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工程模板(10篇)

时间:2024-01-18 14:53:1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铁路运输工程,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铁路运输工程

篇1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0-0156-02

一、概述

二、原因分析

1.原因分析之一

在应用中出现二位电动机电流比其他三台电动机电流偏小达10A以上,通过紧急停车后检查,线路、仪表、绝缘、换向片测试后均无异常,仍没能解决电流分配不均的问题。

综上所述,该台电动机电流分配不均偏小是由于?的增大,而?的增大是由于L气的减小。经拆除转子检查,发现该电动机主磁极紧固螺栓松,经紧固并上台试验,电流分配不均的现象得以消除。

2.原因及因素之二

当电动机受到冲击负载突然短路时,电枢电流急剧增加,换向绕组元件中电抗电势也立即加大。由于换向极铁芯的涡流作用,换向磁场却不能随电枢电流同步增长,以致电抗电势远远大换向电势,造成过份的延迟换向,从而使后刷边产生强烈的电弧。这电弧随着换向器的运动而拉长,加上电动力的作用,拉长的速度可能超过换向器的周速,同时,由于电枢电流激增引起磁场严重畸变,使得换向器某地方的片间电压显著增加,因而发生电位火花,并使换向器周围空气电离。当电磁性火花和电位差火花汇合在一起时,它们互相促进,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一股跨越正、负电刷之间的电弧,使整个换向器被一圈火环所包围,这种现象称为环火。

发生环火就相当于电枢绕组经过电刷而直接短路,其后果十分严重。轻者将刷架联线、电刷、刷杆、刷握和换向器烧坏,重者将电枢绕组损害,以致将整台电机烧损。

2.1换向器表面粗糙

电动机的换向器表面粗糙度规定为Ral.6以上,在此条件下才能够保证电机运行时因电刷作用在换向器表面会形成一层氧化亚铜(Cu2O)薄膜。由于氧化膜电阻较高,抑制了附加换向电流,有利于换向。一旦因加工精度不够或因划痕等使换向器表面粗糙度超差,则电刷磨耗过大,有大量的碳粉磨落下来,换向器表面的氧化亚铜薄膜遭到严重破坏而不能交替形成。从而,电机的换向急剧恶化,以致形成环火。

2.2下刻、倒角、退刀槽加工的精度差

这三道工序虽说简单易做,但是往往被人们所轻视。其实,换向器下刻的精度不高,如过深或过浅,或过于粗糙都可能使电刷与换向器磨擦下来的碳粉滞留;倒角和退刀槽加工的不标准也可造成正常磨耗的碳粉从换向器两端甩不出来。这些现象都可能导致火花增大,以致发展成环火放炮。

2.3转轴弯曲变形或动平衡不良

电机由于受外力或异物等作用而产生转轴弯曲变形,或动平衡不良。此时,电机在运行中,会造成电刷在换向器表面跳动越差,引起电刷向换向器表面放电,象点焊一样,使换向器表面形成“麻面”。这种“麻面”如同砂布的作用一样,把电刷很快磨耗,如同1结果一样。

2.4电刷严重受潮

当电刷受潮后,由于摩擦下来的碳粉湿度比较大,吸附性强,所以这种碳粉难以从换向器表面甩出因而破坏换向,产生环火。

2.5电动机安装传动轴齿轮松脱

三、改进方案

1.电流分配不匀的改进措施

工作原理:在一位和三位电动机的电枢和励磁绕组间增加继电器J1,在二位和四位电动机的电枢绕组和励磁绕组间增加继电器J2,并调整其动作值为|I1-I3|=5A,|I2-I4|=5A,即一位与三位电动机电流相差5A时继电器J1动作,其常闭触头J1断开,切断电源;同理,二位与四位电动机电流相差5A时继电器J2动作,其常闭触头J2断开,切断电源。通过这样的改进就能防止电流相差过大或过小时,一方面损坏电动机,另一方面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并能有效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2.环火改进措施

2.1加工换向器表面精度达到标准,定期用换向器专用修磨石或砂布试去换向器表面杂质、毛刺,并用酒精等擦拭换向器表面,使换向器保持良好的状态。

2.3在装配中,谨防电机撞击、异物袭击等,防止转轴弯曲变形或动平衡不良现象发生。

2.4电刷勿过于潮湿。

2.5装配小齿轮前,严格检查转轴1:10锥面和齿轮1:10内表面,控制装入量在规程范围内,并注意小数点齿轮与电机在同一正常环境温度下装配,关键是掌握入深度。切勿电机在0℃以下(如北方冬天)齿轮在室温时进行装配。这样会涨裂小齿轮。

四、结语

铁路运输运输动力设备中电动机环火及主磁极气隙的变化将影响电动机功率的发挥,同时,长期下去将引起电动机转矩的变化,保护了电动机及设备的安全,减少人身及机械事故的发生。为我处煤炭运输任务安全、顺利完成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篇2

为提高城际铁路运输效益和效率,加强城际铁路的专业化管理,目前新建城际铁路均实行委托运输管理。城际铁路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委托运输管理的有关规定,经公司内部决策程序,将城际铁路运输设备设施、运输移动设备委托国铁和国铁控股等具有较高铁路运输专业管理能力和丰富管理经验的铁路运输企业进行管理。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城际铁路公司作为委托单位拥有投资所对应的铁路设施、设备及相关资产,国铁和国铁控股企业作为受托单位按《委托运输管理协议》约定将城际铁路资产按专业分别下达到所属站段,由站段在运输生产过程中使用和进行日常管理。固定资产是城际铁路公司主要的生产资料,是城际铁路运输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在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某城际铁路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浅谈几点建议。

1.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城际铁路建成运营后,城际铁路公司的管理体制由基建模式转向运营模式,运营管理处于起步阶段,固定资产管理按照“统一核算、归口管理”的原则由财务部门负责统一核算,工程部门管理建设的线路,车站房屋、建筑物资产,技术装备部门管理购建的信号设备、机械动力设备、运输起动设备、传导设备、电气化供电设备等资产,物资部门管理采购的仪器仪表、工具及器具、信息技术设备等资产,征地拆迁部门管理沿线征拆的土地、物业等资产,综合部门管理其他管理用固定资产。国铁和国铁控股企业所属站段按专业管理类别对受托管理的运输资产进行实物管理和使用、日常维修、保养。根据城际铁路公司目前的管理体制、机构设置、部门职责以及委托运输管理后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固定资产核算不完整

城际铁路通过初步验收后,由于各种原因,线路正式开通运营后一直未能办理竣工财务决算,资产管理部门没有及时完成固定资产建账资料的整理、审批,财务部门按照规定要对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进行入账处理,由于没有竣工决算和正式验收,只能根据工程预算或者工程实际成本对固定资产按分类进行预估入账,根据资产类别按分类折旧率和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由于征地拆迁费用办理结算滞后,征拆取得的土地等物业无法分摊或者单独计入固定资产。签订《委托运输管理协议》后,跟运营相关的固定资产大部分已经交付受托单位管理使用,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已经分离,城际铁路公司对委托管理的固定资产的现场情况不熟悉,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资产台账的管理,由于对固定资产没有全部按明细进行核算,部分固定资产无法建立卡片,只能按资产类别笼统登记固定资产台账,实际没有全面掌握委托管理固定资产的明细情况和现实状态,对整个委托运输管理和生产经营情况的掌控带来很大不便。

