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4 02:57: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图书馆普查工作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18-0072-02
一、秦安县博物馆馆藏古籍的基本情况
秦安县历史悠久,文教兴盛,民风淳朴,人才辈出。距今7800年的大地湾文化遗址的发掘,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整整向前推进了3000年。历史上,秦安曾是州、郡、县、道的治地。作为丝绸之路的重镇,秦安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明清时期,秦安科举发达,出现了众多进士、举人,如胡缵宗、侯一元、李元芳、张锦、杨于果、张位、蔡曰逢、张思诚、安维峻等,秦安名人仅《二十四史》记载的就有247位。基于此,这里养成了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的社会风气。这些文化脉络的物质遗存,既体现在古庙宇、牌楼、匾额等建筑文物中,还体现在流传下来的数量众多的古籍文献中。
留存于秦安县博物馆的古籍数量众多,馆内现藏古籍约有400多种、4185册,经、史、子、集四部齐全。馆藏古籍的来源主要是县文庙藏经阁的旧藏、县图书馆移交和社会征集。馆藏古籍内容丰富,既有文人学者的著述,也有民间流传的手抄本及戏曲剧本。就目前统计的数据来看,经部最多,约有90多种,以“四书五经”的各类注本、释本为主;史部包括了《宋书》、《金史》、《明史》等《二十四史》的大部,以及《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外纪》等通鉴类史书,另存有《镇原县志》、《秦安县志》、《万县志》等县区的地方志;子部以民国时所刊刻的佛经类为主,还有一些琴谱、园艺类的古籍,如清乾隆年间刊刻的《芥子园画传》、清刻本《五知斋琴谱》等;集部主要以清代刊印的前人诗文集为主,包括诗集、戏剧集、文集,其中有明胡缵宗《鸟鼠山人集》、清安维峻《望云山房馆刻诗》。
二、秦安县博物馆古籍整理工作的成果
近年来,秦安县博物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甘肃省关于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遵照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省古籍保护中心的部署, 深入领会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和甘肃省古籍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有关精神,并根据本馆的具体情况,积极推进古籍普查保护工作的开展。
(一)加强领导,成立普查小组
秦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博物馆古籍的整理和保护工作,分管领导曾多次到博物馆检查指导工作,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为了加强对古籍整理和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馆内成立了由馆长任组长的古籍管理和普查领导小组,由分管业务的副馆长负责,抽调责任性强、业务素质高、热心古籍整理工作的职工组成普查小组,并将抽调人员固定下来专门从事古籍整理工作,以保证人力和时间,充分利用古籍普查经费,添置了电脑、数码相机等设备,在业务用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积极为古籍整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开辟了古籍普查专用的办公室,进行古籍的普查整理登记工作。与此同时,为更好开展古籍登记工作,结合馆内实际,及时制定了《秦安县古籍整理工作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做到了任务到人、责任明确。
(二)对普查人员进行培训
古籍普查工作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他们既需要具备一定的古文字、历史、古籍版本学知识,还需要熟练掌握电脑和网络工具。为此,博物馆先后派出三人赴甘肃省图书馆和天水市图书馆古籍部学习培训,并积极引进专门性人才,现有两名研究生加入到了古籍普查人员的行列中,为高质量完成普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造册登记,摸清底数
摸清底数,既是古籍保护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古籍抢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重要环节。针对以前馆藏古籍乱摆乱放、登记不规范、底数不清等问题,博物馆工作人员一套一套地清查、一本一本地登记,于2012年6月底前,全面了解和掌握了所藏古籍的底数及详细情况,并按照《四库全书总目》分类法制作了一套书本式分类目录。通过普查登记发现,秦安县博物馆馆藏古籍共400多部,4185册。
(四)及时整理,分类排架
由于客观原因,秦安县博物馆所藏约400多种古籍没有留下原始登记信息,古籍摆放也极为散乱,没有章法。借这次古籍普查的机会,博物馆增设古籍专库,使用面积40平方米,防虫蛀书架20个。按照四库分类法,分门别类摆放,注明书目。并将各类古籍登记造册,为每部书编写了索书号,并按四部分类法归类摆放,使查阅更为方便。
(五)严格规定程序,完成著录和数据提交工作
在摸清底数、登记造册的基础上,博物馆严格按照《全国古籍普查方案》的要求,在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按照古籍普查工作的标准和程序,普查人员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对400余部古籍逐一填写题名著者、版本、分类、版式、装帧、相关书影等各类信息,一部一部地审查,一遍一遍地推敲,于2013年12月前录入完成了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并向上级单位提交了数据。
(六)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巩固安全管理
制定和完善古籍书库管理制度及其他各项相关制度,如《古籍部安全责任制度》、《业务管理制度》等,进一步加强了古籍账目、藏书环境及人员制度的管理工作;严格遵守馆内古籍管理的规则,养成对古籍文献加倍爱护习惯;完善库内安全措施,保持书库环境整洁卫生,空气流通;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治的原则,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二、年主要工作
(一)艺术创作和演出取得新成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协助有关部门,成功举办三次较大的文艺演出活动:一是做好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到我市慰问演出,二是庆祝建市5周年文艺晚会,三是全市首届体育运动会开幕式文艺演出。我们已筹划《桃花坳》剧目参加全区剧展活动,现在已进行排演。同时,还配合自治区话剧团打造音乐话剧《天歌王国》。在参加全区的“社区情和谐颂”汇演中,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在全区举办的“田园欢歌”汇演中,获得组织奖1个,金奖1个,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二)文化惠民工作取得新成果。一是努力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成了江州、天等和大新等3个支中心建设任务,并通过了文化厅组织的验收。二是做好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11个文化站建设项目工作。具体是:江州区新和镇、太平镇,宁明县爱店镇、寨安乡、峙浪乡,天等县东平乡,扶绥县新宁镇、渠黎镇、渠旧镇文化站,凭祥市凭祥镇和大新县桃城镇文化站。三是发挥文博馆、图书馆的优势,开展公益性活动。全市博物馆共接待观众13.9万人次;开展图书活动21次,参加人数达3.5万人,外借图书16.67万册。
(三)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坚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全市共举办各类群众性广场文艺活动378场,观众达65.3万人次。全市组织电影进村进社区共放映3578场,观众达80万人次;组织文化下乡活动31次,送图书4.51万册,送科技资料9.63万份。
(四)文化遗产保护有新进展。一是全面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结合开展“5•18世界博物馆日暨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活动,基本完成了辖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二是邀请中科院、广西大学等有关专家到我市研究抢救保护花山岩画工作,花山岩画本体病害勘察及加固研究项目的《花山岩画脚手架施工图设计》再次进行了评审,年底第一期脚手架工程搭建已完成。三是经文化厅批准组织区内有关文物专家对古坡汉墓遗址进行了试掘工作,新发掘了两处贝丘遗址,出土了汉代青铜碗两件和新石器时代石器两件等一批文物。四是组织、挑选文物送区博物馆新馆展示。
(五)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我们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整治工作的同时,结合署假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网吧、娱乐场所整治月活动。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音像制品经营单位、娱乐场所的监管,严厉查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网上传播有害信息、超时经营等行为;举办知识产权保护“反盗版宣传周”活动,全市统一举行了销毁非法音像制品活动;实施了阳光娱乐工程。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扫黄打非”工作的各阶段性任务。去年全市文化执法人员出动检查文化市场2996人次,其中音像市场1733家次、演出场所37家次,电子游戏室338家次,娱乐场所296家次、网吧2459家次、停业整顿13家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23115盒,立案调查118件、结案118件,罚款29.18万元。
(六)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加强与越南文化交流,组织文化代表团,参加了越南谅山市、文朗县的文化艺术节。同时宁明、龙州、凭祥等县市组团到越南参加越南谅山文化艺术节并献艺交流。在龙州天琴文化艺术节中,还邀请东盟国家艺术家到晚会同台演出;应澳门特别行政区水电工会的邀请,龙州青少年天琴业余培训班学员奔赴澳门演出。
