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生育率的因素模板(10篇)

时间:2024-01-16 16:22: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影响生育率的因素,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

篇1

关键词: 岩巷掘进;爆破效率;快速掘进;爆破技术;精细管理;部门协调

Key words: rock drivage;blasting efficiency;rapid tunneling;blasting technology;fine management;department coordinate

中图分类号:TD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7-0033-02

0 引言

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钻眼爆破仍是煤矿岩巷掘进的主要方法,随着煤炭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由于岩巷一般断面较小、爆破自由面少且爆破成型困难,使得煤炭生产能力和岩巷爆破掘进之间的衔接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如何保证岩巷掘进效率成了支持煤矿高效高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1]。

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岩巷掘进爆破技术、快速掘进途径以及循环中的精细化管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中深孔掘进爆破技术和光面爆破技术来提高爆破效果,研究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责任激励机制来实现精细化管理。

结合在平煤某矿的瓦斯抽采巷的实践研究,分析了影响岩巷掘进爆破效果和制约快速掘进循环的因素,从掏槽形式、光面爆破等爆破技术以及交叉作业方式、团队激励等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在生产中的实践应用,实现了快速掘进,提高了爆破效果。

1 工程概况及实践情况

平煤某瓦斯底抽巷道从该矿44#测点向北开口掘进,先掘50m,坡度为3‰,然后起坡7°30′掘进122.044m,之后平掘进294m,坡度为3‰,然后变坡-6°下山掘进408.236m,最后变平掘进30m,再拐弯掘进19.625m,直掘18m与三水平回风暗斜井贯通。

巷道每40m掘一个躲避洞,规格为2.6m×2.6m×3.0m。巷道断面规格为3.6m×3.4m,直墙半圆拱型。该巷道总长度941.905m,掘进工作量11406.47m3,掘进断面面积12.11m2。实践前平均月进尺约为65m,经过调查分析,对炮眼布置图及爆破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在运输线路上增加了4名工人,并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爆破效果明显增加,月进尺达到103m左右。

2 影响因素分析

2.1 钻眼爆破技术影响着爆破效果和循环进尺

该巷道掘进断面12.11m2,有效的钻眼机械只有2台,每台钻机完成一个2.0m的炮眼需约6min时间,为了能完成当班钻眼爆破和出碴工作,只好减少钻眼个数,随意指定钻眼的位置和角度,没有考虑掏槽眼的超深和周边眼的角度;此外,爆破时所有炮眼均采用了连续装药,且药量偏大。

于是,造成爆破后巷道成型极不规则,超挖和欠挖现象相当严重,不仅影响了掘进爆破效果,而且增加了出碴和锚喷工作量,也直接影响了循环进尺[2]。

2.2 出碴线路过长和人员配备不到位无法保证正规循环

这两个巷道都存在着出碴线路过长的实际情况,近800m长的出碴路线上仅配备了4名作业人员,而且还有两个上下山拐点,用耙岩机装一罐车碴需约5分钟,在上山和下山的位置平均上两个罐车各约需要3分钟时间,正常情况下每班只能出碴18罐车左右,然而每班却要爆破出将近30罐车的岩碴,这使得每循环有近40%的岩碴残留在工作面。

由于工作面爆碴未能及时清理,造成窝头掘进爆破留根严重,每个月约有8天时间无法正常掘进,用来集中出碴和二次爆破抄底,极大地影响了掘进速度。

2.3 作业环境的恶劣使得作业人员消极怠工

根据《煤矿安全作业规程》的通风要求:断面超过10m2,距离在1000m以上,要求用800mm直径风筒通风。而在鹤壁该巷道中整个工作面只有一个600mm的通风风筒给窝头送风,再加上该工作面作业要经过一个上水平暗巷,导致在该段水平巷道作业面作业时人感觉很热,都不愿意在该段作业,本来出碴已经不及时,再无法正常出勤,工作面留碴严重在所难免。

2.4 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力也是影响掘进进尺的原因之一

制约鹤壁该巷道出碴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空车不到位,仅有的18车碴的工作也无法保证,每班只能有约12台空罐车,虽经协调却导致机电科以为开拓科在给领导告状,激化和升级了矛盾,这是协调方式不正确造成的严重后果;此外,爆破技术人员归口通防科,开拓科的各项考核制约不到他们,爆破效果的好坏和他们无关,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落实不到位是制约焦作岩巷掘进效率的一个重要管理因素。

3 提升岩巷掘进效率的爆破技术措施

钻眼爆破是岩巷掘进的最主要工序之一,想要获得良好的爆破效果,保证巷道快速掘进,必须采取必要的爆破技术措施。

3.1 炮眼布置及钻孔要求

①掏槽眼位置和掏槽方式。

首先是确定掏槽眼的位置,如果巷道断面中有岩石破碎带或裂隙,则将掏槽眼布置在该破碎带上或裂隙边上。其次是选择合适的掏槽方式,并设置中空眼来为掏槽爆破创造自由面。

②周边眼间距和钻孔要求。

为保证巷道断面爆破轮廓成型必须布置好周边眼,一般布置在巷道断面轮廓线上,眼距一般控制在300~400mm之间,以满足爆破时容易贯通裂隙来保证轮廓。

3.2 装药结构选择

一般掏槽眼和崩落眼的装药结构采用连续装药,不然会由于间隙效应影响掏槽效果。周边眼必须采用如图1所示的空气柱间隔不耦合装药结构,为了防止药包串动一般可将其用竹片串起来后再装入炮孔[3]。

3.3 炮泥填塞要求

为了保证爆破效果,就必须保证炸药爆破作功全部作用在破岩上。因此,在炮泥填塞捣实的时候,首先要将药卷顺利送到指定位置捣实,并适当增加炮泥的封堵长度。

4 提升岩巷掘进效率的精细管理措施

保证正规循环作业的正常进行是提高掘进进尺的最根本途径,因此,在岩巷掘进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尽量安排各工种之间的团队合作,做好各工序之间的交叉协调管理。

4.1 加强员工岗前培训

要想将爆破技术很好的贯彻落实,必须注重作业人员集体素质的提高,不能单单注意作业班长和爆破工的技术水平,因此在所有工人上岗前必须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尤其是加强钻眼操作工的培训,主要是来保证掏槽眼和周边眼的钻眼质量。

4.2 组织优化生产系统

岩巷掘进中,多选择使用既机动灵活又可节省辅助工时的气腿式凿岩机钻眼,以实现钻眼与装岩的平行作业。同时为了缩短钻眼总时间,一般一个窝头工作面常布置多台凿岩机同时作业,这就需要在施工组织方面和人机布置方面很好安排和管理[4]。

4.3 加强过程协调控制

装岩运碴工作是巷道能否实现快速掘进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其工作量占到整个循环的将近50%,因此,首先要协调机电科、运输科和调度等部门的工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确保工作面装岩空车按时按量到位,确保耙岩机装碴作业不被中断;其次,要结合巷道出碴线路特点,合理布置和分配作业人员,以确保及时出碴,解决工作面剩碴现象[5]。

4.4 团队合作激励机制

①改善工作环境,激发工作热情。

首先要加强工作面通风,给工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要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如湿式钻眼、水泡泥堵塞和喷雾洒水等。

施工中要狠抓管理和落实,重视工程质量和安全,适当开展劳动竞赛,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员工和班组进行奖励和表彰。

同时,在绩效考评时要科学合理的制定考评体系,不能按同一标准执行,要根据各科室从事工作的不同性质制定切合实际的考核目标,如对开拓科来讲,实现正规循环作业是提高巷道施工速度和掘进效果的最有效保证。

②加强团队合作,提高全员素质。

作为一个企业,如何制造诱因来激励自己的员工是管理者最核心、最困难的任务[6]。在巷道掘进过程中要加强班组成员之间的团队意识,尤其是那些非正式员工,要让员工感知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激励他们自发追求新的奋斗目标,如将爆破员由原来的通防科归口到开拓科,让他成为整个掘进班组中的一员,这样爆破员就可参与到爆破效果和掘进进尺的控制和管理中来,发挥其技术优势来保证爆破效果和提高掘进进尺。

参考文献:

[1]胡绍星.提高巷道掘进爆破效率的因素分析及试验[J].江西冶金,2010,30(3):16-18.

[2]赵志炜.浅谈影响岩巷快速掘进的因素[J].科技信息,2010,(27):398.

[3]戴俊主编.爆破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68-169.

