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3 10:09:0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Linda Campbell等人在《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一书中列举了肢体动觉智能的主要特征,其中灵活、精确、协调、敏锐是与生物学实验相关的四个特征。而这些特征的形成又与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等多个智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笔者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实验选修课上,对不同智能在肢体动觉智能特征形成过程中的影响进行探究,进而分析不同智能在肢体动觉智能培养中的作用。
1 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是准确操作的重要前提
精准操作的前提是关注步骤描述中的各个细节,理解每一步操作背后的实验原理。前者与语言智能息息相关,后者则离不开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调动学生以上两种智能来实现精准操作,提高学生的肢体动觉智能。以“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实验”为例,亚硝酸盐标准曲线的绘制以及泡菜样品的处理与测定涉及复杂的实验程序,曲线的拟合以及测量值的可信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精准操作。
语言智能的调动可以通过听、说、读、写四种学习通道去实现,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为有效倾听、模仿讲解、选择阅读以及课堂记录四个方面。生动形象的描述、抑扬顿挫的讲解能够促进学生对泡菜处理步骤的有效倾听。另外,在投影与板书中对重氮化反应的相关试剂进行标记、提醒学生记录分光光度计的操作也是调动语言智能的重要方式。在测定吸光值时,教师可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描述对小组成员进行讲解,以此实现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准确认识。
数理逻辑智能在精准操作中主要体现在对数字的敏感度以及实验原理的理解上。泡菜样品的称量、曲线绘制中亚硝酸钠的用量、重氮化反应时间的把握等方面教师应有所强调,才能保证量化实验的结果与真实值无明显的偏差。而理清实验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步骤背后的原理则有助学生区分亚硝酸钠及硼砂等用量对精准程度的不同要求。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以及参数对应的生物学意义后,学生也能根据实验需要适当增加泡菜的用量,调整亚硝酸钠的含量来调整标准曲线的范围。
通过调动以上两种智能,学生在绘制标准曲线时各点都能基本落在同一直线上,而测出的泡菜亚硝酸盐含量也与教师预实验测得的数值基本吻合。这说明语言智能以及数学智能可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提升学生的肢体动觉智能。
2 灵活操作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空间智能与自然观察智能
能够灵活操作的学生往往对空间位置以及色彩、形状有较强的觉察能力,同时他们可以分辨出不同物体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也就是说,空间智能与自然观察智能是灵活操作的重要影响因素。
以“果酒、泡菜的制作”为例,在泡菜、葡萄等实验材料的选择时,学生需要通过色彩、性状对材料品质进行判断,同时在材料切片时也要对下刀的位置以及切片的厚度、形状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应强调材料选择以及材料处理的相关要点,在调动学生空间智能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相对灵活地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
自然观察智能在此则主要体现在辨别各种配料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上。由于学生普遍缺乏一些与烹饪有关的生活经验,因此泡菜中花椒、八角等各种配料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如果学生无法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就会因为不知什么时候加哪一种配料而显得“笨手笨脚”。因此教师在学生操作前应强调花椒、八角等各种配料的特征,让学生了解不同配料之间的差异。
在调动学生的空间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后,学生基本都能选择较为优质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同时也能灵活地对材料以及配料进行处理,较好地实现了肢体动觉智能的培养。
3 实验小组的协调操作取决于组员的人际交往智能
生物实验课堂上往往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相对大型或复杂的生物学实验。在这些实验当中,学生相当于是每个人完成实验步骤中部分操作。那么操作与操作之间的相互协调显得尤为重要,而这又离不开组内的合理分工,此时人际交往智能就是协调的关键。
以“食用菌的栽培实验”为例,在制作栽培袋的过程中,只有学生对配置溶液、称量药品等各项操作有相对明确的分工,才可能高效地完成前面培养料的准备工作,为后面的灭菌以及接种操作预留足够的时间。因此,教师在操作前应引导组长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与个人的任务,通过人际交往智能实现肢体动觉智能对操作协调性的要求。最后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基本都能在规定时间内与小组成员有序地完成实验任务。
4 敏锐的操作离不开实验反思,内省智能有助于形成有益的经验
反思有利于学生发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操作的优化和改进,下次做类似实验时能够迅速地作出判断反应。而反思的过程其实就是调用内省智能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养成实验反思的习惯。
以“果酒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为例,在测定VC含量前学生已经通过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对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有了初步的体验。那么在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分光光度计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错误操作,为VC的测定奠定基础。另外在测定VC含量时,教师应结合两种测定对光源以及比色皿的不同要求来引发学生对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做更深入的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内省智能。在刺激学生的内省智能后,学生在操作时的规范性大大提高,对实验操作的反应更为迅速、敏锐。
通过智能而教以及为智能而教是多元智能理论的两种应用。目前开展的研究往往只是针对其中一种,在两种应用之间划以明确的界限。而上文则通过智能互作的关系将这两种应用联系起来,以智能影响智能,智能带动智能发展。智能在这里既是工具,又是我们培养的目标。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智能互作”确实是培养学生肢体动觉智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一、现状
随着大学大规模扩张,高职学生生源愈来愈差,高职英语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层次复杂,教学费时低效。学生来源既有普通高中毕业生,又有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高中、中专、技校)。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起点与中职生源的基础素质不相适应,教师的备课、上课未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具体的教学与指导,尤其是在学法上不够重视,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仍占主导地位,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主要还是灌鸭式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语法分析,缺乏师生间的互动,教学效果不理想。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尤其是忽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3.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当前各级教育部门注重英语等级考试的合格率,同时各用人单位把各类证书尤其是英语等级合格证书作为工作面试的敲门砖。
二、举措
笔者所在学院教学改革环境友好,本课题所包含的教改内容得到单位的领导、教师和学生的热情支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被列为我院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项目之一。通过不断改革大学英语教学组织形式,增加课堂内外的教学互动环节,有效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学院英语教研室教师群策群力,本课题的参加者多为海外留学归来的学子和具有丰富教改经验的一线教师,而且大部分是青年教师,他们对高职英语教学课堂运用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和亲身体验,能够顺利完成本课题的每项任务。
