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5 15:06: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视觉传达设计的起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独立院校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结果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设计素养有着直接的影响,就目前来说,课程体系从一方面看“不够完整,有些核心课程不到位,尤其是和实践结合的一些课程”;另一方面忽视了视觉传达设计的综合性学科特性,在教学的方向上偏重于平面视觉艺术,使其不能和其他视觉传达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结合,如传播学、营销学、设计管理、消费心理学等。这样的教学知识构建单一脆弱,难以满足市场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二是课堂教学方法依然陈旧。大部分的课程还是老师讲,学生听,将学生禁锢在教室。单方向的传授理论知识,师生缺少交流,更疏于引导;许多专业课程的作业也基本上是采用虚拟课题的命题方式进行,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根本就不考虑市场调查,也不考虑设计对象,更别说生产工艺、材料报价、销售手段等因素,盲目的完成一份任务而已。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的限制十分不利。当然,独立院校自身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学生整体素质因素也对课堂教学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是忽视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就目前来看,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虽然早已增添了一些实践实训教学,但是这种实践活动的实施大都流于形式,集中于在课堂上完成的活动,理解力和执行力严重不足。实践教学更应该强调的是与社会和市场接轨,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动手能力,更不是虚拟课题支撑下的闭门造车,必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并掌握完整的视觉传达设计市场的运作,这点尤为重要。
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能促进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经济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及高效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之间、高等学校与科学研究机构以及企业事业组织之间开展协作,实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如今,校企合作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道路,对转型期的独立院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来说,加强与企业合作,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实用设计人才和熟练设计劳动者更具有实践意义。目前国外对视觉传达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较为成熟,主要发达国家都成功形成了适合本国学校的行之有效、不同特色、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这些模式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学习途径。
基于校企合作的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方法
1.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独立院校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培养目标应当从自身办学特点出发,由传统的平面视觉设计为主的教学体系发展为厚基础、宽方向、多角度的视觉传达形态语言,逐步构建适应时展和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具备实践应用能力的综合性设计人才。
2.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是教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直接反应,根据明确的独立院校视觉传达设计培养目标,具体课程内容和比重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一方面优化教学体系结构,另一方面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具体要求包括:(1)课程设置应关注行业发展趋势,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发展变化非常迅速的学科,课程的设置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添加新兴的设计内容,如近年来的UI界面设计。(2)课程的安排要合理,根据学生学习和知识掌握的规律,课程与课程之间首先要循序渐进,那些课程是低年级开设,那些课程应在高年级开设,细分先后,按照专业基础――专业技能――学科综合――专业实践四个阶段建构完整的递进式的知识体系。这里单独要说明的是软件课程的开设,作为现代设计最重要的工具和实现手段,软件课程在低年级就应开设,并引导督促学生课外自学巩固。(3)要注意不同类型的课程分布比重,突出主干课程,适当缩短一些一般课程的学时,精简合并一些相似特征的课程,如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都是专业基础课,可以合并为《二维基础设计》。
3.“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和主导者,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手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教学能力并重的教师。目前来看,在师资方面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大部分教师都是各艺术院校毕业后直接转入高校进行教学活动,理论知识丰富却缺乏第一线设计公司的实战经验,容易造成纸上谈兵的教学局面。那么比较实际的解决办法是让这些教师到企业中去,到市场中去,通过培训和再次学习了解并掌握视觉传达设计市场运作规律,具备清晰的行业设计意识,为之后的教学提供行之有效的实践指导。另外也要有计划、有目标的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除了引进能够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务实型人才之外,比较可行的方法还包括外聘行业的精英人才来院校进行授课、讲座交流或实践指导,这将为学生的专业实践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4.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设立“工作室制”的探究
(1)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企联动,与企业直接挂钩,创建校外实习教学基地――企业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岗位能力训练,学生通过实习生的身份真实的参与实际项目,零距离的掌握第一线的设计流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融入现实的产业市场。
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上,学校要与企业共同制定相应的实习政策,明确学生实习的目的和任务,有的放矢,保证实习质量;实习教师是学生实习的监管者,要关注学生实习进展情况,同时要保障实习的执行和结果,避免学生只做些打杂跑腿的工作。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规范化、落实化,而不能流于形式。
(2)设立“工作室制”
校内实践教学模式目前主要集中于课堂案例分析和竞赛指导教学两方面,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学校也可建设相应的 “工作室制”来进行校内实践教学。“工作室制”以导师为核心,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团体,将教学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师生共同完成实际项目的“教、学、做”。工作室制的设立,能依托学校和企业的有利资源,导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有效的将专业基础教学、专业技能实践、师生互动启发融合在一起,将平面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立体化教学,学生在实践中学,教师在实践中教,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实,世界各地的很多优秀院校都采用了工作室制,对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来说,工作室制教育模式是一个开放发展的教学平台,更是目前设计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
落实教学实践活动是独立院校视觉传达设计改革的关键,视觉传达设计的表达是多种的,单纯的理论研究还不足以支撑其良性发展,必须通过校企合作,改善校内实践教学模式和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构建现代化、职业化的实习实践环境,让设计理念变成真实设计活动,有力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结语