篇2

一、问题分析

虽然有许多关于教学策略研究的书不断出版,但与学习效率关系的研究却相见不多。那么除了教学策略成功的运用,究竟还有哪些因素需要我们加以综合考虑的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层面。我们教师在课堂中所讲授的知识,如果与生存技能没有关系或者关系甚少,那么学生就可能不会理会教师教什么内容,他所关心所想的却是与他生命和前途息息相关的事情,那么在这样情况下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学生所处的小区环境也是我们要加以考虑的,如果小区人人讨厌上学,把读书当作最无聊的事,那么在这种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大大削弱,或有可能根本就不想读书。因此,我们教师事先不了解这些,在教学中没有注意到这些,那么不管我们的教学策略如何的完美,对这些学生来说始终是无效的。

其次,学校与教师的角色同样不可忽视。学校领导间、教师间、教师与学生间及领导与教师间的关系的融洽程度,都与学生息息相关,良好的和谐氛围能为我们成功的教学策略的运用起铺垫作用。反之,如果学校里面充满的是利益纷争与欺骗,领导间不团结,领导与老师间不团结,老师间不团结,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发生偏移,这样的环境之下的学生就会讨厌这种学校环境而想逃避现状,那么学习效率不用说也是相当低的,或者是无效率,甚至是负效率。因此学校的团结互助,无形之中就为学生树立了一个有力的榜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紧紧凝聚在以班主任老师为核心的小集体中,处处从集体出发,处处关心集体。这样才会对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斗志昂扬。这样状态下的学生学习效率是毋庸置疑的,教学策略才会成功的运用。

第三,家庭和睦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面对的学生一出生就是在家庭这个小环境中逐渐成长,他所接触的第一环境就是家庭,第一个人物是父母,社会关系的体现也在父母,所以父母的言传身教,无一不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且对孩子的未来成长与成功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父母不管是从经济上,还是从情感上都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免使其注意力发生偏移,更甚者影响其健康心态的形成。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到这些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分加以对待,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效率。

最后是学生本人的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一切。那么学习态度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呢?首先是道德品质。道德品质高尚,抗挫折能力就强,能正确的分析、对待自己。其次是智力,这就要求我们多给他们机会加以锻炼,激发他们的潜能。再次是身体,健康的身体是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有了好身体才能每天充满活力,精神焕发,才能认真地投入学习。这要求我们正确加以引导,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第四是美,这要求有一颗爱美之心,有欣赏美的能力,同时也要有创造美的本领。心中充满爱的人才会珍爱自己、关注别人、集体及国家。第五是动手能力,劳动能培养人的积极观念,能锻炼身体,也能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我们能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后就是心理健康,健全的心态是每个人必须要具备的,有了好的心态,才会认真对待,不懈地去完成,这样才会有所成就。总之,学生的个人素养在学生学习效率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求我们老师要有个全面了解,在教学中能明察秋毫,及时加以矫正,否则整个教学就就无法施展开,也就是无用之功,更谈不上高效率。

二、 建议

为了能使教学策略与学习效率呈正相关,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社区参与教育。即学校所在地居民参与学校教育过程。这样一方面对学校机制的运行进行监督,促进其运行中的透明、公正、公平,民主的进行招生与考试,以生为本,以校为本,真正做到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源共同办教育,以改善学校的软、硬件设备,中国抗战时期的教育经验就是如此。这样人人参与,人人管理,真正做到学校与社会、家庭融为一体,充分调动社区人民的积极性,同时学校的教育走出校门,指导他们的生产、生活,有效的组织他们进行学习,提高其文化修养,以便更能有效地参与学校的工作。

其次,需要教育。真正成功的教学应该使学生产生无穷的需要,只有学生有需要的渴望,渴望畅游于知识的海洋,有种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才会全心身的投入,才能在学业上取得理想成就。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创造最近发展区,进行前景教育,使学生不断地探索知识的奥妙,憧憬着美好明天,为了要达到胜利的彼岸,必须学好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同时要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不断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产生对学习的无穷乐趣。

第三,健康教育。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生理主要是身体健康。健康的身体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健康的身体使人每天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只有如此,才能有精力投入学习。心理是指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兴趣、爱好、动机及性格等。有健康的心态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要求在课堂内外开展多种有益的活动,帮助学生竖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兴趣与爱好,形成乐观的、积极向上的人格,因势导利,帮助其能正确面对挫折,学会分析问题,取长补短,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第四,教师要具备“自我概念”与“同理心”[4]。老师心中始终要把学生当成一个特殊体,各人由于出身环境的不同,所形成的知识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评价,而要以多元的、欣赏的眼光去面对、去引导,帮助其形成、完善人格,最终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同理心”就是我们教师要有一颗公正、民主平等的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克服以先入为主的、理所当然的、或偏见的、歧视的观点。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从学生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或者用他们的语言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无疑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也是最成功的,这也是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的一种表现,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五,创设和谐的人文环境。学校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创设一个充满温馨与希望的校园人文环境,让每位生活其中的老师与学生处处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怀,天天能听到欢声笑语,时时能看到对美好明天的憧憬,耳濡目染,学生会自发的进行学习,学习态度端正,动机明确,效率自然也高,即使没有好成绩,其人格是健全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其次要注重素质教育,我们的教育不仅仅为了升学率,更要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长善救失,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给予或创设学生多种发展的机会,给他们竞技的平台,展示自己的舞台,因势导利,最终实现自我。(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主编、周军著《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篇3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0)02-0005-08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Endogenous Influence Factors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 Efficiencies

SUN Xiu-feng, CHI Guo-tai

(School of Management,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China)

Abstract:With the sample of 14 Chinese banks ranging from 1998 to 2007,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nfluences of the endogenous factors to banks’ efficiencies with simultaneous equations based on considering the cross-interference of cost efficiency,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conomy. It gives us a whole vision of how an endogenous factor makes impacts on different types of bank efficiency and works out the problem about analyzing some factors of different efficiencies simultaneously which redounds to find out method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hina commercial banks.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1)the managers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validity of inside bank-resource, such as deposits and fixed assets;(2)improving the proportion of non-credit operations can make more positive effect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ies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3)the five factors of ratio of credits to deposits, the ratio of credits to total assets, the ratio of interest-expenditure to interest-income, non-performing ratio and assets of bank embranchment show the remarkable influence on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efficiencies;(4)the scale efficiency have remarkable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cost efficiency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 efficiency; endogenous influence factor; simultaneous equations; 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

1 引言

商业银行效率是其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和集中体现。针对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由来已久,其焦点主要集中于开发有效的效率度量方法、评价银行效率状况和探明实践中的效率影响因素。从实践角度看,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意义明显大于前两者,其为银行业改善经营措施、调整资源配置、提升经营效率等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国外学者对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构成问题研究较为宽泛。其中,对银行资产规模影响问题研究历史最久,但结论并不统一。例如Berger实证指出美国银行业存在银行规模正向影响银行效率的特征[1],而Hermalin等则实证发现资产规模与银行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2],近期Fotios研究发现较高的资本总额、贷款频度都可增加银行效率[3]。其次,银行产权的影响研究也是一个焦点。1997年,Berger校验了同期的130篇文献,归纳出非发达国家内的外资银行效率好于本土银行,而在发达国家则相反的结论[4]。Havrylchyk[5]、Mamatzakis[6]等人也纷纷证明这一点结论。对此,Lensink et al用实证结果表明外界的政策、制度差异性同样会导致不同产权结构银行之间的效率差异[7]。此外,关于银行财务特征和外界宏观约束等因素对银行效率影响的研究结论还有很多。尽管国外此类研究得出了许多成果,但因各研究所用银行样本的国家环境、市场环境、监管制度等不同,导致其效率影响因素的构成分析结果难以统一,较难做国际间比较。

关于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银行自身财务特征的分析上。已有研究对产权结构影响的判断意见较为统一。张健华[8]、陈敬学[9]等分别验证了国有产权制度显著影响中国银行业效率发展的观点。甘小丰实证分析了外资入股对改善城市商业银行税前利润效率的积极作用[10]。Berger则明确提出允许外资少量持股可有效促进中国银行业效率的提升[11]。在产权结构影响之外,资本充足程度、不良贷款比例、员工素质、激励机制、技术进步等内部因素对中国银行业存在的影响也逐渐受到重视[12~14]。此外,在对宏观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内金融环境、银行业市场结构、GDP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等因素均被涉及[8,14]。尽管关于中国银行业的此类研究已获得了一定成果,但受样本量、效率计量指标和方法的差异等影响,各文献结论还存在较多不一致性。

此外,少量研究关注了银行不同类效率间的相互影响。例如Berger用实证揭示了银行规模效率与X效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1],杨大强和张爱武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效率和成本效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5]。但此类研究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至于所制定的银行战略常常会产生提升了一类效率却降低了另一类效率的顾此失彼现象。

