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2 14:53: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生物多样性的叙述,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A. 糖类 B. 脂质
C. 蛋白质 D. 核酸
2. 某多肽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该多肽分子中的肽键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 2011年3月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引发核泄漏,导致环境中131I严重超标。若放射性物质131I进入人体,会在甲状腺细胞中积累。131I进入甲状腺细胞的方式为( )
A. 自由扩散(简单扩散) B.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胞吞作用(内吞作用)
4. 将人体细胞浸在浓度为x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发生破裂;而将人体红细胞浸在浓度为y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发生皱缩。比较这两种NaCl溶液浓度大小的结果是( )
A. x<y B. xy C. x>y D. 无法判断
5.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
B. ATP中的T代表胸腺嘧啶
C. ATP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
D. ATP中靠近A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
6. 加酶洗衣粉在温水中的洗涤效果更好,这说明( )
A.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B. 酶具有专一性
C. 酶的活性受pH影响 D. 酶具有高效性
7. 下图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Ⅰ、Ⅱ表示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a、b表示相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阶段Ⅰ表示暗反应 B. 阶段Ⅱ表示光反应
C. 物质a表示[H] D. 物质b表示C3
8. 慢跑是一种健康的有氧运动。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消耗氧气的是( )
A. 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
C. 第三阶段 D. 第一和第二阶段
9.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的时期是( )
A. 间期 B. 前期 C. 中期 D. 后期
10. 人体红细胞和白细胞都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红细胞和白细胞结构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 细胞的衰老
B. 细胞的凋亡
C. 染色体变异
D.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11. 将发芽的小麦种子制成匀浆,然后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这说明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 )
A. 还原糖 B. 脂肪
C. 淀粉 D. 蛋白质
12. 下图为植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B. 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
C. 细胞中有4个DNA分子
D. 细胞中染色单体为0
13.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
A. 基因重组 B. 有性生殖
C. 自然选择 D. 生物遗传
14. 下列有关细胞中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是染色体的主要载体
B. 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
D.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段
15. 在进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活动时,最好选取的疾病是( )
A. 红绿色盲 B. 艾滋病
C. 原发性高血压 D. 21三体综合征
16. 从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250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80只、150只、20只。该果蝇种群中,A与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 65%、35% B. 62%、38%
C. 95%、5% D. 40%、60%
17. 下列有关杂交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可以得到新的优良品种
B. 需要用X射线处理生物
C. 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 其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18. 现有基因型为Rr的豌豆植株若干,取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这些幼苗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19. 南瓜的果实中,白色与黄色、盘状与球状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纯合白色球状品种与纯合黄色盘状品种杂交得到F1,再用F1自交得到F2,实验结果见下表。其中表现型丁为( )
A. 白色盘状 B. 黄色盘状
C. 白色球状 D. 黄色球状
20. 下列有关受精卵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受精卵是具有全能性的细胞
B.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卵细胞
C. 受精过程中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D. 受精的作用是和卵细胞相互识别无关
21. 下列有关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转基因食品只能用作牲畜饲料
B. 目前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然存在争议
C. 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的营养物质种类差异很大
D. 目前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和试验尚未作出具体规定
22. 护士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 )
A. 血浆 B. 组织液
C. 淋巴 D. 细胞内液
23. 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激素都是小分子有机物
B. 激素对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C. 激素参与的调节不属于体液调节
D. 激素由内分泌器官(或器官)产生
24. 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小麦胚芽鞘伸长影响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相关曲线(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浓度为a的生长素类似物抑制胚芽鞘的伸长
B. 浓度b为生长素类似物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最适浓度
C. 与浓度a时相比,浓度c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伸长效果更好
D. 与浓度c时相比,浓度d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伸长效果更好
25. 运动员在马拉松比赛过程中,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是(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激素调节 D.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6. 人体的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下列生理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 皮肤、黏膜等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B. 体液中杀菌物质消灭病原体
C.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并将之消化
D.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
27. 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在人体血糖调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水平升高
B. 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水平降低
C.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水平升高
D. 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水平升高
28.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种群和群落概念之间关系的是( )
29. 创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 )
A. 达尔文 B. 孟德尔
C. 格里菲思 D. 沃森和克里克
30. 生态系统中含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
A. 昆虫的性外激素 B. 雄鸟的“求偶炫耀”
C. 狼发出嚎叫声 D. 桂花散发的香气
31. 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物种多样性
B.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C. 外来物种入侵增加了本地生物多样性
D. 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32. 将每年的6月5日确定为“世界环境日”,旨在提醒人们要为保护环境做出努力。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使用含磷洗涤剂 B. 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C. 选用大排量汽车 D.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33. 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碳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
B. 分解者不参与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
C.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碳循环密切相关
D.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
34.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是初级消费者
B. 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
C. 鼠和兔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D. 狐占有两个不同的营养级
35. 下列有关制作生态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生态瓶内各营养级生物数量要合理搭配
B. 制作完成后要对生态瓶进行密封处理
C. 放置生态瓶时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D. 要定时向生态瓶内通入洁净空气
二、 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6分,共计30分。
36. (6分)下图为某动物肠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填序号)。
(2) 该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 (填序号)。
(3) 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该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
(填序号)。
(4) 图中与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
(填序号)。
(5) 消化酶的分泌过程表明细胞膜具有的结构特点是
。
37. (6分)下图为人类镰刀型细胞分血症病因图解。请据图回答:
(1) 过程①发生了碱基对的 (填“替换”或“增添”或“缺失”)而导致基因突变。
(2) 图中②③表示的过程分别称为 。
(3) 由图可知,决定缬氨酸的密码子为 。
(4) 该病例表明,基因能通过控制 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5) 图中含有碱基A的核苷酸的名称是 。
38. (6分)下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
(1) 在反射弧的组成中,结构③的名称为 ,结构 (填数字序号)表示感受器。
(2)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 (填“单”或“双”)向的。
(3) 在C处施加一次短暂的有效刺激,该处膜内先后发生的电位变化情况是 。
(4) 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插入A、B处神经纤维内,然后在结构④某处施加一有效刺激,却发现电表指针未发生偏转,那么施加刺激的位置在 。