1.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城际铁路公司将固定资产委托管理后,由于《委托运输管理协议》中没有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条款,委托单位也没有与受托单位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细则,对固定资产的购建、更新改造、验收交接、转移使用、日常维护、定期清查、损失报废等管理流程没有明确的规定,对双方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的职责权限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托管的资产在管理程序和管理制度上不完善,双方的权利义务不明晰。与运营相关的固定资产委托给国铁和国铁控股企业后,实际由国铁和国铁控股企业的所属站段对受托管理的运输资产进行使用、日常维修和管理。国铁和国铁控股企业往往重视自有资产的管理和考核,不自觉的产生 “内外有别”的意识,忽视或者放松对受托资产的管理,站段与委托单位没有直接管理关系,对受托资产的管理自上而下的形成“外单位的资产,跟我没有关系,管理好坏都一样”的消极思想,因此要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力度,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充分发挥资产效能,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就必须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考核机制,制定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措施,树立和调动站段管理受托资产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1.3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到位。

由于托管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分离,相关管理和考核机制不健全,城际铁路公司无法实时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技术状况和使用效率。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委托单位与受托单位按各自需求建立固定资产台账,从不同角度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但从管理情况看,委托单位固定资产台账与受托单位固定资产台账没有经过相互核对,不一致的问题突出。固定资产发生使用状态变更,一般由城际铁路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动态变更的实际情况办理相关手续,并调整技术履历簿和档案,及时通知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确保固定资产账卡物相符。由于受托单位只负责资产的实物管理和使用,不负责资产的会计核算,容易出现不及时、不准确地向委托单位提供固定资产变动信息,导致固定资产动态管理不到位。受托单位在托管城际铁路运营资产的同时,也管理着自身国铁或国铁控股铁路的运营资产,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存在将城际铁路的运输移动设备在未告知委托方的情况下,无偿用于国铁或国铁控股铁路的现象,严重影响托管资产的自身使用效率。城际铁路公司每年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由于委托单位与受托单位日常沟通协调少,管理部门衔接不上,资产清查基本没有落实,委托单位无法发现已毁损、遗失的资产,无法了解应报废、已闲置的资产,对受托单位资产管理的漏洞不清楚,这对受托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带来极大风险。

2.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2.1加强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2.1.1及时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办理竣工财务决算是准确、完整核算铁路建设期间形成固定资产的重要先决条件,城际铁路公司要加强对竣工财务决算的组织领导,组织专门机构和人员,尽快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财务部门根据竣工决算对已按分类预估入账的固定资产和其他未入账资产进行调整和核算,准确计提折旧,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完善各项固定资产卡片,进行账账、账卡、账实核对,确保账卡物相符。

2.1.2积极运用铁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铁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铁路财务会计管理系统的子系统之一,是铁路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和计提折旧的重要工具。城际铁路公司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将铁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尽快运用起来,在系统中建立固定资产基础数据,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和台账,及时完成资产动态处理,完整登记资产大修记录,按时进行资产折旧处理,准确进行凭证编制,根据实际情况完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会计变更,熟练运用资产统计查询功能,提高财务人员对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效率。

2.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在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城际铁路公司要理顺固定资产管理关系,明确管理责任,就需要因地制宜的与受托单位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细则,对双方的权利义务予以明确,并建立和完善管理岗位责任制度与考核奖罚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激励和约束。在管理流程上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更新改造预算制度,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制度,固定资产移交、处置制度,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在管理考核上建立健全科学可行的管理考核体系,对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制定固定资产考核指标,对管理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管理人员责任心及业务能力以及账实相符率、维护成本率、资产利用率、资产闲置率等指标进行定期考核,使固定资产管理有章可循,有责可究,使委托管理的固定资产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2.3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2.3.1对固定资产购建、更新改造实行预算管理。为规范固定资产购建、更新改造管理,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需要对购建、更新改造项目实行预算管理,明确纳入预算管理的资产范围和委托单位、受托单位的职责权限,保证项目资金来源和用途,对项目方案进行充分论证,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在预算管理程序上,实行建议预算管理、年度预算管理、调整预算管理、应急项目预算管理,项目的立项、勘察设计、概预算审查、招投标、实施等建设管理工作由受托单位按照预算管理程序执行,工程结(决)算由委托单位按预算规定办理,委托单位对受托单位的建设管理过程及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查、监督、不定期检查和后续评估工作。

2.3.2强化固定资产动态管理。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委托单位与受托单位要按专业分类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动态反映固定资产购建、移交、使用、维修、调拨、拆除、报废、价值变化等情况、并定期进行相互核对。新建、改建、扩建和购置的固定资产验收交付使用,委托单位与受托单位根据“新建(购置)固定资产验收交接记录”和其他结算资料办理交接手续,委托单位列账建卡。盘盈、盘亏固定资产,委托单位与受托单位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由受托单位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理由书”,按审批权限经批准后由委托单位列账处理。拆除、报废固定资产,委托单位与受托单位应组织人员进行鉴定,由受托单位编制“固定资产拆除、报废申请单”,按审批权限经批准后由委托单位列账处理。固定资产使用状态及保管地点发生变更,委托单位与受托单位应组织人员进行确认,由受托单位编制“固定资产使用状态及保管地点变更申请表”,按审批权限经批准后由委托单位调整固定资产账项。委托单位要积极运用铁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及时完成资产动态处理,确保固定资产账、卡、物相符。

2.3.3加强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管理。为保证受托管理的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城际铁路公司必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明确受托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年度内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受托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清查盘点可以结合设备检查和春、秋季鉴定进行,移动使用的受托固定资产应重点检查,确保可移动的固定资产设备不被挪用至其他线路。固定资产清查小组由委托单位与受托单位的财务部门、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以及受托单位的固定资产保管、使用部门组成。各个部门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将各自的账、卡与固定资产盘点清单进行核对,根据盘点结果填写“固定资产盘点报告表”,清查盘点发现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或者闲置的,各个部门应及时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批准后作出相应处理。

篇3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铁路路基的稳定性与刚度关系到线路的稳定性和列车的安全正常运行,特别是高速列车,运行时更需要有良好的路基基础。路基应具有足够抵御各种自然因素影响的坚固性和稳定性。坚固性是指路基本体须有强度,不发生超过允许的沉落。稳定性是指路基边坡和基床应保持固定的位置,不发生危及正常运营的位移和变形。为保证路基的坚固和稳定,必须做好路基的排水和边坡防护,控制超限沉降位移和坍塌是防止路基病害产生的有效途径。

一、客运专线路基的技术特点

目前,我国铁路客运专线按时速200 km 以上的标准设计,路基的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路基本体及基床下部均优先选用A 、B 类优质填料,对C 类以下填料进行改良,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强化结构,且填筑压实标准要求更高;

(2)对路基基底处理、分层填筑、基床加固和检测控制更加严格,特别是软土路基地基处理,常采用粉喷桩、碎石桩、砂井、土工材料加筋补强和排水固结等措施控制路基变形和工后沉降;

