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6 16:22:2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护理教学的基本方法,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4-0073-02
学习动机是推动、引导、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它由学习需要引起,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和态度等形式。[1]学习动机是认知品质中的非智力因素,它通过影响护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和任务坚持性等方面,间接地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2]在对本科护生进行护理学基础的课程教学中,激发和培养护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教育目标,又是达到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调动本科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让他们形成稳定、牢固的职业态度,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这是护理专业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从我校的情况来看,一些本科护生对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努力程度不够,有的护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针对这些现状,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如何激发与培养本科护生的学习动机,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内部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内部动机指由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引起的动机,这种动机无需借助其他外在强化物便足以引起学生的学习行为。
首先,应培养本科护生的学习兴趣。护生对某门课程、某个问题有兴趣,才会产生内在的学习驱动力,才会积极去探究。当这种探究使护生获得了更深的认识或新的发现时,他们就会体验到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得到满足的愉悦,这会进一步推动他们去进行新的、更深层次的探究。所以,兴趣永远是激励护生持m奋进的动力。但学习任务仅凭直接兴趣是难以完成的,护生必须加强对自己所学知识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
因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教师应明确生动地阐述知识的意义,使护生产生求知欲望。在讲解新内容时,先将新内容与旧内容,或与护生的兴趣联系起来,讲清新内容的重要性与实际应用意义,并结合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案例,增强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内部动机。例如,将皮肤过敏试验的知识与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案例结合起来,强调在临床工作中护士给患者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护生学习皮肤过敏试验知识的兴趣。
其次,应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可达到的学习目标。教师应将教学目标分成不同的层次和等级,让不同能力的本科护生选择切合自己情况的、可达到的学习目标,使每个护生的成就动机都有机会获得满足。设计具体阶段性的目标及达到的方法,让护生一步一步地成功,有助于提高其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激发其刻苦学习的动机。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定位只会挫伤护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影响其良好学习动机的形成。
二、设立问题情境,启发积极思维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却又力所能及的,需要学生努力去思考、解决的学习情境。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教师提出有一定难度、启发性的问题,使本科护生不能简单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会激起护生的求知欲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一方面要对教材比较熟悉,掌握各个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了解护生的认知结构,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使之与护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设立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用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通过安排作业的方式来提出;既可以从新旧内容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从护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引进。例如,在讲鼻饲法时,可与护生学过的上消化道解剖知识相结合,也可从护生日常进食经验引入。护生基本都有过发热的经历,因此,在讲授发热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如何为患者测量体温时,可以让护生谈谈平日自己发热时是如何降温处理的,并让护生演示一下平日自己如何测量体温,从而引进新知识的学习。设立问题情境的时机也有多种,如可以在开场时设立、演示时设立、练习时设立、揭题时设立等。[3]
有了问题情境,还需要启发护生的积极思维。通常启发护生的积极思维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言语提问,即教师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在讲护理学基础中的人体力学原理时,首先提出问题:“人体力学原理属于物理学知识,大家高中时都学过,为什么在护理学基础的课程中也要学习呢?在护理工作中应怎样运用人体力学原理?它对护士有什么帮助和作用呢?”又如,准备讲解六部洗手法前,先询问学生们:“大家从小到大都洗手,是如何洗手的?你们觉得临床护士在工作中的洗手与大家平日的洗手方式相同吗?他们的洗手方式和步骤是怎样的呢?”这种启发式提问,能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二是组织护生参加一些活动,例如让护生课后查阅与课程相关的书籍、文献资料、视频,组织小组讨论发言,进行护理实践技能操作的练习和比赛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这会激发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三、使用反馈信息,进行适当评定
护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习效果,增强学习动机,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对护生的学习,教师应给予合理的外部奖励,这是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诱因[4],例如给护生表扬、加分、评优等。但是,教师无论是对本科护生学业成绩的评分,还是对其品德操行表现的评价,都要慎重掌握激励的原则。因为这种评分和评价不仅是对是非的肯定与否定,也是对护生角色定位的一种调整。好的评分与评语有利于提高护生在班级中的地位,维护其自尊心,使其产生愉快的体验;而差的评分与评语往往会使护生沮丧、泄气,甚至失去对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因此,要根据护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吸引其注意力,促使护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
四、把握任务难度,控制最佳动机激起水平
由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可知,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任务难度紧密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激起水平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5]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适当控制护生的动机水平。对护理学基础课程中较容易、简单的内容,例如六部洗手法,应提高护生的注意力,可让他们伸出双手一个一个步骤地学做。在学习较困难、较复杂的内容时,例如为患者插鼻胃管进行鼻饲时,应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可设立临床案例和情境,让护生分饰护士、患者、家属等角色,这既活跃了气氛,又让学生学到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锻炼了沟通技巧。另外,教师应注意个体差异,使每个护生都体验到成功。任务难度要适当,让护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否则,护生易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任务应由易到难,使护生不断获得成功感,形成一种良性的、争取更大成功的学习动力。
五、引导正确归因,促使不懈努力
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导致个体不同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反应。正确合理的自我归因是影响护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6]在护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应引导其正确归因。第一,引导护生找出其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第二,根据每个护生以往一贯的成绩优劣差异,采用有利于其今后学习发展的归因方式。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较好的方法是归因于主观努力方面。[7]差生常常把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从而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引导护生将成败归因于自身努力与否,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让其觉得自己有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并相信努力会带来成功;另一方面,教师应对护生努力的结果给予反馈,使其感到努力获得了相应的结果,努力是有效的。这样,护生就能坚持不懈地努力,以获得成功。在护理学基础的技能操作课中,护生是否努力练习对其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认真努力练习的护生技能水平较高,而技能水平较低的护生,经过教师的成败归因和鼓励,在加强练习,提高努力程度后,技能水平也会有显著的提高。
总之,在对本科护生进行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激发与培养护生学习动机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能正确有效地运用这些方法和手段,就能充分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动机。
[ 参 考 文 献 ]
[1] 沈德立.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86.
