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4 15:44:4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基层群众文化艺术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现代化进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在随之迅速发展。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大力发展群众文化艺术,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1当代群众文化艺术的独特属性
1.1公益性
当代群众文化艺术的公益性主要表现在活动场所、设施等均为公益开放。政府制定的群众文化的相关政策有利于鼓励群众文化的发展,无论是在人力、物力、财政方面,还是活动政策及场所设施维护建设等方面,都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因此,政府的政策、投入与市场经济运作积极结合起来,公益性就成了群众文化艺术的第一属性。
1.2群众性
首先,群众艺术内容通俗易懂。群众文化艺术是最贴近人民生活的艺术形式,其内容一般通俗易懂,具有简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同时具有教育功能。群众艺术内容上的通俗性有利于拉近艺术和群众之间的距离,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其次,群众基数大。群众文化艺术参与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庞大的基数决定了文化活动形式的丰富多彩。另外,群众艺术是博众人之长,所以应该注重民间艺人的挖掘和培养,加强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第三,形式多种多样。群众文化艺术是形式最为丰富的艺术,广场舞、健美操、书画、体育运动、群众艺术馆、唱戏等都属于群众文化艺术的种类。最后,传导方式更温和。群众文化艺术是群众自发式的艺术形式,其传导方式更温和,一般是潜移默化,润物于无声之中。在群众中传播的时候,用温和的、群众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进行疏导宣传。
2群众文化艺术建设与发展的途径
2.1发展群众文化艺术的多样性与空间
新时期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对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塑造文化意识以及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应趋向多样化发展模式,不拘泥于一个环境模式,拓宽活动空间,丰富活动内容。例如,校园可以作为社会群众艺术文化发展的空间之一。校园里有浓厚的学习气氛和艺术气氛,校园之间应该注重交流与合作,举办“校园机器人大赛”“足球联赛”等活动;同时,校园文化可以走进社区,与社区文化相结合。有效利用这些空间发展群众文化艺术,可以使群众文化艺术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2.2注重通俗文化发展
通俗文化,是指内容通俗易懂,接凡人生,易于被人民群众接受和吸收的文化艺术形式。通俗文化能更贴近民生,亲切反映普通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情感。例如,社区内举办关于离退休老人的艺术活动,红歌会、戏曲比赛、老年人舞蹈等都是通俗的艺术形式。同时,通俗文化中往往包含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这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例如,皮影戏、当地戏曲等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元素,将其建设和发展为群众文化项目,不仅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传承了文化技艺。另外,当地文化馆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读书活动、体育竞赛、人民书画展、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艺术节等,这些艺术形式多姿多彩,妙趣横生,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也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
2.3文化场馆和文化中心建设要紧跟文化发展的步伐
群众文化氛围的塑造,艺术活动的参与形式,除了人民群众自发参与之外,还可以通过文化场馆和文化中心的建设,对人民群众积极引导,起到培养和教化作用。各个城市通过建设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等,社区和单位通过建设活动室、报告厅、阅览室等,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提供了足够且多样化的空间。同时,在这些活动场馆和活动中心的建设开放过程中,要注重公益性,避免彩色过浓和过于功利化,否则便失去了辅助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2.4引进专业艺术人才
基层文化艺术者是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建设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人才的引进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为当地的基层文化工作者提供“走出去”学习的机会,从而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例如,开设声乐、舞蹈、书法、美术等专题培训讲座,提高文化工作者的专业能力;面向高校和社会,采用积极的就业政策,引进新人才,为群众文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活跃因子;不断吸收民间文艺人才,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加强城乡之间、社区之间以及社会各界之间的人才交流,让文化流动起来;深入开展文化进村、进社区、进军营等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文化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3群众文化建设创新性思考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文化,都应该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群众文化艺术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这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思想观念方面,在汲取前人经验和智慧的基础上要有创新意识;在活动形式方面,根据群众需求,不断更新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给人以新鲜感;在文化传播方面,积极适应“互联网+”的社会模式,用“互联网+文化”的形式,传播群众文化意识,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创新建设群众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代代人共同的努力和不断的探索,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结语
群众文化艺术,是以人为本的艺术,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无论从艺术形式、宣导方式、场地建设还是思想传播,都应该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同时,将实践与创新相结合,不断探索和尝试,促进群众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是每一个基层文化者应尽的义务。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应该以群众文化发展为己任,用自己的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郑子儒.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建设与发展——以广东省英德市连江口镇为例[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3):212.
