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2 14:53: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内涵,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人体工程学是设计专业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它主要服务于实用艺术,为提高事物的使用功效和舒适度提供科学依据和保障。在现代生活中,随着科技成分在社会生活中所占比重的增大,人体工程学已成为实用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门课程教学的成效也直接关系到后续的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是否能顺利展开,对相应的设计理论课也起到示范作用。如何使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正确理解人体工程学的内涵,并将该课程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设计项目当中,是一个值得所有专业教师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模式陈旧,缺乏针对性。人体工程学对于设计类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头疼的课。部分院校的艺术设计由于办学时间不长、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在人体工程学教学时还是采取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灌输+课终闭卷考试”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普遍有厌学心理,虽然靠在考前死记硬背都能基本过关,但考过之后很快就忘记。
2.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社会实际脱节,难以使学生从现实层面了解课程内容。人体工程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往往和社会实际脱节,难以使学生从现实层面了解课程内容。
3.教学手段和方法缺乏启发性。目前的教学比较趋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课程主要以教师授课为主,教授人体生理学、人体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等。课程中安排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对简单的家具进行测绘,然后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这种授课方式没有跳出传统模式固有的框架,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启发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教学方法探讨
1.多元化的教学方法。(1)重视设计实践教学。在信息多元化的社会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教师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目前的教育方法主要还是以教师单方面授课、学生个人动手实践的模式居多。根据现实需要,教师也可挑选网上设计招标项目,如家具、展厅或环境小品的设计等,让学生自组团队,设计投标,当然教师也可虚拟课题进行。在这种实战或模拟的互动教学中,学生会更加投入,互相协作并且了解哪方面欠缺,为以后自学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2)合理运用多媒体。在课件的设计上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将繁杂枯燥的理论知识化为浅显易懂的图表,灵活运用多种直观形式如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将传统教学中的各种信息表现出来,在较短时间里,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并用,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3)结合案例进行讲授。为了使学生在具体的设计中能更好地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更好地理解其使用范围和应用方法,在教学中就应注重运用丰富、典型的案例进行阐释,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评析、讲解和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工程学和本专业的关系,学会进行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设计。例如:在“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这一章中,为了更好地理解各个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范围及应用场景,除了选择书中介绍的案例外,还参考了大量和艺术设计相关的案例,特别是大量的人体测量数据与环境设计和室内设计的关系,像室内展厅设计中的空间设计、展具设计等,就会涉及到身高、立姿双手上举高、眼高的相关尺寸等。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283-01
1 引言
零售商市场经历了三次巨大变革,从最开始的百货商场,连锁零售到如今的超级市场的模式。超市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产物,以其商品的多样性迅速成为人们采购的首选方式,超市不仅为我们生活带来了便捷,同时也改变了很多人的购物理念。可是经过实地考察后也发现了很多大型超市依旧存在很多人因方面的问题,比如空间布局不合理,照明色彩环境设计不恰当,这些问题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超市市场竞争力,所以以人为本的人因学的相关理论就可以为超市的空间布局,照明色彩环境设计等方面提供可行的方案指导。
2 人因工程的基本理及其发展
2.1 人因工程的定义
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是在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学科,它是研究人、机器与环境相互联系的科学。该学科在发展过程中有机地融合了生理及心理学、医药卫生学、人体测量学、系统工程学等众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成果,这不仅使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初具模型,同时也决定了人因工程科学综合且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的领域。该学科的研究目是在保证环境中人的安全舒适与健康的前提下,设计出高效合理的人机环境系统。[1]
2.2 人因工程的发展及其在服务业的应用
人因工程学的萌芽于泰勒(F.W.Taylor)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以及吉尔布雷斯夫妇(F.B.Gilbreth)的动作研究,在工业进步的时代,社会的潮流总是让人去追赶机器的进步,缺乏对人本身的关注,会使人出现工作消极疲惫的现象。人因工程学的兴起于著名的“霍桑实验”,标志着工作效率研究迈入了新时期。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人因研究使得生产方式从人依附于机器,到以人为本的机器为人而设计的新阶段。
3 大型超市的特征
超市行业作为服务业的一种类型,它与传统的制造业有着明显的差别。有着以下几点典型特征:
(1)大型超市,作为零售行业最主要,最为典型的销售模式,其产品包罗万象。也正是因为它的种类繁多才使得大型综合超市成为消费者出门购物的首选之地。所以,合理有序的将商品进行分配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
(2)尽管不同超市在商品布局有所差别,但商品种类和商品价值都大同小异,即超市是服务业的一种,它不能提高商品价值以及为商品提供附加价值。所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与服务是如今大型超市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4 人因工程技术在大型超市中的移植应用
4.1 优化收银台和货架布局
人因工程学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善:1.人体测量学,人体测量学是为了使各种与人体尺寸有关的设计能符合人的生理特点。[2]
根据人体测量学以及作业空间设计的相关理论对A超市的调查后发现:A超市人行过道的宽度设计中存在一些货架过道,商品区域内的通道过窄。在收银台处,狭窄的空间和拥挤的穿梭的人流,客流交汇易造成拥堵,所以需要增加收银区缓冲区域的面积,设立排队区域并且用显目的颜色标识。
4.2 超市照明和色彩环境设计
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相关的理论成果中我们得出,人的兴奋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照明情况的影响。照度作为评价照明情况的基本指标,是衡量超市照明环境是否适宜的重要手段。照度的设置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点要注意,一是要满足最低能见度,二是要避免眩光。[6]
以调查的A超市为例,其光照环境如表1所示。
由此计算平均照度为1172.9lx,最大照度3117-最小照度337=2780lx远大于平均照度, 所以A超市照度不均匀。
将所测得数据与国家标准《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相比较发现,部分区域过道照度应该提高,而商品的局部光照应该降低。
除此之外,避免眩光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调查中发现A超市中的眩光主要有玻璃展柜的反射眩光以及商品展台与过道亮度对比过大的反射眩光。应该通过适当调整光源位置,以及减少光源亮度对比来消除。
不同的色彩环境会对人的情绪造成不同的影响,色彩与人的情绪都具有丰富性,但在这其中也并非是无章可循。事实上,每种色彩在人们的脑海中都有其普遍包含的情感内涵,我们要把这种情感内涵运用在色彩设计中。正确表达出商品的特质,增加顾客消费的可能性。
4.3 控制噪声和营造良好的空气环境
利用声级计测试A超市的购物区的噪音情况,在日常情况下,人流量较小,噪声测试为60分贝上下,满足人体工程学对噪声环境的管控标准,但在节假日,或者超市促销活动期间,超市内的噪声显著增强,甚至可到达86分贝,在这种环境中,不但会对人的听觉造成一定的损伤,还会使顾客出现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
良好的空气环境在顾客的购物过程中也是尤为重要的,在对A超市的调研过程中发现水产,肉食区的腥臭味十分明显,并且水产肉类区与熟食区的距离较近,影响了顾客对于糕点熟食的购买欲望。对此,人因改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在布局上,使水产肉类区远离糕点熟食区,以防止鱼肉类食材的腥臭味影响到顾客消费者挑选熟食以及糕点;其次,要按时更换鱼缸中的水,如果出现死鱼要及时的捞出,保证鱼缸水的干净清新。超市还可以摆放空气清新剂等,对不良气体进行稀释;最后,注意通风换气,良好的换气系统可以保证超市的清新卫生。
参考文献
[1] 郭伏等.人因工程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 曹琦.人机工程.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1.