本课题引进和借鉴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其核心是:人的智力结构是多方面的,在每个人的智力结构中,包含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感知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这八种智能,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适当的教育与训练可以使每一种智能都有在某方面发展的潜能和机会,在许多方面都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学生大脑中的八种智能的基础上,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水平,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
本课题从以下方面出发,对高职英语进行探讨并在教学中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基本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有效地充分地发挥每位学生的个性和聪明才智。
2.基本内容:(1)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现状,使之从以课程内容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向以学生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我院英语教学全面贯彻执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多元导入,激发兴趣。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多元情境化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办法,要在英语课上以学生爱听的故事、关注的环境、直观的动画或动人的音乐导入,使教学内容快速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智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愉悦情趣之中学习。这样,每位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特长智能来学习,吸取知识的精华,使学习成为快乐的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达到教育的目的,有效地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院英语教学每节课前5~10分钟,全班同学按照学号顺序,一次一个,轮流做英语演讲PPT,内容题材不限,但是要求原创。每位同学在演示PPT时,可以问其他同学问题,而在PPT演示完之后,其他同学可以发表评论,如果有任何不解或其他相关问题,也可以向主讲人提出寻求解答或解释,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胆量,而且丰富了大家的课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仅仅是一个忠实的听众。
(2)促使教学大纲、课程计划、考核计划在新学期第一节课进入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遵守的教学指导文件:每一学期第一节课为我院例行的始业教育课,在第一次课上,我院英语老师将解读本门课教学大纲、考核标准、教学进度表,让学生心中有数。
(3)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三种英语实用能力,第一学年生活实用,第二学年工作实用,第三学年考试实用。本大纲要求教师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让学生享受英语学习过程。三个学年3000的词汇量分6个学期逐步推进,加上口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学生在毕业之时能掌握足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进行较流利自然的口头和书面交流,真正达到“高智能”学生应该必备的学以致用的目的。
(4)任务驱动,整合智能。任何一项工作任务都是由诸多要素、多个环节和其他相关要素构成的,必然要启用多种知识和智能的思维。任何一项工作任务都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法完成。我院英语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不时提出有趣或有益的话题,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每组代表陈述本组意见,这样同学能集思广益,整合智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都能得到全面的智能开发。
三、改革目标
1.高校教师掌握以学生活动和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2.高校教师掌握课堂里运用教学大纲的“契约机制”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3.促使我院乃至我省高校在多元智能英语教学环节上步入全国先进行列。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解决传统教学过程设计不当,备而不用,用而无效及教学大纲不和学生见面的问题;
2.解决学生在课程中对学习要求、任务和责任不了解,对学好课程没有心理准备的问题;
3.解决教师课前对课程没有整体把握、对师生在课程中各自承担的角色不明确的问题;
4.着重解决学生在个人能力上的差异性、多样性,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五、实施方法
1.由课题组成员对省内不同层次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进行关于基于多元智能理论高职英语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
2.由课题组成员在新学期到来之际集体讨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大纲、考核方式及教学进度表,在第一节课内宣讲和讨论教学大纲,以期得到学生的认可。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本课题提出的有关计划、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
3.进行中西文文献收集、翻译和研究,了解本教改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本教改项目提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此项工作由全体项目组成员参加。
4.由课题组成员综合调研数据和文献理论,各就本学科情况撰写科研论文,并完成《基于多元智能的高职英语教学策略探索》的课题。
5.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估、发表、出版和申请结题。
6.最后却最重要的是:我院英语教学一直按照本课题提出的教学理念进行,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完善理论。
六、成功经验
本课题涉及多元智能的理念在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已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其原理容易理解,容易接受,易于在课堂上实施。经过三学年的探索,本院英语教学取得丰硕的成果:每届大一新生进校第二个月举办英语联欢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每周三个晚上开设英语口语课,激发大多数学生强烈的英语求知欲;更为重要的是,在连续三年的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中,我院学生取得很高的合格率,其中,笔者所教2014级两个班级,一个班通过率为100%,另外一个班仅有2位同学未通过考试。而2102级同学已经顺利毕业,在工作应聘时,其英语水平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其中很多同学进入外贸公司工作。
七、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职英语教学任重道远,笔者只是抛砖引玉,以期更多的同行尤其是专家学者提出真知灼见,指点迷津,我相信高职英语教学春天已经近在咫尺。
参考文献:
[1][美]JoeL.Kincheloe主编.多元智力再思考[M].霍力岩李敏谊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第一版.
[2]苏贺明.促进团队成员多元智能发展的项目学习模式研究[J].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7.
[3]梁彩玲.多元智能与国中英语教学[J].英语教学,24(1):74-85,1999.
[4]赵子嘉.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英语教学[J].英语教学,24(2):47-62,1999.
[5]李平,译. 经营多元智能: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M].(Translated from Armstrong,T.1994.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the Classroom.New York:St.Martin Press.)台北:远流出版社,1997.