[2] 皮连生.教与学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56.
[3] 李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3):160-161.
[4] 张国栋,田莉.护理专业专科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6):1807-1808.
中图分类号:R-4
一、 基础护理教学的发展概述
基础护理教学是一种基于医学教育基础性知识传导的基础性学科,基础性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现实教育中得到了证实。基础护理教学的专业课程是一种基于专业技能理论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应用学科。护理学基础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为学生提供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和基本情感的一门专业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践教学的课时约占总课时的二分之一。全新的护理理念转变给护理学基础的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为用人单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护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已成为当前护理教学必须着重探讨的内容。
二、 基础护理教学发展特点分析
基础会教学是开展医学领域专业知识教授的基础,鉴于对基础知识的管理和教育,可以提出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基础护理教学发展中的主要特点是基础护理教学的教学功能与教学分类。基础医学课程主要阐述了人体正常和出现异常时的形态、结构、功能,为疾病的诊断、防治和康复等提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支持。是护理及医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习护理专业临床课程的先期课程,其开设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护生对临床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我校的实际情况是,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共开设: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药理学7门课程。
三、 基础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基础护理学的课程时间安排错乱
基础护理教学中一些学校出现了课程时间安排的错乱,因为课程时间安排的过程存在障碍性,比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课程内容较浪费时间,浪费时间和精力等等。经过多次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课程安排不均的现象,因为很多的教师都会认为自己所教授的学科比较重要,要求学校增加课时、专业重点不明确,造成课程时间安排上的错乱,很多学校都没有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合理化安排,建立健全现代化教学体系,学生也就没法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学科内容的繁重也是导致专业课程时间安排混乱的主要原因,对未来教育发展有阻碍作用。
3.2基础护理教学的方法问题
虽然我国一直致力于对教育教学的改革工作,也有了一定的成果,小部分高校对基础护理教学的课程安排由原来那种传统单一的分科方式逐步走向了综合化教学的课程模式。在这段时间,一些学校按照系统授课,对这种新的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但却经常在同一系统内不停地更换教师,每个教师的讲课风格和语言习惯都各有不同,这就使学生缺少适应不同教师教学的时间,教学效果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多学校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而达不到要求,教师还只能是根据自身条件和水平进行课堂发挥。基础护理教学中欠缺护理教学的多元化方式,对教学过程中的技巧和理念探索不足,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问题。
3.3基础护理课程讲解的模糊性
因为基础护理教学本身是一门讲究对所学习的知识有所把握和方向的教学,对所学习的目标要求非常明确,而且对于基础护理课程的时间与应用的协调要求很高。在基础护理教学中教师只是以传统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讲解和分析,对所学的基础教学内容没有清晰的规划,对待基础护理学习的课程对象没有清晰地分类。在护理专业领域没有对于基础医学所要教的内容质量、难易程度进行指导。教师们认为正是基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缺少指导,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应用,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造成了学习的障碍。
四、 解决基础护理教学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4.1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多元化
护理基础教学中因为包含了太多的操作项目,内容非常的繁琐,如果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基础护理学的内容就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要把握重点就需要不断加强学生的熟悉程度,提高对基础护理理论知识的完善。比如在实际教学中铺床单时可以采取床单包角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经验。可用通过几句话来概括:一抬二拉三折四塞;安瓶抽药法可总结为:一弹二锯三消四折五抽等。为了让教学环境变得更加具有实用性,要想让单调繁杂的课程变得更加的丰富与生动就必须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情感的交流,让教学环境富有引导性和创新性,教学要更加人性化,要在学校护理学生专业中建立模拟的病情咨询台、挂号处、病情监护室、病房护理演示教室、准备室、配药室。给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专业化和实用化的平台,让学生充分掌握动手和动脑的快乐,在实际教学中掌握教学技巧,让学生有一种在医院中的感觉,体验到医院的真实情景与教学价值。丰富教师自身在护理时的强大生命力,让学生更加认真、细心、手脑并用。护理教学需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才可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基础护理教学标准,改善教学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4.2合理规划好教师课程时间
教师的课程安排时间需要合理安排,这需要教师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协调,还需要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协调。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调是一种全面化的协调方式,可以将教师上课的时间互相进行调剂,从而更好地将基础护理教学快速的完成以便于良好的形成基础护理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可能性。合理规划好教师的课程演讲安排,对学生可以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了解基础护理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结构,形成良好的教学安排。所以在后期学校要加强课程时间安排的改革,树立好新的目标,以学生培养为主要目标和手段,提高培养的要求和标准,实现最优化大的教师课程时间安排。
4.3开展情景教学的探索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教学的优点就是可以实现教学的应用性和教学的实践性,让理论知识与现实相结合。提高学生培养的应用型能力。
五、 结束语
基础护理教学的理论与基础护理的实际应用教学只有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具有实用性价值的人才,对于未来实用性人才的培养,要善于把握现阶段基础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入手去将解决面对的问题,利用良好的分析和透彻的分析,从根本上加强基础护理教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132-02
1 背景概述
伴随生物、心理、社会,这种医学模式的形成、发展和成熟,全能型护理模式因具备系统化特性而越来越被护理工作者所接受,它也已经成为社区保健和临床护理的主要模式。这种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实施有特定的护理,它的基本要求是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灵活思维能力,以满足不同类型的病人的护理要求,并且能灵活利用护理环境和条件提高护理的质量。传统中专护理教育所培养的护士已不能完全适应全人护理的要求,即使她们具有熟练的护理技能。因此,当护生进入实习岗位时由于无法适应全人护理的要求而感到迷惘,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长期的应试教育形成的惯性思维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这就造成学生的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很少主动把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然而,全人护理要求护士能够根据病人的不同年龄,不同喜好,不同阶段,制定严格的护理措施,让护理的病人能够得到最佳的护理照顾。
其次,中专护理课业繁多、内容广泛使学生苦于应付,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要求的内容,很难有时间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临床工作,最好的情况是在模型上对想象中的病人进行操作,进而造成护理教学与临床要求存在越来越大的差距。综上所述。现存的护理教学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了,否则无法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更不能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了培养出具备更强动手能力的护士,应对社会对护理人员更大的需求,护理教学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提高,不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多的要求学生把书本的知识转化成实际的操作动手能力。