39. (6分)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显、隐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
(1) 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染色体上 性遗传。
(2) Ⅰ-1的基因型为 。
(3) Ⅱ-2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Ⅲ-2与Ⅲ-4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
(4) 若Ⅱ-2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则Ⅲ-4及其配偶都为表现型正常的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则Ⅲ-4及其配偶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 。
40. (6分)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某同学按下表中的方法步骤进行了实验。
请分析回答:
(1) 步骤②中加入无水乙醇的作用是 。
(2) 按照上表中方法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该同学在步骤③收集到的滤液呈 色。
(3) 上述实验操作中存在3处错误,请一一加以改正: 、 、 。
(4) 若将提取的天然叶绿素用作食品添加剂,根据你所学的叶绿素化学性质分析,天然叶绿素不能添加在 性食品中。
参考答案:
1. B 2. B 3. C 4. A 5. C 6. A 7. C 8. C 9. C 10. D 11. A 12. A 13. C 14. C 15. A 16. B 17. A 18. B 19. D 20. D 21. B 22. A 23. D 24. B 25. D 26. D 27. C 28. A 29. D 30. C 31. B 32. D 33. B 34. C 35. S
36. (1) ① (2) ④ (3) ③ (4) ①②⑤⑥(全对得2分,否则不给分) (5) 一定的流动性
37. (1) 替换 (2) 转录、翻译 (3) GUA (4) 蛋白质 (5)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腺嘌呤核糖苷酸
A.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B.内环境是人体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将引起下丘脑产生渴觉
D.神经递质、激素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均发生在内环境中
2.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突触间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能引起后膜的电位变化
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3.下图所示为脊蛙的部分反射弧(传出神经被剪断),两个电流表分别连接在神经纤维外表面,若分别在甲、乙、丙、丁处给予足够强度的电流刺激,则只引起一个电流表发生一次偏转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给健康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盐水后,会出现( )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大鼠的排尿量增加
C.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
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
5.下列有关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可作用于肌肉或腺体的细胞膜
B.淋巴因子由已免疫的T细胞分泌,可作用于浆细胞、效应T细胞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D.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可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6.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环境中参加户外活动,机体通过减少排尿来减少散热
B.高温环境中饮水不足,机体通过减少汗液分泌来调节水盐平衡
C.饥饿状态下,机体通过胰岛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来维持血糖平衡
D.大部分的细胞代谢产物,通过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吸收进入血浆
7.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可使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
B.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可以继续使用
C.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哺乳动物,其耗氧量会增加
D.长期服用性激素以提高成绩的运动员,其体内的促性腺激素水平较正常人高一些
8.下列有关免疫细胞来源、去向、功能等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只来源于骨髓中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B.浆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不再具有分化和增殖能力
C.每一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D.吞噬细胞对病毒的吞噬作用属于细胞免疫
9.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 是( )
A.生长素的受体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组织细胞中
B.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C.植物的侧芽不能产生生长素,且对生长素的敏感度高于顶芽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可以获得相同数目的根
10.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GA)溶液分别处理棉花植株的受精花(受精幼铃)和未受精花(未受精幼铃),24 h后在叶柄处注射含32P的磷酸盐溶液(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取样测定两种幼铃32P的放射性强度并统计两种幼铃的脱落率,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H2O处理组与GA处理组施用的液体量相等
B.GA处理对受精幼铃脱落率的影响大于未受精幼铃
C.H2O处理组中幼铃的放射性强度差异与内源激素有关
D.GA对32P向幼铃的运输具有明显的调配作用
11.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其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1~4代表细胞膜上的结构)。请分析回答:
(1)图中结构1~4是细胞膜上的 ___________ ,其化学本质是 ___________。进食后,GIP和胰岛素通过结构1、2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___________ ,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2)给大鼠口服或静脉注射适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与注射相比,口服后血浆胰岛素水平更 ___________(填“高”或“低”),其原因是 ___________ 。
(3)现有甲、乙两个糖尿病患者,甲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2的抗体(此抗体还可作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乙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3的抗体。这两种糖尿病都属于 病;在这两个患者中,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是___________(填“甲”或“乙”)。
12.下面为某同学“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器官或细胞,①~④为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在传入神经上以 ___________ 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完成信号传递的物质是 ___________。
(2)产生冷觉的A是 ___________ ;激素③以B为靶细胞时,体现了激素的 ___________ 调节,③对B的作用效应有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3)激素④的主要靶器官(细胞)是___________ ,与其在血糖调节方面相互拮抗的激素是___________ 。
(4)寒冷环境比炎热环境更容易精力集中,兴奋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相同饮水量的情况下,冬天的尿液比夏天多的主要原因是 。 13.图甲是中枢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图乙是一个反射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有___________个突触,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___________;突触后膜通常为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填“树突”“轴突”或“细胞体”)的细胞膜。
(2)若图甲中环状结构内各突触生理性质大体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递后持续时间将会 ___________ (填“延长”“缩短”或“不变”)。
(3)已知神经④为传出神经,某同学利用图乙,设计实验判断图中阴影部分有无突触结构。
依图示连接微电流计,并在箭头处给予适宜刺激,观察微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
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_____ 次,则阴影部分有突触;
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___________次,则阴影部分无突触。
14.Graves病即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原理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图中B物质是___________,在Graves病患者血液中B的含量比健康人___________ 。Graves病患者的症状有哪些? (至少写两项)。
(2)D物质为 ___________ ,其化学本质是 ___________,图中该物质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F为 ___________ 过程。
(3)此病中抗体的作用是与___________ 结合,起到类似 ___________的作用。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1.下列有关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叙述,有误的是( )
A.对于蚜虫、动物的卵,由于其活动范围小或不活动,常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B.对于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记名计算法
C.五点取样、等距取样是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随机取样的方法
D.标志重捕法中,因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会导致估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
2.下列有关种群增长“S”型曲线中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有利于鱼类的捕捞
B.K值时,种群呈稳定型,此时种群斗争最为激烈
C.K值是指理想条件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D.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但不同种群的K值可以不同
3.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
B.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种群K值为K1
D.第4阶段后,种群数量也可能迅速减少
4.探究两种植物根系之间的竞争关系时,为了获得较好的实验结果,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需要选自不同环境的植物进行实验 B.选择的两种植株大小必须基本一致
C.不同种植株种植在一起作为实验组 D.可设置两种植株的间距来设计实验
5.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B.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6.某相对封闭的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共有五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表数据作出的分析,正确的 是( )
A.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戊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目测估计法
B.当甲与丙无捕食关系时,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
C.甲的数量增加以后,会导致丙的数量减少,乙的数量增加