化学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过分看重知识的传递而忽视学生智能的培养,追求的是课堂的“静”与“序”,导致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严重缺失,学习方式单一,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借鉴多元智能理论设计课堂教学策略时可以有两种思路,一是以智能为目的进行教学,二是以智能为手段进行教学。
1.以智能为目的设计课堂教学
其设计思路和组织安排是:首先确定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某一项或几项智能,然后将课堂中的大部分活动明确地指向这一项或几项智能的训练和培养,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培养这些智能类型的活动方式,教学评价也关注的是学生的不同智能是否得到了发展。
2.以智能为手段设计课堂教学
就是设计能够体现或者发挥不同智能强项的活动,给不同的学生充分的机会去发挥、运用自己所擅长的智能进行学习。改变学生过去整齐划一的静听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有机会、有可能在课堂上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发挥出自身的智能强项,以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从而达到对学习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最终达到自身智能以及其他方面更好的发展和成长的目的。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以上两种思路常常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并不必作出泾渭分明的划界。单纯的“手段”说或“目的”说都欠合理性,但就我们课堂中普遍存在的弊端,以及目前迫切需要改革的做法来说,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手段”优先,兼顾“目的”。即以智能作为教和学的手段,以多元的途径达到最终既加强了智能,也强化了教学内容的目的。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从智能结构看,在以往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重视学生的语文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其他智能的发展。教学实践证明,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的各种智能得到全面发展。
1.实验探究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教学如果离开实验,仅凭教师的口述和板书,学生只能死记硬背,随着所学内容的增多,容易产生“前摄和倒摄抑制现象”,导致知识杂乱、混淆。如果在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或其他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们注意观察、认真思考、正确描述,就能使学生清楚、准确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这样做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这些重要的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空间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例如氯气性质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画出氯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氯原子结构,预测氯气可能有的化学性质,然后给学生提供参考性实验方案,通过分组实验、讨论得出氯气性质结论。
2.指导阅读法
化学知识通常与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许多化学知识以大量叙述性材料为特征,属于陈述性知识,是一种掌握事实的学习,适合指导阅读法教学。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科技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他们关心环境、能源、材料、卫生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欲望。如“二氧化硫污染”的教学,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结合课本中的家庭小实验、上网查阅资料等手段,布置学生写出关于二氧化硫污染及防治方法的小论文,既提高了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能使学生的语言智能得以提高。
3.归纳——演绎法
化学概念和化学理论的教学常运用归纳——演绎法,能增强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根据学习心理理论,概念的学习主要有两种形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概念形成”指学生从大量同类事物中,通过辨别、概括、抽象出其本质属性,是通过大量处于下位的具体例证概括抽象形成的,要求有足够的正、反例证,通过辨别、发现和抽象得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因此这是一种上位学习。“概念同化”指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适当的概念图式来学习新的概念,要求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材料的有关概念,学生要在辨别新概念与原有上位概念的异同中产生新概念,并将新概念存入更新了的概念网络。这是一种下位学习。例如对元素周期律应通过归纳——演绎法教学。
4.问题讨论法
问题讨论法是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机会的较好方法,通过讨论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得到充分显示。例如“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先通过对lmol不同固体、液体及气体的体积数据和模型展示,使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发现问题:一定温度下,lmol不同固体、液体物质体积不同,而在O℃、101325Pa时,lmol不同气体体积却相近,都约为22.4L,为什么?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讨论,整个过程学生的各方面智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一、创设语境,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就是个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语言文字的掌握能力。地理概念、规律等都是发展学生语言智能的基本要素。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给学生起到一个示范作用。其次要让学生多发言、多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而且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学生多渠道地参与进来,在教师的引导下,把相应的内容表述出来。
指导学生写学习心得、学习体会、学习小论文,对某一概念、规律、原理的理解,对某一问题的分析,某一地理
事件的原因分析,以及本质规律和外在的联系的阐述,都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些方法。
二、不断创新,培养学生数理的逻辑智能
数理的逻辑智能在地理学科中主要体现在学生思维方面的能力,包括推理和概括能力。在地理教学中,任何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活动,都有利于学生数理的逻辑智能的发展。培养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比如教学中时区的换算,地方时的计算等。再如培养学生利用比例尺熟练地计算两地之间的实
际距离。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地理表面现象入手,揭示深层的地理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设计情境,培养学生的运动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是指人能灵巧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技能,包括联系“身”和“心”,使身体得以完美展现的能力。身体的运动智能在地理学习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运动模仿能力。
根据加德纳的观点,那些能够支配全身或部分的身体(如善于用双手来解决问题)的人,就有高度发展的身体运动智能。