(七)文化调研工作扎实有效。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取实地走访、发放问卷调查表、举行座谈会的方式开展调查研究。调研小组深入到扶绥县、大新县、天等县和江州区开展调查研究,召开了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座谈会,与县级文化系统有关人员座谈了解情况,发放问卷调查表173份,撰写了《关于崇左市文化系统人才队伍状况的调查》、《崇左市乡镇文化站工作情况的调查》,查找阻碍我市文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问题,并研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
(八)文化项目建设取得了新突破。5月12日市壮族博物馆动工建设,同时征集了部分馆藏文物。图书馆、艺术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开展;完成了大石山区8个文化站的建设任务和自治区成立50周年11个文化站建设的筹备工作;新建3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支中心。
三、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本局人员编制适应不了文化工作的要求。编制比建市前少,比其它政府组成部门的少。局机关只有8个行政编制,除局领导班子的4个编制外,平均每个科室只有1名工作人员,很难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其他二层机构,如文物局也是如此。市文物管理局只4个编制(2个干部,2个工人)是原崇左县的格局,几年来急需人用,但由于没有编制进不了人,难于完成对市本级51个文物单位的管理、保护、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市壮族博物馆建设等繁重的任务。
(二)机构设置不适应文化发展需要。本级无一个表演团体,重大节庆活动难以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的演出任务。没有艺术创作机构,文化产业没有机构、人员策划和管理。
(三)市级基础设施落后。市本级至今没有群众艺术馆、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合格的图书馆、博物馆正在建设中。
(四)全市财政投入文化事业经费有限。全市7所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586845册,人均拥有藏书0.25册;年全市购书经费21.4万,人均购书费0.09元;全市文化馆事业费17.9万元,人均用于开展文化活动经费0.8元;全市文物保护单位199处,文物保护经费9.8万元,市本级仅仅是3万元。、年市本级的文物普查经费请求70万尚未到位,09年只安排3万元,距五年普查共需353万元的预算有一定的差距。
(五)文化产业没有上规模、上档次、体现本市特色的产业,发展步履艰难。
四、年工作计划
(一)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主要抓好4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10个乡镇文化站、50个文化站配套设备购置、壮族博物馆、图书馆、民族艺术文化中心、文化市场网络监控中心、斜塔景区项目建设等。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制定好项目建设工作方案,抓紧组织实施在建工程。对规划项目抓紧完善各种手续,做好报批、可研、选址、环评、设计等环节。
(二)切实抓好艺术精品创作与演出。一是围绕庆祝建国周年活动,加强文艺创作,努力创作出更多反映建国周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精品,做好本市“八桂群星奖”文艺比赛及节目评比上报等工作。二是抓好《桃花坳》剧目排演,力争今年参加广西第七届剧展活动获得好名次。三是继续配合好区话剧团打造音乐话剧《天歌王国》。四是抓好对外文化艺术交流,扩大艺术合作。
2.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继续推进图书新馆搬迁工作。完成区博物馆馆舍硬件建设、技防安防及周边景观改造等工程。以“山海毓秀”为主题,圆满完成区博物馆基本陈列布展改造,并新辟非遗展示厅,计划于下半年开馆。做好2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选址、审批工作。对镇中社区图书馆等5个社区图书馆、2个中心镇分馆开展一卡通业务培训,加强业务指导。同时,对省级文化示范社区争创点的设施及活动开展等给予指导 ,推进精品农家书屋申报创建工作。组织文化下乡活动,截止6月底,已完成自助餐式送戏下乡231场、文化走亲3场、送书下乡3130册;采购图书2.77万册,整理上架新书6000余册,组织开展“__讲堂”6期、“四叶草课堂”之爱阅绘8期、“童蒙养正—中华经典诵读班”12堂、春季“群众文化课堂”58次、“阅读__”系列活动108场及8个主题20场展览;已开展数字电影561场,并圆满完成“佳片有约过新年”百场优秀电影进社区活动。
3.艺术创作生产稳步推进。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围绕在文艺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行专题研讨,组织系列为民惠民活动。相继举办了浙江省第三届视觉艺术创作群体优秀摄影作品巡展活动以及区迎春摄影展、视觉艺术精品展、“琴瑟奏佳音 妙曲迎新春”新年音乐会、区首届青少年器乐大赛,这些文化惠民活动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把高屋建瓴的讲话精神化为具体可感的文艺节目、视觉艺术,向广大群众传递党的政策方针,深得民心。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升队伍素质。
一是以深入学习党的大精神及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坚持“二、五”学习制度和每月一次的党员集中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省、市、县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理论素养。二是召开了全县文化体育工作会,并对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工作发展的新需求。三是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及“重品行、讲党性、做表率”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增强文化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是为镇、乡、乡、乡、乡、乡文化站配发了6套台式计算机,完成了乡村等6个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为开展基层文化活动提供了硬件保障。二是15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全部立项,目前乡、乡已实现二层封顶,乡、乡也相继开工建设。三是启动了县文化馆修缮工程。争取实施的“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两个农村网络培训学校建设项目,目前各配套设施已到位,准备安装试运行。四是申报了省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建设项目4个、农家书屋建设项目28个。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夯实,为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群文工作有效开展,文艺创作推陈出新。
一是充分利用节假日在广场、园、文庙、体育场等活动场所组织了庆新春文艺演出、篝火晚会、焰火晚会、大型游园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二是县文化馆利用假期开办了书法、古筝、声乐、钢琴、小提琴、吉他、舞蹈等培训班,培训人次达200余人。三是县文化馆在太阳广场开展了族、彝族、拉祜族及藏族等民族民间广场舞蹈培训,参与人群达3000余人。四是农村群众文艺蓬勃发展,乡寨文艺队、村文艺队被市表彰为先进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五是在第三届市民族文化艺术节中,我县选送的族原生态歌曲《玉苛科》荣获演唱一等奖,新创作歌曲《家在阿》荣获音乐创作二等奖,舞蹈《雅迷吾着》、《龙踨欢歌》分别荣获集体表演二等奖及三等奖。
(四)文化惠民工程深入人心。
一是认真组织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上半年放映电影1041场,其中乡(镇)电影放映671场,县城体育场公益数字电影放映60余场,县电影院放映310场。二是图书馆分编上架图书198册,期刊641册;到馆读者21337人次,借阅图书16652册次,借阅人次14907人次,阅览人次9971人次;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图书流动点”1个,流动图书120册;举办“六一读书活动”三次,读者达507人。三是县民族歌舞团“送戏下乡”2场,并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圆满完成了第六届中国·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太阳节的各项组织工作。
第届中国·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太阳节节庆活动在保持传统特色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双胞明星全程代言,节庆活动热烈喜庆,充分彰显了“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的独特魅力。“两节”期间,共接待游客达11.3万人次,同比增长8.7%,旅游综合收入达1695万元,同比增长9.1%,与省内外客商达成招商引资签约项目6项,协议总投资为11.72亿元。同时“两节”活动被人民网评为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活动之一,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共赢,加强了的对外宣传推介。
二、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大精神及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有效开展好争先创优活动。