D.碳元素在该群落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和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7.下图是近年在某县试验成功并大范围推广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关此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位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螺、昆虫、鸭
B.鸭与螺之间是捕食与竞争关系
C.鸭所固定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的化学能
D.图中微生物属于分解者,其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 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中所有物种及其基因和生态系统的总称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C.自然保护区具有科研、科普、旅游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9.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的鸟笼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的种群数量。在连续10年内得到下图所示的曲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食物和空间充裕、___________等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其数学模型为Nt=N0×λt,其中λ值与种群增长率(α)的关系为λ= ___________ 。
(2)在0~2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 型;该种群在10年中个体数量最多的是第 ___________年;第4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 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3)因人类活动破坏,森林退化为荒漠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演替。在自然条件下,演替群落之所以能够发生演替,其内因是___________,外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
(4)经调查已获知,该森林内大山雀的种群数量为140只,在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捕捉大山雀21只,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捕,重捕到大山雀20只,则重捕大山雀中带标记的鸟大约为___________只。
10.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___________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是___________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除未被捕食的外,一部分通过 ___________ 散失,一部分成为 ___________ 而不能进入下一营养级。
(3)桑蚕鱼塘生产方式:利用桑叶养蚕,蚕粪养鱼,塘泥肥桑。其设计理念是从人类所需出发,通过能量的 ___________ 利用,提高生产效益。
(4)草原在遭到严重火灾或极度放牧后,恢复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___________。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相比,直接价值较 (填“大”或“小”)。
11.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湖泊、水库、滩涂、池塘等,被称为“地球之肾”。请回答相关问题:
(1)湿地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___。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 结构。
(2)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改善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 价值。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__________ (填“就地”或“易地”)保护。
(3)在对湿地滩涂沙土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研究时,常用 ___________ 法进行采集、调查;常用 ___________ 法进行统计。对于不知名称的小动物 (填“需要”或“不需要”)统计在内。
(4)某地区为增加耕地面积,有计划地对湿地进行填埋,导致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该实例说明了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进行。
12.图1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鼠同化的能量流动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未组成食物链的成分是___________ 。
(2)图中“?”指的是___________ 的能量。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 ___________ 的特点。
(4)若该生态系统有草、鼠、兔、蛇、狐和鹰等生物,食物网如图2所示。图中鹰与蛇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_____ 。若某种原因导致蛇的数量减少,则鹰的数量将 (填“增多”“减少”或“基本不变”)。
专题十 现代生物科技
1.某动物能产生一种有高利用价值的蛋白质,但产量较低。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等技术,将该蛋白质的基因导入某双子叶植物体内,发现该基因在根部有较高的表达效应。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研究人员以动物体内该蛋白质的mRNA为模板,经逆转录产生的___________ 作为目的基因。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在目的基因首端一定要有 ___________ 序列,尾端要有 ___________ 序列,才能使目的基因正常转录。
(2)将目的基因导入该植物细胞,可用___________ 法,该方法能将目的基因插入农杆菌Ti质粒的___________ 中,然后通过DNA重组将目的基因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上。
(3)若要检测该目的基因在植物体内的表达最终产物,应该取植物的___________ 细胞,提取蛋白质,利用 ___________ 技术进行检测,如果出现 ,则表明目的基因成功表达。
2.干扰素是抗病毒的特效药,干扰素基因缺失的个体,免疫力严重下降。科学家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干扰素基因缺失的患者进行基因治疗。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ES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 ___________ 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在功能上具有 ___________ 性。
(2)该过程需要构建含有干扰素基因的基因表达载体,该结构除启动子外,还必须有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和干扰素基因等。
(3)经改造的胚胎干细胞在移植之前先要进行动物细胞培养,该培养过程需要适宜的条件,其中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 ;为防止细菌污染,可向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 ;培养液应定期更换,其目的是___________ 。
(4)为检测干扰素基因是否表达,可以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
3.下图所示为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简易流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D1中,在①过程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中, ___________ 法不能用于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该过程得到的两两融合的细胞中不能产生抗体的是___________ 。
(2)图2表示制备抗体的一条新思路。图2中,①过程需用到 ___________ 酶;②过程所用的酶中,能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断开磷酸二酯键的是 ___________ ;③过程需要使用 ___________ 溶液处理大肠杆菌,目的是使大肠杆菌处于 ___________ 态。
(3)图1和图2中,Y细胞产生的抗体和大肠杆菌产生的抗体活性 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理由是 ___________ 。
4.治疗性克隆是将患者健康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受体卵母细胞中构建成重组细胞,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分离出胚胎干细胞,经定向分化形成特定的组织器官,用于治疗。
(1)应选处于___________ 期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且对受体细胞作去核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 。
(2)体外培养时,首先应保证重组细胞处于 ___________ 的环境,当重组细胞达到 ___________ 期时,可从其内细胞团中分离胚胎干细胞。
(3)若克隆过程需进行基因改造,核心步骤是构建 ___________ ,将其导入动物细胞的最有效方法是 ___________。
(4)胚胎干细胞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 ___________ ,在体外经定向诱导分化,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解决目前临床上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___________ 的问题。
5.酶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中获得了广泛应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基因工程中的基因“剪刀”和“针线”实质上都是酶,后者是___________ 酶,其作用的化学键是 ___________ 。
(2)对目的基因进行体外扩增也需要酶,该酶可应用于PCR技术中的原因是其具有___________ 的显著特点。
(3)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运用___________ 酶处理植物细胞,获得___________ 。
(4)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两次使用___________ 酶,第一次的作用是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由于动物细胞培养具有 现象,因此对于贴满瓶壁的细胞需要第二次用该酶处理,然后分瓶继续培养,这样的培养过程称为___________(填“原代”或“传代”)培养。
6.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构成了现代生物科技的核心,但这些工程离不开一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的支撑。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科学工作者对肺炎双球菌如何实现转化机理的研究,催生了基因工程。在基因工程中,“转化”是指 ___________ 。具体在农杆菌转化法中,运用Ti质粒中的 ,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中。
(2)转基因动物、克隆动物和试管动物(如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最后一道工序均为 ___________;培育转基因动物的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是 ___________ ;克隆动物培育过程中的特有技术是___________ ;试管动物培育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是 ___________ 。
(3)在胚胎工程的基础理论中涉及排卵,排卵是指 ___________ ;在胚胎工程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常涉及冲卵,冲卵是指 ___________ 。
7.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基因原理如下图所示。Ti质粒中的vir区是转化所必需的,该区段上基因表达产物能激活T-DNA的转移,并加工T-DNA形成单股DN段。请回答相关问题:
(1)所谓转化是指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___________的过程。
(2)当植物受伤时会产生一种信号分子,该信号会作用于农U菌细胞表面的 ___________ ,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受伤的细胞,并激活转化过程。
(3)图示中含有目的基因的区域是 ___________ (填“vir区”或“T-DNA区”)。
(4)试分析接收信号分子后,农杆菌将T-DNA导入植物细胞的过程:
考点考查年份及省份考查题型与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008年:山东、江苏、天津、广东2009年:广东、江苏、上海2010年:海南、天津、江苏、上海2011年:山东、江苏、上海、海南、重庆、安徽、四川2012年:安徽、海南、上海、江苏、广东理综卷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以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遗传、变异、种群数量特征以及免疫知识等的联系,单科卷常以非选择题形式综合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关知识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010年:北京2011年:重庆、上海2012年:江苏、上海、重庆、天津联系其他章节知识,考查生物进化的影响因素、方向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以非选择形式出现在考题中
二、考纲解读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①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②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基因频率的变化
③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
④运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物种形成及其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①种群、物种的区别
②建立物种形成模型,明确隔离的作用
③生物共同进化及生物多样性
三、考点梳理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本考点是识记内容,考查频率低,近年来仅见2009年的广东高考卷以选择形式考查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认识和2012年的江苏高考卷考查对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论对生物进化的解释。
(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①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②变异是不定向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而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③过度繁殖加剧了生存斗争,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④自然选择是长期缓慢的过程,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2)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的现象
高考追踪1.(2012年江苏卷・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
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
解析:达尔文认为生物有过度繁殖的倾向。为争夺有限的食物、空间等资源,同种或异种个体之间发生竞争,部分生物被淘汰。竞争是选择的手段和过程,选择通过竞争实现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项正确。化石是保存在地壳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通过化石可以看出形成化石的生物的生活年代、生活环境以及形态结构等特征,从而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B项正确。外来物种入侵可能造成当地物种的衰退或绝灭,C项正确。达尔文认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异生存下来,经过遗传积累,进化成今天的物种。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称为突变。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项错误。
答案:D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新课标地区对此部分的考查力度加大,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或以综合型的非选择题形式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应用。考题逐渐从考点较单一的选择题向联系前后知识、综合性较强的非选择题发展。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要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①种群和基因库的内涵
概念定义外延
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种群是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无生殖隔离;同一区域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种群内所有个体、所有细胞的所有基因
②种群、物种的比较
种群物种
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能够在自然状况下相互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范围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个体由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许多种群组成
判断标准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并产生可育后代
公元前1200年,我国《尔雅》一书中有草、木两章,记载了176种木本植物和50多种草本植物的形态与生态环境。公元前200年的《管子・地员》中叙述了植物分布的生态现象: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的性质有关,不同质地的土壤,适宜生长的植物各不相同;植物的分布与地势的高低有关。公元前4世纪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粗略描述动物的不同类型的栖居地,还按动物活动的环境类型将其分为陆栖和水栖两类,按其食性分为肉食、草食、杂食和特殊食性4类。之后出现了介绍农牧渔猎知识的专著,如古罗马公元1世纪老普林尼的《博物志》、6世纪中国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均记述了朴素的生态学观点。
二、生态学的建立时期
公元18世纪初到19世纪末,生态学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虽然在学科理论、方法和结构上并不成熟。
曾被推举为第一个现代化学家的波义耳在1670年发表了低气压对动物效应的试验,标志着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开端。1792年德国植物学家魏德诺在《草学基础》一书中,详细讨论了气候、水分与高山深谷对植物分布的影响,这本已表现出近代植物地理学的雏形,说明了近代植物地理学的种属植物地理学、生态植物地理学和历史植物地理学三个部分(李继侗,1958)。1807年德国植物学家洪堡在《植物地理学知识》一书中,提出植物群落、群落外貌等概念,并结合气候和地理因子描述了物种的分布规律。1798年,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发表,促进了达尔文“生存斗争”及“物种形成”理论的形成,并促进了“人口统计学”及“种群生态学”的发展。
进入19世纪之后,生态学得到很快发展并日趋成熟。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促进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使不少生物学家开展了环境诱导生态变异的实验生态学工作。1866年,海克尔提出ecology一词,并首次定义了生态学。1895年丹麦植物学家瓦明的《植物分布学》(1909年经作者本人改写,改名为《植物生态学》),和1898年德国施姆普的《植物地理学》两部划时代著作,全面总结了19世纪末以前生态学的研究成就,标志着生态学已作为一门生物科学的独立分支而诞生。
三、生态学的巩固时期
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动植物生态学并行发展,出版了大量生态学著作和教科书。20世纪50?60年代,传统生态学开始向现代生态学过渡。
动物生态学方面,主要是关于生理生态学、动物行为学、动物群落学和种群研究,尤其是种群调节和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研究。1937年,我国费鸿年的《动物生态学纲要》出版,是我国第一部动物生态学著作;1949年,阿里等合著的《动物生态学原理》标志着动物生态学进入成熟期。植物生态学方面,主要研究生理生态与群落生态。
这一时期,生态学已基本成为具有特定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生态学由植物群落研究向生态系统研究方向迈进。1935年,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生态学发展史上一次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都有了最基本的发展,如埃尔顿的能量金字塔和林德曼的生物营养及十分之一定律。基本的生物生态学学科体系已建立,欧德姆在《生态学基础》中明确提出了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学科体系。
四、现代生态学时期
20 世纪60 年代以后,生态学蓬勃发展。生态学的定义也由“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发展为“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视点,研究生物多样性各种机理的科学”,其研究内容已经从单纯的生物生态学发展到关心人类未来的科W;现代数学、物理学、化学和工程技术的渗透,使生态学从定性走向定量,从部门走向综合与交叉;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高精度的分析测定技术、高分辨率的遥感仪器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生态学获得了新的研究条件。现代生态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如下:
(1)生态系统生态学
国际生物学计划(IBP,1964-1974)是有97个国家参加,包括陆地生产力、淡水生产力、海洋生产力、资源利用和管理等7个领域的生物科学中空前浩大的计划,其中心是全球主要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研究。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形成和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与效用,其研究重在认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形成、演变、调控的机制及其空间格局、尺度特征、评估方法。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尺度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格局变化及驱动机制等。
(2)系统生态学
系统生态学的发展是系统分析和生态学的结合,它进一步丰富了本学科的方法论,欧德姆甚至称其为生态学发展中的革命。Patten等(1971)的《生态学中的系统分析和模拟》、Smith(1975)的《生态学模型》,Jorgenson(1983,1988)的《生态模型法原理》和H. Odum(1983)的《系统生态学引论》等为这方面的主要专著。
(3)群落生态学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群落生态学有明显发展,由描述群落结构、发展到数量生态学,包括群落的排序和数量分类,并进而探讨群落结构形成的机理。如 Strong等(1984)的《生态群落》、Gee等(1987)的《群落的组织》和Hastings(1988)的《群落生态学》文集。Tilman(1982,1988)则从植物资源竞争模型研究开始探讨群落结构理论,如《资源竞争与植物群落》和《植物对策与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动态》,Cohen的《食物网和生态位空间》(1978)、《群落食物网:资料和理论》(1990)和Pimm的《食物网》(1982)等著作,使食物网理论有明显发展,特别是提出一些统计规律和预测模型(如级联模型cascade model)。Schoener(1986)则明确提出《群落生态学的机理性研究:一种新还原论?》。
(4)应用生态学
上世o70年代以来应用生态学迅速发展,涉及多个领域,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很多结合。生态学与环境问题研究相结合,是70年代后期应用生态学最重要的领域。主要著作如:Anderson(1981)的《环境科学用的生态学》,Park(1980)的《生态学与环境管理》、Polunin(1986)的《生态系统的理论与应用》、IUCN(1980)的《世界保护对策:生物资源保护与持续发展》等。
生态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生态学。虽然这是还未成熟的学科,但国内外都给以相当重视。它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生物圈的过程与经济过程相互作用方式、调节机制及其经济价值的体现。
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的生产工艺。我国在农业生态工程应用上广为群众按受,创造了许多不同形式,已引起国际上重视,虽然其理论发展还落后于实践。Mitsch(1989)等的《生态工程》是世界上第一本生态工程专著。
人类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基本原理研究人类及其活动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虽然70年代已有人类生态学专著出现,如 Sargent(1974)、Ehrlich(1973)和 Smith(1976),以后有Clapham(1981)的《人类生态系统》,但尚未见公认而比较系统的专著。马世骏(1983)提出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与人类生态系统很接近,而前苏联的《社会生态学》(马尔科夫,1989)大致与人类生态学相一致。人类生态学近年主要研究人体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生态健康、不同类型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物质能量代谢过程的健康、区域自然和人文生态服务功能的健康,从涉及人类和动物公共卫生实践到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系统管理、城乡发展统筹规划等各个接点,应用生态系统原则应对人类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此外,农业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渔业生态学、放射生态学等都是生态学应用的重要领域。