总体来看,现有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还存在着两方面不足亟待改进。一是忽视了一项因素可能对银行成本、技术、规模等多类效率同时存在影响的情况。二是对银行效率内生影响因素的分析少且不足。现有研究仅选择所有制类型、资产质量等几项内生因素分析,其实践意义较有限,而过多关注市场风险、监管体制等外生因素又很难从本质上提升商业银行效率。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筛选出银行规模、资源配置等7方面共15项银行效率内生影响指标,依据联立方程组原理,在兼顾银行成本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1998~2007年间中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的效率内生影响因素,统筹考虑一种内生因素对银行不同类效率的影响关系,解决现有研究忽视单项影响因素可能对银行成本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等多类效率同时存在影响的问题,并探求了中国商业银行业内部不同类效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2 银行效率内生影响因素选择与假设

2.1 内生影响因素的选择

目前,国内关于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内生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证结论还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有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商业银行经营特征分析,筛选出以下几类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内生影响因素。

(1)银行资产规模因素

实验经验表明,银行资产规模是反映银行经营绩效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银行规模一般可用银行总资产、贷款额、存款总额等指标表示。但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此三项指标彼此间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均在0.98以上,且均通过了1%的统计检验。因而本文仅选用了银行总资产来表征银行规模。

(2)资源配置因素

资源配置关系到银行成本控制、产出能力优化、规模扩张等多项工作的实施效果,理应是影响银行效率变化的一类重要因素。本文选择存贷比、人均资产、贷款占比(银行贷款总额/银行总资产)、固定资产占比(银行固定资产原值/银行总资产)、费用收入比、分支机构资产量(银行总资产/银行分支机构总数)六项指标来反映银行的资源配置状况。

(3)银行创新性因素

银行创新是指银行通过金融创新、新业务开拓、新技术应用等过程获取新利润来源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银行降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从而提升效率。银行创新性可使用非利息收入比重和技术进步率来体现。前者数值越大,说明银行的金融创新性越强,对传统业务的依赖越弱。后者反映了银行设备、交易手段等技术性提升的能力,此处按照国际研究惯例,选择使用时间更替的对数来表示[1],例如样本共覆盖3年,那么这三年的技术进步率就分别是ln1、ln2、ln3。

(4)稳定性因素

商业银行经营必须保证稳定性要求。《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加上附属资本以后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不小于8%。1998年以来,资本金情况已广受中国商业银行业的重视,但它是否已对银行经营构成了影响还是未知。因此本研究选择以资本充足率作为指标,考查银行经营稳定性是否对银行经营效率有所影响。

(5)盈利性因素

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可直接反映银行资源利用有效程度。此处选择使用净资产收益率、税前资产收益率(税前利润/总资产)和利息支出收入比来代表此类影响。净资产收益率是银行盈利性的基本特征之一。税前利润可反映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对社会和自身所创造的利润总额,其未来支付的税金是其社会责任的体现。而利息支出收入比可反映银行主营业务盈利的最终效果――净利息收入程度。

(6)资产质量因素

资产质量是反映银行风险水平以及测度成本优劣的重要指标。它可反映银行信贷资金的利用有效程度和抗风险性。诸多研究表明银行资产质量对银行效率具有影响。本处使用不良贷款率来考察资产质量对中国商业银行业经营效率的影响。

(7)产权结构因素

现有研究均认为产权结构是影响中国商业银行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许多研究均通过实证证明了这一点影响关系。但随着近年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改革的深化,这种产权差异影响是否依然存在值得探查。因而此处按照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惯例,使用虚拟变量“0/1”来代表“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期望通过实证结果揭示这一问题。

2.2 内生因素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关系假设

基于Berger等经典文献对商业银行效率的经济学特征描述,本文对已选择的内生因素与中国商业银行效率之间的关系做如表1所示的理论假设。在表1中,没有对各影响因素指标与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具体关系做出假定,只假设它们间的影响关系存在。在关系假设中,有如下三点需要说明:

(1)在假定与中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相关的影响因素时,放弃了人均资产和贷款占银行资产比重、税前资产收益率等三项因素。这种放弃的依据是这三个指标主要体现了银行资源配置中的规模效果、银行业务的合理性和经营的收益效果,与银行成本控制的关系不明显。

(2)在假定与中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相关的影响因素时,放弃了人均资产、营业费用收入比率和分支结构资产量等三项因素。这种放弃的依据是人均资产和分支机构资产量反映了资产规模特征,不体现资源利用效果,而营业费用收入比率则体现了成本控制思想,不反映银行的产出能力。

(3)在假定与中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相关的影响因素时,此处放弃了税前资产收益率、利息支出收入比和不良贷款率等三项因素。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利息支出收入比在反映银行经营行为时效果较为突出,而在银行规模扩张影响方面反映较弱。税前资产收益率更适用于反映银行的收益能力而非成本控制情况。不良贷款率能反映银行贷款规模扩大过程中的损失程度,但难以体现银行整体规模扩张带来的成本损失。

2.3 银行效率之间的关系假设

已有研究对银行规模效率、成本效率和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从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看,规模扩张势必会产生更多的经营成本和管理费用,银行对自身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控制效果直接决定了它规模扩张的有效性,同时银行可用资源和市场份额的增加也会提升其竞争优势,从而促进其产出效率增长。综上分析,本文假设银行效率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银行规模效率直接影响其成本效率。

(2)银行规模效率、成本效率对其技术效率构成直接影响。

3 银行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的建立

成本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状况是对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一种直观反映。相同的资源配置基础和共同的市场环境为此三类效率构建了一种隐性的关联关系。在此情况下,影响因素对银行效率的作用也必然会反映到全部三类效率的升降变化上。因此,在进行银行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时,应考虑到三类效率间的相互干扰,对此三类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进行联合分析。

现有研究基本上都是在对银行成本、技术、规模等类微观效率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各类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如(1)~(3)式所示。

(6)式所示的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可在兼顾成本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之间相互影响的基础上,揭示一种因素与成本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等不同效率之间的互相影响关系,统筹考虑一种要素对不同银行效率的不同影响,可以解决银行效率分析中顾此失彼的现象,有助于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找到提高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有效途径。

4 实证分析

4.1 样本数据说明

本文研究样本时期选择在1998~2007年10年间,涉及表2中的14家中国主要商业银行。2007年的广东发展银行因样本获取困难而舍弃,余下样本共139个。选择1998~2007年间的银行样本,主要是考虑到这段时间恰逢中国商业银行高速成长期,而且也避开了2008年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冲击。

4.3 银行效率类指标的计算结果

本文采用参数法计算中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鉴于银行效率的参数法计算已较为成熟,此处就不再对其原理模型做具体解释。计算中,银行成本效率模型选用前沿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技术效率模型采用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规模效率模型选用平均超越对数成本函数。

将表3所示的投入产出指标带入对应的银行效率模型,计算得到各银行样本的效率值,限于篇幅,仅给出统计描述,见表4。

4.4 影响关系模型回归分析

使用相依回归方法(SUR)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关系分析模型((6)式)进行联立求解。由于单一年度内中国商业银行样本有限,为保证分析结果的有效性,本文采取了如王聪、张健华等学者相似的方式,将所有年度的银行样本作同一横截面分析。于是,全部139个样本被假设成彼此无关的银行样本,这满足了回归分析的样本数量需求。

5 实证结果分析

5.1 模型回归效果简述

观察表6的回归结果可知,两次回归的F值均在5%水平以上显著,这表明各方程的总体线形关系显著。同时,回归结果中,仅第一次回归中的成本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和第二次回归中的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的D.W检验值在1.8附近,存在微弱的一阶自相关性;其余四个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的D.W检验值均约等于2,这表明此四个模型均无一阶自相关性。总体来看,联立方程组的回归结果基本符合统计检验要求。

5.2 内生因素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关系分析

由于本文仅是希望获得各因素对银行各类效率的影响关系,故而未对各内生因素的回归系数值作进一步分析。仅依照回归系数的正负和统计检验显著性,得出如下的中国商业银行各内生因素对银行各类效率的影响关系分析结论。

(1)中国商业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增长仅对其成本效率控制具有一定正向影响

表6第2行的数据显示,银行规模增长仅对银行成本效率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对其他两类效率则作用微弱。这表明中国商业银行业近年来外在的规模增长、市场份额扩大等特征并未对其规模效率改善产生积极意义,且借助市场份额扩大促进产出效率提升的期望也没得到验证,相反其对银行规模增长中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应更为重视。

(2)中国商业银行业的内部资产配置情况对其各类效率的影响关系较为明显

①表6第3行的回归数据显示,存贷比显著负向影响着各银行的成本效率和技术效率,而对规模效率则展现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目前各样本银行吸纳社会存款的效率高于其信贷业务,导致其存款资源利用率不足,这可能与入世以来中国各银行追求低不良贷款率的惜贷行为有关。大量存款资源冗余闲置易导致银行管理费用和成本上升,资产优化配置失调,从而影响了银行产出效率。