2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2.1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依据具体的对象和内容设计特定的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强迫式灌输教学,体现对教育改革的魄力,护理教师从过去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敦促者、引导者。设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发展和创新的能力的教学方法,有机地把课堂精讲、合理外延同讨论、导学、自学和强化实验教学相结合。将各类教学体例和手段有机结合,例如以下这堂理论课:首先以提问为导入课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指导后在讲课的中间插人相应的案例,加深护士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专业的敬重(如,腰穿后未予患者采纳去枕仰卧位后发生脑脊液外漏后的严重后果),在结束讲课前,将本堂课的核心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出考题测验护士对该课内容掌握的程度,并安插课后作业加以巩固,同时给出复习、预习的内容;教学用词必须专业化,在课程教学中辅以临床实践内容,使学生充分把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注重学生们的互动,让学生尝试自述本章节的重难点及操作注意事项,加深印象。在教学操作中努力做到严于律己,严谨规范,一丝不苟,增强学生的零细菌观念。
采用规范化教学与设置问题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在全人护理的概念已被医学界和护理学界接受的今天,原本合理但单一的程序化教学的缺点也显露出来,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不可避免养成学生的刻板性,使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上了日程。教师可以在规范化的基础上设置一定的情景问题,利用病案激发学生思考并提出各种遇见的问题。启发学生对比不同的病人在使用同一种治疗措施后的差异,迸而使其明白只有结合具体的情况,护理措施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2.2 引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里,它能够将声音、图像和文字三者融为一体,应用于教学中,可以有效地促进了形象记忆以及提高思维能力,使教学的内容更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更强烈的感染力,实现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针对护理教学课程的特点,适当采用CAI课件不但可以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还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课堂的内容,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 加强实验教学
从教育的发展史来看,很多公理定理都来源于实验中获得的提示或结论,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实验是科学的基石,实验教学又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部分。当今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人才的标准是,同时,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即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人才。这便需要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上花更多的功夫。而实验教学是锻炼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护理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所以护理实验教学在护理教学中尤为重要。学生在实验课中吸取感性认识,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的理解,尤其重要的是做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1 重视实验教学改善实验条件
解剖学实验课是医学院校必备的基础实验课。如果在解剖实验课上,学生的操作方式不正规,就会直接影响到生化、病生、生理等其它医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为此,大部分中专院校都加强了对解剖实验的教学,增加了护理实验课的学时量。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学时比将近1∶1。同时,学校还组织力量编定了新教材《解剖学实验》。这本书把理论与操作联系起来,既有基本的实验操作训练又有常用的实验模型和器具,让学生实验训练做到有章可循。并且,本校在上级教学单位的扶持下,购买了一批实验设备,改善了实验场地,优化了实验条件。让学生在做实验时,每组均配备一套人体模型,两组协同操作并记忆一台综合制备,基本实现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观看并触摸模型。在实验课之前,实验教师需要精心备课,熟悉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内容,明确实验要求,教师还必须做预备试验,观测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实验数据是否合理,确定对学生测试数据的要求范围。并且根据学生的情况提出各个实验的重难点和注意事项,做到因材施教。
3.2 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
循序渐进重复巩固每项实验的操作技能,采用循序渐进,重复巩固的原则。在安排实验内容上,做到前后内容的连贯,操作的衔接,多次重复慢慢提高。比如:在运动系统肌肉的实验讲解中,从肌肉的数量、外形结构,到分析肌肉的作用,准确触摸肌肉的起止点、分析肌肉的走势,从而确定肌肉的功能,为解剖学的学习开个好头,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一系列的操作帮助学生不仅掌握了解剖学实验的过程,更使学生从使用真人标本的恐惧、害怕到逐渐泰然并能分组准确地进行实验。在实验课中要求指导教师巡回指导,严格要求。通过系统地、全面地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做实验习惯。这在期终实验技能考核中基本操作模型测试中得到验证。测试证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熟练或较熟练地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只有少数同学在不同程度上对人体基本结构还不太熟悉。教学效果良好,确有成效。
4 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
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以适应时代,首先就要求教师了解评判性护理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摆脱自己受到的传统教育观念束缚,树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作为一个评判性思维者在做决断、或者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具有独立思考,谦虚,勇敢,诚实,公正,坚毅不拔的品质,确保设身处地去理解别人和努力探索其他人的想法。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护生坚持“拿来”主义,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以及世界上先进的知识技能,从而够为我所用,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引导护生推陈出新,积极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培养护理生的判断思维能力,在继承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勇于去创造新的成果,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的评判潜力,最终培养出合格的,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创造一种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这样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使学生成为参与者和组织者,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利和选择权利,把学生看成自己的朋友,鼓励学生向自己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民主“对话”甚至“争论”,促进她们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只有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评判性思维的时候,才能有助于护理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到自信,才能用于对自己所做的操作承担责任,才能够有利于发挥其实践能力。因此,评判性思维是提高护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基础。
5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护理行业也在日新月异地往前推进。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一般的中专教育中,护理教学的问题也越发突出,护理教学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更多的重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不是遵循以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通过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之与社会需要相适应,加强教学课程中实验课所占的比重,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华茵.论中专护理教学中灵活性思维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7,19(7):56-57.