[3] 周美玉.工业设计应用人类工程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 宋组祥.工程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5] 阮宝湘.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论文选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 阮宝湘编.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课程论文选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不少教师在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郭红光等人针对教学对象的培养目标,展现学科发展前沿,适当增加教学案例与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当加大课堂综合表现的比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宋海草等人针对人机工程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FC教学方法,通过师生角色转变,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杜妍洁根据产品设计趋势,分析用户体验与人机工程学的关联性,提出了注重用户体验研究的人机工程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步骤,探索以学生实践为主,讲练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实践指导设计。陈亦仁等运用调研、实验以及文献研究的方法,详细剖析了传统教学中人机工程学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各方法的特点如表1所示。上述这些方法都在不同的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老师仍然作为演员在教学中承担了大量的知识讲授任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因此,该文根据人机工程学的特点提出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
2基于翻转课堂的人机工程学教学方法
翻转课堂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活动组织,因此,在人机工程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步骤。
2.1布置课前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法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课前学习任务的布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前学习内容包含观看相关课程章节的PPT和知识拓展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
2.2制作优质教学视频
除了提供学生一些拓展知识的视频外,自制教学视频也是必须的,优质教学视频可结合教学内容和所用教材,通过视频形式将教学PPT呈现给学生,以便于学生多次观看和学习。
2.3组织课堂学习活动
翻转课堂教学法强调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通过完成各种练习了解学生对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因此,在课堂上老师所做的更多工作是答疑解惑,组织有序的课堂学习活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实施翻转课堂教学
在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对各主要步骤的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实现课堂翻转。
3应用实例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包括人体因素、人机界面、作业环境和人机系统设计等内容,主要探讨应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人机系统的设计与分析评价的方法。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是人体测量章节,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可了解人体测量方法,测量数据的标准化,理解和掌握测量数据标准化的计算过程;了解手握式工具设计、工作座椅设计的生理学基础和基本原则,懂得座椅设计的过程,熟练掌握座椅的设计原则。
3.1布置课前自主学习
3.1.1对象分析
在进行翻转课堂设计时,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及所学专业。这里所授课学生为机械电子专业的大四学生,电工电子方面的课程学习较多,机械设计及制造方面的课程相对了解较少,已学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内容,但掌握情况良莠不齐,教学时应遵循以应用为目的。因此,有必要在课前任务中布置更多激发兴趣的视频或PPT。
3.1.2课前学习资料
(1)本科《人机工程学》教材,人体测量的配套PPT、动画;(2)产品的设计原则(视频);(3)习题:测量本人身体的各种尺寸。通过课前学习安排,可使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人体测量基本术语,吸引学生对人体测量的注意力;学习人体测量基本术语及测量方法,掌握座椅设计的相关知识;利用案例分析,通过观看座椅的经典设计案例,分析座椅的设计原则;根据课前任务完成的反馈情况,通过小组讨论或学生上课讲解等形式,鼓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产品的设计原则。
3.2制作优质教学视频
优质教学视频可供学生反复观看,加深知识的理解。视频录制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CamtasiaStudio软件进行录制,该软件是一款专门捕捉屏幕音影的软件,能记录影像、音效、鼠标移动的轨迹和解说声音等屏幕动作,另外,还具有及时播放和编辑压缩的功能,可对视频片段进行剪接,输出AVI及GIF等常用格式。使用时,需先安装CamtasiaStudio软件,再打开MicrosoftPowerpoint,可发现增加了一个名为“加载项”的菜单,如图1所示。点开后可看到有五个图标,先点击“麦克风”和“话筒”图标,开启设备,然后点击“预览”图标查看声音和图像效果,调整结束后,即可点击“录制”图标开始录制,图2为录制的效果图。
3.3组织课堂学习活动
在翻转课堂教学法中,课堂学习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课前学习的效果,有针对性地归纳总结所授章节的知识点,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组织课堂学习活动时,需进行以下几项工作。(1)了解学习内容:在人体测量章节中,工作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设计方法,相关的人体测量方法,工作座椅设计的生理学基础和基本原则已布置为课前学习任务。(2)制定学习目标:在人体测量章节中,学生需了解座椅设计的过程,熟练掌握座椅的设计原则,学生需设计出新型的座椅。(3)设计课堂活动: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时,需分步骤、分形式和分时间安排不同阶段的活动,具体活动安排如表2所示。设计良好的课堂活动可检查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应用理论知识于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获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4实施翻转课堂教学
经过以上三个主要步骤后,翻转课堂教学已基本完成,但还需进行评价,这种评价通常通过学生所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该章节的学习任务是设计出个性化的座椅,大部分学生都可通过课堂实践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该章节的翻转课堂教学是可行的。详细的翻转课堂设计如表3所示。
公共艺术,具有塑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启发参与者的创造才能、保存校园文化和历史记忆、美化校园公共空间、带动地区经济等功能。研究校园公共艺术的设计原则,有助于把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本质和内涵,有助于解析现有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中存在的弊端和遇到的问题。
二、设计原则
1.人性化原则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科学必须将注意力投射到对“理想的、真正的人,对完美的或永恒的人的关心上来”。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必将成为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准则。人性化设计能创设为校园人群提供安全、舒适、愉悦、自由等体验的公共空间。创造人性化的校园公共空间,需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满足受众人群的生理需求,即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则;二是满足受众人群的心理需求,即符合心理学原则。第一,人体工程学原则。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是围绕“人”这一主体而展开的,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人在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不断优化设计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体工程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尺度。在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中,尺度为设计环境和特定空间提供依据。此外,作为人体工程学研究重点的人的感知系统,如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也应在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之中予以考虑。如作品的色彩搭配、材料选择、活动内容等,也都是校园公共艺术设计者需要考虑的设计元素。第二,心理学原则。校园公共艺术设计需要满足校园活动人群行为的心理需求,需要根据在校园环境中人群的心理及精神活动的规律,创造出适于特定人群参与的公共空间。校园公共艺术设计者应多关注校园内活动人群在日常生活中与校园环境互动的关系,通过考察、分析确立场域特点,并将其运用于设计中。如,在公共空间中,人们更愿意在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中停留,因为这样的空间既便于参与公共活动,又能满足一定的私密性要求。
2.生态化原则