一是继续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大及届四中全会精神,使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团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引领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使干部职工全面掌握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开创文化工作新局面的能力和水平。二是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和“重品行、讲党性、做表率”主题实践活动,建设政治立场坚定、工作作风务实,坚持民主集中制,廉洁勤政,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领导集体和学习好、团结好、作风好、纪律好、政绩好的“五好”领导班子,全面提升文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服务水平,为切实履行好“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建设政治可靠、素质优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进取心强的文化干部队伍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二)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和“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狠抓落实。二是加大项目督查和监管,实施好已开工建设的4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力争在年内启动所有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全力实施好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2个乡镇农村网络培训学校站点的建设。三是以村为重点,以就近方便、灵活多样、安全适用、管理规范为原则建设4个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四是积极争取完成28个农家书屋建设项目和县文化馆的修缮工程,为构建涵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坚实基础保障。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城乡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目标任务。20*年10月前,通过采取建立临时文化活动室、组织流动文化服务等措施,在受灾地区过渡安置集中居住区域建立和完善过渡性文化服务基本功能,满足受灾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到2010年,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要按有关标准基本完成受灾地区主要文化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其余区(市)县按照“十一五”规划,基本实现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13年前后,通过倾斜发展、重点扶持等措施,使受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步发展,使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形成支撑体系,使文化体制机制充满活力,文化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文化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同步发展,*文化发展整体实力居中西部地区领先地位。
二、重点工作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好、实施好灾后文化恢复重建规划
1、加强组织队伍建设。受灾地区文化部门要迅速抓好健全组织和恢复队伍工作,指导、协调和帮助受灾严重地区县级文化事业单位、乡(镇)综合文化站健全组织机构,在短时间内落实生活保障,建立临时办公场所,恢复正常办公秩序,重建基层文化骨干队伍,创造条件开展文化服务,组织开展相关的群众文化活动。
2、做好灾情评估统计。要主动、客观、全面、准确地做好灾情评估统计工作。加强公共文化图书、器材设备的抢救工作,加强公共财产管理,最大限度减少损失。认真组织震灾损坏建筑设施的安全评估工作,对受损轻微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紧修复并对公众开放服务。
3、科学规划恢复重建。按照市政府和省文化厅的要求,以及“规划先行、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工作思路,确保灾后“两馆一站一室”等公共文化设施恢复重建纳本地恢复重建规划,通过重新规划,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在满足基本功能和需求的基础上,着眼长远,提高档次,即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又要发挥自力更生的精神。
(二)继续以推进“五项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过渡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推进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点保证“两馆一站一室”建设到位。各区(市)县要按照市上的统一部署,抓好过渡安置集中居住区的配套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受灾群众过渡安置期间文化需求。受灾严重的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和大邑县要把“两馆一站一室”纳入灾后重建统一规划,早日完成达标建设;其余区(市)县要按照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在20*年6月前完成全市文化馆达标建设任务,20*年12月前完成全市图书馆达标建设任务;20*年,要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村文化活动室基本设施设备配套建设,基本实现“一人一册”。“十一五”期间,要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文化建设财政投入体制。
2、推进城乡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继续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数字化工程、数字化图书馆工程。*图书馆要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市、县支中心建设,确保网站内容、网站容量和网络传输速度达到全国一流水平。20*年前,全面完成县级支中心建设,配合市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的推进,在100%的乡镇(街道)、70%的村(社区)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继续按照“公益事业,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思路,深化全市农村电影改革,20*年底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数字电影全覆盖,实现每月每村、每个过渡安置点一场数字电影的目标,并初步建立起市场化运行机制。20*年,完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并实现全市所有图书馆数字化联网,数字图书馆读者点击率每年上升20%。
3、推进城乡文化带动工程。继续深入做好送文化下乡和扶持城乡特色文化品牌工作。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和大邑县今年重点完成过渡安置点公共图书流转点建设工作;其余区(市)县继续推进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建设图书流转点工作,确保到20*年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和80%以上的村(社区)建立图书流转点。继续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举办“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和“*风情节”,在九区和高新区举办“文化*—大型广场文化活动”;继续实施电影木偶皮影进校园、专业院团进乡镇、慰问演出进工地、高雅艺术进社区等活动;各区(市)县继续打造当地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把丰富受灾地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点,既坚持送文化服务到临时安置点,又积极组织受灾地区群众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通过调演、比赛等形式,培育一批民间文艺骨干队伍,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引导和管理,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全市文化系统新农村文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各类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4、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地保护和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筹备工作。完成“三个集中”工作的保护地域风貌、历史遗存调研,形成可行性报告,力争成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通过“民间艺术之乡”、“特色文化之乡”创建和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保护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扶持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拳头产品。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培育和扶持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院。2010年前,完成1—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保护区的申报和规划。借助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和*风情节的契机,包装、展示和推广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资源。
5、推进城乡文化人才培育工程。按照城乡文化人才队伍培育工程的要求,通过下派挂职、上调锻炼、集中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特别是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和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的人才队伍建设,做到阵地有人管理,活动有人组织,作用得到切实发挥。震灾受损严重的地区,要把培养文化人才作为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手段,培养一批文化骨干,带动群众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三)以弘扬时代主旋律为主线,大力繁荣文化艺术事业