一、数据中心虚拟化的基本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校园乃至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学校规模的扩大和管理要求的提高迫切需要综合、高效、实用的信息系统支撑。作为整合学校各类信息资源的有效手段,数据中心的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信息处理的综合系统,数据中心的建立不仅可以消除信息孤岛现象,还有助于提高数据的安全性、易用性和可靠性,作为信息化建设中的公共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为其他信息化系统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能够有效促进高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由于校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涉及了网络应用、事务管理、周边模块等多个子系统,需要一个部署简便、联通快捷、便于扩展的硬件平台。在大多数情况下,硬件系统在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资金投入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在规划数字化校园系统硬件平台时,必须合理考虑硬件设备的选型,在满足应用系统需求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系统扩展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避免潜在的资源浪费。如果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继续沿用传统的思维模式,往往会引出服务器的增加、部署、互通互联等问题,有限空间内物理设备数量的不断增长、巨大的布线压力、设备运行及运行环境的高耗能、频繁部署应用程序引发的兼容性与维护等问题都将长期困扰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随着虚拟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中开始采用虚拟化技术对服务器进行整合,简化资源管理方式、提高数据的能效和资源利用率,提升服务器的利用率,减少宕机时间,降低总体运营费用,保持业务的连续性等。因此,虚拟化技术以已成为当前各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最为令人关注的技术领域之一,数据中心的虚拟化建设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数据中心的虚拟化建设作为一种新的模式,主要是在思路上以平台建设为核心,在手段上注重于资源及其相关应用的管理和控制,最终目的是为使用者提供快捷、简便、优质的服务。数据中心虚拟化建设涵盖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多个方面,包括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和虚拟化环境安全等。
二、数据中心虚拟化的实际应用
1.服务器虚拟化——对物理服务器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高效利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各种应用如办公系统、邮件系统、财务系统、科技管理系统等等均对现有数据中心的硬件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如果将用不同技术开发的网站及系统应用放置在一台服务器上,相互之间容易互相冲突。与此相对应,数据中心中的某些独立服务器的利用率不高,而这些利用率不高的服务器造成资源闲置浪费又占据了机房空间,为避免冲突又不能投入其他应用,对信息化建设发展非常不利。
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了需要不同运行环境的业务系统在同一台物理服务器中进行部署的可能性,令物理服务器的物理资源能得到更充分的共享利用,减少了物理服务器的数量。服务器虚拟化的核心观点就是整合,将所有虚拟化的服务器作为一个资源池进行管理,因此在同一个资源池内的操作,无论是迁移还是平衡负载,都不会出现服务中断的情况,网络管理员只需要登录单一的管理控制台即可管理及监控全局网络环境中的虚拟环境。
具体来说,就是将服务器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让1台服务器变成几台甚至上百台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或者让几台服务器变成1台服务器来用,不受物理上的界限限制,让CPU、内存、磁盘、I/O等硬件变成可以动态管理的“资源池”,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简化系统管理,实现服务器整合,让IT对业务的变化更具适应力。例如网站、办公系统、防病毒系统等集中部署在同一台服务器后,服务器硬件资源将可被上述系统充分利用,系统管理员只需集中确保该服务器硬件正常,即可基本保证业务系统硬件环境正常。
同时,业务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业务变更、地点迁移、系统升级等各种迫使应用有潜在中断服务可能性的维护管理工作。由于虚拟服务器的应用系统具有可复制性,即在多个虚拟服务器上建立同样的服务,还可以在不停机、不中断服务的状态下,迁移至另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在出现问题时,极短时间即可恢复服务,这无疑为确保业务系统可用性和服务连续性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2.应用层虚拟化——降低设备管理难度,提升工作效能
通过虚拟化技术,数据中心的硬件部署工作大大简化。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应用虚拟化,具体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脱开关联,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虚拟的运行环境。在此环境中,不仅包括应用程序的必备文件,还包括它所需要的运行环境。从本质上说,应用虚拟化是把具体应用对底层系统和硬件的依赖抽象出来,从根本伤解决了版本不兼容的问题。同时,通过使用虚拟机模板可以避免重复的安装和配置工作,可重复使用的虚拟机映像使得部署新服务器工作变得方便快捷。创建一台新的虚拟机的工作变得极为简单,只需选择合适的虚拟机模板,通过短短几分钟时间,便可完成一台服务器的部署工作。
3.存储虚拟化——简化操作程序,方便数据恢复
在数据中心的虚拟化过程中,将实际的物理存储实体与存储的逻辑表示分离开来,应用服务器只与分配给它们的逻辑卷(或称虚拟卷)打交道,虚拟化的存储资源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存储池”,用户无需接触具体的磁盘、磁带,也不必关心的数据存放在哪个具体的存储设备中,极大的简化了使用者的操作程序。而逻辑卷与服务器之间的映射关系,是由服务器的卷管理软件、存储子系统的控制器及存储网络SAN的专用装置等负责管理。
在灾难保护方面,网络应用系统故障包括误操作、数据丢失、应用系统损坏、黑客破坏等等。数据应用保护要求在发生任意一种事故时,都能快速地恢复到最近的正常工作点。通常采用的容灾策略有:应用日志恢复、磁带备份、阵列快照等,这些措施虽能实现一定的保护,但在程序和时间上都难以令人满意。相比之下,虚拟服务器是与硬件无关的独立体系,在虚拟机完成部署后,虚拟机软件将业务系统独立生成一个对应的虚拟机文件,任何一台物理服务器,均可通过读取该虚拟机文件,实现相应业务系统的恢复。
实现数据中心的虚拟化后,虚拟机软件将整个系统,包括硬件配置、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等以文件的方式保存在普通的存储介质中,并且可以通过自定义时间间隔执行一次快照的方式不断更新虚拟机文件,乃至复制多个副本。一旦虚拟服务器由于中毒、被黑或人为操作不当而导致操作系统不稳定甚至宕机,无须重新进行系统部署,只需复制克隆与业务系统环境相对应的虚拟化文件,即可迅速恢复业务系统应用环境的运行,配合生产数据备份,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业务恢复。