(5)恢复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
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与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与机理、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的科学。近年在森林、草地、土壤、湿地、矿区、农业、城市等退化生态系统及极端退化生境恢复与重建的理论与技术等研究中取得了一定进展。
保护生物学主要研究如何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研究领域是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起源/维持/丧失、编目与分类、监测/保护/恢复/持续利用,目前进展较快的研究方向是生物多样性现状评估和保护生物地理学、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宏生态学、谱系生物地理学、全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NA条形码技术和生物多样性调查/编目/监测等。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252-01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宏伟目标。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英国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主任卡米拉・图尔明说过:“生态文明的概念关系到每一个人,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何在地球上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生活。”
一、立足课堂,培养生态文明意识
生物教材中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受学时及篇幅限制,叙述比较简单。教学中要立足课本,同时将课堂知识点延伸到生活,通过学生对生态问题的讨论和感悟,以提高其生态文明的意识。例如,通过“细胞中的水”教学,认识到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目前我国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要杜绝水资源浪费,具有水资源危机和节水意识。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生物成分的动态分析”,使学生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自然界中的生物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所起的作用。通过“植物光合作用”的教学,认识绿色植物依靠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人类维持生命的氧,可以净化污水、消除和减弱噪声、调节气候等,从而认识保护植物、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重要意义,爱护大自然的花草树木,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情感,切实领悟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培养高尚的生态文明情操。带领学生到湿地生态公园或森林公园了解生态系统成分,群落的空间结构,生物的多样性,体验草、木、虫、鱼、鸟等生物的和谐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我们生活小区、村庄为何见不到这样美好的景象?由于人类的活动范围和影响强度不断增大,致使物种绝灭的速度大大加快,许多生态系统遭到了干扰和破坏。生物圈Ⅱ实验的失败告诉我们:人类要珍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走生态文明之路。
二、从我做起 践行生态文明行为
生态文明是宏伟的事业,有人认为那是政府的事,是大人物的事,其实不然。作为普通人,也许我们无法叫停那些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不能让那些排污超标的企业停业治理,也不能让沙漠变绿洲……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开始践行生态文明行为。通过“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教学,分析不同种类的物质被微生物降解的速度,垃圾中大部分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节约资源,降低处理成本。形成绿色经济、循环生产等经济发展的新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将生活垃圾分类,减少使用不可回收利用的资源,举手之劳就可为生态文明做出贡献。节约资源就要从节约每一粒粮食开始。学校食堂的浪费现象非常严重,有人馒头咬一口就扔掉,有的饭菜一大半都倒掉。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铺张浪费,勤俭节约,积极履行“光盘行动”。教材“保护生物多样性”,论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每个人都要关爱生物、善待生命。在维持人类一定的生存质量的同时,应该从生态伦理出发,保护好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任何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本生存权。倡导学生不吃、不用、不穿以野生动物为原料生产的产品,抵制其销售。树立科学消费、健康消费的观念,坚决摒弃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改变落后的、不文明的饮食习惯。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地球生灵,维护生态平衡,就从抵制舌尖诱惑开始,积极响应餐馆“零蛇行动”等活动。让教室里的电灯“点”长明灯,对自来水龙头流水不理不睬,任意撕毁、随意丢弃学习用品,诸如此类的浪费行为不再出现,以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等。
三、走向社会 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环境发生明显改变的例子在身边屡见不鲜,但大部分中学生不是没留心而是发现了也可能没有多加思考。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现实生活场景引导或者是激发学生的生态思维。例如:在群落的演替教学中,展示几张拍自校园和周边公共场所:绿油油的草地上醒目地伸展着或大或小的黄泥道。学生看后反应不一:有见惯不怪的,有惊讶不解的,有可惜的,也有愤怒不平的……教师可以把其中涉及的生态文明知识渗透给学生:从这里走过的人都没意识到,他们一步步为草地编织的“金腰带”是以牺牲草地上的植物为代价,他们的生活方便了,但草地却受伤了。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对破坏绿化的行为进行劝阻。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把课堂中学到的生态文明理念,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向社会进行辐射,让生态文明成为主流价值观。关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利用假期进行调查走访,针对身边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破坏生态等现象,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藻类植物一般都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能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能独立生活的一类自养原植体植物.藻类植物体在形态上是千差万别的,它能适应各种生态环境,广泛地出现在生产生活中,课本中也应用了很多次.例如: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中涉及到了水绵;原核细胞中的模式生物蓝藻;观察叶绿体用到了黑藻叶;群落演替中出现的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地衣;深海物种多样性中出现的珊瑚虫和藻类的共生体珊瑚礁等.由于出现的种类多,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甚至于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混淆一些藻类的类别及特点,对藻类相关的环境问题的本质及应用理解不够.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
一、藻类的种类
1.原核藻类
这类藻类由原核细胞构成,以细胞直接分裂的方法繁殖,还可以产生孢子或者进行无性生殖.原核藻类包括全部的蓝藻纲,蓝藻纲分为球藻目、管胞藻目和颤藻目.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常见的原核藻类有蓝藻、颤藻、蓝球藻、念珠藻、发菜、鱼腥藻等.
2.真核藻类
真核藻类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真核细胞具有细胞核,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繁殖方式多种,有营养繁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等.真核藻类包括硅藻门、裸藻门、绿藻门、甲藻门、金藻门、红藻门、黄藻门、褐藻门.课本中常见的有黑藻、硅藻和绿藻门里面的水绵、衣藻、团藻、轮藻、伞藻、小球藻等.生活中常见的有紫菜、石花菜、海带等.
3.如何辨析藻类细胞结构
在高中生物课本中出现了很多藻类,没有具体的划分
哪种属于原核,哪种属于真核,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出现的用途,辨析其细胞结构.比如: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用黑藻叶观察叶绿体,体现黑藻有除核糖体之外的细胞器,说明黑藻是真核藻类.在细胞核具有的功能资料分析中,用两种伞藻做了嫁接和核移植实验,表明了伞藻有细胞核,所以伞藻也属于真核藻类.在叶绿体的功能资料分析中,用水绵做实验材料,来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这个实验中,水绵独特的带状叶绿体会给学生很深的印象,当然对于记住它是真核藻类也会有所帮助.
例如,关于蓝藻与黑藻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有双层膜包被的细胞核
B.均以DNA为主要的遗传物质
C.在线粒体内膜上都发生电子传递过程
D.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生产者
这道题中涉及两种类型的藻类,蓝藻是讲原核细胞时的模式生物,黑藻是观察叶绿体的材料,所以属于真核藻类.有了这样的概念后,这道题就容易判断了.
二、与藻类相关的问题
1.身兼荒漠开发先锋与土壤沙化诱因的两种角色——发菜
发菜其实是蓝藻的一种,它能用无机碳和无机氮合成有机碳和有机氮,对改良荒漠土壤,繁衍其他生物有着重要意义.发菜被誉为“开发荒漠的先锋”.由于发菜跟“发财”谐音,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特别喜欢它,不惜以重金购买馈赠亲朋或制作佳肴,从而导致发菜的价格一路攀升.受到利益的驱使,很多人去草原搂发菜.一耙搂下去,地表的土层全部散开,地表上较浅的植物一搂而尽,就连扎根较深的荆棘、驼绒藜也受到了破坏,使草原植被受到大面积破坏,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加速了草原沙化和一些珍稀物种的灭绝,导致草原风灾和旱灾程度加重、沙尘暴的加剧.
2.现代生物进化的奠基者和水华赤潮的始蛹者——蓝藻
当原始的蓝藻诞生后,它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大量的O2,使生物代谢由厌氧型进化为需氧型.由于需氧型代谢比厌氧型代谢能量利用效率高,需氧型生物的出现使地球上的生命活动更趋活跃,生物进化的进程也随之加快.此外,由于大气圈中氧气增多,在平流层形成能够吸收大部分紫外线的臭氧层,使地球表面除海水对生物起到庇护作用以外,又增加了一层保护层,从而为古生代植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所以说蓝藻不仅是现在环境的开创者,也是后来生物发展的铺路石.
然而“水体的癌症”——水华赤潮是由蓝藻、硅藻、绿藻等引起的,蓝藻引起的最普遍.由于人们过量施用化肥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所流入水域的氮、磷等元素积聚,这样就会引起藻类的迅速繁殖,使水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华和赤潮可存在营养物质的循环,使得水体难以自净,破坏野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同时使水中的溶解氧量逐渐降低,从而导致水中的鱼类、虾类等水生动物大量窒息死亡.有些次生代谢产物通过食物链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厌氧细菌大量繁殖,使水体中的硫和氮被还原成硫化氢、有机硫化物和氨气,使水变臭,影响生活饮用水源.
3.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者和海岸线的保护者——珊瑚礁
在藻类和珊瑚虫共生组成的珊瑚礁区,它们通过食物链关系互相依存,使得珊瑚礁能够在养分稀少的深海中,保持着很高的生物多样性.藻类作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向珊瑚提供氧、糖等营养物质,同时消耗珊瑚排泄的代谢产物维持生长.珊瑚礁是全球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它在维持自身动态平衡的同时,承担着调节海洋环境,提供海岸保护,阻挡沉积物的功能;通过固氮作用进行海洋氮的循环利用,通过生物作用维护CO2和Ca的收支平衡;调节热带亚热带海洋种群食物链的平衡等.由于全球变暖等原因,珊瑚与藻类之间的共生关系被打断,藻类不得不离开珊瑚礁环境,失去了藻类的珊瑚虫会因为死亡而导致珊瑚礁逐渐白化,那里的生物多样性也将锐减,从而造成系统的崩溃.整个食物链的起始点生产者受到了破坏,当然珊瑚礁无法再继续维持平衡.