1、抓好文艺创作演出。各国办、民营文艺院团在抓好年度艺术创作生产的同时,结合“5·12”汶川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工作,积极创作生产一批反映人民群众重建家园方面的文艺作品,弘扬不折不挠、团结互助的伟大民族精神,唱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时代主旋律,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认真组织实施惠民演出工作,使“众志成城、重建家园—我们在一起主题文艺慰问演出”制度化、经常化。加强对各区(市)县特别是重灾地区文化部门开展艺术创作和艺术活动的工作指导,各区(市)县要注意积累创作素材,抓好创作生产,积极用新创节目为群众演出,提高本地文化活动的质量。
2、大力推进剧场建设。各区(市)县特别是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等受灾较重地区,要按照《文化部关于公共文化设施灾后重建规划的指导意见》精神,积极推进本地剧场建设工作,将剧场建设纳入灾后重建规划,力争在2010年前按标准建成适合本地区文化发展要求的中型剧场,确保本地生产的剧节目和引进剧目有较为适宜的演出场地。市文化局在推进武侯区、成华区剧场建设的同时,将重点支持和指导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抓好相关剧场建设工作。
3、推动旅游演艺产业发展。各区(市)县要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市旅游演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和要求,着眼于加快本地旅游演艺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丰富文化旅游产业内涵,繁荣本地文化艺术事业,坚持“政府引导、城乡兼顾、鼓励发展、市场运作、重点推进”的旅游演艺发展原则,采取整合旅游演艺资源等方式,推动旅游演艺产业发展,提升本地文化魅力,力争形成投资具有较大规模的旅游演艺剧目并上演。
(四)以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为核心,提高文化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1、抓好重点项目。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恢复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以恢复重建文化旅游设施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民俗风情等特色产业,继续打造历史文化、休闲文化等特色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尽快对受损的文化旅游设施进行恢复重建,重塑都江堰水文化品牌,同时围绕古蜀文化、三国文化、诗歌文化、特色古镇文化打造系列有影响的文化旅游精品项目。积极指导和支持受灾古镇恢复重建工作,促进乡村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利用*文化资源,高起点建设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打造*文化旅游新亮点。重点抓好都江堰—青城山文化旅游设施恢复重建项目,都江堰二王庙景区文化旅游设施恢复重建项目,彭州市地震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崇州罨画池文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崇州鸡冠山九龙沟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项目,受灾地区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
2、抓好政策配套。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经济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相关倾斜扶持政策,协助市级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更为开放和有较大突破的文化产业政策,为文化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抓好市场繁荣。合理规划受灾地区文化市场重建工作,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支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积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受灾地区文化市场重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作用,重点以演艺协会、博物馆协会、网吧协会、音像协会、歌舞娱乐协会为抓手,引导市场配置资源,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形成开放型、多主体、多样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提高文化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五)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修复重建工作为重点,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1、抓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修复重建工作。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启动对受损的59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修复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积极协调配合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和相关专业机构,重点抓好世界文化遗产、全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受损的国家一级文物修复重建工作。力争到2011年,完成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二王庙景区的修复重建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做好抗震救灾纪念设施、实物资料征集和建设工作,配合相关单位做好地震遗址公园的建设工作。
2、抓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按照统一部署,继续抓好文物普查的宣传培训和组织实施工作,突出普点,加强技术支持,按照国家、省、市规定的时限和要求,确保我市第三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在2010年10月前按时保质完成,并在此基础上延伸成果应用,努力形成“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的和谐局面。
3、加强博物馆建设。加强对全市各博物馆、文物收藏单位的工作指导,积极发展和丰富博物馆事业,不断改善馆藏文物库房保管条件,提高展陈水平,加大博物馆宣传力度,做好《*博物馆文化之旅导览图》、《*文化宝典》的编印工作,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传播阵地社会功能。结合地震灾害馆藏文物修复工作,继续编制《*市珍贵文物保护修复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馆藏珍贵文物本体保护修复项目。
4、做好文物勘探和考古研究。切实加强文物勘探发掘考古工作,积极会同国内外专家和相关机构,重点对以金沙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化进行研究,科学制定考古发掘规划,加强考古理论研究,努力突破文物保护等难题,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历史文化支撑。协调推进《*市大型古文化遗址保护管理规定》立法进程,在20*年完成该草案的起草、论证、修改和送审工作。
(六)以推进长效机制建设为根本,加强文化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
1、加强依法行政和管理。坚持恢复重建和加强管理并重,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重点围绕网络文化市场、音像制品市场、歌舞娱乐市场、文艺演出市场等领域,深入开展文化市场秩序整顿和规范工作。加大文化市场管理举措的督促落实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展“反盗版天天行动”。深入开展网吧及网络游戏专项整治活动,强化娱乐场所日常监管,努力为广大消费者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切实保障广大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推进文化市场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执行《*市文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试行)》,建立和完善文化企业信息库和行政处罚数据库。大力支持文化市场行业协会发展,促进行业组织实施自律。落实创建青少年“绿色网上空间”和打击“黑网吧”目标管理责任,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组建当地文化市场专职协管员队伍,强化技术监管手段,建立完善网吧及娱乐场所监管系统。
3、加强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加强文化行政执法队伍教育、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把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精的执法队伍作为实现依法行政目标的关键环节,对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执法人员,坚决取消执法资格,吊销执法证件,调离执法岗位。严格按照《文化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有关标志的通知》精神,做好全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证件、执法标志等的规范管理,树立*文化行政执法的良好形象。
三、工作要求
如此状况,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是受到如今发达的互联网的冲击?因为4.35本书特指纸质书籍,那是不是在读电子书籍呢?我们可以理解互联网对于我们阅读传统纸质书籍的影响,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国外的互联网也是相当发达或并不比我们低的。就以韩国、法国、日本、以色列等国为例,他们或也上网阅读,但他们为什么乐于捧着图书孜孜不倦地阅读,其阅读图书的数量会远远高于我们?