校园公共艺术必须借鉴生态学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才能更科学、持续地对学校人文精神产生影响,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的校园环境。生态学观念的注入拓宽了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范畴,包括在作品中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再利用等观念的呈现。因此,生态化有利于未来校园环境步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校园公共艺术的生态化原则是指校园公共艺术作品本身具有尊重自然、改善校园环境、提高校园内人群生活品质的属性。
3.艺术性原则
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内涵和外延无论如何丰富,美化环境、为校园人群提供舒适美好的生活条件,始终是其主要目的之一。校园公共艺术需要满足受众人群的审美需求,给予受众美好的精神享受。
4.公共性原则
当今,在公共艺术理论中,有关公共性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息。笔者认为,对于校园公共艺术的设计应该兼顾艺术性和公共性。通过在校园范围内完成有效的问卷调查、考察分析等前期工作,进而在精英意志和大众群体诉求间找到平衡点作为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出发点,其设计过程本身已具有明显的公共性。通过公共性原则,校园公共艺术亦可在专业高度和受众审美高度间选取适当的切入点。校园公共艺术在满足校园人群行为需求的同时,也在其心目中留下校园文化的印象。依靠公共性原则,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可以使校园成为更加多元、立体、个性化和艺术化的综合构成体。通过受众与校园公共艺术的互动,艺术介入并改变校园人群的价值体系,促使校园人群反思人与环境的新关系。这种构建或反思超越了简单的教化功能。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原则在未来会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和巨大价值。
中图分类号TU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3-0206-02
1 人体工程学概述
国际人类功效学会的会章中把人体工程学定义为:“这门学科是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诸方面的因素,研究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交互作用(效率、健康、安全、舒适等),研究在工作和家庭中、在休假的环境里,如何实现人――机――环境最优化的问题的学科。”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而现代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日益重视人、机与环境之间,以人为主体的具有科学依据的协调与联系。因此,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设计除了依然十分重视视觉环境的设计外,对物理环境、生理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的研究和设计也给予高度的重视。
2 人体工程学与建筑室内设计
人体工程学应用到建筑室内设计,即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测量、生理、心理测量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设计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现代设计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人服务,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需要,为人们创造理想的建筑室内空间环境,使人们感到生活在其中,受到关怀和尊重;一经确定的空间环境,同样也能启发、引导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活动于其间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
为了创造一个理想的空间环境,我们必须了解室内设计的依据和要求,知道现代设计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建筑室内设计作为环境设计系列中的一环,因此室内设计事先必须对所在建筑物的功能特点、设计意图、结构构成、设施设备等情况充分掌握,进而对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室外环境等也有所了解。也就是说人体工程学在设计实践中为确定家具、设施的尺度及其使用范围提供主要依据,为确定人们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提供主要依据,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环境的最佳参数,为建筑室内视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3 建筑室内空间环境与人体的基本尺寸
“够得着的距离,容得下的空间”是人体工程学应用于建筑室内设计中最为简练而精辟的概括。建筑室内设计实际上可以说是空间尺度、布局的设计与空间的渲染问题,了解人与空间的相互关系对与合理设计室内空间是非常必要的,否则设计出的空间会给用户带来不便和心理压抑,影响工作和休息的质量及效率。
3.1 建筑室内空间
建筑室内空间是人们工作、生活、娱乐消遣的重要活动场所,它必须能从生理、心理等诸多方面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当人们的心理空间要求受到限制时,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消极反应,同时低劣的工作环境也会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不考虑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工作者的社会要求,同样也会影响作业者的效率、安全、舒适。根据人们对建筑室内空间的不同需要可分为行为空间、生理空间及心理空间。
3.2 人体的基本尺寸
从人体工学的角度来看,一个理想的作业空间设计,就是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作业者的不便和不适,使作业者能方便、快捷、高效地完成各种作业。因此,设计要以人为中心,以人在空间中作业的身体尺度为主要依据。掌握准确的人体基本尺度是进行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尺寸依据,各种不同的功能空间,其空间尺度也有不同。见图1,以橱柜内部分区合理性的对比为例,设计中要作尺寸参考。
4 建筑室内环境与行为心理
人的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由于客观环境刺激作用或是由于自身生理或心理需要而产生。人的行为与环境处于一个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中,人塑造了环境,同时环境反过来又会引起人的生理或心理效应,并且不可避免地塑造、影响人的行为,这种行为表现就是环境行为。环境虽然不是行为产生的直接和唯一原因,但对于行为却可起到限制、鼓励、启发和暗示等作用。空间设计以人为本,只有在分析人、重视人的行为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空间设计,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
4.1 人的行为习性
人类具有许多适应环境的本能,它们是在长期的人类活动中,由于环境于人类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这种本能被称为人的行为习性。抄近路习性、识途性、左侧通行习性、左转弯习性、聚集效应、向光性、边界效应、从众习性等都是人们在日常活动中常见的行为习性,在做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该有意识地利用人们的这些行为心理,充分利用空间,完善功能,发挥方案之优势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4.2 习惯特征
人们在生活中,工作中形成了许多习惯型的动作、行为,这些动做行为具有共同性的特点。如面向门时,会下意识的推门;进入卧室多数人会选择脚朝门而不是头朝门睡等等。在空间设计中,为了在紧急时能够正确操作,有必要充分考虑人的这种习惯特性。当然人的习性特征也会因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地域、宗教种族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如日本人喜欢面墙、面窗而坐;西方人则相反,喜欢背墙、背窗而坐,在实地设计时应充分注意其适用性。
4.3 环境行为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1)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如现代大型商场的室内设计,顾客的购物行为已从单一的购物发展为购物――游览――休闲――信息――服务等行为。这种行为方式的转变也是购物时要尽可能接近商品,亲手挑选比较,由此自选及开架布局的商场结合茶座、游乐、托儿等应运而生;
2)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应考虑使用者的个性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心理学从总体上既肯定人们对外界环境的认知有相同或类似的反应,同时也十分重视作为使用者的人的个性对环境设计提出的要求,充分理解使用者的行为、个性,在塑造环境时予以充分尊重,但也可以适当地用运用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引导”,对个性的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的“制约”,在设计中辩证地掌握合理的分寸。
5 建筑室内环境与生理、心理空间
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线、色彩、声音等因素对人的感觉和知觉都具有强烈而直接的影响。在人的感觉器官中,视觉器官对空间的大小、方向、形状、立体感和封闭感等因素,反应最敏感也是人们对室内空间作出基本判断的重要依据。了解感觉、知觉特征,对建筑室内设计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不但有助于了解人的生理、心理现象,还可为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确定适应于人的标准,如良好的光线、适宜的温度、柔和的色彩环境、流通的空气等有助于设计师根据人的特点去建立环境与人的最适宜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因此,设计者在确定了空间的使用功能、人体尺度等的设计依据,在组织空间时对其尺度范围和形状、选择其光照和色调等有了参考的依据。各种不同的空间形式所产生的不同效果,给人心理上的感受是不大相同,对于设计师来说,对空间形状的细致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刘盛璜.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9.