4.藻类、真菌的共生体和初级演替的拓荒者——地衣
地衣是多年生植物,是由一种藻和一种真菌组合的复合有机体.地衣中的藻类多为绿藻和蓝绿藻.大部分地衣是喜光性植物,要求新鲜的空气,对二氧化硫相当敏感,所以生态学上,地衣常被当成一种空气品质的指标.地衣能忍受长期的干旱,干旱时休眠,雨后恢复生长,也能忍受寒冷的环境.当它生长在峭壁或岩石时,能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使岩石表面逐渐龟裂和破碎,再加上自然界的风化作用,使岩石表面变为土壤,为以后的群落演替创造条件,因此,地衣被称为植物演替的先驱者和开拓者.
藻类让人们又恨又爱.多种蓝藻能固定大气中氮,适于作稻田肥料,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藻类还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较完备的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是优良的食品,如发菜、葛仙米、地木耳等.在水环境保护中,可以利用蓝藻吸收工业废水中氮、磷和其他化合物,降低含量,会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同时藻类过度又会引起水污染.为了更好地利用藻类这种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舍弃传统经济模式,走生态经济之路,进行生态工程建设,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考虑环境承载力,也就是要遵循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
参考文献
吴国芳、冯志坚等.植物学(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沈萍.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一选(40分,每题1分)
1.当鱼损失了胸鳍、腹鳍的时候,鱼会出现 ( )
A.只能下沉,不能上浮 B.只能上浮,不能下沉
C.游动时身体常常侧翻 D.不能保持游泳方向,游泳速度减慢
2.下列不属于陆生动物的特征的是 ( )
A.一般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B.用体壁呼吸
C.绝大多数用气管或肺呼吸 D.一般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3.把水中生活的鲸分类到哺乳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 )
A.鲸用肺呼吸 B.鲸的心脏有四腔
C.鲸的体温恒定 D.鲸是胎生哺乳的
4.对于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动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自身组成物质
B.进入动物体内的食物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并释放能量,分解出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
C.动物的遗体可以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和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
D.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5.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芽孢是细菌用来繁殖的结构
B.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C.一个芽孢可以萌发出一个细菌
D.芽孢是不良环境中的细菌形成的结构
6.“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分别描绘了这两类昆虫的( )
A.防御行为、取食行为 B.防御行为、迁徙行为
C.取食行为、繁殖行为 D.迁徙行为、繁殖行为
7.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
A.小狗算算术 B.刚出生的小猪吃奶
C.大山雀喝牛奶 D.海豚表演顶球、跳跃
8.雷达是依照某种动物的回声定位原理发明的,这种动物是 ( )
A.蝙蝠 B.海豚 C.长颈鹿 D.乌龟
9.下列食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使用细菌和真菌的是 ( )
A.葡萄酒 B.香肠 C.面包 D.腐乳
10.具有“微生物学之父”之称的科学家是 ( )
A.列文虎克 B.达尔文 C.巴斯德 D.林奈
11.吹打发霉物体时,常有粉尘飞扬,这粉尘的主要成分是 ( )
A.物体上的灰尘 B.霉菌的孢子 C.霉菌的种子 D.细菌的芽孢
12.把蜗牛、海葵、蜘蛛分为一类,把锦蛇、青蛙、麻雀分为一类,这是依据 ( )
A.脊椎骨的有无 B.体温是否恒定
C.受精方式的不同 D.生殖方式的不同
13.下列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是 ( )
A.农田 B.城市 C.草原 D.森林
14.被称为“中国鸽子树”的植物是 ( )
A.桫椤 B.油松 C.珙桐 D.苏铁
15.我国的生物种类中在全世界占有百分比的是 ( )
A.蕨类植物 B.鸟类 C.鱼类 D.裸子植物
16.下列各种生物中,属于水中生活的动物有 ( )
①虾 ②海马 ③蚯蚓 ④蜘蛛 ⑤鲸 ⑥鲫鱼 ⑦珊瑚虫 ⑧海蜇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⑤⑥⑧ C、①②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⑤⑥⑦⑧
17.下列动物不属于鱼类的是 ( )
A、鲨鱼 B、鳕鱼 C、鲐鱼 D、鲍鱼
18.下列动物中,属于甲壳动物的是 ( )
A、海蜇 B、乌贼 C、海豹 D、蜘蛛蟹
19.将蚯蚓放在干燥的环境里,不久就会死去,其原因是 ( )
A、循环系统受到破坏 B、蚯蚓是水生生物
C、无法进行呼吸,窒息而死 D、白天怕太阳
20.右图为哺乳动物牙齿的结构,据图可以判断两类动物的食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为肉食动物,②为草食动物
B、①、②均为肉食动物
C、①为草食动物,②为肉食动物
D、①、②均为草食动物
21.下列关于鸟类气囊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囊与肺相通,可辅助呼吸
B、气囊的气体排出时可以散热
C、气囊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有的还突入到骨的空腔里
D、气囊是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22.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
A、气门 B、气管 C、体表 D、鳃
23.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
A、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 B、体表有外骨骼
C、足和触角分节 D、具有翅,能在空中飞行
24.下列不属于两栖类特征的是( )
A、受精过程和幼体发育都在水中进行 B、幼体用鳃呼吸
C、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D、成体能在干燥的陆地上生活
25.下列不属于骨骼的是( )
A、脊柱 B、前肢骨 C、后肢骨 D、椎骨
26.骨骼肌瘫痪,并导致萎缩的原因是( )
A、肌细胞失去营养供给 B、肌腱被破坏 C、控制骨骼肌的神经受损 D、肌细胞死亡
27.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蚂蚁搬家、孔雀开屏、公鸡报晓 B、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蜘蛛结网、惊弓之鸟、大雁南飞 D、狗辨主人、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28.捣蜂窝的人会被蜂蛰伤,蜂蛰人是蜂的( )
A、社会行为 B、防御行为 C、攻击行为 D、繁殖行为
29.家鸽胸部的骨很突出,其作用是( )
A、减轻体重 B、着生发达的胸肌 C、维持身体平衡 D、减少空气阻力
30.使骨骼肌附着在骨上的结构是( )
A、肌腹 B、肌腱 C、血管 D、肌细胞
31、“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的产卵过程,对蜻蜓该行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B、是一种学习行为
C、是一种繁殖行为 D、该行为由蜻蜓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32、酸奶是一种有益的酸性乳品,泡菜也是特色小吃,这是人们利用( )的发酵作用。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曲霉 D、乳酸菌
33、受精卵是新生命的开始,人体的受精作用发生在( )。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子宫内膜
34、人和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 )。
A.胎生 B.卵生 C.卵胎生 D.体外受精
35.人的胚胎在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于( )。
A.母体 B.胎儿 C.卵黄 D.