(一)从国民的年龄层面上来看
6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曾经工作操劳辛苦一辈子,退休后要么成为"空巢老人",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得自己动手,有空余的时间,或就跳一跳"广场舞"或就看一看电视,搞得不好,还要看管孙儿孙女,能够清闲下来安度晚年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已经很不错了,能够抽空清清静静坐在那里读书的人,实为少数。
25岁到60岁之间年龄段的人群,这是一个人数众多的人群。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为自己的事业和前途疲于奔波,不仅上有老,而且下有小,自身工作也"亚历山大",据最近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北京地铁的人潮,犹如"天天是中国的春运",上下车人潮的拥挤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就已经感受到人们生活的辛苦与劳作的艰辛。在来去匆匆每天上千万的奔波人群中,下班回到被调侃为5.9环或6.1环的家中,就这一天的疲惫后,能够有多少人再静下心来,翻阅一下图书?
再看6岁到25岁之间年龄段的人群,这一部分的人群,一是在从小学到初中的义务学习阶段,他们基本上是在进行知识与文化的基础学习阶段,众所周知,他们面临的同样是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的问题。除了在学校内完成的学业任务外,许多学校都给学生布置了不少的课外作业,许多孩子周末还要参加各种校外培训班,学生几乎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业余时间可以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
(二)从阅读的功利性上来看
从古至今阅读在中国并非大众化的习惯。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据2011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居住在农村的人口仍占很大的比例,约为50.32%。在科举制度的强大推动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人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学而优则仕",阅读早已被打上了深刻的"功利性"烙印,这种烙印至今未曾磨灭。孩子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是学习成绩好,将来才能够"出人头地"。尤其是农村孩子,他们希望改变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现状,唯一能够实现他们的愿望的就是发愤读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育始终只有采取筛选性考试的"应试教育",学生学习的所有课本[dylw.net专业提供论文写作,欢迎光临]知识都变成了考试的分数,而这些分数,成为了选拔优秀学生的唯一标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出人头地。一切为了学习,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分数。即使学生考入了大学,不排除一部分人还将继续考研、读博。即便有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也还得考各种繁多的资格证、职称证……他们能够静下心来阅读图书,恐怕也为数不多。而这类"急功近利"的现象,在我们当今社会与家庭中是极其普遍存在的现象。尽管现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这种教育体系下,真正的阅读被抛弃是可想而知的。
(三)从人们的休闲方式来看
当今时代,大家的生活节奏非常快,有了空闲的时间,人们可以寻找各种自己喜好的方式去休闲,去放松自己的心情,去释放大脑的紧张与身体的疲惫。诸如电影、电视;上网唱歌;琴棋书画;品茗交友;游戏打牌;户外旅游……人们在寻求着轻松愉悦简单快捷的生活方式,甚至将这种方式结合在社交活动之中,剩下能够独自静心品味阅读图书的时间或人数也已经不多了。另外,如今许多年轻人,走路、吃饭、躺在床上都在玩手机耍游戏,自然不会更多地去认真读书了。
(四)从出版商、书商和著书者几方面来看
当今社会一些出版商对市场把握得非常清楚,出版什么内容的书籍能够赚钱,出版什么内容的书籍会倒贴亏损。书商也是如此,什么书籍销量好价格高就销售什么书籍。一些"著书立说"的所谓"专家学者",也同样在迎合读者群与市场的需求,要么写的大多是"营销学""成功学"类读物,要么就是针对学生的教材教辅类书籍。据统计,教材教辅出版物在中国图书市场占有70%左右的市场份额。其实,书籍的作用,在于传播知识、学习知识;在于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在于交流思想、反思社会。而真正有志于文学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们,他们那些既有文学性又有艺术性,而且紧跟时代脉搏弘扬"正能量"的优秀作品,却要作者自己掏钱出版。另外,许多纯文学艺术类的杂志,订阅量也呈逐年锐减趋势,甚至濒临倒闭的危险。
二、中职学校图书馆学生的阅读现状
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特殊性,结合全国全民阅读现状的普遍性,经过调查、分析和统计发现,中职学校的图书馆的阅读情况并不乐观。
(一)中职学校的学生来源,主要是应届初中毕业生。众所周知,这一部分学生,他们对待学习的热情并不高,从而对待阅读积极性也不高。他们比普通高中生提前三年进行专业学科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训,因而,希望他们能够自觉地、主动地阅读图书不是很乐观。
(二)中职学校的学目的,主要是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更新、运用知识的能力;选择、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旺盛的创造力的能力和任务策划、管理组织的能力;具有明智、宽容、坚毅、自立和有强烈的责任心的各类专业技术的人才。因此,学生对实际应用能力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多得多,而对阅读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会少得多。
(三)学校和老师对于鼓励他们通过阅读,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方面的引导和宣传,也 相对重视不够。
(四)受经济和地区差异的制约,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办馆条件相对落后,图书馆建设面积不大,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平衡,资金短缺,藏书量少,新书不足,设施较差等,都制约了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条件下,也挫伤了学校师生对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现代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不应是将学生训练成为生产过程中的技艺型工匠,而是要将他们造就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使学生成为会学习、工作,能够自立于社会的人,成为自觉探求新知不断完善自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变革的人。学生有了宽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就会极大地提高广泛就业的适应能力,成为真正的一专多能的全能型人才。
那么,为了提高中职学校图书馆的阅读,使其更加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中职学校的图书馆在现有条件下应该怎么去做呢?