例如在学习“矿产”的分类时,让学生用手去摸不同的矿物,以此感受不同矿物在硬度、质地方面的差异,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又如在讲解方位时,可以带学生到学校校园里去认知方位,在学习“天气和气候”时,可让
一些学生模拟电视台播报员播报“城市天气预报”、“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等;讲地球的公转时,请学生分别扮演地球、太阳,来演示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从而把这一知识点直观化,达到理解的目的。
四、开展合作,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
所谓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并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一智能的核心在于与他人之间的“理解与交往”,善于听取他人的观点,善于与人合作。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这种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新课改的教材中,自主学习的内容占了很大部分,由于每位学生的智能有差异,让学生单独完成这部分任务,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组员各自的智能优势,互帮互学、分工协作、智能互补。如网络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负责上网收集资料,课件制作在行的学生负责把相应的内容用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语言智能较高的学生负责作专题汇报,在分组和设计任务时要顾及到学生现有智能水平的差异,要尽可能涉及一些不同的智能领域,让学生享受到“智能公平”,这样每位学生就都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智能,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例如完成一项研究性课题《城市河流水污染成因分析》,可以根据人类智能的特点,在班级里让学生们根据各自的特长,采用智能强弱搭配编组,各自发挥智能强项,分工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如由善于交际的学生担任课题负责人,统领整组人的行动,由空间智能发达的学生设计整个研究。
课题的流程:1.到校内、外查资料;2.网上查询;3.访问校内、外专家、老师;4.实地考察;5.编印问卷;6.分析问题;7.结题报告的编写。
语言智能强的学生对专家进行访谈以获得相关信息;运动智能占优势的学生与自然观察智能强的学生担任实地考察的任务;编印问卷、分析问题由数学逻辑智能强的学生完成;具有语言智能天分的学生担任课题报告的最后编写。整个研究课题就在学生们的共同合作学习中完成,从而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
五、直观教学,培养学生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主要是指人们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能力,视觉艺术亦是空间智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核心成分包括精确知觉物体或形状的能力,对感觉到的物体或形状进行操作,或在心中进行空间旋转的能力。
采用电影、电视、投影片、多媒体、挂图、图解、图表等形象化教具辅助教学,有助于激活视觉空间智能。多媒体有利于将运动变化的题型用动态的形式展现,如宇宙运动规律等。视觉――空间智能还表现为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观察对地理学的研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如魏格纳通过对《世界地图》上大陆轮廓的观察,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欣赏,通过观察和欣赏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
六、总结心得,培养学生自我认知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体现在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到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使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归纳、分析、抽象、概括等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小结。
高中地理学习中的自我认识能力表现为:了解自己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学习地理的状态,清楚地知道自己学习地理的潜能。对于每一个阶段学习的结束,学生进行阶段性学习的反思和再认识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过程可以由阶段性考试的试卷作为切入点,但不应定位为自我批评与再批评。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性的过程,而反思则应作为学习的必要延伸,是对阶段性学习过程的再认识。在这一阶段中,学生本人的学习态度如何,知识结构有何不足,学习过程中方法、态度与相应掌握程度的得失……无论是对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习,还是对学生健康、健全地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七、陶冶情操,培养学生音乐智能
古代的很多哲学家都把音乐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柏拉图主张:“节奏与和声蕴藏于灵魂深处,并在那
里掌握着最强有力的支配权,滋润身心,这些只有从受过良好教养的人身上才能发现。”亚里士多德也是普及音乐教育的倡导者,他说:“音乐使我们显示出更有情调的个性。”音乐是一种聆听的语言,音乐智能拥有独特的规律和思维结构,与其他智能没有必然联系。20世纪音乐的领头羊史特拉文斯基曾经评论说:“音乐就是表现它自己。”这一点正是强调了人类音乐才能的独特性。具体到地理教学中,音乐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音乐智能是指对声音、节奏的感知及迁移能力,可以选择一种音乐用于某一单元或某一节课,以创造出愉悦的心情或氛围。加德纳指出:音乐智能的主要特征是理解、欣赏、制作、表现音乐节奏和旋律。已有的尝试和研究表明:在课堂中使用音乐,既是可能的,更是必要的。这是因为:(1)音乐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2)音乐改变了记忆和学习的方式,创造了超强记忆;(3)音乐调节了通常学习时的紧张空气:它创设了积极愉快的心理氛围,使课堂学习充满了愉悦、自信和友爱。
如在预备铃响后的两分钟,播放一首旋律悠扬的曲子,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准备接受新知识。在地理课中根据不同的内容配以不同的音乐背景,如学习《长江》时,配首《长江之歌》;讲《日本》时,配首《拉网小调》或《樱花》;讲《青藏高原地区》时,配以歌曲《青藏高原》,如此教学,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状态下,自然事半功倍。
八、实践体验,培养学生自然观察者智能
自然观察者智能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以及学会欣赏大自然并与之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地质学家李四光、气象专家竺可桢等都在这方面有杰出的能力。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学习者对地理对象表征和特征的观察是最直接、最可贵的感性认识,是形成地理概念、掌握地理技能、进行科学推理、发展地理思维能力的源泉。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许多学生对地理现象很感兴趣,觉得好奇,但在观察时不够仔细和深入,甚至于停留在看热闹的低级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实践、多体验、多观察。当学生观察时,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不断设疑、引发想象,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发现深层的问题。如,在讲解“月相”前,应该让学生充分观察,再设问:为什么不同的日期会有不同的月相?各月相有何特征?进而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
[1]钟祖荣,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开明出版社,2003.
[2]白艳红.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学地理教学整合.辽宁师范大学,2004.
[3]任蔚.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
[4]潘红星.运用多元智能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地理教学,2006,(1).