[2] 候晓静.中专护理教育现状及展望[J].中等医学教育,2000,8(18).
1 更新观念,确立新的教学思路
病理教学要适应护理教育的改革,必须要更新观念,确立新的教学思路。 随着新医学模式的转变,首先要树立新的健康观和疾病观,充分认识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重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加深对人、环境、健康、疾病之间关系的理解,将新的病因观贯穿于病理教学的始终;其次要从培养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入手,根据新的护理模式的要求来制订病理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列出教学目标,要在传统的病理教学基础上,使之能更好地满足临床及护理改革的需要;第三,要处理好病理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做到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不足,以致能达到整个护理教育的连贯性,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达到融会贯通的理解。教学中要做到四个兼顾:(1)要兼顾临床的需要;(2)要兼顾相邻学科的需要;(3)要兼顾本学科达标情况的需要;(4)要兼顾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培养。
2 提高认识,确立病理学新的地位
病理学在护理教育中属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而在新的护理教育改革中,由于增大了人文学科、普通学科的比例,相对来说病理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如内容削减,课时也相应减少,但这并不是说病理学不重要了,而是要求教学内容更精练、更实用、更能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因临床工作护理的对象是人,是一个患者,这就离不开病,离不开对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的认识。如果说人文学科、普通学科的增加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那么,学生通过病理学的学习,就是为自己打好认识疾病,了解疾病的基础,是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3 结合实际,合理安排内容结构
病理学作为临床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认识疾病,了解疾病的基础,由于疾病各自的发生原因、发生机制、 病理变化不同,在临床可表现出复杂多变的病情,护士要根据这些不同的病情做出护理诊断,制订出护理计划,这就需要了解各种不同的疾病及其病理过程。因此病理教学必须结合临床学科及临床工作的实际,合理安排内容结构。 我省三年制中专护理专业教学大纲规定病理学总学时数,大纲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做了新的调整,教学中始终要贯穿突出护理、注重整体的特点,从满足临床学科的教学及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发,在内容结构的安排上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中图分类号】R49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 (2010) 02-153-2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指护士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结合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意愿,三者结合,制订出适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它对临床护理实践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为我国的护理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理念和模式[1]。本文针对我国循证护理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循证护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在高等护理专业开展循证护理教育,提出基本观点进行探讨。
1开展循证护理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循证护理的发展,仅凭经验和直觉进行护理已成为历史,由传统的经验护理模式向现代循证护理模式转变也是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循证护理引入高等护理的教育中以顺应护理学科的发展,使之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2]。
1.1对高等护理专业开展循证护理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飞速发展的21世纪对护理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教育必须趋于科学化,循证护理教育实现了护理教育的理念,它将最新、最好的研究结果,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及病人的选择三者结合,制定最佳护理方案为个案病人服务,其宗旨是为每个不同健康状况的人提出最佳护理决策,满足时代对当今护理人员的要求。
1.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目前,我国护理教育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基础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缺乏学习、思考的主动性,更缺乏综合能力、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循证护理教育通过论证实践标准改善了护生的思维方式,使她们掌握了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增强了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判断力,实现了从被动接受书本知识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增强了其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1.3缩短课堂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的距离
开展循证护理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医学观,将现有最好的临床科学研究结果与个人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病人的意愿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满足病患对现代护理的更高标准要求,有利于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
2我国的循证护理教育现状
循证护理的实用性和科学性越来越受到广大护理工作者重视,在护理教育中也展开了探讨和研究。如:严谨等[3]通过实习前对护生进行为期8周的循证护理教学,探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循证护理教学目标,明确了循证护理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感受到循证护理实施的阻力。朱丹等[4]在护理学基础课中选择有关内容实施循证护理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循证护理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养成查找资料的习惯,但受专科护理教学的影响,设置的病例不能再现循证护理的全过程。朱劲松等[5]在内科护理教学中指导大专护生实施循证护理实践,认为循证护理要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科研成果为前提,所以老师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医学统计学、专业外语、计算机及网络知识。上述所见,大多数循证护理教学都是在护生的实习期间进行的,是小范围内的探索,师资力量薄弱,学时有限,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计划,没有把循证护理纳入课程体系,也没有专门的教材,学生制定的循证护理计划的实施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了阻力。
3实施循证护理教育的观点
3.1培养高素质的循证护理教师
循证护理教育主要靠教师来实施,教师的循证护理意识和循证护理素质的提高是搞好循证护理教育的关键,应培养一批能实践和传授循证护理知识的院校教师和临床教师,以推动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运用。教师培养可通过多途径解决,一是举办培训班或进修班;二是作为继续教育的内容;三是招收研究生;四是有条件的院校设立循证护理相关实习基地。师资培养可以由对循证护理研究较深的知名的高等院校来承担,亦可通过脱产学习,也可利用电视、函授与网络远程教育等方式进行。
3.2建设规范的循证护理教材