三、中职学校图书馆阅读方式的思考
(一)借助我国即将出台的《全民阅读法》的强劲东风,推动学校图书馆阅读热潮
目前,针对我国国民的平均阅读水平低于世界文化强国水平,未成年人"功利性"阅读的状况,国民阅读的公共资源和设施不足、不均衡以及阅读内容良莠不齐及全民阅读工作缺乏统一规划、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不足等现象,为此,我国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了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同时,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已草拟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2013年8月5日《新华网》)。据相关信息显示,国外关于阅读,已经早有立法。在美国,1998年有了《卓越阅读法》,2002年有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在日本,2001年有了《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法律》、2005年有了《文字印刷文化振兴法案》;在韩国,1994年,就有了《图书馆及读书振兴法》,2009年有了《读书文化振兴法》;在俄罗斯,2012年,政府制定《民族阅读大纲》等。当今中国全民阅读正处于低迷的状态下,我国能够在近期有此法律的出台,无疑对我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阅读热情,是一剂极有效的"强心针",对于在全国推动全民阅读,也有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证。这样,中职学校图书馆,可以乘着我国《全民阅读法》和《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即将诞生的强劲东风,来推动和掀起中职学校图书馆的阅读热潮。
(二)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关于阅读的龙头示范作用
中职学校要推动学校师生阅读的工作,要掀起师生到学校图书馆的阅读热情,学校领导必须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努力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学校党委必须建立健全学习机制和学校中层干部的学习机制,充分[dylw.net专业提供论文写作,欢迎光临]发挥领导干部的龙头示范作用,以引导、鼓励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到阅读的行列之中来,为增强师生的阅读兴趣,倡导师生阅读的良好风尚,培养师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尊重师生高雅的阅读品质,引导师生健康地阅读生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为推进全校的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三)建立健全图书馆阅读的考评机制,以评价、检验和督促师生阅读的效果
学校图书馆,在校党委和行政的统筹安排下,将学校师生的阅读情况纳入到学校各级各班、各部门的文化建设和目标考核中。学校校长带头、各部门负责人层层落实,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定期评选出阅读优秀部门、优秀班级和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以起到模范标兵的带头作用。
(四)加强图书馆硬件建设、添加图书馆的藏书总量,为阅读提供最佳服务
学校图书馆一定要努力加强其硬件建设,在学校高度关心和重视下,改变图书馆的办公条件,完善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同时,学校应该注入大量资金,购买最新图书,扩大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另外,学校图书馆要积极健全电子书籍的文档库,以满足学校师生阅读的需要。并且,积极配合我国国家图书馆关于数字图书馆的推广建设工作,密切关注,紧密联系,争取尽快与各省市图书馆搭建起数字图书馆网络平台,以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
(五)借助或创造各种"读书日"活动,掀起校内外读书热潮
1、借助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不仅让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到读书日的宣传活动中,也让此活动的宗旨传播到每一个社会大众成员之中,使社会各界和大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让社会更多的成员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之中。
2、据有识之士建议,欲将我国孔子诞生日——9月28日,确立成我国的"全国阅读节"。学校可以借助这个日子,作为推动和加快全民阅读的良好契机,学校图书馆可以组织师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形成一个学校内部师生与学校外部社会良好的读书环境。
3、可以定期在学校内,开展"读书月"的演讲、比赛、交流和创办阅读宣传栏等形式的活动,让学校师生的阅读成果通过图片展示、语音表达、文字说明等多种形式的呈现,既培养了师生的阅读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语音、文学等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体现到了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人生价值。
(六)"走出去",肩负责任为社会服务;"请进来",接收熏陶提高自身素质
1、学校图书馆可以组织学校师生"走出去", 到工厂、到社区、到军营、到农村、到偏远山区学校去参观、学习、交流;去为他们送文化、送图书;尤其是到农村和偏远山区的学校,去感受和体会他们的文化结构的现状,去了解他们对阅读的认知与渴望,去给他们送图书,去给他们引导、讲解阅读的意义,去推动当地阅读和文明的新进程。学生身临其境,也让自身体会到知识与阅读的重要性。
2、学校图书馆可以将当地社会中的文化精英"请进来", 请作家进来、请诗人进来、请书画家进来、请学者专家进[dylw.net专业提供论文写作,欢迎光临]来,用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能量"来引导师生;用他们的艺术才华来感染师生;用他们亲自撰写的文学作品来激励师生;用他们亲身演绎的艺术人生来熏陶师生;用他们亲笔点染描绘的书画艺术作品来影响师生。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尽管中国全民阅读的积极性如今还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全民阅读的热情还没有形成,中职学校图书馆的阅读也因为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未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在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征途中,一定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如今,中职学校图书馆肩负的责任重大,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中职学校阅读的春天一定会到来,中华民族全民阅读的春天也必然会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一)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市民文化艺术服务中心(区文化馆、图书馆新馆)建设,完成新馆装修设计、弱电设计及设施设备采购工作;完成__路、二仙桥、建设路等3个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特色打造,完成双水碾街道云景社区等5个社区文化活动室的主题文化社区建设;完成全区公共文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并投入使用,启动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公共图书的采购更新,并做好公共图书流转及“通借通还”服务。试点探索活动中心的服务外包。开展__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服务标准。完成我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申报工作。
(二)着力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完成20__年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群众品牌活动;组织开展并参加20__成都市文化四季风·音乐消夏、欢歌庆秋、劲舞暖冬各项比赛活动;开展__区邻里文化节、__之声·社区合唱节、全民阅读等品牌活动,继续开展“筑梦家园·文化同心”20____区“走基层”主题文化活动,及“戏曲进社区、高雅艺术进广场、文化直通车进校园、慰问演出进工地、公益电影进院落、文艺培训进中心”等“六进”文化惠民行动,积极配合市广新局实施“公益电影进影院”文化惠民活动。
(三)继续实施文化艺术培训工作。以“以创代训”方式开展文化类社会组织的培训和扶持;完成市民文化艺术学校摄影、戏剧表演、__清音、二胡演奏等项目培训,培训学员1500余人次;根据街道需求,向各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安排文化培训150课时;区图书馆开展公益讲座6期、中老年电脑知识免费培训班1期、各种少儿暑期及阅读推广活动5场。
(四)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和文态建设。进一步调整文化产业工作思路,找准产业发展促进工作抓手,探索政府部门产业促进工作模式。继续做好二环路沿线配建经营性文化设施项目促建服务工作,及时跟踪业态选择和招商情况,确保相关设施经营项目落地。做好新华社区(校园)数字院线和亚太影展项目跟踪服务工作,力争项目落地。认真做好公建配套文化活动中心项目跟踪、设计审查、验收移交等促建服务工作。密切配合市文化局,研究制定“文化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设计要求”行业标准。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启动__墓维修工程设计立项申报工作,完成__墓维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并通过发改委项目立项。继续开展可移动文物“一普工作”,实施全区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及平台登录工作。实施__区文化地标建设,完成不少于5个点位的地标标识设置工作。