刚刚跨进2013年,我国的交通管理就遇到一件尴尬事:作为公安部颁布的正式生效的新交通法规中“闯黄灯罚分”的规定在全国各大城市“搁浅”。问题出在哪里呢?很简单,这一规定缺少了基本的人因考量!驾驶人员行至路口是否作出停车准备,是需要以红灯是否即将出现的预判断为条件的。以往的黄灯信号或秒数显示,都是为形成这一预判断进而决定是否减速、停车而设计的。从人的心理过程来讲,这种预判断是必须的。交通法规制订前也必须去研究在各种交通环境中不同车辆驾驶人员的认知、情绪与行为,才能做好相关的设计与管理。
人因工程学(Human-Factor Engine?ering)或说人因学,就是研究如何设计最适合人的新环境,做到“以物就人”的学科:考虑“人的因素”在先,追求前瞻设计。
一、民生经济学中的“人因”理念
追溯本意,经济学乃经世济民的学问。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民生,追求公众生活幸福,反映了经济学的核心价值取向,因此,有的学者把民生经济学看成是一门民生幸福经济学[1]。民生经济学视域中凸显的是“人的因素”或“人因”理念。这里的“人因”理念,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是指国家经济政策导向对民生的关注;微观层面是指对与公众幸福息息相关的安全、舒适、审美和工效问题的关注,在进行各种工程设计与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地研究和考虑人的因素,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就是人因工程学的任务。人因工程学不仅能有效推动民生经济,而且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举例来说,全国交管部门开展的酒后驾车整治专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保障社会和谐和市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酒精在脑神经系统达到一定浓度时,中枢神经系统逐渐迟钝,对周围情况变化的反应速度大大下降”[2],动作的准确性也会下降,所以整治酒后驾车是非常必要的。在如何尽量避免和减少酒后驾车带来的严重后果方面,除加强交通管理外,还可以从车辆设计与生产环节着手。科技发展到今天,设计出能减少上述交通事故损失的技术方案并不难。针对一般酒后驾车失控的情况,可以开发和加载自动预警和刹车装置,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减轻可能的事故损失,并借此提升车辆的附加值,促进销售,提高投资效益。所以,人因工程学具有双重的民生经济学价值。
二、人因工程学的基本内涵
从词源看,人因工程学与人类工效学几乎相同。文献中的“Ergonomics”多被理解或翻译为人类工效学,最近也有学者将其翻译为“人因工程”或“人因工程学”。译法的改变反映了该领域的系统性变化:“人的因素”越来越成为“人―机―环境”系统中关注的重点,同时该领域研究越来越强调“人―机―环境”系统中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Ergonomics”来自希腊文,“nomo”是“准则”之意,“ergo”是“工作”之意,组合起来就是指有“准则”的“工作”,为此,“Ergonomics”意为应该提供符合“准则”并具有前瞻性的设计。设计是工程范畴,要使设计具有前瞻性,就要以“人的因素”为基础[3]。因此,我使用“人因工程学”这一译法。
“人因工程学”将心理学、生理解剖学、管理学以及各种工程学知识与方法相结合,探讨人、工作和生活彼此间的关系,来研究如何设计出最适合人的生活及工作的新环境[4]。欧美各国大都将人因工程学归于工业工程范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已经可以在工业化以及公众生活品质的提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人因工程学研究的目标在于“以物就人”和“如何以物就人”。比如,目前全球化的办公自动化发展很快,数以亿计的工作人员每天要在计算机终端前工作。以往人们对终端机研究的焦点是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问题。事实上,还有许多重要因素被忽视,而这些因素往往会对办公效率产生很大影响。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需考虑以下因素:(1)坐椅的高度、靠背、脚垫是否合适?良好的坐椅设计应可以减缓颈部疲劳、预防肩周炎。(2)终端屏幕角度、光度、对比、颜色是否合乎视觉要求?应易识别和减少视觉疲劳。(3)键盘的角度、字键排列顺序、距离、大小、表面摩擦力的大小都需考虑。(4)所有设计都要以在一定范围内能调整为原则,以适应个体差异。(5)外在环境,如温度、湿度、空气流动的情况、噪音、工作压力等也需注意。
配合人的体型设计出最舒适的办公设施,尤其是自动化办公场所的办公设施,这就需要对人类体型进行测量和研究。就目前来看,中国人因工程学的研究资料并不丰富,有许多工程设计依赖于国外的人因资料,但外国人在体形方面又与我国人存在不同。不难推断,正在使用的许多产品和工具并不适合中国人群。中国急需建立自己的人因资料体系,也要建立自己的人因工程学研究体系。
三、人因工程学的民生经济学价值
近年来,我国人因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人体测量与环境监测及工作场所的改良;“人―机―环境”作用模式,包括界面设计的工效学问题;工作分析与人体生理心理能力的有限性问题;复杂人机系统事故中“人为错误”的分析与系统改良;安全、健康和舒适的工作场所的设计问题;城市服务系统设计与建设的人因问题;等等。我们选择三个方面作进一步阐述。
1.人体测量与环境监测及工作场所的改良
人体测量是人因工程学中最基础的工作,它几乎与所有的经济领域相关联。小到桌椅板凳和服装设计,大到生产线和宇宙飞船的设计,均需要考虑人体尺寸。比如在乐器的制造与生产方面,我们注意到,钢琴的琴键尺寸是国际标准化的。传统思维认定这种标准化不能被打破,所以即使是身高不足1米的琴童,也必须使用高个子音乐家所使用的那种琴键大小的钢琴!有的人为了适应琴键尺寸甚至不惜对手指进行手术“矫正”,这种矫正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人体摧残的性质,也正是钢琴制造中忽视“人因”的后果。在众多工业设计中,存在许多尚未考虑人体尺寸的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是惊人的,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成就卓越。但也必须看到,频繁的生产安全事故不断地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比如道路建设方面,我们看到许多路段被标记为“事故多发地段,请谨慎驾驶”,这说明道路设计存在安全隐患。2008年4月28日,T195次列车在胶济线上脱轨,就是因为铁路弯度过大、车速过快,其中既有人为因素,也有列车运行环境问题,这正是人因工程学研究的范畴。许多工场因为设计问题而导致工作人员患上相应的职业病,而这些职业病实际上是可以通过环境改良或生产线的技术革新而避免的。比如,我国不少银行的柜台已经进行了凹形通道的改造,这可以有效避免营业员手腕的累积性损伤[5],预防“腕部综合症”。环境监测与工场改良,还会带动许多新器具的开发与生产,这也是民生经济学。
2.“人―机―环境”相互作用模式
“人―机―环境属人机工程学范畴,它是把人―机械(器具)―环境视为一个系统,协调三者关系,使机械器具、设施,在设计安装、摆放、使用时与人体的要求及环境相适应,使人在工作中感到安全和舒适,使系统获得最高效率。”[6]现代工业社会中,几乎所有的生产过程甚至日常生活或文化娱乐活动都是伴随机器操作的,机器操作安全成为最现实、最随处可见的民生问题,研究人―机―环境作用模式,基于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机具改良、环境监测与生态保护,都是具有突出民生性质的经济学。
强调民生,就不能不谈交通事故问题。“交通事故是在特定的交通环境影响下,由于人、车、路、环境诸要素配合失调偶然发生的。”[7]因此,分析交通事故成因最主要的是分析人、车、路、环境的影响[8]。其中人的因素主要是违规驾驶和人的生理心理局限性;车的因素主要是车辆的技术性能如制动不良与失灵、机件失灵、灯光失效,还有装载违规等;路的因素如道路狭窄或破损,大部分道路未设中央分隔带和两侧护拦,警告、限制等标志数量不足、标志不清楚不规范、符号模糊难以辨认等;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天气状况、噪声污染以及道路交通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等。
人因工程学的规则是基于人的因素,改良器具,以物就人。任何一个“人―机―环境”系统都是一个民生经济的系统,一方面与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又存在巨大的技术革新空间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增长点。
3.人因学投入的效益/成本分析
在民生经济思想没有深入人心的前提下,推广人因学思维也非常困难,关键就是效益分析,即效益―投入比(benefit-cost ratio,BCR)。传统经济思维下的效益公式:BCR=资金回收/(资金投入+直接事故赔偿)。这里,投资方关注的核心是投入前后的资金变化,即挣钱率。他们看不到投入后的产品对目标客户、非目标客户利益的潜在影响:舒适性、审美性、安全性的改变,以及对非目标客户受益的影响。举例来说,近来不断传出因高速公路、铁路穿过居民密集区而引发的公众抗议。对于高铁等建设项目来说,乘客是目标客户。在考虑他们乘车时间缩短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高铁对沿线居民的影响,他们大多是非目标客户。基于民生经济思维,项目投资,也要把对非目标客户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考虑在内,尽可能放大其中有利的成分,减少不利的成分。所以,民生经济思维下的效益公式是:
这里多了两项:目标客户与非目标客户满意度提升、间接事故赔偿。使用这一公式评估效益时,系统设计必须努力提升人们的满意度,在极力降低直接事故损耗外还要努力降低间接事故损耗,才能获得更大BCR。满意度提升可通过许多途径实现,概括地说,是要提高系统或产品的工效性、安全性、舒适性、审美性,这就是人因学的思想。但是,人们容易忽视非目标客户的满意度问题。比如交通信号设计者,更多关注的是驾驶人员的满意度,而不是步行者的满意度。拿“中国式过马路”来说,不能简单地指责行人“规则意识差”“公民素质低”,检讨一下交通信号设计也有必要。前段时间,我专门到马路上去体验过马路,有时在路口站着,心中的“无名火”不断地上升!比如在一个路口,当时的车流量不多,可能因为不是上班高峰,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我用了130秒才过完一条马路,而在此期间,有三拨人轻松地“闯红灯”穿过了马路,另外还有些“散客”随到随过。站在马路边,看着一群一群的人穿过马路,体验更多的不是时间流逝带来的焦虑,而是我看上去“好傻”!所以,在系统或产品设计中,不仅要考虑目标客户的利益,还要考虑看似无关的其他公众的利益,并将这些人的收益纳入效益分析。
再说“间接事故”问题。一些事故看似与某一系统或产品设计者无关,其实关系密切,该系统设计者也应对事故负责。看两起惊人相似的重大事故:2011年7月22日凌晨4时许,京港澳高速公路从北向南948公里处,一辆由威海驶往长沙的宇通双层卧铺客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起火,造成47人中41人死亡;2012年8月26日凌晨2点40分许,包茂高速公路安塞段发生一起客车与运送甲醇的油罐车追尾的事故,引发油罐车中甲醇泄漏导致客车起火,造成39人中36人死亡。这样的事故不断发生,其中原因的共性在于双层客车起火后,乘客惊慌失措,再加上高温导致车体变形无法打开门窗,几十人被密闭在车厢里活活烧死。这样的事故与车辆设计者、生产者没有关系吗?这样的设计必须改进,可增加投入开发自动打开装置。而这一投入的效益分析中,就要考虑到它可能减少的间接事故损失。比方说,如果这两起事故的车辆作了自动打开设计(在某些关键部位加载侦测装置,短时间内烟雾浓度或温度的迅速改变激活自动报警和门窗打开装置),如果能使死亡人数减少一半,那这样的设计就可以在两起事故中挽救数十人的生命!这样的投入效益不高吗?