循证护理是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兴起而引入的一种新的护理理念,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尚无关于循证护理系统知识的统编教材,这给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带来了较大困难。因此,必须加快循证护理学教材建设,以更快地促进循证护理的发展。例如:护理科研、文献检索、医学统计是循证护理学的基础支持学科,各科之间联系紧密。如果将循证护理与护理科研、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内容进行适当整合,穿插或合并教学。各临床课程也应融入循证护理思想,把护理新知识和新技术介绍给学生,使护生学会应用批判性思维对现存的实践模式寻求最佳证据,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事物的两重性,既不盲从于前人的经验,也不要因此造成对前人实践经验无原则的否认。
3.3开设循证护理课程,改革教学计划及方法
在各级护理专业中有针对性地开设循证护理教育的课程,这是普及循证护理知识,增强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循证护理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渠道,但迫在眉睫的是对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修改现有的高等护理教学计划,开设循证护理教育课程,同时大量采用PBL、EBL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循证护理知识,理解循证护理精髓,以利学生在将来的临床与教育工作岗位上起到循证护理教育参与及发展的积极作用。
3.4设立循证护理相关实习基地
提高循证教育实效应该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丰富的临床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因此,有必要设立循证护理相关实习基地,以便进行系列化的循证护理床旁实践教育活动,借助于丰富的临床病例与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循证护理教育的有效实施。这样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总之,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护理工作者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虽然循证护理教育模式有待于进一步改革与探索,但应该相信循证护理教育必将成为我国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推动我国护理学科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临床实习是护生专业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能力的中心阶段。我院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依托,围绕护理岗位的要求,研究构建了以护理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习护生特色培训体系,以适应现代护理模式对护理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职业能力的内涵。所谓“职业能力”,是指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和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通俗地说,是指从事现代职业的能力,是心理、知识、素质、技能等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在综合表现。
2对象和方法
2.1对象
以2011~2012年在我院实习的254名护生(其中,本科生114人,高职生110人)为研究对象,培训时间均为一年。
2.2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开展以护理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习护生特色培训体系,现介绍如下。
2.2.1特色岗前培训
2.2.1.1医院概况介绍
实习生上岗前由人事处、医务处、护理部等职能科室人员介绍医院基本概况、科室设置及专业特色、硬件配备等,使护生尽快熟悉医院环境,较快地进入角色。
2.2.1.2专业特色讲座岗前培训期间,举办专题教育讲座
聘请省级级医院护理部主任、护理服务标兵等担任主讲,讲座内容主要有护理服务文化新理念、护患沟通技巧、《护士条例》解读、实习护士职业风险意识及防护能力等。
2.2.1.3临床护理技能实训
我院根据临床护理教学培养目标及护理岗位能力的需要,将临床护士所必须掌握的护理技能分为若干项,每一项给出评分标准,并设计了完善逼真的场景供学生训练。
2.2.2特色教学团队建设
2.2.2.1临床护理教师的任用
我院规定的护理师资准入条件是:在本专业临床工作5年以上,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护师职称;护理部定期组织临床护理老师的选拔考试,通过考试结合平时表现择优录取,给予资格认证,持证上岗。
2.2.2.2注重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每年定期举办临床护理师资骨干培训班和专题讲座,聘请辽宁医学院的护理学专业教师担任主讲,传授护理教育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
2.2.3特色实训教学和评价
2.2.3.1特色教学模式
护生在科室实习期间,实行一对一的临床带教模式。对每项技术操作要求教师要耐心讲述操作要点,让护生掌握正规的操作方法。然后尽可能争取机会,让护生多动手实际操作。
2.2.3.2特色小讲课
每周结合临床实际为学生开设专题讲课,每次一个主题。主要讲解科内一些常见病的基本知识,并结合病例提出系列问题,组织护生讨论。
2.2.3.3教学计划安排
我院护理部负责教学活动的总体安排,并制定护生基本护理操作项目安排表,明确护生所需掌握的基本护理操作。要求轮转科室在教学中根据护生实习情况,制定本科室不同批次护生的具体带教计划,逐步完成护生的训练内容。
2.2.3.4教学评价
利用护理部制定的操作掌握追踪记录表,评价学习效果。另外,各科室需自行拟定考试题目,完成对护生的出科测试。
3结果
通过对254名临床实习护生的临床实习结果的调查显示,100%实习护生认为,我院的特色培训对提高护理职业能力有帮助;特色培训效果和实习护生的工作表现受到护理部领导、护士长、临床带教老师及护理服务对象的肯定,对实习护士的工作满意率为95.0%。
4讨论
4.1注重特色培训,促进实习护生的职业能力的形成
本培训体系通过岗前技能训练和特色实训教学的开展,提高了护生的动手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强化了实习护士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特色的护理讲座使护生理解了护士职业的价值和情感,增加了对护理职业的感性认识;此外,本培训体系突出了岗前教育的作用,使实习护生较快地适应了医院环境,完成了从学生到护士角色的转换。以上这些使护生将已有的知识、技能、态度内化、迁移到具体情境,从而促进了职业能力的形成。
4.2改进临床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护生主体能力的发展
现代临床护理教学要求教师减少说教式(灌输式)教学,留出足够时间开展以护生为主体的教学。本培训体系提倡护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根据护生的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在“小讲课”中,教师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并运用讨论法启发护生思考,促进了他们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临床决策能力的发展。
4.3规范教师管理,确保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临床教学过程中,护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带教老师是执行护理教学任务的“细胞”,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临床护理教师承担着老师和护士的双重角色,对护生有至深的影响力,在教书育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培训体系强调了护理教师的准入,制定了一系列考核标准,旨在选拔优秀的教师充实到临床教学岗位,从而对临床实习护生护理知识的学习、临床技能的掌握以及职业能力的形成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4.4实施教学考评制度,加强护理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教学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条件。因此,我院应用“护理操作追踪记录表”,结合护生出科考试成绩,评价护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并在护生出科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有助于护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总之,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护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时期。以护理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习护生特色培训体系的构建,较好地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能优化护理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实习护士护理从业能力及综合素质。
希望今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郭炯.职业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8).
\[2\]胡爱招,章晓幸.临床护理人员职业能力构成要素的调查和分析\[J\].护理杂志,2009,(26).