②表6第5行的数据显示,银行贷款占银行资产比重因素对银行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规模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这表明目前增加贷款业务比重仍然有助于银行收入和利润的创造,但贷款业务增加所产生的边际成本费用对银行规模发展中的成本控制形成了一定阻碍。由此看,在保持贷款业务的创利前提下,适当降低贷款业务比重,开拓信托、担保等低边际成本的新兴业务,实现银行业务规模和资产规模的双扩张是具有积极现实意义的。

③表6第8行的实证结果显示,银行分支机构资产拥有量对银行规模效率和成本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表明中国银行业分支机构的资产拥有量还存在冗余问题,较多的资源集中在有限的分支结构内部无法得到利用,闲置成本和机会成本的积累致使银行成本效率和规模效率效果降低。由此得出结论,中国商业银行业还存在增设分支机构、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等潜力。

④表6第6、7行的实证结果表明,随着中国银行业的规模扩张,固定资产投资产生的资产折旧、管理成本、人工费用等已显著消极影响了银行自身的收入和利润产出效率。这提醒银行管理者,应将固定资产投资的必要性和充分利用作为其投资建设的首要前提。

⑤此外,人均资产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关系在实证中并未得到验证(见表6第4行)。

(3)金融创新活动并未对中国商业银行业的效率改进产生积极影响

表6第9、10行的回归数据显示,非信贷业务凭借自身低成本的优势有效地控制了中国商业银行业的边际成本,但这一特征并没有对银行整体成本和平均成本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未形成银行收入和利润增长的重要支撑。此外,技术进步率理应具备提升银行经营绩效的作用,但实证结果表明新技术和新管理方法仅有助于提升银行业产出效率和控制银行规模扩张中的边际成本,并未对银行整体成本控制产生更多的正面效果。

(4)银行稳定性――资本充足率与银行各类效率之间影响关系均不显著

表6第20行的数据表明,中国商业银行业自身的资本充足情况并未对银行经营构成任何显著影响。以光大银行为例,2004、2005年所有者权益分别为-54.90亿和-29.95亿,在此状况下,该银行仍维持了较高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类似的中国商业银行个案还有很多。银行客户常常忽视银行资本充足率等特征约束指标,普遍认可了中国各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此,中国各商业银行并未盲目乐观,它们均在努力提升自身的稳定性指标。

(5)产权结构仅对银行成本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

表6第13行的产权因素回归结果表明,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控制情况仍然好于国有银行,但在规模发展和产出效率方面,两者的差异已不再明显。国有银行的信贷等业务易受体制和地方行政干预,公益性投资数量相对较多,这些都加大了国有银行成本控制的难度。而股份制银行经营灵活的优势已受其近年来的快速扩张行为所影响。与此同时,国有银行的新兴业务开拓、资产质量严控等内部改革已见成效,从而缩小了与股份制银行在边际成本和产出效率方面的差距。最终使得产权结构差异在产出能力和规模发展中的影响逐渐消失。

(6)银行盈利能力的改变对其各类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

表6第21、11、12行的回归数据显示,中国商业银行创造收入和利润的能力对其成本控制和产出均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再次反映出银行存款冗余致使银行产出不足,进而阻碍银行盈利和成本控制的问题。

(7)资产质量改善对中国商业银行业效率情况具有重要而显著的影响

表6第22行回归数据明确显示,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对银行产出效率和成本效率的负向影响非常显著。这一点与国内现有同类研究的结果相同。

5.3 中国商业银行各类效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分析

表6第18行的D.W检验值表明,在第一次回归中,各方程均不存在一阶自相关性。而表6第27行的D.W检验值表明,在第二次回归中,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方程D.W值仅为1.709,难以确定该方程的自相关性,所以该技术效率模型中的变量显著性检验无法保证正确。

由上可知,在分析银行效率相互影响关系时,应以第一次回归的实证结果为依据。于是,由表6第14、15行数据可知:中国商业银行业的规模效率对其成本效率和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在1998~2007年间,在考虑其他内生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情况对银行成本控制行为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也促进了银行产出技术效率的提升。这说明,中国商业银行业已注重了规模扩张中的内部成本控制,实现了投入代价的最小化,同时通过规模扩张产生的市场占有优势促进了产出效果的最大化,即技术效率的提升。

此外,由于第一次回归中的成本效率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统计不显著,第二次回归中的技术效率分析模型无法确定自相关性,所以综合来看,成本效率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假设不成立。这也许与本文的技术效率选择了单一产出指标有关,但在本文的假设条件下,本文的研究成果是成立的。

6 结论

本文以1998~2007年间的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数据为样本,利用联立方程组的思想,建立了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内生影响因素联立分析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得到以下4点主要结论:

(1)在考虑不同效率之间相互干扰的情况下,联立分析内生因素对银行效率的影响关系。这样可统筹考虑一种内生要素对不同类银行效率的交叉影响,可以解决银行效率分析中顾此失彼的现象,有助于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找到提高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有效途径。

(2)中国商业银行业的规模发展情况和资源配置情况值得关注。实证结果表明,现存的存款利用不足、分支结构资源占用过多、信贷业务比重过高、营业费用收入配比不合理等问题均对中国银行业追求规模发展的战略构成了显著阻碍。因而,在中国商业银行业的规模快速扩张过程中,业务边际成本控制和资源配置合理化等工作对改进银行效率具有突出的积极意义。

(3)中国商业银行增加非信贷业务比重对其改善自身经营效率具有积极意义。传统业务所带来的收益受到其成本费用的制约,中国商业银行应坚持其开拓中间业务等新型业务市场的策略,通过低成本业务比例的增长,改善自身的资产结构和收入结构,从而提升经营效率。

(4)银行的规模效率对中国商业银行业的成本效率和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成本效率与技术效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影响关系。

参 考 文 献:

[1]Berger A N, Hancock D, Humphrey D B. Bank efficiency derived from the profit function[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3, 17(1): 317-347.

[2]Hermalin B E, Wallace N E. The determinants of efficiency and solvency in savings and loans[J].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4, 25(3): 361-381.

[3]Fotios P. Estimating the technical and scale efficiency of Greek commercial banks: the impact of credit risk, 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 and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J].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 2008, 22(3): 301-318.

[4]Berger A N, Mester L J. Inside the black box: what explains differences in the efficiencie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1997, 21(7): 895-947.

[5]Havrylchyk O. Efficiency of the polish banking industry: foreign versus domestic bank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6, 30(7): 1975-1996.

[6]Mamatzakis E, Staikouras C, Koutsomanoli-Filippaki A. Bank efficiency in the new European Union member states: is there convergenc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 2008,

17(5): 1156-1172.

[7]Lensink R, Meesters A, Naaborg I. Bank efficiency and foreign ownership: do good institutions matter[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8, 32(5): 834-844.

[8]张建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EA方法及1997-2001年效率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3,(3):11-25.

[9]陈敬学,别双枝.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效率的实证分析及建议[J].金融论坛,2004,(10):46-51.

[10]甘小丰.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3):12-15.

[11]Berger A N, Hasan I, Zhou M. Bank ownership and efficiency in China: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world’s largest nation[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9, 33(1): 113-130.

[12]迟国泰,孙秀峰,芦丹.中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40(6):104-114.

篇4

英语学习焦虑,是指人们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常出现的紧张、担忧、害怕等情绪体验和忧虑的状态。根据平时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我选取了20名英语学习焦虑程度较高的学生,进行逐一访谈,通过分析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不同的表现,我归纳出以下小学生形成英语学习焦虑的原因。

1. 性格因素。性格外向的学生反应敏捷,活泼开朗,善于交际,易适应环境,不介意别人的评价,课堂上比较主动,学习积极性容易被唤起。性格内向的学生自信心不足,不善交际,适应环境困难,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课堂上比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易被唤起。但无论是什么个性特征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因受挫而产生心理压力,并带来焦虑,相对而言,内向的学生更易产生焦虑情绪。

2. 心理因素。有些学生开始太自信,认为自己很聪明,在短期内可以熟练掌握运用英语,并能始终在英语考试中拿到高分。考试成绩一旦退步,他们就会怀疑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随之产生焦虑。而有些学生竞争意识太强,嫉妒心重,生怕他人超过自己,于是拼命学习,使自己长期处于强紧张强压力状态。这种不正确的竞争心态,极易产生恐惧、焦虑,影响学习效果。

3. 家庭因素。很多学生是农村留守儿童,家里几乎是由小学水平或接近文盲的爷爷奶奶监管。曾有一学生说:我奶奶说学英语没用,叫我不用学了,反正以后我又不出国。

4. 教师因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控制着教学的内容、进度及活动的难度和形式。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有些学生惧怕上数学课,是因为数学老师常常批评他;而有些学生特别喜爱上数学课,是因为老师常常表扬他。同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鼓励与帮助等活动有助于降低学生交际畏惧。