我们并不是热衷于“事后诸葛”,只是希望看到更多前瞻性设计――充分考虑人的因素的前瞻性设计。心理学可以在此领域多作贡献,利用各种实验与测评技术,获取各种工作场所与环境中人的心理与生理变化的数据,作出行为预测,推动基于人因考量的投入与设计,建设和谐、文明、生态、安全的公众生活环境,这就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民生经济和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是一门新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几乎涉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和所有场所,是与民生关联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并且,人因工程学的研究需要许多不同学科的交叉与相互配合,容易产生新成果或带来技术革新。这些技术革新在推动民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开拓出许多潜在市场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1] 高丽,陈方正,邵莹莹.对民生幸福经济与幸福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业,2009,5:76-77.
[2] 杨治良.实验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40.
[3] 邓铸.应用实验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402-405.
[4] 朱祖祥,葛列众,张智君.工程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56.
[5] [美]威肯斯.人因工程学导论[M].张侃,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82.
引言:
在现在的科学进程中,对于科学学科的分工是更加具体的,这些学科从整体上来说都是有共性的,它们的存在都可以促进人类进程的发展。但是具体上来讲又是不同的学科与学科之间又是不一样的,学科专业研究的领域是不一样的,但是学科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往往是可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安全工程学是狭义的人机工程学,二者是有一定关系的,今天探索一下这两门学科的关系和发展方向。
一.人机工程学与安全工程学的关系
(一)人机工程学科是从安全工程学科演变出来的。安全工程学这门学科是有一定历史的,中国的很多科学家为了安全工程学的研究付出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安全工程学中包含着相当广泛的内容,包括自然科学,哲学与社会科学等等,知识是比较杂的。由于现在社会的具体需要,学科内容进行细化,就演化出了一门新的学科: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是和人体机能有关的学科,研究人的能动性,让后在机器的研发中结合人体工程学的研发成果。人机工程学知识的属于安全工程学中的一部分研究内容,后来由于社会需要的推动将人机工程学科单独划分出来进行专门的研究分析。
(二)人机工程学科和安全工程学科的研究内容是有很大的重合性。人机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方面就是“人性”的研究,研究人体的各项机能并且研究相关的应用,在安全工程学科中主要研究内容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研究内容的重合性主要体现在研究领域,人机工程学的研究领域是可以包含到安全工程学科之中的,研究方面的重合性可以使二者的联系更为紧密。
(三)人机工程学科和安全工程学科发展是紧密结合的。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如果其中一门学科的发展进程得到提高,另一学科的研究也可以得到发展。例如,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成果一样可以应用到安全学科工程中。;如果安全工程学科的研究取得了进展,即使不是人机工程学科方面的,对其的发展也是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人机工程学科和安全工程学科发展的方向分析
在现在社会的发展趋势下,随着国家对科技的重视,颁布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科技的发展得到更多的保障。国家也随之增加了对科学工程研究资金的投入,工程科学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人机工程学科在现在的社会中受到更多广泛的关注,例如现在比较常见的一些人工智能就是人机工程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机器的智能化,仪器的可视化等,在平常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于安全工程学科的发展中,产生影响的范围是非常广的,发展的方向主要是工程技术的提升,质量的提高,相对于人机工程学科来说,是更加笼统的。
三.促进人机工程学科和安全工程学科发展的途径
(1)扩大发展,开发更大的市场,在市场中寻找更多的动力。在一个科技研究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就是发展的最大动力。在市场中进行相关产品的概念推广,让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认识到人机工程科学和安全工程科学的潜力和前景。例如可以在市场中宣传人机工程的相关科研成果,调动起消费者的好奇心和需求感。人机工程学科的研究本身就是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比较多一些,科研成果和人们实际生活是更加贴近的,对于安全工程科学来说,科研成果是比较广泛的,前景相对于其他类的学科是更加光明的,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与这门学科是更加接近的,对于安全工程学科投入的关注也是更多的。
(2)利用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争取更多的发展条件,可以向相关的政府寻求帮助。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是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可能会出现经费的困难,场地紧张的问题,专业人才的缺乏等等。这种困难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是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去解决的,研究的进程就会受到极大的阻碍。相关方面要对科研进行一些扶持。在国家层面上来说,颁布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科学研究的进行,为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国家是非常重视科学研究的发展,愿意为其提供便利,但是国家需要考虑的事情是非常多的,远水解不了近渴,科研人员可以向地方政府寻求相关的帮助。地方政府可以提供的帮助是比较多的,可以为科技研发提供相关的有效场地。在地方上,是有很多的空闲土地,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合法的手段批下土地进行科研使用。
(3)在科研资金分配中加大技术研究所占的比重。科研资金的分配是科研工作进行的前提,科研资金需要满足科研工作各方面的要求,比如场地的安排,科技人员的薪酬,整个团队的食宿问题等,这些方面的资金都是要从科研基金中拨出来的,资金的合理分配对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如果资金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团队的科研工作是可以顺利进行下来的,如果科研资金不能进行合理的分配,科研工作是很难能够进行下去的,更别提科研成果的面世了。在科研资金的分配中遵循合理的原则,保证科技投入的充足,科研成果能够顺利面世。
四.结语
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人机工程学和安全工程学对于人们的生活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科技在以前可以改变人类生活的方式,在现在仍旧可以对人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现在国家非常重视科技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为科技的发展制定了优惠政策,为科技的发展清楚道路上的阻碍。在社会层次上也应该增加对科技的重视,可以在社会中进行一些科技宣传,让群众们了解科技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在一定角度上来讲,兩个国家的竞争就是两个国家科技实力的竞争。要不断的提高科技的发展水平,在人机工程学和安全工程学的发展过程中,要争取多方面的助力,多方面一起,通力合作,为学科的发展扫清障碍,促进学科研究的早日成功。学科研究成果的一经面世,引进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非常的影响们提供更多的便利,,这就是科学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吴超,杨冕.25条安全学原理的内涵[J].湖南安全与防灾,2013(02).
[2]吴超,杨冕.安全科学原理及其结构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周报.2012(11).