三、数据中心虚拟化应注意的问题
1.数据中心虚拟化不等于网络系统应用集成
虽然在硬件层面上,数据中心在建设过程中,服务器虚拟化技术通过将硬件层抽象化,在主机上同时运行多个虚拟机,将分散的应用系统在硬件层面上进行了整合,但并未改变各业务平台在独立的系统环境中运行的状态。虚拟主机将整个系统,包括硬件配置、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等封装成一个文件,每一个虚拟机都与同在一台主机上的其他虚拟机相隔离。虚拟环境下的各个业务系统对应独立的虚拟硬件资源环境,各系统仍然保留原有的应用架构。因此,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业务应用系统仍然保持分散部署、分散运行的状态,并未改变技术架构标准不统一、运行环境复杂、系统间信息“孤岛”现象明显,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应用系统整合。
2.数据中心虚拟化后物理主机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虚拟化之后,承载数据中心任务的多个虚拟机运行在同一台服务器主机上,意味着“多个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虽然提高了服务器资源的利用效率,但同时也增加了因单台服务故障导致更大损失的可能性。一旦物理主机存在漏洞或者受到攻击,所有运行在这台主机上的虚拟机都将面临安全威胁。另外,虚拟化后每一台物理主机上都会运行多个应用程序来对外提供服务。这些应用程序将会争夺同一台硬件服务器的处理器、内存、带宽和存储等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关键的应用程序可能会遇到网络瓶颈和性能问题,严重时会因服务器负载过重而导致系统崩溃。
3.承载虚拟化任务的服务器对网络传输有较高要求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2-0064-02
文化机构已经被经济化和商业化,新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生产力,嵌入到经济体系的运作之中,必然包括了文化生产者的能力和所接受的教育,包括了技术之政治与经济,包括了文化生产的社会意义与文化意义,还包括了各门科学、艺术及其机构的关系。所以,新媒体艺术的生产最终将是“妥协、交易和实现”的过程。
新媒体艺术文化生产是由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场过程”,他们的行动通过组织有关行事惯例手段的整体知识,生产出艺术作品,分析单位就是场内各子系统之间的整体性运作和不断配置组合过程,甚至就是“社会世界”本身。
新媒体艺术被温迪・葛瑞斯伍德的“文化钻石”模型与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所暗示,旨在阐明一种文化技能和实践的集体生产,文化生产者以创造性的能力积极和局部得在明显的结构中再生产,在社会构建的同时也进行着物质化的实践,他们主动介入到文化的生产世界中去,目的是使“文化或技术产品稳定了它们于其中被生产的运作场域,稳定了生产它们的实践以及包含在它们的生产和使用之中的社会关系”。
一、文化生产场与权力场
生产的国际性系统决定了中国新媒体艺术的诞生离不开国外先进新媒体艺术的催化和参照,但中国特殊的文化环境和社会语境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消费观。
文化生产者通过市场和资本来争取自己工作的合法性,以至于在一个由奇怪的平行现实――体制与体制之外――构成的中国,当代文化生产者在市场空间里获得了相对自由的发展。
新媒体带给文化生产者的是一种超越中国的意识,权力循环在机构与话语的环境中,它能使系统产生特定的结果,文化生产者需要考虑如何将中国的政治、文化的特殊性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小值。同时,对权力的运作进行建设性发展,而不是强调权力如何阻止乃至压抑“真实的”自我或乌托邦式观念,有助于摆脱中国文化生产中存在的尴尬。
二、文化生产的积累与替代
创造性的倾向满载着积累性的老发明、老发现及其组合,批判性的倾向承载着交替性的发明或发现及其斗争。文化生产者总是在积累与交替的探索过程中,推进着媒体艺术的进化,他们不断探索新的行为模式与媒材,企图发掘创造新思维、新的人类经验,甚至新世界的可能性。
(一)积累
文化生产者总是在新、旧的积累和替代矛盾关系中斗争,新媒介、新技术和新理念的产生,往往是把之前的媒介、技术和理念变为一种艺术的形式。麦克卢汉认为“新媒介是新的原型。刚问世时,它们似乎是旧媒介的降格形式。新媒介必然把旧媒介当做内容来使用。这样做可以加速它们自己粉墨登场、成为艺术形式的过程。”
创造性文化生产者重现形式和成规,以期在其中重现注入残存至今的原始动力,在这样的情境中,文化表达第一眼看上去可能在形式上是保守的。但经过近距离的观察或聆听之后,就会发现古老的东西已经在新形式里被重新建构,而熟悉的秩序和成规的模式已经悄然安排妥当,旧有价值在形式的激励下又重焕光彩。
所以,创造性艺术家比发明家或科学家更像是未来的后嗣。他们致力于让一种媒介利用或释放出另一种媒介的力量,往往在融合媒介的时刻冲突碰撞,产生一种由新聚合物创造出来的强烈应力,诞生新的媒体样式,同时为旧媒介确立新的形态和位置。在这一点上,媒介表现出了先锋性。
(二)替代
文化艺术与科学一样,当认识到某种现存的手段已不再能够产生有意义的观念时,便会出现一种危机状态,接着会被具有竞争力或可替换的手法所取代。采用替代手法是缓解危机状态的一个重要力量。
现代人开始普遍适应技术加载在身上的感觉,文化生产者需要把他们从机器人的状态中解放,需要打破感官的既定模式,充分唤醒人的官能,打破平衡和恒温的奴役状态。于是,文化生产者们被迫去开发新型的感知判断方法,并寻找新的办法来阅读多重文化和多重学科的环境语言。
技术变化在文化传输史上始终是最重要的,它改变了文化传输过程所依靠的物质基础以及生产与接受手段,促成新的文化形式和体裁的涌现。高新技术为媒体艺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它突破模拟世界的限制,将世界带入一个可预见的、正在扩张中的、似乎具有无限潜力的数字化领域,为文化创造者提供了更多的对形象和声音生产的控制,使得新媒体艺术在表达方式、造型手段和艺术形态上实现突破。
三、有限生产场与大规模生产场
布尔迪厄认为,在文化生产场中,存在着两个不同的部分,一是所谓的“有限的生产场”,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同一种人,即文化人;另一个是所谓的“大规模生产场”,生产者和消费者是两类人,供求双方是不同的群体。
(一)有限生产场
1、竞争
文化冲突、文化革新都可以看成是对既定的文化合法秩序的怀疑和颠覆。一个群体或一种文化形式只有在体系中获得位置,受到认可,它才可能摆脱“无名份的状态”。 媒介与外部世界的新结合所建立的形式法则,避免了浅薄的惊讶以及随之而来的麻木,对那些离开但同时进入媒体艺术的文化生产者来说,这种结合便成其为进一步的挑战。
文化生产者或机构在生产场中为占据位置,控制场域特有的合法逻辑,相互竞争而形成了关系空间。以争夺文化制品的命名权,确立各自的品牌和象征资本,在文化市场中获得社会地位和认可,从而产生连锁的经济效益和相对权力。任何文化生产行为绝非孤立的、任意而为的,它必须在场内的拼抢中受到同行的关注和认可。
每个新来的文化生产者必须寻找途径,通过“生产时间”本身来取代对手。新生产者也必须展示他具有革新和独创性的文化关键价值,来证明对手因为落伍而被取代。另一方面,资深的文化生产者必须寻找途径,通过产品的可靠性维护自己的地位。这样激进的革新者面向未来寻找支持和拥护者,而今天的保守分子则必须面向过去找到与自己同时代的人物。
2、交流
文化产品的创造和发明是一种集体作业,文化生产者之间交换连续不断的发明,他们的头脑就结合成集体的思维。
艺术家已不再以思潮和创作观念结合为群体,而是以使用的媒体组成交流的圈子,形成一定的亚文化话语圈,出现商讨的、妥协的和主体间对话交往的新格局,在合作对话中,文化生产者追求的是不同利益间的均衡。
新媒体艺术家之间的共同语言超过了地域、民族和文化的差异,他们磨合出合适的创造环境,同时可以增加彼此的文化资本。在创意高涨的年代,社会风气、物质技术和市场条件会以累积的方式共同作用,创造和支持多产艺术家间的交流。
(二)大规模生产场
文化生产者与接受者之间存在着供需关系,从供给方面看,技术使艺术家拥有了将创意转换为可销售产品的新方法;从需求方面看,财富创造了购买力,可以为小众艺术作品提供资助,双方通过交换不一样的东西实现共同利益。
文化生产包括文化产品自身的生产过程和文化产品到达消费者后的再生产过程,文化生产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是一种辩证过程,不能说一个是主动的主体,一个是被动的客体,传、受双方都是主动的。
首先,文化生产者是影响市场趣味、嗜好、主题及美学观念的主体,但不得不考虑市场的迫切需要,这些需要通常既影响文化产品的内容,也影响文化产品的形式。在后工业文明的文化语境中,文化生产者竭尽最大可能令其发展告别孤芳自赏的创造。他们通过对方法的精心琢磨来做到这一点,这种方法在概念上对于作品形式刻意安排及其挑剔,因为艺术品还会将重要的分析引入接受机制中的作品概念和配套操作,而这种接受机制是典型的社会大众化。