二、缓解英语学习焦虑的策略

1. 激发英语学习兴趣。PEP小学三年级Unit 3 “Look at me”,这一单元主要学习身体的各个部位,课前我按课本上的小丑模样做了一张小丑的头像。学完了face, ear, eye, mouth和nose这5个单词后,在巩固阶段,我拿出小丑头像戴在头上,学小丑的声调用手指着脸蛋说:“Hi! Look at me! This is my face!”学生们也开心地指着自己的脸蛋说:“Hi! Look at me! This is my face!”平时课堂上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也非常踊跃地举手要求朗读单词。

2. 帮助树立正确的英语观,端正考试观。在我所执教的三年级班上,一些平时读书读得特别好、成绩优异的学生,一到单元测验的时候,就常常因为过于紧张而考试失利。因此在平时的课堂上,为减轻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我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改变过去以分数定成败的考试观,让学生更多的关注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成功。

3. 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一次课上,我提问一个从不举手的男生,他低着头站起来,旁边的同学笑话他:“他很笨,以前经常考鸭蛋。”我批评了那些学生,要求不许笑话同学,要友爱同学,并鼓励他抬起头来,给予他适当的提示。经过了几次的提示和鼓励后,他回答出来了!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纷纷伸出大拇指指向他说:“Good!Good!Good!Very Good!”他激动地哭了。之后在我的英语课上,总能见到他举得高高的小手。

篇5

DOI:10.16315/j.stm.2016.03.013

中图分类号:F592.99 文献标志码:A

旅游业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影响其发展的各因子及其之间关系复杂,层次分析、线性回归和时间序列及其综合等传统研究方法很难辨别出全部因素和因素间作用,使用能够全面反映各因子间相互作用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更适宜。灰色关联分析用于旅游研究的难点,在于如何归类与具体化影响区域旅游经济的影响因素,如资源和需求双视角的19指标、福建省旅游经济发展的7支撑因素、山东旅游产业发展6类14指标等。可见,现有研究提取影响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因子的常见视角是资源禀赋或市场需求,影响因素已由最初的无所不包(全面性)指标体系转向核心指标或典型因子。河南旅游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旅游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已成为河南省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新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河南省旅游业的结构升级、空间差异演变、定位发展、竞争力评价等虽被重点探究,但是尚未关注河南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本文借鉴相关研究运用偏相关、灰色关联动态等方法层层判识河南旅游发展影响核心因素,识别带动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及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因素,从而为河南省旅游业提供决策依据。

1研究区概况和区域旅游收入影响因素判识模型构建

1.1河南旅游发展特征

研究区位于中国中东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东与安徽、山东接壤,西邻陕西、北界河北、山西,南临湖北,界于31°23′N~36°22′N,11°21′E~116°39′E之间,省域面积16.7×104km2,占全国的1.74%。处于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平原等类型众多,地势由西向东呈阶梯状递减;北、西、南三面分别有太行山、伏牛山环绕,间有断陷盆地,东部为平原。研究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河秀丽,造就了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嵩山、云台山、黄河等名山大川纵横,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宋都御街等人文旅游资源享誉海内外。因地理区位居中和居于全国人口分布的“重心”,使河南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和客流的稠密性等过渡性特征。

1.2区域旅游收入影响因素判识逻辑及其模型构建

1.2.1测量指标遴选

旅游资源在地理空间上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和不可移动性特征,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在早期发展阶段,旅游业发展依赖于旅游资源的禀赋状况,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区域获得了快速发展。随着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资源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力逐渐下降,良好的客源市场和优越的交通条件成为地区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因子,即市场逐渐成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驱动力。河南省旅游业处于资源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型的过渡期,因此指标选取从地理学和经济学(旅游市场)双视角遴选旅游收入的影响要素,既要考虑从资源禀赋角度阐释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又要兼顾旅游市场视角分析旅游客源地的外推力(地区文化差异、景观差异、经济差异等)。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数据可获性并参照相关研究,以旅游业总收入作为参考变量,选择经济支持因子、旅游接待因子、环境资源因子、旅游交通因子、软环境和旅游需求等6个一级指标因子20个二级指标因子作为解释变量,构建河南省旅游业经济发展影响因子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2.2测量模型

灰色系统理论是邓聚龙教授1982年创立,从事物内部及参数去研究少数据、贫信息不确定问题的新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基于对应序列曲线几何形状测度不同序列之间的相似程度,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程度就越大,主要步骤包括:

(1)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由于各指标原始数据的量纲(或单位)各异,因而必须对原始数据序列进行变换消除量纲化的影响,以转换为可比较的数据序列,方法如式(1):

其中:i为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二级指标;k为不同的时刻数。

(2)指标数据间的灰色关联度。关联度反映了2个被比较序列某一时刻的紧密程度,且取值范围介于0~1之间,数值越大关联越紧密;反之越小。其中,ξ为分辨系数,其含义为消弱最大绝对差数值太大而引起的失真,提高关联系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且ξ∈(0,1)。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取ξ=0.5。

2旅游收入核心影响因素判识

篇6

海南岛作为南方最大的热带宝岛,其自然环境优越无比,旅游资源形式多种多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美的热带滨海风光,使得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海南省经济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2010年以来,海南岛作为国际旅游岛其经济发展更是离不开岛内旅游业的支持,旅游经济已成为推动海南经济建设的一大动力。因此,有必要对海南省旅游收入产生影响的各项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达到增加海南省旅游收入从而拉动海南经济发展的目的。

一、文献综述

有关旅游收入影响因素这一研究范畴,国内诸多学者主要从宏观层面出发,即从全国范围的角度来考虑。关勇等(2007)通过统计学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国内旅游需求的因素,采用灰色系统模型进行预测未来了旅游规模。何红霞等(2010)则利用SPSS软件在研究中考虑旅游外汇收入等解释变量,结果发现国内旅游人数及入境旅游人数与旅游收入呈正相关关系。而李仕柯(2009)的研究主要是从交通条件方面出发,考虑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内旅游收入的重要影响,比较科学地构建了关于国内旅游收入的预测模型。

就单一地区省份的研究而言,李均立等(2005)考主要虑游客人次和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方面因素,并建立相关模型,发现两者对海南岛旅游经济的增长有较为显著的影响。陈思宇等(2010)则将高速公路里程纳入影响范围,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深入分析。程晶晶(2012)从国际旅游岛背景出发,将海南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和海南省地方性财政收入指标加入模型分析并得出:旅游总收入与这两者呈显著相关。

从相关文献看来,近年来学者在考虑影响旅游收入的问题时,越来越将基础设施纳入相关计量模型中,特别是在研究地区性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地区性的基础设施改进也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之举。因此,作为国际旅游岛,海南省旅游业发展情况对海南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必要对影响海南省旅游收入的主要因素做出相关研究。

二、模型分析

1.模型构建

考虑数据的筛选和实际情况,我们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旅游接待总人数,以及人均旅游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为此设定了以下计量经济模型: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U

这里,模型中的Y是指省内旅游收入,单位是万元。X1是指旅游接待总人数,单位是万人次。X2则是省内公路里程,单位按公里。X3是星级酒店个数,X4、X5则分别表示国内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单位为人民币元。U为模型的随机误差项。

2.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之所以选择接待旅游总人数,并将其作为影响因素,是由于旅游人数对一个地方旅游业的创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考虑到旅游资源的集群效应,我们把高速公路里程数、星级酒店个数纳入计量模型中,是将两者作为基础设施进而间接地影响旅游收入。海南岛作为国际旅游岛,其吸引的旅客数量众多且差异很大,除了一部分游客来自本省,更多是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因而将全国范围的城镇以及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考虑下进来。本文所需实证数据主要以《海南省统计年鉴》为源,使用1993年-2011年海南省旅游收入、旅游人数、高速公路里程、以及部分星级酒店数的数据,国内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星级酒店数样本数据部分来源于网站信息。

3.实证分析

(1)基础描述性统计

表1提供了旅游总人数等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接待旅游总人数平均值达到1354万人次,最大值为3001,超出平均值两倍多,说明接待的旅游总人数波动幅度较大。省内高速公路里程数均值为18179,最值与均值之间的差异比较小。星级酒店数均值为146.5,最大值204,最小值79,表明星级酒店数会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而增加。国内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的三项值,均是高于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的对应值,这可以推测出城镇居民相对于农民而言对增加旅游收入的作用会更大。