一 公共座椅的概述
公共座椅是城市环境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公园、广场、车站还是码头都需要公共座椅,给等车、散步和聊天的人们提供一个休憩的地方。同时,作为城市景观的一个要素,公共座椅起着城市家具的用途,它协调人与城市环境关系,是城市形象以及管理质量、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是现代人精神生活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公共座椅是在公共场所服务于社会大众的设备或物品,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公共座椅存在的问题
尽管公共座椅默默的为人们提供着便利和服务,但是,不能否认,许多城市的公共坐具依然存在着问题且长期被人们所忽略。
(1)缺乏地域特色?许多公共座椅盲目引进照搬国外设计作品。他们中的一些漠视中国文化,无视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放弃对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探索,是对城市坐具设施设计的误解。城市的“特色危机”是全球性问题。一些坐具的设计往往不顾城市的历史与文脉,到处照搬照抄,不是盲目的复古,就是一味追求现代感赶时髦,我国现存的大部分公共座椅缺乏与气候、环境、建筑的协调性。
(2)缺乏人性化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细节设计不足?目前的很多坐具的设施很多没有充分考虑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细节设计不够,体现不出对人的关怀。比如车站的全金属座椅,夏天和冬天都会让用户感到不适而避免使用。2)坐具与环境不协调。?坐具的服务对象是大众,因此,一些坐具的安置和摆放并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将导致坐具不仅不能方便用户,更起到了负面影响。比如在人流量较大的通道内安置坐具,不仅影响了人们的通行,更使得坐具容易受损。3)无障碍设计考虑不足?残障人士是坐具的重要服务对象,他们比普通人更加需要公共座椅的服务,但是许多公共座椅并未对这类人群真正起到帮助的作用。
(3)缺乏美感和设计感。?公共座椅也是城市环境设施的一部分,起着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但是一些坐具产品的材料和造型之间的选择上忽视使用功能的要求,从而造成产品耐久性差、不易清洗等问题,而坐具的形态简陋单调,和周围环境缺乏呼应都是公共坐具存在的问题。
三 公共座椅的设计中的考虑因素
在公共座椅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例如材料结构因素、人体工程学因素、环境因素等。设计师需要在公共产品设计的过程中综合考量这些因素,从而使设计的公共座椅能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能更具地方特色和文化性;能够促进人、环境和坐具的和谐。
(1)环境因素?首先公共座椅作为环境设施的首要作用之一就是为了审美。优秀的公共产品的设计能够点缀自然环境,反之则是破坏。所以,公共设施的设计应该尽可能的满足环境的需求,将坐具与环境融为一体,让二者和谐共存且相得益彰。其次,公共坐具的地点选择也需要考究。要分析人们在一个区域的停顿时间以及停顿在该区域的目的。这些都影响到坐具产品的数量、材料形态和功能等等。比如公园的座椅和火车站的座椅数量、质量和功能肯定不同。
(2)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工业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而公共座椅作为工业设计的内容也不容忽视。但是,普通座椅是为了让使用者使用更舒适,而公共座椅的功能却未必如此。因为一些公共坐具的目的只是作为用户小憩的,因此,为了满足大多数人使用,不可能让个别人长时间使用。这就导致了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并非非常舒适。其目的就是为了让用户在满足了休息的目的后尽快离开以方便其他用户使用。
但是一些公园或广场等地方的公共座椅却需要借助人体工程学的原理,以提供舒适的座位。比如舒适的坐姿可以让人们的腰部肌肉处于松弛状态 通向大腿的血管不受压迫保持血液正常循环。上体与大腿间脚为90°-115°时腰椎部有所支撑。同时小腿向前伸,也保持一定角度。躯干挺直或前倾的坐姿很容易引起疲劳。
(3)材料?材料在公共坐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决定了人们的使用舒适度和使用耐久性。公共坐椅的材料大致包括木材、石材、金属和塑料等。设计师需要环境、功能以及成本的需要进行选择。比如木材,触感好,冬季和夏季使用舒适且易加工,但是容易腐蚀和被破坏。因此被安置在室内和公园等人流少、有遮挡的区域较为合适。
(4)功能性因素?坐具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使用功能,这是坐具设置的最基本的目的和前提。人的需要首先是生理需求,生理层次是空间设计最基本的功能,设计的本质是要改善人类所处的环境为目的。根据马斯洛的人的基本需求的五个层次包括生理生存、安全感、归属感、尊重感和自我实现,我们可以得知,商场环境中坐具可以满足这五个需求,基本能作到坐有其位、坐有所依、坐有所视、坐有所安。
(5)人文因素?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观念是公共环境设施建立的最终目的,公共座椅的设计无疑也要将其考虑其中。“人文关怀”不仅体现在座椅的舒适程度上和相适宜的环境中,更体现于人们情感的交流和互动中。人与人需要交流和沟通,而公共座椅为这类人群提供了交流和增进感情的平台。
四 结语
以上所述的设计因素都是在做公共坐具时需要考虑到的重要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们使用公共座椅的效率,方便用户的出行和购物,满足其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由此而体现政府职能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达到社会生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安全工程学是一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交叉的科学,是研究人、机、环境之间互相联系的工程技术科学,是研究技术工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相关的理论、原理和测量方法来达到系统安全的学科[8-9]。安全工程原理是专门研究如何利用各种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来确保实现系统安全功能的科学思想。它以安全学和工程学为理论基础,以系统工程、人机工程、环境工程和技术设施等为手段,对工程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控制、改进、优化等,以期实现系统及其全过程安全目标的科学准则,是安全科学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安全工程原理是研究安全系统中设备设施的设计、操作应遵循的准则,如何保障人体行为活动的舒适高效安全,作业环境的安全性,机器装备研发和运行当中应考虑的人体工效机理以及各种物质信息的能量和信息输入输出过程中固有的基本原则。
1.2安全工程原理的研究对象
原理是对学科领域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总结归纳,是学科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规律,利于人们立于更高的思想高度、更深的层次来掌握所研究的对象,便于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本质规律[10-11]。安全工程原理作为安全工程学的基本准则,有它本身的研究对象,一个安全系统通常包括3个组成部分,即从事安全生产活动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生产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机器装备、仪表设备等物质条件,以及工作人员所处的作业环境等。这3部分构成的人-机-环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的作业结果就会对安全系统安全性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安全工程原理就是从这3个子系统以及系统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分析如何使用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来辨别、分析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解决这些危险因素和保障安全生产的原则机理。安全工程原理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系统工程中人为主体的生理、心理特征因素与安全之间的联系,以及各种工作方法、规章制度、管理手段是否符合人的特性,是否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研究分析人体在安全工作中的生物能量变化、运动动作和活动空间等各方面的适应标准,以及其对劳动效率和安全行为的影响。2)对安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各种机器设备的安全性和工效,从设备的材料、形状、强度、大小、工艺、可靠性等方面来研究其与安全作业的关系,以及其对操作人员的舒适性和工作效率的影响。从人体测量学、工效学、生理心理特征等要求来对仪器和部件的设计提供要求和标准。3)研究人体劳动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作业条件和环境的适宜性,分析各种恶劣环境因素对人体人健康和劳动效率的影响,以及各种职业因素危害的预防方法,其中包括高温高湿、噪声、照明不适、振动、粉尘、有毒有害气体、辐射等因素。