正如加德纳所言:“对于一个孩子的教育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结构特点将多种方法优化配置,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培养学生的多种智力,真正做到“为多元智能而教”。这样安排设计教学过程,使多种方法有机结合,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了语文综合性的特点,又使学生的言语语言、视觉空间、音乐韵律、肢体运动、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智能都得到较好的培养。因为智能发展有这样一些优势所以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进行创造。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发展学生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一种智能的发展实际上都有其独特的轨道,有的发展得早些,有的发展的晚些。比如:自我认识智能,各人的感悟能力不一样就说明了这一点。不仅如此,在每一个个体身上,智力的结构组成也不相同,因此,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前提,特别是一些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多元智能教学既可以从教学的内容上着手,也可以从教学手段或媒体应用方面去考虑。
为促进学生对学习对象的“理解”,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学生一般对动作的体验较深,教师在进行复杂的说明文教学中,可以将较为抽象的事理的过程与具体动作或表演的过程联系起来。例如,《颐和园》中游览顺序是小学生理解的难点,可让几组学生轮流模仿游览,然后请学生自己揣摩比较,达到真正的掌握与理解。这样,学生不仅理清了说明顺序,而且发展了肢体运动、人际交往、视觉空间、自我认知等智能。
三、重视发展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沟通智能是多元智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多元互动、协同合作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开发学生的人际潜能,而且可以帮助、促进弱势群体,从而达到智能互补的效果。为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一般要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异质性分组。当然,仅仅给学生分组并不能确保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必须有目的地给予引导。人际沟通智能的核心是留意自己和他人差别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合作完成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可以由学生通过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特长的分析,自行分工、把握进展速度。建立了合作小组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此时的学习光有兴趣是不够的,更需要有一种责任感。一开始可以是3~4人小组内的合作,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巧后,我们可以尝试全班同学之间的合作。例如,在《称象》的教学中,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有的组专门查证文中实词的读音;有的组负责全文的结构布局问题;有的组则专门文中人物形象;有的组研究的是文中逼真的细节描写:有的组研究《称象》的说明顺序;有的组收集图片、影像、文字等资料。最后将各个小组的成果进行交流、讨论、改进和汇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自然地发挥协同学习的作用。通过这种有意义的探究与合作,既开启了学生的人际沟通等多元智能,又把“学习时间和学习过程还给学生”,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自觉学习习惯,还使学生逐渐明白团体的成功有赖于团体的协同努力,从而在小组中建立起一种积极的、相互悦纳的人际关系。
四、树立多元评价观,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过去人们大多将语言言语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大部分智能测试也都建立在这一基础上。而多元智能理论则启示我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必须要从多元的角度进行。因为“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借鉴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应改变单纯以标准的智商测试和学科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观,树立多元多维评价观。改革的方面有:①评价意图。由评价学生的智能是一元的,改为多元的。②评价手段。由评价注重智力测验考试转变为智力测验考试与解决实际问题并重。③评价目的。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让他们做得更好,因而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为目的。④评价方案。在目前分科教学的情况下,应设计针对各科教学的多元智能评价方案,这些方案要顾全面、突重点、展优势、看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方凌雁,庞红卫.论多元智能观的评价理论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1,(20) .
[2]刘捷.建构与整合:论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 2003,(04) .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13/15-0081-03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英语是英语教育的早期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关键阶段,而单词教学又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为了了解现阶段小学英语的教学现状,我们对北京市通州区的几所小学进行了走访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教师一般都是以意思与例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词汇教学,让学生通过多读多写来强化记忆单词,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师也很少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和水平来“因材施教”。
针对目前的现状,很多教师和专家学者都做出了努力。通过查阅资料和走访调查,我们发现有很多研究都致力于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提升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1]但是,其中的大部分都是从八种智能入手,谈自己在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并没有从学生的智能情况入手,对班级内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调查了解。[2]
针对之前研究的不足,本研究把“掌握学生的智能类型”作为研究前提,在充分了解学生智能特点的基础上,运用班级学生共同的优势智能,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快乐地学好英语词汇,以提高英语词汇教学实效性。
二、研究内容
与传统的智力理论不同,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至少具有八个方面的潜能。[3]其理论突出了智力的多元性、差异性和开发性,对促进儿童智能的全面发展,教师因材施教都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为了能帮助学生通过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快速、准确、系统地掌握英语单词,本研究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通过调研掌握学生的智能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在提高词汇教学实效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各项智能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选取北京市通州区某小学五年级共6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通过访谈、问卷测试和任课教师的课堂观察记录,了解学生的智能类型。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计划、实施、观察、反思的过程,不断改进完善,推动研究进程。
四、研究过程和结果分析
(一)研究过程
1.班级内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个学生进行访谈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八种智能的所包含的内容,编制了多元智能类型判定的访谈题目。通过访谈,对学生的智能优势有了粗略的了解。从中发现,无论学期成绩如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这也与我们先前的预期相吻合。
2.通过问卷了解学生的智能特点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智能情况,特别是能清晰反应学生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我们通过借鉴和修改,制定出了多元智能问卷测试题,并通过表格的形式,计算出学生每项智能的得分情况。
通过多元智能问卷测试题,每名学生的每种智能都能得到10-50分不等的分值,分值越高,代表着这名学生该项智能的优势越大。相反,分值越低,代表着这名学生该项智能越弱。由此,我们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每名学生的测试结果(如图1)。
测试题每项智能的最高得分为50分,我们规定得43分以上为该生智能强。通过问卷测试发现,有的被大家公认的优秀学生,也存在着某项智能较弱的情况;教师眼中的“学困生”,也有非常强的智能。
3.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智能情况
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给实验班每位任课教师发课堂观察记录表,记录每节课中学生活动所表现出的智能强项,为总结学生的智能特点提供依据。观察记录表如表1。
教师根据学生活动情况,在相应的智能类型上画“”,并作简要说明。要求教师每节课既要对部分智能优势表现明显的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又要在两周内对全班学生都进行一次观查记录。这样,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每位教师对全班学生的智能优势至少有六次记录。综合几位任课教师的记录,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到每位学生的智能强项。
(二)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
我们综合了对学生进行访谈、问卷测试题和任课教师的课堂观察记录情况,得出实验年级中每一个学生的智能特点,从而总结出实验年级学生共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在实验年级261名学生中,各项智能较强学生人数及所占比例如表2。
通过对调查和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我们掌握了实验年级学生的智能特点。从整体看,学生的语言、音乐、身体-运动和视觉-空间智能较强,其他几方面智能相对较弱。
以上测定结果为我们制定适合学生特点的英语单词教学策略奠定了基础。
五、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的提出
基于以上的调查和分析,针对实验年级学生的智力状况,笔者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教学策略图。
(一)运用学生的语言智能优势,提高英语词汇教学实效
语言智能是英语教学的主智能。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记单词。
(1)创设真实的语言交流情境进行词汇教学。
(2)自编儿歌进行英语词汇教学。
(3)巧猜谜语,学习和巩固英语词汇。
(二)运用学生的音乐智能优势,提高英语词汇教学实效
“音乐是人类第二语言。”音乐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对于语言学习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运用学生的音乐智能优势,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词汇教学时用音乐来渲染气氛,强化记忆,提高了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
(1)将音乐节奏运用于英语词汇教学之中,巧用教材中的英语歌曲促进英语词汇学习。
(2)改编歌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英语词汇。
(三)运用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优势,提高英语词汇教学实效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从得到的学生智能类型上看,有近73.9%的学生身体-运动智能较强。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发挥学生身体-运动智能优势,收到了喜人的教学效果。
(1)运用表演和动手操作学习英语词汇。
(2)用肢体动作辅助英语词汇记忆。
(3)通过做动作猜单词促进英语词汇的记忆。
(四)运用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优势,提高英语词汇教学实效
小学生几乎个个喜爱绘画,而且都各有特色并乐此不疲。根据这个特点,教师运用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优势,为英语词汇教学服务。
(1)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记忆单词。
(2)通过讲解自己的图画复习英语词汇。
(3)把语言转化成画面,巧记方位词。
六、结束语
在本研究中,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学生的共同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从学生的优势智能着手,设计一系列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按照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单词,学生学习单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记忆和运用单词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教师的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借鉴,使学生的弱势智能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达到了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的预期效果。
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我们还会不断总结完善对学生智能类型的测定方法,使其更科学、严密,可操作性更强。同时,我们也会将本研究的方法和结论进行推广,希望本研究可以作为一个起点,对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的运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建萍,杨雪梅.多元智能理论下个性化教学策略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5).