综上,通过分析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现状,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了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方式等改革方面,旨在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效的解决就业问题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将把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当然,这一过程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每一位教育者的共同努力。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184-01
视觉传达设计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显得更具有意义和价值。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更频繁,视觉传达设计就像是是一个传达使者,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紧密地联系起来,对文化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视觉传达设计和平面设计之间的联系
视觉传达设计顾名思义是给人看的设计,是一种告知形式的设计。这种设计起源于19世纪中叶欧美印刷美术设计,也可以认为是平面设计的延伸。这种设计是从视觉的角度传达给人的一种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科学技术给的视觉带来到了巨大的冲击。视觉传达设计和平面设计虽然在概念上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二者并不存在对立的矛盾。在世界范围内,平面设计一词已经成为了公认的词汇。平面设计就是指的在空间中的一种设计活动。而说到视觉传达设计,它和平面设计相比更具有直观性,更感性。但是有一点是不会变化的,那就是其中用到的最基本的设计元素的相关知识。一、视觉传达设计和平面设计之间的联系
视觉传达设计顾名思义是给人看的设计,是一种告知形式的设计。这种设计起源于19世纪中叶欧美印刷美术设计,也可以认为是平面设计的延伸。这种设计是从视觉的角度传达给人的一种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科学技术给的视觉带来到了巨大的冲击。视觉传达设计和平面设计虽然在概念上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二者并不存在对立的矛盾。在世界范围内,平面设计一词已经成为了公认的词汇。平面设计就是指的在空间中的一种设计活动。而说到视觉传达设计,它和平面设计相比更具有直观性,更感性。但是有一点是不会变化的,那就是其中用到的最基本的设计元素的相关知识。
二、视觉语言
现论首先看中的视觉的感受。而在把握平面设计的时候,其实是根据平面设计最基本的特性为出发点,并将视觉语言作为一种标准进行研究的设计。平面设计更看重的是一种对视觉上的追求,它是智慧和感性的结合。对于平面设计来说,视觉语言含有丰富的思想和情感,甚至可以界定整个设计所要传达出的一种意念,是实现设计者和观看者有效沟通的一种媒介。
有人将视觉语言看作是艺术的母语。平面设计将视觉语言作为一个基点,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使设计者的思想表达地更加顺畅。因此,研究视觉语言是衡量平面设计研传播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图形的美感
说到图形,大家并不陌生,这种被誉为“世界语”的事物是没有国界和民族之分,因为无论老弱病残,文化程度高低,都能够看懂图形。可以说,图形比文字更能传达出信息,具有具体性和直接性。图形所能表达出的很多东西是文字表达不出来的。我们可以说点比较精致,而线富有张力,这些都是源于运动的因素,但是语言是很难企及的。而图形就不同了,无论是简单的图形害死比较抽象的图形,都能够表达出设计者的内在意蕴。虽然图形构成只是图形设计的基础,但是却是视觉语言的造型文法。在造型的整个过程中,点线面在空间中的整体效果的呈现是由这三者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和排列关系决定的。设计者根据自己的顿悟和想象设计出来的一种形象体现出了作者的主观思想和真实情感,然后外化出的一种艺术形象。因此,图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表达设计者内涵观念和情感的视觉语言。
四、色彩的美感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是一种特别吸引人们眼球的一种传达要素。正如心理学家所说的,“颜色直觉对人类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在我们的视觉审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情绪。”由此可见,色彩传达要比图形传达和文字传达的效果要好很多。比如,在销售产品时,那些包装色彩特别吸引人们眼球的商品往往销售的比较快。
色彩的美感体现在三个方面:视觉上的审美效果、结构上的象征作用以及情感的表现力。虽然象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但是也包含着审美文化的传统要素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因素。这些虽然并不是构成色彩美的主要因素,但是却在漫长的历史文化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色彩和形态分析的问题,我们要明确他们都能够传达表情,但是二者也具有一些区别,即形态比色彩更有效,但是就表情作用而言,色彩又较具有优势。
二、当代中国视觉形象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视觉意蕴
(一)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息息相关,其传达的主要哲学观念即是和谐。和谐在传统文化符号中的表现最明显的是太极图,一个正圆之内阴阳两界呈S状边界相互包容,体现相生相克、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而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经典案例则是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色调淡雅、结构古典、传统符号比比皆是,使人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情怀。
(二)审美意象
意象是指某种物种特有的艺术形象,用以传达其精神内涵和文化背景。在传统文化符号中,常见的审美意象有梅兰竹菊、龙凤、高山等等。视觉传达设计中意象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它是理性和感性的统一,将具体物象与深层情感连接在一起,具有抽象和哲学化的美感。其最重要的设计要点是情景交融。如在设计中若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象引入,将水墨画要素与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就将给予人东方式的悠远意境和气韵生动之感。
(三)文化信息
信息传递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作用之一。设计者通过图形色彩等符号的构造,将隐含的信息释放给观者,这些信息除了实用信息,还包括文化信息,能够触及观者的深层心理,契合观者的文化背景,因此具有一种隐含的精神力量。典型实例如北京奥运会的奖牌设计,融入玉石、祥云、龙图腾等传统文化符号,既表达运动场上生生不息的竞争精神,又传达了中国文化的和谐、温润、吉祥等文化信息。
三、传统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一)自然符号视觉表现形式
自然之符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表现指的是自然界原生物,如山川、河流、星宿、密林、动物等在受到人类认知和感受之后,以此次为原型提炼其基本形态和精神内涵,构造出具有独特意象的象征符号,这些视觉符号在经过理性的改造和演变之后,不断得以优化,最终将形成一个个独特的文化符号系统。自然符号的典型代表有:以山为主体的符号、以星宿为代表的符号等。如中国古代皇族专用的龙形符号,其最初是从自然界的星宿演化得来的,历代帝王对天文现象的变幻莫测赋予权威和高贵的内涵,用龙形符号来象征自己真龙天子的无上身份。而历代帝王所用的一切物品,如玉玺、龙袍、龙椅等几乎都带有龙形符号。这就是自然符号在传统视觉表现中的典型实例。再比如中国古典园林如苏州园林、北方园林等,则是古人对自然山水符号的理解和使用。可见中国人历来对自然符号情有独钟的热爱。
(二)人造符号视觉表现形式
人造符号一般是指古代人们基于一定宗教信仰、诸子学说、文人理念等文化背景所设计出来的具有深刻寓意的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一般与人们对生活生生不息的创造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息息相关,又具有悠久深厚的文化立场,因而经久不衰。人造符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气化符,如:太极图、八卦图、吉祥符号等;一类叫实体符,如书画、服饰、建筑等。
例如传统吉祥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传统吉祥符号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表达吉祥祥瑞的观念,其图腾符号复杂多样,也是中国视觉传达设计中非常注重的纹饰符号。现代司标设计中,传统吉祥符号常常因为寓意深远形象独特而被拿来作为设计参照,演化成相关标志性图案用以象征产业的发展精神和追求目标。如中国联通公司的司标的灵感则起源于传统吉祥符号中国结,交叉式的线条组合精准的象征了人们日常生活交流的信息通道,表现了高速发展的现代通信业中佼佼者的姿态。可见对传统吉祥符号的合理使用是一种极为精巧的设计手法,并非拿来主义。
(三)传统文化符号视觉重构形式
对于视觉传达领域来说,研究传统文化符号的构成形式非常重要,因为符号作为感性表达的载体其形式普通简单,却又合理而完整,能够传达精准深刻的内涵。视觉传达设计脱离不了各种文化符号的组成,设计者必须对文化符号内在的组成规律有十分清晰的认知,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是通过形式构成的整体性来表达美感和深意的,这也就是说设计者将不同的传统文化符号按照一定理由和规律进行重组和改造,形成与原形不同的整体效应。而在这种组合关系中,有许多重要的形式构成规律,如:相似性和趋向性的构成效应、贴近性的视觉效应、简化适宜的视觉效应、扩展与延伸的视觉效应等。
1.相似性。
在视觉效应理论中,人们总倾向于将观察到的具有相同特征的图案和符号归类到一起,自觉组合成和谐有序的整体画面。比如,古代战国银尊上的云纹式样,虽然线条繁杂,但仍然使人观之和谐,其原因就是云纹这种象征性图案符号其相似的曲线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因此画面显得整体和谐。反之,如果将没有联系的不同的文化符号随意穿插在一起,画面就会显得杂乱无章。