2安全工程原理二级原理及其内涵
安全工程是安全工程与各种工程技术学科相互交叉的学科,它主要研究人、机器设备、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这三者之间的平衡状态,实现本质安全化即进行实时安全控制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工程学科[12-13]。安全工程原理[14]是研究事物安全与危险之间的转变规律,分析事物安全的本质规律,揭示事物安全的相对应的客观因素及转化条件,研究预测、消除和控制事物安全与危险影响因素和转化条件的理论和思想。基于安全工程原理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以及一个工程系统的基本特征,笔者提炼出了安全工程原理主要涉及的下属原理有:①设备设施功能安全原理;②人造物宜人原理;③环境安全原理;④人造物稳固原理;⑤合理空间尺度原理;⑥最小能量原理;⑦输入输出畅通原理。
2.1设备设施功能安全原理
设备设施功能安全原理是指机械设备在设计和研发过程中应考虑到能防止危险因素引起的人身伤害,其中危险因素包括设备故障、超载运行、人的误操作和不安全行为等,能保障人身安全,指导设备设施安全功能的科学设计。设备设施功能安全原理要求设备通过自身的功能、结构来限制或防止机器的某些危险运动,或限制其运动速度、振幅、压力等危险因素,以防止对人体造成危害或减小危害程度。设备设施功能安全原理的作用是杜绝或减少机械设备在正常或故障状态,甚至在操作者失误犯规或有不安全行为的情况下发生人身或设备事故,其特征下面举例加以说明:1)防止机械设备因超限运行而发生事故,机械设备的超限运行是指超速、超温、超压、超载、超位等,当设备处于超限运行状态时,相应的设备安全装置可以使设备卸载、卸压、降速或自动停止运行,从避免事故的发生,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2)防止设备设施因人的误操作、犯规或不安全动作而引发事故对人体造成伤害,通过设备中相互制约、相互干涉的功能来避免危险的发生。当机器正常运行时,人可能有意或无意地进到设备运行的危险区域,或接触到危险有害因素,设备的安全功能此时应能阻止人进入危险区,或在危险区令人免遭伤害。3)通过自动监测与诊断系统来排出设备故障产生的危险。通过监测监控仪器及时发现出现的故障,通过自动报警装置提醒操作者注意危险,并通过诊断系统自动排出产生的故障和危险,避免事故的发生。
2.2人造物宜人原理
人造物宜人原理是指各种人造物包括建筑物、车船飞机、仪器设备,设计的核心都必须是以人为本,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体的各种需求,使人的活动舒适高效安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造物在进行设计研发时,为了使产品更好地满足人的生理特点,让人在工作时处于舒适的状态和适宜的环境之中,就必须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人体各种生理测量参数特征。在设计工作空间、机械、交通运输装备时,特别是设计各种运动式机械时,驾驶舱、座位等的相关尺寸时,也是由人体尺寸及其操作姿势或舒适的动作来确定的。人造物宜人原理要求各种人造物符合人的特点,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来指导人造物的设计,以人为中心来设计人造物,使物的设计与人的特点更加匹配,达到安全、高效、舒适的目的。人造物宜人原理也指明了在人机系统中,应当以人为主体,机器设备为客体,注重人的主体感觉,要求客体必须符合主体特点,明确了主客体的地位作用。
2.3环境安全原理
安全生产与人所处的作业环境息息相关,环境安全影响着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工效以及设备的运行状态[15]。安全合理的环境条件不仅可保障人的生理健康和安全作业,还能提高劳动效率和减小失误率。环境安全原理是指在劳动作业过程中按照相关的环境标准和要求对作业环境进行改善和设计,形成一个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的作业环境。不论在室内作业还是室外作业,地面工作还是地下工作,人都面临着不同的环境因素,其中包括温度、湿度、噪声、照度、压力、风速、光照、辐射、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环境安全原理是研究如何保证这些环境条件处于最适宜的状态,避免恶劣环境因素对人体造成危害,使得劳动人员在作业环境中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减少疲劳感,保持高效率的劳动作业。环境安全原理要求对作业环境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把有害因素转变为有利因素,采取防治措施降低恶劣环境因素的影响,尽可能地使各项环境指标处于最佳水平,完全符合人的生理心理要求。而在这种无毒无害、无辐射、温湿度和照明度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人体工作效率提高,可长时间持续作业而不感到疲劳,也避免了各种恶劣环境因素损害人体健康,导致职业病的产生。
2.4人造物稳固原理
人造物稳固原理是指在人在平时工作、生活中所使用和接触到的建筑物、公路、桥梁、机器设备等设施必须要有良好的稳固性,结构设计及材料强度都符合安全标准,避免垮塌事故的发生,保证人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人造物的稳固性与人造物的设计、材料强度、使用时的承载负荷强度密切联系,只有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建筑规范标准设计施工,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人造物的质量水平和稳固性,避免垮塌事故的发生。下面列举一些人造物稳固性原理的应用例子:1)在设计阶段,确定人造物的使用对象群体,根据使用对象的特征来规定设计标准,确保设计参数符合安全标准。2)施工工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工序和材料都符合国家标准,严禁偷工减料而降低了人造物的质量。3)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建立完善的监控管理体系,实时监测人造物的运行状况和质量水平,预防事故的发生。
2.5合理空间尺度原理
合理空间尺度原理是指人从事各种工作时需要足够的活动空间,作业空间上的活动范围设计应该与人体的功能尺寸密切相关,符合人或人群的活动特点,有足够大的空间来供人施展各种作业姿势。作业空间设计应当以人为本,结合操作任务的要求进行设计。相关设备设施的布置应当满足为作业人员提供合理的空间范围,提供舒适的作业条件,以达到提高人体工作效率、保障作业者安全和减轻作业者精神与体力负担的目的。合理空间尺度原理在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业人员的工作位置与设备布置应符合人的生理活动特征,利于作业者迅速而准确地完成动作和使用机器设备。为了合理地提高作业空间利用率,作业中的人流和物流的移动距离应尽可能符合最短距离原则,以扩大作业者的有效活动空间,从而提供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2)合理的作业空间尺度不仅要使作业者在工作期间操作、活动方便,并且当较长时间保持某种作业姿势时,应尽可能使其少地产生疲劳感,同时还有利于整个作业系统的运行。因此在设计作业空间时,应合理考虑作业群体的人体尺寸、活动极限与作业范围等。3)合理空间尺度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安全性,充分考虑作业空间对作业者的生理和心理影响,作业空间的通道设计必须保证人流的顺利通行,设备距离足以避免行人无意碰撞而造成人员受伤或机器的意外触发。
2.6最小能量原理
最小能量原理是指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尽量保持势能、电能、化学能、热能、生物能等能量的总和达到最低,保持能量密度的最小化。当生产体系处于稳定平衡状态时,其系统的能量状态保持为最低水平。因此,在建筑物设计、产品设备研发、劳动作业轮换时应尽量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使各种机器设备运行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减少能量的消耗,保障安全效率和减少资源的浪费。人体进行运动或作业所消耗的总能量称为能量代谢量,它的大小与作业类别、劳动强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评价作业负荷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最小能量原理体现了能量与安全之间的相互影响,当人体在作业中消耗的能量越小,劳动强度越低,则消耗的体力减少,疲劳度降低,人的劳动效率就会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从而也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7输入输出畅通原理
输入输出畅通原理是指在安全作业空间里必须有物质、信息、能量等的通道并保证人员能够安全进入和疏散撤离等。物质、信息、能量等由环境向系统的流动就是输入,而由系统对周围环境的作用则是输出。输入的主要是人所需要的物质和信息源,而输出则是经过人处理操作后的各种形式的完成品和信息。作业过程中,人在一定场所里使用机器设备和物质材料来完成生产任务的。作业场所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将作业需要的机器设备根据工艺流程、生产任务和操作要求进行合理的布局,给人、物等提供合理的区域和最佳畅通路线,为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提供安全措施。作业空间要保证作业者在操作过程中能够通过听觉、视觉、触觉与所控制的设备进行信息交流;其次,应确保在同一作业空间内的相关作业者之间能够实现语言或视线的沟通交流。在各种机器及生产系统中,人必须准确地获得机器设备的工作状态、性能参数、信号参数等信息,并将工作指令舒畅地传至机器,实现人与机器之间的信息输入输出畅通,这样才能实现人机系统的平衡。