(2)回归结果

根据表2的回归结果,由于F检验的0,这就表明该模型在总体上是显著的。同时也说明模型选取的比较合理。样本回归结果中的可决系数R2的值为0.996,表明该模型的拟合优度非常高,说明所选取的样本数据99.6%都能对旅游收入做出很好的解释。但这也不排除可能存在的统计数据上的偏差。由于Y与X1通过t检验的P值为0,这表明旅游接待总人数与海南省旅游总收入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其他因素不变,旅游总人数每增加一人,旅游总收入增加26.12元。表中显示,高速公路里程数与旅游收入在5%的显著性下相关,星级酒店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相关。国内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通过t检验的P值为0.004,小于0.005,表明其与旅游收入之间呈显著相关。而国内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的P值为0.611,不能通过t检验也就说明其与海南省旅游收入之间是不显著的。

(3)相关系数说明

从表3可以看到,接待总人数与旅游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46,这表明接待的游客流量越大对促进旅游收入的增加的作用越大。而国内高速公路里程数与海南省旅游收入的相关系数也为正。这说明,海南省高速公路里程数对旅游收入的有一定促进作用,效果一般。从相关系数来看,星级酒店对旅游收入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表现游客对在基础设施的高质量要求。国内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与旅游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24,这表明城镇游客是推动海南省旅游发展的主力军。农村居民与旅游收入的相关系数为负,但是绝对值较小,说明农村居民游客数量上的稀缺在一定抑制了海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减少了旅游收入。

三、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回归分析,为更好发展海南省旅游业,增加海南省的旅游收入,提升国际旅游岛地位,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从文章回归模型中可以得出,旅游接待总人数是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之一,其对海南省的旅游收入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归根结底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来海南旅游是确保旅游收入的根本。文中仅仅考虑国内城镇、农村居民两个因素对海南省旅游创收的贡献,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为建设国际旅游岛更应将游客范围扩展到海外,吸引国外旅客达到增加旅游外汇收入的目的。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消费观念较为落后,对旅游兴趣不大,那么更应该把旅游对象的重心扩展到农村中去,一方面帮助农民自己发展乡村旅游,进而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将旅游观念推广到农村,使农村居民成为海南省游客的一大组成部分,增加旅游收入。

2.加大海南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海南省地广人稀,景区分布较为分散,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但南国自然风光吸引众多游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保证海南省游客流量的增加。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高速公路里程数对海南省旅游创收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因此在交通设施方面,除了要维护好高速公路,也要开发更多的乡村旅游路线,减轻高速公路的负荷,同时也能使得省内交通线路四通八达,达成城乡互联互通的网状旅游格局,方便游客选择更为便捷省时的旅游路线。

3.游客数量的日益增多以及外地企业的加入,景区的生态环境以及人文景观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这就需要海南省走出一条符合自己省情的旅游发展道路,作为国际旅游岛,不但要重视旅游观光,更应发掘文化内涵,包括海南省地方文化习俗、特色风土人情,发展特色旅游,既要经济发展,又要碧水蓝天。

参考文献:

[1]李均立,傅国华.海南旅游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经济纵横,2005(22).

[2]关勇,麻永建,朱诚.我国国内旅游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及规模预测[J].河南科学,2007(03).

[3]王占祥.我国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36).

[4]黄金红.对影响国内旅游收入因素的实证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4).

[5]李仕柯,许建国.对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9(06).

[6]陈思羽,刘辉.湖南省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篇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8—0299—03

已有的研究表明,与中国高校学生抑郁症高发率直接相关的各种危险因素中,以社会人文因素导致的心理原因居多,其中又以人格偏差因素为主。系统研究这些社会人文因素,是解决好高校学生抑郁症高发问题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一、高校学生抑郁症高发率的人文因素探讨

(一)影响大学生人格的社会人文多维生态学模型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社会人文生态的重大变化,作用于包括高校人群在内的各个社会人群的思维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共同形成了影响和冲击现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社会人文多维生态环境,形成图1所示的相应生态学模型。

(二)从社会人文多维生态学模型分析高校学生抑郁症高发率的人文因素

图1所示的七个文化维度有助于我们厘清高校学生抑郁症高发率的人文因素。

1.大学前教育文化的影响。图1中A方框的大学前教育文化为维度一。大学前教育偏差主要表现为在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间失衡,在心理健康发展与身体健康成长间失谐。这种偏差再通过高考阶段的倍增效应,造就了图1中D框所示亟待大学教育纠偏的高校学生群体,他们的人格发展基础上烙有大学前教育偏差的明显印记——高“智商”、低“情商”、弱“心商”,这些印记造就了酝酿人格偏差、推动K框与M框的比例彼降此升,形成抑郁症高发的温床。

2.传统制度文化的影响。图1中E方框的传统制度文化为维度二,是关于传统制度文化的大学之道。大学前教育文化的消极惯性,造成部分高校学子精神上难以独立,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使得传统制度文化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等“内圣”环节的文化人格塑造要求,在部分高校学子身上难以找到形成实效的着力点。反倒是当他们所希冀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外王”追求,在遭遇到各种因素交织而成的挑战时,往往表现出图1中M方框偏差型人格所容易产生的消极情绪或过激行为,甚至被抑郁所困。

3.社会大众文化的影响。图1中F方框的社会大众文化为维度三,大众文化携善恶同体、利弊参半的大众文化的两重性社会功能,对上页图1D框所示高校学生群体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高校学生群体中少数人表现为或追求物质享受、欣赏媚俗娱乐;或感性膨胀、行为极端,形成了上页图1M框群体的一部分。社会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推动高校学生人格偏差形成,进而推高了抑郁症发生率。

4.现行制度文化的影响。上页图1中G方框的现行制度文化为维度四,其成功标准和师生关系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较大。现行制度文化下的一元化成功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使很多高校学子为此“成功”而疲于奔命,活得不快乐,无形中加大了上页图1中M方框的比例,也形成了一个“准抑郁”群体。另外,当学生发现从师生关系中实际得到的和期许得到的、自己得到的和他人得到的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的时候,就会产生“相对剥夺感”,造成了酝酿苦闷、抑郁等“准抑郁”现象的又一温床。

5.多元价值文化的影响。上页图1中H方框的多元价值文化为维度五。在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多元价值文化也使高校学生群体的基本价值观呈现多元化。高校学生多元价值观格局中健康、向上的成分仍居主导地位。然而,其中的负面表现也不容小觑,诸如功利性、庸俗性、偏颇性、混沌性等价值观,是产生人格偏差、推动上页图1中M方框比例提高、进而导致抑郁症高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6.现代网络文化的影响。上页图1中I方框的现代网络文化为维度六,反映信息化进程的影响。网络文化提供的资源共享特点,使大学生们有利于通过大幅提高时间利用率而促进全面发展。网络文化还有信息结构多元、张扬个体自由、提供情感满足等另外三个兼具利、害双重性的特点,其负面影响已成为高校学生群体中较多出现的十种人格障碍——边缘型、型、分裂样、分裂型、回避型、偏执型、强迫型、表演型、依赖型、自恋型——的推手。由此负面影响所推动的这十种人格偏差和人格障碍助长上页图1中M方框的比例,形成了抑郁症高发的主要诱因之一。

7.城乡二元文化的影响。上页图1中J方框的城乡二元文化为维度七。图2所示城乡二元文化影响农村大学生的文化——生态观略示,给出了这种影响的形成进程与典型表现形式。因此,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城乡二元文化影响下的社会化进程,始终要面对他们中部分人的人格成长可能发生偏差,而成为上页图1中M方框的助长因素之一并进而发展为抑郁症的潜在挑战。

二、应对策略

(一)发展高校学生健康人格的大学教育绿色生态观模型

篇8

笔者今年从事高一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难以开口,无法用英语进行交流,产生交流恐惧。英语成绩难以较大提高。高一学生受中考应试教育强化训练的影响,一时难以过渡到高中英语学习的新阶段,在课堂上表现出对英语学习的种种焦虑。笔者使用第二语言焦虑量表(量表的制作参考相关心理学教材加上本校学生的特点)对高一年级四个班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结果分析:英语课堂焦虑与英语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被试英语成绩越高,其英语课堂交流畏惧、考试焦虑、负评价焦虑值越低。相反,被试英语成绩越低,其各种英语课堂焦虑值越高。

一、焦虑的几种类型

按心理学定义,一般认为焦虑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或不能克服有威胁的障碍,使得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语言学家使用“焦虑”来形容人们在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时常有的紧张担忧害怕等情绪体验和忧虑的状态。针对英语课堂环境下的学生而言,常见的焦虑可分为三个方面:交流畏惧、考试焦虑和负评价焦虑。

交流畏惧具体表现是尽量避免用英语表达一些较难的信息,即使表达,也是勉强,或吐字不清,表意含糊;或发音不准,语法结构混乱,课堂上不敢回答教师的提问,避免与教师眼光接触,把自己置身不为人注意的位置。对性格内向的学生使用英语交流的困难就更大。WWw.133229.cOM

总之,交流畏惧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课堂上其行为模式是交流回避或退缩,成了学习英语的“绊脚石”。