(3)对桥涵等刚性结构物与路基的过渡段进行了特殊设计,强化了过渡段施工质量控制;

(4)更加重视路基排水与坡面防护设施,增加土工材料、植被防护、截排水管槽、浆砌骨架、拼装或砌筑式水沟等。

二、客运专线路基施工技术

2.1 路堤施工

2.1.1 施工准备

1)测量定位设置永久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在施工范围内测量放出线路中心线位置,根据设计图纸尺寸放出路基坡脚、边沟位置,并按设计位置开挖边沟。

2)地质调查核实施工前搜集详细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基基础设计资料,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掌握本地区地基处理经验和类似工程地基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

在掌握原有的地质资料基础上,做必要的补充勘探,进一步查明和校对地质资料。勘探以静力触探和十字板剪切试验为主,配合必需的钻探孔。

3) 填料的选择及修筑试验段路基填筑前先对取土场的土样进行土工试验,以确定填料的种类、含水量等指标,符合规范要求后,可用于路基填筑,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填料,要修改取土场位置,或采取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方法,改良土质或加强压实等措施。在施工过场中定期对取土场的土进行抽检。

在进行全路段路基填筑前, 计划在管段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长100m 左右一段路基作为试验段,进行现场填筑压实试验,以选定合理的压实工工艺参数、填筑层厚度,压实机械的组合方式、压实遍数等数据,以此作为路基填筑工艺的依据。

2.1.2 填土路基压实

1)分层填筑按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每200m 左右或两结构物之间划分为一个施工区。分层厚度根据试验路段确定的数据严格控制, 路堤每20m 设一组标高点, 但每次厚度不得超过30cm,不小于20cm,最大虚铺厚度不超过35cm。每层填土,沿路基横向每侧超填40~50cm 宽,以方便机械压实作业,保证完工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采用自卸车卸土时,根据车容量计算堆土间距,以便平整时控制层厚度均匀。

2)摊铺整平先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终平,控制层面平整、均匀。摊铺时层面作成向两侧倾斜2%~3%的横向排水坡,以利路基面排水。

3)机械碾压碾压前,先对填层的厚度及平整度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时,用平地机再整平,确认符合要求后再进行碾压。开始碾压时,先用小吨位光轮压路机对松铺土表面预压,再用拖式振动羊足碾碾压,振动羊足碾碾压完后,用平地机刮平,然后再用大吨位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作业的施工顺序为:先压路基边缘,后压路基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的操作规程进行碾压。

2.1.3 填石路堤压实

1)填石施工工艺路堤填石压实工艺同样采取四区段、八流程,四区段是:填石区段、整平区段、碾压区段、检验区段。八流程是:施工准备、填料试验、基底处理、分层填石整平、振动碾压、检验签证、路堤整修、边坡整修。

2)分层填筑每层的填筑厚度在50cm 左右,填筑石块必须有较好的级配。最大不宜超过填筑厚度的2/3。填筑时安排好运行线路,派专人指挥卸渣,水平分层,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

3)摊铺平整卸下的石质填料,用大型推土机整平使岩块之间无明显的高差。大石块要解体,以保证碾压密实。整平要均匀,若有不平之处用人工铺细砂石找平。

2.2 基床施工

2.2.1 基床底层

基床底层填筑压实工艺流程按照路堤本体填筑工艺组织进行。基床底层用细粗粒土、粗粒土、碎石土填筑,厚度为1.9m,采用推土机和平地机摊铺,压路机碾压,填筑厚度为每层20-25cm。

2.2.2 基床表层

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厚度为0.6m,施工工艺流程分四区段八流程, 基床表层四区段为:验收基床底层区段、搅拌、摊铺区段、碾压成型区段、检测试验区段。

1)验收基床底层区段进行测量中线水平,检查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使其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进行修整,使其达到基床底层标准要求。

2)搅拌、摊铺区段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拌合有路拌法、厂拌法,为从质量大计出发,计划采用厂稳定土拌合站拌合,拌好的碎石用汽车运输至施工地点。碎石基床表层分两层摊铺施工。摊铺时用人工配合平地机施工,采用自行压路机碾压。

3)碾压成型区段碾压采用振动压路机,先静压,碾压要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先两侧路肩后中心的碾压程序。

4)基床表面整修养护局部表面不平整要洒水补平,使其外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已施工的基床表面禁止任何车辆通行。

2.3 路基防护工程施工

2.3.1 路堤防护

浸水路堤、水塘路堤部分路段采用砌石护坡,施工要点如下:坡面铺砌在填土压实符合要求或坡体沉降趋于稳定后,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清刷坡面浮土,填补凹坑并拍实使坡面平整;骨架砌筑前按设计形式挂线测量放样,开挖沟槽;选择合格片石立砌,接缝错开,石块间隙用小石块塞紧,铺砌厚度均匀,水泥砂浆饱满,采用凹缝,外观面整齐美观。砌筑后边缘及时回填好,夯填密实,防止地表水侵入冲毁骨架;施工时设置伸缩缝,缝内填塞沥青麻筋;种植紫穗槐必须按当地种植季节种植,种植后加强管理,保证成活。

2.3.2 路堑防护

浆砌片石护墙施工主要过程为: 首先把边坡上松动的岩石清除掉,然后把局部超挖或凹陷处挖成台阶,用与墙身相同的材料砌平; 墙基必须埋置在侧沟底的可靠岩层上,地基软弱时,采取加深或加强措施;墙面及两端面砌筑平顺。墙背与坡面密贴结合。墙顶与边坡间缝隙封严;墙身高出路肩部分上下交错设置泄水孔; 护墙沿线路方向设伸缩缝,缝内沿墙的内、外、顶三边填塞沥青麻筋;对墙后反滤层填料严格按设计要求,确保厚度。

三、基床施工及质量控制

基床表层是路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路基直接承受列车荷载的载体,同时保护其下的基床底层填料,确保路基的整体结构性、耐久性和路基的长期稳定性。其主要功能如下。

(1)强化作用。强化路基强度和刚度,确保列车通过时的弹性变形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2)消散作用。扩散列车作用在基床表面的动应力,弱化动应力对路基的重复作用影响;

(3)防侵入作用。防止道碴压入基床及基床土进入道碴层;

(4)防渗作用。排除雨水,防止雨水深入基床底层,弱化雨水的浸透、浸泡作用;

(5)防冻胀作用。防止雨水浸入路基产生冻害。

我们在对某客运专线对于基床表层所作的相应试验表明,基床表层浸泡10 h测得的值下降24%,且基床底层与基床表层分界处在模拟10 h的连续降雨状态下存在积水现象。我国高速铁路基床底层主要采用石灰、水泥改良土、碎石土、改良风化物填筑,石灰、水泥改良土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因气候差异导致裂缝等现象发生,裂缝容易在渗水和列车动荷载反复作用下泥化,引起强度降低;另外,因气象因素引起的冻胀现象在一些客运专线已有所体现。因此,加强基床表层抗渗性、抗冻性尤为重要。

结束语

路基填筑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配合。配置一定数量的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装运,推土机、平地机整平;羊足碾、振动压路机压实。为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采用“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作业程序组织施工。路基特殊边坡防护在土石施工时和完毕后尽可能快的进行, 路基防护设施必须在稳定的基脚和坡体上施工,并按设计要求做好泄水孔。

参考文献

[1]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铁路客运专线施工技术,2004.