36、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 )。
A、细胞 B.基因 C.染色体
D.DNA
37.鸟卵中,将来可孵化成雏鸟的部分是( )。
A.卵黄 B.卵白 C.胚盘 D.系带
38.青蛙的雌雄抱对现象有利于( )。
A.躲避恶劣环境
B.促进发育
C.提高体外受精率
D.相互取暖
39.下列能够正确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的是( )。
A.卵细胞→幼蛙→蝌蚪→成蛙
B.受精卵→幼蛙→蝌蚪→成蛙
C.卵细胞→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D.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40.下列关于有性生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性生殖一般是具有两性生殖细胞结合过程
B.有性生殖是由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发育成的新个体
C.有性生殖后代有更强的生活力
D.有性生殖后代变异性更强
二、填空题(10分,每题1分)
4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 和 肌肉组成的。
42.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 ,大多数细胞只能利用现有的 生活。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生殖。
43.扁桃体炎、猩红热、手足癣、稻瘟病和小麦叶锈病等均由细菌和真菌的一些种类营 生活引起的。由真菌产生的可以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叫 ,长期使用后人体内的病菌会产生一定的 。
44.生物多样性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指 的多样性,还包括 的多样性和 的多样性。
45.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 或 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 。
46.利用 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 。
47、动物的运动,既能使其找到________和________,又有利于躲避________。
其运动方式总是与其________________相适应。
48、躯体运动的形成是由________为杠杆、________为支点、_______________为动力形成的。
49、幼年时,人的骨髓呈________,具有________功能。
50、鉴定骨的成分时,把骨煅烧时利用有机物易燃,无机物不易燃的原理;骨的脱钙是利用无机物与酸反应被分离出来。据此知煅烧后的能剩下的是__________,它使骨具有_______特性;骨脱钙后,剩下的是______________,它使骨具有_________特性。
三、连线题:( 10分,每题5分 )
51.用线段连接下列动物的表现与所属的行为
①金龟子遇敌假死 A、繁殖行为
②雌鸟衔虫喂养雏鸟 B、防御行为
③天鹅的按时迁徙 C、社群行为
④饿狗之间为食物而争斗 D、攻击行为
⑤蚂蚁间的分工合作 E、节律行为
52.将下列生物与其生殖方式用线连接起来。
①细菌 A、孢子生殖
②青霉 B、分裂生殖
③酵母菌 C、营养生殖
④月季 D、出芽生殖
⑤马铃薯
四、判断题:(10分,每题5分)
53.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会飞的动物。 ( )
54.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建立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的。 ( )
55.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 )
56.生物分类单位中,“门”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 )
57.许多药材都需要野生生物作为原料。 ( )
五、简答题:(30分,每题7.5分)
58、实验人员想了解一下新孵化的鸟类是怎样获得对母亲的情感的。他们选择了六只刚孵化的小鸭,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鸭刚孵化出来就被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使它们不能见到自己的母亲;乙组小鸭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实验人员给甲组小鸭展示了一个气球,同时放母鸭叫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人员发现甲组小鸭看到气球能够跟随在气球左右。
(1)甲组小鸭跟随气球走的行为属于 。
(2)乙组小鸭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3)如果不是把甲组小鸭放在气球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则甲组小鸭可能会 。
59.分析下图并回答
(1)福娃的造型依次融入了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燕子的形象。其中,在水中生活的动物是___________,在陆地生活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空中飞行的动物是___________。
(2)这些动物体内都有脊柱,属于___________动物,福娃“贝贝”的体温随周围环境的变化
而改变,是变温动物;而其它动物都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来维持体温的恒定,是___________动物。
60、右图是人上肢肌肉的协作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是 肌。②是 肌
(2)该图表示人体屈肘动作,①和②的状态分别是 和 。屈肘运动时,骨骼肌接受了 传来的兴奋而收缩,牵引 绕着 活动。
(3)当手臂自然下垂时,感觉比较轻松,因为此时
①处于 状态,②处于 状态。
(4)以上实例说明任何动作都需要各种肌群之间的 。
61.右面是一位同学用放大镜观察长了“黑毛”的馒头后,得到的真菌——根霉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含有孢子的是图中___________(用图中序号回答)结构;吸收馒头中营养物质的是图中的___________(用图中序号回答)结构。
(2)它___________(填写“有”或“没有”)细胞结构。
(3)请你再写出一种常见的真菌名称: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一选
1、C 2、B 3、D 4、D 5、A 6、C 7、B 8、A 9、B 10、C 11、B 12、A 13、D 14、C 15、D 16、C 17、B 18、D 19、D 20、A 21、C 22、B 23、A 24、B 25、C 26、B 27、A 28、D 29、C 30、D 31、B 32、D 33、B 34、A 35、C 36、B 37、C 38、C 39、D 40、B
二、填空题
41.骨骼;肌肉42.细胞核;有机物;分裂43.寄生;抗生素;抵抗力 44.物种;基因;生态系统45.陆地;水域;自然保护区46.生物反应器;环境污染47.食物、配偶、敌害、生存环境48. 骨骼、 关节、骨骼肌收缩49.红色、造血50. 无机物、硬脆、有机物、弹性
三、连线题
51.①B②A③E④D⑤C 52.①B②A③D④C⑤C
四、判断题
53.√ 54.√ 55.× 56.× 57.√
五、简答题
58、(1)先天性行为(2).对照组 (3).它们将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
59、(1)鱼 大熊猫 藏羚羊 (2)脊椎 恒温
B.将乙种植株耐寒基因导入到甲种植株的根尖中培育出目标植株
C.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乙种植株以获得满足要求的目标植株
D.诱导两种植株的花药细胞融合并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成幼苗
4.水稻植株易因感染赤霉菌而患恶苗病,患病植株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有人推测是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使水稻患恶苗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据题分析可知,赤霉素属于植物激素
B.植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各个时期,赤霉素均起主导作用
C.植物体内合成赤霉素的主要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
D.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
5.我国已在“5・12”地震重灾区平武县摩天岭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国际级的科学研究和生态监测平台。这里有228种动物和301种植物,是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是野生动植物生存栖息的乐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自然保护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里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建立自然保护区,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有助于增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C.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该区域加以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071-01
南四湖野菱主要分布在湖岸滩涂水域中。近几年,由于天气干旱,湖泊面积减少,加之对湖泊滩涂过度开发等人为因素影响,其生存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分布面积急剧减少,为加大对遗传多样性丰富且濒危情况严重的农业野生植物居群原地保护力度。微山县成功申报了野菱原生境保护点项目,对南四湖区域内濒临灭绝的野菱进行定点保护,并加以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1 南四湖野菱保护的必要性
野菱(学名:Trapa incisa var. sieb.)属菱料,一年水生草本植物。根有两种类型,除普遍的吸收根,尚有含叶绿素沉于水中的同化根,根丝状细裂。叶漂浮水面集生于茎端,叶柄具纺锤形气囊,以利漂浮,所有这些性状都是对水生适应的结果。其果实富含淀粉等多种营养成份,能食用和工业用,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野菱原是南四湖主要水生经济植物之一,而且它对湖源水质改良具有重要作用。它的濒危将对山东省生物多样性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保护现有野菱及其生活环境,一是可以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可以有计划的将野菱基因服务于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野菱的可持续利用。三是可通过对野菱的保护,提高湖泊水面的植被覆盖率,有利用改善湖泊的生态环境。
2 南四湖野菱保护的做法
通过调查研究和实地勘察,最终选择在野菱原生境建设保护区的方法实施保护。
2.1 保护区建设的可行性
保护区建设选择在南四湖中的微山湖水域,位于北纬34°41′19″,东经117°12′16″。距离湖岸1.5公里,距京杭运河航道7.5公里,湖面开阔。该水域水深0.6-1.0米,年平均气温13.7℃,生长季节(4月-10月)平均水温为24.6℃。保护区周边无工业排污口,经测定水质为Ⅲ类,湖底土壤有机质丰富,适宜野菱的生长与繁衍。