0引言 护理学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相关知识和方法,学习基本知识,掌握专业护理理论基本技能的学科,是临床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应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专业的技术能力成为具有较强能力的核心技术人员是该科目的重点。本院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与研究,在顺应要求、遵循原则的情况下,变革求新,建立更加规范、系统、科学的护理教学管理模式,使得临床护理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建立临床教学医院的管理体系,细化到各岗位,包括:护理部主管教学领导、组长、与教学老师。明确总带教人员,由其负责制定教学计划,落实实践方针,征求集体意见及建议,并处理带教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教学领导小组由教师组成,由护士长带领,确保工作能顺利实施开展。通过体系的建立,职能的明确使工作中处处有人管,层层有规划。
2改进临床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本院医学护理教育在随着医学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积极探索医学护理教育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规律与解决办法。结合人才培养教育中的新问题、新思路、新观念及新方法,建立了培训体制,培养了大批人才。采用资格认证与聘用制,对其进行集中培训,分为入学提高与岗位模拟等方法进行就业培训。培训分为岗前与岗位培训,分别包括:讲座班,讲座科室小课堂、教学查房、课件设计与操作、教学理论与方法、教学技能、课件设计制作、语言规范、教育心理学等内容。带教老师会定期接受理论与技能的考核,督促和指导带教老师牢固教学理念,不断尝试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思考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构建能力为宗旨综合素质突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存的的教学医院临床护理系统为目标,使得护理教学任务更加新颖及高标准的完成。
3 加强学生岗前的管理
学生进院实习时都要有为期一周的岗前实践培训,了解医院整体概况、工作管理制度,熟悉工作环境、学习医护常规、职业礼仪、交流沟通技巧,对如何处理医疗纠纷与防止护理工作差错,护理操作技术能有一个全方面的掌握。尽快适应工作角色,明确实习目的,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考核要求。以主人翁的心态全面投入到工作中,同时树立起正确的工作价值观,专业知识意识、优化服务意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尽快掌握所学知识并运用于医学实践中,争取顺利通过操作技能考核进入临床实习工作中。
4 带教过程中的管理
4.1 专题讲座
由护士长、临床护理专家等担任授课教师,定期安排专题讲座,并根据实习计划及时调整。从护理职业素质与修养、安全防范教育、患者健康教育、护理程序及应用、法律在护理中的重要性、如何与患者沟通以及护理行业的职业道德等方面作为重点,并采取多媒体授课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护理思想、了解护理行业的发展动态。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专业素质,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技巧等各方面水平。
4.2科室小课堂
与专题讲座同样,定期举行一次科室小讲课,但周期较短。一般由护士长制定授课计划,基本包括专业技术的操作、如何将护理应用与专科中、仪器的适用、常见多发病因的研究,健康基本教育等内容,目的使学生能充分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能把控所学知识,将其运用与临床护理中,成为综合性临床护理人才。
4.3护理专家检查教学
由院内安排护理部护理专家,每月两至三次对相应科室进行教学检查,对如何进行教学查房进行检查与指导。通过对其方式方法、知识掌握、流程技巧的检查,发现问题,做出指导与示范。必要时可进行一对一的点评与指导,提高教员教学能力。
4.4注重法律知识教育
按照法律的规定,护士在没有达到国家规定水平时,是不能独自进行工作的,必须在执业护士的严密监督和指导下,并且是在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的前提下来为患者实施护理工作的,如果不这样的话就会被法律认为是侵犯了患者被正常护理的权力。因此,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必须在相关法律以及规则制度的条件下来进行护理工作。
4.5 生动有趣的多样型教学方法
在定期举行专题讲座的基础上,授课老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寻找多样性的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对临床护理的兴趣,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力。如通过多媒体制作的教学片可以演示人体组织的结构图,通过动态生动的诠释检查方法及操作步骤。内科老师也可将心脏的整体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幻灯片演示心脏、心房跳动的频率等,使得学生对知识有更具体形象的认知。授课教师也可通过学生不同的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多获取临床护理新的知识以及工作中的技巧及处理问题的方法手段。
4.6对教学过程、效果进行总结
教学管理部门要及时对教学进度、教学质量、教学方法等进行检查,发现不足并改进。接受学生对教师的授课评价,采纳意见及建议,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掌握学生对临床护理教学的整体学习情况。在实习期即将结束前,由学生填写调查意见及建议反馈表,对整体的临床实践护理工作进行总结与评价,发现不足并改进,最后评选出优秀带教教师。同时带教教师也要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对整体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学习经验,发现漏洞并共同制定改进措施。这样不仅双方都能完善自我在临床中的角色作用也调动了师生在整体临床实践教育中的积极性,为后期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5结束语:
通过对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规范,健全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及制度,临床教学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样,调动了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拓宽了业务知识水平及提高了教学能力、素质。在今后的临床教学实践中,带教老师应保持好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临床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能使临床护理的学生收货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参考文献:
[1]张小磊.护理工作中容易被忽略的客观性[J].中华护理杂志,2013.04
手术室护理专业性较强,对护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高要求,而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发展需求,我们采用两段式阶梯教学法,即护生入科后首先由专职带教老师进行集中示教,然后再由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教学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实习的86名护生作为观察对象,男4名,女82名;年龄18~25岁,平均(18.6±2.5)岁;文化程度:中专30名(34.9%),大专46名(53.5%),本科及以上10名(11.6%)。按入科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名,两组的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大体一致。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法,即实习护生入科后由科主任指定一名临床带教老师,实习护生采取“跟人”式见习方式,并由带教老师根据近期科室所收治的患者情况结合实纲进行随机的带教教学实习。
1.2.2观察组
根据实习护生在手术室的实习目标,采用两段式阶梯教学方法进行临床带教实习。首先制定教学实习方案,在科主任带领下,选择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深厚、有较强讲解能力、大专以上学历、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主管护师作为带教组长;选取责任心强、临床业务素质高、沟通和示范能力强、护师以上职称、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由科主任、带教组长、带教老师组成教学实施小组,在充分掌握教学大纲、护生实习要求和评价标准的前提下,针对传统实习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我院手术室的实际情况,制定两段式阶梯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内容。第一阶段:护生入科后由带教组长负责为期3天的集中示教,重点是帮助护生全面了解手术室环境、各类工作制度、流程、医疗安全及法律法规、手术室护理理论知识等。第二阶段:护生由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实习,采取跟人跟班法,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一对一的讲解和示范,提示和指导护生在手术过程配合有关工作,然后由护生进行逐一操作。在此过程中,随时关注手术进展情况,同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更正和指导;带教过程老师及时评估护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随时给予补充及强化专业知识,并耐心解答护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
1.3评价方法