其次,文化产品的消费者总是与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与艺术家地位的不稳定及其形成整体机会的增加,与生产者和消费者同时介入的摇摆不定的文化市场联系在一起的。
总之,文化生产场的最大特征,即越是倾向于自主的一端,生产越是自为的,其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但在文化场域里处于被支配的一端的文化生产,频繁地受外部权力干涉,其生产是非自律的。文化消费者对生产者的关系经历了永久的雇佣者、奴隶主、封建领主到赞助人、顾客、买主、鉴赏家、艺术之友、拍卖参与人和收藏家的变化,趋于自由和客观。
注释:
①大卫・布莱恩,作为“形成着的社会”的文化生产:建筑作为文化制造物的社会建构的一个范例,提出“文化生产的二重性”,见戴安娜・克兰.文化社会学[M].第170页.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251-01
一、群众文化艺术
群众文化即除职业外,人们进行自我娱乐、自我参与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的活动为核心的,满足人们身心放松的需求。但是,人们对群众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术界缺乏对群众文化基础理论的研究,缺乏对群众文化实际工作的研究,不利于群众文化的发展。
二、群众文化艺术的重要性
群众文化艺术具有娱乐交流的功能,群众文化艺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自娱自乐,因此,它的艺术要求不高,适合各个层次的人参加;娱乐休闲是当代群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群众文化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想塑造民族良好的文化形象,就要找到自身的符号,而群众文化艺术就是符号的最好体现,城市群众文化艺术就是塑造形象城市的标志;具有团结的功能,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将人们聚集在一起,进而起到凝聚社会成员的作用。群众文化艺术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建设和发展策略
(一)不断拓展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的空间
群众文化不受任何方式和环境的制约,因此,要不断拓宽群众文化的利用空间,发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对于群众文化而言,像商业文化、青少年文化、老年文化、街头文化等多种形式都可以作为它的发展空间,对这些空间加以利用,就能充分发展群众文化;另外,立足本民族群众文化,吸取外来的优秀文化,开展各种方式的群众文化艺术的表演,像中国的皮影戏、广场舞和广场话剧等,加强宣传优秀的群众文化,既要做到丰富多彩,又能发挥群众文化的重要作用,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二)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相关功能
政府要加大投入,建设群众文化艺术表演的基础场地,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例如:建设广场街、群众文化站等。要大力宣传群众文化的重要功能和作用,促使大众积极参与进来,培养他们审美观,促进优秀文化及文明教育,不断提高大众的知识素养,有利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大众之间的和谐关系得以形成;要大力组织群众文化站的活动,倡导青少年、学生、老年人等积极参与其中,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使人们在轻松的文化活动中得到熏陶,有利于身心愉悦,有利于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化解或减少不必要的矛盾,进而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做出了贡献。
(三)协调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城市具有人力、财力的优势,各种文化设施基础齐全,文化场所也很多,像图书馆、科技馆、少年宫等,同时,还有各种类型的文化团体的演出,文化生活丰富而多彩,人们可以享受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尽情的遨游在文化的海洋中。
(四)加强通俗文化的发展
群众文化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参与,所以要大力发展通俗易懂的文化,比较接近普通人的心态,直视平凡人的人生。要向着大众化、通俗化和潮流化方向发展,使中国通俗易懂的文化得到快速发展。
(五)将群众文化加以创新
要想让我国的文化得以繁荣,就要进行创新。要从群众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现实生活中积极向上的事迹,然后进行加工、创新,形成群众喜欢的优秀文化产品,因为这样的文化作品更加贴近生活,更能体现群众文化的活力;同时还要对传统的群众文化加以创新,加入一些现代化新元素,例如:跳广场舞的时候,可以编一些具有现代特点的舞蹈,配上积极、舒缓的音乐;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例如:书法展、绘画、文化展览、征文比赛、草根艺术演出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有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播,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六)提高群众文化工作人员的素质
为了促进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就要加强培训群众文化工作的人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并不断吸收具有创作能力的群众文化爱好者;建立群众文化发展的有效机制,转变对群众文化爱好者的培训模式,不断提升他们的创作质量;对于基层社区的文化工作者,也要加强培训,只有不断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素质,才能更好的组织和辅导文化活动,才能更好的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结语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要想建设和发展群众文化艺术,就要认真贯彻和落实我国对文化事业的各项政策,发挥群众文化的功能,在群众文化的基础上注入新元素,加以创新,综合各方面的力量,促进群众文化的大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
该工程地处福清市,是一个多功能的文化艺术中心建筑。在该文化艺术中心内,主要有前厅、休息厅、观众厅以及舞台等部分。在该建筑内,整体建筑为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4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为30.884m,地上总建筑面积为17247m2,地下建筑面积为4261m2。同时,在本次福清两馆一中心之文化艺术中心的空调设计中,需要将原设计预留的150mm预埋管改成110mm,这样才可以与甲方订制的座椅配套。文化艺术中心内,每个风口的风量为50m3/h,送风支管使用100mm的金属软管,支管上设风量调节阀,并做好相应的消声处理,预埋口定位由厂家提供。空调系统中送风口预埋件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2合理划分艺术中心内的空调系统区域
由于该文化艺术中心建筑的功能复杂,在投入使用之后文化艺术中心的隶属单位较多,对此,在优化设计文化艺术中心内的空调系统时,需要做好分区的空调系统设计方案,可以根据文化艺术中心内不同厅使用功能的不同[4],优化设计不同的空调系统设计方案。2.1观众厅空调系统。应用一次回风低速全空气集中式系统。计算冷负荷为343.7kW,运用2合组合式空调机,单台空调机制冷量是176kW,送风量为30000m3/h。2.2舞台空调系统。应用一次回风低速全空气集中式系统。计算冷负荷为248.2kW,运用2合组合式空调机,单台空调机制冷量是132kW,送风量为25000m3/h。2.3展厅空调系统。应用一次回风低速全空气集中式系统。计算冷负荷为284.4kW,运用1合组合式空调机,单台空调机制冷量是286kW,送风量为45000m3/h。