2.趋向性。
其实质上是符号本身具有的动感和方向性的联系。如中国经典传统文化符号太极八卦图,各个局部服从一定的内在动态形式,充分利用了趋向性的特点,精准地诠释了其蕴含的相生相克、生生不息的深意。
3贴近性。
视觉传达设计中,如果整体画面中有不同种类的传统文化符号,一种设计手法即是将这两种不同的符号距离拉近,使其贴近、重叠,从而达到整体、关联的视觉效果。在视觉传达设计的布局上,对不同种类的文化符号形与形之间的距离和关系的拉近,有助于观者在视觉心理上将这些符号处理成统一的关系体,形成整体的视觉效应。
4简化性和适宜性。
设计中的简化性使得图案和符号简练大方、适应性要求设计符合具体条件的要求,其两者需要综合考虑。比如设计元素中有树叶,在设计司标的时候简化性则要求更高,树叶的形状和纹络则不可以太细节化地描绘:若在设计平面背景时,适宜性则要求更高,树叶的形状则要有更多变化,加强动感。
5.扩展与延伸性。
扩展和延伸是更高阶的设计手法,一般来说分为两类:一是对象在形式规律上的统一。即是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形式做比较和分类,形式类似的符号可以通过一定设计手法进行重新组合和排列,从而对主题构成积极的表现效果。一是同感作用。其设计的关键是找到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人们情感相关联的地方,通过用图案传递情感的方式引导人们对设计作品产生联想和共鸣。这种情感的共鸣的前提即是图案的可视性。比如青铜纹使人感觉厚重朴实,云纹使人轻柔飘渺,潘天寿的画作显得老辣,任伯年的画作则甜熟。
四、衢州民间传统文化与乡村视觉形象设计的教学实践
乡村的视觉形象是一种视觉文化,这种文化也受稳定延续的传统文化的影响而显示出本土化的特点。如我们在“衢州孔氏南宗文化研究中心”标识设计教学实践中取材于传统文字等符号的基础上又做了巧妙的创新,标志以“文”、“孔”为设计元素,两个造型元素通过不同方向进行组合,形成新的造型。“文”字体现文化的属性,“孔”体现标志的名称。整个造型像古代建筑,端正对称,上面像两片叶子一样,寓意文化研究所不断创新,不断成长,传播孔子儒学文化,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在造型上大胆重构传统文化符号,使新式设计具有温馨亲切的感性色彩,并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另外我们在乡村农家乐品牌形象设计中充分挖掘民间传统文化的各个要素,经过创新组合和设计,展现新的乡村视觉形象,达到了良好的项目化教学成效。因此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使用传统文化符号,要把握好其形象精髓的精神实质,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善于对符号进行抽象和改造,使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方向。
五、结语
在当今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积极合理地利用我国传统文化符号的资源,既能够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又能够在多元化的设计领域中树立自己的独特风格,占得长久的一席之位。本文通过对传统文化符号的概念及其视觉意蕴,和自然符号、人造符号等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重构形式如趋向性、相似性、贴近性、简化性和适宜性、扩展与延伸性等加以论述,并在论述过程中结合如吉祥符号等具体符号实例的分析,来讨论应该如何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巧妙合理地使用传统文化符号。
参考文献:
[1]张道一,易存国冲国符号文化[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
[2]吴劳.凤鸟图案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3]赵浓冲国艺术设计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2
字怎么写,无论古今中外,从来都是一门艺术。无论是广告招贴、书籍封面,还有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电脑字体,字体设计及运用与现代人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博物馆作为传递文化艺术的公共机构,字体的设计应用就显得极其重要。而陈列展览更是最为直接面对观众,字体设计可以说起到非常重要的信息传达功能。
如何让陈列展览能有效地传递艺术正能量,字体的设计与应用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认识汉字
(一)汉字的起源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最伟大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历史几乎与人类同步。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流传到现代的历史硕果,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学术界也有很多观点,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都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者是颁布者。
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形成了初步成熟而系统的文字――甲骨文,为后世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也是目前有据可查的汉字起源。
(二)汉字的发展
在人类文明演进史里面,文字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今天,各种字体纷纷诞生,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这是祖国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今,我们日常生活书写的字体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字体――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因此颇受人们推崇。
中国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现代汉字虽然离开图画的原形,形成了方块字,但文字的各种结构依然复合“以图造型”的法则。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之说,这是因为最早的文字来源就是图画,书与画好比是兄弟,同根生,有很多内在的联系,因此,以图造型的汉字自然成了丰富的设计之源。在现代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中,能发挥文字设计的魅力,会给展览增添异彩。
二、字体设计
字体作为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字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审美功能。于是,字体设计应运而生。
字体设计是对文字按视觉设计规律加以整体的装饰及变化加工的创作性活动。文字设计是人类生产与实践的产物,主要以汉字的基本字形为基础,摆脱标准字的束缚,根据所需要表达的主题进行变体装饰或创意重构,设计出精美大方、赏心悦目,便于阅读与识别的汉字效果。如今,字体设计已成为视觉传达的重要表现方式。
语言是传达思想情感的媒介,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形’‘音’‘义’构成文字三要素,因此,如何完美体现这三大要素成为字体设计的关键。同时,字体设计应具有“信息传播”和“视觉审美”两大基本功能。
进行文字设计,必须对它的历史和演变有个大概的了解。上一章节已经进行介绍,下面一起来探讨字体设计中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一)字体设计的基本原则
1、字体设计的准确性原则
设计的字体应该能传达正确的有效信息,要表述的内容主题清晰吻合,诉求效果良好。字体设计的目的是要将自身的内涵,简洁明了、准确无误地传达出来。抽象的笔画通过设计加工后所形成的文字形式,往往产生明确的指向,文字的形式感应与传达内容保持一致。
文字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传达信息,表达内容和构想意念。字体的字形和结构也必须清晰,不能随意变动字形结构、增减笔画使人难以辨认。如果在设计中不去遵守这一准则,单纯追求视觉效果,必定失去文字的基本功能。所以在进行文字设计时,不管如何发挥,都应以易于识别为宗旨,这也是对字形做较大的变化常常应用于少字数的原因。
字体设计如果仅仅停留在“美术字”层面肯定是没有出路的,创造性和应用性的有机结合才是它应有的发展方向。
根据文字字体的特性和使用类型,文字的设计风格大约可以分为下列几种:
(1)秀丽柔美。字体优美清新,线条流畅,给人以华丽柔美之感,此种类型的字体,适用于女用化妆品、饰品、日常生活用品、服务业等主题。
(2)稳重挺拔。字体造型规整,富于力度,给人以简洁爽朗的现代感,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这种个性的字体,适合于机械科技等主题。
(3)活泼有趣。字体造型生动活泼,有鲜明的节奏韵律感,色彩丰富明快,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受。这种个性的字体适用于儿童用品、运动休闲、时尚产品等主题。
(4)苍劲古朴。字体朴素无华,饱含古时之风韵,能带给人们一种怀旧感觉,这种个性的字体适用于传统产品,民间艺术品等主题。
2、字体设计的美感性原则
文字在视觉传达中,作为画面的形象要素之一,具有传达感情的功能,因而它必须具有视觉上的美感,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人们对于作用其视觉感官的事物以美丑来衡量,已经成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标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提高美的品位是每一个设计师的责任。在文字设计中,美不仅仅体现在局部,而是对笔形、结构以及整个设计的把握。
文字是由横、竖、点和圆弧等线条组合成的形态,在结构的安排和线条的搭配上,应协调笔画与笔画、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强调节奏与韵律,创造出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设计,把内容准确、鲜明地传达给观众。优秀的字体设计能让人过目不忘,既起着传递信息的功效,又能达到视觉审美的目的。