护理实习结束后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内容包括:①基本理论考核,采用我院编制的三基基础理论标准试题库进行考核,总分100分;②护理操作,采用我院制订的《手术室护理技能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进行考核,总分100分。③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分别从学习兴趣、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综合能力4个方面对手术室护理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由经过严格培训并熟知本研究的调查者现场发放问卷,调查前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及问卷的填写方法,被调查者以不记名方式自行进行填写,填写完毕后由调查者现场收回,共发出调查问卷86份,回收有效问卷86份,有效回收率100%。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表1)实施两段式阶梯教学法后,观察组实习护生的基本理论、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表2)观察组护生在学习兴趣、沟通技巧、团队合作与综合能力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术室护理与临床护理相比有十分显著的专业化和独立化特点,随着临床手术技术的发展,对手术室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护生的毕业实习是其由护生向护士转变的重要阶段,近年来部分护理研究结果表明,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操作相脱节、不能融会贯通等问题,这一状况可能与现行的实习教学方法和护生的学习方法有关[1]。如何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教学模式,使护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手术室的相关专科理论与护理技能,是手术室护理教学管理者应着重关注的问题[2]。两段式阶梯教学法充分发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作用,在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联系临床实践,极大限度上提高了临床教学的总体效果[3-4]。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基本理论、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习兴趣、沟通技巧、团队合作与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均好于对照组,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施两段式阶梯教学法的优点:①护生在进入手术室后由带教组长向其介绍科室环境、手术室的工作特点和相关规章制度等,加强护生对手术室工作的了解,缓解其因陌生环境而带来的恐惧和焦虑心理,提高进一步学习的兴趣。②两段式阶梯教学使护生实习计划能够循序渐进地完成,护生在获得临床各专业学科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临床带教老师的实践指导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极大激发学习兴趣,既检验、巩固和强化了其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提高了临床操作技能,使操作更加规范化和程序化;③培养护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带教老师一对一的教学工作,护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多,使护生能较快进入实习状态,带教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者:吴玲萍 单位:浙江义乌市中心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李凤苓.河北省6所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技能统考成绩评析[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28(2):96.
手术室护理专业性较强,对护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高要求,而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发展需求,我们采用两段式阶梯教学法,即护生入科后首先由专职带教老师进行集中示教,然后再由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教学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实习的86名护生作为观察对象,男4名,女82名;年龄18~25岁,平均(18.6±2.5)岁;文化程度:中专30名(34.9%),大专46名(53.5%),本科及以上10名(11.6%)。按入科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名,两组的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大体一致。1.2方法1.2.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实习护生入科后由科主任指定一名临床带教老师,实习护生采取“跟人”式见习方式,并由带教老师根据近期科室所收治的患者情况结合实纲进行随机的带教教学实习。1.2.2观察组根据实习护生在手术室的实习目标,采用两段式阶梯教学方法进行临床带教实习。首先制定教学实习方案,在科主任带领下,选择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深厚、有较强讲解能力、大专以上学历、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主管护师作为带教组长;选取责任心强、临床业务素质高、沟通和示范能力强、护师以上职称、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由科主任、带教组长、带教老师组成教学实施小组,在充分掌握教学大纲、护生实习要求和评价标准的前提下,针对传统实习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我院手术室的实际情况,制定两段式阶梯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内容。第一阶段:护生入科后由带教组长负责为期3天的集中示教,重点是帮助护生全面了解手术室环境、各类工作制度、流程、医疗安全及法律法规、手术室护理理论知识等。第二阶段:护生由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实习,采取跟人跟班法,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一对一的讲解和示范,提示和指导护生在手术过程配合有关工作,然后由护生进行逐一操作。在此过程中,随时关注手术进展情况,同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更正和指导;带教过程老师及时评估护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随时给予补充及强化专业知识,并耐心解答护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1.3评价方法护理实习结束后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内容包括:①基本理论考核,采用我院编制的三基基础理论标准试题库进行考核,总分100分;②护理操作,采用我院制订的《手术室护理技能考核项目及评分标准》进行考核,总分100分。③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分别从学习兴趣、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综合能力4个方面对手术室护理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由经过严格培训并熟知本研究的调查者现场发放问卷,调查前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及问卷的填写方法,被调查者以不记名方式自行进行填写,填写完毕后由调查者现场收回,共发出调查问卷86份,回收有效问卷86份,有效回收率100%。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表1)实施两段式阶梯教学法后,观察组实习护生的基本理论、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表2)观察组护生在学习兴趣、沟通技巧、团队合作与综合能力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术室护理与临床护理相比有十分显著的专业化和独立化特点,随着临床手术技术的发展,对手术室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护生的毕业实习是其由护生向护士转变的重要阶段,近年来部分护理研究结果表明,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操作相脱节、不能融会贯通等问题,这一状况可能与现行的实习教学方法和护生的学习方法有关[1]。如何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教学模式,使护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手术室的相关专科理论与护理技能,是手术室护理教学管理者应着重关注的问题[2]。两段式阶梯教学法充分发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作用,在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联系临床实践,极大限度上提高了临床教学的总体效果[3-4]。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基本理论、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习兴趣、沟通技巧、团队合作与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均好于对照组,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施两段式阶梯教学法的优点:①护生在进入手术室后由带教组长向其介绍科室环境、手术室的工作特点和相关规章制度等,加强护生对手术室工作的了解,缓解其因陌生环境而带来的恐惧和焦虑心理,提高进一步学习的兴趣。②两段式阶梯教学使护生实习计划能够循序渐进地完成,护生在获得临床各专业学科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临床带教老师的实践指导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极大激发学习兴趣,既检验、巩固和强化了其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提高了临床操作技能,使操作更加规范化和程序化;③培养护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带教老师一对一的教学工作,护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多,使护生能较快进入实习状态,带教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凤苓.河北省6所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技能统考成绩评析[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28(2):96.