3安全工程原理应用分析
3.1安全工程原理应用机理
安全工程原理的7个二级原理在安全工程整个原理体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级原理相互联系作为安全工程原理的理论支撑。安全工程原理可以分别从人、物、环境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分析,而各下属原理也从不同方向来指导人-物-环系统的发展。人造物宜人原理是从人的角度来对人造物的设计构建提出指导要求;设备设施功能安全原理和人造物稳固原理则是从物的安全角度来对各种设备、建筑物的设计标准、操作制度进行指导;环境安全原理和合理空间尺度原理是环境发展必须遵循的安全原理,保证作业环境的舒适和健康;最小能量原理则分别从人和物的角度来对安全作业中各种能量的消耗降到最低,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和工作效率,也从能量方面将人因素与物因素相互联系起来。输入输出畅通原理在人、物、环3方面都得到了体现,物、环境方面的信息根据输入原理的基本准则传入至人体,而在人体对外界信息进行识别、处理后通过输出原理将指令下达至物和环境方面,完成信息在人-物-环系统之间的运转。
3.2安全工程原理实际应用例子
笔者在设计研发深井受限空间环境与安全人工智能仿真试验系统装备时,曾根据安全工程原理对装备的功能、空间、材料和内部仪器设备进行规划与布置,使其运用起来达到安全、高效、舒适的效果。深井受限空间与安全人工智能仿真试验系统是旨在模拟深井作业空间环境,研究人体在特殊作业环境中工作时人体各种生理、心率参数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安全行为和劳动效率的影响。根据设备设施功能安全原理,试验系统内均采用本质安全性的电气设备,而且设有专门的人员操作区,人体无需与机器设备近距离接触,即使出现机器故障或操作失误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根据人造物宜人原理,该试验装备采用的是全自动化操控模式,人体只需在操作平台上即可完成对整个试验系统的各种参数的控制,从而使人的活动舒适高效安全。根据环境安全原理,该试验装备从温度、湿度、噪声、照度、空气压力、风速、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方面来模拟深井作业环境,目的在于研究恶劣环境对人体生理健康和安全行为的危害,从而预防恶劣环境对人的影响。当然在环境模拟试验过程中,必须保证各环境因素都在人体忍受极限范围之类,保障环境的安全性。整个试验舱采用钢制材料建造,使其牢固可靠,并且整个舱体内外喷涂具有隔热、消音、防辐射功能的涂料,可保证舱体放置在室外长时间不受损害,符合人造物稳固原理。试验舱设计为正方体舱型,,长8.2m,宽2.5m,高2.2m,设置有专门的操作区、试验区和储存区,空间充足能供人自由地操作活动,满足合理空间尺度原理。各环境模拟参数仪器均采取的智能化控制,即当参数水平值低于设定值时,仪器可自动启动运行,当水平值高于设定值时仪器则自动停止来维持稳定值,从而避免了资源能量的浪费,达到了最小能量原理的标准。整个试验系统安装有声音、图像的监测监控系统,并舱体4面设有观察窗,利用内外进行沟通交流,舱体前后都设有安全通道利用人员正常的进入和疏散等,保证了信息、人员、物质的输入输出畅通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250-0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今的我国在科学、技术、艺术领域不仅得到发展,而且得到了相互交融。在建筑领域,其主要组成部分的建筑学方向中的室内设计分支,运用合理的人体工程学原理、先进的制作工艺、浓厚的艺术气息,越来越得到人们对生活空间的认可,其中扮演着视觉冲击力的室内陈设设计工作,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1.关于《室内陈设设计》课程
针对人们对生活空间艺术气息的不断追求,以及完善装饰设计类专业教学体系,不少院校开设了《室内陈设设计》一课。室内陈设设计是指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根据环境特点、功能所需、审美要求、工艺特点等因素,精心设计出高舒适度、高艺术境界、高品味的理想环境的艺术设计行为。其设置的目的不仅包括满足以人为本的人体工程学的物质建设,还包括为人们创造美的生活环境的精神建设。“物质建设”必须兼顾“实用性”和“经济性”,“精神建设”必须发挥“艺术性”和“个性”。因此,《室内陈设设计》课程的开设,为装饰设计类专业其它课程的开设起到了铺垫作用。
2.我院《室内陈设设计》教学方式
2.1 基本理论知识学习
在高职院校的装饰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重实践轻理论,是不可捏转的潮流,理论是实践重要的支撑。针对本课程在我院的教学实施,我设置除了常规的形式美法则、室内陈设设计概述、室内陈设风格流派、室内陈设的空间应用、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法则等内容的教授外,还强化学生对室内陈设发展史、人体工程学的学习。类似国外不少机械类专业的《工程伦理》课程一般,剖析一些作品的由来及存在的价值,以便让学生更好的观察生活,品味生活,设计具有一定个性、艺术性和有价值的作品。
2.2手绘效果表现
装饰设计类专业需要较强的手绘功底。手绘的目的在于通过纸和笔,把所看、所想的事物快速记录下来。《室内陈设设计》往往是一所院校在第二或第三学期开设的课程,作为一个专业的基础课,在其中学生可得到眼、脑、手的强化训练,其行为为今后工作中的设计构思绘制奠定基础。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我主要通过陈设品、灯具、家具、居住空间、餐饮空间作为教学项目,在每一项目的最初阶段都要求学生完成草图构思,其过程中可少量借助尺规进行作图。之后,以版面形式进行手绘效果表现,在A3或A2的幅面上,绘制单体或空间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透视图,搭配标题、配景、文字说明等,让学生想对作品体现的效果进行全面思考。
2.3 电脑辅助设计
电脑效果图是通过电脑辅助手段形象直观地表现《室内陈设设计》课程中项目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Autocad、3Dsmax、Sketchup等软件,可直观的表达虚拟现实。虽说这种手段在实际洽谈中能启动较好的辅助作用,但介于开设该课程时,学生尚处于低年级阶段,此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仅限于三维表现阶段,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训练建模能力,训练三维思考能力。
2.4 模型制作
模型制作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认可。在每一阶段的学习指南中明确模型制作的基本要求,其最重要的一点是真实性。如陈设品设计制作中,要求学生拿出的成品具有强烈的装饰色彩;在灯具的设计制作中强调风格流派;在家具的设计制作中要求出仿真的1:1模型,居室空间和餐饮空间的设计制作中要求按一定比例缩小做出个性空间。几个模型中,家具模型的费用走的是教学经费,学生在本专业的实训场通过一定的机具完成,充分发挥了高职院校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
2.5 作品讲评
通过前期的工作,学生往往会面对自己的作品充满成就感,届时,合理的安排作品讲评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当今社会,充满了竞争,语言表达能力是竞争中不可缺少的。在每一个阶段安排部分同学阐述自己的作品,在限定的时间内,让每一位学生整学期至少有一次机会站在讲台上,不仅可让他们训练胆量,还可以让他们逐渐养成与人交谈的能力。
3.对《室内陈设设计》教学的思考
3.1 加强实用性课程教学
《室内陈设设计》课程开设的主旨是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设计的表达能力,以及对空间的认知,在掌握原有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通过一定项目的设定,学生不仅能够完成一些功能性、概念性的设计,而且要做出个性的作品。在教学及平时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需要把握国内外室内陈设市场流行趋势和发展动态,要求作品体现设计内涵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及习惯,在强化空间三维能力训练的同时,强化实践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2 加强以赛促教
在教学环节中,引入国内外各种设计竞赛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各类学生竞赛往往以流行的设计趋势为主题,且侧重于方案创意和概念设计,对项目的深化设计要求不高,这种模式对低年级的装饰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也可以对教学起到较好的促动作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全方位进行思考,同时在比赛后组织学生总结、吸收其他院校学生作品的优缺点,对学生的能力提高有较高的促进作用。
结语:
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室内陈设设计》课程的教学必将与市场接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理论知识,强化实践技能,让学生在学与做中培养兴趣,增加综合能力的训练,可为装饰设计类专业其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