字体要想在视觉达给人以美感,字体设计应选择适宜的表现形式进行艺术装饰与加工,在具备装饰美的特征的同时,赋予字词新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3、字体设计的融合性原则
时代赋予我们崭新的形式美,民族文字的形式美也有了更深层次的变化。汉字字体设计的发展代表着我国各个设计领域的发展,如何将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融合成为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任务,也是关系到实用艺术设计发展与应用的重要课题。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中,汉字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文化提供的有利的发展条件,汉字字体设计是具有表现力的汉字,它与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合是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因素。在博物馆展览的应用中,我们更要充分研究汉字字体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融合的重要性,更好地融入到民族文化这个大文化背景中。
在字体设计中,融合不仅仅是指形式上的统一,还要求意与意的互通。以形喻意,以意喻神,融古纳今,以古喻今,让设计意境古今相通。
(二)字体设计的创意方法
字体由基本笔形和字形结构两大因素构成,其形成及变化也离不开这两大因素。因此,在字体的设计中应注意“基本笔形”和“字形结构”,对文字形态的把握,古为今用,让设计更具民族特点,更富有东方韵味。
1、笔形的重组塑造
字体的笔形有着非常丰富的构成,可谓千变万化,以鲜明的形象风格展现出种种活力。要想设计出一款好的字体,重组塑造笔形是关键。
笔形是构成文字中的笔画的基本形象,在字体设计中要善于观察、想像与创造,根据不同创意源点进行重组塑造,通过种种创意手法的处理,往往能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新型字形来。
2、结构的再设计
结构是字体构成的法则,汉字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种种规范化的个性特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视觉传媒形式的需求,字体的结体也应顺应时代,在结构的构成法则上有所创建。
结构的再设计,应该是万变不离其中,仔细观察字体结构规律,通过创意性的变化和转换,再设计出各种新的结构。在字体结构中充分运用形象改变原有的结构风格,通过变换结构、形象叠加等手段,再设计出个性的字体。
3、字体外形的突破
字体的外形经长期演变,已形成规范化的外形,或方、或圆、或三角,但伴随着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规范的字体外形显得比较呆板,突破过于呆板的字体外形,必然成为现代众多媒介中表现的主导方向之一。
突破字体外形的表现要有意识地跳出原有的框框的限定,多从灵活多变的角度变化字体整体形象的走势,使字体总体形象的风格展现出不同的内在活力和视觉冲击力。
字体设计应是在现代设计基础上对传统形式元素的引用,体现时代的文化内涵,引起现代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在博物馆展览的应用中,字体的设计应有有意识地拓宽它的含义,使书法中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更充分地融入参观者的社会文化生活中。
三、字体设计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
博物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佳展示平台,而字体元素又是传播信息最有力的工具。优秀的字体设计会与受众形成良好顺畅的信息沟通,对展品的展示和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一)展览中汉字的运用
在中文陈列展览中,汉字字体的运用是重要的设计项目,关系到整个陈列展览设计中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和美感。博物馆是传播文化和思想的重要公共场所,因此,在字体设计上一般采用严谨、规范的美术字(装饰字),另外,传统篆刻和书法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
中国文字资源非常丰富,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的沉淀、延伸、演变,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体系。凝聚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的艺术体系,成为博物馆展览设计应用的丰富源泉。
在展览中,应善于汉字独特的线条和形式美来营造展览主题的意境。字体、字号的选择尤为重要,展览所表达的主题决定的字体的选择。在户外视觉的传达中,一般字号越大,吸引力就越大,但不意味字号越大越好。在保证舒适清晰的前提下,对专业的深入的知识,字号尽量小一些,而重要的信息只要稍微调整字号就可以得到凸显,给观者良好的视觉与阅读效果。
在实践中,100cm视距情况下的展览环境中,观者的舒适字号范围为25号-40号。在博物馆展览设计中,应根据对视距的需求,展览的形式和和主题内容对文字进行调整,以便达到最佳传达效果。
在博物馆陈列中说明文字应尽量做到简洁明了,在完整清楚的表述重要信息的前提下,字数越少越好。展墙展板说明文字最理想的字数范围为100字以内,较为理想的字数范围是100-140字,需谨慎使用的宽容范围是140-300字,超过300字的应分为更多的主题,控制字数的集中展现,引起观者的视觉疲劳乃至厌恶。
(二)版式设计的汉字运用
所谓版式设计,就是在版面上有限的平面“面积”内,运用所掌握的美学知识,根据主题内容要求,对版面、文字、视觉等综合考虑,设计出美观实用的版面。在陈列展览中,文字的展现主要通过版式来实现。字体的设计在版式中的合理运用能提高观者的参观兴趣和审美情趣,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宣传、教育功能。版式美能衬托主题,增强感染力,从而达到使观众赏心悦目的效果。可以这样说,版式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陈列展览的成功与否。
在版式的设计中,首先要确定展览主题及风格,展览的字体风格应与展览总体风格相协调。从文字的风格、尺寸、规格、间距及字体的变化等等,做到合理安排、合宜设计,快捷的传达出的展览主题。
要把握好文字与图片及展品之间的平面和空间关系,在图文并茂的排版中,应尽量做到文字在左,图形在右。因为人们在阅读的时,一般从左到右,在流动过程中,观众的视觉注意力会逐渐减弱。如果画面重心在左边,那画面就会有一种漂移感,画面中的视觉元素好像要冲出画面,影响视觉效果,因此,展板的重心一般情况下要设置在右边,这样就会挡住视线流出。图文并茂的版式在视觉传达的速效性、可视性和可读性方面都更具优势。
在博物馆展览中,字体的设计有其独特性,应充分考虑它的实用、可视、艺术等因素,让字体的设计和展览融为一体,达到良好的展览效果。
文字是传递信息的媒介,在博物馆展览中,文字可以是“信息”的自我表白,也可以是对图形的阐述,与图形形成互补作用。可以说,在陈列展览中,文字已超越“说明”的功能,起到视觉扩张传达的冲力。因此,在博物馆展览中,对字体的功能的最大利用及设计应用,已成为一种手段与趋势。
参考文献:
[1]王显春.汉字的起源.
[2]佚名.字体创意设计方法谈.
[3]佚名.文字设计的基本原则.
[4]芦刚.浅论陈列展览中的汉字字体设计艺术.
现代印刷业起源于西方的活字技术,活字技术的发展促进西方印刷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对我国的印刷业也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先辈们以其聪明才智创造了享誉世界的印刷术,促进了我国版画艺术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传统的版画艺术形式具有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特征,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版画的艺术形式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现代传统版画艺术正在以符号化的形式影响着我国出版设计的发展,而近些年视觉传达设计的不断发展,版画艺术形式因其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在现代书籍设计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版画艺术形式概述
目前对传统版画艺术的起源,在学术研究领域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大致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版画本身起源于中国并获得较大的发展;另一种则认为版画起源于西方的石印技术。这两种观点长期交织,尚无定论。中国传统版画艺术形式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兴起到繁荣、从繁荣到衰落的过程。在秦汉两晋和南北朝时期,便出现了画像石和画像砖等较为初级的版画艺术形式,随后出现的对石刻、砖刻的拓印和拓片就是我国现代版画艺术形式的发端。现在流传下来的早期版画多见于佛教典籍,如《大佛顶首楞严经》《妙法莲华经》中都有印着石刻拓片的扉页。以图像为主,至今保留较为完整的一幅版画是在1900年发现的唐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卷首。这些宝贵的艺术形式得以流传,要归功于我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正因为印刷术的发展,版画艺术形式才得以流传和普及。传统版画艺术形式的发展也离不开书籍出版业的发展。唐宋时期,手工业迅速发展,民间涌现出一大批能工巧匠,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书籍印刷数量大,种类多样,书籍插画受到民众的喜爱和欢迎,出版印刷带有插图的书籍成为一时的流行趋势。明清两朝是我国古代版画艺术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版画需求量大,传播广,受众多,种类繁多,艺术性极高,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很多精美的版画图谱,给人民群众的阅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国传统版画作为一种民族艺术文化,在创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古代版画工匠常根据当时的现实景象进行绘画并刻制出版画。明清时期,版画在形式上以文人画和书籍的插画、封面为主,版画除了在书籍的插画、扉页和封面中具有相应的功能作用,更多的则是对其符号化的彰显。