[2] 李华.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英语课堂教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1).
0 引言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必须重点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英语开展会话交流的能力。
当前中职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而学习英语的目的性主要是考试、毕业、就业。由于学生生源广泛,英语基础薄弱,教师的教学工作十分繁重而且收效甚微。中职学校的学生自我意识强,个性十足,思维活跃,善于表现自己,同时适应环境能力强,敢想敢做。所以尽管劣势明显,教师还是要注意到这些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强项。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才华专长,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尝试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来调整和设计课堂教学策略。哈佛大学“零点项目”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探索新的教育手段。
1 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在他所著《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智能是人类生物和心理的本能,一种智能不会完全依赖于单一的感觉系统,智能依靠自身,通过一种以上的感觉系统得以体现。加德纳认为,人具有8种智能: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身体-动觉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和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这8种智能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发挥作用,然而对每个人来说,发挥作用的方式都不完全一样。
优秀的人常常在多种智能甚至所有智能方面都出类拔萃,但是大多数人只有部分智能处于优势,或多种智能共同作用。教师面对的学生多种多样,有的学生成绩平平,在人际交往方面却游刃有余;有的学生不善言辞,艺术感觉却十分敏锐。教师应发现并能够利用学生的智能优势,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对于教师自身来说,也要注意到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作用,其中,语言智能是所有教师最基本的能力,然而,要精彩地完成一节课,除了口头表达,肢体语言(身体―动觉智能)也必不可少。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应当了解教学效果、分析长处与不足,从而不断调整不断改进(自我认知智能);课外,教师经常与学生交流互动沟通,可以多方面掌握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的需求,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人际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2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英语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我国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与多元智能理论不谋而合。首先,从学生角度来看,根据该理论,每个人都同时具有八种智能,每种智能都在人类认知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教育得到不同的发展,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居于优势。因此,衡量学生智能水平不能仅靠在校成绩,而应当准确判断学生的优势和短板,帮助其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并弥补弱势领域,形成强弱互补,协调发展。第二,从教师角度来看,使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既积极参与教学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又努力营造宽严兼济的教学氛围,既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又是学生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还要充当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观察者和评价者。只有重新定位转换角色,才能适应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第三,从教学模式来看,传统的一对几十人的大班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缺乏互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数年如一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适合个体差异的教学手段,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取得更大的进步。第四,从评价方法来看,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不能完整概括学生的能力,改用多元化多评价体系,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具而不是一次粗暴的评级。
3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3.1 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即使用语言进行口头表达以及书面创作的能力,为了完成交流和沟通的目标而综合使用语音、语法、语义、语用等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等活动。语言智能型的学生擅长通过语言交流进行学习,对文字相当敏感,善于辩论,喜欢阅读以及用所学的词汇进行造句、写作等等。
教师可采取的措施包括:(1)阅读方面给学生提供文字优美的英文散文、小说、科普文章、新闻等文学作品,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若干字数的阅读工作,并能够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2)听力方面给学生的听力材料设置相关问题,在对话录音播放结束后,要求学生找出关键句,或者要求学生背诵听力材料中的短文,以培养语感,记忆单词和句型。(3)写作方面,可要求学生记英文日记,或游记、评论等等。(4)口语方面,要求学生对所学课文进行朗读和背诵,或模拟现实场景,要求学生做角色扮演练习,在无稿前提下要求学生临场发挥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教师预设情境:
When we meet someone for the first time, we usually make small talk. How to start small talk?
设计初次见面打招呼闲聊的交流背景,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对话。还可依据题目的难易程度给学生相应的帮助,比如以下提示:
(1)Ask a question.
(2)Talk about something in common.
(3)Offer help.
3.2 逻辑-数学智能
逻辑-数学智能指运用观察和推理方面的能力,有效使用数字、抽象思维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逻辑-数学型的学生善于计算、搜集数据、借助推理概括进行学习,通常擅长语法、排序、阅读理解方面的题型。
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科技英语、拼字游戏、单词分类等练习,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挥他们的长处。
判断推理题能够促进逻辑-数学智能的发展,比如:
A: Can I help you?
B: I want to buy a shirt for my husband.