[2]铁道部.新建时速200 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2003.

篇4

    中小比例尺卫星影像数据主要用于工作区宏观背景的调查,从宏观上初步查明控制线路方案的岩带、构造、富水带及主要不良地质问题,满足铁路勘察预可研阶段设计的需求;而大比例尺的航空影像或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数据则是进一步详查线路走向一定范围的地质情况,查明影响线路工程的不良地质分布情况,满足铁路勘察初测阶段设计的需求。地质遥感调查按不同阶段侧重点的不同有以下几个方面。

    1构造的判释

    卫星影像覆盖范围大的特点使地质构造的解译标志在影像上都比较明显,褶皱构造一般呈现地层相间分布的特点,具有核部和翼部的景观特征,而断裂构造多呈线性负地形展布。经遥感判释,本工作区以褶皱构造为主,在卫星影像上可识别的大型褶皱构造有数十条左右,在SPOT510m尺度影像中均具有典型特征,如分布于龙山县的猛必向斜(图2、图3),地层条带呈北东向展布,核部呈负地形,而两翼逐渐抬升,各地层间界线明显。工作区内断裂构造多以褶皱过程中形成的半生断裂为主,多呈现线性负地形展布或有强烈的地貌差异指示。

    2岩性的判释

    岩性的判释过程一般难度较大,特别是在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区域。岩性判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不同地区的岩性判释标志很难相互引用,应根据区域特点,通过遥感图像的地貌状况、纹理色彩、水系径流、地表分化差异、植被覆盖的迥异等综合因素建立各时代地层的解译标志[8]。本工作区广泛发育有可溶性岩层,这是影响线路走向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卫星影像上,与其他非可溶性岩层相比,可溶性岩层表现为典型的溶丘洼地、峰丛沟谷或峰丛洼地的景观特征,山体一般呈串珠状分布,地表水系则呈树枝状、格状或角状分布,并广泛发育有岩溶漏斗等不良地质现象。另外,同一可溶性岩层在影像上的解译标志也呈现不同的特征,如可溶性三叠系岩层,巴东组(T2b)呈现为中低山地貌,有明显地表水径流,河网自由摆动,冲沟短陡,切割较浅;嘉陵江组(T2j)则呈现为典型的峰丛沟谷及峰丛洼地的景观特征,广泛发育岩溶漏斗;大冶组(T1dy)则呈现为大型峰丛地貌(图4、图5)。

    3岩溶的判释

篇5

1 工程概况

郑州至机场城际铁路站前工程ZJZQ-Ⅰ标为郑州东站至二郎庙线路所的联络线,位于郑州东站枢纽区,自郑州东站南端引出向南跨越多条城市主干道和既有铁路,全长5.59km。标首300米路基往南顺接跨陇海线双线特大桥,跨越航海路后分为左线并行石武客专单线特大桥和右线跨石武客专单线特大桥,双线箱梁共87孔(各型号双线箱梁参数详见表1)。其中跨陇海线特大桥0~54#墩距营业线均在20米范围内(与既有线关系详见图1),双线箱梁运架为(邻近)营业线施工,因此,箱梁运架设备的选择、梁场的选址以及喂梁架梁方式的选择均需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2 运架设备选型

目前,国内架设高铁和城际铁路箱梁设备主要为普通900t架桥机和运架一体机,针对郑机双线桥邻近既有高铁的实际情况,从设备性能、安全角度和技术角度进行对比(设备选型对比详见表2),最终选择对高铁运营影响较小的运架一体机架设双线箱梁。

3 梁场选址

本工程位于郑州市区,周围高楼林立,城市道路纵横交错,环境十分复杂,通过对可能建设梁场的两处位置从技术、安全和经济角度进行对比(详见表3),决定梁场设置在安全风险小、建设费用较低的标首路基段。

4 双线箱梁喂梁及架梁工艺

由于周围所处环境的限制,双线箱梁前四孔采用跨线门吊架设,剩余双线箱梁采用运架一体机架设,门吊提梁、运架一体机进行喂梁。

4.1 前四孔箱梁架设工艺流程

两台450t跨线门吊起吊箱梁放置在对应桥墩上,灌浆固定。

4.2 运架一体机拼装工艺流程

前四孔双线箱梁架设完成后,安装运架一体机,工艺流程如下:

(1)在地面组装运架一体机导梁、主机,用跨线门吊将拼装好的导梁和主机分别提至已架设好的前四孔箱梁上,主机提导梁前行(如图2)。

(2)前移导梁一跨,放下中滚轮支腿和前滚轮支腿并锚固(前移动力来自架梁小车),继续前移导梁,到位后锚固导梁后端并倒运前滚轮支腿进入待架状态(如图3)。

4.3 喂梁工艺流程

(1)跨线门吊提起待架箱梁放置在已架设的第2孔箱梁正上方(如图4)。

(2)门吊前移提起运架一体机主机后移至待架箱梁正上方,下落主机卡住待架箱梁(如图5)。

4.4 运、架梁施工工艺流程

(1)主机提起待架箱梁运梁前行到位后与架梁小车对接(如图6)。

(2)主机后车与架梁小车同步前移梁体,到位时后车制动,前抽下导梁让出梁位并落梁(如图7)。

(3)下导梁后抽11m并锚固,主机后退,解除与架梁小车连接,返回取梁(如图8)。

5 邻近既有高铁双线箱梁架设

5.1 施工流程(如图9)

(1)方案编制、审批。根据《郑州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郑铁办2013[50]号)要求编制(邻近)营业线架梁方案并上报监理、业主、各设备管理单位、建管处审批,确定施工等级。(2)签订安全协议。与铁路局相关设备管理单位签订安全协议。(3)上报(邻近)营业线施工计划。(4)按铁路局要求和架梁方案配备驻站联络员和防护员。(5)在铁路局各相关设备管理单位监督下,严格按照铁路局下发的施工计划以及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架梁作业。

5.2 架梁前的准备工作(既有设备迁改)

郑机跨陇海特大桥跨商都路处箱梁外缘与石武客专北下行联络线桥梁接触网立柱存在交叉,跨陇海铁路时箱梁与石武客专正线正馈线距离较近,架梁前均需要点对既有设备进行迁改。

(1)将石武客专北下行联络线特大桥49~51号墩处接触网立柱改移至线路另一侧,对48和52号墩顶接触网回流线采用增高肩架跨越至另一侧,接触网支柱实现跨越下锚。(2)跨陇海特大桥46~49号墩箱梁距离石武客专正线接触网正馈线较近,将对应的石武客专接触网正馈线改为柱顶安装。