二、传统版画视觉符号对现代出版业的影响
传统版画艺术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结晶,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化成为一种视觉传达符号,对现代出版印刷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1.传统版画视觉形象符号对现代出版业的影响(1)版画视觉符号对出版业的直接影响传统版画的产生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从唐宋时期的唐刻经咒、陈洪绶的《水浒叶子》《西厢记》插图到民国时期版画艺术家创作的街头巷尾的宣传画,版画在没有照相技术和出版传播业的时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版画作为最早的出版传播媒体,在时展过程中用视觉形式传播着历史的信息。在出版传播进程中,版画艺术相比于其他艺术形式更具有传播特性,同时,传统版画的视觉造型符号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凸显。视觉造型符号是现代出版业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形式,版画视觉造型元素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象征,在现代出版业中也得到了应用和传播,直接影响着出版业的传播和文化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传统版画元素逐渐被应用到书籍装帧设计之中,对现代出版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2)版画视觉符号对出版传播的间接影响传统版画视觉符号对现代出版业的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版画所具有的独特内涵和历史价值上。传统版画的色彩在现代视觉传达的过程中成为现代出版业设计和印刷的重要借鉴元素。创作色彩在现代传播和出版业中多为直接的影响,而色彩内在象征性含义则是对现代版画形式的传播和传承文化有间接影响。传统版画艺术形式从色彩创作逐渐转化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的传播,这种视觉符号的文化传播就是版画艺术形式间接影响的表现。传统版画色彩符号象征性在现代出版业中不断被借鉴和彰显,版画色彩符号所承载的艺术传播特质在现代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出版和印刷行业,版画视觉符号化有效地对现代出版业中的书籍装帧设计产生了影响。
2.传统版画视觉文化符号对出版业的影响(1)版画艺术民族文化符号对出版业的影响版画艺术作为我国具有民族性的文化符号形式,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版画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目前留存下来的版画艺术大多具有典型的民族性,这种民族文化在版画艺术传播的过程中也逐渐演化成为视觉文化符号,视觉文化符号对于传统版画的发展具有指引性。传统版画以文化符号的形式进行传承,并在出版印刷设计中将其进行创造性的提取和表现。我国的版画艺术形式承载着民族文化和历史价值,版画艺术的民族性文化价值对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传统版画文化间的传承性对现代出版业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传播与传承。版画作为民族文化的记录和传播的形式,更多的意义是作为传播民族文化信息的载体。(2)版画艺术地域性文化符号对出版业的影响传统版画艺术除了具有民族性,还有地域性特点,地域性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区产生版画的艺术特色。版画从产生之初就具有地域性,我国版画地域性较为显著,南北的地域性差异造就了南北不同文化特色的版画艺术形式,使得版画具有了地域的文化特性。安徽地区徽派版画和河北武强年画都是传统的版画发展地区,地域性文化和民俗与版画形式内容具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版画艺术中,逐渐成为一种文化象征符号,对现代传播和出版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传播过程中,对地域文化的彰显让更多的人能够解读出地域文化的特性,这就需要现代出版业对传统版画艺术的地域文化进行传承和表现,准确地了解和把握传统版画艺术形式的地域性特点,这也就要求出版者在进行出版设计和书籍装帧设计中,要不断地发掘出传统版画艺术形式的地域性特点,进而促进现代出版业的发展和弘扬地域性传统文化。
3.版画艺术视觉象征符号对现代出版业的影响(1)版画造型视觉象征符号对现代出版业的影响传统版画造型符号是版画传播的主要形式,版画艺术中的造型特征是版画艺术的重要特征。传统版画造型具有典型的刀刻线条粗糙的特点,人物和风景质朴,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这些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特征,这些特征逐渐演化为一种视觉表现形式,成为版画艺术的象征性符号。造型表现形式具有直观性和视觉特征,在传播过程中更容易得到人们的欣赏,因此具有版画艺术造型符号的出版物和印刷设计作品在实际传播中更容易被人接受,这是传统版画造型符号文化对现代出版业的影响。(2)版画色彩象征符号对现代出版业的影响传统版画艺术形式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版画的色彩。无论是单色还是套色印刷,在实际发展传播中都极具特点,这种显著的特点逐渐被作为现代版画传播中的代表性符号,也被看作是版画艺术传播中的符号象征。传统版画色彩符号同造型符号一样,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征,这种传统版画艺术的色彩特征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同样对现代出版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我国传统版画艺术的色彩在民间年画印刷和石刻印刷上具有很明显的特征,对于从视觉上识别和辨别版画艺术文化具有标志性,这种显著的色彩象征性也在影响着现代印刷业的发展。
三、版画艺术视觉符号对现代书籍封面设计的影响
在书籍出版过程中,书籍封面设计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版画艺术正在以视觉传达的形式,运用其独特的视觉材质符号、文化传承符号,对现代书籍封面设计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
1.版画艺术视觉质感符号对现代书籍封面设计的影响中国传统版画艺术符号以雕刻创作手法使艺术作品具有了原始的特质,形成了特殊的韵味,这种质感的表现形式在民间的年画和墙画中较为常见,能带给欣赏者原始古朴的感觉。简单的刀痕韵味和木板的味道带着强烈的视觉震撼力,粗糙的雕刻质感带有最原始的艺术表现形式特征,能让人们在视觉和触觉上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吸引消费者进行购买。在现代书籍的封面设计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仿旧或者做旧的表现形式,让现代书籍封面设计带有一种古朴的文化气息,从而令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和对其产生兴趣。版画本身具有一种历史文化的承载性,尤其是传统版画经历了一定的历史才发展到今天,这让版画本身就具有古朴的特性。
2.传统版画文化传承符号对现代书籍封面设计的影响传统版画艺术形式作为一种宣传手段,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版画从古至今都与印刷和出版有着密切的联系,书籍的封面设计采用木板刻痕的版画艺术表现形式,能够给读者带来古朴自然之感,凸显书籍中的内容,让封面与内容贴切结合。版画的粗糙雕刻质感已经成为一种艺术符号,成为传统版画艺术的文化象征,在现代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应用有利于显示出书籍所要传达的内容。版画本身所具的有古朴自然之感应用到书籍封面设计中,是对书籍特殊材料和质感的有效传递和表现。现代书籍封面设计中除了点线面的处理和表现,其中更为重要的就是对封面设计的基调的把握,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设计风格的把握。版画艺术中的粗糙雕刻效果是对封面设计风格有力的呈现手段,具有典型的古朴和印刷效果,能够传递出独有的文化。
3.版画艺术视觉构成符号对现代书籍封面设计的影响点线面作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重要的组成和表现形式,在书籍封面设计和装帧设计上被广泛应用。传统版画利用简单的线条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表现语言形成了版画艺术形式,这种极好的视觉效果在早期的印刷中也被广泛应用。现代书籍封面设计对于简单的线条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表现语言的应用,有利于在视觉上营造出强烈的冲击力,吸引消费者的兴趣并且通过人文关怀让消费者与书籍封面设计产生沟通与交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版画艺术融入了许多集约性线条形式,线条的集约化表现让版画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性,将其应用在现代书籍封面设计中,能够使得书籍封面传递的视觉语言形式更为丰富。四、结语文章通过对版画艺术符号化的研究,分析了传统版画艺术符号对现代书籍装帧中封面设计的影响,得出传统版画艺术符号化对现代出版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随着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版画艺术在符号语言和形式的传播上必然会以新的形式对出版业产生影响,传统版画艺术形式将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艺术符号,而更多的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符号象征,对世界的文化艺术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博文.数字出版的经济特点对我国出版业的作用及影响[J].出版广角,2015(10).
[2]谢军.传统版画艺术对于现代设计的影响[J].美术文献,2014(1).
[3]徐迪刚.版画与符号的关系[J].艺术科技,2014(6).
二、视觉设计的基本特征