考试焦虑是学生在经历了很多失败,而过度回忆自己失败的经历使焦虑程度上升,以至于在考试中产生负面不相关的影响。学生考试结果远低于事先预期值,使学生无法满足自己的安全需要,自我尊严受到威胁而产生考试焦虑。

负评价焦虑指对他人评价的担忧,对评价场合的逃避以及对可能面临的负面评价的心理期望。较低的期望可能会伤害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个体为即将发生的行为不良后果而担忧。如英语发音不准口语差的同学易在课堂上暴露自己的缺点,对自我形象构成了威胁,导致学习者严重焦虑,本能地崛起了心理屏障,以沉默来应对课堂练习,严重者甚至对整个外语学习产生排斥心理,阻止外语的输入,造成学生学习外语的动力和信心减退,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相比之下,口语好的同学会引起同学的羡慕和教师的赞美,产生成功的自豪感,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会激发学习动力,增强学习信心,并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外教期望中国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在课堂上表现积极主动,展示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想法。而中国学生很少主动发起讨论,而且他们避免引起新的话题,很少质疑教师,即使有问题也很少去问。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育一直强调以教师为中心,重视课堂语言信息的输入,关注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不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他们的心理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巨大作用。学习者才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和核心,教师不但要注意对学习者的心理情感因素的培养,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调整和满足学生的情感因素的需要。只有学习者减少了不利于学习的情感因素才能接受更多的语言信息的输入,教学效果才能提高。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焦虑产生的原因入手,想方设法探视避免、减轻、消除学生学习焦虑的方法和策略。

二、启示与建议

1.改变语言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改正教学态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言教学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由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向以学生的体验和知识转化为能力为重点。在语言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和中心,教师是组织者是语言输入的提供者。成功的课堂交际离不开和谐的课堂环境,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不带威胁的语言学习环境,融洽的情感能创造一个轻松自在的思想交流氛围,融洽的情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根本。教师不仅要成为语言知识的传授者、指导者和语言活动的组织者,而且要成为学习者心理恐惧和情感焦虑的消除者。语言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能洞察出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集中精力,思维敏捷,记忆增强,心理能力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可以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及时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人的信心受遗传因素影响只是很少一部分,而教育和环境对个体自信心的形成与增强有着基石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尽量消除引起学生课堂焦虑的源头,为学生的课堂参与创造更为宽松有利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自主性是学生支配自己的学习以满足学习愿望的能力表现。在发展和训练学生的自主性时,教师的情感具有权威性。学生往往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的感情和感受当作评估自己的标准,当感觉自己是群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时,学生就会产生有价值的感觉。

2.使用情感策略和教学策略有效改善课堂气氛,有效地降低英语课堂焦虑程度

教师的课堂行为态度而直接影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教师良好精神状态、爱心、微笑的面孔、柔和的话语、鼓励和欣赏的眼光都能让学生在课堂交际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让他们放松,更有自信。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的评价,容忍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犯错误,因材施教,对学生提出更现实的要求。对缺乏自信而引起的课堂焦虑的学生,教师应对症下药给予他们成功的机会。当他们发言时,教师要以微笑欣赏的表情去倾听,当他们答对时教师要及时表扬,对他们的进步加以肯定。即使他们出错时,教师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要看到回答中积极的部分,抓住亮点给予鼓励。当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有困难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顺学生的思维给予提示或“递词”或“递话”,让学生能较完整顺利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享受到成功。

课堂焦虑与学习内容的难度关系很大,教师要了解高一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态度和认知能力。了解高一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词汇的掌握.、语音的标准程度、语法的规范以及对英美等英语国家基本文化常识的掌握),教师应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控制难度,做好新旧知识的过度,及时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学生做好正确的评价,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准备每节课。既要满足学生的探索心理,又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比如,课堂提问难度大,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维能力,学生只好望而却步甚至放弃。教师的提问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问题难度由浅入深,多半应是开发式的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讲。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消除学生课堂退缩性问题行为大有裨益。

教师可很好地利用全班活动、师生活动、小组活动、同伴活动、个人活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形式有利于减少焦虑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进行思想、学习体会交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学习者在交流过程中增加了听说的机会,尤其是害羞和内向型的学生能够有更多交流的机会。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活动,提供安全、轻松和和谐的环境,用微笑和关爱多肯定学生的长处和进步,让学生体验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成功喜悦感,增强自信心。

英语课堂焦虑是影响其英语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产生的原因深受文化背景、中国人外语学习特点以及学生个人差异的影响。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从文化背景入手,注重学生的个人差异,把降低学生的课堂焦虑当作教学目标之一,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其英语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郝若平.英语成绩与成就动机、状态焦虑的相关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篇9

按心理学定义,一般认为焦虑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或不能克服有威胁的障碍,使得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语言学家使用“焦虑”来形容人们在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时常有的紧张担忧害怕等情绪体验和忧虑的状态。针对英语课堂环境下的学生而言,常见的焦虑可分为三个方面:交流畏惧、考试焦虑和负评价焦虑。

交流畏惧具体表现是尽量避免用英语表达一些较难的信息,即使表达,也是勉强,或吐字不清,表意含糊;或发音不准,语法结构混乱,课堂上不敢回答教师的提问,避免与教师眼光接触,把自己置身不为人注意的位置。对性格内向的学生使用英语交流的困难就更大。

考试焦虑是学生在经历了很多失败,而过度回忆自己失败的经历使焦虑程度上升,以至于在考试中产生负面不相关的影响。学生考试结果远低于事先预期值,使学生无法满足自己的安全需要,自我尊严受到威胁而产生考试焦虑。

负评价焦虑指对他人评价的担忧,对评价场合的逃避以及对可能面临的负面评价的心理期望。较低的期望可能会伤害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个体为即将发生的行为不良后果而担忧。如英语发音不准口语差的同学易在课堂上暴露自己的缺点,对自我形象构成了威胁,导致学习者严重焦虑,本能地崛起了心理屏障,以沉默来应对课堂练习,严重者甚至对整个外语学习产生排斥心理,阻止外语的输入,造成学生学习外语的动力和信心减退,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相比之下,口语好的同学会引起同学的羡慕和教师的赞美,产生成功的自豪感,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会激发学习动力,增强学习信心,并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注意对学习者的心理情感因素的培养,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调整和满足学生的情感因素的需要。只有学习者减少了不利于学习的情感因素才能接受更多的语言信息的输入,教学效果才能提高。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焦虑产生的原因入手,想方设法探视避免、减轻、消除学生学习焦虑的方法和策略。

二、启示与建议

1.改变语言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改正教学态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成功的课堂交际离不开和谐的课堂环境,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不带威胁的语言学习环境,融洽的情感能创造一个轻松自在的思想交流氛围,融洽的情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根本。教师不仅要成为语言知识的传授者、指导者和语言活动的组织者,而且要成为学习者心理恐惧和情感焦虑的消除者。积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集中精力,思维敏捷,记忆增强,心理能力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可以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及时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

2.使用情感策略和教学策略有效改善课堂气氛,有效地降低英语课堂焦虑程度

教师的课堂行为态度而直接影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教师良好精神状态、爱心、微笑的面孔、柔和的话语、鼓励和欣赏的眼光都能让学生在课堂交际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让他们放松,更有自信。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的评价,容忍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犯错误,因材施教,对学生提出更现实的要求。对缺乏自信而引起的课堂焦虑的学生,教师应对症下药给予他们成功的机会。当他们发言时,教师要以微笑欣赏的表情去倾听,当他们答对时教师要及时表扬,对他们的进步加以肯定。即使他们出错时,教师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要看到回答中积极的部分,抓住亮点给予鼓励。当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有困难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顺学生的思维给予提示或“递词”或“递话”,让学生能较完整顺利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享受到成功。

篇10

the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mong the patients attending the communitybased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program in china yin wenyuan1, pang lin1, cao xiaobin1, zhang congbin2, li zhijun3, xiao yongkang4, xu jinshui5, wang changhe1, zhang bo2, luo wei1, rou keming1, wu zunyou1. 1.national center for aids/std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0050, china; 2.yunn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drug dependence, kunming 650228, china; 3.uscdc global aids program (gap), beijing 100072, china; 4.anhui 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efei 230061, china; 5.jiangsu 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njing 21000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revalence and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mong patients attending the communitybased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mmt) program. methods 9 mmt clinics in 3 provinc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in which 1 301 mmt patients who met the criteria of recruitment were all interviewed.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y administrative questionnaire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demographics, drug abuse and mmt treatment status of the respondents. the 1301 respondents were also evaluated for depression and anxiety by sd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and sas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respectively. anova and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s analysis was used to verify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and anxiety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mong the mmt patients were 38.3% (498/1 301) and 18.4%(239/1 301). the multivariates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at the level of α=0.05, gender, employment status were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while gender, employnment status, educational level,drug abuse and methadone daily dosage were associated with anxiety. conclusions there are certain proportions of mmt clients who suffer from depression and anxiety. the mmt clinic staff should put more emphasis on the efforts to reduce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and its potential risks by enhancing psychological councelling, intervention and social support towards the mmt patients.