(一)继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实施免费开放场、馆及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工作,加大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年画博物馆、体育中心开放力度、拓展和深化服务内容。各场、馆、中心全年开放不低于260天。举办音乐、美术、书法、舞蹈、体育等各类培训班,开展文艺下基层活动不少于50场。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扩大读者队伍,内阅人数突破8.5万人,流通实用图书期刊突破10万册。馆、所、中心业务干部下基层指导,培训不低于60天。各镇乡文化站举办培训班不少于5期,积极规范免费开放工作,确保免费开放每周不少于30小时,镇乡大型文体活动不少于4次。积极引导各协会、文艺小分队组织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竞赛不少于200次。争取资金150万元,推进三个省级“文化示范镇”建设工作,推进社区书屋工程建设,争取今明两年内建成45个社区书屋。推进建设一个四星级标准电影院,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丰富广大群众精神生活。
(二)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继续搞好“三大节庆”文化活动,举办全国CBA篮球联赛,全省青少年篮球锦标赛,“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举办一次“之夏”广场文化活动,办好新春音乐会、新春唱大戏、春节龙狮灯游城活动。组织二次关于“三国”和历史文化系列活动,举办一次大型农民读书活动,搞好年画全国巡展活动,推广第九套广播体操,继续搞好新年广播操比赛,组织好全市群众体育活动。争取资金加大对本土文化的创作和奖励工作。
(三)继续实施完成民生工程
按照德、绵两市民生工程安排,2013年我局继续安装农民健身路径15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000场,创造条件开展室内公益电影放映活动,提高观影质量。我局将积极筹措资金,尽量安排实施,力争按时超额完成2013年民生工程任务。稳妥有序监管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基本完成城区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同时监管好稳妥推进农村地区的数字化整转工作。筹集资金30万元,确保全市广大农村广播长期通、优质通工程。
(四)继续加大文化体育产业发展工作
充分发挥酒乡画城山水特色。继续发展以年画为龙头的产业链:扩大年画村、年画街坊、剑南古街、年画传习所档次。做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作,加大完善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大新闻出版产业的推动发展。加大体育彩票宣传力度,确保全年销售业绩在2000万元以上,推动九龙滑翔基地建成省滑翔运动基地,争取承办全国滑翔运动赛事,2013年我市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更上新的台阶。
(五)继续依法管理文化市场
结合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建设。认真做好全国第一次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做好文物行政执法工作,做好文物保护点的巡查工作。坚持不懈的开展“扫黄打非”工作,认真贯彻文化市场管理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有关规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加强文化经营户的法规教育;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持续开展学校周边文化市场集中整治行动;加强网吧的监管力度;严查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经营场。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净化文化市场和声频荧屏,促进文化市场有序发展,广播影视健康协调发展,争取建设文化综合执法大队监控中心,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活动环境。
二、其他工作
(一)强化学习,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二)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党建工作;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截止2014年11月,我县文体系统工作队伍具体如下:
1、县文体局机关现有工作人员13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2人,主任科员1人,副主任科员1人,科员4人,工勤人员1人,事业编人员3人;本科学历6人,专科学历4人,高中及以下学历3人。
2、县文化馆现有工作人员9人。其中本科学历3人,专科学历5人,高中及以下1人;副研究员(作曲)1人,中级馆员1人,三级编导1人,三级演员1人,助理馆员3人,其他2人。
3、县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3人。其中管理员1人,助理馆员2人;本科学历1人,高中及以下2人。
4、县民歌展演团现有工作人员42人。其中团长1人,副团长1人,团长助理1人,办公室主任2人,演出人员37人。
5、黎苗文化传承人102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99人。
二、我县文体队伍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深入了解人才状况,不断改进人才工作。我局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稳定文化人才队伍。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全局文化人才工作和乡镇文化人才队伍状况进行调查摸底。经调查,广大干部思想素质较高,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为文化工作服务,但也存在干部创新意识不强、业务知识不牢固等问题。根据我局实际,树立“人人都能成才、努力才能成才、立足本职成才”的理念,努力塑造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政绩突出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培养造就一支奋发有为、业务精通、素质较高的机关干部队伍,打造一支才艺过人、业务过硬、特色鲜明的乡镇文化人才队伍,为我局开展全县文化工作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二)开展人才培训工作,培养文化人才。今年以来,我局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活动:一是开展群众路线学习活动22次,学习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系列讲话精神、省级和县级文件精神等,通过学习宣传,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人才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促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二是举办体育场地普查、文物普查、文化共享工程暨农家书屋培训等业务培训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三是开展以文化示范村骨干为主要培训对象的舞蹈、民歌创作、织锦、摄影等培训班,共18期,培训人数达661人次,同时派出辅导老师到各乡镇、村辅导80多人次,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
(三)狠抓队伍建设,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年初组织制定和实施《自治县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文体行动纲要2014》,对我县2014年文体工作进行全面计划,按职能将工作任务分解到人,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将工作目标实行量化管理,使文体各项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自治县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内部制度汇编》中的21项制度,强化队伍规范管理。三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使我局工作、队伍建设形象良好、作风扎实、工作效果明显、办事效率提升,努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单位。