5.3 箱梁架设

按照“4.双线箱梁喂梁及架梁施工工艺”进行架梁作业。

5.4 安全防护措施

篇6

1 概述

铁路建设最重要的两个特点是线路的高平顺性和高稳定性,从而决定了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工作的重要性。根据以往经验,沉降观测管理的发展方向在于防止人为因素对稻菡媸敌缘母稍ぃ建立及时的数据信息反馈机制,方便和简化管理者掌握结构物沉降数值,确定沉降观测的重点,为控制线下工程质量提供依据。

沉降观测信息化系统(以下简称系统)采用.NET开发平台和基于互联网的B/S(浏览器/服务器)与C/S(客户机/服务器)相结合的技术构架,具有数据回归分析与预测功能。根据不同监测项目,内嵌不同的监测公式,包括单曲线回归和双曲线回归。采用规范统一的报表生成技术、可复用软件构建技术、java技术、XML集成技术、协同技术、silverlight技术、WPF技术、工作流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是集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数据采集、分析、超限提示和远程监控为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平差、自动上传,自动计算分析、自动反馈和超限提示,终结内业资料人工处理模式。

在观测数据成果评估使用方面,评估单位可自系统选择下载成果数据或原始数据开展评估工作,通过对系统数据的拟合分析,预评估测点或断面的沉降曲线图,直观准确掌握结构物后续沉降变化。

2 目标

系统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建立由数据采集端、远程数据处理服器端和客户端三个软件模块共同组成的、B/S与C/S架构混合应用于工程管理的线下工程沉降观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沉降观测数据自动采集传输、自动处理、自动反馈和超限提示,观测数据及处理结果远程实时查询、溯源管理。

3 系统思路

系统集数据采集及分析处理、远程监控于一体,由数据采集端软件、服务器端软件平台、客户端数据处理(PC机和手机)软件三部分组成,包括现场数据采集端、远程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4 系统特点

系统最大程度地解决了路基、桥梁、隧道等构建物沉降观测数据采集、处理、反馈、超限提示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问题,实现了数据传输、处理、反馈及超限提示自动化。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的运用,满足管理者对沉降观测实施过程及超限处理的适时管理需求。

4.1 避免人工干预,保证数据真实

传统管理模式中,沉降观测数据采集通过水准仪获取,临时存储于仪器,或手工记录以保存数据,再通过手工导入或录入平差软件等可用于数据处理的软件中进行人工数据处理分析,数据处理全程处于人工干预状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来源不明的自动编写虚假沉降观测数据软件,导致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

系统分级建立工程基础信息,内嵌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电子记录薄和计算公式,自动计算变化值、累计值,生成数据变化趋势图,通过内嵌的预警策略,及时自动超限提示,可做进一步回归分析及研究。数据的唯一入口来自手机采集端加密数据库,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来自水准仪测量,无法进行人工录入和修改操作。

系统的技术创新性集中表现在:实现了通过电子水准仪和蓝牙传输功能直接获取观测数据,自动平差处理后及时上传,并通过信息化系统自动处理数据、反馈处理结果,自动超限提示。数据采集模块及处理模块规避人为干预,保证数据真实。

4.2 实现沉降观测标准化、信息化

传统管理模式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过程中,由于受观测水平、观测方法、观测行为等诸多因素影响,数据成果反馈不及时,不利于工程质量管理。

系统支持莱卡、天宝等多种型号规格的电子水准仪,利用外接蓝牙与专用手机配对,即可下载获取服务器工程基础资料。现场完成数据采集后,经过自动平差,可立即验证观测数据是否符合要求,决定是否需要重测。观测完成后,将对应观测桩的观测成果数据直接通过手机网络自动传输至服务器,客户端通过访问服务器进行数据查询和下载工作。

系统实现了网页、手机版本(安卓平台)的软件开发,使管理者可适时查询观测数据和处理结果,开展专业管理。

系统监测成果(数据及数据趋势图)支持不同的格式输出,便于用户存储、打印及共享。按工程项目管理需求输出日报、周报、月报。设置用户访问权限,满足观测人员和管理者工作需求。建立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数据库,为同类工程提供数据支撑。具备超限提示手机短信推送功能,有助于管理者及时掌握线下工程变形异常情况,制定工程措施加以控制。

系统的运用使沉降观测方法、观测行为和数据处理反馈更为规范和标准,实现了沉降观测管理工作自动化、信息化。

4.3 提高沉降观测工作效率

传统管理模式在完成数据采集后,人工导入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反馈,工作效率低下。

系统可实现数据采集完成即可获得成果数据,具有逐个测点校验功能,自动平差,适时查询测量成果是否满足要求。自动分析处理数据,自动打印纸质报表,降低内业处理时间,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4 应用成本低廉

系统可与主流电子水准仪通讯,主要通讯设备采用普通安卓系统手机,利用现有设备即可完成,不需要重新投入设备,应用成本低廉。

4.5 实现评估工作透明化

评估单位从系统服务器直接下载成果数据(可下载成果数据、也可下载满足平差条件的原始数据)进行评估工作,实现了评估工作透明化。

5 系统组成与运行

5.1 基础技术条件

网络支持(含有线、无线公共网络);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包括服务器、客户端PC机、移动智能终端(手机、平板、E人E本等);服务器端操作系统为Win2003以上版本;客户端PC机操作系统为32位及64位Windows版本;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为Andriod4.0以上;服务器端数据处理应用程序、PC机和手机客户端数据处理应用程序和便携设备端(如手机)数据采集应用程序。

5.2 配套设备

(1)系统运行服务器及网络

单独配置主流服务器1台(独立运行),专人管理与维护; 软、硬件防火墙; 网络带宽10~20M(独享,远端支持internet或VPN连接);

(2)管理终端设备

智能手机、E人E本等(Android4.0以上操作系统,4.0 以上屏显); PC机及网络(满足网页登录查询功能,基本配置CPU(Intel 1.8GHz以上,内存2GB及以上,硬盘160GB以上,操作系统WindowsXP或Win7版本,浏览器IE8以上版本。网络2M以上独享带宽)。

(3)观测仪器及配套设备

用于观测的电子水准仪及配套数据线;一对一专用便携采集端设备(手机及SIM卡):Android4.0以上操作系统,4.0家陨掀料裕开通2G、3G或4G,具备WIFI功能。

(4)内业数据处理PC机及网络

CPU(Intel 1.8GHz以上),内存2GB及以上,浏览器IE8以上版本,网络2M以上独享带宽。

5.3 系统流程(如图2)

(1)设置工程基础信息

通过PC机客户端添加测段,设置测段示意图,添加观测桩,设置观测桩示意图等工程基础信息。(如图3、图4)

(2)上鞴こ袒础信息

通过PC机客户端将设置完成的工程基础信息上传至服务器平台。(如图5)

(3)下载工程基础信息

现场数据采集前,利用手机等便携式通讯设备自服务器平台下载拟测段的工程基础信息,作好数据采集准备。(如图6)

(4)采集观测数据

观测人员使用预装采集软件的便携设备(手机)控制测试电子水准仪进行数据采集,读取观测数据,自动完成平差计算,成果数据暂存于便携设备,并经便携设备在网络条件下上传至服务器平台。

完成本测段数据采集,经便携设备端(手机)自动计算后,便携设备端(手机)将生成原始数据和平差结果。其中,原始数据同时支持其他软件进行单独平差,支持共享平差结果和原始数据。