2.2 保护区的建设规范
野菱原生境保护区占地约1000亩,其中,核心区500亩、缓冲区500亩。核心区、缓冲区内建设管护用房(船),缓冲区建设边界水上标志、警示标志等,确保不受外来因素干扰。湖泊水面属国有,对已划定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水面由政府负责无偿收回,个人和其他集体不得违规进入从事生产活动。
2.3 保护区的建设内容
2.3.1 标志碑:在保护区主要位置设置标志碑1个,长宽分别为3.5米和2.4米,水面以上高度为6米。标志碑为C30钢筋混凝土双立柱式,板面选用铝板制作。标志碑正面标出保护区的全称、面积和被保护的物种、责任单位、责任人等;背面标出保护区的管理细则。
2.3.2 标志牌:对破坏保护区者提出警告,沿缓冲围栏设置8个。每个标志牌长2米,宽1.36米,离水面高度2米,标志牌为C25钢筋混凝土又立柱式,板面选用铝板制作。
2.3.3 安全警戒设施:装设边界水上酥50个,灯标4个。
2.3.4 围栏:长度6180米,在湖中建设。围栏建设标准为:立柱为高2.3米、宽20cm方形的C20钢筋混凝土水泥柱,每根立柱中有4根Ф12mm圆钢,箍筋为Ф6@200mm,水泥保护层1.5―3cm,铁丝网为Ф2.5―3镀锌铁丝,Ф2―2.5刺。立柱埋入地下30厘米,中心间距3米;最下部的铁丝网距水面小于20厘米,最上部的铁丝网距立柱顶小于10厘米,另在两柱之间斜拉2条铁丝网。
2.3.5 水上管理用房:购置15米长驳船一艘,船上建设房屋三间,面积50平方米,配备太阳能发电设备1套。
3 南四湖野菱保护的成效
保护区建成后,区内的野菱长势良好,群落得到缓慢恢复,核心区水面覆盖率一度达到60%以上,缓冲区水面覆盖率也达到了40%左右。
3.1 经济效益
野菱的植株和果实都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营养物质,菱米肉嫩脆甜,生食烹饪具可,以菱米为主料研制出的微山湖牌菱米酒远销全国。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使野菱这一珍稀濒危植物得到有效的保护、繁殖。同时掌握了野菱分布与生育习性及变化规律,为野生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其特异种质资源一旦在转基因作物、基因改良、育种等方面得以开发得利用后,将大大加快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的进程,使种质资源与基因改良跃入新的发展阶段,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将发挥出独特的不可估量的巨大的经济效益。
3.2 社会效益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加强宣传教育及保护措施的落实,提高了政府及群众对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以法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法制观念与思想意识,使人们自觉的爱护珍惜野生植物的种质资源,使野菱这一珍稀植物得到有效的保护、繁殖,保障了生物多样性。
3.3 生态效益
一、生活化的科学探究活动
1、选取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会和一定的“情景”结合在一起的。而探究性教学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参与体验知识的情景,实现对知识的构建。呼吸作用那节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要将整个过程彻底理解,许多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可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例子,让学生思考如:酸奶是怎样制成的?为什么新鲜水果,蔬菜放在冰箱中能延长保存时间呢?腐烂的桔子为什么会散发酒味?通过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引起同学们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呼吸作用有关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对呼吸作用原理、过程、外界因素影响、实际应用等一系列相关知识的深入探讨。
2、选取学生身边的生物作为探究对象
拓展课程资源,不仅可以转变学生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而且在观念变化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在学生生物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进行“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探究活动时,教师并没有事先布置学生准备粗糙的纸和玻璃板,当时主要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学生领到蚯蚓后就开始进行观察活动,他们一下子就将教室中、书包里能利用的材料几乎都用上了,令人始料未及,虽然学生选用的材料有些对比性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忽略了对照实验,但我却从学生的行动中敏锐地发觉到:这些学生在缺乏实验材料的情况下,急中生智,创造性地、灵活地利用了身边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包书的塑料封皮、光滑的纸和即时弄皱的纸、文具盒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东西,不属于正规的实验材料,而成为容易被忽略的资源,但正是这些触手可及的“亲密”资源,降低了活动的成本和难度,缩短了学生与探究活动的距离,让学生感到科学探究并不是深不可测、高不可及的,不仅增强了对生物实验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而且我立刻就称赞学生具有丰富的相象力和主动参与的学习热情,并再次强调对照实验的重要性,学生们立刻着手进行改进,使学生对这次观察实验有了层次丰满的体验,并在实验全程的设计和操作中,发展了自己的实验动手能力。
二、突出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关于科学方法的内容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许多学者知识渊博,但方法不当,使许多研究没有形成优秀成果。我国的中学生理论知识可以得满分,但实践操作难以评说,最主要的问题是方法欠缺。因此,明日将走上社会的中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比单纯地获取知识更为重要。生物新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新要求,显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学生通过生物的学习,获得生物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一般方法。如观察实验法、分析概括法、简单推理法、比较综合法等。
2、穿插生物科学史的内容
许多科学史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如果用它们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是再好不过的。如1953年米勒把NH3、H2O、和HCN等放入烧瓶,放电七天七夜,最后在溶液中发现氨基酸,这些氨基酸从何而来?这就为生命起源内容的学习创造了悬念。在科学史教学中还可创设一种“矛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比如在学习孟德尔遗传规律前,先介绍当时在学术界流行的关于遗传的概念,即融合遗传理论,认为两种不同的性状在杂交后被融合到一起,不再分开。这样,生物的性状就不可能有显隐性之分,也不可能有分离现象。但早期的植物杂交实验者已经发现植物性状有显隐性和性状分离现象。孟德尔敏锐地发现了原有理论与新事实的对立,一开始就提出要解决性状如何传递的问题。孟德尔是如何做的呢?这样引入课题,就使学生处于一种思维的矛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教学铺垫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多样性
1、科学探究的自主性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在这一节里,有一个探究活动内容即鸟适行的特点,我把这一节的学习内容事先制作成网页,上课前,把各种鸟类标本摆放在学习桌上,把与本节课实验有关的仪器用品摆放在学生面前。然后,围绕鸟为什么会飞这一活动主题,把学习内容分成六个活动课题组,即外行组、运动组、呼吸组、消化组、排泄组、生殖组。各组学生组成是自由组合,学生如果完成本组任务后还可以参加其他组的活动。在课堂上,只见学生有的在观察鸟的标本(看鸟的羽毛、体形、爪等)、有的在电脑上查资料作笔记(鸟的迁徙、鸟的种类等)、有的在讨论(鸟在飞行时怎样呼吸),学生学得不亦乐乎,成功的喜悦浮在脸上。
2、科学探究的开放性
新教材中,有些问题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究;有些问题,并未叙述得面面俱到,而是提出要求,让学生自己搜集信息;探究的课题、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不做过死的规定,由学生自由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介绍生物科学上目前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或存在的争议,体现科学体系的开放性。
例如:笔者曾尝试上了这样一节课:人教版八年级生物教材上册第五章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本节通过人类在环保、食品制作、食品保存、药品生产等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3、科学探究的多样性
初中生物教材包含了大量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有的比较集中,有的比较分散,有的显现,有的隐含。在初中第一册生物学教材开篇中,都会有这样的内容:介绍各种形形的生物。当老师在课上引用自然界中各种珍惜动、植物来解释这一现象时,不妨引申出生物多样性这一概念,使学生对生物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以后的进一步讲解埋下伏笔。不同的教师,根据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情,其讲解的深度和广度应该会有所差别。例如:可以出示各式各样的环境图片、珍惜动植物图片,或者让同学们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生物,会发现,种类太多了。 让学生去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过去,我们简单地认为科学探究就是做实验。事实上,照方抓药的实验,也未必有多少探究的味道,何况受时间、条件限制,有些知识点不宜或者很难在课堂上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活动,甚至有些探究活动在中学实验室没有条件进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深入思考科学家的工作过程,亲身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合理推理,体验科学家不断深化对问题认识的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学生懂得的道理要比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记”深刻得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