那么,什么是“视觉设计”呢?它又有着什么样的基本特征呢?我们通过对“视觉设计”的研究可以知道,它的基本核心内容就是视觉创意设计,通过视觉表达的不同,在设计的过程中加入一些有吸引力的元素,表现出来的一种视觉冲击可以激起受众的兴趣,引起手中的注意,这样就可以将信息传递给受众,这就是视觉设计的基本原则,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例子,比如商品的logo,广告单页,随处可?的广告等等。在视觉设计的过程中的目的就是将信息通过各种视线可以观察到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样经过设计的表现方法可以增加表现效果的感染强度,能够营造出一种有利于受众接受信息的视觉传达氛围,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对特定信息的视觉化创意与表达。视觉设计也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传达方式的限制性,广告也好,标志也好,它所传达的消息都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模糊的消息,它所表现的通常是一种概念性的东西,不能准确而清晰地表现出信息的具体内容,所以在很多的场合,在各种活动中,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引导受众去了解更多的信息,是一种助推产品、服务或价值观念的视觉传达设计,而不是产品或服 务的终端设计。所以我们可以将视觉设计通俗的成为具有“叫卖”功能的设计。视觉设计所采用的信息载体通常是各种图形和图像符号,这样能够简单明了的表达一些信息,能够起到传达信息和增加视觉感染力的目的。在直观的图像、符号表现形式下,可以使得传递信息的过程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有着不错的视觉冲击效果。那么,判断视觉设计是否合格的标准就需要根据它自身的特性去制定,一方面要看它能不能够与信息的媒体相匹配,另一方面就是所设计的内容和要表现得东西是否有较强的感染力,能不能起到一个比较不错的宣传效果,然而,最终衡量它的价值的的一方面是在宣传的过程中是否对受众产生了引导的作用,但是这是一个难以量化的指标,只能根据后期的结果去判断信息传达的成功与否。
三、波普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
1.1实现沟通的意图汉字按其形制可分为3类:(1)图形体,代表文字为甲骨文和金文;(2)笔画体,代表文字为隶书和楷书;(3)流线体,代表文字为草书和行书。图形是文字的起源,“象形起源说”从世界各国的原始图画出发,分化成图画艺术和文字技术。最初的甲骨文中有许多动植物以图画的形式表现,春秋时期孔子言学诗除了“兴观群怨、孝父事君”,还能“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种包含着从形到名的双重认知,与汉字的象形特征休戚相关。文字是了解世界的方式,汉字呈现在观者面前的是一个具象可感知的天地。加拿大传播学家罗伯特•洛根在比较中国文字和西方拼音文字对文化模式的不同影响时,认为与拼音文字的分析和逻辑抽象能力相比,汉字是具象的,无法创造出使抽象理论科学繁荣的环境条件。然而,正是由于汉字象形的具象特性,才避免了拼音文字中音、形、义的分离。汉字的视觉特征让眼睛和其他感知思维相联系,使认知和理解具备了超越语种的普适性,而这恰恰是视觉传达设计孜孜所求的目标,即打破语言符号的“巴别塔”(不同语言与种族间的沟通困境),实现交流零障碍。
1.2符合形式的美感汉字的象形特征使字体具有图案符号的共识性,同时象形的绘画感又为信息传递增添了形式美。象形造字法依循实体可感的植物、动物、人物、自然气象、人工器物等进行描绘与概括,这一过程在本质上与绘画创作并无差异。汉字的书与画不仅同体同源,在使用工具、用笔技法以及审美情趣等多个方面都有相似、共通之处,书写的方式几乎与内容同等重要。汉字注重形与意的结合,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要求信息沟通与形式美感的两者兼备,汉字象形法的形意关联转换成视觉传达的符号要素,最显著的特征表现为:(1)望文生义;(2)文字图形化。前者更多地关注文字所表达的含义,而后者更偏向于探索汉字形式转变为图形语言的可能。
2汉字象形法的望文生义
2.1望文生义的来源与功能成语“望文生义”指从字面推断释义,有不求确切之意,而汉字象形法的望文生义是指依循象形造字法的规律,在字形结构上反映图形信息,使信息传达不仅直观,而且准确。望文生义的成立是汉字发展树形滋生的产物,章太炎有所谓“初文”,“初文”之“根”形成汉字的“部首”,同一“部首”产生意义相关联的一批字,借助这种汉字归类原则,形成汉字释义的认知传统。譬如象形字“木”,它作为部首表示与树木植物相关;又如以火焰形状发展而成的象形字“火”,作为部首表示与燃烧相关。“字根”的公共性,成为理解整体信息的先决条件。不仅如此,象形造字法始于对人类所熟悉环境的映射及概括,历史悠久的象形汉字与日常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不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记忆符号,字体的形成就如同产品的研发:从集体记忆到选取记忆原型,最终将记忆符号导入设计,从而唤起人们记忆和情感的双重共鸣。
2.2象形法望文生义特征的设计应用
2.2.1传达直观的字面信息象形造字法从具体形态凝练字形结构,逆向运用这一创造思维,将汉字设计成传达字面信息的图形语言,借鉴图形创意法则中的同构图形、元素取代等方法,实现望文生义的设计意图。如在新字符设计中采用图形创意语言中的双形同构法,将象形汉字与对应字义的图形合二为一。双形同构的视觉传达符号见图1,象形汉字本身的图形特征合理有效地解决了字与图、形与形之间可能出现的违和感,使得视觉形象协调统一,信息传递精准且适用群体广泛。运用象形汉字望文生义特征于品牌形象设计,强调象形字的图形符号属性,实现信息传递的事半功倍。如“鱼寿司”品牌形象设计,见图2,利用汉字“鱼”的象形特征,将下方笔画结构延展设计成鱼尾,形象直观地传达信息,符合视觉传达设计所要求的艺术性与功能性。望文生义特征在设计中还能启发生动幽默的创意,成为趣味设计或概念设计的亮点。例如康清设计的趣味汉字设计,见图3,其中“果”字用元素取代的方法,将果实的图形代入字体结构,图形语言加速文字信息的传递与接收;“网”字则运用夸张、反复的手法,突出网罗的交叉结构。“立象”的目的在于尽“意”,典型、突出、生动、新颖则是达意的手段[7],对汉字结构的适度改变,使信息的感知度获得提升,字义的表达在设计中呼之欲出。
2.2.2传达宽泛的概念信息尽管汉字象形造字法源于具象事物,但应用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时则不单纯表现具象信息,抽象而宽泛的概念信息同样可以形成望文生义的效果。设计中的抽象表现侧重运用形象思维,兼顾逻辑思维,通过概括、简化、夸张的手法进行形象的提炼,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8]。象形法创意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不仅可增添新颖的形式感,更能提高概念信息被接收和理解的成功率。台北室内合唱团推广设计见图4,以“无限”为音乐会主题,将繁体汉字“無”的中间段笔画曲折延展,在视觉上形成“路漫漫无穷尽”的具象表达。策划方与设计师受汉字象形法望文生义的启迪,寻找到汉字在形与意上的创意突破口,使汉字元素介于“文”和“图”之间,原本非象形字的“無”通过巧妙设计后,具有了形象化的解读功能。赋予宽泛的概念信息以准确的表述形式,是象形法望文生义特征的又一应用价值。
3汉字象形法的文字图形化
3.1文字图形化的多种可能性文字的图形化表现是拓展文字与图形功能边界的一种设计手法,各种形式的设计尝试体现了文字图形化的无穷可能。这里所述的图形化特征,区别于望文生义的特征诉求,更关注以字体结构形态去创造图形的潜能,文字成为图形语言的框架基础。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字体是传递信息的必要元素,传统的设计方法是将单个隶属于象形造字法的汉字进行还原设计,体现象形汉字的图形原貌,这类设计中字与图的变换始终保持信息解读的一致性。运用文字图形化特征进行设计创意,则不拘泥于文字释义与图形语言的完全对应,而是以创新视觉形式为目标,字体成为参与构图的一部分,因此,无论是不是象形字,都有可能转化为图形信息。在应用过程中,通过图形创意法则中的元素取代、同构、变异等形式,有意识地模糊字体与图形的属性区别,创造别有新意的视觉效果。
3.2文字图形化特征的设计应用
3.2.1组合字的图形化应用汉字属表意文字,一字一义,象形造字法是单个汉字与单个图形的对应关系,可实际应用于视觉传达,却较少出现单个汉字的独立设计,往往是字与字的组合。组合字的图形化应用,在单个字的笔画结构与多个字的相互关系中寻求图形的整体视觉效果。如QQ音乐“巅峰榜”的标志设计,见图5,3个汉字元素构成一个标志,通过对字体笔画的适当改动、连接,一个简洁的山峰图形融合在文字结构中。由于表意文字与拼音文字的不同,汉字之间互不粘连,导致体量相当的汉字在编排过程中容易显得松散,如果字体本身笔画较多且字形复杂,更容易削弱视觉信息传递的集中性。应用象形法延伸出的文字图形化设计,确定字体笔画中合并、重组的合理性,并借鉴图形创意中直觉思维的运用,正确预测图形设计发展的趋势,察觉两者内在的关系和本质[9]。
3.2.2文字图形特征的强化应用象形字的笔画结构在最初是对实际事物绘画形式的模拟和提炼,汉字发展到成熟期,这些源自图案的笔画结构不限于象形字与非象形字,而成为汉字的公共结构,反向运用这种造字逻辑,可以对汉字进行强化图形的创意训练。在确保汉字结构不变以维持字体辨识度的前提下,将笔画转化为图形元素,实现字体图形特征的强化,拓宽创意的思维空间。文字图形化创意见图6。文字图形特征的强化应用主要体现在以字为画、字画合一,在绘画感突出的视觉形象中保留文字信息最基本的有效性。例如洪卫2013年为“古人有云”茶室设计的品牌形象,见图7,主要的设计元素为汉字,表现形式以加强字体图形化的特征为创意。其中“古”字和“云”字以画入字,图形代入笔画却并不破坏字形结构,随性自由的勾勒为整体视觉形象增添质朴的自然气息,传神表达出品牌的内涵精神。“古人有云”茶室品牌设计中的汉字只是外在形式和手段,其本质是设计师对汉字世界人文气息的精心营造,以及对中国语境的不懈探索。
一、中英文字体结构分析
在众多的笔画构成汉字中,多以直线作为笔画的基本线条,字形中的横和竖作为汉字的主要笔画支撑起了整个汉字的框架,撇、捺作为汉字的辅助笔画穿插在横、竖这些平行线之间,因而众多平行线直接导致汉字呈现出方块形式。汉字具有方正稳重的视觉形态,每个汉字都具有相对平稳的重心,这也符合东方文化稳而正的特点。其次汉字笔画形态多样,笔画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整体丰富而又富有变化。但在汉字中左右结构对称的字,其左右两边的大小不一样,书法中这种规律被称作“抑左扬右”,主要体现在左密右疏、促左展右、左低右高等几个方面,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视觉上也让人获得独特的审美趣味。
英文作为拉丁语系,起源于埃及的象形文字,26个字母都是由直线、圆弧线组成的几何形,结构主要分为三角形、圆形和方形。但同样的外形、不同的字母也存在着一定变化,如同样是三角结构的“A”与“V”,由于方向不同,其表现出的视觉感受也不同;同样是圆形结构的“O”与“Q”,由于细节部分的差异给人的感觉也有所不同;还有方形结构的“H”与“N”由于中间直线部分的角度不同,其所带给人的心理暗示也不同(图1-1、1-2)。