(5) 上传观测数据

通过手机将成果数据和原始数据上传至服务器平台。(如图11)

(6)数据管理与运用

管理者和评估单位可通过手机客户端登陆查询数据、超限提示等信息。也可通过PC机网页或客户端软件登陆查询观测数据、超限提示等信息,利用系统数据处理成果开展沉降评估工作。

实现便携设备端(手机)数据成果查询、超限查询、超限统计等功能,使管理者适时了解工程情况。

实现PC机通过网页或客户端软件登陆查询标段线路走向、测段布设图、横纵断面图及各种超限情况的处理,使数据、信息查询更直观,更形象。

(7)数据内业处理

通过PC端软件下载数据成果,开展评估工作,形成评估报告。系统支持根据评估工作需求定制输出其他格式成果资料。

6 系统运用实例

本文以新建宝兰客专线下工程为例,通过系统的运用,及时沉降超限提示,适时掌握线下工程变形情况,查找原因、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实例一:宝兰客专IDK740+145~IDK742+881段路基沉降处理。

该段路基自2014年4月23日开始沉降观测,共计22个测点发生累计沉降值超限,其中路基5个测点发生累计沉降值超限,涵洞17个测点发生累计沉降值超限,如表1:

依据系统数据及超限提示,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分析原因,结论:该段路基属正常沉降,下沉趋于收敛,但仍继续发展。措施:延长堆载预压期和沉降观测期。如图22:

实例二:宝兰客专上庄隧道沉降处理。

该隧道自2014年11月30日起开始沉降观测,通过系统运用,发现仰供沉降变化异常,下沉(上浮)不稳定。其中,系统累计变化量>5mm超限提示点见表2:

依据系统数据及超限提示,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分析原因,结论:

(1)依据每期测量数据显示:在仰供混凝土施做后,前期呈现上浮现象。衬砌混凝土施做完成后,呈现下沉现象。

(2)上庄隧道为泥岩、沙层,富含水,泥岩极具膨胀性。因各阶段施工荷载变化,造成仰供下沉或上浮,稳定性差。如图23:

措施:

(1)由设计院委托地质勘察院,与施工单位测量组进行1次/1周的平行观测,每周(月)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2)设计院现场埋设应力监测设备,对围岩沉降变形进行监测,实时获取相关数据。

(3)设计院依据沉降观测数据及应力监测数据,设置专项处理方案指导后续施工。

7 结束语

通过沉降观测信息化系统的运用,更直观准确地反映结构物真实的沉降值,为后续的无砟轨道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在系统运用过程中,应考虑配套管理办法的合理使用,促使管理者充分利用系统成果数据和超限提示,分析沉降异常原因,制定工程处理措施及时消除工程质量隐患,发挥好系统对工程质量管理的预控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唐山中厚板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300万吨配套工程,选址在唐山市乐亭县林港工业园区,紧靠唐山海港开发区(此开发区十来年已成为河北省重要工贸及运输为一体的海滨城市)。厂址所处地域属滦河下游冲积平原和冀东滨海平原区,基底构造属新华夏凹陷,基岩深度在1000m以上,上部为滦河及渤海沉淀的巨厚松散地层,属于滦河冲积扇的中部与前缘和渤海平原文水地质区。本项目厂址地处乐亭县域南部滨海平原,地势低平,主要为海相沉积物。厂区微型地貌主要为坑塘洼淀、沙丘,属沿海盐碱荒地。土壤类型为滨海盐土和滨海草甸盐土为主,天然植物种类较少,区系成份单调,以草本为主,植被覆盖率低。

本工程铁水采用140t铁水罐车热装热送,重载时铁水罐车轴重46t。铁水运输线设计采用60kg/m准轨铁路,直线段采用钢筋混凝土轨枕1840根/公里,道岔及曲线地段采用木枕1920根/公里,道床采用双层,厚度45cm。由于建设场地地处软土地基区,所以线路路基基床以下1.2m深度内应采用强化处理。

软土地区地基加固措施有换土、抛石挤淤、反压护道、排水砂垫层、砂井、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排、爆破排淤、侧向约束、石灰砂桩、柴排、土工织物、电化学加固等。根据本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并与中厚板公司、唐钢运输部、铁道部十六局五处唐钢项目部以及土建专业资深设计人员多次结合、协商路基处理方案,既要满足重罐铁水运输的需要,又要经济实用。多方最终确定以下路基施工方案:

原始地坪标高比设计地坪标高低,现场“三通一平”时已经填土,所以要整平填土覆盖地段,将填土挖至原始地面标高后再进行路基施工。

将原始地坪上草皮铲除,在其基础上垫1.2m厚度左右山皮土做路基。填土时,路基基床压实系数要达到95%以上,要满足«铁路路基设计规范»要求。

篇8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铁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发展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是国家稳定的要求,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需要,更是完成铁路运输任务的要求。铁路如果发生严重的行车的重大事故,将会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使铁路的声誉受到严重的损害,也直接影响铁路运输生产工作。

一、关于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的规定

(一)总体要求

在坚持安全、科学发展的同时,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以此保证铁路运输安全【1】。严格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责任制,探究并落实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优化管理体制,避免铁路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铁路运输事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在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中,必须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并完善铁路运输风险控制体系,有效控制铁路运输安全【2】。在即将过去的2012年,已经初步建成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运行机制,该机制存在以下特点:实用性强、有效性高、程序清晰、职责明确等;在即将到来的2013年,通过对铁路运输的深入实践,旨在建成更加完善的铁路运输安全风险控制体系,该体系必须具备以下特点:覆盖面广、管理规范性高、科学性以及有效性高,以此实现铁路运输高管理水平、强安全设施,严禁任何铁路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铁路运输安全。

(三)基本原则

1.坚持铁路风险管理体制与实际相结合

在准确把握风险管理的本质、规律以及特点的基础上,并结合相关管理经验,将高效的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理念运用到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融会贯通、有机结合的要求,避免脱离实际、生搬硬套、另起炉灶的错误做法,实现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高效、科学以及理性。

2.完善铁路运输风险管理体制

要实现铁路运输风险管理体制的高完善性,必须要突出铁路运输风险管理体制的重点,并保证其高覆盖率【2】。铁路运输系统的特点是协调难度系数大、涉及方面多、与相关部门的联系紧密、专业性强以及工种繁多,所以在进行运输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各角度、全方位的管理。在铁路运输的风险管理中,必须将人身安全以及列车安全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并且针对关键岗位、重要工种、高风险环节进行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最终实现铁路运输管理的高覆盖率以及强风险防控能力。

3.提高铁路风险管理的专业性,并落实管理责任制

关于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工作职责,相关专业管理部门、人员以及岗位必须在对铁路风险管理的研究、分析以及防控中主动承担主要责任。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各部门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铁路运输环境。在铁路运输风险管理中,必须落实严密的责任制,强化在指导、监督、落实以及评价等方面的逐级落实,以此确保铁路运输风险管理取得实际性的效果【3】。