【key words】 methadone; depression; anxiety

截至2008年底,中国已累计为将近18万阿片类物质成瘾者提供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5年来迅速成为全球开展该项目覆盖地区和人数最多的国家[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美沙酮维持治疗是减少滥用,降低艾滋病新发感染,减少相关犯罪和恢复阿片类物质成瘾者家庭社会功能的有效干预措施[2~4]。海洛因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不可逆性脑损伤,焦虑和抑郁是海洛因成瘾者常见的急性或稽延性戒断症状。国内外相关资料表明,海洛因成瘾者和戒断者中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状况,但针对美沙酮维持治疗受治者的研究相对较少。2008年7~10月在云南、江苏和安徽3省开展了美沙酮维持治疗受治者抑郁和焦虑状况调查,旨在了解我国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受治者中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服务质量和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云南、江苏和安徽3省9个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选择入组时间超过1月已进入维持治疗剂量稳定期、符合中国精神疾病(ccmd ⅲ)阿片类物质依赖诊断标准、无精神病史和其他严重躯体疾患的所有受治者共1301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云南省450人,江苏省449人,安徽省402人。

1.2 内容和方法 经知情同意后,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了解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近期药物滥用、参加治疗情况,并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te,sas)对调查对象进行评分,计算其总分标准分,以sds标准分大于53分界定为有抑郁症状; 以sas标准分大于50分界定为有焦虑症状[5]。同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海洛因/吗啡、安定类、丁丙诺非、冰毒和mdma 5种物质尿液定性检测,凡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检测阳性者,即判定为近期有药物滥用(偷吸)行为。

1.3 统计学分析 以epi data 3.02建立数据库,双录入核对纠错,sas 9.1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对本次调查所得的sds、sas评分与国内抑郁和焦虑常模进行比较;以不同人口学特征、药物滥用和美沙酮维持治疗情况等作为分组变量,对不同组间的抑郁和焦虑评分进行方差分析;并分别以抑郁和焦虑评分为应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解其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 在1 301名调查对象中,男性991例,占76.17%;女性310例,占23.85%;平均年龄为(34.6±6.5)岁,其中30岁以下356人(27.4%),30~40岁716人(55.0%),40岁以上228人(17.5%);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29人(9.9%)、初中804人(61.8%)、高中及以上368人(28.3%)。未婚529人(42.7%),已婚或同居553人(42.5%),离异或丧偶156人(12.6%)。目前有工作者451人(34.7%),无业者850人(65.3%)。

2.2 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状况 1 301例调查对象中,伴有抑郁症状者498例,占38.3%;伴有焦虑症状者239例,占18.4%,185人同时存在抑郁和焦虑症状,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4.2%;sds评分均值为(49.69±10.34),与中国常模(41.88±10.57)比较[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p<0.001);sas评分均值为(40.98±10.66),与中国常模(37.23±12.58)比较[6],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t=8.0,p<0.001)。

2.3 抑郁和焦虑的影响因素 单因素分析:以人口学特征、药物滥用和美沙酮维持治疗情况等作为分组变量,对不同组间的抑郁和焦虑评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抑郁评分显示:女性高于男性(f=4.67,p<0.05),无业组高于有职业组(f=18.06,p<0.0001)。焦虑评分显示:女性高于男性(f=4.90,p<0.05);无业组高于有职业组(f=19.35,p<0.0001);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98和3.20,p值均<0.05),经两两比较,小学文化程度组高于其他各组,已婚或同居组高于未婚组及离异或丧偶组;有药物滥用组(即偷吸)高于无药物滥用组(f=5.64,p<0.05);美沙酮日服剂量大于80 mg/ml组高于其他各剂量组(f=6.16,p<0.0001)。而不同年龄、近期药物滥用方式、参加维持治疗时间对不论抑郁还是焦虑的评分的影响均未见统计学意义。

多因素分析:以抑郁和焦虑分别作为应变量,以性别(取值0=女,1=男)、职业(0=无、1=有)、文化程度(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及以上)、近期药物滥用(0=无、1=有)、美沙酮日服剂量(ml)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α=0.05水平时,影响抑郁评分的变量为性别、有无职业;影响焦虑评分的变量为性别、文化程度、有无职业、近期有无药物滥用和美沙酮维持治疗剂量(表1)。与单因素分组比较的结果基本一致。表1 抑郁和焦虑的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海洛因成瘾可导致慢性不可逆性器质性脑损伤,其中,杏仁核和海马回等部位的病变可引起情绪、记忆和性格障碍等改变 。大多数成瘾者在停用海洛因急性戒断症状基本消失后,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稽延性戒断症状,并表现出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和情感障碍[6,7]。本次研究发现在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者中,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分别接近40%和20%,且部分患者同时合并抑郁和焦虑,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外研究资料同样证实这一结果,且在同类人群中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略高于我国美沙酮门诊[8~10];与国内社区吸毒人员、强制戒毒人员中抑郁和焦虑发生状况相比,社区药物维持治疗者中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明显降低[11~1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美沙酮维持治疗在改善受治者心理和精神障碍方面较强制戒毒方式有较好的效果。除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因素外,无业为抑郁和焦虑发生的影响因素。因无业是吸毒人员重返社会过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现实矛盾之一,其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劣势,有可能进一步引发或加重抑郁和焦虑的发生。另外,近期有无偷吸行为也与焦虑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可能是因为偷吸后的自责、恐慌导致焦虑的发生,而焦虑的发生进一步引发偷吸以缓解压力和逃避现实。值得关注的是,心理问题和情感障碍如不及时发现和控制,易导致偷吸和复吸的后果,这已得到多项研究的支持[17~19]。本次研究还发现,随着美沙酮维持日服剂量达80 mg/ml以上时,与焦虑的发生显著相关,这与einat peles等[20]在90名美沙酮维持治疗受治者中的研究发现基本一致,但其发生机理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提示在社区药物维持治疗中,门诊工作人员应高度关注受治者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和情感障碍发生的可能,以及与偷吸/复吸之间的相互关系。除提供美沙酮口服液外,抓住心理咨询和干预等重点环节,加强并动员社会支持,包括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只有在开展后期综合干预的前提下,才能帮助他们真正戒除“心瘾”,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并促使其真正回归社会,将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作为艾滋病防治和“禁吸戒毒”工作的有效平台。

致谢:感谢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球艾滋病项目(uscdcgap china)对本研究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cook c, kanaef n, the global state of harm reduction [r]. international harm reduction association. 2008.

[2] pang l, hao y, mi g, et al. effectiveness of first eight 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clinics in china [j]. aids, 2007,21(suppl 8):s1037.

[3] verster a, buning e. information for policymaker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substitution treatment for opiate dependence [r]. eruomethwork, 2003.

[4] z wu, sg sullivan, y wang, et al. evolution of china's response to hiv/aids [j]. the lancet, 2007,369(9562):679690.

[5] 张明园.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 [m]. 第2版. 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6] 黄瑛,朱熊兆,姚树桥,等. 海洛因依赖者的述情障碍及其认知功能 [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13(2):217218.

[7] 谢文婷,唐建良,李国荣,等. 海洛因成瘾的心理干预进展 [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15(8):764765.

[8] brienza rs, stein md, chen m, et al. depression among needle exchange program and methadone maintenance clients [j]. j subst abuse treat, 2000,18(4):3317.

[9] ross j, teesson m, darke s, et 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roin users entering treatment: findings from the australian treatment outcome study (atos) [j]. drug alochol rev, 2005,24(5):4118.

[10] magruderhabib k, hubbard rl, ginzburg hm, et al. effects of drug misuse treatment on symptoms of depression and suicide [j]. int j addict, 1992,27(9):103565.

[11] 杨会,辛彦君. 110例海洛因依赖者抑郁情况分析 [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05,14(2):130132.

[12] 熊志伟,刘明斌,徐丹,等. 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海洛因依赖者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08,12(6):528530.

[13] 刘敏,肖顺贞,崔新华. 两种治疗模式的强制戒毒人员心理状态的分析 [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06,12(1):4445,58.

[14] 罗勇,胡启芬. 400例生理脱毒者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19(9):625.

[15] 冯怡,方晓云,张燕敏. 吸毒者强制戒毒期间焦虑抑郁动态评定分析 [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9,8(3):201202.

[16] 刘闯,黄明生. 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症状的初步调查 [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0,26(3):186187.

[17] 张建球,李辉. 曲唑酮治疗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焦虑抑郁的临床对照研究 [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03,12(3):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