汉字相比于英文的字母组合更具有整体性,一个个方块构成了统一而独立的整体。字与字之间不论是横向编排还是竖向编排都不影响它的可读性。由于汉字的外部形状规整、内部构造饱满,在版式编排中以段落呈现的时候易于面化处理,字距与行距的调整相比于英文也更加简单。
但英文相比于汉字排列起来更富有强烈的节奏和韵律,由于英文单词组合的长短、单词之间间隔的空间不同,以及不同字母给人带来的心理体验不同,在刚柔、曲直、粗细等对比变化中,我们的视线跟着段落起伏不定,如乐谱上跳动的乐符给人一种视觉美感。
二、中英文文字节奏比较
在一个平面中,点、线、面常作为视觉构成的主要元素,而放在一个版面设计中,文字相对于行来说就是点,一行文字相对于段落来说是线,多行文字便可以构成面,再通过对行距、字距、字号的控制,版面会呈现出快慢、缓急的视觉节奏感。普通的版式编排形式,通常是横平竖直的编排方式,符合大众的普遍阅读习惯,但这种单一、呆板的排版方式太过平淡。在现代社会中,五彩斑斓、形形的各种元素每天都在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感官,因而在版式编排上,人们也开始打破常规,追求一些更具个性和视觉美感的版式编排形式。
汉字一方面由于受其特有的方块形所局限,缺少长短、曲直的变化,在编排中只能靠调整字距和段落来营造版式变化,控制文字节奏;另一方面,汉字的结构疏密均匀,但汉字间又有着疏密对比,尤其体现在繁体字上,笔画的“繁”和“简”相互对比呼应,很容易形成视觉上的节奏与律动。
而在英文的编排上,字母被安置在长短不一的单词中,拉丁字母的结构特性表现出字符宽窄不同,字母之间间隔的空间大小不同,都使版面更具有灵动感,结构相对简单的拉丁字母,无论是单个字母还是放在段落中,经过简单的设计和编排,都会给人强烈的视觉张力。
三、中英文版式设计的视觉逻辑性
逻辑特性一般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而版式设计中的视觉逻辑性是起源于人的逻辑性思维对有条理的视觉形式语言的安排做出的反应,版式设计以其独特的专业性、艺术性将纷繁复杂的设计元素有规律有秩序地摆放,从而形成兼顾功能与美感的设计效果。其中非理性逻辑下表现出的视觉效果为版式编排创造附加价值,而功能与美感要在编排中取得一个平衡点,势必要在能准确地向大众传达信息的同时兼顾版面的视觉美感,如若单纯为了追求形式感忽略信息传达的功能性,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是不符合版式设计的意义。
在版面编排中,由于受到人们生活中形成的视觉习惯的影响,如竖长的版面中,人视觉聚焦的部分通常是画面中心1/3处,在焦点附近的区域是版面的最佳视域区,因此在编排中,核心内容或是标题通常都放在这个部位,使阅读者看起来一目了然。此外,当一个版面上的元素需要向受众者传达过多信息的情况下,版式编排应遵循人们容易形成的视觉习惯和心理感受,处理好信息传达的主次关系。这样一来,就不会因为元素繁杂而显得凌乱、无序,从而失去了版式设计的根本价值。版式设计以非理性的逻辑表象来创造形象,以理性逻辑推理来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四、中英文文字的视觉惯性
惯性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般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那么,视觉惯性这一概念在版式编排中指的是当两个视觉元素建立一定的视觉联系时,视线会沿着这个视觉路径继续向前,去寻找另一个元素,而这个过程就是视觉惯性。
汉字由于其特殊的笔画构造和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书写习惯,一撇一捺、一横一竖都在无形中牵动着人们的视线。在汉字排版中,运用这种笔画带来的视觉惯性去编排文字,使文字之间自然地联系在一起贯穿全文,那么在阅读过程中,信息的传达也更加流畅。如汉字“时光流逝”沿着笔画形成了由上到下流畅的阅读惯性(图3),也很符合文字所传达的信息。
英文是由多个拉丁字母组合而成,字母中的直线和圆弧也在无形中牵动着人们的视线,如果有意识地利用这些路径将字母以某种方向或形式串联起来,形成例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左上角到右下角、从右上角到左下角的阅读惯性,将会增加读者的动态阅读体验。如英文字母相连的弧形线条构成了“S”形的阅读惯性(图4)。另外,在中英文的版式编排中,通过有意识地控制文字或字母的安放位置和排列方向,通过视觉元素的牵引,形成一个有效的视觉路径,也是视觉惯性在版式设计中的合理运用。
五、中英文在版式设计中的共存
当今世界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日益密切,而文字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成为文化交流的必要基础,这也使人们对多语言文字共存于同一媒介或系统美学的诉求更为迫切。在版式设计中,图形、文字和色彩等构成元素本身是不同质的,而归属于不同语系的汉字与英文更是作为两种各自独立的字形所存在,当这两种字体共存于同一个版面上时,这些对比的双方鲜明地表现出自己的特征,版面中充满着矛盾的对抗和差异的对比。如若在字体选择和版式设计上出现了失误,将会造成信息传达混乱。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中西两种字体的差异和对抗产生了一种既相互
排斥又相互吸引的内在张力。 首先,从中英文字体的匹配上,设计师常从表现理性、科学性的角度出发,选择无衬线字体Helvetica和中文的黑体字进行搭配,这两种字体的选择在编排上显得简洁统一、现代感强烈;而从亲近、便于阅读的角度出发,通常会选择衬线体Didot和中文的宋体字与之匹配,这两种字体在笔画粗细的不同上相呼应。衬线与无衬线体的中西文匹配方法是如今最常见的中英文共存的设计方法。
其次,把中英文字体中的笔画打散重构,通过对字形解构进行文字共存的设计手法也是中英文字体相匹配的一种尝试。通常这种方式是将另外一种语言文字中与之相似的笔画进行替换,重新组合后的文字让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但从阅读整体性上来看,只能读懂其中的一种语言,另一种语言通过细节的变化与之互动,从视觉上给人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这也是中西文字碰撞和交流的一种形式。
引言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作为现代社会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项发展成果,受到了人们的喜爱。然而,视觉传达艺术的出生决定了它与商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即时效性和功利性比较强,因此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要有超前的意识观念和引领时尚的手段,从而更新人们的审美观、消费观以及投资意识。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者在探索中认识到传统国画艺术的重要性,并且逐渐运用或者借鉴国画艺术的表现手法,从而使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知识性和拓展性变得更强。而另一方面,国画艺术在当代社会需要有所创新与突破,需要开拓本时代的艺术道路,在探索的过程中,国画画家发现了视觉传达设计中可利用的东西,并将它应用到国画创作中。由此可见,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国画艺术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1.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国画艺术的特性
1.1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国画艺术之间的共性
第一,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国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具有共通之处。视觉传达设计是以可视的艺术形式来传达一定的信息给信息接收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点、线、面、色等要素得到合理的编排[1]。而国画则是用毛笔蘸水、墨、彩在绢或纸上作画的过程,同样注重点、线、面、色的编排。因而它们在表现形式上都属于视觉艺术体系的范畴。
第二,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国画艺术的作品中都带有作者的独特的审美个性。就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而言,虽然它的创作考虑客户、市场的因素比较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作品中表现出作者鲜明的审美个性,现代的直观“美”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消费者所看中的也是作品中的独特审美表现。就国画艺术而言,国画画家在画作中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情操,画面、情感与美融为一体,形成画家独特的审美格调。
1.2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国画艺术顺应时展的特性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是产生于现代社会的一种艺术形式,与数字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其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它具有顺应时展的特性。第一,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涉及多门学科,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有效的运用,可见其顺应时展的特性。在舞台设计和影视设计等四维设计领域,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运用最多,且效果很好。第二,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具有深刻的文化与哲学内涵,能够体现出时代精神。虽然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商业性比较强,但是设计者必须站在比商业更高的角度上进行创作,而这个更高的角度就是对人类的思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2]。而这一点正是每个时代的人都在探索的问题,因而它是顺应时展的。