二、我国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事业总的来讲取的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是巨大的,相关部门必须认清我国铁路运输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才能确保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持续发展。总的来讲,我国铁路运输风险管理存在着众多薄弱环节,而且运输安全隐患多以及运输系统监控不完善等,具体表现在如下诸多方面。

(一)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我国铁路运输部门对运输监管不到位,而且也没有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以及管理机制,与此同时,铁路运输风险管理部门的执行力不强,且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机制和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另外,某些运输安全管理部门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而且干部职工专业素养低、工作方式既简单又粗放等。

(二)铁路运输安全成本投入经费不足

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场站的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虽然建立了综合性更高的货场以及物流中心,但是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仍然受到设施设备严重老化的制约【3】。另外,我国铁路运输还存在计量设备短缺,计量手段落后等问题,因此造成的安全隐患也是巨大的,并且很难得到根治。总的来讲,铁路运输经费投入无法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

(三)安全隐患多

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超载运输上。由于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铁路运输量下滑严重,某些装载车站为了弥补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而放松对超载问题的监管,因此造成众多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故。

三、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重点工作

就我国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还需要做很多的努力,具体的方面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铁路运输风险管理基础

1.通过对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强化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例如:定期组织安全风险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安全学习,借此培养管理人员正确的安全价值观【4】。培训学习的方式多样,就铁路部门在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方面采取的方式,其包括专业培训讲座、文件学习、现身说法以及精神传达,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实现了铁路干部职工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心,并在平时的安全风险监管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效果极佳。

2.准确识别铁路运输安全风险

在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监管工作中,必须突出重点,对风险准确定位。通常情况下,人身安全以及列车安全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5】。各铁路部门通过组织专人对日常安全检查、维修检修、计量检测控制、事故故障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并立足于环境、管理、设备、人员等方面,对铁路运输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在评估铁路运输安全风险时,主要评估的方面包括风险的影响面、风险发生的条件、潜在风险的发生率以及其影响值,再根据风险造成的严重程度划分风险的等级,最后依据风险的不同等级进行针对性的风险消除、应急处理、后果控制以及事件预防等措施;此外,各铁路部门还致力于建立和完善铁路运输安全风险控制表,该表主要内容包括职责分工、风险名称、风险等级、愿意分析以及控制措施等。

3.严格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各铁路部门积极响应国家铁道部提倡的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必须明确相关安全规章制度,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强化生产组织管理以及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将其落到实处;在装卸管理方面,针对不同的方面,铁路运输部门应该执行有针对性的方针政策,全面考虑,坚持一套有助于装卸安全、结合部消除、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装卸资源集中调配、核心业务强等措施,实现管理模式的完善;在专用线安全卡控方面:加大铁路运输专线的监管,将安全监管的职责落到实处的号召【5】。各铁路部门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等方式,传达货运安全风险管理规范以及解决措施,从而实现了货装职工专业素养的提高,检查方式的改进,货物计量、防护监控等设备的完善,以此确保装卸车的质量安全。

4.改进设备设施的质量

针对大修后、迁建、更新改造以及新安装的检测设备,各铁路部门严格按照《铁路动态轨道衡和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检定管理办法》,获得了检定证书。此外,各铁路部门在坚持人身安全、货物安全以及作业效率的前提下,积极改善装卸设备的落后技术,提高装卸设备的技术含量,加强设备养护,从而有效地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安全。

(二)强化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的控制

1.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专项整治

在开展针对装卸管理、货物装载加固、危险货物运输等专项整治时,各铁路部门严格按照相关原则:例如及时整改、措施有力、控制关键、关口前移【6】,切实执行了国家铁道部颁布的相关整改措施。

2.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各铁路部门积极响应国家铁路局提倡的铁路运输标准化内容以及评判规定,并选取标准化岗位、标准化班组、标准化车间、标准化抑尘站、创建标准化货运站(货场)、标准化货检站、标准化货运安全室作为载体【7】,并对现场作业加强控制,保证各项作业标准以及管理标准落到实处。

3. 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控制安全风险

各铁路部门在对装卸车质量进行控制时,选取了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对铁路运输的源头、中途以及到站复核进行控制,并对铁路运输风险管理进行闭环管理。通过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实现了各铁路局间超载检测装置的最大化联网覆盖。

(三)完善铁路运输安全保障体系

各铁路部门认为铁路运输持续健康发展以及货运安全建设的基础性、关键性和着力点在于健全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监管体系【7】,以及货运安全提速的长效机制,所以神华铁路部门积极立足于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总结,并落实责任、明确目标、坚定信心、统一思想,在结合有效的管理措施和足够的资金投入,确保铁路运输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铁路通信工程质量控制分析及措施

(1)首先工程管理人员对铁路工程建设的质量目标要做好明确。只有明确目标之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才能够有方向和标准,因此从工程项目建设之初就应该对工程质量目标进行明确,对工程施工各环节当中的质量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并加强创优意识的建立,这是做好质量控制的第一步。

(2)其次在招标投标过程中,要按照铁路工程建设特点及要求,做好招投标工作,并确定好的设备和材料供应商,签订合同,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又一次有效途径。

(3)做好培训工作。尤其是对项目经理人的培训,在工程施工单位选取工程项目负责人时,尤其是项目经理,其必须要有很好的质量管理意识,在工程施工之前,还要求对其进行培训,以增强其综合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另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要求做好信息反馈工作,通过相互协调及施工组织以做好全面的质量控制。

(4)做好工程全程控制。在工程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工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对一些较为隐蔽的工程施工,必须要做好工程中间检查,做好记录,最终通过持续的施工质量控制报告来熟悉工程实际质量情况。

(5)做好工程施工设备及材料控制。对于施工所用设备、材料,首先监理工程师应该对其型号、外观及相应质量检验文件做验收;其次监理单位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对使用的设备及材料进行平行检测或取样检测;最后对于新材料、新设备等使用,除遵循以上标准外,还应该对其安装、使用、维修等合同有关文件做审核。

五、总结

铁路运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铁路运输安全关系到经济的长远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本案中,笔者关于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相关规定以及原则进行了阐释,并针对现阶段我国铁路运输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及对相关重点工作进行了探究,借此实现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以及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杨子俊(1975―)男毕业于天津工业大学、工程师,从事铁路通信工作19年。

参考文献:

[1]郭良明.关于加强铁路集装箱运输安全风险管理的思考[J].中国储运,2012,(8)

[2]戚广枫.系统安全评估技术在铁路牵引供电领域的应用研究[A].2010年中国铁路电气化技术装备交流大会及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10.