Q: Where are they?
A) School B) store C) hotel D) kindergarten
3.3 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是一种立体化的思维,是个体感知视觉世界的能力。
空间智能型的学生能够准确地感知视觉-空间世界,即使在有关物体的刺激已不存在,也能够重造视觉体验,完成知觉转换。他们喜爱图形、色彩、图片,对想象中对事物能够进行准确生动的描述。英文电视剧电影等视频材料、表演、幻灯片、看图说话等等教学活动比较适合此类学生。
教师可采用图片、图表等直观方式展示教学内容,或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绘制成图形。如:
Listen to the monologue and draw the route on Map2 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s given by the speaker.
3.4 身体-动觉智能
身体-动觉智能指运用身体、动作、表情来表达思想、交流情感、解决问题的能力。身体-动觉智能型的学生在身体技能如协调性、平衡性等方面较好,擅长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来学习,静态的背诵记忆不适合他们。教师可以为他们设计动态的学习环境,安排用手操作的活动,比如排练戏剧、手工、实地考察、舞蹈等相关活动。
3.5 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是人们对韵律、节奏、音高、旋律的感知辨别能力。音乐智能型的学生喜欢音乐,对旋律、歌词记忆清晰,对音质音色较为敏感,节奏感强。
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听多唱英文歌曲,组织歌曲比赛、歌词听写、课堂设背景音乐等等,也可采用英语影视剧教学法:教师提前节选发音标准清晰,口语纯正,并且趣味性强的电影或片段,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语言环境,还可要求学生在观看后进行模仿和改编,以加深印象。
3.6 人际智能
人际智能表现为感知他人情绪、意图、动机及情感的能力。人际智能型学生观察力敏锐,对他人的表情、声音、体态等细微差别能够较好地感知和区分,并能作出有效反应。教师应该给此类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进行小组活动,安排任务让他们发挥特长,比如访谈、社会调查、聚会、模拟推销等活动。
3.7 自我认知智能
自我认知智能是一种内在能力,是个体对自我情感或情绪的体察能力。一个人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辨别,了解并约束自己的行为,对自身的行为进行修正和指导。自我认知智能型学者擅长定计划,进行自我鞭策和激励。教师应该对所有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智能的开发和培养,要求学生为自己定计划、记学习日志、经常反思自身的行为,以便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8 自然观察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指对自然界的动植物进行辨认和划分的能力。自然观察智能型学生热爱与自然相关的活动,善于观察环境。教师可为他们提供实地考察、户外阅读、郊游等活动。
4 实践案例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已经逐渐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并成为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理论之一。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加德纳还认为,人的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各组能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而是以组合的方式存在的。每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至少八种智能,即语言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交流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这八种智能在个体身上都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程度进行组合,从而使个体的智能各具特色。这一定义包含了三方面的含义:
(1)智能离不开实际生活情景。离开环境孤立而抽象地谈智能是毫无意义的;
(2)智能应能解决实际问题。它不是空幻的虚无缥缈的东西,也不是仅仅储存在人头脑里的东西,它必须而且只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体现。在一个具体社会环境中,谁最能解决实际问题,谁就是最富有智能的人;
二、构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1、加强对新课标教材的“挖掘”,多开展随堂实验
相对于旧大纲,新课标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没有对高中阶段物理实验的内容和数目作硬性的规定,只是强调学生通过实验在三维课程目标和实验的技能技巧上达到哪些要求。因而教师在在物理实验教学上有比较大的自由空间。新课标在减少以前学生分组实验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的随堂实验以及课后的课题探究性实验。而这些随堂性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形象思维的基础,还可以帮助学生同化和顺应新知识。而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还没有利用实验来帮助学生来学习物理概念的习惯,90%的教师认为实验数目不需要增加。当学生在学习一个物理概念或规律时,就同原有知识产生了一定的差异,引起认知的不平衡,这时学生将试图把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如果同化获得成功,学生的认知结构达到平衡。反之,学生将试图以顺应的方式实现认知的平衡。如果新的知识在学生头脑没有基点,那么学生将在大脑中建立新的认知基模即顺应认知模式,但是学生只有在同化方式无法维持时,才采取顺应的方式来平衡,一般来说,先同化后顺应对学习不会有什么不利,但是,如果在因该顺应时不能及时由同化转为顺应则会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带来很大的不利的影响。而实验在帮助学生同化物理知识,以及帮助学生由同化转为顺应有很大的帮助。由高中生物理学习的特点我们知道直观是人的感觉器官接触到客观存在的事物后产生的感觉和知觉,其中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平衡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移动知觉等。它们的综合形成一种直观感觉经思维概括,对事物的直观感觉在脑中形成表象,称为直观形象思维。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物理现象过程的本质联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据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我们必须根据课标的要求,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挖掘精选出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典型事例,运用实验手段,通过人为控制,创设特定的条件和情景,尽量使所要研究的现象过程形象鲜明,本质突出,以便于学生分析和概括,最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运用语言表述开发语言言语智能策略
物理概念、原理、符号、物理术语、实验仪器名称等等都是发展学生语言言语智能的基本素材。学生在准确表达物理概念、叙述物理规律、说明实验现象和总结实验结论上存在困难,口头回答问题时不能兼顾准确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往往顾此失彼、漏洞百出。那么,如何设计物理课堂教学以便使学生深刻理解这些复杂的物理符号、概念和原理呢?教师应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学生学会知识,因而应让学生多渠道全方位地参与课堂教学,坚持让学生多发言,多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利用物理实验课的特点,增加小组讨论机会,避免填鸭式的教学,要尽量让学生自己把实验现象和结论表述出来,这样以来学生的语言言语智能得以充分开发,同时还有利于提高那些在语言言语智能方面有优势而数理逻辑方面处于弱势的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3、设置计算和逻辑推理过程开发数理逻辑智能策略
数理逻辑智能在物理学科中的表现就在于计算和逻辑推理,其核心智能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设计实验并说明实验步骤时,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的确定就能体现出学生的逻辑思维智能;利用一个实验可以设计多种方案的特点,设置问题,培养逻辑思维的广阔性;通过对实验原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深刻理解问题,扩展学生逻辑思维的深度。
4、利用实验设计过程开发视觉空间智能策略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普遍感觉物理难,学不进去,主要在于学生缺乏视觉空间智能。物理实验主要依靠仪器进行,因此实验的设计就需要包括仪器的摆放和连接问题。 尤其在涉及多个仪器的实验,各个仪器的空间布局,摆放的先后顺序,仪器之间的连接方式等问题,都需要进行周密的构思,在大脑中形成一幅三维图像。所以利用实验设计过程可以开发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
5、通过实验操作开发身体动觉智能策略