[2]赵香凤.三级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7):61.
心理护理的教学需要考虑护生的身心特点,从护理职业及具体岗位要求出发,以护理对象为中心,与其他护理方法、手段有机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心理护理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偏重于心理学理论和护理技术的
教学
心理护理技术的掌握和运用需要了解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这是心理护理教学实施的前提和条件。但是过多、过深地强调心理学理论或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技术的掌握,容易增加护生学习的难度,脱离护理工作本身以及医学诊疗的要求,甚至超越护士职责和能力要求范围,难以真正培养护生的心理护理能力。
1.2偏重于心理护理技术与护理工作实际的直接对接
心理护理教学必须与护理工作实际相结合。但过于直接的衔接,容易忽视护生必备的心理学理论和知识的学习与积累。目前很多医院心理护理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提高其应用水平和效果,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护士心理学理论和知识较为欠缺,甚至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把其与心理治疗、思想工作混淆起来。护生心理护理能力的培养,就无法立足于必需的心理学理论和知识的掌握,没有从易到难、从普遍性到特殊性、针对性的内化过程,甚至显著地忽略了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要求。
1.3 一些心理护理教学的教材内容和观点存在片面性
目前国内护理心理学教材有关心理护理的内容和观点众说纷纭,有的偏于心理疏导,有的偏于心理干预,有的只强调心理支持,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一些教材对心理护理及心理护理工作的定位缺乏统一、规范和科学性。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护生对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学习的充分程度,也制约了心理护理技术结合其他护理方法综合实施的系统有效性。
2.心理护理及心理护理工作的定位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的技术和方法,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帮助其在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这是对心理护理的内涵较为科学的定位。据此心理护理工作应该定位为:有效的护患沟通;了解服务对象并准确把握其身心特点和需要;提供针对性、适宜的帮助;创造积极影响患者身心状态的条件和因素;配合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对患者的不良心理和行为实施主动干预,等等。心理护理教学应以此为内容和目标来进行实施。
3.改进心理护理教学的思路
心理护理的教学应从简单实用、易于掌握和操作出发,强调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的“三个结合”。
3.1与护生身心特点相结合
护理专业学生正处于生理机能和人格日趋健全与完善的关键阶段,开始形成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增强,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显著发展,他们希望通过学习、参与和体验认识社会和职业,提升并实现自身价值,但缺乏与社会现实尤其是职业要求主动融合的明确态度和成熟心态,对护理工作的认知存在一些片面和不足,需要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实施。
3.2与护理工作实际相结合
护理工和始终需要围绕着服务对象来展开,服务对象往往可能是健康丧失或心态失衡的人,这要求护士不仅要“有高尚的品格、相当的专业化知识、专门的操作技能”(南丁格尔语),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护理工作是压力性职业,护士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体护理的水平和质量,影响服务对象的治疗和康复,也影响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心理护理教学必须突出护生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的培养要求。
3.3与课程教学的实际相结合
一是护理心理学课程本身涉及了非常丰富且专业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客观上提高了护生学习的难度;二是护生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和职业经验;三是教学时间十分有限,一般教学安排周课时仅为两节;四是从事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的老师专业背景不同,会导致教学实施中内容、方式及要求等出现较大的差别。这些实际情况需要在心理护理教学中加以重视和针对性改善。
4.改进心理护理教学的建议
4.1立足于心理护理基本理念和基本技术的教学
护生的心理健康观、医学观、护理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护患沟通等,是护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必须强调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突出四项心理护理基本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心理支持;信息提供;健康咨询与教育;心理放松与行为矫正。无论是面对哪一种病人或病人的哪一种状况,护生都可以通过分析从中找到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途径和方法,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显著地锻炼了护生的心理护理
能力。
4.2突出护理工作中普遍性或典型性问题的心理护理技术教学要求
如病人常见的情绪问题、术前术后病人、慢性病人、癌症病人等的心理护理。既能训练护生心理护理技术的针对性应用能力,又能增强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和职业结合度。
4.3充分运用灵活、多样且适合护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如讲授法结合案例法、讨论辩论法、职业情景法、角色扮演法、问题解决法等方式,融合电教、网络、心理测验、心理游戏等,能激发护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参与性、体验性和分享性。
4.4始终重视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