3优化设计文化艺术中心的空调设计方案
3.1优化舞台空调设计。在福清两馆一中心之文化艺术中心空调设计中,舞台面积约1100m2,舞台至三道天桥处高度约为19.5m,舞台上空灯光和幕布纵横交错,火灾危险性很大。因此,在舞台的室内空间内,有4台排烟风机,单台排烟风机的排烟量达到28400m3/h。所以,在设计文化艺术中心舞台空调系统中,可以合理设计安排空调系统设计与排烟风机的布局,合理设计空间布局,节省舞台空间,也可以进一步降低舞台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在建筑的空调系统设计及舞台空调设计中,噪声会影响演出效果,气流会使幕布晃动影响舞台视觉效果,对此应该处理好噪声与干扰气流的问题【5-7】。实际进行舞台空调设计时,空调、通风系统均采用高效率、低噪声设备,并设置减震装置,提升舞台内人员的舒适性。还应用定风量全空气系统,并且还设置空气处理机组,可以根据室外空气状态调节空调系统新、回风阀开度控制新风比,并根据新风比数据进一步控制排风机的运行速度。还可以采用侧送风、下送风的方式,可以将嵌入式、风管式等吊装式空调室内机与吊装式风机设于吊顶内,还需在四周设活动吊顶或检修口,以便在日后对设备进行检修。在空调系统设计中,通过信息化智能设备,控制好空调系统的主风管与出风口风速,就能够很好控制空调温度,使空调风速可满足舞台要求,有效规避气流对舞台幕布的扰动现象。3.2优化设计文化艺术中心观众厅的空调系统。在初始的观众厅空调系统设计方案中,经对观众厅设计安装好的空调系统进行冬季调试运行,证实在观众厅内一层、二层温度可以达到16~20℃,仅观众厅前几排与后排相比温度略显低。分析可能与观众厅前部侧壁没有设置回风口有关。本来设计中在观众厅前中后部分别留有回风口,但由于内装单位与安装的施工配合出现了一点问题,致使漏设一处风口,导致无法有效控制观众厅温度。在福清两馆文化艺术中心中,优化设计观众厅的空调系统,需要联合观众厅实际情况,考虑到该厅是观众较多的厅,因此,需要提升空调送风量,可以合理调控观众厅的空气环境质量。由于文化艺术中心观众厅高度达到16.3m,且观众厅吊顶下净高达10m,室内面积达1100m2,观众厅的人员密集,若是采用常规的空调系统下送风方式,将很难达到满足观众需求的空调效果,且也会在无形中增大空调能量的消耗。在设计中也需要考虑相邻厅的发热量,不同厅的温差传热会导致空调房产生冷负荷,而冷负荷又不随时间变化,因此,在实际中,可以优化设计观众厅空调系统方案,确保可以降低能源消耗[8]。在计算冷负荷中,能够按下式进行计算:Qc(τ)=AiKi(to.m+ta-tR)式中:Ki表示文化艺术中心观众厅内维护结构传热系数(如观众厅内墙、楼板的传热系数);Ai表示观众厅内维护结构面积大小;to.m表示夏季观众厅空调室外的日平均温度;ta表示附加温升。在文化艺术中心的观众厅空调系统设计中,可以在一层观众厅内运用置换式送风;在观众厅二层,采用空调旋流风口下送风的方式。在实际运行中,能够运用组合式的空调机组,开启新风管的电动调节阀,关闭排风管的电动调节阀,就可以对文化艺术中心观众厅进行补风,从而维护好观众厅的空气环境,调整观众厅温度。3.3优化空调系统的冷源设计。考虑到整个剧场空调系统很少同时使用,供冷系统设计了一大一小两台电制冷机,可以根据文化艺术中心内不同文化厅的实际情况和使用需要开启空调系统。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很好地满足用户在各种情况下的需求,避免了单台机组过大,大部分时间处于低效率运行情况的发生。最初考虑了外部蒸汽热源供热或自备燃气热水炉的方案,但考虑到剧场在冬季的使用频率并不高,使用外部蒸汽热源需要很大一笔增容费,每次使用时又要负担大量的管网损耗,且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经济上相当划不来。使用燃气热水炉,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由于用气时间短,用气总量小,燃气公司的增容费也居高不下。在文化中心的空调设计中,空调冷冻水回水温度为7~12℃冷冻水系统配3台循环泵,其中1台为备用设备,并运用变频启动方式,低负荷时运用变频运行。同时,本设计中冷冻水管运用冷却塔调节空调的供水温度。此方案几乎无需额外增加电增容费,这就省掉一大笔初投资,另外利用了峰谷电价差,供电部门提供了很好的电价支持,使得运行费用也占有很大优势。由于剧场的使用特性决定了空调的开启具有很大的可预约性,完全可以通过变频的方式提前调控文化中心内的温度。3.4节能减耗设计。在本次设计的福清文化艺术中心空调系统中,为满足艺术中心内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也应该合理对防火分区与排烟分区合理划分,减少设备占用空间,减小排烟风机容量与耗电量,实现节能减耗。在文化艺术中心通风空调设计方面,需要在排烟系统的排烟风机入口位置,安装排烟防火阀,若是排烟温度达到280℃,则需关闭排烟防风阀,并使排烟风机停止运行,确保文化艺术中心内消防排烟安全。在设计空调系统中,将空调系统与建筑空间内其他设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能够在文化艺术中心内形成一个综合的空调系统设计方案,使本次设计的空调系统整体能够体现出安全、节能、减耗的优势,使空调设计方案满足实际使用需求。3.5设计研究小结。在本次设计的福清两馆文化艺术中心空调系统中,从多个方面结合文化艺术中心各个文化厅的实际情况,优化选用空调系统设备,并优化设计空调系统方案,确保能很好地满足房间舒适性要求。同时,在本次设计的文化艺术中心空调系统中,形成复合的空调系统设计方案,将空调系统与文化艺术中心的排风系统、消防系统结合在一起,提高了文化艺术中心内的有效空间,满足文化艺术中心建筑的舒适性要求,也满足实际在文化艺术中心使用空调系统的要求,并且空调系统也可满足文化艺术中心内的节能要求与消防安全要求,是经济合理的空调设计方案。
4结语
综上所述,优化福清两馆一中心之文化艺术中心空调设计方案,提升空调设计方案的质量,可以确保为文化艺术中心内的人员带来良好的通风体验,也可确保文化艺术中内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为人们营造良好的馆内环境,发挥积极研究意义。
作者:陈宁 单位:北京华巨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曾宪帼.新乡文化艺术中心空调排烟系统设计方案[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8):355-355.
[2]岑建智.平舆县文化艺术中心空调设计[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15(1):636-637.
[3]郑坤,徐俊杰,孙淑萍,等.泰山文化艺术中心空调设计[J].暖通空调,2011,41(10):22-24,64.
[4]周敏.高大空间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6):541-541.
[5]王小波.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点分析[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4,(11):28-28.
2现代文化艺术中心设计展现传统文化与人性化、艺术化的结合
我国传统文化要素能够在现代文化艺术中心设计中得到很好的运用,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文化具备强大的生命力,能够为文化艺术中心设计提供很好的帮助;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对艺术、自然和人性的尊重,是传统文化要素存活的关键。所以,必须要把传统文化要素与人性化设计、艺术化设计完美结合,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设计效果。具体的,在遵循现代设计理念与手法的基础上,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要将古代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哲学充分运用其中,形成了较为创新的艺术中心设计模块,也进一步提升了艺术中心之于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传统设计风格的主导下,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并未失去其最重要的诉求和功能,即满足城市文化艺术发展的需要,为城市居民提供高容量、大空间、便捷快速的学习、休闲与体验的场所。也就是说,新时期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必须满足“人性化”“、实用性”这两个原则,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提升建筑设计的实用性与务实性。