(四)发挥文化人才最大成效,开创文体工作新成绩。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举办了文艺演出、迎春游园、万人迎春健身环营根河长跑赛等系列文体活动;黎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节期间,组织举办了《奔格内·待内典》三月三主题歌会、中外书画作品展览、黎苗歌舞串烧、万人打柴舞、琼剧展演、通宵电影放映、农民篮球锦标赛等多项活动;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组织举办了“云湖杯首届荷花节”和“云湖书画创作基地揭牌仪式”;七一组织全县机关健身队举办《庆七一·颂党恩》文艺晚会;国庆期间,联合县委宣传部举办了庆祝建国65周年“爱国歌曲大家唱”歌唱比赛。二是积极组织文化下乡活动。开展文艺下乡演出活动40场,受益人数达3万多人次,送琼剧下乡演出14场,送书下基层活动33次,赠送各类图书杂志1.5万余册,送电影下乡活动1198场次,观看人数达40多万人次,电影放映点遍及全县各乡镇、行政村、村小组,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行政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协助省琼剧团和省歌舞团在我县三月三广场演出《晋宫风云》《玉乔龙》等4场大型古装琼剧和原创黎族舞蹈诗剧《黎族故事》;在全县分东西南北4个片区,每季度举办一场由片区内乡镇联合进行的文艺专场演出活动,全县共举办16场,每月在县城组织一场由每个乡镇轮流承办的黎苗文化示范村文艺队专场演出,至10月份己有8个乡镇组织了8场专场演出,积极组织各乡镇、各文艺示范村开展各种文艺交流演出活动,截止10月底,全县共开展各种文体活动200多场,极大的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三是文艺创作硕果累累。民歌展演团到黑龙江省黑河市参加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第五届中俄文化大集汇演及全国春雨工程边疆行惠民演出活动,表演打柴舞和黎族婚礼等黎苗歌舞;舞蹈《花屐舞》在全省“三八”节舞蹈比赛中再获金奖;健身舞《是个好地方》参加全省“中国彩票杯”乡镇惠民比赛,获三等奖;现代双人舞《咱们俩》在全省第十三届东西南北中文艺汇演中获二等奖。四是体育竞技屡创佳绩。在2014年省少年儿童游泳锦标赛中,获12枚金牌、14枚银牌、29枚铜牌和女子团体总分第四名、男子团体总分第五名;在2014年省少年田径锦标赛中,获3枚金牌、1枚铜牌;在省趣味体育运动会中,获7个二等奖及团体总分第三名。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们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对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是: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抓创建。根据区委、区政府和省市文化部门的统一部署,在区创建领导小组领导下,抽调人员组建创建工作班子,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资源,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去年4月份,召开全区创建动员会,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区政府成立工作督查组,区人大、政协多次开展创建工作视察和专项检查。区创建办公室建立工作例会制、信息通报制、联动协作制、综合督查制等有效机制,通过工作例会、分析会、专题联席会等形式,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配合、各方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抓创建。围绕创建目标,制定下发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工作计划、工作职责及任务分解等文件,明确了创建目标、创建任务、创建责任。区政府和各街道、镇进一步加大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区文化中心、区体育中心和街道、镇综合文化中心建设步伐,确保全部达到创建标准。认真对照标准,高质量完成台账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装订工作。注重细节、精心准备,圆满完成创建迎检。
三是强化营造氛围抓创建。通过媒体宣传、环境宣传、活动宣传和介质宣传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宣传创建意义和目标。设置户外宣传广告和墙体广告,制作创建专题片、画册、图板,区创建办编发创建工作简报32期,动态反映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我区在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多次被省政府《专报》、《信息》、《参阅》等刊物刊发交流。
二、阵地建设加快推进
一是设施规划编制完成。作为市唯一的试点区,《区文化体育设施布局规划》于去年5月获市政府正式批准。专项规划提出了近期到今年、远期到2020年全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为我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是阵地网络不断优化。区文化中心、网球场、体育场分别于去年2月、10月份竣工并投入使用。目前区级已形成区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广场、全民健身广场“三馆、两中心、两广场”文化体育设施布局,逐步构建区、街道(镇)和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综合体。至去年底,全区8个街道、镇已有6个街道、镇综合文化中心面积达1500平方米以上,全区4个街道、镇综合文化站达到省级“东海文化明珠”标准,8个街道、镇创建为“东海文化明珠”。
三是基层文体设施全面覆盖。以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为抓手,全区新建、改造健身苑(点)等设施36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气排球、地掷球场(室)31个。目前,全区共有全民健身苑(点)330个,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嗒嗒球、门球、气排球等场地182个,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1.80平方米,社区(村)健身苑(点)的建设数量和质量均走在全省前列。以新农村文化建设工程为动力,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区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一证通”工程100%全覆盖,是全省首家实现“一证通”工程全覆盖的区(县、市)。
三、群众活动彰显特色
一是“文体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成功举办元宵灯会、服饰风情节、红歌会、国际龙狮邀请赛、区田径运动会、全民健身月活动、“文化共享工程”走进大项目文艺演出等大型文体活动,主办、承办浙江省青少年游泳达标赛、市钱塘武术功力大赛、市五人制笼式足球赛、区机关系列健身活动等20余项省市级体育竞赛与活动。广泛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培训、送体质健康测试”进村社、进大项目、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的“五进五送”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广场文化年”活动,目前,全区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798场,放映电影1385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二是社团活动蓬勃开展。区文化馆举办了舞蹈、声乐、摄影培训和社区文艺骨干等培训班18期,培训学员1000余人次。充分发挥全区554支文体团队的带动作用,区摄影、文学、舞蹈、音乐等团队创作表演作品获得全国、省、市奖项30余项。钱江影会会员作品在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获得“一金一银”的好成绩。充分发挥区体育指导中心和体质监测中心作用,全年完成单项国民体质监测人数3000余人,完成机关干部和社区群众专项监测500人。
三是竞赛水平不断提高。组团参加市第十七届运动会青少年部28个项目、成年部8个项目的比赛,取得青少年部金牌总数是32枚、总分1030分的成绩,名列全市金牌数第9位和总分第7名。建立青少年单项运动队,全年参加省、州市各单项比赛20余项。组队参加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浙江省少年儿童国际象棋锦标赛等,并取得优异成绩。
四、品牌培育取得突破
一是启动筹办广场民间文化市场。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要求,在区广场跳蚤市场领导小组领导下,抽调人员组建工作班子,制定市场管理运行方案,开展前期调查研究,科学准确市场定位,制定入市条件,开展摊位设计与制作,制定《广场民间文化跳蚤市场及交易人员、交易品准入(试行)管理办法》、《广场民间文化跳蚤市场管理运行(暂行)管理办法》,抓紧抓实市场启动筹备工作。通过媒体宣传、活动宣传、广告宣传、海报宣传、网站宣传等各种途径,广泛进行市场宣传推介和招商工作。
二是大力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织造技艺”作为我国蚕桑丝织技艺项目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通过举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进一步加强非遗项目的宣传保护。去年,获得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先进集体。
三是大力培育区域特色文化形态。深入挖掘运河文化、钱塘江文化、皋亭山文化,出版民间文学作品《皋亭山传说》。加快推进影视文化一条街建设,举办年会、“亲近”知识竞赛等活动,旧居接待参观2万余人次。积极培育“一街一社一品”,全区8个街道(镇)的115个社区(村)明确了“一社一品”培育方向、目标和举措。积极打造“欢乐文化周”、“文化超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基层文化活动。
五、市场监管日益完善
一是监管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以“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为契机,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开展普法培训5期,培训文化市场从业人员550余人。坚持日常监管、重点稽查、专项整治相互协调,组建街道(镇)文化市场监督员队伍,全区文化市场巡查覆盖率达100%,社会义务监督员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文化市场监管网络不断健全。
二是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开展文化市场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无证照电子游戏机、赌博机专项整治和创建“无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镇、街道”等20余项专项整治行动,出动执法检查400余人次,检查文化体育市场2250家次,查处、取缔非法经营点87个,取缔非法音像制品大、要案3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5.6万余张,非法出版物近300张,办结行政处罚案件68件,受理各类来信、来访、来电57件,查处率、结案率均达100%。
六、管理创新不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