[3]Michael Rehbock.深埋长大隧道掘进的关键因素:开挖技术,风险管理和安全问题[A].2006中国高速铁路隧道国际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

[4]黄侃.关于铁路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的探讨[J].管理学家,2012,(15)

篇9

2.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团队专业化程度较低。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团队的专业化程度将直接影响铁路运输安全,成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大问题。铁路运输管理的行政化体制下,运输安全管理团队人员队伍建设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团队的专业化程度影响着铁路运输安全和铁路货运管理的水平,由于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团队的专业性技术不够强,再加上缺乏长期有效的、专业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得管理团队整体的专业化程度受到限制,不能较好的开展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活动,对铁路运输造成一定的影响。

3.铁路通信工程建设存在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和应用,铁路事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趋势日渐深入。铁路通信在铁路正常的运行过程中发挥着保障性的作用,是铁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支撑,是保持铁路各管理部门进行信息交流互动,保持信息联动,保证铁路平稳运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伴随着铁路列车向高速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为了确保列车的平稳运行,提高列车运行过程中的信息互动,提高列车控制系统性能,进一步实现有效的人机控制,亟待建立一个功能更加完善、技术构成更加先进的铁路通信网络。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活动顺应信息社会发展趋势,要求施工过程中注重技术的管理和创新,在传统的通信工程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大幅度的飞跃,促进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的科学化、数字化、信息化,实现铁路通信的快速升级,从而使铁路通信网络在国民经济中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铁路运输过程中,为了适应当前铁路速度不断提升和运载量增大的特点,铁路通信工程必须作为一项重要手段。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对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从我国铁路通信工程施工的发展现状出发,在对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实现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4.铁路运输监管体系不健全。铁路运输监管体系不健全是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另一个因素。监管体系不健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监管体系的持续性不强和监管体系的执行力度不够。铁路运输管理条例中不缺乏相应的监管体系,在通过分析监管体系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我国的铁路运输监管体系未能实现微观的安全监控的目标,只是从宏观上加以把握和调控,执行力不够。此外,铁路运输公司未能建立起长效化、制度化和体系化的运输监管体系,因此,监管体制执行的持续性不强,对铁路运输安全构成一定的隐患。

二、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1.增强市场适应性。增强市场的适应性,加强市场化改革是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和核心工作。当前,我国铁路市场自2008年以来盈利额不断下降,2013年一季度净亏损为68.76亿元,铁路行业负债累累,严重影响了铁路基础性设施的建设和发展,而作为铁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货运运输体制改革首当其冲。当前我国的铁路货运运输以大宗货物为主,其中煤炭的运输量占据首位,然而大量货物的运输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只能寻求其他的方式加以运输,因此急需加强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改革首先应从货运价格改革入手,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运输需求的变化适当调整铁路货运定价,适当提高铁路货物运输的价格。此外,要促进货运流程的改革,以充分提高货运运量,实现多式联运的方式,从而实现“门到门”的运输,要进一步深化“实货制”运输方式改革,加强营销力度,简化货运受理方式,为铁路货运范围和效率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2.坚持以“服务型”导向为依据。当前我国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是加强转变经营管理观念,以“服务型”为导向,让更多的货主感受到实惠和利益,增强货主的安全感。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应该坚持服务型的原则,使得货物运输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因此,我们需要从货物运输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为货主提高便捷、实用、精简的货物办理流程,进一步降低货物运输办理门槛,让更多的货主选择铁路货物运输。此外,铁路货物运输要充分尊重和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增强运输的灵活性,从货运运输的需求出发,调整货物运输的运输方式和管理方式,为货主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要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要以最简单、最全面、最快捷的方式办理货物运输,为货主提供最大的便利,增强货主的满意度。

篇10

伴随着我国交通业与建筑业的发展,目前颁布的《铁路房屋建筑物大修维修规则》已经远远无法满足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对于大修维修周期的需求,因此,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大修维修周期已经成为科研人员研究的重点课题,如何分析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大修维修周期的现状以及其研究的必要性,是我国科研人远目前需要紧急讨论的课题。

一、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大修维修周期的现状

1.1.现有的关于大修维修周期的规定

根据《铁路规则》中的相关内容给出的关于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大修维修的定义表示,铁路运输房建设备的维修主要是分为整修、大修和检修三大类型。对于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大修维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定期检查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小故障的存在并对问题的产生加以严格的防范。根据调查给出的数据统计,每年铁路运输房建设备的维修大约占设备总量的17%,因此,每年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对于大修维修的周期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例如:可以对突发故障的设备进行紧急维修,以及定期对整体设备进行周期维修。维修周期的长短应该具体根据设备的材料、性能以及使用程度等来确定。但是,现有的关于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大修周期的长短主要是按照房建设备占总设备的一定利率来确定的。

1.2.现有的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大修维修周期规定的实施情况

在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对国内的5个铁路局进行了一次调查,其调查结果显示,在大修维修成本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我国铁路运输房建设备的大修维修往往做的不够到位,每次大修,都只能根据设备的故障程度,优先修理故障程度较高的设备,而一些具有小故障的设备往往只能带病工作。在计划经济时代,铁路运输房建设备的大修维修往往是根据维修周期、设备多少等制定维修计划。而在近些年,由于大修都只能修复受损较严重的设备,因此,在工作期间,往往因为机器故障而产生工作停止、工作效率降低以及维修计划经常变更等问题。并且,由于近期新型设备与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与使用,使用时间还较短,性能和维修周期还未完全掌握,因此铁路运输房建设备的相关单位对于维修周期还没有足够的经验,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新型设备的材料、构造、组装以及性能都不太熟悉,市场上缺乏新型设备的维修人员,同时,市场还缺乏必要的新型设备的维修经验与工具,这些问题为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大修维修周期相关规定的实施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同时,目前市场上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大修维修周期的管理缺乏规范严谨的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对于自我的工作职能不了解、对于工作的整体性缺乏必要的认识以及推卸责任等问题,更是为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大修维修周期规定的实施增加难度。

二、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大修维修周期研究的必要性

2.1.节约维修经费

对于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大修维修周期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定与计划,就容易产生混乱。根据国家规定,大修维修的铁路运输房建设备需要占据总量的一定比率。但是由于成本的不足,我国目前市场上实际的维修数量往往无法达到该标准,而且也缺乏对于新型设备大修维修周期的新规定,所以造成维修周期太长,设备超过正常工作时间,易发生故障问题,最后导致维修经费大额上升。但是,如果维修周期过短,也会使得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同时,在维修经费上的支出加大,导致了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过于频繁的维修也会使得机器因为维修而产生故障,甚至会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我国目前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大修维修周期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必要的大修维修周期计划的制定,制定合适的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大修维修周期可以节约维修经费,因此,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大修维修周期的研究则显得十分必要。

2.2.增加设备使用年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新型材料的研发,铁路运输行业也在高速地发展着,由于在铁路运输房建设备的建设上应用了许多的新型材料与新型技术,因此,科研人员需要制定准确的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大修维修周期规定,适时的大修维修对于增加铁路运输房建设备的使用寿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并非所有的铁路运输房建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大修维修周期都是一样的,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大修维修周期的研究需要根据设备的构造、材料、以及性能等因素。同时,因为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大修维修周期的研究需要根据科技与材料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由于这些因素,因此,对于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大修维修周期更需要更加专业的研究。

三、结论

由于科技的发展以及新材料的涌现,即使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大修维修周期对于设备维修来说十分必要,但是还是需要不断是实践与使用,让时间来告诉人们最佳的铁路运输房建设备大修维修周期。同时。新型设备的使用需要清楚地考虑大修维修周期,可以利用最新的检测设备检测建筑的维修周期,维修单位需要掌握最新的数据与信息,来完善自我的维修体系,及时、适当地对铁路运输房建设备进行维修,以降低维修经费以及增加设备的使用年限。