要知道,新时期的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必须严格遵循人性化的基本原则,必须体现建筑物设计的实用性与务实性,即实用而不浮夸、人性而不浪费,这样才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践行。例如,现代艺术中心的绿化设计与建筑物区域的分割,无论是绿树成荫中的宽阔道路还是垂柳下面的休憩地域,都要考虑该艺术中心在设计中关于行人、游客与参观者的需求,尽可能的为人民、游客、行人提供舒适、便捷与健康的环境。此外,根据现代文化艺术中心建筑物局部设计的传统文化要素的渗透要求,实际的设计工作也要凸显实用性的诉求,将空间充分利用,体现出传统建筑设计的简约理念。再如,我国传统建筑设计要求设计必须体现功能的多元化。因此,建筑物占地面积要基本上集中在中心区域,范围极为有限,这为其他服务型功能的拓展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可能。广场区域的设计力求符合行人、游客的需求,与外部空间贴合度较高,绿化的设计围绕整个中心的内部和外部展开,可以确保现代艺术中心的环境质量、空气状况与良好的美化效果。此外,停车场的设计也要十分实用而耐用,要连接文化艺术中心与外部空间,同时开阔的停车场区域规划能够满足海量人群的停车、取车的需要。总体来看,新时期现代艺术中心的功能布局和设计不仅要充分考虑到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品质和规划质量,而且以人性化和实用性为指导原则,以传统文化要素为设计理念,力求发挥出现代艺术中心的最大功能,实现传统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的结合。此外,新时期现代艺术中心设计还要具备一个很大的特色,即设计空间内大量水、湖泊和植物的应用,这也是传统文化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设计学的角度分析,水、湖与植物的大量运用,是设计造景的最佳选择,一方面可以提升设计的品质;另一方面彰显出现代艺术中心的独特吸引力。可以想见,在湖光山色之间,品味鸟语花香与潺潺流水,一定可以将人们带进人山人海的美化境地,从而进一步凸显现代艺术中心的特殊文化气质与艺术内涵。
文艺事业 携手并进
吴天南先生来自繁华的“大上海”,在香港已经度过了近二十年的时光,这二十年他一直专注于做一件事――投身香港艺术文化事业,培养青少年一代,弘扬中华艺术文化。演员出生的他,喜爱唱歌,热情活络,尽管只是业余方面的演出,却时常能在香港翡翠电视台、亚洲电视台、无线电视等上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吴天南先生于三年前成立了中国文化香港爱心艺术中心,这里不仅有舞蹈、歌唱、书法等方面的专业老师教授青少年,吴天南先生还诚邀香港文化总会的其中几位副会长兼“爱心艺术中心”的理事长、监事长以及顾问共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文艺活动。“‘爱心’就是关怀青少年,引导他们走上正路,将有技艺的一批人培养成新时代的人才。”吴天南先生说。
这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扶持支持,努力团结香港一切爱国爱港并愿意弘扬中华文化之社会团体和人士,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促交流,为发展,真正实现人心和文化的回归。
今年年初,吴天南先生便带领中国文化香港爱心艺术中心和青少年体育舞蹈训练学会协助香港青少年舞蹈总会,在香港伊丽莎白体育馆举办了“2012亚洲精英舞蹈节(香港)公开赛”,“是次舞蹈节以舞蹈艺术文化交流为主要目的,为亚洲各地区的舞蹈爱好者提供一个崭新的平台,并且跨越年龄的界限,让所有对舞蹈艺术充满理想、热诚的表演者,展现他们的活力与技术,也让香港和亚洲各地区的舞蹈爱好者因舞蹈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他们诚挚的愿望和美好的目标,而“展舞蹈技术,传世代友谊”是吴天南先生的心声。
以往的艺术节,除了邀请国外的团体,便是香港本地的专业团体,而民间的舞者,甚少有机会参加。“我们主办这个舞蹈节,就是希望所有的舞者都参与进来,与国内外的朋友一起讨论、学习、进步,有了这个平台,各个舞团、舞蹈学校就不再是独立的。在比赛中,我们提倡本地特色、本地文化为主题思想去创作,并且贯穿始终,让比赛变成吸引人的故事。”
除此之外,吴天南先生还分身忙于众多其它的交流工作,不辞辛劳,令人敬佩。最近他刚刚参加了香港歌唱家的演唱会;亦前往深圳,“深圳市政府为响应广东省委书记的号召――和睦社区,和谐社会,邀请我要去开会,准备负责香港的演出活动,让香港的文艺演出团体,也参加到深圳市政府的队伍里面去,政府将联合民间社团,共同开展社区活动,政府和民众和谐共乐,亲如一家。”吴天南先生高兴地说。
他也在准备前往某部队和惠州电视台参加文艺演出;计划筹办个人演唱会,并将邀请总政歌舞团和中央歌舞团的老朋友助阵;他还将与深圳爱心艺术剧团的团长一起合作。他介绍道:“该团长是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公安警官,他收留了一些残疾人、流浪人,我们将携手护养他们、教育他们、培养他们,并争取让这些残疾、流浪儿童走上舞台,帮助开启他们的另一段生命旅程。”吴天南先生忙忙碌碌的背后,是一颗温热的心和一份诚挚的情。
近期,吴天南先生与内地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紧密,他表示:现在如果要做全国性的活动,就要将深圳打造成一个平台,初赛在深圳,决赛在香港。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必须要承受来自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当问及吴天南先生为何坚持如此时,他说:“自己的年纪逐渐大了,趁着还可以活动活动的时候,为培养下一代尽一点力,让他们的各项技艺、能力有所锻炼和提高,无论是唱歌、跳舞、乐器、书法等等,给他们一个舞台去展示他们的才华。”这就是吴天南先生不畏辛劳、始终如一的简单而坚定的理由。
倾情奉献 一生不变
“将来既可以在各个省市展示他们(青少年)的才华,我们还将选拔优秀青年,将他们推向世界,将中华文化带向世界。”这是支撑吴天南先生对艺术文化一如既往的信念,也是对他的辛劳与付出最好的安慰,亦是他毕生从事文化艺术事业的意义所在。
中国文化香港爱心艺术中心正是吴天南先生实现自己平生愿望的舞台,艺术中心成立三年,他忙碌的背影总是匆匆,却也乐此不疲。“准备和元朗的一个管乐队的主席合作,计划在文化中心或者大会堂筹办个人演唱会,可是香港资源有限,申请主办场所有一定的困难,不过,我仍然在继续努力。”前方困难重重,却总也不能让他却步。
“他希望自己的文化艺术中心可以在各方面争取做到最好,包括人才也应是一流的,因为我的愿望是向全国发展,所以人才要是精英,然后再培养精英,走向世界。对于未来,吴天南先生心中已经有了规划――争取演出场地,将更多的人推向舞台,将五彩缤纷的中华文化艺术推广开来。
“现在,广东省已经帮助深圳市政府申请了一个演出场地和教育场地,位于深圳市中心,有五层楼,千余平方,今后的演出都将在深圳市政府地领导下展开,自己负责筹划,专业老师教授课程。有政府支持更好,因为个人的经济实力确实有限,需要一些资金和人脉。”吴天南先生说:“现在香港政府也想开发西部演出,建设一个香港文艺演出的场所,那么,我们则争取邀请有名望的演员出来演出,义务协助政府筹款,建设西部演出场地,今后我们自己也有条件好好发展。”言辞之中透露出他的难处,亦流露出他将坚持到底的决心。
在胶南职教中心的艺术馆里,记者遇见了墨泽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勇,对胶南文化产业的探究由此开始。
“墨泽原本在北京,我们因制作动画片《少年徐福》开始和胶南的接触,多次接洽后发现这里很不错,所以就把公司总部和教育中心搬到胶南。”对于这次影响整个企业战略性发展的大调整,赵勇直言,是因为看好胶南文化软环境:“胶南是很有文化和历史底蕴的城市,这里有传承千百年的历史,有丰富的人文,有得天独厚的环境,再加上当地政府相当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思维也相当超前,所以促使我做出这个决定。此外,胶南人也非常热情,他们不排外,这让我们这些外来人感到很舒服。”
墨泽与胶南职教中心合作动漫专业学院,既填补了胶南动漫产业的空白,又为墨泽储备了可用之才,新开发的动漫教育教材,简单、实用更让学生们具备了较强的动手能力。此外,墨泽推出的以国画、油画两种体裁为主的数字绘画,也与胶南的地域文化完美“接轨”――他们正绘制12幅融合胶南地域文化的风景油画,并针对胶南的历史文化开发了一套22米6幅的徐福东渡图,这些创意很好地结合胶南的文化和旅游。于此同时,墨泽的电子沙盘、空中翻书等多媒体技术也即将运用到展馆、博物馆等相关项目。谈到墨泽将来在胶南的发展,赵勇信心满满:“在我看来,以胶南文化产业的软实力,她完全可以成为青岛的庞大基地。胶南是个很好的平台,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在赵勇眼中,胶南会成为墨泽的推广基地――与胶南合作的项目将成为范本被“推销”到其他城市。
