谓的重点考试内容,这种机械的学习方法无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素质教育的落实、人文精神的培养也就要无从谈起了。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要想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培养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并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进而才能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基础上,使学生接收到人文精神这一内容。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关系到人文精神的内容以任务的形式进行布置,从而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对问题的分析,并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内容的印象。

三、善待自然,培养学生和谐发展的生态观念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危害地球生命的世界性问题,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因此,环境教育也成为历史教学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这也就需要历史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善待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意识,这也是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也是时代赋予历史教师的一项神圣使命。教师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去引导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思考人和人、人与社会、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也要求教师把生态环境的教育观念引入到历史教学中。此外,历史教材中蕴含着大量和环境教育有关的资料,这些都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方面的教育。

篇8

历史是高中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长期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理想。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是探究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探究式教学主要是围绕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而展开的,所以教师在教学前,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对历史进行“再现”,使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教学“必修1”第四单元第12课“和八国联军侵华”时,教师可以首先以“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这副对联引入,让学生思考该对联的创作背景,对联中所指的“割地求和”与什么事件有关。一系列的问题引入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与相关的视频或资料,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开展历史学习。

二、启发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尽量选择与学习主题紧密相关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在学习“必修1”第六单元中“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俄国十月革命有关的视频或评价等资料,增加学生对十月革命的了解。然后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你觉得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偶然发生的吗?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背景条件是什么?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一定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加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加深学生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小组探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合作探究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小组合作,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思维,拓宽知识面,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所以,教师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历史教学时,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给学生分配探究性任务,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教学“必修3”第一单元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该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讨论:汉武帝为什么会推崇董仲舒的儒家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具有什么特点?学生A:因为董仲舒的儒家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所以在汉武帝时期备受推崇。学生B:新的儒家思想融合了阴阳五行、道家以及法家等学派的思想,并通过调整使其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保障政治上的统一。学生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为汉武帝时期的重要政策,客观上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的稳定,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多给予鼓励,及时纠正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四、总结提高,加深学生的探究体会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总结提高非常重要。及时的总结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探究效果,加深学生对历史探究学习的体会。由于有的教师历史教学意识比较淡薄,认为历史教学就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陈述和勾勾画画,忽视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度学习和反思总结,不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提高。因此,在采用探究式学习法进行历史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并对学习成果进行归纳,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灵活运用历史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学“必修1”第四单元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日军侵华的主要材料,然后让学生根据时间顺序了解日军侵华的一系列战争,并对时期的主要军事斗争时间及成果进行记忆,分析胜利的原因,并对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进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脱教材的束缚,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结束语

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指导。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教会学生在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并将其与现实相结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林云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

篇9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高中历史;教学效果;实践运用

历史是高中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长期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理想。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创设是探究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探究式教学主要是围绕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而展开的,所以教师在教学前,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对历史进行“再现”,使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教学“必修1”第四单元第12课“和八国联军侵华”时,教师可以首先以“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这副对联引入,让学生思考该对联的创作背景,对联中所指的“割地求和”与什么事件有关。一系列的问题引入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与相关的视频或资料,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开展历史学习。

二、启发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尽量选择与学习主题紧密相关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在学习“必修1”第六单元中“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俄国十月革命有关的视频或评价等资料,增加学生对十月革命的了解。然后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你觉得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偶然发生的吗?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背景条件是什么?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一定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加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加深学生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小组探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合作探究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小组合作,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思维,拓宽知识面,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所以,教师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历史教学时,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给学生分配探究性任务,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教学“必修3”第一单元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该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讨论:汉武帝为什么会推崇董仲舒的儒家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具有什么特点?学生A:因为董仲舒的儒家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所以在汉武帝时期备受推崇。学生B:新的儒家思想融合了阴阳五行、道家以及法家等学派的思想,并通过调整使其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保障政治上的统一。学生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为汉武帝时期的重要政策,客观上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的稳定,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多给予鼓励,及时纠正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四、总结提高,加深学生的探究体会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总结提高非常重要。及时的总结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探究效果,加深学生对历史探究学习的体会。由于有的教师历史教学意识比较淡薄,认为历史教学就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陈述和勾勾画画,忽视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度学习和反思总结,不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提高。因此,在采用探究式学习法进行历史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并对学习成果进行归纳,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灵活运用历史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学“必修1”第四单元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日军侵华的主要材料,然后让学生根据时间顺序了解日军侵华的一系列战争,并对时期的主要军事斗争时间及成果进行记忆,分析胜利的原因,并对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进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脱教材的束缚,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五、结束语

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指导。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教会学生在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并将其与现实相结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林云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

篇10

1.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

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作为辅助,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育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部分的这一阶段的历史知识时,由于这一部分知识事件众多,有效的时间及事件图表是教师教学的必要支持。而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会因为画图表浪费时间而省略掉这一步,从而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弄清楚这一部分内容。

2.教师自身知识积累不够

高中历史教师自身的历史知识积累较为匮乏,不能做到从不同侧面讲解知识,以实现对于学生学习能力有效提升。例如,历史教师在讲述“中国古代农业工具的变化”这一部分内容时,由于历史教师自身不能够做到对耒、耜、耧等工具明晰掌握,也无法将此部分的历史知识与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农业政策进行链接,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只讲述课本上的一些硬性知识,而不会对历史教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地挖掘,也无法真正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的系统性以及知识间的联系。

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转变历史教学理念

首先,历史教师要针对当今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接受途径,来实现自身教学理念的变革。比如,历史教师在教育学生学习“”和“建国历程”的历史知识时,历史教师应该放弃按部就班的讲述,而是以学生比较喜欢的历史题材电影《》、《建国大业》等视频来引导他们掌握历史知识。其次,历史教师还要明白当今国家对于学生历史学习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以正确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的习惯。比如在看待中国遭遇这一部分的知识时,要引导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由于自身落后而造成的被动挨打的局面,而不能够仅教育学生通过了解历史知识来认清外国人对于中国的残忍入侵。

2.改进教学手段

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合作学习法、探究教学法、导入法以及问题情境教学等新的历史教学方法来开展历史教学。如,历史教师讲述“中国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部分的历史知识时,就可以通过学生对于明清古装电视剧以及小说的热情来引导教学,将学生带入一种比较符合他们学习兴趣的情境;然后,让他们通过谈论自己从电视剧以及小说中得到的对于明清君主专制体制的认识,再来对他们进行规范化的引导。教师还应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来教导学生针对现象去考虑本质原因,引导他们形成探究历史根源的习惯,从而也帮助他们拓展历史知识。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历史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定可以得到激发,课堂的有效性也更容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