国画起源于汉代,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鼎盛也经历了衰落。而在当今新的历史时期,国画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画家积极寻求传统国画艺术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联结点,并对国画艺术加以改进,使得它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因此从其发展轨迹来看,国画也具有顺应时展的特性。具体而言,这种顺应时展的特性表现在创作过程中吸收了现代的创作手法,在国画的内容中融入了现代人的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和生活形态等。
2.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国画艺术的相互影响
2.1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对国画艺术的影响
国画艺术受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国画艺术吸收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中“空间构成”的构成手法。比如,国画画家在画某一物体时,为了隐去其主体性,而借鉴视觉传达设计的手法,只用一块颜色来赋予物体以形状,这就是国画借鉴了视觉传达设计中“空间构成”的设计方法的一种体现[3]。第二,国画艺术吸收了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中“重叠构成”的构成手法。“重叠构成”是指利用形态之间的遮挡关系来构成空间。比如国画画家通过在画面中有规律地重叠玻璃的方式来构造空间,就是一种“重叠构成”的应用。第三,国画艺术吸收了视觉传达艺术中“分割构成”的构成手法。“分割构成”是指按照一定的比例以及秩序来进行划分或切割的构成方式[4]。国画中原本并没有这种切割构成的手法,受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影响之后,画家开始把这种分割构成法应用到国画创作中来。除了以上几种构成手法之外,国画艺术还吸收了“肌理构成”、“形象的群化”等构成手法。
2.2国画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影响
国画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丰富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内涵方面。第一,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借鉴了国画的色彩之美。国画的色彩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黑白色,一种是彩色。彩色在表现情感方面比较强烈,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设计者就是认识到了这一点,而借鉴了国画丰富的色彩表现。比如黄色象征着尊贵和疆土,红色象征着喜庆、热情等。而在黑白色的运用上,则借鉴了国画中将墨色分为五种的方法,利用水的稀释作用将墨色调出浓淡。第二,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借鉴了国画的构图之美。构图是指形象符号对空间占有的情况,国画中有散点式、鸟瞰式、边角式、布白等几种构图方法[5]。而视觉传达设计以快速抓住消费者的眼球为设计原则,所以它借鉴了国画中的布白构图手法,从而达到增强语境的目的。第三,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借鉴了国画中的诗书画印之美。国画中的题诗、印章等使画的内容更加丰富,画面更具美感。而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受此启发,也将诗书画印融入到作品中,从而使作品能够通过文字来表达深层的意蕴,深化作品的主题,而印章的使用则使作品增添了许多儒雅气息和中国韵味。
3.结语
视觉传达艺术与国画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双方的艺术创作都走向了新的高度,各自取得了新的成果。因此,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要继续吸收国画艺术的丰富内涵,从而使作品更具张力,引领时代潮流与消费风尚;而国画艺术则要在借鉴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中的构成手法来使自己的绘画更为挥洒自如,从而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况燧媛.浅谈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现状与发展[J].青年作家.2014(20)
[2]仇琛.浅谈视觉传达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人类的设计艺术史一定程度上就是视觉设计的发展史,可以说它就是一部关于视觉设计方式的历史,也是人类为传达信息所采用的设计语言史。设计语言的不同表达形式是人类高度智慧的表现,设计语言的价值和影响力在当今社会更具有高层次的意义[1]。设计语言应该说是设计研究的核心,设计艺术如果没有内在的语言信息就会变得暗淡无光。设计语言无论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都与一般的言辞有相当程度的共性,人类语言的产生是缘于传达思想情感的需要,在语言的复杂发展中我们不难发现它始终保留了两个特征:情感表达和信息传达[2]。正因为如此,语言千万年来都蕴涵着思想和情感,由此信息传达才能够生动准确,才能更进一步地激活人脑的联想。更为重要的是不断完善的语言体系具备了复杂的文法和普遍认同的语汇,透过组织结构上的连接安排,语言已可以传达各种信息。那么在设计上这种特征正是实现视觉传达设计形式的语言构建依据,因此我们才能透过视觉看到设计师的思想语言的内涵。
如何设计完整有效的画面语言以便于观众解读其创作目的是设计师创作的核心。设计语言的追求目标不只是简单的视觉效果,它更关注如何透过图象传达其更深层的意义。我认为沟通是设计语言的终极目标,沟通就是传达,透过视觉我们应该理解到设计师创造画面的智慧。(图1) 五子十童图,画中有五个头,却可以数出十个孩子,表达生生不息之意。该图出自哪朝哪代哪位前辈之手我们暂不去考证,但画面处理的巧妙构思的确传达出了作者的思想和设计智慧。
二、透过视觉看设计的形态美感升华
透过绘画、雕塑,甚至包括建筑和园艺,只要是属于美术类的视觉艺术,最主要的一环我想就是形态的视觉美感设计,因为形态的美感设计能够给人带来愉快。在图形、色彩、文字等基本传达要素共同建立的形态世界里,形态在诸关系中是最重要因素[3]。可以说形态是设计中的关键,它直接影响设计作品的整体效果和内在感染力,自然也直接影响到设定信息的有效传达。透过形态符号的视觉设计表现,其图形的视觉冲击力无疑能直接影响到观众的感性判断力。
我认为人类的视觉传达方式基本上都是通过借助图形形态来实现的。视觉设计由以往形态美感上的平面化、静态化开始逐渐向动态化、综合化方向转变,甚至向更为纵深的现代科技视频领域寻求发展。21世纪的平面设计不仅是处理平面的问题,同时也追求处理好声、光、动画等形态效果。设计师在视觉形态设计的扩展和应用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无止境的可能性,他们可以通过任何一种形式来表现形态设计概念,同时也对设计师的思维创造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形态图像上所寻求的视觉形态设计研究,它要求设计师既要能想到又要能确保做到。比如(图2 ),猫和老鼠到底是什么关系?英国艺术家彼得布鲁特斯设计了这幅迷人的图形。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形态都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感悟及所受的启示,设计师通过有象征性的形态设计来记录人类的思想和情感[4]。在人类认识世界的早期,形态符号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这个快节奏生活的时代形态设计的视觉传达效果是最好的。现代社会迫切需要设计师用形态设计观念来服务于这个信息复杂的社会。人们企盼形态设计能异彩纷呈,更进一步地展现出其独有的神奇风貌,以便更好的传播人类生活的新需求,提升人类生活的艺术品位!
三、透过视觉看传达方式的改变
数字化媒体的出现使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视觉设计也渐渐地超越了其固有的范畴,走向愈来愈广阔的领域。网络技术、数码设计艺术、数字电影电视、多媒体广告等相继登上了设计大舞台,它们制造成千上万的、异彩纷呈的视觉信息,这无疑预示着视觉传达方式在迅速改变⑤。毋庸置疑,它们在不断地挑战着当代视觉设计的形式。视觉设计的对象已不再仅仅是报纸、杂志、包装、海报等传统的媒介,多元化的视觉观念暗示着新的传达方式就是要打破传统设计门类的界限,让视觉设计变为一种能够自如地融合多种学科的载体。人们正在不断地从创造学的视点追求新的信息传播形式,追求一种新的知识结构的整合。
今天,数码文化的影响日益深入到世界的每个角落,究竟如何处理新时期带来的新问题?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与新传达方式的关系?现代视觉传达设计肩负着既要继承传统又必须开发新的传达模式的使命,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新传达方式的体验机会,我们有必要时刻调整过于僵化的教育模式,尽快培养一些既有创造力又有制作表现能力的设计师来引领这个市场,以便更好地促进当今社会。作为新时期的视觉传达设计,它有着不同以往的时代特征及表现手段。我们已经不能再简单地学习传统,单纯模仿传统,设计师不能只活在昨天的阴影下,而应该放眼未来承前启后[6]。我认为对于当代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学习是不能被忽视的问题,我们在创造开发新的传达方式的过程中应该值得关注,透过视觉我们应该看到传达方式新面貌,使传达方式真正意义上获得市场的认可,我想这是当今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研究课题。
总之,一切设计都是以人为本的活动。设计是以改善人类生活为目的。人类生活的改善与促进又启迪了设计师创造视觉艺术的灵感,同时推动着视觉艺术的发展。我相信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都会直接带动视觉设计的进步。事实上许多艺术表达形式透过视觉无论是从形态美感上还是在传达方式上都不难发现其背后的文法内涵,这种内涵是人类思想的浓缩和提炼,透过视觉看设计应该说其最伟大之处就是看设计师的智慧!
注释:
[1]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李砚祖(主编);
[2] 《艺术与视知觉》,鲁道夫、阿恩海姆著,第359页。
[3] 《视觉美学》,J・J・.德卢西奥-迈耶著,第37页。
[4] 《现代绘画简史》,赫伯特・里德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出版,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