如果说,墨泽的到来证明了胶南文化产业软环境和政府政策支持的强大吸引力,那么,胶南“软实力”的不断提升,则是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最实在、最有效的支撑。达尼画家村被命名为“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绿泽画院荣获“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称号;高峪画苑被命名为“中国美术创作基地青岛基地”;黄海职业学院被命名为“中国书法家胶南创作培训基地”……几年来,胶南把发展美术品创作生产作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突破口,逐步培植起了以达尼画家村、高峪画苑、龙马画院、藏马画院等为龙头,以油画、年画、国画、剪纸等为主导产品,集创作、生产、制作、交易、培训、旅游等为一体,具有胶南地方特色的美术品创作生产产业集群。以画院为主导的美术产业集群发展显现出又好又快的旺盛发展势头,同时,在画院的带动下,美术相关产品的生产经销和服务得到快速发展。
胶南文化产业经营项目也日趋多样化、现代化,形成了文化娱乐、图书报刊、文物等综合性市场体系,全市文化市场繁荣有序,目前,全市各类文化经营单位达到近500家――它们作为胶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胶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此外,胶南影视演艺产业初见端倪:和润时代国际影院、蓝海影院等院线的相继落户,令胶南电影市场焕发了新的活力;胶南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底蕴,也吸引来多家影视公司在此拍摄影视作品,这些都更好地宣传推介了胶南;农民导演拍摄了多部影视剧更是开创了胶南农民自费拍摄影视作品的先河。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自身的不断提升中,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胶南文化产业已经硕果累累,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胶南的脚步已经走得更远。
隐珠文化艺术中心,现代而充满朝气。前往展厅的路上,记者巧遇一群扭秧歌的老年人,他们都是附近的居民,自发组织排练就为图个乐呵。实际上,不仅艺术中心的广场对外开放,就连中心的展厅也是免费开放的。“隐珠文化艺术中心先后开辟了年画、剪纸、油画、摄影、根雕等多个展厅,每月都有一两个新展,这些展览也都是公益的。”胶南市文化局副局长孙仕喜介绍,文化艺术中心非常支持当地艺术家的创造和发展,为他们免费办展,还经常邀请海内外名家来此办展、交流,“艺术中心也时常组织和接待中小学生前来参观,这里的书画、舞蹈、声乐、乐器等培训班也非常受欢迎。”艺术中心为艺术家和爱好艺术的人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丰富着胶南的文化。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会聚集更多人气,渐渐成为令创作者和市场都关注的文化流通集散地。
像隐珠文化艺术中心这样的项目,在胶南还有很多。近年来,胶南陆续引进和储备了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为胶南的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增添了动力和发展后劲:大众报业集团依托半岛传媒的品牌优势、传媒影响力和资源,投资7亿元建设“半岛高端会务商务交流中心”、“半岛图书音像发行交易物流中心”和“半岛新媒体及影视制作中心”为一体大众报业文化产业园,将容纳动漫、影视传媒、出版、设计咨询等各类文化机构500多家,成为山东乃至国内知名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山东科文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10亿美元兴建的小珠山综合旅游开发项目涵盖动漫体验区、地景艺术区、万国小镇区和创意产业区四大区域,将大大优化胶南文化产业结构、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由今典集团总投资60亿元建设集度假会展酒店、电影院、美术馆、会展中心、温泉馆、餐厅、商业街、儿童游乐城等于一体的电影文化艺术中心、会议会展商业中心、休闲度假生活中心,极大促进胶南旅游文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于促进胶南市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显而易见,这些文化大项目的开工建设,不仅会带动新一轮胶南文化投资和文化旅游的热潮,还将令胶南更具文化气质和国际品位,这也意味着胶南与青岛“同城时代”的来临。
1、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有力。一是乡镇综合文化站稳步推进。截止目前,全县2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实际完成21个,完成比例91.30%。二是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丰富多彩。2012年送戏下乡任务完成132场,占全年任务的100%;农民自办文体活动任务完成122次,占全年任务的106%;农村电影放映任务完成4820场,占全年任务的160%。三是农家书屋建设顺利进行。农家书屋建设点完成352个,村村都有农家书屋。
2、基层“两馆”公共文化服务有效提升。有效利用影剧院和广场,在重大节日开展文艺演出;充分发挥文化艺术中心小报告厅、多功能厅、源书画院的作用,开展“源讲坛”讲座、青少年艺术培训班等活动。坚持向业余文艺团体开放,源艺术培训学校、古文、京剧、源合唱团、采茶戏等团体及群众免费开放,建立了棋类、牌类娱乐活动室。
3、品牌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每年12月在工业园举办“新市民之歌”农民工文体活动周;连续举办10届“之歌”合唱艺术节;连续举办12届的“源之春”元宵文化广场活动暨农村特色文化展演;每两年举办一届“放歌源”歌手大赛、一届“源之星”少儿才艺大赛、一届“舞美源”健身操大赛。
二、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历届县委政府班子都高度重视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上世纪90年代,我县就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也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目前县文化馆、图书馆都是一级馆。在全市最早建设文化艺术中心,于2006年开始使用。在全省最早开通县城数字电影院线影院。目前又在贡江新区规划建设“四馆一中心”文化综合区,已经完成外形设计和征地工作。
二是高位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强化推动此项工作。2006年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69号;今年3月县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5月县政府又印发《关于开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督查的通知》,并以政府办督查科牵头组织进行逐个乡镇的督查。7月中旬,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还分别负责带队对部分乡镇进行专项督查。6月以政府名义行文召开迎接验收工作动员会,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文化站长参会。对三馆的软硬件建设查遗补缺,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除去其他经费,仅安排图书馆购书经费一项就达近50万元。
三、重视文化资源整合,打造特色文化
黄泽顺依然像往常一样回到越秀区文化馆办公。“元旦期间文化馆一楼有展览,我必须回来看看。”作为越秀区文化馆的馆长,越秀区群文战线上一位富有责任感的群文干部,他对自己要求得很严。
更重要的是,他想在假期里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工作思路。 2007年2月6日的“越秀区各界人士迎春招待会”、2月9日的“越秀区宣传文化干部联欢会”……工作簿上的计划排得密密麻麻。2007年,越秀区文化馆的工作如何开展?黄泽顺的目光顿时变得很深沉。
“黄馆在哪里?”