身体动觉智能的核心要素有三个,一是有效地控制身体运动的能力;二是熟练地操作物体的能力;三是体脑协调一致的能力。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动手操作又是实验教学最基本的特征,在实验中学生要学习基本仪器的使用,要按照实验原理组合仪器和调试仪器,使用仪器测量某些物理量,当实验出现故障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检查和确定问题可能出现的地方并予以排除。因此,只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动手实验的机会就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身体动觉智能。
【参考文献】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背景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认为人类至少存在八种智能:言语――语言智能,指用言语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逻辑――数理智能,即使用数字和推理、抽象思维、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音乐智能,即敏锐感知音调、音律和旋律的能力;形象思维智能,即人们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立体化思维的能力;身体运动智能,即使用自己的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情感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智能,指交往和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内向自省智能,指关于建构正确自我知觉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知识计划和指导自己的人生;自然观察智能,指一个人与大自然的亲和能力,也包括辨认文化型产物的能力。这八种智能相对独立,但彼此间又有着极其复杂的联系。各种智能所侧重的核心能力不同,每个正常人都或多或少拥有这八种智能,以不同形式表现或发挥于职业中。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二、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简称MI),是以学习者为基础的一种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1983)提出的。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包含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内省智能在内的八种智能。据该理论,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具有优势的智力领域和智力类型,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教师应该激发每一个人潜在的智能,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转化学困生的启示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因材施教,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多元智能中的优势智能与弱势智能,设计和改进教学,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一)提高其自我认知智能和内省智能,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自我认知智能就是对自己内部心理的理解和调控,内省是自我认知的心理活动,即对自身的行为与所做的事情进行自我肯定与否定的过程,也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过程。内省能力强的人敢于正视自身问题,具有强烈的自律能力和自尊心,喜欢独立思考问题,主动寻求学习方法,有“我想学,我要学”的求知欲望,对自己行为的偏差能主动校正,即使对他来说是很枯燥的英语学习,也会表现出极大的忍耐力,直至达到目标。倪清泉(2010,3)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自主能力的实证研究表明:自主学习者掌握了元认知策略,自主学习才有方向,学习才会事半功倍。由此,英语教师要经常研究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内省智能。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学困生大部分语言智能不如其他智能发达,其英语学习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学习的拐杖、记不住单词、不能参加集体学习等(张正东,1987),所谓英语学习的拐杖就是拼读能力和必要的语法知识。学困生由于英语拼读能力弱,记单词困难;语法知识欠缺,语感迟钝,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茫然不解。针对这些情况,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帮助这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解决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给他们补一些语音和必要的语法知识,教会他们记忆单词的方法和能力,帮助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其次,利用电影、投影片、多媒体、挂图、网络、遣词造句及字谜游戏等教学辅助工具和方法,使教学内容视觉化,以增强记忆,激发兴趣。再次,借助于音乐唤醒学困生的语言学习意识。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研究显示,运动节奏与音乐旋律同步可以增强耐力,音乐的激励性对瓦解惰性、减轻疲劳有益;增强大脑适应与改变的能力,有助人们语言、记忆、注意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第四,营造互助合作的学习氛围,提高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培养其合作意识。最后,课堂提问及活动,依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要先了解学困生的实际发展水平,预测他们的潜在发展水平,寻找其最近发展区,安排一些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促使其成功地学习。
(三)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多元化地评价学生。
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多元智能,因而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智能理论下对学生的单一的以分数的高低评价带来的不良心理影响,关注学困生发展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困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通过评价可以发现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教师可适时地调整每个阶段的学习计划和步骤,不断地完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及对自己的学习有计划、有监控、有调节的能力,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认知水平。评价学生可以从教师一元评价转向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直接参与评价活动,将学生的自评、互评与教师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多元化评价机制具有导向性、激励性和发展性,能全面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关怀的体现,能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方的互动相长,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学习状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进一步实现教学的发展。
(四)运用优势智能的正迁移,培养学困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智能结构。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发挥学困生身上存在的优势智能,以此作为其在英语学习方面的突破口,在充分发挥学生个人优势智能的前提下,挖掘其在英语方面的某个特长,进而带动英语弱势智能的提高。当学困生因自身的某一优势领域得以展现而受到老师同学的充分的欣赏和肯定而获得成就感时,就可及时运用由此带来的学习自信和兴趣的正迁移作用,对他们的语言方面的弱势领域施加影响,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达到以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发展的目的,大大减少学困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挫败感。
四、结语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种需要耐心,爱心和细心的持久工作。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应该树立多元的智力观,以发展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树立多元化的评价观,提高其认知智能和内省智能,发挥其导向性、激励性和发展性,有效地促进教与学的互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