“搞群众文化工作不容易!”这是在群众文化奋战多年的老同志们的感慨。群众文化工作多,烦、杂、累,很多人都怕干这个活,要把群众文化工作干好,就得付出实实在在的汗水和努力。从事群众文化事业这一路走来,黄泽顺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多少次了,我们装台装到十一二点。”聊起群文工作,黄泽顺非常感慨地说了这么一句。
在担任文化馆馆长的五年多来,越秀区文化馆共举办大大小小演出活动四百多场。每一次,黄泽顺都工作在现场第一线。从节目策划案出台开始直到演出结束的那一刻,黄泽顺脑子里那根弦都绷得紧紧的。
“我们举办过很多大型的文艺演出,获得了很多荣誉,这与我们越秀区群文干部的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越秀区文化馆举办过许多大型文艺演出,如2004年的“欢乐东山”“春之歌系列”“千人管乐文艺晚会”,2005年的“情系东山欢乐夜”大型晚会,2006年的粤港澳“粤剧日”广州推广活动,2007年“公益文化春风行”“情暖越秀、计生为民”“羊城之夏”系列活动……黄泽顺把每一台演出都看作一次挑战,“失误随时可能发生,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检查、不断地改进,把发生失误的几率降到零。”黄泽顺这样说。
越秀区文化馆的文化干部说起黄馆都是“不容易”。每一场演出,从策划到组织,黄泽顺都是亲力亲为。由于活动现场人多事杂,人们通常问得最多的一句就是“黄馆在哪里?”黄泽顺是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是一个有责任感、有奉献精神的领导干部。每一场演出,都能在前台后台看到他高大的身影不停忙碌着。
2005年,广州市原东山与越秀合并成新的越秀区,区划调整后,区委、区政府对群众文化事业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作为越秀区宣传文化干部的一员,黄泽顺与其他宣传文化干部一样,感觉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特别是区委、区政府投资兴建了耗资六千多万元的越秀区文化艺术中心大楼,又拨款近千万元作购置设备之用,黄泽顺深感责任重大。
“几千万的家当交到我们手上,我们就得想尽办法把这份家业管好。”
从越秀区文化艺术中心落成那日起,黄泽顺就树立了一个明确思想,一定要把越秀区文化艺术中心打造成越秀区知名的文化品牌, 2006年11月,越秀区文化艺术中心里轰轰烈烈卷起了一股“西部风”――陕西省咸阳市文化馆带来了独特的西部剪纸艺术、书画艺术,大气磅礴地挂在灯火辉煌的越秀区艺术文化中心一楼展厅。在展览的开幕式上,区政府分管文化的有关领导对于此次交流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黄泽顺亲自到陕西、四川等地跟地方馆联系业务,积极争取馆际间开展各种交流活动,充分利用好越秀区文化艺术中心大楼这块场地。
“2007年,艺术中心打造四个基地:一个展览基地、一个展演基地、一个培训基地、一个创作基地。” 黄泽顺说起自己的计划掷地有声。因为他从来都不是空谈,他说过的,一定会去做。
一份事业,一份责任
从事群众文化事业的人都知道,群众文化是一份长期而艰苦的事业。从事群众文化的宣传干部,不应是坐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而是要积极地为群众办演出、办展览、办辅导。
对此,黄泽顺觉得是一份责任,一份义务,“群众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
为了这份责任,他与越秀区其他文化宣传干部多年来栉风沐雨,辛勤工作,将每一场演出办得有声有色,将每一场辅导办到实处。
越秀区文化艺术中心落成后,很快办起了歌舞厅,每场每人只收三块钱。明眼人都看到,这是根本不赚钱的活。但是大家也都看到了,文化馆附近的老头老太太们天天早上七点多就等在歌舞厅门口了,他们天天都来跳,跳得很开心。
借用广东省文化厅社文处陈小明处长的一句话说,“这是公益性事业,文化馆的大门是永远为群众敞开着的。”
“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到实处。对从事群众文化的干部来说,就是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群众有了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自然就会远离封建、远离愚昧、远离庸俗。”黄泽顺是这样理解群众文化的。担任越秀区文化馆馆长以来,黄泽顺一直要求馆内业务干部积极办培训,为区内群众提供书法、绘画、曲艺、舞蹈等良好的艺术熏陶,积极办展览,为群众节假日休闲娱乐提供好去处;积极创作好作品,让群众真真实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和意义。于是,越秀区文化馆才有了一年到头不断的各种艺术培训,有了书画艺术展、摄影展、钱币展,有了《珠江河畔歌声扬》《花城俏姨》《培种育苗》等许许多多表现时代新风、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好作品。
“从事群众文化工作是一项光荣的事业,作为越秀区的群众文化宣传干部,我们任重而道远。”在2006年的越秀区文广局工作总结会上,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陈健秀局长如是说。她多年来一直工作在群众文化事业第一线,每次重大活动之前,都会亲自给群众文化干部打气,每年的工作总结会上,她都强调“任重而道远”。
“任重而道远。”黄泽顺认为,自己所做的远远不够,自己将来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我用人坚持公正、公平!”
越秀区文化馆是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的试点单位。2006年3月,越秀区文化馆首次实行了竞争上岗,全馆21名干部职工全部竞争上岗。
越秀区文化馆的机制改革在全国来说都算是早的,早在2004年,黄泽顺就组织文化馆进行了两次内部改革,设置了文化馆内“三部一室”的职能部门划分(社会文化部、创作调研部、艺教培训部和办公室),使各部门工作职能更符合群众文化工作的要求和特点,同时也是给予专业干部一个更好的发挥空间。在科学的机制改革和管理的促进下,文化馆内部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工作面貌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改观。
“做领导,千万不能怀着私心。谁有本事,谁上。”黄泽顺说起自己的用人原则,也是斩钉截铁、毫不含糊的。“我用人坚持公正、公平!”
早在2004年,黄泽顺的论文《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创建精良群文队伍》发表在《中国文化报》上,受到了行内行外很多人的好评。他在担任馆长的几年工作中总结出“人才兴文”的理论,认为建设文化馆,必须要走人才专业化道路。
从2004年开始,越秀区文化馆就陆续引进了一些专业化人才。文化馆在文学创作、舞蹈编导、电脑音乐等领域一直人才缺失,但黄泽顺相信,伯乐必然会找到千里马,千里马也需要伯乐。从2004年起,越秀区文化馆先后引进了三名文学人才,弥补了文化馆过去文学力量不足的缺憾。
“2008年,我们打算成立一个馆长奖励基金。对奋战在工作第一线、业务精通、责任感强的干部给予更高的奖励,打破过去干多干少一个样,吃大锅饭的局面。”说到未来的人才管理,黄泽顺又酝酿了一个新计划。
黄泽顺本身也可以说是专业化人才,他从事教师事业二十多年,会吹萨克斯、能唱男高音。在担任馆长期间,他硬是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进行理论学习、创作。四年来,他先后创作了《我心中的太阳》《同是龙的好传人》等获奖作品,2006年,他创作的相声《“八荣八耻”趣谈》还获得广州市相声小品大赛二等奖。黄泽顺鼓励文化馆的宣传干部平时多加强业务学习。“不学习,没有进步。”黄泽顺希望,在文化馆公正、公平的用人机制下,有理想、有干劲、有能力者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文化馆要有自己的特色
对黄泽顺的采访一点都不困难,他熟悉业务,精通管理,谈起群众文化发展滔滔不绝。在越秀区文化馆担任了四年多的馆长后,他对文化馆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见解。
“文化馆本身就是一个品牌。我现在所想的,就是怎么样树立这个品牌,这是越秀区文化馆2008年的工作方向。”
2006年12月,越秀区文化馆承办了全国馆际会议培训班,来自全国近二十个地区的馆长参加了这次培训。与过去的培训班相比,本次培训一个很大的特色是,请来了广告公司总经理为馆长们讲如何发展文化品牌,从商业的角度透析群众文化事业,以品牌树立的方式思考文化馆发展道路。这对于在场的群众文化干部来说,是一次崭新的思维体验。
2007年11月,越秀区文化馆承办了“中韩情缘・城市之光”――越秀区与韩国光州广域市东区友好交流十周年庆系列活动。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参与了高档次、国际化的文化交流活动,提升了品牌,锻炼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